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1 12:15:38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1

一、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关于防止返贫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全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在落实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两不愁三保障”举一反三排查和防止返贫专项督査,进一步开展集中排查整改,确保全面细致、不留死角,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零返贫、零致贫”底线。

二、排查范围对象

(一)排查范国。全镇XX个行政村。

(二)排查对象。排查覆盖全镇所有农村人口。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脱贫户、已纳入监测的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

三、排查整改内容

(一)“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定实现情况。所有农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稳定实现,是否建立长效机制,动态新增问题是否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到位。排查发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问题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认定纳入监测范。

(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认定纳入情况。所有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是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认定,是否存在“体外循环”问题,对“应纳未纳”的,及时认定纳入监测范围。对已纳入监测的所有农户,按“三类对象”重新分类采集信息

(三)风险消除户后续管理情况。系统中已标注“风险消除”户,是否确实做到稳定消除风险。对风险消除不稳定仍需继续帮扶的,在系统中回退为监测对象,继续监测帮扶。对风险稳定消除的,不再继续监测帮扶

(四)系统信息“账实相符”情况。排査核实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系统信息,重点关注家庭成员变动、劳动能力变化等,对“账实不符”的及时整改。

四、时间步骤安排

(一)制定方案5月27日前,按本镇实际情况制定集中排查整改方案。

(二)现场核查6月14日前,组织进村入户开展现场核查,核准基本信息,建立纸质台账,履行监测认定程序。

(三)问题整改6月20日前,对排查发现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新増问题、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方面问题等及时整改到位,确保监测及时全面、程序管理规范。

(四)全面总结6月23日前,完成系统信息录入,总结集中排查整改情况,给扶贫办报送排查整改报告。

五、监测认定政策

(一)监测范围。以家庭为单位,监测以下三类对象。

1.脱贫不稳定户。建档立卡脱贫户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且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

2.边缘易致贫户。一般农户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且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

3.突发严重困难户。收入高于6000元,但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状况,刚性支出较大超过预警标准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

收入计算方面,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作为本次排收入计算周期。返贫致贫风险方面,主要包括因病、因学、因残、因自然灾害、因意外事故、因产业项目失败、因务工就业不稳、缺劳动力等。工作中,重点关注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

(二)监测方式。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方便群众的要求,细化完善以下五种监测方式,符合条件的履行认定程序。

1.农户自主申报。包括向镇村干部申报,拨打12317咨询服务电话、脱贫户使用手机APP等渠道,接受农户个人或他人代为申报。

2.基层干部排查。依靠包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医生和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进行全覆盖排查。

3.部门筛查预警。县级相关部门健立了常态化防止返贫监测部门筛査预警机制,按照“部门筛査、集中交办、入户核査、结果反馈”的程序,定期筛查预警、反馈乡村核实。

4、舆情信息预警。宣传部、网信办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将涉贫信息推送扶贫办。信访局将接收到的涉贫信访推送扶贫办。

5、社会救助预警。团委、妇联、红十字会、阳光爱心社等社会团体,要对所负责的救助情况进行汇总,将存在致贫风险救助人员情况及时推送扶贫办。

(三)认定程序。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对新增监测对象履行认定程序,原有监测对象不再重新履行程序。

1.入户核查核实。根据监测信息开展入户核査,核实家庭收支等基本情况,研判返贫致贫风险。新增拟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应承诺提供的情况真实可靠,并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信息。不符合纳入条件的,应向农户及时说明情况,确保群众认可。

2.村级评议公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形成监测对象初选名单,在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公示无异议的报乡镇审核。

3.乡核查初审。乡镇组织包村干部,根据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逐户核查。核查通过的,乡镇汇总提出监测对象审核名单,报县级扶贫部门审定。

4.县级比对审定。县级扶贫部门牵头,联合相关行业部门开展信息比对、会商研判,综合审定监测对象,书面批复有关乡镇,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录入信息。

(四)风险消除。以下4项指标全部达标、基本生活稳定保障、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或返贫致贫风险自然消失的,遵循“怎么进怎么出”的原则,按“入户核査核实、村级评议公示乡镇验收审核、县级审定标注”的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1.根据返贫致贫风险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2.“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

3.收入持续稳定,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6000元;

4.大额刚性支出问题稳定解决。

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后持续跟踪监测,暂不标注“风险消除”,确保监测帮扶成效稳定后再按程序标注。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不再进行监测,不再专门针对风险实施防止返贫帮扶;已落实的小额信贷贴息、医疗救助、教育帮扶等帮扶措施,按行业政策要求和实际工作周期及时调整。

六、工作要求

(一)压实责任。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安排集中排查整改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相关工作。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预警监测机制、联合会商机制、信息比对机制,扶贫办牵头组织实施集中排查整改具体工作。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injiarenus1”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关于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进展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关于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进展情况报告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推进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推进有效衔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有关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镇关于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工作,经镇党委、政府梳理总结,形成了《会埠镇关于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进展情况报告》。

现予以上报。

此页无正文

中共会埠镇委员会

2021年5月13日

会埠镇关于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进展情况的报告

自奉新县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工作启动以来,我镇严格按照县委整改工作方案要求,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推进我镇整改工作,会埠镇关于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台账,共细化为19个具体问题、40条整改措施。截至5月13日,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共完成40条整改措施:计划5月15日前完成并长期坚持的18条整改措施,已于5月初前销号完成并长期坚持;计划5月15日前完成的22条整改措施,已于5月13日前销号完成。

一、坚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扎实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工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工作,召开党委会议专题深入学习最新讲话精神,通过2月26日召开专题党委会议学习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是一项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巩固脱贫成果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较真碰硬狠抓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以坚决的态度、强烈的担当、顽强的韧劲、有力的举措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总体进展情况。

(一)推进部署整改工作情况

按照县级整改文件精神,我镇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关于脱贫攻坚整改工作的最新部署,于4月8日下午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问题认领工作,梳理总结出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台账具体问题19个,细化整改措施40项;4月9日-4月10日落实村级整改工作责任,督促村两委针对问题整改工作对照认领问题建立台账;4月19日召开全镇范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部署推进会;4月28日全镇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回访工作推进会暨调度各村整改工作进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落实“三位一体”整改

按照制定的整改工作台账时间节点要求,自4月8日起我镇就开始着手整改工作一体化推进,对问题整改工作认真研究谋划,周密安排部署。各村、镇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承担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挂点村干部回访挂点村脱贫户制度,推动帮扶资源力量进一步下沉到村。严格落实“镇负总责、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镇、村上下联动,强化挂点村领导及大村长对村脱贫攻坚整改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各村、镇直各单位整改责任,细化整改举措,狠抓整改落实。在整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镇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村级排查工作。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村组开展督导检查,重点针对问题整改台账是否建立,整改落实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敷衍应付、避重就轻、弄虚作假等作风不严不实问题;确保各村整改工作有序进行,问题逐一销号。

三、聚焦重点问题,逐条逐项推动整改措施落实

本次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举一反三整改,我镇结合脱贫攻坚实际,梳理出全镇19个问题,制定措施40项。目前,我镇已完成销号40项整改措施,长期坚持的整改项动态更新相关佐证材料。

一、工作落实还不够扎实

1、个别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与帮扶不及时,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力度有待提高。抽查882户建档立卡户中,发现1户存在一定返贫风险的农户和1户存在新致贫风险的农户。评估组将上述两户情况向当地政府反馈后,当地扶贫部门已及时纳入监测,制定帮扶计划,但也反映出个别地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一是于4月28日下午召开全镇防(返)贫监测会议,组织镇村扶贫工作站干部、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下村逐户开展排查工作,在各村村委会及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张贴宣传表,及时核实处理省系统反馈下来的数据,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二是于4月29日-5月6日开展全面回访现有脱贫户及边缘户,调度各村监测帮扶落实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开展整改;三是对我镇现有的5户8人边缘易致贫户(已消除风险)定期排查情况,及时研判风险制定帮扶措施,申报防贫险。

2、有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信息不够精准。某县存在就业监测务工信息与实际不一致,务工地点与实际不符、电话信息有误; 有的贫困户家中多人在外务工,系统录入1人;有的贫困户无劳动能力,监测系统显示为劳动力。2020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我县仰山乡仰山村某贫困户常年在广东省白云区企业务工,但系统录入为临时零工,并且未录入务工地点、电话号码。

整改情况:镇人社所每月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摸查,及时在国扶系统及省扶系统做好同步更新,数据比对。

3、基层基础信息不够准确。2020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我县建档立卡系统填报不规范。通过比对2020年残联发放残疾补助名单,发现贫困人口46人享受残疾人补助,但国扶系统中该46名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标识为健康。经核实,该46名贫困人口为2020年4月至10月新办残疾证人员,已享受残疾人补助,但建档立卡系统未及时进行更新。少数贫困户年度收入统计核算不精准。经入户调查了解,仰山乡坛下村某贫困户,2020年1月6日获得民宿产业分红850元,未及时统计收入;会埠镇水口村某贫困户2019年10月至12月在奉新县城从事水泥砂石等小型货运,获得的经营性收入6000元统计为工资性收入。

整改情况:省检反馈的水口村脱贫户甘朝清在县城从事小型货运收入明细归类错误已及时在系统中整改过来,在村级做好收入公示。镇扶贫站针对各类存疑数据及时下发村核实,国扶省系统同步修正更新。

二、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

4、扶贫产业发展政策依赖性强,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抽查3县扶贫产业覆盖面虽然比较广,但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依然不突出,产业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大量扶贫产品的销售主要靠政府及事业单位带动,产业发展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县、乡、村各级对于扶贫产业发展的长远谋划有待加强,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更多地寄希望于后续产业帮扶政策和帮扶资金。村干部访谈中,80%以上的行政村希望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整改情况:镇农技站积极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引导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升种养殖技术,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分红进一步强化产业带贫益贫机制。

5、农业合作社运营状况有待优化,户贷社用风险防范有待完善。抽查的29个行政村,虽然都设有农业合作社,但整体运营状况一般,部分合作社产业发展成效不明显,且带贫效益不足。实地调查了解的46个合作社中,近30%产业发展较差或刚刚起步。抽查882户建档立卡户中,通过合作社获得务工收入的不足10%; 获得分红的,标准大部分为200-400元/年,少数低于100元。70%的抽查村反映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经营人才,不利于农业合作社后续发展。此外,合作社运营资金中有部分来自于农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抽查的368户贷过扶贫小额信贷的农户中,有96户(26.09%)为户贷社用,目前对于这些资金的使用管理尚待规范、风险防范措施尚待进一步加强。

整改情况:一是镇农经站深入各村扶贫合作社开展业务指导,规范各村扶贫合作社建设;二是推送各村优秀青年人选参与“赣鄱好青年”相关培训活动,进一步将强本土人才培育管理;三是通过回访工作落实全面开展小额信贷需求再摸底,再宣传,确保有贷款发展产业的脱贫户应贷尽贷;四是督促各村建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后跟踪管理情况。

6、个别地方就业政策落实不够精准。实地核查了解,某县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年初提交就业培训意愿,但全年均未参加培训。一专业合作社作为扶贫车间,以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名义获得补贴,但实地核查发现该合作社并未带动贫困劳动力务工。

整改情况:一是通过回访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入户落实全面开展劳动力培训需求摸底,积极引导脱贫户参与就业技能培训;二是镇人社所定期开展摸排监测各村务工情况,及时申报如交通补贴等就业补贴政策。

7、少数地方公益性岗位管理不够规范。实地核查了解,某县一乡镇开发公路养护、森林防火等公益性岗位124个,但未建立岗位管理制度,聘用合同未明确岗位工作范围、职责要求等;另一县某村在岗生态护林员4名,其中3人聘用合同于2020年9月30日到期,入户核查时3人均在岗但未续签合同,1人于2020年11月上岗,但未签订聘用合同。2020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我县澡溪乡黄石村某贫困户台账资料,显示户主公益性岗位职责为森林防火,其妻子公益性岗位职责为护林员。经调查了解,户主实际从事护林员工作,其妻子实际从事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同时,户主2018年8月前从事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2018年9月未再从事村保洁员岗位,已停发工资,但岗位合同未及时撤销。

整改情况:一是做好公益性岗位监督工作,对水口村公益岗位管理不规范及时整改,续签各扶贫专岗合同;二是督促各村开展防火护林排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三是镇人社所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定期下村监督各村公益性岗位履职情况;四是经回访工作排查后对水口村脱贫户甘红星履职不到位进行清退处理,及时建立各村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台账,定期清退新增;五是镇人社所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及时更新系统内需更新信息,确保账实相符。

8、个别地方健康扶贫家庭医生履约服务有盲点,未履约或履约不实。某县个别家庭医生履约落实不到位,未达到与其签订的协议上每年6次、每2个月随访一次的要求。

整改情况:一是截止至5月6日止,辖区脱贫人口总人数为488人,已建立健康档案人数488份,其中已签约人数488人,签约率为100%;二是截止至5月6日止,辖区脱贫人口老年人数为108人,签约人数为108人,履约人数108人,履约率为100%;0-6岁儿童人数为14人,签约人数为14人,履约人数为14人,履约率为100%;三是截止至5月6日止,辖区脱贫人口数为488人,已建立健康档案488人,全面体检人数为101人。其中已签约人数488人,签约率为100%。脱贫户共183户,共发放联系卡183张。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已完成2次随访人数分别为:105人、24人、37人、1人,均做好了随访记录;四是组织家庭医生可通过门诊、巡诊、随访、电话、微信等形式为脱贫人口提供履约服务。

9、少数地方消费扶贫“三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专”建设滞后,某县暂未建设消费扶贫专馆;有的运营不到位,某县消费扶贫专馆销售非扶贫目录产品,有的商品没有标注扶贫产品,价格标识不准确等;有的消费扶贫专馆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未及时结算拨付。2020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我县放置的18台消费扶贫无人柜均未通电,扶贫产品也未上架。

整改情况:2021年组织镇青树村龙头企业润民米业申报扶贫特色产品奉心米,进一步打开扶贫产品销售销售渠道。

三、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还不够规范

10、个别项目实施缓慢。某区移民办2017年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8万元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建设内容为道路硬化、休闲广场及绿化工程。项目计划2017年竣工验收,实际2019年1月完工。2017年9月该区将资金拨付至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因工程进度原因2019年4月才支付核算,项目进度滞后。

整改情况:镇财政所定期开展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调度,镇财政所加快资金审核拨付,让上年度项目尽快产生带贫益贫效益。

11、资金支出进度较为滞后。某区财政局2019年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2万元实施“雨露计划”项目,计划补贴1400人,实际补贴850人,支出资金256万元,支出进度57.9%。

整改情况:对各村适龄贫困学生开展全面排查,针对雨露计划应享受学生落实相关补助申报。

12、个别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某县农业农村局2017年使用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万元实施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虽明确管护人员但后期管护不到位,经实地勘查发现,部分路面出现2 条长约1米的裂缝。

整改情况:一是严格按照“五定五有“落实各村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环境管护责任人,分村包片开展定期管护;二是督促各村召开扶贫资产管护会议,确定资产管理专干,落实资产管护。

13、有的项目内容变更程序不规范,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规模。某县道路防护工程项目批复建设内容为1750米波形护栏及防撞墙,实际该道路没有建防撞墙,而改为全部建设波形护栏,实际验收工程量3088米。

整改情况:一是规范项目库建设,针对入库项目做好前期考察,村开会审议公示,镇审议公示后上报;二是对镇域内项目进行全面摸查,确项目建设程序不合理的项目及时变更报批;三是镇交通站针对我镇水口村存在的扶贫资金交通项目,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

14、有的项目未留质保金。2020年省脱贫攻坚资金绩效考核反馈我县2020年安排90万元用于赤岸镇街子村新建菌房扶贫车间468㎡项目,合同约定项目完工结算后扣留5%(4.5万元)作为质保金,该款项完工结算后已全额拨付,未留质保金。2020年仰山乡塅上村民宿改建项目,批复资金22万元,合同约定项目完工结算后预留3%(0.66万元)作为质保金,该款项完工结算后已全额拨付,未留质保金。

整改情况:镇财政所按照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要求,落实相关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按合同约定程序拨付项目质保金。

15、有的项目扶贫资金未发挥效益。2020年省脱贫攻坚资金绩效考核反馈我县2018年1个产业项目,截至评价日贫困户未受益。2019年10个产业项目,截止至评价日,贫困户未受益。

整改情况:一是严格按照扶贫资产后续管护要求,督促各村落实管护责任人,制定长效管护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发放,鼓励通过以务工形式进行发放,扶持脱贫户自主致富意识。

16、有的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2020年省脱贫攻坚资金绩效考核反馈2020年安排126.942477万元用于赤田镇石湖村建设稻谷烘干厂项目,项目绩效目标表中效益指标为增加环境氧气,项目实际情况就是稻谷烘干稻谷加工,不能增加环境中的氧气。

整改情况:镇财政所对各村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进行业务指导,确保各村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置规范。

四、中央考核发现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重点关注问题

17、因病因残特殊困难群体占比较高。全省因病因残致贫476612户、占59. 53%; “两类对象”因病因残监测16272户、占63.94%。实地走访218户中,患慢病151户、占65.1%,患大病32户、占14.7%,因病因残特殊困难人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需重点保障。

整改情况:一是进一步加强村级排查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回访对全镇目前现有的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还有普通农户开展全面摸排,确保低收入困难人群及时发起申请;二是针对系统数据比对反馈下来的各类申请,及时开展核实,对应纳入风险监测人员及时纳入风险监测名单;三是对全镇目前现有的边缘易致贫户及脱贫监测户制定分层分类帮扶,确保逐步消除风险。

18、医保低保等政策调整压力较大。江西省对贫困人口实行“四道”保障线,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明年统一调整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报销比例会下降,政策落差较大。同时,全省建档立卡人口中,有92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占32.7%。实地走访218户中,有121户纳入低保保障、占55.5%。若医保低保等保障政策退出太快,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增加返贫致贫风险。

整改情况:一是2021年贫困人口虽然由原来的“四道”保障线调整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但报销比例仍保持在90%的适度水平,未减损贫困人口的医疗待遇;二是镇民政所按照上级要求对镇域内脱贫户做好延退管理工作,对确有此类情形的脱贫户提前做好上报工作,确保稳固脱贫成效。

19、光伏运维管理不到位。有的地方未设置运维管理公示牌,运维公司及运维人员信息未公示;有的地方使用发电收益重复列支运维管理费用,光伏发电收益分配管理不规范。

整改情况:一是镇扶贫站联系县国资委对镇域内光伏电站设置相关运维管理牌,落实运维管护;二是督促各村制定2021年光伏收益分配方案,严格按照分配方案公示公开收益分配。

四、巩固深化整改落实成效,巩固现有脱贫成果

一是思想认识更加深刻,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学习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讲话精神,干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的工作要求,迎战乡村振兴工作。

二是坚持“两不愁,三保障”不动摇,推进脱贫成果提质增效。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开展全镇村组脱贫户饮水安全入户检测并整改不合格水源,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解决成效考核中指出的问题难点。同时积极在脱贫群众中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树立脱贫典型,讲好脱贫故事,引导脱贫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依托自身努力走上致富路。

三是基层工作作风改进优化,群众满意度提升。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彻防返贫监测全过程,把作风建设贯彻防返贫监测各环节的基础上,基层工作作风大大改进,进一步减少文山会海填表报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大大减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多元化发展,群众满意认可度提升,为推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3

扶贫开发统计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我们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年扶贫工作目标,以提高扶贫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扶贫统计服务为主线,强化扶贫统计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全市贫困村发展现状调查,以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各项扶贫统计工作任务。

一、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构筑统计工作平台

随着形势的发展,统计工作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也不例外。上级决策离不开统计,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统计。正因为我们对统计工作的高度认识,才促使我们在统计基础建设上舍得花真功夫、下大力气。

建立健全统计网络,配齐配好统计人员。机关党委特别重视统计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认真抓,专门设有统计科,统计数据由统计科扎口管理,达到口径一致,避免了数出多门。同时,挑选文化素质较高的同志负责统计工作。并要求各县(区)扶贫办设立统计股,设置统计岗位,配备专门统计工作人员。我们还把市扶贫办及各县(区)扶贫办统计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上报省扶贫办,以加强工作上的联系。采取切实措施,对统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3月26-28日组织各县(区)扶贫统计工作人员参加了全省建档立卡管理系统暨统计监测培训会,12月1-2日,又组织各县(区)分管统计的副职参加了全省贫困村现状调查暨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培训会。同时市、县也多次举办扶贫统计工作培训班,有时安排专项工作,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市培训到县,县培训到乡、甚至村。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真正提高了市、县两级扶贫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搞好扶贫统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努力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保证统计经费。市、县扶贫办统计科(股)都专门配备了电脑、电话、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省扶贫办对建档立卡和调查监测工作拨出了专项经费,市、县扶贫部门统计所需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确保全市扶贫开发统计工作正常运转。

二、建立健全扶贫统计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建立健全扶贫统计制度。近几年我们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制定了多项扶贫统计工作制度。如扶贫统计例会制度、扶贫统计月报制度、扶贫数据会审评估制度、扶贫统计原始台帐制度等。每项制度都有专人负责落实,通过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评比,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扶贫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开展《统计法》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机关每年都要安排一次由各县(区)参加的统计知识的专题学习,邀请市统计局农调队的同志讲解统计法规和统计理论,还专门召开各县(区)扶贫部门统计座谈会,就扶贫统计工作,各县(区)献计献策,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扶贫统计监督检查。在扶贫统计数据方面,机关主要领导思想统一,始终要求统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干统计。我们还按照统计工作有关要求,完善统计监督检查制度。不定期对各县(区)扶贫办及2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进行统计检查,范围包括各种扶贫统计数据、各种台帐等。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保证了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健全扶贫统计网络,为扶贫工作提供服务

市、县扶贫统计工作人员现有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经过摸索与实践,扶贫统计系统统计工作已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组织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就是由市扶贫办一名副主任分管,设统计科及统计工作人员岗位,其职责是:组织、指导和管理全市扶贫系统的统计工作,负责制订统计报表制度;收集、编制、汇总统计资料,做好全市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协助市农调队搞好扶贫监测工作,做好贫困村发展现状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向省扶贫办及市委、市政府、市统计等有关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统计资料及有关数据。为防止口径不一,规定凡上报和对外公布的数据、资料一律由统计科扎口,并经分管及主要领导审核签批后报送。“分级负责”就是各县(区)扶贫办、各贫困乡镇明确扶贫统计负责人,分配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统一报表数据计算口径、传递方向和报送时间,按要求及时向市扶贫办综合统计上报统计资料。完善的组织管理网络和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保证了我市扶贫统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四、加强扶贫责任目标管理,做好建档立卡和扶贫监测工作

年初,将省办下达我市扶贫开发责任目标(完成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人数3.39万人,其中解决温饱人口0.94万人),结合各地扶贫现状,分解到五县一区。加强目标管理,每季度、半年、全年及时掌握各县(区)责任目标运行及完成情况,并进行督促督查。据统计全市共完成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3.9万人,占目标3.39人115%;其中解决温饱1.05万人,占目标0.94万人的112%。我们与市农调队一起做好扶贫监测工作,对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状况的不断变化及时调研掌握,提前预测各种扶贫数据,做到根据年度贫困人口变动情况对贫困档卡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据统计全市对9万多贫困户档卡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更新,从而体现其真实性和时效性,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最大成效,并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加强督查指导,认真开展全市贫困村发展现状调查工作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4

一、在思想方面

本人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能与党中央和市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服从领导,品行端正,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实现大跨越”的发展战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帮助贫困户、低收入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完成扶贫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整合扶贫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共同打造我市成为“的”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在学习方面

本人能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精神实质,并用其理论精髓武装自己的头脑,去指导自身的学习与工作。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了自身的党性理念,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使本人在政治素质、思想觉悟、作风修养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发展,为使本人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本人还不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方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扶贫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习更是积极主动,努力刻苦去探讨。通过不耻下问的虚心学习,使自己的业务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增强,为适应在新的工作环境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奠定了良好的精神支柱。

三、在工作方面

本人工作近三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共同配合下,无论是下乡搞新农村建设和项目的组织实施,还是在单位搞业务工作,工作总是任劳任怨、尽心尽职,保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因此,使本人在三年来所分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狠抓扶贫项目管理,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金额用到项目上。

(1)严格项目的申报,在2007年度以来对全市扶贫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始终坚持择优筛选,严格申报,在工作中坚持没有列入扶贫规划的项目不申报、没有经村民大会研究同意的项目不申报、没有张榜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的项目不申报;(2)严格项目设计、预算,除部分续建项目外,全部项目都进行了设计和资金的概算;(3)严格项目的实施、监督。项目的实施坚持招标制和工程质量管理制。通过招标公开选择项目施工单位和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增加项目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了人情工程、豆腐渣工程,减少了工程造价,确保了工程质量,三年来全市35个重点村的项目都是有序的组织开展实施,且项目工程都保质保量地完成;(4)是严格项目的验收并交付使用,三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对项目监管的有关规定会同财政及业务部门组成验收组对全部竣工项目及时组织人员验收,如发现问题,我们根据扶贫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要求,限期整改,直到符合标准达到要求为止。到目前为止,三年来共组织实施项目323个,资金2240.6万元。

2、狠抓了重点村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建立

(1)是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统计监测队伍,加大了重点村的扶贫统计监测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2)是以重点村委单位,分类锁定了监测对象,特别是对贫困户和低收入户逐户登记入卡,对变化情况实行了动态监测。对项目的实施进展也进行了跟踪监测;(3)是我们采取“三个一”的做法,即要求村扶贫统计监测员必须做到一月一汇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调度,及时掌握全村扶贫效果,并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来指导扶贫工作。

3、强化了单位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

(1)是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全年工作重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及时制订了全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2)是加大宣传力度,年度坚持每季出一期宣传栏,每一季召开一次职工会议学习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法规;(3)是认真抓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对计生贫困户实行各方面的帮助,且年度我办和挂点村建立了计生结合帮扶计划,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帮扶至少一名计生贫困户,并出资金至少100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及时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尽可能地在项目、信息和资金方面对计生贫困户予以帮助;(4)是认真地履行好综合治理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为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尽心尽职。总之,本单位重点管理对象8人,三年来,重点管理对象每年都全部按时参加了春、秋两季的环孕检,无一例计划外怀孕、生育。

4、移民扶贫工作

移民扶贫工作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新的工作,它又是省政府定为十大民生工程工作中的其中之一,故此项工作的政策性比较强,要求标准都比较高,且在操作过程中它涉及面比较广,特别是移民对象分布广又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深山区的群众,工作起来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较多。因此,本人接管此项工作后,一是积极主动地结合本市的实际,带领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全市居住深山区群众进行了一次进村入户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通过实地踏看、走访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根据所掌握的移民对象需搬迁的情况,我们及时制订了《2008年-2012年》的移民扶贫搬迁的五年规划,为全市的移民扶贫工作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全市需搬迁的群众涉及16个乡123个村4989户23288人;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好移民扶贫工程。(1)严格执行移民政策,按程序办事,严格把好三道关:一是严把集中安置选址关,在工作中坚持把移民安置点选择在近公路、镇、近学校、近医院、近工业园等平坦的地方,按照“五统一”的标准选好集中安置点;二是严把对象审查关,对申请移民搬迁的农户,本人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给予取消;三是严把资金发放关,对移民资金的发放,本人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封闭管理”,根据其建房进度及时足额地将钱拨付到移民户的“一卡通”中。(2)通过二年的努力工作,效果明显,08年度的202户500人移民对象全部迁入新居,建房补助资金175万元全部已拨付完毕。09年度的404户2000人移民对象,目前已有301户1511人在集中安置点已建好房,下一步进入房子装修阶段,现已有136户625人已迁入新房居住。建房补助资金已拨付第一批款为190.323万元,占到户资金31.7%。

5、狠抓了本单位09年度挂点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年来,本人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从那与”的原则,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要求,着力打造“抓村容整治,创产业新村,构建和谐村落”的目标,带领本单位2名工作队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击月”和“赶超月”中,我们不分白天和夜晚,不论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日,都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努力地工作。具体是:一是我们在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农户,听取村民的看法、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讲解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全体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得到他们理解和支持;二是健全机构建章立制,我们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帮助他们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按照上级要求帮他们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三是努力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示范点,在工作期间,本人几次到规划局聘请技术人员到实地踏看,在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与技术人员一道实地进行规划设计。四是借助科技园的带动力,力创产业新村,在工作中本人积极借助现代科技园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建立产业发展规划,使该店形成了以种植蔬菜、生猪和水产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模式。

6、积极主动地协助主任抓好争资争项目工作,本人在三年来能够热真负责地抓好此项工作,每年都能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配合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跑省政府、跑市扶贫办去争取项目和资金。三年来共争取项目11个资金1412万元,并引进项目一个,资金为800万元。

四、在作风廉政建设方面

1、多年来,本人在廉政方面坚决执行党的廉政政策,认真学习廉政条例以及上级的各项廉政“规定”和“准则”,处处以“规定”和“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全局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清正廉洁、淡泊名利,自觉抑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工作之便,向乡、村或项目建设单位及群众进行过“索、拿、卡、要”的行为,来谋取个人的私利。不贪污腐化、不行贿受贿、作风诚实、勤俭节约,以廉洁和工作成绩来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2、多年来,本人能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早退,遵纪守法、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待人诚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阳奉阴违和影响团结的现象,积极当好单位主要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5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全县农村贫困状况和发展趋势,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的通知》和《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总体要求

由于贫困标准的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将成倍增长,调查难度和工作量也将随之增加。为了高质量完成监测调查工作,县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含经济开发区,下同)要认真落实好调查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县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责任划分和规定的抽查回访比例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

调查对象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30元以下的农村人口。

调查方法

对农村贫困户逐户登门核算,对收入数据审核无误后填写调查表和贫困户卡片,并由各乡镇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资料上报

调查表以村为单位一式两份,2012年3月24日前将分村调查表一份、审核录入后的微机数据和工作小结上报县贫困监测办公室。对2011年当年增加的贫困人口和脱贫人口,要以村为单位汇总分开上报,同时上报返贫和脱贫的具体原因并加盖行政村公章。

调查时期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调查培训

各乡镇要召开由贫困监测工作机构组成人员、村委会领导、村文书参加的培训会,明确工作目的、任务、方法、规定和要求。

资料保管

分村调查表由县、乡贫困监测工作机构各保管一份,保管年限为3年;贫困户卡片由各乡镇组织人员按年填写,并由乡镇统计站长期保管。2011年的贫困户分户卡片重新印发。

质量要求

各乡镇要确保上报的贫困户真实可靠,确保不重不漏,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确保上报的贫困户资料符合规定和要求。上报的调查表必须有贫困户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调查表封面由乡镇审核人和乡镇分管领导签字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方可上报。全县所有调查员现场调查时都要佩带调查证。

质量检查

除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抽查外,县农村贫困监测成员单位要按各乡镇实有农村贫困户2%的比例进行回访抽查。

资料使用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今后的扶贫救助、扶贫开发、阳光工程培训、农民低保、雨露计划等相关扶贫救助政策受益人口的确定,要以监测结果为准,要有统计和民政人员共同核实证明,各乡镇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已上报数据库中的贫困户名单。

责任划分

各乡镇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调查责任,工作人员要实行包村责任制。对各村调查人员培训时,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要详细向所属行政村实名制提供低保户名单和身份证号码,确保做到不重不漏,各乡镇要组织人员认真审核并完整录入调查表,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可靠,并符合填报规定和要求。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制”。开展监测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发〔2006〕17号文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重要手段。

201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1〕1033号),强调了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监测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经费来源,规范了监测评估工作程序和评估体系,提出了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受重庆市移民局委托,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对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奉节县、丰都县、璧山县、梁平县等6区县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开展了监测评估。在以上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原则依据、主要内容、指标体系、工作步骤、监测评估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一、监测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移民后期扶持的法律、法规;(2)坚持独立开展工作,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反映监测评估内容;(3)采用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依据。(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令299号);(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及其配套文件;(3)经批准的重庆市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以下简称后期扶持规划)及年度计划;(4)经批准的重庆市三峡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项目规划)及年度计划;(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配套文件;(6)有关行业规程、规范;(7)监测评估合同。

二、监测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

1.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1)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组织领导、移民管理机构能力建设、配套政策及规章制度制定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与分工、人员配备、监督监管机制建立等情况,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管理办法、扶持方式、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以及宣传提纲等配套文件制定情况。(2)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开展情况。包括: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及申诉、能力建设与人员培训、培训经费落实等情况。(3)移民维稳预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包括: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构与职责、突发事件通报与处置预案定制、运转和落实情况,重要时间分析与总结等。

2.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1)后期扶持项目规划审批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包括:是否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纲要》要求审批后期扶持规划,规划本年度后期扶持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本年度后期扶持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年度计划与规划是否一致,规划调整程序是否合规。(2)直补资金发放情况。包括:直补资金发放依据、程序、方式、户数、人数、标准、金额、时间,移民个人档案建立和账户设立情况,移民直补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发放抽查情况等。(3)规划项目实施与管理情况。包括:后期扶持规划项目确定原则、程序、方法及其内容,后期扶持规划项目进展情况,后期扶持规划项目竣工验收情况等。

3.项目规划实施情况。(1)项目规划审批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包括:是否按《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审批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本年度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本年度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年度计划与规划是否一致,规划调整程序是否合规。(2)项目规划资金落实情况。包括:资金使用计划编制情况,资金拨付程序、规模以及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检查、监督及审计情况等。(3)规划项目确定、事实与管理情况。包括:原则、规划目标、规划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基础工作、规划任务及主要内容、规划投资规模及筹措方案、规划实施效益分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编报程序及有关要求等,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生产开发等项目投资完成、实施进展、质量保证情况,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程序。

(二)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包括:后期扶持基金、库区基金、0.5厘钱电价加价资金及其他各类后期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资金检查、监督及审计情况等。

(三)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

1.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变化情况。(1)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人均收入。包括:家庭经营项目情况、人均收入与支出构成。(2)年均增长情况。包括:后期扶持实施前、中、后移民经济收入增长情况。(3)贫困移民脱贫情况。包括:贫困移民人口数、贫困移民收入变化、贫困移民增收情况。(4)与当地平均水平比较。包括:当地家庭经营项目情况、人均收入和支出、贫困群体比例等情况。

2.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解决“五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问题进展情况等。包括移民人均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及生产设施及项目实施前变化情况。移民人均住房面积、质量及移民村(户)水、电、路等配套设施较项目实施前改善情况,文化、教育、卫生、通讯、广播等项目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

3.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情况。(1)非农业户口移民、淹地不淹房人口、小型水库移民、原住村民等连带影响处理情况。包括:存在问题指定相关政策、解决连带影响问题的途径、连带影响问题处理效果。(2)移民人次、批次和变化情况。包括:来信来访人次、批次,同比和环比变化情况。

三、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

1.资金发放。根据后期扶持方式,包括2个二级指标。(1)按600元标准全部发放给个人(即资金全额直补情况)。(2)采取资金发放与项目扶持两者相结合方式中部分发放给个人(即两者结合方式资金发放情况)。

2.项目实施。包括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培训和职业教育、生产开发、其他等6个二级指标。(1)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利设施配套2个三级指标;(2)基础设施。包括饮水安全、沼气池、交通、供电、文化、教育、卫生、通信广播8个三级指标;(3)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2个三级指标;(4)培训和职业教育。包括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3个指标;(5)生产开发。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3个三级指标;(6)其他。

3.政策实施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3个二级指标。(1)组织保障。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培训、监管机制3个三级指标;(2)政策保障。包括配套文件制定、配套文件执行、权益保护3个三级指标;(3)资金保障。包括后期扶持基金和库区基金征收、配套资金到位、资金监督管理措施3个三级指标。

4.政策实施效果指标。包括移民家庭收入、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地方经济、社会稳定5个二级指标。(1)家庭收入。包括移民人均收入、收入结构2个三级指标;(2)生活条件。包括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效益、生活突出问题解决情况4个三级指标;(3)生产条件。包括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生产设施3个三级指标;(4)地方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脱贫情况2个三级指标;(5)社会稳定。包括地方变化、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申诉变化、连带影响群体申诉变化3个三级指标。

四、监测评估的工作步骤

(1)前期工作。包括:制定工作大纲,研究制定监测评估技术路线与工作方式,制定调查提纲与调查表,设计典型样本户跟踪调查方案。(2)外业调查。包括:调查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全面调查有关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执行的情况,对样本户进行调查。(3)编写报告。包括:内业整理、计算、分析、评估并得出结论,编写监测评估报告并提交给移民管理部门。

五、监测评估的方法

(一)监测方法

(1)文献调研。对与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活动有关的各种文献(如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的文件、统计资料、专题调研资料等)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2)座谈。通过与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进行座谈,了解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全面信息,掌握报告期内的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进展情况,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情况、移民管理机构情况。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召开移民和移民村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收集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及使用情况、后期扶持项目的进展及效果、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变化情况、移民群众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协商,抱怨的申诉及解决情况等。(3)访谈。监测评估人员深入到移民家庭中去,与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入户访谈主要了解移民家庭情况,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及使用情况,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状况,政策宣传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抱怨申诉及其解决情况。另外,根据需要也可对相关机构进行重点访谈。(4)实时查勘,获知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进度、效果,查找实施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5)典型个案调查。针对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对典型户和典型项目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6)抽样调查。对移民样本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包括基地调查和跟踪调查,应注意所选样本的代表性。对移民样本户的抽取比例一般为所在村组总移民家庭户数的5%~10%。

(二)评估方法

1.统计分析。全面统计分析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包括:直补资金兑现、项目实施进展等;分析实施与规划、计划适应性,并评估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包括:纵向对比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基准年与监测年移民自身生产生活水平,横向对比监测年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横向对比监测年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分析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对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影响。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7

今年以来,我镇紧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排查整改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围绕“四个不摘”,持续强化“三个落实一巩固”,确保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抓扎实推进防返贫和后评估工作。

一、迎接后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台镇查漏补缺再核实、落实政策再夯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梯度管理、补齐短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施策、对症施策,持续做好“三类户”帮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台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头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开党委扩大会明确18类问题责任领导,4次召开镇村干部碰头会全面梳理排查问题,深入查漏补缺,目前发现的4类4条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形成横行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监测”格局。对全镇29个村11029户依据返贫致贫风险程度划定了4类监测等级,实行分层分级、梯度渐进式帮扶。全镇29个村设立了193名防返贫监测员,实时掌握包联监测对象动态,及时上报、随时处理。三是立体防御。根据常态化监测数据和信息,建立《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台账》、《低收入群体台账》、《稳定脱贫户台账》、《一般农户台账》、《预警信息核查台账》5本台账,“海陆空”立体掌握全镇防贫对象状况,做到数据清晰。四是全时段跟踪。针对县级各部门每月反馈的预警人员信息及时进行集中走访,经过村级入户核实情况,镇防贫监测工作站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进行适时跟踪,全镇累计摸排199人次。同时,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实行月走访,对低收入户进行季度走访,对稳定脱贫户半年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年走访,通过普遍排查分类查找致贫、返贫风险点,主动掌握全镇动态数据。

2021年,全镇现有重点防贫对象89户14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40户71人,脱贫不稳定户49户73人。目前,除1户2人(一卜树村的闫万宝)外,已全部消除风险。

(二)动态跟进、精准保障,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镇以动态跟进为主线,聚焦新问题、关注新短板、落实新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不反弹。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来,对2886名适龄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目前建档立卡学生243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二是医疗保障。全镇脱贫人口4399人,低保户2819人,边缘户73人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对建档立卡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共签约11065人;办理慢病证101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64人);对监测户实行代缴医保,对边缘户报销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出院后费用政策内超过一万给予30%的医疗救助,如:一卜树村边缘户闫伟(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费49万,医院报销20万,防贫保险报销10万,医疗救助1.2万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从2013年至今,全镇共计实施危房改造 783户,其中新建496户,维修287户。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机制,对全镇7042户户籍人口进行安全住房摸排,2021年根据排查情况确定危房改造户44户,其中5户维修、39户新建,现已全部完工。同时对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部进行了核验。建设互助幸福院。投资318万元,在原敬老院院内建设互助幸福院,共建设配备有电采暖炕、可洗澡卫生间、厨房以及有线电视网的房屋42间,现在已有39户47人老人入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准扶贫中的养老难题,彻底解决了全镇“留守”、“独居”、“空巢”老人问题。四是饮水安全保障。向县水务局申请资金115万元,对全镇34个自然村阀门井实施维修,彻底解决因阀门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导致吃水不畅问题。全镇20个村除淖海营庙滩房保留一处集中供水点外,其余村均实现自来水入户。2021年在防贫监测走访同时对农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全覆盖摸排,共计摸排2333户,未发现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制定了饮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个村,每村抽取3-5户,检查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确保供水安全。五是社会保障。全镇60岁以下社保缴费4049人,60周岁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全镇共有双女户 96人,其中达到60周岁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补助960元,共计补助31680元。共办理独生子女证290个,享受18周岁以下每人每月10元独生子女奖励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计发放奖励3.24万元;享受60周岁每人每月960元独生子女奖励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计发放奖励 53.76万元;2021年新办理7个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扶共有1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9.2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5.4万元。全镇共有手术后遗症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计发放 7.14万元。全镇20个村4087户按照每亩95.16元标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37.37万元,全镇15个村休耕种草37431亩,每亩补贴160元,共计补贴598.9万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624户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A类户387元,B类户270元,截至到目前共发放低保金478.48万元、物价补贴5.6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764人,其中一级残92人、二级残267人、三级残200人、四级残205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471人(必须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6元,共计发放补助31086元;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281人(必须一、二残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共计发放补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养7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9.99万元,特困供养护理补贴10.97万元。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和突患大病人员,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对全镇124人实施临时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户,特别是对2个严重困难户,每户救助23760元。

(三)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二台镇把扶贫档案整理作为扶贫工作质量提升的总抓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一是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成立以扶贫办成员为骨干的档案整理专班,对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12次召开小组会提前研究,归纳注意事项22条,并对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3次系统性培训。二是细化分类规范平衡点。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再到精准脱贫等材料,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核对,1916册逐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做到档案标识明确、内容详实。同时,建立业务交流群,专班巡回发现的6个共性问题及时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条,避免了返工。三是数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档案目录电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档案检索、查阅,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镇20个村高质量完成了43类台账,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适时推送、多方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人员稳岗就业。适时进行岗位推送,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邀请张家口志诚职业培训学校教授到安置区提供免费的面点、烹饪、电工、护理技能等培训。通过为期14天100课时的教学,培训专业人才200余人。为73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交通补贴70800元。持续发挥公益岗位作用,将弱劳动能力人员,特别是“三类户”吸纳到公益岗位中,目前全镇公益岗位789个,其中护林员124人,巡河员5人,卫生保洁员555人,代办员79人,监督员巡逻员26,实现人均年收入4800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建档立户,通过实施光伏特困救助,户均增收1000-5000元。2021年16至60周岁脱贫劳动力就业1064人,其中县内就业955,市内就业25,跨市就业11,跨省就业73。同时,全镇75户148人脱贫不稳定户,36户36人安排了保洁员、沙场看护员等公益岗位,为34户37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1户1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35户实施特困救助8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39户53人办理了低保。对全镇边缘户22户42人,4户4人安排了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岗位,安排13户特困救助32800元,为9户9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任旺1户2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对符合条件的13户16人办理了低保,并缴纳了养老保险。

二、 今年的亮点工作

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特色种植+扶贫工厂+畜牧养殖+光伏基地+公益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体”增收体系。

(一)特色农业促增收。特色西瓜园区引领西红柿、芝樱花和藜麦种植基地发展。一是特色西瓜产业园区。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2180万元,建设占地1250亩的2个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占地0.43亩标准化大棚共2000个,种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园区按照“双轮并行驱动”的模式通过租金、基金实现增收。其中租地资金51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79户。大棚租金155万元设立扶贫基金用于全镇扶贫事业。全镇每年利用该项资金可设置公益岗位320个,其中安置区设置30个,户均增收4800元;园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红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园区为中心,辐射在落花营、盘城房两个深度贫困村建立投资150万元的特色西红柿种植基地,建设大棚40个。基地按照“两资金一分红”进行收益分配。两资金:①土地租金。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棚,向农民支付土地租赁费,平均每亩每年240元,共流转土地70亩,租金16.8万元(共覆盖贫困户29户,户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种植经营管理过程中,优先选择贫困人口就业。种植季内,每个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个长期工岗位,工作时间约5个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标准,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个种植、收获期间,可雇佣临时工约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标准,工作时间约40天,就业薪金每人可达到6000元。一分红:每个大棚平均收获西红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计算,40个大棚共可获利70万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赁费16.8万元,剩余53.2万元。该笔资金由村委会设立扶贫基金,统筹用于公益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银行等,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二)扶贫车间带增收。配套产业园区带动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装加工微工厂。申请扶贫资金320万元,在安置区内建设占地2600平米,年生产量4万件。目前有员工16名,其中贫困人口3名,非贫困残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团职工服装和全县中小学校服为主。微工厂通过租金、股金、薪金“三驾马车”带动增收。每年按照总投资320万元的7%给付租金,每年租金22.4万元;以港口集团捐赠的38万元资金入股港会服装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万元)进行分红;优先新区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最低2500元。为了更好带动弱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租金和股金26.2万元首先用于安置区内设置的40个保洁员、巡逻员、楼长等公益岗位薪金;其次配置10万元开设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残等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临时救助。二是燕麦加工厂。引进张家口易素燕麦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易素燕麦加工厂,新建燕麦原料初加工、燕麦胚芽米、即食燕麦片3条生产线,为园区内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同时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消化本地1万亩的燕麦原产品。三是手工艺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团捐建,投资500万元,建设1500平米的三层手工艺制作基地,引进祥源和灌装扶贫车间精细化灌装大米、谷子等农产品,引进张垣大嫂服务集团,建设手工草编工艺品制作、皮雕皮画、卫生纸分装销售,全部运营可吸纳安置区内建档立卡户及残疾人就业,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年产值预估151万元,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

(三)畜牧养殖保增收。依托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打造畜牧养殖中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时,与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代养、托养”方式实现生猪、肉牛、奶牛价值提升,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解决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镇共有25户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养牛、养羊,共计发放贷款80.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防贫能力。

(四)光伏产业稳增收。依托柔性直流电站引进华源多能互补、东旭光发电、绿巨人微电网等光伏产业项目促进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已流转未利用土地4万亩,每亩100元/年,实现一次性租赁25年,总租金1亿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带动周边就业。通过房屋租赁、劳务输出,吸纳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级光伏电站稳定增收。全镇11个贫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电站,按照乡镇统筹各村级收益资金40%,村级统筹本村电站收益资金60%模式,按照村委会议定、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进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计支出380万元,其中设置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岗606个,发放工资123.8 万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特困救助215.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劳务用工18.4万元;其他支出22.6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前期大范围宣传、细致推广,但群众对小额信贷的认识度不高,思想上总存在谨慎态度,同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申请贷款发展生产的意愿不够积极。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镇将以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对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要求,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4个方面对标对表,全面开展“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行动,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是动态监测、及时帮扶。重点围绕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排查,将“三类户”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佩嘉心”为你整理了这篇水务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区水务局严格按照中央、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区工委、区管委及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区扶贫攻坚各项活动,坚持以确保饮水安全为重点,助力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我局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保障饮水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建设情况

我区自2007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实际已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552人)和1.5万名师生,受益户达到了3.5万户,完成投资6232.83万元,建成规模水厂3处,单井供水工程15处,城镇管网延伸工程1处,共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处。安装主支管网53.21km,更新消毒设施11个,划定水源保护区2处,供水保证率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都达到了98%以上。形成了以各镇为主体的供水体系,其中夏集镇10个村以改扩建后的夏集源泉水厂为中心供水水厂,解决人口3.6088万人,供水规模0.31万m3/d;焦岗湖镇划分为新建的南湾水厂供水范围6个村,解决人口1.43万人,供水规模0.13万m3/d,改扩建后的穆台水厂供水范围5个村,解决人口1.59万人,供水规模0.14万m3/d。通过几年来的运行,由于建立了完善的管养维护队伍,使之管网得到及时维护和抢修,管网漏损率相对偏低,大多数水厂主支管网可控制在2%以内,部分村不超过1%,目前所有水厂供水设备运行良好,基本上不存在设施不完善或设备损坏而影响供水情况,其它设施运行正常,完好率均在98%以上。加强水质监测是我们确保饮水安全的基本原则,定期对全区样本点水质进行检测。

为实现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目标,2020年区水务局申请市级非标债资金500万,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管网改造工程,管网延伸工程5处,铺设供水管道32km,基本完成我区农村饮水安全 “最后一公里”和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3971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59人。全区贫困户通水率达到99.9%以上,仅有2户因堤防阻碍未能接通自来水,现使用浅水井,我局定期对其进行水质检测,依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四项评价指标,全区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

(二)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

结合“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推进会精神及区扶贫攻坚周调度会要求,我局结合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际情况,依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对全区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三次大排工作,摸底排查总户数32118户,修复因各类工程建设造成主支管损坏而停水的477户,恢复因管理不到位管网设施破坏导致不通水的130户,解决30户贫困户1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进一步落实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成立了水务局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饮水安全问题大排查、饮水安全问题整改、“354+N”问题整改和农村供水规范运行管理工作。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制定大排查和动态清零实施方案,按照逐村逐户逐项要求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饮水安全问题大排查工作,对照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同步整改,实现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三)认真落实水质检测工作

按照“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标准要求水质保障依据国标GB5749规定,2019年6月份,委托省水利厅水质检测中心对全区规模水厂、村级小水厂和部分贫困户手压井的水源水、出厂水进行了检测,并且每村抽取了一个末梢水水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检测报已送达各镇农饮水站备存,各村扶贫专干也已备存一份。为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增强供水保障能力,结合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净化消毒和检测工作的通知》(皖水农函〔2020〕48号)要求,及时更新了消毒设施11台,规范落实消毒设备运行、药剂投放等消毒措施,加大水质抽检力度,对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至少一个出厂水和一个末梢水样本点每月进行检测,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末梢水一个年度内全覆盖检测,并针对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及行洪区特殊情况适时加大水质检测范围和检测频次,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四)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

我区当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以夏集源泉水厂、穆台水厂、南湾水厂负责管理,这3座水厂均以镇为单位,建后资产移交于属地镇,由各镇负责对设备和管网管理维护;二是以村为单位,由各受益村为管理单元,镇为监管单位,建后资产移交于各镇,村负责维护与管理,经年度考核,目前各个水厂运行均正常,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持续发挥奠定了基础。区水务局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修服务队,负责全区农村饮水工程日常的维修抢修工作,并配备了一批焊接、测漏、洗井设备,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管护和应急抢修经验,做到“小修不过夜,大修不间断”,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水源地保护和相关应急预案

依据省、市有关要求,经区管委同意,制定了我区的水源地保护办法,明确了各镇各部门在保护水源地工作中任务,依据责任制,每年或每季度对水源地周围进行检查,环保部门按照环境保护法和目标考核办法适时监督监测,对供水工程进行水源水定期抽样检测,有效地保障了水资源的安全。

二、扎实推进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区工委、区管委扶贫攻坚工作部署,我局联系的是焦岗湖镇胡集村,本局帮扶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局党支部班子和主要骨干成员都有帮扶对象,实行结对帮扶,每名同志分别帮扶4-5户,配合焦岗湖镇实施项目扶持、技术指导、政策引领三结合的帮护方案,局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进村到户不少于2次的走访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结合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深入到户,一对一宣传政策,听取贫困户的意见,针对不同户制定切实可行地脱贫措施,结合自身特点帮助其选择就业门路,发展生产,帮助解决生产环节的技术难题,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做为焦岗湖镇胡集村扶贫帮扶联系单位,在一如既往的落实好帮扶工作同时,加大对工作队的领导,继续坚持每周到村指导村扶贫的工作措施,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按照《中共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毛工字发〔2016〕7号)精神和毛集实验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明确扶贫责任。

二是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扶贫队员的工作水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坚持大扶贫格局,坚持“六看六确保”“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和“四严”“四单”“四覆盖”工作要求,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制定措施,认真落实,为全面实现胡集村2020年工作目标和全村实现小康打好基础。

三是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帮扶措施。1.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区统一布置,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大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将一一整改,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动员贫困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做好防疫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贫困户搞好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协助胡集村继续推进农村环境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2.加强问题整改工作,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我们将按照省市区要求,结合胡集村党支部建设,同村支两委一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举一反三,查找本村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提高局帮扶责任人和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3.落实责任,分组包干,责任到人。把胡集村48户已脱贫的93名(2019年度动态调整后)贫困人口、2户边缘户和老少病残孤群体,落实到每位工作队员,每位同志对口帮扶4-5户,做到责任到户、责任到人。以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为中心,结合镇村帮扶措施,落实政策资金,引导贫困户发展经济,重点帮助办理农业政策支持补助资金的到位;危房改造或修缮的实施;帮助办理健康扶贫的政策性措施;对年老少病残孤人群,亲自协助区卫计局,帮助落实慢性病的鉴定和慢性病证的办理;对钱多群、胡晋等9人有条件和有劳动能力且意愿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协调区外上海、浙江、深圳、凤台等地从事劳务创收,对胡国元、胡宗全、胡士保等8户8人无法外出务工,但可承担公益性或轻劳动性务工,积极协调和联系农业合作社、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务工增加收入;对胡相忠、王玉成、胡多其、胡多仁、胡俊根等18户有农业种植经验和种植技能人员,积极协调和引导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西瓜种植,落实补贴政策,扩大种植规模;引导胡传芬、李文中、孙多福等4户发展养殖业,扩大养羊和养渔规模,协调农业部门为他们提供技术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增强贫困户的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推进“一自三合”项目的落实,促进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专业户在“一自三合”项目实施中贫困户参与管理和劳务的力度,增强企业的带动性和可持续性;帮助38户贫困户加强光伏项目管理,帮助清理影响光伏发电设施正常运行的阻碍物,积极协调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兑现发电收入;开展贫困户保持自身卫生保洁工作,帮助贫困户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实施田间帮扶行动,深入到贫困户田间地头,同贫困户一起从事农业劳动,分季节到贫困户的农田帮助打理农作物,协助管理好农田,积极引导贫困户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坚持关爱与扶持并举,在定期或不定期到贫困户走访慰问同时,实施必要的物质帮助,让贫困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关怀和帮扶责任人给予的温暖,使至爱至情始终体现在贫困人群心中。4.定期每月局班子成员及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农户不低于2次,走访要认真听取贫困户的心声,真正为贫困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走过场,把贫困户反映的困难认真记录在册,为落实措施收集好完整的信息资料。5.严明纪律,对于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重视不高、脱贫工作思路不清晰现象,局里将按照相关纪律条例给予处理,开展总结和反馈问责工作,摆正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的出现,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有效推进,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是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围绕全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根据调查统计摸底情况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圆满完成本部门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信息化监控平台和水质化验室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按照“补短板、强监管”工作要求,找准问题症结和问题阻点,做好水源巡查和出厂水的监测,加大对供水工程的督导检查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保障全区人民喝上放心水。

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和水质保障工作的指导监督,引导全社会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加强供水设施保护、增强用水缴费和节约用水意识,保障供水设施的可持续性。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农村饮水安全、供水设施保护、增强用水缴费和节约用水意识,提升供水单位服务意识。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跟天斗”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县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县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聚焦重点任务、难点问题、薄弱环节,突出“对标查漏”“补短强弱”“提质增效”,全面推进疫情化解、“十大专项行动”“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冲刺决战,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现将一年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全年全县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4386.7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4430.25万元,实施项目501个。118户302人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普查、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定点攻坚等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压实攻坚责任,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是深学笃用扶贫重要论述。我们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调研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时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方法和实际成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开展《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学习。组织开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下基层微宣讲29场次。二是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始终保持“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的攻坚状态,严格落实“双组长”制,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每月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今年已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7次、全县性脱贫攻坚工作动员部署会10次,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会87次。深入实施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目前都已实现遍访全覆盖。地一步压实县级帮扶集团、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责任,加强了72名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230名驻村工作队员保持稳定,驻村干部全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三是高质量推动党建促脱贫工作。切实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2020年,1个先进集体和2名先进个人获市扶贫领导开发小组表彰,1个先进集体和1名先进个人获市记大功奖励,3名个人、1个集体获国家相关部委行业扶贫工作专项表彰。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开展“以案四改”活动。坚持“以案改治理”,着力在规范管理扶贫资金和项目上下功夫;坚持“以案改监管”,着力在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坚持“以案改制度”,着力在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上下功夫;坚持“以案改作风”,着力在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治理上下功夫。五是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切实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实现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着眼资金绩效作用发挥,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开展扶贫资产清理。开展资金项目清理,对实施进度滞后的项目,落实专人跟进推进。9至11月积极配合市扶贫审计组进驻扶贫审计,对自查和审计初步反馈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六是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信访件办理和舆情处置。今年忠县扶贫信访量较去年减少,无到京上访、到市集访和恶性信访案件,无负面舆情事件发生。

(二)突出重点难点,全力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

一是重扶猛攻未脱贫人口。对年初118户302人未脱贫人口,实行“一户一策”和“包户到人”帮扶措施。118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全面解决,全部实现脱贫。二是及时查漏补缺,动态清零。精准实施D级危房改造、义务教育保障、饮水安全“三大清零行动”。组织开展“回头看”,对贫困群众“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大排查,查漏补缺,发现一起及时解决一起。三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对全县农村一般农户住房开展安全等级鉴定,加大建新拆旧力度。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行动,加大对残障学生送教上门力度,深化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救助机制。组织开展了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建卡贫困户子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四类特殊群体核查统计工作。全面落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扶贫济困、精准脱贫保等各项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建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四是加强对“两类户”的监测和帮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摸排识别出脱贫不稳定户474户1259人、边缘易致贫户415户1075人。发放13户边缘易致贫户扶贫小额信贷28.9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安排133名边缘易致贫人口在公益性岗位就业,落实资金200万元购买防贫保险。通过帮扶,目前已有873户2276人消除风险。五是完成两个村定点攻坚任务。市级定点攻坚村善广乡上坪村、白石镇菜园村,每村规划饮水安全保障、道路交通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项目7个,总投资772万元,定点攻坚规划建设任务在11月底已全面完成。

(三)聚焦质量成色,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为内容的脱贫攻坚总攻“十大”专项行动。产业扶贫专项行动上,加大对聘任的694名产业扶贫指导员、选配的31名农业科技人员等进村入户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力度。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分制管理办法,制定健全产业扶贫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动态监管及风险防范化解。社会兜底保障专项行动上,及时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残、重病人员纳入单独保障。疫情期间新纳入低保保障142户332人、纳入特困供养24人、临时救助395人次。志智双扶专项行动上,以“八个一”活动(观看一次脱贫攻坚典型先进事迹视频、开展一次扶贫主题微宣讲、举办一场身边脱贫典型微访谈、组织一台脱贫主题文艺演出、表彰一批脱贫致富和五村五户先进典型、登门送一次扶贫政策、开展一次卫生大比武、安装一批脱贫励志公益广告)为载体,从理论宣讲、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明实践、文艺助力、“三治”融合、助学扶智、资金激励等方面开展“志智双扶”。加大本土人才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举办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班4期,8月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村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会。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专项行动上,上半年加快推进5个易地扶贫搬迁市级示范集中安置点扫尾和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 1161户4540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易地搬迁后续帮扶,配套菜园地,因地制宜打造柑橘、花椒、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及金融扶贫专项行动上,2020年新增贷款1698户5736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9379笔34342万元。到11月底全县贫困户获贷率49.82%。

(四)答好“加试题”,全力化解疫情灾情影响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积极应对,全力化解不利影响。一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努力确保全县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就业贫困人口28678人,占去年外出务工总人数的107.8%,边缘人口181人。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力度,全县财政资金补助公益性岗位共安置3830人,其中安置贫困人口3019人,占78.85%;安置边缘易致贫人口133人,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299人。全面落实就业补助政策,集中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和咨询,举办“建卡贫困户人员专场招聘会”等。二是将消费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力解决产品滞消问题。加强扶贫产品认定和管理,严格认定条件标准,规范认定程序。全县目前已认定扶贫产品96个。继续开展“网友e家亲”扶贫爱心购等消费扶贫系列活动35场。提前完成市下达6888万元消费扶贫任务,50台扶贫智能专柜已设置到位,按要求在重庆市消费扶贫馆设置了忠县馆、3个扶贫产品专区。我县《立“三端”提“三力”构建消费扶贫新格局》案例,9月被评为全国消费扶贫优秀案例。三是加快项目实施推进,全面开工达产。上半年极力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力促开工复工。今年全县脱贫攻坚项目501个,目前都推进顺利,已完工484个。全县认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0个,全部正常运行生产。

(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清零各类反馈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一体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以及各类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审计、考核所发现问题的整改,限时销号。年初,我县接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财政扶贫资金国家第三方绩效评估,目前中央巡视“回头看”3个方面10个问题、国家成效考核6个方面1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7月以来先后接受市里的2次督查、暗访,所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对9月下发的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已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12月上旬我县被抽中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考核组反馈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核实研判会,迅速制定印发整改落实方案,压实整改责任,立行立改。目前,国家成效考核反馈县级层面的4 个问题,完成整改2 个,核实并落实长效措施2 个;反馈的乡镇层面24个具体问题,对确需整改的15个已完成整改,9个已核实并落实长效措施。

(六)加强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数据质量

一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今年我县纳入全市“14+2”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区县之一。全县18785户建卡贫困户接受普查,26项现场登记指标中有8项核心指标达到100%,普查高质量多数指标位居接受国家普查区县中上水平。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数据质量。“百日大会战”和脱贫攻坚普查期间,对全县国扶系统、渝扶贫等数据和手册、户档、村档、“一卡两牌”等档案资料进行核实完善和修正。脱贫攻坚数据质量明显提升,各项数据真实准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全面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按照“全面清理、回归本源、基层认可、数据完善”的要求,认真清理核实已脱贫不享受政策对象,全县清理1247户4896人。

(七)全面总结宣传,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全面总结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客观真实评估攻坚成果。建立了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库,编写并上报脱贫攻坚大事记,征集“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脱贫攻坚图片、微视频、扶贫歌曲等。以优秀扶贫干部杨骅先进事迹为素材,创作歌曲《传承》获全市脱贫攻坚原创歌曲大赛获奖。拍摄制作完成30分钟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已送重庆卫视安排展播。8月下旬市县30名摄影记者、专家进驻黄金镇桃花村,开展视觉扶贫行动,拍摄收集整理留存“扶贫印记”。县扶贫办、县融媒体中心共同开办“告别贫困—脱贫攻坚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报道全县72个贫困村面貌的巨大变化。11月9日市级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县成功举办。二是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推进,11月上旬接受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检查评估受到好评。三是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开展“扶贫日”系列重大宣传活动,《重庆日报》专版刊载我县《忠县“三抓”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接续乡村振兴》宣传稿。四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试点。我县新立镇官坪村4月被确立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市级试点村,目前所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已完工80%。抓紧研究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衔接。

二、存在的问题及2021年工作思路

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以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推动贫困村整村推进为抓手,紧紧围绕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持对象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实施以扶贫产业开发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村民的参与权与决策权,完成项目村的项目规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原则

1.集中连片,科学规划的原则。优先将自然连片的贫困村纳入试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编制整村推进规划,加强整村推进规划与其他规划的有效衔接。

2.突出重点,整合资金的原则。突出重点,重点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整合资金力度,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的建设任务,发挥资金整合效益,有效改善贫困村发展面貌。

3.群众决策,政府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村群众的发展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政府部门指导、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

4.公平竞争,公开公示的原则。试点村通过公平竞争和择优遴先产生。整村推进的规划、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公开公示。

三、工作任务与目标

项目村通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较大幅度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贫困村的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体自我发展潜力,努力把项目村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扶贫开发的示范点。

项目区规划建设项目152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08个,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6个,产业发展项目18个。

1.基础设施项目

(1)乡村道路建设方面。改建、新建村组公路项目44个长44.68公里,其中村道新建项目4个长11.68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20厘米;村级公路硬化、整治项目25个总长20.28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20厘米;村/组新建公路项目2个长4公里,砂石路面,宽5米,其中硬化4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厘米;村/组公路硬化、整治项目7个5.45公里,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C30砼路面厚度18厘米;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项目2个长1.25公里,砂石路面,宽5米;护村坝/护路坝项目2个长0.809公里,护栏项目1个长0.21公里。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方面。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处,铺设供水管道7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245人。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新建灌溉渠项目5个长12.34公里;整治灌溉渠项目13个长21.02公里;病塘整治项目16个;整治建设水库项目3个,新建提灌站、水站1个;电排站更新项目1个,圩堤加高加固项目1个长2.4公里;晒场项目1个11000平方米。

(4)农田改造项目3个,面积425亩。

(5)桥梁建设项目9个。

(6)农网项目改造2个,长6公里。

2.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1)三建四改工程方面。改厕项目4个,374户,改圈项目1个,34户。

(2)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文化活动室项目2个,新建文化广场项目3个,面积7012平方米;安装路灯项目3个,安装路灯204盏;绿化设施项目8个,粉刷街道项目1个,面积1000平方米,健身设施项目2个,器材24架,村内排水沟项目2个,建设村内排水沟3.38公里。

3.产业发展项目

(1)蔬菜:新建3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

(2)油茶:新建油茶基地500亩。

(3)稻-稻-油种植面积4816亩。

(4)葡萄种植,新建种植基地100亩。

(5)水产立体养殖420亩。

(6)水产品真空包装厂一个,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7)科技、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869人次。

(8)建设恒温库1座,冷冻库1座。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工作,分宣传发动、项目村遴选、项目村规划编制、规划项目实施、规划项目检查验收五个阶段。

1.信息扩散,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6日-10月9日

(1)召开鄱阳县争取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贫困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动员大会。

(2)举办鄱阳县中央公益金支持扶贫项目信息扩散培训班。

(3)根据预选试点村信息扩散情况,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下发验收合格通知。

2.项目村申报阶段(2011年10月9日-10月13日)

(1)项目村申报条件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财农[2011]78号《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赣财农[2011]99号《关于上报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县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从“十二五”期间国家贫困村中遴选10个贫困程度深,具有发展基础的村,为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试点村。项目村选择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农业人口1400人以上(其中:贫困人口150人以上)的范围内。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高低,从低向高排列。

②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已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能形成一村一品,逐步与县级(乡级)集中连片产业区相对接,实现区域联动,互相支撑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综合治理。

③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脆弱,贫困人口居高不下,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偏低,且资源较丰富的集中连片区。

④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保护湖区生态,彰扬湖区生态特色,能形成生态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⑤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具有红色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⑥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资金,加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有关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积极稳妥推广扶贫到户小额信贷和农业产业化贷款投入,部门配合,改变过去过于分散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整合资金在150万元以上)。

⑦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战斗较强,民风淳朴,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较高。近两年未发生和越级上访事件。

(2)项目村遴选确定:按照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扶贫办、财政厅要求,在乡镇申报的基础上,从20个具备条件的国定贫困村中公平竞争10个贫困村为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试点村。

3.项目村规划编制阶段(2011年10月14日-10月21日)

(1)举办村级规划培训班(10月18日)。项目村名单正式确定后,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举办项目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参与式规划培训班,对县乡村参与编制规划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规划人员熟练掌握编制规划的内容、要求和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水平。

(2)确定规划建设项目(10月19日-10月20日)。培训班结束后,乡镇两级要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政策要求和扶持措施宣传到村到户,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自然村组项目需求调查,通过村民参与投票方式初步提出规划项目。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组织由县交通运输局、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新村办等项目涉及部门技术人员对规划项目进行实地测算,核定规划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工程造价,并根据资金规模正式确定各村规划建设项目总数和总投资。规划项目正式确定后,各村要求将规划项目向本村民张榜公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设。项目规划确定后,组织编写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和县财政局。

(3)上报审核批准(10月20日-10月21日)。县扶贫和移民办和财政局汇总村级项目规划,并上报省扶贫和移民办和财政厅审批。

4.规划项目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2月)

规划项目实施期限为两年,即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项目村作为规划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实施。乡镇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项目实施日常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监测等工作。

5.项目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2月-3月)

项目实施结束后,县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村进行逐个检查验收,并形成专题报告报省扶贫和移民办和省财政厅。

五、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措施

1.项目组织管理

(1)县政府成立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政府办、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农工部、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党史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项目区7个乡镇的乡镇长组成(见附表)。领导小组下设鄱阳县公益金扶贫项目办公室,主任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

7个项目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乡镇分管领导、相关技术部门组成的实施领导小组。

10个项目村成立以村“两委”主要成员为主的项目规划小组和以村民代表为主的监督小组

(2)各级机构的管理职责

县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职责:

①选择和确定项目村;

②负责组织对项目实施的政策指导、能力建设等工作;

③负责领导县项目办开展工作;

④负责对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

⑤负责对整合资金的落实和项目的实施。

县公益金扶贫项目办公室职责:

①负责全县公益金项目规划的编制;

②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项目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

③负责管理、督促各项目区乡镇落实项目的各项部署和安排;

④负责各项目区各类文档收集、管理和保存;

⑤负责项目的经验总结、交流和推广。

乡镇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乡镇的项目村宣传发动、开展相关培训等;

②负责指导和协助项目村编制村级规划;

③负责监督规划村管理委员会执行项目各项管理;

④负责对项目村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等。

规划村规划小组职责:

①负责项目在本项目村的宣传发动;

②组织村级相关项目培训;

③动员、组织全体村民参与制定村级规划;

④组织本村开展项目准备工作,包括讨论实施项目的投工投劳方案、项目占用土地和其它个人财产的处置方案、工程实施和管理方案等;

⑤根据上级审核批复的采购方式,做好相应的采购工作;

⑥负责组织村民开展自营工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⑦负责采购、施工、监理、技术服务等相关合同的签订工作;

⑧根据工程进度申请资金拨付;

⑨负责建立并保管村级项目工作档案;

⑩配合上级项目管理部门开展的项目检查、调研、监测和验收等工作;

11组织落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12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其它相关事宜。

规划村监督小组职责:

①监督项目的宣传发动、村级规划制定以及项目准备工作;

②监督项目工程的组织管理及工程质量和进度;

③监督项目资金运行;

④监督项目工程招投标、议标程序;

⑤监督项目的公示、公告和投诉处理情况;

⑥按时完成工作日志,及时填报监测表格。

2.项目资金及采购管理

(1)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扶贫事业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参与式实施管理的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会计管理条例和法案实施。

县财政局设立项目资金管理专用账户,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各项目村在所属乡镇财政所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

按时足额落实项目建设投资中的配套资金,保证使县财政配套资金列入明年财政预算,整合资金列入各部门的下年规划。

各规划村项目在县扶贫和移民办进行项目审核确认启动后,可向县财政局申请拨付该项目总投资30%的启动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提交完整的相关结算凭证,经审查合格后再拨付剩余项目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求坚持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审批制、报帐制、验收制、审计制、责任追究制。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益。

具体的资金管理流程、资金计划、资金申请、资金拨付、财务档案管理按《管理办法》执行。

(2)项目采购管理

20万元以上的采取招标采购,20万元~10万元实行招标采购或者询价采购,10万元以下自营或直接采购。

3.项目责任管理

(1)制定项目责任制。县政府明确实行公益金扶贫项目责任制,项目区的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制定鄱阳县公益金扶贫项目管理责任状。项目区乡镇向县政府签订责任状;项目村向各项目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

(2)落实干部驻村责任制。每乡镇抽派一名年轻有为、事业心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驻村指导,协助村两委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项目村新农村建设点乡镇主要领导挂点联系。

(3)落实帮扶责任制。对每一个项目村落实一个县级部门定点帮扶,明确责任领导、帮扶内容和帮扶措施;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项目区捐款捐物,营造扶贫氛围。

(4)制定奖惩机制。把公益金扶贫项目管理列入每年度的全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对组织领导得力、项目实施成效好、资金使用管理规范的项目乡镇和项目村实行奖励,从年度县级财政扶贫资金中给予追加扶贫项目和资金计划;对组织领导不力、项目实施情况较差、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的乡镇和项目村,相应扣减扶贫项目和资金计划。

六、项目监督和项目验收评估措施

按照规划、实施、资金、效益、技术到村、到户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操作指南》,建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

1.项目规划设计

在各规划村上报规划后,县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会同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新村办等相关部门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实地察看,逐项确认;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规划村标准文本的设计;县财政局负责各类项目资金的合理比例安排;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技术部门负责项目的地点设置、工程测算、设计图纸等,并制定所有项目的设计标准、技术参数等;其他部门负责整合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各项目村在经过这些部门论证认定后,才可报送规划文本到县扶贫和移民办,待认定申报审批后,才可以实施。

2.项目计划和实施

(1)项目实施的原则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倾斜的原则。项目区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把产业发展建设成为全县农户增收的示范引导带,使该区域贫困面貌有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有较大提升。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服务大局,科学规划,整个项目分两年实施,确保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到实处。

整合资金,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中央专项公益金与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相关资金整合使用,发挥集聚效应。坚持各类支农资金使用范围不变,分配主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监管程序不变,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确保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突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进一步优化项目资金的投向,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在项目的规划、立项和实施上,给予群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参与性。力争项目区群众得到最多的实惠。

消除贫困,改善生态的原则。正确处理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项目实施的程序

经批准的项目,首先确定项目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占地调整等具体方案;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各项目施工前必须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在扶贫和移民办下达正式开工函后才可实施;每个项目必须在各村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下,项目施工单位按合同要求进行实施。

(3)项目实施的方法

县扶贫和移民办根据项目建设性质及规模,合理安排实施方式,是交通、水利、公共设施项目原则上实行招投标制;小型项目由项目村按设计要求组织自建;产业发展项目,种苗实行招标采购。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认真履行施工合同。

承担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拥有满足工程需求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有差错的,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上报到项目管理委员会。

施工单位应当主动接受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单项工程完工后,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证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自建项目也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在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下把项目实施好。

3.项目验收

成立检查验收小组,小组有关成员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县财政局会同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新村办等职能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审计监察部门、所在村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监督小组等组成。

项目验收采取办法包括随时抽查,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等。

随时抽查由项目管理小组和监督小组根据工程进度择时抽查;中期检查即在工程完工一半时,首先由项目管理小组和监督小组各自主动检查,再由县项目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技术部门等进行全县逐个项目村检查;项目竣工后,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对项目自我验收,验收合格后向县项目办提交验收申请,再由县项目办组织成立的检查验收小组对逐村逐项目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