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物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1:32:07

财税物价

财税物价范文篇1

这次全县财税、物价、厉行节约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表彰20*年财税、物价工作,部署安排2009年厉行节约和财税收入、物价工作。按照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等会,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关于20*年全县财税工作

20*年,是全县财税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大冰冻灾害、政策性减收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财税任务高基数增长和税源短缺带来的巨大压力,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县财政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超出预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税收入实现新突破。20*年,全县财税总收入突破6亿元,达到6.2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1.95%,比上年增加8289万元,增长15.2%。其中:国税完成25868万元,比上年增加3798万元,增长17.21%;地税完成15901万元,比上年增加2*4万元,增长15.09%;财政完成21057万元,比上年增加2423万元,增长13%。

二是财税质量有了新提高。财政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2.4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42964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097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0%,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花炮厂、打火机行业、廉桥药材市场经营户纳税意识增强,自觉接收税负定额调整;兴工焦化、兴盛置业、龙丰实业、亿利金属、廉桥造纸、青山机床、祥隆电瓷、牛马司煤矿等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对财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是征管水平迈上新台阶。财税征管进一步规范,重点进一步突出,协税护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征管部门通过强化税源监控,摸清税收底子,坚持依法征管,严格财税稽查,保证了财税均衡入库。县国税部门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全面开展欠税清理,收入增幅较大;地税部门建立了税源分析制度,实行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管,效果明显;财政部门以矿产资源税和契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启动了矿产资源税费统征,契税收入突破1000万元,达到1300万元;县非税收入征管部门加强非税收入信息化建设,完善“以票管收、票款同步、源头控制”机制,乡镇社会抚养费和基金收入征管实现突破,收入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两市镇、九龙岭、火厂坪、佘田桥、灵官殿、堡面前、廉桥、砂石等乡镇积极培植财源,采取有力措施,挖掘税收潜力,加大协税护税力度,财税任务完成出色。县国土局、运管所、交警大队、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任务完成较好。

四是财政支出取得新成效。按照“保重点、保稳定、促发展、构和谐”的要求,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向“三农”倾斜,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及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及时到位,全县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在上年基础上人平增加1000元,达到12000元,并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及其离退休人员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了适当补贴,增加支出3711万元。确保了各类民生资金及时到位。全年通过网络发放惠农涉农补贴资金30项共1.2亿元;安排各类“三农”项目配套资金1.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一般预算支出达2.93亿元,增加5200万元,增长21.61%;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再就业资金1300万元,出资购买168个公益性岗位,解决城镇退伍军人和企业改制人员就业;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口和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确保了重点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县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868万元,支持会议中心、四完小、保险馆、保险局监管中心、交通监控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县财政调减了各职能部门罚没收入计划任务1200万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投入1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推动中小企业融资。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9年财税工作及“双过半”工作要求

受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今年我县财税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今年我县财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融资、加大投入,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体制、加强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探索建设绩效财政,为加快推进“兴工旺商”、实现富民强县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根据上述要求,全县财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完成70365万元,比上年增加7539万元,增长12%,其中,国税完成29489万元,比上年增加3621万元,增长14%;地税完成18096万元,比上年增加2195万元,增长13.8%;财政完成22780万元,比上年增加1723万元,增长8.18%。支出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促和谐、强基础的决策部署,对保运转、保民生、促就业的重点支出予以积极安排。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增加投入,聚力抓好财源建设。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做大做强新的统一融资平台,为生态产业园的基础设施融资,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今年要拉通全长10公里的两条园区主干道路基。二是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上半年一定要运作、要见效。三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办、技改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金融机构的奖励标准从去年的6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全年要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存贷比达到40%以上。重点支持宾王扑克、方泰皮革落户**,支持新仁铝业复产,促成兴工焦化收购焦化厂、砂石齿轮厂技改、打火机组建集团以及亿利金属等一些大的财源项目。

(二)围绕依法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创新征管手段上下功夫。要大力支持金财工程建设,启动非税收入征管软件,实行税费监管网络化、税费征管精细化、税费稽查电子化;完善宏

观税负分析、纳税评估等手段,积极探索主体税种、新兴行业税收、各种零散税收的征管机制;改革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模式,县城范围内“两税”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征收;充分发挥县计生抚养费征收局的职能,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二是在提高征管质量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征收、管理、稽查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税收监管,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税负预警机制;积极探索保险和建筑安装税收一体化征管办法,堵塞税费征管漏洞;要加强税务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抗涉税违法行为,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促使纳税人保险纳税,维护税法刚性。三是在严格考核奖惩上下功夫。今年要继续严格执行20*年制定的财税工作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县政府对各乡镇各单位按进度进行考核奖惩,全年收入工作目标任务与年度文明目标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乡镇各单位要增强均衡入库意识,层层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按进度奖惩到位。要将财税收入完成进度与干部的工作津贴、奖金挂钩,与单位下拨经费挂钩,与干部的考核评比挂钩,与领导的政绩挂钩。

(三)围绕优化支出,努力构建民生财政。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财政公共服务功能,在保证工资发放和机关运转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资金投向社会公共事业领域,优先考虑民生,优先保障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三农”投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保证为民办实事资金投入,促进实事工作早见成效;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标准,落实优抚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

(四)围绕财税改革,探索建设绩效财政。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全力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监管程序,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资效益。三是大力推行矿产资源税费统征。矿产资源税费统征工作去年10月开始在21家煤炭企业试点,已经试运行了几个月,效果比较明显。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明措施,探索经验,确保矿产资源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彰显成效。四是推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做好国有资产归集和资本运作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财税物价范文篇2

一、当前我国通胀压力的根源与财税政策介入的必要性

进入2007年,我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全年CPI上涨4.8%,经济呈现高位运行的特征。在此背景下,2007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年以来首次提出2008年要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物价上涨与防止经济过热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当前物价的全面上涨,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通货膨胀预期因素的影响。

其一,从成本因素来看,2006年之前,由于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保持较低水平,土地价格尚未迅猛上涨,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通胀压力是隐性的。进入2007年,这些隐性的通胀压力都得以显性化。首先,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开始加快,油价上调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公用事业改革也不断加速,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构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其次,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据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的同比涨幅达18.8%,超过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18.5%。第三,再者,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市场结构原因,近几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上涨,加剧了成本压力。据统计,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前三季度土地交易价格涨幅分别为9.8%、13.5%、1.5%,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其二,从需求因素来看,本轮物价上涨的特点之一,是以主副食品价格上涨作为导火索。近几年,政府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收入分配政策向低收入者倾斜,这最终会扩大食品消费需求,引发价格上涨。此外,投资和出口增长持续旺盛,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拉动作用。例如,2007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速强劲,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同时,虽然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出口结构的措施,但出口需求增长仍保持了强大动力。2007年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另外,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底,M1、M2和信贷增长都呈现趋势性上升。可以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样是促成总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当前货币政策需要从紧的原因。

其三,通胀预期也是加剧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目前影响通胀预期的根本要素有两个:资源价格改革和政府的政策姿态。一方面,未来中国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已是必改不可,加上与国际价格的接轨趋势,源于资源价格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在2007年CPI逐渐走高的过程中,政府对于通胀问题传递的政策信号不够清晰,客观上降低了公众对未来政府政策抑制通胀压力的信心,造成通胀预期的上升。

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控制这些影响通胀率的因素,除了从紧货币政策之外,更需要财政政策等其他手段的充分介入。事实上,在面对通胀压力积累的情况下,所谓“稳健”的财政政策内涵应该有所变化,这还尚未引起决策部门和学界的真正关注。应该说,以财税政策应对通胀压力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努力缓解和控制影响物价的成本、需求和预期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努力缓解通胀给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危害,避免普通公众利益过度受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针对物价上涨压力的财税政策思路

(一)稳步推进税制优化,为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保驾护航

从长远来看,市场化改革导致的资源价格上涨是对原有低效增长方式的矫正。但对财税政策来说,可以利用鼓励新能源和节能降耗来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从而间接缓解资源价格上涨压力。例如,在消费税方面,可扩大消费税的覆盖范围、调整税率,增设含磷洗涤剂、臭氧损耗物质、塑料袋等污染产品为消费税税目,提高低标号汽油和含铅汽油的消费税税率。此外,将煤炭、焦炭和火电等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清洁能源如生物能源免征消费税。再比如,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的优惠规定,应进一步细化并增加对新能源、可再生资源运用的支持。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降低对传统能源资源的过度需求,进而缓解资源价格上涨压力。

(二)保障劳动力价格的稳步上涨,控制工资向最终产品的成本传递

长期以来,在重生产、重出口的经济战略导向下,国内劳动力价格一直过低,这不仅使广大劳动者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损害了劳动力再生产的能力。对此,首先应促进工资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弥补物价上涨带给普通职工的福利损失。这就要求财税政策逐渐转向就业优先的目标,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力支持能够广泛吸纳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要防止工资上涨的压力过多传递到物价上,并给居民生活带来实际不利影响,要从两方面强化政策职能。一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要采用“让利于民”的思路,促进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例如,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均准予扣除。在确定何谓“合理”工资的细则中,可以引入区域、行业、企业的差别因素,增加横向公平性,根据情况扩大工资增长空间。这在实质上,相当于在保证企业利润不变的情况下,把政府税收向职工进行初次分配的转移。另一方面,也要有利于企业利润向工资的适当转移,使职工在初次分配中获得更合理的份额,这也要求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充分配合。主要目的在于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例如,对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用工,应重在保障最低工资和防止工资拖欠,逐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在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地方工资与行业工资发表线制度等。

(三)促进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建设需要巨额投资支持,而在当前财税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财力受到限制,“卖地生财”成了最佳选择,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高地价、高房价的现实。应该说,中央已经清醒认识到土地财政的危害,并通过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来约束地方政府卖地行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在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构架下,财产税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资金来源,支撑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地方政府拥有财产税的部分立法权、全部执法权,并进行税款征收、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而由于我国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存在缺陷,使地方政府缺乏与事权相结合的财权,才不得不“卖地为生”。要真正隔断这一模式,就要为地方政府寻找可持续的财源,从而消除推动土地价格上涨的根源。

首先,要推进财产税改革,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税收权限。利用物业税改革的契机,取消土地出让金,将之纳入物业税改革的综合试点,这样一方面可增加业主对物业的持有成本,起到打击房地产投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地方财政有了长期稳定的财源,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此外,要真正替代土地出让金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就需要为其建立财政、金融两大支柱。前者围绕物业税展开改革,后者则需要以市政债券改革为重点,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的基本方式。虽然很多人还担心地方发债的风险,但考虑到地方政府已通过各种“准市政债”来筹集建设资金,使地方隐性负债走到阳光下显然利大于弊。

(四)采取相应的财税措施,扩大国内粮食的有效供给

猪肉等主副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其背后客观反映了粮食供不应求的现实。当前全球都处于粮价上涨的周期,我国也不例外。这就要求着力增加粮食和食品供给,从源头上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其中很多方面都需要财税政策对症下药。其一,在城市化不断侵蚀耕地的情况下,保护耕地的意义需要再次被重视,对此,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包括耕地占用税在内的相关税收工具,不断提高征税范围和纳税标准,增加占用耕地的税收成本。其二,为了增加粮食供给,还应继续增加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如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各类农业补贴等,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其三,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粮食出口,防止粮价上涨风险向国内传递。2007年12月18日,我国取消了众多粮食产品的出口退税,接着又规定在2008年对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出口征收“暂定关税”,这正是为了弱化粮价上涨的预期,增加国内粮食供给。在粮食价格上涨压力未缓解的情况下,类似的措施要坚持运用。

(五)优化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避免财政季节性支出对总需求的冲击

由于国库现金管理改革尚未完成,当前财政自身的运行特点会导致财政存款在年度内的季节性变化,进而对货币政策与流动性产生较大冲击。具体来看,在同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收支不会按照平稳的序列流入和流出国库单一账户,往往在某段时期出现较大的收入或支出净差额。在财政支出的高峰期,国库会有巨额净付款,商业银行存款和储备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乘数递增。2007年12月,央行连续进行了新的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对冲第四季度财政支出剧增所带来的扩张性效果。长远来看,建立国库现金最低余额管理模式,以及两大货币当局的定期协调机制,也都是抑制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所必需的。

(六)促进预算体制改革,控制财政支出的低效膨胀,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避免通胀的恶果被放大。各国的经验表明,影响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政府财政预算的状况。对此,最重要的是增强预算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目前《预算法》的完整性还有所不足,虽然出台了一些具体规定,但土地出让金等众多预算外资金,还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同时,预算调整不严肃,各级政府频繁的预算追加、修正,使人大通过的预算往往流于形式。还有,现行《预算法》规定预算超收收入可由政府自行使用,立法机关没有强制约束力,导致年度财政超收惊人,如2007年超收估计达7000亿元,这样的巨额资金在形式和实质上都脱离了预算监督,成为强化物价上涨压力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现象,都使公众担心即使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也会由于预算失控而成为通胀压力的新来源,从而增加了通胀预期。为此,要加快预算法律与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财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利影响。

三、针对通胀危害民生的财税政策思路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经济结构和体制的多种缺陷,通胀对民生的负面影响更深远。其一,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侵蚀了中低收入者的货币购买力,使其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其二,通胀率的高企不下成为个人投资最大的敌人,使投资收益甚至可能为负数。其三,通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从而加剧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

必须注意的是,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多数普通人的利益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通胀风险作为系统性风险,不是个人所能完全避免的。有鉴于此,面对通胀压力,公众除了要求政府着力控制物价上涨,还需要获得用于弥补、减少损失的政策保障,这仍然需要财税政策来担当主角。

(一)实现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转换”,增强“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此前的“稳健财政政策”是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淡出,具有中性偏紧的含义。对2008年的“稳健”,则应重点放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换句话说,应该适度弱化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建设性投资支出,而增加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消费性支出。由于后者对经济扩张的“乘数效应”要低于前者,因此相对来说,转换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会有紧缩性效应,同时也会保证公众利益不受通胀的过度损害,避免恐慌引起的通胀预期失控。

可以说,对社会保障等“隐性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不足,已经成为通胀压力下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2003~2007年五年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年均增长22%;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4万亿元,年均增长16.1%。然而,仔细看一下财政对民生的贡献,许多方面并未出现明显改观。如1998年的教育、科技、医疗支出比重为19.95%,2006年变为18.37%;1998年支农支出占比5.8%,2006年只有5.4%。虽然社会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5%增加到了2006年的10.79%,但也不足以支撑失业、贫困和老龄化的福利需要,并远低于国际水平。

对此,应加强对低收入者的救济支出、扶贫支出及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基本住房等支出,增加特定的财政补贴包括对种粮农民的“直补”、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助学金支出等。这些支出对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的生活、教育等方面,以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福利水平和基本的发展条件都非常重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客观上都是增强财政“内在稳定器”功能的重要选择。

(二)促进财税体制改革,保障社会公平,抵御通胀的危害

在通胀压力下,财税手段应更加发挥促进公平的作用,如通过加快所得税、物业税等创新和改革,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由于政府可以无限发行货币,理论上说,通胀必然也反映为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自然会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既然如此,如果政府重视民生,就应该降低这种“通货膨胀税”,并把财富还给民间。

对此,政府首先应采取具有对企业减税效应的政策,从而避免企业向最终消费者过多转嫁成本,把部分“通货膨胀税”返还给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的后续改革中,一种选择就是促进税收指数化,并把重点放在税率结构和税负减免这两个方面。第一,根据通胀率对所有收入级别实行指数化调整:第二,在税负减免上,对纳税扣除额等实行指数化并对受通胀影响较大的生计扣除等予以相应调整。

此外,应努力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灵活性,使其能够事先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例如,很多国家在个税征收中,都采取税收指数化原则,即经过立法程序,使税制中一些项目随物价变化进行指数化调整,以消除通货膨胀对实际应纳税额的影响。在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也应根据通胀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纳税档次和起征点、免征额等,从而避免中低收入者随名义货币收入增加,被迫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此外,按家庭工资水平、区域工资差异等来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是促进公平的改革措施。

财税物价范文篇3

一、严格执行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取消专门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经清理,在全市取消下列专门或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1)农村教育附加费;

(2)农村教育集资;

(3)乡镇范围内的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

(4)向农户收取的建设工程许可证执照费;

(5)向农户收取的建筑节能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

(6)向农户收取的动物及动物产品防疫检疫费;

(7)向农户收取的土地登记费;

(8)向农户收取的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上述收费项目自本意见公布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

二、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管理

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村级报刊订阅费用限额制度、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和农民负担举报查处制度以及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监督制度等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农村政务公开制度。

对涉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合法程序审批的各类证照工本费、各类资源补偿性收费、医疗服务收费、公路养路费,继续执行。为进一步减轻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民负担,市财政局、市物价局会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监察局,要对经合法程序批准予以保留的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进行清理,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今后,新增加的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集资项目,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批准文件,本市一律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集资项目。各区县和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出台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项目。经依法批准的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单位收费时必须凭物价部门核发的有效收费许可证,并开据市财政局统一印(监)制的收费票据。

市和区县各有关部门在农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和其他各类保险、报刊发行、公证服务、法律服务、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土壤肥料测试服务、牲畜配种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社会募捐等项工作时,都要坚持自愿、有偿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禁止强制服务、强行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行为。要坚决纠正在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管理、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农村户籍管理、农村建房以及其他一切收费环节中的“加价”行为或“搭车”收费、搭售商品行为。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面向农民的商品价格和经营性服务收费,应按价格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市物价主管部门本着质价相符的原则,从严审核。当前要重点对农村电价、水价、农机服务收费、农业排灌收费、畜牧兽医服务收费、农村有线电视收费、农村邮政资费、电话收费、农村殡葬服务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等进行整顿,并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制定进一步强化管理的办法。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农膜、农用汽油、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要严格按照市物价局规定的电价实行计量收费。各地在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绝不允许擅自向农民进行集资、收费。对于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和经营性收费,物价等部门要加强监测,依法监管。各企事业单位在向农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时,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广泛运用公开栏、公式牌、价格表等形式,加强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明码标价管理,提高价格和收费的透明度,接受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各区县、各部门要加强对涉农收费价格和收费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机构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搞好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要定期组织力量对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价格、经营性服务收费进行检查。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农民负担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接待地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向农民的乱收费行为。有关部门受理举报后,要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对于乱收费行为,除依法予以经济制裁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20*年*月*日京财税[20*]1277号)

现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6号)转发给你们,并做如下补充,请一并执行。

财税物价范文篇4

这次全县财税、物价、厉行节约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表彰2008年财税、物价工作,部署安排2009年厉行节约和财税收入、物价工作。按照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等会,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关于2008年全县财税工作

2008年,是全县财税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大冰冻灾害、政策性减收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财税任务高基数增长和税源短缺带来的巨大压力,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县财政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超出预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税收入实现新突破。2008年,全县财税总收入突破6亿元,达到6.2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1.95%,比上年增加8289万元,增长15.2%。其中:国税完成25868万元,比上年增加3798万元,增长17.21%;地税完成15901万元,比上年增加2084万元,增长15.09%;财政完成21057万元,比上年增加2423万元,增长13%。

二是财税质量有了新提高。财政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2.4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42964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097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0%,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花炮厂、打火机行业、廉桥药材市场经营户纳税意识增强,自觉接收税负定额调整;兴工焦化、兴盛置业、龙丰实业、亿利金属、廉桥造纸、青山机床、祥隆电瓷、牛马司煤矿等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对财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是征管水平迈上新台阶。财税征管进一步规范,重点进一步突出,协税护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征管部门通过强化税源监控,摸清税收底子,坚持依法征管,严格财税稽查,保证了财税均衡入库。县国税部门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全面开展欠税清理,收入增幅较大;地税部门建立了税源分析制度,实行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管,效果明显;财政部门以矿产资源税和契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启动了矿产资源税费统征,契税收入突破1000万元,达到1300万元;县非税收入征管部门加强非税收入信息化建设,完善“以票管收、票款同步、源头控制”机制,乡镇社会抚养费和基金收入征管实现突破,收入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两市镇、九龙岭、火厂坪、佘田桥、灵官殿、堡面前、廉桥、砂石等乡镇积极培植财源,采取有力措施,挖掘税收潜力,加大协税护税力度,财税任务完成出色。县国土局、运管所、交警大队、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任务完成较好。

四是财政支出取得新成效。按照“保重点、保稳定、促发展、构和谐”的要求,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向“三农”倾斜,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及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及时到位,全县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在上年基础上人平增加1000元,达到12000元,并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及其离退休人员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了适当补贴,增加支出3711万元。确保了各类民生资金及时到位。全年通过网络发放惠农涉农补贴资金30项共1.2亿元;安排各类“三农”项目配套资金1.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一般预算支出达2.93亿元,增加5200万元,增长21.61%;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再就业资金1300万元,出资购买168个公益性岗位,解决城镇退伍军人和企业改制人员就业;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口和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确保了重点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县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868万元,支持会议中心、四完小、保险馆、保险局监管中心、交通监控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县财政调减了各职能部门罚没收入计划任务1200万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投入1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推动中小企业融资。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9年财税工作及“双过半”工作要求

受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今年我县财税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今年我县财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融资、加大投入,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体制、加强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探索建设绩效财政,为加快推进“兴工旺商”、实现富民强县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根据上述要求,全县财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完成70365万元,比上年增加7539万元,增长12%,其中,国税完成29489万元,比上年增加3621万元,增长14%;地税完成18096万元,比上年增加2195万元,增长13.8%;财政完成22780万元,比上年增加1723万元,增长8.18%。支出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促和谐、强基础的决策部署,对保运转、保民生、促就业的重点支出予以积极安排。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增加投入,聚力抓好财源建设。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做大做强新的统一融资平台,为生态产业园的基础设施融资,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今年要拉通全长10公里的两条园区主干道路基。二是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上半年一定要运作、要见效。三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办、技改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金融机构的奖励标准从去年的6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全年要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存贷比达到40%以上。重点支持宾王扑克、方泰皮革落户××,支持新仁铝业复产,促成兴工焦化收购焦化厂、砂石齿轮厂技改、打火机组建集团以及亿利金属等一些大的财源项目。

(二)围绕依法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创新征管手段上下功夫。要大力支持金财工程建设,启动非税收入征管软件,实行税费监管网络化、税费征管精细化、税费稽查电子化;完善宏观税负分析、纳税评估等手段,积极探索主体税种、新兴行业税收、各种零散税收的征管机制;改革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模式,县城范围内“两税”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征收;充分发挥县计生抚养费征收局的职能,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二是在提高征管质量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征收、管理、稽查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税收监管,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税负预警机制;积极探索保险和建筑安装税收一体化征管办法,堵塞税费征管漏洞;要加强税务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抗涉税违法行为,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促使纳税人保险纳税,维护税法刚性。三是在严格考核奖惩上下功夫。今年要继续严格执行2008年制定的财税工作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县政府对各乡镇各单位按进度进行考核奖惩,全年收入工作目标任务与年度文明目标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乡镇各单位要增强均衡入库意识,层层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按进度奖惩到位。要将财税收入完成进度与干部的工作津贴、奖金挂钩,与单位下拨经费挂钩,与干部的考核评比挂钩,与领导的政绩挂钩。

(三)围绕优化支出,努力构建民生财政。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财政公共服务功能,在保证工资发放和机关运转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资金投向社会公共事业领域,优先考虑民生,优先保障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三农”投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保证为民办实事资金投入,促进实事工作早见成效;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标准,落实优抚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

(四)围绕财税改革,探索建设绩效财政。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全力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监管程序,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资效益。三是大力推行矿产资源税费统征。矿产资源税费统征工作去年10月开始在21家煤炭企业试点,已经试运行了几个月,效果比较明显。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明措施,探索经验,确保矿产资源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彰显成效。四是推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做好国有资产归集和资本运作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财税物价范文篇5

县委、县政府在确定今年财税收入任务时,年初。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完全符合实际的这个目标绝不能动摇。不过半,对上级不能交差;不过半,对全县人民无法交代;不过半,预算支出无法保证。

布置安排年厉行节约和财税收入、物价工作。依照会议布置,这次全县财税、物价、厉行节约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惩办年财税、物价工作。先讲几点意见。等会,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关于年全县财税工作

面对财税任务高基数增长和税源短缺带来的巨大压力,全县财税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大冰冻灾害、政策性减收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有利影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县财政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超出预期。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县财税总收入突破6亿元,一是财税收入实现新突破。年。达到6.2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1.95%,比上年增加8289万元,增长15.2%。其中:国税完成25868万元,比上年增加3798万元,增长17.21%地税完成15901万元,比上年增加2084万元,增长15.09%财政完成21057万元,比上年增加2423万元,增长13%

占gdp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42964万元,二是财税质量有了新提高。财政收入增幅超越gdp增幅2.43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越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097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0%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花炮厂、打火机行业、廉桥药材市场经营户纳税意识增强,自觉接收税负定额调整;兴工焦化、兴盛置业、龙丰实业、亿利金属、廉桥造纸、青山机床、祥隆电瓷、牛马司煤矿等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对财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重点进一步突出,征管水平迈上新台阶。财税征管进一步规范。协税护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征管部门通过强化税源监控,摸清税收底子,坚持依法征管,严格财税稽查,保证了财税均衡入库。县国税部门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全面开展欠税清理,收入增幅较大;地税部门建立了税源分析制度,实行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管,效果明显;财政部门以矿产资源税和契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启动了矿产资源税费统征,契税收入突破1000万元,达到1300万元;县非税收入征管部门加强非税收入信息化建设,完善“以票管收、票款同步、源头控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制”机制,乡镇社会抚养费和基金收入征管实现突破,收入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两市镇、九龙岭、火厂坪、佘田桥、灵官殿、堡面前、廉桥、砂石等乡镇积极培植财源,采取有力措施,挖掘税收潜力,加大协税护税力度,财税任务完成逊色。县国土局、运管所、交警大队、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任务完成较好。

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倾斜,四是财政支出取得新成效。依照“珍重点、保稳定、促发展、构和谐”要求。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及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及时到位,全县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在上年基础上人平增加1000元,达到12000元,并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及其离退休人员参照公务员规范发放了适当补贴,增加支出3711万元。确保了各类民生资金及时到位。全年通过网络发放惠农涉农补贴资金30项共1.2亿元;安排各类“农”项目配套资金1.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一般预算支出达2.93亿元,增加5200万元,增长21.61%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证制度,安排再就业资金1300万元,出资购买168个公益性岗位,解决城镇退伍军人和企业改制人员就业;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保证体系建设,促进人口和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确保了重点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县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868万元,支持会议中心、四完小、体育馆、公安局监管中心、交通监控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力保证了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县财政调减了各职能部门罚没收入计划任务1200万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投入1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推动中小企业融资。

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上述成果的取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此,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年财税工作及“双过半”工作要求

今年我县财税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受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届人大次会议精神,今年我县财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中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融资、加大投入,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体制、加强征管,不时壮大财政实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探索建设绩效财政,为加快推进“兴工旺商”实现富民强县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证。

全县财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完成70365万元,根据上述要求。比上年增加7539万元,增长12%其中,国税完成29489万元,比上年增加3621万元,增长14%地税完成18096万元,比上年增加2195万元,增长13.8%财政完成22780万元,比上年增加1723万元,增长8.18%支出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促和谐、强基础的决策安排,对保运转、保民生、促就业的重点支出予以积极布置。

需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

做大做强新的统一融资平台,为生态产业园的基础设施融资,打造衔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今年要拉通全长10公里的两条园区主干道路基。二是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上半年一定要运作、要见效。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办、技改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金融机构的奖励规范从去年的6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全年要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存贷比达到40%以上。重点支持宾王扑克、方泰皮革落户,支持新仁铝业复产,促成兴工焦化收购焦化厂、砂石齿轮厂技改、打火机组建集团以及亿利金属等一些大的财源项目。

一)围绕增加投入,聚力抓好财源建设。重点抓好个方面:一是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要着力在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创新征管手段上下功夫。要大力支持金财工程建设,

二)围绕依法征管。启动非税收入征管软件,实行税费监管网络化、税费征管精细化、税费稽查电子化;完善宏观税负分析、纳税评估等手段,积极探索主体税种、新兴行业税收、各种零散税收的征管机制;改革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模式,县城范围内“两税”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征收;充分发挥县计生抚养费征收局的职能,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二是提高征管质量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征收、管理、稽查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税收监管,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税负预警机制;积极探索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房地产和建筑装置税收一体化征管方法,堵塞税费征管漏洞;要加强税务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抗涉税违法行为,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促使纳税人诚信纳税,维护税法刚性。严格考核奖惩上下功夫。今年要继续严格执行年制定的财税工作考核方法,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县政府对各乡镇各单位按进度进行考核奖惩,全年收入工作目标任务与年度文明目标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乡镇各单位要增强均衡入库意识,层层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按进度奖惩到位。要将财税收入完成进度与干部的工作津贴、奖金挂钩,与单位下拨经费挂钩,与干部的考核评比挂钩,与领导的政绩挂钩。

努力构建民生财政。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围绕优化支出。强化财政公共服务功能,保证工资发放和机关运转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资金投向社会公共事业领域,优先考虑民生,优先保证民生,不时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农”投入,扩大农业平安范围,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保证为民办实事资金投入,促进实事工作早见成效;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证机制改革,加强社会保证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标准,落实优抚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

财税物价范文篇6

这次全市财税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刚才,会议表彰奖励了"三保一挂"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和财税工作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到表彰奖励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两抓整推"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扶47条意见等政策机遇,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促进了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期516万千瓦风电装机任务超额完成,新增风电装机330万千瓦,累计达到550万千瓦,二期8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和在建光电装机170兆瓦,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是2009年的3.5倍。在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带动下,实现了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三大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05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达到438亿元,增长46%;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0.5亿元,增长12.2%。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名列全省第一,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与此同时,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新增社会保障投入5.7亿元,集中力量解决就业、社保、住房、物价、信访、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寄宿生伙食补贴、交通补助制度,制定物价调控措施,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专项拨款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负担。加大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新建廉租住房1250套、经济适用房1194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2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4万户,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认真实施移民乡发展五年规划,完善包挂帮扶责任制,落实扶贫资金3.37亿元,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各级财税金融部门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一年来,各级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去年全市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玉门炼化总厂检修,矿山企业效益下滑,自然灾害频发,刚性支出较快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财税部门积极培植财源,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支出进度,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算收支任务,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全市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类补助资金4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近3倍,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税务部门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落实国家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克服传统支柱税源减收压力,挖掘新型税源增收潜力,确保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国税部门征收各项税收26.9亿元,下降4.9%,地税部门组织各项税收收入13.1亿元,增长25%,财政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0.5亿元,增长68.2%。金融部门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及时调整信贷总量,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存贷款余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4亿元,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242亿元,增长62.7%。存贷差较大的现象明显缓解。特别是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在风电企业税收抵扣数额较大、影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风电装备制造业对财政的贡献显著提升,当年上缴税金1.9亿元,是2009年的31倍,增强了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财税、金融工作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税、金融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完成既定的预算收支和信贷调控目标,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前,财税金融部门就今年的工作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刚才各自又作了表态发言,下午还要在分口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意识

财政、金融是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落实好财税、金融政策对于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市各级财税、金融部门准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动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两抓整推"工作思路,把支持经济发展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财政、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信贷资金投入,全力支持"6+2"产业群建设、"一特四化"现代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了一批后续财源项目,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增值税转型、税费减免、重点企业停产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财政增收的影响。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石化、电力、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9%,高于GDP名义增长速度8.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8.6%上升到年的12.5%,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后三年连续跨越了20亿元、40亿元和50亿元大关。"十一五"时期,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对我市的各类补助资金129亿元,年均增长38.9%,供养人员人均财力水平由2005年3万元提高到年7万元,有效扩充了地方可用财力。可以说,离开中央、省上的支持,我们很多项目建设根本无从谈起。在扩大财力的同时,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下岗再就业、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仅去年就为企业和个体户减免税费6.2亿元。金融部门适时调整货币投放方向,增加对风电开发、风机制造、矿产品采选、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节能减排、扩大就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40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和增速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举办的第八届银企合作项目推介会,签约合作项目95个,签约资金63亿元,资金到位率达到98%。证券投资趋于理性,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保险机构达到17家,实现保费收入12.9亿元,增长25.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2%和1667元/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财税金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财税方面,外部市场对我市石化工业和矿产品选炼业的影响较大,增值税改革后新建风电项目在10年内还不能形成有效财源,地方税收增长主要依靠重点项目投资拉动,财政增收的稳定性较差,财源基础不牢,实现财政均衡增长的难度较大;市本级税源单一的问题突出,玉门油田税收占到市本级财政收入的90%;财政收入总量较小,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历史债务负担较重,地方财政保发展、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的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在金融方面,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和网点较少,县域金融服务基础薄弱,农村大部分金融资源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新增贷款的80%投向了中央、省属大企业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度不高,银行贷款占GDP的比重只有59.8%,分别低于全国68.6个百分点和全省50.8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仅占经济总量的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保险业务品种单一,保险覆盖面窄,风险抵御能力较低。总体来看,我市财税、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还不强,财政保障、金融支持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新思路、新举措、新对策,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有利。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步缓解,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从国内看,经济逐步向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但通胀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从全省和我市来看,近两年来全省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强劲,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的力度很大,省委、省政府又寄予"西翼"起飞的重托,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财政刚性支出较大的压力,我们既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又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民生问题,这给我市财税、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尽管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政策走向有利。中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家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这有利于我市争取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发展机遇难得。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了国扶47条意见,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我市又被列入全省唯一的部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一系列扶持政策,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提供广阔的空间。三是内生动力强劲。近年来,我们按照打基础、增后劲的思路,着力构建"6+2+3"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已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新的税源项目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加之正在建设的铁路、公路、民航、油气、电力、通讯、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改善我市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全市财税、金融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突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财税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财税和金融部门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综合部门,肩负着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责,要准确把握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重大项目、"6+2"产业、"一特四化"农业、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和信贷支持,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立足培植税源,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项目建设与财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没有项目就没有税收,项目越多,财政越强,金融越发达。今年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是:GDP增长16%,投资增长30%,财政收入增长16%。财税、金融部门要把积极培植地方财源、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作为工作出发点,按照国家、省上的投资重点,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信贷计划。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前期费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特色优势产业。金融机构要时刻关注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动向,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加大对优势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对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项目要及时报批,争取得到上级金融部门的立项和支持,既要盯住大企业、大项目、老客户,也要支持小企业、小项目、新客户,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结构和节奏,优化贷款结构,努力缩小存贷差距较大的状况。去年,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四个部门出台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金融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项目的信贷投入,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拓宽信贷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的60%以上,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上缴的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左右。目前,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多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今年,我们将全面启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金融部门要办法再多一点,力度再大一点,机制再活一点,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的增量高于上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主动给予信贷支持;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只要还款有保障,要优先安排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出口创汇企业,要及时发放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对市场潜力较大、信用记录较好、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资源型企业要适当放宽条件,给予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政府在人代会上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中,第一件实事就是全面实施"223"创业促就业行动,实现年内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00万元、发放贷款2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的目标。财税、金融、就业部门要加强协作,确保完成这一任务。税务部门要落实中小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3、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中之重,也是财税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财政部门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民生项目支出,切实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农村倾斜、向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倾斜,确保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增量、财政转移支付用于重点民生工程的增量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制度,完善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支付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投入,使民生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住房贷款、助学贷款、农村扶贫贷款的运作机制,改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4、加强财税管理,确保完成收支目标。根据预算安排,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要力争达到58.6亿元,增长16%,其中市级32.6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9.1亿元,增长14.7%。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研究财源建设现状,找准优势产业开发和税源培育的结合点,提出财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要进一步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收征管体系,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偷骗逃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要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要求,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前提下,尽量把财力向"三农"、民生、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治理等方面倾斜,切实压减财政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控制"人、车、会"和楼堂馆所等支出,为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腾出财力空间。

5、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服务体系。近年来,财税金融部门不断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财税金融服务水平。今后,随着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支出范围拓宽,财税改革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要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调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使理财机制由保障为主转向保障与激励并重,努力形成谁发展、谁受益,快发展、多收益,不发展、不受益的新格局。继续推行和完善"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不断提高乡镇财力保障水平。要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和监督,深化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配置和挖掘新型财源,多方面争取风电、光电税收优惠政策,尽量使我们更多地分享到新能源建设的成果。今后,我们将本着产业互补、税收共享、集聚发展的原则,探索建立"飞地"园区,吸引外地企业在建园,本地企业入园,联合外来企业扩园,税务部门要认真研究分享税收的具体办法。

三、强化措施,努力提高财税金融工作水平

今年的财税金融目标已非常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财税、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在增效益上求突破,在抓民生上求实效,在促和谐上尽全力,努力提高财税金融工作水平。

一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财税金融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财税、金融部门要全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产业政策导向,多找一些支持发展的理由,多规避一些限制发展的依据,努力在信贷扶持、综合治税、聚财理财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财税、金融系统的干部要加强对现代财税金融知识的学习,注重用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切实将中央的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切实提高服务效率。财税金融工作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财税、金融部门一定要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为民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快捷高效办理转移支付、税费减免和贷款发放手续,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财税金融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驾驭全局、谋划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集体。要加强财税金融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力弘扬勤勉敬业、乐于奉献、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优良作风,培养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的财税金融干部队伍。

财税物价范文篇7

不可否认,经过两轮大改革,比起25年前,中国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农村大部分地方离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导致农民消费结构单一。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有着潜在的巨大购买力和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的绝大多数制造业产品,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正因为前面所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也制约了农村的正常合理消费。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不合理的财税体制,又让农民有较重的负担。在基层政府,虽然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其实还是“收支一条线”,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先“收”后“退”。有的地方甚至是百分之百退还。这就是说,收的钱越多,得到的钱也就越多。穷的地方编外人员增加得很快,开支也就多了,从农民收入那里收取的费用也就越来越多。这无疑需要改革。

从长远来说,农村消费的最终限制因素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去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936.4元,比2003年增加6.8%,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个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政策好”指的是税费改革和对粮农的直补。“天帮忙”指的是风调雨顺;人努力除了政策好还因为价格高。所以,今年要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会有相当大的难度。

释放农村存量购买力

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我国连续五年商品零售物价每年都是负增长,根据经济学的定义,我国无疑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2004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止跌回升,上涨了2.8%。从经济学的定义来说,到2003、2004年我国似乎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但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并未消除。从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仍然在延续,由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去年粮食产量增加3877万吨。今年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顶多维持去年的水平。

我国今年一季度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去年相比上涨1.6%,四月份、五月份和去年同月相比都只上涨0.6%,按这样的趋势,到第四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有可能会是负的,今年全年也可能会是负的。

这种刚控制了通货膨胀马上又陷入了通货紧缩的情况,完全是因为我国从1998年以来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形,并未因为2003、2004年的少数部门投资过热、物价上涨而消除。当一些过热部门的投资变成供给或生产能力时,少数几个在前两年价格上涨的部门止涨回跌,原来价格下跌的部门继续下跌,不可避免再度出现通货紧缩。

和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通货紧缩不是由泡沫经济破灭触发,而是由于前一段时期投资过热,等投资建成之后生产能力突然大增,需求的增加赶不上供给的增加,于是形成了物价下降。不过,通货紧缩若不消除仍然会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既然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存在巨大的存量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存量需求,靠释放存量需求来消化存量生产能力。我对存量需求的定义是:有需求的愿望,又有支付的能力,但是因为政策性的原因或是体制性的原因,这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无法实现。

我国国民经济中存有四大块存量需求:一是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三是城市里的中产阶层,四是农村的消费。目前剩下的最后一块大的存量需求是农村的消费需求。

在出现通货紧缩时,需要政府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投资需求,保持投资增长率达到一定的水平。过去几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主要用于改进和大城市有关的基础设施,现在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里跟生活有关的各项基础设施,把中国的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买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发展愿望要通过改革来实现

毫无疑问,新一轮农村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新农村,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现在有人提出应当由工业来反哺农业,我认为也有不少困难。首先,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样大的补贴。70%的农业人口,30%的增长,要反哺农业,非农产业要增多少税,又有多少农业的收入。按目前3.3%的补贴来计算,已经占中央财政收入的10.1%。

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在执行上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进行反周期补贴,也就是对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进行补贴,会产生严重激励问题。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性,我们很难分辨一个农户减产是由于自然灾害还是其他人为因素,因而很容易出现故意减少投入造成减产而向政府要补贴的事例。如果我们直接对农民的收入进行补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经济会出现应该得到补贴的农民实际拿不到补贴的现象,拿到补贴的往往是各方面关系较好的中等收入的甚至是富有的农民。

就长远看,可持续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唯一可行方式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出来的农民会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者,留在农村里的农民也会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可供耕作,这样才有办法真正做到农民增产增收。

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能在城里就业,才不会把农村的收入问题变成城里的失业问题,如果是那样,就更糟了。所以,要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解决当前生产能力过剩,投资机会不足,新增就业困难的问题;其次,要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后者牵涉到改变增长方式的问题。

其实,农业生产还有比较优势,那一部分不需要补贴,可以引导其理顺国际国内的关系,让它进入国际市场。

财税物价范文篇8

不可否认,经过两轮大改革,比起25年前,中国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农村大部分地方离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导致农民消费结构单一。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有着潜在的巨大购买力和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的绝大多数制造业产品,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正因为前面所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也制约了农村的正常合理消费。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不合理的财税体制,又让农民有较重的负担。在基层政府,虽然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其实还是“收支一条线”,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先“收”后“退”。有的地方甚至是百分之百退还。这就是说,收的钱越多,得到的钱也就越多。穷的地方编外人员增加得很快,开支也就多了,从农民收入那里收取的费用也就越来越多。这无疑需要改革。

从长远来说,农村消费的最终限制因素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去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936.4元,比2003年增加6.8%,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个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政策好”指的是税费改革和对粮农的直补。“天帮忙”指的是风调雨顺;人努力除了政策好还因为价格高。所以,今年要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会有相当大的难度。

释放农村存量购买力

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我国连续五年商品零售物价每年都是负增长,根据经济学的定义,我国无疑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2004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止跌回升,上涨了2.8%。从经济学的定义来说,到2003、2004年我国似乎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但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并未消除。从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仍然在延续,由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去年粮食产量增加3877万吨。今年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顶多维持去年的水平。

我国今年一季度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去年相比上涨1.6%,四月份、五月份和去年同月相比都只上涨0.6%,按这样的趋势,到第四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有可能会是负的,今年全年也可能会是负的。

这种刚控制了通货膨胀马上又陷入了通货紧缩的情况,完全是因为我国从1998年以来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形,并未因为2003、2004年的少数部门投资过热、物价上涨而消除。当一些过热部门的投资变成供给或生产能力时,少数几个在前两年价格上涨的部门止涨回跌,原来价格下跌的部门继续下跌,不可避免再度出现通货紧缩。

和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通货紧缩不是由泡沫经济破灭触发,而是由于前一段时期投资过热,等投资建成之后生产能力突然大增,需求的增加赶不上供给的增加,于是形成了物价下降。不过,通货紧缩若不消除仍然会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既然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存在巨大的存量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存量需求,靠释放存量需求来消化存量生产能力。我对存量需求的定义是:有需求的愿望,又有支付的能力,但是因为政策性的原因或是体制性的原因,这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无法实现。

我国国民经济中存有四大块存量需求:一是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三是城市里的中产阶层,四是农村的消费。目前剩下的最后一块大的存量需求是农村的消费需求。

在出现通货紧缩时,需要政府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投资需求,保持投资增长率达到一定的水平。过去几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主要用于改进和大城市有关的基础设施,现在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里跟生活有关的各项基础设施,把中国的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买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发展愿望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毫无疑问,新一轮农村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新农村,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现在有人提出应当由工业来反哺农业,我认为也有不少困难。首先,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样大的补贴。70%的农业人口,30%的增长,要反哺农业,非农产业要增多少税,又有多少农业的收入。按目前3.3%的补贴来计算,已经占中央财政收入的10.1%。

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在执行上非常困难。如果我们进行反周期补贴,也就是对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进行补贴,会产生严重激励问题。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性,我们很难分辨一个农户减产是由于自然灾害还是其他人为因素,因而很容易出现故意减少投入造成减产而向政府要补贴的事例。如果我们直接对农民的收入进行补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经济会出现应该得到补贴的农民实际拿不到补贴的现象,拿到补贴的往往是各方面关系较好的中等收入的甚至是富有的农民。

就长远看,可持续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唯一可行方式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出来的农民会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者,留在农村里的农民也会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可供耕作,这样才有办法真正做到农民增产增收。

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能在城里就业,才不会把农村的收入问题变成城里的失业问题,如果是那样,就更糟了。所以,要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解决当前生产能力过剩,投资机会不足,新增就业困难的问题;其次,要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后者牵涉到改变增长方式的问题。

其实,农业生产还有比较优势,那一部分不需要补贴,可以引导其理顺国际国内的关系,让它进入国际市场。

财税物价范文篇9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财税、审计、统计、物价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8年全县财税、审计、统计、物价工作,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税、审计、统计、物价工作。刚才,财税、审计、统计、物价部门负责人就2008年的工作和做好今年的工作分别作了发言,总结全面,重点突出,安排得当,措施有力,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攻坚克难,财政税收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8年,全县财税、审计、统计、物价等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全县经济为宗旨,为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一)完成预算收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我们积极克服冰冻雨雪灾害、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减收增支等因素对征管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得力措施,圆满完成了收入预算。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3230万元,同比增长22.14%;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531万元,同比增长16.49%。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全县总财力达到7.69亿元,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7.48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8.37%,同比增长41.64%,增加支出2.2亿元,较好地保障了职工工资发放、机关运转、社会稳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竭力筹措资金,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年累计拨付企业技术改造、少数民族财源建设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1841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其中县级安排民族工业、草畜产业、项目前期等五项财源建设资金430万元,重点支持财源建设项目和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资金15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土地征用和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加财力投入,民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积极筹措资金,较好地完成了省、市、县为民承诺的各项实事,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就医、就学、饮水、住房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财政补贴9316万元。完善监督机制,财政监督得到加强。建立起财政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财政监督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得到保障。

(二)强化审计监督,审计工作取得新成果

去年,在审计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审计工作方式。一是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紧紧围绕财政预算执行一条主线,对19个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着力检查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执行效果,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任务。二是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增强政策落实力度。围绕国家重大宏观调控政策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着力检查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执行效果。全年完成62项专项审计,审计专项资金总额7340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228万元。三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内部各项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廉洁自律情况为重点内容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注重客观公正界定单位财务责任和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的审计。2008年,全年共审计投资项目28项,全市审计机关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对24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坚持服务大局,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全县统计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供了统计服务。一是依法依规,及时完成统计报表任务。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围绕“四不”(不漏报、不瞒报、不少报、不虚报)主线,按时保质完成了国民经济核算、工业、农业、贸易和投资等统计专业的任务,还依时按质完成了人口和劳动力、规模以下工业抽样、工业品价格、企业景气和妇女儿童监测评估等专项调查的任务。二是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经济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是去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准确掌握经济发展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重大经济活动,县委、县政府在人员培训、机构建立、经费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经济普查工作的有序、顺利展开。全县经济普查工作已完成了组织落实、制定方案、业务培训、清查摸底、普查试点、宣传动员、入户登记、数据处理等阶段性工作,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突出重点,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通过贯彻省政府出台的统计巡查制度,开展对部门和乡镇的巡查工作,统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加强宏观数据与部门数据、专业数据的紧密衔接,强化各专业和部门数据的审核、评估和监控力度等数据质量调控措施,使全县主要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四是强化监测,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深入分析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统计成果,向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报送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分析报告,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四)发挥干预职能,物价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断加强价格调控,深化价格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解决民生价格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作为更加积极。面对去年价格异常波动,物价部门及时启动价格应急措施,疏导价格矛盾,实行提价审报和调价备案制度,开展重点商品、重点市场价格巡查,保持了干预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二是服务中心的主题更加突出。积极推进水价改革,跟踪调研水价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落实了水价改革方案。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和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与工业同价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整顿规范了旅游景点门票和景区服务价格,推进了我县旅游业标准化建设。三是履行调控职能的措施更加得力。准确把握价费调整时机,合理调整了城区供暖价格、供水价格、公路客运班线票价。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等收费政策,积极推进按单病种或服务单元收费等医疗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和各类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价费秩序。四是服务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深入开展了“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加强价格监测、成本监审、价格认证、价格诚信建设等服务性工作,解决了大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价费矛盾,很好地服从和服务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二、科学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今年很有可能是我县经济工作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经济衰退时限难以预见,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很大。全球性经济危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我县经济社会影响开始显现:工业经济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大幅度下滑,以碳化硅为主的企业全面停产,工业品销售不畅,价格大幅下降,市场用户萎缩,库存迅速增加,企业效益下滑。严峻的经济形势对我县财政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县税收增幅明显放缓。根据目前经济形势分析,今年我县财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主体税源萎缩。以碳化硅为主的工业企业是影响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下半年市场供需趋旺,也难以扭转整体减收的局面。二是新增税源乏力。突出表现为新落地投产的大项目较少,尽管受积极财政政策拉动供需稳定,部分企业虽逐步恢复生产,但所占份额较小,短期内难以形成税收增加的重头戏、培育税源的新亮点。三是减收因素明显。今年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停征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此外受企业效益下滑和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税率调低、减免个人利息所得税、燃油税费改革、房地产交易税收政策的调整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的影响,我县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支出压力增大。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保民生政策,将加大对交通、水利、“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多,保工资、保运转刚性支出多,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大。五是增收压力增大。今年市上下达我县的大口径财政收入任务是14547万元,比我们年初提出的计划增加了1515万元。尽管第一季度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969万元,同比增长了29.83%,但增幅已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4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矛盾叠加在一起,使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尽管形势十分严竣,但今年我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也不少。一是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8年至2010年通过新增国债,带动各种投资4万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各地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六大领域,这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一次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二是国务院出台的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藏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必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和财税增收带来有利条件。三是我们坚持“五四五”发展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县域特色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大大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四是全县上下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为我们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估计形势,应对正确、措施果断,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求真务实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毫不松懈地把工作抓紧、抓实,就一定能够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统筹安排,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2009年,全县财政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大口径财政收入14547万元,增长9.95%。其中国税部门6820万元,增长8.20%;地税部门6595万元,增长10.6%;财政部门1132万元,增长17.38%。一般预算收入5998万元,增长9.95%。全年支出预算安排为46344万元。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中的不利因素和积极的因素确定的。全县上下,尤其是财税等部门要着眼全局、立足当前,明确责任,统筹安排,确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发挥调控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促进财税增收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形势下,今年我县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全面完成财政税收任务尤其显得重要。财税部门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任,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积极参与谋划壮大地方税源。税收增长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各乡镇、部门都要把增加财力作为一个大的问题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渠道,寻找新的增长点,开辟新兴财源,拓宽财政增收渠道。财政部门要确立培育地方税源经济的发展思路,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中心,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努力增加本级财政的可用财力;税务机关要积极参与研究发展和壮大地方税源,全面落实税收调控政策,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认真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对于按税法规定我们有权制定和调整的税收政策,要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使其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当然,在目前税权分配格局下,我们的这个权限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出台的鼓励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我们要积极地抓好落实。比如,国家在促进科技进步、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回避金融风险、安排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制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涵养经济税源。

第三,努力促进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一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上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工作。围绕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藏区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和全县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投入,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项目的储备、论证、衔接争取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二要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对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我县的投资环境。三要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积极利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等方式,吸引金融资金、社会投资参与经济建设,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扩大投资规模。四要突出抓好组织收入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征管措施,完善征管手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第四,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涉及民生的各项资金投入,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要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领域和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要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围绕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积极争取筹措资金,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要努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府资助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积极争取筹措资金,全力保障*二中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项目建设,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四要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全力保障省、市、县为民承诺的各项实事顺利完成,努力解决群众在就业、就医、住房、饮水、出行、养老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第五,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按照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抓好各项财政改革,力争取得新进展。一是结合省对市、市对县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二是加快实施部门预算改革,确保明年全面推开。三是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扩大支付范围。四是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规则程序,不断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五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全面清理、整顿和规范现有行政性收费项目,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六是努力争取“省直管县”试点,加强汇报衔接,力争进入财政“省直管县”行列。七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询查核查力度,确保各类专项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二)坚持原则,抓主抓重,努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2009年,全县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要求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展开,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审计中既要依法查处严重违规问题,发挥审计监督的“治标”作用,更要关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提出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的建设性意见,发挥审计监督的“治本”作用。要把是否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和做出处理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审计和经济的关系、改革创新和现行政策的关系、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有效发挥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是深化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要围绕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财政支出和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保证国家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提高县乡依法生财聚财理财水平。要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事项的审计,注重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情况,监督检查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情况,维护财政资金安全,促进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效果。

二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近年来基本建设投入增长较快,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量逐年递增。今后要重点关注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工程,紧紧盯住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情况以及调结构、扩内需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要坚持原则,强化措施,严格把好审计质量关,及时揭示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促进建设资金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管理。

三是安排好关系民生的审计项目。开展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的审计,促进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加强资金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情况和部分社会保险参保单位缴费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促进社保基金筹资机制的完善和基金征缴、管理的规范。开展水利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客观反映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四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工商企业审计。企业审计要以促进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为目标,把监督检查企业绩效情况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质量相结合,与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任务相结合。完善审计监督与国有资产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暂时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提出建议。

五是稳妥推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水平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要围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三)健全体系,力求精准,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统计工作是党委政府了解国情国力、县情县力实施正确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政府进行科学决策,需要准确的统计数据作支撑,需要统计调查准确反映国情国力和县情县力。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要继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研究经济运行特点和规律,及时预测预警。要按照主要统计指标数据“下管一级”的原则,加强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深入开展专项统计调查。要及时掌握全省、全市及周边市县的情况,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新情况,客观评价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搞好对比分析,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二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要尽快建立乡镇与省市县统计系统的网络连接。省上要求,从2009年起,全省统计系统要全面实施乡镇(街道)统计站信息化建设项目,所有乡镇街道的报表、信息都要在网上直传直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如果我们的网络建不起来,就无法上报报表和信息。现在各乡镇的微机已配置到位,必须要尽快完成乡镇与省市县的网络连接。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给予资金支持。三要加强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作为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统计部门一道承担着为决策服务的重任。统计部门要以《部门统计管理规定》的颁布为契机,切实负起协调和管理部门统计工作的责任,继续做好对部门的统计巡查工作,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和备案管理,增强为部门服务的意识,扩大信息共享。其他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完善统计规章,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坚决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服从统计部门的工作指导,确保部门统计工作规范,数据准确。四要认真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第二次经济普查已进入关键阶段。县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普查中存在的问题,依法查处拒报、瞒报、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等违法行为,保证普查所需经费。同时,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做好普查机构组建、人员选配、制定方案和经费预算工作,财政部门对普查经费的落实要给予支持,确保各项普查和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围绕大局,加强监管,积极做好价格调控工作

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强化价格监管,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政策措施,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围绕保增长,进一步加强加强价格调控。统筹安排政府性调价项目,妥善处理价格改革与价格稳定的关系,把握好价格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价格实时监督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钢材、化肥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动态,继续加强对猪肉等副食品价格监测。完善重要商品价格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价格宣传,把握与论导向,稳定群众心理,梳理现行价格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与监管工作,积极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确保社会的稳定。要围绕重大价格调整与改革措施的出台,加强市场价格形势分析,准确判断价格走势,开展价格与市场跟踪监测,研究提高应对措施,适时提出完善价格监管的建议,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

第二,围绕重民生,进一步强化价费监管。一要积极疏导供暖、医疗、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价格矛盾,深化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改革。二要继续加大清费、治乱、减负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落实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的价费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切实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监管,继续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想方设法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三要进一步推进明码标价和价费公示制度,倡导价格诚信和明码实价,营造良好的价费环境。四要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开展对惠农价费政策落实情况和农资价格的检查,进行医药、教育、住房、交通等价费专项检查。加强重要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的监管,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保持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第三,围绕推进公共服务,进一步创新价格服务方式。突出重点强化为企业、为农民的价格公共服务,开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公开工作,在全面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基础上,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方式,完善公示制度。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企业的价格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价格权益。要继续搞好农畜产品价格调研和信息服务,为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完善价格举报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价格举报案件。认真做好涉及广大群众利益和服务于司法、服务于社会的各项价格鉴定认证工作。

财税物价范文篇10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所以对全球实体经济开始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急剧动荡虽然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2008年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

放松宏观调控、扩张内需都是应对突发危机、熨平经济周期的短期对策,在经济学上也属于短期调节措施,其中的某些政策,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相抵牾。在采取短期对策应对危机时,不能忘记所面对的长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二、面对新形势,财税政策大有可为

(一)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构成与程度,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可能超过财政支出总量。

财政支出方向调整对于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特殊意义。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发展方式问题无法完全依靠尚不成熟的市场自身来熨平。因此,发挥政府之手来化解发展方式落后与市场失灵不可或缺。

(二)通胀过后为了防止经济“硬着陆”,财税政策可相机抉择

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弱化或减少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建设性投资的支出,严格控制“人、车、会和网络、招待”等支出增长。

(三)促控并重的财税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限制性财税政策,把“外部性成本”纳入价格中,有效地克服环境保护中负外部性问题。以鼓励性财税政策倡导节能,支持技术创新。

三、实现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财税政策选择

(一)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这不仅有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能有效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加快人力资本培育。加大对卫生、社保、贫困补贴等的支出比例,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不振的问题。

(二)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积极探索减税机制,使税制能够随经济周期波动而伸缩有度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有效刺激消费,建议在税制方面进行如下调整:计算工薪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按照税收指数化原则,取消全国“一刀切”的税前扣除额的规定,各个地方可根据本地生活费用指数(物价上涨指数)适当调整扣除标准,以应对通胀对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冲击,消除通胀对实际应纳税额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合并后,仍然面临后续改革。与新法相配套的一些优惠目录、操作程序应尽快出台,以便于实际掌握和执行。

(三)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促控并重的作用,通过建立约束与鼓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建立健全环保税制

关于建立健全环保税制。要从源头上加大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倒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一是要完善现行的资源税:二是要开征环保税:长期以来,我国是通过环保收费来解决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的,但借鉴国外经验,今后可以考虑通过法律形式适时环境保护税。

2、以节能创新为导向完善现行的财税政策

利用财税政策促进节能社会的建立,要求对现行的财税政策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