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5:31:56

教学科技论文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1

(一)教学实践与积累

成人教育体系中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虽然没有范例可参照,但也不是空中楼阁,凭空而建。其基础首先是需求,其次是基于需求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就我国气象部门而言,气象人员外语能力的培训需求也是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扩大,且通过教学实践与积累,逐步将培训内容从单一的基础英语扩展到了与气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气象科技英语。表1给出了气象部门2002年以来的英语培训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针对气象业务、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大多数英语培训班都开设了气象英语课。其中,在2008年开办的“实用气象英语远程培训班”上,针对气象业务和相关人员的实际需要,主讲教师以“天气、气候与大气环流(Weather,ClimateandGeneralCirculation),云和降水(CloudsandPrecipitation);雾(Fog);温度与湿度(TemperatureandHumidity);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季风(Monsoon);中国的天气和气候(ClimateandWeatherinChina);英文天气预报EnglishWeatherForecast);天气警报(WeatherWarnings)及如何撰写英文科技论文和摘要(HowtoWriteEnglishScientificPaperandAbstract)”为主要授课内容,实践了将英语和气象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气象科技英语教学,使学员在学习气象知识的同时,学习了气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色,了解了基础英语和气象专业英语的区别。非常有意义的是,部分气象预报员在参加这期培训之后立即把所学的天气预报、警报的英文表达用到了2008年的奥运气象服务之中。此外,在近三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气象局高级英语强化班上,“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及科技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员的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气象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很受学员欢迎。这些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气象科技英语对于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性,也为气象干部学院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需求调查

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科发展,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高校的新型学科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创建的,其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成人教育的学科发展是根据成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培训需求调查是成人教育新兴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气象干部学院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的进程中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活动。虽然气象干部学院的英语/气象科技英语培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而且目前已经明确了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发展方向,但是,为了给该学科的建设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气象干部学院于2012、2013年先后在3个省气象局的8个培训班做了气象英语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气象部门学员的三大特点: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且大多数考过了大学英语4-6级(见图1)。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英语最多的方面是“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和写论文英文摘要”(见图2)。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在日常口语交流、气象英文资料阅读、气象英文论文及摘要写作及英语听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被调查的352人当中,236人(67%)认为“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上,包括气象英语阅读、论文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等(见图3)。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气象人员对于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的需求可概括为: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口语交流、气象英文论文写作和专业文献翻译,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气象科技英语综合英语能力。该结果为气象干部学院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图1气象部门培训学员概况图2气象科技人员英语的使用情况图3英语培训需求

二、新兴学科建设的实现策略

学科建设是一种组织行为,是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一项长期任务,这种行为随着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存在,是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不同于高校学生,成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性很强。因此,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要根据成人的培训需求,遵循成人教育培训的规律,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单一的思维倾向。要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体现成人培训过程中的行业特色和需求。新兴学科气象科技英语的创立,就体现了这一点。建设和发展新兴学科可以从学科定位入手,通过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科梯队建设和学科管理等手段,逐步发展。

(一)学科定位

成人教育新兴学科的建设,要针对受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并随之围绕定位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比如。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定位就是针对气象部门高层次的业务、科研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重点放在气象科技英语的实际应用方面,包括气象科技文献阅读、翻译、论文写作和口语交流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提高培训学员在国际气象交流活动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科学研究

科研活动是学科建设的先导。只有通过科研,教师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把握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授课质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要做好科研,必须首先获得科研项目。新兴学科建设很难获得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但是培训机构或院系可以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和资助,鼓励科研向纵深发展。气象干部学院非常重视学科体系建设,从2013年起,对于在建的12个学科均给予了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也在其中。这是气象干部学院落实国家和中央的两个《纲要》精神的具体举措,体系了中国气象局各级领导对于气象科技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重视。

(三)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的根本点就是要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必然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来。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就成人教育培训中的培训策划和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培训学员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以“实用”为基点。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气象干部学院开发了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且贴近气象人员实际需求的气象科技英语应用性班型,开设了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培训课程。在综合性班型“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班”上开设了“气象科技英语阅读、视听、口语及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在“气象英语翻译与写作训练班”上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气象英语阅读、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在“气象国际交流口语班”上开设了“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听说、国际会议介绍”等课程;在“英文气象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上开设了“气象科技英语阅读、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及气象英文科技期刊介绍”等课程。同时,将加大培训力度,分层次、分群体、轮训式地举办气象英语类培训班,打造品牌班型,支撑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教材建设

培训教材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科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可是成人教育培训中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教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发展和建设成人教育新兴学科,培训主管部门就必须加大力度和资金投入支持教师编写教材,编写符合成人教育规律、培训内容和目的的教材。比如,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气象干部学院对于学科的教材编写给予了很大支持。目前,《实用气象英语教程》、《气象英语口语教程》、《气象英语听力教程》、《预报员口语》已经出版并用于教学,《气象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指南》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此外还计划将编写《气象科技英语视听教材》、《气象国际会议交流英语》、《气象服务英语口语》等教材。

(五)学科梯队建设

不论是高校还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学科、提高教学质量都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因此,在学科建设梯队里,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学科带头人很重要,同时还需要有乐于钻研业务、开拓进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很强的研究能力,要有开阔的视野,善于把握住学科的前沿问题,善于团结和带领学科梯队共同奋斗。因此,在成人教育新兴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中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改善学术和教学梯队结构,使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均得到提高。

(六)学科管理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本科;文献检索;项目实操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2021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全面推行已势在必行。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以三年制、五年一贯制等专科为主,本科层次的培养大多处于试点、试行阶段。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培养始于2015年,由获批试点四年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生源从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大类里通过单考单招的形式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点高职院校学习,四年学习合格后获得合作本科院校毕业证与学士学位证书。根据教育部2020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抽检,四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求知欲强,但他们高中阶段知识基础相对普高生薄弱些,学习资料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能力需要加强,通过文献检索类课程提升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为顺利毕业及日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授课现状

我校四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试点专业既是全省16个试点专业之一,又是道桥类唯一的试点专业,自2016年起联合了本科院校每年共同培养2个班级50名学生。道桥高职本科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授课。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本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授课模式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主要局限于教师课堂教学,一般以理论授课为主,而课程性质大多定位于选修、考查、拓展类,因此课时不多。由于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多,目前的课程仅有16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放弃部分知识点,偏重于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而本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既要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各类文献的检索方法,并能开展中英文检索,学会论文撰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传统授课模式很难完成上述教学能力要求。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偏重于文献检索理论学习,与专业内容相关性不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少公路工程文献检索在课程中的应用,也没有认识到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由于生源为中职生,在英语方面的知识有些欠缺,在外文文献方面的检索面临较多困难,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实践操作时间不足,对于工程文献检索的兴趣不够,造成课程学习效果总体欠佳。

(三)教师方面

文献检索课程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图书馆员,在文献检索理论与实践方面经验丰富,但缺少公路工程专业学科背景,因此在授课时理论联系公路工程应用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道桥专业课程教师教学参与,造成本课程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工程应用知识不足的现状。

(四)课程考核方面

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30%+试卷笔试70%,由于学生上课时实践练习较少,平时表现成绩以考勤、纪律、作业为主,而笔试则以卷面成绩体现,没有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起不到有效检验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实践

针对课程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课堂学习项目化[1]与课程实践操作[2]相结合的“项目+实操”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内容设置调整、教学具体实施、课程考核方式优化、教学团队重组等措施开展教学实践,使学生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科技文献检索认知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3],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一)课程内容设置调整

在课程内容方面[4],考虑本课程只有16学时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以适合道桥工程文献应用为导向,合理提高学生实操课时比例,将16个学时8次授课内容调整为8个学习项目与相应的现场实操,取消传统的1次课程期终考核,融项目学习与现场实操于一体,即每次课均要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任务,同步提交实操成果,详见表1。这8个项目都要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学校内网完成课程教学,故教学场所最好安排在电脑房,便于课程教学实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公路工程科技文献检索的专业检索能力,熟悉常用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检索相关中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具备科技论文的基本书写能力。

(二)教学具体实施

根据课程所设的8个项目+实操安排,合理进行教学实施。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合作能力,按3~5人为单位分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全组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项目1“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是学习基本知识后,由各组选定某个专业方向,使用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系统进行馆藏资源的检索,通过简单检索、组合检索、题名检索、作者检索、分类引导检索等方式查询所需的纸质文献并得到索取号,通过索取号完成在图书馆书架上借阅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利用图书馆的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项目2文献信息源部分,学习文献信息源与其各种基本形式,了解特点,通过自建的电子交通特色资源与纸质交通特藏资料查阅,更好地理解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出版形态和结构层次,由各组选定道桥工程某一专业方向,梳理出如何获取交通类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各种出版形态的文献,以及如何辨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从项目3开始重点开展数字资源的检索,项目3与项目4主要借助数据库来检索文献,通过道桥工程文献检索实操,由浅入深地掌握数据库使用的各种方法,学会按不同的需要选择数据库,并设置不同的检索条件,检索到所需的工程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为例,知网数据库包含了许多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硕士博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集、重要报纸等,指导学生进入数据库,根据需求选择“跨库检索”或“单库检索”,它们分别都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一框式检索等。分2次实操来检索不同难度的交通运输与土木工程等学科下的道路、桥梁、隧道建设等文献,从而实现快速高效查阅到各类专业文献资料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等检索技术变成实用而易理解的知识,便于学生掌握使用。对于道桥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专业领域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特种文献的检索尤为重要,需要着重教授并进行实操。在知网等数据库平台还提供了各类知识平台,如知网研学、中国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共享平台、大数据平台、协同研究平台、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科研项目申报信息库等,这些知识平台由数据库逐步拓展开发的,是传统数据库文献检索基础上的有效补充,项目5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检索感兴趣的道桥工程相关知识内容,如察看与自身学科相近的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等。英文文献检索能力是学生较为薄弱的,受限于英文水平的高低,在英文文献检索方面明显吃力,这时就要将项目6与项目7结合起来学习。网络信息是属于开放式信息来源,常用的有百度搜索、搜狗搜索等,需要学生掌握这些搜索引擎的应用技巧,在英文检索时,学生可以使用免费的互联网在线翻译功能进行中英互译,再借助一些语言工具书,对重点词语进行专业性修正后,实现英文文献检索。学生使用百度搜索等查找道桥工程资料时,按教师要求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使用,从而获取有用的文献资料。项目8道桥工程科技论文书写综合应用是本课程的一个综合运用项目,需要将前面的7个项目实操中掌握的各项技能融汇使用,从而完成道桥工程科技论文的格式示例书写。要求学生初拟一个虚拟的论文标题,对标题进行检索文献,参照文献格式初步确定论文大纲,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内容章节设置、中英文参考文献形成论文骨架,初步掌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这为将来写好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三)课程考核方式合理优化

课程的考核方式以8个项目实操成果为重点,取消试卷笔试考核,根据分组学习与实操应用的特点,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合理调整,突出技能实操能力考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技能。形成个人、小组、教师的三级互动考核方式,成绩考核比例分配中,个人自评占比为20%,小组评价占比为30%,教师评价占比为50%,8个项目的满分值除项目8为30分以外,其余项目均为10分,总分值为100,考核方式与成绩比例见表2,在这张计算表中,每位学生的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项目成绩的总分与各部分得分一目了然,最后计算出的合计成绩由各部分综合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每个项目成绩分数考核后,定期公布项目成绩,便于学生自查成绩。以这种更为合理的三级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体现了实操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检索技能情况,便于在实践中动态调整教学实施策略。

(四)教学团队重组

针对目前以图书馆员为主的课程授课,教师缺少道桥专业学科知识的问题,应组合成立课程教学团队,组建由图书馆员与道桥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授课教师仍以图书馆员为核心,专业教师为辅,同时将图书馆员列入道桥高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中,按课程授课需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方面可使图书馆员了解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论文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由专业教师归纳提出论文书写时常见问题,从而使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图书馆员跟随道桥专业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也可以补充自身的道桥专业知识,有利于文献检索课教学。

四、结语

通过科技文献检索课程“项目+实操”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成绩量化更加准确合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文献检索与论文书写技能得以有效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持续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云,李大莉,任艳霞,等.文献检索课项目化教学法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2).

[2]董丹.生物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20,36(9).

[3]周鑫.文献检索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间接效应[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4).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3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清华)为检索统计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外籍教师”为检索词,以“教学管理”为并含词频,经过模糊检索,筛选后得到有效文章126篇;以《读秀中文学术搜索》(期刊)为检索统计源,以“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为检索关键词,经过模糊检索,得到310篇文章,经过筛选,去除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清华)重复及无效的文章,得到有效文章92篇。资料年代自最早发表的文献年份1990年8月起,到2013年1月止。通过认真对比原文内容和综合性分析大量文献,对所检论文进行了分类,从而对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有了大致了解。

二、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概况

(一)研究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

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年代分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现出这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一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快慢通常可以通过对该领域期刊的时间分布分析反映出来。关于“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论文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在时间分布上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论文主题中包含“外教”字样的论文首次发表于1990年,在其后的十四年里这方面的的也不多,到2004年以后,关于“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论文数量才逐渐开始有所增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就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来说,从1990年至2013年,有关“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研究活动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十年(1990年———1999年),可以认为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探索阶段,本阶段只有零星的;第二阶段为2000年———2004年,这五年期间的数量已逐步有所增加;第三阶段为2005———2012年,这八年的数量已初具规模,其中尤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历史高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问题从无到有,已经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并且渐渐变成研究的热门问题。

(二)论文的期刊分布

从某种程度上说,论文所发的期刊集中程度与期刊分布不仅能够反映出相关学术刊物对于该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能为文献的对比和搜集提供一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了解到各刊物的办刊特点,为后继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据统计显示,所选的218篇文章期刊分布比较分散,不仅仅发表于外语教学及教育的各种期刊上,还大量的分布于政治、经济、历史、科技、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杂志及校报中,共发表在57种期刊上,这表明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这个问题的学科归属不明晰,许多学科都在研究,但又都研究的不深。表2列举出了发表文章篇数量较多的21种期刊,载文总数为68篇,占论文总数的31.2%,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尤其是前7种,刊载论文共34篇,占论文总数的15.6%。最多的期刊为《科技信息》,共发表文章7篇。这表明,目前各种期刊对这个领域的文章发表的都不是很多。学术界和出版社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十分有待加强。而在这排名前21的期刊中,只有5种是核心期刊。这表明,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这个方向尚未形成大面积的核心期刊热点研究,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方向并未得到高等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目前仍处于关注阶段,想要引起高等教育界权威人士的重视和认可仍有待时日。

(三)论文的引证情况

在218篇论文中,被引用的论文有82篇,被引用的文章次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名如表3所示。表中排名第一的是《外籍教师在中国的英语教学透视》,这篇论文的引证次数最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最大,学术参考价值最大。其余四篇也被多次引用,亦可以看作是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学分析值的论文。此外不难发现,被引证最多的两篇论文都是两位作者合著,这也说明合作研究的论文质量要更高一些。

(四)作者分布及合著情况

“衡量科研论文的合作程度,常用合作度和合著率两个指标。合作度就是指在确定的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而合著率则是研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因素。”[1]通过对218篇论文的统计,在这些关于“外籍教师教学研究”的研究论文中,单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共有168篇,占论文总数的77.1%,合著撰写的论文共有50篇,只占到论文总数的22.9%,其中2人合著的论文有41篇,多人合著的论文有9篇。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在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中,合作研究相对较少,主要还是以个人自由研究为主,缺乏交叉合作和研究团队。这就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随着通讯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信息化、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学科之间的跨专业,跨领域的共同合作发展,有更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加入到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领域的研究中,提高论文的深度和广度。就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来说,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遍及了全国的23个省、市、自治区。作者地域分布广泛而又不均衡,发文最多的9个省市如表4所示。陕西、吉林、河南、江苏、浙江、河北等9个省、市共88篇,占发文总数40.4%,其中,陕西省以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发文较多;吉林省的吉林大学、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发文较多;河南省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发文较多;江苏省以淮阴工学院发文较多;浙江省的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财经学院发文较多;河北省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发文较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通职业大学也发文较多,这说明以上高校在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发文的中坚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发文最多的几个省份为中西部以及东北等并不发达的省份;这表明,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对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已经趋已成熟,达到饱和状态,相反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外,从检索到的218篇论文当中也不难看出高产作者的分布。其中,第一作者人数是207人,只发表过1篇论文的作者有197人,这充分说明多产作者过少,且研究相对分散,远低于其他领域的的多产作者发文量,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发文量较高的研究团体和学术队伍。3篇的作者只有袁小陆1人,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9人,分别是吴文琳、陈雁、张奕、张园园、王辉、曾真、陈秋英、应文欢、罗新星。以上发表2篇以及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可以看作是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高产作者,但大部分作者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还不成熟和完善,未形成统一协调且合作度高的研究团队。

(五)论文的主题分布

主题的分布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归纳论文的主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领域的基本特点、重点内容以及薄弱环节,掌握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规律以及不足,为其以后的研究发展指引方向。如表5所示,本文经过对文献的反复筛选、归类以及总结,将检索得到的218篇文章大致分为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方式与特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与概述等七个方面的研究主题。从研究主题来看,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献主题几乎涵盖了它所应涵盖的所有方向,尽管如此它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我国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特别重视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普遍现状与问题概述等一般性、概括性文章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占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总成果的75.7%。相对而言,对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外籍教师教的跨文化差异管理等具体实施性、措施性强的研究不足,仅占总成果的24.3%。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的等实例研究,以及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运用更多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了解他们的习俗和困难,给予外籍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外籍教师更好的服务中国学生。

三、结论与建议

我国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近些年来发展稳定并且日臻成熟,并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深度,有效的推动的高校外籍教师的管理与发展,并且为以后的研究者也创造了好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研究起步较晚且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整体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国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开展初步研究,直到2004年以后,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数量才明显增多,直至2010年达到发文高峰,研究主题也随之丰富起来,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也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热点。因此,要想推进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发展,就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积极致力于合作研究,这是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在当今大科学时代,面对一些跨学科、跨地域、高难度、大规模的复杂问题,科研合作就尤为重要。科学合作不但能够促进科学家的成果产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而关于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这方面论文的合作度和合著率还很低很低,亟待改进,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研究的期刊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高

有关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期刊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高,且核心期刊较少。这表明相关期刊对外籍教师管理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亟待提高。就学科归属而言,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属于公共管理学和高等教育交叉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既是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论文既可以在综合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也可以在有关专业学术刊物上刊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学术刊物对外籍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专业学术刊物如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刊物(教育与职业5篇、上海教育5篇、教育探索5篇、教学与管理4篇)也总共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其他较多的刊物也主要集中在各个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及外国语学院的学报。因此,要想推进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更好的发展,提高各相关领域学术刊物对此研究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核心期刊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这是推动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必经之路”。

(三)研究主题通论性研究过多,缺乏实证研究

研究主题通论性研究过多,内容重复,且缺乏实证研究。目前我国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的一般性、通论性研究最多,占总数的18.3%,对外籍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其次,占总数的17%,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方式和特点的研究也居多,占总数的15.1%,注重对外籍教师的聘请和利用的研究(占总成果的13.3%),但是对于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以及跨文化分析问题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所发表的成果仅占成果总数的15.1%。实际上,研究统计应当更注重研究的实证性与应用性,而不是仅仅摆出几个表格、数据在这里,更应该注重这些表格和数据所显示的问题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一些重复讨论的主题,后来的研究者应该积极吸收并运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该领域更新颖的、更深刻的问题,推动该研究的持续发展。

(四)研究队伍和研究力度有待提高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4

撰写医学论文应注意的问题医学研究论文的大局观撰写医学研究论文首先要有大局观,即对所要撰写的论文有总体的定位和整体的把握。撰写之前应对题材进行认真分析,可以根据所投杂志设定的栏目分析自己的论文属于哪一类。有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病历报告、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监测与检验技术、综述等栏目,而相应栏目下的论文都有其相应的格式和要求。参照这些格式和要求落笔行文,就不难写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的论文。所以,首先要重视论文写作的大局观。

了解医学论文的属性医学论文属于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信息源,客观记录医学发展的全过程,是推动医学科技飞速前进的动力。有统计资料表明,约75%的科研在科技期刊上[2]。可见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在传播科研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推动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层医院医学论文存在的问题缺乏健全的科研管理组织机构,论文产出质量率低科研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科研论文的产出数量、质量也是衡量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学术水平、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部分医院把科技论文产出数量用来衡量科研绩效往往不能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如在职称评定时需要论文,医务工作者仅仅是为了评定职称才急于撰写科研论文,这样仓促撰写的论文,其质量就存在很多的问题。

论文的论题、论点是否新颖,研究目的是否明确,资料是否全面,统计数据和方法有无可比性,语言表达是否明确,文章结构和层次是否分明,对实质内容是否进行深入分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由于仅仅是为了评定职称才而造成准备不充分,观点不成熟;其次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对投稿者所投期刊把关不严,部分医院领导班子在思想上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未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组织机构,未配备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在人、财、物等方面投入不足,致使管理工作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工作的发展。缺乏科研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缺乏对学术、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引导作用的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更要有相关的管理素质和经验,跨学科科研项目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但目前,大部分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都在专注自己的科研工作,仅仅是敦促自己发表科研论文,而没有发挥带动其他医务人员,因此积极发表科研论文的良好氛围还未形成。

医院信息管理组织不健全,科研管理滞后部分基层医院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及各种期刊数据库等网络资源,使科研人员很难获得医疗科技前沿的知识,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限制了科研人员对信息的利用,从而使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即便开展了研究工作,也不能用最好的方法验证自己得出的结论,致使很多科研工作成了重复工作,极大地降低了科研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医院缺乏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在方面无相应的资金扶持和资金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以及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医学科研论文水平的对策提高认识、重视科研和论文写作科技兴院不单单是引进几个像样的设备和几个高学历人才,而是要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观念中来,着眼于广大患者的需求,着眼于职工素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着眼于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科研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健全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取得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开展临床或相关工作研究,对临床病例进行观察分析或对相关工作进行思考总结,能促进职工科研创新思维的开发;撰写学术论文,在投稿的过程中论文能得到学术期刊相关编审专家的指导修改,发表后能与同行交流、求证,能促进员工提高调查、统计和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对提高医院科研工作的整体实力很有意义。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5

(一)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就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素质和造就大量科技人才。教育是发展科技的基础工程,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使教育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由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小学抓起。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为此首先要深化师范学校的改革,彻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的素质,使他们具有为发展小学教育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强化科技意识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师范生有了浓厚的科技意识,才能在小学教育中把这种意识渗透到青少年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小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培养浩浩荡荡的科技队伍打下基础,这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三)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在科技意识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化高科技领域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物理学发展的成果。如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作为信息时代核心的电脑也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也没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物理学还渗透着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包含着丰富的科技意识教育内容。所以通过物理学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中师物理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激发科学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树立远大理想。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小学科学教育所担负的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小学自然和辅导科技活动的能力。

二、强化科技教育的途径和做法

(一)课堂教育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主战场就目前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秩序而言,课堂教学应作为科技意识教育的主战场,这是由课堂教学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为此我是从下面几方面来努力的:

1、结合教材,进行科学意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教育,如学习了电磁感应原理后,应不失时机指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现代生活与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密切关系,指明现代化通讯、电子技术的应用和电视、电话、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次要重视小科技、小发明。如防裂水表,解决了冬天因气温过低冻裂水表的难题,使学生认识到搞科技发明的奥秘在于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打破搞科技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2.结合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如介绍历史上的科学发现时,要明确其科学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理论规律时要指明其研究方法;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方法,使学生逐步认识“观察、假设、实验、理论”的意义。并使学生懂得:(1)科学上的发现往往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分析推理而得出来的;(2)探索真理要有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3)不要过分迷信权威,只能相信科学;(4)对真理的探索和研究要善于积极思维,要有科学方法,要勇于实践。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强实验教改科研意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编中师物理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实验14个,演示实验115个,还有数量较多的小实验、小研究等,同84年中师物理教学大纲的实验内容相比,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体现了大纲对实验教学、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增加学生练的机会和效果。如:(1)大纲规定的14个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理论依据、实验器材到操作方法,都要真正掌握并进行严格的考核;(2)大纲规定的115个演示实验,尽可能地实行课前辅导,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3)增加实验内容,特别是小学教学的实用技术,如电灯装接、广播喇叭配接、幻灯机、电影机、录像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是大力改进实验。如:(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学生的理论性作业为实验性、实践性作业;(2)改落后的传统教具为自制教具。教学中,教师及时指出有些传统教具的不足,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改进意见和自制教具。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对中师物理实验提出了50多个实验改进方案,自制了900多种教具,并改善了实验条件,增强了学生实验教改科研意识。

4.探索教材科技因素,丰富科技活动内容。教材中虽只明确要求15个小制作,但实际上隐含着内容丰富的小制作内容,需要教师去挖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去制作。如反冲汽车、直升飞机、电动荡秋千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教材中有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我指导学生以自学、写小论文代替课堂教学。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我先作简单的指导,然后布置学生写好小论文在课堂上宣读交流。学生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例子,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辩证的论述,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科技教育的广阔天地

要更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的:

1.举行各种讲座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创造发明经过,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近代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请富有自然教学经验和辅导科技活动经验的小学教师作报告,作技术表演。深化学生对科学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

2.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小学参观、见习,了解小学自然教学和科技活动的情况和经验,明确加强小学科技教育的迫切性,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参观农村、工厂、电站等,了解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科技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方案,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广泛开展小制作活动。新大纲明确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件小制作,说明小制作是中师生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小学自然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3800多件小制作,其中有相当部分小制作原理简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作精致,效果明显,可直接用于中师物理实验教学、小学自然教学和小学科技活动。如用电风扇设计的旋转飞船,用日光灯丝设计的验证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器,用电动机设计的电铃、电控斗鸡,用白炽灯泡设计的走马灯等。

4.广泛开展写小论文活动。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学写科学小论文直接关系到他们从事小学教育的教研水平和科技能力。我在教学中也比较注意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多写作,要求学生将小观察、小研究、小发现、小制作、小感想、小意见、实验改进等都写成小论文。一年来收到小论文100多篇,其中有二分之一以上文章,内容新颖,有一定的水平和实用价值。

5.举行科技作品展览和评选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学生收看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组织学生收集科技信息,推广和应用先进科学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6.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电工培训班,微机应用培训班,让学生学习电脑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教师是强化科技教育的关键科技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精心指导。我在学生小制作中抓好三个环节指导:制作前,学生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要进行充分的指导,这是关系到作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再造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制作后有的不成功、不牢固、不美观等,教师要提出修改意见,提高作品质量。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6

为检阅两年来我市中小学科普教育成果,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加强与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根据《“科普之光”*市中小学第四届科普节活动计划》(*教体普字[*]9号)安排,决定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展评

1、参加对象:中小学生。

2、展评时间:*年11月20—25日。

3、作品选送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⑵选送作品分创造发明、光电技术、制作创作(科幻绘画[60cm*40cm]、泥雕塑等)、工艺美术四大类。各单位参展作品数量要求,制作创作(其中科幻绘画、泥雕塑各2件)、工艺美术类每类选送10件以上,创造发明、光电技术类每类选送6件以上(小学组光电技术类作品不作要求)。⑶选送作品必须突出原创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⑷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作品不得再次选送。

4、其它事项:⑴综合实践活动作品展评奖项以小学、初中三个竞争圈,高中组为单位设作品奖和团体奖,同时另设展台布置奖。作品评奖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逐项评定。⑵展台布置,绍兴市级及以上的示范小学、初中,城区初中、小学,高中段学校单独设置展台;其余学校由教体局统一设置展台。⑶各参展单位要在选送作品前进行自评,并填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选送目录表》(样张附后),按自评优劣进行编号,作为作品验收和评奖参考。⑷每件作品都要有标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标签样张附后),并将标签粘贴在作品上。⑸各校必须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指导,积极选送,以充分反映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果,展评期间,教体局将邀请上级领导、新闻媒体、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参观。⑹展评地点另行通知。

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1、论文体裁: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理论文章等。

2、论文主要选题范围:⑴科技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⑵科技教学课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开发、构建的研究。⑶科技活动模式研究。⑷科技教育(活动)的资源开发(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活动方案的开发与实施、活动器材的研究开发)。⑸科技教师的素养发展及其培养。⑹科技特长学生的培养研究。⑺科技教育的评价、学生科技素养的评估研究。

3、论文要求:⑴理论文章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经验总结应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地方特色,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调查报告需材料翔实,数据准确,分析透彻,观点鲜明。⑵论文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上,不超过5000字。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摘要必须与正文分开另页书写,字数800字以内)、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论文引用部分请注明出处)等。上送材料必须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论文作者必须认真、准确、逐项填写“论文登记表”,没有“论文登记表”,不予评审。送选论文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⑶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各单位限送一篇),于10月20日前送普教科,市教体局在评比的基础上,将选送优秀论文参加绍兴市级评比。

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成果展评

1、参加对象:全市中小学校。

2、主要内容: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线索,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以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将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他们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感悟道德内涵,体验成长快乐。

3、有关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制成二块展版(90cm*120cm)参评。⑵展版必须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成系列。⑶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展版不得再次选送。

四、*年绍兴市青少年航模(*赛区)比赛

1、比赛项目:⑴橡筋动力模型飞机飞行比赛(小学)。⑵橡筋动力模型伞翼机飞行比赛(初中)。⑶“东方号”电动拼装模型拼装、航行比赛(小学)。⑷“极速号”电动遥控快艇航行比赛(初中)。

2、参赛对象:全市各初中、小学在校学生。

3、参赛办法:⑴比赛分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赛区各校选派9-10人组队参赛,每队必须有辅导老师1-2人参加。为争取团体优胜,每单项可报3-5人(限报5人)参赛,参赛报名表于11月10日前交*市青少年宫,由*市青少年宫具体组织比赛。⑵为使比赛统一有序,参赛模型由绍兴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绍兴科技馆)统一提供,请各校及早直接联系购买。

4、比赛时间和地点:*年11月22日,地点另行通知。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7

现将20*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高级职务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青教职改字22号文同时废止。

二*一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教育职称条件通知

抄送:省属中专学校,厅机关各处室。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高级职务评审条件(试行)

总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多出人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促进中专教师队伍建设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按照本评审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专业技术职务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自主聘任,聘任的的职务工资待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三、中等专业学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名称为:讲师、高级讲师。

四、本评审条件中所指"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是指全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五、本条件由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组成。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学历、资历、考核、外语、计算机业绩成果等要求,属资格审查范围,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业绩等内容,主要由学科组和评委会负责审查和评审。

分则

申报条件

六、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承担工作任务,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岗位职责。

七、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任职期满。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根据不同地区,暂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在一类地区取得相近专业双大专学历的可申报高级讲师职务,大专学历并进修1年以上的可申报讲师职务;

(二)在二、三类地区中专学校任教,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在申报职称时按正常晋升对待;

(三)中专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取得中专和高中学历,具有特殊技艺并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外语暂不作要求。

(四)取得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1、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见习期满,可认定助理讲师教师资格;

2、取得硕士学位或等二学士学位,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可认定讲师教师资格;

3、取得博士学位,可认定高级讲师教师资格。

八、正常晋升人员在任职期间年度考核须合格以上,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在同等情况下可优先申报。

九、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须获得职称外语、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免试人员按青劳职改字474号文和青人专字[20*]167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评审条件

十一、讲师教师资格评审条件

(一)具有本学科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任助讲期间,辅助讲师完成一门课程的讲授工作经学校考核,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公认;

(三)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类地区:

1、获得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称号(教学成果、教学竞赛二等以上奖可同等对待,下同);

2、参加省级教育部门、教育专业学会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三等以上奖;艺术、体育类教师担任主要指导,其辅导的文艺节目或体育代表队参加省级比赛、汇演(汇展)获得前三名成绩;

3、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和评审并为主要贡献者)或取得专利1项;

4、参加地(市)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月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3次。

5、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并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在内部刊物2篇或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讲义、教材在3万字以上,经主管部门审核并采纳使用。担任基础课、公修课、实验课、体育(艺术)课、的教师在内部刊物1篇,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二类地区:

1、参加地(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三等以上奖。担任基础课、公修课、实验课、体育(艺术)课的教师,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奖;

2、参加地(市)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月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2次。

3、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3次。

4、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并在内部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为学校骨干教师,在地区连续任教12年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三类地区:

1、获得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奖称号;担任基础课、公修课、实验课、体育(艺术)课的教师,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奖;

2、参加地(市)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月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学校骨干教师,在该地区连续任教10年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十二、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评审条件

(一)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二)能熟练地担任一门主干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承担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是学校本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科带头人,能指导中、初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特别显著;

(三)任现职以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

1、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或获得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称号并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获得地(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称号并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篇;

2、参加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得3次以上奖,其中有1项获一等奖;

3、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或教材)1部或在核心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篇。

附则

十三、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理论、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十四、评审条件中所指的论文、成果、专著、教材必须任现职以上来获得的,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

十五、学校对各类教师所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标准,须报省教育厅备案。

十六、近三年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推荐:

(一)受过警告以上处分者;

(二)造成重大教学事故者;

(三)有抄袭、剽窃他人论著、成果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谎报业绩成果正式成立

(四)严重渎职,造成较大事故或较大经济损失者。

十七、本条件由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件:《*省教育系列中、高级教师职务资格评审条件中有关成果认定的说明》

*省教育系列中、高级教师职务资格

评审条件中有关成果认定的说明

1、所有业绩、成果(含论文、论著、科技成果、获奖证书、任职年限)的使用时限,按省人事部门的规定掌握。专著(含译著)、论文(含译文)以正式公开出版、发表的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核心期刊以期刊版权页标注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主要参考依据。

2、科技成果、专利成果完成或获奖者的排名以政府主管部门所发证书及所载定人员名为准;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政府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证书为准。

3、论文署名以独著、第一作者为准;申报人参编或担任主编的著作以前言或后记中注明的章节为准,只认定本人实际参加撰写的内容,其编写数量无法确定的,以编委会或出版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准;出版部门采用申报人论文并编入书籍出版,同时授予获奖证书的,只认定其论文,证书不作为参考;论文出版发表同时又参加省以上(评审条件认可的范围)论文比赛并获得奖励的,只记其中一次奖项等次高的,其余只作为参考,论文也不再重复计算;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只记刊物级别高的一篇,不重复计算。下列文章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1)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稿;

(2)与本人从事的专业无关的文章;

(3)科普文章、介绍性文章、简介、问答、报导、通讯、讲话、报告(不含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课题实验报告);

(4)学位论文;

(5)参编各类辞书中的辞条;

(6)编写的供师生使用的练习册及考试说明。

4、在著作(译著)、教材中参与编写的文科2万字、理科1.5万字可折抵1篇论文。从事民族语言专业教学的教师编著的教材,经省教育部门审核并采纳使用的,可按公开出版对待。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8

走过90余年时光的《生理学报》记载了近现代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承载了无数科学家科技强国的梦想,更见证了新时代生理学科振兴的荣光。学报发刊以来,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特色综述为主要形式,刊载了中国生理学界近百年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国内外生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是《生理学报》秉承的崇高使命与历史责任,其中也包括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

当前,全世界都处于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对生理学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我国生理学界在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生理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改革与实践,不仅有效地保证了我国生理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其经验也将在国际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此,《生理学报》在其90余载的发刊历史中,第一次组织和出版了“后疫情时代我国医学生理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专栏,以“后疫情时代生理教育教学对接健康中国2030战略,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主旨,邀请了我国医学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德高望重的教学专家、部级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部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以及长期扎根在一线的生理学教育教学管理专家撰稿。

本专栏共收录了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等8家单位共10篇特邀论文,包括如下重要内容:1、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学科国家基金资助现状与展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殷文璇处长和田艳艳就过去10年我国生理学科及各分支学科基金申请及资助项目的领域分布、研究方向及经费投入现状,梳理了我国生理学科的重点支持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为我们介绍了未来我国生理学科基金项目的布局与展望;2、全球视野下生理学科教育教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陈应城教授系统介绍了基于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背景下生理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实践和未来的趋势以及方向,为我国生理学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指明了方向;3、系统整合教学模式改革。围绕器官系统的整合教学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连医科大学管又飞教授系统介绍了该校以“六着力”和“五结合”为特色的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改革与实施成效,为兄弟院校探索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样板;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疫情时期我国在线教学的大规模成功开展,是基于疫情之前我国医学教育界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罗自强教授以中南大学生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为例,系统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及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下与线上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路径;5、创新线上课堂教学方法。基础医学学科的传统教学通常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堂讲授仍然是目前知识传授的主流方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王庭槐教授着重介绍了该校创建的基于线上课堂教学的“激越四段式”教学法,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互教互学方面显示的良好效果;6、全新虚拟仿真实验模式。南京医科大学高兴亚教授就该校创建的以动物、人体机能和功能数字人(electronicstandardizedpatient,ESP)虚拟仿真实验“三位一体”的全新实验模式,及基于ESP内核的生理驱动虚拟人系统做了专题介绍,为使用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7、新型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考核评估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也能够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王韵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评估体系,及其在医学教育由传统线下教学向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为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方向;8、形成性评价实践及发展。吴立玲教授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为例,系统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基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和启示,为基础医学学科考核评估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重要经验;9、终结性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蔡红星教授以徐州医科大学生理学科为例,提出丰富评价方式、优化试卷内容、规范评价标准、提升教师评价技能、增加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等多项策略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为全面达成基础医学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思路。

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生理学报》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一本重要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生理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担负着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神圣使命,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本专栏在全球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肆虐而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背景下出版,这10篇论文不仅展现我国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建设成果,也向世界生理学界展现我国生理工作者在大疫之下卓有成效的生理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也将开启《生理学报》关注我国医学教育和生理学教学的新篇章。我们相信本专栏的出版及后续的建设和发展,一定会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作者:管又飞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9

一、数据收集

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统计日期为2020年4月21日,笔者将《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019年被引频次及被下载频次排名前12位的文章列表如下。1.1999~2019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被引频次前12位的文章,如表1所示。3.《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近10年文章所属主要栏目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二、论文特征分析

(一)与文章题材、内容的关系

1.药学类文章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较高从表1、表2分析可见,既有较高被引用频次又有较高下载频次的文章主要为药学类文章,包括药学类综述及研究性文章,表明药学为目前所属学科的前沿、热点趋势问题。随着近年来医药科研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精力于医药科研领域,随之对相关论文的需求亦增大。而单纯科研性论文是针对某个领域或问题的专项性研究,可以直接给读者提供比较详细的数据,也是科研工作者做下一步研究的基础,虽大多为本专业的读者下载,但被引用频次却很高。药学综述被引及下载频次较高,考虑因综述类文章涉及面较广泛,可吸引读者下载,读者关注度高,且文章内容有可汲取的引用点,故被引频次亦较高。而部分综述文章虽有较高下载频次,但被引频次却不高,可能因其主要是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内容概括亦相对简略,读者未能从中汲取其有用信息。2.临床及教学类文章被引用频次偏低由表1可见,被引频次排在前12位的论文中含08临床类文章3篇、理论类1篇、教学类为0篇。表2中文章《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原理剖析》虽有较高的被下载频次———1476次,但其被引用频次仅为17次;文章《避免“水课”,成就“金课”———关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的思考》下载频次为1476次,但被引用频次仅为8次。说明此类内容为目前研究的热门点,但因可能内容没有供读者汲取的参考点,或不能帮研究者全面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故引用频次偏低。

(二)与出版年份的关系

从表2可见,排在前12位较高下载频次的文章发表时间跨度较大,说明与年份关系不大。但被引用频次较多的文章多分布在2010年以前,前12位未见有2010年以后的高引用频次文章。结合图1分析,近10年来占比较大的栏目为临床报道及教学研究内容,分别为870、484篇,而药学研究及实验研究占比较小,分别为130、68篇,同时与药学综述类文章的减少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临床及教学文章虽占比较大,但读者写作时可能未找到文章的可引用点,从而影响了被引频次。

(三)与基金项目的关系

表1中被引频次排前12位的文章中有2篇含有基金项目,其余均无。表2中有4篇含基金项目,其余均无。如文章《避免“水课”,成就“金课”———关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的思考》虽有基金项目支持,下载频次亦较高,但被引频次不高,说明读者引用文献与是否有基金项目关系不大。综上,药学综述及研究类论文被引频次较高,临床及教学研究类论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被引用频次与出版年份及有无基金项目无明显关系,主要与文章题材、内容及文章质量有关。

三、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对策

(一)关注热点,优化组稿

组稿模式是决定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切入点,目前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复合型知识需求显著增加。医学编辑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懂得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关注和把握当前学科的研究热点、焦点及前沿,结合作者群资源组织优质稿源,同时应与行业内专家保持联系,就热门医学话题及时组稿,积极约稿。可增加药学类高质量文章的组稿,增加药学类文章比例,同时尽量摄入较为优质的临床及教学研究类文章,力求新颖、独特,使得读者在读后有可以摄取利用的东西,即有“可引用点”。

(二)注重时效,提高效率

毋庸置疑,医务工作者将自身取得的经验发表出来,供正在进行研究的同行参考,若发表不及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参考价值,这亦对科技期刊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很多来稿是需要退回修改的,因此编辑在审读文章时,尽量及时退修且退修意见要明确,使得作者可将文章一次修改为达到发表标准的论文,省去了反复修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反映研究热点和学科研究前沿的稿件要从优发表。

(三)从严审稿,杜绝劣质稿件

教学科技论文范文篇10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3.1基本改革内容

3.1.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目前“填鸭式教育”,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补充新的医学写作知识,不同类型的医学论文虽然格式固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常用的诊断标准、数据单位都在变化,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这些变化。

3.1.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①采用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②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时进行,实践包括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评判、修改,从而尽快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题材的论文写作,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评判、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3编写及整理医学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不同类型论文写作模式教案:目前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参考书不是很多,而且良莠不齐,为此,我们应当从中选取有关内容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案和参考资料。

3.1.4注重介绍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实际上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书面形式,科研活动的条理性、逻辑性、缜密性都可在论文中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授医学写作时应特别提出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3.1.5带领学生到编辑部见习,了解稿件在编辑部的审稿流程及稿件中一些常见问题,进一步明确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接触大量的稿件后,会逐渐对稿件写作格式、论文选题、常见问题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有利于日后论文写作。

3.2医学写作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建议

3.2.1开设医学论文写作选修课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设选修课,培养其医学写作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该课程,并适当限定班次人数,选择有编辑或论文写作经验者作为老师,讲授写作相关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并且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3.2.2开设医学论文写作必修课在高年级学生必修课程中设立论文写作课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论文书写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前面开设选修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应相对轻松,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养上都处在摸索试探阶段,应总结经验,稳步发展。

3.2.3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

3.2.4穿插医学论文写作于其他各学科医学院校的学科分支较细,且多数教师都有发表过医学论文的经历,聘请有经验老师开设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在传授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解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上的主导作用,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对医学论文写作形成完整而系统性的认识,若把握不当,则流于形式。这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把医学写作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重点讲授医学写作史、科研设计等相关内容,参阅优秀医学杂志,到编辑部见习,对写作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在三、四年级开设必修课,讲授论文的选题、不同题材论文写作格式、写作重点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写作论文,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不同题材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写作重点。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从这个方面讲,学院是最大的受益者。论文关系着学生工作后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的发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该门课程应该有主观兴趣,但客观现实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其讲授的乏味性,所以这门课程长期不被重视。在其参加工作后,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基本功较差,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又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科研设计和医学写作的重视,在学校就打好基础,改变目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甚至毕业数年的临床医师不会写论文的现状,使其在毕业后,有更好的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及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许霞,马翔.浅析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59660

2郑建宙,周歧江,李壮等.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3郭胜伟.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25127

4戴又坚,吴仁友.成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6):3437

5郑芙林,刘家全.医学论文写作规则[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881389

6吕应春.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二)撰写步骤[J].临床身心病杂志,2005,11(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