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转正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23:57:09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12月编辑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

《xx年xx月编辑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

大学毕业至今已经有整一个月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并没有荒废,而是积极的参加到工作中来了。我比较幸运,在这个难找工作的年度,我一毕业就顺利的找到自己的工作,是在公司编辑部担任编辑。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影响也是很大,公司以外都是招收很大新人,而今年却很少,我是其中较为幸运的。不过我还是要过试用期,试用期工作合格后我才会继续留在编辑部工作。

时间过得很真快,转眼就一个多月了,,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的时候从心底里感到日子的匆匆。原先教师生活让我感到渐渐远去,现在的编辑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是让我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

一个多月的试用期下来,自己努力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从这一阶段来看,发现自己渴求的知识正源源不断的向自己走来,到这个大溶炉里慢慢消化,这就是经验。一多月以来,我分别在几个不同的岗位上练习,刚开始是做家长频道的粘贴工作,后来做资讯频道中的评论,现在做教师频道,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岗位让我去锻炼,在此十分感谢公司的领导和前辈们对我的关照。

首先说说在编辑部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教师工作,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自到xx参加工作以来,各位领导都对我这位来自异地的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各位领导,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跟我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朋友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编辑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xx人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这个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编辑部新老同事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前辈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采写完成具体的教育新闻作品。主编每次安排的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2、基本学会photoshop的应用和网页制作;

3、熟练掌握教育新闻与社会新闻采写的区别,熟练掌握教育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4、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教师频道的研发;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3、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比较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xx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如果完全依据这些表现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学习,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好,保证让领导满意。

一个月的编辑部试用期工作已经结束了,在一个月的工作中,我逐渐的适应了编辑部的工作,我对自己说,我做的还是不错的,我相信我能够继续的做好。能否留下来,不是我能决定的了的,还要看上级领导对我是否满意,我知道目前的情况下,我还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留在公司,我会努力,不过能否留下就要看领导的眼色,我希望自己能够留下!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2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xx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xx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 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 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三是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五”期间,xx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xx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xx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xx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xx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 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十一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xx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xx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6、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创新的激情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3

大家好!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1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2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3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期间,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4

本文通过出版业转企改制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分析了改制时期编辑群体性的心理状态,强调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和谐编辑心理的重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

转企改制 编辑 心理状态 和谐心理 调整策略

随着改革从宏观的总体构架向微观的管理机制推进,特别是以岗位设置、薪酬分配、用工制度、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因为直接涉及编辑人员的切身利益、职位的变化、收入的增减,使得改革的难度系数加大,因此引发编辑的心理震荡。研究变革时期编辑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疏导,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出版企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组织行为学理论已经证明,任何组织变革对组织中的个体都是一个特殊而强大的刺激源,组织中的个体必然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应激反应。[1]同样,出版业转企改制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必然投射到编辑的内心,引起编辑群体性的心理震荡,出现一些编辑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尽早发现加以疏导遏制,势必会对出版改革造成阻碍。转型时期的编辑心理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表现形式:

1. 缺乏安全感。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手段、发展战略等方面会发生巨大的变革。每一方面的变革都对出版业的从业者尤其是编辑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引进、办公自动化的建立、数字新技术的应用都要求编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能力。当进行变革时,他们害怕自己不能适应新技术岗位的需要,害怕技术的改变和进步会使自己被淘汰或地位遭到挑战,甚至会导致他们失业,他们需要不断调整熟悉的工作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便适应新的管理形式和流程。

2. 失落不平衡感。由于受历史条件、所处地理位置、消费水平等不平衡因素的影响,转企改制后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等人力资源制度的改革,致使部分编辑在编制、职位、薪酬等问题上认为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等,认为自己原有的利益被剥夺了。如果这些心理感受长期得不到改变,甚至进一步加深,势必使心理失衡现象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3. 困惑迷茫感。出版社转企改制是牵涉诸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对于出版业的从业人士特别是编辑群体来说,面对这种调整,时常会感到措手不及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改革显得战战兢兢,无精打采,认为改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话题。改制意味着什么,改制后个人的发展前景,改制后本单位的出路与方向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他们共同面对和思考。迷茫、困惑、手足无措、恐慌已经开始弥漫在改制甚至后改制时期的编辑群体中。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漫长复杂的摸索探寻过程,这都会使编辑人员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困惑感或迷茫感。

4. 依赖感和归属感。改制后的出版业为了加快整合速度,人员流动的频率将会加快,同时流动范围将扩大,加上转企改制后管理职能的独立性将弱化,更加注重专业化建设,编辑对出版企业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编辑普遍对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企业认知度相对较低,感情较为淡薄。编辑对原有出版单位形成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会大幅度减弱。部分编辑甚至流露出消极和抵触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开展。

二、高效开展编辑心理疏导,实现编辑心理和谐

1. 重视编辑心理问题,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首先,针对变革时期编辑思想活跃,情绪起伏较大,心理冲击强烈的现实,要高度重视变革时期编辑心理的研究分析,依据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编辑心理调查,掌握编辑心理发展趋势,为开展编辑心理疏导掌握信息。其次,要高度重视编辑心理疏导的意义,将编辑心理健康纳入编辑思想政治工作规划之中,创新工作机制,增加财力投入。再次,要善于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借助外部力量,完善企业内部编辑心理疏导的机制。最后,积极开展群体性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活动,依据不同编辑的心理诉求,切实帮助编辑克服变革、转型带来的心理冲击,心理失衡,走出心理误区,实现编辑的心理和谐,心理健康。

2. 明确目标,加强宣传,树立编辑人员积极向上的心态。首先引导编辑明确转企改制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选择。让编辑明了变革的总体目标和优势的同时,明白自己在改革中所处的位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便形成对改制后出版企业发展的共识和合力。其次,要善于发挥宣传的优势,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使编辑在改革的敏感时期,意识到转企改制变革为大势所趋。利用转企改制后的发展目标作指引,让编辑在变革时期树立起“一盘棋的全局意识、一家人的荣辱观念、一条心的团队精神”。最后,特别要积极引导编辑正确看待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变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和职位调整,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编辑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倡导编辑正视变革,正视管理调整,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不适应,减少情绪波动,消除思想误区。

3. 坚持信息开放,以编辑为中心,打开编辑心灵的窗户。当前,出版业要切实以编辑为本,把编辑人才看做是出版业发展的资源,并且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来进行管理。首先,要从把编辑看做是“会干事的机器”中解脱出来。使编辑真正感受到改制后企业给予的重视、尊重、满足和温暖如家的亲切,使编辑在工作中有成就感,情感上有归宿感,精神上有自豪感。其次,营造编辑成长、成才的氛围和客观环境。帮助编辑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促使编辑在实现企业目标中实现人生目标。第三,当编辑心态不平衡或出现波动时,要做到有情操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特别是在编辑职位变化,薪酬变化问题上,要善于通过面谈机制,传递改制变革给编辑发展带来的机会,从而减少编辑对职业预期的不确定性,打开编辑对转企改制的心结。

4. 因势利导,加强编辑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对编辑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编辑产生的不同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不可墨守成规。同时编辑工作者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把握好转企改制变革时期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调节自我心理素质,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

结 语

在文化体制改革调整过程中,编辑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编辑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编辑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编辑和谐心理的过程。 把编辑已经或者即将偏离出版业的心态拉回到与出版业思想一致的轨道上来,明确改革的主题,无疑会促进和谐出版企业建设,为出版企业转企改制的顺利进行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5

大家好!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xx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xx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 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 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1、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2、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6

一、忌频道、栏目策划混乱、侧重点不清

有的网络编辑,为了保持首页导航条的精炼、整洁,而把一些不相干的栏目统统归到某一频道中,不但造成了这些频道内容的混乱,也使负责该频道的编辑无所侧重,频道的特点和栏目重点无法得到突显。

一个网站的频道、栏目策划与网站的整体策划是互相关联的,对它们的策划应该既注意与网站的从属性,还要注意内容的专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网站的统一性、有序性,又能使各有特长的编辑在网站的各频道、栏目中大有作为。

二、忌缺乏责任感的“复印机式”工作

有些网络编辑总是原封不动地拷贝新闻,从不进行修改和再制作,对于这种不过脑子的工作方式,在我们包头新闻网被称为“复印机式”工作。这是一种严重缺乏责任感的工作表现。

网页的页面与报纸的版面是有区别的,对于网络新闻的标题,网友只有点击标题,才能进入页面、读到新闻内容。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的标题必须包括新闻内容的基本要素(至少是大部分要素),做到准确、明晰,以帮助读者迅速决定是否点击阅读。

三、忌平时工作中不注意选择积累可靠新闻源

网络上具有欺骗性的虚假新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责任心不强的网络编辑转贴到自己的正规网站上,从而摇身一变转了“真”,又被其他网站从自己的这个正规网站当成真新闻转走,从而造成了不好的连锁性效应。

我们包头新闻网成立伊始,就规定所签发的各类新闻稿件必须要有可靠的新闻源,并固定下来,以保证所签发新闻的真实性。所以,作为网络编辑必须要注意收集并固定下来一些诸如新华网、人民网、国家部委官网等新闻权威可靠的新闻源,这是十分必要的。

四、忌只管按自己兴趣选稿,不顾签发后稿件的点击量

有些网络编辑只顾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稿件,把它们认真编辑后签发出去,然后就认为自己的工作到此就结束了。这对于一个网络编辑来说是很不合格的。

吸引力是网站的生命源泉,没有点击量,网络编辑的劳动成果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长此以往,网站就没办法生存下去。网站需要不断地创新,需要给网民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需要产生共鸣,需要有知识含量,这样才能产生吸引力。所以,作为一个网络编辑,不能只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各类稿件,应该还要经常留意在网站的后台系统中察看自己所签发稿件的浏览量数据,看看哪些内容的稿件点击量多,哪些稿件点击量少,通过总结,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自己选择的稿件能更广泛地吸引网友。

五、忌缺乏政治责任感,舆论导向意识不强

既有政治荣誉感,又有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是网络编辑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然而,当前有些网络编辑缺乏政治责任感,舆论导向意识不强,以致于对一些格调低下的、黄色的、虚假的、甚至有政治错误的新闻把关不严。今年以来,网上出现的《深圳“最美女孩”》等假新闻曾一度在各地新闻网站所属的论坛中放任炒作,影响恶劣,即是如此。

要掌控好网上的舆论导向,不仅各新闻网站要有鲜明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有严格的选稿标准和健全的网站管理制度,同时网络编辑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强烈的舆论导向意识,这样才能对网络新闻进行正确的编辑和把关。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7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专业报刊编辑如何提高信息意识谈几点认识。

所谓信息,是指能够被有效传递的知识或事实。而编辑信息观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活动中,用信息论观点和信息科学的方法来对待编辑工作的主观意识,是编辑人员选用信息科学方法的主观反映。①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报刊编辑工作过程中,栏目的策划与组织、组稿、审稿、加工、反馈调研等各个工作环节,无一不与信息密切相关。具体可以划分为:社会、读者需求信息,也就是报纸市场信息;作者群信息,包括与作者群相关的学术界科研状况及动态信息;编辑的策划与组织、组稿、审稿过程中自身应具备的文献资料信息,包括编辑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学术知识;竞争对手的信息。

《山东工人报》是一张面向工人、工会和企业的传统专业报刊,近年来,《山东工人报》在恪守新闻纪律的同时,大胆破除传统的办报思路,提出了全新的全员办报理念,要求全体编辑在增加报纸信息量、扩大报纸报道面、丰富报道层次上下工夫。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努力活跃报纸报道形式,如吸收杂志的长处,按照新闻规律采写和组织文章,不仅体现报纸的新闻性、趣味性,而且能更好地释放其指导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等基本属性。

结合行业特点整合有用信息

源于信息集成的信息整合及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信息整合是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组织的领导下挖掘信息价值,实现信息资源序洁化、共享化和调和化,进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最大化的管理过程。②信息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信息传送给正确的用户。专业报刊编辑在面对庞杂无序的海量信息时做好信息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山东工人报》对“工”字号新闻信息的选择尤其偏爱。

“工人”方面,注重刊登普通一线职工的事迹,开设“咱们身边的好职工”专栏,鼓励记者深入基层采写稿件,欢迎基层通讯员来稿。另外,报纸还开设维权、员工世界等专刊,专门反映职工的权利维护、日常生活工作等鲜活事例。

“工会”方面,在全面反映山东省总工会和十七地市总工会及四大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职工生产生活保障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来自基层的工会信息,在报纸第二版每周三个版面全面报道各县市区工会、乡镇工会、行业性工会甚至社区工会、村居工会的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等。

“工厂”方面,现在已扩展为企业,除了在报纸第三版定期开设企业界专版,全面反映各类型企业动态消息外,在报纸的要闻版经常大篇幅地刊登介绍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的稿件,深受广大企业和读者好评。

精雕细琢加工读者爱看的信息

专业报刊编辑面对的往往是工作性稿件,这类稿件一般新闻性不强,可读性差。通过加工,将此类比较“硬”的稿件变成读者爱看的新闻,就十分重要。《山东工人报》要求编辑工作一定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每天报纸的质量评估,都由报社专门聘请的省内知名退休新闻工作者组成的评审团评定,报社严格根据评审结果,给予责任人相应的经济奖励和处罚。同时,报社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所有编辑记者多深入基层,多联系普通职工,了解他们的喜好,熟悉他们的语言。在“走转改”活动中,报社更是要求全体编辑记者深入一线,采写和编辑基层稿件,倾听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也以身作则,多次深入一线,和普通记者一道采写了一大批深受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稿件,扭转了作风,改变了文风。

综上所述,虽然受报纸定位限制,同生活类报纸相比,专业性报刊往往存在报道面过窄的状况,但专业报刊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同样离不开信息。专业报刊的编辑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应时刻树立信息观念,广泛收集行业内的各类信息,并加以认真研究、消化,抓住机会,及时提出与时代同步的选题,组织最适当的作者写出更多自己的读者群爱看的作品,从而使自己的报刊与众不同、不可替代。

注释:

①黄苏萍:《论科技编辑的信息意识》,《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2005年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MAPGIS;图例板;MSI;坐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268-02

Abstract: Mapgis67 is to Wuha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tool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platform, has a rich graphical editing tools and powerful graphic processing ability, is the geological personnel software will be used, therefore, to master some skills of drawing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MAPGIS; MSI; legend board; coordinate

MAPGIS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图形表示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了MAPCAD的全部基本制图功能,可以制作具有出板精度的十分复杂的地形图、地质图,同时它对图形数据与各种专业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和空间分析查询,为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因此掌握好一些MAPGIS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制作地图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以下是本人工作以来对MAPGIS使用技巧做的几个方面的总结:

1 工程图例制作

图例板可以方便地提供取图形固定参数和固定属性,也可以方便地进行统改图形的参数,在MAPGIS6.7还提供了一种关联技术,让图列中的不同要素与不同的文件进行关联,这样在输入时,就可以大大提高作图的效率。如何制作图例,上面所说的如何实现呢?

第一步:新建工程(注意:图例板只能在工程状态下才能新建、使用,所以要先新建一个工程)。在新建工程完成后,将出现两个窗口,右边的窗口为图形窗口,左边的为工程的文件管理窗口(如果看不见左边的窗口,请用窗口/显示工作台功能,将工程管理窗口显示出来)

第二步:在工程管理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工程图例功能,将会弹出一个“工程图例编辑器”。

第三步:编辑分类(如果你想实现文件与要素之间的关联,这一步就必需编辑,反之,可以不编辑)。分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类要素的总称。分类与图例的关系是分类中包含许多的图例。在编辑分类还有两个按钮,即修改属性结构和修改属性内容,其功能主要用于编辑缺省属性结构。

第四步:编辑每个分类中的具体图例以及每个图例的缺省属性。

第五步:在工程文件管理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功能,在此新建两个文件。用来存放个要素的,并分别对这两个文件定义属性结构。

第六步:在工程管理窗口中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中选择关联图例文件功能。弹出一个对话框,选择一个图例文件。

第七步:进行文件与分类的关联。双击每一个文件后的说明位置,弹出一个对话框,在分类码处输入一个分类码,每个文件都要与某一个分类码进行关联。

第八步:在工程管理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图例板功能。下面就可以使用了。

2 用图例板统改图元参数

用参数已设置正确的图例板来改图元参数是很方便的。以修改点为例,打开图例板后,在点编辑里选择“修改点参数”,然后在图例板中选择正确的点图例,再到工作区中单击(多个点可以拉框选择)要修改的点即可。

3 MAPGIS裁剪MSI文件

有一张扫描好的图件,只想要其中的一部分,不用PHOTOSHOP等图形编辑软件处理,用Mapgis怎么裁剪呢?首先把扫描的jpg等图转成msi文件,在输入编辑模块中,建立一个区文件”剪裁框.wp”,添加需要剪裁的msi文件,在剪裁框.wp文件中画出要剪裁的范围并造区保存。关闭此模块。 然后按照“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打开影像”一系列操作,菜单里选择镶嵌融合->打开参照区文件,即刚建立的剪裁框.wp。选择辅助工具->区文件影像剪裁,单击右框中的区,确定,保存剪裁后的msi。这样裁剪部分msi就完成了。

4 将MAPGIS的图形插入到word中

首先点取MAPGIS菜单“其他->OLE拷贝”,接着打开WORD应用程序,点取WORD的“粘贴”菜单。MAPGIS数据就复制到了一个WORD文档里。

注意:第一次调用此功能,需将Mapsee6x.exe(安装路径的\program\Mapsee6x.exe)运行一次。

5 将设备坐标转换到地理坐标

在MAPGIS投影坐标类型中,大致有五种坐标类型:用户自定义也称设备坐标系(以毫米为单位),地理坐标系(以度或度分秒为单位),大地坐标系(以米为单位),平面直角坐标系(以米为单位),地心大地直角坐标系。如果进行设备坐标转换到地理坐标,方法是:

第一步:启动投影变换系统。

第二步:打开需要转换的点(线,面)文件。(菜单:文件/打开文件);

第三步:编辑投影参数和TIC点;选择转换文件(莱单:投影转换/MAPGIS文件投影/选转换点(线,面)文件);编辑TIC点(菜单:投影转换/当前文件TIC点/输入TIC点。注意:理论值类型设为地理坐标系,以度或度分秒为单位),编辑当前投影参数(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当前投影参数。注:当前投影坐标类型选择为用户自定义,坐标单位:毫米,比例尺分母:l);编辑结果投参数(菜单:投影转换/设置转换后的参数。注:当前投影坐标系类型选择为地埋坐标系,坐标单位:度或度分秒)。

第四步:进行投影转换(菜单:投影转换/进行投影转换)。

6 结束语

总之,MAPGIS数字化制图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行业,大有潜力可挖,存在许多操作技巧,只要制图工作者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动脑子,注意观察,不断探讨,总结经验,制图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角色换位 科技期刊 编辑质量

付晓娟,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

科技期刊质量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直接影响刊物的整体质量。[1]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控制主要是在三校过程中完成的,这一过程需编辑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编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也需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技巧,变换思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辑工作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降低差错率。笔者在近几年的编辑实践中,将角色换位运用于不同校次的稿件编辑加工中,对于提高编辑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校一读”是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制度。由于编辑和校对工作的针对性不同,以往所说的三校一般指的是校对。而现代科技在出版业的应用,使得“编校合一”成为可能。[2]相对于传统的“编校分离”,在“编校合一”形势下,已淡化了编辑和校对的区别,编校人员无论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还是在稿件的“三校一读”过程中,都需用审稿的眼光审视手中的稿件。[3]实际工作中的三校,已不是单纯的校对,而是编辑既负责修改稿件又负责校对,相对而言,三校过程更主要的是编辑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二、角色转换在三校中的应用

进入一校阶段的稿件虽已经过初审、外审和终审,学术质量和出版价值等方面已经过严格把关,但稿件本身很多细节之处,仍需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揣摩和修改。一校过程对于稿件的编辑加工是确保期刊编辑质量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环节。编辑要以作者的角色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因此,首先要对论文想要表达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和依据非常熟悉,且将这些内容以科技论文的形式表述。要逐字逐句地研读论文,从内容上看,要使论文达到目的简洁明确,方法运用得当,结果客观真实,讨论紧扣主题,且各部分互相呼应,逐渐展开,整体内容流畅,逻辑清晰。

编辑在接触一校稿件之前的初审和综合外审及终审意见时,对稿件内容只是大体的了解,只有以作者的角色去精读全文,将论文视为己作,才能真正地融入作者的思路,更准确地把握论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对稿件的结构进行调整,对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删减,且在与作者沟通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与作者讨论稿件时,当作者发现编辑和自己一样对论文内容了如指掌,会有相遇知音的感觉,从而交流更加充分,修改更加积极,自然也就提高了编辑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因编辑自身对稿件内容理解不到位,向作者提出原本并不需要修改的建议,使作者对编辑的水平产生怀疑,影响再次投稿的积极性。

经过一校对稿件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编辑加工,二校时则转换为编者的角色,从编辑出版要求的角度,对稿件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论文形式的统一和规范。重点放在改正错别字、病句,更新专业术语,规范量和单位、数字、字母、符号的使用,以及图表的编排格式,核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列出等。这一过程考验的是编者对编辑出版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需要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注意总结常见的错误类型:有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别字,如“搏动”写为“膊动”,“纵隔”写为“纵膈”;有些是文字录入和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人员”录入成“入员”,“心脏负荷”录入成“心脏符合”;有些是常用医学缩略语中字母大小写和上下标容易混淆,如血压“BP”写成“Bp”,酸碱度“pH”写成“P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写成“HBA1C”;有些则是编排格式方面需要改为统一形式。在处理完整篇稿件之后,再单独检查一下文题、段落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收稿修回日期、参考文献标引顺序及与列表的对应等,以免疏忽这些相对零散的部分,因小失大,影响整体编辑质量。

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固然是科技期刊整体质量的主体,但论文毕竟要通过出版进行交流和传播,为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求从编辑出版角度对论文进行深度加工,使语言文字符合科技期刊的风格,并保持使用的正确和统一。内容再好的论文,如果刊登出来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格式混乱,其可读性会大打折扣,引起读者的反感,失去阅读兴趣,也就无法实现其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因此,论文的细节和呈现形式与主要内容同等重要。这一方面是对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编辑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媒体的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编辑在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更新专业知识中的职责所在。

在一校、二校对论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编辑加工之后,可再以读者的角色对稿件进行第三遍修改。把校样看做已经刊登的论文,而自己就是正在阅读论文的读者,亲身体验一下读者的阅读感受,这样可从整个出版过程的终端来考察稿件的编辑质量。阅读的同时,能够看到论文是否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有没有出现理解困难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语言文字和专业术语是否已经规范等。也可用读者对于成品论文的阅读标准挑剔稿件编辑加工方面的不足,以免局限于编者的思维,一味地就改错而改错,忽视从整体角度去发现问题。

科技论文的价值是通过读者阅读并准确理解而实现的,作者写作和编辑修改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读者呈献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的科技资料,可用于了解学术前沿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在第三校时从读者的角度考量论文的成品效果,不仅是为编辑加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是对读者负责、尊重读者的体现。在实际读者阅读论文之前,自己首先就是读者,如果即将付印出版的论文自己读起来都感到晦涩难懂,还时而出现错别字和已经摒弃不用的专业术语,怎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论文的价值又如何去实现呢?

结 语

三校制度是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为保证稿件编辑质量而实行的工作流程,也是决定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如果三校只是单纯地重复三遍编辑加工工作,将稿件看三遍、改三遍,容易出现思路单一、惯性思维和视觉疲劳,导致顾此失彼,产生疏漏。以作者、编者和读者的角色分别进行三校工作,使每一校次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注重细节又兼顾全局,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政,郝希春. 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质量考核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11,23(4):291-293.

编辑转正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新生编辑力量。而编辑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成长成本的高昂性和周期的漫长性。因此,一方面出版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强化对编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让编辑在“干”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另一方面,编辑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在职业理念、业务能力、从业心态等方面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成为积极向上、敢于追求、勇于担当,为社会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文化产品的优秀编辑。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的步伐不断加快,多介质融合、多元化呈现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但无论出版介质和呈现方式如何变化,编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先进科学知识的传播的责任没有改变,为读者、为社会出好书、做好的文化产品的责任没有改变,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没有改变。要担负起编辑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就要做到“两个不断提高”:一是编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二是编辑的产品——出版物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的不断提高。编辑活动是编辑人员的活动,是编辑人员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抱着特定的文化追求展开的活动。为金钱还是为文化,对编辑来说,是一个非常严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社会责任的承担,文化理想的追求,编辑理念的践行,从来容不得含糊。编辑是否志存高远,勇于善于追求,敢于愿意担当,都将展示在编辑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在编辑的情怀、理念、品格、奉献、创造之中。

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个重要因素,而职业道德又体现在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两个方面。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做好工作;合作态度就是从大局着眼,以结果为导向,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职业技能则是做好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落实到编辑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上可以归纳为:精一个行业,通两门学问,学三项知识,熟四种工具,练五门内功,养六个习惯。

精一个行业。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因此也常被称为创意产业。了解国内外出版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出版业运作规律和特点,对图书市场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出版业全局的角度,以及出版企业发展的大局和战略角度来思考,是做好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同时掌握国家出版政策和规定,熟悉编辑出版全流程,尤其是数字出版、多元化呈现出版模式和出版流程,具备出版资源复用和多元化呈现能力,是编辑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通两门学问。一是出版经济学。从出版业角度看,每册书或每种产品都是一个投资项目,这册书或者这种产品是否有投资价值,如何做到投入产出最优,是每个编辑需要研究和决策的。二是资源整合学。策划的一种定义是:整合所有资源,做出最佳方案。这些资源包括作者资源、媒体资源、团队资源、渠道资源、平台资源等。因此可以说,没有资源的整合,就没有任何一种高明的策划,也就谈不上创意和出版。

学三项知识。一是专业知识,包括领域专业知识和出版专业知识。领域专业知识是编辑的立身之本,而出版专业知识,尤其是数字出版专业知识,则是编辑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二是管理知识,包括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是营销知识,包括营销理论、营销方法和营销创新。编辑工作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因此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快速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和专业技能,是编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应对变化和挑战的根本之道。学习型组织之父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曾经说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你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熟四种工具。第一种工具是沟通。编辑的大部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主动沟通、高效沟通的良好习惯是顺利开展并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也是编辑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第二种工具是激励。这里所说的激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予团队其他成员的激励,另一个是自我激励。对编辑来说,来自团队的激励和认可固然重要,但自我激励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以最佳的工作状态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即一个人在经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三种工具是数据筛选与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用专业的眼光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分析和利用,做出好选题、组到好书稿,加工好内容,整合成有灵魂、有观点的产品,继而做好针对性营销,是对编辑的一个挑战,也是编辑价值的最终体现。第四种工具是总结。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柳传志说,我们招聘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或者不犯错误的,但一定是会总结的。由此可以看出,善于总结历史的(别人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对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达成自己的目标有多么重要。记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是最快捷的,关键是要勤于和善于总结。

练五门内功。一是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编辑、尤其是策划编辑的基本功,没有市场调研,凭感觉拍脑袋拍胸脯做选题、组稿、生产制作,就有可能做出不符合市场需要、不能真正为读者带来价值的产品,浪费了宝贵的出版资源。二是文案写作。这也是编辑所要锤炼的基本功之一。编辑工作从始至终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文案写作,如开始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到选题策划报告、组稿函件、审稿函件、退稿函件、审读报告,再到营销策划方案,等等。虽然这些文案并不要求文采飞扬,但要写好、写到位,也着实不易,需要学习和磨练。三是独立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没有独立的思考,编辑就不可能做出高质量、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当下各种信息真伪混杂,编辑的筛选辨别、去伪存真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做到这些,需要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决不能拍脑袋想问题,或者跟风、人云亦云。四是团队协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编辑团队中的一员,不仅要守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还要发扬团队精神,与其他团队成员协同合作,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效率最高和团队业绩最好。五是项目群管理。随着出版规模的不断扩大,每个编辑手里都有几个项目同时进行,而且这些项目还处于不同的阶段,如有的在调研阶段,有的在策划和组稿阶段,有的在编辑加工和出版阶段,有的在营销和销售阶段,有的在长尾阶段,有的在修订阶段等,编辑需要统筹这些项目并为这些项目分配资源,以使整体效益最大化,并与出版企业战略导向保持一致。

养六个习惯。第一个习惯是制订计划。编辑工作流程长、环节多,而且很多项目同时进行,很多工作交叉展开,对整体的把握和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尤其是在资源冲突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为不同项目及不同阶段的工作协调配置相关资源,确保所有工作都在可控状态,减少失误和拖延。计划可以分为短期计划,如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中期计划,如一年到三年;还可以做长期计划,如五到十年等。此外,也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计划和规划。第二个习惯是要事第一。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因为他的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而有所不同,但每个人的工作成效却是大不相同的,关键就在于他是否对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因此,养成将工作分类,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将重要紧急的事务放在第一位,将相似的工作集中处理,创造和利用“整块儿”时间,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养成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等习惯非常重要。第三个习惯是日清日高。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来自海尔的OEC管理模式,就是每天的工作必须每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高。这个习惯实际上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习惯一脉相承,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第四个习惯是多赢思维。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任何组织也不可能拥有自己发展需要的所有资源,这就决定了合作的必要性。多赢思维是一种兼顾合作伙伴和自我利益的思维模式,是共同把“蛋糕”做大、保障价值链上所有合作伙伴都能从合作项目中获得利益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对当今的编辑出版来说非常重要,让读者赢、让作者赢、让渠道赢、让平台商赢、让出版社赢、让团队赢、让团队成员赢等多赢思维,应是编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个习惯是积极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潜意识对目标的追求和对结果的执著。积极主动地工作,就能挖掘自己更大的潜能,创造出更大的工作业绩。积极主动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行为习惯,积极主动的源泉是目标和进取心。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值得咀嚼:“等事做的人也会有事做,但只是做那些做事快的人剩下的事。”第六个习惯是空杯心态。畅销书作家吴甘霖先生在其所著的《空杯心态》一书中对其进了诠释:每个人的内心都好比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荣誉、成绩、挫折、偏见等,只有在心态和思想上将这些东西倒空,才能重新出发,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空杯心态就是要我们学会放下,时刻归零,以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