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3:31:01

创新建设

创新建设范文篇1

2008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恢复工商建制30周年。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总局再次重申了“四个统一”,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四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以实现“四化”为手段,加大创新力度,在严格依法行政中体现又好又快。

一、创新监管举措,推进制度化建设。监管是工商部门的首要职能,也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监管举措,需要从制度入手,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对系统内要打破区域限制,建立完善区域联动执法办案的长效机制。如武汉城市圈九市工商部门,围绕监管职能,制定并实施了《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总体目标》、《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若干意见》、《市场行为监管工作一体化总体目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体化总体工作目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一体化总体工作目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体化总体目标》、《信息网络与电子政务一体化总体目标》等一系列协作制度,有力提升了监管效能。“太子奶”、“汇源”、“娃哈哈”、“伊利”是黄冈市近几年招商引资的国内知名奶品企业。2007年6月份,我局在检查中发现有假冒这些品牌的产品流向市场,当即向圈内九市工商局发出协查通报。9月28日,圈内公平交易机构与21家知名企业联手开展了打假护名牌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047人次,一举捣毁窝点16个。对系统外,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形成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合力。如发挥消委会作用与有关行业组织建立的情况通报制度;发挥公平交易机构市场监管拳头优势和相关部门建立办案的协作制度等,从而形成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合力。去年,我局通过与纪委联合一举查获各类商业贿赂案件69件,案值66万元。

二、创新服务方式,推进规范化建设。多年的执法实践让我体会到:要想把一个监管执法部门的服务做全做亮,就必须注重服务质量,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围绕“在服务中实施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的目标,可以偿试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创新准入服务方式,规范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登记行为。可以针对《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公司登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规范的监管模式,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针对目前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出台指导性意见,对自由裁量权行使、区域联动执法办案等作出原则性规定,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如湖北省工商局把依法行政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生命线,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以下简称“三制”)作为依法行政的“主轴心”来抓的工作思路,为破解法治工商建设课题指明了方向。三是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提高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化水平。制定实施相关规定,加强对商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商品质量抽检等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

三、创新行政理念,推进程序化建设。要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必须在思想上强化程序化意识。一是创新市场准入理念,严格登记管理程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登记注册等事项,防止随意增减程序。二是创新依法行政理念,严格执法程序。认真执行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三创新监督管理理念,严格市场监管程序。建立健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案件回查工作程序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网上登记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网上名称核准、网上年检、网上登记预审;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着力提高监管执法科技水平,推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登记、商标注册、广告监测、消费维权、公平交易执法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全力推进程序化建设。

四、创新监督方法,推进法治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监督必不可少,要通过法治化构建一系列监督体系,更好服务我们的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一是建立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加强工商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法制工商进程,去年国家总局就提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因此要围绕“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和谐行政”,建立完善案件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机制,推动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加强对市场准入行为的规范管理。积极推进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行政岗位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整体的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宣教等活动,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经营的观念和意识,营造建设法治工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要加强对大要案件督办。建立省、市州局督办案件机制,并相应配套建立责任追究、定期通报等制度,形成全局上下工作一盘棋,行政执法一体化。

创新建设范文篇2

一、*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专利发明方面:“十五”期间,*省专利发明超过1万件,是前16年的总和。*年*省三种专利申请2815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13件,占三种专利申请总和的253%。全省科技成果在国家登记数量达到207项,共有5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企业的专利发明占全省总量的886%,并首次超过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发明。科研投入方面:*年*省科研投入资金17亿元,其中企业投入占77%,高校科研院所投入少和投入总量不多。纵向比较,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中部地区的1/2。科研机构方面:*年末,全省拥有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比上年增加6个;省级重点试验室35个,比上年增加10个。

但是从全国比较来看,*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落后,大型创新企业少;科研院所特别是应用开发型院所数量少,研发能力不强,体制改革滞后;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力较弱;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少;专利技术产业化转化平台薄弱;金融支持自主创新能力低下。

二、结合实际,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一)围绕六大支柱产业为主体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从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普遍经验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数的技术研发中心建在企业,科技队伍的主体集中在企业。这是因为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能够使技术创新方向和目标的选择更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工程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配套能力。企业能够把科技要素、工程要素、资金要素、市场要素直接结合起来。

2营造六大支柱产业企业的创新环境

六大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研发能力相对较强的领域,一些科研成果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领先。“十一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六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高科技名牌企业和产品,建设若干个大学科技园和产业科技园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体制、机制、政策和具体措施等多方面为支柱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和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使企业始终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要通过投资、信贷、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府技术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形成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二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尤其是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力促进六大支柱产业核心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的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产、学、研集合创新体系的建设。三是建立促进科技成果推广、流动的新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应用和受益的主体。加强科研成果与企业见面推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挥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建立起为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体系。

3以市场为导向,项目投资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十一五”时期,*省六大支柱产业预计建设180个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全省六大支柱产业要实现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项目的开发、建设上,积极推进以重大应用项目带动技术创新的工作。选择一些好的项目为载体,引进先进技术来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注重创新的投入和自主创新技术的转化。有关资料表明,日本引进技术的时期,平均花1美元引进技术,要花约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因此,*应抓住这些重大项目的契机,不断地筹备、启动、建设一批好项目,实现项目的跟进接替,促进核心企业不断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二)通过自主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省的资源丰富,主要在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表现较突出。*省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激发产业活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弥补在其他经济领域的劣势,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1.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享有“七朵金花”、“世界钨都”、“稀土王国”、“有色金属之乡”等荣誉,但是从总体上看,全省矿产资源储量与产业实力还很不相称,无序开采和过度开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矿产的综合开发能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在矿产资源系统以增强自主创新为根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整合全省的优势科研资源,加大投入,实现科研攻关战略和配套机制改革,来全面开发推广矿产应用专用软件,实现矿化实体模型管理,并开发优化设计、采掘计划编制等功能,与GPS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精准采矿、智能配矿等,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这样不断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省矿产资源的产品附加值,逐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2.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是重要的“粮仓”、木竹生产基地和全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但是特色农业的产值不高,品牌数量不多,主要是农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立足*省农业资源优势。着力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农业生态安全科技工程、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以科研——开发——产业化为主线,深入研究,系列开发,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3.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的发展战略中努力对接长珠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成为“万商西进”的桥头堡,主打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从目前出现的“民工荒”、工业园区招工难等问题中透视出劳动力成本的被迫提高,对于*企业来说依靠劳动力要素低价格为优势的基础正在动摇。同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很难把劳动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仅仅依靠加工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变得举步为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形势正逼迫企业发展模式转换。企业只有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软实力”的基础上才能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把全民创业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推动创新型*发展

建设创新型*,必须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活动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用自主创新的技术条件为全民创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用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为自主创新提供生机和土壤,来共同推动创新型*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创业水平的中心环节。把全民创业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就是要围绕建立健全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综合集成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互相衔接,形成合力,为全民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和兼职创业,使其成为全民创业的生力军;积极培养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对民营企业成果转让、科技奖励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视同仁;进一步加强科技园区建设,使其成为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为全民创业架桥铺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有效技术和信息服务。

三、建设创新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自主创新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创新的成败。自主创新风险一般分为技术创新风险、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是制约创新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课题的攻关研究,不是只要投入就能取得成果。一项技术创新必须得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市场开拓费用,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样影响着自主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否产生效益。一些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巨大,在前期会产生资金的沉没成本。所以,在建设创新型*的进程中,合理规避创新风险是自主创新活动健康发展的关键。寻求建立由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担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创新风险显得非常必要。

1政府要完善各种制度,为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尽管成功的创新有可能获得高回报,但创新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性质,很难短期见效。很多企业基于这种考虑,对自主创新缺乏热情,宁愿低水平重复生产也不愿投入于技术和人力资源,宁愿低成本的恶性价格竞争也不愿进行差异化战略,探索通过创新和品牌等提高效益。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套风险分担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积极贯彻执行,企业才能拥有持续的创新动力。

2.企业要承担使用自主创新的资金、技术中试和市场开拓的风险。我省企业特别是支柱产业企业和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所做的是技术中试和成熟的产品。一个新产品要占有市场,就要进行批量的大规模生产,从技术中试到成套设备的论证,都是要投入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企业要承担生产和市场的风险。一个新产品要进入市场,还要投入大批的市场开拓费。现在要解决的一个最大的认识问题就是自主创新不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要做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三结合,自主创新才会产生多方效益,否则就出现相互脱节,影响创新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自主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自主研发与借助外力的关系。自主研发始终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借助外部力量、以合作形式开展自主创新同样是企业搞好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企业既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切实加强借助国际国内企业、大学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创新,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创新周期,加速形成和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开发创新与应用扩散的关系。企业开发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将创新成果有效运用于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有选择地向其他市场主体扩散,以在更大范围获取更多的创新回报。企业在及时有效地将创新成果用于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阶段、技术发展动向以及竞争对手态势,恰当地将创新成果向社会转让,获取丰厚的利润。

3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关系。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对于全省的重大创新课题,协调组织各种力量集中攻关。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努力使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而非各行其道相互脱节。

4短期和长期的关系。自主创新的过程有时是比较漫长的,一个科技的攻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要经过长期的试验、改进、应用的过程才能形成一项成果。但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承担不了时间的风险,自主创新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对于建设创新型*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要正确认识到自主创新的短期和长期关系,做好长期不断创新的心理准备,才能真正走上自主创新的路子。

5研发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关系。进行自主创新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政府加大了对攻关课题的资金倾斜,同时也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有些企业和科研机构会利用机会大量套取国家的研发资金,造成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的局面。政府要加强研发资金的管理,避免盲目投入,合理使用资源。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配套措施

(一)营造全面综合创新的新格局

自主创新不能局限于科技领域创新,应在思想、文化、政府管理等领域全面创新。科技创新的推进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有助于为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入手,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

(二)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目前*省在创新上存在的动力不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管理上的落后性。政府要针对创新的要求,围绕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创新上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科技公共资源的整合,加强和引导科技投入,加强规划布局,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特别是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落实“十一五”规划,制定自主创新的目标、重点、实现途径和政策措施等,立足企业的具体需求,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规范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工作。政府应成立专门委员会对自主创新成果进行合理鉴定,改变以往成果鉴定缓慢的弊病。对于有市场前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果,加大投入,进行大力推广。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科技中介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会极大地激发企业和个人的自主创新热情,形成一种积极创新的氛围。

优先采购省产自主创新产品,扶持本省自主创新产品成长。*省应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以价格为主的招标项目评标,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或省产自主创新产品,这一措施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省自主创新科技的快速成长。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折扣,经认定的自主创新技术含量高、技术规格和价格难以确定的服务项目采购,可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将合同授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三)建立自主创新的融资平台

在《纲要》的若干政策配套措施中*省提出了许多金融措施支持我省自主创新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自主创新的融资平台。由于自主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周期的性质,应加快发展我省风险投资事业,让风险资金采取入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创新企业中。政府要积极为我省的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省外和国际推介,经常举行招商引资洽谈会,引进风险资本来赣投资,为他们提供融资的平台。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基金债券,支持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赣开展业务,拓宽创业渠道,建立创业保险,以分散风险等。

创新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政党文化;党的建设;执政党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系统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建设囊括了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要从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四个主要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党的创新建设,从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不动摇,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和强化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邓小平一再强调,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职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无条件的保证。现阶段,中国还存在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体所有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关系体现在意识形态上就是多种意识形态成分的存在。如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还有传统意识形态的残余,这些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发生矛盾,甚至形成尖锐冲突,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工作,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实现社会整合。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理论,深刻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改造了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认知,实现了有效社会整合。另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其社会和政治的理想来引导、动员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目标达到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理想。在这个共同思想基础上,全国人民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达到高度统一。因此,坚持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动摇,就必须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没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将会完全丧失。

二、强化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创造党内和谐环境,提高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组织心理是政党成员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它是政党组织成员在政治活动和组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道德风貌,是政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大众心态。(赵理富:《政党文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党内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创造党内和谐的基本要素,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当前条件下,许多人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使自己积极地置身于共产党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关系中,这本身就是对党的基本价值和政治理想有一定认知和兴趣的反应。但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不同,党内组织心理是一种潜在的意识,它不是理论化的政治意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和党内腐败现象的加剧等一些不和谐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党内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弱化了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因此,在政治活动和组织活动中持续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内组织心理认同,创造党内和谐环境,成为当前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内和谐是政党成员对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达到的一种普遍认同的状态,通过党内组织心理认同达到党内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如何使全社会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意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共同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黏合剂。由此,党内和谐是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的思想保证和政治基础,没有党内和谐就无法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条件将无法形成。

三、完善党的制度规范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制度规范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和强化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不断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党的制度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广泛的体系,它的实质和核心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党的活动的各个领域,使之具体化、制度化。要推动党的制度建设,坚持作为根本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必须建设和完善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基本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的干部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这些基本制度,是规范机构运作和党员行为的法定程序和规则;具体的工作制度包括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具体工作制度,是维持各级组织日常工作的规程,是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的具体化。”(王邦佐、谢岳:《社会整合: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J],学术月刊,2001年第7期)这些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落实与发展,有利于反对和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反对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体现了党内生活的原则性。

制度建设还必须发扬和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员个体角色地位,激发党员个体的政治积极性,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组织活力。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种对党内民主资源的充分享有,将会极大提高党员的政治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开发和扩展新的执政资源,有效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战斗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作风在党的创新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成为当前政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创新建设范文篇4

20*年,全市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全市科技事业和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市科技系统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结合首都经济和首都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求,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的工作主题,对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二四八工程”)四年来的经验进行了全面地总结,提出了今后三年二四八工程建设的总体设想,并已经市科教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下面,我就二四八工程实施四年来的进展情况、以及20*年乃至今后三年深化二四八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向大会做报告。

一、二四八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四年来,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深入实施二四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二四八工程以“求实性、前瞻性、开放性”三个显著特征,已经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和重心,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集成首都科技资源提升首都竞争力的旗帜。

(一)通过“干大事、干实事、大家干”,夯实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首都发展的基础

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园区“三年大变样”目标顺利实现。20*年园区新创办企业386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数已达1.5万家;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同比增长17%,相当于全市GDP总额的16.7%;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52.5亿元,上缴税费122.2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2.7倍和3.1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恢复性增长态势。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8%。软件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年实现销售收入约380亿元,同比增长约15%,是2000年的2倍,占全国同口径的34%;海关统计的*软件出口达到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增长,20*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65.3亿元、133.5亿元和153.7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2.2倍、6.4倍和3.2倍。

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和技术突破。曙光10万亿次和联想深腾4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发和尖端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成功基于LINUX的第一代共享桌面操作系统扬帆1.0版和2.0版,结束了我国无法自主选择操作系统的历史。方舟1号、方舟2号、龙芯1号、万通1号、海尔爱国者、火马、众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相继研发成功,使我国在微电子领域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全球市场销量已突破1000万枚,占世界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40%的市场份额。高温超导线材的产品核心指标与世界领先水平保持同步,成功实现商业化并打入国际市场,使我国与美国、丹麦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拥有高温超导线材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20*年底已完成20辆电动公交样车,确定了城区和密云两条线路并已投入试运行,电动汽车研发与应用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双环醇(抗肝炎)、盐酸吡格列酮(治糖尿病)等国家一类新药相继投产。双鹤药业的“红霉素衍生物研制”获得生产批文。华世嘉业公司的“抗肿瘤一类新药”、北大维信的“抗抑郁新药”、万辉药业的“降糖药那格列萘”、康辰公司的止血新药“苏灵”等一批项目取得临床批件。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以北航柏彦大厦为标志的对日软件出口基地、信安大厦*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量子银座863软件成果产业化基地等一批专业基地与软件专业孵化器陆续建成。全市累计认定软件企业1749家,登记软件产品4820个。市版权局、市科委、市工商局和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计算机软件保护工作的意见》,软件产权保护迈出新步伐。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三库四平台”正式向软件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已被科技部指定为向全国863软件孵化器辐射公共技术的服务平台。联想、用友、北大方正、中软、神州数码等一批知名软件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252家,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36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

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微电子设计企业由2000年的23家增加至150家,产品数量由58个增加至2000多个,产品规格由平均0.8微米加工工艺提高到0.35乃至0.18微米。一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和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进展正常,中芯国际投资12.5亿美元的8和12英寸生产线即将投产,首钢日电生产线完成0.25微米升级,美国合讯公司投资2亿美元建设6英寸砷化镓芯片生产线,京东方投资10亿元收购韩国现代TFT—LCD生产线。

*生物医药基地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五大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实验中心、中试基地、实验动物中心、生物信息技术中心和试剂器械保税仓库建设稳步推进。*生命科学研究所建设全面竣工,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中关村生命园区涉及生命科学和医药行业的企业已达386家,新增中小企业91家,增长速度为31.9%。*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企业达85家,包括拜耳、GE航卫、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病毒载体基地、国家抗体生物工程中心、同仁堂片剂生产厂等一批知名企业。

新材料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关村园区西三旗新材料基地北新园、中关村永丰基地新材料园已成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创新基地。建立一批专业新材料园区,包括以*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主体的德胜园区有研科技园、以钢铁研究总院为主体的大慧科技园、以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空港蓝星新材料园等。新材料园区建设促进了一批创新型材料科技企业的发展,全市新材料领域已有安泰科技、有研硅谷等8家上市公司,另有*化大产业集团、*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正在准备上市。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顺义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建立和推广农村科技经济协作组织,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示范区已建立12个科技经济协作组织,可带动3500户农户致富。扶植了包括三元奶业、卓辰牛肉加工、平谷大桃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了转基因作物开发、农业节水、农村信息化、防沙治沙等一批示范工程,其中,农业信息化体系已在京郊建立了覆盖到村的信息化网络,在战胜SARS、预防禽流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成40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标准化基地,辐射推广基地30万亩。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体系,全市经认证的绿色安全蔬菜生产基地达127个,产量约占全市商品菜生产总量的50%。

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由天然气集团承担的楼宇型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示范项目实现了与电网的连接,正式投入运营;创纪录地组织17家大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病毒性肝炎”联合攻关,打破了医学研究“个体化”的传统;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公众紧急救助995系统研究为全市防灾体系建设提前进行了准备;两个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三个市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围绕“科学文明、建设小康”主题,继续打造*科技周品牌,不断扩大科技周的影响力。科普事业在实现政府性推动、国际间合作、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构筑起了一个开放共享、全社会参与的科普活动平台。*绿色讲演团、中科院老科学家讲演团、*科普志愿者工作团已成为全市传播科学的重要力量。媒体的固定科技科普栏目的版面用量、播出时间继续增加。针对不同社会对象的科普活动生动活泼,*移动式编钟、细胞屋、诺亚方舟、古代天文仪器演示、互动式物理大世界展等一批科普项目的开展,丰富了科普展陈方式。

(二)促进、改善、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各个方面的建设,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技术市场条例》等地方法规,《*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市关于鼓励在京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规定》等政府行政规章,《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全市科技政策环境建设已表现出体系化、规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孵化器总数已达61家,孵化面积达6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82家,毕业企业354家,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建立大学科技园14家。涌现出中星微电子、亚信、启明星辰、美髯公等一批著名留学生企业。孵化器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内部机制不断完善,孵化体系已经成为向社会输送成功企业和项目的重要源泉。

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架构初步建立。全市有科技中介机构近5000家,相关行业协会15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余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科前方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中介机构,在帮助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流动、利用科技创新要素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20*年2月正式挂牌运营,到20*年底,中交所累计挂牌项目702个,挂牌总金额237亿元,高新技术项目成交31个,成交金额29.3亿元。20*年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超过265亿元,同比增长20%,居全国第一。

科研院所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支持159个在京中央院所企业化转制,提升了*的创新能力。市属67家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已全部完成企业化转制,初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凝聚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国内与国外各方积极性,激发了首都发展新活力

中央与地方资源充分融合,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委及清华大学、*大学等十一家中央在京部门和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等一批面向*、服务首都的机构相继成立。市科技计划向中央在京单位全面开放,三年来吸引了200多家中央在京单位承担科研任务,争取到国家主要科技计划11.3亿元的支持。

国际资源、民间资源积极融入首都创新发展。44家跨国公司在京成立49家研发机构,87家外埠大企业在京设立了1*家研发机构,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高端研发活动。中德软件技术联合研究所、IBM中国Linux解决方案中心、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等国际性合作研发机构相继成立。一大批留学生回京创业,目前在中关村园区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已达2000家,比1999年增长了7倍。以用友、新浪为代表的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这些资源的融入,为*的创新和产业化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科技奥运理念深入人心,科技奥运建设全面展开

进一步完善科技奥运建设的组织体系。加强奥科委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编制完成《奥运科技十个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十个重大项目已启动分项目167个,包括课题249个,总经费概算31.7亿元。在工程建设、国际合作、奥运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奥运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奥运场馆结构选型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奥运场馆工程建设,提出国家主体育场结构的用钢总重可由13.6万吨优化调整到5.3万吨,可节约资金8—12亿元,受到投资业主方的高度重视。“奥运气象保障科学技术试验与研究”课题进展顺利,已在六个奥运场馆建成自动气象站,并于去年7月1日正式开通奥运气象信息网页,使*成为历届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最早的一届。

(五)科技抗击SARS取得重要成果

在“立足现有资源,科学合理组织科技力量抗击非典”的工作方针指导下,运用科技手段抗击SARS疫情。及时推出病毒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荧光免疫法”两种检测方法已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得到世界公认。及时布置临床病理样本的采集保存,拨专款组织协和、人民、地坛、佑安、中日友好等五家医院保存病理资料,为开展下阶段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开展“康复期人血清试验”,提高了非典病人的治愈率。紧急启动一批科研项目,支持“ω-干扰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西维来司”、“凯时”、“复方精致胶囊”等一批药物投入临床。

在全面总结二四八工程实施四年来的经验和回顾20*年工作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离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还有较大差距,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尚需提升。二是科技资源推动郊区县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工业小区产业特色不突出,科技园区、郊区县工业小区与所在地区发展的全面联系、融合及互动不够;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作用不突出,还没有建立起依托高新技术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与经济紧密协作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三是科技在推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尤其是提高全体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提升。

二、20*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市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继续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善于思索和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强化科技与首都发展的结合,形成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局面。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我们必须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决思想,转变观念。

第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辐射、渗透和动力作用,把科学理念、科学方法和科技成果引向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各个领域及全市的各个区域,力促区域的整体化发展、城乡的一体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推进首都现代化进程的先导力量。

第二,继续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全球化竞争主要表现为区域和产业的竞争,其内涵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技术、人才等稀缺科技资源的竞争。区域的发展必须依靠本地区的特色资源,特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特色资源的溢出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基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改革实践和发展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正是*发展不可多得的战略性资源,更大程度的涵养、凝聚、利用好*雄厚的科技资源,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是我们必须坚持探索的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第三、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变科技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动力,是科技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关村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从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两个规律出发,科技要在新时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是经济和科技行为的内在的、基本的单元,对经济、科技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逐步确立企业科技投入主体、科技创新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的地位,不断激发企业活力,注入企业动力,培育企业创造力,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经济、科技发展才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基于以上认识,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工作要着重抓好“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即:实现由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的科研体制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的科研体制转变;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向郊区县的辐射、扩散;加强科技对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支撑。

按照新时期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新*、新奥运”战略构想为目标,以优化首都发展环境,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为着力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集全市之力,继续深化实施二四八工程,“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力打造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发挥科技在“五个统筹”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以科技资源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全面推进各项科技工作。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搭建园区创新的制度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设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通过优化园区创新环境,切实增强园区创新活力。加强科技创新法制环境建设,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强化各项政策的落实,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公平有效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规范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服务环境。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加强全市重点领域学科建设,培养、引进、鼓励各类创新人才在京发展,使*成为研发创新公共设施完善、成果转化孵化迅速、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世界研发的重要节点。

在全面推进*各项科技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三大行动:一是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引擎行动”;二是实现市区与郊区县协同发展的“涌泉行动”;三是推进首都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技奥运行动”。

(一)启动“引擎行动”,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引擎行动”的核心是,力促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

实施“引擎行动”,重点是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法制环境,促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选择重大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以企业为中心完善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产业集群,并向传统产业领域渗透,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2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大企业技术研发,鼓励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按照产业链和技术分工开展研发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和共同发展。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鼓励支持科技投入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与国外一流研究机构广泛合作,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支持以企业为中心形成新型产学研组织模式,鼓励各类企业与研究所通过多种方式共建研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外埠各类企业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吸引京外企业将总部迁入*。近期重点支持*医药集团药物分子设计中心、同仁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作建立同仁堂研究院、京东方与清华大学合作消化吸收TFT-LCD第五代技术以及中德软件开发研究院等工作。

第二、积极开展科技资源招商。以促进科技资源与实业投资、金融资本相结合为纽带,创造新型招商模式,主动、充分地利用好*优势科技资源,吸引京外资金入京,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为首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按照“促存量、抓增量、出大药”的工作方针,加快同仁堂与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合作、吉林通化东宝胰岛素项目、美国安万特公司,江中制药、江苏恒瑞等医药企业进京的招商工作。

第三、深化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通过项目引导,实现转制院所与大企业集团的实质性结合,形成既有创新能力又有资金基础,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新型龙头企业。近期重点抓好农科院畜牧所畜禽疫苗产业化等项目实施。

第四、完善专业孵化器与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大力加强市场化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创新体制实现科技资源条件全社会共享;充分发挥现有创业孵化体系的资源优势,改造和新建一批专业特色明显的新型孵化器,打造行业特色突出、支持力度显著的企业创新创业平台。

第五、大力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组织实施《20*—20*年软件产业发展长风计划工作方案》,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研发能力。支持中软、神州数码、用友等一批重点软件企业,推动*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离岸研发中心、中国信息化实施中心、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开发中心,使软件产业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初步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六、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在微电子领域,支持企业申报和建设部级研发中心,鼓励京东方建立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支持建立半导体材料研发中心、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中心等,促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微电子企业做大做强。在生物医药领域,鼓励企业实施以创新为内涵、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的品牌战略,尽快推出*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品牌。在新材料领域,加强新材料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交易、产权交易和成果转化。继续抓好制造业信息化、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等项目的示范和产业化工作,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启动“涌泉行动”,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涌泉行动”的核心是促进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城区创新要素和成果向郊区县强力辐射,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溢出效应”,带动区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涌泉行动”,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园区的源头创新作用,增强中关村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促进区县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利用科技创新提升区县竞争能力方面的认识,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县发展的全面融合,促进首都现代化“起步在城区,实现在郊区”目标的实现。20*年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搭建科技资源“溢出”的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充分尊重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深化知识产权创新体制改革,形成知识产权创新的制度保障,从源头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力度。依靠科技资源和高新技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分蘖形成新型现代服务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丰富首都经济内涵。总结推广“中科前方”等单位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科技文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完善促进区县科技进步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郊区县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科技先进市县评比的基础上,设立全市区县科技进步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加强区县科技工作。

第三、提高区县科技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对区县科技干部培训。会同有关部门,针对需求为区县选聘科技助理。调整充实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对区县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

第四、促进开发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区县发展特色产业,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区县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促进开发区与本地区的全面联系、配套与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期重点抓好顺义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区、延庆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亚太区域中心、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工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平谷大桃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

第五、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建好农村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成果信息和专家咨询等多种信息服务。以农村信息化网络的300多个节点为依托,开展实用技术富民、就业上岗技能、星火计划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通过建立和推广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农村科技经济协作组织,逐步形成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养及农业生产技能,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六、以科技手段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结合郊区新城区的建设,在建筑、环保、通讯、治安、城市管理等方面,推广应用新技术,建设若干代表中国水平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实验示范小区。近期重点抓好昌平卫星城东扩工程、通州运河景观和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社会综合技术应用示范等工作。

(三)推进“科技奥运行动”,用科技手段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科技奥运行动”的核心是,以科技助奥运,以奥运促科技。在科技直接服务奥运建设的同时,从首都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科技奥运建设。围绕奥运场馆、信息、安全、开闭幕式、运动科技等与奥运直接相关的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提高奥运工程的科技含量。

第二、以科技手段促进*城市交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智能交通系统(ITS)规划等项目,加强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的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解决地铁和轻轨等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促进*路网和客运结构调整。

第三、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水平。开展首都圈防沙治沙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水质改善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工业、医用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科技攻关,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通过SARS防治研究,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组织工程化人体组织器官再造研究、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研究、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平台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升*医疗卫生领域技术水平。

第五、推进首都信息化建设。通过新一代数字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高速、可靠的数字信息系统。

创新建设范文篇5

关键字: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建设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次研究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营业务为石油),该企业旗下有15个二级管理单位,其中有包含39个三级单位,企业员工总数共计956人,其中,管理层人员共计126名,信息管理技术人员269名。

1.2方法

随着石油行业不断重组和改制,石油企业的经营方向也不断趋于国际化和现代化,提升石油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意义重大。对该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创新以企业管理者为中心。以企业管理者为信息创新建设的中心,并非需要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与信息管理人员一致,而是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提升对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关注和重视度,避免对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部门之间信息封闭的问题,影响信息的交叉传递。关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提升企业处理信息问题的速度,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速度。其次,缩短系统开发时间。对于该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对信息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对动态的信息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对静态信息的需求,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重组和重新管理。从此种角度来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则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缩短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和磨合时间,避免因企业重组和改制造成企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开发商而言,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时,需要确定相对具体的开发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时间、调试时间和运营时间。为此,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加强企业与开发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获取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尽可能的缩短信息系统的磨合时间。再次,建立健全协调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协调和管理制度,可增强信息系统开发商与信息系统使用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双方共同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重建贡献力量。开发商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需要获得所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这则使开发商与运营商之间产生了矛盾。针对此种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维护制度、运行制度等,并定期进行专业考核。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为信息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并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标准化要求。第一,构建长期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第二,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主要是对用户被授权或使用范围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同时,将查询所得结果输出,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三,保障信息资源标准化,在企业内部实现实时分享,增加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和联系,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2结果

通过重新建立信息系统的管理中心、缩短信息系统的开发时间、建立健全协调和管理制度、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信息管理团队,并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和标准化要求,该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得以保障,且信息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时间缩短,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性增加,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效率。此外,信息管理团队不断稳定,信息系统的查询和共享功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团队也逐渐趋于稳定化和长期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带动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3讨论

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追求,在保障低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再仅仅局限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上,也逐渐向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和具体对策上。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信息系统建设更趋于实际化,切实解决实际开发设计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起到一定的先决性作用,且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即使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信息系统仍立于不败之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此外,信息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此种品牌效应可获得宝贵的非直接性的经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导致内部业务流程及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在此种情况下,传统的投资收益则无力发挥其作用,需要从信息系统中寻找更多、更新的处理方法。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渐升温,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建设,可使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增强,稳定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作者:杨森林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参考文献

[1]徐蕾,史文雷,彭学君,等.以应用型为发展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旬刊,2015(01):77-79

创新建设范文篇6

1、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工业总量稳步增加。1—5月实现工业总产值301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二是工业投入明显增强。上半年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投入技改资金100万元坚持做大做强;新引进的8家企业,已到位1300万并陆续开工建设;计划投资达3.1亿元,其中:界首马达源不锈钢企业总投资达1.1亿;三是乡工业区块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区块的规划、环评工作已完成,有7家企业开始落地建设。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项目报批、征地中。

2、农业产业进程加快。组建了*县果蔬茶叶专业合作社,建成*农家乐及千亩水果梨园基地,新开发香榧基地300亩。同时,积极推进茶叶扩量提质打品牌。一是扩大种植名优茶。新增茶叶200亩。二是开展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产品注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质量。三是组织茶叶有机认证。目前我乡有4000亩茶叶正在认证并有望通过认证。

3、村级换届成效显著。换届后,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两委有矛盾的个别村也得到消除。全乡书记主任连任率非常高,19个村有16个村书记、8个村主任连任。现在各村干部心齐气顺劲足,形成了干事服务的良好氛围。

4、抗震救灾十分踊跃。面对雨雪冰冻灾荒,我乡积极组织抗灾自救;面对汶川大地震,我们携手同心,与灾区同胞共渡难关,伸出热情援手积极捐款。全乡共募集赈灾资金171421多元,交纳特殊党费44296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5、旧村改造行动迅速。我乡把旧村改造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乡村两级工作领导机构。由各村为业主,每个村由一名乡班子成员联系,负责开展改造工作。目前,各村群众十分支持,干部非常积极,已经完成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尤其叶川头村,已经出台方案,并到户签定合同,现在已签45户6600余平方。不久就可坼迁。

6、综治工作卓有成效。以建设“平安*”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大普法、大防控、大调解”机制,加大设施和人力投入,健全网络,规范管理,加强不稳定因素全面排摸,实行领导包案、干部负责,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现在,我乡群众上访率同期相比连续下降,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一月份,界首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村和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7、计生工作碰硬较真。上半年,我们强化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夯实基层基础。针对我乡计生工作的薄弱点和难点重点,严格执行计生责任制,狠抓社会抚养费征收,政策兑现工作,一是每半个月一次集中乡干部到各村落实重点对象的三查、走访、和长效节育等计生工作;二是多重查找线索,对在外地的遗留的2列违法生育对象开展外出执法;1—5月份,我们共征收社会抚养费6.3万元。

8、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干部群众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不强;二是工业区块还存在征地方面、政策处理遗留问题,包括管道、道路、线路基础设施等的征地政策处理。三是茶叶产业面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经济增长方式仍显粗放;四是受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五是由于县乡重点工程建设,政策处理等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二、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实现情况

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乡共调查低收入农户1193户,2195人口,通过走访调查摸底,了解了我乡低收入农户的主要状况及原因,分类制定了乡、村、户增收计划;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物质帮扶等途径来实现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工作。特别是结合乡主导产业茶叶,对滩坑移民、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开展专场茶叶种植技能培训,使这类低收入农户有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的茶叶种植水平,掌握一技之长,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我乡已将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列人今年重点工作,着手开展下山脱贫、旧村改造、就业培训等工作,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和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帮助他们异地搬迁,外出务工就业。对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已列入低保212户,结对帮扶290户)和培训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低保扩面工作。将1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乡新增低保户40人,达290人。扩面率为50%。另外,我们组织群众种植茶叶,开展有机认证,拓展品牌和提升质量,扩大畜牧业生产,鼓励山地开发,进行山地复种套种等途径实现增收。

创新建设范文篇7

一、**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从政策、载体和机制上,政府给予积极引导、扶持和推动,在体系建设中贯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在制度创新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创新促技术创新。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有效地推进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区域科技创新氛围不断改善

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筑和建设上,先从宏观环境的营造入手,专题调研切入,组织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和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扶持措施,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宏观环境。

经过几年的扶持培育,**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浙江省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市科技局与**高新园区共同筹资,在**科创中心内建立了300万元的科技创业孵化种子资金,成为**第一家科技创业种子风险资金,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的建立,为科技人员来**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在园区树立了鼓励科技创业和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

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年10月经省科技厅批准创建,**年4月正式通过省政府的验收挂牌,成为我省第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平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年11月经**市科技局批准创建,**年7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于**年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省级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部份县(市、区)已建立了科技孵化器,其孵化器规模、水平和各项推进工作在省内地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科技城入驻,并在平湖和嘉善设立分院。

共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日渐完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特色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已有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6家,占全省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总数的22.2%。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发展加快,目前已有部级火炬计划产业基地4家,与绍兴市并列全省第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快速发展,目前已有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市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7家。

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议发展迅速。市经贸系统于1998年起开始引导培育组建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系统于**年起实施创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作。通过积极鼓励、加强引导、大力扶持、努力培育,已建立起一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截止**年底,**已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1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7家,全市已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其中行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72家(其中行业技术中心7家)。

(三)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增量加快

从科技投入看,**年,**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到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2%;R&D支出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R&D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增长,**年达到1.49%。**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总额达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34.48%,其中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7%。情况表明,科技投入呈多渠道、多元化态势,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已成为社会共识,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从人才资源看,**年全市拥有人才资源总量18.55万人,比2002年增加1.45万人,增长8.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0万名,每万人中人才资源数598名。同时,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789名,其士12名,硕士68名,副高以上职称者149名,聘请外国专家24名;市域各类高校在校学生17806名。人才资源数增长10.5%,增幅在全省居第三位。科技人才也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市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科技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周边城市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不高

从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水平和能力看,企业技术创新的层次相对较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技改投入远高于科技投入,还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改造轻研究开发的现象。一是企业创新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适应市场变化;二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梯队结构不合理,没有一支稳定的研发队伍;三是研发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企业内部创新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二)科研院所总体实力不强,发展不快

**现有部属级研究院所2家,市级科研院所5家。部属研究院所研发实力较强,但对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够显现。市级研究所规模均不大,技术力量的人才缺乏,5家研究所中有公益类研究所2家(市农科院和市情报研究所),工业类研究所3家,其中计算所和环科所改制后几乎未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目前尚剩机械研究所主要开发非标类机械设备,其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人才、资金紧缺,发展受限。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目前处于筹建阶段,二三年后将会对**科技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科技中介机构发育滞后,服务功能薄弱

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在政策上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够。一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偏少,形式单一,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由政府管理部门在运作;另一方面,现有的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与科技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内部运作机制、服务水平、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拓展。

(四)科技投入不足,低于周边城市

全市研发(R&D)经费占GDP的比重**年达1.49%,仍低于发达国家2%~3%水平。**年**R&D虽然增幅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总额仅是杭州的五分之一、宁波的一半、绍兴的五分之三。**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幅虽居全省第一,但政府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0.2%,明显低于中等发达国家0.5-0.8%的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8%,也明显偏低。

三、**市**区域科技创新建设总体目标

**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结合**实际,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推进,坚持五个结合,即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二是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三是坚持完善体系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五是坚持立足**与开放互动相结合。**市**区域科技创新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态得到较大改观,科技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形成开放、竞争、激励、协作的创新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形成共识,营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良好氛围

一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达成共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基础较薄弱,科技研发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学装备等科技创新资源不足,要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形成共识,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二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府现有扶持性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和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扶持性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行业或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激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积极建立规范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和创新管理的模式,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降低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成本,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构建人才集聚高地,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要努力营造人才集聚氛围和集聚环境,营造科技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建立多层次、多系统、全方位、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机制。二是要加强人才集聚载体建设,通过加快**科技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设和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积极推动**高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型人才,逐步构筑**高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集聚高地。三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智力资源,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动力源。

(三)加快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要针对**经济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特点,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需求,确立科技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在科技平台建设中,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引导科技条件资源整合、共享,建立起既体现市场需求导向,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机制,使科技条件平台真正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科技创新的依托和支撑。三是要充分发挥浙江长三角研究院、第三十六研究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在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推进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科技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共性资源平台建设。四是要政府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做好科技平台建设的发展规划,引导科技资源整合重组,设立科技平台建设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平台建设投入体系,加快**科技平台建设。五是要制定出台《**市重点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扶持建立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开放型、合作型行业实验室,重点支持有潜力的重点实验室创建省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到2010年,使全市在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服务能力、科技制度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跃上一个新的水平。

(四)实施五大科技计划,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对影响**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广泛科技大协作,组织大院大所与企业联合攻关,解决应用高新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二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计划,从**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中选择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信息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企业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五个层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并在**机电、纺织、丝绸、服装、化建、造纸、皮塑、食品等制造业组织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三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通过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企业的研发队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培养新的制造业产业增长点。四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火炬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先进制造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五是实施三个专项计划,即纳米技术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示范应用、服务业电子化三个专项,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实施五大科技计划,加强**的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五)培育科技中介机构,构筑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平台

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性、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行业技术服务中心、行业产品检测中心、产品工程设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心的建设,加快资产评估、风险投资基金、政策法律服务、会计事务、管理咨询、项目评估、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招标投标、技术信息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在**建立各类行业技术协会,鼓励有条件的中介机构在国内外和区域之间建立虚拟合作服务体系,逐步引导**科技类和社会类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目标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的普查,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公共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网络,在重点实验室、科研所、研发中心之间建立网络合作体系,构建大型仪器和试验检测设备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四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网络为载体,集成资源,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若干个特色产业优势的科技网站,加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科技基础数据库建设,提供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和科技网络环境,推进**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建设范文篇8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扎实推进各级各类示范点建设

我办将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以“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为理念,探索和实践就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按照“突出重点,产业带动,梯次推进,试点先行,巩固提升,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一些区位优势突出,产业资源独特,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实施重点打造,使之突出特色。

一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推进及、下村、水城、乡村中国茶花第一村、村等11个特色示范村建设和巩固提升等5个村。11个特色村规划及实施方案、5个巩固提升点方案审定后已开工建设,截止6月底,已完成主体工程量的50%。4月份后,因工作需要,又相继增加了海棠箐和新庄2个特色村。目前正在做规划和方案,有望在9月初启动实施。

二是做好省级重点建设村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完成了年度23个省级重点建设村的扫尾、总结工作,在各乡镇初验的基础上,县级已组织验收,等待省、市验收。年,全县共上报32个备选省级重点建设村,待省委农办批复后组织实施。

三是完成了年度社区自然村、松园村上松园自然村,猴桥箐口社区河头村民小组,腊幸村寸家庄自然村,镇社区旧街自然村,曲石双龙村张家村民小组,兴龙村秋场自然村,中和大村社区大村自然村,乡村刘家寨自然村,社区老街子自然村等10个中央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目前乡镇正在组织初验,待乡镇初验结束后,我办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县级验收。

四是依托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实施100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点,目前已启动实施。

(二)推进农家新居建设

围绕县委“323”发展战略,把实施农家新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突破口,继续推进农家新居建设。完成了年度1025户(新建205户,改造820)农家新居的总结验收,目前已进入资金兑付阶段。年各乡镇已上报农家新居建设共1135户,其中:新建345户,改造790户。目前,正在与县财政局对接补助资金事宜,待确定后批复实施。

(三)持续强化宣传工作

持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宣传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事例,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编制简报14期,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网站信息25条,农信通17条。

(四)指导抓好指导员工作

协助县指导员管理办公室,总结表彰了第四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完成了第五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下派及培训工作。结合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制发了《县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要点》(腾新农办发〔〕2号),帮助指导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及阶段性工作任务。指导员进驻乡村以来,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立足实际、扎根农村、深入群众,认真开展工作,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六大员”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上半年指导员共走访农户15607户、66128人,集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724次、22045人,召开各类座谈会996次,出黑板报、宣传栏404期,撰写调研报告221份,协助所驻乡村落实产业发展项目87个,争取扶持资金353.38万元,为所驻乡村办实事、好事772件,协助开展各类涉农实用技术培训268期、11352人,配合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91个,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501起。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

按照县委、政府和县纪委的相关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巩固落实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树好机关形象。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四比四促”和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通过认真组织筹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高质量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针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制定了整改落实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全办人员分两批到挂钩村驻村蹲点,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对挂钩村从智力、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尽可能的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压力大,各级财政投入还难以满足群众迫切建设家园的期待和要求,项目整合难度大。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村级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弱,村庄整治任务艰巨。

三是多数农村的主导产业为传统农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低,农业发展内在活力不强。很多乡村还缺乏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培植新

产业任务艰巨。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办将继续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三句话”“五句话”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各类示范点建设

一是督促指导乡镇修改完善特色村的规划和方案,抓紧组织施工建设。二是待省级重点村下达后,按项目管理要求,编制好规划和方案,抓紧组织实施。三是中央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项目待乡镇初验结束后,我办牵头组织县级验收,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四是指导抓好100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点。

(二)抓好村庄整治,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

以“村寨道路硬化、生态环境优化、农家庭院美化”为目标,从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一方面,抓紧年度农家新居建设的审核和批复实施。另一方面,以“六改七建”为突破口,加大村庄综合整治力度,协助建设局做好全县村庄规划,重点抓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四大整治项目,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不断提高人的居住质量和环境。同时,配合各部门实施好农田水利、乡村基础设施、农村清洁能源、农村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督促指导乡镇申报和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项目。

(三)抓好农村基层各类组织建设

在认真推进各类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相关村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健全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发挥好青年、妇女、治保等组织的作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建立健全农村调解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老年协会、文艺表演队等群众自治组织。

创新建设范文篇9

将年确定为“和谐文化年”其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关键年。为此。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切入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不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持,增强省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主要打算是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研究制定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目标责任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和若干政策意见,不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切实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文化管理机构,组建专兼职文化队伍。以“创城”为契机,积极争取,推动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的达标工作。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采取各级政府给予补贴的方法,重点抓好4个县(市)区图书馆或文化馆、5个乡镇文化中心(文化站)10个村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促进文化先进区(县)创建工作,力争再有一个县(区)分别跨入全省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区)行列。继续加大力度,融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资源,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开展争创市先进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和先进个人评选等“文化双百”评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素质,不时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融合文化旅游资源。发挥省城文化艺术人才优势,集中精力打造《齐鲁风》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气派、风格”文化旅游剧目。以纪念着名维护国家利益词人辛弃疾辞世800周年为契机,创作生产京剧戏曲剧目《辛弃疾》特别是围绕“建设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组织全市专业和业余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一批反映新的时代风貌和景象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省城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重点抓好市第四届“荷花奖”新人新作新剧目评比展演、市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第三届社区文化年、第五届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第八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展、第三届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第六届迎新春花灯艺术大赛及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为农民办“百件实事”及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校园以及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时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发挥大观电影院、中国电影院的龙头作用,开展电影主题放映活动。抓好明星电影院作为全省首家“进城务工人员影剧之家”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活跃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

(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进程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角工作制、限时办结制、服务许诺制,坚持行政执法“五不准”四公开”依法制定《市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制度》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依法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制作发放文化市场便民服务卡,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继续以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非法音像制品经营、非法演出为重点,从重从快从严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始终坚持对非法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秩序。实行量化处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制定分类管理规范,实施不同的监管手段,对屡次违规的经营单位依法严处,直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遵循“有序准入、有效管理、有益提升、科学发展”原则,认真做好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试点工作。建议和开展诚信经营,实现音像市场“合法音像店无盗版”引导支持爱书人、新华书店、新视杰、远东音像等大中型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进驻商场、超市;引导支持爱书人、网通等6家网吧连锁企业建设主题化、品牌化、规模化门店,提升网吧市场整体形象。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资本及外资投资建设成规模、上档次、综合性大型娱乐场所,打造文化休闲娱乐市场品牌。扶持培育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活跃城乡演出市场。结合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拟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文明上网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拓展知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议建设“绿色网苑”引导支持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等公共场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文明上网环境。围绕建设平安、文化、和谐,陆续开展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第二届网吧网管技能大赛、合法音像经营单位无盗版”评选活动、魅力正版,文明”正版音像宣传展销活动、市文化经营单位星级评选活动、市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等“和谐文化市场建设”系列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市场四级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文化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实行分类管理、各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晰市与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重点与侧重分工,推进管理执法重心下移,形成既衔接紧密又有所侧重的层级管理机制。各县(市)区要健全和完善由文化、公安、工商、信息产业四部门参与的文化市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文化市场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形成文化市场管理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市与县(市)区两级网吧监管网络,保证网吧和计算机终端的线率,有效封堵违法网络游戏和超时经营,切实提高网络监管的效力。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培训机制,认真做好各类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之知法懂法,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推行文化市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市场行业协会,筹建娱乐协会和音像协会等,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完善12318举报电话制度,空虚社会义务监督员队伍,充分凝聚社会和行业的力量,形成全方位的长效监管机制。依照行政审批与执法分离的原则,各县(市)区都应将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分离,落实岗位责任,保证管理执法到位,实现科学管理,规范执法。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以日常监管为主,提前市场管理关口,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检查方面下功夫。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建立各类市场从业人员、运营情况等数据统计信息(季报)报送制度,为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五)落实文化产业政策。争取出台《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意见》争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多渠道产业投入机制;积极参与文产业调研普查统计工作,健全完善文化产业数据统计体系;命名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单位,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整合产业资源,创新运营体制,增强产业活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创意产业品牌,力争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上取得突破。

(六)坚持管理和利用并举。增强社会各界的文物维护意识。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维护法》实施方法,力争尽早公布实施。积极开展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府学文庙维修复建工程,适时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对各类文物维护单位的维护,加大对破坏文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努力改善博物馆展陈设施条件,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文物展览、展示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工作,研究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方案,适时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创新建设范文篇10

今天这个会是今年劳动保障系统召开的第一个会。会议开始表彰了去年度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是劳动保障系统首次对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表彰,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视,也说明劳动保障工作在乡镇工作中占的份量是越来越重了。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他们是劳动保障系统优秀的代表,值得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刚才,同志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很好的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弘扬成绩,不断增添工作新动力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对内地经济影响的持续深入,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县劳动保障局领导班子坚持一手保稳定,一手抓发展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有力地推动了灾后重建工作。全系统221个项目已经有*个项目开工,*个项目完工,完成投资*万元,从全县灾后重建工作来看,这个进度还是算比较靠前的。二是就业局势稳定。尽管我县就业压力大,但通过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开发公益性岗位等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就业局势得到了稳定。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达到了*万人次,基金征收实现了3个多亿,争取上级资金*多万元;解决了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返城知青、教育系统临聘人员、文化专干、邮递员、放影员、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让近*万名职工实现了老有所养。三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劳动保障部门在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过程中,既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经济发展的大局,去年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了95%以上。四是劳务经济工作稳步发展。我县是人力资源大县,一直以来,劳务经济工作都名列全省前茅。去年,劳务经济工作继续发挥了服务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招商引资企业的作用,引导1万余人在县内企业就地就近实现了就业,劳务输出*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元。

去年的成绩表明,全系统的干部职工经受住了困难形势的考验,向县委、县政府交出了一份非常优秀的答卷,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再一次证明了劳动保障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示了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们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的政治品质,充分表明了你们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充分体现了上下齐心、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示了讲奉献、能打仗的良好队伍形象。

肯定成绩,可以增强信心。站在新的起点开展劳动保障工作,既要认真吸取过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又要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开拓的工作,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得更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当前,我们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对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劳动保障工作做了十分重要的强调;十一届人大常委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部署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时,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解决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大的矛盾,并出台了《城镇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清醒、全面、深入的把握当前形势,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从变化的形势中认真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扎实做好工作,迎接各种挑战。

三、奋勇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夺取事业新胜利

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坚持完善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要坚持灾后重建工作与加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坚持促进企业发展与创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相结合,进一步处理好服务企业、发展经济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就地就近转移与劳务输出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各乡镇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统一了名称、标牌,人员也基本到位。但是,这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落实人员和职责方面。工作人员一定要相对稳定,今后,各乡镇更换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及时向劳动保障局备案,劳动保障局要要随时掌握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职责和范围,规范流程和标准,真正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方便、更快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在灾后重建工作方面,按照“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今年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各乡镇要继续发扬去年灾后重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扎实做好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信息系统等项目的重建工作,确保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面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