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4:41:11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单导学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增进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苏科版物理实验较多,在实验教学目标上呈现多维性。既有实验知识的学习,还有实验技能的训练,同时还需要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猜想能力和探究能力。但传统的实验教学被限定于“照方抓药”的教学格局,脱离实验教学趣味化、科学化、灵活化。“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应用,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作为问题导向,来融入物理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

一、传统实验教学设计的弊端与不足

苏科版物理实验教学多依据配套的实验教材,以实验报告形式进行编排和呈现,让学生从中探究物理实验。以“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为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加热及沸腾过程中的变化,并从温度变化中进行填写表格。其中,实验装置及器材选择较为科学、严谨,学生可以调整石棉网高度、酒精灯火焰来进行加热处理。最后,根据实验任务,当水温达到90开始记录温度计读数,然后填写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探析水温与加热时间的过程变化图像。从整个实验编排与设计流程来看,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流畅、步骤清晰,学生根据实验报告来进行观察、记录并填写,即可完成实验任务。不过,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是照搬实验过程,其成效并非理想。虽然教师在实验中也反复强调观察温度计的变化、留心烧杯里气泡的产生、以及声音的变化,还有杯口的“白汽”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于学生而言,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任务。因此,实验中的弊病仍然较多。如学生不明确观察的具体现象,学生不知道应该记录那些实验数据,学生不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从数学图像中来研究物理现象等等。总体来看,对于物理实验报告的照搬,并不能突出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也未能从中感受到不同实验器材、实验布置的合理性,反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活动单导学”来构建实验教学流程

藉由上述疑问,以“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来应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目标上,首先确立实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从具体电路中来分析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其次,细化实验任务,让学生明确对“同一段导体”两端电压、电流、电阻进行测量,并学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能够将实验数据进行填表,并处理,挖掘物理规律;能够解决实验中的一些其他疑难问题。再次,设置“活动单导学”实验步骤,分为三项:第一项为问题假设,设置物理情境,提出问题及假设;第二项为器材选择与方案设计,结合实验活动,明确研究对象,并探究实验方法,如何构建实验方案,记录那些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第三项为实验过程实施;第四项为讨论与总结,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得出最后结论。另外,围绕该实验探究活动,制定实验数据表格。

三、“活动单导学”教学成效

从“活动单导学”实验探究模式来看,其目标及所运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依然与实验配套教材中的实验报告具有相似性,但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成为实验探究的主体,教师从明确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流程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利用生活情境的构设,来引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实验假设,并让学生从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案设计中逐步探究,突显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整个实验过程分成若干实验活动,对每个活动都明确了实验目的,讲究实验过程的阶梯性、层次性,逐步引导学生厘清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现象,拓宽实验思维,增进实验探究,推动实验问题走向实验目标。所以说,在“活动单导学”实验设计中,对于问题的假设与思考活动,我们围绕实验探究任务进行了细化,也考虑到“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层级化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每个实验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将自我思考与合作讨论应用其中,挖掘学生的实验体验,拓宽学生的实验视野,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最大限度挖掘实验教学的作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以“总指挥”角色来贯穿于实验过程中,而“打仗”任务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一项实验任务都好比一场竞赛,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方案,一旦暴露问题,教师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破解难题。

当然,针对不同实验内容,教师也要不断调整“指挥方案”,对具体的实验活动进行设置“纲领”,明确实验探究对象及问题探究的目标,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的观察、记录中,按照既定的实验表格进行填写,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特别是在实验数据的“有效性”筛选上,要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对比实验任务,挖掘实验数据中的规律,真正发挥物理实验在学生知识自主建构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文娟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陆亚东,黄建华.初中物理实验课“活动单”的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14,(08):53-54.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2

1.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重视实验教学,认为只要学生会动笔做实验课的考题就可以了,不是在实验课上下功夫,而是在研究考题上下功夫.经笔者走访发现,很多苏北的农村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甚至认为讲实验比带着学生做实验更重要,认为做实验会浪费课堂时间.另外,很多教师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没有做过实验,现在也没有做实验的经验,对自己能不能做出书上的实验效果不自信,导致很多农村教师不愿做实验,更不要说是上实验课了.因此,很多农村的物理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妨碍了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

2.教学模式陈旧

很多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实验教学下功夫.一些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上用的精力很少,教学方式单一而且枯燥,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上实验课变成了实现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很难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教师在做实验课时担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不给学生想象和理解的空间,甚至剥夺了学生动手和创新的机会,学生的能力当然得不到提高.另外,由于学校的器材不够,做实验时只能分组进行,导致很多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有机会,最后只能问问别人得出的数据是多少,然后根据数据伪造实验过程,根本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对苏北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1.加大苏北地区农村物理实验教学投入力度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给农村中学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在种类上要补够,在数量上要补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经费等各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在短期内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很难和城市相提并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如在学习弹力时可以让学生去做弹簧计,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去做不倒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弹力和重力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对苏北农村地区的物理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世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主动转变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要主动对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和提高.另一方面,上级管部门对此要加强培养,给农村中学教师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定期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让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拥有新的教育思想.针对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引导,对教师实验教学要定期考核.

3.改革实验考核力度

在物理课程考试中,目前重点是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理论上的情况,对学生真正的动手能力不从考察,这种考察方式难以考出学生的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在教师对实验题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解题技巧,但真正动起手来却不知所措,纸上谈兵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对初中实验课考察要改变传统的考察方式,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把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考察出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督促教师重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才能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此,我们探索优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一、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物理实验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生动、奇特,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如苏科版《17.2电磁波及其传播》一节内容,它并不是中考的重点,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就采取划一划知识点,让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方式应付考试足以,但是殊不知学生对于电磁波仍旧很陌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与电磁波有关的现象也很难用语言来解释。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在课堂一开始就利用两部对讲机,教师在室外遥控课堂。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同学们只能听到对讲机中老师的声音,但是却没有见到教师的身影,感觉非常惊讶,正四处寻找。这时教师再缓缓出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讲机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通联的吗?”同样是电磁波的引入,这样的方式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的问题要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始于问题,创造也始于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实验,很多教师在实验前就在桌上摆好了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要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小车?学生很自然能想到答案。表面上看起来也让学生进行了思考,但其实教师这样的预设,直接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为什么要用斜面?所以笔者在实验前只给了学生一辆小车。师:怎样改变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生:铺上不同的材料。师:请大家试试看。(学生试着做了几次实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生:小车每次的速度很难控制相同。师:你有什么办法?有部分学生就能想到用斜面,然后再让学生从桌肚里拿出斜面,开始进行实验。教育孩子要学会放手。教师采用了富有思维含量和思维层次的问题串引导,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理解了这个实验的来龙去脉,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设计的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利用瓶吞鸡蛋实验来进行新课引入,效果是非常震撼的,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直到课堂结束也没有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个实验进行解析,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实验的印象就停留在视觉震撼,但根本不会用大气压强知识进行完整的解释。笔者在这里的处理是从瓶吞鸡蛋引入,但在课堂结尾再次回到这个实验,提问同学们:“鸡蛋到底是怎么进入瓶中的?”“你有什么方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吗?”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这一堂课给学生的感受就是意犹未尽。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用热水灌在瓶中,排出空气的方法,联想到可以让热水浇灌在瓶底,让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从而使气压增大,把鸡蛋挤压出瓶口,这不正是学生的创新吗?

四、设计的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把科学探究作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纵观现在的课堂,存在太多的“伪探究“现象,为了探究而探究,课堂看似一片繁荣,但真正有多少的探究成分,我们不得而知。物理科学探究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到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但在每个涉及的要素中,我们教师都得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中,教师演示:打开收音机,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把电池组和小灯泡连成串联电路,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听收音机声音有没有变化?(图2)再将两个导线头相互摩擦。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生:咔擦咔擦声。师:是不是有电流就会产生电磁波?生:不是。师:前后两次,电流有怎样的变化?生:第一次的电流是稳定的,第二次电流大小在发生变化。师:你认为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生:变化的电流才能产生电磁波。整个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气呵成,学生对于变化的电流可以产生电磁波这一原理能够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更深一步提问:“老师刚才演示的是电流的时有时无这一周期性变化产生了电磁波,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电流?”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还可以得到通过接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实现(图3)。一个小小的活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问题引导,抓住了时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实验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改变与成长,还能体验到人格的尊重、求知的乐趣、沟通的喜悦。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张玉妹 单位: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自主探究、策略

在进行实验性探究之前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独立实验探索,最终导致学生仅在理论上掌握物理实验和仅了解阶段结论而难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而培养物理理解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制的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后中学物理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而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课程。只有将核心素养培训目标完全融入实验性探索教育中,才能有效实现此目标。

1.积极开发生活化的随堂小实验

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通过有效地开展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物理现象来加深他们的物理知识。同时,物理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塑造良好的生活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开展充满生活氛围的小型实验,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磁现象''的过程中,在解释磁场的过程中,在学生听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首先将小磁针分配给每个学生,然后将铁屑适当的量分配给学生。学生将磁针放在中间,将铁屑散布在周围,观察铁屑的变化,以确认磁场的存在,并让学生深刻理解。例如,“学生实验:摩擦任务”力的大小与本节的内容有关。首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因为它们应该使学生感到摩擦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相关教育内容的兴趣。用一张纸“拉”出这本书,用筷子提米,既能激发了学生的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些小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并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些物理概念有助于学生发展诸如物理概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概念。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实验步骤,教师往往会把探究实验变成验证实验。这是一种做法除了限制学生想法,还会导致对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同时还限制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中学物理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实验形式,并设计验证实验作为探索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教科书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进行实验工作,探索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欧姆定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猜测,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并思考可能性?然后,学生对猜想开展实验探究,看看猜测是否正确。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它将帮助学生体验——猜测测试的基本科学探索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核心素养。

3.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方法

3.1设立合理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设立合理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将其控制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或稍加一定的知识难度。教师应留心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教学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目标。例如在学习有关电压的知识后,教师即可组织“制造电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了解一些实验用具的使用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水果电池。在学生的认知里,难以想到水果也可以作为电池。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进而让初中生感受到实验教学的乐趣所在,在实践过程中促进所学知识的消化。最终验证实验结果,完成教学目标。3.2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在开展综合实验教学之前,应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实验道具,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保证实验教学能够平稳实施,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也应在活动开始初期,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细节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每一步骤,实验原理等。当出现一定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其回归正确的实验线路。最后,在教学实验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完善实验报告,从而促进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此外,教师也应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为下次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3布置实践活动的任务。关于实践活动的任务布置,教师应把控一定的分寸。若任务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活动任务,容易使其产生厌烦情绪,进而降低教学效率。若任务难度过低,则难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进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分设任务等级,细化任务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在小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进而完成活动任务。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2]康艺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5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演示实验,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依据课本要求进行演示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是诸多著名专家的潜心研究的心血,其中设置的实验不仅符合理论教学课程的内容,还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大多是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因此,按照教科书中的安排进行物理实验演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2)实验的演示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时机,可以在新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通过有趣的实验作为引入,也可以用于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这些时候实验的运用必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在教师演示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时,一个物理实验靠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步骤.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更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结组在全班面前代替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将有利于其以后的实验学习.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一举两得.(4)当实验器材缺乏时,教师要能够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代替繁琐的实验器材,通过简单物品的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这样做既教会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又节约了资源,经济方便.

2.将物理现象回归生活

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奇妙和伟大之处,建立起物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习新的物理理论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出发,由浅入深,揭示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物理知识.

3.小组合作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需要多人协作完成,一个人很难完成.因此,分组实验是实验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分组实验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在分组实验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进行实验的分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合理地安排实验分组,使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其次是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器材的准备以及实验的操作顺序,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在旁进行实验指导,也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分析总结阶段除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外,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找出原因,练习不熟的实验操作,总结经验,以利于下次的实验操作.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6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初中物理的大部分实验都不算太难,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实验的空间很充裕.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感受.教师可以首先确立相关的实验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实验.学生要自主进行实验流程的设计、实验方法的确立,并且要完成整个实验流程,然后得出具体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阻碍,或者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不准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且找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

要想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的实验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透过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于具体的实验操作模式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才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参与积极性,进而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组实验在操作上比较烦琐,最后实验成功的小组并不多.为了深化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结束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实验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这个过程丰富了实验教学形式,学生认识到自己实验操作中的一些误区,进而会在下次实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三、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7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

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

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改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实验和呈现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3.气泡的匀速直线运动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实验器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灯加热一米左右长的塑料管的一端,紧接着拿老虎钳夹捏端口,这样塑料管被封口,接着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红墨水或是蓝墨水(用有颜色的墨水是为了便于观察气泡的位置),留一个气泡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气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胶带绑在米尺侧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时掐秒表即可测出直线运动的时间,再在米尺上读出塑料管的长度即为距离。由于分组实验所用器材数量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废物利用的话,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拿电子产品替代普通的实验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达成率,还在替代过程中避免了原来器材对实验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组实验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坏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仅易于实验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强,可以自行改装形状封口等,更加易于实验效果的呈现和简化实验。

三、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器材创新,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就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滤色片可以用红绿黄三色玻璃纸代替,考虑到玻璃纸比较软,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纸板剪一个长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纸贴在硬纸板边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观察物体的颜色。红光、蓝光和黄光的产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纸直接贴在三个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便于进行合成实验。

2.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纸板代替木板,把四个钉子钉在硬纸板上,制作分组实验时用到的小桌。

3.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用剪下的饮料瓶头上面蒙上气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的达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实验现象明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好。在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灵活的进行相互转换,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组的实验,强调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分组实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部分,经常分析实验中的利弊,有利于对分组实验做出有效有利的改进。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有利于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改革

一、正确处理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主次关系

一般来说,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有课堂导入、激发兴趣、知识验证、情景再现、学习引导等,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确的物理知识,整个过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角,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不足。探究实验参与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有学生的感官、思维的参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极好的培养效果,其效果远大于演示实验。因此,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把演示实验放在配角地位,把学生探究实验放到主角位置上。

二、尽可能地把课本中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

八、九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14-15岁,他们具有好动、好奇且喜欢亲身体验的本性,把课本中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图片展示和体验性实验对学生学习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能力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两者虽都为感性认识,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记忆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情况,将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改造拓展课本内的探究性实验

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因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论事”,没把隐藏在实验中丰富的物理知识完全展现出来。如果对这些实验进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对知识的承启作用。如在学完滑动变阻器后,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电流和电压,改为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和电压,既复习巩固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点,又加深了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对后面的测小灯泡功率实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对知识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增加一个同样形状同样光滑的橡胶块,就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材料、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蜡烛这边能否看到另一个像,这像是怎么产生的?等等,这些知识面的拓展,不仅能克服学生由于错误的生活“经验”造成对物理知识的误解,还能巩固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欢重复老师做过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日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将这些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改为不常见的类似的实验,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课教学的趣味性。

四、加大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树立科学的研究态度

实验设计是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最综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既有利于他们运用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可分为实验理论验证设计和应用产品设计两大类:1.实验理论验证设计,指的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条件(器材)设计一套科学的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等量替代等科学方法对自己的猜想、疑问进行验证与推翻,实现自我答疑,在不断的设计、完善、推翻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螺旋式升华。只要教师有足够的准备,完全可以大胆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课本中的每个实验,学生的能力就在设计中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2.应用产品设计,指的是学生通过设计,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生产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学完电磁铁后,可让他们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电路。许多学生都完成了任务,设计出自动报警装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防盗报警装置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把能力培养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1)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9

一、初中物理的教学背景浅析

信息技术进入物理课堂,这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需要。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而言,信息技术的存在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前沿的科技设备支持下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能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加简便轻松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还能够使教师有机会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物理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总之,信息技术于物理教学而言有着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初中物理教师需对此有所关注,并力求在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之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得相关的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来龙去脉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之中也离不开实验的辅助理解,因此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来促使学生在自主的实验过程之中收获更多的物理知识,推动学生的物理学习。

二、初中物理的教学案例分析

鉴于信息技术和探究教学均能够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收获高效的成果,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这两种手段来展开实验教学工作,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更多知识。1.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实验现象。由于教学设备的不完善,有一些实验学生仅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而观察得到实验结果,磁现象的观察就是其中一种。观察磁现象的实验器材种类虽少,但是实验室之中的小磁针数量并不能够满足每一位同学的实验需要,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对磁现象进行观察时,往往选择示范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在这一实验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促使学生通过探究掌握相关知识,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将实验现象投射在幕布上供学生进行观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截屏来保存实验的图像,并不断更换条形磁体的位置,使小磁针所指的方向不断发生转变;再次,教师将多幅实验图片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之中展示给学生,并利用第一次实验的现象教会学生利用磁感线来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最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其他实验的现象绘成磁感图,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之中通过合作来探究其中的规律,促使学生对“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发,指向S极的曲线”形成规范的、深刻的认识,让信息技术与探究教学相结合,推动学生的物理学习。2.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验数据。受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影响,物理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时往往需要对实验时长、探究讨论时长进行综合考虑,这无疑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受到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简化试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提高探究的效率。例如,我们在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对欧姆定律进行探究时,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来连接电路,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下本组的实验数据,即电流、电压、电阻的数值,之后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将其制作成函数图像呈现在幕布上,最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本组的数据图像在小组中探究得出“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提高自身的探究效率,从而推动自身的物理学习。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助力,能够简化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过程,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探究所得,进而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的不断进步。因而,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环境之中,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课堂之中的价值,促进物理教学的长足发展。

作者:张石才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篇10

科学发明来源于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而当前物理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式学习,缺少自由想象的空间,以致学生出现不敢猜、不会猜的状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猜想.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放手让学生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甚至训斥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独立完成,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2.头脑风暴法教学.

部分学生生怕发表错误的观点而引来同伴的讽刺、挖苦,以至于不敢提问.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思路.

3.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有些知识远离学生生活背景,如果直接呈现就显得有些突兀,此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主动猜想.因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教师应将其转变为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逐层深入,各个击破.教师还要在新旧知识之间、多层次知识之间、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处设疑,引导学生沿着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思考问题.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

1.演示实验策略.

(1)改进已有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效果差的实验仪器进行改造,如在“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实验中,后排的学生根据看不到刻度尺上的刻度,影响了演示效果,教师可以将其投影到屏幕上,或用白纸加以放大显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2)通过多媒体演示,增强效果.有一些物理实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利用其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特点进行演示.

2.分组实验策略.

教师要合理划分实验小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以确保每组都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要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包括组织者、操作者、记录员等,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为避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当然教师指导也不是替代学生的思考,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留有让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参与学生讨论后适当予以点拨,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顿悟,寻求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