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英文年终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00:50:31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1

《广州和上海消费观念迥异 愁煞外国广告商》

广告调研人员费卢格里奥去年就有关消费电子产品对上海和广州的年轻人群体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城市的消费者存在着不同的购买取向。上海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先进功能有浓厚兴趣;广州的消费者则“务实冷静”,更注重实用。

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甚至环境因素都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大的影响。费卢格里奥说:“对初来乍到者,我能给出的建议是:调研,调研,再调研。中国市场太复杂了,别幻想在上海南京路上走一遭就能了解中国。”

华翼网 (欧洲中文资讯):

《上海职场年终调查:75%年终有红包 85%年后想跳槽》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处有关人士认为,1000~3000元依旧是年终奖的主流。虽然政府部门对企业是否支付年终奖并无明确规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年底给职工各种形式的奖励;而从管理角度而言,年终奖的支付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同时年终发放奖金也比较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华翼网 (欧洲中文资讯):

《法国艳舞夜总会盯准上海》

据国际先驱导报消息,世界著名的艳舞夜总会――法国“马”夜总会在新加坡正式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据点。据悉,这个以“艺术”享有盛名的法国表演团体,正式进军亚洲市场,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中国上海。据法国媒体报道,“马夜总会”(Crazy Horse)决定与一个中国股东团合作,继法国巴黎、美国拉斯韦加斯、新加坡之后,第四家“马”夜总会或许过一段时间在上海开张。

USA侨报:

《上海国际化人才比例偏低》

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近日表示,上海国际化的外籍人才所占比例仅有0.67%,不到香港的1/10,香港现有外籍人才比重已经达到7.6%,而在另一个国际大都市纽约,国际人才所占比例甚至高达20%。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外籍人才所占比重仅为香港的8.8%,上海现有海外企业847家,而香港已经拥有3207家海外企业,新加坡的海外企业数目也达到7113个。目前,上海仅有上海合作组织一个国际交流合作组织,而纽约拥有556个,香港有74个,新加坡有23个。

英国《金融时报》:

一项新的排名调查结果显示,伦敦和纽约为世界金融中心首选之地,如果出现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的话,那将有可能是中国的上海。

美国《纽约时报》: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于一个企业中,领导者往往能决定着其命运的走向。国内企业中,领导者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从企业管理理论上来讲,这暴露出一个机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健全;但这种以领导为核心的企业行为更敏捷,更具有战斗力。

众多国内的企业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拿着大刀长矛与强大的跨国企业进行着现代化的战争,注定着在市场全球化的浪潮中扮演着悲壮着的角色。作为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注定着走向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路。领导者人生之路天堂与地狱在一线之间,成功与失败就在旦夕之中。领导者不管是最终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他们都是民族之魂,肩负着国人的希望。

所谓的领导者,是在大多数人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时,能带领他的国民或员工焕发斗志,振作精神。这就是领导者的魅力。半世纪前,美国正笼罩在经济大恐慌的阴影和恐惧之下。此时,罗斯福先生于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扭转了这个不利的情势。

罗斯福以充满自信的声调对全国人民「最应该恐惧的乃是恐惧本身,让我们以崭新的决心和勇气克服不景气!接着他并在全国人民的面前明确地揭示其有名的「经济拯救政策。

罗斯福充满自信的就任演说和接续而来的具体政策,改变了人们的心理,人们由恐惧、失望和混乱之中终于又发现了一线希望和光明,而开始建立起克服不景气的勇气。一个男人,让美国的全体国民,拥有勇气、坚定决心、唤起行动、解救了经济大恐慌的危机,可以视为领导能力的伟大实例。

所谓的领导者当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敢想:想之人所不能为;敢为,为之人所不能事。2002年吉利汽车的老总李书福提出收购沃尔沃计划时,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吉利当时的股价仅为0.6元,总股金不足10亿美金;金融危机爆发后,吉利股票跌之0.1元。而沃尔沃的股价几乎是吉利的十倍。在外人的眼里,吉利老总李书福几乎是穷小子想娶外国的公主,简直不可思议。而最终吉利汽车成功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这其中的曲折和艰辛非常人所为。但李书福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完成了他人认为不可完成之事。

所谓领导者当有洞穿时局,高瞻远瞩的眼光。海尔老总张瑞敏十年前提出流程再造时,几乎得到公司上下一致反对。一个蒸蒸日上的明星企业否定原有得以成功的根基,重新打造“人单合一”全新模式。繁杂庞大的流程变革导致花费了数千万的EIP系统趋于瘫痪。海尔老总张瑞敏的执着和坚韧,使得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市场所向披靡,企业收益率在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需求分析;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217-0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设置商务英语专业,力求满足本开发区中小型涉外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但本专业2011年及2012年毕业生反映,很多同学毕业后并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少数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又反映他们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感到力不从心。针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就该地区对商务英语人才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知识及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准确定位商务英语毕业生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并借鉴其他文献的调查结果,探讨具体的学生学习评价细则的构建,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调查方法、对象及问卷设计情况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课题组对中山火炬开发区的68家中小型涉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63份,回收率 92.6%。

(二)问卷内容及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辅之以访谈。问卷内容涉及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小型涉外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须具备知识、技能、综合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期待,以期更加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教育的针对性,避免办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失衡问题,消除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供需矛盾。调查问卷的制定参考了《商务英语人才规格要求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问卷结果中的平均综合得分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具备的专业知识的评价,结果(见表 1)。

表 1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更加注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为外贸理论与实务知识。用人单位也相当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及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显示,学生用英语谈论自我介绍的非常熟悉的内容时,英语相当流利但涉及专业知识时仍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对专业知识之外的英美文化、社会、人文、政治等基本常识了解非常匮乏,实际运用、沟通能力一般,不利于与外国客户的沟通交流。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具备专业技能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出现频率较高的两项是能流利用英语联络客户(7.43)及能用英语书写电子邮件和备忘录等(7.04),可见,听说读写能力中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说及写的实际运用能力。排位第三的是能监督跟单工作进程。与用人单位的访谈显示,用人单位会把能监督跟单工作进程归类到学生的内部协调能力,其次企业重视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或洽谈(4.78)以及能用英语介绍和宣传企业及产品的能力(4.52),这同样体现了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具备综合能力的要求显示(见表3),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77.3%)、团队合作能力(68.2%)以及组织协调能力(59%)。反映出企业对英语从业人员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认为这种通过语言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能力较为重要,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企业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而商英毕业生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经验匮乏,易得罪人。总而言之,企业非常重视英语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因为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在一段时期之内是稳定的,而能力素质才表现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访谈结果还显示,由于用人单位认为商英专业毕业生在时间管理能力及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方面较欠缺,他们也特别强调英语从业人员应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企业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具备职业道德素质显示(见表4),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的是否具有责任感、诚信度及忠诚度。访谈显示,由于当今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稍遇挫折就离职,企业非常注重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为了更明确地了解用人单位更加侧重学生应具备商务专业技能与知识还是语言知识与技能,本问卷设置了以下问题即表5。

表5显示,用人单位基本反对英语或商务单方面的倾斜,而是建议英语和商务知识的有机融合,这一调查结果于表一的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方法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专业知识及外贸业务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平均综合得分排在专业知识及语言技能之后,但访谈显示,用人单位同样注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势将更加突出,用人单位对于此种能力的要求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理解和宽容,掌握灵活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擅于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四、学生评价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一)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关注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解决商务问题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考核贯穿于项目课程教学的始终,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监督。具体可以通过课堂表现考核、项目实操考核、个别交流、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考核等方式评价。除此之外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结果。所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并使学生保持应有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顺应高职项目化教学发展的趋势。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相结合

根据具体的项目或任务,教师可设计多样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可以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多方位的,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和小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判断并参与评价,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进行自评,这是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建立自信心的过程,同时小组评价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的形成,增强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及沟通能力,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五、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地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细则

本实验中所采纳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学习评价细则的制定遵循以上原则,根据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制定了具体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细则。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英语从业人员的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语言技能要求同样重视,评价细则中具体体现为两者所占分值相同。企业认为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在一段时期之内是稳定的,而能力素质才表现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因此评价表中的综合能力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评分细则中将能流利用英语联络客户、能用英语介绍和宣传企业及产品以及能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或洽谈等归纳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在解决具体商务问题中的能力。根据访谈结果,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知识面太狭隘,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所以评价细则中强调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给予其和掌握了听说读写基本方法几乎相当的分值(见表8)。

小组展示前每个小组成员要介绍自己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完成的具体工作,以此来了解每个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等。

小组合作情况主要看整个小组能否齐心协力认真完成需做项目,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小组之间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导致项目无法完成的,或个人要求调换小组的情况,整个小组项目直接判定为不及格。时间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在指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小组任务。

高度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而由于对企业保持较高的忠诚度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很难体现,但访谈显示学生对企业难以保持忠诚度的原因是来自于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挫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采取跳槽来逃避,因此评价中主要考察学生完成项目中的抗挫折能力。

根据以上的评价总表及分表的评价标准,学生及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每位学生有一个学习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评表、学生互评表、教师评价表。

学习档案袋将记录每个学生在项目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比较全面地展示学生的成长足迹,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六、结论

以上评价表中的评价内容如果某一项目中未涉及时,则本项不打分,具体涉及的内容有学生讨论决定,最后统计时只对已打分项目分数进行统计,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又一次了解需掌握知识及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 甘丽华,林永成.商务英语人才规格要求调查报告―以珠三角中小型涉外企业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 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4

10月11日,美国新成立“四疆域”(4Frontiers)公司,太空企业家们把火星看成是太阳系未来的经济中心之一,他们计划到火星上开采建筑材料和能源,然后运往月球或其他星球的太空站出售。有媒体将此事进行了题为“美国公司拓展地球外疆域”的报道。

好一个雄心勃勃,想象力丰富的商业计划!一个企业的“疆域”,已经延伸到广袤的宇宙空间。

谋求无限广阔的“企业疆域”者,又何止是“四疆域”(4Frontiers)公司一家?放眼商业领域,我们看到,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商业帝国,从前,现在和未来,都开始其庞大的疆域扩张计划。从一个山村小镇中崛起的沃尔玛,分店已经开满全球,其财富超过了全球90%以上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福特汽车轰隆的车轮,已经在五大洲的广袤土地上扬起漫天烟尘;微软帝国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全球所有的办公室;格兰仕的微波炉,更是雄霸中国市场的70%和世界市场的30%;而近期颇为高调的长虹,又在赵勇时代将触角延伸到信息家电、IT产业、通讯产业、网络产业、内容与服务等五大疆域。

在很多企业的宣传册里,都会有一幅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布局图,企业产品所至的地方,都打上红星,那里,藏着企业的疆域图腾。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集中研究人类历史著名的帝国,结果,惆怅地发现,那些曾经赫赫威名的帝国,总是归于衰亡。而纵使是最广袤的帝国,都有帝国疆域无法覆盖的地方。灿烂如希腊者,被淹没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浩瀚烟波中;强盛如罗马者,被阻隔在北非大沙漠外;志怀高远如亚历山大者,却无法饮马印度河;强悍如阿拉伯帝国者,只能在西班牙望大西洋兴叹;古代最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铁蹄也止步于美丽的多瑙河畔;纵使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也有太阳照耀不到的地方。

有没有一个帝国,可以拥有无穷的疆域?无数伟大的英雄遥望海天尽头,在人生有限和疆域无穷的双重遗憾下含恨而亡。同样,对于无数的企业家,也存在一个终极的疑问:企业的疆域在哪里?一个企业可以无限强盛和发展吗?企业强盛的极限在哪里?是什么力量决定企业的疆域?

神秘铁幕笼罩下的商业天空

沃尔玛无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企业,这个“疆域”广阔的庞大商业帝国,也成为无数企业的榜样,在中国大陆赫赫有名的国美,就声称要做中国的沃尔玛。

让我们来看看沃尔玛到底庞大成什么样子。据统计,沃尔玛在2003年销售总额高达2560亿美元,年利润额达到90亿美元,其销售总额超过了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把沃尔玛视为一个国家,那么斯科特领导的是一个世界上排名第19位的庞大经济体。此外,沃尔玛的雇员多达150万,他们身着统一服装,几乎可以重造整个美国军队!

未来。如果沃尔玛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不出10年,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资产上万亿美元的公司。那就意味着,它每年的收入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班牙三个发达国的GDP之和相比,也依然绰绰有余。不仅如此,它的雇员总数将达500万左右,几乎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部人口。

展望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的确让人热血澎湃。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问题是,十年之后,沃尔玛真的可能变得如此庞大吗?未来的十年它是否能够每年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它是否会受到某种企业本身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扼制?

知过去者,知未来。

在世界商业史上,每个时期,都诞生过那个时代最庞大的商业帝国,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命运。

英国印度东印度公司,这个曾经雄霸全球200年的商业帝国,在英国战胜老牌世界霸主荷兰后,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在国内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剥夺了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1858年,英国议会又通过法案撤消东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国家所有。由于过于庞大,乃至造成恐慌性的垄断,东印度公司死于商业帝国本身以外的力量。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商业奇才约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所建立的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最大商业帝国。在其巅峰时期,它控制了90%的国内石油界,正当它继续雄心勃勃地准备继续收购最后的10%。成就一个石油终极帝国的时候,却成为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目标,在1911年被最高法院拆解成34个独立公司。当今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亚美(Amoco)公司均是其后裔。纵使是不世出的天才洛克菲勒,也无法建立一个拥有无限疆域的终极商业帝国。

也许那些商业事件已经是遥远的故事,而从1997年持续到2001年,在一个过去的世纪的结尾和一个未来世纪开头所发生的“微软垄断案”,则给一些商业帝国以巨大的震撼,虽然微软最终没有被分拆,但是,神秘的铁幕已经从天际降落,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网住自己。

回头看看当今世界最大的商业帝国沃尔玛,在其企业外部疆域不断扩张的时候,扩张中所以产生的巨大压力传导到企业内部,目前,沃尔玛饱受诉讼之苦。据统计,沃尔玛每分钟面对员工或者前员工的投诉高达8000件,而且由于雇员数量不断增加,公司还要面对更多的集体诉讼。

在沃尔玛的疆域之外,也存在种种变数,关于沃尔玛未来十年的假设引起整个世界广泛关注,假如沃尔玛真的庞大到如此地步,它真会存在吗?当它在各个国家都扩张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反垄断的利剑即刻会伤其锋芒。假使沃尔玛能够延伸到一起商业领域,并且在世界各个市场区域都均衡,它的极限也只能达到世界经济总量50%,那么另外一半呢?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市场以外的很多因素,都不是一个商业帝国所能控制的,纵使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商业帝国。

于是,一切商业帝国,都限于一个可怕的悖论中,自由的市场使它们可以向无限的商业空间扩张,但是,当它们的“疆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要被企业本身以外的力量所制约。它的内部压力承受度有多大?它被社会允许的生存空间是多大?

企业的疆域从来都是广阔无垠,但却从来没有人到达尽头。也许这是一个悖论。正如隋唐演义中的故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人才是天下第一高手,但是天下第一高手李元霸却被苍天所杀。无数曾经最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正是被“天命”所亡。

小国之君与大国之臣

世界上最大的河,也无法跟世界上最小的海洋相比。纵使是滔滔黄河,也只能望洋兴叹。

同样,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所从事的行业,已经决定了其疆域的极限。

一个做纽扣的企业家,两年前企业规模是1000万,在行业内已经是数一数二,有一次,他也很困惑地问“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企业到底能够做多大?”

在他的未来宏图中,该企业的目标是在10年之内,当他60岁退休的时候,达到1个亿,十年翻十倍,年均增长25%,这个速度,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不快。

两年过去了,该企业目前仍然停滞在1000万的规模,莫非,这就是企业的极限?而在整个行业,纵使世界行业龙头,美国的EMSIGMAFGCORP公司,也不过是几亿美金的规模而已。

俗话说,小国之君,犹如大国之臣,“大国”永远是少数,悲哀的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从一出生开始,就决定了其疆域的大致版图,除非是遇到不世出的天才,或者改弦更张,改投“他国”,如10年前的格兰仕,忍痛与以前的老根据地羽绒行业彻底告别,另投家电行业,才能造就今日的微波炉帝国。

我们来看一下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或许能够得到某些启示。

排在前十位的是分别是Wal-MartStores(沃尔玛)、BP(英国石油)、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RoyalDutch/ShellGroup(壳牌石油)、GeneralMotors(通用汽车)、FordMotor(福特汽车)、7DaimlerChrysler(戴姆勒克莱斯勒)、8ToyotaMotor(丰田汽车)、GeneralElectric(通用电气)、Total(道达尔)。

在世界最大的10家商业帝国中,我们看看所在的行业,4家来自石油行业,4家来自汽车行业,一家来自零售行业,剩下的多元化企业通用电气,也主要涉及电气、金融等主流行业。

在所有的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情况也差不多。基本被石油、能源,金融,汽车,家电、通讯、食品,交通、零售、IT、航天,制药、电力、房地产等核心产业所占据。

在这些行业之外,还存在着无数的非核心行业,而且,正是这些行业,才是构成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对于多数行业内的企业来说,也许只能做一个所谓“隐形冠军”才更现实,广东有个叫圣雅伦的指甲剪企业,做到2个亿,已经在行业内顶天,天外天又在哪里?不知道。

平庸的“大国之臣”,有时候或许比优秀的“小国之君”更为强大。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性的企业家,一项很重要的素养之一,就是知道企业发展的“天命”。

可惜的是,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不知“天命”,特别是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只知开疆拓土而不衡量自身实力者,比比皆是。万家乐豪赌空调的失败,巨人进军地产后坍塌,乃至近期宣布彻底放弃汽车行业的奥克斯,都是犯的这种错误。此行业的大老,去彼行业则泯然于众人乃至沦为小弟。逆势的多元化,最后莫不以失败告终。宏图霸业的抱负,最终要向实力低头。

企业扩张的极限

黄金时代。那是一个鲜花开放,光荣与伟大交织的时代。

那些伟大的帝国和英雄人物,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前人的时代。于是,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错觉:总是对自己的时代赋予了过多的期待,希望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成为历史的终结者。

30年前,以研究世界未来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的思想,已经不幸在今日射界得到了印证。不可能再有哪个国家能够象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那样在100年间崛起为世界大帝国,而50年后的美国与现在的美国,在增长数量上,也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变化,黄金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实令人沮丧。

回望过去的时代,我们同样发现,很多帝国疯狂的对外开疆拓土,在由于本身的承受能力,在短暂的极盛后迅速衰败,亚历山大死后仅30年,马其顿帝国就立即分崩离析,成吉思汗死后仅几十年,蒙古帝国也是四分五裂,汤因比认为帝国有其极限,而帝国的极限,又由其内部文明程度决定。

同样,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扩张的极限在哪里?又是什么力量决定其扩张的极限?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企业只知道疯狂扩张,却不寻找支撑扩张的内在力量,最终走上一条自取灭亡的不归路。当年的唐氏兄弟和顾雏军,何曾没有创造黄金时代的宏图大志,可惜最终都是黄粱一梦。

寻找企业疆域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企业永久话题。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完善,最有代表性的家电行业,众多家电企业的开疆拓土的历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

在家电行业,通过尽20年的发展,目前的主流家电企业,基本上都完成了拓展企业疆域的使命。刚完成对科龙收购的海信,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家电企业帝国,而此前美的经过30年的发展,也成为家电巨头,并在收购荣事达,华凌后,业已成为企业巨无霸,同城的格兰仕,已经雄霸世界微波炉市场,并且完成了空调行业的庞大布局;曾经的家电霸主长虹,再转型后将触角延伸到信息家电、IT产业、通讯产业、网络产业、内容与服务等五大领域,海尔与TCL,则已经跨洋过海,建立了世界性的企业帝国。

在横向的领域,众多家电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个极其广阔的疆域。

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当大规模扩张的大局已定,标志着其黄金时代的时代的最后终结。企业疆域的扩张,以及达到了极至,在一个终结历史的时代里,又该走向何方?

据说,在本次收购科龙的争夺战中,同处于顺德的美的态度非常微妙,成功,将缔造中国最大的家电帝国,但是,并购后能否整合成功,则是一个疑问。当海信获得并购的成功后,美的松了一口气。几乎在同时,马上进行产业整合,从集团层面到其旗下华凌、荣事达等,均发生人事和管理上的重大调整,与2005年最大家电行业并购行为同时发生了2005年家电行业最深远的整合,标志着扩张的时代的终结和管理时代的来临。

不仅是家电行业,在更广泛的企业领域,很多中国企业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内部变革。当蒙牛上市完成,初步完成其疆域扩张时代后,牛根生随后就设立了老牛基金会,进行了散财运动。2005年,又辞去董事长职位,开始全球招聘总裁,进行了企业治理方面的重要探索。而在大午集团,孙大午在年初所设立的“三权分立”制,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杨元庆举家搬往美国,也表明联想、TCL等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加快了融合世界潮流的步伐。

一个全新的时代已悄然降临,企业的强盛,不再取决于横向的疆域,而在于其内部的组织。商业文明的演进,其实就是组织形态不断进化的过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代商业文化的建立,企业治理的完善,组织和管理的变革,才是决定能够走多远的的最终力量。

遍地枭雄

“一个强大的时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凄怨的灵魂”。这似乎已经成为一切曾经强盛的帝国的宿命。

但是,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虽然知道最后会在凄怨中打下句点,但是总有一些英武的强者,去开创一个强大的时代。

顺从命运者明智,对抗命运者勇敢。正如从生到死,本来就是人生的宿命,但是,正是对死亡,对人生的对抗,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所在。

虽然知道企业的疆域无法达到极限,但是,那些喜欢挑战命运的勇敢的心,从来不相信极限的存在,对于永恒与光荣的追求,也永无止息,而很多商业奇迹,正是在人性深处强烈的生命张力驱动下产生。

倪润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于是,一个庞大的长虹帝国从此雄霸中国十余年。

黄光裕说,彼可取而代之。

于是,国美帝国雄霸天下。

柳传志说,天空才是我的极限。

于是,一个世界性的企业就此诞生。

陈天桥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于是,盛大帝国迅速崛起。

商业社会的魅力还在于,在挑战极限的过程中,总有些人能够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突破前人的局限,创造更广阔的疆域。希腊灭亡时,出征希腊的统帅哭倒于地,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文明而祭奠。黑夜已经降临,有谁知道,数百年后,在希腊的枯树之上,锭放出罗马的新芽,一个更强大的罗马帝国在希腊的废墟上诞生。

商业社会的使命,也在于不断的超越。往昔标准石油独霸天下的时候,又怎能预知今天还有一个更强大沃尔码?柳传志倪润锋,何享健等人背后,赵勇、陈天桥、江南春、方洪波等新一代的商业英雄也纷纷崛起,后来居上。

纵使是大局已定,时代的变迁也永远不会终结。潮起有潮落,总有些非凡的时代和不世出的商业英雄,在某一个时刻突然降临。

2005年,众多行业都已经走到了山凹之中,手机、家电,快速消费品等利润普遍下降,创维、方正、TCL、科龙等内部剧烈地震,光明、高露洁等公关危机频繁,当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机会限入困境的时候,今年的互联网行业却异常热闹。先是盛大收购新浪,后是雅虎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并购,搜狐,网易等也是全线飘红,在一个停滞的时代里,互联网拓展了中国企业整体的疆域。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5

早在2008年夏天,本刊记者就曾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的英特尔总部参观过其最前沿的硅光电子研究实验室,并且在随后持续关注了英特尔在硅光电子领域取得逐项成果,直至2009年秋季IDF上正式公布LightPeak技术、2010年该技术进行大量的应用演示。在采访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嵌入式IO系统实验室研究经理吴向斌之前,我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项前沿而且具备重大实用意义的连接技术,居然大部分的开发工作是在中国完成的!

赶上技术时间窗

让我们把时间倒退至2008年5月。英特尔公司高级院士康凯文(Kevin Kahn)提出了这一超高速连接技术的设想,他认为基于光连接的技术将会是未来个人设备之间连接的趋势。这一设想,在英特尔公司内部尚存争议,但曾经顺利搞定迅驰关键组件之Wi-Fi无线技术的康凯文力排众议,推动了这一项目的上马,并确定了该技术的发展时间窗――2008年底。

确定了“做”之后,而在哪里做,又成了下一个问题。英特尔企业技术事业部(英特尔研究院的前身)的中国团队(当时还叫做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尚未升级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对此技术的前景非常认可,并且通过积极的努力争取到了这一项目,而当时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恰好就是通信、编程系统与应用技术。

短短两个星期,该项目的团队就组建起来了。由于相关技术非常新,仅靠内部原有的技术人员远远不够,于是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就从外部招聘了许多关键技术骨干。有了团队,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快做出一个技术原型。因为LightPeak并非现有技术的组合和堆积,而是全新创造的技术,甚至包括从头开始的通信协议拟定,需要把原有其他连接技术协议包容进来,支持新的技术。简单说来,这项研究属于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模仿,一切需要从头做起。而来自前瞻性技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技术开发也存在许多风险,这也是英特尔研究部门以前多次提到的研究与产品化之间的“死亡谷”。

假如研究团队能够尽快拿出一个可以工作的技术原型,那么这个研究项目的前景就会有说服力得多。“要想说服别人,就需要实物来证明,否则对方不会轻易相信或认同。原型的好处就在于它就放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它在工作,届时大家就会相信这个技术已经成熟到某种程度,并且可以使用。” 吴向斌说道。假如你展示了一套系统,可以在30秒之内传输完一部蓝光电影的数据,或者是向100米外的显示器上传输高清甚至超高清的视频而没有任何延迟,我想所有人都会说:“Oh,really cool!”

在2008年底的时间窗到来之前,拿出可运行原型!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激进的目标。全新的团队、全新的协议、存在风险的前瞻技术研究,只用半年时间,这听起来像是童话。然而在时间大限到来之前,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团队拿出了原型!康凯文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发了一封邮件给英特尔CEO欧德宁,表示了惊讶和对这个团队的赞赏,欧德宁也回复邮件给了中国团队。来自领导的认可和赞赏,对中国的研究团队产生的很大的激励。后面的事情,相对就简单了,虽然实际上工作仍然非常复杂,这些工作包括帮助产品部门验证通信结果、提供相关代码、精细化设计各个产品细节等。

成功不能归功于幸运

对于负责LightPeak项目的英特尔中国研究团队来说,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2008年5月开始组建团队,而人员正式到位并进入工作状态,就是6、7月份的事情了。团队到齐开始工作,距离年底的交工期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而由于要进行电路设计和生产,这也需要时间,因此必须一次“投片”成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另外一个挑战,是该技术是全新的,团队也是新的。新团队需要时间来互相熟悉和融合,大家的思维方式、技能各不相同,需要建立互信。除此以外,就是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时间紧、队伍新、风险多,总的来说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挑战。” 吴向斌表示。

全新的技术也有好处,那就是所有的成员对此技术都非常兴奋,并认为该技术非常重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且由于这项技术是会最终推向市场的有形技术,如果开发成功,不仅可以在团队内部进行庆祝,还可以向亲朋好友介绍,指着一个物理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这是我们做的。”这种容易被人认可的激励,会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工作热情。有了这些激励因素,很多事情就化困难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了。于是,负责LightPeak项目的中国团队获得了超乎寻常的融合及推进速度,队伍迅速成长,并且互相信任,拥有超高的执行效率,这是整个研究项目成功的宝贵基础。

吴向斌认为,英特尔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够激励这个队伍不断向前推进。比如,英特尔鼓励冒险。作为一个大的研究项目,英特尔的决策层已经冒了很多风险。如果英特尔没有一个鼓励冒险的文化,团队可能早早就分崩离析了。既然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为什么要冒这个险?这就是企业文化上很大的区别。

英特尔的另外一个企业文化,就是注重结果,或者叫结果导向。例如技术原型,如果拿不出来,就属于光说不练,没有结果。既然存在很多风险,那么风险总有变成真正问题的时候。这时候就必须以战斗的精神去攻克难题,拿出结果来说服别人。“在最后的两个月,我们加班加点,真是披星戴月,彼此都说你走吧,可是大家都不走。虽然看上去比较累,但是心理很单纯,就是以实验室为家。我们事后回忆说,那是我们最值得留念的一段生活。” 吴向斌回忆道。

从那两个月起,当时团队中共有六七个人,而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合作解决的。开始每个人做一个模块,是有明确的分工。后来分工越来越不明显了,有的问题串联在一起出来,那时候,团队的信任感、高效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我做项目管理很多年,那个时期确实是令人称奇的阶段。所谓的项目管理经验那时候已经失效了,但是运转效率出奇的高。那两个月的突飞猛进,也是英特尔结果导向的文化造成的。你有很多问题,可以讲很多的理由,如果说做不成功的话,有很多的理由都是可以说得过去的。我们没有那么做,最后幸运的是,我们拿出结果了。”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6

摘 要:建设学习型城市不仅是国家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措施,还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公民终身学习目标、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抉择。文章以英国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习中心网络”“社区学习和发展”两个重点项目的分析,得出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三个特点,为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格拉斯哥;建设项目;特点

一、英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背景

1968年,美国教育学者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Hutchins)在其《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中正式提出“学习型社会”概念后,对学习型社会(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就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此外,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和相关知名学者的研究对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欧洲将1996年定为“终身学习年”的举措直接促成了英国“学习型城市网络”(Learning Cities Network)的建立,该网络“把终身学习视为组织原则和社会目标,学习型城市促进了市政部门、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融合”[1]。1998年,英国政府的题为《学习的时代》(Learning Age)绿皮书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使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会”。随后,英国政府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诸多文件,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此外,“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东石油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使英国从以依赖石油的重工业、化工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地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2]。这种变化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在21世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维持发展势头,英国社会必须做出改变。建设学习型城市有利于英国政府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应对快节奏工作的能力、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及其他终身学习能力。

二、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项目

格拉斯哥作为英国第三大城市,其最初的社会发展是由以造船业为主的重工业推动的,但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使其社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直到20世纪80年代,诸多大型企业的投资将格拉斯哥的经济带出了低谷,社会实力才逐渐恢复。格拉斯哥现在采取的是以造船、旅游和文化业为主,建筑和艺术设计为辅的社会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技能和现代化的学习能力,而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前,格拉斯哥政府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67%的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学习;92%的人表示他们喜欢学习新事物,82%的人感到学习对自己很重要,83%的人相信学习在新世纪中会变得更为重要[3]。为实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以及使所有组织和市民都能从终身学习中受益,格拉斯哥政府启动了一系列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项目。

(一)学习中心网络

“Real学习中心网络”(Real Network of Learning Centres)是格拉斯哥提高市民学习参与率的旗舰项目。该网络于1999年建立,这一年也是格拉斯哥宣布建立学习型城市的时间。参与建立学习中心网络的各利益相关方包括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市议会代表、企业代表,建立该网络的宗旨是“在所有层面以一切办法为格拉斯哥的市民提供最高质量的学习”[4]。中小学、企业、社区中心、大学都积极投入到这一网络的建设之中,学习中心网络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渠道,仅在5年内就拥有了30万的用户量(包括个体和企业)。学习中心网络将国家学习网络(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和人民网络(People’s Network)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市民能够实时观看学习视频。

“Real学习中心网络盒”(Real in A Box)是学习中心网络项目的子项目之一,主要为会员企业的员工提供网络学习平台,目前已吸引很多企业参与其中。工人教育联合会(Workers Education Association)与学习城市组织(Learning City)合作实施这一项目。格拉斯哥主要的大型企业也参与了学习中心网络盒项目。例如,马里奥特酒店(Marriot Hotel)就在酒店内为员工开辟了专用学习空间,使员工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段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从正式学习到网页浏览等不同层次。只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学习中心网络就会为会员企业提供网络或面对面的特定领域商业培训。

除了上述项目以外,学习中心网络还开发了针对社区学习的“Real游泳中心”(Real in the Swimming Center)项目。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游泳中心项目将游泳馆注册会员的数量提高了4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平。[5]

学习中心网络项目注重企业与学习型组织的合作。学习中心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而企业则为学习中心网络的用户搭建平台,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是一个多方受益的过程,学习者获得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企业则收获了更高水平的员工,政府部门将社会建设和发展水平提到了更高的层次。

学习中心网络项目仅在实施1年后就在图书馆中建立了32个学习中心,在小型企业中建立了98个学习中心,在大学中建立了2个学习中心。例如,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通过参与学习中心网络项目,为学生和教师建立了一个拥有150台电脑的大型信息通信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内还配有咖啡店,意在鼓励人们享受学习。

(二)社区学习和发展

“社区学习和发展”(Communit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旨在根据不同人群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诉求提供不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6]。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秉持以下五点理念:一是增强人们影响家庭或社区的能力,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就是为了通过终身学习来影响个人,进而改变家庭和社会;二是鼓励并支持市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三是追求学习机会的平等,反对歧视;四是鼓励人们在学习之后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盲从他人的意见;五是呼吁社会各方进行有效合作。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既看重个体的发展,又重视整个社会的进步,并通过个体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在具体实践层面,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坚持以下几点操作准则:设计能够调动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积极性的活动;鼓励社区与外部团体的合作;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建立更为强大的社区;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的个人发展。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包含一系列的子项目。“格拉斯哥成人读写和计算能力战略计划”(Glasgow’s Adult Literacy and Numeracy Strategic Plan)是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的子项目之一,其目标在于提高成人的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该计划在鼓励公民个人进行终身学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的子项目还包括“战略性青年合作”(Strategic Youth Partnership)、“格拉斯哥社区能力建设”(Building Community Capacity in Glasgow)等。

总体而言,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社区内组建了有影响力的团体及组织;公共服务部门增强了对社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市民的自信心、技能水平、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都大幅提升;市民有机会接受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有丰富的工作岗位可供他们选择。

三、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特点

第一,根据国家总体战略规划建设学习型城市,在终身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多样化的学习项目和计划。无论上文提及的学习中心网络项目、社区学习和发展项目,还是于2006年启动的十年发展计划“格拉斯哥的一步”(A Step for Glasgow)、于2010年的超级大学建设计划“新格拉斯哥校园”(New Glasgow Campus),这些项目和计划都是依据国家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而设计的。统一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学习型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地区发展。除文章中列举的项目以外,格拉斯哥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还有很多网络项目、实体项目、远程项目、国际化项目。多样化的项目和计划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兴趣,符合不同目标群体的需要,在学习型城市的长期建设中也更具活力。

第二,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时,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一方面,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考虑到城市自身的经济、人口、历史文化等特点,量身定制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纲要和项目。另一方面,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的力量,成立了格拉斯哥发展局(Glasgow Development Agency,GDA),该机构的职责是“汇聚各个辅助部门和机构的力量,与市民合作构建终身学习社区”。[7]

四、启示

英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实践经验,如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硬性要求,鼓励企业、学校、市民等利益相关方投入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确立为长远目标。我国幅员辽阔,社会情况更为复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时若不能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只追求表面成果,就将失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既不能合理利用地方资源,也不能在培养公民终身学习和促进经济发展上取得满意的成效。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让企业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时获得应有的利益,大学在共享学习设施时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资助。

参考文献:

[1][4][7]Hamilton R, Jordan L. Learning Cities: The United Kingdom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tersund, June 22-24, 2010[C]. Sweden: Pascal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2010.

[2]刘健红.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及其实践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14-116.

[3]张创伟.西方学习型社会:实践与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29.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7

【关键词】英语水平;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英美等国家经济政治等实力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文化的依托也在全球扩展开来,甚至成为一些非英美国家的官方语言。自小学至大学乃至读研读博,英语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重要程度甚至超过语文。英语究竟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下面仅从英语对就业率的影响一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校中英语教学现状

现在的高等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任何人都不能跳过,一般的大学将英语的学习时间设置为两年,就学分、学时及跨越时间来说,几乎与本专业最重要的学科等同。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英语学习时间两年、四学期,每学期64学时,在时间上此专业中仅有古代文学史与之并肩,这种状况几乎在所有非英语专业的专业里普及,高校对英语的重视可见一斑。此外,90%以上的本科类学校要求毕业生英语通过CET4才能取得毕业证书,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到CET6的程度,可以说,高校为使学生提高英语能力不遗余力。

二、高校毕业生英语水平对就业的影响

据调查,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大学生英语能力通过CET4的占到行业总数的83%,对于重点学校的学生要求更为严格,录用人员在同能力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英语成绩高,能力强的学生,据抽样调查显示,相同学历和实习经历的情况下,通过CET4的毕业生就业率较未通过者高出13%,而通过CET6的就业率较通过CET4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出19%,持有英语第二专业或者英语通过专业四级专业六级的毕业生受企业的欢迎程度有时候可以和研究生相媲美。毫无疑问,无论何种专业的毕业生,良好的英语水平都使他们能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更好的工作。

三、现状分析

为何英语能够对就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下面是一些原因的浅析。

(1)经济全球化的需求。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再没有一种语言能够有如此广泛的地域性应用,英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种语言,更是连接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人们的一种纽带,是公认的中介性质的第三方语言,学会了这种语言的同时就等于能够理解无数种语言,因此,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英语都是在全球化的年代不能忽视的重要学科。

(2)对个人思维能力的鉴定。英语作为和汉语完全不同的语法体系,在音、词、句段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规定,甚至很多地方和汉语截然相反,在根深蒂固的汉语观念影响下还能不能接受新的语言系统,详细完整的掌握另一种语言,这是对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作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不能坦然接受新事物,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必然不适合作为一个高等级的人才,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有同样不能克服的问题,因此,英语作为对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检验,的确是再好不过的工具。

(3)相同条件下附加技能的多得。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已经从专业培养走向批量生产的底部,数量增多的情况下,自然寻求质量上的上乘。因此,英语,计算机这些可能不包含在专业范围内的能力被作为限制标准,企业力求找到最优质人才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学校和学生为适应社会需求自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此循环,最终出现以英语为选择标准的情况也就顺理成章。

四、应对策略

面对英语水平影响就业率的情况,下面分别从学校,企业,个人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1)学校应该针对需求调整方针,有针对性的分类教学,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学校在坚持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可以结合市场需求,有目的的调整学校教学方针,以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如当下很多学校以CEY4/CET6为考核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但考试形式的考核最大的弊端在于口语交际能力的不可知,对于这种状况,高校可以成立自主的口语考核机构,以专业必修的形式或者与学业、学位证关联的形式保证学生的口语能力达到一定指标。同样,听力、写作等方面也可以有如此安排。这样,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又使学校的总体竞争力得到改进。另外,从学校的角度还可以以小班教学的形式进行英语分类教学,保证术业有专攻,出产专业的,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同时要保证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加大大学生思想教育,由被动到主动,最终方能多方获益。

(2)企业应多方面考核,注重实际能力,引导正确的学业氛围。对于商品来说,市场决定消费,对于人才来说,企业决定人才的发展方面更,因此企业在人才的发展氛围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录用员工时,不能狭隘的偏执于某一方面的技能,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固然是检验人才的条件,却不是唯一条件,适当条件下放宽限制,针对自身需求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明智的抉择。

此外,一个人的英语能力不仅仅通过证书表现,成绩是检验方式,却不是最终方式,只有将人放在实践中,通过时间和事件的磨砺,才能展现真正的水准,当下高分低能的例子数不胜数,仅仅轻信证书上的成绩可能失去优秀的人才,更可能招收错误的人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个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方式。一个人坚持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不可比拟的优势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还要坚持自己,万不能随波逐流最终彻底迷失。

英语热是必然趋势,英语狂却是病态的表现,英语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成为学校不可逃避的课程,这是全球化趋势下必然经历的阶段,是个人不能改变的现状,可是为英语发疯发狂,乃至丢下母语的情况确是信仰缺失的表现。

通过英语对就业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单就就业一方面来说,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好的英语水平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一结论,可见学好英语是不可逃避的任务,而如何真的学好,学会,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则是个人可以选择的。

参考文献:

[1]孙宝玉、程文浩.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公布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6):61、62.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8

在史上那场最为成功的北京2008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英国从中国手中捧过五环旗,接棒人类的体育文明与赛事经济,预示着中英之间特殊的合作契机。说来也巧,紧随着最为成功奥运而来的,却是史上极为罕见的金融海啸。毫无疑问,全球经济饱受动荡之苦,但世界也重新认识到中国,一个厚积薄发、勇担责任、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其中,中英关系在此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得以进一步亲密融和,两国合作随之深入,给力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恢复增长。

回顾2008年的岁末,中国率先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打响全球抗击金融危机第一枪。完成国内经济战略部署后,温总理随即于2009年初,踏上国际间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之旅,出席达沃斯论坛并访问英国。那时,英国正遭遇多年未见的严寒大雪天气,人们经受着经济危机的煎熬,忧郁不安,到访的温总理就特别语重心长地指出“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并引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呼吁世界各国一起努力、勇渡难关。

而时下英国的经济已恢复增长,其高纬度、海洋性的仲夏气候也是凉爽宜人,英国民众从容自信,热烈回应温总理两年半后的再次来访。在风景如画的莎士比亚故居前的小花园里,演员专场为温总理表演了《哈姆雷特》的经典片段;在英国中部重镇伯明翰的长桥,商务大臣格林爵士与上汽名爵汽车公司的英国职员,敬请温总理试坐新车MG6并剪彩;而在庄严肃穆的科学殿堂、英国皇家学会,温总理更是被会长纳斯爵士授予“查理二世国王奖”。

在随后温总理与卡梅隆首相举行的伦敦年度会晤上,双方签署了12项合作文件,协议总额超过40亿美元,双倍于温总理上次访英时的成果。另外,中英双方还力争2015年双边贸易达到千亿美元大关,并提出建立双边投资促进工作组,成立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建立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支持中国企业参与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金融机构扩大在英业务等具体合作事项。温总理本次访问硕果累累,与中英关系长期稳定、不断深入融合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与中国保持长期稳定的双边关系,符合英国的核心国家利益。自二战后撒切尔夫人时代开始,英国就深刻认识到“日不落帝国”已成永远逝去的辉煌,与其领土、人口与国力匹配的战略定位,应为多极中的一极。不过,认识到只是一个层面而已,心理的调整与适应却是另外一个层面。可喜的是,历经半个世纪的阵痛与调整,英国上上下下都已能很好适应新的战略定位,甘愿成为世界多极中的一极,因而也才得以解放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手脚,务实地与多数国家建立开放的互惠伙伴关系。而英国对华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例外。

与美国“全球老大”的思维模式相比,英国不存在“遏制”中国崛起的想法,反而是试图与中国建立起长期密切关系,从双方合作中受益。与其它欧洲邻国相比,英国基本上是两党长期轮流执政,与法国式的多党联合执政局面截然不同。比如,法国总统萨科齐,就时不时借中国问题发难,赢得选民的支持,维持其人民运动联盟的微弱组阁地位。但结果是造成中法关系大起大落,双边正常的经贸往来,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在英国,无论是工党执政,还是保守党执政,均都不需借中国问题无端发难,而是依据英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建立与中国的合作互惠关系。

事实也是如此,中英关系自香港回归中国以来,虽有小小的磕磕碰碰,但一直能保持稳步健康发展,鲜有大起大落的情形发生。同时,英国也是最为欢迎中国资金投资的国家。自2008年以来,中国资金参与投资并购了分布于采矿、物流与金融服务等行业内的33家英国公司,涉及资金总额达120亿英镑。而同期中国资金在其它国家地区的并购,每次虽都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成功率确实不高。

举例来说,中国上汽集团于本世纪初,分别并购韩国的双龙汽车与英国的名爵汽车,但最终结果却是大相径庭。韩国双龙汽车的并购已告失败,上汽散去了40亿人民币,买了一个极其昂贵的教训。相比之下,英国名爵汽车的收购却已开花结果。名爵汽车不仅在英国恢复生产,而且伯明翰长桥已成为上汽重要的海外研发基地,开创了由英国设计研发、到中国配件制造、再到英国整车装配销售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中英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融和,也得益于中国民众对英国的尊重与认同。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一年堪比西方国家的五年。加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化与自然环境恶化。而处于变化漩涡中的中国民众,既享受着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富裕,又同时颇感焦虑与不适,纠结地留恋着过去。而英国在发展的同时,依然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历史传统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民众的心理诉求。例如,两个月前的英国皇室世纪婚礼,即是一个很好的展示,给中国民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又如,到过英伦的朋友,无不因当地的蓝天白云与绿草公园而雀跃欢呼,同时也对众多的博物馆与随处可见的历史建筑而羡慕不已。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乃是英伦品牌对中国民众的独特影响力。以牛津、剑桥与伦敦大学领衔的英国院校,吸引着近12万的中国留学生就读。在伦敦哈罗德百货(Harrods)、福里奇百货(Selfridges)以及邦德街(Bond Street)购物区,手持银联标志银行卡的中国顾客,正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具有浓浓英伦元素的ABCD,即雅格狮丹(Aquascutum)雨衣、巴宝丽(Burberry)包、克拉克(clarks)鞋以及登喜路(Dunhill)男士物品,已渐渐成为国内亲友间馈送佳品。还有,像英超联赛、温网公开赛以及伦敦西区剧院,已成中国民众日趋熟悉的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品牌。毋庸置疑,如此潜移默化的品牌渗透,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民众对英国的美好情感。

如上所述,中英双边关系基础扎实,具有不可多得的长期可持续性。有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中英之间的经贸合作已是自然,何时加速仅仅是一个等待时机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之前,中国经济偏重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与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的英国经济匹配度不高,因而中英双边贸易长期落后于中美、中日以及中德之间的贸易。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商务英语 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然而由于一些专科的高职院校受限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开设的课程没有跟随国际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商务经济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且缺乏专项资金、专业人士的指导。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成了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种跨越学科,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 

 

一、专业定位 

对目前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未来的国际经贸活动有以下特征:国际间多层面、多目标、多方式的交流空前活跃。不同经济、贸易、政治、文化背景的交往空前广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交流的目的是互惠;信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充当主角,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英语作为世界各地的“通用语”,作用更是巨大;网络贸易方兴未艾,以英语为表现形式的资源占全部网络资源的绝大部分;电子商务成为国际商务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原动力;商务人力资源成为国际经贸活动持续发展的内因。在新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综合能力(即英语素质、商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英语素质包括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商务素质包括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办公室事务等。通过三年整体教学设计,合理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综合实践教学,保证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适应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知识的复合性和能力的应用性要求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多数课程涉及商务和语言,必须融合英语、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以提高教学效率。要通过招聘引进、进修培训、企业见习、顶岗锻炼、自主培养,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改变商务英语专业中纯语言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语言教师不懂专业,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用目标语进行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的状况。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语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建设适合高职特点的“双师型”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业挂职锻炼。目前,我系商务英语教研室已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具有翻译、外销、物流、报关等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借助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7位包括政府经贸官员,外贸公司的老总和企业外贸部门的主管在内的专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的案例授课,不仅为原本传授书本知识的课堂增添了生机,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未来工作岗位的感性知识。 

 

三、课程设置 

从目前我院开设课程来看,商务英语专业是兼修商务的英语专业。总课程学时为2300左右,其中英语课程学时为1600左右,占总学时的70 %,其它公共课(含专业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0 %。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教学大纲还不完善,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年级新生入校后统一学习基础外语、国际贸易、基础会计等基础课程,使其具有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较为扎实的经济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在该阶段我们甚至可以依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将学生之前的班级体系打乱进行重新分班,使其专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进而针对性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其具有牢固的英语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外贸理论和知识;三年级在组织学生继续深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主要侧重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开展校内实训,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手并举,夯实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这个时期我们将组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既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程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方向,校企合作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包括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训等,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参与和推动。笔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培养旨在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公正性的评价观。对此,我们反复研究了与商务英语岗位相关的考证,如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报关员证、营销员证、BEC 证、外语导游证、涉外秘书证等资格证书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 

外企英文年终总结篇10

【关键词】涉外企业;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河北省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涉外企业日益增多。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大,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以作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却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因此,企业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便为市场输送适应性强、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需求现状

1.需求的迫切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的加大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河北涉外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都推动了河北涉外企业的发展。全球化机遇将促使更多河北省企业走出去,也将吸引更多的外企入驻河北。涉外企业数量的增加不仅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更高、更严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贸易关系,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事业蓬勃发展。河北省是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有着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部分地区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经济工作经验,外贸进出口总值持续大幅度增长。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经济发展迅猛,涉外企业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河北省涉外企业出口快速增长,规模、增速均居全省首位,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5%。据统计,河北省出口超千亿美元的175家企业中,涉外企业占到44%;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12家大型企业中,涉外企业占到42%,出口值占三成。在出口快速增长的涉外企业中,合资企业成为主力,占涉外企业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二强,而独资企业增长更为明显,增幅高达92.6%,高出全国6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在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从我省外语人才培养的状况以及近年来外语人才就业市场上的种种信息来看,我省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速度,外语人才培养仍落后于现实发展。人才培养最终应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我省涉外企业外语人才培养应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

2.外语语种需求多样化

虽然英语是国际交往中最普遍使用的语言,但是它却不是唯一被使用的语种,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德语、法语、日语、韩语、俄语等已经被各国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广泛使用。例如,在全球使用法语的国家中,非洲有30个,美洲有6个,亚洲有5个,欧洲有9个,中东和大洋洲各有4个。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商业语言的多样化。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英语人才培养为主,企业的外语人才储备主要是英语人才,这与我国过去的贸易对象主要是美、英及英联邦国家是相符合的。但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加深,非英语外语人才的需求会大量增加,企业应该根据未来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3.需求复合型外语人才

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指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如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必须掌握和精通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使外语能够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于工作实践中。只掌握外语知识而无专业知识的单纯性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培养和使用外语人才的目的是在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农业、贸易等各个领域与国外其他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外语只是实现这些目的的语言工具,所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当前,我省商务外语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更多的商务外语人才。

二、目前我省涉外企业外语人才发展的现状

1.知识结构不合理,应用能力较差

由于受高校课程设置的限制,很多从业人员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限,再加上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相脱节,往往存在懂专业知识而外语能力不高或者是英语水平较高但专业知识不硬的现象。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复合人才,无论从量还是从质的方面来看,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各涉外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贡献。但同时也应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面对的竞争越来越直接和激烈,各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加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必须承认大学培养的毕业生的外语能力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前所述,有些从业人员在大学期间就通过了各种外语等级考试,但他们往往在工作实践中看不懂专业外语信函、书籍、资料等,更难以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在日常应用中就不能很好地与合作伙伴沟通和交流,影响企业整体经营状况。

2.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又必须了解语言。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外国文化。然而,受传统外语教学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而涉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文化领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冲突,合理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都有重要的意义。涉外企业从业人员在不了解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外语的语言习惯时,容易在日常业务往来中跟客户产生误解和分歧,从而影响企业效益。

3.语言交际能力不高,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习惯把时间花在详细讲解语法和词汇上,学生总是把时间花在背单词、记语法和四、六级备考上,不太注重外语的交际功能。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学了多年的外语,除了单词、语法,其他什么能力也没有培养。别人说话听不懂,自己张口说不出,不会进行基本的会话,也不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与业务相关的外文资料,更难以与外国人直接进行交流,英语慢慢变成了一门死记硬背、缺乏“人情味”的科目,失去了作为人际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对外交往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从业人员意识到,提高自身的外语应用能力刻不容缓,然而他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参加培训的机会太少,不能及时了解新的形势,无法及时更新所学知识。目前,我省各类外语培训机构确实不少,然而针对涉外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却相对较少。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迅速,涉外企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进行教改,着力发展涉外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其发展为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形势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1.国际化办学模式

我省多所高校已同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蒙古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关系。交流院校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有国际知名大学。国际化办学应开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专业性,可与国外高校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可及IT、经贸、管理等。这些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必将成为我省过硬的外语人才,在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化合作办学不失为一个良策。在院校交流层面的基础上,还可以与合作国家的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社会企业及个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机构及个人也会为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国际合作办学可以收到双赢的效果,应大力推广,并且要不断扩大对外交流范围。

2.校企合作模式

(1)定向培养

学校与相关产业和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办学或建立战略关系,探索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切实培养高质、强能、实用的人才。定向培养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用人单位向高校预定所需专业的外语人才。订向培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校接受企业的委托来培养学生,而是学校依据企业行业背景、技术特征和组织结构及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养出的人才要符合订单的要求。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学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并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学校聘请相关行业和企业中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教学,保证高校的实践性教学与企业及新技术同步发展。

(2)非定向培养

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接受岗前培训一年。这种岗前培训会讲授某种或几种行业上岗需要用到的具体知识,其中包含涉外企业使用的各种外语知识,并把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学校充分了解涉外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化为授课内容,系统的传授给学生。

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要符合经济建设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输送到需要的工作岗位。目前,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机遇。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既要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更要有抓住机遇、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我们的目标就是创建一个适合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培育体系,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最终服务于我省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2]王孝存.ELISE欧洲企业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4).

[3]冯岚.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 2007(9).

[4]刘建荣.保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3).

[5]王宁.河北省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J].华北金融, 2007(6).

[6]赵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理论界,2006(12).

[7]杨月枝.河北省外语人才培养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2).

[8]崔海飞.郑州市涉外企业从业人员英语应用能力研究[J].教学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