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1:48:17

出版单位

出版单位范文篇1

前些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三审三校”制度是图书、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内容编辑环节的基本制度。近期发现,一些出版单位内部管理失范,“三审三校”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内容导向和出版质量。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出版管理条例》等制度规定,完善出版单位制度建设,排查风险隐患,特安排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检查。“三审三校”制度是有密切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内容把关制度。相比而言,“三审制”是更关键、更重要的编辑制度。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关法规、条例上面有,“通知”再次予以强调:“出版单位在内容编辑环节应履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在初审环节,应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形成初审报告,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在复审环节,应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作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在终审环节,应根据初审、复审意见,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作出评价。对涉及重大选题备案内容的选题,要按规定督促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三审’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事实上,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出版物的质量管理,注重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早在1952年9月,国家出版总署在《关于执行〈关于公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的指示》中就明确指出:(1)设立总编辑为首的编辑部并组成包括社外专家组成的编委会;(2)作出全年的选题、编辑、发稿、出书计划,并拟定每季每月的计划;(3)向著作人约稿要订立合同;(4)一切期刊、丛书的出版必须有编辑计划,并经出版行政机关审查批准;(5)每一书稿从采用到印制成书,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度,以及编辑加工、设计、校对、印成后校读等基本程序;(6)编辑部对每一书稿都应负政治上与技术上的责任。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出版机构对书稿应实行“三审制”。这里的编辑制度设置,包括三审制的规定,在民国时期相关规则基础上更加明确、更加细化,也更具可操作性。1960年7月,文化部出版局起草制订的《关于出版工作的若干规定(草案)》是一个征求意见稿。这个《规定(草案)》对于新中国成立初的编辑审稿制度作了进一步强调,且要求更加细致,明确指出:“各出版社均应制订切实可行的书稿编辑审校制度(包括保密审查制度),明确规定各级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职责。必须严格执行三级(责任编辑、室主任(组长)、总编辑)审稿制。每一种书稿,必须有总编辑或副总编辑一人作过一定方式的审阅(通读、抽查或主持集体审阅)并签字后才能发稿,对出版的书稿负政治责任,并保证书稿有一定的学术(艺术)的质量。”这个“规定(草案)”对如何进行审稿,确保审稿质量,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意见。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物质量保障方面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1992年11月,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这个“规定”到1997年3月3日去掉了“试行”二字,正式颁布。它对图书质量的分级标准和管理办法作了明确界定,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同时,将图书出版过程质量和图书成品质量分为优质品、良好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四级,并规定了明确的分级考核标准。这里,不只是就“三审制”说“三审制”,但确实涉及更深入、更系统的问题。

图书也好,报刊也罢,文稿的“三审制”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是整个编辑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体出版管理的一个方面。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而严格执行、落实到位无疑更加重要。出版物质量首先是内容质量,而内容质量既包括政治质量,也包括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等,其中政治导向是否正确,政策把握是否准确,价值引导是否合适,都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文化出版机构的社会效益,倡导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明确对出版单位的考核社会效益权重占到50%以上。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出版融合有了新发展,自媒体融媒体突飞猛进,如何继续发挥把关人作用,如何确保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整体品质,在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三审中的每一审都是一个环节、一道关口,各有其不可替代的责任。1998年,新闻出版署图书司以图管字(98)第98号文件下发《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它在出版领域经过逾二十年的应用,在规范编辑工作及保障图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仍有其价值。要特别强调和重视的是,编辑部门总编辑(社长或主编)作为最后一道关口的把门人,担负着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从事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的文化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编辑委员会、艺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强化总编辑等内容把关岗位的职责,对涉及内容导向问题的事项,具有否决权。”可见,权力很大,当然责任也就不小。前不久,有学术期刊主编不仅没有尽到质量把关的责任,管理严重失范,甚至是有权就任性,随意开设与期刊定位、宗旨不相关的栏目,刊发明显有质量缺陷的稿件,引发学界和公众关注与热议,成为舆论热点。

2020年元月,一篇多年前刊发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洋洋数万言长篇论文被人扒了出来。这篇试图建立“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宏文”,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完全来自对“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感悟和体认。这显然是有违科学研究严肃态度和学术刊物基本规范的。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篇文章刊发的期刊《冰川冻土》,主编又正是导师本人。这样的文章刊登出来,初审是怎样的,复审环节是否把关了,特别是主编终审时又是怎么通过的,看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一个应属于社科学术类的核心期刊——《银行家》也曝出大料,主编在这本期刊上特设《父子集》专栏,专门用于长期发表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儿子的散文随笔等。其实,办好一家好的学术期刊,除了固定栏目,重头文章,有时候确实是需要调节版面,张弛有度,既要丰富的内容,也需形式的多样,但那也必须和刊物的宗旨、性质、定位相关联,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别出心裁地“突破创新”。说到底,做报刊也好,做图书也罢,在加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有土尽责的基础上,还需要敬畏学术,敬畏文化,严格遵守学术规则和出版规定。具体到三审制,上述期刊的三审可谓形同虚设,尤其是终审。看来,建立健全出版机构的三审制度,关键还在人,在那些主导图书和报刊编辑出版的关键岗位。而加强对出版机构关键岗位关键人的监督与检查,也是落实“三审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互联网出版如何落实三审制度,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作者:范军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出版单位范文篇2

一、辞书包括语文类辞书、专科类辞书、综合类辞书。专科类辞书根据专业分工原则,继续由相应的专业出版社出版。语文类辞书中少数民族文字与汉语对照辞书由各民族出版社负责出版。本《规定》所调整的辞书出版业务范围是指除专科类辞书、少数民族文字与汉语对照辞书以外的辞书出版业务。

二、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出版业务范围中无辞书出版业务,但超范围出版辞书的图书出版单位,一律停止辞书出版、发行业务。已出版辞书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总署质量检查为合格的,方可继续发行。正在编辑加工的辞书,一律中止活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同意增加辞书出版业务后,方可继续出版、发行。

三、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出版业务范围中无辞书出版业务的图书出版单位,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的,可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新闻出版总署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的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必须具备足够的编辑出版力量,原则上需成立专门的辞书编辑室,辞书编辑室的编辑人员不少于五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一名;

(二)辞书编辑室的编辑人员,必须通过汉语、英语等相关语言学专业学习,获得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参加过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辞书出版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持证上岗资格;

(三)在图书质量方面,五年内无被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总署处罚的记录。

五、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的图书出版单位,应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

(二)辞书编辑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明、辞书出版业务培训证明;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

出版单位范文篇3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通讯社等。

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新闻出版行业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出版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6.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7.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新闻出版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8.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13.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新闻出版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6.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新闻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现状,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国家重要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适当高于省、部(含副省级)主管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地(市)以下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低于上述结构比例的原则研究确定,实行宏观调控。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17.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8.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2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2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特点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律,为适应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2~-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5.报社、通讯社、时政类期刊社等新闻事业单位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一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二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三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一级岗位、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二级岗位、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辑(记者、翻译)一级岗位、编辑(记者、翻译)二级岗位、编辑(记者、翻译)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翻译)一级岗位、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翻译)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出版社、期刊社等出版事业单位中,编辑岗位和翻译岗位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审(译审)一级岗位、编审(译审)二级岗位、编审(译审)三级岗位、编审(译审)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副编审(副译审)一级岗位、副编审(副译审)二级岗位、副编审(副译审)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辑(翻译)一级岗位、编辑(翻译)二级岗位、编辑(翻译)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编辑(助理翻译)一级岗位、助理编辑(助理翻译)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技术编辑岗位和校对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一级岗位、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二级岗位、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一级岗位、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二级岗位、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一级岗位、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技术设计员(三级校对)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6.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

27.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主体业务确定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原则上应低于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新闻出版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3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上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管理岗位的具体条件。

33.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新闻出版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3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具体条件。

37.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3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4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41.国务院直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4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43.地(市)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44.县(市、区)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45.高等院校的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按院校隶属关系履行核准手续。

46.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1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第45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7.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分别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50.根据新闻出版行业人才的特点,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52.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53.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的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5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6.岗位设置管理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开创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新闻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切实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岗位设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57.各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好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区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

出版单位范文篇4

一、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现状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数量多、质量高,集群化集团化建设业绩显著,是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重要出版单位,对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笔者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出版单位为样本,通过访问官方网站等方法,统计其集群化集团化期刊管理单位名称、定位、管理方式、期刊类型和数量等指标。统计显示,有75所高校实施了期刊集约化管理,其中由出版社统一管理的35家、期刊社统一管理的40家。

1.定位与名称

75所高校官网显示,对集群化集团化期刊管理单位的定位属性包括直属附属单位、业务部门、服务部门、教辅机构等11种,其中40所高校对其定位属性为直属附属单位,其他的定位属性还有业务部门、服务部门、教辅机构等。40所高校成立期刊社等机构,对期刊实施集约化管理,此类管理单位名称中最多的是期刊社,其次是期刊中心;35所高校通过出版社对期刊实施集约化管理,此类管理单位名称为出版社(出版集团)期刊社(期刊中心、期刊部),出版社大多数被定位为直属附属单位,期刊集群化管理部门不作为高校二级机构。

2.管理模式与类别

高校期刊社的期刊集群化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对所有期刊集群化管理,一种是对部分期刊集群化管理,一种是对少量期刊进行业务指导。从期刊类别上看,分为大学学报类、专业期刊类、大学学报与专业期刊类三种。高校出版社的期刊集群化管理模式绝大部分按照出版社二级单位管理。从期刊类别上看,有大学学报类,如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仅管理学报;有专业期刊类,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学报与专业期刊类,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集群模式与影响力

高校期刊集群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出版社类集群。由出版社对人财物、出版流程、产品营销及数字化建设等统一管理,如中南大学出版社,这种模式优点是书刊等多媒融合,易于发挥集团化优势。二是期刊社类集群。这种模式易于发挥刊群合力。三是学会类集群,指学会主管、高校代管并主办的学科集群,这种模式易于形成行业效应。我国现有学术期刊6468种,其中科技期刊4958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1.16种,[3]“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刊数量较多,集群化集团化起步较早、管理水平高、影响力大。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经过5年发展,期刊出版规模增长了3倍,集群化建设成效开始显现。[4]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起步普遍较晚、办刊规模小,学术传播力弱,影响力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4.专业化发展与编制体系

75所高校期刊数量、种类大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均有学报。随着期刊专业化发展需要,学报英文版改版数量最多。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报英文版均进行了专业化改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从2021年开始重点出版医工交叉领域的论文。[5]一些学报为突出专业化发展更改了刊名,如《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改为《现代中小学教育》等。[6]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依靠母体的学科优势持续提升期刊学术水准,作为集群化集团化出版单位有能力对刊群实施专业化管理。部分出版单位进行了成功探索。如陕西师范大学1985年对8种专业期刊实行集群化管理,2010年成立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所有期刊均为全国学术期刊、先后26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现已成为全国学科种类齐全、专业特色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的学术期刊方阵。但从行业发展看,我国学术期刊整体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从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看,人员编制有三种形式,一是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员制。二是企业编制,当前高校单独企业编制的出版单位较少。三是事业与企业共存的编制体制,有灵活的用人和薪酬机制。

二、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利于期刊高质量发展

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对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定位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发展命运。《意见》提出,“教育科研单位要将所属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纳入本单位科研创新工作予以统筹考虑”。[7]而据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基本上将其定位为直属附属单位或管理服务部门、校办产业部门、教辅机构等,作为学校独立二级部门进行管理,而没有把学术期刊纳入学校主体部门,归属“科学研究”范畴。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不是主要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单位,而是专业服务科学研究的出版机构,[8]对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的定位不利于学校教科研事业发展,也不利于期刊扩大影响力和提升学术引领能力。

2.整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统计数据显示有75所高校实施了学术期刊的集群化集团化管理且已初见成效,也具有了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提升较快。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随着集群化集团化建设不断完善,树立了“清华”学术期刊品牌;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体现了交大学术优势,大幅提高了刊群的学术话语权。总体来看,我国部分高校对学术期刊实施了集约化管理,但大部分只有几种刊或一种刊,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出版和学术引领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建设一批导向正确、品质一流、资源集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群的要求。[9]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发展来看,学术期刊出版是其主干业务,可用“大而强”概括。如爱思唯尔出版集团(Elsevier)出版2960多种、施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Group)出版3000多种高质量学术期刊。[10]目前我国学术期刊集群与国际知名期刊集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尚缺乏能够代表中国科研水平的品牌期刊,做大做强任重道远。

3.集群化集团化影响力不强

2018年1月18日,美国报告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论文产出国。[11]然而,发表在我国SCI期刊上的论文占比只有约2%,绝大部分在国外。我国学术期刊总体影响力不强的现状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科研产出已明显不相匹配。[12]我国学术期刊总体水平不高,出版能力不强、影响力有限,高校学术期刊亦是如此。国际知名出版集团期刊学术影响力大,吸引力强。如牛津大学出版社超过75%的期刊至少在一个学科中位列前1/2。[13]而目前9000多种SCI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241种,[14]中国期刊小、散、弱,同质化现象明显,[15]导致大量高水平论文奔流国外,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困境增大。

4.高校学术期刊集群专业化发展不够

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大多数是综合性学报,涉及学科多,专业化程度低。从稿源供给角度看,缺乏专业学术团队的强力支撑,稿源的专业性持续支持明显不够;专家办刊主体地位缺失,多由编辑部独立办刊,虽有期刊编委会,但职能发挥不充分,没有激发专家办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统计结果看,大部分高校对学术期刊全部或部分实施集群化专业化管理,而一些高校仍是“一刊一部”模式,很难做到专业化运营与管理。反观世界知名期刊出版商,如剑桥大学出版社平均每个编辑负责10种期刊,队伍精练高效,专业化分工清楚,编辑环节流程明晰,生产和营销市场化专业化程度极高。在这方面,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三、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发展路径

1.推动高校学术期刊集群规范运行

明确期刊出版单位为高校科研机构。把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归口为科研单位有利于高校科研事业发展,也有利于期刊高质量发展。高校可据情赋予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部分教学科研任务,有条件的可招收研究生或加挂特色研究院牌子,以提升学术期刊学科研究能力;作为科研单位,可与相关学院联合办刊,既提高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水平,又强化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出版能力。陕西师范大学在出版总社加挂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牌子、出版总社与相关学院共同办刊,将集群化集团化建设纳入学校深化改革和事业发展之中。推动集群化集团化建设规范运行。从统计情况看,75所高校实施集约化管理的规模和水平差异较大,急需规范管理,加速推进集群化集团化建设。《意见》在国家决策层面对集群化集团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实践层面亟待各期刊主办单位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规范运行。对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而言,一是要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学术期刊集群模式,如浙江大学的“一核多点,集群发展”建设策略;二是重视学术期刊集群机制建构,为刊群集约化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如上海交通大学设立高水平学术期刊资助项目,优化集群环境机制;三是强化队伍和制度建设,为学术期刊集群选好“班子”、配好骨干、配套政策,在职称评定、薪酬发放等方面重在考核办刊业绩和出版技能。

2.加强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出版能力建设

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与规划,配套管理制度,推动学术期刊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体制机制。高校应健全期刊准入退出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扩大学术期刊集群规模,实施专业化管理,从制度上保证高水平刊群生命延续,创设做大做强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的动力机制。核心能力。针对高校学术期刊集群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情况,高校期刊应发挥自身学术聚集、集群和管理模式优势,以高质量专业化期刊植入学科前沿,及时报道学科发展动态,形成核心能力。通过扶持、培育有较大学术影响和实力的期刊高速发展并作为集群核心和标杆,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有效加快集群整体办刊能力提高,推动集群化集团化期刊整体快速发展。管理制度。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内部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合理,相互合作,互补互动,激发动能,释放潜能,加快技术革新和经营创新,实现双赢多赢,提升集群整体效率并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实现集群化集团化期刊高效发展。保障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期刊出版行业的优惠政策,积极申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和“哲学社会科学精品期刊资助计划”等重大项目,并争取高校支持和配套政策。抓住抓紧期刊发展难得的良好机遇,深化学术期刊群内部改革,提升集群化集团化期刊的综合实力。人才政策。高水准期刊编辑是学术期刊最为关键的发动机,是决定期刊成败的主因。从统计分析看,高校虽已赋予期刊出版机构灵活的用人机制,但还应主导制定有较大吸引力的编辑人才政策,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上升空间等方面制定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

3.提升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学术影响力

品牌建设。期刊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营好刊物的第一要务,也决定期刊的未来发展空间。[16]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应着力建立集约化期刊品牌,提升学术引领能力;以内容质量提升期刊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聚力推进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主业建设。我国有35所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群是由出版社管理的,作为出版机构的一员,被当作“副业”经营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建设真正的期刊集群或集团应坚持“以刊为本”的经营战略。在这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制定“一刊引领,专业开发,多元发展”战略,刊群“两个效益”增速明显,连续三年获评社会效益优秀单位,2019年比2015年刊群净收益提高了3倍。服务链建设。一是强化作者服务链。主动提供“出版后”服务,增加作者与期刊的黏性。同时,设置符合我国国情的论文处理模式,让优秀作者愿意持续投稿。二是强化行业服务链。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审稿,扩大期刊的行业影响力;为合作单位提供出版或科研支持,互利共赢;创建自己的数字平台,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强化与作者读者的联系,聚集学术和出版资源。

出版单位范文篇5

一、全年我市新闻出版业发展态势

期刊38家,年出版报纸4.27亿份,期刊0.21亿册,1报刊方面:全市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4家。报业集团作为我市新闻出版业的龙头企业,08年收入15.8亿元,纯利润0.95亿元。

资产总额8867万元,2出版方面:市拥有图书出版社2家。08年出版图书627种,其中新版389种,再版238种,总印数356.1万册,总发行码洋4213.04万元;音像出版单位4家,电子出版单位1家,网络出版单位4家。

全市共有印刷企业2140家,3印刷业方面:年。从业人数18.2万,年产值达308亿元人民币。印刷业一直位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国最重要的印刷产业基地之一。今年首次设立的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由我市华新彩印制版有限公司印制的大型画册《黄宾鸿全集》获得。年第“香港印制大奖”评选中,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了本届大奖31个奖项中13项大奖,该企业还第三次荣获美国印制大奖班尼金奖。

出版发行集团共有3家大型书城,4发行业方面:市共有出版物发行单位2479家(其中图书期刊批发单位45家、零售单位792家、报刊亭1642家)总经营额11.8亿元;发行单位中。08年营业额实现5.3亿元,该集团陈锦涛总经理获得年度国家韬奋出版奖。

出具《出版物鉴定意见》80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6358种,5全年市出版物鉴定委员会共为全市公安、工商、海关、边检和文化执法部门鉴定纸介质出版物1030种。出具《音像制品鉴定意见》52份。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出版物市场执法工作。同时,处依照有关法规,与各区进一步明确了受理音像制品鉴定职责和任务,并积极协调解决人员、机构和编制问题。

二、主要工作情况

市新闻出版局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年。

1.狠抓审读管理。

以审读促规范,局一向高度重视舆论导向管理工作。以规范促发展,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以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规范管理,防患未然,妥善引导,收效明显。如通过新闻出版通气会制度及时传达全国、省、市有关会议精神、重要宣传纪律和注意事项;通过专、兼职审读员工作制度、第一读者工作制度,导向预警工作制度、三审抽检工作制度、开展“面对面”审读等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将导向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编印《出版审读与管理》简报,指导工作,交流信息,加强与全市新闻出版单位的沟通;通过与报刊社签订责任书、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措施要求出版单位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防止各类导向问题的发生。实践标明,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时增强,近些年来,新闻出版单位虽历经党政部门报刊治理整顿、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等重大变动,使舆论导向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但全市各单位始终坚持了平稳发展,未出现大的导向问题。

2.加快体制改革。

16家事业单位性质的期刊社和海天出版社正式完成资产划转和单位性质变卦后,期刊转企改革整体推进。年初。期刊出版单位的资产划归国资委管理。三年过渡期内,主管主办单位由市国资委委托期刊原主管主办单位继续承当。目前期刊、出版单位除高校学报外,已基本成为经营性企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转制期刊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融资渠道、转制过渡期结束后如何落实期刊及出版社的主管主办单位等一系列措施及经营性企业单位的舆论导向管理,还面临挑战。7月份,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和市投控公司等部门专程与全市16家转制期刊开会,决定充分发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乡村的优势,建立联动机制,继续大力扶持转制期刊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力争使新形势下我市期刊出版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良性轨道。

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局指导下,培育行业组织。市出版业协会、市印刷业协会和市书报刊发行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发展会员,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参与我市重大节庆活动,为促进行业繁荣发展和行业规范自律发挥了重要作用。

3.提高服务质量。

撰写完成了印刷业规范化战略与对策》调研演讲。调研演讲是根据局里统一部署,积极搭建印刷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解放思想,以“新视野、新思路、新对策”为起点,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用详实数据,具有充沛的理论依据,切实可行的对策,依照局里要求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印刷业规范化战略与对策》以战略的眼光,论述了印刷业规范化发展战略,分析了国印刷规范和国际标准的总体状况,明确了印刷规范化的发展规划、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整个印刷规范化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由全国印刷规范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全国商业轮转印刷规范化试验与推广基地”龙岗春湖工业区正式揭牌。此次“全国商业轮转印刷规范化试验与推广基地”组建,积极推进规范化工作。年9月8日。将与其他5个已建印刷规范化试验基地一起,为加快我国印刷规范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印刷业的进步贡献新的力量,亦将为印刷业和文化产业的更大更强作出努力。

国家规范化委员会正式批准我市承建全国书刊印刷规范化分技术委员会,年8月。目前已经获得国家规范委书面文件批准。市承建的全国包装印刷规范化分技术委员会项目也正在审批过程中。

年10月,发行领域。全国出版物发行规范化技术委员会通过由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负责起草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行业规范送审稿。而由该集团负责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送审稿)也顺利通过了总署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目前,已经依照专家评审会的意见修改形成了正式的报批稿提交到新闻出版总署,预计年1月将予以。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实施指南》预计在年年中完成编制工作。

新闻出版总署与全国新闻出版信息规范化技术委员会再次委托出版发行集团制定三项A级行业标准:出版物类型代码》出版物购销形式分类代码》与《出版物发行组织机构分类代码》年8月至10月,年8月1日。出版发行集团组织核心队伍,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湖南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已经形成了调研演讲及规范编制思路与大纲上报全国新闻出版信息规范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待进一步的批复。该三项标准计划在年10月送审。此基础上,出版发行集团正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待条件幼稚时向全国新闻出版信息规范化技术委员会申请在集团成立分技术委员。

高效服务企业。今年,依法审批。处各项审批量继续呈升趋势。审批件大量增加、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做到有条不紊,认真负责,层层把关,依法审批。全年共受理印刷企业设立、变卦、境外出版物审批、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备案、书报刊批发企业设立和加工贸易项下光盘进出口申请业务4800多项,均依法按时办结,没有出现任何拖办漏办情况。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办文透明度,方便企业,处不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申请事项的做法,力争年底我处负责处理的所有申请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

处派专人全程跟进展馆的组织筹划、招商和招展工作,积极参与文博会新闻出版馆等工作。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同时,认真做好总署领导的接待工作。5月16日,展馆顺利开馆,参展单位达213家。新闻出版馆以“活的文化、新的保守”为主题,规划为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学习类文化用品展销,并安排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了国最新、最优质的出版效果,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做到提前介入、主动协调、周密计划、明确责任。下发书面通知,同时我处积极做好第四届“文博会”新闻出版馆(8号馆)和数字影视·动漫游戏馆(3号馆)内各类境外出版物的审查工作。局积极配合文博会组委会和省新闻出版局。履行告知义务。为确保第四届“文博会”文化平安和境外出版物内容审查工作的开展,局履行告知义务,提前通过组委会下发“第四届文博会出版物参展商告知书”严禁携带含有违禁内容的出版物入馆,一经发现,将予以没收,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由于各方面前期准备工作充沛,本次检查发现,今年境外出版物展出的总体情况好于往年。检查组人员主要在8号新闻出版馆发现了16种、40余本涉及六·四、宗教、国高层领导人等问题的境外图书,如刘再复《思想者十八题》漫步高原》沧桑百感》西寻故乡》千家驹《归去来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倪匡说三道四系列(5种)郑宇硕等《政治学新论》飞鸾—中国民间教派面面观》藏在声光下》影响当代世界的50件事》以及《CHINASCHALLENGESintheTwenty-firstCenturi等等,检查人员均及时要求参展商下架封存,维护了展出境外出版物的内容平安,圆满完成本届文博会的审查工作。

4.以高度责任心密切关注行业的动态和发展。

局在市民中心组织召开数字出版专题座谈会,4月2日。局领导和处室有关人员与来自全市主要图书、期刊、电子、网络等出版界专家和负责人就我市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方向、问题和解决思路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探讨推动数字出版的相关举措。

局专程邀请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在市图书馆五楼演讲厅举办了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专题演讲,5月9日。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特区报》商报》晶报》等媒体均进行了详细报道。

局协助省局在报业集团召开了全省互联网出版单位座谈会。腾讯计算机有限公司被新增为互联网出版单位,加强对我市互联网出版单位的服务与管理。5月8日。至此共有互联网出版单位4家,占全省互联网出版单位的五分之二。

市印刷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市印刷业协会统计,年。从年初至今,已有多家经营逾20年颇具规模的印刷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再加之遭遇经营环境恶化先后倒闭,近100家小型印刷企业已经歇业。特别是近期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导致大批中小型印刷企业资金链断裂,三角债问题突显,海外订单萎缩,使众多中小印刷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协同市印刷行业协会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及时了解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目前,属于我局职能范围内的应对措施,局已正在积极推进落实,并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同时,也恳请中央和总署制订对中小印刷企业短期扶持资金管理方法,以借贷的形式协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前段时间贝塔斯曼集团变卦全球发展战略,此外。关闭在华实体书店的重大行业动态,局敏锐应对,深入思考,迅速就此事体现的当前发行行业面临的问题展开调研,并形成调研演讲。

5.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办出特色,有序推进第九届读书月活动。为了将本届读书月办好。局四月份就启动第九届“读书月”活动的研究谋划工作,与组委会的其他同志一起陆续召开了两次读书月秘书长会议、一次媒体专家谋划会,集思广益,力求创新。今年读书月的谋划上,将坚持“求精、求深、求实”原则,借鉴前八届读书月成功举办的经验和有效做法,使各项运作方案更加幼稚、科学和规范,更好地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主题,读书月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本届读书月秉承“阅读·进步·和谐”主题,共举办重点主题活动33项,一般主题活动299项,共计332项主题活动,当中分阅读·30年”阅读·名家”阅读·书香”阅读·生长”和“阅读·关爱”五大板块,重在突出“阅读,快乐”理念,旨在让读书成为市民的一种自发的从中获得精神愉悦的生活方式。本届读书月在活动形式和延展上均有创新,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以及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主题,开展“阅读中国30年”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典诗文朗诵会、感恩·回报”演讲竞赛等主题活动。同时,今年活动首次将网络阅读纳入活动主体,创新阅读模式。推荐书目中首次引进香港优秀图书,且读书月藏书与阅读推荐书目首次走进香港书店。本届读书月论坛荟萃各路名家,邀请的9位嘉宾中既有传统作家,又有网络,还有80后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此外,海洋文化论坛、校园网络文学论坛、深港中学生随笔大赛、关爱甘肃陇南地震灾区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也成为亮点。

同时配合广东省“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积极做好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协调工作。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迎接第13个世界读书日。局积极协调市委宣传部、市出版发行集团、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迎接第13个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活动围绕“全民阅读”改革开放30周年”关爱来深劳务工”和“08北京奥运会”等主题,精心组织了市民互动、专家讲座、主题书展、文化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文化活动,提高了市民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认真学习和贯彻新闻出版总署等国家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等八部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农家书屋建设。2007年以来。积极推进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效果。由于市完成了乡村化改造,因此,把“农家书屋”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图书馆”和“青工书屋”工程建设上,努力整合社会文化口和新闻出版口的资源,认真安排,合理分工,积极推进。成立了市社区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了市社区图书馆工程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一年多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选择合适场地,挑选并培训社区图书馆和青工书屋管理人员,积极协调市新华书店做好示范书屋配发图书、书架等设备的接收工作。截止年底,市已拥有社区图书馆和青工书屋533家,总面积达10万平米。其中,一年来新建社区图书馆20家,完善80家,新建青工书屋21家,投入资金500多万元。

6.狠抓平安生产工作。

特别是年2月和9月,为了迎接奥运和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市连续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后,为确保我市各印刷企业、各书报刊批零单位的消防平安和文化安全,依照局党组部署,局连续布置开展5次全市各印刷企业、各书报刊批零单位的消防平安大检查专项工作。

全体出动,保证大量审批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加班加点并发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各区新闻出版局、各区文化执法大队、三家行业协会以及报业集团、出版发行集团和市邮政发行局分组抽查全市印刷、发行企业和重点区域。检察人员重点对企业消防制度、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消防记录等环节进行检查,并通过教育受检企业,向周边企业进行消防平安宣传。

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对印刷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管理。确保我市印刷企业的消防平安和生产安全,局指导市印刷行业协会根据包括消防平安在内的生产平安有关要求,充分吸收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制订了市印刷企业平安生产管理指引》征求市安监局、市公安消防局和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市印刷企业平安生产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基础上,以我局和行业协会的名义向社会。这一《指引》出台,对我市健全和规范印刷企业平安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出版物印刷企业、全国百强印刷企业及新成立印刷企业的业务骨干共计500余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印刷法规及安全生产、消防平安知识培训。培训班上,年我局共举办了2次较大规模的印刷法规及安全生产、消防平安培训班。对全市各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人员、各区文化执法人员。结合各自行业特性和实际案例讲授印刷管理条例和平安生产知识、消防平安知识,并下发培训资料光盘,收到良好效果。

新一年工作思路

市新闻出版局的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依照局党组的战略安排,以政风行风评议的效果促进我继续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抓管理、上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一、应对行业发展困难。

特别是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国经济进入面向新时期的转型阶段以来。和其它行业一样,新闻出版业也由于各种原因面临一定的发展困难。年,协助行业发展解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需紧密围绕“保增长”这一中心工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支持集团龙岗物流基地和数字出版项目工程。进一步认清出版发行业上、下游结合新机制的特点和优势,1积极支持出版发行集团工作。推动龙岗、宝安两大书城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建设。理顺出版和发行领域的关系,掌握出版发行集团市场运作规律,充分发挥新机制的优势,促进我市出版发行业的长足发展,不时提高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联系,2积极协助印刷、发行行业解脱发展困境。作为主管政府部门。听取企业心声,为企业开展“贴身”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及时掌握和宣传国家促进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鼓舞士气,振奋信心;指导行业尽快调整产业和技术结构,争取各方面优惠政策。

对企业员工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紧密依靠大学、深职院等教育科研机构、印刷业及发行业协会、中华商务印刷公司等规范化应用推广基地等单位。为员工及时充电、提高综合素质,企业及时升级产业技术结构服务。

如海天出版社计划出版的新中国通史》1980经济特区元年记事》等选题,3加强新闻出版精品生产。鼓励反映建国六十周年和特区改革开放建设成绩的优秀出版选题。围绕建国60周年、建市30周年和“设计之都”宣传等主题做好纪念宣传工作;同时鼓励和支持出版协助农民工学习劳动技能、掌握现代科学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宣传选题和栏目,为企业及时升级产业技术结构、应对金融海啸影响和员工提高综合素质服务。

筹划、组织好新闻出版馆的招商、招展和布展等工作,4办好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与09年文博会的准备、开办活动。办好我市印刷业历届获得国际、国内权威性大奖展;结合“读书月”活动兴办10周年纪念,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不时创新读书月活动的运作机制和理念,谋划邀请金庸、饶宗颐等文化大师汇聚,开坛设讲,与读者对话,举办“走过十年读书月活动回顾展”围绕国庆60周年举办“新中国六十年阅读史”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我市文化节庆品牌的辐射力。

举办挂牌成立仪式并尽快制定工作规划,5促进规范化工作深入开展。依托深职院和印刷业协会抓好国家包装印刷规范化分技术委员会和书刊印刷规范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组建工作。按要求准时在今年启动3-4项标准的起草制订工作;积极协调市质监局和市文产办,为两个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的组建和启动争取政府资助,并纳入全市规范化战略的核心内容;积极推动以深职院、印刷业协会、海德堡公司和中华商务公司为主体的印刷规范化测试中心建设,支持中华商务公司承担的全国商业轮转印刷规范化试验与推广基地”进一步完善。支持市出版发行集团完成《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实施指南》编制工作,并启动《出版物类型代码》出版物购销形式分类代码》与《出版物发行组织机构分类代码》等三项A级行业标准的送审顺序。打造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印刷、发行等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可继续发展发明优质的行业生态。

大力促进激进出版业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提高,6积极应对新技术时代挑战。加快数字出版领域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线影视、搜索引擎和网络书刊等新兴网络出版形式的关注和扶持,鼓励腾讯公司大力发展以网络游戏为重点的网络出版形式,逐步增加自有知识产权的游戏比例,全面掌握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推动我市网络出版领域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

鼓励引进战略伙伴,7扶持期刊业的发展。加强转制过渡期结束前后期刊社的监管和指导工作。拓宽融资渠道,整合期刊界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完善运作机制,促进期刊业的发展和繁荣。争取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支持,设立专门的期刊发展基金,加大投入打造我市期刊品牌。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推动期刊与国内外同仁交流,谋划期刊高端论坛,邀请全国知名期刊社专家共商行业发展趋势,介绍发展经验,以提高期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旗帜,扩大期刊的知名度,打造我市期刊品牌。

推进“青工书屋”和社区书店更加深入厂区和社区。依照上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8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覆盖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图书馆工程建设工作,初步形成网络健全、布局合理、文献丰富、管理先进、服务高效、资源共享、体制创新、经费保证的图书馆发展格局。年,市计划进一步完善200家社区图书馆,通过配发和升级管理系统软件及设备,对全体社区图书馆员进行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掌握岗位应具备的各项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我市社区图书馆管理员业务及服务水平,并且再新建20家青工书屋,30家自助图书馆。使我市达标社区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和青工书屋的总数达到583家。

促进本市管理部门及各行业和全国、国际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9加强行业交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进一步增强比较优势,加强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扩大我市文化行业对外辐射力度。

二、加强平安管理制度建设。

始终是新闻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舆论导向的平安。年开展消防平安大检查和百日消防大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年新闻出版领域的平安管理问题必需引起我高度重视,需要将文化平安和平安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政策,力争不出事,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和国家的文化平安。

1.针对年适逢90周年等重大敏感纪念期。局年要进一步加强审读和舆论导向引导工作,加强对互联网出版领域涉及我市文化工作重大、敏感内容的关注和收集,对重大敏感出版选题进行重点审读,充分发挥各项机制的作用,确保舆论导向不出问题。

2.加强对内部资料编印单位负责人和主要编辑人员以及转制后的期刊社负责人和主办单位负责人的法规培训;继续实施对全市新闻出版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定期的法规、业务培训、交流制度。

3.结合《新闻出版领域平安隐患规范》和《印刷企业平安生产指引》进一步完善。指导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的自律管理。

4.继续配合并协调安监、消防等部门做好对印刷、发行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法规培训和平安生产培训。组织经营者和员工有计划、定期性地观摩和参加消防、平安演习和演练。

5.明确和区、街道管理职权划分的基础上。完善平安生产监管机制。充分学习、借鉴香港等先进地区对文化产业平安监管的经验,制定适合我市要求的相关制度。

6.继续坚持打击非法出版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出版物鉴定工作的指导作用,探索新时期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模式。

三、进一步理顺关系。

年,为了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局党组关于将年作为“管理年”安排。必需以政风行风评议和思想作风大整顿的效果促进我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

1.以深入调研指导行业管理体制创新。年。继续关注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就下列方向重点展开调研,以更好地指导工作:数字出版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网络出版和网络发行业的动态及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数码印刷对传统印刷的影响;香港等地区公共文化平安管理机制对我启示;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

2.积极协调。完善法定化顺序并经法制部门审定后颁布施行;同时对新衔接管理项目和行业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及时掌握发展动态,研究对音像发行业发展和转型的扶持措施。

3.根据我市各级政府管理事权的调整情况。进一步下放监督、执法权,完善审批流程、制订操作规范和考核指标。

4.结合与上下级管理部门关系的理顺。推进网上审批、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工作。以印刷企业电子地图建设为龙头,加快全行业管理数据库、网上年审等工作步伐,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市、区管理和执法部门审批和执法信息的沟通。

5.推进出版物和音像制品鉴定工作。加强鉴定员队伍管理,促进全市各区音像制品鉴定工作规范开展,探索鉴定工作对行业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指导模式。

四、积极协调跟进。

1.积极与我市和甘肃省重建工作协调机构沟通

市积极参与了全国上下的抗震救灾工作,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承当了对口甘肃南部三县一区的救灾重建工作。局也根据全市的工作分工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积极与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沟通协调,关注和跟进对口地区新闻出版系统的重建工作,包括甘肃省三县一区(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康县和甘南州舟曲县)新闻出版系统的恢复重建重点项目723个,其中1个公益性出版机构(陇南日报》社)预计176.6万元)356个农家书屋(预计712万元)10个集中安排点爱心书屋(预计20万元)356个公共阅报栏(预计35.6万元)估计投资944.2万元;保证项目12个,即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12家,估计投资2788万元;合计总投资3732.2万元。年,仍将毫不松懈地继续跟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出版单位范文篇6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音像制品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音像制品是指录有内容的录音带(AT)、录像带(VT)、激光唱盘(CD)、数码激光视盘(VCD)及高密度光盘(DVD)等。

第三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出版含有《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音像制品。

第四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音像制品出版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出版的监督管理工作。

音像出版单位的主管机关、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出版法律、法规和规章,对音像出版单位的出版活动履行管理职责。

第五条国家对出版音像制品,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音像制品的出版活动。

音像制品出版的许可证件和批准文件,不得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

第六条音像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出版单位的设立

第七条设立音像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音像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

(三)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四)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取得国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的编辑人员,其人数不得少于10人,其中从事音像出版业务2年以上并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不得少于5人;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设备和工作场所,其固定工作场所面积不得低于200平方米;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音像出版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音像出版单位总量、布局和结构的规划。

第八条申请设立音像出版单位,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九条设立音像出版单位的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音像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

(二)音像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的名称、地址;

(三)音像出版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音像出版专业人员的姓名、住址、资格证明文件;

(四)音像出版单位的资金来源、数额及其信用证明;

(五)音像出版单位工作场所使用证明文件。

申请书应当附具出版单位的章程和设立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主管机关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条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设立音像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登记,领取《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以下简称出版许可证)。音像出版单位经登记后,持出版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音像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由原登记的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向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二条音像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机关、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其他音像出版单位,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音像出版单位的,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音像出版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音像出版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在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四条音像出版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具有从事音像出版业务3年以上的经历,并应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音像出版单位中从事编辑、出版、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持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第三章出版活动的管理

第十六条音像出版单位不得超出出版许可证确定的业务范围从事音像制品的出版活动。

第十七条音像出版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标识、使用《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以下简称版号)。

版号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管理和调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发放。

第十八条音像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音像制品刊载的内容合法。

第十九条音像出版单位实行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出版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选题名称、制作单位、主创人员、类别、载体、内容提要、节目长度、计划出版时间。出版计划报送的程序为:

(一)本年度上一年的12月20日以前报送本年度出版计划;本年度3月1日-20日、9月1日-20日报送本年度出版调整计划。

(二)出版计划及出版调整计划,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审核。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出版计划报送申请之日起20日内,向音像出版单位回复审核意见,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条音像出版单位出版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当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有关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不得出版。

第二十一条图书出版社、报社、期刊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制品,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交申请书和样本。

第二十二条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音像制品申请书,须写明本版出版物的名称、制作单位、主创人员、主要内容、出版时间、节目长度、复制数量和载体形式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出版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其申请书和样本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配发版号,发放复制委托书,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审核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出版的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制品,其名称须与本版出版物一致,并须与本版出版物统一配套销售,不得单独定价销售。

第二十五条音像出版单位及经批准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制品的其他出版单位,应在其出版的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和音像制品的版号、出版时间、责任编辑、著作权人和条形码。出版进口的音像制品,还应当标明进口批准文号。

第二十六条音像出版单位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本单位的名称,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出售或转让本单位版号。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购买、租用、借用、擅自使用音像出版单位的名称或者以购买、伪造版号等形式从事音像制品出版活动。

第二十八条音像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取得《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的单位制作音像制品。

第二十九条音像出版单位、经批准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制品的出版单位,应自音像制品出版之日起30日内,分别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新闻出版总署免费送交样本。

第四章非卖品的管理

第三十条用于无偿赠送、发放及业务交流的音像制品属于音像非卖品,不得定价,不得销售或变相销售,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一条委托复制音像非卖品,须向委托方或者受托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申请书应写明非卖品使用目的、名称、制作单位、主要内容、发送对象、复制数量、节目长度和载体形式等内容,并附样本。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委托复制音像非卖品申请之日起20日内予以审查,对符合本规定的,向委托复制单位核发音像制品复制委托书。

第三十二条音像非卖品须统一编号。编号为四段:第一段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第二段为“音像非卖品”字样,第三段为年度,第四段为数字编号。音像非卖品应当在其包装和盘(带)显著位置注明其音像非卖品编号。

第五章委托复制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委托复制音像制品,须使用复制委托书。

音像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复制委托书的管理规定。

复制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

第三十四条复制委托书由音像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领取。

第三十五条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开具或填写复制委托书,并将复制委托书直接交送复制单位。

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须保证复制委托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售或者转让复制委托书。

第三十六条音像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须确定专人管理复制委托书并建立使用记录。复制委托书使用记录的内容包括开具时间、音像制品及具体节目名称、相对应的版号、管理人员签名。

复制委托书使用记录保存期为两年。

第三十七条音像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自音像制品完成复制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上交由本单位及复制单位签章的复制委托书第二联及音像制品样品。

第三十八条申请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制品或音像非卖品的单位,自获得批准之日起90日内未能出版的,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交回复制委托书。

第三十九条音像出版单位出版的音像制品、其他出版单位出版的配合本版出版物音像制品、音像非卖品须委托依法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

第六章审核登记

第四十条音像出版单位实行审核登记制度,审核登记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四十一条申请审核登记的音像出版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音像出版单位审核登记表》;

(二)音像制品出版业务情况报告,应当包括:执行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出版经营情况,人员、场所、设施情况;

(三)两年内出版的音像制品登记表;

(四)出版许可证的复印件。

第四十二条音像出版单位应于审核登记年度1月15日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年度审核登记并提交相应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申请登记的音像出版单位进行审核,并于同年2月底前完成审核登记工作。

第四十三条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音像出版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予以登记:

符合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

两年内无违反出版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形;

两年内出版音像制品不少于10种。

第四十四条对不符合前条所列条件之一的音像出版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予以暂缓登记。

暂缓登记的期限为3个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暂缓登记的出版单位在此期限内进行整顿,达到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条件。

在暂缓登记的期限届满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应对暂缓登记的出版单位进行审查,对于达到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对于未达到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条件的,提出注销登记意见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对注销登记的出版单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缴回其出版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应于同年3月20日前将审核登记情况及有关材料复印件汇总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七章罚则

第四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音像制品出版单位,擅自从事音像制品出版业务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

第四十七条出版含有《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音像制品,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处罚。

第四十八条出版音像制品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处罚:

(一)向其他单位、个人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本单位的名称、音像制品出版的许可证件或者批准文件,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本单位的版号或者复制委托书的;

(二)委托未取得《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的单位制作音像制品,或者委托非依法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音像制品的。

第四十九条出版音像制品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处罚:

(一)未按规定将年度出版计划和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

(二)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机关、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等,未依照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办理审批、备案手续的;

(三)未在其出版的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本规定所规定的项目的;

(四)未依照规定期限送交音像制品样本的。

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其他出版单位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音像制品,其名称与本版出版物不一致或者单独定价销售的;

(二)音像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内容、期限留存备查材料的;

出版单位范文篇7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期刊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本规定所称期刊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期刊社。法人出版期刊不设立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期刊编辑部视为期刊出版单位。

第三条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期刊发行分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内部发行的期刊只能在境内按指定范围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陈列。

第五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国期刊出版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建立健全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期刊年度核验制度以及期刊出版退出机制等监督管理制度。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期刊出版单位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等期刊出版活动。期刊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期刊的出版。

第七条新闻出版总署对为我国期刊业繁荣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期刊出版单位及个人实施奖励。

第八条期刊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期刊创办和期刊出版单位设立

第九条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期刊重复的名称;

(二)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期刊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确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除前款所列条件外,还须符合国家对期刊及期刊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总体规划。

第十条中央在京单位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系统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其他单位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十一条两个以上主办单位合办期刊,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并由主要主办单位提出申请。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应为其主管单位的隶属单位。期刊出版单位和主要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第十二条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由期刊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期刊出版申请表》;

(二)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拟任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简历、身份证明文件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办刊资金来源、数额及相关的证明文件;

(六)期刊出版单位的章程;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八)期刊出版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十三条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收到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期刊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一)持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期刊出版登记表》,填写一式五份,经期刊主管单位审核签章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在15日内,将《期刊出版登记表》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二)公开发行的期刊,可以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条型码;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期刊出版登记表》审核无误后,在10日内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四)期刊出版单位持《期刊出版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期刊出版登记表》由期刊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各留存一份。

第十五条期刊主办单位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之日起60日内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批准文件自行失效,登记机关不再受理登记,期刊主办单位须把有关批准文件缴回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期刊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并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向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六条期刊社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期刊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其主办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期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期刊,依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登记地、业务范围、刊期的,依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期刊变更刊期,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本规定所称期刊业务范围包括办刊宗旨、文种。

第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变更期刊开本、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经其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期刊出版单位在15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期刊休刊,期刊出版单位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

期刊休刊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休刊超过一年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期刊出版单位终止期刊出版活动的,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二条期刊注销登记,以同一名称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须与期刊同时注销,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注销登记的期刊和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再以该名称从事出版、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中央期刊出版单位组建期刊集团,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方期刊出版单位组建期刊集团,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第三章期刊的出版

第二十四条期刊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期刊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期刊不得刊载《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的禁止内容。

第二十六条期刊刊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期刊刊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期刊出版单位更正或者答辩,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期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期刊刊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公正,损害公共利益的,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责令该期刊出版单位更正。

第二十七条期刊刊载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重大选题的内容,须按照重大选题备案管理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八条公开发行的期刊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期刊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并在刊发的明显位置标明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等。

第二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条期刊出版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期刊使用语言文字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期刊须在封底或版权页上刊载以下版本记录: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日期、总编辑(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等。

领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期刊须同时刊印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第三十二条期刊须在封面的明显位置刊载期刊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编号,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期刊封面其他文字标识不得明显于刊名。

期刊的外文刊名须是中文刊名的直译。外文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中文刊名;少数民族文种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汉语刊名。

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须按创办新期刊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期刊可以在正常刊期之外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

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增刊,应在申请报告中说明拟出增刊的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经其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批准的,发给一次性增刊许可证。

增刊内容必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开本和发行范围必须与正刊一致;增刊除刊印本规定第三十一条所列版本纪录外,还须刊印增刊许可证编号,并在封面刊印正刊名称和注明"增刊"。

第三十五条期刊合订本须按原期刊出版顺序装订,不得对期刊内容另行编排,并在其封面明显位置标明期刊名称及"合订本"字样。

期刊因内容违法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该期期刊的相关篇目不得收入合订本。

被注销登记的期刊,不得制作合订本。

第三十六条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期刊出版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期刊出版单位利用其期刊开展广告业务,必须遵守广告法律规定,广告须依法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不得刊登有害的、虚假的等违法广告。

期刊的广告经营者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业务,不得参与期刊的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第三十八条期刊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禁止以采编报道相威胁,以要求被报道对象做广告、提供赞助、加入理事会等损害被报道对象利益的行为牟取不正当利益。

期刊不得刊登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第三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必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统一核发的新闻记者证,并遵守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期刊出版单位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记者站,参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审批、管理。

其他期刊出版单位一律不得设立记者站。期刊出版单位是否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

第四十一条期刊出版单位不得以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者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权力摊派发行期刊。

第四十二条期刊出版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法规,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期刊出版单位应配合国家认定的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机构进行期刊发行数据调查,提供真实的期刊发行数据。

第四十三条期刊出版单位须在每期期刊出版30日内,分别向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以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缴送样刊3本。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期刊和期刊出版单位的登记、年度核验、质量评估、行政处罚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期刊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他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期刊出版单位及其期刊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期刊出版管理实施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期刊年度核验制度和期刊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将从事期刊出版活动的情况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四十六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审读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的期刊进行审读。下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定期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审读报告。

主管单位须对其主管的期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期刊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随时调阅、检查期刊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第四十七条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期刊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经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期刊出版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或者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四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期刊实施年度核验。年度核验内容包括期刊出版单位及其所出版期刊登记项目、出版质量、遵纪守法情况等。

第四十九条年度核验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期刊出版单位提出年度自检报告,填写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期刊登记项目年度核验表》,经期刊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审核盖章后,连同本年度出版的样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期刊出版单位自检报告、《期刊登记项目年度核验表》及样刊进行审核查验;

(三)经核验符合规定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期刊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期刊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即为通过年度核验,期刊出版单位可以继续从事期刊出版活动;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完成期刊年度核验工作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期刊年度核验工作报告。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年度核验:

(一)正在限期停业整顿的;

(二)经审核发现有违法情况应予处罚的;

(三)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未履行管理责任,导致期刊出版管理混乱的;

(四)存在其他违法嫌疑需要进一步核查的。

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缓验期满,按本规定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重新办理年度核验。

第五十一条期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年度核验:

(一)违法行为被查处后拒不改正或者没有明显整改效果的;

(二)期刊出版质量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三)经营恶化已经资不抵债的;

(四)已经不具备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条件的。

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期刊出版单位自第二年起停止出版该期刊。

第五十二条《期刊出版许可证》加盖年度核验章后方可继续使用。有关部门在办理期刊出版、印刷、发行等手续时,对未加盖年度核验章的《期刊出版许可证》不予采用。

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期刊出版单位,经催告仍未参加年度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五十三条年度核验结果,核验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四条期刊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

第五十五条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期刊出版单位的新任社长、总编辑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以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下达警示通知书;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检讨;

(四)责令改正;

(五)责令停止印制、发行期刊;

(六)责令收回期刊;

(七)责成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监督期刊出版单位整改。

警示通知书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下达给违法的期刊出版单位,并抄送违法期刊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五十七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期刊出版单位,或者擅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假冒期刊出版单位名称或者伪造、假冒期刊名称出版期刊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处罚。

期刊出版单位擅自出版增刊、擅自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的,按前款处罚。

第五十八条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禁载内容期刊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处罚。

第五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条处罚。期刊出版单位允许或者默认广告经营者参与期刊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的,按前款处罚。

第六十条期刊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一)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登记地、业务范围、刊期,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期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期刊,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期刊出版单位未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备案的;(四)期刊出版单位未依照本规定缴送样刊的。

第六十一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的,依照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处罚。

第六十二条期刊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期刊出版单位变更期刊开本、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未按本规定第十九条报送备案的;

(二)期刊休刊未按本规定第二十条报送备案的;

(三)刊载损害公共利益的虚假或者失实报道,拒不执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更正命令的;

(四)公开发行的期刊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内容的;

(五)期刊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刊载期刊版本记录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关于期刊封面标识的规定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一号多刊"的;

(九)出版增刊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

(十)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五条制作期刊合订本的;

(十一)刊登有偿新闻或者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八条其他规定的;

(十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以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利用权力摊派发行的。

第六十三条期刊出版单位新闻采编人员违反新闻记者证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四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记者站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出版单位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规范期刊出版活动,加强期刊出版管理,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期刊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本规定所称期刊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期刊社。法人出版期刊不设立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期刊编辑部视为期刊出版单位。

第三条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期刊发行分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

内部发行的期刊只能在境内按指定范围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陈列。

第五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国期刊出版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建立健全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期刊年度核验制度以及期刊出版退出机制等监督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期刊出版单位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等期刊出版活动。

期刊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期刊的出版。

第七条新闻出版总署对为我国期刊业繁荣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期刊出版单位及个人实施奖励。

第八条期刊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期刊创办和期刊出版单位设立

第九条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期刊重复的名称;

(二)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期刊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确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前款所列条件外,还须符合国家对期刊及期刊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总体规划。

第十条中央在京单位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系统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其他单位创办期刊并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十一条两个以上主办单位合办期刊,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并由主要主办单位提出申请。

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应为其主管单位的隶属单位。期刊出版单位和主要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第十二条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由期刊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期刊出版申请表》;

(二)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拟任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简历、身份证明文件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办刊资金来源、数额及相关的证明文件;

(六)期刊出版单位的章程;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八)期刊出版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十三条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收到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期刊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一)持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期刊出版登记表》,填写一式五份,经期刊主管单位审核签章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在15日内,将《期刊出版登记表》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二)公开发行的期刊,可以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条型码;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期刊出版登记表》审核无误后,在10日内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四)期刊出版单位持《期刊出版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期刊出版登记表》由期刊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各留存一份。

第十五条期刊主办单位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之日起60日内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批准文件自行失效,登记机关不再受理登记,期刊主办单位须把有关批准文件缴回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期刊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并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向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六条期刊社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期刊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其主办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期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期刊,依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登记地、业务范围、刊期的,依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期刊变更刊期,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本规定所称期刊业务范围包括办刊宗旨、文种。

第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变更期刊开本、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经其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期刊出版单位在15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期刊休刊,期刊出版单位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

期刊休刊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休刊超过一年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期刊出版单位终止期刊出版活动的,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二条期刊注销登记,以同一名称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须与期刊同时注销,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的期刊和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再以该名称从事出版、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中央期刊出版单位组建期刊集团,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方期刊出版单位组建期刊集团,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第三章期刊的出版

第二十四条期刊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期刊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期刊不得刊载《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的禁止内容。

第二十六条期刊刊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期刊刊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期刊出版单位更正或者答辩,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期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期刊刊载的内容不真实、不公正,损害公共利益的,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责令该期刊出版单位更正。

第二十七条期刊刊载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重大选题的内容,须按照重大选题备案管理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八条公开发行的期刊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

期刊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并在刊发的明显位置标明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等。

第二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条期刊出版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期刊使用语言文字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期刊须在封底或版权页上刊载以下版本记录: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日期、总编辑(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等。

领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期刊须同时刊印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第三十二条期刊须在封面的明显位置刊载期刊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编号,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期刊封面其他文字标识不得明显于刊名。

期刊的外文刊名须是中文刊名的直译。外文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中文刊名;少数民族文种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汉语刊名。

第三十三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须按创办新期刊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期刊可以在正常刊期之外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

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增刊,应在申请报告中说明拟出增刊的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经其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批准的,发给一次性增刊许可证。

增刊内容必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开本和发行范围必须与正刊一致;增刊除刊印本规定第三十一条所列版本纪录外,还须刊印增刊许可证编号,并在封面刊印正刊名称和注明"增刊"。

第三十五条期刊合订本须按原期刊出版顺序装订,不得对期刊内容另行编排,并在其封面明显位置标明期刊名称及"合订本"字样。

期刊因内容违法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该期期刊的相关篇目不得收入合订本。

被注销登记的期刊,不得制作合订本。

第三十六条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期刊出版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期刊出版单位利用其期刊开展广告业务,必须遵守广告法律规定,广告须依法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不得刊登有害的、虚假的等违法广告。

期刊的广告经营者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业务,不得参与期刊的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第三十八条期刊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

禁止以采编报道相威胁,以要求被报道对象做广告、提供赞助、加入理事会等损害被报道对象利益的行为牟取不正当利益。

期刊不得刊登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第三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必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统一核发的新闻记者证,并遵守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期刊出版单位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记者站,参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审批、管理。其他期刊出版单位一律不得设立记者站。

期刊出版单位是否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

第四十一条期刊出版单位不得以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者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权力摊派发行期刊。

第四十二条期刊出版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法规,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期刊出版单位应配合国家认定的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机构进行期刊发行数据调查,提供真实的期刊发行数据。

第四十三条期刊出版单位须在每期期刊出版30日内,分别向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以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缴送样刊3本。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期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期刊和期刊出版单位的登记、年度核验、质量评估、行政处罚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期刊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其他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期刊出版单位及其期刊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期刊出版管理实施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期刊年度核验制度和期刊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将从事期刊出版活动的情况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四十六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审读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的期刊进行审读。下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定期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审读报告。

主管单位须对其主管的期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期刊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随时调阅、检查期刊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第四十七条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期刊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经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期刊出版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或者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四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期刊实施年度核验。年度核验内容包括期刊出版单位及其所出版期刊登记项目、出版质量、遵纪守法情况等。

第四十九条年度核验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期刊出版单位提出年度自检报告,填写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期刊登记项目年度核验表》,经期刊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审核盖章后,连同本年度出版的样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期刊出版单位自检报告、《期刊登记项目年度核验表》及样刊进行审核查验;

(三)经核验符合规定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期刊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期刊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即为通过年度核验,期刊出版单位可以继续从事期刊出版活动;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完成期刊年度核验工作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期刊年度核验工作报告。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年度核验:

(一)正在限期停业整顿的;

(二)经审核发现有违法情况应予处罚的;

(三)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未履行管理责任,导致期刊出版管理混乱的;

(四)存在其他违法嫌疑需要进一步核查的。

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缓验期满,按本规定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重新办理年度核验。

第五十一条期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年度核验:

(一)违法行为被查处后拒不改正或者没有明显整改效果的;

(二)期刊出版质量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三)经营恶化已经资不抵债的;

(四)已经不具备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条件的。

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期刊出版单位自第二年起停止出版该期刊。

第五十二条《期刊出版许可证》加盖年度核验章后方可继续使用。有关部门在办理期刊出版、印刷、发行等手续时,对未加盖年度核验章的《期刊出版许可证》不予采用。

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期刊出版单位,经催告仍未参加年度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五十三条年度核验结果,核验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四条期刊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

第五十五条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期刊出版单位的新任社长、总编辑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以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下达警示通知书;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检讨;

(四)责令改正;

(五)责令停止印制、发行期刊;

(六)责令收回期刊;

(七)责成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监督期刊出版单位整改。

警示通知书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下达给违法的期刊出版单位,并抄送违法期刊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五十七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期刊出版单位,或者擅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假冒期刊出版单位名称或者伪造、假冒期刊名称出版期刊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处罚。

期刊出版单位擅自出版增刊、擅自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的,按前款处罚。

第五十八条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禁载内容期刊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处罚。

第五十九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条处罚。

期刊出版单位允许或者默认广告经营者参与期刊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的,按前款处罚。

第六十条期刊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一)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登记地、业务范围、刊期,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期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期刊,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期刊出版单位未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备案的;

(四)期刊出版单位未依照本规定缴送样刊的。

第六十一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的,依照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处罚。

第六十二条期刊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期刊出版单位变更期刊开本、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未按本规定第十九条报送备案的;

(二)期刊休刊未按本规定第二十条报送备案的;

(三)刊载损害公共利益的虚假或者失实报道,拒不执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更正命令的;

(四)公开发行的期刊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内容的;

(五)期刊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刊载期刊版本记录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关于期刊封面标识的规定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一号多刊"的;

(九)出版增刊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

(十)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五条制作期刊合订本的;

(十一)刊登有偿新闻或者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八条其他规定的;

(十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以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利用权力摊派发行的。

第六十三条期刊出版单位新闻采编人员违反新闻记者证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四条期刊出版单位违反记者站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出版单位范文篇9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报业的发展与繁荣,规范报纸出版活动,加强报纸出版管理,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报纸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报纸由依法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

本规定所称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

本规定所称报纸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法人出版报纸不设立报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视为报纸出版单位。

第三条报纸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氛围,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国报纸出版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建立健全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报纸年度核验制度以及报纸出版退出机制等监督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报纸出版单位负责报纸的编辑、出版等报纸出版活动。

报纸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报纸的出版。

第六条新闻出版总署对为我国报业繁荣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报纸出版单位及个人实施奖励。

第七条报纸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报纸创办与报纸出版单位设立

第八条创办报纸、设立报纸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报纸重复的名称;

(二)有报纸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报纸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新闻采编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符合规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前款所列条件外,还须符合国家对报纸及报纸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九条中央在京单位创办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系统创办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其他单位创办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十条两个以上主办单位合办报纸,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并由主要主办单位提出申请。

报纸的主要主办单位应为其主管单位的隶属单位。报纸出版单位和主要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第十一条创办报纸、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报纸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报纸出版申请表》;

(二)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拟任报纸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简历、身份证明文件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报纸出版单位办报资金来源及数额的相关证明文件;

(六)报纸出版单位的章程;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八)报纸出版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十二条新闻出版总署自收到创办报纸、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报纸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一)持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报纸出版登记表》,经主管单位审核签章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二)《报纸出版登记表》一式五份,由报纸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各存一份,另一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15日内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出版登记表》审核无误后,在10日内向主办单位发放《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编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四)报纸出版单位持《报纸出版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报纸主办单位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之日起60日内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批准文件自行失效,登记机关不再受理登记,报纸主办单位须把有关批准文件缴回新闻出版总署。

报纸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报纸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报纸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可以向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五条报社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报纸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其主办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报纸,依照本规定第九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报纸变更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刊期、业务范围,依照本规定第九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报纸变更刊期,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本规定所称业务范围包括办报宗旨、文种。

第十八条报纸变更开版,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报纸出版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报纸承印单位,经其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报纸出版单位在15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报纸休刊连续超过10日的,报纸出版单位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休刊备案手续,说明休刊理由和休刊期限。

报纸休刊时间不得超过180日。报纸休刊超过180日仍不能正常出版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报纸出版单位终止出版活动的,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二条报纸注销登记,以同一名称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须与报纸同时注销,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的报纸和报纸出版单位不得再以该名称从事出版、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中央报纸出版单位组建报业集团,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方报纸出版单位组建报业集团,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第三章报纸的出版

第二十四条报纸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报纸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报纸不得刊载《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的禁止内容。

第二十六条报纸开展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刊载虚假、失实报道。

报纸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报纸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者答辩,报纸应当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报纸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而发表的更正或者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或者当事人要求之日起,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期报纸的相同版位上发表。

报纸刊载虚假或者失实报道,损害公共利益的,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责令该报纸出版单位更正。

第二十七条报纸发表或者摘转涉及国家重大政策、民族宗教、外交、军事、保密等内容,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报纸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并在刊发的明显位置标明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等。

第二十八条报纸发表新闻报道,必须刊载作者的真实姓名。

第二十九条报纸出版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报纸使用语言文字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报纸出版须与《报纸出版许可证》的登记项目相符,变更登记项目须按本规定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三十一条报纸出版时须在每期固定位置标示以下版本记录:

(一)报纸名称;

(二)报纸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名称;

(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四)总编辑(社长)姓名;

(五)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版序;

(六)报纸出版单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

(七)报纸定价(号外须注明“免费赠阅”字样);

(八)印刷单位名称、地址;

(九)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十)国家规定的涉及公共利益或者行业标准的其他标识。

第三十二条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报纸,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报纸。

出版报纸地方版、少数民族文字版、外文版等不同版本(文种)的报纸,须按创办新报纸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同一种报纸不得以不同开版出版。

报纸所有版页须作为一个整体出版发行,各版页不得单独发行。

第三十四条报纸专版、专刊的内容应与报纸的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不得明显于报纸名称。

第三十五条报纸在正常刊期之外可出版增期。出版增期应按变更刊期办理审批手续。

增期的内容应与报纸的业务范围相一致;增期的开版、文种、发行范围、印数应与主报一致,并随主报发行。

第三十六条报纸出版单位因重大事件可出版号外;出版号外须在报头注明“号外”字样,号外连续出版不得超过3天。

报纸出版单位须在号外出版后15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所有号外样报。

第三十七条报纸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报纸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报纸出版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报纸刊登广告须在报纸明显位置注明“广告”字样,不得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

报纸出版单位广告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不得刊登有害的、虚假的等违法广告。

报纸的广告经营者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业务,不得参与报纸的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第三十九条报纸出版单位不得在报纸上刊登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报纸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新闻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及其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四十条报纸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

新闻采编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报纸发行、广告等经营活动;经营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介入新闻采编业务。

第四十一条报纸出版单位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必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统一核发的新闻记者证,并遵守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报纸出版单位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可以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设立记者站,开展新闻业务活动。

第四十三条报纸出版单位不得以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者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权力摊派发行报纸。

第四十四条报纸出版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法规,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报纸出版单位应配合国家认定的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机构进行报纸发行量数据调查,提供真实的报纸发行数据。

第四十五条报纸出版单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新闻出版总署以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缴送报纸样本。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报纸和报纸出版单位的登记、年度核验、质量评估、行政处罚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报纸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其他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报纸出版单位及其报纸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报纸出版管理实施报纸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纸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纸出版年度核验制度和报纸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报纸出版单位应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将从事报纸出版活动的情况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四十八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报纸审读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的报纸进行审读。下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定期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审读报告。

主管单位须对其主管的报纸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报纸出版单位应建立报纸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可以随时调阅、检查报纸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第四十九条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报纸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经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报纸出版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或者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五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报纸出版单位实施年度核验。年度核验内容包括报纸出版单位及其所出版报纸登记项目、出版质量、遵纪守法情况、新闻记者证和记者站管理等。

第五十一条年度核验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报纸出版单位提出年度自检报告,填写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报纸出版年度核验表》,经报纸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审核盖章后,连同核验之日前连续出版的30期样报,在规定时间内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出版单位自检报告、《报纸出版年度核验表》等送检材料审核查验;

(三)经核验符合规定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其《报纸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报纸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即为通过年度核验,报纸出版单位可以继续从事报纸出版活动;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完成报纸出版年度核验工作后的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报纸年度核验工作报告。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年度核验:

(一)正在限期停刊整顿的;

(二)经审核发现有违法情况应予处罚的;

(三)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未履行管理责任,导致报纸出版管理混乱的;

(四)存在其他违法嫌疑需要进一步核查的。

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缓验期满,按照本规定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重新办理年度核验。

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年度核验:

(一)违法行为被查处后拒不改正或者没有明显整改效果的;

(二)报纸出版质量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三)经营恶化已经资不抵债的;

(四)已经不具备本规定第八条规定条件的。

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报纸出版单位自第二年起停止出版该报纸。

第五十四条《报纸出版许可证》加盖年度核验章后方可继续使用。有关部门在办理报纸出版、印刷、发行等手续时,对未加盖年度核验章的《报纸出版许可证》不予采用。

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报纸出版单位,经催告仍未参加年度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年度核验结果,核验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六条报纸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

第五十七条报纸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报纸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报纸出版单位的新任社长、总编辑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报纸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下达警示通知书;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检讨;

(四)责令改正;

(五)责令停止印制、发行报纸;

(六)责令收回报纸;

(七)责成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监督报纸出版单位整改。

警示通知书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下达给违法的报纸出版单位,并抄送违法报纸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五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报纸出版单位,或者擅自从事报纸出版业务,假冒报纸出版单位名称或者伪造、假冒报纸名称出版报纸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处罚。

第六十条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禁载内容报纸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处罚。

第六十一条报纸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条处罚。

报纸出版单位允许或者默认广告经营者参与报纸的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按前款处罚。

第六十二条报纸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一)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报纸,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报纸变更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刊期、业务范围、开版,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报纸出版单位未依照本规定缴送报纸样本的。

第六十三条报纸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承印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报送备案的;

(二)报纸休刊,未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报送备案的;

(三)刊载损害公共利益的虚假或者失实报道,拒不执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更正命令的;

(四)在其报纸上发表新闻报道未登载作者真实姓名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发表或者摘转有关文章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刊登报纸版本记录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一号多版”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出版不同开版的报纸或者部分版页单独发行的;

(九)违反本规定关于出版报纸专版、专刊、增期、号外的规定的;

(十)报纸刊登广告未在明显位置注明“广告”字样,或者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的;

(十一)刊登有偿新闻或者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其他规定的;

(十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三条,以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利用权力摊派发行的。

第六十四条报纸出版单位新闻采编人员违反新闻记者证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五条报纸出版单位违反报社记者站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出版单位范文篇10

一、我国出版业现行几种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方法浅析

我国出版业目前采用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策折扣

政策折扣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某些特殊性出版物明确规定的发行折扣,它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比如,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经济负担,我国有关部门自2000年开始,要求对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实行降价减负,教材定价统一由各省(直辖市)的物价管理部门审定,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定发行折扣标准,即,黑白版教材发行折扣为70%,彩色版教材发行折扣为72%。对于这种政策折扣,出版单位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无权擅自变动。

2.市场折扣

市场折扣是指出版单位以同类出版物在市场上的平均发行折扣为标准确定的本版出版物发行折扣。目前,我国有些出版单位在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时往往采用此办法。这种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的办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优点是:这种随行就市的出版物发行折扣操作简单,且容易被新客户所接受,也有利于稳定老客户,出版物的发行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同时,能够较好地与出版业同行在市场上和平共处,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其缺点是:由于出版物出版的单位不同,其成本费用的投入水平不一,且定价标准各异,若出版物发行折扣统一以市场平均发行折扣为基准,势必会造成出版单位所得收益的不平等,尤其是对于投入大,定价偏低的出版物,损失将更为严重,不利于保护实施“保本微利—低定价”办法的出版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助长不遵守市场规则,任意抬高出版物定价的不良风气的滋生与蔓延。另外,若出版物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秩序缺少规范化,各家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各取所需,随意设定,高低不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找出版物在市场上公平、科学的平均发行折扣将非常困难。

3.定价比重分割折扣

定价比重分割折扣,是指出版单位按照出版物各有关要素(包括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发行折扣)所占出版物定价(码洋)的不同比重分割后所确定的发行折扣。一般计算公式是:

发行折扣+成本比率+销售费用比率+销售税金比率+销售利润比率=100%

或者是:

发行折扣=1-成本比率-销售费用比率-销售税金比率-销售利润比率

当出版单位其他业务收入很少发生时,其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要由出版物的定价来分摊,因此,这时出版物发行折扣的计算公式变成:

发行折扣=1-成本比率-销售费用比率-销售税金比率-管理费用比率-财务费用比率-销售利润比率

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出版经营者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上述计算公式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的方法越来越被更多的出版单位所采用。这种决策出版物发行折扣的方法不仅考虑了出版物的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要素,同时也考虑了拟实现销售利润的盈利目标,避免了确定出版物发行折扣中的盲目性,降低了销售风险,保障了出版单位的销售收益。但是,由于出版物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出版物的销售不可能完全做到同步,即使目前财务核算使用了计算机管理,当出版物发行时,最快的结果也只能够提供销售成本数字,至于销售费用、销售税金或者是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分摊结果还必须等到期末或年底才能提供。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出版物期间费用只能根据出版单位前些年的平均分摊水平或参照市场现行的平均水平来确定。笔者认为,如果出版物近几年的定价水平比较平稳,市场竞争比较规范,则用前几年出版物的期间费用支出占出版物定价(码洋)比重的平均水平或用当前市场上的平均比率作为当期出版物的相应比率,计算出来的出版物发行折扣与预期结果才不会产生较大误差,才不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预计的目标销售利润才不会脱离实际。但是,如果市场竞争很不规范,卖方继续实施“高码洋,低折扣”,买方对“退货没商量”仍奉行故事,出版物定价水平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求得的出版物期间费用比率及销售利润比率显然不具代表性和规律性,也缺乏科学性。若以这样的指标作为确定现在出版物期间费用和目标销售利润比重的依据,计算出来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必然存在着决策失误的潜在风险。

二、两种新的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方法的探讨

笔者试图根据出版物的盈亏平衡原理和目标盈利规则,对出版物的期间费用及目标销售利润采用按出版物销售收入比重划分的方法,来探讨出版物发行折扣决策的两种新方法。具体方法有:

1.盈亏平衡折扣

盈亏平衡折扣,是指出版单位根据盈亏界限所确定的保证出版物收支平衡的发行折扣水平,是在出版物定价、预计销售量、总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确定的情况下,出版单位领导层决策某种出版物发行折扣时需要掌握、控制的盈亏临界线。也就是说,出版物的发行折扣只有高于盈亏平衡折扣,出版单位才可能获得销售利润;若等于盈亏平衡折扣,出版单位可实现收支平衡(保本);若低于盈亏平衡折扣,出版单位将会亏本。因此,当某种出版物准备批量发行之前,首先求出该出版物的盈亏平衡折扣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出版单位沉着应对市场的价格竞争、合理控制出版物发行折扣、防止盲目追风、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物盈亏平衡折扣有如下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100%

(1)

其中,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率=──────×100%;

销售收入

销售税金

销售税率=──────×100%

销售收入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单位的其他销售业务很少,故由此产生的其他销售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应由出版物的销售利润与其他销售收入共同分摊的出版单位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将由出版物的销售利润全部承担,或者说要由出版物的销售收入全部承担。因此,在计算出版物盈亏平衡折扣时,还应考虑“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两个要素。于是,公式(1)则变为:

盈亏平衡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100%(1'''')

其中: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率=──────×100%;

销售收入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率=──────×100%

销售收入

同样,由于出版物期间费用核算分摊和销售收入总额核算的滞后性,公式中的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须参照出版单位前些年(一般是前3年)已经发生的平均水平,并结合市场和出版单位的实际经营规模来确定,如果出版单位的生产经营最近几年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所发生的期间费用所占出版物销售收入的比重必然相对稳定,与出版物每年的实际分摊水平不会产生太大误差。

【例】某出版社出版一种图书,定价为8元,期货订数为20000册。已知该书的固定成本为13500元,每册书单位变动成本为2.10元。若该出版社其他销售业务很少,近3年的平均销售费用率为5%,平均销售税率为4%,平均管理费用率为8%,平均财务费用率为1%。试确定该书的盈亏平衡折扣。

根据公式(1''''),

盈亏平衡折扣=

13500+2.1×2000055500

─────────────×100%=─────×100%=42%

8×20000×(1-5%-4%-8%-1%)131200

这就是说,该书发行时,如果不发生退货,其保本发行折扣为42%。若高于此发行折扣,出版社就可以盈利;低于此发行折扣,出版社就要亏本。

2.目标盈利折扣

目标盈利折扣,是指能够实现一定销售利润期望值的出版物发行折扣。也就是说,出版物按照此发行折扣销售,出版单位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费用,还可以获得所期望的目标销售利润。目标盈利折扣直接关系到出版单位财务成果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确定出版物目标盈利折扣非常重要。

(1)目标盈利折扣计算公式

出版物的目标盈利折扣与盈亏平衡折扣的重要区别是:前者是要让出版物盈利,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指标;而后者是能够保证出版物盈亏平衡,收支相等,销售利润为零。因此,只要在盈亏平衡折扣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增加出版物“销售利润率”这一要素,便可得到目标盈利折扣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盈利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销售利润率]×100%(2)

其中:

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率=───────×100%

销售收入

同样,当出版单位的其他销售业务很少时,由此产生的其他销售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故这些出版单位在计算目标盈利折扣时,也应考虑“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此时的目标盈利折扣计算公式则变为:

目标盈利折扣=总成本÷[定价×出版物计划销售量×(1-销售费用率-销售税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费-销售利润率)]×100%(2′)

【例】在上例中,如果增加条件“要求该书的销售利润率不低于30%”,试求其目标盈利折扣。

根据计算公式(2′)可求得:

目标盈利折扣=

5550055500

────────────────×100%=─────×100%=67%

8×20000×(1-5%-4%-8%-1%-30%)83200

此结果说明,发行此书,如果不发生退货,平均发行折扣只要不低于67%,就可以实现不低于30%的销售利润率指标。即,出版社至少可以获得32160元的销售利润。(8×20000×67%×30%=32160元)

(2)出版物销售利润率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