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10

教学教学论文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1

为推动全县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研究,决定举办2009年度全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现将论文评选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全县中小学(师范)、幼儿教师撰写的学科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及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有关文章,重点是结合新课改实验方面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心得及体会等。

二、具体要求

1.报送论文必须由本人撰写,对抄袭论文将取消参评资格。

2.所有报送论文都必须打印封面,注明论文科目、题目、作者单位(一定要注明所属中心校)、姓名,文章正文部分不得出现作者单位及姓名。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一份。

3.所有参评论文必须由单位集中统一上报,并填写《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报送清单》,(《清单》自制,内容包括:科目、题目、单位、姓名,同一类的论文放在一起,与论文顺序统一)。

4.各单位参评论文上报我室的截止时间为5月10日。

5.在县论文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参加市论文评选,具体方法另行通知。

各单位接通知后尽快通知到所属学校及教师,逾期不予参评。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2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经过详尽论证后,往往要有一段结论性的论述。这段陈述,可以是观点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观点的概括,可以是观点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希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须集中、有力。

观点型教学论文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特别是全新的观点,往往会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并不重要,也不要考虑得太多,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此类论文的观点必须鲜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见而不敢直说观点,故意表达得含含糊糊,那就写不成任何文章了,这也是观点型教学论文的大忌。

三、随笔型教学论文

眼下,教育随笔的写作非常繁荣,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随笔简短、随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泼,写起来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十分适合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写作。随笔的写法灵活多样,似乎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概括,但通过大量阅读时下教育类报刊的随笔,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说,这种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的。随笔类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的写作程式为——

1.叙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随笔往往是由一个具体事例作为由头。对这个事例的要求是:真实、生动、有新意。真实,就是事例必须是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是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经历过的,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生动,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较有趣,或者有经典细节的,可读性较强,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种新的动向、新的意识,或者是一种新的现象的端倪。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这是一次区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课堂展示活动。第三位上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课文是《舍身炸暗堡》。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老师为了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她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王聂卫平……待学生讲了一些崇拜对象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近百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老师们为什么笑?笑学生回答得巧妙?笑学生回答得整齐?恐怕都不是。本来,老师也许是要说崇拜的,可是,这一阵哄笑,使老师尴尬了,语塞了,她承认不行,不承认也不行。

这个事例无疑是新颖而有新意的。事例的叙述应该简洁而不粗略,具体而不烦琐,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也不要用细腻的描绘。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笔的价值。因此,精心选择事例是写好随笔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征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内涵总是多元的,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学论文写作时,

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方方面面都写,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来展开。在这一层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就事论事,只作简单的判断,说这个现象好或不好,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的,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B.要透过现象看实质,作深层次分析,挖掘出潜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的随笔,在举出事例后分析:“有些教师太听话,他们规规矩矩照着课本教,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参考书上说的办,他们把课本和教参作为绝对正确的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会这样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不会错,保险,因为课本和教参就是这样,如果说错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二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能有效应对考试,考试的内容总是课内为主,课外是没底的,课内是抓得牢的;三是这样做省力,课本和教参里现成的,拿来就可用,不用动任何脑筋,而且谁也不会说”。这个分析,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

C.分析要旁征博引,要打开思路,从多方面简述,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后,有这样一段引申和发挥

“四百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思想录》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帕斯卡尔后面的这一句,粗粗一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细细一想,却颇有道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个被别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个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人,还会有多少尊严?那还不是奴才!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师教学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尊重,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赢得同行的赞赏的。”这段旁征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论述更富有力度,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3.照应开头表明态度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3

摘要:教学论文主要是指对教学原理、方法、心得等进行论述的文章。不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平时工作可谓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生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谈起教学方面的体会,更是如鱼得水、如数家珍。可就是写起论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俨然成了煮饺子的茶壶。

"如何写好教学论文"也就成了他们难解的心结,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时,显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写作经验,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观点要正确

既然是论文,就应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见解往往有对错之分,我们提唱创新,鼓励突破,反对人云亦云,更反对观点错误、立场反动的东西。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好象是在谈什么大道理,其实不然。试想,我们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对搜集的大量资料不加以任何甄别,见到所谓有用的资料就照搬照用,难免有非理性、甚至是不健康的思想观点充塞其中。就象我上面所提到的那位先生的话,不仅不利于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相反地,类似的话如果出现在文章中,这样的文章不仅不是佳品,而且是次品,是。不仅如此,离开了唯物辩证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也是行不通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同样地,搞教学研究也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否则,这样的文章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当然也就是不具有什么学术价值了。

二、选题要适当

选题是撰写论文和著作的重要起点,主要包括:内容、范围及难度等三个方面。

内容往往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料而定,通常选定自己熟悉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本职业务范围内或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内容。不能为了赶时髦,或为了评职称投稿,勉强东挑挑西选选,去找一些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东西。即使这样做了,最终也只能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范围和难易论文的范围和难易度要掌握好。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深怕人微言轻,似乎题目越大,论文的份量就越重,或者说就越像论文。其实,题目太大以后,往往会因力不从心,容易失败。这里的"太大"是指:研究的问题"外延"太大,几乎是无所不在其中--不是概论、就是原理、不是数学、就是物理!这种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很大气,可往往给人言之无物、华而不实之感。同样地,如果选择的题目太小了,则显得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也不利提高。当然,题目的大小,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大题可以小作,小题可以大作。关键还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论证角度。一般来说,大题目写起来容易空泛,这往往是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入,写少了象蜻蜒点水,如浮光掠影;写多了则显得又臭又长。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切中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新见解,那论文就一定有份量。在选题时一般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互异性、准确性、突破性等等。

三、材料要充分

选材是否合理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写论文从整体构思,到题目确定,到论证过程等等,都不能离开选材--客观的资料。选材的目的,是采众家之长,成一已之见。因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如何确立论点即通过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把与自己的想法吻合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挑选出来,并且从新的视角,予以新的观察。

3.1如何独树一帜

同类资料中,不同作者自有其不同的阐述与见解,我们可以把其中富有个性的典型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从而为自己独树一帜提供保证。

3.2如何表现自我

不少文章大同小异,因而,有关资料内容的交叉争议之点,往往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关键之处。如果我们注意把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对于形成自己的主见,确定文章的论证角度和发展方向,则大有裨益。

3.3如何精耕细作

不少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原作者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未作详细而中肯回答。如将文中略写部分归拢在一起,加以扩充分析,我们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修正原有的选题方向,对问题作出定向、定度的思考和研究。

总而言之,选材时,一定要注意不去作大而无当的联系和比较。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找一些与我们的论点有关的东西来作对比研究,以便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

四、思路要清晰

在写论文之前,我们不妨先拟好一个写作提纲,如有可能最好是来一个初稿,然后再动手。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细节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展现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和谐,每一个部分、每一环节是否都是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是否都能为主题服务。

初稿

提纲只是论文的大致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节都考虑周密完善,因而可以先写一个初稿。有了它,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有不恰当之处,这时就应加以调整或修改;对于有错误的论点、论据,或发现新的论点、论据,还应及时抽掉与增补,使之逐步完善。

初稿的写作通常有两种写法:

(一)、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它可以便文章的格调、风格前后保持一致,前后衔接紧凑、自然,避免旁逸斜出,防止语言、文字上的重复;

(二)、按内容的熟悉程度分段进行,这种写法有利于作者积极思考,便于捕捉创作的灵感。

五、表达要准确

修改--论文的后期制作。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只有反复推敲和字斟句酌,文章才会显得具体、准确、生动,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自己的教育、教研成果。

修改的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来一个"亡羊补牢"--是发现什么问题,修改什么问题,通过材料的增删,使文章血肉丰满,使观点立之牢固,并与材料达到和统一;又可以"彻头彻尾"--发现问题,该舍就舍、该去则去,决不估息。在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在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

5.1修改观点

在初稿形成后,要再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它的若干个从属论点,是否有失偏颇、带有片面性或表述得欠准确;同时还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类似或雷同,有无创意与新意等等。公务员之家

5.2修改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不仅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处置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能使主题内容得到顺畅合理的表达,还要求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主次、详细等各个环节合理紧凑。

5.3修改语言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综合素质文学欣赏

一、英美文学教学与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包括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多方面的素质,而文学课在培养、提高以上素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1.英美文学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雕琢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典雅深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语言的最好材料。学生在阅读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能够巩固他们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从而增强他们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2.英美文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英美文学名著这些艺术珍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艺术技巧,荡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仅孕育着我们的审美意识,培养提高着我们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经验,形成一种审美个性,构筑起学生诗意心灵世界。所以,英美文学教学不是讲解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也不是对艺术特点作静态分析,而是把这些静态的材料放进文学的美的语境中引发出动态的、有生命的力量。让学生在哈姆雷特、麦克白的优美独白中体会生存和死亡,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罗狄克和施曼娜对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探讨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这样,英美文学教学才能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3.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综合运用的典范,更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英美文学作品无疑反映了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完全迥异于中国文化。通过英美文学教学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可以开阔胸襟,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精神。例如,威廉•福克纳的系列小说,描写了南方盛衰的历史及新旧文明的冲突,被称为美国内战后南方礼仪、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与价值观诸方面的百科全书。

二、专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的作用

在专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有了兴趣,学习也就会充满乐趣,效果也会明显。现在专科英语专业的教材多为实用性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多,触动心灵的少,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作品则不同。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文学作品不仅有大量活生生的语言现象,更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悬念。即便在文学欣赏初期,学生在追寻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英文水平,了解了英美文化。在提升学生英文水平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学生可以通过作家的文学作品了解他们经常采用了一系列的写作手段,如用典故、双关、倒装,等等修辞手法。在语篇层面上,读者会自然而然地从总体上把握文本,避免了语言层面的局限,渐入欣赏佳境,为最后的审美层面作好铺垫与过渡。在审美层面上,读者会在语言和语篇的基础之上,对欣赏进一步深化,在总体上和宏观上对文学文本有所感悟。

三、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合理选择教材

有效的教授英美文学的关键之一在于文学作品的选择。“如果一篇文章在语言和文学层次上都非常难以理解的话,那么它对我们并没有多少益处。”相对于本科英语专业而言,专科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课时较少。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偏重于近现代的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所推崇的科学、民主和创新精神对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然而,文学欣赏不单纯等于语言的学习,它远远超出了学习语言的范畴。如果我们单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文学选段阅读,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其语言,而不是作品中那些有趣的故事,实际上我们从某种程度上误读了文学。针对专科英语专业的特点,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式更要注意灵活多样。首先,老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不应只注重作者和作品内容的介绍,而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要鼓励学生通过解读文字的过程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可能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各不相同,老师应时刻牢记“对某部作品的正确理解并不仅仅只有一种”,要容忍并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积极地讨论,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建立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于专科课时的限制,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以实用性英语课程设置为中心,英美文学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小,这势必对课堂上进行系统地学习英美文学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可以把英美文学的教学引入到英语专业教学的各类相关课程。

3.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写阅读心得的好习惯

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读者通过阅读,受其熏陶。写阅读心得和读书笔记,有助于读者及时总结自己的思考,积累第一手资料,为将来的写作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学方式还可以以学术讲坛式的方式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英美文学教学当然实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授予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也相当重要。不同的方法适用解读不同的作家和作品。而不是从一而终地用一种固定不变似乎统领一切的分析方法来讲授性质不同的流派和作品。在生动运用批评视角里展示每部作品的特色,要告诉学生解释可以是不同的,这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本义和读者的理解有时并不等同,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英美文学教学是拓展学生素质,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造,那么文学教育必将在大专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ndraMckay.LiteratureintheESLClassroom[A].Christo2pherBrumfit&RonaldCarter(Ed).LiteratureandLanguageTeaching[C].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119-193.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5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2.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一直被称作“副科”,很多地方仅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小学科学课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挤占用现象。即使是上实验课,也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让学生自己看书;同时,不执行课时计划,一节课上几节课的内容,根本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科学教师的安排上,不少学校让语文、数学等科目上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或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可见,在广大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得不到各级教育者的重视,其地位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3.评价制度以考试为主当前中国的教育弊端,很多地方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狠抓书面成绩,考虑到科学实验课的实验做得再精彩,也无法搬到试卷上,于是他们便取消实验,专攻书本知识,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乐趣,这无疑损害了学生热爱自然以至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怀。

4.教师素质偏低据访问调查红河州建水县的农村小学只有一所农村小学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而且只有一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或农村代课教师,且多数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对科学实验教学很难胜任。教师编制过紧,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他们没时间也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更谈不上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科研工作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将无法承担时代所赋予的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应对建议

1.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课程财物资源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科学课程活动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经费紧张是每一个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受最深刻的,想搞一个活动,或课题研究,没有充足的资金是做不到的。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感慨地说,自己从事科学教育十多年,对这门课十分的钟爱,而且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考察,并制作标本,他所自制的教具曾荣获过市州级一等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许多良好的课外活动都没法进行或半途而废,如果要学生承担,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重;教师自己出,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也承受不起;找学校要,学校领导对资金的利用问题也很无奈,事实上学校并没有拨出专门的活动经费用于科学教育。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学校应强化教学实验仪器的管理对现有实验仪器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所调查的小学,仪器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一些学校没人管理仪器,有的学校是科学教师监管,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不当,许多仪器出现生锈、损毁、流失,霉变、腐蚀等现象,导致大部分的教学仪器和药品不能使用。所以为提高对现有教学仪器的利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设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并欢迎、鼓励、提倡和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总之,做好服务,使实验教学仪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选配好任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是“副科”这一思想仍为严重。所以要转变科学是“副科”这一观念。据了解,不少学校的科学课是有上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来担任或有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这类教师没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研究教材的时间相对较少,所教内容不严密,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能够完整学习课程新标准的教师寥寥无几,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连课程新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理念转变了。为此,需要学校为这部分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和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改变、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瓶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制约着教师的教,也制约着学生的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自我评价,更多的来自学校、家长,同时这种评价又往往是决定性的。而广大农村小学其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仍然唯成绩是举,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学校领导由于达标要求,仍然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语、数、英能考高分就行,并不在意孩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的长进,如果教师教不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当然不高。所以教师为了达标,就不会在科学这样的科目上大花时间,而是专攻语数英。对此,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摒弃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很多农村小学目前存在设施设备缺乏现象,主要体现在缺少科学教具、模型甚至科学活动的场所及实验室场所。因此,学校应该明确科学课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组织科学学习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校内开发建立小型的植物园、动物园等,丰富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校内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的功能,造成浪费。因此,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多种功能,提高教学中的实际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还可以举办群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意识,这些活动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儿童很有吸引力,可以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适当选择和整合,利用不同的资源去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是善于利用社区科学教学资源。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校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社区中可利用来作为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有社区的山川、河流、农业用田用地、工厂、养殖场、种植技术园、树叶、花、果实、蜗牛、蝌蚪等。这些社区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贴近自然,发挥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在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已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社区科学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走出课堂、学校。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6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转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经过详尽论证后,往往要有一段结论性的论述。这段陈述,可以是观点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观点的概括,可以是观点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希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须集中、有力。

观点型教学论文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特别是全新的观点,往往会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并不重要,也不要考虑得太多,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此类论文的观点必须鲜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见而不敢直说观点,故意表达得含含糊糊,那就写不成任何文章了,这也是观点型教学论文的大忌。

三、随笔型教学论文

眼下,教育随笔的写作非常繁荣,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随笔简短、随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泼,写起来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十分适合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写作。随笔的写法灵活多样,似乎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概括,但通过大量阅读时下教育类报刊的随笔,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说,这种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的。随笔类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的写作程式为——

1.叙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随笔往往是由一个具体事例作为由头。对这个事例的要求是:真实、生动、有新意。真实,就是事例必须是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是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经历过的,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生动,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较有趣,或者有经典细节的,可读性较强,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种新的动向、新的意识,或者是一种新的现象的端倪。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这是一次区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课堂展示活动。第三位上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课文是《舍身炸暗堡》。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老师为了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她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王聂卫平……待学生讲了一些崇拜对象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近百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老师们为什么笑?笑学生回答得巧妙?笑学生回答得整齐?恐怕都不是。本来,老师也许是要说崇拜的,可是,这一阵哄笑,使老师尴尬了,语塞了,她承认不行,不承认也不行这个事例无疑是新颖而有新意的。事例的叙述应该简洁而不粗略,具体而不烦琐,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也不要用细腻的描绘。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笔的价值。因此,精心选择事例是写好随笔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征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内涵总是多元的,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学论文写作时,

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方方面面都写,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来展开。在这一层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就事论事,只作简单的判断,说这个现象好或不好,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的,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B.要透过现象看实质,作深层次分析,挖掘出潜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的随笔,在举出事例后分析:“有些教师太听话,他们规规矩矩照着课本教,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参考书上说的办,他们把课本和教参作为绝对正确的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会这样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不会错,保险,因为课本和教参就是这样,如果说错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二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能有效应对考试,考试的内容总是课内为主,课外是没底的,课内是抓得牢的;三是这样做省力,课本和教参里现成的,拿来就可用,不用动任何脑筋,而且谁也不会说”。这个分析,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

C.分析要旁征博引,要打开思路,从多方面简述,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后,有这样一段引申和发挥

“四百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思想录》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帕斯卡尔后面的这一句,粗粗一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细细一想,却颇有道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个被别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个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人,还会有多少尊严?那还不是奴才!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师教学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尊重,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赢得同行的赞赏的。”这段旁征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论述更富有力度,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3.照应开头表明态度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7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经过详尽论证后,往往要有一段结论性的论述。这段陈述,可以是观点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观点的概括,可以是观点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希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须集中、有力。

观点型教学论文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特别是全新的观点,往往会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并不重要,也不要考虑得太多,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此类论文的观点必须鲜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见而不敢直说观点,故意表达得含含糊糊,那就写不成任何文章了,这也是观点型教学论文的大忌。

三、随笔型教学论文

眼下,教育随笔的写作非常繁荣,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随笔简短、随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泼,写起来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十分适合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写作。随笔的写法灵活多样,似乎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概括,但通过大量阅读时下教育类报刊的随笔,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说,这种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的。随笔类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的写作程式为——

1.叙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随笔往往是由一个具体事例作为由头。对这个事例的要求是:真实、生动、有新意。真实,就是事例必须是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是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经历过的,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生动,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较有趣,或者有经典细节的,可读性较强,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种新的动向、新的意识,或者是一种新的现象的端倪。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这是一次区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课堂展示活动。第三位上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课文是《舍身炸暗堡》。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老师为了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她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王聂卫平……待学生讲了一些崇拜对象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近百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老师们为什么笑?笑学生回答得巧妙?笑学生回答得整齐?恐怕都不是。本来,老师也许是要说崇拜的,可是,这一阵哄笑,使老师尴尬了,语塞了,她承认不行,不承认也不行。这个事例无疑是新颖而有新意的。事例的叙述应该简洁而不粗略,具体而不烦琐,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也不要用细腻的描绘。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笔的价值。因此,精心选择事例是写好随笔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征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内涵总是多元的,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学论文写作时,

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方方面面都写,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来展开。在这一层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就事论事,只作简单的判断,说这个现象好或不好,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的,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B.要透过现象看实质,作深层次分析,挖掘出潜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的随笔,在举出事例后分析:“有些教师太听话,他们规规矩矩照着课本教,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参考书上说的办,他们把课本和教参作为绝对正确的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会这样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不会错,保险,因为课本和教参就是这样,如果说错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二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能有效应对考试,考试的内容总是课内为主,课外是没底的,课内是抓得牢的;三是这样做省力,课本和教参里现成的,拿来就可用,不用动任何脑筋,而且谁也不会说”。这个分析,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

C.分析要旁征博引,要打开思路,从多方面简述,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后,有这样一段引申和发挥

“四百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思想录》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帕斯卡尔后面的这一句,粗粗一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细细一想,却颇有道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个被别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个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人,还会有多少尊严?那还不是奴才!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师教学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尊重,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赢得同行的赞赏的。”这段旁征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论述更富有力度,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3.照应开头表明态度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8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本文转载自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但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其次,我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9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第一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三)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4所高校中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最多的高校是桂林医学院,有391篇。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发文数量均在300篇以上。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广西中医学院和桂林医学院逐年递增,桂林医学院2010年发表150篇论文,居于各校各年度首位。3年间发表核心论文数的顺序依次为: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三、广西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主题分散,但不够深入和全面。通过对论文、课题、成果主题的分布统计,可显示出教育教学研究各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其研究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明确今后选取主题的重点和方向。笔者试着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课题、成果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可以分为9大类: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工作和理论探讨。但仍有许多研究由于研究主题不明确或界定模糊,涉及内容过多,无法归类。究其原因,目前医学教育中的许多研究项目既没有可靠的文献支持也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持。例如,很多论文谈及PBL,证明应用PBL后提高了相应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对PBL是什么却没有形成应有的共识,有将其看作教学模式的,也有将其看作教学方法的,还有将其看作教学理念的,一些文章述及的PBL教学不论是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都与真正的PBL存在差异,甚至相去甚远。而关于某些主题的研究明显深度不够。如关于临床教学管理问题,在发表的论文中,大致的写作模式为就目前学校临床教学现状进行论述,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如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制度保障、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我们对该校或该作者的深度搜索中确未见该对策实施过程和实施后效果的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重定量,缺定性。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分,定量研究大量依靠数字、数据和统计分析,如描述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主要依赖文字数据和主观分析,如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当前的研究除实践总结和论述类等理论性文章以外,全部为定量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为描述研究或实验研究。如对某PBL认知的问卷调查,对实施某种教学方法后的前后对比研究等。而质性研究需要研究者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方法,对研究者能力、素质以及研究时限等要求较高,因此质性研究普遍缺乏。

(三)课题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分布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等五方面,占到课题总数的63.0%。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

(四)研究成果偏重课程建设,刊物的影响力有限。在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中,课程建设相关项目有24项,占获奖总数的45.28%。学术刊物是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渠道。3年间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发表的1422篇论文,仅有139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且集中在《时珍国医国药》、《中国现代医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教育与职业》等刊物。这与医学教育类期刊无核心期刊,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类等核心期刊较少发表医学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关系。

四、广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对策

(一)领导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从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出发,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力争使自己成为具备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只有在其感觉到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工作、潜心研究,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感受得到”的人文氛围,也是凝聚学术群体成员共同进步的一种“文化场”。这种“文化场”一旦建立,就会对所有成员既有约束的作用,又有强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对所有成员的评价标准。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准确定位教育研究机构功能,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当前,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均设置有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其中1所高校设置高教研究室,属科级部门,隶属教务处管理;2所高校将教育研究机构从教务处分离出来,建立了教学质量与教育研究中心;1所高校单独设置高等教育研究所,属副处级部门。就职能而言仍以行政事务为主,辅以教学研究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能,通过对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不断充实或重组,使其兼具教学、科研、评价、服务、咨询的职能。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申报等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研究机构除做好各级课题、成果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外,还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在教师和干部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中,担负起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培训任务。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工作,主动发现、挖掘和承担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力争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和为学校服务的能力。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篇10

1.1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和定位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有重新的定位,并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在抛锚式教学方式中,中职化学教师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布置问题时,应将范围放得更加宽广,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学,可以通过网络等多搜集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到的但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为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可先独立解决一遍问题,并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一切问题挑战,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

1.2对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抛锚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背景环境。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立足中职化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真实、生动的有效学习情境进行创造。只有投身到“锚区”情境中,才能使下一步的“抛锚”有效完成。中职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中取材,以使学习情境更加真实,锻炼学生今后面对现实中真实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就可以以社会上一些“水雷”报道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真实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强化其求知欲,为接下来“抛锚”做好准备。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方式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比如在“氨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题模拟再现一些化工厂发生氨气泄露的事故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氨气”泄露的危害,引发学生对“氨气”自救和事故处理知识的了解欲望,加深学生知识构建。

1.3紧紧围绕“锚”这一关键点构建教学结构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用中,教师在教学结构的构建中,应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为问题而问题,应根据事先创设的真实情景,对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加以选择,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以当前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而问题的选择和抛出则是抛锚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认知冲突和预设陷阱两方面来“抛锚”。认知冲突即指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制造不符合现实情境的心理冲突,在这种矛盾中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使学生在这种冲突中自己去对答案加以探索。预设陷阱主要指教师通过对化学知识中比较容易出错点的利用,将学生带入知识盲点即“锚”,然后让学生自己从盲点中走出的教学方法。这种陷阱自救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能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印象。

1.4通过搭脚手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搭脚手架法事指立足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搭建脚手架,引导他们一点地接近教学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协作学习的作用有充分认识,在化学教学中适当给予学生帮助,在解决一个“锚”后帮学生进一步搭建脚手架,使学生慢慢地进步,知识水平一步步上升。比如在“盐类水解”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帮助学生建构进一步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探究整个盐类水解的过程,从而完成对一个新概念的意义构建。教师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对相关化学知识共同探讨、学习、协商,不能简单地为学生提供怎么解答问题的直接帮助,而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线索。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