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07:43:05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交通法规;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最近逛街,发现骑车过马路左转弯的交通规则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需要过两次马路,可以和机动车一样根据左转信号灯指示直接左转。这样走的多了,总结出一个可以节省时间的走法:若直行红灯而垂直方向是绿灯,可以走斑马线到马路对面,一般走到垂直方向对面应该是左转绿灯亮起,这时候就可以堂而皇之左转到对角线对面,比在原地等信号正好可以节约左转弯绿灯信号时间。另外,根据新交规,闯黄灯虽然暂不进行处罚,但已经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税收政策就像交通法规,指导我们如何组织税款、如何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严格执行这些政策是我们的责任。而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大多会计从业人员会采取在原地等绿灯放行,或者是直接闯红、黄灯同行。殊不知原地等待会提高单位的纳税成本,而闯黄灯则是违法行为,会给单位造成的极大的纳税风险。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努力学习税法、研究税法,总结出节税而又不违法的路子,这才是会计至高之处。

下面这两个例子,一个通过左转弯先直行以距离换取时间,为企业节省大量税收成本;一个无意间闯了黄灯,为企业增加了税收负担。

一、土地投资入股减免税费

前段时间到一单位审计,单位会计人员介绍要将一宗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另一公司,而另一公司的与本单位共同隶属于一个母公司,该宗土地使用权在五年前购置,面积近200亩,目前每亩价格50万元左右。上述土地转让交易如果按正常交易程序,需要按转让差价的一定比例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更是可观,另外买受方还需要缴纳契税,粗略计算一下,需要缴纳的各项税金及附加不会低于一千万!当时双方正在商量如何签订合同,想通过合同把转让价格降低来减少税收成本,甚至已经找人到土地估价机构压低土地评估价格。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我告诉会计人员,不要在合同上打主意,也不用到土地估计机构找人,只要把转让土地使用权改为用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与之相关的税金及附加不用缴纳。理由如下:

营业税: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规定:“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到投资到另一公司,正好符合文件的要求,数目客观的的土地增值税不用缴纳,为单位节约大量税收成本。

契税:根据税法规定,契税纳税义务人是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按说是否缴纳契税与资产转让方无关,但在本案例的买卖双方共同隶属于一个母公司,从整个集团角度讲购买方缴纳的契税也无形中增加了纳税成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规定:“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本案中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到投资到另一公司,正好符合“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的转让,另一公司完全符合免征契税的条件,几百万契税就轻易节约下来。

企业经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按要求准备了相应税费减免手续,通过用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方式进行转让,只缴纳了50余万元的手续费,节省税收成本1000多万元。

二、发票地点不符合要求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2

调点

转让定价调查的重点关注行业是汽车行业和制药行业。为规范全国的转让定价调查,国税总局将不断加强转让定价的集中统一管理,案件的立案和结案都要层报国税总局审批,以确保执行标准的规范统一,避免出现同类企业在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要加强全国联查(包括行业和集团企业)的力度。

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将日益重视“走出去”企业利用避税港进行避税的问题。近年来,企业与海外低税率国家或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2008年中国内地从三大避税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和香港吸引的外资,分别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23.43%和44.41%。“走出去”的企业对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投资占全国直接对外投资净额的75.61%。虽然内地税务机关并不认为香港属于避税港地区,但从转让定价角度出发,香港的利得税税率明显低于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现状,使内地税务机关对于涉及香港地区的交易安排仍然保持关注。

发展方向

中国税务机关正积极参与国际征管协作和国际联合反避税调查,中国将正式加入“国际反避税信息中心”(JITSIC),同时也会积极参与OECD专家授课以及联合国《发展中国家转让定价手册》的拟订。

通过双边磋商和参与国际交流,国税总局正积极谋求扩大中国反避税工作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了很多基于发展中国家立场的观点和思路,在国际反避税规则的制定中积极争取话语权,以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权益。

国税总局正在构建全国共享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根据国税发[2009]2号文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分析评估企业关联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时,可以使用公开信息资料,也可以使用非公开信息资料(即通常所称的“秘密数据库”)。税务机关在筹措争取海关、统计、商务、外管、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此外,国税总局正在筹备实施“专家小组会审制度”,希望以此增加反避税调查调整的权威性,加大调查调整力度。企业对调整持有异议的,可进一步采取复议、诉讼或申请双边磋商等措施。在这一点上,国税总局意识到某些地方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自行调整以避免转让定价调查。这类自行调整很可能由于不被交易对方所在地税务机关认可而导致双重征税。正因如此,预先进行适当的转让定价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自行调整以及双重征税的重要性便愈发明显。

转让定价新理念

在近期的双边磋商案例中,中国税务机关提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成本节约、市场溢价等新理念,强调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购买力、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要求发达国家认同并尊重这些特殊经济因素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这些理念已在一些案件磋商中初步得到了外方认可。具体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成本节约

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厂,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而获取超额利润。这种因“成本节约”带来的利润,中国是否应该享有这部分收益并拥有征税权?如果这部分利润由中国和投资国共享,则应如何作出合理分配?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调查过程中的辩论焦点。

营销性无形资产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如许多欧美知名的奢侈品集团,在中国设立销售企业并将其定位成集团中承担简单功能的分销企业,据此留在国内的利润极低。在这些案例中,税务机关往往质疑,是否可仅以营销决策系境外母公司决定为由,将营销性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全部归入母公司。这一做法可能被认为忽视了中国市场需求旺盛而对利润产生的带动作用,并且未对国内分销企业在市场开拓过程中的利润贡献予以适当确认。

市场溢价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购买力方面的优势无疑对企业创造价值有特殊的贡献。以汽车行业为例,近年来,除中国汽车销售市场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外,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表现持续低迷。中国税务机关通常认为,中国应该拥有该“市场溢价”带来的额外收益,而有关的收益应如何量化仍需作进一步探讨。

合约研发

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约研发企业一般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不拥有有关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仅按人工成本和相关费用加成的方式获得报酬,利润不高。在某些情况下,税务机关可能认为这种做法对于境内企业并不公平;尤其对于被认为实质参与研发决策的境内企业,税务机关认为其应该能够分享研发成果带来的收益。

把握形势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税务机关在国际反避税舞台上已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从实务操作还是专业知识方面,国税总局都已有着较全面的考虑和安排。中国各级税务机关正在不断加强反避税工作的力度,包括从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机制的规范、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内对外宣传的加强,以及国际交流和磋商的扩大等各个方面,以充分维护中国的税收权益。

面对中国税务机关对于反避税工作的日益重视,作为跨国集团的管理层应该加紧审视自身的税务安排是否能适应中国税务环境的发展。除了关注税务筹划、按国税发[2009]2号文的要求准备相关同期资料以外,跨国集团也可以主动与税务机关就合理的利润水平进行预约定价安排的协商,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转让定价的风险。与此同时,在制定转让定价政策的时候,管理层也应开始将以上的转让定价新理念考虑在内。

相关阅读

荷兰大企业税收管理简介

一、荷兰概况及纳税人类型划分

据荷兰专家介绍,荷兰现有居民1600万人,各类企业120万家,其中:大型企业11000家,极大型企业1500家,全球型企业25家。企业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个人纳税人、小型企业纳税人、中型企业纳税人、大企业纳税人。

二、荷兰大企业管理

1、极大型企业标准: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税款大于2500万欧元;外国母公司且税款大于1250万欧元;至少拥有5家外国子公司或常设机构税款大于1250万欧元。

2、特殊目标群体:虽然有些企业没有达到大企业的标准,但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各产业链、各环节均不同程度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这样的一些企业在荷兰税务管理中称之为特殊目标群体。这些群体包括:(1)银行和保险企业;(2)能源和环境企业;(3)油气企业;(4)APA成员单位。

3、企业管理部门的结构和作用:荷兰对纳税人的管理,采用以行业为导向,成立若干部门或小组进行税务管理服务。部门或小组对应纳税实体为40-60个。

4、税收重要性划分:极大企业所占比例2%,税收重要性占70%;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3%,税收重要性占20%;小企业所占比例95%,税收重要性占10%。

5、大企业的特点:(1)税收收入集中:较少的大企业在国家的税收收入中占有较大份额;(2)规模和作用:这种税收收入的集中性源于这些企业的规模及其应缴纳的税种;(3)复杂性:许多大企业的涉税事项极为复杂。(4)自我评定原则的适用:申报表提交后即被接受,实行事后核查程序。

6、大企业的税收遵从风险:(1)潜在的巨额税收收入;(2)复杂的经营业务和涉税事项;(3)复杂的法律;(4)使税负最小化的政策和策略。

7、大企业人员配备:全国税务机构雇员总数是3万人,其中:大企业管理部门的雇员总数是750人(占总人数的2.5%)。对配备大企业管理人员要求:(1)50%的大企业管理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分别担任法律专家,财务、EDP、统计审计员,客户经理;(2)30%大企业管理人员受过中等教育:分别从事相同的工作,但与税务接触较少;(3)20%大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8、大企业人员培训:(1)与几家大学合作对税务和EDP审计员、税务检查员等开展税务和审计方面的培训项目;(2)在商业大学与税务顾问、大企业CEO和CFO共同开展税收保障课程的学习;(3)同时与商业学校合作开展“在职培训”项目;(4)由于新的策略性方法,强力需要对社会技能进行培训;(5)关于谈判和合作的高级培训课程;(6)社会技能培训。

9、税务部门与大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1)经营和法律结构;(2)税务策略;(3)税务风险管理;(4)关于税务的高层声音;(5)如何确定并控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税务控制框架)。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3

一、证券公司非税财会人员参与税务管理的内容

表1列示了证券公司业务可能存在的部分问题及税务风险。非税财会人员对这些问题和环节应给与特别关注,保障税务风险能够被及时识别和处理。由于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与营业税和所得税相关,本文拟结合这两类涉税业务说明非税财会人员应如何参与税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规避涉税风险。

1.正确核算应税营业税营业额。证券公司营业税的计算和缴纳按照财政部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2001]2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4]20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本市场有关营业税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执行,按照应税营业税收入的5%计缴营业税。根据财税[2006]17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和财税[2008]7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准许证券公司上缴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从其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证券公司经济业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其他业务。相应证券公司应税营业税营业额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部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自营证券差价收入、证券承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证券公司非应税财会人员应对证券业务按业务性质进行分类核算,并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以正确确定应税营业税收入,避免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

(1)证券经纪业务,是指公司客户(投资者)买卖证券的活动。证券经纪业务应当按照买卖证券业务、兑付证券业务、代保管证券业务分类核算。买卖证券业务是公司客户进行证券买卖的业务,应当在与客户办理买卖证券款项清算时确认收入。兑付证券业务是公司接受委托对其发行的证券到期进行兑付的证券业务,应于代兑付证券业务基本完成,与委托方结算时确认收入。代保管证券业务是公司其他各方保管的有价证券,应于代保管服务完成时确认收入;一次性收取的手续费,作为预收账款处理,待后续代保管服务完成时再确认收入。

(2)证券自营业务,是指公司以自己的名义,用公司的资金买卖证券以达到短期获利目的的证券业务。证券公司自营买入的证券,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其实际成本包括买入时成交的价款和交纳的各项税费。公司自营卖出的证券,应在与证券交易所清算时按成交价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额确认收入;卖出证券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即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与证券交易所清算时按成交价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卖出证券的实际成本。

(3)证券承销业务,是指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公司接受发行人的委托,发行人发行证券的活动。证券公司应当根据与发行人确定的发售方式,分别进行核算。①以全额包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的,应在按承购价格购入待发售的证券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将证券转售给投资者时,按发行价格确认为证券发行收入,按已发行证券的承购价格结转行证券的成本。发行期结束后,如有未售出的证券,应按承购价格转为公司的自营证券或长期投资。②公司以余额包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的,应在收到行人发售的证券时,按委托方约定的发行价格同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发行期结束后,如有未售出的证券,应按约定的发行价格转为公司的自营证券或长期投资;行证券的手续费收入,应于发行期结束后,与发行人结算发行价款时确认收入。③公司以代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的,应在收到行人发售的证券时,按委托方约定的发行价格同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行证券的手续费收入,应于发行期结束后,与发行人结算发行价款时确认收入。

(4)其他证券业务其他证券业务,是指经批准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除经纪、自营和承销业务以外的与证券业务有关的业务。①买入返售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与其他企业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按一定价格买入证券,到期日再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将该批证券返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取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差价收。公司应于买入某种证券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证券到期返售时,按返售价格与买入成本价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入。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委托负责经营管理受托资产的业务。受托经营管理资产,应按实际受托资产的款项,同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合同到期,与委托单位结算收益或损失时,按合同规定的比例计算的应由公司享有的收益或承担的损失,确认为当期的收益或损失。

2.正确核算投资者保护基金。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6月30日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证券公司,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营业收入是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中: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咨询业务净收入)、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非税财会人员应正确计算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计提基数,以避免税务罚款、滞纳金或税款损失的纳税风险。

3.正确识别处理不得抵扣的事项,防范税务风险。根据财税[2004]20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本市场有关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中有关内容:准许证券公司代收的以下费用从其营业税记税营业额中扣除:(1)为证券交易所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2)他人买卖证券代收的证券交易所经手费;(3)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代收的股东账户开户费(包括A股和B股)、特别转让股票开户费、过户费、B股结算费、转托管费;因A股、B股交易均有结算费,但只有B股结算费才能抵扣,故在计算抵扣金额时应识别不得抵扣的事项,防范税务风险。

(二)参与所得税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提供健全的资料。非税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一是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原始单据的真实、完整性审核。对于填写不清晰、不完整的单据,坚决返回予以整改;对于审批手续、发票资料不齐全的经济业务,坚决不予受理;对于存在假发票、假资料的情况,立即向领导汇报,并作为重大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加强对成本费用原始单据的规范化审核。一方面要认真审核各单位上报单据中是否存在单据类型不准确或混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制作统计表、汇总表时,应注意克服单位名称使用惯性,使用标准的分摊费用部门名称。三是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审核。一方面应注重费用性质的把握,准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重点检查修理费占原值比例、资产是日常维修还是改造升级、在建工程是否已达到可使用状态、购入物品及设施的原值及特性、合同审批资金渠道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提高费用甄别能力,实现成本费用项目的准确核算和归集。

2.加强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的建档管理工作。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证券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主要有资产减值准备、交易性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估值、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故非税财会人员一方面需要注重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的建档记录工作,使纳税调整有据可依,并保证其完整、准确;另一方面需加强纳税调整的操作管理,保证纳税调整数据的全面、准确、规避检查风险。

3.做好个人所得税计税的复核工作。个人所得税因涉税人员广、项目多一直是税务机关对证券公司的重点检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职工工资是由劳资部门发放的,而兼职老师授课费等形式的个人收入是由培训部门办理并发放的。这就存在因各部门人员理解不到位或纳税意识不足而形成个人所得税计提比例偏低的问题。在这些涉税会计处理中,财务人员应采取大金额、大比例抽查和全额复算等方法,进行计税公式的校验和计税金额的复核,保证个人所得税计提的合理、正确,规避个人所得税风险。

二、证券公司非税财会人员参与税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为提高非税财会人员参与税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

1.建立公司税务管理大环境,形成会计、税务一体化工作氛围。各经营单位应进一步认识税务管理工作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会计和税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共同操作。通过大环境的塑造,培养敏锐的税务管理意识,提高税务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确保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慎重实施。

2.对非税财会人员进行税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一是鼓励财会人员自学,并挖掘单位内部的学习培训能力。二是组织财会人员参加税务培训,掌握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税法的最新变化。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4

股利分配的税务筹划。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股利分配的两种主要方式,中国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发放股票股利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但如果是现金股利,就必须按规定的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发放股票股利对公司也有益:用股票股利来代替现金股利,公司可保有大量的现金,方便公司发展,有利于公司追加投资。另外,公司发放股票股利,能使公司股票的行情保持在一个符合交易需要的范围之内,便于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

企业应税收入的筹划。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收入确认金额中,经常存在着各种收入的抵免因素,这就给企业在保证收入总体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提供了税务筹划的空间,如各种商业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出口商品销售中的外国运费、装卸费、保险费、佣金等在实际发生时冲减了销售收入;销售中的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相当于抵减了销售收入,这都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地减少了所得税,前者还可减少货物和劳务税的计税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的筹划。第一,尽可能调低企业折旧年限,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加大成本会减少利润,可使所得税减少。如果不提折旧,企业的所得税将会增加许多。折旧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税收挡板”。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直线法;一是加速折旧法虽然从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期来说,两类不同的折旧方法的折旧总额是不变的,对收益总额也无影响,但是,加速折旧法在最初的年份计提折旧多,冲减了税基,减少了企业应纳所得税,相当于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煤炭企业普遍采用平均年限法,因此,企业可参照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标准,尽可能地调低企业折旧年限,尽可能少地交纳当年所得税,以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第二,做好在建工程合同、预算、转资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房产税的税基。如年产90万吨煤炭企业,其建筑工程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8%~20%,而建筑工程中的房产投资要占51%~52%,如果企业基建期间合同、预算、结算人员对建筑工程立项要求不细,在建工程转资时财务人员转资工作不仔细,对待摊投资摊销时不加以仔细分析,都会加大房产税的税基,多支出企业的房产税税款。如果合同、预算、财务等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细节,即可每年为企业合理节约房产税约30万~40万元。一是建筑工程预、结算时,严格区分房屋、建筑物、设备基础、各种管道如蒸汽、压缩空气、给水及排水等管道、电力、电讯、电线的敷设工程等,对其中的设备基础,尤其是室内较大型的设备基础(如:矿山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等)应尽可能地不进入房屋总造价,可将其对应地摊入需安装设备;日常预、结算过程中严禁相关人员为图工作省心、方便,将房屋、设施、必要的设备等都搅在一起以工业区房屋性固定资产入账。二是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时,首先对其中可不构成房屋的建筑工程尽可能地分别转资到建筑物、线路、管路及需安装等;其次对待摊支出的摊销应格外地注意分析;土地征用费、采矿权价款等不要误进待摊投资,应将其直接转无形资产等,而不应将其摊入房屋总造价;对地质勘察、探矿许可费用等根据费用性质,将其全部摊入矿井建筑物,而不应将其全部平均摊入转资工程,以致增加部分房产总造价。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5

财务管理的工作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的辅助,财务经理也需要依据财务工作状况对企业的经营做出合理的决策。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财务员工个人年度工作转正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财务员工个人转正述职报告1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同仁的支持下,财务部基本完成各项既定指标。下面将财务部一年来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年完成公司量化指标情况:

公司全年给我部门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五项:一是资金上存率95%以上;我司全年资金上存率为98%;二是年末货币资金余额8000万元以上,其中公司本级2000万;我司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4200万元,因购置设备支付2800万元导致公司本部货币资金没有达标;三是新开项目资金策划率100%;本年度公司新开4个项目均做了项目资金策划。四是全司利润总额8500万元;实际全年完成利润8560万元;五是办理资金信贷类业务,投诉率为0;财务部全年办理各项信贷业务准确及时,全年未发生一起投诉。

二、全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20____年,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财务工作:

一是以统一财务管理模式为主线加强了财务基础工作和精细化管理力度: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统一公司财务核算方面度量衡,统一财务管理标准。

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提高前瞻性财务规划力度:一年来预算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现金流量:全年公司向所属各单位收回7160万元,同时财务部根据公司经营资金需要,全年共计向局借款2.345亿元,此外全年为公司各单位累计办理承兑汇票131笔计8533万元。以上措施有力保证了公司全年生产经营需要。

四是充分发挥支持服务职能:一年来,我们及时向有关领导提供各种数据,及时为各项内外经济活动提供了应有的支持,基本上满足了领导和各单位对我部的财务要求。

五是加强财务检查及内控管理力度,防范财务风险。

六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去年我们有计划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税收法律知识,提升把握政策的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20____年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是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还不够;二是分公司有一部分核定上交资金未及时收回来;三是财务部门未能经常深入分公司和项目了解第一手资料和情况;四是我本人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

四、20____年财务工作的初步设想:

20____年财务除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外,我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兵马未动,策划先行,提前做好年度各项财务策划。真正做到事前有依据、事后有证据;

二是要强化总部对资金的集中调控能力;

三是以审计作为重要手段,加强审计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维护公司安全运营;

四是要强化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把原来许多定性的文字尽可能地转化为定量的数字。

最后,还想说两点:一是我工作能顺利的开展首先要感谢公司领导的支持,以及财务部全体员工对我的工作给予的帮助和配合;二是希望大家在今年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我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地与大家一道,为公司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做出努力。

财务员工个人转正述职报告2进入____公司已经六个月了,我先后从事了会计和出纳工作。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勤奋工作,获得了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在经理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下,我对____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财务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多么重要。

一、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主要为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制作三大报表,报税和保险。天芯系统的主要操作是凭证录入,凭证是一切财务工作的基础,所以要非常细心,首先要注意往来科目对象别的设置。其次注意有些需要自制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不得遗漏。还有,为方便查找凭证,摘要的书写应符合公司的要求。

现金流量表是应用财务软件后,需要手工编制的财务报表,表中涉及现金的分类归集,能够体现企业现金的分配情况。现金流量表需要分别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把企业发生的与现金有关的财务往来编制到流量表左侧和右侧,两次的编制金额要相同。企业的现金往来繁多,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要分门别类地归集、核算,就需要细心和耐心。

会计的每月工作还包括各项税金及保险的申报,需要在各自申报期内及时进行申报。

二、出纳工作

出纳主要工作为收付款、报销等与现金及银行存款有关的操作。付款前应核对金额是否清楚、是否有总经理批准,根据经批准和审核无误的有关单据,办理银行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业务;付款时无论以支票还是以电汇方式付款都需要应用密码器,抄录密码;付款后要及时整理回单,方便会计做账。

报销及借款。支出凭单报销,要严格参照公司报销制度;差旅报销时要根据职位给予不同等级的补助;借款管理:原则上款项未还时不允许借下一笔,有总经理特别批准的情况除外。

另外,所有现金的收入支出都要在现金日记账登记;所有票据的领用都要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出纳所有参与的工作都要在日记账中体现,分门别类加以归纳,与库存现金和银行账面余额对账。

在公司这半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有很大收获。经理耐心教导我们新员工,给我们讲实操,为我们每个人答疑,帮助我把对财务的认识由课本知识向实务转变过来。领导的帮助,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和能力的提升;工作的历练,促使我完成了由学生向工作者的角色转化。

在这六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财务员工个人转正述职报告3____年中,在____社区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忙指导下,透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潜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必须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个人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一是透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____大、____届__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党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二是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三是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用心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我的准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四是不断改善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潜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会计工作计划

一年来,本人以高度的职责感和事业心,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状况,按时间性,全年的工作如下:

一季度,完成____年财务决算收尾工作,办好相关事宜,办理事业年检。认真总结去年的财务工作,并为____年订下了财务工作设想。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对财务专用软件进行了清理、杀毒和备份。完成____年新增固定资产的建账、建卡、年检工作;

二季度,按照财务制度及预算收支科目建立____年新账,处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按工资报表要求建立工资统计账目,以便于分项目统计,准时向主管部门报送财务、统计月报季报;充分发挥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及时向相关单位、站领导带给相关信息、资料,以便正确决策。主动与局计财科及时持续联系,提出用款申请计划,以到达资金的正常周转。在对外付款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制度,账务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审验,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及时报送“收费项目、标准、依据、金额”、等自查清理状况表,报送上半年医保软盘、按医保规定缴纳上半年保费。

三季度,根据____号文精神的要求,用近一个月时间对____年以来的账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____省会计管理条例》进行对照自查,完善了财务手续,写出了自查状况、经验体会、内部控制度建设状况及会计制度执行状况,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办理职工增资事项。

四季度,为审核认定免交残疾金报送了劳资表、残废证、工资领取单。申报缴纳合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下半年医保,住房公积。按规定录报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办理人事工资审核等。

三、勤勤恳恳做好后勤服务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制度和职业道德,做好财务工作计划,乐于理解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如为执法人员考试报到、做考前准备工作,完成廉政专项治理自查自纠状况报告及党风廉政工总结等文字材料的撰写。

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我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者,不仅仅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同时体会到,无论在什么岗位,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工作,都就应用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做到日新月异,从改变中找到创新。

财务员工个人转正述职报告4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个月试用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三个月的财务工作中,对财务的岗位认识、工作性质、业务技能以及思想提高都是对我的职业生涯的填充和必不可少的弥补。

回顾三个月来的财务工作,先是失误、还是失误,最后才有了小的成绩和经验。下面,我将财务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失误、缺点和经验简谈

以前在公司是做出纳工作的,财务的业务没具体操作和实践过,总认为是调虫小技,不以为然,可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刚开始干财务工作出现不少的失误,第一失误就是开具支票上的错误。制度要求:开具支票必须字迹工整、无连笔、不能修改等。而我的正楷书法功底实在是太弱了,笔画不连,字就不会写;终于把支票抬头单位名称写工整了,盖银行预留印鉴时也是一门技巧,印鉴重压、重影、现象都会被银行退票,耽误工作。基于上述业务需求,根据自己在软件公司的软件实施经验和电脑知识,为自己的岗位需求开发了e__cel系统的交行票据套打系统,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虚心的、积极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不能用在具体解决问题上,空洞无味,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果都是面对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而存在的。

二、取得的成绩

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

月末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4、起草财经公文、人事公文并及时发放、传阅、存档、保管。

5、监督人员考勤登记,办公饮用水的安排。

6、开具日常收款业务发票,并保管好空白发票和其它支票。

7、开发了e__cel平台票据套打系统。

8、填写地税申报表。

9、完成财务经理交待的工作。

财务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身教,三个月的岗位实战练兵,使我的财务工作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知道了要作好财务工作绝不可以用轻松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为一个合格的财务,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很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能力。

以上是我近三个月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做好财务工作计划,认真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我真诚的表示感谢!

财务员工个人转正述职报告5过去的2008年,对我而言,是非常特殊而又有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我被聘为财务主管,在这一年我在财务经理及公司领导的关心、爱护、支持下,带领着财务部的各位同仁,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开拓,将财务的运作体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以激动的心情迎接2009,今天我很高兴在此面对领导,面对同仁讲述我的述职报告。

一、我的个人岗位职责及流程描述

1、开具增值税发票

开具增值税发票是指对收到销售部开票申请单时,与往来帐、库存帐进行核对,进行税金预算,经过财务经理的审批后,开具增值税发票。

2、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及认证

发票的管理及认证是指收到采购部发票的情况下,对发票的要素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对其进行扫描认证。发票要素主要有:开票日期、购货单位、品名、数量、金额、销货单位等。

3、凭证审核

凭证审核是出纳已将凭证制好录入财务软件,主管以自己的用户名登陆,审核记账凭证是否与原始凭证一致的过程,审核内容有:金额、会计科目等。

4、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即每个月末,进行汇总凭证,结转凭证,成本核算、结转成本、结转利润等产生财务报表,税务报表的过程。

5、往来帐的管理

往来帐的管理是指核算时涉及需用“往来核算”的账户的核算的业务,一般需往来核算的科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管理往来帐的流程为月末账务处理结束后,查看打印出来的往来帐的客户明细表与实际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找出原因的过程。

6、存货的管理

存货的管理是指在会计期间,对库存商品等科目进行核算,力求确保帐实相符的过程。

7、税务管理

税务的管理是指在应税期内对公司应交税金的预算,得到财务经理及总经理批准,在纳税期间内进行纳税申报的过程,尽力做到资金及税金的计划性。税种一般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车船使用税等。

8、协助办理各项年检

协助办理各项年检是指准备国家税务部门及工商部门所要求企业年检所准备各项资料,前往规定场所进行企业年检,年检一般包括公司的工商年检、税务年检(一般纳税人年检)等。

9、现金的监督管理

现金的监督管理是指监督财务出纳现金支出与报销单金额是否相符,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出纳进行资金的盘点,看是否有长短款的情况出现。

10、日常退税及核销的监督管理

日常退税及核销的监督管理是指监督日常的退税工作,监督日常的核销情况,确保退税流程的顺利进行

11、协助经理对加工丙草胺成本核算

对经理收回来的单据进行整理汇总,制作记账凭证,对其进行单独帐务处理核算利润及日常加工丙草胺付款的管理。

12、日常事务的处理及部门间工作的协助

日常事务的处理及部门工作的协助是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些部门的日常事务进行处理,如日常的付款的授权及为客户处理发票和承兑的情况说明等;对部门间工作协助,如收到货款的通知及计算机简单的故障等。

二、个人所负责工作胜任情况分析表

1、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胜任情况

2008年用发票量为1079份,自己出错5份,他方出错10份,正确率为98.61%,自己出错率为0.46%,他因出错率为0.93%。

2、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及认证的胜任情况

2008年进项发票989份,出错为0分,正确率为100%

3、凭证审核的胜任情况

2008年凭证数为1773份,审核出错份数为13分,正确率为99.27%,出错率为0.73%。

4、账务处理的胜任情况

2008年按时出报表及报税的月份数为12,完成情况率为100%。

5、往来帐的管理的胜任情况

往来帐的核算科目报表按时完成的月份为12,按时完成率为100%。

6、存货的管理得胜任情况

按时出库存报表的月份数为12,完成率为100%;帐实相符的月份数为0,

完成率为0%

7、税务管理的胜任情况

2008年按时预算及按时申报纳税的月份数为12,按时完成率为100%。

8、协助办理各项年检的胜任情况

2008年工商行政年检及一般纳税人年检都能按时完成,完成率100%。

9、现金的监督管理的胜任情况

2008年每个月认证将凭证与资金表核对,未发现资金的差额及挪用情况,完成率为100%。

10、日常退税及核销的监督管理的胜任情况

2008年退税申报月份为12个月,1-11月份已收到退税款,12月份未收到,监督完成率为91.67%。

11、协助经理对加工丙草胺成本核算的胜任情况

2008年11-12月份,资金情况帐实相符,库存情况帐实相符,往来情况帐实相符,完成率为100%

12、日常事务的处理及部门间工作的协助的胜任情况

2004年-2007年福费廷业务重复申报笔数46笔,在领导及部门经理的协助下,清理了46笔,完成率为100%。

三、协助组织部门员工培训/学习情况

在部门的周会和月会中,积极协助部门经理帮助财务部的每个员工改善工作方法,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

四、协助组织例会/沟通会情况

能积极参加并协助公司例会及沟通会,公司会议及培训,不迟到不早退,

提前到会场帮助布置,会后帮助会场等。

五、协助指导员工及帮助员工进步情况

2008年,财务部门新来的员工刚接触财务实务,我协助财务经理帮助培训新人,培训他们的实战经验及工作方法,他们认真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李嫔可以独立完成出纳工作及退税工作,李拓可以独立处理内账事务等,财务部运作体系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6

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0年初,中央决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安徽省进行全面试点,标志着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1年,江苏省依靠自身财力在全省自主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其他省份大都选择了部分县(市)进行了局部试点;2002年,中央在总结安徽、江苏等地两年来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6个省份,同时,经过国务院批准,浙江、上海两个发达省份也依靠自身财力进行了自费改革。至此,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20个省份全面展开,其余11个省份继续在部分县(市)进行局部试点。根据财政部统计,2002年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地区,农业人口达到6.2亿,约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3/4。

(二)试点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政策,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0年3月2日,中发[2000]7号)明确了以“三项取消”、“两项调整”、“一项改革”为主体内容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2001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3月24日,国发[2001]5号),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具体化。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的核定,除强调坚持按照中发[2000]7号文件规定、以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为依据外,明确提出“对新增的耕地或因征占、自然灾害等减少的耕地,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但“经过核定的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要征求农民意见,得到农民认可,并张榜公布”。

2、将“如何均衡农村不同从业人员的税费负担”的权限赋予省级人民政府,强调“对不承包土地的务工经商农民,是否需要和具体采取什么形式收取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3、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农业特产税政策,减轻生产环节税收负担。在2000年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环节,简并、调整农业特产品应税品目,调整部分农业特产品税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农业特产品(如茶叶、水果、原木、原竹等)税率,并将部分农业特产品(如烟叶、牲畜产品)的征收环节由生产环节改为收购环节。

4、关于解决村级三项费用缺口问题。国务院明确,“可以由乡镇财政适当补贴,也可以按照中发[2000]7号文件精神在农业税及其附加总体负担水平不超过8.4%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降低农业税税率,相应提高农业税附加比例的办法,增加村级收入”。

5、关于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后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问题。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属于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淮河、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地区,进行大中型水利基础修建和维护,所需资金应在国家和省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予以重点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应从地方基本建设计划中安排资金。坚决取消基本建设投资中要求农民出资出劳进行配套的做法”。

6、进一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过去的乡镇政府和当地农民集资办学,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和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并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对教师管理和教师工资发放的统筹职能,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管理上收到县,由县级财政按国家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省级政府要参照改革前农村中小学实际公用经费,核定本地区标准和定额,扣除学校适当收取的学杂费,其余部分由县级地方政府在预算中予以安排。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

7、按照“财力向下倾斜,缺口上移”的要求,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对乡镇因改革出现的收支缺口,由县财政予以弥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要全部兑现到乡,省和有条件的市县也要加大对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试点内容进一步拓展

近两年,各试点省份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大都是按照中发[2000]7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及其政策措施进行的,但与2000年安徽省试点方案相比,一些省份的试点内容又有进一步拓展,浙江省的试点方案和内容与中央的统一规定相比有较大改变。主要包括:

1、安徽省。2001-2002年,安徽省在原有方案基础上,一是坚决制止向农民乱收费:详细规定了农村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在部级贫困县对农村初中和小学实行“一费制”;二是对农民建房、结婚登记和计划生育等,除按规定向农民收取证件工本费和其他合法费用以外,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并不得代收任何费用,不得强行服务收取费用;三是将毛茶、水果、干果的农业特产税税率由2001年的10%下调到8%,并选择萧县、砀山两县进行将水果等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全部改征农业税的试点;四是取消基本水费,一律实行计量收费,不用水不交费,并详细规定计量水费的收取标准;五是选择天长、五河两县进行给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即在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基础上,取消在流通环节对新收购粮食的补贴,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将国家实行按保护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间接给农民的补贴转为直接补贴。

2、山东省。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新的农业税税率按照最高不超过6%,农业税附加不超过正税40%的比例执行;二是改革后的农业税由乡镇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并不再征收实物,一律征收代金,具体可委托粮食部门在收购粮食、结算粮款时代扣代交;三是关于农业特产税,对在大田中生产西瓜、甜瓜、甜叶菊3种农产品改征农业税,不再征收农业特产税,对原在生产、收购两个环节征收特产税的应税产品,属于一个纳税人的,合并在一个环节生手,税率要略低于原两个环节适用税率之和,属于两个纳税人的,暂维持生产和收购两个征收环节不变,农业特产税附加的比例暂定为正税的10%-20%;四是取消一切不利于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干部考核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得对乡镇,乡镇不得对村级组织下达不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指令性政绩考核指标,不得出台与财政支出挂钩或规定支出比例的政策和措施。

3、黑龙江省。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种植(养殖)农业特产品的,只征收农业税,不征收农业特产税,对在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继续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征收农业特产税附加。

4、浙江省。从2002年开始,浙江省执行以“减调改稳、合理负担、转移支付、配套进行”为主要内容、与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不完全一致的农村税费改革,一是实行“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屠宰税和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在计税土地上农、特两税合并只征收农业税,不征收特产税;三是改革和规范村提留,按村民认可的办法向全体村民合理收取一定的村公益事业资金,收取标准不超过现行村提留负担的数额;四是稳定农业税,继续按现有的负担水平和征收管理办法执行;五是按照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办法的有关规定,省级自筹资金,加大对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保证欠发达县市的资金缺口补助,各县市要对财政困难的乡镇实行转移支付。

(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强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刚开始时,中央在中发[2000]7号文件之所以没有强调要给试点省进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立足于两点:一是确定7%的农业税税率和占农业税20%的农业税附加比例较高,已经考虑到因“三项取消”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二是中央希望试点地区能够立足自身,自我消化。但2000年安徽的试点工作暴露出因地方财政缺口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等严重问题,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00年底,“国务院已经决定,中央财政每年拿出200亿元用于对地方转移支付,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基层经费的正常开支缺口”。按照转移支付办法,2000年底,中央财政核定安徽省补助11亿元;2001年,针对安徽方案实施后新出现的减收因素,将对该省的补助增加到17亿元(包括农村教师工资补助),并对其他省份106个试点县(市)转移支付补助16亿元,还对全国21个省发放农村教师工资补助50亿元(包括安徽省);2002年,国务院新增16个省份扩大改革试点后,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65亿元用于补助16个省份改革,使2002年中央财政安排的转移支付总额增加到了245亿元(包括50亿元的农村教师工资专项补助)。

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

伴随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各地普遍进行了以乡村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配套改革,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撤并与机构改革、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乡村教育体制改革等。

(一)乡村撤并与机构改革和干部精简

1、乡村撤并。在配套改革中,乡村撤并是力度最大的改革措施。其中有的地方是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进行的,有的地方是为了给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创造更好的条件先期进行的。从全国看,到2001年底,乡镇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了4580个,减少10.24%,行政村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28172个,减少3.82%;从2002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看,到2001年底,乡镇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了3443个,减少10.32%,行政村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27701个,减少4.67%。从乡镇撤并工作力度较大的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五省看,到2001年底,乡镇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了2525个,减少29.3%,分别减少21.2%、33%、20.1%、36.5%和28.5%;从行政村撤并工作力度较大的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北四省看,到2001年底,行政村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22127个,减少17.8%,分别减少33.6%、40.5%、5.4%和2.75%。

江苏省乡村撤并工作力度较大,到2001年底,乡镇总数由1999年底的1922个减到1287个,减少635个,撤并率为33%,行政村总数由1999年底的34903个减到20782个,减少14121个,撤并率为40.5%。从对江苏省3个县市的调查情况看,其乡村组撤并力度更大。溧阳市36个乡镇合并为18个镇,减少了50%;565个行政村调整为291个村和7个居委会,合并率为48%,村均行政区划面积由调整前的2.43平方公里增加到4.61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由1081人增加为2050人。宝应县30个乡镇、427个行政村、5108个村民小组调整为16个乡镇、253个行政村和2909个村民小组,分别减少47%、41%、43%。沭阳县713个村委会(居委会)、6237个村民小组调整为472个村(居)委会、3696个村民小组,分别减少了33.8%、40.7%。安徽省五河县的村组撤并率分别为49%和44%,村干部减少65%。贵州省湄潭县行政村和村干部数量都减少2/3以上(见表1)。

表1江苏三县市、安徽五河县和贵州湄潭县乡村组撤并情况表

乡镇行政村(居委会)村民小组村、组干部

改革前改革后减少%改革前改革后减少%改革前改革后减少%改革前改革后精简减少%

溧阳市36185056529848---------------------

宝应县30164742725341510829094370713600347149

沭阳县---------71347234623736964178643297456758

五河县---------43822549312217564431921125206765

湄潭县---------36912067---------1746484126273

注:“---”为缺乏数据。

2、改革机构、精简干部。各省在乡村撤并过程中加大了机构改革、干部精简力度。江苏省确定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目标是,撤并1.7万个乡镇事业单位,精简分流事业人员11万多人。现已减少7000多个机构,精简分流人员4万多人。溧阳市将每镇原有18个事业机构调整为9个,人员编制总数由2061个缩减到1221个,减幅为40.8%。沭阳县37个乡镇的659个事业单位减少129个,减少了20%,人员由3255个(不含中小学),减少到2806个;将乡镇的文化站、广播站合并为文化中心,将畜牧站、林果站、水产站、桑蚕站合并为多种经营管理站,乡镇卫生院改革为民办民营。宝应县对乡镇基层站所采取了四条改革措施: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对农科站、农经站、文化站、卫生院等过去由县主管部门管理的基层站所,下放到乡镇,实行属地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以解决“上面管不好,下面管不了”的问题;二是合并有关站所,保留农科站,农机站与水管站合并成立水利农机管理站,企管站与农经站合并成立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兽医站、林业站、桑蚕站、水产站合并成立林牧渔业技术指导站;三是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编制的标准按其服务范围的大小和服务内容确定,农科站、水利农机管理站、林牧渔业技术指导站按服务面积每1万亩确定1.5名,经管站按每两个行政村确定1名;四是强化劳动人事管理:全县清退2220名临时聘任人员,对在编人员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落聘人员分流到企业单位或实行待岗制度,乡镇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的人事关系实行人事代管,凡缺编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同时,溧阳、宝应、沭阳三县市在村组撤并过程中分别精简村组干部1294人、3471人、4567人,宝应、沭阳的村组干部精简比例分别为49%和58%。

安徽省将乡镇机构数量大大缩减,设1-3个综合性机构,控制领导职数,提倡交叉任职,将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并着重进行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理顺条块关系、压缩机构建制和大力精简财政供给人员,具体内容:一是按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界定管理主体,理顺条块关系;二是合理界定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实行政事分开;三是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增强其生机与活力;四是压缩国有事业单位建制,优化事业单位所有制结构,实现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和举办主体的多元化;五是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统筹规划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使全省乡镇事业单位(不含中小学校和卫生院)平均由12.2个压缩到7个以内,全省乡镇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平均由43.2名精简至30名以内,实行限额配备,中心建制镇和城关镇限额为30名,其他乡镇限额为25名。

河南省决定,在平原3万人以下和山区2万人以下乡镇原则上撤并的基础上,乡镇机构由原来的5个撤为3个,行政编制精简27%。黑龙江省规定,为了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分流工作,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人为地要求上下业务对口,不得干涉地方机构设置、人员去留等具体事务;同时规定,乡镇事业单位撤并为四个中心,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人员编制小乡30名,大乡35名。

(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尽管我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但目前县乡财政体制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安排了复杂易变的分享制,有的干脆继续实行包干制或带有包干性质的“定额上缴(或补贴),超收分成”体制,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几乎所有的试点省都对地方财政体制、尤其是县乡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以江苏省的做法较为典型。

1、江苏省调整了省地(市)县(市)财政体制。依据“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激励苏南,锦上添花;扶持苏北,雪中送炭”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指导思想。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调整省级财力集中办法。取消了省集中12.5%增值税的政策,取消了省按比例对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排污费、水资源费等分成的政策,取消了省从税收返还增量中集中一定比例(5%)的政策,而采取定额上交的办法,即以2000年为基期,核定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基数和税收返还基数,比基数增长部分,省统一集中一定比例(20%);同时规定,省财政不集中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收入,金融保险营业税、省属企业所得税仍作为省级收入。

二是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取消了省对市县每年的年终困难补助,通过测算出的标准财政收入、标准财政支出和标准财政供养人员等数据,核定了各地的转移支付基数,将标准人均财力低于全省确定的标准的县(市)列入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按照各地标准人均财力与既定标准的差额,省补助50%。(2)采取了补助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办法,即地方财政收入每增长1%,转移支付补助增长1.1%。(3)对没有享受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市、县(市),采取地方上交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对标准人均财力高于全省统一标准的市、县(市),按其地方财政收入当年新增上交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发展资金,用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严格财政收支制度。(1)明确规定各县(市)应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确定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出范围。(2)推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实现预算安排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严格规范部门参与财政收入分配的行为,严禁各部门各单位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不属于本级政府的财力。

2、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了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理顺县(市)与乡镇财政分配关系和管理体制,江苏省出台了“县(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意见”,划分了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各县(市)按省文件的精神对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调整。沭阳县确定了“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补助(上解)、超收分成”的体制,自2001年起财政收入实行环比超收分成,建立奖惩机制;对乡镇编制内新分配师范毕业生工资实行县乡共同负担,县财政负担70%。

溧阳市2001年实行了市镇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具体内容如下:

(1)划分收支范围。①收入范围。镇本级收入包括市与镇共享收入和镇级收入。共享收入包括:镇域范围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留成25%部分,其中15%归市财政,10%归镇财政。镇级收入包括:镇域范围内企业缴纳的营业税(不含金融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税、地方税收滞纳金和罚没收入、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等。镇征收的消费税比照增值税计算镇级财力。②支出范围。镇财政支出包括:在镇的行政、司法、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文化、卫生、广播、财政、计划生育、民政、经管、统计、渔政畜牧等。

(2)核定收支基数。①收入基数:以2000年收入实绩为体制基数,按核定递增比例计算执行期各年收入基数。②支出基数:以2000年市财政按标准下达各镇财政的各类人员经费包干支出指标和超收返还形成的支出为体制基数,按核定递增比例计算执行期各年支出基数;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增量形成的支出,不按核定比例递增。

(3)收支挂钩。①定额上解或补助:对测算财力数大于支出基数的镇,实行定额上缴;对测算财力数小于支出基数的镇,实行定额补助。执行期内,各项增支自行消化。②递增上解或补助:镇财政收入递增所得的财力增加数与支出递增增加数之差,作为镇递增上解或补助数;超过递增比例增加的收入形成的财力镇自留,形成的支出不进入下年支出基数;达不到递增比例影响市级财政财力的,用镇自有财力赔足。③农村税费改革后实行转移支付办法需要镇匹配的财力,实行体制内上交。④省集中20%财力的计算: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市对镇按财力增加部分集中20%,统一上解省财政。

(4)几个单项财力分成办法:①耕地占用税镇留成15.2%用于建立农发基金;②契税收入市镇三七分成;③农业税社会减免和灾害减免年终由市与镇统一结算。

(5)增减人员经费的办法。经组织人事部门确定的人员进出,市财政于次年按一定标准核增(减)相关镇的支出基数。

3、会计集中核算与会计委派制相结合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有效地对县乡村财务进行管理,江苏省沭阳县、宝应县和溧阳市都加大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沭阳县在1998年超前实施政府集中采购、会计委派制和预算外资金票款分离等系列改革的基础上,2001年成立了县乡会计核算中心,全面实施了以集中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做到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发放工资、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统一办理财务公开和政府采购。一是县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实施“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二是乡会计核算中心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财务收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乡村财务统管”;三是对教委系统实行系统内集中核算;四是对城区医院、部分学校和有成本核算的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实现了“管理一个渠道,收支一个口径”。各村也在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专户储存、专户使用,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监督管理。宝应县、溧阳市也成立了乡镇会计管理站或会计服务中心,对不同单位分别实行会计委派或会计制,并对村(居)委会财务普遍实行村账乡管。

另外,安徽省五河县进行了县乡财政公共收支制度建设试点。主要做法是,以综合预算编制和管理改革为基础,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为重点,以预算统编、会计统配、国库统付、采购统办为主要内容,做到预算内外“收入一个口径,管理一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一是实行预算统编,即在界定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实行全面综合预算,规定单位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根据单位预算情况与财政供给能力安排拨付;二是实行国库统收统付,即所有财政性收入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实行收入征管与收缴分离,变多头收缴为国库金融部门统一收缴,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经费使用与拨支分离,变多层次分散拨付为财政集中及时统付,支出直达个人或商品劳务供应者;三是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统配,即在单位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改变资金结算和财务核算方式,在县乡两级分别建立会计中心,全面各单位的资金结算、财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四是改革单位采购制度,实行采购统办,即取消单位自行采购,县乡分别建立采购中心,单位所需商品和劳务,一律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或定点采购。

(三)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责任。

国务院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

政策规定: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省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和能力,发挥关键性作用,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省级转移支付力度,合理使用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财政困难县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地(市)级政府要统筹协调所辖县(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确有困难的县,给予转移支付,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给予补助。县级政府要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统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建立规范、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正常运转经费和危房改造所需资金;核定中小学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职工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乡镇政府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各地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

一是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重新核定教师编制。首先是调整学校布局。江苏省规定,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施教服务人口为1万人左右,一所农村初中施教服务人口为3-5万人,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1所初中,全省已撤并农村中小学4000所左右。南京市计划到“十五”末期调减村小(办学点)600所,将减少50%多;沭阳县先后撤并了171所农村小学和12所初中。安徽五河县先后撤并小学177所,初中11所。其次是重新核定师生比和教师编制。江苏省规定,小学教师与学生比为1:27,教学辅助人员为1:300;初中教师与学生比为1:20,教学辅助人员为1:150。据此,江苏省已清退编外教师3万余人,沭阳县辞退代课教师1100多人;安徽五河县精简聘用人员1277人,分流富余人员175人。

二是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县级财政管理,确保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根据调查,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省份,绝大多数县市都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由县级财政建立工资专户,优先保证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

三是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投入,加强监管。第一,努力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第二,努力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高于改革前的水平,努力做到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三,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公示、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和有效使用。对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以及不及时修缮危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领导和直接管理者的责任。

四是发展民办教育。据调查,为了缓解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发展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义务教育的路子。目前,江苏沭阳县已有民办高中9所、初中22所、小学27所、幼儿园261所、其它教育机构7所,共326所,有教职工2143人,学生35676人,固定资产达2亿多元。其中民办小学学生10536名,民办初中学生7536名,分别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4.53%、初中学生总数的7.18%;全县有460多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可以为县财政节约开支700多万元。

三、主要成效

首先,农民法定负担全面减轻。通过对20个全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省份的有关统计数据的测算,改革前的1999年,农民承担的法定税费负担分项总计为:农牧业税及其附加152.1亿元,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85亿元,屠宰税25亿元,乡统筹230.4亿元,村提留193.5亿元,农村教育集资62.3亿元,6项合计总额为774.5亿元,人均负担约112.6元。根据这20个试点省份上报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所测算,改革后的2002年,农民承担的法定税费负担分项总计为:农牧业税306.8亿元,农业特产税40.1亿元,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附加72.6亿元,3项合计总额为419.5亿元,人均负担约61元。根据上述统计计算,这20个税费改革试点省份,改革后的农民负担水平比改革前减轻约45.8%。

大部分地区都明确规定,农村税费改革要做到村村减负,户户减负,人人受益。据调查,江苏省溧阳市在税费改革后,有13797个农户的负担增加(占农户总数的7%),增加金额73.16万元;为了达到村村减负、户户减负的目标,对增加部分全部减免,由财政直接补贴。安徽省五河县在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县农民人均法定税负88.77元,比1999年的138.57元减少49.8元,下降35.94%;2001年,该县对不实的计税土地和部分较高的计税常产进行了核实和调整,全县又少收入176万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其次,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问题,中央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专项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对地方进行补助;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想了许多办法,将保证教师工资发放作为教育经费投入的重中之重,不少地区都在县级财政建立教师工资专户,采取给教师发放工资卡、到银行领取工资的办法。江苏省委、省政府规定,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新增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从2001年开始,省财政对苏北和苏中地区32个县(市)进行体制性财政转移支付基数10.8亿元,明确规定其中的6.16亿元用于发放教师工资,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10.47亿元,绝大部分用于发放教师工资。目前,苏北、苏中9个省辖市44个县(市)已全部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专户,全省已做到按月按国家统一规定的项目、标准发放教师工资,有效地解决了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不少地区、尤其是一些传统农区反映,实现农村教师工资按时、按国家标准发放,是除农民法定负担全面减轻之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第三,降低了村级组织运行成本。各地通过村组合并、干部精简,提倡干部兼职和交叉任职,加强村级报刊征订管理,取消村级招待费、县内出差补助费、学习培训费等措施,大幅度减少了村组数量和村组干部数量,有效地遏制了村组乱开支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运行成本。江苏溧阳市年节约村级开支1300多万元,宝应县年减少工资性支出及其他村级公用经费达4000万元以上,沭阳县仅通过精简村组干部就比改革前节约工资性支出达566万元,减少47.5%。

四、问题分析:政策检讨

(一)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进一步加强

农村税费改革后,不少地方的乡镇政府组织,通过“管人、管账、管干部工资”的办法,加强了对村级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公职化”。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乡村撤并、机构改革过程中,为了精简村组干部、减少村级开支、分流乡镇富余人员,安徽、江苏、贵州、黑龙江等省份的一些县市实行了村支书和村会计委派制度,将部分乡镇干部(也有县直机关干部)下派到村级组织,担任村干部,并由政府财政负责其工资发放。据调查,安徽省五河县共选派209名国家干部下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全县只保留了16名农民村支部书记,每4-5个村派1名专业会计担任村会计,代管村级财务;长丰县也派150多名乡镇干部到村组织任支部书记,占全县363个行政村的41.3%。贵州省湄潭县484名村干部中,有300多名是受上级组织委派到村级组织担任村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或支部其他成员。江苏溧阳市天目湖镇在村组合并过程中,镇直部门下派27名干部到村里任职,占75名村干部的36%。

2、村级资金及其账目由乡镇管理,甚至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全国许多乡镇对村级资金及其账目都实行了“村有乡管”,但一般都是由乡镇经管站负责管理,而且多数只管账目、不管资金。而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虽然继续对村级资金实行“村有乡管”,但管理主体和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地方将村级资金直接由乡镇财政所管理,经管站的职能变为监督管理;有的地方甚至将村级资金直接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根本没有村级资金乃至农业税附加的概念;有的地方虽然继续由经管站管理,但也在乡镇财政设立村级资金专户,实行资金、账目“双代管”。江苏某市规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由镇统筹和村提留开支的村干部报酬、村民小组组长补贴、村级办公经费、民政优抚、五保户供养等方面的支出,将纳入镇财政预算管理,并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由市镇两级财政统筹解决。

3、村组干部收入标准和收入水平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确定和考核。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都通过文件的形式,对村组干部、尤其是享受定额收入和补贴的村干部的待遇标准、收入结构和水平、不同村干部的收入系数以及经费来源和发放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制定详细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量化指标(见案例1、案例2、案例3)。

案例1江苏A镇2001年村定额干部年终分配待遇实施意见(摘要)

一、待遇标准及分配办法:定额村干部的报酬由基础工资、考核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组成。

1、基础工资:是村定额干部全年的基本报酬:标准5000元/人。

2、考核工资:按年终岗位考核实绩计算,满分为1000元/人。考核内容及计算办法为:(1)完成全年税费收缴工作,收缴率在98%以上的,得300元;(2)搞好国防教育、加强基层人武建设,完成全年征兵改造任务的,得200元;(3)完成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100%、且达到合格村标准的,得200元;(4)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出现乱砍滥伐或严重火灾事故的,得100元;(5)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没有出现违法用地和无证建房、水利事故、土葬、越级上访、矛盾上交的,得100元;(6)班子团结协调、政令畅通、村务公开、开拓创新、没有违法乱纪、刑事案件的,得100元。

3、效益工资:按村级集体到帐净收入为标准计算,满分为3000元。计算办法为:(1)集体经济账户有盈余且上交到账净收入额最高的村,为3000元,其他的村按相应的系数比例折算;(2)集体经济账户亏损的,只能享受按相应的系数比例折算数的50%。

二、分配比例:定额村干部年终报酬分配比例为:支书100%,村主任95%,会计90%,村副主任85%。

三、经费来源:由镇按定额干部每人5500元转移支付下拨到村,不足部分由村自有资金解决;没有自有资金的,由村打报告给镇政府,经审计后研究解决。

(摘自A镇镇委[2001]N号文件)

案例2江苏A镇2001年村定额干部补贴办法(摘要)

一、补贴范围和对象:各行政村享受定额补贴的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村会计。

二、补贴办法和标准:

1、基础补贴:支部书记按每月300元,村主任按每月200元,村副书记、村会计按每月150元,村副主任按每月1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2、集体经济收入补贴:为鼓励发展农村经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除享受基础补贴外,再按集体经济收入的多少进行适当补贴,方法为:以集体经济收入(企业年度纯上交到账数),按三级分段比率累计计提,5万元以下的按5%计提,5-10万元按15%计提,10万元以上的按10%计提,三段计提数相加即为计提总数,由各村按村书记1的系数,村主人0.5的系数,村副书记、村会计0.4的系数,村副主任0.2的系数比例进行分摊来确定每位补贴干部的年终补贴数。

3、上述补贴实行总额包干,各村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统一使用单独建账。结余部分,可按上述比例进行分配,也可转入下一年度统一使用,超支部分必须按上述比例当年退赔。

4、凡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开展正常的业务洽谈、承包改制、配合上级业务部门检查等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由企业列支。5、各村要广开渠道,增收节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凡因争取条线、挂钩村或其它部门资金支持而发生的必须费用,经镇主管领导审核后按不超过引资的15%-30%进行补贴。

三、补贴经费来源:由各村自行解决。

四、补贴经费发放:村集体账户有盈余的可按月发放,没有盈余的年终一次性发放。

(摘自A镇镇委[2001]M号文件)

案例3江苏B镇镇委、镇政府对村干部的考核办法

1、工资构成:考核工资——通过在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的述职,并由参加会议人员打分的办法,90分以上为优,85-90分为称职,80-85分为基本称职,80分以下为不称职;不称职者要由领导谈话,以示警告,连续两次不称职者,将被免职(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考核工资的重要参考);奖励工资——有特殊贡献者,才可能有;基本工资——根据基本工资的标准确定。

2、基本工资的确定标准及其幅度:确定标准有2项:一是村级人口规模,即5000人以上的村,村干部人均工资为3200-3500元/年,3000-5000人的村,村干部人均工资为2800-3200元/年,3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人均工资为2500-2800元/年;二是村级税费总额(反映工作量的大小)。

3、不同村干部的工资系数:同一个村,不同职务村干部的工资水平不一样,工资系数,村支部书记为1,村委会主任、会计为0.8,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为0.7,其它成员为0.6。

(摘自课题组对B镇镇委书记的访谈笔记)

村级组织行政倾向的进一步加强,有其政策和体制性原因。

第一,农业两税附加资金的财政性质。农村税费改革措施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原有的具有集体资金性质的村提留改为农业税附加(包括农业特产税附加)。虽然政策明确农业税附加属于集体资金,但事实上,不仅农业正税的附加也是税,属于国家财政资金,与“正税”一样具有强制性,而且“附加”的比例是由地方政府组织逐级核定、并要求与农业正税一并“统一收取”的。因此,主要依靠具有财政资金性质的“农业税附加”资金运转的村级组织,就很难理清与乡镇政府的行政和财务关系,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治性运转。

第二,集体资金“村有乡管”的政策内涵不清。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机构改革使乡镇经管站的机构受到较大影响:有的地方将其撤消,职能并入乡镇财政所;有的将其与其他机构合并,或直接并入乡镇财政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虽然政策明确规定“用农业税附加方式收取的村提留属于集体资金”,但是,由于农业税附加资金的财政性,由于对农业税附加“实行乡管村用,由乡镇经营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政策规定内涵不清楚,很多地方对“监督管理”到底是“监督”还是“管理”,存在较大争论。其结果,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自然是以财政部门的意见为主。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的财政部门都认为,“监督管理”就是“监督”而不是“管理”,财政部门自然是村级资金的管理主体。

第三,乡镇党政组织存在较大的“分流人员”压力。精简乡镇机构、压缩人员,是农村税费改革中一项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它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成败。但多年来乡镇党政组织及其部门和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干部队伍,积累了诸多矛盾。对乡镇党政领导来说,机构改革相对容易、人员压缩极其困难,除了临时聘用人员容易清退以外,因没有科学的对国家干部的精简机制,缺少分流渠道,而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传统农区,一是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且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对乡镇干部的吸引力很小,二是在乡镇党政组织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就业,就业和收入预期相对稳定,且有较高的身份“比较优势”,因此在国家没有出台科学的人员分流标准和对分流人员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措施的情况下,更无法准确地核定精简对象。要实现既压缩人员,又保留“分流人员”国家干部身份的双重目标,下派到村级组织任职是最好的选择。

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的进一步加强,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是将具有财政资金性质的农业正税附加作为村级资金,动摇了村级组织自治性的存在基础,自治功能难以发挥,村级组织面临着成为乡镇政府附属行政机构的危险。

二是下派国家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使村干部“公职化”,不仅动摇了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而且,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在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的情况下,在村级又会形成一层庞大的国家干部队伍,政府财政的人员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三是由政府财政供养的国家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是代表政府管理村级事务的人,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确定和考核村组干部的收入标准和收入水平,当政府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发生短期冲突时,村级组织就很难代表和维护农民利益,甚至可能违反和侵犯农民利益。

四是对村级资金实行“村有乡管”,尤其是由财政部门管理,延长了农民的监督距离,增加了监督困难,村级资金(包括“一事一议”资金)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一些地方借助“村有乡管”的办法,用“借”、“垫”、“扣”等手段,将村级资金变成事实上的“村财乡用”,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和村级组织的利益。

五是村级组织的行政性和集体资金收取的强制性,提高了基层政府及其部门“搭车”收费的可能性。

(二)农民税费尾欠和财政资金“刚性”结算双重挤压下的村级资金困境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组织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

1、村级资金存在较大的开支缺口。从江苏情况看,除了一些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村以外,大部分村级组织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较大的开支缺口。据调查,江苏A县村均农业税附加收入仅有3.85万元。虽然政策明令要压缩村级开支,但是,根据调查,事实上必不可少的开支项目有:(1)村组干部报酬约需4-6万元;(2)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村均约需2-3万元;(3)办公经费,包括电话费、账册费、电费、报刊费等,村均最少需要0.5万元;(4)其他经费:村组干部党训补贴费、宣传费(村务公开栏、标语、政策宣传等)、计划生育费(相当于村人均2元/年·人)、征兵费、村人(党)代表选举经费、节日经费(包括教师节、6.1儿童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出差补助费(计划生育、征兵等工作到县里开会),最少需要0.5万元。以上总计,村年均开支至少相当于收入的2倍。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反映,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平农业税附加收入只有2万余元,而一个村正常的费用支出平均在5万元左右,支出缺口达50%。

2、农户税费尾欠不可避免。调查显示,无论农民负担有多少,几乎每个村都有部分困难户、外出户、“钉子户”的税费任务无法完成,税费尾欠达5%-15%、甚至更多。2001年,宝应县全县约有5%的农业税费尾欠,其中,柳堡镇14000个农户,农业税及其附加任务有10%的农户近50万元的尾欠。苏中某县的上方镇2001年只完成税费任务的90%,估计2002年的税费尾欠更多。即使是相对发达的溧阳市天目湖镇,也有5%的税费尾欠。湖北省监利县某乡至少有10%左右的特困户、外出户和能交不交的“钉子户”无法完成税费任务。

3、农业税费“上清下不清”。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农户税费尾欠不可避免,但村级组织必须完成乡镇政府下达的税费任务。假如一村有10万元的农业税和2万元的农业税附加任务,如果有5%即6000元的尾欠,只收上来11.4万元,乡镇的10万元任务也必须首先完成,村附加只有1.4万元;如果有20%即2.4万元的尾欠,只收上来9.6万元,村附加不仅一分不剩,村里要么举债、要么挤占其他村级资金,也必须完成乡镇的10万元任务。苏中某村2002年需要农民负担税费约80万元,其中农业税35万元,农业税附加7万元。到8月中旬,该村共收取的43万元现金(不仅包括部分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还包括4.3万元的“一事一议”资金和约7万元的“以资代劳”款、抗旱排涝费、水费等),除了村级开支一部分和被水利部门拿走4万元作为基本水费外,其余的全部上交到镇财政(还从个体户拆借3万元),农业税任务一次结请。

4、县乡财政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抵扣农业税和其他上交任务。按照江苏省的规定,中央和省两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必须全部用于补助乡村两级,其中必须划出15%的资金用于村级开支。但事实上,落实到乡村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只是账面上的。以苏北某镇为例,县财政给该镇119万元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县财政用于抵扣乡镇政府应上划的400万元教师工资;该镇在做账时将上级转移支付的3万元用于对村级的转移支付,用于抵扣村里的税费尾欠。

村级组织面临资金困境,有其政策和体制性原因:

第一,“税改”政策使村级收入下降幅度最大。按照中发[2000]7号文件精神,农村税费改革后,作为村级资金的“农业税附加比例最高不超过农业税正税的20%”;虽然国发[2001]5号文件允许各地“在农业税及其附加总体负担水平不超过8.4%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降低农业税税率,相应提高农业税附加比例的办法,增加村级收入”,但从2002年以省为单位进行的试点情况看,除山东和自费改革的上海、浙江省以外,其他17个省区执行的都是中发[2000]7号文件规定的农业税附加比例。有关统计表明,改革前的1999年,这17个省区由农民负担、属于政府的法定收入有农牧业税及其附加、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屠宰税、乡统筹、教育集资等5项,合计总额为461.4亿元;由农民负担、属于村级组织法定收入的有村提留一项,合计总额为162.6亿元。改革后,这17个省、区测算的数据表明,在取消屠宰税、乡统筹、教育集资以后,由农民负担、属于政府收入的有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等2项,合计总额为292.5亿元,相当于改革前5项合计总额的63.4%,减收1/3左右;由农民负担、属于村级组织收入的有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正税附加”,总额为57.2亿元,相当于改革前村提留的35.2%,减收近2/3。

第二,县级财政对乡级政府的综合结账。一般地说,县级财政给乡级政府下达的财政、税收计划和上解计划,要由乡级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分别完成。其完成程度,一是取决于财政、税收计划的真实可靠性,是否有足够的税源,二是取决于有关部门的税费征管力度,能否“据实”征收。所谓“县级财政对乡级政府的综合结账”,就是指,因没有足够的税源,或者没有“据实征收”,使一些部门完不成征收和上解任务,形成缺口,县级财政就要求乡级政府综合平衡、补足,由乡级政府与县级财政一并结账,完成上解任务。填补缺口的办法,一是挤占、挪用其他资金(包括“村有乡管”的集体资金),一是用县级财政给乡级政府的应拨款(包括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抵扣。也就是说,不少地方都没有按照“财力向下倾斜,缺口上移”的要求,调整县乡财政体制,而是“县把缺口留给乡、乡把缺口留给村”。

第三,“村有乡管”提供了方便条件。在农民税费尾欠和财政资金“刚性”结算的双重挤压下,村级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这种不利局面,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一是村级组织缺少运转资金,会影响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村干部“撂挑子”和村级组织瘫痪,直接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二是要维持村级组织运转,村干部一定会想方设法增加村级“收入”,要么加码征收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或以各种名目乱收费、乱摊派,最终抵消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上取得的巨大成效;要么挤占、挪用“一事一议”款、“以资代劳”款等其他村级资金,直接影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么靠举债度日,形成新的债务黑洞。三是激化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三)农民的“税外”负担与对农村公共品成本的分摊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费负担基本可以分为3个部分,一是属于财政收入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二是属于村级资金的“两税”附加、“一事一议”款和“以资代劳”款,三是经营性收费。按政策规定,农业两税及其附加要由乡镇财税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征收,“一事一议”款和“以资代劳”款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收取,经营性收费要按照谁服务谁收费、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收取。但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让农民承担“税外”负担和分摊公共品成本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行为。

1、农民的“税外”负担项目多、数量大。有关资料表明,2002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20个省份,除了向农民收取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以外,多数省份都收取了“两工以资代劳”款、“一事一议”筹资,且数量较大,仅“以资代劳”款就达154.8多亿元,相当于两税附加的近1.45倍。除此之外,从调查情况看,一些地区还要农民交纳学生捐资助学款、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交积累以及水圩费、抗旱排涝费、农业开发资金还贷、水利工程配套费(水利工程水费)、大病互助、农技畜禽防疫等。从表2(附后)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2年,A县农民承担的农业两税附加合计分别为1073.41万元、1068.24万元,“一事一议”筹款分别为1324.79万元、1296.62万元,“以资代劳”筹款分别为1232.12万元、1224.96万元,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交积累筹款分别为859.57万元、906.83万元,服务代办费筹款分别为3271.71万元、3498.78万元。也就是说,A县农民承担的“一事一议”款、“以资代劳”款和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交积累金3项合计数,每年都超过农业两税附加总数的3倍以上,同时,收取的服务代办费总数也是每年都超过农业两税附加的3倍以上。另外,该县村级组织还要负担计划生育经费150万元。

2、“一事一议”款和“以资代劳”款的跨村平调使用。从调查情况看,对上述两项资金,很多地方都采取由乡镇统筹大部分资金进行跨村平调使用的办法,甚至有的地方在乡镇统筹跨村平调使用的同时,还有由县级统筹一部分资金跨乡使用的现象。在江苏某县一村收取的“以资代劳”款中,每年要被县里拿走3万元(相当于总额的近50%),用于县城道路建设。按照苏北某县的规定,农民交纳的“以资代劳”款,要上交50%给县里,用于跨乡镇的水利和公路工程建设;据该县一镇委书记介绍,2001年,该镇“以资代劳”款35万元,上交县里14万元(赖掉3.5万元),2002年恐怕要上交13万元(总额26万元的50%)。据江苏某镇镇长介绍,近两年该镇收取的约50万元的“以资代劳”款,全部被市里拿走,用于疏通河流工程。湖北监利县某乡为在3年内实现村村通路,将各村收取的“一事一议”款中的一部分(10元/人·年),交乡里统筹使用。

3、经营性收费按人或按地平摊,并由乡村干部负责与农业税一起“搭车”征收。从调查情况看,经营性收费主要包括水圩费、抗旱排涝费、农业开发资金还贷、水利工程配套费(水利工程水费)、大病互助、农技畜禽防疫等,这些费用的收取并不是按照谁服务谁收费、谁受益谁交费的“对象性”原则、由服务者向受益者收取,而很多地方都是在年初将其与农业税征收计划一并下达到乡镇政府,然后由乡镇政府作为任务再分解下达到村,由乡村干部负责催收(有的地方美其名曰“服务代办”),陆续上交到有关部门。同时,在乡村干部帮助收取服务代办费时,基本都是按照土地面积或人头分摊的。苏北某县规定的基本水费收取标准是,旱地3元/亩,水田12元/亩,经济田8元/亩;苏中某县规定的基本水费收取标准是,提灌区8元/亩·年,直灌区18元/亩·年,抗旱排涝费的收取标准是30元/年·亩;湖北监利县某乡规定的基本水费收取标准是15元/亩。

4、其他收费行为。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民收取“积累金”。据调查,这一现象在很多地方存在。苏中某县规定,为了在社区范围内“公平负担”,凡户口在农村社区并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都要按一定的标准向村集体交纳积累,标准是,凡一年在二三产业就业4-8个月者,每人每年交30元,凡一年在二三产业就业8个月以上者,每人每年交100元。2001年和2002年,该县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收取的“积累金”分别为859.57万元和906.83万元。其中一个被调查村的收取办法是,对在本地就业的近200人,按工资的2%扣除,每人每年约80元,一年能收1.3-1.4万元;对外出就业者,每人每年收50元,一年能收约6000元。二是向中小学学生收取“捐资助学款”。调查发现,虽然这一现象不多,但比较典型。江苏某县规定,税费改革后,学生捐助款生均收取150-300元/年左右,没有学生的农户不交。收取办法是,由学校印好“自愿捐助书”,由学生家长在其中的“自愿捐助”处签字并“捐款”,不交款者不准其子女入学,该项费用由学校代收后交给教育主管部门。2001年该县全年收取这项费用总额达到3400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交纳的大约1732万元学杂费),该县某镇2002年将向每位学生收取150元。

上述现象的发生,有政策性原因,也有操作性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新的农业税收入大都进入乡镇干部工资专户,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金来源。按改革试点的政策规定,原来乡统筹的大部分开支都要纳入乡镇财政的开支预算,但由于县乡财力下降,那些以农业税收入为主的乡镇,要实现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目标,那就首先要保证干部工资。大部分试点乡镇的农业税收入都被上级要求统一纳入工资专户。但典型调查显示,即使是加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也难以保证干部工资全额发放。从而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财政资金来源。因此,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基层政府组织向农民转嫁公共品供给成本就不可避免。

第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公共品供给主体不明确。以乡村道路建设为例,政策规定,取消乡统筹以后,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乡村道路建设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村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民主协商解决,乡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政府负责安排。问题是,什么是“村级道路”,什么是“乡级道路”;“村级道路”是否包括“村际道路”;“乡级道路”是否包括“乡际道路”,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政策说明。因此,各地在具体安排道路建设资金时,因难以界定资金供给主体,出现一些扭曲的政策安排。江苏省《关于改革和完善县(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明文规定,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通往行政村的村级道路所需资金由村民大会讨论协商,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乡镇可给予适当补助。县城通往乡镇的乡级道路建设资金由县乡两级财政资金予以补助”。这一规定,一是明显地将“村际道路”纳入“村级道路”的范围,并将其建设资金的供给主体确定为农民,这就为乡镇政府在全乡镇范围内平调使用村级“一事一议”道路建设资金和“两工”及其“以资代劳”款留下隐患;二是没有明确县乡政府是“乡级道路”的资金供给主体,县乡两级财政只对“乡级道路”建设负有“资金补助”的责任,这说明,农民仍然对“乡级道路”建设负有“筹资筹劳”的责任,这就为县级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平调使用村级“一事一议”道路建设资金和“两工”及其“以资代劳”款提供了依据。

第三,乡村干部采取与农业税“搭车”并按人或按地平摊的方式征收经营性费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仍然担负经营性职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尽管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将水利工程水费等收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改为经营性收费管理,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在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内对接受经营的对象据实收取。但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很多经营性职能没有从政府功能中分离出来,地方政府和部门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仍然利用行政权力、结合部门利益从事经营性业务,并继续将经营性收费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而拥有经营性收费业务的部门和单位,根本无法面对庞大的农户群体,逐户收取其所谓的“经营性费用”,只有通过上级政府将其“经营性收费”作为任务与农业税税收任务一并下达给乡村组织,并依靠乡村干部作为“服务性代办”去完成;对乡村干部来说,要完成“经营性收费”任务,采取按人或按地平摊、并与农业税一起征收的方式是最方便的选择。

第四,以“公平负担”为理由,向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收取“积累金”,既有失公平,在操作中也走了样。有关政策规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对不承包土地并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可以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经过村民大会讨论确定,在原乡统筹费和新的农业税附加的负担水平内,向其收取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村内集体公益事业”。这种规定本身具有不合理性:一是以“户口”为依据,向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收取“积累金”,用于村内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似乎是为了在农村社区内“公平负担”,但却带来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负担”,即使是与在同一社区内居住而不需要交纳“积累金”的乡镇干部相比,也有失公平;二是农村居民从事的二三产业,已经交纳有关的工商业税收,如果再让其交纳“积累金”,就是一种“双重征税”行为;三是即使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属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也要看其收入是否达到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水平,而不能一概都交。即使这一政策规定有其合理性,在操作中也出现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行为:一是按照政策规定,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是否交纳“积累金”,要“经过村民大会讨论确定”,而不能像一些地方采取由政府下达任务的方式确定;二是按政策要求,交纳“积累金”的对象是“不承包土地并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不是所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而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对“承包土地并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也收取“积累金”,扩大了“积累金”的收取范围;三是一些地方不考虑外出人员是否就业、是否有收入,而是按照劳动力外出时间的长短,规定交纳“积累金”的不同标准,更不合理。

以上问题,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一是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缺少明确的政策界定,地方政府会推卸其农村公共品供给责任,并容易发生向农民转嫁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的行为,从而增加农民的“税外”负担;二是乡村干部采取与农业税“搭车”并按人或按地平摊的方式征收经营性费用的做法,容易诱使一些涉农部门产生新的“三乱”行为;三是向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农村居民收取“积累金”,会造成新的城乡不公,也会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四是农民承担过多的“税外”负担,尤其是一些新的乱收费,不仅会抵消农村税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直接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甚至会使农村税费改革面临陷入“黄宗羲陷阱”的危险。

五、基本判断:政策检讨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仍是“征收税费”的主要力量

一个良好的愿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民交纳税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进而会大幅度减少税费征收工作量;因而,完全可以依靠农税征管人员完成税费征收任务,其他乡村干部可以抽身不管。调查显示,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1、单靠有限的农税征管人员,无法面对数量庞大、高度分散、规模狭小的农户。从调查情况看,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农区,平均每个村约有上千农户,每个乡镇有十数个村、上万农户。农村税费改革要实现村村减负、户户减负的目标,必须在农业税费征收之前,对农业税计税面积、税负水平进行逐村逐户核实查对,还要做到让所有农户对各自的计税面积、计税金额和负担卡签字;在税费征收过程中,不仅要宣传发动,还要上门征缴,同时还要做好困难户的核查和税费减免、“钉子户”的说服教育或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等项工作。如果再加上与农税“搭车”征收的“非农业税费”征收工作,要单靠乡镇农税征管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是根本做不到的。

2、主动交纳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农户较少,税费催征工作量仍然很大。江苏某镇介绍,在每年农业税费集中征收季节,几乎全体镇直干部都要参加税费征收工作组,派驻各村,并依靠全体村组干部,广播宣传,逐户催缴。即便如此,2001年全镇1.4万个农户,真正主动向定点农税征管人员主动交纳农业税的只有13户,约有30%的农户主动交给村组干部,其余的都需要乡村干部上门收取(全镇2001年仍然有约10%的农户尾欠近50万元农业税及附加)。苏北某村反映,靠乡镇工作组和税收征管人员,同时还要聘任村会计为“员”,大概能完成农业税及附加任务的60%左右,其余的都要靠村组干部上门催征。有的地方甚至采取让教师上门追缴农业税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反映的只是农民交纳农业税及附加的情况,并不包括大量的“非农业税费任务”。几乎全部被调查村干部都证实,如果没有乡镇和村组干部参与,保质保量地完成税费征收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

3、村组干部是突击征收“非农业税费任务”的主要力量。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除了农业税及附加和“一事一议”款、“以资代劳”款以外,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还有很多,如上级政府对经营性收费的“服务代办”,农村五小车辆使用税、计划生育费等。多数被调查村干部都反映,很多乡镇政府都将这些“非农业税费”作为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并配套一些奖惩措施下达给村级组织,由村组干部突击完成。依靠有关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参见个案4)

4、税费收缴情况是政府实施村组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和奖罚的主要依据,是直接影响村组干部收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见个案1、个案4)

个案4一村支部书记在村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会议时间:2002年1月1日;参加人员:全体村组干部;主持人:村党支部书记

会议主要议题:征收2001年的三项税费——计划生育费、五小车辆税收、基本水费

一、计划生育罚款收缴

1、罚款对象:包括超生的、不够年龄结婚的、暗婚暗育的、抱养弃养子女的,以及没有“三证”的;

2、罚款任务:与去年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3、主要措施:(1)各村民小组在4号以前完成的,第一名奖300元,第二名奖200元;(2)在4号之前不交钱的被罚款户,后拖一天,加罚20%;(3)2000年以后超生的,罚款不封顶;(4)凡是已怀孕没生下来、又属于超生的,允许株连其亲属,已经生下来的,不要株连其亲属。

二、五小车辆税收收缴

1、收税对象:独头手扶拖拉机、带拖斗拖拉机、营运车辆、三轮车、摩托车;

2、收税标准:独头手扶拖拉机15元/年,带拖斗拖拉机40元/年,营运车辆45元/月,三轮车150元/年,摩托车60元/年;

3、主要措施:(1)村组干部分工负责,努力做好五小车辆税收的征收工作;(2)要按照镇里下达的标准征收,不能打折扣。

三、基本水费收缴

1、收取依据:具体由水利部门解释;

2、收取标准:每亩地7元。

四、工作要求

1、本村这项工作开展较晚,任务较重,村组干部要分工负责,马不停蹄地进入工作状态,必须在4号以前完成三项税费征缴任务;

2、三项任务是硬性的,刚性的,没有弹性,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

3、在4号之前完成的有5%的回扣,完不成任务的要对组长罚款;

4、三项税费征缴要先急后缓,先抓计划生育罚款,后起基本水费和五小车辆税收;

5、要重点在钉子户和困难户上下工夫;

6、不希望哪一个组长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希望出现村民顶撞现象,出了问题,由各村民小组组长负责。

(摘自苏北某村《村组干部会议记录》)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土地“税负平摊”和“税负不公”问题没有解决

农村税费改革前,各地普遍存在少报、漏报土地及新开垦土地和没核减工商开发、水利工程、修路等非农占地的现象,早已出现因“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等土地税负“不公”问题,还由于农业特产税本身存在的“五难”、“四多”、“一高”问题,无法实施依率据实征收,不得不采取按人按地平均分摊的办法。但农村税费改革后,土地“税负平摊”和“税负不公”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1、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土地面积是不断变化的。按照税费改革的政策规定,农业税计税面积要坚持以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为依据。虽然政策允许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但由于新开垦土地和工商业开发、水利工程、修路等非农占地不断发生,实际农业土地面积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对计税面积进行准确、及时的调整,因此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因土地面积变化带来的“税负不公”问题。以湖北监利县某乡为例,税费改革后,县里按照乡里往年上报土地面积124213亩作为农业税计税面积给该乡下达农业税及其附加任务9623938万元,亩平77.48元,但该乡实际只有土地面积119938亩,与上级核定的计税面积相差4275亩,乡里为了完成税收任务,下达给村里的农业税及其附加任务为亩平80.24元,亩平提高3.56%。

2、按地平摊农业税,带来土地“税负不公”。从调查情况看,虽然政策要求实行地区差别税率和计税常产,但绝大多数试点省至少到县一级执行的都是统一税率,至少在乡镇一级都是执行同一计税常产。由于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农户之间的土地质量不同、经营水平不同,土地农产品产出水平差异较大,如果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按同一税率和计税常产平摊农业税收,就会带来土地“税负不公”。

3、无法解决农业特产税本身固有的缺陷,不能实现依率据实征收,不得不继续采取“按地平摊”的办法加以征收,仍然存在农业特产税“税负不公”问题。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撑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农民法定负担全面减轻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得的最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但基层组织减收也是基本事实。但中央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政府因收入减少影响的开支,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调整支出结构等途径解决”。也就是说,基层政权“消肿减支”对减轻农民负担起决定性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

1、基层“消肿减支”远远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县乡政权组织“消肿”不够。从调查情况看,乡村撤并和村干部精简力度较大,成效显著,但大多数县市级机构改革不够,力度不大;在乡镇机构改革中,除了清退部分临时聘用人员和让部分到退休年龄的干部退休外,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没有太大变化,有的地方甚至还在继续增加。江苏省3县市的统计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看法(见图表2)。二是县乡政府职能转换不够。从调查情况看,各地在机构改革中,比较注重机构撤并和人员精简,但对政府职能转换普遍不够,政府仍然承担过多的经营性职能,政企不分严重;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体制没变,农民被动出资、投劳太多,且平调使用现象严重;县乡村职能划分不清,财权事权不统一。三是乡镇垂直部门改革不够。从各地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看,被下放管理权限或被撤并的机构主要是一些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涉农部门,如农经管理、畜牧、水产、林果、农机、农技等,而对人、财、物等管理权限均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垂直单位,普遍没有涉及,即使有,力度也不大。县乡政府职能不转变,自然就难以真正地精简机构,更难以精简人员,从而就使减少开支和调整开支结构极其困难,县乡政府组织运转成本就难以降低?/p>

年份沭阳县溧阳市宝应县

1999268641926222908

2000280151995424085

2001289191938823919

2002290451950223919

2、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弥补了县乡政府组织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合法收入。除江苏、浙江、上海3省市外,2002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17个省份,在改革前,其农牧业税及其附加、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屠宰税、乡统筹、教育集资5项收入约为484.4亿元,税费改革后,其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收入约为312.4亿元,实际减收约172亿元。

有关政策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后,要“通过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以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市(地)一级政府也应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这项改革”。事实上,撇开省地两级财政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不论,仅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就弥补了县乡政府组织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合法收入。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央财政给这17个省份的转移支付可分为2个部分,一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约191.53亿元,二是农村教师工资专项补助约40.74亿元。2项转移支付总额约为232.27亿元。

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要求,中央财政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专项转移支付,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村级组织开支缺口。但从调查情况看,能够落实到村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极少,即使有,也主要是账面上的。这里就按江苏省有关政策要求的15%的比例,计算中央财政对这17个省份191.53亿元的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中,约有28.73亿元要落实到村。也就是说,加上农村教师工资专项补助,上述17个省份的县乡两级政府应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总额为203.54亿元;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些省份312.4亿元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2项合法收入,县乡两级政府收入总额已达515.94亿元。这已经比其改革前484.4亿元合法收入多出约31.54亿元。也就是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仅弥补了这些地区因税费改革减收的172亿元合法收入,还多出31.54亿元。

(四)农民负担有反弹的可能

目前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农民负担会不会反弹。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组织是否“消肿”,不合理开支是否减少;二是随着农民减负,改革前一些必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是否有新的制度安排予以保证;三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可持续性;四是农村税费改革是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制度安排。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和有关文献的反映的问题看,农民负担有反弹的可能。

1、基层组织没有“消肿减支”。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税费改革试点的不少地区,没有能够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真正转换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即使是对分流、轮岗人员,也缺少可持续性的制度安排,财政负担没有减轻。

2、农村公共品供给缺少资金来源。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改革前由乡统筹开支的大部分项目,都要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开支。但为了确保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业税收比例较大的传统农区的一些县乡组织,都首先将农业税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绝大部分纳入工资专户,用于发放干部和教师工资。即使这样,不少地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欠发工资的现象。不少地区的县乡财政都很难对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做出必要的资金安排,即使有预算安排,也难以落实。

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已实行包干使用。也就是说,即使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持续、稳定的拨付,但不可能再加大力度。

4、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农民负担“加码”和“乱收费”行为。据湖北某乡党委书记反映,经过调查摸底,为了弥补村级资金不足和部分农户的税费尾欠,该乡各村在乡政府下达农业税收任务的基础上,平均每个村约加码5万元,全乡近400万元。苏中的部分县乡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强行向农村中小学学生收取“捐资助学款”。安徽某村村民反映,税费改革后,初中、小学学杂费收取实行的“一费制”,现在标准已提高,税改第一年标准分别为生均110元和80元,第二年提高到220元和120元。

六、政策建议

(一)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

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实行有利于农业和农民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的轻税政策;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三是有利于土地税负公平、公正、公开;四是有利于农民监督;五是简便易行。

在坚持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对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如下要点:

1、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征土地资源税。按照现有农业用地的产出水平,土地只能是农民的生存保障资料,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税费任务,现有农业用地的所有税费负担理应全部取消。但是,考虑到国家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负担能力,我们建议,采取一个向全面取消农业税费的过渡办法,过渡期为5年,即在过渡期内,在取消现行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从轻确定税负水平,改征单一的土地资源税。

第一,以村为单位,全面据实核查现有农业用地资源,据实核定土地资源税的计税面积,多的增、少的减,彻底消除“有税无地”或“有地无税”现象,从根本上夯实“公平税负”的基础。

第二,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不考虑农业生产品种、种植结构和产出水平,主要以农业生产季节数量为标准,参考土地质量,分区域对农业用地分等定级,并采取定额税的办法,确定亩均土地资源税税负;但要对亩均税额实行上限控制:如对产出一季的农业用地,亩征土地资源税10元,产出两季的,亩征20元,产出三季的,亩征30元。

第三,已经确定的土地资源税税收标准,亩均税额保持长期不变,以村为单位的税收总额可随农业用地数量的增减,每3年调整一次;其间增减的农业用地,其土地资源税任务由土地实际使用者承担。

第四,制定土地资源税减免政策,具体可按现有农业税减免比例执行。

第五,村级集体组织为土地资源税的纳税主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义直接向农户收取土地资源税。

2、严格按照村民自治原则,筹集、管理和使用村级资金。

第一,继续采取村提留的办法,向承包土地的农户收取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经费三项费用。村提留的比例,不超过土地资源税正税的40%;村级组织只负责组织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是否收取、如何收取、收取多少,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真正实行民主决策;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只对承包土地的人口收取,按照“无偿筹资、有偿用工”的原则,在确定投资数量和用工数量的基础上,实行投资、投劳两线运行,分别算账。

第二,除农税征管部门有权按照政府核定的标准和税额向村级组织收取土地资源税以外,各级政府组织及其部门无权以任何形式给村级组织下达包括服务性收费在内的任何筹资筹劳任务;村提留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属于集体所有,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以任何形式和名义跨村平调使用村级资金,不得实行“村有乡管”或“资金、账目双代管”;除遇特大洪涝灾害和其他突发性事件以外,跨村使用劳动力一律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由用工单位或个人与农民协商解决。

第三,村级组织使用集体资金,实行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村提留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分别做账,严禁将“一事一议”资金作为村提留使用;对村级财务实行“双公开”,一方面向村民公开,定期公布收支账目,一方面对上级政府公开,将村级收支账目报送农经管理部门;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负责对村级财务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赋予政府农经管理部门村级财务审计职能,负责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或抽查审计,并根据群众反映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

3、税费负担的交纳。

第一,承包土地的农民在村社区内部从事农业生产不再作为纳税主体直接向政府纳税,只向土地集体所有者的代表——村级组织交纳土地承包费(即地租),土地承包费包括土地资源税和村提留两部分,村级组织作为土地资源税的纳税主体,按照上级政府核定的标准和税额,用土地承包费的一部分向农税征管部门交纳土地资源税。

第二,对只保留土地承包权力而不直接承包土地,并与村级组织签订契约5-10年的农民(具体期限由村民大会事先讨论决定),不承担土地承包费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任务;对与村级组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而又将承包地转让出去的,要由土地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协议,明确土地承包费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承担主体,村级组织按照协议规定收取土地承包费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

第三,农民交纳土地承包费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可采取或“交钱”或“交粮”或“钱粮并行”的办法,如果需要农民交粮,必须事先公布粮食收购价格,与愿意交粮的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并实行农户与购粮单位、农户与村级组织、村级组织与农税征管部门四方分别结算的办法,不允许代扣、代缴、代结。

第四,在以下3种情况下,村级组织有权收回农民的承包地:承包土地而又抛荒土地达一年者;承包土地而又不交纳土地承包费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一年者;转出承包地而又因不签订流转协议、造成无人交纳土地承包费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一年者。对被村级组织收回承包地的农民,只保留其承包土地的权力,5-10年内不得重新直接承包土地(具体期限由村民大会事先讨论决定);村级组织有权对收回的承包地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或重新发包经营。

(二)配套改革要连动进行

1、取消乡级财政,建立县乡一体的、由县级财政统筹的公共财政体制。一是将乡级政府的人权、财权和事权统一收归县级政府,取消乡级财政,建立由县级财政统筹预算乡镇财政收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给乡级组织下达的所有事项、安排的所有人员,全部由县级财政预算开支,不得留任何缺口;二是转换县乡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将其现在承担的经营性职能全部剥离,推向市场,完全脱离与政府行政和财务的关系;三是经过严格核定、由政府及其部门负责收取的、带有“对象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作为县级财政预算收入,其人员工资和征收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开支,实行收支“两条线”;四是由县级政府按区域合理设置地税征管部门,并作为农税征收主体,按照政府核定的标准和税额,具体负责向村级组织收取土地资源税,上交县级财政部门,除此之外,农税征管人员不得借征收土地资源税的名义,“搭车”任何其他税费。

2、进行县乡村机构改革连动,做到全部“消肿减支”。一是在转换政府职能、由县级财政统筹预算收支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乡级组织的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乡级组织无权通过自收自支,自设机构、自聘人员;二是彻底改革乡级组织用人制度,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对落聘人员,由县级财政给其发放3年基本工资、购买失业保险后,自谋出路,真正使乡级组织改革做到既“消肿”又“减支”;三是在转换县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按照减事、减人、减机构、减开支的原则,进行县级机构改革,并真正做到既“消肿”又“减支”。

3、按照“政府拿钱做政府的事,农民拿钱做社区的事”的原则,严格划分农村公共品供给责任。一是合理确定村级组织的公共品供给责任,将村级供给责任界定为“村内公益事业”,由村级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向农民筹集建设资金;二是跨村跨乡的道路、水利工程等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由县乡政府财政和争取上级投资及外部投资统筹解决;三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公共品建设,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如在县级财政承担农村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主要责任、统筹解决大部分教育经费的基础上,吸引民间投资、鼓励发展农村中小学民办教育,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实行“民投、民管、民营”。

注:1、本表2001年和2002年数字来源于当年A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制《农民负担税费和劳务归户汇总表》;需要说明的是,原来的两个表格分别形成于2001年3月31日和2002年4月26日,都处于农村税费征收工作还没有开始的阶段,也就是说,该县“一事一议”筹款“两工及其以资代劳筹款”、“二、三产业交积累金数”、“抗旱排涝费”、“水圩费”、“农技畜禽防疫”等费用的数量,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不仅量大,且由县里将计划下达到每个乡,乡镇将计划下达到每个村,分配具体、详细,数量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使计划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7

一、围绕中心,扎实工作,基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几年来,全市国税系统紧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局提出的“两个转移”和“1+3”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动基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税收管理进一步规范

──逐步建立起以专业化分工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模式,不断规范税收征纳行为。大力推进征管改革,全面实施了“自行申报、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征管模式,实现了征收与管理、稽查的分离,改变了上门收税的“保姆式”征收方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以信息化为突破口的第二轮征管改革,以税收信息化、专业化改革为方向,以管理与稽查相分离为重点,以数据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共享为目标,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限,初步形成“多元申报,集中征收,属地管理,重点稽查,有效监控,优质服务”的新格局,税收业务分工更合理、职责更明确、行为更规范、控管更严密。

──逐步完善以“八率”为重点的征管运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相继制定和完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管理办法,形成了涵盖征、管、查各环节的考核指标体系。先后调整和完善了零申报率、未做税种鉴定控制率、非正常户率和无问题结案控制率等监控考核指标,促进税收征管质量较大幅度提高。截止年底,全市征管户数达到万户,比上年净增户。企业税收当期入库率达%,个体税收当期入库率达%。欠税数额年首次下降,比年下降%,年欠税数额又继续下降,欠税增减率中新欠控制在%,陈欠压缩率为%,同比增长%。目前,申报率、入库率、欠税增减率、稽查复查率等指标也都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稳步推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了计算机网络的投入,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全局系统配备微机台,建立了两条覆盖全局系统实时传输的高速网络,开通了国税网站和内部业务网。年初,CTAIS软件在全市国税系统正式运行,全市万余户纳税人的分户数据信息全部集中到市局,为数据信息的规范管理、实时共享、集中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逐步推行个体“双定”户税银联网申报纳税。目前,全系统所有的个体业户都实行了电脑定税,万户“双定”户、万户小规模纳税人采用了税银联办方式申报纳税。积极推行金税工程,截至年,全市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已全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月报税率、存根联采集率、一般纳税人档案信息采集准确率、抵扣联认证率等指标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我们还进一步拓宽信息化管理应用领域,加快了“电子税务”的步伐,全面推行了办公自动化。

(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按照以人为本、人才兴税的方针,开展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一系列活动,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化班子结构。按照征管、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推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选人用人机制、考评奖惩机制,一大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使干部队伍的总体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改革以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领导干部的比重由%上升到%。年,我们对部分正处级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将名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正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激活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提高队伍素质。广泛开展学历教育,狠抓各类教育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各分局的所有干部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大型的学习培训考试。目前,全局系统拥有大专学历人员占%,本科学历人员占%,研究生学历人员占%。开展了业务技能竞赛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业务尖子和技术能手。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征管、稽查、税政、会统、计算机、写作等各类竞赛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目前,获得省级以上能手称号的人员达到多人次,市级以上能手称号的人员达到多人次。先后举办了CTAIS、金税工程、法律法规、新会计制度、计统、公文处理、发票管理和WTO等知识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基本适应了各项工作的要求。

──强化勤政廉政机制。近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勤政廉政教育活动,举行了“使命与情怀”、“信念与奉献”的巡回演讲报告会,广泛宣传全局系统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扬勤政廉政、爱岗敬业的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同时对因工作失职或违纪违规人员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开展源头监控和重点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纳税人的监督;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督查制度,加大了检查落实的力度。

──转变工作作风。大力转变思想作风,开展了“假如我是纳税人”和“让纳税人满意”的大讨论,在税务人员中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观念。开展“新风杯”竞赛、开门评税等一系列活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市局、分局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基层和纳税人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税收环境进一步改善

──创造法治公平的执法环境。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税收法治意识。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月、法制宣传日、评选“诚信纳税人”、普法教育等活动,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保证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有重点地开展追逃行动、发票打假活动、加油站和集贸市场等专项税收整治及专案检查,努力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营造透明公开的办税环境。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纳税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公开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公开办税内容和结果,逐步推行“电脑定税、税银联办”制度、“阳光稽查”制度,开通与银行、工商、海关等系统的联网,初步实现了信息共享,部门互联。通过国税网站、内部业务网宣传税收政策,增大了涉税信息的透明度,逐渐减少了“人情税”、“关系税”现象的发生。

──打造文明优质的服务环境。开展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制定了“八个一”改软措施。年,按上级要求,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向纳税人和社会各届发放调查问卷1.4万份,主动查找和请社会监督员帮助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逐条加以整改,服务软环境得以进一步的优化。推行“一窗式”管理,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领导值班制等。为户重点税源户和诚信纳税人开通了“绿色办税通道”。对税收审批项目实行综合审批,减少文书的中间流转环节,缩短流转时间,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近几年来,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税收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年完成税收收入亿元,突破亿元大关,今年预计将达到多亿元。全系统个基层分局,市级文明单位面达100%,个分局荣获“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个分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分局、分局被授予“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分局、分局被授予“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分局被评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省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国税干部努力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全市国税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班子特别是科所一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偏大、结构不够合理,班子整体战斗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激励约束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是个别税务人员“吃、拿、卡、要、报”的现象仍有发生。四是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税务干部自律意识不强,进取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纪律松弛,没有压力、没有活力、没有动力。五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六是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不完整,信息失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共享程度不够。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基层建设目标和方向

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轨、体制变革、管理创新的重要时期,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总局、省局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基层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

党的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思想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税务部门处在税收征收管理第一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要从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税收收入任务要靠基层去完成,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本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靠基层去落实,加强基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税收队伍的%以上在基层,加强基层建设是坚持从严治队、搞好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加强基层建设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国税形象。

(二)领会精神,把握方向

要深刻领会总局和省局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方向,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要围绕主线。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国税基层建设工作。二是要明确要求。新时期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基层分局为重点,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税收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化税收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税收服务,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国税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基层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营造融洽的征纳关系,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是要准确定位。总局、省局明确提出了基层建设的重点是县市区局等直接从事税收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单位。要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定位。四是要突出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建设的重点是:深化征管改革,优化税收服务,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制度建设,改进管理手段,优化国税形象,推进社会管理。这八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改革是动力,服务是途径,班子是关键,素质是根本,制度是保障,信息化是支撑,社会化管理是趋势,国税队伍形象是体现。

(三)联系实际,明确目标

基层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按照总理的指示:以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为增加国家税收,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的实际,我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把基层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班子建设目标:把基层班子塑造成富有领导艺术、富有管理技巧、富有创新意识、富有廉洁形象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领导干部,力争60%以上的班子集体成为“五好班子”。

队伍建设目标:把基层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一流税收队伍。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所有干部轮训一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

管理基础建设目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细化管理办法,力争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保障有力的管理基础体系。

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局、分局以及各个税务所的信息系统,力争实现税收业务信息和办公信息的高度共享。

文明创建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基层单位的办公用房问题。力争85%以上的基层税务所建设成规范税务所,100%的分局建设成省级文明单位,全局系统基层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95%。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基层建设的各项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紧紧围绕基层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基层的领导能力、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全面推动基层建设上台阶。

第一,舞好龙头,提升基层班子领导艺术。班子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龙头,要舞好这个龙头,着重要抓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抓“一把手”为重点。“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要选好“一把手”、用好“一把手”、管好“一把手”。要把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要把可以作为“一把手”培养的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安排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多的地方去摔打;安排到群众意见最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磨练;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考核力度。要把基层的每一个“一把手”都锤炼成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业务技能精,人人能打硬仗、打胜仗的“一把手”。二是坚持学习制度。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能量。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现代管理;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拓宽新视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当前,学习的重点就是重要思想,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指导基层建设。各个分局班子要争取成为“学习型”班子,班子成员要带头成为学习型人才,要做学习的表率。三是坚持优化班子结构。要着眼于班子的整体能力,不断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层次结构。要进一步落实好任期试用、到龄转非制度,积极探索任职条件和限期的硬约束制度。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新提拔的“一把手”和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要交流任职。要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今后,处级以下领导干部除党委书记、局长、纪委书记、人事、监察部门的负责人等少数特殊职位外,其他职位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进行选拔;要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对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察,跟踪监督,及时调整,动态管理。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层领导班子一定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分局党委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制度,明确决策的范围和机制,对涉及到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都必须通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特别是“一把手”既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又不能当“老好人”,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议事讲规则,办事讲规矩,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会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五是坚持廉洁自律。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领导班子都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四条高压线”,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把握住自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威信。

第二,带好队伍,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基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一是要坚持正确引导。要高度重视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干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等。要深入开展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教育广大税务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确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在全体干部中倡导四种精神,即,争当先进,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认真学习,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完善激励体系,再造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使大家自觉地把上级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追求,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干部的潜能。即:目标考核激励。要建立和完善市局、分局、科所三级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工作考评制度,建立考核记实手册和考核排名制度,将干部的奖金按照职级、岗位、业绩等进行考核打分,适当拉开奖金档次,逐步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职务升降激励。要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降免职制度,对年度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由上级人事部门重新考核,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职或降职使用。实行戒勉谈话制度,对在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尚不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要实行戒勉谈话,限期改正。先进典型激励。要开展服务济形势对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总局、省局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基层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

党的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思想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税务部门处在税收征收管理第一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要从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税收收入任务要靠基层去完成,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本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靠基层去落实,加强基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税收队伍的%以上在基层,加强基层建设是坚持从严治队、搞好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加强基层建设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国税形象。

(二)领会精神,把握方向

要深刻领会总局和省局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方向,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要围绕主线。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国税基层建设工作。二是要明确要求。新时期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基层分局为重点,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税收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化税收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税收服务,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国税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基层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营造融洽的征纳关系,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是要准确定位。总局、省局明确提出了基层建设的重点是县市区局等直接从事税收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单位。要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定位。四是要突出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建设的重点是:深化征管改革,优化税收服务,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制度建设,改进管理手段,优化国税形象,推进社会管理。这八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改革是动力,服务是途径,班子是关键,素质是根本,制度是保障,信息化是支撑,社会化管理是趋势,国税队伍形象是体现。

(三)联系实际,明确目标

基层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按照总理的指示:以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为增加国家税收,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的实际,我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把基层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班子建设目标:把基层班子塑造成富有领导艺术、富有管理技巧、富有创新意识、富有廉洁形象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领导干部,力争60%以上的班子集体成为“五好班子”。

队伍建设目标:把基层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一流税收队伍。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所有干部轮训一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

管理基础建设目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细化管理办法,力争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保障有力的管理基础体系。

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局、分局以及各个税务所的信息系统,力争实现税收业务信息和办公信息的高度共享。

文明创建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基层单位的办公用房问题。力争85%以上的基层税务所建设成规范税务所,100%的分局建设成省级文明单位,全局系统基层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95%。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基层建设的各项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紧紧围绕基层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基层的领导能力、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全面推动基层建设上台阶。

第一,舞好龙头,提升基层班子领导艺术。班子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龙头,要舞好这个龙头,着重要抓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抓“一把手”为重点。“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要选好“一把手”、用好“一把手”、管好“一把手”。要把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要把可以作为“一把手”培养的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安排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多的地方去摔打;安排到群众意见最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磨练;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考核力度。要把基层的每一个“一把手”都锤炼成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业务技能精,人人能打硬仗、打胜仗的“一把手”。二是坚持学习制度。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能量。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现代管理;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拓宽新视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当前,学习的重点就是重要思想,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指导基层建设。各个分局班子要争取成为“学习型”班子,班子成员要带头成为学习型人才,要做学习的表率。三是坚持优化班子结构。要着眼于班子的整体能力,不断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层次结构。要进一步落实好任期试用、到龄转非制度,积极探索任职条件和限期的硬约束制度。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新提拔的“一把手”和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要交流任职。要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今后,处级以下领导干部除党委书记、局长、纪委书记、人事、监察部门的负责人等少数特殊职位外,其他职位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进行选拔;要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对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察,跟踪监督,及时调整,动态管理。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层领导班子一定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分局党委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制度,明确决策的范围和机制,对涉及到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都必须通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特别是“一把手”既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又不能当“老好人”,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议事讲规则,办事讲规矩,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会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五是坚持廉洁自律。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领导班子都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四条高压线”,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把握住自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威信。

第二,带好队伍,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基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一是要坚持正确引导。要高度重视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干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等。要深入开展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教育广大税务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确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在全体干部中倡导四种精神,即,争当先进,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认真学习,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完善激励体系,再造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使大家自觉地把上级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追求,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干部的潜能。即:目标考核激励。要建立和完善市局、分局、科所三级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工作考评制度,建立考核记实手册和考核排名制度,将干部的奖金按照职级、岗位、业绩等进行考核打分,适当拉开奖金档次,逐步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职务升降激励。要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降免职制度,对年度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由上级人事部门重新考核,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职或降职使用。实行戒勉谈话制度,对在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尚不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要实行戒勉谈话,限期改正。先进典型激励。要开展服务济形势对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总局、省局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基层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

党的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思想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税务部门处在税收征收管理第一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要从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税收收入任务要靠基层去完成,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本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靠基层去落实,加强基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税收队伍的%以上在基层,加强基层建设是坚持从严治队、搞好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加强基层建设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国税形象。

(二)领会精神,把握方向

要深刻领会总局和省局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方向,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要围绕主线。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国税基层建设工作。二是要明确要求。新时期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基层分局为重点,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税收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化税收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税收服务,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国税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基层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营造融洽的征纳关系,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是要准确定位。总局、省局明确提出了基层建设的重点是县市区局等直接从事税收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单位。要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定位。四是要突出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建设的重点是:深化征管改革,优化税收服务,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制度建设,改进管理手段,优化国税形象,推进社会管理。这八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改革是动力,服务是途径,班子是关键,素质是根本,制度是保障,信息化是支撑,社会化管理是趋势,国税队伍形象是体现。

(三)联系实际,明确目标

基层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按照总理的指示:以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为增加国家税收,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的实际,我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把基层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班子建设目标:把基层班子塑造成富有领导艺术、富有管理技巧、富有创新意识、富有廉洁形象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领导干部,力争60%以上的班子集体成为“五好班子”。

队伍建设目标:把基层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一流税收队伍。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所有干部轮训一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

管理基础建设目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细化管理办法,力争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保障有力的管理基础体系。

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局、分局以及各个税务所的信息系统,力争实现税收业务信息和办公信息的高度共享。

文明创建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基层单位的办公用房问题。力争85%以上的基层税务所建设成规范税务所,100%的分局建设成省级文明单位,全局系统基层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95%。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基层建设的各项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紧紧围绕基层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基层的领导能力、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全面推动基层建设上台阶。

第一,舞好龙头,提升基层班子领导艺术。班子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龙头,要舞好这个龙头,着重要抓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抓“一把手”为重点。“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要选好“一把手”、用好“一把手”、管好“一把手”。要把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要把可以作为“一把手”培养的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安排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多的地方去摔打;安排到群众意见最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磨练;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考核力度。要把基层的每一个“一把手”都锤炼成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业务技能精,人人能打硬仗、打胜仗的“一把手”。二是坚持学习制度。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能量。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现代管理;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拓宽新视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当前,学习的重点就是重要思想,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指导基层建设。各个分局班子要争取成为“学习型”班子,班子成员要带头成为学习型人才,要做学习的表率。三是坚持优化班子结构。要着眼于班子的整体能力,不断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层次结构。要进一步落实好任期试用、到龄转非制度,积极探索任职条件和限期的硬约束制度。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新提拔的“一把手”和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要交流任职。要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今后,处级以下领导干部除党委书记、局长、纪委书记、人事、监察部门的负责人等少数特殊职位外,其他职位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进行选拔;要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对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察,跟踪监督,及时调整,动态管理。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层领导班子一定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分局党委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制度,明确决策的范围和机制,对涉及到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都必须通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特别是“一把手”既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又不能当“老好人”,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议事讲规则,办事讲规矩,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会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五是坚持廉洁自律。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领导班子都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四条高压线”,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把握住自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威信。

第二,带好队伍,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基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一是要坚持正确引导。要高度重视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干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等。要深入开展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教育广大税务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确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在全体干部中倡导四种精神,即,争当先进,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认真学习,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完善激励体系,再造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使大家自觉地把上级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追求,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干部的潜能。即:目标考核激励。要建立和完善市局、分局、科所三级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工作考评制度,建立考核记实手册和考核排名制度,将干部的奖金按照职级、岗位、业绩等进行考核打分,适当拉开奖金档次,逐步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职务升降激励。要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降免职制度,对年度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由上级人事部门重新考核,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职或降职使用。实行戒勉谈话制度,对在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尚不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要实行戒勉谈话,限期改正。先进典型激励。要开展服务济形势对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总局、省局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基层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

党的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思想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税务部门处在税收征收管理第一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要从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税收收入任务要靠基层去完成,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本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靠基层去落实,加强基层建设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税收队伍的%以上在基层,加强基层建设是坚持从严治队、搞好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加强基层建设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国税形象。

(二)领会精神,把握方向

要深刻领会总局和省局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方向,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要围绕主线。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国税基层建设工作。二是要明确要求。新时期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基层分局为重点,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税收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化税收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税收服务,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国税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基层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营造融洽的征纳关系,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是要准确定位。总局、省局明确提出了基层建设的重点是县市区局等直接从事税收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单位。要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基层建设的定位。四是要突出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建设的重点是:深化征管改革,优化税收服务,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制度建设,改进管理手段,优化国税形象,推进社会管理。这八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改革是动力,服务是途径,班子是关键,素质是根本,制度是保障,信息化是支撑,社会化管理是趋势,国税队伍形象是体现。

(三)联系实际,明确目标

基层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按照总理的指示:以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为增加国家税收,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全市国税系统基层建设的实际,我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把基层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班子建设目标:把基层班子塑造成富有领导艺术、富有管理技巧、富有创新意识、富有廉洁形象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领导干部,力争60%以上的班子集体成为“五好班子”。

队伍建设目标:把基层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一流税收队伍。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所有干部轮训一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

管理基础建设目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细化管理办法,力争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保障有力的管理基础体系。

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局、分局以及各个税务所的信息系统,力争实现税收业务信息和办公信息的高度共享。

文明创建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基层单位的办公用房问题。力争85%以上的基层税务所建设成规范税务所,100%的分局建设成省级文明单位,全局系统基层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95%。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基层建设的各项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紧紧围绕基层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行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基层的领导能力、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全面推动基层建设上台阶。

第一,舞好龙头,提升基层班子领导艺术。班子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龙头,要舞好这个龙头,着重要抓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抓“一把手”为重点。“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要选好“一把手”、用好“一把手”、管好“一把手”。要把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要把可以作为“一把手”培养的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安排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多的地方去摔打;安排到群众意见最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磨练;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考核力度。要把基层的每一个“一把手”都锤炼成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业务技能精,人人能打硬仗、打胜仗的“一把手”。二是坚持学习制度。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新能量。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现代管理;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拓宽新视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当前,学习的重点就是重要思想,要用的重要思想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指导基层建设。各个分局班子要争取成为“学习型”班子,班子成员要带头成为学习型人才,要做学习的表率。三是坚持优化班子结构。要着眼于班子的整体能力,不断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层次结构。要进一步落实好任期试用、到龄转非制度,积极探索任职条件和限期的硬约束制度。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新提拔的“一把手”和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要交流任职。要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今后,处级以下领导干部除党委书记、局长、纪委书记、人事、监察部门的负责人等少数特殊职位外,其他职位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进行选拔;要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对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察,跟踪监督,及时调整,动态管理。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层领导班子一定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分局党委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制度,明确决策的范围和机制,对涉及到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都必须通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特别是“一把手”既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又不能当“老好人”,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议事讲规则,办事讲规矩,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会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五是坚持廉洁自律。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基层领导班子都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四条高压线”,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把握住自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威信。

第二,带好队伍,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基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一是要坚持正确引导。要高度重视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干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等。要深入开展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教育广大税务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确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在全体干部中倡导四种精神,即,争当先进,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认真学习,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完善激励体系,再造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使大家自觉地把上级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追求,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干部的潜能。即:目标考核激励。要建立和完善市局、分局、科所三级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工作考评制度,建立考核记实手册和考核排名制度,将干部的奖金按照职级、岗位、业绩等进行考核打分,适当拉开奖金档次,逐步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职务升降激励。要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降免职制度,对年度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由上级人事部门重新考核,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职或降职使用。实行戒勉谈话制度,对在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尚不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要实行戒勉谈话,限期改正。先进典型激励。要开展服务明星、岗位能手、优秀税务官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市局每年将组织一次先进事迹报告会,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弘扬先进精神,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培训考试激励。要建立一套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对公务员实行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的制度。新参加工作和中途进入税务机关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新提拔的人员必须进行任职前的培训。要在全系统试行专业能级培训制度,以级定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将业务培训与技能考试,公务员业绩的考评等紧密结合起来,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业务竞赛(考试),对在竞赛和考试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对少数业务考试不及格的,要进行补考,对补考后仍不及格的,要采取措施强化学习和培训。生活关怀激励。要尊重广大基层干部的意愿,虚心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以群众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评价工作和做出决策的首选标准。要采取各种形式从工作中和思想感情上关心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为广大的基层税务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要转变学习教育的重点。要狠抓教育培训,逐步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在教育培训的范围上,实现从单纯的能手竞赛向全员培训的转变,达到以考试促学习,以学习强素质的目的;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实现从单一型人才培训方式向复合型人才培训方式的转变,继续开展征管、稽查、税政、会统、计算机、写作等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教育培训的效果上,实现从重学历向重技能的转变,注重培训的实用性、操作性和针对性,营造学知识、比技能、重实效的氛围。用3到5年的时间,把分局干部普遍轮训一遍,一年确定一个培训重点,分对象、分层次开展轮训,鼓励干部参加社会举办的计算机、会计、法律等与税收工作紧密相关的学习教育活动,对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要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创建工作要在提高队伍素质、塑造部门形象、巩固创建成果、再上台阶出精品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创建档次和质量。要针对薄弱环节,确定文明创建的重点。继续举办演讲比赛、球类比赛、棋类比赛等各类文体比赛活动;继续开展扶贫助残、送温暖、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先进文化占领广大基层国税干部的思想阵地,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

第三,打好基础,提升基层管理规范化程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立规矩,狠抓监督落实,让基层建设在一个规范的体系内,有计划、有步骤、有规律的一步一步落实到位。一是要完善“八率”考核制度。着力使用考核软件,强化“八率”考核,实事求是地反映征管、稽查中的成绩和问题,推动征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要完善综合协调制度。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要进一步协调到位,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协调制度,特别是要精简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取消不必要的报表。制定和落实好机关为基层服务的措施,全面推行办文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明确的答复,不能相互推诿扯皮,要落实责任,对工作没有到位的要予以责任追究。今后,每年基层对机关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对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要予以批评整改。三是要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基层岗责体系。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管理需要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划分职责,用信息化的手段量化工作指标,明确岗位责任,考核工作业绩,真正做到以机器管人,以制度管人,增加量化考核指标,减少人为定性指标,严格绩效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将基层的所有业务和人员都纳入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四是要完善征收、管理、稽查制度体系。坚持以税收“专业化+信息化”为基本要求,推进税收业务重组,强化征收、管理、稽查三者之间的监督制约关系,建立岗责明晰、控管严密、制衡有力、运转高效的征管机制。要按照简化、方便、高效的要求,有效整合业务流程,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征管程序和征管行为,明确内部各项专业分工,实现上级机关对基层工作及时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环节,减少中间层次,下放管理权限,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纳税人。税收稽查要实现从收入型向执法型转变,从普遍性稽查向重点稽查转变,从手工操作向应用高科技手段转变。要继续完善和推进阳光稽查,规范税收行政处罚和滞纳金的征收,要通过开展税收复查等形式保证税收稽查的质量。五是要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要健全和完善财务及行政管理制度。将基层的各项财务管理、大宗物资采购管理、行政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都用制度规范起来,增加透明度,增强科学性,减少随意性,节约经费开支。

第四,树好行风,提升基层为纳税人服务新理念。要以“行评”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变“行评”的阶段性工作为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基层行风的根本转变,提升为纳税人服务的新理念,树立良好国税形象。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税收征管法》规定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部门应尽的义务,也是在税收工作中实践的重要体现,税务人员要彻底转变执法与服务对立的观念,既要搞好税收执法,又要为纳税人做好服务,要以纳税人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实现税收执法监督型向执法服务型的根本转变。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办税环境。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一窗式”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增加办税的透明度,该公开的事项要及时在办税场所公告上墙、上板报、上电子公告栏,向纳税人承诺的办税事项要兑现,让纳税人一走进税务机关就能够切实体验到服务的温馨,办税的便捷。要保证办税场所的干净整洁。要大力推行全程服务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挂牌上岗制等服务监督制度,将税务干部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精神状态、仪容仪表等作为抓行风建设的硬指标,一项一项抓落实。要充分发挥市局、分局两级督查组的作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基层办税软环境的根本转变。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继续落实省局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五条禁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纪律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要将基层的“两权”监督运行体系纳入到廉政监督体系中运转,建立健全巡视检查制度和执法监察制度。要以强化税收执法检查为重点,以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依托,以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为保障,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严厉惩处违法违纪人员,重点查处税务人员贪赃枉法、以税谋私、严重损害纳税人利益的案件。要规范基层的执法管理行为,切实解决好“吃、拿、卡、要、报、玩”等问题,真正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廉政建设的先进典型个人和集体,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8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四年,是中央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税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镇在上级税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始终把原原本本落实税改政策、实实在在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执行政策不走样,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控管理,有力地巩固了税费改革成果,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基层干部满意“三满意”。现将我镇2004年税费改革实施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辖35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843人,版土面积285.11平方公里,其中计税面积24778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青苔关、拥门关、吊桥河、黄柏山四个国营林场村的税收工作由我镇负责指导,全镇税改户数达9019户。2003年全镇农业税正税134.72万元,附加26.944万元,农业特产税29.13万元,附加5.826万元,共计196.62万元,人平税负59.87元,亩平税负65.24元。2004年农业税正税76.9828万元,附加15.3965万元,合计92.3793万元,人平负担28.12元,亩平负担37.28元。此外,2004年全镇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1.8万元,发放中稻良种补贴资金31.1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做好税费减免、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2004年中央和省里出台了取消了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及附加三个百分点以及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为了确保这些政策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施中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即:坚持政策公开、减免补贴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坚持政策统一,严禁随意调整税率、扩大范围、变更政策;坚持程序过程公开,规范操作。在具体分解落实过程中,我们按照“进村、入户、上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户粮食直补按照2002年税改数字进行登记造册,并公示公开,为了核实准中稻面积,本着“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及时从农技、农经、财税等部门抽调了20名专职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全镇的中稻面积逐户逐地进行核实,切实履行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农民签字认可、张榜公布的程序,接受群众监督。并直接发放到户,避免存在中间舞弊环节。同时,为了确保税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我们又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听、看、查、谈”,走访了近千户农户,实地查看张榜公布表,认真听取了农民的意见,核对了农民档案的有关数据,并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以上措施,有力确保了农税减免到位,粮种补贴到户。

2、规范征管行为,积极推进农业税收征管改革

税改后,我们积极探索建设新的体制下税改征管体系,按照“八到户”、“十不准”的要求,坚持专业化征收为主、乡村干部协税护税为辅的原则,切实履行农税征管、执法的主体职责,进一步规范征管行为,为加强税收征管,我们在原财政所基础上成立了征管所,组织力量对全镇农户税收据实核定、并集中填写《农业税纳税通知书》,于4月份以前全部发放到户。同时,我们改进了农税征管方法,采取“三定”(定时、定点、定额)为主的方式征收税款,全镇39个纳税单位全部推行了送税制,在送税制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票据管理,做到一户一票,一税一票,杜绝打白条。此外,对于少数外出打工户和困难户纳税的难题,我们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三不准”的行为准则,采取寄信和上门征收的办法,积极动员外出打工户和困难户想尽千方百计,缴纳税款。到年底,全镇92.4万元的税收任务已全部入库,为全镇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强化“一事一议”和“两工”的审批管理

税改后,“一事一议”和“两工”的征收使用是税改后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狠抓“一事一议”和“两工”使用审批入手,坚持有事才议、无事不议的原则,认真做好审查监管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全镇39个单位都按照规定程序确定筹资筹劳项目预算。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经管站审核,由镇政府报县减负办审批。经县减负办审批,全镇39个单位有28个单位进行筹劳,共计预算筹劳14.5万个。有8个村进行筹资,共计筹资7.59万元。二是严格控制标准。经批准的8个“一事一议”筹资单位,筹资标准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内。28个村“两工”使用单位筹劳标准都控制在劳平10个之内。三是严格使用用途。经“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严格按照批准项目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结算。“两工”使用主要用于防洪抢险、公路维修、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严格及时公开。各村将筹资筹劳提取、使用、结算情况采取召开会议、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严格监督管理。镇经管站将加强各村筹资筹劳监管力度,进行定期审计,确保筹资筹劳按政策规定提取、使用和结算。

4、全力推进配套改革,确保了镇、村、学校的正常运转

税费改革后,镇村收入相对减少,如何做到“三个确保”,关键是配套改革要同步推进,坚决到位,不拉后腿,做到减人减事减支,从根本上减轻群众负担。第一、加大了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撤销了镇教育组,调整了全镇中小学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辞退了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勤人员67名,全面实施了教育“一费制”。经过精减后,全镇中小学共有公办教师252人,退休教师67人,财政供给297.8万元,省拨公用经费21.66万元,基本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二、加大了政府机关改革力度。一是清退了临时工、编外人员15人。二是撤销了四个总支和办事处,设立了五大办。三是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双向选择、末位待岗、竞争上岗等机制整合干部队伍。镇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19人减为9人,镇干部总数由原来的68人减至44人,其中离岗学习1人,转岗6人,三放活13人,提前退休离职退养4人。每年在职及退休干部工资、分流人员基本生活费、加上年费用支出需要131.65万元。通过财政包干、转移支付、政策性增资、上级扶持资金及发展企业,我们取得收入131.65万元,基本持平,保证了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第三、合并了事业单位。由原来的七站八所15个事业单位精减合并为8个。第四、加大了村组改革力度。对村干部职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编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编制4人的规定,撤销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镇共精减村组干部350人,每年节约开支1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资总额50.8万元,费用及支出17.3万元,五保及优抚支出33.2万元,合计支出101.3万元。村级收入108.18万元,转移支付50.4161万元,两税附加32.77万元,村办企业纯收入25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需要。

5、有效化解债务,减轻了村级负担

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是巩固农村税改成果的关键举措,为化解旧债,遏制新债,我们一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并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全镇各村债务进行清查、核定、冻结,实行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债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方法,采取有效途径化债:一是划转债权化债。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结对互抵,冲销集体负债128万元。二是盘活资产化债。主要将村级集体闲置的固定资产,经村民代表会同意,公开进行拍卖,用于化债60.73万元。三是清理挤水化债。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对形成的村级债务逐笔审核,挤出债务中的水份,全镇共挤水化债7.18万元。四是发展增收化债。鼓励创办村级资源型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发展增收化债的目的。全镇通过发展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化解债务28.16万元。五是削减高息化债。主要是对民间借款,在清理核实基础上,按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计息。六是节支化债。全面落实村级零招待费制度,实行报刊限额征订,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并将转移支付资金、两税附加、村级集体收入节余部分,全部用于化债,此举共化债12.14万元。通过采取上述化债途径,全镇共化债291.6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5%。

6、加大农民负担的检查、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网络

一是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两费附加管理使用体系。我们坚持两税附加由财政部门按照“一票两项”的方法,随正税一并征收,并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专门帐户上,不抵税,不代扣,按村设帐,镇管村用,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对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的优抚补助款按时按标准登记造册,发放到户。

二是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我们在村帐站管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工作,把全镇35个村的资金和帐务统一归并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资金和财务统一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管理松懈的难题。

三是建立农民负担监督审计管理体系。一是规范填写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并告之农户凭卡缴税,卡外负担有权拒交。二是公布农民负担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将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以村为单位,采取办公开栏、开群众会等形式,公布了税费任务详细分解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三是加大了涉农部门收费监管力度。镇政府专门成立了规范部门收费领导小组,建立了涉农收费公示栏,对涉农部门收费在全镇各村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规范教育、土地、城建、计生、畜牧、外贸等部门收费行为。四是进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去年,镇政府先后组织三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查税费任务分解是否做到镇村组户四对口,查负担监督卡是否全部发放到户,查是否搭车收费和加码收费。通过检查,有力的确保了全镇农民负担政策落实到位。版权所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我镇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改革中存在和面临一些不容忽视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税改后镇村收支缺口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债务负担沉重,化解难度大等等。因此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搞好税费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今年,中央在去年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我们将从讲政治、讲大局出发,不折不扣的将减免、补贴、优抚等政策执行到位。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9

(一)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数量持续增加

世界范围内税收环境更加公平不断扩大和完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网络是各国国际税收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近年来,各国高度重视税收协定的修订和新签工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继续新签税收协定,另一方面也对一些过时的税收协定进行了修订和重签;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国家签署税收协定的步伐加快。根据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网站税收协定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13年3月25日,全世界共签订了6200多个避免对所得、资本以及遗产和赠与双重征税的协定,357个有关交通运输的税收协定。从近几年的情况看,2008年1月1日至今,避免对所得、资本以及遗产和赠与双重征税的协定新增了1500多个,交通运输税收协定新增了57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25日期间,上述两种协定分别新增了270多个和2个。

(二)加大反避税力度

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反避税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反避税力度,发展中国家随后也开始重视和加强反避税工作。近10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的反避税力度更趋强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反避税相关法律和规定

反避税相关法律和规定一般是指涉及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受控外国公司、资本弱化、成本分摊协议、一般反避税条款、避税地等方面的法律和规定。目前,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反避税相关法律和规定。近年来,为了加强对跨境纳税人的管理,很多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反避税法律和规定的制定和完善。例如,越南、澳大利亚分别于2010年、2012年并开始执行新的转让定价规则,意大利、智利、希腊也分别于2010年、2012年、2013年初对转让定价规则进行了修订;比利时于2012年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弱化规定;美国2009年出台反避税地法案;很多国家正在不断加强受控外国公司法和反滥用条款的规定,等等。

2.积极应对涉税中介的恶意税收筹划

近几年来,制定相关制度应对涉税中介恶意税收筹划被一些国家的税务机关提上了议事日程。美国和英国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实行了“应报告交易制度”、“未来遵从协议”和“披露制度”,要求提供恶意税收筹划的涉税中介向税务部门披露恶意税收筹划的相关信息,不进行披露者要受到相关处罚。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了《对税务中介作用的研究(2008年)》,对涉税中介在税收不遵从以及推广“不可接受的税负最小化安排”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另外,OECD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OECD恶意税收筹划方案手册》,目的是为相关国家及时分享最新出现的恶意税收筹划方案信息以及应对措施提供一个平台。欧盟在打击恶意税收筹划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13年4月23日,欧洲委员会宣布建立“良好的税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将跟踪各成员国在应对恶意税收筹划和打击避税港方面取得的进展,其目的是确保成员国在协调的欧盟框架内,能够对上述问题采取实质性且有效的行动,并有利于利益相关各方分享有关方法和经验。

3.欧盟通过转让定价主文件制度规范同期资料管理

相关信息的缺失是实施反避税工作最大的障碍,严重困扰反避税调查工作。为了方便欧盟成员国全面掌握跨国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减少欧盟境内的跨国公司重复为各成员国提供转让定价证明文件,减轻相关企业负担,从2005年11月开始,欧洲委员会决定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通过转让定价主文件的形式,把跨国企业提供的转让定价文件标准化。转让定价主文件是指由跨国企业提供的全面反映所属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全貌的转让定价文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普通的标准化信息,应说明跨国企业所有欧盟集团成员的关联关系,譬如业务及业务战略的一般说明、涉及欧盟的关联企业交易的一般说明、关联企业的转让定价政策的一般说明。二是特定国家的证明文件。应当包括适用于相关特定成员国的一套标准化的证明文件。每套特定国家的证明文件都包括与该国相关的信息,譬如企业在该国国内交易数量、合同条款及所使用的特定转让定价方法。所有欧盟相关成员国都有权访问主文件内容中相同的普通证明文件信息,而特定国家的证明文件则通常仅可由相关的特定成员国访问。近几年来,欧盟转让定价主文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反避税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成效突出。

4.G20联手OECD打击跨国公司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为

2013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了OECD有关跨国公司避税问题的调查报告——《解决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该报告认为,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是纳税人将所得从经济行为的实际发生地转移到其他地区,从而实现无税或低税的行为。当前,这种现象在OECD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愈来愈普遍,严重损害了世界范围内的税收公平和资源有效配置以及相关国家的税收和税收收入。报告提出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领域,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实施一个广泛协作的行动计划。随后,OECD于2013年7月19日了《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

(1)应对数字经济的税收挑战;

(2)使双性错配安排(hybridmismatcharrangement)产生的结果失效;

(3)强化受控外国公司规则;

(4)限制通过利息扣除和其他财务支付进行的税基侵蚀

(5)更加有效地对抗有害税收实践;

(6)防止协定滥用;

(7)防止常设机构人为避税;

(8)确保转让定价结果与价值创造一致:无形资产;

(9)确保转让定价结果与价值创造一致:风险和资本;

(10)确保转让定价结果与价值创造一致:其他高风险交易;

(11)建立一套用于收集和分析有关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数据并采取应对行动的方法;

(12)要求纳税人披露其使用的恶意税收筹划安排;

(13)重审转让定价文件;

(14)使争端解决机制更加有效;

(15)发展多边工具这15个行动计划,并制定了每个计划详细的产出(output)以及完成的最后期限。上述15个行动计划将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可以预见,《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开创打击跨国公司避税的新局面。

(三)大力加强跨国税收征管互助

强化境外税源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一国居民在境外的所得和财产日趋增加,强化境外税源管理成为各国税务部门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近年来,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国家之间的税收征管互助来加强境外税源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加快情报交换协定的签订工作

2008年OECD启动了更新税收管辖地履行情报交换准则判断标准的工作,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税收透明度与情报交换全球论坛。为了保证税收情报交换协议的质量,OECD开展了同行审议,为各国税务机关获取本国纳税人在海外生产经营以及在海外账户中的资金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情报交换协议的签署量迅速增加。根据IBFD网站税收协定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13年3月25日,全世界共签订了1091个情报交换协定,其中,2008年1月1日以后签订的情报交换协定迅速增加,为1034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25日期间签订了149个。由此可见,扩大情报交换协定网络已经成为各国加强境外税源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促进国际多边税收征管合作新机制的形成

为应对国际逃避税日益严重的现状,促进国际税收合作和保障纳税人利益,2010年欧洲理事会和OECD对1988年制定的《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进行了修订。新公约力求与国际认可的透明度和情报交换标准保持一致,并开放给世界各国签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公约除了涉及双边税收协定所涉及的所得、资本和财产税,还涵盖了增值税和社会保障税的征管合作。截至2013年8月27日中国正式签署公约,G20全部成员国签署了公约,全世界共有56个国家签署了公约。新公约的广泛签署标志着各国税务机关的合作正在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发展,税收情报交换正在从专项情报交换向自动情报交换转化。可以预见,新公约将在促进缔约国信息交换、追缴协助和文书送达等多边税收征管合作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

3.与避税地签订税收协议严厉制裁避税地

长期以来,欧美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防范避税地,也出台了相关制度和政策。2008年以后,迫于本国财政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打击国际避税地的力度空前增强,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打破瑞士银行保密制度,与瑞士签订税收协议。在打破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方面,美国首当其冲,早在2009年初,美国司法部就向瑞银集团提起刑事,指控其帮助美国客户隐瞒个人账户信息,逃避美国税收,要求对这些客户进行逃税检查。从2011年起,德国、英国、奥地利、希腊、意大利、美国等国先后与瑞士签订税收协议,对本国纳税人之前在瑞士银行中隐藏的未申报海外资产补征税款,同时建立一种预提税制度,由瑞士银行从该国纳税人账户中就未来的所得预提税款,转交该国政府,而不再与该国税务机关进行自动涉税情报交换。

4.美国出台《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与多国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

为了提高本国纳税人海外金融资产和海外账户的税收遵从度,美国于2010年颁布了《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FATCA)。该法案一方面要求拥有超过一定数额的特定海外金融资产的美国纳税人必须向国内收入局(IRS)报告其资产,并填报纳税申报表;另一方面还要求外国金融机构直接向IRS报告,或经本国税务机关通过自动情报交换向IRS报告有关美国纳税人所持有的金融账户信息,以及由美国纳税人拥有实质所有权的外国实体所持有的金融账户信息。2012年7月26日,美国财政部了为执行FATCA的政府间合作协议范本,并于2013年8月进行了最新修订,要求相关国外金融机构通过国内收入局FATCA登记网站向国内收入局进行登记。2013年7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已与丹麦、德国、爱尔兰、日本、墨西哥、挪威、西班牙、瑞士、英国9个国家签订了执行FATCA的政府间协议,并正在与80多个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相关磋商和对话。此外,英国正在与马恩岛商讨签订一个类似协议。

5.欧盟进一步加强自动情报交换,严厉打击跨国避税

2013年4月9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5国宣布建立多边自动情报交换试点机制。同时,上述5国还建议欧盟建立银行信息自动交换机制,以有效追捕逃税者。2013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扩大欧盟内部自动情报交换内容的建议,要求成员国之间的自动情报交换扩大到股息红利、资本利得、其他金融收益、账户余额等,并取消成员国之间取得相关情报的限制。

(四)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机构人员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近年来,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强化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特别是加强对反避税机构的管理已成为趋势,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成立专门负责转让定价、预约定价的机构;二是充实内部专业人员队伍;三是充分利用外脑。在成立专门机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措施有:1.英国皇家税务和海关总署于2008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处理全国所有转让定价案件管理的转让定价工作组(TransferPricingGroup,TPG),该工作组由约60人组成,其中20~30人在英国皇家税务和海关总署的国际企业司(theBusinessInternationalUnit)工作。2.美国国内收入局于2009年成立了转让定价委员会,并在大企业与国际司内部增设了全球巨富处(GlobalHighWealth),主要负责监控涉嫌离岸逃税的美国富人。3.意大利于2009年在国家税务局组建了预约定价工作组。在充实内部专业人员队伍方面,2007-2009年,专门从事转让定价管理和调查的人员,加拿大增加了大约3%,挪威从大约50人增加到了80~100人,奥地利增加了70%,日本增加了25%。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韩国、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委内瑞拉、越南、埃及、爱沙尼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增加或计划增加反避税专业人员。在充分利用外脑方面,英国的做法最具代表性。英国转让定价工作组可以根据每一项转让定价调查的实际情况,随时调用专门或非专门从事转让定价的经济学家、商业部门专家、律师、会计师以及系统分析师加入特定转让定价调查组。

二、对我国国际税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面对风雨突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更具挑战性的国际税收管理新形势,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国际税收管理,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为我国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服务。

(一)大力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国际税收管理机构不够健全、人才匮乏的问题一直存在,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国际税收管理事务的需要。为了适应当前以加强跨境税源管理为显著特征的国际税收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借鉴其他国家不断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我们迫切需要把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二)积极开展对国际税收管理新形势的研究和应对工作

当前,我们应当抓紧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一是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应对涉税中介的恶意税收筹划。二是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为。三是如何应对其他国家出台的新的反避税措施。四是如何贯彻实施《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五是与美国签订《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政府间协议》的可行性等。

(三)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牵头的制定和磋商相关国际税收原则、制度和方法的工作以及其他国际会议和活动

公务员地税转正个人总结篇10

一、领导重视到位培训计划落实

首先,我局领导从培养一支执法为民,执政为民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入手,从不同方面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不仅是体现了党员先进性,为群众办实事,切实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而且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是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对此,我局领导非常重视公务员培训和考评工作,对税务干部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先后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门研究部署我局公务员培训工作,并在全年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和措施。结合税务人员《公务员法》的学习,把我局今年公务员培训的重点放在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上,又突出放在《公务员法》、《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小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上,不断提高干部的执法能力和的综合素质。

其次,是以抓好年初安排政治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又重点抓好《公务员法》的学习,迎接《公务员法》的考试。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学习培训工作,每项工作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毛元同志亲自负责抓管。今年以来,按照到地区地税局《关于做好公务员法》有关考试的要求。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培训考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长xxx同志任组长,副局长xxx等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xxx等同志组成。考评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科,负责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第三,有重点地抓好《公务员法》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和布署工作。年初,便下发了《关于印发2005年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的通知》,安排开展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涉税行政法规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教育。7月,又结合实际下发了下半年《关于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的通知》和做好迎接自治区地税局组织的《公务员法》考试的措施,我们先后利用一个星期的早晨半个小时的时间,积极组织干部学习《公务员法》。与此同时,有针对性按照地区地税局转发《关于对全区地税系统2005年度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考评的通知》精神,又着重对考试考评工作进行了安排。为了保证公务员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我局在组织和人员给予保证。目前,我局内部设立有人事科,共有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局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措施到位

2005年,我局在2000年整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专门对《人事教育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干部学历教育管理制度》等与公务员培训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内容不但包括了培训学习的组织落实、培训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和学习纪律,而且还规定要定期对干部进行考核,凡达不到标准者一律扣取相应的工资。

我局在制度中还作出规定,鼓励干部报考成人高等学校,进行继续教育、提高素质。按照地区地税局的要求,并专门在制度中规定,“参加中级以上职称全国统考(财税专业)的,取得资格证后给予奖励,自愿参加其他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按照学历管理审批程序经主管领导批准,可视情况给予相应学习时间。截止2005年11月,我局有全国注册税务师资格的3人。我局注重抓好了2005年度公务员自愿参加本科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局参加本科在职函授学习人数达到28人。占全局总人数85人的31.82%。大专以上达到全局总人数的91.8%(除2人离前离岗和工勤人员外)。与2004年相比,大专学历层次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我局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的制度,依据自治区地税局《全区地税系统在职人员学历学位教育工作管理办法》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给予奖罚措施。以此来促进公务员培训工作。为使公务员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机制,在制度中能够体现出来,而且真正做到落实执行,我局便在制度别明确了奖罚原则,并在具体工作中得到落实。

三、培训任务落实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第一、积极安排有关人员参加自治区地税局举办的培训班。今年,我局共有8人次参加了自治区地税举办的8期培训班,其中:副局长xxx同志参加了全疆地税系统青年后备干部在湖南长沙市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期45天的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稽查局副局长xxx加了全区稽查审理人员为期7天的培训班(专门业务培训)和全疆地税系统在喀什举办稽查业务为期7天的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法规科科长xxx同志6月在江苏扬州参加全国税务系统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培训为期8天的培训班(专门培训)和4月参加全疆地税系统全疆地税系统货运业务税收为期4天的培训(专门培训);监察室主任xxx同志参加了为期10天的“全疆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稽查局干部xxx同志参加新疆地税系统少数民族汉语言为期180天的培训(专门业务培训)。计会科干部xxx同志参加了全疆地税系统计算机xdsm6.0为期7天的培训(更新知识培训)。

第二、积极安排有关人员参加地区地税局举办的培训班。今年,我局共有11人次参加了为期5天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班(专门业务培训)。

第三、认真抓好本局自行举办和其他有关单位组织的各类公务员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67人次参加4期各类培训班,其中:我局参加“五员”培训63人(其中:办税服务员20人,税收管理员30人,税收稽查员10人,税收分析员3人),我们先后用了22个早晨每天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五员”进行了专门的系统学习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注重在《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前扣除办法》、《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等直接与“五员”学习考试有关的文件法规。33人次参加了为期天计算机xjdsms6.0升级培训(专门业务培训);26人次参加了为期3天的税收会计手工操作培训班(专门业务培训);45人次参加为期1天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更新知识培训)。9名少数民族干部取得了汉语hsk中等b级证书、,1人取得了初等b级证书。按照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税务干部提高汉语水平的实施意见》中“力争用三年时间,使80%的少数民族干部达到hsk四级以上水平”的要求,我局充满信心;7人次参加了xxx市委党校举办的为期5天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更新知识培训)等。

今年我局干部的培训工作思路,以为税收中心工作服务为主线,以提高税务干部执法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加大各类学习培训工作的力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广大税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税收业务素质,使之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使广大地税干部知法和执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

四、经费保障到位培训工作全面落实

在我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专门制定和完善了《经费管理制度》和明确了《学费报销审批程序》。按照地区地税局转发《自治区地税局关于印发《全区地税系统在职人员学历学位教育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学历管理和参加学历的审批程序,加强计划管理,合理安排,做到了有步骤、有重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全体干部达到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经费保证上,我们把钱用在刀刃上,公务员培训一经研究确定以后,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学习培训经费,做到了正确、节约地供应和使用资金,坚持量入为出,少花钱、多办事,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除保证正常办公开支外,坚持做到了决不因经费原故而使公务员培训工作受到影响。

2005年,我局公务员培训经费目前实际支出数为2.645万元,人均培训经费数为311.18元,培训经费占税务事业费的3%,有力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公务员培训成绩明显提高培训质量还需努力

一是摸清专业底细,找准培训切入点。为做我局公务员的培训工作,首先是注意做好公务员培训的基础工作抓起。今年年初,我局利用一年一度对每名干部进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的机会,对全局干部的业务水平以及如何加强培训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对我局人员素质基本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今年7月在我局《两权监督》的自查和接受地区地税局《两权监督》考评的工作中,对公务员培训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且广泛听取了干部职工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局务会,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了下一步进行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分析,我局认为应进一步加大税收法制教育的培训力度,特别是执法水平、执法程序的提高。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培训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