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7:07:13

表现力范文篇1

日本铃木教学法中,提倡给孩子们听最好的音乐,请最好的老师,演奏最好的乐器。铃木镇一把给孩子们听最好的音乐放在第一位,可见听音乐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听”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先把学生带入音乐中,从单音开始就要重视音乐的音质,让他们认识到美好声音的重要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的语言,做好分句,掌握好呼吸,学会从容而流畅地表达音乐。另一方面,钢琴教师示范性的教学,从感性上给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弹奏意识,使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美育教育以及艺术熏陶。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在于对音乐形象、意境的刻画和烘托,从而体现音乐风格。

学习钢琴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听。无论中外音乐,都需要听,让现成的音乐感动自己,使自己进入音乐中,成为受益者。在欣赏中,注重掌握音乐的意境、情绪、风格等,继而对触键、力度、速度、句法、层次、音色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可以避免把所有的曲子弹成一个味道。

2.看。比如钢琴教师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使学生大开眼界。去音乐会现场或有条件可以听大师们的演奏,逐步提高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观摩机会。

3.想。通过主动积极地学习,把零乱的、片断的、分散的信息逐渐整合内化为完整的、客观的知识,透彻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奏法及音响要求。因为“一首乐曲的正确演绎,来源于正确的理解,而这又得完全依靠细致的正确视谱”。[1]所以,全面深刻地了解音乐是准确诠释音乐的前提。

二、关于“出”的问题

钢琴家鲁宾斯坦说:“我的乐感所考虑的是把音符和乐谱背后真正的含义表达出来。”[2]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对乐谱深入细致的研究始终是弹琴的出发点。

首先,丰富的音色,淳静的音质往往更能打动听众。好的钢琴音乐声音是第一位的,所以从入门起就坚持不懈地学弹优美的音质,并把技术训练同声音的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拉赫玛尼诺夫认为:“应当在作品中看到音乐联系的基本特点,他应当懂得,是什么东西使这个作品完整、有条理、有力或是优雅,他应当知道怎样去表现这些因素。”[3]大师提到的这些都要有一个积累过程,把演奏者内心的感受在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基础上,对钢琴作品作进一步的提升,因为新的创造更具有魅力。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更深刻的理性基础之上。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提倡“要分析乐曲,以多种手段表现音乐内容”。钢琴是多声部的乐器,把握好每条旋律,才能最终把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其次,是对音乐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李斯特有着渊博的知识,他们对包括全部分支的钢琴文献进行了研究。”[4]由此可见,优秀的钢琴家的演奏往往含蓄而深刻,朴素而自然。比如在巴洛克风格中,音乐的旋律均衡、严谨。每条旋律的层次感要求很明确,在弹奏练习中就要训练“设计思维”,即在音响没有发出前,就预先把音乐设计得是薄一些,还是厚一些,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练习往往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音乐表现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其中,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尤为突出。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教育背景等都不同,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各有纷呈,但深入体会理解音乐,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用深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去表现优秀作品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值得提出的是,在学习中注重文化知识以及其他姊妹艺术的知识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弹好钢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旅英钢琴家傅聪在谈到自己的演奏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得益于中国古典的文学、诗、词。”可见,多方的积累才能收放自如,弹得好琴。在表现音乐时更能积极、自然地投入,也最终能打动听众。

音乐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钢琴弹奏技巧是可以学到的,要把钢琴弹奏技巧运用到表现音乐上就需要去“悟”而非“学”,因为“悟”包含了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也正是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由此可见,在学习上不断探索提高艺术品位,对于表达不同音乐风格,提高艺术表现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论钢琴演奏》(波)约·霍夫曼人民音乐出版社P36

表现力范文篇2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提高;策略;分析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良好的播音主持能力是促进电视台节目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而语言表现力又是播音主持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播音主持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现力,以提升节目质量,让播音主持人良好的发音和优美语言为节目增添色彩,满足观众的需求。对此,播音主持人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综合素养,提高自身播音主持水平,以增强电视节目的竞争力。

一、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相关概述

(一)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概述

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至关重要。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其工作内容是通过艺术加工语言播报信息,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解释,此为节目顺利播出的关键。且电视节目内容与大众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播音主持人除了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外,还要规范、避免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从观众角度而言,需要结合语言表现力特征,采取有效表现手法提升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1]。

(二)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主要特征

1.态度真诚播音主持节目会涉及衣食住行,能为人们提供生活信息,以缓解社会矛盾。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在节目中传递有效的服务信息,与观众进行互动,使观众于节目中接收有效信息,感受到主持人的真诚,从而提高广播电视台的形象,创造更多效益。鉴于此,播音主持人在传播信息时要秉持真诚服务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理念,准确流利地传播内容,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语言准确播音主持人在播报节目时应凸显专业水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信息内容。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更好地驾驭语言,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准确与高效地传递信息,同时以严谨质朴的语言传递节目内容。社会发展让播音主持人摆脱“播”,逐渐发展到“说”,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结合观众审美趣味,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对整档节目的导语进行串编,以此吸引观众注意力,创造高质量的节目。3.节奏明快播音主持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播音主持人在播报内容时确定时间,由于节目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时需要灵活自如地插入新内容,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并能结合现场情况把控播报节奏。例如,在播报交通信息时,要求用词准确并节奏明快、吐字清晰,使观众及时了解道路拥堵情况与抢险进度。

(三)提高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性

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播音节目实际上是为观众传递信息,要想有效传递信息,就需要以播音主持人有感染力的声音和准确的语言充当传递媒介,使观众在听到优美的声音时,会不由自主地继续聆听与接收信息[2]。如果播音主持人缺乏优秀的语言表现力,会出现语言表达不当的情况,导致受众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无法传播有效信息。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借助自身优美的语言吸引观众注意力,使观众在聆听中产生情感共鸣。

二、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存在的问题

(一)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内涵不足

语言内涵艺术直接影响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素质,是播音主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上,许多播音主持人并未关注语言的艺术美学,没有深入研究语言的意义,无法理解语言艺术内涵和语言表现力的价值,从而阻碍了播音主持人的创新发展[3]。部分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前并没有做充分的了解与准备,导致节目播出时“手忙脚乱”,无法为观众提供高质量节目,难以实现语言艺术内涵创新发展。此外,部分播音主持人虽意识到了艺术内涵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也没有对节目进行创新,仍使用传统模式主持节目,没有借鉴与吸收先进的优秀节目经验,无法吸引观众。

(二)播音主持语言把控水平较差

目前广播电视台虽然对播音主持行业的主持内容有相应规定,但对节目特点和最终呈现效果缺乏深入分析。因此节目内容虽有标准化特征,但无法满足观众需求,节目受众较少。甚至部分播音主持人只重视音色和音质,没有深入理解语言内涵,导致自身成为语言的“识别工具”,无法深入理解文本传达的内容,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4]。诸多播音主持人将语言表现力作为衡量自身发展的依据,并未对受众心理进行捕捉,尤其是对节目内容可信度缺乏有效分析,无法使用真实自然的语气播报内容,观众认可度不高。此外,部分播音主持人并未重视对语速、口吻及其他细节的处理,导致语气生硬,无法引起观众共鸣。而部分播音主持人在正式开播前虽接受过专业化语言和声音训练,但此种统一训练只能确保声音与节目播出标准吻合,无法满足观众对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三、提高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文化素养培养,形成鲜明风格

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播音主持人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主持人能否学会灵活应变和引经据典的关键。现阶段,通过文化素养的培养除了能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外,还能使其形成鲜明的风格,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收听体验。要着重培养播音主持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5]。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基础,要想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养,须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播音主持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播音主持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时政等知识的学习,以此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为今后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奠定良好基础,吸引更多的观众。其次,要展现播音主持人的文化涵养。播音主持人是传播文化载体之一,肩负传播大众文化的责任,而评估播音主持人表现力标准之一是判断其是否有人文关怀、友善等特征。对此,播音主持人在播音工作中要将文化涵养展现出来。例如,可以深入分析学习节目《朗读者》,分析主持人董卿和嘉宾的语言表现力,探讨文化和语言融合的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现力。

(二)凸显语言的趣味性,提升节目传播效果

新媒体迅速发展背景下,以往单一信息接收模式转变为多途径接收模式,受众在信息接收和接收倾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观众的反馈发现,传统单一不变和固定有声语言难以满足大众发展需求,须借助趣味性语言表达,使播音主持人与观众形成互动关系,激发观众倾听意愿。鉴于此,播音主持人要采用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提高观众兴趣,创造高质量节目。首先要借助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凸显播音特色[6]。例如,在播报有关安全用电的新闻内容时,可以借助排比手法导入新闻:安全是事故的屏障,牢固而阴冷;安全是事故的枷锁,沉重而紧密;安全是事故的火焰,灼热而刺痛。通过修辞手法准确传递信息,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其次,可以借助语言的灵活表达,改变语言表达模式。以往固定不变的语言表达模式已无法满足观众需求,观众更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信息。因此,为了激发观众的兴趣,播音主持人要结合播报内容灵活运用语言,增强语言的趣味性。例如,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回答观众“央视新闻是否放假”时,就巧妙地运用了押韵性语言: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而这句话也在一瞬间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成为网络热门用语,使央视新闻一夜之间增加许多粉丝。最后,在播报内容时要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增强播音的亲民性。例如,在播报有关本地的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风俗习惯,让节目具有个性化特色,播报时适当加入一些方言,拉近播音主持人与观众的关系,从而让节目更具个性化,收获更多粉丝。

(三)注重播音情感表达,提升语言表现力

良好的情感表达是播音主持人专业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基础。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有丰富的情感,不仅能引起观众共鸣,还能扩大节目受众规模[7]。因此,要提高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表现力。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有较强的分寸感。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一样,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对情感的把控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信息的认可度与接收程度。因此,要想提升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需要播音主持人把控自身态度与分寸感。其次,要体现自身情感的真诚性。语言作为情感的载体,在语言传递过程中能感受到传播对象的真诚,对此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时要秉持真诚性原则,将语言外化成自身的思想情感,为信息传递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播报自然灾害事故时,要把控好语言情感。汶川地震时,原央视主持人赵普的报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播报护士长抢救伤员时,知道护士长的孩子也在废墟下后,声泪俱下。而此种带有主观情绪的报道不仅没有使他受到批评,还收获了全国观众的肯定。这件事为播音主持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优秀的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对客观事实进行评价与阐述,还要结合自身的主观情感恰如其分进行深化,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四)构建完善训练体系,提高沟通质量

语言表现力的训练是长期性和系统性过程,单一和短暂性的培训活动,无法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要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须从多方面制定有声语言训练措施,并构建有声语言的培训系统,利用完善的语言训练体系促进播音主持人与受众交流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在构建有声语言训练系统时,首先,要实施角色互联的模拟训练。例如,播音主持人先以播音主持人的身份进行录音,录制整个播音过程。随后自己模拟受众,从聆听感受、沟通体验等方面深入探讨,提出改进意见,逐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其次,采用多重表达训练模式。例如,针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可以采用不同风格与语言进行播报,并对多种语言模式进行对比,从中选择最好的播报方式。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收集受众对自身播音主持的反馈,结合受众反馈实施针对性的调整和训练,促使自身语言表现力不断提高,打造高质量的节目。

(五)重视语言的规范性,传达准确信息

播音主持工作对语言规范具有较高要求,借助规范的语言能准确地传达信息,语言表达应用也体现出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与专业工作素质。因此,重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性是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前提[8]。首先,播音主持人在播音时要做到规范用语,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避免读错字和文字信息遗漏。例如,在使用成语和约定俗语时,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规避误用和错用,避免由于播音失误对观众产生误导。可见,播音主持人对观众具有导向性作用,规范性用语成了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功底之一。其次,播音主持人在播报内容时要蕴含感情色彩。例如,针对自身比较感兴趣的信息,可体现兴奋、激动的语调,有效传达播报内容的情感色彩。

(六)重视对播音主持人即兴口语的培养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能体现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播音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能克服恐惧心理、把握节目的节奏和掌控现场的气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节目的质量。因此,在对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培养中,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播音主持人必修的课程。首先,要培养播音主持人的及时应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其次,提高专业素养,在情绪表达上要掌握停连、重音、语气运用和节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播报内容的主题。例如,主持人汪涵在《我是歌手》中面对孙楠中途宣布退赛的突发事件时,他凭借自身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挽救了局面,通过临场发挥有效挽救了该档节目,成为圈内佳话。

四、结语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现力,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使播音节目更具感染力,创造出高质量的节目,从而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喜春.探析提高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策略[J].传媒论坛,2020,3(6):60.

[2]帕太姆萨伊普罕·麦麦提艾萨.浅谈如何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J].中外交流,2020,27(31):150.

[3]郭艳萍.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提升策略[J].中国报业,2022(6):96-97.

[4]冯菀莹.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策略刍议[J].山西青年,2021(4):108-109.

[5]王瑞.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环球首映,2021(1):31.

[6]汪振宁.提升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有效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1,5(12):111-112.

[7]古丽扎帕尔·买买提.提升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途径分析[J].文存阅刊,2021(23):39.

表现力范文篇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的结构、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蹦床项目艺术表现力的内核构架与表现形式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刘晓纯认为:“美都是有内容和形式的。它的内容是自由创造活动,它的形式是感性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事物的形式问题……事物的形式变化与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统一的。”

2蹦床项目运动员气质

“艺术表现力是蹦床项目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运动员的不同气质类型在竞赛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挥。”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学特征,它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心理特征。气质上的差异是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的一个本质特征。它不仅影响着感情的表现,也影响着其它心理过程,甚至影响性格特点的表现。所以,“运动员的气质特点对其运动能力的发挥起一定的作用。”魏爽的《试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及其培养》一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胆汁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全融入比赛的环境,多血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适合从事艺术体操运动,认为该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能很好地活跃表演气氛,全身心投入比赛,粘液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适合艺术体操运动,认为该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稳定,表演内涵丰富,而忧郁质类型的运动员不适合接受竞技艺术体操的高水平训练。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胆汁型气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与粘液质和忧郁质类型的运动员相比,在比赛中就更加容易兴奋,更能充分表现自我。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差异有时直接体现在比赛时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和运用上,并对比赛成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3动作风格

体操大词典把动作风格定义为: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突出特点。常指运动员比赛时某一种类型动作或成套动作的突出特点。世界上任何艺术创作都力求形成一种风格,以显示艺术家的独特风貌。独特的风格是每一位艺术家终身为之奋斗和追求的艺术理想。运动员的技术风格愈是鲜明,愈是独特,其审美的艺术魅力愈是强烈,表明运动员的动作愈趋成熟。动作风格是运动员本人的才智、天赋、气质、综合修养(思想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的集中反映和必然显现。凡才能卓越的运动员,均尽最大努力寻找能够有力地体现出自己独特个性的动作,而选择适合表现自己特点的动作,又是充分表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基本保证,运动员这种寻找动作的过程,本身就是锤炼和创造动作风格的过程。因此,所谓动作风格,其实就是运动员具有强烈个性的动作在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动作风格的形成是运动员的动作逐渐趋向艺术化的标志之一,也是运动员的情感、气质、综合修养、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通过动作的自然流露,更是运动员精神风貌的突出表现。

4表情

表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与生理反映,是传递感情的导体。表情被现代人归纳在了心理学的范畴里。表情是通过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在情感的一种手段,也是表现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竞技健美操等项目中,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是精心训练而得来的,特别是表情。在控制好自身姿态的同时,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眼神,运动员内心的情感就可以充分的表露出来,达到内外合一的效果,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5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

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高低,无疑对体操类竞技项目(如竞技体操、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蹦床等)艺术表现力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编排的艺术性涉及面很广,包括对音乐的选择;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编排中要有新意;动作连接要巧妙;开始与结束动作要别具一格;成套动作要有高潮起浮,以及快、慢、动、静、张弛等对比及变化。编简单的动作排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艺术性和战术性的创造过程,我们利用同样的难度、数量和完成水平可以编出效果不同的两套动作,如同建筑家以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设计,可建造出不同形式和美感的房子一样。蹦床项目一套好的编排是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处理的,不仅动作独特新颖,难度惊险,风格突出,布局合理,动作的发展与变化应有逻辑性,不能简单的把毫无内在联系的动作堆积在一起,而且要完全符合竞赛规则。成套动作的编排是一项非常细微的工作。它像一个工程师和雕塑家经过精心设计雕刻出来的精品,通过运动员的表演以及自身的技术与能力,来表现其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力。

6形体美

形体美是蹦床项目艺术表现力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形体美兼具自然美和社会美。就人体的生理形态而言,基本上属于自然美的范畴;就人体必然打上人的思想性格烙印而言,又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形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性因素表现出来。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是人的形体美的基础。以自然属性因素为基础构成的形体美,也是劳动实践的产物。”就形体美的自然性因素而言,它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在的优美姿态,是人的自身曲线美,是指人的躯体线条结合人的情感和品质,通过形象、姿态诉诸于欣赏者眼前的一种美。它与体型美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形体美更侧重后天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方面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它是在走、跑、跳以及转体、绕环、波浪等身体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形态的美。蹦床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确证和实现。“形体美是由视觉器官所感知的空间性的美,其特点是边界线,线的运动可以构成具有广度和厚度的空间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画,画动成体。”

7动作美

动作美是通过身体动作的运动而表现出来的,它们受时间、空间、方向、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动作美是运动中健康能力、器官系统机能,表现能力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形体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美不仅来自各种体育运动,还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美。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体形美、姿态美、动作美是形体美的核心,体形的完美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可以促进人体外形的完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机体机能的完美程度,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

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用高超的难度动作、独特新颖的构思、,以及优美的动作充分体现出最佳的柔韧性、高度的灵敏性、协调性、速度、稳定的平衡能力,向人们勾画出一幅美丽又惊险的画面,以自然流畅及特大的动作幅度和超常的表现力,给人们展示出优美和谐的动作美。蹦床动作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多样性、复杂性和优美性。通过动作位置高低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层次的变化、幅度的变化,共同构成了竞技健美操所特有的一种风格和美学特征,使人们产生了惊险、意外、刺激的情绪美。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编著.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5).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3]赵铮邱著.主体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

[4]郑重,马鸿韬,孟宪君.关于优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表现力范文篇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的结构、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蹦床项目艺术表现力的内核构架与表现形式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刘晓纯认为:“美都是有内容和形式的。它的内容是自由创造活动,它的形式是感性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事物的形式问题……事物的形式变化与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统一的。”

2蹦床项目运动员气质

“艺术表现力是蹦床项目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运动员的不同气质类型在竞赛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挥。”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学特征,它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心理特征。气质上的差异是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的一个本质特征。它不仅影响着感情的表现,也影响着其它心理过程,甚至影响性格特点的表现。所以,“运动员的气质特点对其运动能力的发挥起一定的作用。”魏爽的《试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及其培养》一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胆汁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全融入比赛的环境,多血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适合从事艺术体操运动,认为该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能很好地活跃表演气氛,全身心投入比赛,粘液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适合艺术体操运动,认为该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稳定,表演内涵丰富,而忧郁质类型的运动员不适合接受竞技艺术体操的高水平训练。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胆汁型气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与粘液质和忧郁质类型的运动员相比,在比赛中就更加容易兴奋,更能充分表现自我。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差异有时直接体现在比赛时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和运用上,并对比赛成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3动作风格

体操大词典把动作风格定义为: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突出特点。常指运动员比赛时某一种类型动作或成套动作的突出特点。世界上任何艺术创作都力求形成一种风格,以显示艺术家的独特风貌。独特的风格是每一位艺术家终身为之奋斗和追求的艺术理想。运动员的技术风格愈是鲜明,愈是独特,其审美的艺术魅力愈是强烈,表明运动员的动作愈趋成熟。动作风格是运动员本人的才智、天赋、气质、综合修养(思想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的集中反映和必然显现。凡才能卓越的运动员,均尽最大努力寻找能够有力地体现出自己独特个性的动作,而选择适合表现自己特点的动作,又是充分表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基本保证,运动员这种寻找动作的过程,本身就是锤炼和创造动作风格的过程。因此,所谓动作风格,其实就是运动员具有强烈个性的动作在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动作风格的形成是运动员的动作逐渐趋向艺术化的标志之一,也是运动员的情感、气质、综合修养、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通过动作的自然流露,更是运动员精神风貌的突出表现。

4表情

表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与生理反映,是传递感情的导体。表情被现代人归纳在了心理学的范畴里。表情是通过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在情感的一种手段,也是表现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竞技健美操等项目中,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是精心训练而得来的,特别是表情。在控制好自身姿态的同时,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眼神,运动员内心的情感就可以充分的表露出来,达到内外合一的效果,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5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

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高低,无疑对体操类竞技项目(如竞技体操、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蹦床等)艺术表现力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编排的艺术性涉及面很广,包括对音乐的选择;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编排中要有新意;动作连接要巧妙;开始与结束动作要别具一格;成套动作要有高潮起浮,以及快、慢、动、静、张弛等对比及变化。编简单的动作排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艺术性和战术性的创造过程,我们利用同样的难度、数量和完成水平可以编出效果不同的两套动作,如同建筑家以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设计,可建造出不同形式和美感的房子一样。蹦床项目一套好的编排是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处理的,不仅动作独特新颖,难度惊险,风格突出,布局合理,动作的发展与变化应有逻辑性,不能简单的把毫无内在联系的动作堆积在一起,而且要完全符合竞赛规则。成套动作的编排是一项非常细微的工作。它像一个工程师和雕塑家经过精心设计雕刻出来的精品,通过运动员的表演以及自身的技术与能力,来表现其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力。

6形体美

形体美是蹦床项目艺术表现力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形体美兼具自然美和社会美。就人体的生理形态而言,基本上属于自然美的范畴;就人体必然打上人的思想性格烙印而言,又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形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性因素表现出来。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是人的形体美的基础。以自然属性因素为基础构成的形体美,也是劳动实践的产物。”就形体美的自然性因素而言,它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在的优美姿态,是人的自身曲线美,是指人的躯体线条结合人的情感和品质,通过形象、姿态诉诸于欣赏者眼前的一种美。它与体型美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形体美更侧重后天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方面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它是在走、跑、跳以及转体、绕环、波浪等身体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形态的美。蹦床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确证和实现。“形体美是由视觉器官所感知的空间性的美,其特点是边界线,线的运动可以构成具有广度和厚度的空间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画,画动成体。”

7动作美

动作美是通过身体动作的运动而表现出来的,它们受时间、空间、方向、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动作美是运动中健康能力、器官系统机能,表现能力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形体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美不仅来自各种体育运动,还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美。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体形美、姿态美、动作美是形体美的核心,体形的完美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可以促进人体外形的完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机体机能的完美程度,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

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用高超的难度动作、独特新颖的构思、,以及优美的动作充分体现出最佳的柔韧性、高度的灵敏性、协调性、速度、稳定的平衡能力,向人们勾画出一幅美丽又惊险的画面,以自然流畅及特大的动作幅度和超常的表现力,给人们展示出优美和谐的动作美。蹦床动作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多样性、复杂性和优美性。通过动作位置高低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层次的变化、幅度的变化,共同构成了竞技健美操所特有的一种风格和美学特征,使人们产生了惊险、意外、刺激的情绪美。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编著.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5).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3]赵铮邱著.主体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

[4]郑重,马鸿韬,孟宪君.关于优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表现力范文篇5

1.1文艺素养

1.1.1艺术修养

艺术是一种按照审美规律来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体育舞蹈者能动地、创造性地实践生产的精神产品,而艺术修养则是通过舞蹈的表现力呈现在大众面前。体育舞蹈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对艺术理解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表现力,西方舞者由于长期受到西方体育舞蹈艺术文化的影响对体育舞蹈艺术的理解较为深刻,而东方舞者由于缺乏对体育舞蹈艺术的深刻理解,在体育舞蹈运动当中表现为西方舞者的表现力丰富,而东方舞者在体育舞蹈运动当中表现力单板。

1.1.2音乐修养

音乐修养对于学习体育舞蹈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表现摩登的绅士风度,还是表现拉丁舞的热情奔放,都必须首先从音乐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入手。现实中,很多初学者在学习体育舞蹈是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练习,而忽视了对自身音乐修养的培养,从而使自己的舞步常常与音乐相脱离,导致动作呆板,缺乏韵味和节奏感,表现出动作或快或慢,音乐结束而动作还在进行,或是动作抢在音乐之前结束等等。在实际的舞蹈训练当中你会感觉到,舞步的进行不是单纯地依靠意念来转动的,它还听命于舞蹈者在自身音乐修养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外化表现为节拍。节拍指的是一小节中节拍数值和拍节值。用作体育舞蹈的音乐节拍都是进过特殊加强而表现出来的。体育舞蹈中的音乐节拍一般都是4/4拍,如不努力提高音乐修养,不从舞曲音乐特定的审美取向中吸取营养和捕捉形象,那么4/4拍之间就不会有明显的区别,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现象就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将共同的节拍形式降到从属地位,而把自身音乐修养及其韵律特征的培养放到显要的突出地位。

1.1.3人文修养

体育舞蹈中,舞蹈者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了解舞蹈特点、把握不同的舞蹈风格,并把这种独到的认识融入到体育舞蹈的动作中来表现的。舞蹈者必须要详细了解这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文化风俗,必须要了解舞蹈演绎文化的诞生、形成、变革和成熟的历程,必须要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所展现的差异性,更需要揣摩不同舞种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总而言之,在加强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学习上,我们要从实践中清晰地、有意识地去“讲究、研讨、注意舞蹈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尽力展现“人的主题”,“文的自觉”这一亘古不变的文学艺术原则。

1.2专项素质

1.2.1身体素质

身体力量素质是舞蹈者在工作时,身体或者某部分肌肉克服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用力特点要求内力、外力结合,做到刚柔相济。例如:伦巴舞一般表现的是情侣间缠绵、浪漫的爱情生活,这就要求舞者要以静力体现缠绵、爆发力展现浪漫和洒脱。桑巴舞要求的是优美的动感和迷人的摆动,这就要求舞者良好的腰部力量等等。所以,舞蹈者必须要加强身体力量训练,以便更好地展现体育舞蹈的优美舞姿。身体速度素质指的是动作快速完成的能力。体育舞蹈中的身体速度素质主要是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体现在腿的等地和运步的速度。每一种体育舞蹈都有它特殊的舞种特点和舞步要求,比如维也纳华尔兹、恰恰舞、牛仔舞、斗牛舞、拉丁舞等等,都要求舞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多难度较大的动作,都属于强度很大的运动。这就对体育舞蹈者身体速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了他们的身体速度素质,才能更好地表现舞蹈的魅力所在,取得更好地成绩。柔韧性素质指的是舞蹈者各关节幅度的大小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是体育舞蹈中的重要的素质之一。体育舞蹈发展至今,技术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动作幅度明显加大,对选手的身体柔韧性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所以,舞蹈者有必要不断提高柔韧性素质,更好地适应体育舞蹈的发展需要。体育舞蹈专项耐力是运动员克服体育舞蹈专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疲劳的能力,主要是以有氧耐力为主。就目前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来看,体育舞蹈更加重视对成套组合动作的表现,要求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而这些动作的有效完成靠得是舞者良好的耐力素质。因此,舞者必须要具备优良的耐力素质,提高其有氧运动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赛的比赛强度。体育舞蹈中很多舞种要求选手舞步要做到灵活自如、落落大方等。这种特点就决定了选手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灵敏反应能力。以拉丁舞为例,它要求几十名选手在15×23m的场地内同场竞技,这期间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环节,影响到比赛顺利进行下去,这就要求舞蹈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应对意外事件的策略,从而不致于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完美性。所以,体育舞蹈者有必要加强训练,提高自身反应的灵敏性,以便于及时应对场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选手协调性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连贯性。选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协调素质,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技术动作,增强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1.2.2心理素质

有关调查显示: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选手,至少应该具备三个重要条件,即:过硬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技能和优良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精湛的技能依赖于过硬的身体素质,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精湛的技能也不会在比赛场上发挥自如。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展现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培养学生体育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2.1提高学生体育舞蹈的艺术欣赏水平

首先是了解体育舞蹈动作特点、体育舞蹈的种类、体育舞蹈的样式及对应的舞蹈风格。体育舞蹈的动作多是纯舞蹈性质的,其内容及其丰富,风格迥异,多是以徒手的舞蹈动作为主,概括起来主要是包含基本动作和典型风格舞蹈的代表性两部分。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点,只有了解其中内涵,才能把那种思想内涵和意境准确地表现出来。其次是了解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舞蹈的审美包括舞蹈的感染性、象形性、独创性和技艺性四方面。如果一个舞者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那么他所演绎出来的舞蹈动作只能是呆板的、干涩的,缺乏生机的,没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

2.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对于学习体育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管是表现绅士风度的摩登舞,还是表现热情奔放的拉丁舞,都应该是从对这种舞蹈音乐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开始入手。一个不懂音乐素养或者是音乐素养较差的舞者,所演绎出来的舞蹈肯定是平淡无味,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应该制定一份提高音乐修养的计划,当初步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或者是音乐节奏之后,再进一步的体验音乐与舞种风格相结合的问题。将体育舞蹈的风格和意境注入到音乐之中,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使舞步展现迷人的魅力。

2.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观赏舞蹈表演开始,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蹈情感产生共鸣,陶冶品德和情操,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激情。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轻、重、缓、急等不同的人体动作与音乐来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舞蹈的的视、听感受能力。最后,就是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关注与体育舞蹈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等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文化底蕴,让他们在了解不同舞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升体育舞蹈的欣赏能力,增加其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2.4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舞台上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要求舞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其中的舞蹈美感并来演绎她。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舞蹈艺术的感知、想象、理解的审美过程中。要达到感知和鉴赏舞蹈艺术这个目的,必须要求舞者拥有良好的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掌握相关的民俗民情、文化历史等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为鉴赏的基础,那么舞者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的。由此,我们要提供各种机会来增加学生对中国舞蹈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人类学等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舞蹈的内涵,提高其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2.5提高学生体育舞蹈的专项素质能力

表现力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表现力是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其对于舞蹈演员的艺术造诣影响极为深远。高校作为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术之外,还必须做好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从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积极引导作用,这对于学生的舞蹈专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一、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基于学生基因而存在的影响因素。由于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因此他们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上都有所不同,通俗来讲就是天赋。相比之下,我国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基因就更强一些。一个人具备表现力天赋而不具备舞蹈天赋,那么他会以其它方式活跃在舞台上,例如话剧演员、歌手等。一个人具备舞蹈天赋而不具备表现力天赋,那么其可以成为舞蹈从业者,但无法在舞蹈行业内有更高的造诣。所以,只有具备舞蹈天赋和表现力天赋,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不可否认,舞蹈行业有很多通过后天努力而成功的人,但相对于众多舞蹈从业者而言,他们只是少数,同样其也改变不了先天素质对于舞蹈、表现力方面的影响,所以先天素质对于舞蹈表现力方面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二)后天训练。后天训练也是影响舞蹈专业学生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要一个学生真正热爱舞蹈,那么无论是舞蹈技巧还是舞蹈表现力问题都可以被克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对舞蹈的学习并完成舞蹈表演,但真正将舞蹈传神再现出来的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学生只学到了教师的舞蹈技巧,而没有学习到教师的舞蹈表现力。学生想要实现在舞蹈表现力方面的提高,一方面要多加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来找到舞蹈中表现力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要多了解舞蹈及配乐的文化,产生舞蹈情感共鸣,让自己真正沉寂在舞蹈当中,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进而将舞蹈全面、完整地表现出来。

二、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方法

(一)加强基础训练。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是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底才能够上台表演的。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他们的基础训练,让他们能够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学生在基础训练时,不仅能够实现舞蹈技术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表现力的提高,因为当他们具备了扎实的舞蹈基础,他们才会对舞蹈动作有所体验和感悟,从而提升自己对于舞蹈的感知能力,当这种感知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其就会成为学生表现力的一部分。(二)培养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是提高他们表现力的重要环节。与前文所述不同,此处的感知能力培养主要说的是音乐感知。音乐与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力,才能做到每一个舞蹈动作都与音乐配合得恰到好处,从而将一台完美的舞蹈演出展现出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了解音乐背景、倾听音乐节奏、寻找音乐节拍等方式来强化他们对于音乐的了解程度,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为他们舞蹈表现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积累舞台经验。积累舞台经验是提高学生表现力的关键步骤。“学舞蹈容易,上台难”适用于每一个舞蹈初学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怯场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生的性格有关,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舞台经验太少。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舞台经验,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力,教师可以加强与校学生会的联系,举行校际舞蹈比赛或汇报演出,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针对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社会舞蹈类比赛,例如广播电视台举办的舞蹈比赛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舞蹈室中走向大舞台,帮助他们积累舞台经验,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四)加深艺术造诣。加深艺术造诣也是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方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但其内涵是一致的,所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例如话剧、演唱、演奏等内容,都能够为学生在舞蹈表现力方面提供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涉猎各类艺术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去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模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艺术表现的理解和认知,最终实现提高他们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研究是高校舞蹈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来让学生通过勤于学习、苦于练习、乐于实践等方面实现舞台表现力的提升,通过艺术将舞蹈的情感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赋予舞蹈灵魂,提高他们的舞蹈艺术成就,也为他们的艺术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凤.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7(09):228-229.

表现力范文篇7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教学研究

钢琴演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能力,也需要演奏者能够对乐曲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一种音乐语言传达给听众。而音乐表现的也是对钢琴艺术家的最高要求,需要钢琴演奏家能够将艺术、思维和情感进行融合,将乐曲流畅、有感情地传达出来,这样的音乐才是值得品味、能够给人启迪的。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只教授技巧,忽略了素养教育,从而降低了钢琴教育的质量。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基础课,教师需要正视这一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和音乐曲目产生深层的碰撞,从而实现技巧和审美意蕴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音乐表现力教育的促进过程中,获得艺术审美感受以及演奏技能的双重提升。

一、音乐表现力的概念范畴

音乐表现力指的是演奏者能够通过钢琴的弹奏,将自己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倾注给观众,从而打动观众的心灵,它可以传递作曲家的精神与情感,是充满生命力的。[1]从基本要素上看,音乐表现力包括听觉、知觉和情感能力,通过三者的协同作用,发挥出音乐的动人力量。所谓听觉要素指的是演奏者需要能够熟悉音乐的音高、音色以及音长,把握乐曲的总体特征。例如,有的乐曲节奏明快,有的乐曲激情奔放,都需要演奏者能够敏感地挖掘乐曲的特性。为了能够能和乐曲合二为一,了解音色所希望传达的不同思想感情,这需要演奏者能够保证精神的高度集中,这样才能够将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和诠释高效地反应出来。所谓的直觉,能力指的是演奏者在内心深处,要将自己对乐曲的独特体验,运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这种知觉的能力可以转化为乐曲弹奏过程中的情绪以及弹奏的速度,从而更好地诠释出乐曲的整体风格。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对乐曲的知觉感受,将运用不同的力度以及音色将旋律传达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情感能力指的是一种音乐审美能力,首先要求演奏者能够理解乐曲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把握作品的特征,然后和自己的演奏以及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将声音作为符号,传达音乐这种无形的文化符号,实际上,所谓的情感能力,也是演奏者和乐曲之间进行对话的能力体现。

二、当下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为了更好地驾驭钢琴演奏,演奏者需要具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在这方面,我国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对于手指力度和速度的练习较多,然而,过于注重技巧性的训练使得钢琴学习变成了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艺术表达。实际上,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至关重要,而审美能力的背后,是学生的整个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更关注技巧背后的内容,并将这种音乐表现力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之贯穿于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钢琴教育时在拿到一首曲子之后,并没有让学生先对曲子本身产生互动和联想,而是从技术的层面对该作品进行解读。实际上,钢琴演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演奏者能够和作品之间产生共鸣,运用钢琴的音乐语言将这种情感的共鸣传达出来。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部分,没有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情感深处的激情,这也使得钢琴创作流于表面,无法真正打动人心,虽然在技巧上可能获得满分,但是无法在听众心中塑造出真正有灵魂的音乐。(二)缺乏对学生音乐表达欲望和表达信心的引导。为了更好的诠释钢琴乐曲的内涵,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具备足够的自信心,才能够将乐曲所传达的内涵和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如果一名演奏者缺乏表演信心的话,则影响对作品的完美表达。然而,在当下的钢琴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表演时内在控制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在登台表演时,由于压力过大,并不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整段演奏,无法和观众形成关于乐曲的积极沟通,实际上对于钢琴演奏的现场内控,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表演之前通过呼吸以及心跳的控制,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稳中求进,演奏钢琴乐曲,将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观众。然而,这一块在当下的钢琴教育中却是缺失的。(三)钢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较为缺失。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2]如钢琴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音乐表现力的教学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教师本身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缺少真知灼见,学生自然也无法获得相应能力的提升。这对钢琴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表演经验,将钢琴教育看作一门艺术进行教学,而不是技术性的传授[3]。音乐表现力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演奏者自身具有扎实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才能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将乐曲的内在魅力传达出去,教师需要注重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将复杂的钢琴教学转变为系统的理论教学模块,通过对学生听觉、知觉以及想象能力的相关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形成。然而,在当下的钢琴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自己对于音乐表现力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从而限制了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无法为学生提供关于音乐表现力的实质性帮助。(四)在钢琴考核方面缺少音乐表现力的考核。从当下的钢琴考试方式上可以看出,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在考试时注重对理论的考核以及表演技巧的评价,没有将音乐表现力纳入到考核的体系中,只要学生能够连贯的完成乐曲,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速度,就能够获得高分。学生是否用心灵与乐曲进行沟通,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中。这种考试的模式也限制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发展,也是对高校音乐教学重点的偏离。钢琴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现有的考试评价基础上,建立更为完善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高校音乐学习阶段真正有所收获,获得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音乐表现力的相关路径

(一)注重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内涵。钢琴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学,意境和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4]钢琴曲曲目往往和作曲家的真情实感以及人生经历体会密切相关,所以在演奏时,演奏者只有准确的把握作曲家的情绪内涵,才能够将这种情感输出到作品的角色中,增强乐曲的感染力。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之前了解创作背景的学习习惯,所谓的背景了解,需要从作品创作的年代、作曲家的曲风以及人生经历入手,了解作品所寄托的真正情感以及内涵。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之后,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进行音乐内涵的搬运。在对乐曲创作背景的理解上,并不是说所有的理解都是感性的,而且需要从乐曲的曲式结构等专业性特征入手,通过对乐曲曲式结构的分析,能够让钢琴演奏的练习更有目的和方向性,分析不同小节的伴奏音型以及调性色彩,再将这种乐曲的结构和乐曲诞生的年代流行的技法相融合,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传达给听众审美享受。(二)注重演奏技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诠释音乐表现力,精湛的演技和技巧必不可少。有很多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刚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的时候都需要苦练基础的技术。[5]有些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是一种天生的乐感,技巧只是辅助项行为,实际上,音乐表现力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和钢琴的演奏水平密切相关,只有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才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诠释乐曲的表现力。如果演奏者在演奏时不能做到放松,则会让原本情意满满的乐曲变得生硬,音色也不够动听,所以这就要求钢琴教师需要重视技巧训练,通过技巧的打磨,让学生能够在表现音乐内涵时有更强的控制力,但是在进行演奏技巧训练时也应当注重教学的方法,避免学生在弹琴的过程中,被枯燥的理论学习磨掉兴趣。教师可以将技巧训练和想象力练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弹奏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在操控不同的乐器,从而将这种想象力融合在执法上,找到诠释节奏的新技巧。钢琴技巧的训练也包括耐力训练节奏和速度,关于节奏的训练直接影响着乐曲的表现力,作为乐曲的脉搏,弹奏需要将音乐本身的情感和我们说心中产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节奏表现演奏者的内在风格,避免过快或过慢,而是将声音的表达效果作为考量节奏的标准。(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并不是可以靠模仿就能完成了,虽然通过对他人钢琴演奏的模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己的音乐表现力,但是这种缺乏内在基本素养的支撑的模仿,则是空洞、没有灵魂的,所以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数字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处理能力,很多学生会由于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对于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在演奏时偏离了作曲的自身风格。对此,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曲目做起,让学生先弹奏短小的钢琴曲或者是儿歌,这些歌曲所蕴含的感情较为清晰,通过对《剪羊毛》《新年的钟声》等此类歌曲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音乐表现力的基础诠释方法,在学生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之后,再去驾驭篇幅长、内涵丰富的钢琴曲则会更为简单。总之,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素养的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这里的听力不仅指学生需要通过聆听乐曲了解乐曲的内涵,还要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倾听自己的琴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要求学生在弹奏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够了解自己的琴声是否能够表达出作者希望传达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上演奏时会将学生弹错之后要求及回去重新读谱,久而久之学生会变的不善于倾听自己弹奏出的音符。实际上,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完整的弹完乐曲之后和正确曲子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分辨能力。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诠释音符的音色[6]。通过对音色的控制传达乐曲的内涵,并将力度融入其中。在这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手指力量的训练能够将力量传达到手指上,并通过控制速度以及触键的角度控制音符的音色,增加音符的穿透力而且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刻苦的训练让音色能够渲染情绪传达出乐曲所蕴含音乐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技巧训练和音乐表现力培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了解将音乐感情输出的渠道,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与乐曲本身以及听众产生情感层面的交流。对此,钢琴教师也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自身能够认识到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路径,并具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以及水平,提高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德文.音乐表现力对音乐师范生美学修养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7,13.

[2]何姝瑾,卜莉.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J].当代音乐,2017,18.

[3]凌芷.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应用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7,24.

[4]金波.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音乐,2018,10.

[5]陈默默.探讨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几个问题[J].当代音乐,2016,12.

表现力范文篇8

关键词:体育舞蹈;表现力;培养对策

体育舞蹈以舞蹈化的身体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双人和集体成套练习为主要形式的娱乐性体育运动项目。在竞技中,选手必须在具备速度、力量以及柔韧性和灵敏性等专项技能的前提下,在心理因素、审美意识、美学修养以及舞蹈编排等多方面进行刻苦训练,才能使得自己的舞蹈表演更加具有艺术性[1]。

一、影响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体育舞蹈比赛中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分为专项体能因素、艺术素养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因素。其中专项体能因素中包括力量、柔韧性和耐力,艺术素养包括选手对音乐、舞蹈以及服饰搭配的理解。(1)专项体能因素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绝大部分运动员认为体能因素是影响体育舞蹈比赛表现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专项体能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速度、耐力、柔韧性和专项力量。(2)艺术素养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艺术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将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认识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情绪体验所表达出的一种具体的艺术产品。体育舞蹈是将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以及服饰艺术进行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体育舞蹈选手的艺术素养主要是其对相关的艺术理论以及音乐艺术认识进行综合后而上升到自身的理性认识后所表现出的一种艺术涵养。选手的体育舞蹈的的艺术素养不仅包括音乐素养和基本的舞蹈素养外,其中合理巧妙的服饰搭配也在体育舞蹈比赛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调查发现,运动员大多认为舞蹈素养对艺术素养影响最大,服饰搭配次之,最后是音乐素养[2]。(3)心理素质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体育舞蹈比赛选手的表现力不仅受到舞蹈技艺、舞蹈编排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精湛的舞技是选手表现力良好发挥的重要基础,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选手在比赛中超长发挥、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体育舞蹈选手在参加比赛过程中,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容易对其比赛产生影响,其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自身的美感意识、自信与动机、意念气息、想象力、把握观众心理的意识。(4)教学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力。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而由一般的健美老师替代,这些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走上教学岗位。而体育舞蹈课程教授的舞蹈动作种类繁多、动作难度较大,舞步变化较复杂,使得这些老师在教授高水平舞蹈课程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体育舞蹈课程的动作多是由男女双方配合完成,而我国体育舞蹈教师只由一名教师担任,需要完成双人动作时教师一般都会选择学生或者其它教师来客串,这样势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3]。(5)舞伴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体育舞蹈的基本为男女双方相搭配表现,舞伴在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寻找合适的舞伴是比赛过程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选手和舞伴相互配合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和舞伴的情感交流。在与舞伴组合的比赛过程中,选手不仅要展示自己的舞蹈技艺,而且也需要表现出和舞伴之间的情感交流,随着体育舞蹈的舞步风格的变化,选手和舞伴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随之产生变化。通过大量事件证明选手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和舞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使得在比赛过程中舞蹈表现更加具备艺术变现力和感染力。其次,舞伴的引导和跟随。男女双方通过长期训练形成默契,最为关键的就是男士对女士的舞步移动起到引导作用,让女士领会到自己的下一个舞步移动动作,从而进行主动移动,而非被动移动。再次,舞伴的身体配合技术。体育舞蹈选手艺术修养成熟的显著标志就是能够和舞伴之间完美的配合,舞伴双方之间在舞动过程中合二为一,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勾画出流动的身体线条需要长期的的训练与磨合。

二、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对策

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选手在比赛场上的发挥对其产生的问题制定出专门的训练计划,例如心理素质训练、技术水平训练以及对音乐的理解等。第二,根据体育舞蹈表现力的表达途径来制定相关的日常训练计划,例如运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等。具体来讲,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赛表现力的培养对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文化修养入手提高运动员的理论知识。由于体育舞蹈属于艺术舞蹈的范畴,而艺术又属于文化的范畴,提高运动员的文化修养,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对舞蹈艺术的感知能力。运动员需要对哲学、音乐、体育史以及舞蹈史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准确把握舞蹈中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舞蹈风格,从而从内在气质上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2)进行舞蹈辅助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艺术功底。进行日常的舞蹈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肢体表达能力以及气质和风格,从而使舞蹈动作技能更加丰富,动作姿态更加优美。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创编出多个舞蹈小组合,融入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使运动员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3)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做到技术纯熟。体育舞蹈动作需要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运动员稍有注意力分散都会使得舞蹈动作流畅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以舞蹈技术训练为核心,而舞蹈技术必须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因此,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身体素质训练,从而为其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优秀的舞蹈表现力奠定良好的基础。(4)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素质进行专业的训练。前文已经提到,心理素质是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强大,虽然其舞蹈技艺非常精湛,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其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在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素质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长时间高标准训练,训练运动员的竞争意识,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模拟训练法、呼吸调整法、自我暗示法等。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体育舞蹈表现力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专项素质因素、艺术素养因素、心理素质因素、教师教学能力因素、舞伴因素等,这对体育舞蹈比赛具有积极作用。在运动员自身因素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舞蹈功底、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及赛前心理训练,可以提高比赛过程中的表现力。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对初级选手要以提升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中级选手提升其文化艺术素养,特别优秀的选手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其舞蹈编排能力。要把握体育运动和舞蹈艺术之间的学科交叉,在遵循体育训练基本规律的同时,注重艺术教学。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对体育舞蹈教师给予其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完善体育舞蹈竞赛机制,组织多种级别的体育舞蹈比赛,从而增加选手比赛经验。

【参考文献】

[1]韩曾斌.培养大学生体育舞蹈美感的有效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9):62.

[2]陈利英.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48-148.

表现力范文篇9

一、情绪基调

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均是传导信息的方式方法,后者在传递含义上体现出直观性与清晰性,其演变成影片传达含义的首选方式。而音乐与图画相互呼应,在拓展受众联想范畴,激发他类情绪情感方面体现巨大应用价值,强化了影片作品内涵。电影配乐作为影片中声音造型元素之一,在烘托氛围方面的作用也是极为显著的。电影配乐对景象氛围进行勾勒,使其浓墨重彩,具体是强化了角色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效果,在电影配乐的导向下,受众面对同一画面将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萌生别样的体会与感悟。同时配乐强化了图画变幻的韵律性,例如在对图画动态性进行声效匹配时,可以借助钢琴或鼓等器具的声响,强化图画中角色运动的节律性。在电影配乐的协助下,受众在观赏电影图景的同时,听觉上也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种协调美。以配乐对图画景象动作巧妙描绘,强化景象气氛,此时配乐发挥的是诠释的作用。例如影片《摆渡人》中配乐之一为陈奕迅演唱的《让我留在你身边》,其以温婉舒缓的语调从侧面烘托出了女主角阿玉这一都市女孩的性格特点。这一电影配乐淋漓尽致地将人物性格特征勾勒出来,舒缓的乐曲唱出了一个少女的感伤。在该配乐的引导下,电影作品的内涵在故事原框架的基础上实现拓展的目标,耐人寻味,直击受众内心最为柔软的部位。

二、中心思想

配乐除对影片气氛起到烘托作用之外,同时能够将作品的中心思想传递出来。中心思想为影片中角色以及动作深层含义的体现方式,其实质上传达的是创作者生活阅历与情感体验,是故事情景潜在含义[1]。影片的主题音乐作为音乐重心,带有主导式特征,多数是以旋律为基准,在某一时间段将音符排列出来。多数情况下,主题音乐穿插进整部影片中,在初期阶段其可以是非完整性的,配器上体现出简易化特征,给受众留下想象的空间,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进行,主题音乐可能会出现数次,在电影作品演绎结束以后,其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整个作品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使受众回味无穷,并且主题音乐在此环节的整体演唱,在强化影片结构完整性方面也发挥了促进作用。例如《守候》为影片《大闹天竺》的主题音乐,在多个故事场景中被演绎,其体现出吴天与主人公唐宇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国度相依相守,开展了带有冒险性的旅程。《舞底线》为影片《捉妖记》的主题曲,其活跃的旋律体现出小妖王胡巴出场的怪异性,以及拨动人心弦的探险旅程与矛盾情感,传递出人与妖和谐相处的主题,为《捉妖记》启动东方奇幻大门注入动力。

三、调动观众情绪,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

不论是最初的无声电影时代,还是后续发展中形成的有声电影,音乐结合音符、语句所传递出的思想情感是图像无法取代的[2]。电影配乐的最大功能之一便是将影片内的情景刻画成为音乐体系的要素之一,一首歌曲在爱情电影中可以被视为一段缠缠绵绵的情感,也可能是在诉说创作者的心事,音乐直触受众内心深处,这样即使是影片放映结束以后,受众耳边音乐始终萦绕。例如系列片《速度与激情》中的主题曲“seeyouagain”,让很多受众为之动容,同时也使受众对这部大型动作类电影的情景念念不忘,这便是影片配乐带来的巨大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电影配乐在传递影片主题,塑造其基调以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的实效性是巨大的。作为电影中的要素之一,配乐的经典性为优质化作品的产出奠定基础。电影配乐发挥的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其艺术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例如烘托电影场景氛围、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传递角色情绪情感等,最大的作用为强化影片主题。影片画面给个体带来的是视觉上直观性效应,那么电影配乐则是调动个体感官整体活跃性的要素。

作者:陈宸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参考文献:

表现力范文篇10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策略

钢琴是乐器之王,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中仍然尚未开设钢琴专业,除了受钢琴专业器材因素的制约外,与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也有较大的关系,这导致学生音乐表现力不足,难以到位地诠释钢琴曲目作品。因而,深入地分析探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表现力内涵

音乐表现力,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想象的发挥。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可以更为容易地理解钢琴曲目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这就要求持续提升学习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对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决定了其所弹奏的钢琴曲目作品是否能够较好地吸引听众的情感共鸣。因而,在钢琴实际教学中就应该注重积累与培养钢琴弹奏者的想象力以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情感传递,达到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教学目的。(二)情感的表现。钢琴弹奏,可理解为某种情感的发挥,通过钢琴曲目艺术作品将钢琴作品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感受更为准确地传达,并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实现与听众在心灵上的沟通。另外,当钢琴作曲家完成钢琴曲目作品职后,钢琴弹奏者需要在弹奏时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情感融入到钢琴曲目作品中,从而实现再次创作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钢琴作曲家与弹奏者就是通过钢琴音乐处理的不同表现出对钢琴音乐作品的不同感悟。(三)共鸣的产生。钢琴作品在共鸣的作用下达到人与人间的交流,这是钢琴作品最为核心的作用。演奏者、听众以及作曲家都是在共鸣的作用下感知钢琴曲目作品,感受钢琴艺术美。钢琴弹奏中所体现的表现力就是对钢琴曲目作品理解的基础上方可娴熟地弹奏。另外,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追求弹奏的质感,才能够确保弹奏者对钢琴曲目作品风格正确地理解,这对于弹奏者更富含感情地弹奏钢琴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策略

结合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在钢琴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一)营造良好的钢琴教学氛围。在钢琴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为钢琴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这也是培养学生钢琴音乐表现力的核心内容。相对欢快的钢琴教学氛围,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创新学生的弹奏思维,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钢琴弹奏教学活动中,更为深入地了解学习钢琴曲目作品,从而切实提升学生钢琴理论知识以及弹奏实际技能。比如,在钢琴教学期间,老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安排钢琴弹奏挽回,不仅仅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还有助于指导学生解决音乐表现力方面的实际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钢琴弹奏思路。(二)提高演奏技巧。想要持续提升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重视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这也就要求学生重视钢琴演奏中的速度与节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乐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钢琴音乐表现力的教学目标。在传统钢琴教学中,因知识匮乏、基本功不扎实、心理素质差等多个因素的制约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在弹奏钢琴作品时难以投入情绪,动作过于僵硬。在钢琴教学中,需要从弹奏技巧的训练以及弹奏速度的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达到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教学效果。(三)注重艺术实践参与。在钢琴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各种钢琴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在钢琴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钢琴弹奏实践活动中,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钢琴弹奏专业技能与表现技能。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参与到当地的各种商业汇演中,在实际汇演中持续提升学生的弹奏水平,培养音乐表现力,锻炼同学们的耐力、弹奏技巧以及耐力等多方面的水平,以免在未来实际表演中存在怯场问题,影响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三、结语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确保钢琴弹奏效果的基础,这也要求老师在钢琴教学中从营造良好的钢琴教学氛围、提高钢琴弹奏技巧以及注重钢琴艺术实践参与等多个方面持续推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活动,切实有效地达到钢琴教学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钢琴音乐核心素养。

作者:赫迪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鹏.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6,03:348+36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