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35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角度来看它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电子版的动态开放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教材;从实习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份完整的出易业务资料,包括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交易善后的全过程中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相关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文件。

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教学案例前充分认识关键两点:第一、学生在TMT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第二、学生该如何参与TMT课程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训练、“做中学”、发现问题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以解决问题。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上述两点的基础上,TMT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共制作教学案例20多套,全部以拟景操作形式呈现于课程平台www.scicib.conl,已有近万名本科学生利用TMT课程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实习。

二、全面把握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在实践和总结中,T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和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案例,以更符合课程目标、更利于学生自主训练、更切合实际工作要求。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完整性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是出口业务涉及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个片段,而是一笔出口业务完整的操作流程及涵盖的全部操作文件。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完整地涵盖实际业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包括l2周次的实习任务,按照此笔交易的进程依次完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一笔出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流程外,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根据业务信息制作每个具体文件,共20个操作文件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六大操作技能:商务信函拟写、出口价格核算、出口合同填制、信用证操作、出口货物托运报关、出口单据填制审核。

(二)仿真性

TMT教学案例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外贸业务相符合,包括远程实习的平台环境及现场实习的办公环境、交易商品、费用信息、客户、出口履约中各受理机构的办事程序及机构文件的样式和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这种高度的仿真性会让学生更投入公司实习生这一角色,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从一个贸易理论的学习者向外贸工作人员过渡。而在整个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真实的出口业务资料为参考,结合模拟实习的需要进行整理、设计和编写,以交易进程为主线,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教学案例尽可能地呈现出客观真实性。

比如在进行出口认证时,出口商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去申领不同的认证文件,若客户要求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学生则应在课程平台下载相应格式的申请文件,填制好后交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签署,随后会收到受理机构反馈的已签署的浅绿色底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这就充分体现了该履约过程的高度仿真性:第一、办理流程、受理机构及提交文件完全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二、即使是同一个履约环节,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其办理的相关文件也不同,这也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三、上述两种原产地证明的样式、颜色、填制内容与实际业务完全相符。

(三)实践性

TMT课程利用教学案例运行教学过程,全过程模拟实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按照课程平台的“操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判断去跟进业务,理解每个环节“做什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提供每份操作文件的示范样本,让学生查看后反思自己的文件“做得如何”,同时通过阶段讲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客户需要产品插页,教学案例中已通过课程平台为实习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商品信息库。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商品查询”栏目中根据商品类别查询,然后在下载的实习公司信纸上自行制作各种直观生动的产品插页以提供给客户,待学生提交文件时间截止后教师会在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中提供一份规范的产品插页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后通过查看示范明确自己制作的产品插页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信息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工整、图片是否清楚美观。

(四)可控性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是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和先进的教学软件来呈现的。尽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地参与模拟实习,但教师可通过课程平台的管理端、教师端、学生端来控制业务的进展,并且平台各模块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指标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即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交互设计、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导航设计及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2

摘要:案例讨论教学是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案例讨论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内容构建

案例讨论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打破当前市场营销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降低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比重,根本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听”不“讲”的局面,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改革师生角色定位,在共同思考与讨论中完成学生能力提高的量变积累过程。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具体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课堂教学环境重新安排,撤除讲台,使其虚拟化,摒弃“黑板营销学”,让教师与学生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中进行讨论。

二是革新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用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的做法,编写介绍讲解基本理论的讲义,而课堂讨论的案例则根据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重新选取,保证其一定时期的更换频率。

三是改革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模式是都教师讲,学生听,廛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安全讨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安全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与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准备讨论素材,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

四是改革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即可。在案例讨论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要领导案例讨论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应尽可能选择时效性强、针对性强、争论性强、指导性强,可有效将理论根植于其中的案例;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有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市场营销实际。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

五是改革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讨论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六是案例的形式多样化。可是文字资料形式,可以是多媒体音像资料,可以是案例当事人在课堂上现身说法,也可是组织深重实地参观。

七是改革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成绩评定制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实际表现、在设置的模拟市场策划项目中的能力展现以及理论考试得分等多个环节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应该说,案例讨论教学是适应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和21世纪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受学生欢迎和接受的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的一种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高的实验性质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必将为校其他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案例讨论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案例讨论教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突破了传统的大学文科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过去大学文科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沿袭了在保持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角色定位明确、距离间隔明显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项目则是在借鉴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本改变了传统大学文科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以师生共同计论为主;师生角色定位不再明确,师可听、生可讲,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共同提高;师生距离不再明显,将拉大师生距离的传统讲台撤除,将讲台虚拟化,把师生共同融进一个平等的环境氛围之中。

二是最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过去课堂教学改革的普遍特点是将某种或几种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进课堂,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是单一性的,缺乏相互结合与综合运用。本项目则是将当前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成果综合运用,根据课堂教学改革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在案例讨论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社会实践与参观、专业人士讲座与座谈等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组合运用,强调引进和使用的复合性,而不是单一性。

三案例讨论教学的基础:

案例编写进行案例讨论教学,案例的选取得基础。一般而言,案例的选取有三种途径:

一是选择公开出版的案例分析类教材,但由于印刷出版周期的原因,这类教材所刊载案例的时效性较差,对于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细微变化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案例的滞后必然影响讨论的效果与学生的收获。

二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从各种传媒工具上节选,这类资料时效性强、针对性强;但这类资料只能是资料,为能称为案例,因为它不系统,特别是背景材料的缺乏和营销理论难以贯穿其中导致影响讨论效果。因此,笔者主张采取第三种途径,即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从传媒工具中(包括报刊、网络等)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在根据课堂讨论案例的基本要求,对资料进行重新编排和整理,加入一些理论分析背景材料介绍,编写出时效性强、指导性强的适合课堂讨论的案例。

如何编写案例,目前并没有一套基本规则。但笔者认为最起码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选择好主题。一个好的案例提供的必须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并且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通过对个案主题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和证伪什么,却能够有所发现。如果把案例研究搞成一个主题选择封闭的体系,就无法对真实的英雄活动过程作出恰当描述和中肯分析,甚至可能产生极大的偏差。

二是安排好内容。一个完整的课堂讨论案例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案例背景。包括案例主体企业的发展背景、市场影响、财务实力、技术秘产品开发及市场状况,以及案例主体问题的特征与相关信息。其二是定义问题。在编写案例时应注意提示案例使用者列出所有问题,并将问题按内在联系连接和排列起来,一般应考虑七个问题:发生的事情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解决或不解决的后果是什么?需要改善的情形是什么?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期望的结果上什么?案例中涉及的理论原理有哪些?其三是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各种设想方法。在提出设想方法框架的同时,应尽可能提供详尽的材料,包括财务数据、竞争对手信息等,使案例使用者也就是学生能更容易地通过SWOT进行分析。其四是预测不同设想方法的导致结果。通过提供事实、证据、线索或提示,帮助案例使用者进行预测。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3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1<MyNewTeachers>PartALet’stalk.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PartALet’slearn?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MyChineseteacherisstrongandkind.Wealllikeher.

师(迫不及待):Who’syourEnglishteacher?What’sshelike?Whocantellme?

Ss:MissBaoisourEnglishteacher.She’syoungandtall.She’sfunnyandkind.(异口同声)

Teacher:Whataboutyourotherteachers?TalkaboutyourMath/Science/…teacherswithyourfriends.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他竟然是位朗读高手。开学半个多月,他从未发过言,上课小动作还不断,我曾搞过突然袭击,可他总是一言不发。今天,他破天荒地举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试试,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是表演的天才。

Let’stalk.课文下面准备地几幅图片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课本剧,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地对话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反思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心中只有学生,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灵感跌出。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空手进课堂的感觉真好,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空手进课堂,决非容易,功夫还在课外。

参考目录: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4

一、我读懂了........”今天,我们该上新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男孩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上课了,我通过天安门和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图片导入课题很顺利。然后我让同学们自己读文,再小组互读。几遍下来,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出来。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的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段亚楠说:我知道小男孩住在大山里。”范正秀说:我读懂了小男孩特别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赵欣说:我读懂了小男孩家离北京城很远。”她话音刚落,嘴快的张德旭就喊:不是很远,是遥远。”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张德旭,眼睛里满是疑惑:很远、遥远不都是远吗?有什么不一样?”我示意张德旭接着说:小男孩住在大山里,得坐几天车才能到北京,那叫遥远。”那什么是很远?”我跟我妈坐车到葫芦岛,葫芦岛叫很远。”想不到他解释得这么明白。我刚想往下进行。忽然看到赵欣嘴动了几下,她肯定是不服气,我又加问了一句:什么地方离我们这么遥远?”谭玉莹说:我姑妈家在哈尔滨,我去过,得坐一天一夜火车,那离这儿遥远。”黄达说:我爸说咱这儿到美国要坐1天飞机,美国离这儿遥远。”这时,赵欣举起了手,她可能是想通了,站起来说:天上离我们这儿遥远。”这时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在推敲词语,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你还读懂了什么?”刘鑫说:我还读懂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是一个长句,她读得不太好,我范读了两遍,孩子们都会读了。那什么叫壮观呢?”这里慢声慢语的刘西音说:当官的都很壮。”我忍俊不禁,可孩子们谁也没有笑。难道他们都这么理解?不行,这可是个误区,我得给孩子们解释清楚。我又转念一想,她这么理解是生活给她留下的印象,我还应该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这要比老师生硬的讲解好得多。你同意刘西音这么说吗?”何思宇站起来说:我不同意。当官的‘官’我认识。不是这个‘观’。”我点点头,何思宇认识的字真多,这个‘观’确实不是当官的‘官,你看看书上升旗仪式的画面,或周一我们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升旗时的情景,那都叫壮观。”过了十几秒,祝雪松站起来说:升旗时演奏国歌声音很大,人很多。”夏克含接着说:我们升旗时,操场上全是老师和同学,这就是壮观。”我因势利导,那你见过的什么情景是壮观的呢?刘西音第一个站了起来说:电视里王母娘娘开的蟠桃会很壮观。”黄银说:我和妈妈参加婚礼很壮观。”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二)我想这样读该到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了。孩子们,你认为怎样能把这篇课文读好,你就怎样读。”赵振站起问:老师,加上动作可以吗?”当然可以。”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饱含激情的声音。谁能读给大家听?”杨莹声情并茂,又加上自己的动作,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读得舒缓悠扬。同学们不约而同在把掌声送给了他。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她说:小男孩看天安门图片都看呆了,他的心早飞到那儿。”邢开研站起来说:我想这样读。”他把最后一句读得快速、急促,声音很高。同学们都笑了,他急了,解释道:小男孩多着急,他想马上到天安门广场,我着急时就这么说话!”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调,却被孩子们说得合情合理,这就是生活教给孩子们的。只有以生活为基础,孩子们语文才会学得更好。课后反思:这堂课一上完,我的心情很激动。孩子们对课文的认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深深地意识到:新课程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生活。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只要适时地把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5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能力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结构,以语文课本为拓展点,努力开展这种自我调节式的扩散性阅读,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加丰盈,主动探求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相伴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不断增强,元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案例]:同志的七律诗《长征》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红军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全诗虽只有8句,但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六十多年之久,尽管是六年级的学生,但对长征的情况不甚了解,他们读这首诗时难以感受想象那逝去的艰苦岁月,因此学习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课前参与反思。学习这首诗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些有关长征的问题,如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红军长征中遇到什么困难等,关于作者,自己想了解什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又想知道什么等。然后引导学生在问题提出后自己如何主动解决,实在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可请教他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主动阅读长征的有关资料,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动人情景,让学生观看《长征》纪录片,以及电影《万水千山》。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制成多媒体课件,突出“五岭”“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等。其次,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激活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和体验。例如《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再次,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广泛地阅读,从而获取丰富的表象、体验与语言。2.课中投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明确学习任务:对这首诗你想了解什么?通过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你能学会什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追问自己是怎么学会的?还有什么不会?打算怎么办?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在《长征》一诗中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提问: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源,有选择地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②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③你最佩服长征人物中的谁?为什么?汇报方式:①用通顺连贯的话复述一个长征故事或描述一场长征中的战役。②围绕长征的某一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长征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长征精神是什么呢?请你浏览资料,概括说说长征精神指什么。。通过以上学习环节,让学生充分感悟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完成自己提出的学习目标。最后教师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对长征的高度评价。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请你结合《长征》诗,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颂扬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可以是写写读后感,可以唱唱《长征》歌,可以讲讲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课堂上的思考,也可以在与他人同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有关资料。)3.课后及时反思。律诗《长征》用激情豪迈的语言歌颂了长征精神。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长征途中还写下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选择一首读一读,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关于长征你还想知道什么,进一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内容,并要求出一期板报,四人一小组合作出一期有关长征的手抄报。学生们有的摘抄,有的画图,有的编稿,有的组版,有的美化,一块很有特色的“长征”板报,一份份精彩纷呈的手抄报终于如期办好了,大家争相来看。同学们对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对《长征》这首诗理解得更加透彻,情感更加投入,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更加深刻。[解读]:过去我们教师总是抱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发言不精彩,总是批评学生不肯动脑筋。其实有些时候、有些学生不是不想学,不是不想说,实在是不会说,没话说,腹中空空如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精神空间狭窄,言语空间必定狭窄;精神空虚,言语必然空泛。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教学中的尴尬境界?阅读量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却并非如此,实有误人子弟之嫌:许多教师往往将语文课本视为教学内容的唯一,以教材目标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错误地认为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知识,便是学好了语文,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造成学生知识浅薄,阅读分析能力低下,没有主见缺乏创新。死守着课本不放,而忽略教材以外广阔天地的阅读教学,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开展拓展性的阅读。拓展性的阅读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拓展性的阅读中学生的反思既是自我超越的起点,又是学生思维理性的体现。其反思是对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解和实践的对话。学生的这种自我反思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的阅读才能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像《长征》这首诗,只有56个字,生动地描绘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他们没有体验,光从字面上是很难体会到这首诗所表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我们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地、自动地、自由地搜索各种音像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为学生领悟诗句的意思和情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心理背景,使诗句语言和精神内涵在学生心理上建构更大的统一体,促进学生对诗句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通过开放型的语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将语文综合活动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通过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受到长征精神的熏染。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本案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开放课堂”,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为抓手,以课堂为凭借,在“读”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放”上下功夫,开展拓展性的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新路子。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6

后来这位老师进行了反思。他说:我这样做,无非就是通过一件本来不应该让学生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无能,就是让学生更加臣服于老师的权威。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

教育专家读了这个案例,看了老师的反思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有的老师得了教育理念过敏病,这本来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老师却自己否定了。作为教师应该有权威,一个没有权威的老师,他所教授的内容在学生心目中是要大打折扣的。老师带教案上课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上课是不容易的,并非学生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老师的做法正好取得了这样的效果,树立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挫败了学生蔑视心理。这完全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

我的看法是:学生虽然不会讲课,但他天天听课,而且听不同老师的课,学生完全有资格来评价老师的上课水平。就象我们教育理论家不教学,但可以评论教师,就象球迷不会踢球,但可以评论球员一样。学生提出“有教案谁不会上课?”,这是学生对教师照本宣科的责难,对教师课堂授课艺术的不满,是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表现。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教育实践。理由有二:第一,教师应该保护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敢对教师挑战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我们不应该给予挫伤,而应该精心呵护,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证明学生无能,而应该证明学生“有能”,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第二,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问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这应该是教师思考的问题。而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思考自己授课的问题。教师应该追求高超的授课艺术,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有讲授、有讨论、有活动、有思考、有协作,方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而决不是照本宣科,死板生硬。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课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8

生成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它不是教师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建构。生成性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不仅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突发灵感生成,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思维的启迪,灵感信息的捕捉以及问题的发现等生成性成果。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大胆、主动、科学地进行教学预设,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深厚的功底和教学机智合理地把握、调节,促进各种课堂生成。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创造了若干教学预设、生成的案例。现列举如下:

1、预设生成,不可分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需要预设——生成这样两个阶段,没有预设就是像演戏没有剧本,建筑没有蓝图,但这里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为本的过度预设,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预设,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生成性教学的预设,需要的是立足于学生,能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的精心预设。这是实现生成有效性的前提。

例如我在教《企业与劳动者》这框题时,就预设了晋江企业经营成功所需的综合素质的讨论题。由于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从自己认识的亲戚朋友,甚至于自己的父母成功的经验开展讨论,得出了很多企业经营者所需要的素质,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了教材不曾有的内涵,实现了预期的生成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备课更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而且更多地应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习惯,生活有怎样的体验,经过学生探究会有哪些偶然性问题以及教师的应变对策或练习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等情况,这些教师都应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生成作好心理、思想、知识方面的准备,因此说生成是来自教师预谋中的生成。

2、预留空间,精彩生成。预设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究尝试,验证学法的时空,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才能使得预设促进生成。因为预设归根结底是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服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例如我在教学对外贸易,讲到外汇时,就创设了用Flash展示美国鹰派部分代表人物叫嚣人民币必须升值的人物动画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顺势导出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何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呢?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们能否运用外汇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呢?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外汇这个知识点不仅得到了深刻理解,而且也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使学生把外汇知识与国际贸易、我国内外政策和立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课堂生成。

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出于自我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设定教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因而备课要着眼于以学定教: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等等,来选择确立适合于学生需要的教法。

3、创设情境,引导生成。要促使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的情景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教学。

如教学《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时,我创设了马加爵杀人案的Flash动画漫画情境,指导学生分析马加爵杀人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非常好,从而较好地把握了因果关系的实质,加深理解了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所有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念,离他们并不遥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况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升华,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生成效果,这样就有效地提高新课改课堂教学效果。

4、民主平等,促进生成。一个有效的课堂是不应该让任何一方因被对方“预设”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参与者或旁观者。作为课堂行进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尊重学生,民主对话”的良好课堂氛围,真正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主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自由翱翔的天空。从另一侧面来讲,尊重学生也是实现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发动机”。

坚持民主性原则,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建立平等信任、互爱、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生成才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不去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教条,追求真理,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如笔者在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用投影仪出示张三买了假药,李四为了求赔而故意去买了假货的材料,选定了张三和李四如何维权的“冲突”目标,许多学生对张三的维权是肯定的,但对李四则讨论、议论、争论纷纷,莫一是处,教室里时而热闹非凡,时而沉静的出奇,课堂中,我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来生成。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学习;策略

高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的科目,其中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就存在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丧失动力。为了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教师要经常使用一些案例教学方式,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强对案例进行学习,以此来对严肃的学习氛围进行缓解,使得自我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1高中政治教育中案例学习存在的问题

1.1案例选取不够合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在教室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之相,我们在进行高中政治学习的时候,也是要更好地运用这种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为我们所挑选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加强高中政治的学习是比较有帮助的,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政治课的教学课时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需求,为我们选取合适的针对性的学习案例。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型案例的选择,但是由于自身的知识了解程度比较薄弱,因此所选取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应,同时对于我们学习内容的导向性也不够明确。例如在学习《神奇的货币》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弄清外汇和汇率等概念,有的同学会阅读我国古代货币的案例,这样的一个案例,虽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偏离了学习的主题。1.2案例价值发挥不明显。案例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高中政治课本当中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当中的内涵。有的同学在案例学习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注重案例价值的发挥,只是将其作为学习方面的资料和负担,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能够更好地结合课本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导致案例学习和课本知识的学习处在了相互隔离的状态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案例学习不仅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减轻同学们在高中政治学习当中的负担,甚至会加重很多同学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导致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

2高中政治学习的案例学习策略

2.1注重将课本知识和案例学习进行结合。在高中政治学习当中,同学们应该把课本的知识和案例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一方面通过案例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本知识所要传递的内涵,另外一方面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加地强化对于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够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对于其他的案例分析更加的准确和到位,同时也可以使得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程度更深。在课本知识和案例学习结合的过程当中,同学们可以采用及时记笔记的方式来进行标注,在案例的旁边标注课本的具体页码和具体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方式之下,进行下一次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翻到课本的对应知识点,使得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学习的效果。2.2对案例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高中政治学习当中的案例是非常多样化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案例所要表达的知识和内涵是有一定的类型的,因此为了提升案例学习的效果,同学们应该对案例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对于相同的案例,同学们可以将这些案例在笔记本的邻近位置进行记录和标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强化某一个模块的知识,最终使得对于高中政治当中的知识点掌握,会更加的准确和深入。在案例的分类和整理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一些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交叉的情况,那么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案例周围进行标注,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案例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会使得课本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获得全方位的提升。2.3选取合适的案例。在案例学习的过程当中,案例本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除了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之外,同学们也可以注重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同时对案例进行初步的思考,然后再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询问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方式,明确案例的合适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在高中政治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案例,可以及时对这些案例进行记录,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造势的方式,及时把问题解决,避免在考试的过程当中遇到同样的问题。

3结语

在高中政治学习的过程当中,案例学习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案例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化自我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多同学容易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需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找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远成.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大观周刊,2013(14).

[2]曾祥高.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篇10

计算机平面教学课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门跨领域学科,计算机平面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多个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

计算机平面教学主要是进行平面图形、图像的设计方法、设计技巧以及文字的编辑、修饰的教学。

(2)教学方式

计算机平面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教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是计算机平面教学的基础工具。

(3)教学目的

计算机平面教学目的主要是以实际操作、实际应用为主,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平面教学的重要目标。

(4)教学效果评估

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的评估仍然需要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最终体现为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的提高,但是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评估难以进行有效量化。

(5)教学基础

计算机平面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决定了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平面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则需要较为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否则根本无法完成计算机平面教学。

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更加适合知识的传授,计算机平面教学与传统的授课教学特点差异性较大,直接决定了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计算机平面教学需求。

2.计算机平面教学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美工应用等多个领域,使得计算机平面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计算机平面教学更加抽象,学生对于计算机平面教学知识的接受更加困难,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不适应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大大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切实提升计算机平面教学质量,成为计算机平面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论文尝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平面教学过程中,为计算机平面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3.基于案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启发性、针对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计算机平面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案例教学的特点能够较好的满足计算机平面教学需求。针对计算机平面教学特点,提出如下基于案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模式,具体示意图如下:

基于案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如下三个关键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分析计算机平面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从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中提取适合教学的案例,计算机平面教学的案例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选择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时要兼顾真实性和典型性,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的时候可以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提炼出典型的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准备适合案例;平面设计课程可依据情况划分为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数码影楼等多个工作岗位;同时由于计算机平面教学较为抽象,教学案例需要难易适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前期准备阶段还包括教师、学生的准备,教师主要需要熟悉教学目标、教学案例以及相关平面设计教学理论;学生则需要熟悉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并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2)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在前期准备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基础、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三个层面,结合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多方面启发学生的创作和设计思路,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证,使学生对教学案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考察和社会实践,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任课教师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有效引导学生,最终切实形成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3)案例教学改进提升阶段:主要是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基础上,对案例教学进行改进提升。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难以进行有效量化分析,所以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计算机平面案例教学实施后,需要进行深入的案例教学巩固,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再次练习计算机平面案例。同时,任课教师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案例分析,寻找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教学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相应测试,实现对计算机平面案例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4.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设计

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是计算机平面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案例库的设计需要兼顾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1)深入结合计算机平面教学目标。以计算机平面教学目标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关键知识点以及平面设计操作难点,以案例库的形式整合计算机平面教学设计实践内容,以社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案例库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案例练习适应实际岗位。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要兼顾教师和学生,教师负责计案例库总体设计方向的把控,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参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与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3)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要丰富多样不断更新。计算机平面教学的复杂性、学生主体的多样性要求教学案例库要丰富,教学案例需要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案例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学生规模进行自由选择,满足不同场景计算机平面教学需要。同时,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要结合市场需要不断更新,保持教学案例的生命力。

(4)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丰富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资源如果不加以整合、归类,便难以发挥其资源优势,反而成为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选择的障碍,需要按照案例类别、案例时间等维度对教学案例资源进行归类,为任课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提供便利,提高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选择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