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3:40:42

担保行业

担保行业范文篇1

一、全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过近三年高歌猛进式的发展,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从2004年1家,发展到2012年21家,其中2010年后成立的有17家。21家担保公司中,由各县、市、区财政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法人担保公司7家,民营法人担保公司14家,已形成以民营、国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担保行业从业人员2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8人。

(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遍及城区及各县、市、区,其中市直6家,曾都区9家,随县4家,市1家,市经济开发区1家。在21家担保公司中,有13家担保公司分别与开行、农发行、农行、中行、建行、民生行、浦发行、农商行等8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担保业务,另外还有部分担保公司正在与银行合作洽谈。

(三)资本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2年底,21家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为16.8亿元,其中国有出资1.4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公司达到11家,累计为311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51.66亿元。

(四)担保业务趋于成熟。通过多年实践,在担保公司内部制度建设、运营机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建立了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的担保流程,从企业申报,到贷款回收由专人负责,将责、权、利融为一体,“谁担保放款,谁负责回收”。

(五)社会贡献日益凸出。全市2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融资的扛杆作用,放大倍数最高达8—10倍,最低也达到3倍。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压力,有效激发了银行放贷活力,拉动了经济增长。2012年为1396家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598笔,担保总额达24.87亿元。通过担保,促进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全市中小微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2万人,新增产值82.79亿元,新增利税5.28亿元。

二、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需求小。尽管我市工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逆势上扬,但整个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加之大企业、运行质效好的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宠儿”,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微、弱企业,生产不景气,贷款需求小。调查发现,大多数担保机构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担保行业有较大影响,仅少数政府注资担保公司认为影响不大。

(二)业务拓展难。调查中发现,全市21家担保公司有19家集中在城区内开展业务,占到担保公司总数的90.5%。担保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业务来源不足,经营收益没有保障,有超业务范围经营的风险隐患。

(三)合作门槛高。国有商业银行将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具备国资背景作为合作准入条件。我市21家担保公司中,14家为民营担保公司,11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准入门槛,导致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受限。目前全市只有13家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8家担保公司至今未能获得商业银行合作。

(四)经营风险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担保行业普遍还没有建立征信系统,也难以共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资源。大多数担保公司仅凭经验或惯例,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少数客户贷款到期后不能偿还,给担保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五)专业人才少。担保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市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不足3年,人才培养和积累有限,担保公司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没有专业知识,没有从业经验,对担保业务流程把握不准,极易埋下风险隐患。

三、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加强规范引导。一是严格准入。从注册资本的形式及来源、法人治理结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准入标准。二是规范行业。坚持循序渐进,对融资担保机构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坚持不同的信用级别开展相应的担保业务。三是加强整改。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银监分局组成工作专班,将于4月对全市21家担保公司进行规范整改验收。对基本合格的担保机构限期整改。对于不合格的担保机构和没有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将按照《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其实行兼并重组或者退出市场。

(二)着力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广泛筹集担保资本金。各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资本金投入、业务补助、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创新奖励等多种方式,提升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免征营业税要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享受免征营业税政策。各级经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继续落实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各项准备金提取及代偿损失税前扣除政策。三是扶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支持担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吸引外来资本等方式,不断扩充资本总量,做大一批实力强的担保公司。根据担保机构经营业绩,每年开展担保机构排序活动,向社会公布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名单。在经营业绩排序基础上,制定担保机构业绩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示范单位评选活动,评选和认定一批示范单位。对经营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优先推荐申报中央或省级财政扶持项目,支持做大做强。

(三)着力构建合作机制。借助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优势,为担保项目提供基本依据;对贷款本息实行比例担保,合理分担风险。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与银行合作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门槛,使更多资金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优质项目担保贷款利率适当下浮,降低担保公司风险,实现银行、担保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的共赢。

(四)着力促成资源共享。推进各担保机构间的横向联合,加强担保公司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共享和集合优势,提高整个担保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建立共保合作机制,通过联合担保,对大的担保项目尝试组织担保机构采取共同考察和评审的方式,及时开展分保、联保、再担保业务,以分散担保风险,弥补担保机构实力不足,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

担保行业范文篇2

首先,我谨代表市担保典当行业协会的全体成员,向参加会议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在这里召开的市担保典当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是我市担保典当行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我有幸被推举为本届协会的会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我清楚自己的责任,作为会长,在任期内,我将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竭尽全力为会员单位服务,努力沟通会员与政府,与金融机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与全体会员一起共同努力,为厦门市担保典当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市担保和典当行业都是从年前后开始起步的,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目前厦门已有22家担保机构(经市经发局批准设立的),13家典当公司,担保典当行业已初具规模。今天,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厦门市担保、典当行业终于拥有了一个自律、自强的组织——担保典当行业协会,协会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厦门市担保、典当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担保典当业将逐步走向有组织、有规模发展的新时期,它的蓬勃发展,也必将促进厦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下面我对如何做好协会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协会成立后,我们要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担保、典当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担保、典当机构遵循国家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可以就行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调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会研讨会和座谈会,向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发挥协会组织协调功能,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担保、典当机构起步时间不长,商业模式各有特色,业务规模相差悬殊,业务操作规范性不够,彼此之间的沟通不多,与金融机构的协作关系不够深入,担保典当行业的发展环境尚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协调担保、典当机构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协调担保、典当机构与金融机构等相关行业的关系,协调担保、典当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优化我们的经营环境。同时建立横向紧密的协作关系,建立交流沟通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增加与政府的沟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更重要是要增加行业内部的沟通,包括信息互通、经验交流、法律援助等等。要从解决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协会会员创造性地研究和开拓新业务、新技术、新思路,为担保典当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创造更多的业务机会,从而增强行业自身的发展能力。

担保行业范文篇3

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省政府“非公经济32条”后,各级政府及部门都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同样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担保行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非公担保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地位和作用日趋提升。

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担保投资机构50余家,注册资本金6.9亿元。2012年为全市786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总额达17.1亿元。全市50余家担保机构中90%以上为非公担保机构,市直7家担保机构除一家为国有外(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其余全是非公担保机构。可见非公担保机构在我市担保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非公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市非公担保机构始建于2009年,总体看发展较快,运行良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起步晚、发展慢、业务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全市50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6.9亿元,平均每家只有1380万元,其中市直7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2.7亿元,平均每家不到4000万元。全市注册资金超5000万元的担保机构只有5家,没有一家超亿元担保机构。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担保市场发展的需求。尽管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研后发现政策不完善、政策不配套、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影响担保行业快速发展和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1、政策不完善。尽管国务院和省政府都有大政策出台,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但往往是生搬硬套,没有制订明确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以致有关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如浙政办发[2010]93号《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市、县政府应当安排一定的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参股、资助、补贴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的设立和发展。而我市及县政府都没有明确规定措施办法,故我市没有一家担保机构得到政府的资金注入,加之自有的资本金不足,以致造成我市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又如浙政办发[2010]93号文件还要求各地在继续做好以企业房产、土地等为主的原有担保物的同时,要努力挖掘各种合法有效的担保资源。而各市、县文件都未作明确规定,因此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是只有房产和土地才能作为担保物。而且担保行业要求同一抵押物在银行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余值部分经担保机构(第二受益人)担保再贷款时,相关部门应给予办理二次余值抵押登记的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2、政策不配套,以致造成有政策难落实。究其原因是相关部门政策不一、要求不一、认识不一所致。一是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准入门槛较高,合作的前提是要求担保机构成立并运行3年以上,经评审合格经省行批准授信后才准予介入货款担保。而我市非公担保机构的建立2009年开始起步,因而在2011年以前均不具备合作条件,也就无法与银行开展货款担保业务,相关优惠政策自然也不能惠及;二是,浙政办发[2010]93号文件要求: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风险控制能力强、信用好的担保机构建立风险比例分担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而银行出于自身风险和利益考虑,不愿意也不支持与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因此到目前所有担保机构只有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三是担保机构无法享受与银行同等的债权待遇。如一旦被担保的企业发生财产纠纷案件,其依法登记给担保机构的抵押物将往往视为无效,就有可能丧失优先受偿权,而同类案件发生在银行身上,则将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又如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发生失信行为时,银行则可在征信系统中将该企业列入黑名单,从而丧失在任何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担保机构发生同类事件就无法将该企业列入征信系统黑名单,对企业失信的震慑作用大大减弱,则担保企业无法共享银行的企业征信咨询系统。四是部门间的配合度不够,使政策落实大打折扣。如根据建设部《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之精神,担保行业应该准予进入招投标担保和工程履约担保的业务领域,由于建设和国土部门没有参与有关文件的制定过程而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上述业务一直未能开展;又如在省内发达地区,担保业务已向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等非融资领域拓展,而我市未得到法院部门的认可而一直无法开展。因此我市担保行业目前还只限于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单一业务,经营业务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

3、政策执行不到位,制约担保行业的发展。担保行业自产生起就带有强烈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政府背景,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强力推动发展的行业,同时由于担保行业收入低,风险高,因此为推动担保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如我市出台的丽政办发[2010]47号《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就明确规定了专项扶持资金资助和补贴、风险准备金资助、风险补偿及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实际执行过程中,真正落实到位的却寥寥无几。扶持资金资助、补贴政策由于没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办法,故至今我市担保行业没有一家得到过政府的资金注入;而由于政府制订的标准过高、条件苛刻和担保机构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使得年终评估考核时符合享受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担保机构为数不多,使得上述扶持优惠政策可见不可得。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我市开展的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省政府“非公经济32条”贯彻落实情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是一致的,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不配套造成障碍的占52%,要求制订配套的实施细则的占70%;与部门或地方有冲突,执行不力的占56%,要求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占64%;认为市场准入条件苛刻、程序烦琐的占52%。因此强化政策完善、配套和落实是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关键。

三、优化担保行业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1、统一认识、政府引导、政策推动。担保机构利用本身具有的放大与杠杆功能,并以低收入、高风险的代价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尽了努力,同时为扩大就业、培植税源、繁荣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承担了服务企业的责任。因此为担保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担保行业的地位与作用,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并强化服务、落实到位,以引导和推动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注重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通常情况国家和省级出台政策往往讲原则、讲框框,要使扶持优惠政策具有可操作性、更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结合本地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明确扶持优惠政策的具体事项、享受对象、享受条件、享受额度和操作办法。否则就会形成有政策,无法操作的状况,使政策成为一纸空文。二是要注重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制订享受条件和考核标准时,要符合当地担保机构规模、实力、自身管理等实际情况,使企业经过努力多数能享受到扶持优惠政策。否则过高的标准,过严的考核,只能使扶持优惠政策可见不可得,本市绝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扶持优惠政策就属此类情况。三是要注重政策实施的协调性。一个政策的实施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因此在制订扶持优惠政策时,应有相关部门参与,充分听取意见,统一认识、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出台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担保行业范文篇4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信用和法律环境不断改善,为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担保机构了发挥积极作用,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压力。国担保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担保行业的门槛较低,政府推动力度逐渐加大,各类资金看到契机,纷纷进入担保市场。然而,国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数量多、信用低、承保能力弱,许多担保机构不能为银行所认可;担保业务系统风险逐年积累、放大倍数问题制约担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市场变化剧烈,不少在保企业出现盈利能力减弱、亏损增加,还贷能力下降甚至缺失,导致担保机构代偿风险骤增,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经济形势下,中央财政积极采取和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信用担保业务的开展。2010年3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被提及。与此同时,工信部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与四大银行分行的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银行担保合作,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比重。可以看出,目前正值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此关键时期,对担保行业所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担保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担保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尚不健全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下,担保行业是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为满足因为市场交易主体在信息、利益、诚信及相关的权利义务不对称、市场交易不畅通所产生的巨大的信用担保需求,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应运而生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担保业快速增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保机构在提供担保服务,满足经济活动中对信用的需求要求,同时也以自身的专业水准,承担和管理了经济活动中风险。担保机构依靠其自身的"增强信用"功能向信用缺失的经济主体提供信用增强服务,因此担保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将成为其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担保机构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市场信用的拓展与深化。通过信用担保,银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贷款多了一道风险防范屏障,相对降低了贷款风险和管理成本,企业也由于第三方的信用强化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间接融资压力。从中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的特征角度看,专业担保机构在风险防范、化解、风险评审、监督控制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具有独特的信用增强作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会有重要的作用。担保业发展的10多年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扩大就业、培育税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制度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发新客户

坚持居安思危,以客户利益和为社会服务至上的原则,制定详细的市场营销策略,开发出最有价值的信用担保客户,提供最适合社会需要的担保服务产品。

1、客户开发措施。客户开发及信息收集是担保及投资业务的基础工作,客户资源将成为我公司的宝贵财富。计划采用下列方式建立健全客户来源的渠道:

(1)与银行信贷部门取得广泛联系,由银行信贷部门推荐客户;

(2)与各级政府部门联系,由相关政府部门推荐客户;

(3)与各商会、行业协会取得联系,由其推荐客户;

(4)开展企业信用担保的会员制管理,从中培养核心客户;

(5)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搞好市场调研,开展客户登记,从中发掘潜在客户。

2、营销策略。采用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整合营销策略。计划以下列经营原则为基础:

(1)综合考虑自己独立以及与其它机构联合的方式开展担保与投资业务;

(2)个人信用担保以自己独立开展为主,以此作为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突破口,在保证质量,严格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扩大担保业务量,追求担保业务的规模经营;

(3)坚持"担保为手段,投资是目的"原则,主动寻找有投资价值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利用担保投资工具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条件成熟后转为直接投资;

(4)必要时寻求其它担保机构的合作实施交叉互保和联合担保,寻求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再担保支持以及利用其它金融创新手段,以分散风险、减少损失;

(5)所有贷款担保业务都寻求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协作,投资业务需要相关投资机构的配合;

(6)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利用网站开展担保业务的宣传、担保业务登记、网上业务受理及担保市场调查、信用评级等;

(7)利用新闻媒体和其它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以支持促进担保业务及担保投资的实施战略。

3、服务品牌营销。积极开展信用担保产品和担保投资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高度重视服务品牌的经营,并把服务品牌经营作为市场营销的环节之一。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为银行、企业和个人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服务手段包括:

(1)服务热线:提供电话查询服务,解答客户在申请和办理担保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

(2)投诉中心:专门听取客户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3)客户回访:定期对合作银行、企业和个人进行回访,或以问答方式收集客户对服务质量的反映。

(4)服务品种多样化: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多样化的担保服务品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搞好公共关系,树立企业形象

商业担保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为了区别于以往行政化的担保行为和中国历史上的典当业务,我将透过各种公共关系媒体,塑造以公司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形象。树立公司形象宣传手段包括:

1、积极研讨会、研修班、培训班。今后将继续利用各种会议、研讨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担保业的成功经验,把自己培养成业务骨干,促进公司市场规范化健康发展,提高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2、广告策划、宣传教育。与新闻媒体合作,以多种方式刊登相关的宣传文章、企业形象广告和担保服务、担保投资的介绍,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制造有利的社会舆论影响。

3、宣传品。印制企业形象宣传册、宣传彩页和宣传片,按担保业务品种分别印制宣传单页,向目标用户群、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大宗商品经销商、中介机构等进行发放,并将媒体对公司的报道编制成册发放。

三、提高防范能力,规避市场风险

担保市场容量巨大,不等于没有市场风险。只有意识到市场风险,才能制定应对措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

1、市场容量风险。担保市场巨大,但担保有效需求相对缺少。针对担保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将加强对目标市场客户的分类管理,不断发掘一批资信条件好的客户进行长期跟踪服务。以担保业先行者的地位和规模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

2、竞争性风险。担保市场从长期看一定会产生由市场化进程带来的竞争。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降低担保机构设立的门槛,从而形成担保机构过多,僧多粥少的局面;担保机构在服务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跨地区担保垄断机构的出现;潜在金融控股集团进入担保业。我将积极参与竞争,保持公司稳定生存。

3、政策性风险。担保市场的政策性风险首先是商业担保是否有政策上的可逆性。其次,商业担保归于国家经贸委管理。国家经贸委在担保业的市场准入和费率方面均颁发了一些条例。民营企业的准入问题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紧密相连。这些条例显然是可以修,改或取消的,从而产生政策性风险。我将随时了解国家政策,提高对政策判断的敏锐性。

担保行业范文篇5

一、确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为核心,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向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相结合的社会化信用机构的发展转化,逐步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担保体系。

(二)基本原则

政府指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相结合;提供信用担保和促进企业信用提升相结合;适度竞争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分类指导与扶优限劣相结合;坚持法制化、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互助性担保机构。在“十一五”期末建成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培育和促进各类担保机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担保金额达到4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

二、完善机构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由政府、法人、自然人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股份制公司、事业性单位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从服务全县到服务各工业园区的多层次信用担保机构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逐步培育出一批注册资本金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一)提高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化运作和规范管理水平。政府出资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在条件基本成熟时可改制为企业,以适应市场竞争及规范运作的需要。

(二)鼓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断扩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的规模。

(三)鼓励各类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升信用、分担风险,建立和完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同行业、同区域的中小企业依法建立互助性担保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四)开展信用担保行业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吸引外资投资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积极引进有实力的跨地区信用担保机构。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

从**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对营运规模较大、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严格、运作规范,风险防范与控制较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奖励。具体办法由县企业发展局、县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

(二)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取得的担保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再免征2年营业税。为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条件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可在2010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软贷款,帮助经营业绩突出、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强资本实力。

四、加强行业管理

(一)明确管理职责

由县企业发展局会同县财政局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行业的管理。指导、引导其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培育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制度

设立不跨县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涉及县级财政出资,需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按相关程序报批并办理工商登记后,报县财政局和县企业发展局备案;企业或民间出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由县工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报县财政局和县企业发展局备案。

(三)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机制

要委托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营运风险、担保资产运营质量、资本充足性、管理状况、偿付能力和持续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促进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业务开展不好、亏损金额较大、偿付能力弱的信用担保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四)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支持和帮助大足县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指导和支持协会开展业务培训、服务标准制定、业务统计、融资咨询、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组织会员业务合作,协调会员与银行间的相关事务等活动。

五、培育发展环境

(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对贷款风险实行比例分担。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信用好、贡献大、实力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给予适当的金融政策支持。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应简化审贷程序,提高审贷效率,可按人民银行利率管理规定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有效抵(质)押资产少等现实情况,研究制定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政策性银行可依托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二)加强政府服务

1、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主动帮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排忧解难,解决其在开展业务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维护担保机构业务的自主性,不得强制担保机构为其指定的项目提供担保。

2、县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产业政策和企业需求信息。担保机构在征集被担保人信息时,公安、工商、税务、国土房管、交通、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向担保机构开放企业资信查询业务,并为担保机构提供询证服务。

3、国土房管、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在办理反担保物的登记时,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土地、房产、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反担保抵(质)押物,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同时,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质)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业务开展。

六、加强经营指导

(一)市场化经营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服务对象主要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产品、有市场、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优先扶持技术密集型、出口创汇型和吸纳就业型中小企业。

(二)规范化管理

1、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信用担保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报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布的《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17号)执行,如实反映资产负债、利润、现金流量、担保对象、担保金额、担保责任余额、担保期限、保费收入、代偿金额等情况。

2、规范担保费收取标准。对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实行与其运营风险成本挂钩的办法。基准担保费率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也可经担保行业管理部门同意后由担保双方自主商定。

3、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及相关内控制度。信用担保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追偿等管理运作机制。

4、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定期开展对从事信用担保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严格控制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营运资金,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

1、担保机构应坚持风险分散原则,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对操作规范,制度健全,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信用品牌较好,银行认同度较高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可达到10倍。

2、担保机构应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和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全面收集被担保人的信用记录、财务与非财务等相关信息,系统评价项目风险,设计完备的风险控制方案,打造信用品牌。今后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3、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信用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控制,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担保行业范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几个典型类别,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这些融资制度的特点及缺陷。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一类是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由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另一类,由政府出面干预银行的信贷方向,并规定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在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中,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府专为中小企业设立的融资担保制度。根据政府做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政府主办型的融资担保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涉及产业政策、公共利益、就业水平及技术创新等各方面,需要多方协调合作,非个别企业或组织所能设立,因此,大多数国家采取政府出面的方式,为银行提供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以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采用这种方式的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

(一)美国:政府机构性质的小企业管理局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1.融资担保主管机构——小企业管理局。美国政府针对占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Adminstm—tion,下简称sBA),负责管理中小企业。SBA是联邦政府的机构,主要职能是执行和管理小企业担保贷款计划,并于年终向国会听政会报告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提出下一年度预算申请。对于符合贷款资格的中小企业,SBA可提供高达90%的贷款担保,其贷款额一般在l5.5万美元之内,即使贷款超过此数,也可提供高达85%的保证。此外SP,k经常举办各种商务研讨班,为小企业提供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理财等多方面的咨询,保证了企业使用贷款资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融资担保方法——美国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该计划1997财政年度为5万多家小企业新提供担保贷款约llO万美元。该计划的特点是:(1)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资金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国会预算拨款。具体执行和管理是SBA;(2)依法执行计划。美国的(Sma~BusinessInvestmentAct)对该计划的四部分贷款(7a计划、微型贷款计划、注册开发公司贷款计划、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用途、条件、担保金额和费用、利息标准和政府执行机构的职能等,都作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政府主要通过担保来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除此而外,只对少数减灾项目和贫困地区的特殊企业给予少量直接贷款;(3)美国政府参与的担保体系是一级担保机构,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二)日本:地方担保与政府再担保的双重融资担保方式

日本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主要依靠全国的52个地方信用保证协会。这些协会根据1953年颁布的成立,其资金的70%由地方公共团体出资,30%由地方金融机构出资,凡是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提出借款承保申请。信用保证协会在承诺保证前进行信用调查,调查的要点是经营者本人的信用、该企业的前景、偿还能力、金融机构的支持度,然后决定是否承诺保证。借款金额大、超过500o万日元的须提供房地产、有价证券等担保物。等到承保后,金融机构向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贷款用途仅限于周转资金和设备资金所需。信用保证协会在承保后,每年要向承保的中小:业收取0.5%或1%的保证费,用于弥补风险损失和日常经营开支。当借款企业不能如期还款时,保证协会代为向金融机构支付本息并接收相关债权及担保物,以后由该中小企业向保证协会偿还。

(三)德国:提高企业偿贷能力并提供必要的备用融资担保制

针对中小企业净资产基础薄弱偿还能力不足和抵押不够的问题,德国采用以下办法保证企业的基本偿贷能力,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

1.通过净资产援助项目加强净资产基础。所谓净资产援助项目是指:新创立企业获得的贷款可替代净资产,不必进行担保;一旦发生不能偿债情况,该项贷款作为净资产的替代负有全部偿债义务;另外该援助项目还有长期的(20年)补贴利率和一定的贷款免偿等额外优惠政策。德国的一些经济研究机构认为,这种特殊的净资产贷款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融资因素,使新企业失去偿债能力的危险明显减少,而且在没有产生长期补贴的情况下,合格创业者的数量也有增长。这种净资产贷款做法,已经被瑞典、芬兰和土耳其等国家效仿。

2.净资产援助项目增强了企业的清偿能力。在企业初始阶段,清偿能力低下是普遍现象。刨业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债权人对企业信任感尚未建立,但同时企业又必须支付工资薪金和履行供货合同。因此,贷款能否长期使用和利息支付能否推迟就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净资产贷款援助项目符合以上两点要求,:顷目贷款周期长,同时贷款前两年无息,即使从第三年开始,其利率也要比相关银行贷款低得多。

3.净资产援助项目与地方担保银行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在德国,援助贷款由作为转贷银行的地方银行提供,地方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并承担债务拖欠的全部风险。为了克服风险,地方银行可通过净资产援助项目为贷款申请40%或50%的债务免除。同时,如果转贷银行认为债务免除仍不充分,转贷银行可以向当地的地区担保银行申请相当于80%债务金额的担保,作为所需贷款的辅助担保。这里的担保银行既不保存货币,也不实施贷款,因此,从概念上讲,担保银行并不是银行。担保银行在法律形式上是私人有限责任公司,其实际地位如同银行,原因在于按照德国银行法和贷款机构法的规定,提供担保是银行的义务。担保银行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因而,高效的银行体系是担保银行开展业务的前提。

二、政府强制型中小企业贷款计划

亚洲国家的政府一般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指导能力,借助这种能力对银行贷款臼乞方向加以控制,可以直接产生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但这种强制信贷的方式容易干扰正常的银行信贷活动,降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菲律宾于l991年颁布《中小企业宪章》。该宪章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业务量强制规定在5%一10%。从1992年到1997年,共发放了1l00亿比索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菲律宾中小企业的融人资金。但是政府强制投入的资金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贷款还贷率还不到50%。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即从政府强制放贷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基金担保制度。基金会的宗旨是鼓励私营部门尤其是私营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如今,基金会已成为业务广泛的担保机构,覆盖了除住宅建设和纯贸易活动之外的其它行业。基金会担保有其侧重点,主要放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战略项目上,与其它政府和私营担保机构互为补充。

除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外,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委员会,负责协调发展政策的公布与实施。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政策和设计方案等信息传递到银行和中小企业等担保机构中去,同时,通过各类工商会组织各种论坛和研讨会的宣传,使中小企业理解设计方案和意图,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担保。

担保行业范文篇7

一、担保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1993年第一家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由原国家经贸委,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业务模式和担保体系的架构。2001年,《关于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信用担保机构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此后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资本规模保持不断增长,担保贷款金额和数量迅速扩张。中国担保行业规模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的快速增长后,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2013年~2016年担保机构数量呈现波动下滑趋势,其中2015年度同比下滑11.61%,担保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担保行业所隐含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以山东省融资担保机构数量为例,具体变化情况见表1。

二、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担保实质是利用自身的信用为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搭建桥梁,在整个交易行为过程中,完成信息流、现金流的整合,从而完成资源的配置,发挥资金融通的作用。经济新常态下,担保公司面临客户端风险、自身经营模式风险相互叠加和交织的风险。

(一)客户端风险分析

客户端风险是指在担保期间内外风险源因素共同作用下,风险能量经积聚产生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突破风险阈值后,经由特别路径,依附一定载体在系统之间传导或蔓延,致使企业利益和担保利益偏离预期目标的现象。1.客户端风险特征为了解客户端风险基本特征,经对2001年~2016年期间山东省内发生担保代偿的137户企业的调研,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和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特征:(1)风险发生时间和行业分布的集中度较高。风险集中发生的期间从2014年开始,2014年~2016年发生的代偿金额高于过去十年发生的代偿总额。这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高度契合。代偿项目行业分布集中于贸易业、食品制造业、设备和部件制造业、小额贷款公司和房地产行业,行业分布较为明显。(2)风险额度分布呈正态分布态势。企业代偿额度分布呈现典型的正态分布特征。2000万元~5000万元担保额度区间是最高区间。一般来说,经营规模不是衡量企业风险的因素,经营规模大不代表企业风险高,经营规模小不代表企业风险低,但担保额度与企业经营规模息息相关。(3)风险的地域性。代偿项目地域风险集中度较高,其中山东省内济南、日照、潍坊、临沂和济宁等地区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地区系统性风险、互保圈风险、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影响。(4)风险频发引发信用危机初现。目前金融机构出于对不良贷款容忍度低、考核压力大等原因,对民营中小企业惜贷、抽贷严重,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省内中小企业为避免发生抽贷现象,即使有还款能力也不进行还款,采用借新还旧等多种风险化解手段进行资金的融通,导致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的矛盾日益激烈,银企信任关系破坏。2.客户端风险成因从客户端风险源来看,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外部因素:首先是宏观层面原因。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弱,经济增长疲软,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国内制造业外贸走势偏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在乐观情绪支配下加速财务杠杆化,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一旦经济逆转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资产急剧缩水,导致资不抵债和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其次是行业和产业政策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任务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受此影响国内债券市场前三季度已有23个发行主体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46只债券,本金或超过376亿元。刚性兑付在各债券类别逐一打破,违约债权发行人从民营企业扩展到国企和央企,违约行业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钢铁、太阳能、金属与采矿等行业。而在此之前,中国债券市场超过10年未发生过实质性违约。再次是区域因素影响。山东省内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高,一方面,金融资源匹配倾向性较为明显,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处于资产质量的考虑,对民营企业抽贷、压贷、惜贷严重,大量优质金融资源分配到大型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除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外,体量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市场竞争中也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最后是配套机制建设影响。不完善的信用体系、漏洞的抵质押融资登记制度,使得中小企业失信的成本较低,也是违约频发的原因。(2)内部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发生风险的原因较为复杂,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归纳了以下15种风险成因,具体见表2。因主要是前八项,金额占比88.54%,户数占比81.76%。下面重点分析前八项的风险成因:互保圈风险的传导。互保企业出现风险往往引发银行对互保圈内所有企业的抽贷,进而导致互保圈风险快速蔓延,企业资金链断裂发生实质性违约。借贷资金用途改变导致风险发生。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用于投机性业务、资本运作、以流动资金名义申请贷款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入等,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银行抽贷造成的影响。目前传统制造业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济和政策冲击较大,有些金融机构为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抽贷、压贷,让其提前还款并不再续作,导致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进而逐渐丧失外部融资能力,加速风险的爆发。投资扩张风险。企业大幅举债、盲目扩张,但是投资的项目收入回款慢或效益不达预期,从而导致现金流紧张,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实际控制人因素引发代偿。实际控制人由于涉嫌贿赂、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被逮捕或者跑路,导致经营不能持续,引发融资风险。民间借贷风险。企业涉嫌民间借贷引发债务纠纷,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自身经营不善原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战略或决策的失误,使经营资金良性运转的机制被打破,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公司治理因素。该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管理层,如管理层的频繁变动、股东的权利内部斗争、权力寻租等,都会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及债务偿还。

(二)担保行业经营模式风险

担保机构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而生,承载着服务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使命。担保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担保行业自身经营模式存在以下局限性:1.担保机构资产规模偏小,行业盈利水平偏低。担保机构是金融行业的从属经济主体,目前商业模式没有被充分认知,行业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同。保费收入和承担的风险不配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16年全省担保机构数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17.35%,在保责任余额相比2013年下降了约4.34%。2.银担合作不够顺畅,权责不对等。在开展业务合作时,担保机构在向银行缴纳业务保证金的同时仍要承担100%的风险,权责严重不对等。经济新常态下,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趋谨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担保机构的业务准入门槛;二是总量控制额度,暂停与担保机构开展新业务合作;三是通过增加保证金比例、降低业务放大倍数上限等措施,提高与担保机构的实质合作条件。3.担保机构普遍缺乏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担保机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担保费收入,在经济下行时期担保费收入无法弥补代偿损失,导致其资本规模难以扩大,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的缺乏使得担保机构的可持续经营受到较大的挑战,严重制约担保公司的发展壮大。4.担保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狭窄,大部分担保机构风险识别手段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对冲技术和转嫁措施,一旦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等系统性风险,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未来在客户端和自身经营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担保行业面临分化趋势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现状。

三、再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经济下行时期,在内外部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担保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业务扩展受阻、代偿风险上升、银担合作难度加大等问题。担保机构迫切需要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模式、信用增信、资金支撑和行业体系建设方面为其提供保障,基于此再担保机构应运而生。

(一)再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的含义

再担保是再担保机构利用自身信用,为保障担保行为的实现而对担保机构进行的担保。再担保是担保机构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具体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再担保体系建设是指再担保机构利用股权结构、以再担保业务合作为纽带,建立再担保、担保层次分明的担保体系架构,发挥信息集聚、资源配置、要素优化、资金整合等优势。

(二)再担保体系建设的作用

自2007年第一家再担保机构成立至今再担保行业已经发展9年,通过发挥再担保的增信、分险、引领等作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杠杆效应不断放大,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在近几年“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随着山东金融改革层层深入,再担保体系为解决担保行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1.再担保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再担保主要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支持担保机构发展,通过再担保审慎监管,在机构准入、资本金补充、风险管理、业务开展等方面强化约束,建立统一规范的再担保体系,提升整体行业公信力。2.再担保发挥风险分散作用。通过开展分保、联保等再担保业务,构建担保体系与银行体系总对总的合作关系,将极大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建立顺畅的合作关系,促进担保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全面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优质担保机构的集聚效应。3.再担保具有信息共享功能。一是有利于在再担保体系内部建立客户资源共享池,形成统一的风险控制标准。二是识别并及时共享信用记录不佳的客户信息,降低体系成员间共发性、传递性风险。三是通过共享的客户资料,可以提高担保业务运作效率,使现有的体系成员间合作更紧密,提高同行内的竞争力。四是有利于社会化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同时建立银行等资金来源提供者与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完善,进而达到防范风险的良好效果。

(三)再担保体系化解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1.风险识别。风险来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对于担保行业而言则主要来源于客户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再担保体系通过股权关系、以业务合作为纽带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架构,通过担保机构自下而上形成风险信息清单的汇集,通过再担保公司的整合和分析,打破信息孤岛,形成自上而下的区域风险数据库,用以指导担保机构对于行业政策、市场状况、互保情况、经营变化、信用数据等各种风险信息的判断,从源头提高识别风险能力,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优化资源配置。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标准的确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再担保依托资源、人才、信息优势,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制度和指引,创新业务品种和风险缓释措施,建立风险控制指标,形成地区经营策略和风险管控策略,倡导风险文化,规范担保业务流程,严格担保审查程序,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及债务追偿制度等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担保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形成完善的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引导在再担保体系内担保机构合法、合规、稳健地开展业务。3.风险分担。当担保机构的业务发生风险时,再担保在一定的比例内承担代偿责任,为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降低担保风险对担保行业的震荡幅度,克服担保行业风险和收益不配比的弊端,帮助担保机构提高资产流动性。以山东再担保为例,目前现有100家体系成员,合作机构近60余家,覆盖全省17地市。山东再担保以再担保体系平台为纽带,通过创新再担保业务产品和模式,借力市场化手段融合全省担保资源,推动全省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2015年度新增担保、再担保额达到276亿元。助力省内中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安微担保模式”表明,政府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亿元贷款注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银行信贷敞口较自主发放贷款下降80%,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升2.5倍。因此,面对经济下行和代偿压力交织的形势下,政府加大对再担保的投入,增强再担保体系建设的力度,构建一个层次多元、结构合理、风险控制能力完备、效益良好的再担保体系,符合担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可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赵成凤 周衍鲁 姚庆玲 单位: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赵爱玲.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王鹏.构建以省级再担保为核心的融资担保体系[J].中国担保,2016(04).

担保行业范文篇8

担保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担保行业特别是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规范性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1.担保规模偏低,担保供应面窄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成的贷款额偏低,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提供担保业务的企业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与中国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太少。也就是说,只有一小部分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担保业务。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融资又相当困难的微型企业,因资产规模小,缺乏合格抵押品,所以要想获得信用担保更加困难。2.担保机构面临“制度”与“市场”两难境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出资方主要是政府,服务方主要是中小微企业。这就要求,一方面担保机构应站在政府的角度,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追求高利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也就必然面临着市场的高风险。担保机构在政府制度的要求下,承担着市场的风险,若坚持制度的低利润、高社会效益的要求,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肯定面临很大的亏损风险;若坚持规避风险,就会造成“好大偏小”、“嫌贫爱富”的状态,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违背设立信用担保机构的初衷。3.担保行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就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而言,目前只有《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没有更加明细的法律法规,针对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就担保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而言,管理主体不明确,业务监管不到位,操作规程不严格,这些都会导致担保业务操作不规范,担保风险增大,担保成本提高等问题的发生。4.银行与担保机构的不合理风险承担比例,制约了担保机构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对于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和担保企业之间的合作,一般采取风险按照2∶8比例承担,担保费率按规定可以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5%。中国目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与担保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担比例、担保费率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缺少相关制度,而且担保机构和银行尚未达成一定共识。由于银行和担保机构的性质不同,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担保机构承担了过多的风险责任,加重了担保机构运营的风险性,阻碍了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营[1]。“风险高、利润低”是当前担保行业的常态,这也成为迫使担保行业想尽办法通过自有资金或保证金来获得非法回报的原因之一。这种不正常的获利形式更加增大了担保行业的风险,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5.担保机构实力弱,人员素质低担保机构以信用为经营之本,以风险为管理对象,因此,担保机构的良好经营对担保机构的实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目前大多担保机构的实力弱,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一旦出现个别担保风险,整个担保机构的风险会数倍放大。所以,增强担保机构实力是当前担保行业良性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调查显示,目前担保机构的整体实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以河北省为例,据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河北省共有担保机构565家,担保资本金规模329亿元,其中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出资并管理的担保机构26家,担保资金规模50亿元,从业人员280人,担保实力亟待提高。由于担保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普通公众对担保行业比较陌生,普通高等院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也相对较弱。目前的从业人员中有相当比例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的,无论在金融、法律、担保等方面的专业功底,还是对国家政策的宏观把握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判断,都难以满足担保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急需进一步提升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担保机构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银行对其放贷的审核关注的就是其还贷能力,也就是其信用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尽快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其中,财务类的信用评价指标须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小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二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主要由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总资产和净资产来体现。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包括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增长能力等。非财务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主要从企业基本素质、企业技术与创新能力、企业产品与市场、企业成长与发展能力等方面来选取。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建立后,采取适当的数量分析工具,进行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担保实力担保机构主要是政府出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业务,但目前担保机构的实力普遍不强,远远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为此,担保机构应积极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担保实力。一是通过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业,让一些经营效益好的民营企业闲散资金进入担保行业;二是研究制定吸引外资进入担保行业的政策法规;三是加强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担保行业融资。3.加强银保合作,充分放大担保资金作用今后,担保机构应主动加强与银行的多方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增加合作渠道,以使有限的担保资金获得最高的担保效率。目前,市县担保机构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合作,放大比例一般在1∶1至1∶5左右[2]。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在考虑担保风险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放大比例,最终形成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三方共赢、良性互动的良性循环。4.创新担保业务中小企业找担保机构进行担保,比直接找银行进行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费用高,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小企业在资金短缺,进行融资活动时,首先想到的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此外,由于担保行业面临的服务对象大都是自身缺乏抵押、信用等级较低、银行不愿意放款的客户,因此担保机构的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反担保措施难以落实。在这种状况下,担保业的自身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担保企业可以在增加担保抵押品种类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改变高风险低收益的状况。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基于担保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的现实,担保行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提升管理机制。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从担保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懂专业、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担保行业。二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保证业务强、素质高的员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绩效奖励。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要加大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的财政支持力度,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形成合力。二要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给予合理倾斜。三要将对担保行业的财政支持纳入制度保障范围,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政策。另外,要逐步提高财政支持效率,突出财政支持对国家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的支持效率,形成财政支持与政策性担保的风险共担和谐互惠机制[3]。

本文作者:薛钰显田慧竹工作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担保行业范文篇9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国内业界对于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并不陌生,其中,信用担保就是已经实践多年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

尽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很多种,但信用融资无疑仍然是其中的主流。正如小额信贷业务一样,其意义在于有和无之间的天壤之别。我们知道,中小企业的信用不足显然不是诚信意识问题,而是缺乏抵押物和商业银行进行客户信用评价时所要求的信用记录。在商业银行授信时,遵循审慎风险监管和管理规则是头等重要的。这时,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填平了摆在信贷供需双方之间的鸿沟。

从狂热走向沮丧

1993年,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了专业化担保公司,并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信用担保业务。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地方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此之后各类担保机构的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尤以商业化运作的担保公司为甚。

然而,信用担保业与征信、信用评级以及其他信用服务行业一样,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这项新兴的事业在几年内便从狂热走向了沮丧。从变相骗贷的恶作剧到担保公司自身风险的积聚与资本金不足,不利的事实很快就破坏了担保行业的商业形象。

如今,在信用担保行业中,尽管每年都不乏新面孔,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只有极少数商业担保公司和部分由地方政府出资或筹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按照2004年国家发改委对北京、内蒙古、广东、吉林、山西、浙江和江苏等七省市担保行业进行的信用评级,该行业整体状况被认为是很不理想。行业整合的呼声随之而出,然而,前方的路却并不明朗。

在困惑中彷徨

为何国际上普遍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在国内却水土不服呢?不仅担保行业外部感到困惑,那些踌躇满志的商业化担保公司也开始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忧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到如今这一地步,在诸多困惑中彷徨是难免的。

一方面,行业内外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发展模式问题仍然模糊不清,即政策性担保和商业化担保两种模式何为主导并不明确。

如果直接对比国内外担保行业发展模式的差异,人们或许会认为,该行业应当由政策性担保机构主导。在经常被奉为楷模的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且主要是出于鼓励就业、促进贸易或科技创新等目的的政策性担保。

如果政策性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途径,那么对于国内的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则是一种打击,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另谋出路。而对于监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而言,只需在每个地方做一个担保中心就足够了。但是,目前人们还证明不了政策性担保就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唯一解决途径。毕竟国外也存在着良好运作的商业性担保,并且在理论上也不存在商业化无效的根据。

就是在两种发展模式都不够确定的条件下,面对仅有泛泛的政策没有可靠支持的生存环境,国内的商业担保机构还是没有看到自己发展的曙光。

另一方面,担保公司生存环境恶化。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在监管上以及合作对象上存在缺陷。

监管方面,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监管方是国家发改委。除此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与地方自律性质的行业组织。尽管融资担保可以很容易地被认为是一项金融业务,且存在资本充足率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它仍然没有被纳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可以说,正是由于业务经营与监管组织的错位,担保行业混乱的经营管理才一直没有平息的迹象。

与此同时,没有对口的专业监管方,也就没有审慎的风险监管。这样不仅导致了担保机构的风险放大,同时也守旧性地限制了担保机构赖以生存的担保业务放大倍数。这一倍数是指担保机构可以担保的贷款金额相对其资本金的倍数。一般在国外,10~20倍的放大倍数是比较常见的,在日本则可以放大到60~70倍。

相比较而言,商业性担保业务中,通常5倍之内的放大倍数对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是致命的。较低的放大倍数,在1%~2%的担保费率面前,商业担保公司的收益很难覆盖其代偿风险。这不仅扼制了他们的盈利空间,甚至也危及了其生存。事实上,很多担保公司仅是源于一单的担保代偿便会大伤元气。

在合作对象方面,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还没有与担保机构形成和谐的默契。就政策性担保机构而言,由于地方政府的影响与政策支持,只要拥有客户资源就不愁找不到合作的商业银行。而且,在贷款发生违约损失时,政策性担保机构还可以与商业银行分担一定比例的代偿。

但对于可以更主动发掘客户群体的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它与商业银行合作谈判的地位就悬殊多了。通常,担保公司要被动性地接受商业银行提出的100%代偿率的要求。在这种极不对等的合作中,商业银行将信贷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担保公司,并加剧了后者的经营风险。同时,这种合作方式也扭曲了双方的激励机制,不仅会出现担保公司向银行骗贷的现象,而且担保公司上当为银行买单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以客户资源较为丰富、担保业发展相对充分的深圳为例,一面是深圳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业务的蒸蒸日上,另一面则是曾经存在300多家担保公司,如今沦落到只有几家公司发生实际业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化担保公司的处境存在巨大差异。

商业化担保之道

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商业化担保公司终会淘汰出局吗?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与思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有大量的事实表明商业化担保公司仅是一时的艰苦环境使然,其社会价值终将为市场所发掘。毕竟,真正决定担保公司命运的是现实市场的需求。人为规划担保行业的发展模式固然有所困惑,但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用补足需求,以及国内商业银行与其他信用机构的发展则是清晰的现实状况。

巨大需求创造发展空间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的信用补足需求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而上升,矛盾也将趋于激化。这时,社会各界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将更加重视,而商业化担保公司的发展则可能由此迎来历史契机。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出版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在2001~2005年间,中小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8%左右,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小企业数量在加快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快速增长,其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达到了82%左右。受惠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好时机,促进就业的意义在不久的未来将是空前的。因此,《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落实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向来看,破除中小企业发展道路的各种障碍,多辟蹊径已成未来的基本趋势。显然,信用担保机构将在这一趋势中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

信用机构发展共赢

从我国商业银行或整个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体制改革不久,业务能力与国外发达银行业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的区域性银行或社区银行还没有发展起来,已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分散不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业务构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技术上,担保机构应是当地的,或者至少其业务部门落于当地。这样的担保机构对于存在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的情况较为熟悉,可以通过采用反担保措施来保证信用水平的补足,与客户一起分担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担保机构的介入,商业银行就很难突破自己的行规,为没有充分抵押物和信用信息的客户发放贷款。在中小企业损失发展机会的同时,商业银行也损失了一个资金运用机会。正是由于担保机构的介入,才实现了共赢。

在担保机构中,再来看政策性机构与商业化担保公司的作用差异。不难发现,政策性机构的成长,包括业务成熟和规模扩张,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中国的地理幅员还是市场规模,现有的政策性担保都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再者,商业化担保公司存在治理优势,便于激励和提高经济效率。特别是在区域金融机构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商业化担保公司充当银行业的金融触角,发挥部分银行业功能与一些金融投资机构的功能是相当必要的。因此,在国内引入并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公司几乎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国内其他信用服务措施也需要相应发展。虽然央行征信局已经积累起了可观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及其所处的复杂环境而言,这些数据根本不足为用。在反担保措施所涉及的种种问题上,还需要消除法律规范与体制方面的制度障碍,以使当前信用机构在进行业务操作时能够有据可依。

前景看好

可以乐观地预期,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补足问题上,市场自发的推动力与政府部门的推动力最终会合为一体,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生存环境的改变就如整个社会变革一样,是快速演变的。

担保行业范文篇1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众的保险理财意识增强,很多人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和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纷纷被高收益吸引到投资担保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借贷和投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投资担保公司的利润激增,进而使得投资担保公司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资料显示,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数量由2008年初的190多家发展到2010年底的164家,占全国担保公司数量的四分之一,3年增长了将近9倍,注册资本从50多亿元增加至560多亿元,从业人员由不足4000人发展至10万人。河南投资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政府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渠道、内部风险控制不健全等;河南省投资担保行业非法集资、超额担保、非法债转、违规放贷、以假乱真等现象层出不穷。继2011年郑州诚泰事件、洛阳盛归来事件之后,河南省金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河南金联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河南嘉诚投资担保公司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被作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挤兑现象,引发了担保行业的倒闭潮。

二、河南投资担保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风险

1.法律风险

1996年6月,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诸如《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上述规定在规范中小企业市场准入、从业人员资格审查、业务规范、风险控制、行业自律等方面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一旦发生了一些难缠的案件很难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担保机构的行为。为了规范担保机构的运营及发展,河南省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担保机构健康运营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大多数都是对国家法律或规章的完全照搬,广泛而空洞,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并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河南担保行业自身独特的问题。担保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大量的经验可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导致了河南担保行业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往往以牺牲一些出资人的利益来换取法律的逐步完善。

2.信用风险

由于担保行业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为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谁也无法预料信用缺失将会造成怎样的损失。河南省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存在信用缺失现象,担保机构无法通过直接渠道了解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及资金信用状况,很多时候获得的信息不够真实有效,甚至是虚假信息,这就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担保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在将资金担保借给中小企业和个人时,时刻面临着因信用缺失而要无条件代偿的风险,出资人在将资金给担保机构后,时刻面临着因担保公司信用缺失而血本无归的风险。

3.监管风险

无论在全国还是在河南省,担保行业都存在监管不清、监管缺失的风险。目前全省的投资担保行业迅速发展,投资担保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却存在监管资源严重匮乏、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郑州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担保办大约只有3间办公室,工作人员寥寥无几,监管机构形同虚设,试问这样的监管机构及防御措施怎么能够保证整个河南省的担保行业有效持续发展呢?2009年9月2日,河南省工信厅和工商局联合《备案通知》,要求全省的担保公司必须先获得工信厅的审批,才能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在登记注册后30日内,到同级信用担保行业准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省工信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河南省在工商系统注册的担保公司大概有500多家,但是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不到300家,将近一半的担保机构处于无政府监管状态。

(二)担保机构自身内部风险

1.注册资本风险

(1)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均衡。其注册资本规模从一千万到上亿的都有,规模参差不齐,很多担保公司规模小,实力偏低,却偏偏非法债转,超额放贷,最后引发倒闭浪潮。(2)存在虚假出资或资金出逃现象。河南省工信厅对担保公司的审批只是一些程序性的操作,很难做到对其真实资格的严格审查,也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跟踪调查,这就容易造成浑水摸鱼现象,出现一些虚假出资或资金出逃的行为。(3)注册资金与担保规模不匹配。例如某个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到两千万,但是在2010年就承包了10个项目,如果其中某两个项目还发生代偿,那么就会引发其他担保项目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进而引发整个担保行业的信用危及,造成公众恐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2.内部风险控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担保公司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很多担保公司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担保公司不能准确及时的获得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从而也无法对其还款能力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以致后来一旦出现代偿问题,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以致引起资金链断裂现象。

3.高息吸收存款,非法集资

根据2010年7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充实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活动。目前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罔顾国家规定,直接从投资者手中高息吸收资金,利用虚假合同、虚假项目、资产连续重复抵押等手段违规操作,再设法以高息贷出,以赚取更高的差价。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河南担保业发展时间不长,缺少优秀的专业人才储备,尤其是专业技能娴熟、行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很多从业人员既不具备金融、法律、风控方面的知识,又没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缺乏最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更有甚者不具备大专文凭,很多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是一些30~45岁的家庭妇女,担保公司希望利用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广泛的人脉和社交圈为自己招揽客户,很多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都会拉拢自己的亲朋好友作出资人或者借款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业务规避原则,容易造成以公谋私现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河南投资担保行业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担保行业法制建设

由于投资担保行业属于近年来的新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立法部门要结合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加快担保行业法制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河南省政府也要结合本省的地方特点和担保行业独特的发展模式,在不与国家法律冲突的情况下,出台适合本地区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努力从风险的根源抓起,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按照“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把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落实到各个部门。河南省工信厅在进行审批时,对即将成立的担保公司要进行实地考察,严格调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河南省工商管理局要认真审核担保机构的执业资质,努力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各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多管齐下,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投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投资担保公司应主动规范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调查和监督机制,设置专人负责跟踪借款人的资金运用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利用数据库建立客户的风险预警系统,全面实时的记录客户的各项信息,定期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与测评。风险预警系统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资产状况与信用状况主要取自上年的数值,属于静态数据,负债与利润的考核主要参考企业当年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数据。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