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欣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8:19:30

电影欣赏

电影欣赏范文篇1

摘要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作为素质教育的绝好教材,电影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发散性思维。

中外优秀影片凝结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传承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在通过对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产生自我感性认知、丰富想象和理解诠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后,经内心自省,养成个人的高尚情操,提升自我文化和道德修养。我们应该有力抓住电影艺术作为思想文化传播载体的特点,使电影欣赏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及素质教育得到合理交融与整合。

1、电影欣赏是素质教育的绝好教材

《易传·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山下流出泉水,灌溉田地,使万物萌生,即是发蒙。君子就当用“果行”来培育健康的人格品性。什么是“果行”?就是以人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为准则的模范“行”为作榜样,才能培育自己和孩子的优良品德。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它既有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也有劳动实践能力方面的,更有健康人格培养方面的。因此怎样真正把“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变为教育实践,怎样给学生配备全面的“营养大餐”,一直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比如自从人类发明电影166年来,我国拍了无数的电影故事片,讲述了上下50D。年的故事。其中有许多电影伤口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时代特色鲜明,民族情感浓厚……经久不衰、淘汰不掉、内容永不过时、形式百看不厌,值得学生看一遍又一遍的精品。这些精品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好中挑好,精益求精,选取最好的一部分来入课,则它们的观众——学生,无论在道德品质、理想抱负、行为能力、知识积累、艺术感受、人际交往、创造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将综合受益。因此,运用经典电影的传播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必然成效显著。

2、电影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导,唱响社会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价值体系,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要求的价值体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们个体的、集团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打牢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作为文化的载体,电影作品必定反映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社会生活,传达出社会文化的各种信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进而体现出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从媒介的社会责任而言,电影作品应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找到平衡点。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驾驭者、使用者则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文化承载和传播功能,以及媒介开启心智的功能,使其肩负起教育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电影文化传播的思想文化导向应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电影文化的品位,提高道德情操,唱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挥电影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通过电影欣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运用电影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当代大学生在欣赏这些爱国主义的电影作品中,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想主义情怀。用优秀电影片对广大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

“电影、音像对大学生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影响之大,是父母和老师教诲的强有力的补充。积极向上的电影作品将成为大学生知识教育、科学普及、了解社会和个性发育的重要选择之一”。电影电视作为宣传媒体,必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加深对电影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能动地利用这个有效工具,为素质教育服务。

4、让学生通过电影欣赏,调整大学生的价值观

电影欣赏范文篇2

电影在观众眼前的是直接用眼睛看到的直觉形象,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影象艺术。电影是由直观的形象,直接给观众演示生活中发生的一段故事,观众看电影的位置不变,但由于镜头的运动,使观众在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上,也在不停地运动着,观众一旦进入剧情,便会自觉认同银幕上叙述的一连串悲欢离合的故事,电影欣赏的艺术再创造观众的这种认同,对电影感性、直觉的领悟,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后把握的,几乎是和电影的放映过程“同步”进行。观众从电影放映一开始,就会不自觉地使自己参与了,加入了,他会随同人物命运的揭示而表现出百感交集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观众看电影,不是消极、被动、刻板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过程,而且调动了感知、联想、想象、通感、情感、思维等多层次的心理因素,因此,电影欣赏实质上是由酷似生活的直观的银幕形象,引发观众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艺术思维过程。在这个艺术思维过程中,观众的积极的艺术再创造能力,显示出很重要的作用。

电影欣赏的艺术再创造

银幕上出现哈姆雷特、祥林嫂、朱老忠,观众就会自觉认同。但观众的认同不等于消极接受,他要调动多层次心理因素共同活动,协同作用,才能完成积极的艺术再创造过程,才能真正进入电影。电影欣赏的再创造和电影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再创造不同,后者是要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外化为特定物质材料的形象,前者是以客观存在的银幕形象为审美对象,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这既是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过程中创造能力极大的发挥,也经历一次浸沉在“内心意象”之中的审美享受。电影欣赏的再创造的特点,由电影艺术的特质所规定:一方面,它是由艺术家创造的银幕形象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主要是视、听感官),形象是个别的、独特的、活生生的;另一方面,电影拍摄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又为观众提供了画面所框不住的想象的天地,观众可以进入意趣无穷的再创造天地,深入地感受画面以外所蕴含的深广的内容。从第一方面说,它是有限的、具体的;从第二方面说,它又是无限的、概括的。优秀的电影制作,总是具体与概括、有限与无限高度和谐的统一,所以它才能产生不衰竭的艺术魅力。观众接受、认可银幕形象,要受影片本身的制约和限制,不可能脱离开影片,漫无边际地去“再创造”。观众的感兴缘发于银幕形象,银幕上是林黛玉、贾宝玉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观众不会和罗米欧与朱丽叶混淆不清。观众的情感思路,大体只能遵循原作的思路行进。想象的翅膀不能不受到艺术形象的羁绊,所以电影欣赏的再创造是一种“被动有限的创造”。即使观众们对同一部电影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意见大相径庭,他们也都是在承认原来形象的前提下,经过“再创造”后,对形象变异、扭曲、叠合而产生的歧义,不可能抛弃原来的形象,重新“再创造”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新的形象体系。电影欣赏总要受观众个人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甚至彼时彼地心境、情绪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再创造的思路不同,见仁见智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就电影欣赏再创造有限的、具体的一面而言的,电影欣赏再创造还具有无限的、概括的一面。电影是视听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官,观众的视听联袂,极大地发挥了作为主体的审美潜能,他由感知形象始,引起一系列心理活动,观众自觉不自觉地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银幕形象体验、补充、修正、加工,再造一个唯我独有的内心意象,使影片的内涵或形象意义有了合情合理的多重解释,有的理解甚至连创作者也始料不及。比如对影片《人生》中高加林和《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就发生了相去甚远的评价。还有,优秀的电影创作艺术生命是长久的,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影片进行鉴赏和玩味,都可以发现自己所认识的美。这不仅是指电影“可见的思想”,观众能从故事情节、演员演技、导演构思、拍摄技术甚至音响、光影、节奏各个角度去欣赏,能从有限的镜头发掘无限的内容,“世世代代的人们正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荷马”(《赫尔岑文集》),真正优秀的电影是没有国界的,甚至语言也不成其为障碍。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正是可以这样反复把玩的艺术精品,在这些艺术精品上最集中地表现了电影欣赏无限性和概括性的特点。电影欣赏再创造的这两个特点是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它们都得依靠欣赏者发挥自身能动的创造性才能实现。

电影欣赏是一种综合的美感活动

电影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相融合的时空艺术的复合体,从而获得了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的艺术表现力。欣赏电影不仅仅是“看”与“听”,可以说是对这种综合艺术的综合欣赏。电影欣赏既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活动,它必须遵守一般的认识规律。看电影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可能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意义,没有高级心理阶段的理解、思维的参与,是不完全的欣赏。电影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知到理解、由直觉把握到理性的本质把握的过程,是由各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综合”美感活动。电影是艺术,欣赏者不是从理性的概念入手,必定要拿出一个通过什么说明了什么的公式框子,而是面对形象,直觉把握。观众首先感知的是直觉到的形象,为由此而演化的一连串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征服,还暂时来不及领略除此以外编导苦心构思的“看得见的思想”。这是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形式。但欣赏活动不可能停留在最初的直觉领悟阶段,继直觉感知之后,一定会对对象开始选择、集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发想象、联想,逐渐渗透情感。进入这个阶段,观众就暂时地把自身的心理同功利的现实分割开了,忘记自己作为“旁观”的欣赏者的存在,全神贯注地浸沉在影片叙述中,关心人物命运,同剧中人同欢共悲。观众的全部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中在审美对象上,这和一般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高度集中不一样,这是一种“神与物游”的精神状态,观众把自己的精神、情感、心灵都灌注在欣赏对象上,以至以假当真,物我两忘了。台湾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从情节构思、表演、思想内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但电影院中一片哭泣之声,正说明主体的观众和客体的电影,融二为一了。观众欣赏任何一部电影,注意力都在形象,而不在概念,都不是明确的理性的求知识、受教育或提高觉悟,而是寻求审美的愉悦、情感的陶醉、心灵的希冀或心理上的满足。在这愉悦、陶醉、希冀、满足等种种心态表现形式的背后,渍化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因素。电影虽然融汇了众多艺术门类的元素,但它是作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出现的,观众在获得“完形”的电影之后,在种种心态的把玩之中,编、导煞费苦心经营的“可见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转变为观众的内心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升华人格。综观电影欣赏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欣赏活动始于对电影的直觉的感知,经过选择,注意集中于影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审美的种种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单靠低级的感知是不可能完成的。审美主体必须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运用通感能力,激发在情嫉上与影片的共鸣,而最高级的心理形式—思维,则如盐溶水中,不着痕迹地规范着感知、想象、情感的趋势,不仅使邓众达到对影片深刻、全面、本质的把握,还会获得银幕以外的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扒识,思维本是逻辑推理的终端,但在电影欣赏中,它蕴含在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中,投有尽堆奋与,至少无法理解电影的蒙太奇,因为蒙太奇镜头产生“一种从这个对列中作为新的质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表象”(爱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这种l+l一3的新的质并不是用语言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的,而是表现在两个组结镜头内部的逻辑关系上,思维正是帮助观众从对镜头的感知迅速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感受到更为广阔的美的内容。

电影欣赏的一次性

电影欣赏和欣赏其它艺术很大的区别是它的欣赏过程的“一次性”。除了专门研究家外电影放映不能倒回、反复、延留。电影是以逼近真实的艺术形象“抓”住观众的,使观众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抛却自身内外的一切,浸沉在意趣无限的特定情境之中。电影观众是整体的欣赏者,不可能因观众欣赏水平参差不齐,而进行重复或诊释,它只能是一演即过的一次性的。电影一次性的特点,要求电影制作本身遵循电影自身的艺术规律,如电影冲突的视觉形象;电影画面时态的现时性,画面构图所表现的感情、氛围和主题,使观众的心理活动和银幕上画面展开能够同步,既能懂又能体味,经历和体验电影所展开的现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电影欣赏对象的丰富性

电影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任何艺术种类,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内容,给电影艺术家提供了竞相驰骋的广阔天地。爱森斯坦认为电影是“充满感情的叙述”。电影通过运动着的画面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它调动特有的技巧和表现手段,把人的情感、意绪乃至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活动,都以能“看见”的实在形式传达出来,这便是电影和所有观众能够实现情感交流的基础。从影片放映开始,观众就进入了“领悟”,电影的效应是即时的,具有共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影的镜头是运动着的,无论坐在哪个位置的观众,映入眼中的都是银幕的全景,都会获得一样的感受。那么一个放映场次的所有观众是一个“群体”,也无须交谈,但他们同处一个特定“电影院氛围”之中,从审美客体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相近的,作出的情感反映也是大致相同的。观众的情感会不自觉地“传染”,表现出趋同的特点,这样的状况我们时时会在影院中遇到。电影欣赏的群体性是电影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电影片的质量间题,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品,又是现代工业的产品,它具有商品性质,一部电影可以印制多部拷贝,一个拷贝可供放映多次,一场电影至少有几百人同时观看,电影还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电影只有为最大多数的群众欢迎,才能收回成本,才能盈利,进行再生产。电影工作者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一定攀考虑群体性这个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水平,因为电影以“可见的思想”为扛杆,撬起的是巨大群体的共鸣。

电影欣赏的规律

在观赏阶段,由于电影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感与时空自由转化为一体,加之电影放映的特殊环境,馒规众替时地忘却自身存在和现实的功利,一侯进入剧情,便会以剧中人的心理、目光去体验笔参甲所发生的一切,欣赏者和艺术品之间的距离暂时地消失了。观众努力感受,全身心投入蚤爱挥想象、联想、情感、思维的能力,“入乎其内,披文入情”,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不断对璐片加工、补充、纠正,依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再创造一个“内心意象”。观众文化水平、艺术素养的层次各个有别,加之电影“一次性”的特点,当电影结束时,有的人“看”即“了”,并不一定再去思考银幕形象的深层内涵,还有一部分观众,就会出现第三个阶段:延留阶段。电影放映结束,对镜头的感知随即消失,但表象还会长时间地延留在大脑皮层。表象具有深化、不稳定和变异的特点,因此观众在延留阶段对电影的欣赏不同于影评家那样进行全面评价,观众中的一部分,会通过整个画面提供的故事,挖掘深藏的思想和意蕴,反复品评那绕梁三日的余味余韵。一部分观众,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如色调、音响、表演、镜头技巧等等探寻其“弦外之音”,如有人对《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基本色调特别感兴趣;而《芙蓉镇》中李国香扮演者徐松子那不表演的表演赢得了专家的好评;《红高粱》中那充满镜头的红高粱,虽然是空镜头,却叙说了更为深广的悲剧背景。这个“出乎其外,观其曲直”的延留阶段,会因影片本身的优劣而不同。有些电影上演便宣告了它的结束,有些电影,如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或经典镜头,几十年来一直使人们对它保持探究的浓厚兴趣,也是电影摄制的学习样板。真正的电影艺术精品,能经历时代的考验,而永葆其艺术鲜艳的色彩。电影欣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个阶段交互渗透,绝大部分观众都可能经历这三个阶段却浑然不自觉。我们划分欣赏阶段,也只是为理论研究之方便,不能强求观众都理智地经历这三个阶段,那样作违犯艺术欣赏的规律毒箕审美效果适得其反。

电影欣赏的差异性

电影欣赏范文篇3

《喜福会》影片节奏稍慢,但是线索清晰,也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你为之一震的元素,影片围绕了四对母女的命运展开,讲了多位女人的生活经历。每一位女人都有着自己曾经辛酸,坎坷,不愉快的过去,在不同的经历后她们对这个社会,她们的家庭,以及对待丈夫儿女有了更好的经营手段。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莺莺阿姨还有AnMei阿姨。莺莺阿姨,曾在年轻时爱上一位花花公子,在无耻卑鄙的丈夫折磨下,她忍无可忍,夺走了他唯一在乎的东西—他们的儿子,她,溺死了他们的孩子。AnMei阿姨有一个逆来顺受、命运悲惨却毫不反抗的母亲,母亲要为女儿争夺一些地位和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AnMei也学会了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可以说《喜福会》是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声音,她们强烈要求着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利益、平等、独立。通过多位女性的交叉的不同悲惨经历,深刻地阐述了女性的这种强烈心声。如今的社会已大不同与以往,女性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大众的议事进程中,女性的权利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她们在家庭、工作、社会都会有着平等或者更优厚的待遇。《喜福会》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利益、权利的改变,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我想正是千万部这样的电影促成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

影片《刮痧》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像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当然,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起诉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刮痧》的另一个理解层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这几者又以父子之爱为主要方面。电影中出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但他们之间的爱却是相通的。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虽然起初美国人对我们的这种爱有一种曲解的看法,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种爱逐渐被接受,被认同,影片最后美国人向我们拍手的是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向我们暗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

电影欣赏范文篇4

关键词电影插曲《绒花》音乐要素情节发展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凯传词、王酩曲的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世界的情感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

一、电影《小花》概述

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二、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分析

《绒花》全曲为二段结构大调性色彩。第一段主题部分选用平实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进入,为9+9的两个平行关系乐句构成。两乐句内部结构均为5+4的乐节。旋律进行以二度及进为主,内含小三度跳进。主题上句半终止于属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T-D,上句旋律在第四小节突出了下属功能组中的“4”音,第六、第八小节强调了导音“7”到主音“1”的小二度解决。既巩固了主和弦,又为属功能半终止进行了铺垫:主题下句完满终止于主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II-TSVI-D-T,下句旋律在第十五、十六小节连续两次运用纯五度下行大跳。加重了歌曲情感的深度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绒花》的音乐主题在西洋大调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12356”五声音列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风韵。在节奏的选择上,曲作者精心设计了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歌曲基本节奏,在听觉上形成一咏三叹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第二部分为副歌的创作手法,呼唤性、山歌风味的旋律中,连续多个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的音乐层次逐步增涨。这部分和声功能上突出了下属和弦色彩,使得调性暂时离调至下属关系的大调。形成全曲的高潮,直至歌曲结尾处回原调。歌词部分,朴实无华的歌词创作与质朴的音乐风格相统一,歌词中叠字、叠词的运用与旋律中叠音的运用遥相呼应,既增加了音节的美感,又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绒花》对影片情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欣赏范文篇5

关键词:多媒体电影课堂教学质量

一、应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优势

电影是最形象的文学作品,也是在细节上最真实的、最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它可以极大的弥补我们日常生活中英语环境的缺乏。能读原著、能欣赏英语电影应该是英语学习所追求的一个标志性的内涵日标。学习欣赏英语电影最好有一定的词汇最和阅读能力,这样可以借助电影剧本深刻的理解电影的思想和细节,通过积累形成欣赏英语电影的能力。

英语电影资料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文化,英文电影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听力口语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拓展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由名著改编的影片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著的精髓,得到文学和艺术双重的审美享受,同时观看英文影片是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英语电影的语言具有真实性,自发性,直观性,语感强,无准备性,句式多变等特点。英语电影引入课堂后,可以有效的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笔者认为电影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应当正确的把英文电影引入我们的英语课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单向式的的导入,学生处于被动,往往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将电影英语引入教学将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影视作品生动形象,有真实的语境和故事情节”学生可能会因词汇量小,或是电影的语速太快而不能完全听懂整个对白”可丰富的画面和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会给他足够的暗示,也会给他足够的信心,让他尽力去听,去揣摩,去理解”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甚于被动地去接受。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的将英文电影引人课堂。

二、应用英文电影的教学的原则

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及其它相关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方式之一。从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应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要挑选好的电影。在电影的选择上,老师要下一番功夫,要特别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看后他们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讨论,比如说一些动作影片就不是好的选择,们的内容太空洞而没有必要去讨论。合适的影片学就可以找到讨论的话题,在语言和内容上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这样的影片可以在英语课堂卜或课后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起到很好的肩迪和借搭作用。选择影片的另外的一个标准就是影片所使用的语言方面。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等语言现象,还有观众熟悉了的英语的许多成语、习语、地方u肯以及他们经常犯的小错误等等。

(2)挑选完电影便可进入教学,观看之前可扁发性地让学生做一些的工作,以对故事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接着可播放电影,这巾间不打断,让学生完全凭白已去理解。播放完毕,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就影片的故事情节进行,每组各给出自己对影片的评价或体会。也可以将影片播放完毕后,挑出部分章节,对重点台词进行讲解、注释,让学生反复看,模仿,如难度较大,教师也可在学生反复观看完毕后,给电影台词,让学生进行练习,甚至可将影片的对话音消除,让学牛边看影片边配音,这种练习无疑对学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极大的挑战。

(3)要做到积累与重复。选一部或几部比较好的原版英文电影,重复地看上几遍,并把电影的文化背景讲给学生听,挑出其中的重点语言并做精彩对话练习。在此基础上对影片的精彩片断进行模仿,朗读,背诵或听写练习。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英语VI语的短语或句型就会逐渐积累起来。重复和积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原版电影小仪对提高大学生的门语听力非常有效,还能从不同的电影中积累不同的背景知识,以便以后阅读或观看其它电影作为参考。有时,一部电影就会反映出很多背景知识,比如《阿甘正传》就反映出越战,和平谈判,六十年代美困学生运动以及种族歧视等诸多背景知识。

(4)利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其实是突出r最新的交际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法和句型教学法相比是一重大突破。然而更重要的是,高品质的影片还通过演员的表情和演技,调动了体态语言的作用,实现r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使学习者不但如身I临其境,而且还能察言观色,增强对感情与心态的理解,促进对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关系的细致体会。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将英语的听力语当成一种技能习得,而不是当作知识去学。另外,电影中的人物都使用常的语速说话,一方面让学习者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的正常语言,以使学习致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充分体会英语I:1语中常用的缩短和弱化形成,养成听英语的正确习惯。原版英文电影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用来教授刚入学的英语专业的学生。

电影欣赏范文篇6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电影主要作为拯救民众、启发民智、改良社会的工具而存在,“娱乐”始终被拒之门外。早期电影艺术家郑正秋便认为,电影是改革社会、教化群众的工具。但是,近2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管理体制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电影的娱乐功能膨胀,社会教育功能消减。1.现代电子传媒对电影市场的冲击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技术迅速普及,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种文化休闲方式的出现,使得电影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大部分县级城市和农村地区,影院因难以维持运营成本而撤销。曾经盛极一时的电影逐渐被其他新颖快捷的休闲娱乐方式取代,在多种媒体的夹击下,强化电影的娱乐功能成了电影的生存之道。2.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娱乐诉求增加处在从传统向现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期,人们创造出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众多不确定因素、变化和风险也常会诱发人们的精神焦虑和心理紧张。为缓解和释放压力,人们对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增加,反映在影视作品上,娱乐性突出的影片常常能受到观众青睐而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此类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强化了电影人对娱乐性影片的信心,刻意迎合观众需求而无视文化的引领作用,片面追求娱乐效应而忽略思想性,成为电影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3.部分影片质量低下降低观影信心利益驱动之下,一部分电影商为了追求票房价值,以猎奇、搞笑、媚俗取悦观众,通过感官刺激吸引观众,格调不高,没有思想价值。这些电影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娱乐诉求,通过炒作、宣传吸引观众,观众观影后常常会大失所望。作为投资方关注票房收入无可厚非,但是单纯关注投资和收益而粗制滥造,观众购买到的是低劣质量的商品,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对电影文化的信心,从而放弃对电影这种媒介方式的选择。失去观众,教育功能就无从实现。4.电影管理体制及生产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电影生产从国家投资转变为民间投资,投资方为了避免审查的风险,常常会淡化影片主题的思想性,远离政治,远离争议,远离现实生活,甚至歪曲历史以回避考证。商业化为电影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动力资源,促进了电影产品的多元化以及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一切以利润为中心使得电影文化的发展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影响电影审美艺术的发展,影响电影艺术质量的提升,影响电影文化社会功能的健康发挥。电影如果退化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手段,将会丧失其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电影社会教育功能实现的现实基础

1.电影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吸引观众的基础电影自1895年诞生至今,作为一种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精华的综合艺术形式,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从2D到3D这四次重大的变革,目前又在向新的技术领域迈进。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电影业的发展,使得电影至今仍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具有广泛的受众群。大量优秀影片通过各自的表达方式证明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不仅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还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2.多媒体技术是电影广泛传播的载体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多媒体收看电影是基于现代电子传媒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方便而成本低廉的消费方式,众多观众选择这种方式观影。突破在影院上映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互联网的发展使电影的影响力和受众的数量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电影借助这种方式能够得以广泛传播。3.观众欣赏水平提高是电影质量提升的动力电影受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体的冲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近10年来电影市场逐渐繁荣,票房收入年年攀升,成了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对精神生活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影片的选择渐趋理性,电影商靠炒作和虚假宣传已不能轻易吸引观众。事实证明,集娱乐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影片,才能赢得市场和观众,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尊重观众的需求和品味,注重作品质量和内涵,这样的影片才能很好地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电影的教育功能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优秀的影片包含丰富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综合了思想、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科学、心理学等多种精神营养,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易于被他们接受。西方不少国家,不仅在大学,在很多中小学也专门开设了电影欣赏课。我国虽有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开设电影欣赏与评价等方面选修课的有益尝试,但基于各种原因,电影教育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广泛运用。学校教育如果能使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5.电影可以在农村地区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是文化基础最薄弱、发展最滞后的区域,这种状况不改变,就难以实现全国的文化繁荣和发展。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果不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进行引导,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就会乘虚而入。农村电影可以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引导农民科技致富、促进村民关系融洽、解决农民信仰和道德问题、维护农村稳定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三、发挥电影社会教育功能的策略

电影欣赏范文篇7

关键词:电影舞蹈欣赏

一、舞蹈及舞蹈欣赏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毕业论文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普通的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而电影舞蹈的欣赏同样具备以上的主观条件,影视屏幕同样为舞蹈建构了一个隆重的舞台设计。诞生在100多年前的电影,依靠其独特的视听记录特性,第一次将舞者的流动的身影记录在了胶片上,通过电影的舞台再现给千万双眼睛。从此,银幕因舞者而多姿,舞者也因影视而光彩。

二、舞蹈,让电影电视更具美感

1《低俗小说》中的扭腰舞

屈伏塔和乌玛瑟曼大跳扭腰舞的那场戏,早被奉作90年代最经典的镜头之一。暗淡的背景、明亮的舞台、轻松的拉丁音乐、一段精彩绝伦的扭腰舞,硕士论文带着点反讽和怀旧的颓废情调。乌玛瑟曼一头古埃及风情的黑色直发、深色口红、暗色指甲油、线条极简单的衬衫,再加上冰冷却勾魂的性感气质;略显发福的屈伏塔似乎也预感到自己就要“咸鱼翻生”,卖命表演之际拿出了“热舞王子”的功底。正是这段舞蹈,《低俗小说》因此更为成功。正因为如此,周星驰在《百变星君》中与孙佳君跳的这一舞蹈就是模仿《低俗小说》那段扭腰舞,舞蹈的动作幅度虽然不大,但却蕴涵着十足美感。

2《神雕侠侣》中的似舞非舞

有人指责剧中小龙女的武功不是在“武”,而是在“舞”,没一点像是在打架。练玉女剑法好像是申雪和赵宏博的冰上双人舞,或者像是跳芭蕾,或是像跳探戈和华尔兹。其实真正的打斗不好看,要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一定会被人们说成低俗,即使是竞技体育中拳击和搏击比赛也没人看到有武打电影中的那种好看的一招一式。

能够体现金庸小说中所描绘的古墓派绝世武功,设计出既有飘逸潇洒的美感,又舒展大方钢劲有力,可能表现方法和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但必须使人们看了觉得养眼,又同时感到确实不一般或者叫做看得过瘾。比如在绝情谷山庄的大厅里的那一场打斗场面,那绝情谷主公孙止与杨过、小龙女的打斗情节就非常精彩,公孙止的武打动作展现了其高超的武艺,动作猛勇有力,金刀黑剑挥舞起来虎虎生风,那双臂仰天一挥一道剑气,直冲苍天,将房顶轰然劈开,使人看了觉得真有这个气派,而小龙女和杨过的双剑合壁,气势逼人,两人飞天腾越转身飞脚舒展大方,三人手中的三剑一刀上下翻飞闪电般在空中飞舞使人眼花缭乱,刀剑相交处锋刃相互撞击声在空中震荡,公孙止挥舞金刀黑剑,以泰山压顶之势横劈直刺,欲置杨过于死地;其急如旋风的一路连贯的展转腾挪的旋舞动作,非常有力地彰显其武功出众及刀法的厉害,小龙女、杨过以整齐如一人般的腾空翻飞,挥臂舞剑的动作体现了他(她)们所掌握的双剑合壁玉女心经的相互默契程度已达到了最高境界,特别是小龙女和杨过两人联袂搭手旋风般地转身舞动双剑,交错劈刺公孙止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比精彩!最后再双剑合壁击倒公孙止的瞬间,小龙女被杨过单手托举的提腿举剑的造型、以快速旋转视角逼近的画面非常优美。欣赏整个武打过程就是一场美丽的盛宴!可谓舞蹈为电视剧《神雕侠侣》更添辉煌。

三、舞蹈,让电影更有生命力

1《女人香》——舞蹈让人重获新生

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流露着这样的寂寞,杀死人的寂寞。直到这段著名的探戈之前,我一直不喜欢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这位斯莱德上尉,他仕途失意,双目已盲,他脾气火爆、粗蛮无理,满嘴污秽,对生活失去耐心,英语论文并打算用一次长途旅行结束自己无所留恋的人生。在我看来,莱德上尉因为失望而绝望,因为目盲接着心盲,这不是能鼓舞我的人生态度,或者是我不能体察的苦闷。

但当我们看到中尉搂着美丽的女孩,在舞池中旋转,优雅的探戈舞曲响起,斯莱德上尉像一位绅士,挽着唐娜小姐款款步入舞池,也许一时兴起的斯莱德觉得这不过是跳舞,就像他所说的“:探戈无所谓错步,不像是人生,它简单才棒,要是踩错步或者是绊倒,继续跳。”为什么人生就不能和跳舞一样,绊倒了还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行?斯莱德优雅的舞姿,娴熟的步履让我们早就忘了他是个失明垂死的人,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生活的热情,生存的渴望和生动的幻想。那要比公主王子童话还要美丽,还要动人。因为,那样的时刻,可以击垮所有折磨人的痛苦,寂寞,黑暗,孤独,欲望,在这一刻,都融化了,在人心中,成了最最甜蜜的爱情。

唐娜小姐的莞尔微笑,能够唤醒斯莱德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尽管唐娜最后还是尾随他人而去,可是她在斯莱德和查理心中的短暂停留所激起的涟漪,却一波一波,回味良久,总有一些像唐娜那样温婉的姑娘值得我们等待,总有一些像探戈那样优雅的事物把我们的失意静静舒展,看来,跳跳舞还真不是怡情那么简单。舞蹈让主人翁在观众视野中重生。

2《浮生若舞》——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

这是对芭蕾舞的世界的一次近距离的观察,没有膜拜,只有再现。这是对舞蹈演员生活的一次原生态的描写,不仅平实,而且生动。通过导演奥特曼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安静的、热烈的、流动的、性感的舞蹈,也看到了舞者们并不如舞台上一般光鲜的生活,留学生论文看到了他们对情感的渴望,对生活的欲求和对舞蹈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的遭遇与麻烦、辛酸与无奈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许多和舞蹈相关的电影《跳出我天地》、《探戈》、《谈谈请跳跳舞》都是庸常的生活与充满激情的舞者与舞蹈,它们让我想到,舞蹈之于这些舞者,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情感的一种宣泄,生命的一个出口。就像《跳出我天地》里的小男孩比利,《谈谈请跳跳舞》里的小职员,他们说的,跳着跳着,我就忘记了一切。

有人说,这部有点纪录片风格的电影就像是导演奥特曼献给舞者的一封情书,但我总觉得,七十几岁高龄的导演仿佛是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诉说,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在这个舞台上,你会遇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你会感受到身心的双重伤痛,也会感觉到释放时的快乐。而只要全心投入、自得其乐,我们就会爱上这场如舞蹈一般安静也热烈、绚美也伤感的人生。

3《芳芳》——舞蹈让人生更加完美

从这部片子之后,我开始对苏菲玛索疯狂着迷,因为这部电影把年轻的苏菲塑造得清纯性感,美艳不可方物,男主演文森特佩兹忧郁古典的气质也让人过目不忘。全片中印象最深、最让我心动的就是芳芳和亚历克斯在只有一层玻璃之隔的房间共舞的场景。两人深深相爱,却视婚姻为雷池,想要长厢厮守,却又怕日久生厌,陷入千篇一律。于是亚历克斯与芳芳同处一室,然后用一面透明的玻璃在中间隔开,这样他就可以静静欣赏自己的爱人,又不用担心乏味。法国人的烂漫真是无坚不摧啊。在诙谐舞曲的烘托下,芳芳在镜前即兴起舞,衣着慵散随意,舞步杂乱无章,可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阳光的女孩却跃然眼前,让观者爱得颠倒,无法释怀。这一场乱糟糟的舞蹈,却看出这对情侣在心灵上的默契,要不是隔开两人的玻璃,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心墙,这该是多么完美的爱情!因为爱而想得到,因为爱而怕失去,因为有了爱情,人生才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0.

电影欣赏范文篇8

合适的影片才能给教学带来好的效果,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严格选材。电影教学专家邱政政指出:看原版外文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接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电影选择要内容健康、文化信息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用相对简单的英语电影,如《泰坦尼克号》、《百万美元宝贝》、《侏罗纪公园》、《公主日记》等,此类影片不但内容轻松搞笑,适合学生模仿、背诵,轻松地剧情更易学生融入其中,起到怡情作用。而《乱世佳人》、《阿甘正传》、《蒙娜丽莎的微笑》、《肖恩克的救赎》等文学性较强的影片则更适合高职类三年级学生等。这些源自经典文学名著的影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挖掘更多的语言素材,而且其中的经典台词可以用来模仿、翻译等。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二、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方法

1、简要介绍所要赏析的电影的基本情况开设英文电影赏析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水平,而非娱乐的目的,因此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介绍英美著名电影导演和演员小传及他们的成名作、代表作,介绍每一部佳作影片的故事梗概、主题思想、主要人物、主要对白,选择体现影片完整故事情节的主要对话,以及讲授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文化背景及语言难点,可用挂图、旁白、幻灯片等方式配合中英文对照来讲解。教师可集中讲解,也可以随着影片的播放穿插讲解,以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最生活化的语言,在兴趣盎然的视听和阅读中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而提高分析、欣赏和判断能力。

2、任务分配所要欣赏的英文电影基本情况介绍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明确本次课要达到的目标并分配本次课的相关任务,如听力练习、口语学习、主题提炼或写电影评论。

3、电影放映通过电影的播放,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在教师的精心挑选及合理安排下,学生能够欣赏到诸如故事片、动作片、纪录片、动画片、科幻片、音乐片等代表作品。本阶段的重点是排除干扰,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以利于激发其视听动机,增强其对影片语言内容、情节画面的理解和识记。

4、组织集体讨论和练习集体讨论是英国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集体讨论的过程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更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集体讨论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等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畅所欲言。

电影欣赏范文篇9

[关键词]电影舞蹈欣赏

一、舞蹈及舞蹈欣赏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毕业论文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普通的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而电影舞蹈的欣赏同样具备以上的主观条件,影视屏幕同样为舞蹈建构了一个隆重的舞台设计。诞生在100多年前的电影,依靠其独特的视听记录特性,第一次将舞者的流动的身影记录在了胶片上,通过电影的舞台再现给千万双眼睛。从此,银幕因舞者而多姿,舞者也因影视而光彩。

二、舞蹈,让电影电视更具美感

1《.低俗小说》中的扭腰舞

屈伏塔和乌玛瑟曼大跳扭腰舞的那场戏,早被奉作90年代最经典的镜头之一。暗淡的背景、明亮的舞台、轻松的拉丁音乐、一段精彩绝伦的扭腰舞,硕士论文带着点反讽和怀旧的颓废情调。乌玛瑟曼一头古埃及风情的黑色直发、深色口红、暗色指甲油、线条极简单的衬衫,再加上冰冷却勾魂的性感气质;略显发福的屈伏塔似乎也预感到自己就要“咸鱼翻生”,卖命表演之际拿出了“热舞王子”的功底。正是这段舞蹈,《低俗小说》因此更为成功。正因为如此,周星驰在《百变星君》中与孙佳君跳的这一舞蹈就是模仿《低俗小说》那段扭腰舞,舞蹈的动作幅度虽然不大,但却蕴涵着十足美感。

2《.神雕侠侣》中的似舞非舞

有人指责剧中小龙女的武功不是在“武”,而是在“舞”,没一点像是在打架。练玉女剑法好像是申雪和赵宏博的冰上双人舞,或者像是跳芭蕾,或是像跳探戈和华尔兹。其实真正的打斗不好看,要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一定会被人们说成低俗,即使是竞技体育中拳击和搏击比赛也没人看到有武打电影中的那种好看的一招一式。

能够体现金庸小说中所描绘的古墓派绝世武功,设计出既有飘逸潇洒的美感,又舒展大方钢劲有力,可能表现方法和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但必须使人们看了觉得养眼,又同时感到确实不一般或者叫做看得过瘾。比如在绝情谷山庄的大厅里的那一场打斗场面,那绝情谷主公孙止与杨过、小龙女的打斗情节就非常精彩,公孙止的武打动作展现了其高超的武艺,动作猛勇有力,金刀黑剑挥舞起来虎虎生风,那双臂仰天一挥一道剑气,直冲苍天,将房顶轰然劈开,使人看了觉得真有这个气派,而小龙女和杨过的双剑合壁,气势逼人,两人飞天腾越转身飞脚舒展大方,三人手中的三剑一刀上下翻飞闪电般在空中飞舞使人眼花缭乱,刀剑相交处锋刃相互撞击声在空中震荡,公孙止挥舞金刀黑剑,以泰山压顶之势横劈直刺,欲置杨过于死地;其急如旋风的一路连贯的展转腾挪的旋舞动作,非常有力地彰显其武功出众及刀法的厉害,小龙女、杨过以整齐如一人般的腾空翻飞,挥臂舞剑的动作体现了他(她)们所掌握的双剑合壁玉女心经的相互默契程度已达到了最高境界,特别是小龙女和杨过两人联袂搭手旋风般地转身舞动双剑,交错劈刺公孙止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比精彩!最后再双剑合壁击倒公孙止的瞬间,小龙女被杨过单手托举的提腿举剑的造型、以快速旋转视角逼近的画面非常优美。欣赏整个武打过程就是一场美丽的盛宴!可谓舞蹈为电视剧《神雕侠侣》更添辉煌。

三、舞蹈,让电影更有生命力

1《.女人香》——舞蹈让人重获新生

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流露着这样的寂寞,杀死人的寂寞。直到这段著名的探戈之前,我一直不喜欢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这位斯莱德上尉,他仕途失意,双目已盲,他脾气火爆、粗蛮无理,满嘴污秽,对生活失去耐心,英语论文并打算用一次长途旅行结束自己无所留恋的人生。在我看来,莱德上尉因为失望而绝望,因为目盲接着心盲,这不是能鼓舞我的人生态度,或者是我不能体察的苦闷。

但当我们看到中尉搂着美丽的女孩,在舞池中旋转,优雅的探戈舞曲响起,斯莱德上尉像一位绅士,挽着唐娜小姐款款步入舞池,也许一时兴起的斯莱德觉得这不过是跳舞,就像他所说的“:探戈无所谓错步,不像是人生,它简单才棒,要是踩错步或者是绊倒,继续跳。”为什么人生就不能和跳舞一样,绊倒了还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行?斯莱德优雅的舞姿,娴熟的步履让我们早就忘了他是个失明垂死的人,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生活的热情,生存的渴望和生动的幻想。那要比公主王子童话还要美丽,还要动人。因为,那样的时刻,可以击垮所有折磨人的痛苦,寂寞,黑暗,孤独,欲望,在这一刻,都融化了,在人心中,成了最最甜蜜的爱情。

唐娜小姐的莞尔微笑,能够唤醒斯莱德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尽管唐娜最后还是尾随他人而去,可是她在斯莱德和查理心中的短暂停留所激起的涟漪,却一波一波,回味良久,总有一些像唐娜那样温婉的姑娘值得我们等待,总有一些像探戈那样优雅的事物把我们的失意静静舒展,看来,跳跳舞还真不是怡情那么简单。舞蹈让主人翁在观众视野中重生。

2《.浮生若舞》——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

这是对芭蕾舞的世界的一次近距离的观察,没有膜拜,只有再现。这是对舞蹈演员生活的一次原生态的描写,不仅平实,而且生动。通过导演奥特曼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安静的、热烈的、流动的、性感的舞蹈,也看到了舞者们并不如舞台上一般光鲜的生活,留学生论文看到了他们对情感的渴望,对生活的欲求和对舞蹈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的遭遇与麻烦、辛酸与无奈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许多和舞蹈相关的电影《跳出我天地》、《探戈》、《谈谈请跳跳舞》都是庸常的生活与充满激情的舞者与舞蹈,它们让我想到,舞蹈之于这些舞者,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情感的一种宣泄,生命的一个出口。就像《跳出我天地》里的小男孩比利,《谈谈请跳跳舞》里的小职员,他们说的,跳着跳着,我就忘记了一切。

有人说,这部有点纪录片风格的电影就像是导演奥特曼献给舞者的一封情书,但我总觉得,七十几岁高龄的导演仿佛是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诉说,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在这个舞台上,你会遇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你会感受到身心的双重伤痛,也会感觉到释放时的快乐。而只要全心投入、自得其乐,我们就会爱上这场如舞蹈一般安静也热烈、绚美也伤感的人生。

3《.芳芳》——舞蹈让人生更加完美

从这部片子之后,我开始对苏菲玛索疯狂着迷,因为这部电影把年轻的苏菲塑造得清纯性感,美艳不可方物,男主演文森特佩兹忧郁古典的气质也让人过目不忘。全片中印象最深、最让我心动的就是芳芳和亚历克斯在只有一层玻璃之隔的房间共舞的场景。两人深深相爱,却视婚姻为雷池,想要长厢厮守,却又怕日久生厌,陷入千篇一律。于是亚历克斯与芳芳同处一室,然后用一面透明的玻璃在中间隔开,这样他就可以静静欣赏自己的爱人,又不用担心乏味。法国人的烂漫真是无坚不摧啊。在诙谐舞曲的烘托下,芳芳在镜前即兴起舞,衣着慵散随意,舞步杂乱无章,可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阳光的女孩却跃然眼前,让观者爱得颠倒,无法释怀。这一场乱糟糟的舞蹈,却看出这对情侣在心灵上的默契,要不是隔开两人的玻璃,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心墙,这该是多么完美的爱情!因为爱而想得到,因为爱而怕失去,因为有了爱情,人生才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0.

电影欣赏范文篇10

一“、灵韵”的消解

“灵韵”(aura又译“氛围”、“光晕”、“气韵”等)是本雅明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带有浓厚的格奥尔格派的意味,主要是指由物体散发出来的光亮。“灵韵”具有独一无二性的特征,并且要求观赏者采取一种悠闲的态度,一种专注的神情。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传统艺术的“灵韵”的消解。由于复制技术的出现,弥珍的艺术作品得以无限复制,传统艺术的欣赏范围被无限扩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同样的艺术作品。而传统艺术作品的惟一性要求所有欣赏者面对的是同一件艺术作品,这一特点在机械复制技术盛行的现代被彻底摧毁了。正是观赏者对艺术品原作的漠视,也使艺术真品丧失了权威性。

二、展示价值的出现

随着艺术“灵韵”的消解,展示价值也逐渐取代了传统艺术的膜拜价值。本雅明认为艺术与宗教膜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称传统艺术作品的基本价值为膜拜价值,相对地,他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价值为展示价值。膜拜价值是艺术作品作为巫术或宗教对象供人膜拜的价值,而展示价值是艺术作品作为世俗对象展示出来供人观看的。“随着绘画的膜拜价值的世俗化,对其独一无二基质的设想也越来越模糊不清了。在膜拜画中占主导地位的显现的独一无二性不断被画家或者他的绘画成就的切实可感的独一无二性排斥掉了……随着艺术的世俗化,真实性取代了膜拜价值”[1]。此处的“真实性”即意指艺术品的展示价值。本雅明指出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与它根植的传统的关联是一致的,例如一尊古希腊的维纳斯雕像对于古希腊和中世纪教士就有不同的意义。前者对之顶礼膜拜,后者将它视为淫乱的邪神。虽然作品的独一无二性没有变化,但因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其艺术价值也被赋予了不同色彩。古代少数民族的图腾,在今日已经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当人们面对精巧、宏伟的建筑时,感慨的只是其艺术的精湛而没有丝毫的崇拜体验。从古典绘画与现代摄影相比较,前者具有审美属性,而后者没有直接的审美属性。古典艺术是为美而产生的,是绘画大师的天才创造,天才和杰作构成了膜拜的基础;现代摄影则是现代技术的产物,任何人只要有部相机就可以拍出相片,其作品不一定会唤起你的尊崇,更多的则只是展示。

三、片段组合的结构方式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用了大量篇幅论述电影,目的是通过电影这种由机械复制技术直接生产的最有代表性的新兴艺术样式,说明艺术作品构成方式所发生的根本变化。我们所看到的电影则是制片剪辑的结果,本雅明认为:“机器运转的本质必然性就在于,将演员的表演分解为一系列可剪辑的片断。”[1]因此,电影演员的表演并不是一气呵成的,他们的情感变化常常是不连贯的。在这种技术拼接而产生的电影中,演员们对着镜头进行着断断续续的表演,向观众展现着虚假的表情,面对这样的对象,那种神会般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本雅明还比较了解电影所呈现的现实与话剧所呈现的现实的不同。他说:“在戏剧中,人们很容易感觉到那样一个位置,在那里,戏剧之为幻觉不会直接被觉察到,而这个位置对电影的拍摄场景是不存在的。它的幻觉性质是第二位的,是剪辑的结果。”[2]这就是说,电影中所展现的现实是人工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像话剧中是自然的现实。电影体现了机械性对有机性的胜利。他将绘画与电影相比说明这一点,他认为,摄影师与画家的区别类似于外科医生与巫师的区别。对本雅明来说,电影一方面体现了灵韵的消失,另一方面又是最新技术的成果。“如果说弗洛伊德发现了心里无意识,那么,电影则发现了视觉无意识。”[3]电影通过摄影机的远、近位置变换,通过对景深的推、拉、移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呈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看到或看清的事物。电影通过蒙太奇的剪接,把连贯的整体分割为一个个的部分。但它又通过电影的艺术逻辑把分镜头组合成一个电影整体,成为一个既与现实相似,又为现实所没有的电影中的新现实。

四、欣赏方式的转变

本雅明具体提出了一对概念来说明接受方式的变化:“凝神观照”与“娱乐消遣”。他一方面贬低传统的观照方式,另一方面又极力为消遣正名。这些复制艺术作品的存在给我们带来娱乐功能,如电影,我们可以用一种欣赏加评论的悠闲的眼光去看待他。而不是一种仅仅像阿多诺说的被控制接受的态度。复制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的感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石印术时期,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主要靠触觉的方式,特别是古希腊的雕塑可以作证,照相摄影的出现,又让我们视觉接受方式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电影等高科技的复制技术的产生对我们的感知方式是一个更大的改变,它可以通过对过程的延长和压缩、通过放大和缩小进行介入,从而解放了人的感觉,展现出日常状态下人们习焉未察或视而不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