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5 13:13:28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1

(根据朴方主席现场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7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街道康家园西社区检查指导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听取了北京市开展创建活动的汇报,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朝阳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基地、辅助器具服务站、社区康复站、职业康复站、心理咨询室、爱心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贯彻了全面康复的理念,树立了长远的目标,有了高的起点。通过我们扎实的工作,我看到基层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跟10多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这就使得“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不仅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口号,也是指导我们推进工作的一个抓手,在很多地区可以逐渐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中国的残疾人工作,一定要落到社区,我们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落到社区就是一句空话。社区既是大家都认同的一个载体,同时又是我们工作落到基层的组织结构,还能进行各种资源的组合和充分利用。建立基层残疾人社会保障网络,依托政府的支持,政策上不断细化、完善,各项业务扎扎实实地开展,使残疾人充分得到实惠。

做好残疾人工作是一件大事,比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社区里有康复需求的人50%多是残疾人,还有将近一半是因为某种意外需要康复的健全人;再比如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既方便残疾人,也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做好这些事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矛盾,对社会也是一件大事。在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这个时期,如果通过社区康复、社区工作,把各种各样的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家庭,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实际上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从小的方面为残疾人提供一些服务,为老百姓解决一点实际困难,一点一滴做起,大量地做这些事情,就能够使社会相对稳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民族振兴不断向上的局面。所以说,社区工作牵连着大局,不可小视。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都为我们的民族振兴做出了贡献,尽管这些贡献很小,如果大家都来做,那么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是不可阻挡的。我们要用我们的理想、信心和激情来做好社区康复工作。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残联理事长、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汤小泉:

2007年11月27日,汤小泉理事长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上做工作报告。她总结了这次培育活动积累的五点重要经验,报告真切而务实,提出了几点意见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示范区培育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令人欣慰和鼓舞,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看到中央和地方在培育活动中探索出诸多宝贵的经验,也要看到这些经验尚未转化为稳固的政策成果和切实有效的制度;我们既要看到康复工作保障条件和支持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也要看到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偏低的现实;我们既要看到康复协调员的设置激活了机构、社区与家庭的联系,也要看到他们的岗位认证和专业培训急需明确与加强;我们既要看到居住在发达的城市社区的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的喜悦,也要看到生活在偏远乡村的残疾人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渴望。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8296万残疾人中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占72.78%,有辅助器具需求的占38.56%,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占27.69%。这些数据与国际上提出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比例是一致的,据此推算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约有5000万。近20年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我们为1300多万残疾人提供了系统康复训练,“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将康复830万残疾人,社区康复将服务2000万残疾人,也就是说截至2010年,我们才能为约400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这样,再经过一个五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我们才能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挑战严峻,机遇难得。

社区康复工作将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性任务。目前,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正在研究制定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组织工作班子研究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规范。

我们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际上就是由“点”推动“面”的工作。通过“点”的培育,探索经验,总结规律,使“面”的工作少走弯路,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低的成本下,取得比较好的成效。继而将典型的经验推而广之,带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全面发展。被命名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要以此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内涵,巩固培育成果,完善社区康复的长效机制,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绝不能就此松懈,工作倒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将适时组织抽查,对那些不能与时俱进、工作滑坡的区,将予以摘牌。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示范区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召开社区康复示范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示范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力争“十一五”期间承担社区康复工作任务的县(市、区)能够达到或接近示范区的工作水平。各地在学习推广示范区典型经验过程中,要注意立足本地实际,不生搬硬套,大胆创新,着力于长效机制的建设,避免工作“雨过地皮湿”的临时性安排布置。欠发达地区要首先在社区康复的组织领导、网络建设、贫困残疾人的医疗与康复救助等方面做出实绩;发达地区要着力在社区康复的科学管理和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深度和广度。

农村残疾人康复面临更多的困难,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6225万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75.04%。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卫生系统的医疗机构融合、纳入并真正做到“康复到社区,服务进家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将进一步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有效方式,到2010年,共同培育一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到2012年,广泛推广示范县(市)培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到2015年,在全国农村地区普遍开展较为规范的农村社区康复服务,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

2007年11月27日,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上,刘谦副部长代表卫生部做了总结讲话,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目标。

近年来,特别是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开展以来,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发展社区康复工作,不仅延伸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同时补充了社区卫生服务在康复功能上的不足。在许多地区,基层残联与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地方政府协同配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建设。

一、我们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建立科学的经费补偿办法,突出社区卫生工作的防控功能。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使其具备承接上级医院慢性期、康复期病人转诊和就近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康复服务的能力。

三、残联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积累了经验,在康复需求调查、辅助器具配置、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工作手段。今后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程中,我们将继续与残联加强合作,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四、要制定社区卫生包括残疾人社区康复人员培养规划。将康复业务培训纳入全科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同时,要从长远发展考虑,与教育部门合作,加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五、加大对农村康复工作的推进力度。相对于城市社区康复工作而言,农村康复工作面临更多的困难,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卫生部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康复工作的投入力度,共同探索农村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和模式。

社区卫生事业是一项惠及百姓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结合残疾人社区康复,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康复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社区康复服务。

民政部副部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窦玉沛:

2007年11月27日,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窦玉沛副部长代表民政部做了总结讲话,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为我国社区建设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新时期社区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作为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民政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更高阶段。

一、草拟《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和谐社区标准及其测评体系,积极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将社区建设由城市推向农村。目前,民政部正在全国251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工作,并取得良好开端。

三、 “十一五”期间,民政部将同国家发改委分别安排部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6亿元和中央级福利公益金1.3亿元,地方配套14.5亿元,支持全国部分地区建立社区服务设施,发展社区服务体系。目前此规划已经启动,2007年、2008年的资金和项目已全部落实到位。

四、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与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办法》,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并将于明年面向全国开展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水平考试。

社区建设目标的确立,范围的拓展,以及服务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必将推动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社区康复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立足本职、高度重视,积极履行职责,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支持和促进社区康复的深入开展。(摄影/武艺)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2

守望者

2006年,在办公室各位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今年的综合工作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强化服务,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助手作用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我们认真搜集整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经济工作及三级干部会、农村工作会、农村税费改革会、党务工作会、人大政协工作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党代会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二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我们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平时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加强与县直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便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为写材料积累素材。随时为领导收集、整理各种所需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我科抽出三名同志专职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的秘书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和督办领导安排的工作,接待处理信访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临时协助秘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围绕领导决策,深入联系实际,发挥参谋作用

一年来,我们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了解各方面的反映,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参与了农村化债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了全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农村化债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产业养殖政策和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我们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和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总结推广了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总结了全县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培育经济龙头,建设坝上明珠》发表于《三峡了望》;总结了庙垭村的小康建设经验,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验性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并被《三峡了望》采用;总结了秭归县二医院的艰苦奋斗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壮大之路》的典型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号召全县向之学习,并被《三峡了望》采用。

三、围绕总体部署,服从全局需要,搞好协同作战

一是服从大局需要,积极参与县委布置的其他工作。我科先后抽调人员参加了防非工作组、抢险救灾办公室、139米蓄水移民清库督导办公室等临时机构,直接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综合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各个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协助办公室其他科室和人员完成了一些具体工作,积极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工作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并编发了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办公室的柑橘礼品的包装运输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主任交办的具体任务。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助手作用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我们认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经济工作及三级干部会、农村工作会、农村税费改革会、党务工作会、人大政协工作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党代会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二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我们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平时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加强与县直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便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为写材料积累素材。随时为领导收集、整理各种所需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我科抽出三名同志专职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的秘书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和督办领导安排的工作,接待处理信访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临时协助秘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围绕领导决策,深入联系实际,发挥参谋作用

一年来,我们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了解各方面的反映,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参与了农村化债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了全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农村化债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产业养殖政策和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我们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和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总结推广了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总结了全县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培育经济龙头,建设坝上明珠》发表于《三峡了望》;总结了庙垭村的小康建设经验,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验性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并被《三峡了望》采用;总结了秭归县二医院的艰苦奋斗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壮大之路》的典型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号召全县向之学习,并被《三峡了望》采用。

三、围绕总体部署,服从全局需要,搞好协同作战

一是服从大局需要,积极参与县委布置的其他工作。我科先后抽调人员参加了防非工作组、抢险救灾办公室、139米蓄水移民清库督导办公室等临时机构,直接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综合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各个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协助办公室其他科室和人员完成了一些具体工作,积极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工作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并编发了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办公室的柑橘礼品的包装运输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主任交办的具体任务。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助手作用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我们认真搜集整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经济工作及三级干部会、农村工作会、农村税费改革会、党务工作会、人大政协工作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党代会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二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我们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平时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加强与县直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便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为写材料积累素材。随时为领导收集、整理各种所需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我科抽出三名同志专职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的秘书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和督办领导安排的工作,接待处理信访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临时协助秘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围绕领导决策,深入联系实际,发挥参谋作用

一年来,我们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了解各方面的反映,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参与了农村化债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了全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农村化债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产业养殖政策和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我们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和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总结推广了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总结了全县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培育经济龙头,建设坝上明珠》发表于《三峡了望》;总结了庙垭村的小康建设经验,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验性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并被《三峡了望》采用;总结了秭归县二医院的艰苦奋斗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壮大之路》的典型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号召全县向之学习,并被《三峡了望》采用。

三、围绕总体部署,服从全局需要,搞好协同作战

一是服从大局需要,积极参与县委布置的其他工作。我科先后抽调人员参加了防非工作组、抢险救灾办公室、139米蓄水移民清库督导办公室等临时机构,直接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综合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各个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协助办公室其他科室和人员完成了一些具体工作,积极参与了千将坪抢险救灾工作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并编发了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办公室的柑橘礼品的包装运输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主任交办的具体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综合科不断调整、不断进取的一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综合所需的材料大多靠电话和传真收集;二是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经验、新典型总结不够;三是综合汇报材料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5

*年是我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趁着社会工作大发展的春风,机构将继续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建设好一个凝聚爱心,服务社群的专业社工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造扬帆社工服务品牌,扎根*,服务*。*年度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乃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一)自身建设

*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建立健全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树立中心的品牌意识,打造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方面,加强项目规范,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同时加强与*等高校社会工作系的联系,挖掘优秀的社工人才,并加强粤港台社工督导的沟通,打造专业的品牌团队。另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工宣传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大陆新兴的一个事业,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完全认知与接纳,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对于社工的宣传也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心将通过深入社区宣传、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社工知识宣传。

*、深入社区:中心将在节假日不定期到社区举办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对社工有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一年中心在南桂、桂园社区的成功充分表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宣传。

*、网站:在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开通了博客、微博,定期、及时更新中心的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中心网站的建设。

*、媒体:争取与《*日报》、《*时报》《*电视台》等*本地媒体合作,中心的活动通讯、宣传社工文化,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对社工有进一步的认识。

*、宣传专刊:通过活动宣传单张、项目通讯、月刊、年报等各类宣传手册,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加强中心服务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市、*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

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专业团队建设、开展长者专业服务等。通过整合院内外的志愿者、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等,为长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协助长者建立自助互助组织,满足长者的需要,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二是拓展其他的养老机构服务。

继续与*其他的养老机构加强沟通,探讨服务模式,寻求可合作的途径,建立扬帆为老服务的专业品牌。

三是开展西樵福利中心的社工督导和培训。

在西樵镇zf的支持下,采取了zf派驻社工,机构派驻督导的*+*合作模式,整合港台的社工专业资源,为西樵福利中心的员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派驻专业督导定期为西樵福利中心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为西樵福利中心设立社工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打造院内文化、培养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二)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青少年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展的*动力快车、阳光伙伴励志营项目经验分享,对中心开展青少年的服务区域有了重要的认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情绪、智力、人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联系家庭和社区的纽带,为专业服务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因此,今年中心的青少年服务采取驻校社工的形式,开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策划“阳光动力”助学与助长计划,争取关爱基金的支持,在桂城的两所中学(一所农村、一所城市)开始试点。一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青少年行为特征等,借助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辅导工作,探索不同的驻校社工服务的介入模式;另一方面探讨社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模式,总结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同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有需要青少年得到及时的服务,推广“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精神,培养活力健康新一代。

通过驻校社工服务,进一步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实施培养青少年的“全人计划”,协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并能在活动中成为桂城义工中的一分子,参与“爱家、爱桂城”的行动。

(三)以培训为手段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本土社工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中心今年的另一重要工作。一是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帮助应考人员把握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应试能力,提高,加快人员转型;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社工知识,提高工作效能,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技巧;三是通过业务考察、交流,实务训练,拓宽本土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手法,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做好四项工作:预估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思—总结研究

(一)预估策划:加强对服务人群和区域的调查研究,借助访谈提纲、问卷等工具,通过社区探访、焦点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制定各类服务人群的访谈提纲和问卷,完善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加强项目策划的培训和指导,继续策划出符合市民需求、zf需要的专业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流程,建立服务的标准,规范各类文书档案,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和进程,坚持专业服务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专业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服务品质。

(三)评估反思:根据项目要求,做好*年度关爱基金资助的三个项目、西樵山复退军人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结项工作。

做好项目的自评、项目服务的文书、图片、音像资料整理、分档保存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审计报告等,做到管理规范、材料完整、交代清楚,确保项目评估顺利通过。同时,要加强项目服务的反思,及时弥补不足,积累经验。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健全村民自治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志愿者协会为依托,坚持村民自治、人人参与、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原则,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治安,救助困难群体,提高农民素质,树立农村新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与模式,为全面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改进农村社区服务。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规模相当的集社区党建、文明创建、村民自治、双拥共建、便民服务、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在我县率先建起一批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富裕和谐新”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农村社区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试点范围及时间安排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县农村社区建设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我县天成镇马曲村、东南镇东兴村已经被确定为全市第一批县级试点村;其余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每个乡镇确定至少1至2个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同时作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同步进行,整体推进。

试点工作从年9月开始,年2月底结束。其中,天成镇马曲村、东南镇东兴村要按照农村社区建设标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造性的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力争于10月底前完成。其余各乡镇,也要统筹安排,提早谋划,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年底以前,县上将组织对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评估验收,为全面推开农村社区建设奠定基础。

三、试点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确定试点村。各乡镇要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比较健全,村“两委会”班子和群众基础较好的行政村作为试点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考虑市、县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把试点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成立组织,制订方案。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验收。各乡镇要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业务负责人组成的农村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此项工作的开展。各试点村也要成立由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主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为副主任、驻社区单位代表和有一定威望的村(居)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能手、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参加的农村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扩大民主、健全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要注意处理好与农村现行政策和其它工作的街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三)落实工作场所,明确工作内容。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要建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经济条件较好或规模较大、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在每个自然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可统称为“XX村社区服务中心”、“XX村第X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委、总支)和村委会领导,根据本村实际设置服务项目。基本内容为:

1、深化民主管理工作,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在近十年来实施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村民自治的新途径。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保障农民群众在重大事项中的决策权,促进“一事一议”制度和村务公开的全面落实,不断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2、开展计生卫生服务,方便农民群众就医。整合和利用现有农村医疗资源,开展计划生育、流行病防治和医疗卫生服务,使各种常见病和突发病得到及时医治。尽可能增加农村全职医生,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管,杜绝过期药品和不合格药品流向农村市场。

3、开展警务司法调解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组织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活动,健全群众性治安防范和民事调解体系,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的新风尚,防范“黄赌毒”行为,杜绝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救助服务,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组织留守在家的青年妇女、在校学生为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组织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5、开展科技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农民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农民专业经济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就业务工信息。搞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对个体生产经营户,要搞好服务保障工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6、发展商业网点或社区便民超市,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采取国家、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定面积的便民超市,为农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逐步建成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

7、开展文体活动,整洁村居环境。建立社区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

(四)组织实施。9月份开始,各试点村要根据本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社区为主、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原则,按照“依靠群众、因地制宜、查漏补缺、严格标准、有序进行、按期完成”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各试点村要列出详细的硬件、软件建设项目和实施进度表,责任明确到人,措施具体到位,切实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五)总结验收,推广试点经验。试点工作结束后,县上将逐级进行检查验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全面社区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将适时组织一次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学习推广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经验,供其它试点村相互学习借鉴,并与年底以前,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用力用心探索,创新工作举措,健全督促检查机制。要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整体布局,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试点、一体推进。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积极培育农村志愿者队伍、专业经济协会等群众组织,为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警务、司法、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等工作进农村社区。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要带头进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特别是救灾款物发放、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资金发放、五保对象和孤残人员救助等要在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办理,为农民群众提供就近便捷服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农业、民政、卫生、文化、司法、财政、教育等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加强本行业的具体指导,切实承担起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社区综合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平安建设六个方面的相应责任,为试点农村社区提供必要的物质、政策等方面的帮助与扶持。

(三)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列入必要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各涉农部门要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各帮扶单位要在资金上给予对口帮扶和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方式投入试点农村社区建设。确立以各级财政、村集体积累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助,以村(居)民自愿捐助、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试点社区有较为充裕的建设资金。天成镇、东南镇确立的2个县级试点村,一定要在此项中加大投入,加大工作力度,率先在全县带好头,领好路,真正起到“试点”的效果和目的。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7

大学的人才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保障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六年来烟草学院共派出驻点教师41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驻点教师总数512%;博士7人,占驻点教师总数的171%;教师党员35人,占驻点教师总数的834%;学生51名(包括硕士研究生),学生党员35人,占驻点实习学生总数的686%;入党积极分子14人,占驻点实习学生总数的275%。由师生组建的“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每年生产季节到剑川、会泽县两县长期驻点进行实践教学和服务两县烟草产业。其中,教师驻点时间不少于30月/年•人,学生驻点时间不少于65月/年•人。另外,烟草学院每年还在外单位聘请烟草行业专家教授32位到剑川、会泽通过科技咨询、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烟草产业的发展,为剑川、会泽烟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障。另外,6年来学院共派出烟草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共51名,进行实践教学实习,对口帮扶企业105万元资金支持弥补了学院学生实践教学65个月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实习学生提供了优越的交通、生活、网络信息平台和学习条件。在“3+3”校县合作模式下毕业实习的学生中除本年度尚未毕业的8位学生外,其余已毕业43位学生,其中,7位考上硕士研究生,占163%,36位顺利就业且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在实践教学融入“3+3”校县合作平台上毕业实习的学生获得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及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的成效,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结合。由表1可以看出,6年来学院共派出7名青年教师到“3+3”校县联合行动平台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服务剑川与会泽两县的烟草产业,通过到生产第一线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达到了教学相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效,使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上“讲课生动了,学生愿意听课了”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针对性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二、加强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支撑县域产业经济发展

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是支撑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保证。学院“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到达驻点后,与县委政府及县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一)办公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县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供专门的“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办公室,并拉通互联网网线,提供电脑等办公所需软件、硬件环境,以便于“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与群众及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以及通过网络及时收集、传送资料、和外界的互联互通。

(二)交通平台的建设

由县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或烟叶收购站不定期提供“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教师机动交通工具;学生的交通工具则由县委政府专款专门解决自行车1辆/人,以便于“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相关试验示范项目及烟草产业服务工作。

(三)生活平台建设

由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供锅瓢碗盏等厨房一应设施,及聘请厨师一名负责为工作队煮饭,每天工作队派出两名学生进行买菜帮厨及驻地公共卫生的清扫;住宿宿舍及床上用品均由驻地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供。生活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条件。

(四)试验示范平台建设

由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领导、技术科和烟叶站科技人员和工作队师生通过调研、座谈,针对县域烟草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确定科技试验示范选题;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所需经费均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申请上级部门解决;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所需的土地物资由烟叶站指定生产技术副站长负责协调解决;科技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由工作队师生和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技术部门共同拟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总结上报则由“3+3”校县合作工作队、县烟草公司技术科和驻地烟叶站负责。试验示范平台建设为科研在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中完成、学生在参与科研及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中培养创造了条件。

(五)支部共建平台建设

由学院党委在生产一线建立生产实践党支部,并与驻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一起与一个脱贫致富示范村党支部组建支部共建平台。通过此平台对脱贫致富示范村党支部进行产业对口帮扶、政策宣传、文化扫盲、共建乡村图书馆等活动。支部共建平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创造了条件。

(六)科技推广平台建设

由“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与驻地烟叶站组建烟草科技服务咨询点,在农村赶集天面对广大农户进行科技咨询活动;由县委政府或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县级科技培训、驻地乡镇及烟叶站组织乡级科技培训、支部共建村委会组织村级科技培训平台,科技培训或现场会的教师由“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师生承担;“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在烟草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墙报、黑板报的科技宣传、政策宣传。科技推广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科技推广能力创造了条件。通过以上平台的合作共建及运行,使科技成果在生产第一线得到充分转化,既解决了制约县域烟草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支撑了县域烟草产业经济的发展,又使师生在参与科研及科技推广中得到培养锻炼。

三、科研与县域烟草产业需求结合,引领县域烟草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试验项目、示范项目及科技推广,带动剑川及会泽烟草产业发展。“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六年来烟草学院针对剑川和会泽烟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剑川共计实施科研试验45个,科技示范项目12个,获准省州级烟草公司立项项目2项,获资助70万元,获大理州烟草公司试验示范经费支持60万元;在会泽实施科研试验12个,科技示范项目7个。获曲靖市烟草公司试验示范经费支持45万元。通过以上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摸清了剑川、会泽县特殊生态条件下的优质特色烟叶生产的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体系、高海拔烟区烤烟烘烤调制工艺等关键技术,这些科技试验中获得的成果通过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墙报宣传、科技咨询的形式得到了充分转化和示范推广,增强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科研和科技推广在生产第一线完成、师生在服务县域产业经济实践中成长的校县合作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以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县域产业经济

组织体系建设为纽带,带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由图1可以看出,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协同的纽带。“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是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协同工作的具体执行者。“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到驻地后,在县校合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和县级职能部门、站所通过六个平台的建设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保证了县域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另外,在学校党委行政与县委政府之间设立一级联络员制度,在学校专业学院与县职能部门之间设置二级联络员制度,负责上情下达及下情上达,以及负责教学、科研与产业经济服务工作的具体联系沟通与协调,确保实践教学、科研为产业经济服务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

五、取得的成效

(一)科研与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相结合

在“3+3”联合行动中,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57个科技试验项目和19个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教师通过与各级职能部门和对口烟草系统申请获准的相关项目“大理高原“红大”提质增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县烟草基地单元建设”及“会泽绿色烟叶基地建设”等项目在“3+3”联合行动的平台上得以顺利开展。实现了科研直接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的结合。

(二)培养人才、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以来,学院每年在剑川县和会泽县生产一线长期驻点的师生党员均成立生产实践党支部,和驻点乡镇的一村委会党支部进行丰富多彩的支部共建活动。通过共建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共建村委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获得充分的培养锻炼,为他们了解我国农村的基本现状、以及学农爱农的大地情怀提供了广阔天地。6年来,通过“3+3”校县联合行动平台,共培养8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三)实践教学与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相结合

学院“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以来,学院通过实践教学融入“3+3”校县合作平台共培养了51位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学生在“3+3”校县联合行动的平台上获得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及身体素质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结合。学院“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以来,学院共培养和锻炼7名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达到了教学相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效,使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上“讲课生动了,学生愿意听课了”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针对性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了机会。

(四)促进剑川和会泽烟草产业经济实现持续有序发展

025万hm2;烟叶收购量增加了128倍,达到1026万担;均价增加了112倍,达257元/kg;烟农收入增加了385倍,达到132亿元;烟叶税增加463倍,达到27728万元。各等级烟叶收购合格率均超额完成省、州公司相关要求,烟草产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表2可以看出,“3+3”校县合作以来,会泽县烟草产业则在种植面积和收购量由于国家调控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烟草产业仍然实现了烟叶均价、烟农收入和烟叶税逐年提高的成效,仍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会泽县的烟农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会泽县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结语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根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关于健全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精神,以及市司法局工作会议确定的加强“法律进社区”工作要求,现对20*年本市“法律进社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进一步抓紧做好“法律进社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司法行政部门进一步贴近群众、便民利民的需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今年的“法律进社区”工作要在前3年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抓经常、打基础、挖潜力、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把“法律进社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各成员单位(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各种资源在社区实现优化配置、功能互补,构成科学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法律进社区”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以窗口为载体,不断提高“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实效。各区县司法局要严格按照市司法局20*年3月11日专题会议决定的要求,抓紧做好“法律进社区”的各项工作。

二、以全面总结“四五”普法工作为抓手,认真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认真总结本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0年来,尤其是“四五”普法以来,在社区和农村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市社区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形势,谋划“五五”普法关于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社区的组织资源、信息网络资源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探索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工作,会同市民政局对本市涉农区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启动农村基层干部民主法制培训工作;总结部分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居委会”创建活动经验,在条件成熟的区逐步推广;积极开展第三次市民法律素质问卷调查工作,对市民法律意识、法律知识、运用法律能力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评估。以“东方讲坛”为载体,利用市法制讲师团的专家资源,继续举办面向社区、面向市民的法制讲座;配合市委宣传部“三下乡”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农村;与团市委联合,继续开展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抓住节点,认真组织开展“8.16”依法治市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宪法宣传周。

三、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

继续推行律师事务所与街道乡镇结对签约工作,加强对签约律师事务所履约情况的督促检查。签约的律师应认真履行各项约定,律师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可采用在“窗口”投放联系卡、宣传页、设置服务联系指示牌,或指派律师定期到“窗口”值班提供咨询服务,受理居民的非诉讼法律事务,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紧急情况的社区居民应提供上门服务。

各公证处应根据区域大小,公证服务需求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公证进社区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公证员定期到社区“窗口”坐堂接待的形式,并在“窗口”放置居民联系卡、宣传页等材料,公布公证咨询电话;对于特殊人群实行上门办证服务,进一步完善公证服务进社区的考核工作。

基层法律服务所要充分发挥其贴近社区,服务便利的传统优势,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各项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各基层法律服务所应按照市“法律进社区”办公室的要求,对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值班和开展法律服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在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宣传、表彰,积极配合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强对街道、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指导,指定并完善工作站人员的接待咨询、岗位职责和受理申请的规定,以及办案(事)工作流程,进一步做好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初审工作,切实履行好咨询服务、受理申请、受理调查、非讼和法律宣传五项职能。探索建立联络员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开展“12348”专线与法律援助站联动调处矛盾纠纷的调研。年内着重考核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接待量、初审受理两项指标。

进一步发挥社区志愿者参与法律服务的作用。司法所(科)要运用“窗口”功能,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对居住在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素养、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工作,组织劳动争议、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单位工作人员充实到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宣传和发动工作,组织志愿者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定时向志愿者所在单位反馈其在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中的表现,各“窗口”应建立志愿者工作情况台帐,建立法律志愿者名册。

四、以“窗口”为载体,大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要进一步加强对参加“窗口”服务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窗口”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窗口”运行机制的“一口受理、内部流转、分工落实、配合协调、监督反馈”的基本原则运行,市“法律进社区”活动办公室将在调研基础上,对“法律进社区”在“窗口”服务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窗口”五支队伍的人员到位率、群众知晓率、纠纷调结率。

各区县司法局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工作资源,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实现社区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的有机结合,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延伸,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的法律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五、加强指导,将“法律进社区”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法律进社区”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制定本地区的“法律进社区”工作方案,保证“法律进社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

市司法局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各自在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市司法局基层处要切实发挥“法律进社区”办公室职能作用,组织好每半年一次的联席会议,沟通各区县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情况,及时、准确的将开展该项工作的经验、做法,以《*司法简报》等形式加以反映,适时召开全市“法律进社区”工作座谈会。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28-2

党的十向全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特别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和经验,这需要深入调查和总结,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案例选取

自十召开以来,淄川区创新性地在各个乡镇实行了党员网格制度建设,先后实施了“万名基层党员全员培训工程”,对全县2.9万余名基层党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同时实行了“书记抓、抓书记”农村基层服务型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书记带头抓的示范效应,着力从县乡两级破解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难题,打造一批富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基层党建品牌。目前,在各乡镇论证申报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经过慎重筛选,确定立项了23个“区乡党委书记项目”,直接联系指导、重点扶持培养、定期调度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因此,选取淄博市淄川区的双杨镇、昆仑镇、龙泉镇、洪山镇、将军路街道办、西关一社区(村改居社区)为调研区域,其中既有经济发达的乡镇,也有发展较晚的乡镇,还包括了“村改居”这种农村新型发展方式,具有建设特色和代表性。

二、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调查了双杨镇、昆仑镇、龙泉镇、洪山镇、将军路街道办、西关一社区6个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点,以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来反映当前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抛除因填写不完整等原因造成的废卷,共有26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89%。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性为154人,占样本总数的57%,女性为113人,占样本总数的42.3%;其中汉族为264人,占样本总量的99.2%。从政治面目和党内职务来看,中共党员109人,占样本总量的40.8%,非党员人数为158人,占样本总量的59.2%;担任党内职务的为28人,占样本总量的12%,不担任党内职务的为206人,占样本总量的88%。初中文化程度有74人,占样本总量的28.1,高中62人,占样本总量的23.6%,专科38人,占样本总量的14.4%,本科有68人,占样本总数的25.9%。25岁以下有40人,占样本总数的15%,25-40岁111人,占样本总数的41.7%,41-60岁有98人,占样本总数的32.9%,60岁以上有17人,占样本总数的6.4%。在居住年数方面已10年以上的长住居民为主,占样本总数的67.9%。

三、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经验

(一)将宣传工作和意识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石。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提法本身就是理念的转变,如何将这种理念变为日常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就必须进行意识层面的建设。这种意识建设不仅要从党员层面进行贯彻,更要让百姓了解、认可和监督。为探讨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意识层面所取得的进步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您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了解程度”和“您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看法”两个指标。

其中,78.6%的调查对象对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源于建设理念的宣传,也受到基层党建踏实工作的熏染。对于要不要建设基层党组织的认识是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了解程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只有知道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要求和工作方向才能对其建设的必要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有88.7%的调查者认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必要的。

指导思想是基层党建的指挥棒,只要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自觉的意识就能够促动群众支持党建活动、党员活动乐于服务群众的良性循环的效果。而这种自觉意识的建设不仅取决于指导思想的宣传,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指导下实际工作的践行、感染和升华。对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认识不仅能够改善基层群众对党组织的看法,更能在无形之中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这是一个双向的影响。

(二)把硬件建设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柱。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共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有了坚定的基石,而且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有了支柱撑起这栋高楼经济基础。这种硬件的建设表现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场地、资金等的支持上,有了空间和资金的支持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顺利开展。在淄川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本村有明确党服务中心的有178份,所占百分比是69.5%,有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固定的标准场所的有187份,所占百分比是70.6%。

相较固定场所的建设,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资金的建设上存在着缺口较大的情况,对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进行经费支持并且充足的有96份,所占百分比仅为36.4%。这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但具体来说多少资金算合适、资金来源渠道建设都是需要详细探讨的。

(三)资源互用,搭建良性合作平台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台阶。多方参与,强化服务功能,搭建服务平台这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升基层服务型党建的突破点之一。一切组织都是开放系统,都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成长发展过程,既离不开党组织本身的建设,也离不开其周围其他相关组织的参与。因此要整合优化区域资源,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员带群众,党内带党外,加强组织联建、人才联动,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立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立搭建服务平台。每个地区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成果,其中也蕴含着广泛的社区资源,合作能够实现经验的交流也挺实现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更高的发展。

我们在调研淄川地区时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卷中,本村党组织内部各部门已形成合作机制的有144份,所占百分比是56.5%;认为本村党组织内部各部门正在建设形成合作机制的有55份,所占百分比是21.6%。这种合作机制既有同其他乡镇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有和上级党组织之间的合作,横向和纵向发展的合作策略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为活动的开展节约了相应地成本,提供了方便。

(四)加强学习,量化考核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动力。服务群众,也要服务党员。对于党员的服务工作是其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另一服务对象。合理的学习规划、科学的量化考核都是促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鲜动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以来,淄川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为党员学习创造了各种条件。首先,近两年来,各行政村建立“两室”(党员活动室和党员学习室),为党员学习初步建立活动场所。其次,乡镇党委牵头,负责组织本乡镇党员学习。大多数乡镇开始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定时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察。认为本村有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内容的相关培训教育的比例是65.4%。

其次,淄川区还将为民服务水平纳入党员发展和干部选拔的重要考核标准。定期电话访问党员所服务的网格内归属居民,倾听居民对党员工作的满意度和工作建议,并请居民为该党员在这一个周内的工作进行量化打分。随后,每个月将汇总的工作满意分数进行公示,对于连续3次排位靠后的党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五)总结经验,制定合理制度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源泉。淄川区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以“网格化”管理为特色,所谓网格化就是将农村社会按照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都有驻村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牵头人负责本网格中的走访、解决村民事务等。淄博市淄川区的“网格化”管理形成了日常工作制度、职责制度、考核制度等多种配套措施。“以党员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正是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同时他们还形成了各项原则、便民大厅等多项服务指南和设施。其实细想“网格化”管理,正是过去划片包办的改善,过去我们划片进行管理,但并没有合理的配套措施进行保障,因此取得的效果也不很理想,如今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就成为了网格化管理的雏形。在党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智慧和经验,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过去的实践活动是我们将来改进工作的沃土。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所说,实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真理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新的措施。

四、结语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推力,分析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建设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天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发展群众观的具体表现。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视角,明确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加强宣传和学习、增强硬件设施、搭建合作平台和及时总结建设经验是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谢大森.浅析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着力提升的三个能力[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4).

[2]徐森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思考[J].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12).

[3]王芮.新时期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社会服务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十一五"规划把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志曾经指出,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就必须着力提高管理水平。贾庆林同志在视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时指出,东城区创造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很好。城市管理新模式有许多新东西值得总结,值得思考。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充分肯定城市管理数字化符合信息化发展方向,要求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广应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按照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建设部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工作。十年来经历了从城市管理服务承诺制,到*服务热线的推出;从*服务热线普遍推行,到开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试点;再到*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在北京东城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总结推广*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相结合的经验,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保持城市健康运行,促进社会和谐。江苏省委省政府、扬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很大支持。事前保兴和姚兵同志都作了深入调研,会上还要讲话,他们的意见我完全赞成。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推动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好和安全运行、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动城市管理创新,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一)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确保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条件。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增强了城市政府抗灾减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今的国际竞争大多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依赖管理城市的理念、技术和体制创新。

(二)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拓展和提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发挥城市功能的支持体系。提高城市功能离不开支持城市市政公用硬件体系和政策、制度、管理等软件体系。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形成服务功能的基础性特性。推行城市管理创新,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整体性强的效果,为人的活动提供高效服务,是拓展和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径,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城市管理创新为服务群众提供有效载体。建设系统承担着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责任,解决好群众的难事、急事,是建设系统的日常工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麻烦事。通过实行*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能,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而架起了城市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直接听取群众对城市管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做好说服工作,有利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疏导群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推进了政务公开,也为群众监督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便利。

二、继续总结和推广城市管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做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区、县)开通了*服务热线。去年以来,27个城市(城区)积极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改变过去"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管理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些城市在试点中还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造出一些新的经验和做法,会上还将作介绍,值得继续总结和推广。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上海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创新,从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发,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强数字化管理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在总结卢湾、长宁两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全市,条块结合,以区为单位,实现市、区两级平台互通联动,计划年内10个中心区全覆盖。同时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预留与其他信息资源整合的接口。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全市实行统一编码,涵盖市政道路、城市绿化、房屋建筑、市容环卫、公共交通等5大类84种设施设备基本概况和供水、燃气、物业等服务内容,32种动态管理事件的处置,逐步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二)上下联动,创新机制

这是试点推广工作的基本经验。扬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等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市区两级城管资源,改变了市区分块管理、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一些试点城市通过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使管理专业部门之间、管理专项工作之间,市、区、街道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互相支持、协同管理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再造管理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部件、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实时地、自动地监督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办事效率、质量,及时评价和公布对每个被考核对象的考核评价结果。提高了社会监督、专业监督、上级监督的效能,促进了相关部门自我监督机制的完善。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热线相结合,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热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系统对外服务品牌,成为接受投诉、求助受理的主渠道。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现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上海、扬州等城市将数字化城管与*服务热线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创建了*服务热线与监督员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监督、一同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资源的"一体化联动",建立了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的功能,促进了市民群众投诉问题的有效解决,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知晓和参与度,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服务热线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地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一)各省(区、市)要做好规划和实施计划,全面部署,积极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

要坚持稳步有序、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因地制宜、产业运作的原则,认真做好试点推进计划,按照到"十一五"末,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或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全面实行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推广工作。要坚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和*服务热线设施的有机结合,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课题,全面推进*服务热线的同时,积极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要注意城市管理目标的有限性,管理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应当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当前,要结合建设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在重点做好市政、市容、环卫、绿化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同时,总结试点城市已经探索的经验,逐步将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建筑工地管理、居民房屋产权登记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综合防灾等纳入管理内容,继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二)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各项制度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要严格贯彻执行已经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各试点城市依据建设部制订的数字化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地方性实施细则,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的补充和细化,并作为制订和完善标准的依据。要重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对试点城市研发的标准度高、通用性好、运行稳定的信息系统,要组织专家研究在其他城市直接采用或经过改造后采用的可行性。要结合各地试点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已经的标准规范建设部还将进行适时适度修订和完善。同时,还要研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为城市内部各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适应新的工作格局、体制、机制、方法的要求,建立服务质量标准、效率标准、工作人员服务验收标准、服务行为规范、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提出法规或规章立法建议。

(三)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