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19:59:44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1

(1)培训的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

(2)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其他有关知识,学习的文件和材料主要是《中国共产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写的《入党教材》等。

79.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培训的方式,应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一般可采取自学、授课(辅导)、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也可请优秀党员和老党员作报告,讲传统,谈体会。

80.培训的要求及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培训前,应当了解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在培训中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2)培训要讲究实效。通过培训,要使发展对象懂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懂得党的基本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初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世界观。

(3)培训结束时,要求发展对象联系思想实际,做好个人总结。同时,要组织必要的考试或考核,检查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

81.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怎么办?

发展对象在入党前,原则上都应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组织可安排他们利用一定的时间学好指定的文件,并搞好学习辅导,加强督促检查。学完规定的文件后,党组织应对其进行考试或考核,并要其写好学结,切实保证学习效果。

82.尚未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参加短期集中培训?

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对象,应当是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而被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志。尚未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一般不宜参加短期集中培训。有的党组织想以党校(政校)短期集中培训来代替对其经常性的教育是不妥当的。

83.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有哪些不同?

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在总的目的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不同:

(1)对象不同。集中培训的对象,一般是被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志。而经常性教育的对象,既包括发展对象,也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和申请人党的人。

(2)方法不同。集中培训,一般以党校(政校)等为教育阵地,由基层党委或地方党委负责组织。而经常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比较灵活、多样,党委、总支、支部和党小组都可以组织。

(3)要求不同。集中培训,有规定的培训时间、学习文件和具体要求,结束时要进行个人总结和考核。而经常性教育一般是业余学习,包括自学、参加一些党内活动,以及接受各种形式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

总之,对发展对象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是在经常性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明确要求的系统培训,是经常性教育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84.如何保证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的效果?

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要保证培训效果,通常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摸清培训对象的情况。党组织在进行培训前,要采用调查会、座谈会和查阅发展对象考察记录等方法,了解培训对象的有关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在培训中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在培训进度和内容安排上,对基础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重点组织好自学和小组讨论,也可以针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安排适当的辅导。

(3)注意检查培训效果。集中培训结束时,要求培训对象联系思想实际,做好个人总结。同时,要组织必要的考试或考核,检查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党组织要跟踪考察培训对象的表现,了解他们培训前后的变化。要把学习成绩和培训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作为考察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入党条件的重要内容之—。

(4)加强领导,逐步建立制度。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经常研究培训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文件精神和全国、省、市三级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着力锻造本领高强、能打胜仗、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下发2021年全县党员教育工作要点的工作提示》工作部署要求,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的

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政法工作、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全面领导,引导全县公安系统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研讨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提升全县公安系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党员发展对象,党组织关系在系统内的所有党员。

三、培训主体

1.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着眼于提高新党员的党性意识、政治素养,端正入党动机,对全系统党员发展对象进行集中培训。

2.全体党员集中轮训。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突出素质提升,能力建设,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由局党委组织实施,对全系统党员进行集中轮训,确保培训对象全覆盖。党员集中轮训于11月底前分期完成,培训时间每期原则上不少于32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结合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必修课,学习时长不低于培训时间的1/3。

2.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

3.加强对党支部基本职责和工作方法,党支部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的培训。

4.学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行政案件相关规定。

5.开展党建知识应知应会测试。

五、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开展“四大课堂”。一是党课课堂。广泛开展“班子成员上党课”、“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基层党代表上党课”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受到教育、提升素质、增强本领。二是网络教育课堂。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平台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政治学习课堂。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形式,结合时事政治,在党员中开展专题学习。四是业务学习课堂。在党员及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专题学习。

3.党员自学。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向党员提供指导性读书目录,支部书记组织学习、交流研讨,采取读书笔记检查、阶段汇报等形式检验学习效果。

六、有关要求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3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化实训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入、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的观点。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员教育培训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服务、为实现我县十五期间“34563”发展战略服务这一宗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突出政治素质和科技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党员素质、开展党教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把党员教育培训拓展和覆盖到全县范围内,全面掀起我县党员教育培训的高潮,切实在“建新州府、树新形象”中发挥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积极作用。

二、对象及目标

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全县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此外,共青团员、基层干部、有积极性的种养殖户也应纳入培训的范围。

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培训的目标要求:基地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2500人,其中,党员2000人。要求全县11个乡镇每季度举办党教综合培训班不少于2次;结合各自工作开展的需要,基地8个示范点每年举办培训活动不少于4次,县属18个基层党委每年举办培训活动不少于2次;基地大本营集中举办党教综合培训班不少于3次。

三、总体要求

(一)在培训层面上,构筑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互动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基地总揽,采取县乡村三级负责、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基地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县党员教育培训进行总揽和协调,做好全年培训工作计划,督促并抓好基层党委各项培训工作的落实;在基地大本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提质增素的集中培训;不断增强基地师资力量,完善基地各项功能。

各乡镇党委、其他基层党委、各示范点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培训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负责组织所属党总支、支部分期分批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按照基地的总规要求,制定全年培训计划,上报季度培训需求情况表;加强与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联系和工作汇报,每次举办培训班时,必须提前15天报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以便基地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实现师资共享,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在培训形式上,体现灵活多样、别具一格的特点。

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具体实际,既要重视在常规性的集中学习培训中把课堂教学、现场示范讲解、参观学习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又要根据需要适时举办各种党务知识竞赛活动、现身说纪说法活动,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党员电化教育、党课教育、中专学历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在党教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把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与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培训的内涵,达到教育、启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目的。

(三)在培训时间上,长短结合,务求实效。

培训时间的长短根据培训的内容、对象、接受的效果而定。一般来说,基地举办的培训活动侧重于理论教学,对象多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时间可相对偏长;各乡镇、基层党委、各示范点举办的培训活动,突出业务技能及农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象多为基层党员和干部,培训时间可相应缩减。各乡镇党委、其他基层党委、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要根据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确定每月具体的电教播放日,把电教播放日与开展其他形式的集中学习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推进党教培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在培训内容上,涵盖全面,突出重点。

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目的是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科技致富本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切实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党员教育培训首先要把党务知识、政策理论、形势任务的学习培训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其次,要结合各自实际,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34563”发展战略的需要,有重点地突出农科技知识培训,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城市化建设等业务技能培训,使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至少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使熟悉工业经济和经营城市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农村培养一批致富能力强、帮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和基层骨干,在城市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精通、勤政为民的中流砥柱,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第三,围绕当前“建新州府、树新形象”这一主题,及时在党教培训中融入县情教育、文明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廉洁勤政教育等内容,通过党员教育培训这一形式,总揽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蒙自的人文素养。

四、方法步骤

(一)制定规划:各乡镇、基层党委、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必须在《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总划》下发之后1个月内,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各自的年度培训规划。规划制定要与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把集中学习培训、现场示范讲解作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规划制定还要与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相融汇,明确年度培训的大致时间安排和全年培训的大致人数,做到协调统一,同步推进。

(二)组建机构: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目标一致,对象相同,只是形式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三者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应该是一个统一体。各乡镇、基层党委、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要在机构设置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横向落实分工,纵向建立分级责任制,做到层层有机构,事事有人抓,交叉不重叠,三者相映衬。

(三)开展培训。各乡镇、基层党委、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要按照各自规划,结合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总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党教培训。要求各乡镇、各基层党委全年培训党员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80%,各示范点全年培训所属党员达到100%。

(四)做好总结。做好全年培训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年培训工作计划,要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各乡镇、基层党委、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一要及时上报“培训需求情况表”,半年一次将各乡镇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地点综合汇总后,于6月25日、12月25日分两个时段上报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每年12月15日前,及时向基地报送培训总结和年度培训计划。

六、经费及师资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5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麒麟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发展“双强”型(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党员的详细规划,指导各基层党组织依托“两校进校”,认真抓好“选、引、育、扶”四个环节,大力发展符合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双强”型党员。

明确目标“选才”。为实现每年培养“双强”型党员不少于2**名目标,各村(镇辖社区)党组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致富能手和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的底数。每个村党总支在农村党员中,挑选5名以上年纪轻、致富潜力大的党员作为致富能手培养对象;每个村党总支在农村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中,挑选3名以上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致富能手作为党员培养对象。全区共在优秀致富能人中建立了11**多名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共发展“双强”型党员29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65%。

教育引导“明志”。通过个别谈话、集中座谈和上党课等方式,教育引导培养对象准确认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培养对象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积极开展“树立理想信念、赢取群众信任、坚定致富信心”的“三信”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和培养对象的理想信念、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不断得到升华,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科学培训“修身”。通过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发展能力。一是邀请专家授课,有计划地对培养对象进行集中轮训。今年初,区农业局邀请全国蚕桑学会的专家到茨营、东山等地进行现场知识讲座,培训种桑养蚕农户,大大提高了培训对象的专业技能。二是外地学习。安排培养对象到四川成都、蓬溪和江苏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交流挂职等方式,帮助培养对象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启发思路。三是学历教育。积极鼓励培养对象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并在学费上给予一定补助;把农广校中专班办到村里,对培养对象进行“充电”。四是实践锻炼。推广“学校+示范基地”和在村办经济组织挂职锻炼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养对象应用技术、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帮扶“创业”。区、乡、村分级建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双强”型党员的管理、培养工作,并明确每名培养对象的培养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专人培养、全程负责。各乡镇(街道)整合农科站、农经站、畜牧站、水产站、蔬菜站、企业办等部门的力量,为培养对象创业致富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种子供应、产品收购、信息咨询等服务。茨营乡成立农产品协会,把培养对象吸收为会员,并引进香港乐颐果蔬有限公司、曲靖蔬菜集团公司和四川俞啤调味品厂在茨营设点、办厂,在企业和农产品协会、培养对象之间架起桥梁,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培养对象的成长、成熟。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期发展党员十六字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水平,打造一支素质较高、作风较好的过硬后备军,市委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需要,坚持培训标准,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培训标准,在“严”字上下功夫。一是严格筛选。根据《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各基层党委(工委)分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学校等类型确定培训对象,如在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中,注重把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富农民,种养殖大户等对象列入培训与发展计划,在机关注重把干实事、敢干事、能干事,有培养前途的人作为优先受训对象,特别是把培训对象向优秀年青人、中层骨干、业务尖子,优秀女性对象倾斜。由基层党委(工委)把好“初审关”,市委组织部对上报的发展计划把好“复审关”,在源头上落实好“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标准。二是严格管理。在整个集中培训过程中,坚持以人文本与制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为学员们安排好了食宿,准备好了学习资料与用品,让学员能放心、安心学习。另一方面,严格实行“专人管理制”、“座位考勤制”、“课时考核制”三结合等制度。每期培训班,由一名组织部干部任班主任,按单位和地区情况设置好若干个小组,并安排1名组长,明确规定班主任与组长的职责与任务,实行分层与联动管理,每次课前由组长清点人数,课中由班主任对照座位编号进行核查,在授课结束时及时通报每节课学习情况,并把课堂情况计入课时考核制中,作为结业证发放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考评。按照培训要求,每期培训班都认真搞好总结与考试,让整个培训工作有始有终。总结有自我鉴定、小组鉴定、班级评优表彰等三个环节,学员(来源:文秘站 )填写好自我鉴定表,组长和班主任对其表现给出综合评价,综合各方面情况,按照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学员,并颁发证书。坚持按“四个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搞好结业考试,并根据考试情况颁发结业证书,对未及格的学员,实行补考制度。

二、更新培训内容,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开班之前,为确定好培训任务,部务会召开了专题会议。除了把党的基础知识、>文秘站:

三、创新培训方法,在“活”字上下功夫。近几年来,市不断总结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法方式,在传统的课堂式党课教育党员模式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强培训教育实效。一是课堂讲解。成立由组工干部、党校教师、农林专家等组成的党课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及企事业单位,为广大党员讲解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实用技术、创业经历等。二是集中讨论。每次党课围绕一个为主题,大家围坐一堂,互相交流,热烈讨论,深刻剖析,说深说透,让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研讨。三是现场观摩。由各级党组织牵头,每年组织党员到外地或本地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龙头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地参观学习,将课堂“搬”到室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开阔眼界,拓宽党课范围。四是多媒体教学。围绕某一主题,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貌教学,更加直观、更加贴切,学员学习更加认真,效果更加明显。五是网络教学。充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收看网上党课、革命影片、农业科技知识等,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传递到基层,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发展意识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7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部门如何才能及时提供反映“三农”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数据资料,并确保其真实可靠?在农业普查和常规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抽样调查,充分发挥抽样调查省时省力、数据科学的优势,把有限的力量使在刀刃上,用扎实的样本数据科学推算总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大不足制约“三农”抽样调查质量

不久前,为深入研究首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北京市农业局和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全市13个涉农区县组织开展了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总体而言,这种采用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用有限的人力、在有限的时间取得宝贵的基础数据。但笔者发现,在实施这类调查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调查方案设计有所欠缺。如调查表的设计不方便调查员采集数据、了解具体情况、发掘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给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和基层审核留的时间太短,前期工作仓促,把问题都集中到了最后审核阶段,造成后期的核实工作任务明显偏重。

第二,培训内容单薄导致调查员能力不足。一是调查员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入户调查时对调查对象提供的数据无法做出基本的判断,对不合理的数据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二是指标理解不准确,造成数据填报错误;三是有些地区由于没有适时宣传调查的意义以及《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导致难以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四是调查技巧不足,不能与调查对象形成互动,只是被动地记录数字,无法了解数据背后的具体情况。

再次,调查对象配合不够。调查对象的支持与配合是调查成功的关键。但在“三农”调查中,调查对象配合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由于对调查实施的保密原则不了解,对调查员缺乏足够的信任,常会出现怕漏富不愿提供真实情况,瞒报“收入”类指标,虚报“费用”类指标等情况。此外,缺少生产情况记录,靠估计和回忆来填报数据也较为常见。

针对实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在“三农”领域搞好抽样调查工作,充分发挥这种统计方法的优势,把抽样方法与三农统计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既快又准地取得所需数据,还需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上层、中层、基层三方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上层认真调研、创新调查方案。上级机关在制定调查方案前一要认真调研,准确把握调查总体的特征和规律,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确定适当的样本数量,确保样本对总体有足够的代表性。二要结合具体调查内容,创新方案设计思路,把调查表分为数据采集表与数据汇总表,数据采集表中指标的选择和排列要以方便调查对象提供数据和调查员现场逻辑审核为原则,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可信。比如需要“播种面积和产量”两项数据,不能直接问一年播种面积有多少亩、产量有多少公斤,而应设计成:“占地面积、有几个大棚,每个棚的实际利用面积、一年种几茬、种植品种、一茬产多少公斤”,这样看似复杂,其实指标一环扣一环更方便调查对象回忆和提供数据,直接推算出一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可以防止调查对象虚报瞒报漏报。若出现极大或极小数据时,还有助于调查员了解影响正常生产的一些具体情况。三要在时间安排上向基层倾斜,在整个调查工作中,基层培训好比战前的武器弹药准备,入户调查就像实战,只有这两步迈得扎实稳健,才能保证数据质量,并为后期工作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中层精心组织培训。区县一级在调查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承担着培训基层调查员这一重头戏。为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认真备好课讲好课,直接培训到调查员,“一竿子插到底”保证培训质量。首先,培训除了讲明白制度要求和指标含义之外,一定要与实际调查内容相结合,增加相关业务知识的讲解,武装调查员的头脑,帮助调查员入户调查时审核、判断数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比如设施农业调查,应讲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平均亩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农业生产知识,介绍大棚的建造成本、各种能源和化肥的价格等市场信息,让调查员对自己要调查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便于调查员现场核实,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信。其次,要注意讲授入户调查的提问技巧,把入户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有条件的可进行模拟演练,给调查员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入户调查能力。

基层潜心学习、用心调查。调查员参加培训要认真听讲潜心学习,把知识点一条条记在本上,一点一滴记在心里,深入理解指标含义和设置作用,把握住重点,这样才能在实际入户调查时游刃有余。调查员入户调查一定要规范调查行为,礼貌热情表明身份,宣传《统计法》所规定的调查对象的统计义务,承诺统计人员和统计机构对资料予以保密并承担相应责任,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实事求是、不修改不编造数据,以理服人,取得调查对象的尊重和信任。掌握入户技巧,以诚相待,用拉家常的方式与调查对象沟通,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严格把控、步步为营

事前选好人、备好“粮”。人、财、物是开展调查工作的基础,责任心又是选聘调查员的首要标准,是调查成败的决定因素。另外调查员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沟通能力。物资经费的准备和安排要向基层倾斜,给调查员合理的劳动报酬以确保调查队伍的战斗力,给调查对象准备好实用精美的礼品作为入户的敲门砖,搭起调查员与调查对象之间的桥梁。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8

1泰兴市农民教育调研基本方法

调研方式采取面上、点上和案头调研相结合,以面上调研为主。面上调研主要为问卷调研,重点是了解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1]。问卷可分为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民背景、接受教育培训、农民科技素质等现状、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6个部分,选项涉及多种类型,如单选题、限选题、多选题及数字题等,涉及的问题近40个。问卷抽样主要是依据2010年的人均纯收入为排队顺序,采用随机起点、多阶段及对称等距等抽样方式,调查对象的确定可由市抽乡、乡抽村、村抽农户等来确定。全市有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根思)、288个村、6 311户农民参加了问卷调查。经过严格的审核、校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 926份,占计划调整问卷数量的93.9%,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问卷进行认真地初步整理及校验,收集到的问卷信息总体上质量较好,可较好地反映出全市不同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调研以实地综合调研为主,重点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全市各地农民教育培训政策、投入、培训机构和农民培训的开展情况。

2调研的主要内容

2.1农民基础现状分析

2.1.1农业人口受教育情况。在受调查的对象中,文化程度在大专或者大专以上的比例为4.3%;文化程度为高中(包括技校、中专)的比例为28.6%;文化程度还达不到初中的比例为67.1%,其中小学程度的为5.8%,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占2.0%。农民受教育的平均年数为8.5年。农村普及基础文化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2.1.2农业人口就业情况。农民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的趋势明显。截至2010年11月底,调查的劳动力(男劳动力16~55岁,女劳动力16~50岁)中,有4 012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 549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 463人,分别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3.0%、24.7%),占调查对象的67.7%;尚有1 914人从事农业生产(占调查对象的32.3%)。

2.1.3农业人口收入情况。目前,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组成是非农收入。平均常住的受访农户人口达到2.98人,平均外出劳动力为1.20人,劳动力人数为2.51人;受访农户的平均家庭总收入为27 827.2元,其中种养业为6 411.6元,占总数的23.04%,非农收入均值为21 415.6元,占总数的76.96%。

2.1.4农业人口科学素质情况。对泰兴市农民教育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普遍具有较低的种养水平。对于种植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化肥、良种、农药等基本知识及技能方面的知识,受访农民的回答情况为:选择“知道一些”的分别占48.5%、42.6%、46.2%;选择“不知道”和“不太知道”的分别为7.3%、6.7%、8.1%。对于养殖业过程中最常见的疫病处理等方面的常识,受访农民的回答情况为:选择“自己食用”、“赶紧出售”、“封锁消息”和“说不清”等方式的占11.7%,从绝对量来看,仍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2.1.5农业人口的组织化程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亟待进一步提高。调研中,1 132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各种专业协会,比例仅为19.1%;4 794人尚未参加任何专业合作组织,占80.9%。由此可见,农村中宣传、组织及普及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2.2农业人口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2.2.1农业部门是农民获取科技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科技信息和知识来源的众多渠道中,受访的农民有87.6%选择了农业部门,说明农业科技信息在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调研结果表明:受访的农民选择报纸、电视、邻居、朋友、杂志、广播和协会的分别占42.1%、66.4%、34.5%、41.7%、13.9%。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传媒工具,其在农民中的应用普及率仅为3.2%。

2.2.2短期培训是农民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受访农户中,选择“短期培训”的农户为72.1%,选择“一事一训”的农户为59.1%,选择“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农户为17.0%。其中,科技示范户及经营大户一般愿意参加学历教育及证书培训。该结果表明种养规模越大、经济发展越好、农民收入越高,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层次也越高。

2.2.3现场培训是农民最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是面对面地授课及现场实习,调查中选择的农户超过71.0%,选择听广播、看电视或多种方式学习的比例仅为30.4%;选择光盘进行学习的农民人数已达8.3%.由此可见,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已开始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2.2.4传统种养业实用生产技术是农民最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对于养殖业、种植业及非农领域的相关知识,农民的需求较为强烈。调研的农户中,选择愿意接受粮食生产知识培训的农户占69.4%;愿意接受蔬菜生产知识培训的农户占53.4%,愿意接受特种经济作物、水果、苗木花卉、棚室生产知识培训的农户分别占23.4%、28.1%、7.8%、14.1%。表明农民具有较强的传统种植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对特种经济作物、水果种植、棚室、苗木花卉生产等的教育培训也有一定的需求。调研的农户中,选择“科学养猪”的达到67.4%,其他选项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养鸡36.3%、养牛33.1%、养羊29.5%、养鸭10.4%、水产养殖10.0%。特种养殖的比例已超过15.2%。由此可看出,传统养殖仍然在农民教育培训期望中占有主导地位。

2.2.5农民最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为2~3 d。调研的农户中,选择最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是2~3 d的最多,达到43.0%;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为4~7 d和1 d(或1 d以内)的农户分别占28.4%和29.2%。地点选择上,接受调研的农户基本上都选择在本乡本土,愿意在本村和本乡镇参加培训的农民分别占85.0%和56.5%。结果表明,应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时间及培训形式,时间安排上最好能够灵活,应更多地组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的教育培训。

2.2.6“不方便”是阻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第一因素。在调研的农户中,选择“不方便”的比例为58%,主要包括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校舍及条件等的“不方便”。值得注意的是,调研的农户中,选择“没人管”和“内容不切实际”比例为29.0%,但该现象却在整个泰兴市普遍存在,说明农村基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另外,选择“培训费用太高”的农户占22.0%以上,说明阻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经济因素。

3影响因素分析

3.1文化程度

3.1.1文化程度对选择培训时间的影响。分析调研结果可知,选择培训时间为1 d以内的农户人数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呈下降的趋势;选择培训时间为7 d、15~30 d、1~3个月、3个月以上系统培训的农户人数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多。

3.1.2文化程度对选择培训地点的影响。分析调研结果可知,选择在本村参加培训的农户人数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相反,选择在乡镇、县城和城市参加培训的农户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种植业及养殖业的相关培训中,农民的文化程度不同,但选择的培训内容、培训顺序及比例趋势相同。

3.1.3文化程度对内容的影响。不管被调研的农户文化程度如何,其对种植业培训内容选择的总体顺序依次为粮食、蔬菜、水果、特种经济作物、棚室生产和苗木花卉;养殖业培训的顺序依次为猪、鸡、羊、牛、鸭、特种养殖、水产养殖等。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其选择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选择培训内容的技术含量也就越高。

3.2经济收入

3.2.1经济收入对教育培训层次和类型的影响。从调研结果看,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民都表示愿意在本村参加短期培训和“一事一训”这样简单实用的培训方式。当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选择该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有所下降。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希望接受的教育培训层次越来越高,家庭年收入不到9 000元的农民,希望参加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等相关的培训;家庭年收入超过13 000元的农民,希望参加综合培训、管理培训及学历培训等。

3.2.2经济收入对教育培训地点的影响。不管是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如何,被调研的农户选择愿意接受教育培训的地点先后顺序依次为本村、乡镇、县城和城市。

3.3区域条件

通过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乡镇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要求的分析比较。就全市而言,目前农民对农村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地面积大小的限制、农业区域分工的影响及农业劳动力密集程度、对外转移的作用程度,不同地区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大体可分成3类:第1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文化教育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如泰兴、黄桥。第2类,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外出务工人数相对少、对教育培训需求表现中等的地区,如滨江、珊瑚、古溪。第3类,经济收入、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均耕地面积中等偏上、平均受教育年数明显偏低、群众期盼科技文化教育快速提升的地区,如元竹、分界。这为不同文化、不同收入、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指导、按类培训提供了参考依据。

4政策和组织实施情况

通过对近几年来中央有关文件,中央各部门和省、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情况的收集分析,可以看出中央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逐步深入,政策强度逐步增强。比较7年来的中央文件,可以明显看出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变化:一是政策从满足阶段性、局部工作的需要,变化为长期、全面的要求。二是政策从概括性的原则要求,变化为有具体目标和任务的明确要求。三是政策从不带资金投入的号召性要求,变化为跟着资金投入的操作性要求。中央各部门积极行动,都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而且更加重视多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大好局面。但行动和计划过多,内容重复,目标和任务比较分散。各地方都立足自身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不同程度地加大投入力度。主要是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针对留地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2];针对转移农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工作重点明显偏向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但其认识、政策、投入和条件都很不到位。农民教育培训,尤其是到市级以下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部门,条件和能力就更显不足,迫切需要加强[3]。

5对策

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应在目标上实现5个转变:一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二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三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四是实现从受体型向主体型转变;五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思想上确定4个新理念:一是确立人力资本的理念;二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三是确立创业教育的理念;四是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任务上这里建设5支队伍:一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二是培养优秀的村干部队伍;三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四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五是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

5.1强化组织领导

5.1.1建立组织机构。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切实对培养新型农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稳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促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提高。

5.1.2制定发展规划。将培养新型农民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明确任务、目标及要求,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逐步建立面向市场、政府扶助、多元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4]。

5.1.3实行目标考核。将培养新型农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顺利实施。

5.1.4加快立法进程。加快对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相关的专项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组织管理,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农民权益,推进全市农民教育培训立法的进程。

5.2加大资金投入

5.2.1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运用信贷、金融及税收等手段,鼓励个人、企业及社会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民教育培训事业进行支持。

5.2.2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各级财政应在其经常性预算科目中纳入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可根据财力的增长不断增加投入。特别是对财政专项加大资金投入,作好示范引导作用。

5.2.3鼓励农民自发投入。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主动投入。借鉴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的成功经验,由金融部门(如农村信用社等),为农民参加教育培训发放小额的培训贷款,担保可由财政贴息或政府提供。

5.3加强基础建设

5.3.1建设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师资继续教育,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5.3.2建设知识和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中央(省)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服务平台,提高媒体资源制作和传播能力,实现快捷传播和资源共享。建设全市农民科技培训辐射平台,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为重点,发挥流动课堂的综合传播功能。

5.3.3开发制作优质充足的教学媒体资源。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时将各种知识和技术制作成教学媒体资源;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健康生活、生态环境、民主法制等方面的媒体资源建设,丰富教育培训内容。

5.4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5.4.1建立进村入户长效机制。应坚决下沉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并总结培训媒体资源进村、推广培训教师进村及实用人才进村等方式和方法。

5.4.2建立资金补贴机制。应不断扩大资金补贴的范围,对不同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进行补贴;继续完善培训代金券的发放工作,降低收费标准等,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5.4.3建立需求反馈机制。建立村级农民联系员制度,及时反映农民的需求;利用电话热线及互联网等方式对需求动态进行了解;定期调查农民的实际需求,并对收集的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增强教育培训的时效性。

5.4.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要对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实行全程监督,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强化质量意识,真正让农民能学得会、用得上,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5.4.5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开放培训市场,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确定教育培训机构,经验丰富、工作负责的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国家投资的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项目。

6参考文献

[1] 王克务,黄龙兵,周元春,等.加快农民职业培训 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对加快响水县农民职业培训的思考加快农民职业培训 促进农业科学发展[J].种业导刊,2008(7):37-38.

[2] 岳素梅,王静静,朱新玉.农民工培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11(6):33-35.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9

为做好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现就做好**年全县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在职教职员工。

二、培训形式与时间:

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分两级进行。一级培训参加对象为全县现任校级干部(含校长助理)和县教育局机关、学区全体干部,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举办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学习会,时间为8月24日一天,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二级培训参加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由学区、学校自行组织,时间为8月28~31日,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具体时间可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掌握。

三、培训主要内容:

1、学习政治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我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之策,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2、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办法》,进一步学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重温《教师法》、《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充实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更好地依法治教、以德治教。

3、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组织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4、组织开展“面对现代家庭,我们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专题研讨活动。继续开展“爱与责任”教育和“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的读书活动,提倡每所学校给每位教师赠送一本书,引导教师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养。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及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各学校要组织开展“面对现代家庭,我们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专题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5、学校自选材料学习。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区、学校要加强对培训学习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培训作为暑期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学习计划,做到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

2、加强考核,形成制度。师德培训结束后,学校要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根据温教师〔**〕29号文件精神,师德培训考核合格可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6学分,各学区、直属学校统一将师德培训考核表按进修学校时间安排上报审批学分。各校要继续完善暑期师德培训形式,把暑期师德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与时俱进,形成特色。县教育局、学区要通过听汇报、看材料等进行抽查,各学区、学校要严格过程管理,整理好培训计划专题辅导报告、考勤登记、考核试卷、总结等材料。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个人总结篇10

20xx年,人力资源中心初建,在集团领导小组的帮助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本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20xx年集团主要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认真开展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本部门“参谋、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现将人力资源中心今年主要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各项管理。

1、全面贯彻落实《员工请假、考勤制度》等各项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严格考勤纪律,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每月对各公司考勤、绩效、工资情况进行审核,年底督促各公司对各项补贴执行情况进行自查、纠正,保证集团制度化管理落到实处。

2、针对集团及各公司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制定《华氏集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已下文在各公司予以推广实施,从而使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3、对企业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编纂《人事行政工作手册》,为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简便易行的管理文件。

4、为配合武昌项目的启动,编制武昌项目组组织架构,撰写前期各项管理制度,为新项目的顺利启动提供制度保障。

5、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华氏集团员工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福利体系,创建和谐劳资关系。

(二)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打造学习型企业。

1、为提高集团员工综合素质,定期(每周六下午)组织集团及各公司员工参加在岗培训共计17次;根据各公司及部门实际需求,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共计23次。培训内容涉及财务筹划、房地产项目开发与管理、商务礼仪,以及EXCEL表格的高级操作、货品推销技巧、保安技能培训等多方面。

培训前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拟定培训计划;培训期间做好培训管理,做好签到和培训记录;培训后期根据参训情况登记员工个人培训档案记录卡,做好培训评估和反馈。

通过近半年多的努力,在集团内部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提升。

2、完成“打造职业操手”培训计划及部分教材编写工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职业操手打好基础。

3、针对集团干部梯队成员的需求,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

4、为进一步满足经理级以上员工学习需求,创办集团内部刊物《**集团经理人文摘》,促进部门交流互动,拓展员工学习渠道,提升企业凝聚力。

(三)合理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

1、为满足公司用人需求,人力资源中心开展了各类人员的招聘工作,采取网络招聘、猎头找茬及行业人脉网络介绍等方式不断为公司补充新鲜血液,共招聘高管2 名,引进中层管理人员3名,为企业的业务开拓和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2、为培养、打造合格的职业操手,逐步改善企业干部队伍结构,组织完成华氏集团干部梯队成员的推荐及选拔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若干年轻员工纳入干部梯队培养,为集团储备后续人才,逐步实现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为满足集团业务发展需要,完成6名员工跨部门职务调整工作,办理相关异动手续,进一步优化集团人力资源配置。

(四)规范企业招聘、员工入职及离职流程。

1、为规范企业招聘,提高招聘效率,制作集团招聘面试题库;并制定《**集团招聘流程指引》。

2、完善员工入职流程,制作集团管理层员工及各公司一线员工的入职培训PPT教案,指定专人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入职手续办理及入职培训,使其能迅速了解、融合公司。制定员工离职流程,设计《员工离职手续清单》,确保离职程序严谨,无遗留问题。

(五)全面推行员工绩效考核,以考核推动绩效。

1、每月按时组织各公司、部门高管完成集团高管月度绩效考核工作,统计考评结果,并根据需要组织考评复议工作,确保其时效性、准确性和公平性。

2、拟定《基层员工奖励方案》,激发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制定20xx年年终考核评先及员工表彰具体方案,鼓励企业先进员工。

(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建立良好信息沟通平台。

1、配合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组织开展定岗定编定员和修订岗位说明书工作,理清工作流程和岗位间管理关系。

2、建立集团及各公司人员花名册信息库、档案库,全面掌握集团人力资源状况。

3、开放华氏集团OA办公平台,建立企业内部的通信平台,使单位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员工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此外,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对在企业服务满“十年、五年”的员工进行年会嘉许,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组织、安排年会文艺活动节目,丰富企业员工业余生活。

总结20xx年人力资源中心的工作,部门各项管理工作已经切入管理的基础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本部门的各项职能,工作中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如:各项制度在执行上尚有待规范;人力资源中心各项工作尚需深入一线;需进一步发现、培养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等。

二、20xx年工作展望

(一)建立企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从制度入手,以制度来保证工作的进行。制定《培训管理制度》,依据此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实现规范培训管理工作,形成多层次抓培训、管培训、搞好培训的局面。

2、根据集团打造职业操手、培养干部梯队成员的要求及各部门培训需求,编制季度、月度培训计划。

3、采用培训的形式:企业高管授课,派出需要培训人员到外部参观学习,选拔一批内部讲师(内部讲师由各部门经理或业务精英承担)进行内部管理和工作技能培训,购买先进管理科学光碟、软件包、书籍等资料组织内部培训,争取对有培养前途的职员进行轮岗培训,以老带新培训,员工自我培训(读书、工作总结等方式)等。

4、计划培训重点内容:执行管理、房地产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技巧、新进员工公司企业文化和制度培训等。

5、培训时间安排:内部讲师授课根据公司业务情况的进度适时安排培训。外派人员走出去参加学习根据业务需要和本部门培训计划安排;组织内部视频教学或读书会原则上一个月不得少于一次。

(二)以“对内体现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为原则,对集团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实施改革。

1、完成公司现有薪酬状况分析,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各职位工作分析,提交集团新的薪酬设计方案,确定公司员工薪资等级、薪资调整标准等方案。

2、改善员工福利制度,设立员工生日Birthday party、员工生病住院(或直系亲属丧事)慰问、员工婚、育贺礼等各项经费标准,出台具体执行办法,使员工福利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为企业留住核心、骨干人才。

3、逐步推行5天工作制,实行员工年休假制度,进一步吸引人力,留住人才。

(三)设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1、编制《**集团员工手册》,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简史、企业奋斗目标、员工考勤、请假制度、员工奖惩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等内容,保证每位员工人手一本,作为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辅助管理的工具。

2、制订《员工行为规范》,内容包括企业形象、员工个人仪表仪容、上、下班行为规范、沟通礼仪、商务礼仪、接待礼仪等,以此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立足企业发展规划进行人力资源储备,规范员工入职,严把进人关。

1、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制订人才储备以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网络各类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的职业团队,为新项目成功启航奠定基础。

2、规范企业员工入职:指定体检定点医院,新入职员工体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职手续;根据签定合同年限及工作表现,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考核通过后,予以转正。

(五)修改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使之更为合理,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达到绩效考核应有效果,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六)建立集团内部沟通机制,创建良好工作氛围。

1、人力资源中心在20xx年将加强员工面谈的力度。 设立人力资源总监接待日,一周一次。员工面谈主要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学习、调薪、绩效考核或提出相关

想法或建议时进行,平时人力资源中心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与员工进行工作面谈。面谈时进行文字记录,面谈掌握的信息必要时应及时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或副总经理进行反馈,重要信息及时反馈集团总裁。

2、设立“员工意见箱”,保证员工的思想、建议、意见能及时反馈给集团领导。

(七)注重企业文化塑造。

1、借助《经理人文摘》,记录企业成长历程,促进各部门交流互动,加强对优秀员工、优秀团队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树立楷模,提升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