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1:20:24

编辑网络

编辑网络范文篇1

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其次是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靠的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

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于是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许多做网络编辑的人,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

做网络编辑免谈。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

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再次。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嗓子眼,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

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

实习编辑们需要对每篇稿子做一些点评,实习期间内。偶尔来那么一篇两篇点评或许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但要对每篇稿件都做点评,着实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情,没有时间对每篇稿件做深入的分析鉴赏,只是粗粗地浏览一下,要想写出几句中肯的评语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做点评的时候常常有种自己被掏空的感觉,毕竟不是什么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甚至只是个稚气未脱的老小孩,为了写上那么几句动听而令人信服的话,真是挖心掏肺鞠躬尽瘁了而还是惟恐自己的评语不到位走了火,紧张不安地前进着,看许许多多的书,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以期跟作者的视域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编辑网络范文篇2

先将实训结果做以总结:首先。

一、网络编辑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优先c.团队合作能力d.逻辑思维能力强,1.企业网站的要求:a.必需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b.由英语证书者。踏实肯干e.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并能够根据公司要求对其进行调整b.会撰写产品评测文章,2.电子商务网站的要求:a.熟悉supersitdiscuz整体结构模式。会拍摄产品并改图c.管理网站营运

3.政府网站的要求:a.工作经验一年以上b.纂写能力强

文字基本功扎实c.正直、老实、勤奋,4.门户网站的要求:a.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b.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够享乐耐劳,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d.电脑操作熟练,掌握基本网络知识,解html语言及photoshopdreamweav等软件的使用e.熟悉互联网,洞悉网络发展趋势,有一定网站筹划

二、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

三、自身职业规划

企业的工作内容:

1.能独立撰写企业文化、技术传达稿件;定期完成企业网络宣传内容的编辑;收集、编辑国内外本行业新闻、产品、技术等文章;

2.排版能力强

3.网站美工、管理、维护

政府的工作内容: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协助责任编辑进行杂志出版工作;熟悉计算机,熟悉政府部门工作流程。能兼任网站编辑一职。

门户的工作内容:

定期热点专题的组织与制作;内容及栏目日常维护的监督;内容审核及编辑;掌握网站内容运营导向,负责网站各项目信息、资讯的搜集、整理、编辑。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资讯;并进行推广。

编辑网络范文篇3

2、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的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在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到了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许多做网络编辑的人,他们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网络编辑免谈。

3、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们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我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

编辑网络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编辑;用户参与性;精准性

1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

1.1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纷纷进行互联网化转型,通过构建新的传播模式来传递新闻信息。而传统媒体作为社会新闻传播的主力军,主要以深度的新闻事件解析和信息播报来获得社会的关注,大多以文字、图片、文章的形式来传递新闻信息,尽可能满足社会用户的好奇心。传统媒体的新闻播报是一个比效率的过程,当新闻事件发生后,媒体若能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素材,整理为新闻信息快速播报出去,就有可能获取较大的社会反响。简单而言,新闻信息的传递效率越高,速度越快,用户的反响就越强烈,媒体获得的社会知名度就越高。只有对新闻事实及时报道,增强其时效性,新闻的内容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高。受到地理环境时空分布的影响,新闻信息会随着新闻事件地点产生的距离产生等效递增,或是等效递减。例如,广州市发生的新闻事件在广州市内有较高的关注度,而在广东省境内,随着地域面积的扩大,用户关注度会有所下降,放在全国范围内,用户关注度会达到等效极限值,处于最低水平。所以,新闻的时效性和地域性是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两个支点,传统媒体也正是基于新闻信息的等效时间价值和新闻价值传递信息的。1.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近年来,移动智能设备不断普及,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交互功能,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全面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全社会各个领域也实现了数据传输与人机交互,满足了用户获取新闻的需求。同时,互联网的产生与运用也让新闻由时段节目转变成为全地域、全时段的个性化节目,用户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新闻进行阅读浏览。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各大新闻媒体而言,只要新闻信息不曾推送出去,那么依旧有机会对新闻的内容进行修改,能够实现每小时和每日更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或新闻事件,新闻编辑人员完全可借助移动终端或是智能手机实现修改,这不仅有效提升了新闻内容的修改、编辑效率,更有利于提高新闻信息的推送效率,让新闻信息借助网络媒体实现多元化共享。

2网络传播给新闻编辑带来的影响

2.1新闻编辑更加多元化。网络传播模式下的新闻编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以音视频、有声读物、动态图片、个性化文章为主的新闻信息成为受众阅读的主要形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载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紧密贴合受众的兴趣进行编辑,也要将更多个性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知识信息时代,用户的兴趣更加多元,缺少必要的个性化新闻元素是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2.2新闻编辑的用户参与性更强。在网络时代,新闻编辑的用户参与性更强,用户的兴趣逐渐会成为新闻编辑的关注点,很多与新闻编辑有关的工作必须要围绕用户的兴趣展开。互联网贯通了全世界,让地球成了村落,用户“足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这种新的信息生态逐渐演变成了社交生态圈,用户居于生态圈的核心位置,处于自主参与和互动角色之间来接受新闻信息。对于互联网时代中的新闻媒体来说,用户的兴趣就是新闻编辑的出发点,是新闻信息价值及时效性显现的重要动力。为了有效顺应用户的这种个性化趋向,新闻编辑逐渐趋向用户信息搜集、兴趣调查,通过判定用户的新闻阅读兴趣来编辑新闻信息2.3定制化新闻编辑增强了新闻投。送的精准性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网络大数据的引导下,以社会化新闻信息编辑的定制化,增强了新闻投送的精准性。现代传播学认为:“最好的新闻传播方式是依据用户或者群体特性,量身打造的定制化服务模式,只有基于群体用户的需求特点,分析其需求变化,找到信息传递的途径,才能优化新闻传播体系,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的新闻编辑机制,不仅能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判断,还能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和生活群体的特征对推送的新闻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因为,社会个体用户的需求不同,其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也是不同的,要想有效提高新闻编辑效果,就要更加重视新闻投递的准确性,依据用户需求,精准、快速投递。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编辑由趋向大众化的阅览趋势,逐渐转变为面向小众群体和个体化兴趣的新闻编辑机制。

3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模式的创新途径

针对网络传播给新闻编辑带来的影响,就要找到相应的创新途径,融合新技术、新方法对已有编辑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进而提高新闻信息编辑效率。3.1针对新闻资源进行挖掘。在信息时代,新闻编辑要注重对数据挖掘的针对性。大数据平台只是一个面向主题服务的工具,具有信息集成和分析的功能,但是其服务的不确定性、主题的针对性,限制了新闻信息的编辑效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用户需求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是提高新闻编辑效率的有效途径。应利用集群环境下的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将各类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按照群体目标、受众形式、新闻传播方式、媒介特征等多维角度分析其内在联系,对新闻信息进行综合整合和管理,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有用有价值的新闻数据,为新闻编辑在不同技术层面、不同平台系统提供信息资源支撑。3.2新闻编辑要变革理念。针对网络传播给新闻编辑带来的影响,顺应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变化,新闻编辑要转变采编理念,根据互联网技术创新新闻编辑模式。互联网技术在新闻编辑领域中的应用给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要认识到原有新闻编辑方法的局限性,结合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信息采编理念,以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新闻编辑是生产新闻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分析,增强预测分析体系建设,这是传统媒体应对大数据技术带来变革的有效途径。同时,新闻编辑要在思维上有所突破,在原有的编辑模式上有所创新,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信息影响力的唯一标准,记者判断新闻价值不仅仅要依靠新闻事件本身的内容和自身的经验,也要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分析。

4结语

网络传播给新闻编辑在用户主体参与、内容分发、编辑形式上带来了影响,为了推进传统媒体向现代新媒体转型,传统媒体有必要融合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重新构建新闻编辑网络,依据用户兴趣编辑新闻信息,提升新闻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师维.如何强化新闻网站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J].新媒体研究,2015(3):21-23.

[2]郝倩倩.浅谈网站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5(6):33-34.

编辑网络范文篇5

经过两节课的实训,我们对网络编辑在Internet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此行业的需求与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学习目标,有了更好的指导。

首先,我先将实训结果做以总结:

一、网络编辑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1.企业网站的要求:a.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b.由英语证书者,优先c.团队合作能力d.逻辑思维能力强,踏实肯干e.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2.电子商务网站的要求:a.熟悉SUPERSITE、DISCUZ整体结构模式,并能够根据公司要求对其进行调整b.会撰写产品评测文章,会拍摄产品并改图c.管理网站营运

3.政府网站的要求:a.工作经验一年以上b.纂写能力强

4.门户网站的要求:a.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b.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文字基本功扎实c.正直、诚实、勤奋,能够吃苦耐劳,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d.电脑操作熟练,掌握基本网络知识,了解HTML语言及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的使用e.熟悉互联网,洞悉网络发展趋势,有一定网站策划

二、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

企业的工作内容:

1.能独立撰写企业文化、技术传播稿件;定期完成企业网络宣传内容的编辑;收集、编辑国内外本行业新闻、产品、技术等文章;

2.排版能力强

3.网站美工、管理、维护

政府的工作内容:

熟悉政府部门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协助责任编辑进行杂志出*版工作;熟悉计算机,能兼任网站编辑一职。

门户的工作内容:

负责网站各项目信息、资讯的搜集、整理、编辑,定期热点专题的组织与制作;内容及栏目日常维护的监督;内容审核及编辑;把握网站内容运营导向,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资讯;并进行推广。

网络编辑的需求

从三个层面:"宏观视角——网络新闻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编辑网络范文篇6

2、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的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在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到了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许多做网络编辑的人,他们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网络编辑免谈。

3、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们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我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

编辑网络范文篇7

传播活动的传者、受者和中介三个要素中,在很大程度可以将中介理解成为一种环境,理解为传播品平台,理解为编辑的管理与监督。在信息与网络时代,在网络传播中编辑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担负起怎样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无疑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一、网络恶意传播的编辑责任

由于网络信息的宽容性、包容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传播过程中编辑的责任,包括道义、伦理、监督以及舆论倾向的责任被显然忽略。类似“文责自负”、“不表示本网站赞同发文者观点”的免责声明,便能轻易地推卸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编辑责任。

例如,近年来网络传播中出现与虚假传播迥异的恶意传播,已经泛滥成为一种网络诋毁文化,而编辑责任的缺位,也是这类恶意传播泛滥的缘由。因此,撇开恶意传播中传者的战略效应、信息者的诋毁目的,本文只通过对此类传播中心理因素的分析,来讨论其中的编辑责任。而这正是以往的关于网络编辑理论讨论中所忽略的。

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信息的匿名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由于多数用户在传播中都采取匿名制,一方面,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的或压抑的一面,甚至于多重面貌,在其中,没有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约束,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以匿名方式在网上进行交流,使得传统媒体既有的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生效用。例如,网络恶意信息的。

相对而言,网络上的虚假新闻只是媒体一种愚弄大众的造假狂欢,有时甚至是媒体和受众间的默契产物。与网络的虚假传播情形不尽相同,很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网络传播中大量出现的恶意倾向传播,则起到一种有意为之战略传播效应。恶意传播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凭空捏造,颠倒黑白,起到恶意传播的战略效应;恶意传播的再一种形式是刻意放大或传播一些不适应传播的事实,达到传播外的某些效应。即将确有其事或部分有其事的信息被有意地发掘并广为传播,使得信息的价值在另外一个区域内被放大和扭曲。这是本文特别关注的一种恶意传播。作一个简单的描述,除了捏造的虚假传播外,在网络传播中,恶意传播通常表现的是“真实的传播”。即往往传播的不是虚假或是谬误的消息,而是确有其事,或者部分真实,或像煞有介事的信息。这类恶意信息传播的手法,如传播学研究者蔡雯指出那样:在报道客体“有时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报道依据,但新闻不反映局部和某些细节,甚至以主观伪造的‘事实’为依据”;报道主旨“以夸大或掩盖客观事实的某些因素,取得轰动效应”;报道原则“不以新闻传播规律所要求的新闻必须真实、准确、公正为准则,不以新闻职业道德自律,为媒介之私利不惜损害公众利益”;报道形式“选择能够夸大、渲染事实中某些因素的报道角度、手法和表现形式,形式的运用与内容的报道价值不相统一”。恶意报道的效果是:“受众为某些局部内容所吸引,无法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被媒介所误导。”这些判断也是恶意传播的关键,目的性很强的恶意传播正是如此作祟的。

二、网络编辑的伦理道德底线

为何网络环境中的恶意传播比现实环境中的恶意传播势头更迅猛,且泛滥更迅速?笔者以为就是网络环境中编辑责任的缺位。网络管理甚至比平面媒体的编辑更喜欢使用“免责声明”。由于网络普遍接受的宽容度和容错度,或说是习以为常的对恶意传播的“免疫力”,使得网络编辑会明显地降低自己的道德判断、伦理判断。这还不包含编辑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造假、传假的恶意。这些,显然是有违编辑的职业伦理的。而以往的关于网络编辑的讨论中,一般会更加关注信息者的心理倾向和道德倾向,相反,对于编辑者——在网络上是传播平台的提供者——的心理倾向和道德倾向明显地视若无睹。因此,既然网络伦理是信息与网络时代人们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而讨论网络伦理的问题时,也不应该绕过编辑的责任这个话题。

当前,在我国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势下,借鉴国外网络伦理理论及实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西方学者在把西方社会认可的一般伦理价值观念,应用到计算机信息与网络伦理分析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网络伦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问题。例如,关于计算机伦理,美国的一些专门研究机构制定了一些简明通晓的道德戒律。如著名的“网络伦理十诫”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与过于关注恶意信息的始作俑者的道德或责任不同,西方学者还对计算机“职业”、“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问题作了探讨。

如韦克特和爱德尼认为,由于计算机技术广泛的社会性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家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人员或专业人员,他们对社会公众有着特殊的职责。这种职责就是网络编辑的职责。他们倡言:“一个真正的计算机职业人员,不仅应当是自我领域的专家,而且也应当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人类文明的一般准则,具有这方面的道德自律能力与渴望。”美国计算机协会1992年通过并采用的《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明确规定了“基本的道德规则”,其中包括为社会和人类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避免伤害其他人、做到诚实可信、敬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等。这些,都指出了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编辑的基本职责,以及网络编辑的伦理道德底线。

即使在“网络免责”前提下,美国新闻界也是很严格地对待网络信息传播的:如《林肯每日星报》(LincolnJournalStar)的守则是:“网上的信息必须经过充分扎实的核实,而且必须坚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全部标准。”美国学者斯平内洛在《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一书中,提出了计算机网络道德是非判断应当遵守的三条一般规范性原则,其中的无害原则被称为“最低道德标准”,即人们不应该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给他人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损害。

无害原则认为,无论动机如何,行为的结果是否有害应成为判别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标准。在伦理学研究者王正平教授提出的网络伦理的一些基本问题中,也提到了“信息技术产品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信息技术应用者个人的自由权利与道德责任”等问题。由此可见,“公正性”、“无害”、“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等关键词是网络编辑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对于具体网络编辑而言,信息技术应用者个人的自由权利与道德责任问题应该是最直接而且最无可回避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对立的方面。网络信息的责任可以举要如下:网络传播过程中,个人信息自由权利必须与个人的道德义务相一致。如在重视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的信息隐私权,应当遵守本国和别国的基本法律和文化习俗。作为编辑,尊重网络作者的自由与责任原则的同时,对其他行为主体的权利和自由给以同样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传播“公正性”的体现。

同时,作为编辑更要注重网络中的无害原则。即要求任何网络行为对他人、网络环境和社会至少是无害的。这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是网络伦理的底线伦理。除了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等严重违反无害原则的行为外,恶意传播就是一种有害于他人与社会的传播,是违反了网络伦理的。计算机网络行为主体必须小心谨慎地考虑和把握可能产生的后果,防止传播谣言或有害信息,杜绝任何有害举动,避免伤害他人与社会。

三、网络传播的个性心理分析

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赋予个人以巨大力量和自由,由于网络管理立法的滞后,目前网络行为主体的个人行为的善恶是非,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自律”而不是法律。这样,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要求人的道德自律;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越发达,越要求相关联的个人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道德素养。这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中的个体心理与现实环境中的个体心理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从编辑心理学的视角来说,分析网络传播中的个性心理是有其独特意义的。

网络与现实环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行为主体的匿名性,这给网络使用者提供了不用顾忌后果而任意宣泄的途径。在社交匿名的环境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呈现出明显的去个性化和去抑制性特点。

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又叫个性消失,是网络个性心理的一种表现。指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丧失其个体性而融合于群体当中,很少考虑自己行为的适当性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往往以非典型的、反规范的方式行动。单就去个性化状态而言,它是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的。但事实上,大量的研究发现,去个性化现象更多的是与反规范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津巴多(P.Zimbaodo)认为,一旦去个性化开始并聚集力量,就难以逆转或是停止。

去个性化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从而使压抑行为外露的阈值降低,使人表现出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促使了不道德行为的增加。去个性化产生的环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匿名性。即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匿名的,没有人认识自己,所以无所顾忌地违反社会规范与道德习俗,甚至法律,做出一些自己在非匿名环境中不会做出的行为。二是期望避免道德责任的消极评价,即责任模糊。当一个人成为某个群体的成员时,他就会发现,对于群体行动需分担的责任是分散的或模糊的。法不责众,个体无需为群体行为而承担责任,由于感到压力减少,能够避免道德责任的消极评价,内疚感降低,以致行为肆无忌惮。更有甚者,会觉得他们的行动是允许的或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仅仅因为群体作为一个统一体参加了这一行动。可见,群体的保护会使其成员可能做出其单独时所不敢做的事情,甚至会违犯他们在社会情景中常常遵守的社会准则,做出失去自我控制的行为。

去抑制性(Disinhibition),则是网络个性心理的另外一种表现。心理学研究中的“抑制”指的是个体行为受到自我意识的约束,对社会情景维持一定的焦虑水平以及在乎他人的评价等。这种抑制作用的解除,表现为自我约束水平降低,自我揭露水平升高,容易说出平时不容易说的话和产生攻击性行为,更容易表露自己的人格特征甚至相应的弱点等。研究表明,个体在网络中的行为极易显示出去抑制的特点。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系统给人们行为带来的作用,在于使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

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主要是一种以文本交流为主的交流,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场景相比大为简化,这样,个体对事物的判断缺乏源于事物本身的感官线索的直接参与,因而可能是歪曲的、感情用事的,就会表现出更少的受社会规范的制约,个体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被迫接受世俗、规范或准则的约束。正是这种去抑制性影响了传播者的心理反应。人的一些欲望在主流文化中是被压制的,加上巨大的生存压力,个体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就会天然地有着逃避现实、追求娱乐、寻求放松的心理诉求。这种诉求的存在,在去抑制性特点的操控下,个体无视对他人可能造成的伤害,热衷于爆隐私,满足窥视欲与好奇心,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由上述对网络传播中的个性心理考察,可以大致看出网络恶意传播的心理机制。在实际生活中,恶意传播的传者和接受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也是一种“双赢”的关系,这或许是恶意传播效应巨大的深层次根源。这一观点,符合大众传播理论研究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UseandGratifications)引。

四、网络编辑的监管责任

通过对网络传播中的个性心理考察后,回到网络传播这一虚拟空间的情景来讨论编辑的监管责任。在采用聚合内容技术传播的信息第二代网站时代,由于传播方式多元化,因而易于传播,不易监管。

这也是一些第二代网站游离于网络文化监管之外的技术原因。应该承认这样的事实:网络传播彻底改变了受众的地位,将传统的传播模式转变为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模式,对于传播双方而言,使用与满足产生了极大的对称;网络传播还改变了传播者对传播工具的利用,既有点对面的传播,又有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网络传播成了传播者个性化表演的舞台。但是,也正是传播过程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传媒自身的责任性与公信力的降低,产生了恶意传播的现象,传者和接收者身份的模糊,和再传播的情形混杂,编辑的职责还在吗?

通常的说法是,至此,原来的监管(编辑)业已经完全退出,网络上每个者都是话语权的完全拥有者,“他律”已经为“自律”所替代。其实,网络的传播不可或缺的是门户网站提供的平台,这与传统的平面媒体的提供的平台完全是一样的。个体的传播完全是靠公共的话语圈产生传播的效应的。一句话:编辑犹在,监管的责任犹在。因此,网络传播需要呼唤编辑职责的到位;当代传播依然需要传统的职业监管。

与平面媒体一样,网络媒体的监管作为公共信息的守门员,有责任负责网络新闻信息的可信性、客观性。对于传播内容的约束,既有法律的、道德的要求,也有真实性方面的、专业上的、技术上的要求,这些方面,不但需要完善法律体系、道德氛围进行规范,同时还应该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帮助网络传播者提高其传播内容自身的约束度。

网络恶意传播问题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当然不能仅仅作为一个个人的心理问题来解决,也不可能仅仅(或主要)通过对个性的心理学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每当此类事件发生,批评的声音便提倡“抵制’’、“遏制”、“封杀”之类。但是,对于不同情景下网络传播的内容和行为,应当因地制宜,允许传播者享有与其约束度相当的传播自由,“一刀切”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便需要有新的编辑智慧来面对。如何阻止恶意传播现象也涉及了多元的因素。因此,在堵绝、遏制、封杀不可能奏效的情况下,应该提倡的是编辑责任的到位,编辑的道德伦理职守的到位。以下,笔者就传播过程中的个体接受心理或道德规范提出几点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方面:

1.提倡把握道德底线。应该在网络传播中把握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网络传播的这个底线就是:对社会整体的普遍公众或某个具体的个体是否有伤害。上位的传播追求的是有益,低端的传播标准是无害。宁可无益无害,也不能无益且有害。这便是最低限度传播的道德底线。既然以传播的名义,恶意的传播行为就应该收敛或是节制,即使是恶意传播可能成为娱乐大众的狂欢。

2.提倡对网络传播者的道德教育。网络恶意传播暴露出的问题,是道德规范的缺位。网络传播者的人格水平、道德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在网络活动中的行为,失控的公众传播在侵犯私人领域时,一旦侵犯者自认为抓住了被侵犯者的某种“把柄”,由于人多势众的“暴民心理”和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完善或适用先例的缺乏,被侵犯者往往处于极端弱势地位。因此对于网络传播者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健康人格成为重要的部分。

3.提倡网络的社会责任。上述道德教育还涉及规范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即以法律法规来约束恶意传播的人与事。网络经营的商业竞争中,采取各类极端手段去争取受众是正当的,但是,只能在法律规范的限制之内。网络论坛、新媒体如博客等与传统媒体间似乎墨守着“网络免责”惯例。在网络媒体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态势,应该接受网络传播就是媒体传播的事实,网络传播同样应该使用传统新闻的法律法规规范。

4.提倡网络传播的分级管理。对于不同情景下网络传播的内容和行为,要确立唯一的标准和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在不同的传播情景当中,可以根据传播的影响、范围的不同,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比如,对于传播范围广、影响大的传播者,必须实行严格的实名制;对于那些传播范围不大、影响也较小的传播者,可以实行相应的间接的实名制;至于个人沟通,则是可以放开的。

5.提倡网络分众传播。由于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是一个具有分散性、匿名性、流动性和无组织性的未分化的群体,大众传媒很难满足他们作为组成群体的个体的需求。应该提倡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的转化。分众传播的特点则是信息传递从多点到多点,体现的是承认差异、尊重个体。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公认的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编辑网络范文篇8

其次是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

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的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在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到了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许多做网络编辑的人,他们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

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网络编辑免谈。

再次,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

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们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我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

实习期间内,实习编辑们需要对每篇稿子做一些点评,偶尔来那么一篇两篇点评或许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但要对每篇稿件都做点评,着实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情,没有时间对每篇稿件做深入的分析鉴赏,只是粗粗地浏览一下,要想写出几句中肯的评语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做点评的时候常常有种自己被掏空的感觉,毕竟不是什么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甚至只是个稚气未脱的老小孩,为了写上那么几句动听而令人信服的话,真是挖心掏肺鞠躬尽瘁了。而还是惟恐自己的评语不到位走了火,紧张不安地前进着,看许许多多的书,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以期跟作者的视域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编辑网络范文篇9

其次是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

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的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在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到了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许多做网络编辑的人,他们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

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网络编辑免谈。再次,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

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们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我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

实习期间内,实习编辑们需要对每篇稿子做一些点评,偶尔来那么一篇两篇点评或许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但要对每篇稿件都做点评,着实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情,没有时间对每篇稿件做深入的分析鉴赏,只是粗粗地浏览一下,要想写出几句中肯的评语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做点评的时候常常有种自己被掏空的感觉,毕竟不是什么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甚至只是个稚气未脱的老小孩,为了写上那么几句动听而令人信服的话,真是挖心掏肺鞠躬尽瘁了。而还是惟恐自己的评语不到位走了火,紧张不安地前进着,看许许多多的书,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以期跟作者的视域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编辑网络范文篇10

2、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的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在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到了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许多做网络编辑的人,他们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网络编辑免谈。

3、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们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我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