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2:15:43

地方煤矿

地方煤矿范文篇1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区2012年度省属国有煤矿帮扶地方煤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煤炭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会和相关督促指导工作,李兴德兼任办公室主任,罗咏、吴秀飞、丁文祥、陈全相、钱龙、李佳为办公室成员。

二、帮扶及被帮扶的煤矿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我区地方煤矿帮扶工作由水矿(集团)公司在区辖区内的煤矿开展,经与水矿(集团)公司协调达成一致,我区选定具备上综采(含高档普采)综掘条件和灾害较严重的煤矿进行帮扶(名单详见附件)。

三、工作内容

(一)指导帮助地方煤矿推广应用综采(含高档普采)综掘工艺,完善综采综掘配套设计和系统改造施工方案,指导帮助综采综掘工作面巷道断面设计和支护设计,帮助进行综采综掘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

(二)帮助地方煤矿培训管理技术工人和操作人员,使其进一步掌握安全生产的管理知识、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

(三)指导帮助地方煤矿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机制,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导帮助地方煤矿排大安全生产隐患并指导编制消除隐患的整改方案,特别是帮助制定完善通风管理、瓦斯治理、防突、防治水的措施方案。

(四)帮助地方煤矿分析解决安全系统和生产系统存在的重大问题,重点分析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

(五)指导帮助地方煤矿正常、规范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指导帮助地方煤矿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劳动组织管理水平,指导地方煤矿用好安全投入,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调度、协调和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大对被帮扶煤矿的监管力度,积极支持帮扶工作组开展工作,将帮扶工作组提出的措施建议督促被帮扶煤矿制定整改方案,整改落实到位。

(二)被帮扶煤矿是落实国有煤矿帮扶工作组提出的意见、建议、措施的主体,必须成立落实帮扶措施领导小组,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矿长、安全和生产副矿长、技术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落实帮扶工作组提出的措施和建议。被帮扶煤矿要充分认识帮扶工作对地方煤矿健康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要虚心向帮扶工作组学习,正视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差距,主动向帮扶工作组提出需帮扶的问题,提供真实的资料,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积极主动配合帮扶工作组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帮扶工作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整改措施到位,整改资金到位,责任人员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按时高标准整改问题。

五、时间安排

水矿(集团)公司在区内的5对国有煤矿,帮扶我区10对地方煤矿。从2012年5月1日起开展下阶段帮扶工作,帮扶周期为一年,按照市人民政府的安排,帮扶期满后,由市省属国有煤矿帮扶地方煤矿工作领导小组对帮扶对象重新进行安排调整。

六、工作要求

(一)每次帮扶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安排相关人员参与,帮扶工作组发现的被帮扶煤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帮扶煤矿必须主动积极整改消除。不积极整改消除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人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区煤炭局、区安监局要对煤矿不积极整改的行为,依法依规从严监管,从重处罚。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组织开展省属国有煤矿帮扶地方煤矿的通知》和2012年全市煤炭工作会议精神,按时启动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每月2号的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上调度上一月帮扶工作情况及煤矿对帮扶建议和措施的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帮扶工作的有关重大问题。水矿(集团)公司帮扶领导小组和区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安排下一步的帮扶工作。

(三)建立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及时报送信息。被帮扶煤矿的矿长为所在煤矿的联络员(详见附件)。水矿(集团)公司帮扶煤矿及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由水矿(集团)公司确定并将名单送区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为区煤炭局生产调度室负责人。

地方煤矿范文篇2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地方煤矿范文篇3

市地方煤矿科技中心是由市煤炭局下属的市地方煤矿设计院、市地方煤矿地质测量中心、市地方煤矿物资供应站、市能源科技开发部、市地方煤矿煤质检验中心五家事业单位,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淮编【2007】74号文批准设立的副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8名,内设地方煤矿设计中心、地方煤矿科技开发应用中心、地方煤矿煤质检验中心、地方煤矿培训中心、地方煤矿仪器设备检验中心、综合办公室六个副科级机构。

二、主要职责

承担全市煤炭产品的“采、制、化”及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测检验、地方煤矿的矿井设计和煤矿科技开发、全市地方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三、现有人员情况

目前有在职职工29人,退休职工5人。

四、履行职责情况

1、地方煤矿培训中心工作情况

我中心依法担负全市地方煤矿井下特殊作业人员、一般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井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家安全安检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试管理规定》、《市预防小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规定》,井下特种作业人员复训三年一次,特种作业人员每年复训约800人,一般管理人员及井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一次,一般管理人员复训每年约320人,井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复训每年约6500人。

2、地方煤矿煤炭质量检验中心工作情况

煤炭质量检验中心依法承担全市地方煤矿的煤质检验工作。

3、地方煤矿仪器设备检验中心工作情况

地方煤矿仪器设备检验中心依法承担全市地方煤矿矿用安全仪器设备的检测检验及维修工作,中心配备有2台HC180XT传感器智能维修台、1台HC130CO监控设备实验维修台、1台HC160DR监控设备实验台。目前开展的项目有煤矿监控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及甲烷便携仪检测调校、维修及报废鉴定工作,全市地方煤矿共有在用甲烷传感器约360台,一氧化碳传感器约120台,甲烷便携仪约1100台,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规定》,各类传感器及甲烷便携仪每10天必须检测调校1次。全市地方煤矿甲烷传感器每年调校约12960次,一氧化碳传感器每年调校约4320次,甲烷便携仪每年调校约39600次。

五、拟开展工作情况

1、矿用安全仪器的检修工作

目前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分别由南京富邺和江苏三恒公司供货,我单位拟购置矿用安全仪器综合检测校验装置、多功能瓦斯监测分站故障诊断仪、多功能便携仪故障诊断仪拟三台设备对矿用安全仪器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以确保矿用安全设备运行可靠。

六、清理规范工作建议

1、我中心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家安全安检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试管理规定》、《市预防小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规定》承担全市地方煤矿井下特殊作业人员、一般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井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若我中心撤销,则需重新成立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故建议保留。

地方煤矿范文篇4

1、地方煤矿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生产,忽视安全管理。地方煤矿企业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当生产和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只重视生产,而将安全管理抛诸脑后。更有甚者,地方煤矿企业为了赶进度,抢时间,有时故意违章指挥,对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使煤矿生产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地方煤矿企业职工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偏低。地方煤矿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和薪酬待遇低等原因,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很多从业人员的文化基础偏低,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工作,缺乏必备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判意识和解决处理的能力。

3、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滞后。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偏低只是产生安全隐患的客观原因,而地方煤矿生产企业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滞后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我国很多地方煤矿不重视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或者只是将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贯彻执行和监督管理。很多地方煤矿职工在不了解设备、工作环境、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煤矿生产作业,这也使得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增多。

4、地方煤矿管理混乱。很多地方煤矿受条件所限,致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事配备不完整,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人员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不力,从而为煤矿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地方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原因分析可知,很多发生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违背生产操作的规章制度等。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原则,提高地方煤矿管理水平,才是解决地方煤矿安全问题,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途径。

1、地方煤炭企业要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地方煤炭企业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依据地方煤炭职工的实际情况,以理论指导实践,将空洞的说服教育变为直观体验教育。同时,培训者要降低理论和技术知识难度,坚持以实践操作培训为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易于职工接受和掌握。例如培训者可以采取在实验室或者生产现场进行实物讲解或者实地操作的办法,帮助职工讲练结合,以利于职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地方煤炭企业可以采用案例警示培训法。每一次地方煤矿出现安全事故都是令人惋惜和沉痛的,如果在事后不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其严重的后果更是无法估量的。从这一层面来讲,每一起地方煤矿伤亡事故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煤矿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因此,地方煤炭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时候,可以以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以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和教训对职工的思想和心灵进行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以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重视对安全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对有关规程措施的执行,从而对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地方煤炭企业可以采用导师带徒法,利用老职工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技术和安全意识传授给学徒,这样既可以体现老职工的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又增强了学习效果,联络了职工之间的感情。

2、地方煤矿企业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氛围。首先,地方煤矿企业要有高屋建瓴的气魄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将安全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目标规划结合起来,并积极的引领职工朝着目标前进,树立职工的企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愿意与企业的发展共荣辱。同时,地方煤矿企业还要设计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并由具体的管理部门和个人负责方案的贯彻实施。对于实施的结果,地方煤矿企业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力争在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做到最好。例如生产车间可以悬挂“为了家庭幸福,请您注意安全”的祝福标语;和企业职工签订安全公约,并张榜公布;制作“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等标语牌,并在生产车间、井口和巷口等处悬挂。其次,地方煤矿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时候,要重视榜样示范的作用,重视以情感教育人。企业在善于在基层干部和安全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中发现并树立一些安全工作先进的典型,以典型人物的积极正面的形象规范和约束职工的行为,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同时,地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满足职工的生命安全需要。最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以企业职工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代替千篇一律的说教。例如煤矿企业可以制作宣传画,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煤矿企业可以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在丰富职工安全知识的同时,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等。

3、地方煤矿企业要做好职工的心理干预工作,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求。地方煤矿企业可以加强职工的心理品质锻炼,提高他们的安全心理容量,使他们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心理状态,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企业生产中,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地方煤矿企业要建立职工心理救助体系,对职工进行心理辅导。煤矿企业可以设立职工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及时了解职工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帮助他们消除存在的抑郁和焦虑,进而消除他们的不安全心理。煤矿企业尤其要重视对职工进行灾后的心理障碍干预和心理重建工作,其范围要包括灾难的幸存者、灾难的救助者、目击者和受害者的家属与亲友等。同时,煤矿企业要对心理救助工作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掌握受害者的心理变化历程,要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帮助职工和家属尽快地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地方煤矿企业还要提高职工收入,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为职工创造和谐、愉悦的安全工作环境,帮助职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给职工以归属感,满足职工渴望被关怀和尊重的需求。

三、结束语

地方煤矿范文篇5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地方煤矿范文篇6

1.1一般隐患造成事故发生率增加。2018年1月至4月,四川煤矿事故中一次死亡2人4起、死亡8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3.33%和50%,极易造成较大事故,特别是太平煤矿发生顶板事故受伤3人,险些酿成较大事故。应该说顶板和运输事故相比瓦斯、水害等事故较为容易防范和遏制,相对容易管住,但是今年顶板和运输事故多发,顶板事故6起、9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50%和56.25%;运输事故3起、4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5%和25%。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民营煤矿都连续发生顶板和运输事故,如攀煤公司太平煤矿、花山煤矿、芙蓉公司叙永煤矿、嘉阳煤矿、古叙公司石屏一矿相继发生顶板和运输等事故共5起、死亡7人、受伤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的41.67%、43.75%。这充分说明煤矿在管理上都存在严重问题,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上述事故发生均因人为因素导致。1.2煤矿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区内煤矿因长期不能连续正常生产,相关管理人员流失严重,个别煤矿一年内更换3任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和科队级管理人员更换更加频繁,这些人员是井下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频繁更换导致井下管理严重失控。个别矿长对井下情况一问三不知,图纸看不懂,井下采掘部署不清楚,下井带班不到作业一线,仅在大巷中逛一逛;瓦斯监控人员素质极差,对监控平台操作不熟练,在检查人员要求其查询相关数据时手足无措,不能调取所需数据;个别煤矿派驻的地面值班人员素质低下,在相关部门对煤矿检查时,不能清晰回答检查人员的调查问话;个别分管副矿长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业务不熟悉,作为机电副矿长搞不懂供电系统构成,安全副矿长对常规的安全管理要求不熟悉,生产副矿长对采掘部署不明确,总工程师不熟悉管理规定等相关问题持续存在。“五长五科五队”和五类技术人员提交备案的任职文件、学历和工作经历等资料存在问题,个别人员学历造假。1.3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煤矿防灭火方面设备、物资准备存在问题,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种类混用,如在机电硐室摆放酸碱或泡沫灭火器,皮带机操作台、移动式电气设备和重点电气硐室未配备灭火器或配备不足,消防沙池无工具甚至不设消防沙池。兼职救护队员流失严重,煤矿成立兼职救护队时原队员大部分离职,煤矿未补充新队员,兼职救护队形同虚设;现有队员年龄段明显偏高,已明显不适合井下应急救援需要;救护队员多年未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实际操作技能严重滑坡。煤矿在2014年起连续三四年经营滑坡,煤矿为追求经济利益,放松了瓦斯抽采防治,导致瓦斯治理不到位,如个别生产矿井停产后停止了瓦斯抽采,整个矿井既无瓦斯监控,又无人员定期测定瓦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1.4煤矿机电、运输管理薄弱。据四川省安监局统计,2017年,四川发生运输事故7起,死亡7人,机电事故6起,死亡6人,机电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8.2%和33.3%。2017年,我区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机电运输类安全隐患218条,同一类型隐患在同一煤矿发生10次以上,隐患重复率高达37%。1.5顶板事故发生率高居不下。2017年四川发生顶板事故12起,死亡12人,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5.3%和30.8%。2017年我区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顶板管理等现场管理类安全隐患133条,同一类型隐患在同一煤矿发生7次,隐患重复率高达29%。1.6高处坠落事故隐患先兆多发。2017年四川发生4起溜煤眼事故,死亡4人。我区对煤矿安全检查中发现煤仓溜煤眼、水泵房水泵至水仓间、采煤工作面下出口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问题频现,维修溜煤眼、维修猴儿车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多次出现高处坠落事故先兆。1.7煤矿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煤矿证照超期未经延续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建设矿井安全专篇过期数年,原定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已明显不符合现行的安全准入条件。原先的环保手续审批过期,或当时仅进行了环保设计,未经相关部门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有的煤矿存在明令禁止的“六超”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对采掘头面、劳动定员、班制等进行了核定,煤矿不按核定内容进行作业,超定员安排人员入井作业,人员入井不如实登记,蓄意逃避安全监管检查。个别煤矿严重违反密闭管理制度,擅自打开密闭区域违章进行作业;部分煤矿未经批准擅自恢复生产建设;人员配备上作假,采取挂靠、一人多岗等方式应付人员配备专项检查。1.8行政过分干预,影响采掘部署连续性。煤矿节前停产停建放假、节后复工复产行为本应是企业自主行为,根据现行相关规定和隐性规定逐步演变为政府许可行为。部分煤矿在5月份甚至10月份才通过了春节节后复工复产验收,遇到节假日和重要会议,公安部门又对煤矿停供火工用品,加之遇到环保检查、信访维稳事件等,煤矿一年连续生产时间不足一个月,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采掘部署和年度计划安排。煤矿停产时间长,经营不正常,亏损严重,无法保障相关服务费用的及时缴纳,导致监控探头校验、电信网络等涉煤中介服务中断,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监管。煤矿井下停产时间久,巷道失修严重,系统不正常,想再次投入生产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整改,大量的投入整改资金,对煤矿雪上加霜。煤矿一旦开工整改或恢复生产建设就非法违法生产、超能力生产,依靠擅自增加工作面、大量增加劳动定员、多个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劳动强度来增加产量,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主观麻痹大意,放任小隐患演变为事故。煤矿管理人员在井下安全检查时,对现场隐患长期视而不见,日常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重产量、轻安全,发现供电问题时,怕停产影响收益而不提请停产隐患整改,一旦供电系统故障,往往井下停风停产数日;运输大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支护出现问题时怕影响生产不及时处理,单体支柱支架不经常进行检验,卸压后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大面积顶板垮落;绞车多次故障未引起警觉,简单修理后继续投入使用,紧固件突然断裂造成跳车跑车事故;采煤工作面瓦斯频繁超限报警,一线处置人员仅凭经验就判断为探头故障,致使真正瓦斯超限不能得到有效预警,井下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爆炸等比比皆是,均是因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不能及时发现事故苗条,加之矿长、业主等决策人觉得这是小问题不会引发事故,长期在危险状态下作业,事故势必发生。2.2长期经营不善,导致煤矿乱象丛生。煤炭行业不景气,严重影响煤矿安全投入和正常建设。2013年下半年起,煤炭行业逐渐低迷,煤矿连续亏损4年,煤炭销售价格由2012年的平均400元下降到200元左右,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有越来越高的迹象,致使煤矿企业运行更加困难。行业不景气,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无望,个人借款更困难,业主自有资金大部分已经投入建设,尚未有收益,已无资金再次投入建设,建设进度严重受阻,建设工期多次顺延,几乎无法按规定时间建成投产。正常生产矿井因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矿大幅度降薪、裁员,致使管理人员流失严重,频繁的更换管理人员,特别是矿级领导,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极易发生事故。2014年至2017年期间,我区仅1户煤矿能保本运行,其余煤矿严重负债运行或直接停产缓建。受前期经济下行加上化解过剩产能大潮中煤矿关闭政策影响,煤矿业主继续投入的信心不足,不想花大价钱去请名牌、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请多年从事井下作业,土办法多的管理人员,致使管理跟不上,事故频发。债台高筑,致使煤矿业主想进一步提高井下防灾减灾能力也无法付诸实施。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煤矿大量在设备生产厂家或经营点进行设备和材料的赊购,不能及时支付相关款项,已透支了社会对其的信任,无能力亦无渠道继续对井下进行防灾减灾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历史欠账太多,赶、帮、超困难重重。我区目前保留下来的小煤矿,均是由原先的乡镇企业煤矿改制而来,煤矿从原来的3万吨历经多次技改建设,生产能力提升了,但业主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并未得到提升,个别业主对煤矿不管不问,井下事务都交给矿长,而矿长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对煤矿的长远发展进行考量,来对井下现场进行长远布局,以快速出煤为主要目标,边掘边采,致使井下三量严重失衡,采掘失调。煤矿在当初技改设计时,聘请的设计单位仅为煤矿满足当时安全准入条件而设计,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安全准入门槛。例如井下运输系统和采掘机械化,很多煤矿井下机车运输系统基本闲置不用,仍采用人力推车或柴油防爆机车运输,运输能力差;掘进工作面掘进机长期不用,锈迹斑斑,基本上不具备维修和再次利用价值,机械化程度低。井下灾害防治基础工作长期欠账进行,顶水开采和瓦斯抽采不达标就生产问题时有出现,煤矿技术力量薄弱,想短期内达到国有大矿的安全管理和防灾治灾水平困难重重。2.4唯利是图,置矿工生命安全于不顾。2012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导致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四川攀枝花的8.29肖家湾瓦斯爆炸事故、5.11桃子沟瓦斯爆炸事故和重庆的10.31金山沟瓦斯爆炸事故,均是业主、矿长等管理人员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置矿工生命于不顾,在井下非法区域布置工作面、违规串联通风、擅自进入密闭区域作业等导致的,个别煤矿在打井下密闭的主意,屡次挑战安全监管底线,拒不执行监管人员现场发出的监管指令,甚至言语威胁执法人员事件时有发生。

3日常安全监管中应注意的事项

3.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3.1.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组织煤矿生产经营活动,在团队建设、安全投入、防灾治灾等方面,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责尽责到位,真正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督促各煤矿企业制定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突出矿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落实,强化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完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层层传递安全压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3.1.2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县包矿”和联矿制度。进一步规范联矿联系人员的职责,确保该项制度切实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检查。严格执行采掘工作面审核制度。进一步落实驻矿安监员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发挥好驻矿监管作用。加强对“五长、五科、五队”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清理和整顿,重点整治人员配备作假、配备不足、学历证书作假、任命文件作假(尤其实际未在煤矿履职)、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差、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等问题。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举报、约谈、“黑名单”管理等制度,推进煤矿企业诚信体系建设。3.1.3落实安全应急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完善应急值守、预警预报、事故信息处置和应急响应等制度。突出抓好现场带班领导、区队长、班组长和安监员等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落实,严格执行“调度员十项授权”、“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和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特别是现场一线人员应急处置能力。3.2加强重大灾害防治。3.2.1继续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督促各煤矿企业切实加强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瓦斯参数测定、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水害现状调查等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摸清情况,建立台账,实施有效治理。3.2.2加快构建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各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等级评估、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矿井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安全风险,按矿井灾害、标准化等级和生产安全事故等情况评估矿井风险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突出对重大风险的重点管控,绘制安全风险“四色”电子图;进一步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规范隐患排查、登记、治理、监督、销号全过程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绘制重大隐患电子图。通过扎实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自查自改自报工作,进一步促进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达到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机结合。3.2.3坚持和完善煤矿技术审查制度。将技术审查作为煤矿重大灾害超前防控的重要手段和采掘工作面核定的重要依据,每年对各煤矿至少组织1次技术审查,根据技术审查情况核准采掘工作面,严防煤矿瓦斯、水、火等重大灾害不清、采掘部署不合理、“四量”不平衡、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治灾时间和空间不足、治灾工程和措施不到位的煤矿违规布置采掘工作面作业。3.2.4深入开展瓦斯、水、火防治专项整治。强化现场管理、落实防治措施;加大瓦斯超限追查力度,严格落实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及时整改、追究责任”四项措施,以“零超限”管理倒逼瓦斯治理到位。定期完成低瓦斯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计算;按规定编制完备各类地质报告,按期开展水害现状调查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3.2.5推动煤矿瓦斯和水害治理示范矿井建。设鼓励各煤矿企业以建成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示范矿井为目标,积极做好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工作。推进急倾斜煤层坚硬顶板致裂、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技术探测等新技术应用。培育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煤矿瓦斯、水、火防治技术和管理水平。3.2.6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开展安全监控系统专项检查,督促煤矿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日常管理,确保监控有效;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通知》(煤安监函〔2016〕5号)要求,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激光等传感器。3.3严格安全秩序管控。3.3.1严把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关口。对煤炭资源赋存稳定,有市场前景,安全生产基础扎实,完全达到复工复产规定标准的煤矿,严格按规定程序有序启动生产或建设,未达到复工复产条件和标准的矿井,一律不得复工复产,严防煤矿带病运行。3.3.2持续开展煤矿“打非治违”工作。巩固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成果,继续推进煤矿瓦斯和水患专项治理,整治煤矿超层越界开采行为,以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六假六超”(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假建设;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层越界、证照超期、超批准区域作业)、证照不全、未经批准擅自复工复产、未经批准擅自增加采掘工作面、建设区域边建设边生产、隐瞒迟报瞒报安全事故、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从重处罚和严格责任追究,对严重和典型的非法、违法、失信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责任人员实施“黑名单”管理;动员鼓励全社会举报非法违法行为,努力营造煤矿不敢违、不想违、不愿违的良好氛围。3.3.3切实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检查,严格复工验收,督促执行专业队伍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审批、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质量认证等规定和要求,促进规范施工、加快进度、保障安全、保证质量。严格按核准建设工期,强化项目管理,对无故逾期不能完工的项目及时责令停止建设。启动煤矿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法定许可和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对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准予开工建设。3.4夯实煤矿安全基础。3.4.1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激励政策,强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措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采取突击检查、例行检查等方式,加大对达标矿井动态抽查,推动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对发生事故(含涉险)、安全管理滑坡煤矿,按规定降低或取消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3.4.2积极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利用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资金,鼓励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按照省上明确的全省煤矿机械化改造条件、改造标准的要求,编制煤矿机械化改造计划,分步推进建设工作,倒逼企业限期实现机械化改造。对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是否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开展调查摸底,推动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机械化改造;督促未按机械化采煤标准修改设计的在建煤矿在恢复建设前完善设计修改;对已完成机械化改造的9万吨/年的煤矿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3.4.3强化安全投入保障。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安全投入欠账的企业要抓住煤价恢复时机优先补还安全欠账。将安全投入纳入监管执法检点内容,因安全投入不足,造成安全工程、设备设施、技术措施等不到位、不可靠、不落实存在重大隐患的,一律停产整治。3.4.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培训监管执法力度,督促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培训,严格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新入矿和转岗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3.4.5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优化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水资源保护区)煤矿去产能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长期停工停产的煤矿,安全保障程度低、风险大的煤矿,没有条件增加安全投入、失去改造升级价值的煤矿,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煤矿,年底前不能实现机械化开采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以及部分有意愿关闭退出的煤矿主动退出。积极推进煤矿减量重组。3.4.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进煤矿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畅通“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渠道。

4结语

地方煤矿范文篇7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地方煤矿范文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矿井机电在煤矿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近年来先进技术不断引进,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加之矿井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对机电专业的管理,对机电战线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1.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1.3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h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1.4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1.5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二、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2.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3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

2.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处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2.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2.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2.6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地方煤矿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外,较大型的矿井应组建机电调度室,配备调度员,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侧重点有所变化。

2.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地方煤矿范文篇9

一、我市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现状

我市地方煤矿现有47处。有9处矿井符合煤矿双回路供电要求,分别是煤矿、矿业公司、君安二号井、西川煤矿、永红煤矿、宏远煤矿、乔子梁煤矿、宏业矿业公司及柴家沟煤矿。有2处矿井虽然是双回路,但是一条回路“T”其它负荷,分别是秀房沟煤矿和白石崖煤矿。其余36处都是单回路,这36处矿井分布在4个区县10个乡镇,分别是镇有7处;镇有9处;镇有1处;乡有1处;镇有6处;镇有6处;镇有2处;镇有1处;乡有1处;镇有2处。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市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市2010—2012年关闭煤矿20处,2010年已经关闭了8处,2011—2012年还需要关闭12处。结合我市实际,拟关闭的12处矿井基本都在没有建成双回路供电的36处矿井之内,因此,需要进行双回路建设的矿井有24处。

二、我市双回路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规定,如果及时解决双回路建设的问题,我市12个矿井将被关闭,多个煤矿生产受到限制。不算生产受到限制的煤矿,仅12个矿井关闭后,全市煤炭产量将由600多万吨下降到400多万吨,严重影响我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按照2011年度全省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对小煤矿要进行机械化改造,2012年淘汰生产能力在9万吨/年(不含9万吨/年)以下矿井。我市现有6万吨/年以下矿井11处,这些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大于6万吨,要提升生产能力,双回路建设是前提。

2、我市现有整合矿井25处,其中15处已经建成,联合试运转手续已批,但双回路仍未建成,因此双回路已经成为整合矿井竣工验收的首要问题。

3、秀房沟煤矿和白石崖煤矿,是我市的五大主力矿井,目前都在进行技改,但双回路建设不符合,特别是白石崖煤矿已经建成,由于双回路的原因,联合试运转手续至今未得到省煤炭局批复,因此双回路问题急需解决。

三、解决双回路供电方案的几点建议

我市的矿井主要集中在镇、镇;相对集中的有镇、镇、镇;还有一部分单个矿井。双回路供电建设也应结合这三方面的实际来进行。具体建议如下:

1、镇矿区

镇煤矿比较集中,生产能力在6万吨/年以下的矿井数量不多,又有资源,有提升生产能力的条件,而且有秀房沟煤矿和白石崖支撑,因此,供电方案选择:在该镇建35kv变电站一座,分别从6kv不同母线段出线,实现给各个煤矿的双回路供电。该方案投资太大,因此建议,35kv变电站及线路应由供电部门投资,6kv线路及矿区变电所由煤矿企业投资,这样供电部门既能收回投资,煤炭企业投资也小,双方都能接受,比较合理。

2、镇矿区

镇现有矿井9处,矿井最大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按现有储量估算,最大服务年限不足10年,董陈煤矿、四〇二煤矿已经进行残采,2011年底自动闭坑,其它矿井由于资源不多,矿井灾害严重,也有被关闭的可能,因此,两年后,镇的矿井数量将要减少,保留矿井的最大用电负荷在2000kw以内,最远负荷距35kv变电站不到10km,因此,供电方案选择:由35kv变电站10kv线路出两条专线给该地区煤矿供电。各矿区变电站之间的连接,采取“双∏型”接线,避免“T”接,以满足《煤矿安全规程》之要求。

3、其它矿区

其它乡镇的矿井分布,还不如镇的集中,用电负荷也没有镇的大,资源量都不多,服务年限在10年以内,而且两年内有部分矿井将被关闭,因此供电方案选择:

地方煤矿范文篇10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瓦斯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围绕瓦斯治理“十四五”规划,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完善瓦斯防治相关制度措施,实现瓦斯“零超限”、煤层“零突出”目标管理,推动瓦斯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确保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二、组织领导

县应急局成立瓦斯专项会诊工作领导组,对全县煤矿瓦斯专项会诊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研究解决会诊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煤矿瓦斯防治安全监督管理股、煤矿防治水安全监督管理股、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股及五人监管小组全体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应急局煤矿瓦斯防治安全监督管理股(1423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宏伟兼任,负责全县煤矿瓦斯专项会诊的日常工作。

三、会诊安排

202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全县所有正常生产与建设的矿井。

四、开展方式

瓦斯专项会诊分三个阶段,采取煤矿自查自改、主体企业排查复查、县局全面督查检查的办法进行。

(一)煤矿自查自改阶段(2021年9月1日—9月30日)

各煤矿要对照瓦斯专项会诊内容,结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由煤矿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查自整方案,逐条逐项进行排查,形成问题清单,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形成自查报告。

(二)主体企业排查和复查阶段(2021年10月1日-10月31日)

各主体企业在煤矿自查自改的基础上,对所属煤矿全面进行会诊,分管通风瓦斯的副总经理要亲自带队、亲自安排部署,以瓦斯灾害隐患排查为手段,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剖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和制约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前瞻性问题,鲜明旗帜的提出整改措施,逐矿形成会诊报告。确保会诊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三)县局全面会诊阶段(2021年11月1日-11月30日)

县局会诊组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主体企业全程参与,对全县高瓦斯矿井自查自改、主体企业会诊结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会同煤矿所属五人监管小组全面进行检查。其余低瓦斯矿井由所属五人监管小组进行会诊(瓦斯抽采管理、达标及规划方面内容不涉及)。对排查、整改不到位的矿井,要约谈主体企业总经理和煤矿负责人。

第一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检查企业:煤矿。

第二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检查企业:煤矿。

第三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检查企业:煤矿。

五、检查主要内容

(一)瓦斯管理体系方面

1.煤矿是否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瓦斯防治责任管理体系,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瓦斯防治技术管理体系。

2.煤矿是否建立健全瓦斯检查、防灭火、防尘、测风、瓦斯超限分析预警、通风仪器仪表维护及调校的实施、检查、验收、审批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

3.煤矿瓦斯防治机构是否健全,瓦斯检查工、抽采观测工、监控值班员、标校员、巡检工、主扇司机等工种配备数量是否充足,并持证上岗。

4.煤矿用于“一通三防”方面的安全费用是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

(二)采掘部署方面

1.建设矿井是否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施工。

2.煤矿是否根据煤层瓦斯赋存情况,科学安排采掘计划,确定回采产量和掘进进尺,实现“四量”平衡;是否存在“抽、掘、采”失调现象,或失调后未调整采掘计划或者未采取限产、停采措施的现象。

3.煤矿编制年度采掘计划时,是否核定通风能力,编制《通风能力核定报告》,并经主体企业审查批复,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

4.煤矿回采工作面个数是否超过生产能力要素公告规定而组织生产。

5.煤矿是否存在主体企业批准与矿井实际瓦斯治理能力和生产能力不符的产量、进尺任务和生产经营指标。

(三)通风管理方面

1.煤矿是否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特征,合理优化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2.煤矿生产水平和采(盘)区是否实行分区通风,采(盘)区进、回风巷是否贯穿整个采(盘)区,是否设置有专用回风巷。

3.煤矿采煤工作面是否存在采(盘)区未构成完整的通风系统前进行回采。

4.下山准备采区是否存在未形成完整的通风生产系统前掘进其他巷道,上山准备采区是否存在未超前至少两个区段构成采区通风系统前开掘其他巷道。

5.矿井总风量及采掘工作面等各用风地点风量是否满足要求或超风速组织生产,定期测风数据真实有效。

6.煤矿采掘工作面是否实现独立通风,是否存在违规串联通风、微风、循环风作业现象;风门、风墙、密闭等主要通风设施是否管理到位。

7.矿井主要通风机是否按规定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定期切换运行;是否按规定进行年度反风演习,有总结报告。

8.高瓦斯建设矿井进入二期工程前,是否形成地面主要通风机供风的全风压通风系统。

9.局部通风主备机能力是否相同并按规定进行切换试验;是否使用阻燃、抗静电材质的风筒;特别是抽采措施巷局部通风机是否能够实现“三专两闭锁”并能自动切换。

(四)瓦斯管理方面

1.煤矿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开展瓦斯等级鉴定(测定)工作,瓦斯参数测定仪器是否完好、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

2.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瓦斯等级发生变化或超出突出煤层鉴定范围,是否及时进行瓦斯等级鉴定(认定)或突出鉴定,是否存在该升级不升级,降低等级管理的情况。

3.相邻突出矿井的煤矿,是否严格按规定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工作。

4.瓦斯涌出异常的采掘工作面是否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瓦斯未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得组织生产,做到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

5.煤矿是否按规定编制并更新矿井瓦斯地质图和工作面瓦斯地质图。

6.煤矿掘进工作面设计前是否按规定编制地质说明书,说明工作面瓦斯地质特征等情况,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7.煤矿是否按设置的瓦斯检查方案、图表开展瓦斯检查,做到“三对口”,人员定位系统有迹可查。

8.煤矿是否存在瓦斯超限作业,或因瓦斯防治措施不到位,导致1个月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瓦斯超限未查明原因、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现象。

9.煤矿是否对采掘工作面瓦斯、一氧化碳高出正常采掘状态下有害气体浓度周平均值一倍以上但未达到报警值浓度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0.煤矿是否对井下排放瓦斯、巷道贯通、过地质构造等关键环节作业全面研判风险,并制定安全措施,做到风险变化早期识别研判,及时预警防范。

(五)瓦斯抽采管理方面

1.矿井瓦斯抽采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泵站的装机能力和管网能力是否满足瓦斯抽采的需要,实现分源抽采;编制《瓦斯抽采能力核定报告》,经主体企业审查批复。

2.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时,是否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

3.煤矿是否执行瓦斯抽采“一矿一策、一面一策”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本煤层、邻近层、采空区等抽采工艺,强化瓦斯抽采力度。

4.煤矿是否编制瓦斯抽采设计及年度计划,抽采管网、钻场、钻孔等是否严格按设计施工,实现先抽后掘、先抽后采、边采边抽、抽掘采平衡。

5.回采工作面是否根据瓦斯涌出量及涌出来源采用预抽、高位钻孔、闭墙插管、大孔径钻孔等多种抽采方法治理瓦斯,保证预抽时间及效果。

6.瓦斯抽采钻孔的长度、方位角、钻孔间距、有效抽采半径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瓦斯抽采钻孔工程质量管理是否制度完善、现场管控严格,是否实现钻孔轨迹还原技术,确保钻孔有效。

8.矿井是否配备有千米定向钻机、大孔径钻机等先进设备,进行区域提前预抽(兴无、金家庄、寨崖底、、同德、西坡)、采空区治理等,数量是否能满足矿井治理瓦斯的需要。

9.下组煤延伸建设的矿井进入二期工程前,新设计的抽采系统是否投入运行,否则不得施工建设。

10.瓦斯抽采管路是否取缔皮带和强度不达要求的材料作为抽采管路挡板。

11.瓦斯抽采管网是否与带电物体接触,有防止管路碰撞的措施;管路吊挂是否符合要求,设有接地极,钻孔(场)、低洼地点等是否安装足够的放水器,必要时设置除渣器。

(六)抽采达标及规划方面

1.矿井是否始终将瓦斯抽采作为瓦斯治理治本之策,推动瓦斯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重点在高瓦斯区域持续推进煤炭规划区、准备区及生产区实施“三区”联动式瓦斯抽采。

2.矿井是否应用地面钻井、井下穿层钻孔大面积预抽技术、卸压区域预抽技术加大区域瓦斯治理力度,实现瓦斯应抽尽抽。

3.矿井是否编制瓦斯抽采达标规划,围绕“十四五”规划,按照瓦斯防治“精排一年,细排三年,规划五年”的要求,研究部署瓦斯防治和生产衔接工作,制定年度瓦斯抽采达标实施计划。

4.矿井是否根据规划做好瓦斯抽采达标计划、设计的实施工作,确定瓦斯抽采目标,明确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确保瓦斯抽采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5.矿井、采掘工作面是否严格按照瓦斯抽采达标评判规定开展抽采达标评判工作,基础条件是否能够真正达标,做到采掘前达标、采掘中动态达标、采掘结束后达标总结。

6.矿井是否充分利用瓦斯实验室测定瓦斯原始含量、瓦斯压力等参数;是否能实现井下快速测定煤样瓦斯解析量、损失量、残存量,分析瓦斯基础参数,为瓦斯抽采提供支撑。

7.矿井是否配备瓦斯抽采监控系统,是否实时监控管网瓦斯浓度、压力或压差、流量、温度、一氧化碳参数及设备的开停状态等。

8.煤矿回采工作面评价单元是否划分合理,泵站、主管、干管、支管及需要单独评价的区域分支、钻场等测点是否实现瓦斯抽采达标分单元评价,计量仪器是否准确。

9.矿井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测定仪,对总管、支管、钻场(孔)等地点各项参数定期观测和抽采效果调节,并结合人工观测与测定数据进行对照,为瓦斯抽采效果评判提供支撑性依据。

(七)安全监控系统方面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分站、电源及各类传感器的安设是否符合规定,数据能够实时上传。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是否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恢复,是否存在对系统记录的瓦斯超限数据进行修改、删除、屏蔽现象。

3.甲烷传感器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是否符合要求,瓦斯超限报警后是否能与人员定位、广播通讯系统联动。

4.甲烷传感器是否按要求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在设置地点调校、测试闭锁,其他传感器是否按产品说明书进行调校,调校周期是否超规定。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增加、修改、删除传感器测点时,是否经矿井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后进行变更操作,并记录备案。

6.煤矿瓦斯超限是否实行分级报警响应机制,是否实现瓦斯超限报警向相关管理人员手机发送预警信息功能。

7.煤矿瓦斯超限后是否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落实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改和追究责任四项措施。

8.矿长和总工程师是否每天审阅安全监控日报表,分析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异常等信息,做到底清数明。

(八)防灭火管理方面

1.煤矿是否按规定开展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工作,有自燃发火期鉴定报告。

2.矿井防灭火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措施是否到位。

3.开采容易自燃或自燃煤层的矿井是否编制防灭火专项设计,是否按照编制的设计组织生产建设。

4.矿井是否建立自燃发火监测系统,开展煤层自燃发火指标性气体临界值和采空区自燃“三带”观测,定期取样分析,科学研判预警发火征兆。

5.矿井是否按规定设置消防供水系统,启封火区、动火等作业是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采空区、巷道高冒区和煤柱破坏区是否采取预防自燃发火措施。

6.煤矿是否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非阻燃电缆、胶带、风筒、瓦斯抽采管路等设备。

(九)煤尘防治方面

1.煤矿是否按规定开展煤尘爆炸性鉴定工作,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2.矿井井上下防尘供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3.煤矿是否制定清除巷道浮尘、清扫冲洗积尘、撒布岩粉、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运煤系统喷雾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

4.采掘工作面是否按规定采取湿式钻眼、冲洗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和净化风流水幕等综合防尘措施。

5.采煤工作面是否按规定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采煤机及掘进机内、外喷雾是否能正常运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主体企业、煤矿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瓦斯专项会诊工作,精心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瓦斯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当前存在的隐患,保障瓦斯防治工作人财物的投入,确保各项瓦斯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监管执法。各会诊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根据执法重点内容,时间服从质量,强化检查方式和责任落实。对会诊中发现的隐患、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形,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停产停建等措施,并实施约谈、挂牌督办、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