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6:29:58

标准建设

标准建设范文篇1

2、营业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

3、经营商品品种400种以上。

4、商品配送率达到40%以上。

5、店内地面要求是地板砖、水磨石地面或水泥地面。

6、店堂门窗要求是铝合金、塑钢门窗、铁窗或木窗。

7、店内墙壁用涂料粉刷、洁净。

8、砖混结构平房或门市楼房,房顶用涂料粉刷或吊顶,砖木结构尖顶房吊顶,顶面洁净。

9、店内灯光要配置合理,店堂明亮,通风好。

10、店外墙要进行装饰,用涂料粉刷一新。

11、店外场地要求是地面硬化,地面平整、清洁并有相应的停车位,环境良好。

12、有货物存放的仓储设施及消防设施。

13、售货货架要求是金属自选货架。

14、为顾客提供方便购物用具。

15、商品陈列方式是:拆零商品全部上货架或柜台,商品布局合理,货架排列整齐;整件出售商品堆放整齐、有序。

16、计量器具检验合格,并按规定定期送检。

17、有充分满足连锁经营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设备(电脑)。

18、有符合消防部门要求的消防设施。

19、各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20、各岗位从业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机构或承办企业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

21、经营食品、副食品的从业人员要经过体检,持有当地卫生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明。

22、店铺制定有职业道德守则,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情况良好。

23、实行开架售货。

24、认真执行国家价格管理政策,所有商品明码标价。

25、要有严格的商品准入制度,要建立商品经营台帐,对承办企业(金岛超市)配送商品和自购商品进行分帐登记、分帐管理。

26、店内要有经营散装食品、副食品,有防污染防护设施(如:冰柜等)

27、从承办企业(金岛超市)以外购进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的规定,有登记簿或记录,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

28、在店内醒目位置张贴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承诺。

29、经营商品品类应有日常生活必需品、食品、副食品、调料、洗涤用品五类以上。

30、店内要有服务承诺,并张贴或悬挂在醒目位置。

标准建设范文篇2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根据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从2007年开始,全县每年新建标准厂房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到2010年,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入驻率达到70%以上。通过四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

二、规划布局

(一)根据集聚发展的需要和基础设施的现有条件,标准厂房建设原则上在经济开发区(宁东区块)、临港区块、长街区块、岔路区块、西店区块及城市规划区内的原村留地中统一规划布局。其它镇乡、街道如有发展需求,符合规定并经申请同意的也可建造标准厂房。

(二)标准厂房区域较大且远离镇村的,配套的生活设施应与标准厂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三、标准厂房的建设

(一)标准厂房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鼓励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功能区块管理机构统一建设和管理;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独资或合资建设和管理;鼓励具有法人资格的县内外企业、其它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和管理;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土地或进行厂区改造,建设标准厂房。

(二)标准厂房建设以工业厂房为主,按照生产与生活相分离的原则,进行功能区分。标准厂房容积率要求在1.0以上,绿地率控制在20%左右。标准厂房建设区域占地面积原则要求在15亩以上,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造并出租的标准厂房建筑面积应不少于2000平方米。建设业主应按标准厂房区域规划及建设要求,做好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工程,并配套相应的办公、仓储用房。

(三)标准厂房建成后,由业主向县标准厂房建设领导小组申请验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和享受政策优惠。

(四)符合本意见规定并在2007年1月1日后建成出租的工业标准厂房,由县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按建筑面积计算,第一层每平方米补助10元;第二层每平方米补助20元;第三层及以上每平方米补助30元。

四、标准厂房的租赁

(一)标准厂房出租期限,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首次出租期限原则上要求在三年以上。

(二)入驻标准厂房的企业必须符合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导向目录和环保要求。

(三)新建标准厂房根据前三年租金收入缴纳的房产税等税费收缴情况,由县财政对建设业主给予适当奖励。

(四)企业首次租用新建标准厂房在三年以上的,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对租用企业给予补助,满一年先兑现一半,满三年后全额兑现。

五、标准厂房的转让

(一)标准厂房在取得房产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后方可按规定进行转让。

(二)标准厂房转让应当以权属单元为转让标的。若需要将权属单元分割转让的,按规定将分割转让的方案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转让的其它手续按房产权属登记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三)标准厂房首次转让,根据转让时契税缴纳情况,由县财政对受让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六、其它

(一)本意见所指标准厂房系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具有一般工业用房的通用性、配套性和集约性,由建设业主投资建造,主要以出租、转让形式集聚中小企业的集中生产场所以及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规划建设并用于出租、转让的工业厂房,或原有厂房进行加层或翻建加层并用于出租、转让的工业厂房。

标准建设范文篇3

总体而言,同山东的煤矿相比,我们存在有两方面的差距: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的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不了解也没有与现代的煤矿管理接上拍,导致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创新,同时职工的干劲不足。我们的标准化建设和山东的煤矿比起来,应该不晚,也开展了两三年,但标准太低,执行力不够,一直没有明显进展。二是作风上的差距。我们的高管层、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时常脱节,管理人员抓工作落实不到位、不扎实,思考工作不系统、不细致,检查考核不严格,职责不清,奖罚不明,脱离实际的情况时有发生。下一步我们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首先,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今年我们已经组织人员进行了几次外出学习,去了蒲白、黄陵矿区主要学习了现阶段如何抓质量标准化工作,这次又去山东进行了学习。根据工作安排,我们要带着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思想,继续派人员外出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我们的工作,把别人优秀的东西带回来,加强我们的标准化建设,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实做细,扎实地开展好。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我们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但同先进单位相比,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进展比较慢,我们自己掌握的标准比较松,层次也不很高。这次“手拉手”工作组的到来,蒲白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化检查,主要就是指导和协助我们进一步开展标准化工作,帮助我们查找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建设工作。而真要把我们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出成果,那我们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其次,要进行机械化标准作业。6月12日,榆林市煤炭局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矿综采工作面进行了验收,原则上予以通过,这标志着我们榆阳煤矿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为我们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和采煤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发展机械化生产的思路是走机械化集中发展的道路,向一井一面方向发展,在300万吨技改项目批准后,将在西区再增加一套综采设备,形成一套生产一套准备的格局。以后我们西区的生产将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逐步淘汰落后的房柱式开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将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方式完全引入到机械化生产中,实现机械化的标准作业。

最后,要在全矿安全生产各方面制定标准,按标准办事。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把综采队建设成为一个标杆队,让综采的生产、检修、工作流程都有一个标准的方式方法,然后各区队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建设自己的标准化。职工按照这些标准进行作业,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只有实现了矿井的标准化,我们矿井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要实现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是我们要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来。目前一些工作没有成效,主要就是以上方面没有做好,现在我们推进标准化建设,就是为了让大家把工作设计一个标准程序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绝不能有疏忽和疏漏,否则就会形成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事故.

二、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系统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中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公司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应该说已有些晚了,从去年后半年筹划,到现在才初步成稿。《安全文化手册》结合实际地提炼出了适合我公司的安全愿景、安全目标、安全警语等。我们的《安全文化手册》在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上,在每个职工提炼出自己的安全愿景和目标上,要真正让安全文化在每个职工行为、心理上起作用。通过这次外出学习,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结合公司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工作进行推进,通过安全文化的系统建设,实现中能公司的安全发展,把榆阳煤矿打造成本质安全型矿井。

我们的基本目标是:用三年时间把员工培育成本质型安全人,把榆阳煤矿打造成本质型安全矿井,实现零死亡目标。2007年实现标准化二级矿井,人本精细化管理开始起步,搭建起安全文化基本框架;2008年实现标准化一级矿井,人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成熟运行,安全文化建设有显著成效;2009年达到陕煤集团标准化样板矿井,全面推行的基础上进行人本精细化的创新发展,创建出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安全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说一不二抓安全”的核心理念,把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人本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安全文化为引领,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人本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对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人本精细化管理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在“四统一”的基础上实行分工到部门,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奖罚有度。

标准建设范文篇4

主题园(themepark)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或称之为模拟景观的呈现[a*]。它是从游乐园(amusementpark)演变而来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态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主题园是一个非日常的舞台化世界。美国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最早开创了这种形式并带动了它全世界的普及,而我国于1989年开幕的深圳“锦绣中华”,则创建了一个汇集我国风光名胜并具传统特质的“小人国”,标志着我国主题园发展的起点并成为一个成功的代表。目前国内主题园建设方兴未艾、反响热烈,然而却多基于商业的观点和目的,忽略了许多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内涵的承载,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也多粗糙和缺陷,长此下去势必会渐渐失去其魅力。

主题园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方式和商业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具有解释文化的功能。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来发展这种在西方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形态,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主题园的产生及发展

1.游乐园的兴衰

游乐园是主题园的前身,它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集市杂耍,在当时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舞蹈、魔术表演、游戏等手段来营造热闹气氛、娱悦公众及吸引顾客。这种吸引人的媒介随着贸易形态的转变,逐渐演变成专门的户外游乐场地。17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以绿地、广场、花园与设施组合再配以背景音乐、表演和展览活动的娱乐花园(pleasuregarden),这可称为游乐园的雏形。它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一些机械游具,至1937年的纳也纳世界博览会,其中展示的乘驰(rides)及多种机械娱乐设施使得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一惊,随后各地纷纷效仿,使气氛温和轻松的娱乐花园最终转变成了以机械游具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游乐园。

游乐园理念很快由欧洲传至美国,1845年在纽约市辟建的vauxhaugarden是美国游乐园的起点标志。随着19世纪末机械及工艺技术的突飞猛进,机械工业大举进军娱乐业,使游乐园彻底抛弃了表演和游人自娱的形式,转而完全依赖机械设施来满足游人对刺激的需求。尤其是1893年georgew·galeferris所发明的大转盘(ferriswheel)在芝加哥纪念哥伦布的博览会上使用后,更刺激了游乐园朝设置大型、惊险性机械游具方向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游乐园发展的先锋,新的游乐园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成立,1910~1930年是机械游乐园的黄金时代,30年虽遭经济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的影响,大多数游乐园仍能支撑下来。

真正导致游乐园危机的是二战后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随着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游憩偏好也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开始厌倦被动的机械游乐方式。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交通形态的改变,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使人们可以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娱乐度假。游乐园的游人量开始急剧下降,游乐园主为保持赢利只好减少设备更新及管理的人事费用,甚至停开机械、缩短营业时间,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更使游乐园的品质下降,其竞争力开始不如其它娱乐行业如电影院、溜冰场、等。

同时,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地价及相应税收的上涨也使许多游乐园主纷纷把原位于市郊的游乐园改建为购物中心或住宅,以期获得更高利润。到50年代中期,美国只剩下极少数的游乐园还在苦撑中经营。

2.主题园的兴起

游乐园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放弃,只不过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与时代相符的娱乐形态。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顺应时代潮流,以其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主题园这种形式,这是他所构想的一种能让人暂时忘却日常生活的烦闷枯燥、工作压力以及污浊环境而沉浸于梦幻的奇妙世界。他花了几年时间规划这种让身心放松的乐土并终于把构想变成了现实,1955年成功地在加利福亚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园——迪斯尼乐园,他将以往制作动画电影所运用的色彩,魔幻、刺激、娱乐、惊栗和游乐园的特性相融合,使游乐形态以一种戏剧性、舞台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主题情节暗示和贯穿各个游乐项目,使游客很容易进入角色成为“英雄”或被追逐的“坏蛋”,从而极大地改进了游乐方式。以前游乐园中的机械游具虽然还被使用,但已退居次要角色。迪斯尼乐园开幕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游人趋之若鹜,主题园这种形式很快风靡了美国各地。

50~60年代是个特殊时期,美国人生活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核威胁,东西冷战的阴影之下,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厌倦和恐惧,转而对迪斯尼乐园这种的梦幻世界贯注极大的热情,以期获得暂时的麻醉和放松。迪斯尼企业抓住机遇,又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orlando)辟建全世界最大的主题园——迪斯尼世界(waltdisneyworld)。这个耗资6亿美元的主题园于1971年开幕,它包含了6大主题:①奇幻王国(magickingdom);②拓荒地(frontierland);③探险地(adventureland);④自由广场(libertysquare);⑤明白世界(tomorrowland);⑥美国大街(mainstreetu.s.a).此外还有30km[2]的沼泽生态保留地以及“未来社区的实验原型”(experimentalprototypecommmunityoftomorrow简称epcot)。每个主题区都通过特定的情节、角色、背景构成特定的情境气氛,场面宏大,场景逼真。迪斯尼世界还开始应用激光,电子高科技来创造效果。其设施和服务也日趋综合化,周围附设的众多旅馆、网球场、游泳池,高尔夫球场、餐厅、购物中心等可以同时容纳大量游客。

3.主题园的世界性普及

迪斯尼企业的决策再次大获成功,迪斯尼世界在设立的5年内调高了9次票价,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收入。在它的带动下,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70年全美国只有3个主题园,至1980年增到18个,目前已有大型主题园23个,每年吸引游客超过7000万。美国式主题园的概念也进一步推广至全世界范围,并结合各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特色和经济状况产生了许多新的类型。它还影响了很多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的展示概念,使它们的表现主题和形式愈趋丰富,产生了如展示植物生态及地理环境的植物主题园、展示动物生存环境和习性的动物主题园,以及可让游客参与劳动与收获的农业主题园等。而主题园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类型是“小人国”和“民俗村”。

1950年荷兰的马都洛夫妇为纪念他们死在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爱子,投资以与实物1/25的比例将荷兰典型城镇缩小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小人国“马都洛丹”(madurodam),本来是纯粹作为展览纪念之用,只是建筑模型的集合。但这种形式很快成为主题园发展所利用的重要体裁,因为它的浓缩形式便于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展示悠久的历史或广阔的空间。主题情节的贯穿使本来独立、冰冷的模型变成了有生命、能向人们讲述历史和描绘自然风光的情景空间。由于手段简单而效果显著,如今“小人国”这种形式在世界各地风行一时,成为主题园营业模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民俗村”则源于早期的野外博物馆,原来是用来专门保存和展览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局部环境的,如日本1965年开辟的明治村,把明治时代遗留下来有保存价值或属重要文物的建筑(包括建筑的一部分)近60件,相继迁到名古屋市北一片约1km[2]的丘陵地上,经复原后展出,随着主题园概念的普及,一种综合娱乐和展览的新类型——“民俗村”产生了。它利用野外博物馆的形式来展示民俗风情以及过去和现代的生活情境。游乐成为主要目标,展品也摆脱了必须完全是文物的限制,而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道具。“民俗村”和“小人国”一样,也具有浓缩历史与风情的优点,而且加入了人的活动,更易于主题情节的表现。如夏威夷的波黑尼西亚文化中心,通过演员和志愿者的现场表演,展示各岛土著的生活起居和不同文化层面,提供了一个西太平洋群岛的缩影。如今,“民俗村”这种形式尤其受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成为它们发展主题园的主要方向。

“民俗村”的主题展示方式还反过来影响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方向,使其开始强调动态展示和寓教于乐。如日本的明治村开馆后,就经常举办各种模拟过去生活情境的展览,并让身着当时服饰的人物和现在的营业方式相配合。村内还铺设了轨道,把明治时代最早的有轨电车和蒸汽机车用作参观工具,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

4.亚洲主题园的发展

主题园的世界性推广近10年来尤其在亚洲获得巨大响应,日本是最早将主题园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来输入的,最初主要应用于博览会的建设上。而1983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则真正揭开了日本发展大规模主题园的序幕,它完全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为样板,设施与管理也几乎完全相同地输入,其丰富的主题和展示方式给日本的娱乐业以巨大的震撼。在其成功的吸引下,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83年长崎的荷兰村、1986年日光江户村、1989年guriyuch五国、1990年spaceworld、天保山harbourvillage……等大规模主题园相继开业,如今已开发的主题园有近30所,而据建设省资料。包括自治团体、民间企业所提出的计划已达130所。

标准建设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为主线,以着力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管理办法为依据,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二、实施范围

全县范围内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企业。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一年打基础、抓样板,两年全面启动,三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标,五年所有企业达标”的目标。1.2011年:我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广宣鞋业有限公司要完成“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2.2012年:各乡镇要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企业达标率不低于40%(其中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不低于40%)。启动规模以下企业达标。3.2013年:年底前全县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其中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不得低于40%,规模以下企业达标率不低于20%。4.2014年:规模以下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30%。5.2015年:全县所有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一般事故隐患能够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三违”现象得到坚决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改善,防范事故能力显著增强。

(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伤亡事故,各类伤亡事故明显下降,2015年工贸企业事故总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

四、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评审工作管理

(一)评审标准鉴于2011年各行业评审标准将全部出台,我省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已的评定标准。国家已的行业评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氧化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国家即将的行业评定标准。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制造、家具、乳制品、食品、纺织、商业、商贸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二)评审程序1.准备阶段(企业自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成立以以厂长为这要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小组,进一步那些立健全机构,落实责任。(2)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熟练掌握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步骤和程序。(3)精心研究制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方案。(4)认真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5)组织成立专业工作小组。(6)专业工作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排查隐患。(7)以车间(分厂)为单位组织达标。(8)专业工作小组开展复查验收。(9)组织自评机构,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10)企业向县安全生产监管局提交复评申请。2.申请评审(1)受理。企业根据自评结果,向审核公告的安全生产监管局提出书面评审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经省安监局同意后,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向市安监局同意后,向省安监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的,向县(市、区)安监局同意后,向市级安监局申请。县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企业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移交评审组织单位。(2)初审。评审组织单位收到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受理的企业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合规性审查工作。文件、材料符合要求的,由评审组织单位在相应评审业务范围内的评审单位名录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评审单位,将申请材料转交评审单位开展评审工作;不符合要求的,评审组织单位函告相关安全生产监管局和申请企业,并说明原因。3.外部评审(1)文件评审。评审单位收到评审组织单位授权和转交的申请材料后,应在现场评审前进行文件审查,并完成文件审查报告。审查后与申请企业确定现场评审时间,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评审对象、范围,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2)现场评审。评审单位按照申请企业评审的评定标准中的管理、技术、工艺等要求,配足相应的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评审组至少由5名以上评审人员组成,其中至少包括2名由评审组织单位备案的评审专家;指定1名评审员担任评审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采用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核和查证的方法进行;现场评审完成后,向申请企业出具现场评审结论,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完成时间,评审组全体成员须在现场评审结论上签字。(3)企业整改。申请企业按照评审单位出具的现场评审结论进行对照整改,整改完成后再由评审单位进行现场复核,确认企业整改效果。若整改符合要求,评审单位形成评审报告,由评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评审报告、评审工作总结、评审结论原件、评审得分表、评审人员信息等相关材料。评审工作应在接到评审组织单位授权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不包括企业整改时间)。4.评审审核评审工作完成后,评审组织单位对评审单位的评审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向相关安全生产监管局提交评审报告和评审评分表等材料。5.公告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评审组织单位提交的审核材料后,组织开展达标评审情况全面考核。对符合标准的申请企业通过本级安全信息网站进行公告;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和评审组织单位,并说明理由。一级企业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告,二级企业由省安监局公告,三级企业由设区市级安监局公告。公告时限为5个工作日。6.发证授牌审核公告期满后,市安监局将考核结果反馈评审组织单位,由评审组织单位向企业颁发标准化等级证书和牌匾。证书、牌匾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式样。

(三)评审工作管理1.评审组织单位的管理。评审组织单位是指由安全监管部门考核确定、统一负责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组织工作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由省安监局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三级以下)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由设区市级安监局确定,并报省安监局备案。省安监局委托省安全生产协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工作。2.评审机构的管理。评审单位是指由安全生产监管局审核确定、具体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工作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考核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三级企业的评审单位由省安监局审核确定。原则上具备工贸企业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认可后,即可以参加相应企业的考评审。3.评审人员的管理。评审人员即评审单位的评审员和评审组织单位聘请的评审专家。评审人员应填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登记表”报评审组织单位备案。

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切实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各乡镇要把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要求上来,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取得实效。安全生产标准化不是企业的选择项目,是国家的硬行规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规范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企业为主,政府布置推动。立足企业创建为主,加强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安全达标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履行指导、督促责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五年达标规划列入年终各乡镇工作考核内容。

标准建设范文篇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管理程序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粮食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第三条对需要在全国统一的粮食工程建设通用技术要求应制定国家标准,其范围为:(一)《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国家标准范围;(二)重要的粮食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第四条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而需要在粮食行业内统一的粮食工程建设专用技术要求应制定行业标准,其范围为:(一)《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行业标准范围;(二)粮食工程建设的一般技术要求。第五条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粮食工程建设中保障安全生产、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保护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粮食工程建设中非强制执行的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第六条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一)粮食工程建设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包括安装)、验收、维护等重要的技术标准;(二)粮食工程建设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标准;(三)粮食工程建设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四)粮食工程建设需要强制执行的其他标准。第七条国家粮食局负责管理全国粮食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负责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计划、审批、、宣传贯彻和日常管理,联系国务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待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协会成立后,在协会的基础上设立全国粮食工程建设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审核工作。第二章标准申报第八条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实行开放式申请。申请单位应编写拟编标准的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连同申报文件报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审查。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主编单位相关资质证明及主要成果、第一起草人的简历和业绩;主要章节、条目内容提要;编制所需资料以及需要调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各阶段工作的进度安排;编制组成员组成及分工;所需工作经费预算;拟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相关承诺等。国家粮食局根据申报情况,采取方案比选或招标的方式确定主编单位。第九条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主编单位和编写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一)主编单位1.承担过与该标准项目相应的工程建设咨询、设计、施工或科研任务;2.具有丰富的粮食工程建设经验,在该领域能代表本行业的技术水平,并能组织解决标准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3.具有一定数量符合专业资质要求的编写人员;4.具有承担部分编制费用的能力。(二)编写人员第一起草人一般应为主编单位人员,应当具有工程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实际经验以及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文字表达能力。其他编写人员应为从事相关专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第十条国家粮食局对申报的标准进行审核,提出编制计划。其中,行业标准编制计划由国家粮食局批准,国家标准编制计划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主编单位根据批准的编制计划和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开展标准的编写工作。第十一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粮食工程需要编制标准的情况,国家粮食局负责向有关部门申请标准专项经费,用于补助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重要行业标准的编制。第三章标准编制第十二条标准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适应工程建设和技术的发展,满足绿色和安全储粮的要求,体现环保、节能、安全、实用等原则。第十三条标准编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方面的成果。同时,标准编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题研究或测试验证。专题研究和测试验证的成果,经专家审定后,方可纳入标准。第十四条标准的条文应严谨明确,文字精炼,其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应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的要求,以利于控制初步设计和项目的建设水平。第十五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写格式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1996〕626号)执行。第十六条标准编制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征求意见阶段、送审阶段、报批阶段。第十七条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主编单位根据编制任务通知的要求,落实标准编制组成员和编制经费,制订标准的工作大纲,组织召开编制组工作会议。第十八条征求意见阶段的工作包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写征求意见稿及其有关文件、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应广泛征求粮食企业、设计和施工单位、有关管理部门,以及监理、项目评审机构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第十九条送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主编单位应对所征求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按有关要求编制“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并据此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送审稿。主编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形成会议纪要和对主要内容的审查意见、对送审稿的评价及处理意见等。第二十条报批阶段的工作包括:主编单位对审查会议的意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按有关要求编制“审查意见处理汇总表”,据此修改形成报批稿,以公文形式报国家粮食局审批。第四章标准第二十一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按有关规定报建设部审批、编号、。第二十二条粮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国家粮食局审批、编号、,并报建设部备案。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LS8×××、LS9×××)、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第二十三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出版按照建设部有关要求组织。粮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的出版由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标准的出版印刷应符合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建标〔1996〕626号)的要求。第五章复审与修订第二十四条标准实施五年后,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粮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复审。粮食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按有关规定报建设部复审;粮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国家粮食局复审。第二十五条标准复审后应提出其继续有效或予以修订、废止的意见。第二十六条对确认继续有效的标准,当再版或汇编时,应在其封面或扉页上标准编号下方增加“××××年×月确认继续有效”字样。第二十七条对于需要全面修订的标准,其修订工作应符合编制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八条对于需要局部修订的标准,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管理办法》(建标〔1994〕219号)执行。第二十九条对于需要修订的标准,其修订工作由原主编单位优先承担。第六章经费管理第三十条标准的编制经费主要由标准编制申报单位自筹落实,国家重点对强制性标准和基础类、通用方法类、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给予一定补助,原则上国家标准补助50%,行业标准补助30%。标准补助经费的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07〕29号)的有关要求执行。第三十一条标准编制补助经费原则上分两次拨付,在国家粮食局下达编制任务后拨付补助经费的40%,其余费用在标准完成后拨付。在国家补助资金拨付前,自筹资金应全部到位,单独建账并按承诺使用。若编制经费超出资金使用规模,由编制单位自筹解决。第三十二条各主编单位对标准编制费用要单独记账,专款专用,标准编制完成后,按有关要求及时编制财务决算并报国家粮食局。第七章日常管理第三十三条对于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完成标准制定与修订任务的主编单位,不予安排新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并将补助经费收回。第三十四条标准实施后,主编单位应成立标准管理组,协助国家粮食局做好标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编单位应密切跟踪标准的实施情况,并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国家粮食局。第三十五条国家粮食局负责对实施的标准进行后评价。对于标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责成主编单位做好解释和处理工作。

标准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金融标准化;金融市场;建设措施

一、引言

实现金融标准化建设,对建立统一市场体系、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参与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机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下属机构、银保监会、保险公司等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然而金融标准化建设不仅依赖中央的努力,也需要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参与,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金融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需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二、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国家注重金融机构标准化建设,并强化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制定出了一系列金融市场建设的相关标准。截止到2019年底,国家相关部门共金融国家建设标准56项、行业标准118项,重点关注金融数据、征信、银行卡、电子支付等内容。当前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建设也有较多的文件规定,如《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金融基本数据建设规范》等,对金融机构的IT技术、数据信息、核心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伴随着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入,在银行业务建设过程中,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内容将会成为今后建设的重点。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在新时代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利用政策红利推动信息安全保障、金融资本安全运行与管理、资产评估等内容的建设,以尽快建立地方统一金融市场。然而,当前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虽然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需解决。一是国内地方金融机构的金融标准化建设起步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建设的时间较短,且较多地方性机构有着内部的管理标准,在制度建设上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未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在近10年的建设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工程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难以参与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国家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实力偏弱,且技术力量和人才实力难以与之匹敌,缺乏金融标准化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参与到金融标准制定工作中,无法掌握话语权,导致在规则制定中没有针对自身发展的章程。三是人民银行分支行缺乏对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人民银行分支行负责地方金融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在地方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民银行分支银行难以精准发力,在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指导和培训,在具体制度落实过程中也未能及时地进行监督与宣传,对于地方金融市场管理的力度较小,导致地方金融机构对于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束缚了地方金融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三、推进地方金融标准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要想更好地实现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离不开中央政策、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当前形势下,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颇有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起步晚、制度缺陷、人才短缺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而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是金融市场统一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要多举措全方位促进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制度、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协同推进,多主体发力,才能有效实现金融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建立国内统一金融市场体系。(一)提高金融机构管理者对金融标准化的重视程度。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地方金融业健康发展、支撑实体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地方金融机构而言,不仅要积极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更要加强各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强强联合,建立统一的地方就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利用政策支撑和资金优势,从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金融机构的联合发展,离不开管理层的支持,必须强化金融机构管理者的意识,提升其思想认识,通过大力进行金融标准化建设的革新与创新,增强各地方金融机构在金融标准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二)提高人民银行分支行对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人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引领者,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者作用。人民银行分支行要积极主动发力,提高在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领导者作用,牵头促进地方金融标准化工作,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保证地方金融机构在金融标准化建设中的有效参与。对于各地方金融机构在金融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民银行分支行要积极指导、及时协调,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保证金融标准细则的完善和科学。同时,多渠道普及相关金融知识,提高地方人民群众的金融意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构建稳定和谐的金融市场。(三)健全地方金融保准化人才培养制度。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金融机构而言,丰富的人才储备不仅能促进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也能为金融标准化建设贡献更多的智力支持。因此,各地方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优秀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制度,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吸收人才参与到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来。同时,各地方金融机构要精准发力,集中力量培养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打造专属的金融智库,培养一批有能力、懂技术的专家人才,并积极推进优秀人才到大型金融机构和国家金融机构中学习,争取参与到金融标准化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中,为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发声。(四)提升金融机构标准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支持。人民银行分支行要积极开展合作,与证监会、银保监会等机构联合,建立金融标准化联系人制度,促进金融标准化建设政策与知识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调研、政企合作等方式,把握地方金融机构在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需求与目标,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多主体协同为地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智力上的支持,引导地方机构积极稳妥地实现金融标准化,鼓励优秀的地方企业申请国家财政支持,获得制度红利。(五)学习西方金融标准化建设的优秀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具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能够为国内地方金融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人民银行分支行及各地方金融机构要把握实际,以当地发展实际出基础,以“引进来”的态度积极吸取西方优秀的金融知识和经验,重视信息技术产品攻关,打造优质的自主金融品牌,同时坚持“走出去”战略,让地方金融机构建设的优秀成果既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广,又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

四、结语

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需要持续发力。目前,金融市场未能建立起统一的金融标准,这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解决之道,亦以工作实际为基础,然而由于工作经验有限,在对策建议上难免有不到之处。但是对于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而言,要想在未来取得显著成果,不仅要保证对策建议的贯彻落实,而且要加强后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前期金融标准化的成果能够有效保留下来,并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由于金融标准化建设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各地方金融机构不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更要努力协调维稳,方能将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稳妥推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标准化仍然是金融市场改革与建设的重点,而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是实现金融市场统一、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金融界需要持续关注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潘浩. 推动地方金融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科技时代,2020(2):85-87.

[2]贺华. 地方金融市场标准建设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9(9):74-76.

[3]樊娅奇. 关于推进地方金融标准化工作的探索[J]. 金融电子化,2018(10):87-88.

[4]李伟. 新时代金融标准化建设[J]. 中国金融,2017(24):63-65.

标准建设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建设美丽、实力、文化、幸福新提供安全保障。

二、实施范围

全区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

1.年底前,全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实现达标。

2.年底前,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八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现达标。

3.年底前,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八大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和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全部实现达标。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使企业一般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自身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

(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断下降,年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死亡人数比年下降80%以上,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四、组织领导

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五、责任分工

全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区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综合部署、督导、抽查验收等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全区危险化学品、商贸、机械等八大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统一部署、督导、验收等;负责列为区级重点监管对象的上述行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审核。

区文教体新局负责全区教育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督导、验收等;负责教育行业区直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验收。

区建设环保局负责全区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督导、验收等;负责列为区辖管以上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验收。

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服务行业及景点的安全生产标准范化建设的部署、督导、验收等;负责区辖管以上旅游服务行业企业及景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验收。

区人防办负责全区人防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督导、验收,并负责区辖管以上人防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验收。

六、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年3月)。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达标建设评审标准,选定建设达标对象单位,认真研究,层层部署,分步实施。

(二)达标创建阶段(年3月—年12月)。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全面铺开全区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督查指导、召开现场会、经验推广会等形式,督促和帮助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1.年3月—年12月:全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实现达标;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标率不低于50%(其中,八大行业企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不低于20%);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和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达标率不低于10%。

2.年1月—年12月: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达标(其中,八大行业企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不低于40%);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和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达标率不低于30%。

3.年1月—年12月:全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和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三)复查整改阶段(年7月—年12月)。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本《实施意见》和建设考评标准,深入各达标建设单位,依据标准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不达标因素,要督促相关企业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企业,要依照相关法定程序责令停产整顿,对停产整顿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四)验收授牌阶段。对达到验收标准的企业做到“达标一个,验收一个”,每年年底前,对当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颁发达标证书和牌匾,其中:申报一级标准化的企业由部级有关部门负责验收授牌;申报二级标准化的企业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验收授牌;申报三级标准化的企业由市级有关部门负责验收授牌。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促使企业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强基固本的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标准建设范文篇9

一、基层供销社标准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照省社提出的基层社标准化建设标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完善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工业品、烟花爆竹等五大网络,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功能,增强经济实力,使基层供销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齐全,运作规范的供销合作社新型基层组织,着力把基层社打造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合作经济的联合体。

(二)总体目标

为加快推进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工作,市社已确立供销社、供销社、供销社等三个基层社参加今年全省第一批百个基层供销合作社标准化示范建设单位。从2012年开始,每年安排三至四个基层社参加标准化建设,用三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完成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所有的基层社建成符合基层社标准化建设要求的新型基层组织。

全社基层社参加标准化建设时间:

2012年:供销社、供销社、供销社

2013年:供销社、供销社、供销社

2014年:供销社、供销社、供销社、供销社

(三)建设标准

按照省社《关于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标准化建设的通知》提出的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十有“标准:

1、有精干的工作班子和社有产权的办公场所;

2、有农资配送经营门店;

3、有日用消费品超市;

4、有再生资源回收门店;

5、有专业合作社;

6、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7、有烟花爆竹经营门店;

8、有村级综合服务站;

9、有统一的网络标识;

10、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社把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层社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基层社创建工作,制定方案,细化措施,集中资源和力量,确保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市社将通过各种渠道每年筹集200万-300万元资金,用于基层社标准化建设,确保各基层社按照省社提出的“十有”建设标准达标,验收合格。

3、抓好示范,典型引路。按照“抓好典型,树立样板,摸索经验,逐步展开”的工作思路,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好首批基层社标准化示范建设单位,带动、引导、加快全系统基层社标准化建设步伐。

二、基层供销社标准化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赣供合字[2011]57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社提出的标准化示范基层社“十有”建设标准,推进标准化示范建设,经市社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完成供销社、供销社、供销社等三个基层社标准化示范建设,确保2012年省社检查验收合格。

2、全面启动全系统基层供销社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2月)

一是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深刻认识推进基层供销社标准化建设既是供销社实行“二次创业”,又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要求;二是要结合各自特点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标准化示范单位,三个基层社,,要按照省社“十有”标准化示范建设标准,认真查找薄弱环节,确保标准化建设有的放矢。其他基层社也要结合社情,根据市社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报市社合作指导股。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9月底)参加标准化示范单位,在此期间要严格按照“十有”标准,完成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进行自查,做好迎检工作。

3、初检阶段(2012年9月至10月)。市社“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对示范单位进行初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使各示范单位应检项目落实到位,扎实做好迎接省社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三)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市社成立“基层社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同时,示范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

2、精心运作。推进基层社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吸纳社会经济组织及资本参与整合,借助一切积极因素,实行组织放开、经营放开、管理放开、产权放开和人才放开,以开放促进合作,以合作带动发展,力争对示范基层社标准化建设有所突破。

标准建设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标准化

1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为此,党的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龙港镇隶属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区面积183.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87万,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镇第17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常住人口的持续激增,龙港镇面临“县级体量、镇级体制”的行政管理瓶颈,长期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城镇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龙港镇在浙江省和温州市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于2016年申报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开展为期两年的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上海市质量协会作为试点项目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全程参与龙港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

2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路径

龙港镇立足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实际,聚焦“社会管理高效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治理规范化、绩效考核指标化”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2.1夯实工作基础。龙港镇从组织、技术和经费三方面夯实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基础。在组织建设方面,龙港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的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大部门、社区服务管理、智慧龙港和市容市貌5个专项工作组,并在各部门、社区、重点企业明确一批标准化专兼职人员,形成周密的标准化组织架构和工作网络;在技术保障方面,龙港镇借助上海市质量协会、温州市标准化院及苍南县市监局标准化专家力量,组成3个技术指导小组;在经费保障方面,龙港镇在争取国家和浙江省标准化补助资金的同时,将标准化试点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工作资金。2.2建立标准体系。在构建标准体系方面,龙港镇确立了“融合和提升”的工作思路,“融合”即是将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融合到标准体系中,“提升”即是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着力提升已有流程、制度、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沿此“融合和提升”的工作思路,龙港镇构建了包含“基础通用”“大部门行政体制”“市管社区服务与管理”“智慧龙港城市治理”和“设市模式绩效考核”多领域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纳入各类标准404项,其中国家标准91项、行业标准46项、地方标准30项、龙港标准237项。图1龙港新型设市模式标准体系2.3标准宣贯实施。龙港镇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标准宣贯活动。对于基础通用类型以及涉及面广、影响程度大的重点标准采取集中培训方式,邀请标准化专家为各部门、社区的负责人及标准化兼职人员解读标准,传授标准化理念与方法;对于重点实施标准则采用分散培训方式,由各标准的起草人为相关人员宣贯标准和答疑解惑,有力推动标准的实施落地。同时,为深入营造全民学习标准、实施标准的良好氛围,龙港镇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专栏,及时报道龙港标准化试点工作动态,宣传标准化经验与方法。2.4工作模式提炼。为便于试点建设经验的复制推广,龙港镇总结提炼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模式,即“以扁平化、平台化、标准化推进龙港新型城镇化”。扁平化是指实现大部门制改革和市管社区扁平化管理,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平台化是指制定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标准化模块,支撑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4个平台规范运行,实现了各部门资源整合、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建;标准化是指在重塑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构建具备龙港特色的标准体系,制定工作流程、管理规范、运行维护、评价考核等标准,依托标准化巩固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

3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成果

龙港镇创建部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以来,注重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积极运用标准化思维和方法,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3.1政府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建立了系统科学的行政体制。龙港镇通过构建大部门和市管社区标准体系,推行横向的“大部门”制和建立纵向的“市管社区”扁平化管理体制,从而优化了职能分工,减少了管理层级。大部门制改革后,机关机构数从41个减为15个,科室数从189个减为75个,中层职数从159名减为140名,人员从实有的1175名到初步核定人员编制730名;社区整合后,中层职数从128名减为98名,社区人员从462名初步精简核定编制393名。二是提高了行政效能。一方面龙港镇以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为导向,编制龙港大部门职责及相关科室管理和业务规范108项,在科室数、人员数均大幅精简的同时,依托标准化手段提升办公效率,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总时长压缩43.14%;另一方面龙港镇开展四个平台标准化建设,制定54项平台运营管理标准。2018年,四个平台采集信息25508条,处置率达98.22%,切实提升了科学有效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降低了行政成本。龙港镇依托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在没有增加人员和现有绝大多数干部还是原有的乡镇基层干部的情况下,有效承接了县下放的1575项限权事项,大大减低了行政成本。举例来说,如湖前社区编制了69项标准后,理清理顺各项服务流程,通过推行标准化提升服务与管理效能,社区工作人员由37名精简至27名,办公经费年均节约20万元左右。3.2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一是保障群众知情权。龙港镇所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均实现网上公开,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及时了解标准状况、办事规则,对自己需要办理的事项了然于胸,少了咨询、跑腿等麻烦,充分保障了办事群众的知情权。二是降低群众办事成本。龙港镇通过机构整合、流程精确再造,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使“群众来回跑”变为“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仅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总时长压缩达43.14%,每年群众办事交通费用可以节省1200万元左右。三是提升群众满意度。龙港镇将群众需求大、办件多的事项关口前移,建立镇一级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等,还推进便民服务向村一级延伸,通过制定实施社区便民服务和代办服务系列标准,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提高社区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让群众不出社区即能获得服务。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对于龙港镇公共服务满意度达90.1,分值位居所有测评指标前列。3.3新型城镇化成效日益显现。龙港镇承担标准化试点以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均在10%以上;治安警情、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9.9%、12.3%;成功举办“奔跑吧•龙港”、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百名歌唱家走进苍南专场”文艺晚会等活动;成功打造乾头、九刀连、长连屋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全面开展马路下村、南宕村、杨家宅村、中对口村等美丽生态河道建设,获评全省剿灭劣V类水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

4对于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为进一步推广龙港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笔者结合自己参与龙港镇试点创建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几点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思考。4.1强化保障,确保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牵涉部门多、覆盖事项广、技术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以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支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要建立由地方最高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将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列为组员,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二是要结合地区实际编制可行的工作计划,包含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考核要求、考核人及奖惩措施等具体要求,同时严格按照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将责任人的标准化工作表现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三是组建由标准化专家和城市建设与治理相关专业专家组成的外部技术团队,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提供全过程、多方位的技术支持。4.2因地制宜,构建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根据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构建科学、系统、可行的标准体系是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开展标准体系设计前,应通过内外部调研、专家研讨和部门座谈等方式,摸清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找准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制定新型城镇化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着手构建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构建一是要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落地实施,通过制定标准将有关工作举措予以规范、固化和推广;二是不求大而全,但求聚焦当地实际,将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工作充分纳入标准体系;三是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不片面追求标准的篇幅长短、图表数量和格式规范,更多关注标准自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防止“两张皮”现象发生。4.3循序渐进,推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作持续开展。标准化是一个包含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和标准改进的持续性活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该浅尝辄止,而是应把握“循序渐进”和“持续开展”的工作原则。“循序渐进”表现在标准制定先力求填补空白,再根据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标准文本,同时对于重要标准,建议先选择典型单位(区域)先行先试,再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广应用。“持续开展”表现在应建立健全地区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尤其注重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分析,据此不断优化标准文本质量,持续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

5结语

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标准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龙港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作实践证明,标准化在助推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放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希望全国更多地区能运用标准化理念与方法,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浅析新型城镇化的标准化试点建设[J].中国标准化,2017(2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