东北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4:55:08

东北新建设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张学良;东北新建设;经济现代化

张学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贡献,除了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统一祖国以外,还体现在他一直致力于和平建设国家方面。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曾大力推进东北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学术界同仁研究东北新建设中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对当代的启示略显薄弱,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一、东北新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东北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在地理位置上与日俄两国相邻,历来成为日俄两国争夺的焦点。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东北获得了“特殊权益”,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的资源,倾销其商品。以“满铁”为中心的日本资本主义势力几乎垄断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至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商品占东北贸易进口额的70%,占出口总额的75%。日本在东北的投资高达14亿日元。日本大量商品和巨额资本的涌进,严重摧残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张学良深知:“经济是一国命脉,经济上不能复兴,政治上就永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天。”鉴于发展经济对于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就发出了“东北新建设”的号召。1928年10月10日,张学良为《东北新建设》杂志题名。1929年10月8日,张学良提议成立东北新建设委员会,通盘筹划东北新建设事宜。他认为,所谓“东北新建设”或“建设新东北”,“新”就是现代化,其目的就在于“建设新的东北,助成现代化国家,消弭邻邦野心”。至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兴办实业,发展经济、教育,整顿金融,振兴民族经济,为东北实现经济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东北新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经济建设

1.整顿金融业

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初,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东北本币奉票发生毛荒:1925年10月17日,奉票与现洋百元之比为229,到1928年猛增到2510,而到1929年6月24日则增至7200。奉票的急剧贬值导致物价飞涨。日本乘东北金融混乱之机,大量向外抵借。张学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果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源节流,整顿财政。在节流方面的措施是:压缩军费开支,对军队进行全面整编。将军队由原来的40万精简到30万,组织编余过剩人员实行军垦。在开源方面的措施主要是组织农产品外销和整顿税收。粮食作物主要销往关内各省,作为汇兑基金。大豆等经济作物销往海外,换取现金和外汇。整顿税收主要是取消了不合理的“零星税”,改征粮捐。废除厘金恶税,实行新税制。

(2)提高奉票信誉,改革东北币制。①奉票50元兑现洋1元,将东三省官银号改为7成金银、3成有价证券做准备金,提高奉票信誉,稳定牌价。②发行大洋票,充分兑现。大洋票由官银号、边业、交通、中国四家银行联合发行,准备由南到北逐步代替奉票与哈(尔滨)大洋。发行大洋票准备金充足,官银号的动产与不动产全部列入,另经国民政府财政部同意,发行辽宁省烟卷统税库卷3000万,实得2900万,全部准备金在7000万以上。

(3)注重人才培养,引进西方先进金融管理经验。张学良先后派人去英美实习银行业务和留学,并要宋子文推荐一些人才来奉。1930年,张学良下令成立东三省金融整理委员会,以留学英、美的专家、学者为主组成金融研究机构。这些人不仅在理论上对财政金融作指导,而且在实践上积极推行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

由于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基本上使奉票毛荒现象得到控制,市场逐步繁荣。1929年东北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盈余1415.48万元。

2.发展农业

(1)推行军垦和民垦。张学良效仿中国历史上汉代“寓兵于农”的做法,大力推行军垦和民垦。1928年7月,兴安屯垦区公署成立,炮兵司令邹作华被任命为兴安屯垦区督办,着手实行军垦。军垦以邹作华的炮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和编余军官队以及炮兵营为主体。实行军垦既解决了军队的安置问题,又可发展农业,多生产粮食,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况且兴安山区地处东北北部,一向无兵把守,边防松弛,自从实行军垦之后,边防得以巩固。

在实行军垦的同时,兴安屯垦区亦实行民垦。其具体做法是提倡和鼓励关内的农民移民东北,并为此特立法规。例如:在《兴安屯垦区移民办法》中明文规定“被移民户住室,由公家予为建筑”等等。铁路部门对难民实行免费运送。1929年兴安屯垦区公署分五批安置河南、山东难民944户,4857人,仅1929年,整个屯垦区即有196236垧荒地被开垦出来。

(2)使用拖拉机等现代农业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张学良积极主张推广使用拖拉机等现代农业机具,组织和加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农民种桑养蚕,植树造林,开展多种经营。

上述措施推动了东北农业现代化建设。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长,仅以经济作物大豆为例,1923年产量为300万吨,到1930年,产量翻了近1倍,达到584万吨,创历史新高。

3.发展民族工业

东北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帝国主义入侵前,这里的民族工业就已经建立起来,其中煤炭、铁矿的开采,钢铁、冶炼、纺织以及榨油等工业,闻名全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东北的民族工业和对外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深入,东北的民族工业处于萧条和停滞状态。张学良为了使东北民族工业复兴,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政策,使濒临消亡的民族工业得以复兴和发展。

(1)创建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企业

当时,在日本学制陶的杜重远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企业——肇新窑业公司,张学良令东北矿务局所属各矿、辽宁铁路局、兵工厂及边业银行给予支持。1928年8月,张学良视察肇新公司,得知其资金不足后,由边业银行拨12万元作为他个人投资。不久,张学良又敦促辽宁省政府批准肇新公司免纳营业税5年,以促进肇新公司的发展。在张学良的支持和厂方的努力下,肇新公司发展成为拥有陶瓷工人600余名,砖瓦工人500余名,瓷窑14座,机器26台,生产能力达1200万件,产品有20多种花色规格的现代陶瓷制造工厂。肇新公司的产品质优价廉,畅销东北各地,闻名国内外,挤垮了日本在大连的陶瓷企业。

(2)制造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

我国制造的第一辆载重汽车是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在东北诞生的。1928年,张学良在辽宁迫击炮厂中附设民生工厂,拨款70万元,准备生产汽车和拖拉机。为此还设立了“东北经济委员会”主持这项工作,并派人出国学习西方技术。1931年6月,民生工厂制成我国第一辆载重4000磅的越野车,命名为“民生牌”。

张学良在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对日资企业采取限制政策。1929年,向日本宣布废弃抚顺煤输出协定,否认抚顺油页岩采掘权,增征日本投资的振兴公司之铁捐等。1930年,辽宁省政府发出《禁止中日合办合作事业训令》和《禁止购买日货密令》等决定。

到1930年,东北民族工厂如纺纱、制陶、造纸、制粉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仅制粉厂就有45个,除日资1个、法资3个外,其余都是中资的。

4.发展交通运输业

在东北地区中日两种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撞击集中在铁路问题上。张学良发展东北交通事业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他长期抵制日本居心险恶的“铁路交涉”阴谋,加紧修筑中国人自己掌控的铁路。日本帝国主义除了保持南满铁路的垄断地位外,极力谋取中国东北新建铁路的投资权、修筑权、经营权或借款优先权,并以“平行线”为借口阻止中国自建自营铁路,藉以控制中国东北的全部铁路。为此,自1907年4月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生的所谓铁路交涉案件达54起之多,涉及21条铁路。

为了抵制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特权,垄断和控制东三省铁路的企图,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先抓修建铁路与海港。1928年7月30日,张学良改组东北交通委员会,接管了东北境内除日本独资如南满、安奉两条铁路外的所有路线,并参与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的监督管理。张学良极力推行自建自管的建港筑路方针。1930年,东北交通委员会制定了新铁路网计划,主要是延长东西两大干线,增修热河至北平的南大干线,三大干线间以支线结成铁路网,均通葫芦岛商港,三大干线要新修2254公里,支线4070公里,合计6324公里,超过当时东北铁路总长度,计划20年内完成。

至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利用本国资金和技术共修筑了10条铁路,营业里程1521.7公里,占东北铁路总长的25%,占全国铁路总长的10%以上,同期,葫芦岛新商港建设先期工程已完成,具有了一定的吞吐作业能力。东北自营的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打破了日本南满铁路的垄断地位,为增强民族经济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5.改革通讯业

最早的东北无线电台,创建于1923年,设在沈阳故宫内。当时它“只能与东北各大埠,如长春、哈尔滨、营口、卜奎等处,传递官报”。1924年2月,东北无线电台设有世界无线电收发处,配有一部收发机,可直接接收欧美各国电报,并可收听世界各国的电讯新闻。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对电信机构进行了必要的改革。1929年,原东北无线电监督处被撤销,将东北全区无线电改为总台制,以奉天为总台,由无线电专家陈先舟任台长。改制后,总台在各大中心城市及边远地区相继建成数十家无线电台。至1931年,有线电线路在陆地架设23535里,水下38544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系统。

东北通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打破了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的电报权。加强了国际国内经济交流,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现代化通讯保障,从而扩展了民族工业的投资领域。

三、东北新建设的启示

张学良倡导的东北新建设虽然被九一八事变所打断,但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东北地区现代化建设项目中,有十大工程居中国现代化第一。张学良主政东北的三年,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东北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东北新建设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

张学良为增强民族抵御外侮的实力,极力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推进现代化,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因为列强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的强盛,不愿意看到中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曾说过:“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因此,张学良宏大的建设新东北的计划在九一八事变的爆炸声中化作了一股青烟。这再一次证明,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必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2.发展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张学良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为深刻。他执政东北前后,提出“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现代化,消弭邻邦的野心”。1928年,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先后捐资200万元,用以改善东大的校舍和教学设施。为了提高东大的教学质量,不惜重金聘请一批学有所长的著名专家学者来东大任教。为了造就高级的实用人才,他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国外留学深造。到1929年,东大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文、法、理、工、教育等五个学院的综合性一流大学。

在发展大学教育的同时,张学良还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捐资创办了同泽中学、新民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东北境内的中小学校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张学良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建立各种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至1930年,全省各类职业学校达45所,在校学生2740人。这批学生成为东北现代化建设的实用人才。

3.重视科学,引进先进技术。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张学良在推进东北新建设的过程中,提倡科学,重视引进先进技术,改进落后的生产设备。如兴安屯垦区大量引进、试用和推广西方新式改良用具。1930年,张学良从美国购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收获庄稼,开创了中国军民使用拖拉机之先河。

4.多方筹措资金发展经济,振兴实业。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张学良提倡利用东北自身的资金,发展东北民族经济,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政策,推动了东北民族工业经济的日益繁荣。这点在发展交通业上尤其突出。东北修建铁路的方针是自建自营,其资金来源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1928年10月,东北交通委员会规定,国营的由京奉铁路投资;省营的由政府投资;官商合办的由省政府与民众投资。自建自营铁路起到了收回本国利权的作用。

张学良鼓励华侨将资金技术转向东北,振兴实业。1929年4月,东北当局颁布了奖励华侨投资办法。1930年6月,张学良指令东北农矿厅、建设厅汇编各种合乎华侨投资开发的实业的详细计划书。同年11月,农矿厅制订出《华侨投资实业计划书》,其中有铁路投资实业、公路投资实业、垦务投资实业等。

5.振奋民族精神。反对日本侵略,是经济现代化的动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源。张学良认识到,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除增强军事、经济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唤起民众,振奋民族精神。为此,他主政东北时期积极支持东北民众的反日活动。东北的反日爱国团体“辽宁国民外交协会”(后改为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国民常识促进会”、“拒毒会”等组织都得到张学良的支持和赞助。由辽宁著名爱国人士阎宝航等组织的“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成立一二年间,分会即发展到120多个,参加成员广泛。协会定期举行讲演会、报告会,对市民和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出版刊物,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2

东北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在地理位置上与日俄两国相邻,历来成为日俄两国争夺的焦点。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东北获得了“特殊权益”,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的资源,倾销其商品。以“满铁”为中心的日本资本主义势力几乎垄断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至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商品占东北贸易进口额的70%,占出口总额的75%。日本在东北的投资高达14亿日元。日本大量商品和巨额资本的涌进,严重摧残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张学良深知:“经济是一国命脉,经济上不能复兴,政治上就永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天。”鉴于发展经济对于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就发出了“东北新建设”的号召。1928年10月10日,张学良为《东北新建设》杂志题名。1929年10月8日,张学良提议成立东北新建设委员会,通盘筹划东北新建设事宜。他认为,所谓“东北新建设”或“建设新东北”,“新”就是现代化,其目的就在于“建设新的东北,助成现代化国家,消弭邻邦野心”。至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兴办实业,发展经济、教育,整顿金融,振兴民族经济,为东北实现经济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东北新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经济建设

1.整顿金融业

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初,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东北本币奉票发生毛荒:1925年10月17日,奉票与现洋百元之比为229,到1928年猛增到2510,而到1929年6月24日则增至7200。奉票的急剧贬值导致物价飞涨。日本乘东北金融混乱之机,大量向外抵借。张学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果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源节流,整顿财政。在节流方面的措施是:压缩军费开支,对军队进行全面整编。将军队由原来的40万精简到30万,组织编余过剩人员实行军垦。在开源方面的措施主要是组织农产品外销和整顿税收。粮食作物主要销往关内各省,作为汇兑基金。大豆等经济作物销往海外,换取现金和外汇。整顿税收主要是取消了不合理的“零星税”,改征粮捐。废除厘金恶税,实行新税制。

(2)提高奉票信誉,改革东北币制。①奉票50元兑现洋1元,将东三省官银号改为7成金银、3成有价证券做准备金,提高奉票信誉,稳定牌价。②发行大洋票,充分兑现。大洋票由官银号、边业、交通、中国四家银行联合发行,准备由南到北逐步代替奉票与哈(尔滨)大洋。发行大洋票准备金充足,官银号的动产与不动产全部列入,另经国民政府财政部同意,发行辽宁省烟卷统税库卷3000万,实得2900万,全部准备金在7000万以上。

(3)注重人才培养,引进西方先进金融管理经验。张学良先后派人去英美实习银行业务和留学,并要宋子文推荐一些人才来奉。1930年,张学良下令成立东三省金融整理委员会,以留学英、美的专家、学者为主组成金融研究机构。这些人不仅在理论上对财政金融作指导,而且在实践上积极推行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

由于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基本上使奉票毛荒现象得到控制,市场逐步繁荣。1929年东北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盈余1415.48万元。

2.发展农业

(1)推行军垦和民垦。张学良效仿中国历史上汉代“寓兵于农”的做法,大力推行军垦和民垦。1928年7月,兴安屯垦区公署成立,炮兵司令邹作华被任命为兴安屯垦区督办,着手实行军垦。军垦以邹作华的炮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和编余军官队以及炮兵营为主体。实行军垦既解决了军队的安置问题,又可发展农业,多生产粮食,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况且兴安山区地处东北北部,一向无兵把守,边防松弛,自从实行军垦之后,边防得以巩固。

在实行军垦的同时,兴安屯垦区亦实行民垦。其具体做法是提倡和鼓励关内的农民移民东北,并为此特立法规。例如:在《兴安屯垦区移民办法》中明文规定“被移民户住室,由公家予为建筑”等等。铁路部门对难民实行免费运送。1929年兴安屯垦区公署分五批安置河南、山东难民944户,4857人,仅1929年,整个屯垦区即有196236垧荒地被开垦出来。

(2)使用拖拉机等现代农业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张学良积极主张推广使用拖拉机等现代农业机具,组织和加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农民种桑养蚕,植树造林,开展多种经营。

上述措施推动了东北农业现代化建设。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长,仅以经济作物大豆为例,1923年产量为300万吨,到1930年,产量翻了近1倍,达到584万吨,创历史新高。

3.发展民族工业

东北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帝国主义入侵前,这里的民族工业就已经建立起来,其中煤炭、铁矿的开采,钢铁、冶炼、纺织以及榨油等工业,闻名全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东北的民族工业和对外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深入,东北的民族工业处于萧条和停滞状态。张学良为了使东北民族工业复兴,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政策,使濒临消亡的民族工业得以复兴和发展。

(1)创建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企业

当时,在日本学制陶的杜重远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企业——肇新窑业公司,张学良令东北矿务局所属各矿、辽宁铁路局、兵工厂及边业银行给予支持。1928年8月,张学良视察肇新公司,得知其资金不足后,由边业银行拨12万元作为他个人投资。不久,张学良又敦促辽宁省政府批准肇新公司免纳营业税5年,以促进肇新公司的发展。在张学良的支持和厂方的努力下,肇新公司发展成为拥有陶瓷工人600余名,砖瓦工人500余名,瓷窑14座,机器26台,生产能力达1200万件,产品有20多种花色规格的现代陶瓷制造工厂。肇新公司的产品质优价廉,畅销东北各地,闻名国内外,挤垮了日本在大连的陶瓷企业。

(2)制造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

我国制造的第一辆载重汽车是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在东北诞生的。1928年,张学良在辽宁迫击炮厂中附设民生工厂,拨款70万元,准备生产汽车和拖拉机。为此还设立了“东北经济委员会”主持这项工作,并派人出国学习西方技术。1931年6月,民生工厂制成我国第一辆载重4000磅的越野车,命名为“民生牌”。

张学良在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对日资企业采取限制政策。1929年,向日本宣布废弃抚顺煤输出协定,否认抚顺油页岩采掘权,增征日本投资的振兴公司之铁捐等。1930年,辽宁省政府发出《禁止中日合办合作事业训令》和《禁止购买日货密令》等决定。

到1930年,东北民族工厂如纺纱、制陶、造纸、制粉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仅制粉厂就有45个,除日资1个、法资3个外,其余都是中资的。

4.发展交通运输业

在东北地区中日两种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撞击集中在铁路问题上。张学良发展东北交通事业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他长期抵制日本居心险恶的“铁路交涉”阴谋,加紧修筑中国人自己掌控的铁路。日本帝国主义除了保持南满铁路的垄断地位外,极力谋取中国东北新建铁路的投资权、修筑权、经营权或借款优先权,并以“平行线”为借口阻止中国自建自营铁路,藉以控制中国东北的全部铁路。为此,自1907年4月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生的所谓铁路交涉案件达54起之多,涉及21条铁路。

为了抵制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特权,垄断和控制东三省铁路的企图,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先抓修建铁路与海港。1928年7月30日,张学良改组东北交通委员会,接管了东北境内除日本独资如南满、安奉两条铁路外的所有路线,并参与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的监督管理。张学良极力推行自建自管的建港筑路方针。1930年,东北交通委员会制定了新铁路网计划,主要是延长东西两大干线,增修热河至北平的南大干线,三大干线间以支线结成铁路网,均通葫芦岛商港,三大干线要新修2254公里,支线4070公里,合计6324公里,超过当时东北铁路总长度,计划20年内完成。

至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利用本国资金和技术共修筑了10条铁路,营业里程1521.7公里,占东北铁路总长的25%,占全国铁路总长的10%以上,同期,葫芦岛新商港建设先期工程已完成,具有了一定的吞吐作业能力。东北自营的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打破了日本南满铁路的垄断地位,为增强民族经济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5.改革通讯业

最早的东北无线电台,创建于1923年,设在沈阳故宫内。当时它“只能与东北各大埠,如长春、哈尔滨、营口、卜奎等处,传递官报”。1924年2月,东北无线电台设有世界无线电收发处,配有一部收发机,可直接接收欧美各国电报,并可收听世界各国的电讯新闻。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对电信机构进行了必要的改革。1929年,原东北无线电监督处被撤销,将东北全区无线电改为总台制,以奉天为总台,由无线电专家陈先舟任台长。改制后,总台在各大中心城市及边远地区相继建成数十家无线电台。至1931年,有线电线路在陆地架设23535里,水下38544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系统。

东北通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打破了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的电报权。加强了国际国内经济交流,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现代化通讯保障,从而扩展了民族工业的投资领域。

三、东北新建设的启示

张学良倡导的东北新建设虽然被九一八事变所打断,但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东北地区现代化建设项目中,有十大工程居中国现代化第一。张学良主政东北的三年,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东北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东北新建设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

张学良为增强民族抵御外侮的实力,极力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推进现代化,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因为列强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的强盛,不愿意看到中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曾说过:“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因此,张学良宏大的建设新东北的计划在九一八事变的爆炸声中化作了一股青烟。这再一次证明,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必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2.发展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张学良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为深刻。他执政东北前后,提出“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现代化,消弭邻邦的野心”。1928年,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先后捐资200万元,用以改善东大的校舍和教学设施。为了提高东大的教学质量,不惜重金聘请一批学有所长的著名专家学者来东大任教。为了造就高级的实用人才,他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国外留学深造。到1929年,东大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文、法、理、工、教育等五个学院的综合性一流大学。

在发展大学教育的同时,张学良还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捐资创办了同泽中学、新民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东北境内的中小学校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张学良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建立各种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至1930年,全省各类职业学校达45所,在校学生2740人。这批学生成为东北现代化建设的实用人才。

3.重视科学,引进先进技术。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张学良在推进东北新建设的过程中,提倡科学,重视引进先进技术,改进落后的生产设备。如兴安屯垦区大量引进、试用和推广西方新式改良用具。1930年,张学良从美国购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收获庄稼,开创了中国军民使用拖拉机之先河。

4.多方筹措资金发展经济,振兴实业。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张学良提倡利用东北自身的资金,发展东北民族经济,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政策,推动了东北民族工业经济的日益繁荣。这点在发展交通业上尤其突出。东北修建铁路的方针是自建自营,其资金来源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1928年10月,东北交通委员会规定,国营的由京奉铁路投资;省营的由政府投资;官商合办的由省政府与民众投资。自建自营铁路起到了收回本国利权的作用。

张学良鼓励华侨将资金技术转向东北,振兴实业。1929年4月,东北当局颁布了奖励华侨投资办法。1930年6月,张学良指令东北农矿厅、建设厅汇编各种合乎华侨投资开发的实业的详细计划书。同年11月,农矿厅制订出《华侨投资实业计划书》,其中有铁路投资实业、公路投资实业、垦务投资实业等。

5.振奋民族精神。反对日本侵略,是经济现代化的动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源。张学良认识到,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除增强军事、经济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唤起民众,振奋民族精神。为此,他主政东北时期积极支持东北民众的反日活动。东北的反日爱国团体“辽宁国民外交协会”(后改为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国民常识促进会”、“拒毒会”等组织都得到张学良的支持和赞助。由辽宁著名爱国人士阎宝航等组织的“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成立一二年间,分会即发展到120多个,参加成员广泛。协会定期举行讲演会、报告会,对市民和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出版刊物,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

中华民族的精神蕴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只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民心才能不死,国脉才能永续。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张学良面对日本的文化侵略,奋起抢救民族文化,搜集、挖掘东北文化遗产,以振奋民族精神,抵御外国文化之侵略。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3

(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年内流转率达到15%。选择部分乡镇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完善各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使农村土地承包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二)创新农业经济区体制机制。以农业经济区核心区为主体,稳步推进乡镇体制改革。合乡并镇、优化职能,建立经济和社会管理统一的农业经济区管委会体制。重点推动于洪区九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改革,加快苏家屯永乐、东陵祝家、新民大民屯等农业经济区体制改革步伐。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以整合乡镇推广站、组建区域中心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增强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行“3A”级规范社评选认证体系。积极培育畜禽、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等各种专业合作社。年内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一)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促进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电机、沈鼓集团、*机床、北方重工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推进东药集团合资合作。充分发挥我市产权交易所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鼓励企业主动寻找战略并购机遇。

(二)稳步推进公用事业企业重组。做优水务集团,加快境内外上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做强煤气集团,加快资源整合,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快推进与港铁公司的合资合作。

(三)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振兴环保等国有企业上市,培育沈鼓集团、北方重工、中北物流、副食集团等优势企业上市。推进机床集团、东药集团在核心资产上市的基础上,实现整体上市。调整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三、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适时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实现全部公共资源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加强财税政策支持,扩大融资渠道,破解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型和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为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开展配套服务。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偿金,用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打造东北区域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休闲旅游中心,提升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确保我市保留的审批项目科学、合理、规范。深入探索审批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府部门涉企服务功能的整合。创新工作方式,简化审批流转程序,减少涉企收费。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时监控与监督管理,确保审批和服务行为规范到位。

(二)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展政务公开领域,以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公开政府信息。细化公开目录,扩大主动公开内容,减少依申请公开数量。在借鉴全国其他城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细则》。

(三)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发展、搞活事业单位。修改和完善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和各项配套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行业体制改革,调整涉及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审批管理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进行清理整顿。

五、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宏观调控体系建设

(一)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综合专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区、县(市)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增值税转型等国家财税制度改革政策。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及时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东北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制定东北金融中心战略规划、金融商贸开发区和金融街专项规划,适时出台扶持东北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银政、银企对接和银团合作,支持*联合产权交易所做大做强。加快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指导并帮助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和沈北新区建设投融资机构。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适时出台《*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优化资源结构,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逐步完善投资中介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投资监管。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设立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县域担保和投融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探索发行企业、地方债券。

(四)稳步推进水价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调整供水价格,推行非居民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污水、垃圾和排污等项收费改革。

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民生。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推进农民工参保。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标准,加强住房、医疗、助学、供暖等专项救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和应急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予以货币补贴、及时发放廉租房补贴,在全国率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企业股改和挂牌工作,完善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区学校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

七、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济区建设

(一)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人口管理、交通、产业集群、电信、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环境治理一体化,加速实现经济区共同发展。

(二)落实相关规划。在落实好《*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同时,还要做好《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沈辽鞍营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沈本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沈阜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沈铁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落实工作,使产业带尽快形成规模,并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三)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经济区公路、铁路、城际客运建设。深入开展*经济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继续把沈抚同城化建设作为*经济区建设的突破点,加速推进沈抚连接带建设。

八、抓好改革试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积极争取将*经济区设立为新型工业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在省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研究制定*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明确改革试验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做好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适当时机,启动申报工作,争取得到国家的批准。

(二)积极开展开发区体制创新试点。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在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开发区试点,下放土地开发、机构设置、规划审批和社会管理等项权力,并赋予这些开发区市级审批权限,实行封闭管理。

(三)深化沈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在沈北新区内选择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区域作为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与政府雇员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和完善工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探索建立干部人事管理新制度,不断激发干部潜力,提高行政效率。

九、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市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改革措施,在改革的新起点上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4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年工作,部署*年任务,动员全市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合力拚搏,为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合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艺术生产成果突出,演出市场不断繁荣。一是第六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了我市舞台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丰富了演出市场,也展示了全局干部职工敢于突破陈规和努力创新的成果,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创造了我市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迹,荣获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是全力打造艺术精品。*演艺集团通过改革,集聚优势,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举推出8台剧目,充分展现了改革的成果。*京剧院创排的《青石山》作为武戏实验剧目进京演出,受到了李长春同志和有关专家同行的高度称赞。*评剧院创排的《天堂花》参加第五届中国评剧节荣获金奖。*话剧团依靠自身力量创排出一台精彩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深受观众喜爱。*歌舞团创排的大型舞蹈秀《满风神韵》,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尽显了艺术魅力。*曲艺团排演的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荣获专业组第一名,是建国以来我市乃至东北地区曲艺界荣获的最高荣誉。市艺术学校排演的杂技晚会《雏燕凌空》,青春洋溢,技艺非凡,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风采。三是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贾承博荣获全国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唯一的最佳捧哏奖,青年歌手孟红获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辽宁赛区优秀歌手奖,市艺术学校也获得了省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年共有15个剧目、30人次获得省、国家和国际奖项。四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与市委宣传部、文改办共同打磨了10台大戏,其中演艺集团创排的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以其新颖的舞台设计、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强烈的互动性深受观众喜爱,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评剧院创排的现代评剧《神圣的天职》,定位准确,表演精湛,为全省司法战线的干部职工演出100多场,全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年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演出团体同城竞演、各种艺术门类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五是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市演出公司全年举办了韩国李喜芽钢琴音乐会、任贤齐、周杰伦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40多场。艺术研究所、剧目创作室服务大局,主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剧目室善抓机遇,与棋盘山管委会共同举办了世界钢琴大师里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艺术学校赴日本演出了100多场大型杂技晚会。广泛的艺术交流,不仅丰富了沈城文艺舞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的国际影响。六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一年来,围绕全市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了世园会、国际旅游节、制博会等9项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对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发展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群文工作广泛深入,特色品牌更加靓丽。一是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全年共组织各区、县(市)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覆盖了社区、村镇、厂矿、校园、军营等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策划组织了市级大型活动47项。朝文馆吸引社会资金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市图书馆在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在全市城乡新建了110个流动图书点,接待读者200万人次。少儿图书馆组织开展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百万中小学生、近10万个家庭参加。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市里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4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162个村文化活动室。沈北新区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康平县文化馆新馆舍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三是活动档次明显提升。“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文化广场、“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大,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特别是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暨第九届*大学生文化节,首次作为部级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44所高校、12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还有75所高校来沈观摩,举办了9项全市性主题活动、630项校园活动,规模档次、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以此为标志,*大学生文化节这一品牌跨出东北,走向全国。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大鼓、谭振山口头文学等4个项目入选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居全省首位。奉天落子、“面人汤”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民传统二人转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群众文化的深厚底蕴。五是基层文化特色鲜明。和平区的皇寺庙会、沈河区的社区文化、铁西区的工人文化周、大东区的群众文艺创作、皇姑区的读书活动、辽中县的“欢乐进农家”文化活动、浑南新区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都独具特色、影响广泛;于洪区“文化大篷车”叫响全国;苏家屯区、东陵区、法库县的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蒲河新城、沈北新区、新民市、棋盘山开发区圆满地承办了国家、省、市的多项大型文化活动;康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市共获得省以上奖励70多项次,市政府文化广场、皇寺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文博工作扎实推进,展馆建设再添亮点。一是创新展览方式,丰富展览内容。全市文博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内引外联,互通有无,使展览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同比增加17%。*故宫在引进了《法国卢浮宫藏铜版画展》的同时,走出国门,在比利时举办了《*文化遗产展》,并以建院8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新推出了《清代宫廷瓷器展》、《院史展》、《郎士宁宫廷画展》等大型专题展览,进一步扩大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张氏帅府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为契机,新推出了系列专题《百年张学良展览》,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紧密围绕抗战题材,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内同类展馆多馆联动,举办了《九•一八事变75周年图片展》、《日本侵略东北史实展》、《前日本战犯绘画展》等专题展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合作办展的新路子。新乐遗址博物馆引进了《世界百大考古发现》临时展览。文物古迹博览中心将《永远的丰碑》展览在世博园和学校、社区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考古勘探进一步拓展,文物保护成果显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年完成文物勘探面积近4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抢救文物1200余件,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还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高句丽石台子山城已申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续写了我市专题博物馆建设的新篇章。该馆设计独特、场景精美、形式新颖,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市广大文博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超常的效率,创造了我市博物馆建设的又一奇迹。

新闻出版强化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改进了报刊审读。对《芒种》、《诗潮》、《*日报》、《*晚报》、《青年科学》等20家重点报刊进行了全面审读,促进了报刊的个性化改革和品牌化定位。二是加大了监管力度。在中国*书刊批发市场设立了行业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销售出版物审读制度。加强了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日常检查,对集中经营场所实行严格管理。开展了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集中检查了800余家印刷企业,对40家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使市场秩序大为改观。三是加强了队伍培训。举办了全市编辑业务人员专题讲座,组织了20期法律法规培训,培训1000多人次。促进了从业人员法制意识的增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四是推进了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组织了四次政府招标采购,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软件基本实现了正版化,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五是搭建了产业发展平台。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藏品展销会,整合我市古旧书画、民间收藏、工艺品交易活动,吸引参展商450余家,成交额达1200万元。组织了*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参展企业达到了100余家,交易金额达1800万元,展会的规模,参展商数量,成交额等均创历届之最。*市新闻出版局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发展势头保持强劲。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演出公司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变现,筹集改革成本2300万元,安置了235名符合“530”政策的人员,解决了全公司900多名职工拖欠多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企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演艺集团做强做实。充分发挥京、评、歌舞、艺校等舞美设备和主创人才的集聚效应,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先后组建了满风神韵股份有限公司、红磨坊演艺公司、舞美公司等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外,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全面铺开,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培育与监管并举,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培育。调整娱乐业发展布局,深入开展娱乐业普查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娱乐业向旅游区、商业区发展,使全市娱乐业布局更趋合理。改善网吧行业结构,通过制定实施《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全市网吧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网通家园、任逍遥、绿云、浩森四家大型连锁网吧,发展成员单位近200家,在全市网吧行业举足轻重。加强行业引导,在全市网络、娱乐、演出、音像、文物美术等行业开展了“十佳”评选活动,重点推广了“快乐迪”的先进经验,引导文化经营单位树立“安全、健康、欢乐、时尚”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音像企业,有11家被评为“辽宁省正版音像经营单位”。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以“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清理电子市场违法违规业户13户,销毁盗版光盘240万张,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行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800名义务监督员尽职尽责,对网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市场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办结审批事项372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到业户的一致好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娱乐场所审批权下放到各区、县(市)。制定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市文化市场审批管理统一文书》,培训经营业户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经营水平。

*年,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5200家,呈现出规范发展,日益繁荣的良好局面。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大力实施思想解放工程。开展了“解放思想,繁荣文化”主题学教活动,使“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追求。二是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全年有近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演艺集团、文博中心、少儿图书馆、朝鲜族文化馆、考古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三是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争创“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局上下团结和谐、正气上升,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选人用人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全局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此外,统战、综合治理、工会、信访、老干部、共青团、《*文化》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服务工作大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们:

*年,是全市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是埋头苦干、合力攻坚的一年,是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创造奇迹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较大的突破;特别是面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课题,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年工作安排

*年,是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的一年,世界文化市场将更加开放,文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上作为支柱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也更加积极,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引资、合资、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崭新环境。*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年,是全市工作的“创新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和谐*建设,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明确提出了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文化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和保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并乘势而上,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意志品格、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文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为目标,以“文化产业年”为主题,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突破传统理念,全面发挥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从以事业为主向事业产业并重转变,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培育产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强化基层文化,为构建和谐*,加速实现“三大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年”主题,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促进繁荣,在发展演艺产业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建设可以提升演艺产业的品质,没有精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没有品牌也不会有演出市场的繁荣,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年发展演艺产业的目标是:局直各院团全年演出1200场,产业收入争取实现1500万元。全市民营演出团体达到120家,全年演出场次突破15000场,实现南有长沙,北有*,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

第一、打造艺术品牌。进一步打磨第六届艺术节推出的10台大戏,使之进入产业轨道,成为品牌,以常年的市场作为终极目的。修改现代京剧《革命家庭》等剧目,参加中国第五届京剧节展演;修改现代评剧《天堂花》,力争夺得中国戏剧节入场券;推荐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大漠可以作证》参加全国纪念话剧百年展演和辽宁省话剧展演;积极备战第七届辽宁省艺术节,以优异的艺术成果展示我市专业艺术院团的综合实力。

第二、开拓演出市场。今年要在开拓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靠精品赢得市场,打造一台具有中国气派、*地域特色,以满族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歌舞秀《满风神韵》,实现“南有《云南映像》、北有《满风神韵》”的目标。继续做好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的常态演出,使之成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创作舞台风情剧《贾六在北市场》系列剧,面向东北巡演。二是加强演艺交流。引进3—5个国内外一流团队来沈演出,提升*文化演出的艺术水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紧做好京剧《无底洞》、《花木兰》、歌舞秀《满风神韵》和歌舞杂技晚会赴法国、日本、韩国的演出,同时认真组织策划好“澳门*文化周”活动。三是推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若干支小分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村屯演出百场,使广大市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戏曲知识普及教育,进而培育新的观众群体。此项工程计划3年内惠及全市各层次群众,同时,鼓励民营各类艺术团体参加。

第三、进军影视产业。加速推进话剧团影视中心建设,木偶电视系列剧《乐阳阳》、《智慧岛》年内投拍;电视系列剧《我们的派出所》上半年完成拍摄制作。

(二)巩固品牌,重心下移,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形成新格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最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坚定抉择。要继续做强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广场、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系列活动等大型活动品牌,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力争获得国家群星奖,使全国一流的地位更加牢固。继续扩大活动覆盖,城市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两万场,参与群众达到1千万人次以上。加强文化先进地区创建工作,要有1个区成为部级文化先进区,两个乡镇(街道)成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城区文图两馆全部晋升为国家一级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组织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保两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再投资12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改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以全国第二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文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农村电影放映达到1.6万场次。从*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在构建博物馆体系上树立新形象。加快博物馆建设,做好文物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是我们光荣的责任。今年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做好工业文物的调查,为兴建世界一流的工业博物馆奠定基础。二是恢复建设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力争年内开馆。三是制定实施故宫方城博物馆建设规划,新建3—5个专题博物馆,形成以*故宫为核心,以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为骨架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四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市博物馆建设规划,确定史前文化、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和其它专题博物馆等七大博物馆系列。各类博物馆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产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

(四)把握导向,搭建平台,在打造东北出版物流中心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做好审读、监管、版权保护等长线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出版产业发展平台。一要办好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额突破两亿元,成为部级文化展会,实现东北最大、国内一流。二要组织好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规模、档次、交易额再创新高。三要在沈北新区建设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年内有30家企业开工。四要建好新民市胡台包装印刷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吸引3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形成我市优势印刷企业聚集区。

(五)突出重点,项目牵动,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不仅意味着政府转变职能的尝试,也必将对推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为此,局里确定*年为文化产业年,要举全局之力,围绕产业年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调整充实编制好全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二是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三好电子出版产业区,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东北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搭建东北文博会、*国际印刷设备展销会两个产业会展平台。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文博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会展产业、娱乐产业和网络音像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业态先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四是实施项目牵动。认真策划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有若干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手建立规范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条件成熟的产业项目,予以评审认定。五是抓好人才培训。组织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

(六)转变职能,创新方法,在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中推出新举措。作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如何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脚下向管天下的职能转变,就必须在不断强化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一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由战役上的协调指导向战略性思考转变,由微观层面操作向宏观全面谋划转变。既要重点跟进,又要全面掌控。实现依法规范秩序,管理促进发展,服务增进繁荣,让广大群众更充分、更方便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二要开展全市文化工作发展状况的调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奠定基础。三要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和吸引外资、民资进入我市文化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市场新格局。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均衡的文化市场体系。举办中国*首届网络文化节,创建网络行业沟通、交流、发展的新平台。四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行业组织协调指导的文化行业发展新秩序。

(七)狠抓党建,提高素质,在服务中心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内容上,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尽快在全局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形成靠创新求突破、用创新增活力、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使用标准和评价体系,要给真正有才华、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舞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和优秀艺术人才以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三要认真实施局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加强绩效考核。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争创“五型”处室、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要按照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而且办就办实、干就干好的良好氛围。四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先两优”评选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五要加强廉政建设,搞好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认真落实对“三重一大”的有关要求,加大监督查处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廉政、成就大事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

*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第六届*艺术节形成的“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追求超越的创新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同心合力的团队精神”,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努力奋斗!

借此机会,预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工作进步!

谢谢大家。

解放思想合力拚搏为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谢石

(*年1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年工作,部署*年任务,动员全市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合力拚搏,为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合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艺术生产成果突出,演出市场不断繁荣。一是第六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了我市舞台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丰富了演出市场,也展示了全局干部职工敢于突破陈规和努力创新的成果,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创造了我市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迹,荣获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是全力打造艺术精品。*演艺集团通过改革,集聚优势,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举推出8台剧目,充分展现了改革的成果。*京剧院创排的《青石山》作为武戏实验剧目进京演出,受到了李长春同志和有关专家同行的高度称赞。*评剧院创排的《天堂花》参加第五届中国评剧节荣获金奖。*话剧团依靠自身力量创排出一台精彩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深受观众喜爱。*歌舞团创排的大型舞蹈秀《满风神韵》,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尽显了艺术魅力。*曲艺团排演的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荣获专业组第一名,是建国以来我市乃至东北地区曲艺界荣获的最高荣誉。市艺术学校排演的杂技晚会《雏燕凌空》,青春洋溢,技艺非凡,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风采。三是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贾承博荣获全国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唯一的最佳捧哏奖,青年歌手孟红获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辽宁赛区优秀歌手奖,市艺术学校也获得了省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年共有15个剧目、30人次获得省、国家和国际奖项。四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与市委宣传部、文改办共同打磨了10台大戏,其中演艺集团创排的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以其新颖的舞台设计、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强烈的互动性深受观众喜爱,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评剧院创排的现代评剧《神圣的天职》,定位准确,表演精湛,为全省司法战线的干部职工演出100多场,全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年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演出团体同城竞演、各种艺术门类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五是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市演出公司全年举办了韩国李喜芽钢琴音乐会、任贤齐、周杰伦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40多场。艺术研究所、剧目创作室服务大局,主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剧目室善抓机遇,与棋盘山管委会共同举办了世界钢琴大师里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艺术学校赴日本演出了100多场大型杂技晚会。广泛的艺术交流,不仅丰富了沈城文艺舞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的国际影响。六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一年来,围绕全市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了世园会、国际旅游节、制博会等9项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对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发展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群文工作广泛深入,特色品牌更加靓丽。一是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全年共组织各区、县(市)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覆盖了社区、村镇、厂矿、校园、军营等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策划组织了市级大型活动47项。朝文馆吸引社会资金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市图书馆在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在全市城乡新建了110个流动图书点,接待读者200万人次。少儿图书馆组织开展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百万中小学生、近10万个家庭参加。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市里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4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162个村文化活动室。沈北新区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康平县文化馆新馆舍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三是活动档次明显提升。“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文化广场、“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大,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特别是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暨第九届*大学生文化节,首次作为部级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44所高校、12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还有75所高校来沈观摩,举办了9项全市性主题活动、630项校园活动,规模档次、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以此为标志,*大学生文化节这一品牌跨出东北,走向全国。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大鼓、谭振山口头文学等4个项目入选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居全省首位。奉天落子、“面人汤”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民传统二人转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群众文化的深厚底蕴。五是基层文化特色鲜明。和平区的皇寺庙会、沈河区的社区文化、铁西区的工人文化周、大东区的群众文艺创作、皇姑区的读书活动、辽中县的“欢乐进农家”文化活动、浑南新区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都独具特色、影响广泛;于洪区“文化大篷车”叫响全国;苏家屯区、东陵区、法库县的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蒲河新城、沈北新区、新民市、棋盘山开发区圆满地承办了国家、省、市的多项大型文化活动;康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市共获得省以上奖励70多项次,市政府文化广场、皇寺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文博工作扎实推进,展馆建设再添亮点。一是创新展览方式,丰富展览内容。全市文博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内引外联,互通有无,使展览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同比增加17%。*故宫在引进了《法国卢浮宫藏铜版画展》的同时,走出国门,在比利时举办了《*文化遗产展》,并以建院8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新推出了《清代宫廷瓷器展》、《院史展》、《郎士宁宫廷画展》等大型专题展览,进一步扩大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张氏帅府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为契机,新推出了系列专题《百年张学良展览》,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紧密围绕抗战题材,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内同类展馆多馆联动,举办了《九•一八事变75周年图片展》、《日本侵略东北史实展》、《前日本战犯绘画展》等专题展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合作办展的新路子。新乐遗址博物馆引进了《世界百大考古发现》临时展览。文物古迹博览中心将《永远的丰碑》展览在世博园和学校、社区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考古勘探进一步拓展,文物保护成果显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年完成文物勘探面积近4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抢救文物1200余件,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还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高句丽石台子山城已申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续写了我市专题博物馆建设的新篇章。该馆设计独特、场景精美、形式新颖,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市广大文博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超常的效率,创造了我市博物馆建设的又一奇迹。

新闻出版强化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改进了报刊审读。对《芒种》、《诗潮》、《*日报》、《*晚报》、《青年科学》等20家重点报刊进行了全面审读,促进了报刊的个性化改革和品牌化定位。二是加大了监管力度。在中国*书刊批发市场设立了行业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销售出版物审读制度。加强了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日常检查,对集中经营场所实行严格管理。开展了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集中检查了800余家印刷企业,对40家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使市场秩序大为改观。三是加强了队伍培训。举办了全市编辑业务人员专题讲座,组织了20期法律法规培训,培训1000多人次。促进了从业人员法制意识的增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四是推进了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组织了四次政府招标采购,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软件基本实现了正版化,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五是搭建了产业发展平台。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藏品展销会,整合我市古旧书画、民间收藏、工艺品交易活动,吸引参展商450余家,成交额达1200万元。组织了*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参展企业达到了100余家,交易金额达1800万元,展会的规模,参展商数量,成交额等均创历届之最。*市新闻出版局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发展势头保持强劲。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演出公司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变现,筹集改革成本2300万元,安置了235名符合“530”政策的人员,解决了全公司900多名职工拖欠多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企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演艺集团做强做实。充分发挥京、评、歌舞、艺校等舞美设备和主创人才的集聚效应,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先后组建了满风神韵股份有限公司、红磨坊演艺公司、舞美公司等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外,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全面铺开,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培育与监管并举,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培育。调整娱乐业发展布局,深入开展娱乐业普查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娱乐业向旅游区、商业区发展,使全市娱乐业布局更趋合理。改善网吧行业结构,通过制定实施《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全市网吧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网通家园、任逍遥、绿云、浩森四家大型连锁网吧,发展成员单位近200家,在全市网吧行业举足轻重。加强行业引导,在全市网络、娱乐、演出、音像、文物美术等行业开展了“十佳”评选活动,重点推广了“快乐迪”的先进经验,引导文化经营单位树立“安全、健康、欢乐、时尚”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音像企业,有11家被评为“辽宁省正版音像经营单位”。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以“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清理电子市场违法违规业户13户,销毁盗版光盘240万张,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行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800名义务监督员尽职尽责,对网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市场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办结审批事项372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到业户的一致好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娱乐场所审批权下放到各区、县(市)。制定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市文化市场审批管理统一文书》,培训经营业户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经营水平。

*年,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5200家,呈现出规范发展,日益繁荣的良好局面。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大力实施思想解放工程。开展了“解放思想,繁荣文化”主题学教活动,使“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追求。二是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全年有近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演艺集团、文博中心、少儿图书馆、朝鲜族文化馆、考古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三是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争创“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局上下团结和谐、正气上升,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选人用人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全局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此外,统战、综合治理、工会、信访、老干部、共青团、《*文化》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服务工作大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们:

*年,是全市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是埋头苦干、合力攻坚的一年,是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创造奇迹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较大的突破;特别是面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课题,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年工作安排

*年,是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的一年,世界文化市场将更加开放,文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上作为支柱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也更加积极,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引资、合资、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崭新环境。*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年,是全市工作的“创新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和谐*建设,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明确提出了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文化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和保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并乘势而上,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意志品格、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文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为目标,以“文化产业年”为主题,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突破传统理念,全面发挥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从以事业为主向事业产业并重转变,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培育产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强化基层文化,为构建和谐*,加速实现“三大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年”主题,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促进繁荣,在发展演艺产业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建设可以提升演艺产业的品质,没有精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没有品牌也不会有演出市场的繁荣,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年发展演艺产业的目标是:局直各院团全年演出1200场,产业收入争取实现1500万元。全市民营演出团体达到120家,全年演出场次突破15000场,实现南有长沙,北有*,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

第一、打造艺术品牌。进一步打磨第六届艺术节推出的10台大戏,使之进入产业轨道,成为品牌,以常年的市场作为终极目的。修改现代京剧《革命家庭》等剧目,参加中国第五届京剧节展演;修改现代评剧《天堂花》,力争夺得中国戏剧节入场券;推荐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大漠可以作证》参加全国纪念话剧百年展演和辽宁省话剧展演;积极备战第七届辽宁省艺术节,以优异的艺术成果展示我市专业艺术院团的综合实力。

第二、开拓演出市场。今年要在开拓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靠精品赢得市场,打造一台具有中国气派、*地域特色,以满族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歌舞秀《满风神韵》,实现“南有《云南映像》、北有《满风神韵》”的目标。继续做好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的常态演出,使之成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创作舞台风情剧《贾六在北市场》系列剧,面向东北巡演。二是加强演艺交流。引进3—5个国内外一流团队来沈演出,提升*文化演出的艺术水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紧做好京剧《无底洞》、《花木兰》、歌舞秀《满风神韵》和歌舞杂技晚会赴法国、日本、韩国的演出,同时认真组织策划好“澳门*文化周”活动。三是推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若干支小分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村屯演出百场,使广大市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戏曲知识普及教育,进而培育新的观众群体。此项工程计划3年内惠及全市各层次群众,同时,鼓励民营各类艺术团体参加。

第三、进军影视产业。加速推进话剧团影视中心建设,木偶电视系列剧《乐阳阳》、《智慧岛》年内投拍;电视系列剧《我们的派出所》上半年完成拍摄制作。

(二)巩固品牌,重心下移,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形成新格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最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坚定抉择。要继续做强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广场、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系列活动等大型活动品牌,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力争获得国家群星奖,使全国一流的地位更加牢固。继续扩大活动覆盖,城市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两万场,参与群众达到1千万人次以上。加强文化先进地区创建工作,要有1个区成为部级文化先进区,两个乡镇(街道)成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城区文图两馆全部晋升为国家一级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组织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保两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再投资12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改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以全国第二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文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农村电影放映达到1.6万场次。从*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在构建博物馆体系上树立新形象。加快博物馆建设,做好文物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是我们光荣的责任。今年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做好工业文物的调查,为兴建世界一流的工业博物馆奠定基础。二是恢复建设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力争年内开馆。三是制定实施故宫方城博物馆建设规划,新建3—5个专题博物馆,形成以*故宫为核心,以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为骨架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四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市博物馆建设规划,确定史前文化、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和其它专题博物馆等七大博物馆系列。各类博物馆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产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

(四)把握导向,搭建平台,在打造东北出版物流中心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做好审读、监管、版权保护等长线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出版产业发展平台。一要办好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额突破两亿元,成为部级文化展会,实现东北最大、国内一流。二要组织好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规模、档次、交易额再创新高。三要在沈北新区建设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年内有30家企业开工。四要建好新民市胡台包装印刷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吸引3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形成我市优势印刷企业聚集区。

(五)突出重点,项目牵动,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不仅意味着政府转变职能的尝试,也必将对推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为此,局里确定*年为文化产业年,要举全局之力,围绕产业年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调整充实编制好全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二是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三好电子出版产业区,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东北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搭建东北文博会、*国际印刷设备展销会两个产业会展平台。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文博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会展产业、娱乐产业和网络音像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业态先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四是实施项目牵动。认真策划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有若干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手建立规范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条件成熟的产业项目,予以评审认定。五是抓好人才培训。组织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

(六)转变职能,创新方法,在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中推出新举措。作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如何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脚下向管天下的职能转变,就必须在不断强化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一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由战役上的协调指导向战略性思考转变,由微观层面操作向宏观全面谋划转变。既要重点跟进,又要全面掌控。实现依法规范秩序,管理促进发展,服务增进繁荣,让广大群众更充分、更方便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二要开展全市文化工作发展状况的调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奠定基础。三要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和吸引外资、民资进入我市文化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市场新格局。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均衡的文化市场体系。举办中国*首届网络文化节,创建网络行业沟通、交流、发展的新平台。四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行业组织协调指导的文化行业发展新秩序。

(七)狠抓党建,提高素质,在服务中心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内容上,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尽快在全局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形成靠创新求突破、用创新增活力、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使用标准和评价体系,要给真正有才华、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舞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和优秀艺术人才以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三要认真实施局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加强绩效考核。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争创“五型”处室、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要按照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而且办就办实、干就干好的良好氛围。四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先两优”评选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五要加强廉政建设,搞好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认真落实对“三重一大”的有关要求,加大监督查处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廉政、成就大事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

*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第六届*艺术节形成的“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追求超越的创新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同心合力的团队精神”,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努力奋斗!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5

以迎接哈洽会为契机,以巩固环境综合整治第一战役、提高城区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强化行业管理,解决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第二战役,全面提高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为哈洽会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区环境。

二、整治任务及标准

在巩固第一战役整治成果,提高整治标准,搞好日常管理,优化街面秩序的同时,围绕迎接哈洽会这个工作核心,全面完成第二战役的整治任务。在全面提升我区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把靖宇街、景阳街、南马路、大新街、北环路、北新街、东直路、先锋路和红旗大街等主干街路;哈东站、滨江站、*公路客运站等窗口单位;靖宇公园、古梨园、江畔公园、太平公园、维也纳音乐广场、滨河文化雕塑园、清真寺广场、哈尔滨关道周边等客流密集地,以及市场摊区、建筑工地、街面秩序等做为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各部门、各单位要通力协作,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环境整治工作。

1、清理街路、公园、绿地、庭院卫生。加强主干街路、大型广场、公园绿地的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街路清扫保洁标准,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和频次,对主干街路和大型广场实行水冲洗作业,做到“三扫全保”。同时,加强背街背巷清扫保洁作业监管力度,高质量完成清扫作业任务,坚决消灭卫生死角,全面提高清扫保洁质量。

严格量化考核指标,即:一类街路尘土低于100克/平方米;二类街路尘土低于150克/平方米;三类以下街路尘土低于200克/平方米。一、二类街路达到“七净五无”标准,全日保洁到22时;三类以下街路达到“六净四无”标准,重点保洁到20时。

保持公园、广场、绿地环境卫生。花草树木抚育管护到位,植物长势良好,园林设施维修整饰及时,内外环境整洁卫生。洽谈会前,完成春季植树,垂直绿化,街路彩化,公共设施维修维护及太平公园提档改造工程。

居民小区庭院卫生要设专人管护,按时组织清扫保洁作业,袋装垃圾设专人收集,每日20时后集中清运,定点存放,装修垃圾当日清运。保持院内街路、绿地、树池、污水窖等公共设施整洁完好。无散放垃圾、无残土炉灰、无卫生死角。督办开发单位加快新建小区的庭院建设进度,哈洽会前完成40个居民庭院改造建设任务。

2、整治市场摊区。经批准设立的早晚市场摊区,要实行全面监管,责任包干,所有市场必须按照审批的规模、位置进行经营和管理,不设固定商亭、摊床。不得占用绿地摆摊设点,不得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或移位经营。按规定时间开市和撤市,不许提前入市、延时闭市。做到无外溢、无污染,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市场内必须设置环卫设施,必须配备清扫保洁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经营业户必须自带撮子、笤帚和垃圾袋,自觉保持本摊位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清扫保洁作业必须在闭市30分钟内清扫结束,1小时内将垃圾清运完毕,垃圾污物做到日清日洁。

市场摊区环境卫生和秩序,经三次督办通报仍不达标的,给予黄牌警告,对受到二次黄牌警告的市场摊区坚决给予取缔。

3、整治建筑工地。全面整顿城区拆迁工地和建筑工地秩序。尤其要对泰富长安城、滨江凤凰城、江畔方圆小区、北兴教育园区、维也纳河畔小区、南棵小区等严重影响城区环境的建筑和拆迁工地进行彻底整治。施工单位必须用金属板材或硬质材料,在工地周边设置坚固、整洁、美观、连续的围档,出入口设置安全门和硬化铺装,并实施彩化、亮化,保持完好美观;清除工地内外垃圾杂物,施工材料摆放有序,无场外堆料;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作业规范,对驶出工地的车辆必须进行清洗,保证封闭严密,车体干净,无沿街撒落和随意乱卸等违章现象。

对建设工地残土拉运车辆的监管,要落实定岗值守责任制,设专人实行24小时昼夜管控,凡超高超载、苫盖不严、夹带泥土车辆,一律不准驶出工地。

4、整治街面秩序。取缔无证商贩占道经营、临街商铺店外经营现象。取缔占道修车、洗车、空车配货违章行为,对问题严重的街路和区域进行专项治理。做到重点巡查、反复清理、死看死守。街面秩序达到“三无”标准(无摊床、无地摊、无流动商贩),各类占道行为控制率达到95%以上。

取缔非法营运港田车和黑摩的,取缔处罚机动车违章行驶、违章停放、占压人行道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重点街路和区域违反交通法规行为的控制率和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

5、整治牌匾广告。清理拆除违规设置、版面破旧、超期使用、掉漆丢字、长期空置的牌匾、广告、灯箱、画廊、旗幌、条幅、揭示板等户外宣示物。整治临街商家店面橱窗、清理临街楼体阳台、雨搭堆放杂物,以及树木、电杆、线网上的悬挂物。对景阳街、南马路、靖宇街、东北新街、外环北路、北新街、红旗大街、先锋路、东直路、淮河路、辽河路等街路的牌匾广告进行更新。按照《哈尔滨市户外牌匾设置规范》要求,达到设置合理、版面整洁,风格典雅、材质先进,色调明快,字体规范的整治效果,净化空间环境。

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乱涂写、乱张贴、乱刻画的公告》规定,加大对违规户外宣示物和街头小广告的查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专业清洁队伍作用,对重点地区旅游景点、广场和展区周边实施不间断管理和清除作业。

6、加强公厕民厕、垃圾站点、市政道路维护管理。

加强公厕民厕管理。公民厕的管护责任单位,要认真负起责任,确保设施完好,维修及时,清运彻底,标识明显,安全卫生。哈洽会期间,延长公厕开放时间。

加强垃圾站点管理,整顿袋装垃圾收集秩序。定点定时对袋装垃圾进行清运,杜绝出袋早、收集不及时、间外堆放、随意乱扔现象,所有垃圾全部实行密闭拉运,不得超载拉运、敞盖拉运、沿街撒落和随意乱卸。垃圾站点、转运间、压缩间设专人看管,保持外观整洁,封闭存放,定时拉运,不得站(间)外散放、扒袋和拣拾。

加强占挖道管理,严格占挖道审批程序。检查、督办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设置工地围档、公示牌和安全警示,保持工地内外环境整洁。春季道路修复工程必须在6月5日前完成。

7、整饰建筑立面,维护亮化灯饰。哈尔滨关道周边临街建筑立面整饰工程,在保证质量和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

对已设置的灯饰亮化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展会期间做到按时开启,22时后关闭。正常开启率和及时维修率要达到100%,确保安全完好、美化亮化的整体效果。

三、责任分工

1、区建设局:负责建设工地、拆迁场地、未完成建管交接新建小区环境整治和日常管理,督办新建小区庭院建设等项工作。

2、区城管局:负责街路、广场、绿地、公厕、垃圾站点等公共设施的清理整治和日常管理;临街建筑立面整饰、灯饰亮化维修等项工作,及大型突击整治活动的组织安排。

3、区行政执法局:负责违章建筑、占道设施、占道市场、流动商贩、街头小广告清理;建筑垃圾拉运的车辆清理整治等项工作,协助各责任部门执行现场执法任务。

4、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居民小区、社区庭院、自办市场,辖区垃圾站点、文体设施、庭院绿地、居民厕所等设施的清理整治和日常管理等项工作。

5、区水务局:负责沿江堤坝、内河沿岸环境治理,无排水地区积水排放,城区雨水井疏通等整治工作。

6、团结镇:负责出城口、天恒山周边、天恒大街等处的环境清理整治工作。

7、区委宣传部:负责媒体宣传报道工作。

8、区义务劳动办:负责大型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发动工作。

9、区工商分局:负责自办市场的清理整治工作。

10、区教育局:负责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发动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整治活动;教育学生从小懂得爱护环境,美化家园,养成良好习惯,树立公德意识。

四、时间安排

此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组织动员阶段:5月15日――5月21日。召开动员大会,下发《2007年*区迎接第十八届哈洽会开展五净工程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第二战役实施方案》,确定整治内容、整治标准、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2、清理整治阶段:5月22日――6月5日。对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和街面秩序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3、检查验收阶段:6月6日――6月8日。对整治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不实,未能达标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4、重点整改阶段:6月9日――6月12日。对在检查验收阶段发现的问题,对责任单位进行督办整改,保证整治效果。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特成立“*区迎接第十八届哈洽会开展五净工程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第二战役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机关工委、建设局、城管局、执法局、水务局、教育局、工商局*分局、交警大队、团结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4个专项检查督办组,负责整治活动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办考评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

办公室主任:**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副主任:**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电话:*传真:*

邮箱:*

第一检查督办组:组长王龙。负责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园林绿化抚育管理。

第二检查督办组:组长王漫。负责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垃圾站点、公厕民厕,沿江堤坝、内河沿岸、铁路沿线等方面清理整治的督办检查。

第三检查督办组:组长郝东梅。负责建设工地、拆迁场地、未完成建管交接新建小区环境整治工作的督办检查。

第四检查督办组:组长王树民。负责市场摊区、流动商贩、乱贴乱画等方面的整治清理及现场执法行动的督办检查。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迎接哈洽会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整治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要制定整治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任务到位、责任到人。坚决消除盲区盲点和环境死角,按时限、高标准完成清理整顿任务。

2、督察到位,反馈及时。此次整治活动实行每日巡检、隔日抽检、三日联检、奖惩并举、随时通报制度。各督导组要按照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责任。每日下午16时前,督办检查组及各责任单位将当日整治进展情况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整治快讯》形式向市主管部门、区四大班子领导、区直相关办局、各责任单位通报。同时,对进展缓慢,工作不达标的部门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为加强社会监督,特设监督举报电话:*

3、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此次清理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各责任单位要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大投入,注重实效。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和任务,完善内部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保障措施,按时限要求和质量标准,全面完成所承担的清理整治工作任务。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年工作,部署*年任务,动员全市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合力拚搏,为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合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艺术生产成果突出,演出市场不断繁荣。一是第六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了我市舞台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丰富了演出市场,也展示了全局干部职工敢于突破陈规和努力创新的成果,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创造了我市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迹,荣获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是全力打造艺术精品。*演艺集团通过改革,集聚优势,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举推出8台剧目,充分展现了改革的成果。*京剧院创排的《青石山》作为武戏实验剧目进京演出,受到了李长春同志和有关专家同行的高度称赞。*评剧院创排的《天堂花》参加第五届中国评剧节荣获金奖。*话剧团依靠自身力量创排出一台精彩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深受观众喜爱。*歌舞团创排的大型舞蹈秀《满风神韵》,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尽显了艺术魅力。*曲艺团排演的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荣获专业组第一名,是建国以来我市乃至东北地区曲艺界荣获的最高荣誉。市艺术学校排演的杂技晚会《雏燕凌空》,青春洋溢,技艺非凡,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风采。三是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贾承博荣获全国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唯一的最佳捧哏奖,青年歌手孟红获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辽宁赛区优秀歌手奖,市艺术学校也获得了省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年共有15个剧目、30人次获得省、国家和国际奖项。四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与市委宣传部、文改办共同打磨了10台大戏,其中演艺集团创排的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以其新颖的舞台设计、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强烈的互动性深受观众喜爱,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评剧院创排的现代评剧《神圣的天职》,定位准确,表演精湛,为全省司法战线的干部职工演出100多场,全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年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演出团体同城竞演、各种艺术门类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五是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市演出公司全年举办了韩国李喜芽钢琴音乐会、任贤齐、周杰伦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40多场。艺术研究所、剧目创作室服务大局,主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剧目室善抓机遇,与棋盘山管委会共同举办了世界钢琴大师里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艺术学校赴日本演出了100多场大型杂技晚会。广泛的艺术交流,不仅丰富了沈城文艺舞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的国际影响。六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一年来,围绕全市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了世园会、国际旅游节、制博会等9项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对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发展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群文工作广泛深入,特色品牌更加靓丽。一是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全年共组织各区、县(市)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覆盖了社区、村镇、厂矿、校园、军营等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策划组织了市级大型活动47项。朝文馆吸引社会资金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市图书馆在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在全市城乡新建了110个流动图书点,接待读者200万人次。少儿图书馆组织开展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百万中小学生、近10万个家庭参加。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市里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4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162个村文化活动室。沈北新区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康平县文化馆新馆舍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三是活动档次明显提升。“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文化广场、“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大,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特别是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暨第九届*大学生文化节,首次作为部级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44所高校、12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还有75所高校来沈观摩,举办了9项全市性主题活动、630项校园活动,规模档次、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以此为标志,*大学生文化节这一品牌跨出东北,走向全国。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大鼓、谭振山口头文学等4个项目入选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居全省首位。奉天落子、“面人汤”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民传统二人转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群众文化的深厚底蕴。五是基层文化特色鲜明。和平区的皇寺庙会、沈河区的社区文化、铁西区的工人文化周、大东区的群众文艺创作、皇姑区的读书活动、辽中县的“欢乐进农家”文化活动、浑南新区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都独具特色、影响广泛;于洪区“文化大篷车”叫响全国;苏家屯区、东陵区、法库县的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蒲河新城、沈北新区、新民市、棋盘山开发区圆满地承办了国家、省、市的多项大型文化活动;康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市共获得省以上奖励70多项次,市政府文化广场、皇寺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文博工作扎实推进,展馆建设再添亮点。一是创新展览方式,丰富展览内容。全市文博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内引外联,互通有无,使展览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同比增加17%。*故宫在引进了《法国卢浮宫藏铜版画展》的同时,走出国门,在比利时举办了《*文化遗产展》,并以建院8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新推出了《清代宫廷瓷器展》、《院史展》、《郎士宁宫廷画展》等大型专题展览,进一步扩大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张氏帅府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为契机,新推出了系列专题《百年张学良展览》,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紧密围绕抗战题材,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内同类展馆多馆联动,举办了《九•一八事变75周年图片展》、《日本侵略东北史实展》、《前日本战犯绘画展》等专题展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合作办展的新路子。新乐遗址博物馆引进了《世界百大考古发现》临时展览。文物古迹博览中心将《永远的丰碑》展览在世博园和学校、社区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考古勘探进一步拓展,文物保护成果显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年完成文物勘探面积近4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抢救文物1200余件,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还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高句丽石台子山城已申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续写了我市专题博物馆建设的新篇章。该馆设计独特、场景精美、形式新颖,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市广大文博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超常的效率,创造了我市博物馆建设的又一奇迹。

新闻出版强化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改进了报刊审读。对《芒种》、《诗潮》、《*日报》、《*晚报》、《青年科学》等20家重点报刊进行了全面审读,促进了报刊的个性化改革和品牌化定位。二是加大了监管力度。在中国*书刊批发市场设立了行业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销售出版物审读制度。加强了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日常检查,对集中经营场所实行严格管理。开展了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集中检查了800余家印刷企业,对40家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使市场秩序大为改观。三是加强了队伍培训。举办了全市编辑业务人员专题讲座,组织了20期法律法规培训,培训1000多人次。促进了从业人员法制意识的增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四是推进了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组织了四次政府招标采购,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软件基本实现了正版化,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五是搭建了产业发展平台。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藏品展销会,整合我市古旧书画、民间收藏、工艺品交易活动,吸引参展商450余家,成交额达1200万元。组织了*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参展企业达到了100余家,交易金额达1800万元,展会的规模,参展商数量,成交额等均创历届之最。*市新闻出版局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发展势头保持强劲。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演出公司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变现,筹集改革成本2300万元,安置了235名符合“530”政策的人员,解决了全公司900多名职工拖欠多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企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演艺集团做强做实。充分发挥京、评、歌舞、艺校等舞美设备和主创人才的集聚效应,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先后组建了满风神韵股份有限公司、红磨坊演艺公司、舞美公司等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外,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全面铺开,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培育与监管并举,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培育。调整娱乐业发展布局,深入开展娱乐业普查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娱乐业向旅游区、商业区发展,使全市娱乐业布局更趋合理。改善网吧行业结构,通过制定实施《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全市网吧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网通家园、任逍遥、绿云、浩森四家大型连锁网吧,发展成员单位近200家,在全市网吧行业举足轻重。加强行业引导,在全市网络、娱乐、演出、音像、文物美术等行业开展了“十佳”评选活动,重点推广了“快乐迪”的先进经验,引导文化经营单位树立“安全、健康、欢乐、时尚”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音像企业,有11家被评为“辽宁省正版音像经营单位”。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以“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清理电子市场违法违规业户13户,销毁盗版光盘240万张,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行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800名义务监督员尽职尽责,对网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市场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办结审批事项372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到业户的一致好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娱乐场所审批权下放到各区、县(市)。制定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市文化市场审批管理统一文书》,培训经营业户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经营水平。

*年,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5200家,呈现出规范发展,日益繁荣的良好局面。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大力实施思想解放工程。开展了“解放思想,繁荣文化”主题学教活动,使“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追求。二是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全年有近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演艺集团、文博中心、少儿图书馆、朝鲜族文化馆、考古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三是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争创“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局上下团结和谐、正气上升,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选人用人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全局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此外,统战、综合治理、工会、信访、老干部、共青团、《*文化》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服务工作大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们:

*年,是全市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是埋头苦干、合力攻坚的一年,是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创造奇迹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较大的突破;特别是面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课题,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年工作安排

*年,是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的一年,世界文化市场将更加开放,文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上作为支柱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也更加积极,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引资、合资、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崭新环境。*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年,是全市工作的“创新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和谐*建设,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明确提出了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文化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和保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并乘势而上,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意志品格、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文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为目标,以“文化产业年”为主题,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突破传统理念,全面发挥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从以事业为主向事业产业并重转变,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培育产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强化基层文化,为构建和谐*,加速实现“三大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年”主题,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促进繁荣,在发展演艺产业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建设可以提升演艺产业的品质,没有精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没有品牌也不会有演出市场的繁荣,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年发展演艺产业的目标是:局直各院团全年演出1200场,产业收入争取实现1500万元。全市民营演出团体达到120家,全年演出场次突破15000场,实现南有长沙,北有*,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

第一、打造艺术品牌。进一步打磨第六届艺术节推出的10台大戏,使之进入产业轨道,成为品牌,以常年的市场作为终极目的。修改现代京剧《革命家庭》等剧目,参加中国第五届京剧节展演;修改现代评剧《天堂花》,力争夺得中国戏剧节入场券;推荐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大漠可以作证》参加全国纪念话剧百年展演和辽宁省话剧展演;积极备战第七届辽宁省艺术节,以优异的艺术成果展示我市专业艺术院团的综合实力。

第二、开拓演出市场。今年要在开拓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靠精品赢得市场,打造一台具有中国气派、*地域特色,以满族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歌舞秀《满风神韵》,实现“南有《云南映像》、北有《满风神韵》”的目标。继续做好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的常态演出,使之成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创作舞台风情剧《贾六在北市场》系列剧,面向东北巡演。二是加强演艺交流。引进3—5个国内外一流团队来沈演出,提升*文化演出的艺术水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紧做好京剧《无底洞》、《花木兰》、歌舞秀《满风神韵》和歌舞杂技晚会赴法国、日本、韩国的演出,同时认真组织策划好“澳门*文化周”活动。三是推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若干支小分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村屯演出百场,使广大市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戏曲知识普及教育,进而培育新的观众群体。此项工程计划3年内惠及全市各层次群众,同时,鼓励民营各类艺术团体参加。

第三、进军影视产业。加速推进话剧团影视中心建设,木偶电视系列剧《乐阳阳》、《智慧岛》年内投拍;电视系列剧《我们的派出所》上半年完成拍摄制作。

(二)巩固品牌,重心下移,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形成新格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最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坚定抉择。要继续做强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广场、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系列活动等大型活动品牌,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力争获得国家群星奖,使全国一流的地位更加牢固。继续扩大活动覆盖,城市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两万场,参与群众达到1千万人次以上。加强文化先进地区创建工作,要有1个区成为部级文化先进区,两个乡镇(街道)成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城区文图两馆全部晋升为国家一级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组织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保两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再投资12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改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以全国第二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文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农村电影放映达到1.6万场次。从*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在构建博物馆体系上树立新形象。加快博物馆建设,做好文物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是我们光荣的责任。今年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做好工业文物的调查,为兴建世界一流的工业博物馆奠定基础。二是恢复建设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力争年内开馆。三是制定实施故宫方城博物馆建设规划,新建3—5个专题博物馆,形成以*故宫为核心,以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为骨架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四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市博物馆建设规划,确定史前文化、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和其它专题博物馆等七大博物馆系列。各类博物馆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产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

(四)把握导向,搭建平台,在打造东北出版物流中心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做好审读、监管、版权保护等长线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出版产业发展平台。一要办好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额突破两亿元,成为部级文化展会,实现东北最大、国内一流。二要组织好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规模、档次、交易额再创新高。三要在沈北新区建设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年内有30家企业开工。四要建好新民市胡台包装印刷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吸引3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形成我市优势印刷企业聚集区。

(五)突出重点,项目牵动,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不仅意味着政府转变职能的尝试,也必将对推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为此,局里确定*年为文化产业年,要举全局之力,围绕产业年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调整充实编制好全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二是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三好电子出版产业区,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东北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搭建东北文博会、*国际印刷设备展销会两个产业会展平台。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文博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会展产业、娱乐产业和网络音像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业态先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四是实施项目牵动。认真策划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有若干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手建立规范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条件成熟的产业项目,予以评审认定。五是抓好人才培训。组织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

(六)转变职能,创新方法,在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中推出新举措。作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如何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脚下向管天下的职能转变,就必须在不断强化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一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由战役上的协调指导向战略性思考转变,由微观层面操作向宏观全面谋划转变。既要重点跟进,又要全面掌控。实现依法规范秩序,管理促进发展,服务增进繁荣,让广大群众更充分、更方便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二要开展全市文化工作发展状况的调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奠定基础。三要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和吸引外资、民资进入我市文化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市场新格局。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均衡的文化市场体系。举办中国*首届网络文化节,创建网络行业沟通、交流、发展的新平台。四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行业组织协调指导的文化行业发展新秩序。

(七)狠抓党建,提高素质,在服务中心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内容上,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尽快在全局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形成靠创新求突破、用创新增活力、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使用标准和评价体系,要给真正有才华、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舞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和优秀艺术人才以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三要认真实施局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加强绩效考核。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争创“五型”处室、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要按照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而且办就办实、干就干好的良好氛围。四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先两优”评选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五要加强廉政建设,搞好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认真落实对“三重一大”的有关要求,加大监督查处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廉政、成就大事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

*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第六届*艺术节形成的“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追求超越的创新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同心合力的团队精神”,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努力奋斗!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年工作,部署*年任务,动员全市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合力拚搏,为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合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艺术生产成果突出,演出市场不断繁荣。一是第六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了我市舞台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丰富了演出市场,也展示了全局干部职工敢于突破陈规和努力创新的成果,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创造了我市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迹,荣获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是全力打造艺术精品。*演艺集团通过改革,集聚优势,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举推出8台剧目,充分展现了改革的成果。*京剧院创排的《青石山》作为武戏实验剧目进京演出,受到了李长春同志和有关专家同行的高度称赞。*评剧院创排的《天堂花》参加第五届中国评剧节荣获金奖。*话剧团依靠自身力量创排出一台精彩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深受观众喜爱。*歌舞团创排的大型舞蹈秀《满风神韵》,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尽显了艺术魅力。*曲艺团排演的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荣获专业组第一名,是建国以来我市乃至东北地区曲艺界荣获的最高荣誉。市艺术学校排演的杂技晚会《雏燕凌空》,青春洋溢,技艺非凡,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风采。三是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贾承博荣获全国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唯一的最佳捧哏奖,青年歌手孟红获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辽宁赛区优秀歌手奖,市艺术学校也获得了省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年共有15个剧目、30人次获得省、国家和国际奖项。四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与市委宣传部、文改办共同打磨了10台大戏,其中演艺集团创排的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以其新颖的舞台设计、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强烈的互动性深受观众喜爱,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评剧院创排的现代评剧《神圣的天职》,定位准确,表演精湛,为全省司法战线的干部职工演出100多场,全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年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演出团体同城竞演、各种艺术门类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五是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市演出公司全年举办了韩国李喜芽钢琴音乐会、任贤齐、周杰伦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40多场。艺术研究所、剧目创作室服务大局,主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剧目室善抓机遇,与棋盘山管委会共同举办了世界钢琴大师里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艺术学校赴日本演出了100多场大型杂技晚会。广泛的艺术交流,不仅丰富了沈城文艺舞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的国际影响。六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一年来,围绕全市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了世园会、国际旅游节、制博会等9项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对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发展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群文工作广泛深入,特色品牌更加靓丽。一是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全年共组织各区、县(市)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覆盖了社区、村镇、厂矿、校园、军营等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策划组织了市级大型活动47项。朝文馆吸引社会资金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市图书馆在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在全市城乡新建了110个流动图书点,接待读者200万人次。少儿图书馆组织开展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百万中小学生、近10万个家庭参加。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市里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4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162个村文化活动室。沈北新区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康平县文化馆新馆舍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三是活动档次明显提升。“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文化广场、“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大,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特别是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暨第九届*大学生文化节,首次作为部级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44所高校、12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还有75所高校来沈观摩,举办了9项全市性主题活动、630项校园活动,规模档次、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以此为标志,*大学生文化节这一品牌跨出东北,走向全国。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大鼓、谭振山口头文学等4个项目入选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居全省首位。奉天落子、“面人汤”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民传统二人转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群众文化的深厚底蕴。五是基层文化特色鲜明。和平区的皇寺庙会、沈河区的社区文化、铁西区的工人文化周、大东区的群众文艺创作、皇姑区的读书活动、辽中县的“欢乐进农家”文化活动、浑南新区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都独具特色、影响广泛;于洪区“文化大篷车”叫响全国;苏家屯区、东陵区、法库县的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蒲河新城、沈北新区、新民市、棋盘山开发区圆满地承办了国家、省、市的多项大型文化活动;康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市共获得省以上奖励70多项次,市政府文化广场、皇寺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文博工作扎实推进,展馆建设再添亮点。一是创新展览方式,丰富展览内容。全市文博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内引外联,互通有无,使展览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同比增加17%。*故宫在引进了《法国卢浮宫藏铜版画展》的同时,走出国门,在比利时举办了《*文化遗产展》,并以建院8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新推出了《清代宫廷瓷器展》、《院史展》、《郎士宁宫廷画展》等大型专题展览,进一步扩大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张氏帅府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为契机,新推出了系列专题《百年张学良展览》,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紧密围绕抗战题材,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内同类展馆多馆联动,举办了《九•一八事变75周年图片展》、《日本侵略东北史实展》、《前日本战犯绘画展》等专题展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合作办展的新路子。新乐遗址博物馆引进了《世界百大考古发现》临时展览。文物古迹博览中心将《永远的丰碑》展览在世博园和学校、社区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考古勘探进一步拓展,文物保护成果显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年完成文物勘探面积近4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抢救文物1200余件,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还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高句丽石台子山城已申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续写了我市专题博物馆建设的新篇章。该馆设计独特、场景精美、形式新颖,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市广大文博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超常的效率,创造了我市博物馆建设的又一奇迹。

新闻出版强化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改进了报刊审读。对《芒种》、《诗潮》、《*日报》、《*晚报》、《青年科学》等20家重点报刊进行了全面审读,促进了报刊的个性化改革和品牌化定位。二是加大了监管力度。在中国*书刊批发市场设立了行业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销售出版物审读制度。加强了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日常检查,对集中经营场所实行严格管理。开展了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集中检查了800余家印刷企业,对40家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使市场秩序大为改观。三是加强了队伍培训。举办了全市编辑业务人员专题讲座,组织了20期法律法规培训,培训1000多人次。促进了从业人员法制意识的增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四是推进了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组织了四次政府招标采购,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软件基本实现了正版化,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五是搭建了产业发展平台。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藏品展销会,整合我市古旧书画、民间收藏、工艺品交易活动,吸引参展商450余家,成交额达1200万元。组织了*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参展企业达到了100余家,交易金额达1800万元,展会的规模,参展商数量,成交额等均创历届之最。*市新闻出版局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发展势头保持强劲。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演出公司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变现,筹集改革成本2300万元,安置了235名符合“530”政策的人员,解决了全公司900多名职工拖欠多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企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演艺集团做强做实。充分发挥京、评、歌舞、艺校等舞美设备和主创人才的集聚效应,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先后组建了满风神韵股份有限公司、红磨坊演艺公司、舞美公司等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外,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全面铺开,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培育与监管并举,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培育。调整娱乐业发展布局,深入开展娱乐业普查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娱乐业向旅游区、商业区发展,使全市娱乐业布局更趋合理。改善网吧行业结构,通过制定实施《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全市网吧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网通家园、任逍遥、绿云、浩森四家大型连锁网吧,发展成员单位近200家,在全市网吧行业举足轻重。加强行业引导,在全市网络、娱乐、演出、音像、文物美术等行业开展了“十佳”评选活动,重点推广了“快乐迪”的先进经验,引导文化经营单位树立“安全、健康、欢乐、时尚”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音像企业,有11家被评为“辽宁省正版音像经营单位”。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以“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清理电子市场违法违规业户13户,销毁盗版光盘240万张,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行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800名义务监督员尽职尽责,对网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市场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办结审批事项372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到业户的一致好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娱乐场所审批权下放到各区、县(市)。制定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市文化市场审批管理统一文书》,培训经营业户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经营水平。

*年,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5200家,呈现出规范发展,日益繁荣的良好局面。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大力实施思想解放工程。开展了“解放思想,繁荣文化”主题学教活动,使“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追求。二是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全年有近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演艺集团、文博中心、少儿图书馆、朝鲜族文化馆、考古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三是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争创“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局上下团结和谐、正气上升,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选人用人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全局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此外,统战、综合治理、工会、信访、老干部、共青团、《*文化》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服务工作大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们:

*年,是全市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是埋头苦干、合力攻坚的一年,是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创造奇迹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较大的突破;特别是面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课题,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年工作安排

*年,是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的一年,世界文化市场将更加开放,文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上作为支柱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也更加积极,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引资、合资、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崭新环境。*年也是我市实施“*五”规划和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年,是全市工作的“创新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和谐*建设,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明确提出了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文化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和保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并乘势而上,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意志品格、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文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为目标,以“文化产业年”为主题,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突破传统理念,全面发挥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从以事业为主向事业产业并重转变,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培育产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强化基层文化,为构建和谐*,加速实现“三大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年”主题,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促进繁荣,在发展演艺产业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建设可以提升演艺产业的品质,没有精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没有品牌也不会有演出市场的繁荣,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年发展演艺产业的目标是:局直各院团全年演出1200场,产业收入争取实现1500万元。全市民营演出团体达到120家,全年演出场次突破15000场,实现南有长沙,北有*,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

第一、打造艺术品牌。进一步打磨第六届艺术节推出的10台大戏,使之进入产业轨道,成为品牌,以常年的市场作为终极目的。修改现代京剧《革命家庭》等剧目,参加中国第五届京剧节展演;修改现代评剧《天堂花》,力争夺得中国戏剧节入场券;推荐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大漠可以作证》参加全国纪念话剧百年展演和辽宁省话剧展演;积极备战第七届辽宁省艺术节,以优异的艺术成果展示我市专业艺术院团的综合实力。

第二、开拓演出市场。今年要在开拓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靠精品赢得市场,打造一台具有中国气派、*地域特色,以满族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歌舞秀《满风神韵》,实现“南有《云南映像》、北有《满风神韵》”的目标。继续做好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的常态演出,使之成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创作舞台风情剧《贾六在北市场》系列剧,面向东北巡演。二是加强演艺交流。引进3—5个国内外一流团队来沈演出,提升*文化演出的艺术水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紧做好京剧《无底洞》、《花木兰》、歌舞秀《满风神韵》和歌舞杂技晚会赴法国、日本、韩国的演出,同时认真组织策划好“澳门*文化周”活动。三是推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若干支小分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村屯演出百场,使广大市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戏曲知识普及教育,进而培育新的观众群体。此项工程计划3年内惠及全市各层次群众,同时,鼓励民营各类艺术团体参加。

第三、进军影视产业。加速推进话剧团影视中心建设,木偶电视系列剧《乐阳阳》、《智慧岛》年内投拍;电视系列剧《我们的派出所》上半年完成拍摄制作。

(二)巩固品牌,重心下移,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形成新格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最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坚定抉择。要继续做强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广场、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系列活动等大型活动品牌,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力争获得国家群星奖,使全国一流的地位更加牢固。继续扩大活动覆盖,城市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两万场,参与群众达到1千万人次以上。加强文化先进地区创建工作,要有1个区成为部级文化先进区,两个乡镇(街道)成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到“*五”末期,实现城区文图两馆全部晋升为国家一级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组织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保两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再投资12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改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以全国第二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文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农村电影放映达到1.6万场次。从*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在构建博物馆体系上树立新形象。加快博物馆建设,做好文物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是我们光荣的责任。今年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做好工业文物的调查,为兴建世界一流的工业博物馆奠定基础。二是恢复建设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力争年内开馆。三是制定实施故宫方城博物馆建设规划,新建3—5个专题博物馆,形成以*故宫为核心,以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为骨架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四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市博物馆建设规划,确定史前文化、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和其它专题博物馆等七大博物馆系列。各类博物馆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产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

(四)把握导向,搭建平台,在打造东北出版物流中心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做好审读、监管、版权保护等长线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出版产业发展平台。一要办好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额突破两亿元,成为部级文化展会,实现东北最大、国内一流。二要组织好东北(*)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规模、档次、交易额再创新高。三要在沈北新区建设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年内有30家企业开工。四要建好新民市胡台包装印刷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吸引3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形成我市优势印刷企业聚集区。

(五)突出重点,项目牵动,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不仅意味着政府转变职能的尝试,也必将对推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为此,局里确定*年为文化产业年,要举全局之力,围绕产业年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调整充实编制好全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五”专项规划。二是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三好电子出版产业区,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东北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搭建东北文博会、*国际印刷设备展销会两个产业会展平台。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文博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会展产业、娱乐产业和网络音像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业态先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四是实施项目牵动。认真策划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有若干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手建立规范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条件成熟的产业项目,予以评审认定。五是抓好人才培训。组织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

(六)转变职能,创新方法,在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中推出新举措。作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如何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脚下向管天下的职能转变,就必须在不断强化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一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由战役上的协调指导向战略性思考转变,由微观层面操作向宏观全面谋划转变。既要重点跟进,又要全面掌控。实现依法规范秩序,管理促进发展,服务增进繁荣,让广大群众更充分、更方便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二要开展全市文化工作发展状况的调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奠定基础。三要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和吸引外资、民资进入我市文化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市场新格局。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均衡的文化市场体系。举办中国*首届网络文化节,创建网络行业沟通、交流、发展的新平台。四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行业组织协调指导的文化行业发展新秩序。

(七)狠抓党建,提高素质,在服务中心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内容上,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尽快在全局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形成靠创新求突破、用创新增活力、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使用标准和评价体系,要给真正有才华、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舞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和优秀艺术人才以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三要认真实施局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加强绩效考核。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争创“五型”处室、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要按照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而且办就办实、干就干好的良好氛围。四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先两优”评选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五要加强廉政建设,搞好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认真落实对“三重一大”的有关要求,加大监督查处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廉政、成就大事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

*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第六届*艺术节形成的“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追求超越的创新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同心合力的团队精神”,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努力奋斗!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和市委***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年工作,部署20*年任务,动员全市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合力拚搏,为开创沈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2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合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艺术生产成果突出,演出市场不断繁荣。一是第六届沈阳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了我市舞台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丰富了演出市场,也展示了全局干部职工敢于突破陈规和努力创新的成果,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创造了我市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迹,荣获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是全力打造艺术精品。沈阳演艺集团通过改革,集聚优势,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一举推出8台剧目,充分展现了改革的成果。沈阳京剧院创排的《青石山》作为武戏实验剧目进京演出,受到了李长春同志和有关专家同行的高度称赞。沈阳评剧院创排的《天堂花》参加第五届中国评剧节荣获金奖。沈阳话剧团依靠自身力量创排出一台精彩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深受观众喜爱。沈阳歌舞团创排的大型舞蹈秀《满风神韵》,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尽显了艺术魅力。沈阳曲艺团排演的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荣获专业组第一名,是建国以来我市乃至东北地区曲艺界荣获的最高荣誉。市艺术学校排演的杂技晚会《雏燕凌空》,青春洋溢,技艺非凡,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风采。三是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贾承博荣获全国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唯一的最佳捧哏奖,青年歌手孟红获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辽宁赛区优秀歌手奖,市艺术学校也获得了省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年共有15个剧目、30人次获得省、国家和国际奖项。四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与市委宣传部、文改办共同打磨了10台大戏,其中演艺集团创排的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以其新颖的舞台设计、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强烈的互动性深受观众喜爱,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沈阳评剧院创排的现代评剧《神圣的天职》,定位准确,表演精湛,为全省司法战线的干部职工演出100多场,全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20*年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民营演出团体同城竞演、各种艺术门类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五是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市演出公司全年举办了韩国李喜芽钢琴音乐会、任贤齐、周杰伦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40多场。艺术研究所、剧目创作室服务大局,主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剧目室善抓机遇,与棋盘山管委会共同举办了世界钢琴大师里查德•克莱德曼沈阳演奏会。艺术学校赴日本演出了100多场大型杂技晚会。广泛的艺术交流,不仅丰富了沈城文艺舞台,而且进一步扩大了沈阳的国际影响。六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一年来,围绕全市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了世园会、国际旅游节、制博会等9项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对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发展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群文工作广泛深入,特色品牌更加靓丽。一是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全年共组织各区、县(市)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覆盖了社区、村镇、厂矿、校园、军营等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策划组织了市级大型活动47项。朝文馆吸引社会资金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市图书馆在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在全市城乡新建了110个流动图书点,接待读者200万人次。少儿图书馆组织开展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百万中小学生、近10万个家庭参加。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市里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4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162个村文化活动室。沈北新区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康平县文化馆新馆舍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三是活动档次明显提升。“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文化广场、“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大,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特别是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暨第九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首次作为部级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44所高校、12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还有75所高校来沈观摩,举办了9项全市性主题活动、630项校园活动,规模档次、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以此为标志,沈阳大学生文化节这一品牌跨出东北,走向全国。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大鼓、谭振山口头文学等4个项目入选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居全省首位。奉天落子、“面人汤”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民传统二人转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沈阳群众文化的深厚底蕴。五是基层文化特色鲜明。和平区的皇寺庙会、沈河区的社区文化、铁西区的工人文化周、大东区的群众文艺创作、皇姑区的读书活动、辽中县的“欢乐进农家”文化活动、浑南新区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都独具特色、影响广泛;于洪区“文化大篷车”叫响全国;苏家屯区、东陵区、法库县的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蒲河新城、沈北新区、新民市、棋盘山开发区圆满地承办了国家、省、市的多项大型文化活动;康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市共获得省以上奖励70多项次,市政府文化广场、皇寺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文博工作扎实推进,展馆建设再添亮点。一是创新展览方式,丰富展览内容。全市文博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内引外联,互通有无,使展览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同比增加17%。沈阳故宫在引进了《法国卢浮宫藏铜版画展》的同时,走出国门,在比利时举办了《沈阳文化遗产展》,并以建院8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新推出了《清代宫廷瓷器展》、《院史展》、《郎士宁宫廷画展》等大型专题展览,进一步扩大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张氏帅府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为契机,新推出了系列专题《百年张学良展览》,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紧密围绕抗战题材,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内同类展馆多馆联动,举办了《九•一八事变75周年图片展》、《日本侵略东北史实展》、《前日本战犯绘画展》等专题展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合作办展的新路子。新乐遗址博物馆引进了《世界百大考古发现》临时展览。文物古迹博览中心将《永远的丰碑》展览在世博园和学校、社区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考古勘探进一步拓展,文物保护成果显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年完成文物勘探面积近4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抢救文物1200余件,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还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高句丽石台子山城已申报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续写了我市专题博物馆建设的新篇章。该馆设计独特、场景精美、形式新颖,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市广大文博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超常的效率,创造了我市博物馆建设的又一奇迹。

新闻出版强化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改进了报刊审读。对《芒种》、《诗潮》、《沈阳日报》、《沈阳晚报》、《青年科学》等20家重点报刊进行了全面审读,促进了报刊的个性化改革和品牌化定位。二是加大了监管力度。在中国沈阳书刊批发市场设立了行业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销售出版物审读制度。加强了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日常检查,对集中经营场所实行严格管理。开展了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集中检查了800余家印刷企业,对40家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使市场秩序大为改观。三是加强了队伍培训。举办了全市编辑业务人员专题讲座,组织了20期法律法规培训,培训1000多人次。促进了从业人员法制意识的增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四是推进了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组织了四次政府招标采购,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软件基本实现了正版化,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五是搭建了产业发展平台。举办了20*中国沈阳民间文化藏品展销会,整合我市古旧书画、民间收藏、工艺品交易活动,吸引参展商450余家,成交额达1200万元。组织了20*东北(沈阳)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参展企业达到了100余家,交易金额达1800万元,展会的规模,参展商数量,成交额等均创历届之最。沈阳市新闻出版局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发展势头保持强劲。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演出公司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变现,筹集改革成本2300万元,安置了235名符合“530”政策的人员,解决了全公司900多名职工拖欠多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企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沈阳演艺集团做强做实。充分发挥京、评、歌舞、艺校等舞美设备和主创人才的集聚效应,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先后组建了满风神韵股份有限公司、红磨坊演艺公司、舞美公司等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外,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全面铺开,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培育与监管并举,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培育。调整娱乐业发展布局,深入开展娱乐业普查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娱乐业向旅游区、商业区发展,使全市娱乐业布局更趋合理。改善网吧行业结构,通过制定实施《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全市网吧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网通家园、任逍遥、绿云、浩森四家大型连锁网吧,发展成员单位近200家,在全市网吧行业举足轻重。加强行业引导,在全市网络、娱乐、演出、音像、文物美术等行业开展了“十佳”评选活动,重点推广了“快乐迪”的先进经验,引导文化经营单位树立“安全、健康、欢乐、时尚”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音像企业,有11家被评为“辽宁省正版音像经营单位”。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以“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清理电子市场违法违规业户13户,销毁盗版光盘240万张,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行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800名义务监督员尽职尽责,对网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市场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办结审批事项372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到业户的一致好评。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娱乐场所审批权下放到各区、县(市)。制定了《沈阳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沈阳市文化市场审批管理统一文书》,培训经营业户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经营水平。

20*年,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5200家,呈现出规范发展,日益繁荣的良好局面。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大力实施思想解放工程。开展了“解放思想,繁荣文化”主题学教活动,使“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追求。二是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全年有近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演艺集团、文博中心、少儿图书馆、朝鲜族文化馆、考古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三是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争创“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局上下团结和谐、正气上升,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选人用人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全局党员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此外,统战、综合治理、工会、信访、老干部、共青团、《沈阳文化》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服务工作大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志们:

20*年,是全市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是埋头苦干、合力攻坚的一年,是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创造奇迹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较大的突破;特别是面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课题,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的一年,世界文化市场将更加开放,文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上作为支柱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也更加积极,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引资、合资、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崭新环境。20*年也是我市实施“***”规划和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年,是全市工作的“创新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和谐沈阳建设,更加重视文化发展,明确提出了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文化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和保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并乘势而上,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意志品格、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全市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文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20*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和市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东北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水准为目标,以“文化产业年”为主题,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突破传统理念,全面发挥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从以事业为主向事业产业并重转变,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培育产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强化基层文化,为构建和谐沈阳,加速实现“三大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年”主题,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促进繁荣,在发展演艺产业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建设可以提升演艺产业的品质,没有精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没有品牌也不会有演出市场的繁荣,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20*年发展演艺产业的目标是:局直各院团全年演出1200场,产业收入争取实现1500万元。全市民营演出团体达到120家,全年演出场次突破15000场,实现南有长沙,北有沈阳,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

第一、打造艺术品牌。进一步打磨第六届艺术节推出的10台大戏,使之进入产业轨道,成为品牌,以常年的市场作为终极目的。修改现代京剧《革命家庭》等剧目,参加中国第五届京剧节展演;修改现代评剧《天堂花》,力争夺得中国戏剧节入场券;推荐话剧《我们的公主图兰朵》、《大漠可以作证》参加全国纪念话剧百年展演和辽宁省话剧展演;积极备战第七届辽宁省艺术节,以优异的艺术成果展示我市专业艺术院团的综合实力。

第二、开拓演出市场。今年要在开拓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靠精品赢得市场,打造一台具有中国气派、沈阳地域特色,以满族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歌舞秀《满风神韵》,实现“南有《云南映像》、北有《满风神韵》”的目标。继续做好综艺晚会《盛京红磨坊》的常态演出,使之成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创作舞台风情剧《贾六在北市场》系列剧,面向东北巡演。二是加强演艺交流。引进3—5个国内外一流团队来沈演出,提升沈阳文化演出的艺术水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紧做好京剧《无底洞》、《花木兰》、歌舞秀《满风神韵》和歌舞杂技晚会赴法国、日本、韩国的演出,同时认真组织策划好“澳门沈阳文化周”活动。三是推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若干支小分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村屯演出百场,使广大市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戏曲知识普及教育,进而培育新的观众群体。此项工程计划3年内惠及全市各层次群众,同时,鼓励民营各类艺术团体参加。

第三、进军影视产业。加速推进话剧团影视中心建设,木偶电视系列剧《乐阳阳》、《智慧岛》年内投拍;电视系列剧《我们的派出所》上半年完成拍摄制作。

(二)巩固品牌,重心下移,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形成新格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最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坚定抉择。要继续做强春满家园电视大赛、文化广场、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系列活动等大型活动品牌,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力争获得国家群星奖,使全国一流的地位更加牢固。继续扩大活动覆盖,城市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两万场,参与群众达到1千万人次以上。加强文化先进地区创建工作,要有1个区成为部级文化先进区,两个乡镇(街道)成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到“***”末期,实现城区文图两馆全部晋升为国家一级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组织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保两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再投资1200万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改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以全国第二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文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农村电影放映达到1.6万场次。从20*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

(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在构建博物馆体系上树立新形象。加快博物馆建设,做好文物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是我们光荣的责任。今年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做好工业文物的调查,为兴建世界一流的工业博物馆奠定基础。二是恢复建设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力争年内开馆。三是制定实施故宫方城博物馆建设规划,新建3—5个专题博物馆,形成以沈阳故宫为核心,以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为骨架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四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市博物馆建设规划,确定史前文化、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和其它专题博物馆等七大博物馆系列。各类博物馆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产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

(四)把握导向,搭建平台,在打造东北出版物流中心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做好审读、监管、版权保护等长线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出版产业发展平台。一要办好第二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额突破两亿元,成为部级文化展会,实现东北最大、国内一流。二要组织好东北(沈阳)国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规模、档次、交易额再创新高。三要在沈北新区建设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年内有30家企业开工。四要建好新民市胡台包装印刷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吸引3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形成我市优势印刷企业聚集区。

(五)突出重点,项目牵动,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不仅意味着政府转变职能的尝试,也必将对推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为此,局里确定20*年为文化产业年,要举全局之力,围绕产业年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调整充实编制好全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二是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故宫方城文博旅游产业区、三好电子出版产业区,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东北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搭建东北文博会、沈阳国际印刷设备展销会两个产业会展平台。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文博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会展产业、娱乐产业和网络音像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定位准确、业态先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四是实施项目牵动。认真策划重大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有若干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手建立规范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条件成熟的产业项目,予以评审认定。五是抓好人才培训。组织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

(六)转变职能,创新方法,在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中推出新举措。作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如何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脚下向管天下的职能转变,就必须在不断强化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一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由战役上的协调指导向战略性思考转变,由微观层面操作向宏观全面谋划转变。既要重点跟进,又要全面掌控。实现依法规范秩序,管理促进发展,服务增进繁荣,让广大群众更充分、更方便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二要开展全市文化工作发展状况的调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奠定基础。三要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倡导和吸引外资、民资进入我市文化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市场新格局。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均衡的文化市场体系。举办中国沈阳首届网络文化节,创建网络行业沟通、交流、发展的新平台。四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行业组织协调指导的文化行业发展新秩序。

(七)狠抓党建,提高素质,在服务中心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内容上,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尽快在全局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形成靠创新求突破、用创新增活力、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使用标准和评价体系,要给真正有才华、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舞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和优秀艺术人才以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三要认真实施局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加强绩效考核。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争创“五型”处室、争做“五型”干部竞赛活动,要按照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而且办就办实、干就干好的良好氛围。四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先两优”评选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五要加强廉政建设,搞好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认真落实对“三重一大”的有关要求,加大监督查处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廉政、成就大事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

20*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第六届沈阳艺术节形成的“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追求超越的创新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同心合力的团队精神”,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努力奋斗!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9

一、制定依据

本《目录》依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及钢铁、水泥、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结构调整意见,按照《乌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乌昌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并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制定。涉及外资投资项目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二、划分标准

本《目录》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其中,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指导目录。

鼓励类是指符合国家和**市产业投资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形成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限制类是指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禁止类是指不符合国家、自治区和**市产业投资政策,技术水平低并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产业。

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市有关投资规定进行核准或备案,并享受国家、自治区和**市制定的有关工业、农业、旅游业、科技等相关优惠政策。

对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政府不予投资支持,各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对未经核准的限制类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对违反规定进行投资建设的,要依法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禁止类项目,禁止投资,限期淘汰。对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企业,有关部门要责令其停产。属取证产品的,质监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取消其生产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市投资导向

以《乌昌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意见》指导,坚持“南控北扩、东延西进”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控制城市主城区投资建设,把投资建设向具有水、土、交通优势的城市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发展。着力加快城北新区、甘泉堡工业区和米东区、头屯河区两个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进度。

(一)城市投资建设导向。

城市现状用地布局由主城区、城北新区、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甘泉堡工业区)、米东区和头屯河区两个城市副中心组成。

1、主城区:由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组成。主城区划定三个控制区,实施差别投资政策。

第一控制区:北至新医路、东至金银大道、南至团结路、西至阿勒泰路,总面积23.9平方公里。从严控制新建项目,对重要区段实行“只拆不建”。禁止新建住宅类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绿化空间。

第二控制区:北至苏州路、东至七道湾路、水磨沟路、中环路,南至珠江路,西至104团、九家湾。适度开发建设,合理控制建设总量。

第三控制区:北至北站至石化铁路线,东至东过境路,南至城市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西至乌奎公路。加强规划引导,有序开发建设。

将喀什路以北、七道湾路、骑马山等片区,作为城市北扩的过渡区,在过渡区内安排集资建房用地的同时,将该片区发展与头屯河区统筹布局,形成以北站区域为中心的物流带。

2、城北新区:由古牧地、安宁渠、五一农场三个片区组成,重点发展古牧地片区。

3、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甘泉堡工业区):利用“500”水库地区水、土地和交通的优势,依托两个部级开发区和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甘泉堡工业区)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4、米东区城市副中心:包括米东区的建设用地,正在建设的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区。依托米东区现有公共设施,安排生活居住设施。

5、头屯河城市副中心:包括头屯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农十二师分区(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用地。在乌昌一级公路以南,结合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优美、宜于人居的小城镇。

1、城市东南部—达坂城区、城市南部—**县南郊的板房沟、水西沟、托里、甘沟等乡镇作为城市生态涵养区和适度发展区。

2、**县北郊、米东区乡镇和农十二师团场发展都市农业。

3、重点建设**县新城以及水西沟镇、安宁渠镇、达坂城镇、铁厂沟镇等中心城镇。

(三)工业用地布局及导向。

坚持“招商进规划、工业进园区”,强化规划调控作用。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实施统一规划。

1、**现状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磨沟工业园区、头屯河区工业园、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和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甘泉堡工业区)。

2、城市主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不再安排新的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发展工业。同时,对主城区内有污染的企业将逐步搬迁。

3、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水磨沟工业园区现行的区域范围内,原则上不鼓励发展工业。

4、工业投资项目逐步向甘泉堡工业区转移。大力加快甘泉堡工业区的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米东区、头屯河区两个城市副中心的工业布局,形成以甘泉堡工业区为核心的乌昌地区新型工业化中心。

四、**市产业布局

按照《乌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总体部署,**市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共同繁荣为目标,坚持“优化一产、强化二产、提升三产”的产业发展方针,重点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和扩张潜力大、关联效应强和带动作用大、资源支撑能力强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生物医药、纺织、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电子信息“十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旅游、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产业。积极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产业发展空间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机联系,优化配置资源,引导优势产业向重点区域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布局以工业布局调整为重点,逐步形成由中心服务密集区、出口加工及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集聚区和生态农业区组成的产业布局体系,促使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力将**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化的国际商贸中心、服务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区域联络中心。

(一)城市区域产业布局。

1、中心服务密集区:由主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组成。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旅游业、会展业,以及房地产、文化娱乐、体育、社区服务和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

2、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由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集中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疆特色优势资源深加工产业。

3、工业集聚区:由米东区、头屯河区、甘泉堡工业区组成。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资源型工业等。

4、生态农业区。由达坂城区、**县南、北郊区、农十二师的部分团场组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业、畜产业、都市农业和休闲度假旅游业。

(二)各区(县)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

1、天山区:鼓励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批发零售、民族特色旅游、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居民服务和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结合旧城改造打造市级商业中心、对外商贸交易中心、金融商务区和民族风情旅游区。

2、沙依巴克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整合提升商贸批发零售、房地产、旅游、文体娱乐、居民服务和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打造中心城区的生态旅游区、面向中亚的服务贸易中心。

3、新市区:鼓励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和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打造城市楼宇经济区、总部经济区、城市研发中心区。依托民航空港等交通枢纽,大力发展空港物流业,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中心。

4、水磨沟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会展等生产型服务业,加快房地产、都市文化旅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居民服务等消费型服务业。优化提升满足城市需求的纺织、家具、服装为主的都市型工业,打造都市文化旅游区、区域性经贸交流会展中心。

5、头屯河区:鼓励发展以冶金工业、建材、食品工业为龙头的上下游产业,以及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居民服务和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依托铁路交通枢纽,加快发展物流业,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城市副中心。

6、米东区:鼓励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上下游产业,煤化工产业和资源型工业。加快发展房地产、特色旅游、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居民服务和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优化提高设施农业、特色优势农业水平,打造城市副中心。

7、达坂城区: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煤炭、盐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业、设施农业、特色养殖水产业以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生态旅游区。

8、**县: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煤炭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围绕城市需求,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业、精品农业、畜产业,建设都市农业区和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各园区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乌昌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明确各工业园区发展定位。

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风能装备制造、机械加工制造、民族医药、食品加工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建设成为新疆优势资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先进机械制造业基地,全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今后新建的机械加工制造项目原则上向经济开发区聚集。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和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支柱产业,建设全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今后技术含量达不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的新建项目,原则上不得落户于高新区。

出口加工区:以口岸经济为依托,鼓励发展出口加工业,加快出口保税区建设,打造我国东联西出、面向中西亚、欧洲的出口商品生产及贸易基地。

头屯河工业园区:依托八一钢铁中长期发展的产品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与之相关的工业门类,重点发展冶金业上下游产业、新型建材主导产业,以及食品加工业。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导的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精细化工、轻化工、建材化工、氯碱化工等。今后,新建的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得落户其他工业园。

水磨沟工业园区:重点优化整合纺织、家具、服装和鞋业为主的都市工业。

米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甘泉堡工业区):重点发展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上下游产业,以及新疆优势资源深加工产业,建设能源资源合作基地。依托两个部级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疆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集聚区。

五、本《目录》适用于对**市产业投资的指导。

东北新建设范文篇10

扩大城区教育规模,以向高校输送大批高质量的优秀学生、向社会输送大批受过良好技能培训的合格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完善各种管理体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打造教师精英队伍,建设窗口示范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水平,重铸汝南教育辉煌。

二、规划内容

围绕“一年调整、三年突破、六年争先进”的发展目标,确定“抓班子、带队伍、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抓班子,实现中、小学校长全员竞争上岗;带队伍,激活高中、初中、小学教师队伍;抓调整,结合新城区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3年内在新城区建设1所普通高中、1—2所初中、2—3所小学;在中心集镇规划和孝初中等10所示范性初中。达到城区普通高中4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5—6所、小学5—6所、民办幼儿园2所,实现高中、初中向县城聚集,小学合理布局并向乡镇聚集,新增教育资源向县城聚集的目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进程

(一)高中教育。1、建立高中校长竞聘制度。高中校长职位空缺,教育体育局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程序推荐空缺职位2—3名拟任人选,由县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体局共同组织竞聘上岗。竞聘上岗后由教体局直接管理,对新任校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任手续;任期内对其实行目标管理,由教体局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县委、县政府,作为其任用依据。此项工作进行。2、建立教师正常补充、人员流动机制,激活高中教师队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2—3年的时间,整合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把汝南高中、汝南二高不适应高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初中任教;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小学任教。从外地普通高中在职教师中招聘39名35岁左右的骨干教师,充实到我县高中教师队伍(其中汝南高中21名,汝南二高14名,双语学校4名)。县解决编制和工资,津贴、补贴和安家费由学校自己解决。短期内能快速提高我县高中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提升教育形象,扩大教育影响,激活高中教师队伍。此项工作2012年2月结束,2012、2012年引进名额,将根据当年县直及汝宁镇空编情况而定。3、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将在招聘高中教师时招聘补充7名高中教研员,加强高中教学指导,此项工作2012年2月进行,2012、2012年由退休形成新的空岗,也按照《招聘方案》进行招聘。4、加快普通高中建设。2012年在原实验中学北边新建一所占地200亩、拥有90班规模学位5400个普高一所,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2015年前力争再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使我县城区普通高中达到4所,满足我县高中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