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岗位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8 13:53:13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1

出版社已经从事业单位转企,许多出版社已经按照企业的运行要求从机制上进行创新,在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出版社的发展。目前,出版社面临的环境与市场已经发生变化,而出版社因产权与管理体制等原因,在编辑发展上仍在按照以往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办法惯性运行。现行统一的编辑职称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编辑分工细化的趋势要求,现行的行政性职务体系留给编辑的平台机会又不多,编辑发展出路“狭窄”问题已经在出版社改革中逐渐凸显,亟需对此进行剖解。

根据当前编辑工作进一步细分并呈专业化的趋势,总结出版领域改革实践经验,借鉴部分领域人力资源发展改革先行经验,笔者尝试提出“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晋升”的编辑专业发展构想,其目的就在于以此创建编辑自主选择、自主发展与单位培育相结合的编辑职业发展思路,让每一位编辑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成长阶梯,看到发展的希望和可预见的奉献价值,以此激发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建立编辑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分类发展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提出的工作效率效能要求,编辑也呈现出分工趋势,部分编辑以文案工作为主,部分以选题策划为主,或者两者兼具。

编辑的自然分工既有出版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编辑工作专业化提出的要求,也有编辑自身发展特质和志趣因素。因此,按照出版生产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并结合编辑群体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确定编辑的发展类型,有助于编辑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分类发展专业化提高出版的效率和效益。据此编辑分为策划编辑、文案编辑和综合编辑三类。策划编辑重策划,文案适量要求;综合编辑策划与文案并重,既作效益要求,又作文案要求;文案编辑重在文案,主要表现为文字工作,无经济效益要求。

编辑分类不是要将编辑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为编辑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通道,具体发展方向和通道编辑拥有自主选择权。同时,出版社设定一定机制,允许编辑选择某一类型岗位之后,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工作情况、专业技能素养和发展志趣,满足一定条件后在三类岗位之间申请转岗。编辑提出转岗申请后,出版社要按照岗位要求和申请人的业绩完成情况对其条件满足情况进行考评认定,达到条件者即予转岗。

编辑职责由其岗位确定。策划编辑是出版社项目的策划者,按照出版社的总体规划,负责某个板块或者方向的项目规划、项目组织、项目实施,协力发行人员进行市场策划与销售,对项目承担主要经济责任,同时要对综合编辑与文案编辑进行业务指导与引领。综合编辑协助策划编辑共同策划项目,参与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协助策划编辑做好相关工作,同时要对文案编辑与助理编辑进行业务指导与引领。文案编辑负责项目的文案工作,对图书编辑生产负责,协助策划编辑、综合编辑做好相关工作。

确定不同类型编辑的工作职责,一方面是让编辑明晰自己的工作要求,同时有助于编辑根据其工作情况评估、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合理设计发展路径。

分类考核

对于编辑的考核,各出版社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分类考核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考核内容

考核检验工作成效,同时发挥着指引编辑努力方向的导向功能。考核方案的设计要切合出版社的架构与运行机制。针对编辑分类发展,制定编辑分类考核方案,考核的结果表征编辑岗位责任的完成情况,同时作为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和后续岗位评聘的重要参考。编辑劳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既有经济效益成分,又有社会效益成分,有的两种成分兼而有之,而编辑有着现实的分工,因此绩效考核应该是根据编辑类型有所侧重的综合考核。策划编辑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考核效益取得情况,体现其项目质量与取得的效益(有文案工作可折合计算);综合编辑考核策划或者参与项目的效益取得与文案完成情况;文案编辑主要考核编校质量与编校数量完成情况(有经济效益可折合计算)。考核除了利润等经济指标及与经济相关的编校字数指标,其他表征管理效益的劳动规章、表征社会效益等重大项目、图书奖项等,可以由出版社统一标准进行考核。

2.考核导向

考核除了检验编辑职责完成情况,还要发挥导向功能,鼓励编辑创造出版社所期待的业绩。出版社改制后成为文化市场经营主体,企业需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只有审时度势顺应形势,才能科学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出版社才能不断向前;只有员工发展,出版社才能和谐。对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中最顽强的要素,因此,考核中要鼓励编辑创造对出版社发展具有长效价值的业绩,这可以通过设置“项目质量”和“编校质量”作为编辑业绩考核的导向性指标来达成。“项目质量”鼓励编辑策划具有横向纵向开发空间、具有生命周期的长销市场选题,主要反映编辑所策划选题产生效益的持续能力,从项目的开发空间、生命力价值、市场销售价值三个方面去衡量。“编校质量”鼓励编辑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校对水平,可以以一个考核周期内编辑所编所有图书的平均差错率来衡量。使用中“项目质量”作为项目效益的奖励系数,“编校质量”作为编校数量的系数,这两个导向性指标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出版社的具体情况设定。

设置编辑考核导向性指标,并非是要将编辑分类后放在不同的生产流水线上禁锢其发展权利,而是让编辑知道自己的主要责任是什么,对照自己的发展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应该做何努力,思考并确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落实,思考发展路径中的环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确定更为具体的专业发展计划与行动。

3.考核结果

考核的结果除了度量编辑岗位职责完成与业绩取得情况,还可以作为编辑在社内专业技术职级评审与岗位聘用的参考。这里的专业技术职级与编辑职称有所区别,它既有职称所指向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成分,又有编辑对单位累积贡献的考量,在编辑薪酬中相对静态,不随岗位变动而变动。它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编辑对企业的忠诚,同时也不至于让编辑在达到一定职级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分类晋升

编辑当前专业发展的主要出口一是专业技术职务,即参加国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二是根据业绩获得相应薪酬,凭借综合业绩与能力在行政职位上得到发展,前文已经述及这两个出路对于编辑来说并不宽敞。要让编辑获得相应的晋升通道,根据编辑分类发展的现实趋势和分类考核实践,按照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去行政化要求,应该拓宽员工专业技术职务的发展空间,以完善当前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功能不足,而编辑分类晋升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

分类晋升主要是指编辑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虑到当前出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实际,设置出版社内部编辑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体系,对编辑一定周期内编辑的绩效考核结果及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审定级,编辑据此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薪酬。图表上是不同类型编辑专业技术职务级别分通道晋升构想,具体实施中人力资源部门或考核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各类编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对晋升条件、评审程序等做出规定。

编辑分类发展既是编辑专业分工后的工作效能要求,也是基于不同编辑专业发展潜质与专业志趣的现实差异。要使编辑分类发展顺利实施,需要出版社制订编辑分类发展规划,让编辑全面理解分类规划发展的目的,主动去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目标与发展路径。出版社需要制订编辑分类考核方案与细则,让编辑能够对照目标和自己的能力预期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及目标实现可以获得的收益,内生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制定编辑分类晋升方案,引导编辑静下心来专注专业发展,让他们清楚只要做出贡献和成绩就有晋升的机会和平台。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2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xx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xx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 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 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三是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五”期间,xx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xx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xx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xx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xx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 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十一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xx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xx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6、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创新的激情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3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年7月至*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年10月进*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三是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五”期间,*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十一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6、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创新的激情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图书策划编辑;职业能力;培养方式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对于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由于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就产生了关键或主要的能力要求,主要职业能力是支撑这个岗位任务完成所必需的关键能力,缺了这种能力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或无法胜任这个岗位。在图书出版行业中,图书策划编辑主要是对市场中的图书需求、消费者导向等进行分析,制订图书出版上市的基本计划。图书策划编辑在图书出版领域中具有项目经理的相关责任,将图书作品作为企业的“特色产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细节控制等,借助不同的营销方式促进图书销售,这对图书策划编辑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

一、图书策划编辑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策划能力

首先,图书策划编辑要对市场需求有敏感性,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选题策划,通过市场调研(包括走访、问卷等)进行验证,验证选题的可行性;其次,根据选题的匹配性进行作者的遴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适的作者是图书生产的关键要素,只有作者选对了,才会有生产好图书的可能;再次,要进行图书产品整体的设计,包括体例、内容、配图的选择,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的沟通,用纸、包装的选择,从成本投入到预期产出,这些工作都需要图书策划编辑进行整体的安排和统筹;最后,要同时启动运营推广工作,包括渠道的选择、营销物料的准备、市场活动的设计、宣传文案的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图书策划编辑的策划能力就体现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只有具备过硬的策划能力,才能做出好的图书、畅销的图书[1]。

(二)编校能力

编校是编辑校对的简称,编校能力是图书编辑的基本功,是这个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能力要求。作为图书策划编辑,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编校能力,尽管根据工作的要求不同,不少出版单位又分为文案编辑、图书策划编辑、营销编辑等,但对于图书策划编辑来讲,编校能力无疑是其主要职业能力之一[2]。图书的好坏,说到底内容是关键。作为图书策划编辑,要把握好内容,做好“把关人”,应当有意识地对不同的信息内容进行调整和筛选,力求能够借助图书信息宣传先进的社会思想,起到引导民众的作用。编校能力是做好“把关人”的关键,首先,图书策划编辑必须时刻牢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什么样的书能出,什么样的书不能出,要有清醒的意识,头上要有“红线”;其次,图书策划编辑在收稿过程中,要进行预审,对于存疑的问题要和作者沟通后逐一解决;最后,通过体例修改、内容选取为书稿“锦上添花”。

(三)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指的是在图书出版发行阶段能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方式,使项目资源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性价比的建设效果。其中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把控项目活动的进展。对于图书生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项目,这就要求图书策划编辑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完成图书从选题立项到产品生产,从图书推广到货款回笼全过程、全周期的管理工作[3]。在图书出版这个项目中,首先,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推进各项出版工作,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有处理意外情况的方法和手段,对于突发事件,要有预案,尽量降低不可控风险;最后,对于整个出版过程,结束后要进行复盘,总结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开展下一个项目积累经验。

二、图书策划编辑现状

(一)数字化转型不力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步入数字媒体时代,这对于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图书出版行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完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将传统的人工工作形式转化为数字化工作模式,实现新时期的提升和转变。但是,就图书策划编辑工作的现状而言,其工作的数字化趋势与市场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未能有效迎接行业发展的转变。一些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理念认为,数字化工作模式便是将传统的人工工作形式转变成电子版,这种想法是十分局限和片面的[4]。随着网络、手机、手提电脑等设备的出现,图书出版行业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人们在阅读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承载信息的载体也从纸质版读物变成了数字版页面。一些在传统出版工作中游刃有余的编辑甚至会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受到冲击,感到应对困难,这种现象极易导致出版策划工作出现人才断层,使图书出版行业中具有现代化工作理念的人才严重缺失。

(二)工作理念亟待更新

近年来,我国对图书出版行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为了在其转型阶段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作用。但是,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出版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等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现代化指导思想,未能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导致其在新时期的转型过程尤为艰难。图书策划编辑是图书出版行业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工作理念和工作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出版行业的成长。图书策划编辑一旦在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理论和精神指导,在工作中便会过于局限,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出现与时代脱轨的不良现象。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甚至会对其经济收益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即便是当下图书出版行业的成长趋势出现了变化,传统的工作理念仍旧制约着其建设的整体步伐。企业中不乏一些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图书策划编辑,认为自身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已经在过去的时间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便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毫无保留地继续使用。但是,这种思想是落后且局限的[5]。图书策划编辑应积极学习现阶段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避免多年来的固有工作理念影响其新时代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制约了图书出版行业的整体进程。图书策划编辑应紧紧抓住时展的脉搏,借助崭新的思想观念丰富自身工作内容,确保呈现给众多读者新颖、优质的内容。新时代的图书策划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时代意识和逻辑能力,既能够结合传统的出版发行行业工作方式,又能够结合当下的新型需求,在工作中将两种理念合二为一,在新时期利用先进的思维逻辑,使出版发行行业得到新的成长和变化[5]。

(三)工作目标不够清晰

“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目标,图书出版行业受到电子图书的影响,纸质读物市场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需要在新时期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适当剔除传统运作方式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图书策划编辑应积极学习现代化的运营与管理形式,明确自身工作目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盲目工作、目标不清晰的消极现象[6]。图书策划编辑需要整理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式,在图书策划编辑工作阶段应制订科学、详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图书策划编辑是否能够有效完成工作内容、承担工作责任,与自身确定的工作目标、自己长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开展目标导向型的工作形式可有效助力图书策划编辑的成长。现阶段,众多出版社的图书策划编辑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承担复杂、繁重的工作内容[7],短时间内未必能够对工作项目了然于胸,经常出现在工作发现问题之后进行“亡羊补牢”的措施,众多问题在处理和审核阶段被一度搁置,图书策划编辑每天忙于处理细节问题,导致其在常规工作中难以展现自身的优势与强项。

三、图书策划编辑主要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多搭平台,为图书策划编辑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

出版单位作为智力生产的组织,要充分认清智力生产的规律,认识智力生产的主观性、偶发性的特点,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助力图书策划编辑灵感迸发,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同时,要有容错的制度保障,图书策划编辑生产的图书有可能和预想的有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一棍子打死”,打击图书策划编辑的积极性,要有容错的制度保障,要鼓励图书策划编辑认真查找问题,找到失误的真正原因,从失误中提炼经验,总结提高,为下一个选题策划项目积累操盘经验。

(二)多学多练,在思悟并进中锤炼职业能力

图书策划编辑在锤炼职业能力中,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学习书本知识,学习实践经验,学习同行做法,从模仿、看齐中学习图书策划的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在学中练,要去亲身实践,从具体工作中找思路、找办法,通过实战获得能力的提高[8]。同时,图书策划编辑要对所策划的领域持续关注,只有持续关注才能保持编辑的敏锐嗅觉,进行相关资源的积累。只有保持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挖掘选题,找到相关的作者或“准作者”,在和作者、“准作者”们长期的互动沟通中,找到自己的选题来源和作者队伍。

(三)内外驱动,为图书策划编辑成长助力

第一,出版社要完善现有的编辑培养制度。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是图书策划编辑的成长重点,图书策划编辑需要接受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并且需要图书策划编辑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中的信息资讯,选择最佳的学习形式,在工作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提升自己[9]。需要企业进一步重视图书策划编辑的入职培训工作,使其在培训中清楚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激发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在后续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第二,图书出版行业需要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机制。借助导师制度、线下活动交流沙龙等方式,使行业内部的信息得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各个出版行业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现代化管理方式的交互平台,避免图书策划编辑的能力受到限制。借助多样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能够建立健全编辑的专业能力,促使其建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观念,促进行业内部的良性循环[10]。第三,图书出版行业应构建良性的竞争环境,理想的竞争效果能够进一步推动图书策划编辑能力的提升。现阶段,不同形式的企业、单位都具有自身的激励制度,出版社在培养图书策划编辑职业能力的同时,还需为能力培养和教育工作打上一针“强心剂”,促使其能够在长时间工作中主动积累、积极学习,以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开展工作。在此期间,出版社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图书策划编辑能够在企业内部各司其职,并借助表扬、激励、奖金、福利等形式对其加以激励,确保图书策划编辑能够积极认真、勤勤恳恳地开展工作,并为了后续的奖励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

(四)自主驱动,实现图书策划编辑全面成长

图书策划编辑是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引导者、计划制订者。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水平、职业素养都直接影响出版企业的工作能力、项目完成水平。图书策划编辑应积极学习当下的行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自我充电。鉴于此,为了提升图书出版行业机构的发展速度,推进图书出版行业的成长进程,需要进一步增强图书策划编辑的自主驱动意识,使其能够在工作阶段转变传统的被动局面,树立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意识。图书策划编辑在工作中需要将自身的成长与行业建设、企业发展之间相协调,避免出现工作短板,力求在工作中实现理想的效果,在保障自身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为行业树立端正的工作理念、良性的工作氛围。图书策划编辑需在工作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力求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意识,在工作中完成企业和时代交给自己的任务,将自身成长与图书出版行业成长相适应,实现个人、企业、行业的均衡进步。

四、结语

目前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图书策划编辑工作面对着灵活多变的市场,其工作能力也凸显出一些短板,如工作中数字化的转型趋势较为缓慢、工作理念与工作意识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目标并不清楚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图书策划编辑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加紧优化自身不足,着重发扬优点和长处,力求在新时期、新环境中实现自身能力的飞跃,促进图书出版行业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忻煜,张海涛.论融媒体编辑如何转变策划意识[J].农电管理,2021(10):41-42.

[2]张雅婷.浅谈新时代出版社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才智,2021(27):139-141.

[3]杨飞飞.图书图书策划编辑能力内涵及提升路径[J].中国报业,2021(17):124-125.

[4]李永梅.新媒体编辑策划能力提升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206-208.

[5]廖粮粮.融媒时代期刊编辑提升三大能力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198-200.

[6]谢晓绚.图书策划编辑职业能力及成长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9):213-215.

[7]李军.面向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材图书策划编辑必备能力探讨[J].中国培训,2020(09):28-29.

[8]刘伟,王祎,许莉,等.海洋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能力提升路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三亚市政府.中国海洋学会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论文集[C].中国海洋学会,三亚市政府:中国海洋学会,2019:4.

[9]孟飞飞.图书图书策划编辑如何提升职业素养[J].传媒,2019(09):80-82.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5

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媒体平台,肩负着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任。网络编辑作为信息的最后一道关卡,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把关”。这不仅要求网络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网络编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网络编辑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对网络读者负责,对被报道对象负责。其次,网络编辑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再者,尊重知识产权,并拒绝报道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媒体健康有序的发展。网络编辑应以对时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担负起文化道德传播的责任,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努力。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受众,要有对受众负责的道德品质。

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站数量为294万。按照网站数量进行估算,目前我国对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应该超过600万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未来的10年内,网络编辑职位需求还将呈上升趋势。从网络编辑的职业要求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编辑岗位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从目前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情况来看,他们有些是由传统媒体编辑转行而来,这些人才在知识底蕴及思维方面有优势,但是在网络技术方面可能存在着不足;也有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新闻、计算机、中文、法律、财经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网络编辑培训,尤其缺乏新闻编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基本上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模仿[5]。为了适应网络媒体发展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网络编辑专业。他们为网络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网络编辑人才,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网络发展对于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前几年对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不够重视,不愿在其身上有较大作为,故难为网络编辑提供较好的预期职业规划及薪酬待遇,导致优秀人才不愿栖身于此,从而让网络编辑成为不稳定、低薪的代名词[6]。这种不容乐观的就业状况也让很多院校停办了网络编辑专业。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网络营销推广,这种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3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络编辑课程的优势

国内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网络编辑职业和网络编辑专业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学者张国平在《网络编辑专业课程建设现状与思考》一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中开设网络编辑专业的还很少,课程建设也不成熟,还存在着与实际需求脱节、培养口径小、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他在如何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按岗位需求培养人才、重视实践、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和建议。学者穆广菊在《试论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一文中指出网络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网络编辑专门人才。文中对复合型网络编辑的培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借力传统出版业和网站对编辑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网络编辑;加强现有网站编辑的职业资格认定;高等院校以开放式办学的方式,培养网络编辑的生力军。由于前期网络编辑岗位的待遇不高,毕业生就业并不理想,导致开设网络编辑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少,所以对网络编辑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就显得为之过早;而学者穆广菊对复合型网络编辑培养的几点建议倒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指导。市场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网络编辑人才的应用,而目前网络编辑专业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以我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在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络编辑方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也有培养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的特有优势。

3.1专业技术优势

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站策划与网页设计等课程,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制图用的PhotoShop以及简单的CSS代码,能够满足网络编辑对动画、图片、网页进行编辑、优化或设计的需要。另外,电子商务专业还开设网络营销与策划、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课程教学涵盖SEO、线上营销、网络推广、收集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等内容,能够满足网络编辑对于必要的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信息采集能力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能够满足网络编辑岗位对技术能力的要求,还能满足网络编辑岗位对于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信息采集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开网络编辑课程,就能形成网络编辑人才培养体系。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络编辑培养方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2教育师资优势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资源涵盖了很多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图像处理方向、网页设计方向、网络营销方向、网站运营方向、网络编辑方向等。除了校内专任教师资源,还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资源。他们都是工作在企业一线,对网络编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非常熟悉,既可以对我们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也可以直接进行课程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具有优质的教师资源配置,能够为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更科学的指导。网络编辑的复合型和文理交叉性决定了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科不可能单独满足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要求。而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文理兼收、集电子和商务于一身的复合型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复合型教师资源配置和文理兼备的学生组成也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适合开设网络编辑培养方向。这也正好契合了陈少华的《试论网络编辑及其专业化教育》一文中的观点。

3.3实践教学优势

网络编辑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当中,必须根据岗位需求,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发,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岗位上去实践,只有在实战中才能获得更直接的知识和技能。学者张国平在《网络编辑专业课程建设现状与思考》一文中指出高职网络编辑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基本不存在。(1)实践课程开发。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40%,他们不但理论知识丰富,还富有实战经验,为专业内的实践课程开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校内专任教师每年都进企业顶岗实践,对行业内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比较了解,具有实践课程的开发能力。(2)实践教学硬件充足。网络编辑的实践课程需要完善的网站平台,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网络编辑课程有自己的实训网站,网站的内容建设交给学生来做,为他们提供实战的机会。(3)校企深度合作。我们不但有辅助教学的实训网站,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将他们的网站作为我们学生实训投稿的平台。企业网站涉及医疗服务类、建材服务类、生活服务类等多个方面,多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4)与传统媒体合作。传统媒体编辑人员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而且也具备丰富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因此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在网络编辑专业课程体系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拓宽培养口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知识和传播规律。

4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做出的调整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 职业技能 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在2009年暑假,笔者对智联招聘网、无忧人才网等知名招聘网站进行调查发现,相对于两三年前,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另外,根据天津市北方人才市场对我市及开发区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预测,今后每年将递增8%以上,而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分析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9年就开始制订电子商务师新型职业岗位培训和论证标准,为大规模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做准备,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电子商务专业就是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高技能人才。

具体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如下:

(1)中小型商务网站设计工作岗位。能够进行网站设计、数据库开发,具备网络编程、站点管理与维护等能力。

(2)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建模工作岗位。wwW.lw881.com能够进行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描述、业务梳理及流程设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建模能力。

(3)网页编辑工作岗位。运用熟练的图文编辑和操作技能进行网页更新与维护。

(4)网站建设方案设计、网站推广方案策划与、网络广告策划与、网上调查问卷设计与、网络营销方案策划与设计等工作岗位。

(5)企业的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网上洽谈业务等工作岗位。

(6)企事业单位的网上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数据分析、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网上信息服务等工作岗位,以及企业的网上售后服务和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岗位。

(7)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日常业务处理工作岗位。能够进行商品维护、后台单证处理、电子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系统操作、商品采购、退货处理、商品分类管理、商品信息更新、网上招标与投标、网上采购与销售和用户群组管理能力。

(8)新兴电子商务企业的支付网站、认证中心、b2b、b2c商务平台的后台业务处理工作岗位。

(9)物流信息系统的收发货管理、配送单处理、库存管理、车辆调度等工作岗位。

(10)在互联网上自主创办电子商务网店的经营管理岗位。从事店面布置、网店、商品维护、订单处理、网上支付、库存管理、月末结账、利润核算等全方位的经营管理工作。

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分析

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能力需具备熟悉电子商务法律和法规、心理健康、掌握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规则,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与策划、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现代物流、edi操作等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

依据企业岗位职业要求,注重“道德品质”、“文化认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思想”、“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工作经验”等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面向与素质、技能构成如图1所示。

4 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

4.1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各学期均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不同课程、内容的工学交替素质和技能训练。第一学年的商务素质与职业意识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敬业责任意识和基本职业素质,实习单位一般为服务性企业;第二学年在校内学习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第三学年安排到企业进行网上贸易的实际操作,根据职业方向的不同,分别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客户服务或网络编辑推广等工作,校内学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项目实训实现生产和学习的有机结合,并安排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

4.2 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的方向

以培养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三大职业方向:网络营销与客户服务(营销服务型)和电子商务系统(网站)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型),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务处理与管理(管理服务型);网络营销与客户服务方向的主要岗位有:网络营销员、客户服务及呼叫中心服务员、网络编辑师;电子商务系统(网站)规划设计方向的主要岗位有:网页制作员、数据库管理员、业务模型助理设计师、业务建模助理培训师、业务模型质量检查员、网站规划、编辑、管理员;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务处理与管理方向的主要岗位有: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网站运营管理员(含网站推广等),网店经营者。

4.3 营造电子商务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将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电子商务大赛、网店经营等形式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意识,提高信息敏锐度、信息力及个人推广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自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协作意识和职业技能;通过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意识训练,提升学生客户服务意识、敬业责任感;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电子商务环境,构建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暂时地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应当看到电子商务的美好前景和未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将是未来最炙手可热的人才!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海口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18-02

广播电视编导(以下简称广编)是一个注重实践性的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形成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主要有课内实训、实训周,校外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践项目虽丰富,但很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依然很差,和用人单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在广编专业中增加媒体或类媒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可行方案有两个,一是和正规的电视台建立实践基地或合作办台,二是以网络视频网站为依托建立视频制作工作室。第一套方案由于频道容纳学生数量有限而变成了走形式;第二套方案由于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容纳学生的大量性,成为目前最佳的选择。海口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海经院)目前建立了供广编专业学生进行类媒体实践的“V拍工作室”,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栏目设置有《海经在线》、《微电影》、《海经专题》、《海经纪录片》和《栏目创意展播》等,制作的节目在优酷网站上传播出。海经院根据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把工作室实践教学提炼为“二四五”模式。

一、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两个目标”

“二四五”模式的“二”是指工作室实践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通过工作室教学达到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的常态化。一般的实践教学无论课内实训还是实训周,在课上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后课下就断线了,尽管学生在实训中也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电视短片,但如果没有课外的继续实训,最终会造成“课上做实训,课下看笔记,课后全忘记”的结果。工作室实践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从大一就可参加工作室实践,而且每天不间断地进行,时间为十六点半到十八点(七八节课外活动时间)。学习完《摄像基础》,在工作室就实践摄像的实训项目,学习完《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在工作室就实践相应的实训项目。另外,实训周项目“综合创作实践”把广编专业策划、导演、拍摄、制作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整合,学生在实训周中获得的综合能力是媒体岗位实践极其需要的,但时间只有4周,也只在第七学期开设。工作室实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时间长度可以拉长,实践学期安排也可灵活的提前或置后。因此,工作室实践可以使广编专业实践教学常态化,进而让实践成为学生日常习惯的一部分。

二是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实践达到具备媒体或类媒体岗位能力的目标。这就是用人单位所说的工作经验。广编专业的岗位能力包括“编、导、摄、制”,“编”,主要是编剧和策划能力,“导”主要是导演能力,“摄”主要是摄录节目的能力,“制”主要是编辑和制作节目的能力。广编专业一般的实践教学都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因为暑期社会实践和实训周的时间太短,分别只有2周和4周;课内实训只针对一门课进行,实训内容比较零散;毕业设计没有专业指导教师面对面指导,实践效果差很多;毕业实习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包括媒体岗位的适应,学生到媒体人的角色转变,工作的寻找和抉择,毕业设计的创作(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进行)等,它们都是大问题,况且把毕业实习的17周平均一分配,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时间也只剩下3至4周了,因此仅仅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媒体岗位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工作室可以弥补以上所有实践教学的不足,它不仅时间长、整合性强、指导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实践指导,而且栏目和节目是模拟真正的媒体来设置和运作的,所以只有工作室教学实践才能达到媒体或类媒体岗位实践的效果。

二、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层级”

“二四五”模式的“四”是指从大一到大四工作室实践教学要实现的四个层级。工作室教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7、8节课,如果按每星期40节课计算(每学期18周),工作室每学年的实践时长为8周。

大一:工作室实行“1+3+4”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摄”和“制”的技术能力。

“1”代表大一新生在工作室见习1周。刚入学的新生对工作室类媒体实践还比较陌生,通过一周的观摩,大体了解工作室的实践流程、节目构成和岗位设置等基本情况。

“3”代表见习1周后的同学实习3周电视摄像。学生参与以消息类新闻为主的栏目《海经在线》3周,初步通过摄像技术关,达到独立拍摄消息类新闻画面的目标,这是初步培养学生“摄”的岗位能力。

“4”代表实习3周电视摄像后的同学再实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4周。学生继续参与《海经在线》栏目4周,熟练后期编辑技术,达到独立剪辑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目标,这是初步培养学生“制”的岗位能力。

大二:工作室实行“2+2+4”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编”、“导”的岗位能力。

“2”代表大二学生实习2周广播电视节目编剧。学生主要参与《微电影》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微电影的编剧训练。

“2”代表大二学生实习2周编剧后再实习节目策划2周。学生参与《海经专题》栏目,实习专题片(人物专题和事件专题)的节目策划,获得策划专题片的基本能力。

“4”代表大二学生参与《微电影》或《海经专题》的导演工作,最终每人独立导演一部时长8分钟左右的微电影或时长12分钟左右的专题片。

大三:工作室实行“2+6”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

“2”代表大三学生实习2周谈话节目的制作。学生主要参与谈话节目《观点》栏目,实习整个节目的包装和制作。

“6”代表大三学生实习2周节目制作后再实习纪录片编导6周,学生主要参与以制作纪录片为主的《海经纪录片》栏目,纪录片创作是对广编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节目形态,也是对“编、导、摄、制”四大岗位能力综合最佳的节目类型。大三学生要全程参与某一题材纪录片的“编、导、摄、制”全过程,以达到岗位实践大综合的目的。

大四:学生在工作室实践3周,主要参与《栏目创意展播》栏目,进行新栏目策划和新栏目宣传片的制作。策划全新的栏目对于广编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具有较高创意的岗位能力,学生要把策划的新栏目定位、节目构成等元素通过视频宣传片的形式制作出来在《栏目创意展播》中播出。经过指导教师们的研究讨论,具有可行性的新栏目将在工作室中增设。

同时,工作室在大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大二培养学生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大三培养学生具有广编专业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大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五个结合”

“二四五”模式的“五”是指工作室实践教学要实现五个结合。

(一)和“课内实践教学”的结合

工作室的实践安排都是和课程紧密结合的,比如大一工作室实践的“摄”和“制”就是和大一开设的《摄像基础》和《非线性编辑》课程结合在一起的,学生一边进行摄像和节目剪辑的课内实践一边在工作室进行摄制实践。大二工作室实践的“编”、“导”是和大二开设的课程《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和《写作(专题片、解说词)》的课内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大三工作室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是和大三开设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纪录片编导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大四工作室新栏目策划的实践是和大四开设的课程《广告创意与制作》以及大二大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

(二)和“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基地实践”的结合

暑期社会实践在第二、四、六学期的假期开设,一般要求和工作室实践同步进行,第二学期的项目是“摄”和“制”与工作室大一实践项目相同;第四学期的项目是“编”和“导”与工作室大二实践项目相同;第六学期的项目是专业综合能力实践,与工作室大三实践项目基本吻合。暑期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所学和媒体需要之间的距离,在之后的工作室实践中便会有的放矢。实习基地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

(三)和“实训周”的结合

实训周项目“综合创作实践”在第七学期进行,共4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策划、制作一系列影视作品。工作室在大三的五、六学期刚进行了岗位综合实践,第七学期的实训周便是其延伸和提高,当然也是对工作室大三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一次大检验。

(四)和“毕业设计”的结合

毕业设计共17周,第七学期4周,第八学期13周。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自组团队制作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或者独创栏目及节目。毕业设计是对工作室实践的拔高性实践,没有工作室单项和综合实践的基础,毕业设计就不可能进行拔高,如果工作室制作的节目是产品,那么毕业设计制作的就是精品。

(五)和“毕业实习”的结合

学生到相关媒体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一样。学生有了工作室实践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减轻了负担,毕业实习一结束他们就具有了媒体的“工作经验”,这是没有工作室实践学生无法达到的。

尽管工作室实践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经费来源和经营管理等,但其在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工作室的配套措施,让工作室实践教学在广编专业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8

从这些方面切入,本文拟对“大编辑思路下”编辑的岗位职能与意义进行简要阐述。

一、 策划者

编辑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作为一张周报,总编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大策划者,那么编辑就是领略了总编长期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和方针以后,对具体的版面或板块的具体策划者。策划首先要靠新颖说话,但编辑策划的前提,是必须和总编的大思路,即整个报纸的总体风格相一致,这样才有利于这张报纸整体风格的形成,有利于策划的整体威力的发挥。其次,再好的策划,如果执行难度太大,或者根本不能执行,那都是一个失败的策划,所以策划一定要考虑到执行的可能性。其三,策划一定要符合党的新闻政策和新闻纪律,有的还要考虑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状和生活。例如,有媒体策划的近年某某地区枪杀案件总回顾、或交通肇事死亡案件集锦等,都有片面反映生活、强化社会阴暗面之嫌。

编辑作为策划者,不只是大的主题稿件、专栏设计、系列报道等方面的主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必修课:那就是活动的策划。活动具有宣传本媒体,拉动读者与媒体关系的作用,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是树立形象和推广品牌的好手段,运作比较成功的活动,还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实际效益,或为读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给媒体本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 组织者

报纸编辑本来就有一种组织的功能,周报因为受其条件的限制,使它作为组织者的功能就越发明显。这首先表现在其稿件的组织上,一旦有什么大的选题,周报编辑只凭自己的力量,或者只凭报社的力量,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他要做好这些深度稿件,必须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尽可能地组织社会力量来完成计划。笔者曾见识一份周报的操作,该报三四个编辑、三四个记者,曾经有一段时间,编辑只停留在“改稿人”的身份,除此之外就天天坐等记者来稿,结果一份报纸上,满篇都是这三四个记者赶写的稿件,试想三四个人采撷的内容,何以能满足成千上万的读者阅读?这就是编辑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明白自己的功能和职责所产生的结果。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除了借本单位记者之力外,他还应该主动出击,和特约记者、能写稿的读者、媒体的同行合作,必要时还应该自己上手,采写或者编辑一些稿件储备,如此多方筹措才能材料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好产品来。

其次,组织者还表现在报纸的活动策划和互动性栏目运作上。一个好的编辑,他总是能团结一大批相对稳定的读者和有活力的撰稿者。他可以通过稿件编辑的过程,培养自己的特约记者、通讯员团队;他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培养自己的“亲近”读者。这都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而且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在周报,应该活动不断,一些中小型的活动,没必要动员整个编辑部参与,往往要求一个编辑或几个编辑就能执行到位。这时候,没有组织能力的编辑就会相当吃力。

三、 执行者

编辑不只是出出点子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他还必须是一个事必躬亲的行动者,他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事实上,现今很多编辑出现了功能错位,他要么退化为改稿人、校对员,只是对记者或网上下载的稿件做一些基本的处理,关注点无非是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实际上没有自己的思路没有任何策划。另一种却是拔高了自己,抢占了主任或总编的位置,自己不在生产第一线,不亲自参与到稿件的生产和制作当中去。尤其是如今一批批新闻专业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大量涌入编辑部,给报社正式编制的编辑们客观上提供了高高在上的机会。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廉价劳动力”,工作热情高,积极主动,渴望得到一显身手的实践机会,无形中助长了已对工作程式化的某些老编辑的懒惰和颐指气使。遗憾的是,新人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加之老编辑不负责任,往往把一些很不错的策划执行得一塌糊涂,实在可惜。

这样的编辑多了,编辑团队就会出现动口的多、动手的少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对媒体的危害极大。一个编辑团队如果没有思路和创造力,没有一帮子手上过硬的强手,那么报纸和总编的思路就没有办法很好地执行到位,媒体生产的产品(报纸内容)就很可能出现次货、劣货,报纸内容出现了问题,发行、广告就会出现连锁反应,这对报纸是非常危险的。

四、 宣传者

自从媒体开始了登广告宣传自身的先例以后,各种媒体对自身宣传的态势也就愈演愈烈,但总结起来,其招术也无非是:一、上广告(包括形象广告);二、搞活动。其实要宣传好自己,还有一招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出外跑采访的记者、在家编辑稿件的编辑的言行。记者是媒体的第一宣传者,他在外采访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传递着这个媒体的多方信息。而编辑也是与外界广泛交流的岗位,他的品位同样体现着媒体的档次。所以,编辑必须是一个宣传者。他首先应该是这张报纸的宣传者,让接触他的人都对这张报纸有很深刻的印象;其次,他应该让接触他的人了解这张报纸,它的定位、影响和发展前景等;第三,他还应该让接触他的人最大限度地了解报纸或他所负责版面的近期活动,宣传这些活动的吸引力,鼓动大家积极参与;第四,他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长于把最近策划的稿件选题艺术性地传达给可以利用的渠道,以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最好地完成每一个策划。

编辑如果不长于宣传,甚至对报纸做负面的宣传,那对报纸形象的杀伤力可想而知;编辑如果不善于沟通,不能传达团队和自己策划的活动与选题的准确意思,那么他也就很难实现策划的预期目标。

五、把关者

西方传播学理论有“守门人”学说,媒体的“守门人”实际就是编辑,因为只有编辑才具有选择、挑剔、淘汰的职能。在我国,编辑的功能可能还不只是“守门人”,它应该还有执行更严格指令的一些功能,所以,说他是把关者也许更准确些。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9

教材能否适销对路,是否适合市场需要,能够畅销或者成为精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划编辑。教材策划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有读者需求与市场潜力的教材产品,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竞争激烈的教材出版市场对策划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策划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意识呢?

1 爱岗敬业,学习意识强

爱岗敬业并不是泛泛而谈,一个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深厚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教材策划编辑,如果缺乏爱岗敬业、务实的精神,那么他将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对于教材策划编辑而言,要做到思维敏锐,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积累和职业素养,做一名“学习型”出版工作者。对此,教材策划编辑必须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满足于目前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出版业高速发展同步前进。教材策划编辑应该切实把学习作为增长个人才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手段,把学习当作一种人生常态、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在出版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并获取新知识。

2 积极应变,创新意识强

当前,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应,教材出版市场得到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教材策划编辑积极应变,从宏观上充分研究和掌握教材出版市场的变化,从微观上了解自己所负责领域的读者需求、教学特点与规律,充分掌握教材的编写方法与知识点的组合规律。在变化中善于找到和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拓教材出版工作的新境界。在教材策划过程中,要以导向为前提,市场为依据,产品为核心,效益为目标,使教材策划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独创性是指在教材的选题、内容、编校质量、封面设计、印装风格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开拓性是指开发新的教材选题领域或者在原有的教材选题领域中拾遗补缺。做到每一个教材选题都有新的创意,形成鲜明的特色,避免和已有教材的雷同,做到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的有机统一。在选题策划工作中,强调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的统一是由教材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最终实现以“整体产品”的观念来扩大同类教材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品牌的创新。

3 注重沟通,协调意识强

可以说,教材策划编辑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贯穿于教材产品从策划到出版的整个全过程之中。在选题策划阶段,策划编辑就需要和作者进行深入沟通以达成共识,争取作者在写作理念、编写周期和营销资源上的支持。在编辑出版阶段,策划编辑需要就提高书稿编校质量、把握教材篇幅和确定产品生产周期与文字编辑和终审编辑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以突出教材产品特色,确保教材准时上市;还需要与作者方和意向用书方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教材出版后顺利发货。在教材发行阶段,策划编辑需要与专门的营销人员沟通和协调,根据教材产品的特点和定位,按照适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多种手段开展具体的营销工作。在教材修订阶段,教材策划编辑应与已有的用书教师联络沟通,一方面获取修订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使用书教师体会到关注感和尊重感。

沟通和协调既有原则性又有艺术性。教材策划编辑应通过整合教育出版的相关资源,做到战略、品牌、规模的有效匹配与统一,这样出版的教材才能真正达到引导教学并占领教材市场的目的。

4 服务优先,营销意识强

教材策划编辑在工作中应不断强化服务优先的理念,强化和提高自身的营销意识。就服务优先理念而言,首先是指服务好作者,教材策划编辑应充分、主动地与作者沟通交流,了解作者对于教材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设想与具体要求,根据自己前期对选题策划进行调研得出的教材产品的定位、特色等具体内容,提出对书稿写作的明确要求,并帮助作者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帮助作者解决写作过程之中的问题和困难。其次是指服务好读者。教材策划编辑应秉承服务优先理念与用书教师进行良好高效的联系和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用书客户加强对教材乃至出版社的认同感,树立出版社的服务品牌和市场认可度;另一方面可以获取用户对于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来自于教学一线的市场需求信息。针对用户反映的有关教材的问题,教材策划编辑要积极与作者沟通协调解决,从而发挥策划编辑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

编辑岗位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校科技期刊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49-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20种科技期刊,但期刊质量却不尽人意。该文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期刊的现状和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科技期刊发展的若干对策,希望能为其他院校有所借鉴。

1 学校科技期刊基本情况概述

1.1 期刊种类和管理体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有各类期刊20种,全部是学术类期刊,教育部主管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3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从业人员共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和初级职称36人,工人4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年收稿总量为22094篇,刊用稿件共5975篇,平均稿件刊用率为34.71%。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数量最多,年收稿量3000篇,刊用率4.8%;收稿数量最低的是《昆虫分类学报》,年收稿量72篇,刊用率66.67%,说明学校期刊数量虽多,稿源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各种期刊类型、水平和服务学科之间的区别,稿源差异比较大。

1.4 各期刊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

能否进入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是目前衡量期刊权威性的两项重要指标。学校期刊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的有11种。学校期刊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有1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现行期刊管理政策

从体制上讲,学校现行期刊管理体制是以编辑部为工作单元,校院两级管理。学校设有杂志社,隶属杂志社管理的期刊,学校每年下达一定的办刊经费;隶属学院(所)管理的期刊,部分学院(所)每年下达一定的办刊经费。

3 兄弟高校期刊管理体制

对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4所省内高校和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3所同类高校进行了解,其管理体制分为以下3类。

3.1 成立期刊中心(杂志社、期刊社),直属学校领导

3.1.1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期刊中心隶属学校直接领导。

3.1.2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杂志社是学校直属单位,负责长安大学所有8种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和管理。杂志社下设总编室、办公室和8个编辑部。

3.1.3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是学校直属单位,负责编辑出版学校主办的3个期刊。

3.2 期刊隶属学校管理,正处级建制

3.2.1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隶属学校,处级建制。其他期刊由相关学院承办。

3.2.2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成立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直属学校领导,是一个企业集团。

3.3 期刊隶属科研院,科级或无行政级别

3.3.1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隶属学校科研院,无行政级别,其他刊物均由学院或者重点科研机构承办。

3.3.2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园艺研究》编辑部隶属科研院,科级建制,其他4个刊物由学院或科研机构承办。

4 期刊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缺乏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一流期刊

期刊多、小、散,力量分解、不聚集,虽然有几个期刊在国内还有一定地位,但在国际层面缺乏影响,至今没有一个期刊成为SCI、EI数据库源刊,这与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不相符。

4.2 期刊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制度约束

学校除一定的经费和条件支持外,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对期刊发展不够重视。在管理上,仍然延用传统的编辑部管理模式。编辑部主任负责期刊编辑出版等工作,基本是“终身制”,缺乏目标考评,奖励和约束机制不足。

4.3 编辑岗位配置偏少,编辑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学校期刊从业人员共68人,刊均专职编辑3.4人。由于编辑岗位不足,部分编辑人员长年累月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同时也存在个别编辑部出版量小,工作量不饱满现象。

学校编辑队伍高级职称共有28人,其中编审6人、副编审22人,大都是2006年以前晋升。近10年来,只有1人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晋升副高级职称,编辑人员晋升职称难度大。

4.5 奖励机制缺失,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近年来,学校期刊取得一些成绩,但学校没有奖励政策,一定程度上戳伤期刊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积极性。同时,编辑部既负责稿件编辑,又负责财务、发行等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

5 加强期刊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5.1 制订期刊中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期刊发展的需要,力争在5~10年内,将1~2个期刊办成国内外有影响力一流期刊;10~15年内,有1~2个期刊成为SCI、EI源刊。

5.2 成立期刊中心,统筹期刊发展

通过对学校期刊现状分析,制定杂志社期刊的编排规范、标准,协助编辑部制订年度计划,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及期刊的审读工作。

5.3 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读委员会,提高期刊质量

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读委员会,加强期刊顶层设计,加强业务指导,加强工作研究,建立期刊定期审读制度,提出具体意见,促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

5.4 建立编辑部主任的奖励和考核机制

对编辑部主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聘任机制。通过考核引入竞争机制,考核不合格的由主管部门解聘。

一是适当增加编辑岗位数量,特别是一定数量的高级职称;二是将编辑人员培训纳入学校培训计划,全面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引进、选留高学历、高水平编辑人员。

5.6 建立期刊奖励机制

出台相关奖励办法,对获奖期刊酌情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期刊提高办刊质量积极性。

5.7 为期刊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明确办好期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期刊积极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同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字出版网站合作,及时将纸质资源转换为数字资源,提升期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郑德胜.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