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05:12:26

护理研究论文

护理研究论文篇1

一、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通过上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等系列活动,大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我们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1)术前出室访视(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3)建立信息窗口(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具体措施为(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3、心内科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时间达30分钟左右。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此项工作还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组织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健康教育开阔了前景。

护理研究论文篇2

分级护理[2]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以及医生所开的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做出标识:特级护理红三角,一级护理蓝三角,二三级不做标识)。

1特级护理

1.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的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

1.2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客观完整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2一级护理

2.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或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2护理内容:①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3二级护理

3.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部分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

3.2护理内容:①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指导病人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3.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根据不同程度分为以护士辅助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和以病人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的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4三级护理

4.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

4.2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4.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教育-支持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护士活动包括调整及完善病人的自护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病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护能力。

5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先进性

5.1赋予整体护理新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病人进行评估,准确找出病人及家属的自理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自理能力的改变,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三种护理系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尤其是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引导病人和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充分调动了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发掘自理能力,促进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体现了病人的自我价值,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拓宽了整体护理的实践内容,构成了整体护理独特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3]。5.2以奥瑞姆自理学说指导护理与传统的分级护理相比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奥瑞姆自理学说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对伤残老年病人尤为实用。通过护患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计划,有利于实现共同护理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以传统的分级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士根据医嘱的护理级别,按分级护理的内容去完成护理活动在实施中对部分病人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替代式护理,强化了病人的角色,病人和家属习惯被动的接受护理,助长了对护理工作的依赖,不利于功能恢复[4]。

5.3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奥瑞姆自理理论使护士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更加体现护士的价值,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5]。

6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要求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的实践深刻学习、领会自护模式的内涵,为了合理正确应用理论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6]。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过程非常繁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一定水平,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患沟通知识及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既要充分满足病人的自护需求,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以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目前情况下该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

[3]毛秋云,孙爱芹,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7.

[4]宋葆云,杨巧芳.Orem自护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1053.

护理研究论文篇3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7年7月进我市某所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的护生共200例。

1.2方法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及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设计调查表。内容:对手消毒的态度;卫生手的概念;医院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卫生手的洗手指证和方法;是否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等内容。由护生以无记名填表的方法独立完成,并要求其真实填写在工作中的洗手状况和认识。本次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

经调查显示,护生掌握相关知识及洗手现状中未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的占66.59%;熟悉卫生手概念的占知晓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的占26.92%;掌握卫生手洗手指证和方法的占43.51%;工作环境安置流动水洗手装置的占75.1%、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占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占76.68%;希望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占对手消毒持赞成态度的占90.11%,持不赞成的占持反对的占1.75%。

三、讨论

从调查得知护生洗手概念较差,洗手不使用肥皂,只用流动水冲洗3s~5s,操作前只洗1次;洗手方法不规范,洗手频率也较低。70%~80%的护生在护理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曾洗手,有~30%在护理特殊或可疑病人后才洗手,只有20%~能按规定洗手;洗手范围合格的为34.75%,步骤合格的仅占。做不到在对2例病人操作之间用消毒液擦手,甚至有人还用自身工作衣擦手,造成再次污染。而实习护生在下班前却能作到较认真的洗手,洗手持续时间长,揉搓频率高。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使广大护生认识到必须按照洗手指征、保证洗手持续时间、频度和范围、使用清洁干燥的擦手用具,才能有效去除手上的暂居菌。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护生忽略洗手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根源:①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洗手设施不尽完善,使用不方便;③医院内常用的洗手方法是流动水肥皂洗手法,以往报道此法可使手上的细菌减少60%~90%。在目前基层条件还不可能达到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条件下,首选的仍然是肥皂流动水洗手法,但不宜使用公用毛巾,一定要用洁净干燥的个人专用毛巾。建议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更科学、适用、经济、快速、高效的手清洗消毒方法。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原发病治疗与康复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形成一定威胁。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许多医院安装了高效、方便、价格合理的护手快速消毒剂,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说明只是单纯培训教育而不重视洗手设施的安装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免受感染,但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如不及时更换,仍可形成感染的途径,所以要按要求更换和洗手。当手污染严重时,使用普通肥皂洗手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暂住菌、而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的杀灭率远远高于洗手。但消毒剂并不是完全可以替代洗手,因为它不能清除碎屑和污物,所以当手上有明显泥土或有机物污染时,仍需通过洗手达到手卫生。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各接受进修护生的单位也要加强岗前培训,从规范洗手抓起,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2]邢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

[3]苗勤,张辉,刘晶岩,等.术前手消毒效能检测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17.

护理研究论文篇4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癌症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笔者通过对67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分析,阐述与癌症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为住院并被临床确诊的癌症患者,共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6~72岁;平均(51.37±7.8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Ⅰ~Ⅱ期患者21例,Ⅲ~Ⅳ期患者46例。

1.2方法采用“焦虑情绪评定”[1]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2]两种方式调查。

2结果

2.1“焦虑情绪评定”结果按照国内标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视为异常,67例癌症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19%(41/67)。其中Ⅲ~Ⅳ期患者31例,为75.61%。

2.2“医学应对问卷”结果该问卷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各期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Ⅰ~Ⅱ期患者多采取回避或面对的应对方式,而Ⅲ~Ⅳ期患者多以屈服或回避应对。

3讨论

癌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其心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3]。20世纪80年代已提出心理肿瘤学(psycho-oncology)的概念,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和肿瘤学相结合的多学科角度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体现为依赖性较大,自尊心较强,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甚至伴发精神障碍[4]。Fawzy等[5]从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上描述了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时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式:(1)诊断前阶段:患者对真实症状感到害怕和恐惧,对身体变化过于警觉;(2)诊断阶段:患者否认癌症的诊断,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此时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悲伤、郁闷和受伤害感;(3)治疗阶段:此时患者接受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可能出现回避、术后反应性抑郁,化疗引起期待焦虑、恶心甚至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4)复发阶段:此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类似诊断前阶段,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寻找非医学的治疗方法;(5)终极阶段:此时患者的反应为恐惧、绝望和屈服。

针对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恢复:(1)健康教育:知识的增加可以帮助患者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在社会环境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6]。(2)行为治疗:①渐进性放松训练:训练患者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消除紧张与焦虑,建立心情轻松状态。②催眠: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此时患者最容易接受暗示。③臆想治疗:通过让患者想象自己完全健康了,功能完全恢复了,可以增强患者对良好预后的信念。(3)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应用婉转的语言,精湛的技艺来解答患者的疑问,家属及亲友应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患者,关怀和照料患者,唤起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4)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中讲课,让恢复良好,预后较好的患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增强患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见: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8,39-42。

2姜乾金,沈晓红。医学应对问卷。见: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4-127。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5-80。

4DerogatisLR,MorrowGR,FettingJ.etal.Theprevalenceofpsychiatricdisordersamongcancerpatients.JAMA,1983,249(4):751。

护理研究论文篇5

论文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研制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需要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评价体系、工作职责条文、记录表格等,并选择5家省、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点对象,对全国10个省、市、地区医院的3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对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满意,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模式中的主要项目可以应用。结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和社区应用推广。

近几年,护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医院迅速发展和崛起,一些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中盲目性等现象表现突出。有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上述原因除了护士缺乏相应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1]。为此,探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科价值。近4a,我们借鉴国外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中国护理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经过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全国10个省、市的300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主任护师36人,副主任护师141人,主管护师2045人,护师778人;95%以上为护士长,年龄25岁~62岁。选择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验对象。

1.2方法

1.2.1设置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

1.2.1.1建立4套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①评估、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②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2];③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④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

1.2.1.2建立2种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①三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康教育科和病房健康教育小组;②二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病房健康教育小组。

1.2.1.3建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为二级管理,即护理部及病区。护理部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病区每周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1.2.1.4建立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包括健康教育能力、水平、责任心等方面。

1.2.1.5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格包括内科、外科和简易病人健康教育记录表。

1.2.2临床试验将研制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试点应用。

1.2.3临床评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在《护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时进行,使用问卷和当堂提问2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共设30个问题,20个问题是用问卷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10min内完成;10个是用提问形式,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以举手表决形式。

2种提问形式均采用单项选择。

调查表设计从4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称、所在医院性质、科室;②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包括4种不同步骤、思维方法、可操作性和难点等;③规范化评价标准,包括规范化记录、标准化评价体系、评价分类及内容等;④组织管理体系,包括3级管理体系、2级管理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护士的设立。

1.3资料分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5家试验医院经过2a多的运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改善,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的满意率上升5个百分点。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主要项目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其中97%护士认为有必要参加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3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深化整体护理,有效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

3.1研究和建立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制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不仅涉及医院而且涉及社区医疗,它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高质量、有效率的原则。健康教育是当今各级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这种医疗制度,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达到促进康复、降低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3]。

3.2标准化、科学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的价值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科学的系统工作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等弊病,促进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4]。通过调查,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其中50%赞同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工作程序;39%赞同用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8%建议用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3%赞同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工作程序中,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时间较长的与开展整体护理时间短的或没有开展整体护理病房的护士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3.3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三级管理体系:①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检查和贯彻上一级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在试行的5家医院中,有3家采用三级管理体系,2家采用二级管理体系。调查资料表明: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但有迫切需要建立的愿望。

3.4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标准化评价标准体系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根据近10a国外护理文献检索的情况: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5]。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从评价的分类标准、测量标准、结果标准、标准化病人健康教育简易记录表、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表等来考虑,其具体内容可以从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使用专业知识资源、健康态度和行为[6]等方面来考虑。调查资料表明,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以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5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护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护理改革的又一项工作内容,涉及的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各医院在开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首先对实施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们弄清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7]。调查资料表明:95%护士认为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只有贯穿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2]RedmanBK.Theprocessofpatiented-ucation[M].St.Louis:CVMosbyCompany,1993.15~20.

[3]郭清.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8~20.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32.

[5]TwinnS.The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AdvanceNursing,2001,34(2):230~237.

护理研究论文篇6

一、创造舒适的环境

完善卫生淋浴、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厨、床头柜妥善放置患者生活用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及空气净化,利用艺术壁挂装点美化病区,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减少清扫消毒等工作与患者就餐、治疗时段的冲突,规范探访制度、陪护制度和作息制度,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肿瘤患者的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疗。

二、营造良好的气氛

护士淡妆上岗,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举止稳重,行动敏捷,实行微笑服务,礼貌服务,增加对肿瘤患者正面的感染力,贯穿于患者诊治的全过程。

在新患者入院接待中体现热情主动,除了礼貌的称呼,详细的介绍之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人情况(例如年龄、文化程度等)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如当心着凉,地面防滑,用电安全等等,使患者能够较好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因被重视和关怀而对本次治疗具备信心。

三、提倡情感服务

由于肿瘤患者的担心、恐惧、绝望等各种心理问题可影响治疗,因此平时的护理过程中提倡情感服务,在行为、语言方面投入情感因素,面对面和患者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温和亲切的方式,把关爱、安慰、鼓励等信息传递给患者,使之提高信心,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治疗。

四、加强健康教育

在患者接受放化疗和手术期间,往往因放化疗的副反应和手术的打击使患者的舒适感下降,如不及时解决,甚至会影响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是舒适护理的重要环节。例如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期间可出现口干、咽痛、张口困难的症状,影响饮食和休息,除了正确指导患者对症用药、合理饮食、张口锻炼之外,关键是治疗初期就进行卫生宣教,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和早期锻炼,减少减轻并发症,一旦出现副反应,还应经常主动询问病情变化,配合医生作相应处理,并耐心地做心理护理,利用治疗成功的病例示范,说明疗效与副反应的辩证关系,帮助树立战胜疾病、克服困难的信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作出积极反应,进行赞扬和鼓励,指导患者利用收录机、电视、书刊杂志转移对不适感的注意力,以良好的情绪带动患者,鼓励病友之间的良流,使病房充满有利于治疗的气氛。

五、合理治疗增加放化疗患者的舒适感

化疗期间最主要的舒适感下降问题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引起的虚弱乏力和感染等。在上述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同时,加以有效的治疗。口服利血生、鲨肝醇、肝血宝、升白安等药物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某些病例可以加用维生素B族、肌苷、激素、中成药物(四物合剂)等以提供白细胞合成原料及减轻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严重的病例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促粒素、惠尔血等)皮下注射,有良好的疗效。针对消化道反应,除指导合理进食外,一般用甲氧普胺、多潘立酮、西利或枢丹、枢复宁、康泉等药物预防和治疗,某些病例加用地塞米松有良好效果。放疗患者以头颈部肿瘤为例,体表暴露部位的定位线常使患者具有自卑感,运用面膜划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口干、咽痛、口腔溃疡等舒适感下降可采用口泰漱口,口服金果饮,含漱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混合的溶液,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等措施。皮肤溃疡可用美宝烧伤膏外敷并保持皮肤清洁。

六、有效止痛止吐使晚期癌症患者舒适感增加

WHO对癌症患者调查,认为进展期及晚期癌症病人75~90%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所以最大程度缓解疼痛和其它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士的重要目标。临床上我们应用三阶梯止痛法,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使疼痛控制在0~Ⅰ级。一般按照非阿片类、弱阿片类和阿片类药物的给药顺序。要使疼痛有效地控制我们体会:(1)发药到口;(2)做好家属及患者的思想工作。往往有些患者特别是家属害怕药物成瘾,害怕药物的副作用,疼痛一有控制就停用药物或减少剂量,使疼痛得不到真正的控制,经过耐心解释止痛药物和三阶梯止痛的详细知识,打消其顾虑,按医嘱合理用药,疼痛得到较好的控制。如在使用消炎痛、索灭痛、强痛定等不能有效止痛时,可使用曲马多等药物,如仍然无效,可改用美施康定片口服,每12小时30mg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至无痛,最大剂量可至每日300mg以上;(3)及时观察和处理止痛药物的副作用,例如吗啡类药物所致的便秘,可用便塞停、果导等对症;(4)对于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者,给予直肠用药,可用消炎痛栓剂、美施康定片等。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5~10mg外敷,药效可持续72小时,也有理想的止痛效果。

对于化疗患者,化疗前15分钟肌注胃复安针10~20mg或静注枢丹针8mg,化疗后可重复使用一次,部分患者可加用地塞米松针5mg,效果确切。

七、提高舒适水平,促进癌症患者的身心康复

人们需要健康的生活,追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对于癌症患者其治疗护理效果和标准同样追求这一境界,然而通过大量癌症病例观察证实,抑郁、绝望等心理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如何打开癌症患者的心窗,使他们内心豁达高远,坚持康复治疗,康复锻炼,健康愉快地生活,这是肿瘤科护士的神圣职责。除了在病房内做好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之外,对于一些出院回家康复休息的患者如何做好远期心理护理是今天肿瘤科护士的研究课题。我们的体会是介绍他们参与癌症康复学校,肿瘤专科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我们协助组织献爱心活动、学术讲座、体格检查、文艺活动、旅游活动,使他们在同一大家庭中交流信息,互助互爱,其中出现了许多积极分子和抗癌明星,他们对于病区接受治疗的患者有着良好的示范促进作用。在精神层次达到舒适水平,对于身心康复有着巨大的作用。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我们在舒适护理的实施中,患者的反响良好,通过单项问卷调查,总体满意率达到95%。特别需要强调的是:①精神、心理上的舒适感不但与生理上的舒适感同样重要,还能促进生理上的舒适;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是一种主动服务,它是舒适护理的载体和表现,而不是一种形式;③舒适感是以生理舒适为基础的,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早护理比不舒适感出现后的积极处理更为重要;④卫生宣教及暗示、移情、鼓励、赞扬等各种心理护理的实施必须被患者理解、接受才能作为真正的实施,程式化的说教和僵硬的技巧是舒适护理的大忌。

参考文献

1CameronBL.Thenatureofcomforthospitalizedmedicalpatients[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1993,18(3):4236-4240.

护理研究论文篇7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住院5天以上骨折病人18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1例,女性66例,住院~200天,平均住院天数42天,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20个月,平均年龄40岁。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111例,骨盆骨折14例,椎骨骨折29例;对照组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月31日同科住院5天以上病人141例,男性92例,女性51例住院天数5~158天,平均31天,年龄最大88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36.1岁,其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89例,椎体骨折19例,骨盆骨折5例,截肢2例。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焦虑等心理障碍。

二、方法

我们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把舒适护理分成个方面的内容:生理舒适、心理舒适。

2.1生理舒适

①给病人以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室温22~25℃,湿度50%左右,空气流通、床单清洁、干燥认真做好皮肤的护理,轮流垫高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病人无一例压疮的发生。

②正确,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经常观察皮肤有无胶布过敏,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两次,预防局部感染。

③让病人保证足够的睡眠,嘱病人多饮水,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富含钙的食物。

④对骨折病人疼痛的护理:骨折处疼痛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疼痛的强度、时间、部位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态度影响骨折病人的睡眠,护士除严密观察外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不因粗暴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必须移动病人时,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一次性完成,必要时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或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和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等,达到疼痛减轻,尽可能舒适的目的。

⑤肿胀的护理: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这样有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早期局部冷敷,肢端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过紧及时松开,本组病人无因包扎过紧、观察不到位而引起血运障碍。

⑥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对骨折病人恢复期功能锻炼,首先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愉快的运动锻炼;其次制定锻炼计划,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和周围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循序渐进,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骨折早期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校正骨折,中期,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后期,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有轻度肿胀的,经休息消肿后鼓励其坚持锻炼,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锻炼,避免发生新的损伤。

2.2心理舒适

①骨折病人由于生理上带来了缺陷,对愈后非常担心,往往出现焦虑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特别是住院1周内,出现率很高,首先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惊慌、忙乱,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有安全感,为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打下基础。医生给予治疗、护士给予舒适,尽早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同时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多与病人交流,多听音乐,我们将普通病房均安装了电视机,使病人有家的感觉,力争3~5天避免和减轻焦虑情绪。

②针对病人性格、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文化修养、愈后的不同而产生的忧郁、消沉、悲观失望,甚至不配合治疗、绝食等情况,(1998年对照组一患者因右手臂截肢后造成精神分裂症),护士针对性的进行宣教,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通过谈心、聊天,利用所有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有的放矢的做好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保护其自尊心,用许多病人重返社会工作的事实,鼓励其面对现实,树立勇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达到社会舒适的目的。

三、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观察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无一例褥疮发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发生数有所减少或出现后短时间好转,使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讨论

舒适是一种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它具有易懂、务实、实惠、广泛、迅速等特点,易于广泛应用。舒适护理目前在美国、英国等产科护理、临终病人护理中经常得到使用,在我国临床实践中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在我国台湾已广泛使用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它不仅明确了护理研究方向,提高护理专业地位,而且做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更能够让病人舒适,体现出舒适护理和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骨折病人住院时间长,多为青壮年的男性,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愈后的担心,社会活动的暂时或永久的影响,使骨折病人的焦虑等心理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舒适护理的开展,使骨折病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种舒适状态,能促进躯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为病人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笔者认为,舒适护理的开展对拓展护理学科、充实整体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拥军,苗京亚.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2~363

2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3李艳丽.浅谈舒适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3:219~220

护理研究论文篇8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有着密切关系,疼痛程度往往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如产妇情绪镇定,精神放松,分娩则无痛或疼痛轻微,如情绪紧张、恐惧不安,则疼痛较重。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全方位护理,对产妇减轻疼痛,能否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分娩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即: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产程。

为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世界各国都对分娩服务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欧洲一些国家对各种临产时的常规护理和检查,如禁食、静脉点滴药物、灌肠、备皮、肛检和电子监护等,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证实,上述措施大多是不必要的,缺乏科学根据的,甚至是有害的。事实上分娩的过程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产妇和胎儿都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所以用爱心,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地分娩。

1心理护理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现进行如下分析。

1.1恐惧、紧张心理不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均存在。初产妇的恐惧心理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过强,过分紧张与恐惧,以至于大吵大闹。

1.2忧虑、烦躁心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宝宝,感到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做过人流术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上述心态对产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产妇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会增加肌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同时紧张的情绪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甚至改变胎儿心率。

所以,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应给予适时恰当的全方位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情接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2产程护理

2.1第一产程的护理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临产后的阵痛易造成产妇的恐惧、情绪紧张。因此,在第一产程中,医务人员应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通过谈话、听音乐,向产妇讲解产程进展的每个环节,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消除产妇的不安情绪,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同时指导做深呼吸,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减轻疼痛,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进展。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护并给予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2第二产程的护理在第二产程中,医务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摇高产床后半部靠背30°~45°,帮助产妇双足蹬于产床两侧腿架上,双下肢屈曲,大腿贴近腹部充分外展。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做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护理研究论文篇9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患者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临床护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6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一、二、三级护理登记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结论住院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以人为本,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军队医院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等级,是由医师根据《中国人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以下简称《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等级设特级、一、二、三级护理并分别设统一标记,由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为了解军队医院患者的各项护理服务要求与患者的护理等级、护士所付出的劳动强度、时间以及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否一致,分级护理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是否相适应,我们对某军队医院住院医师对分级护理制度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对3个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并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较为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提供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服务。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2结果

2.1医师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情况(见表1)

被调查的63名住院医师在校期间接受护理等级教育者仅有20人,占31.75%。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19.

护理研究论文篇10

【关键词】肾病综合症;儿科;护理干预

肾病综合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四大特点。是由于患儿肾小球弥漫性损害所致的一组症候群,该病具有病程迁延,易于复发,合并症多及治疗困难等特点。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疾病的复发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我科对5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肾病综合征患儿104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大量蛋白尿(+++~+)持续达2周,或24h尿蛋白高于0.1g/kg;(2)血浆白蛋白<30g/L;(3)胆固醇>5.7mmol/L;(4)水肿症状可轻可重。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3~13岁,病程4~14个月。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1对照组护理措施

给予肾病综合征患儿常规护理。

2.2观察组护理干预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

(1)人性化护理干预:①按贴近人性的理念布置病室,尽可能地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②走廊悬挂寓教于乐的健康宣传及科室医护人员的照片、职务、职称、服务信念等信息,营造和谐、温馨、值得信赖的住院氛围;③将常规护理流程结合不同季节及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弹性调整,在各项护理操作中做到举止稳重,头皮针穿刺轻柔娴熟,以减少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

(2)心理护理干预:①据患儿的心理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诱发因素、并发症、发展、治疗方法及转归预后等,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使其进行认知重建。②向患儿及家长介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护理以及疾病转归预后的影响,嘱家长尽可能的减少恶性刺激,增强患儿的意志力和信心。

(3)饮食护理干预:①每日介入量0.8~1.0g/kg的优质蛋白质饮食,主张进食大豆蛋白为主;②每日热量摄入≥126~147kJ/kg为宜;③严重水肿患儿应予以低盐饮食控制。(4)药物应用护理指导干预:①严格遵医嘱,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并需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②用药期间定期测量患儿血压、监测血糖及24h尿蛋白定量,并注意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③在应用环磷酰胺时,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环磷酰胺代谢产物的排除。

(5)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呼吸道、皮肤、泌尿系统是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干预的重点。①嘱患儿及家长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水肿患儿则需严防皮肤皮损,以预防皮肤的感染;②保持病室通风通畅,保持患儿口腔清洁;③加强患儿外护理,严防泌尿系感染。

(6)出院康复护理指导干预:①嘱患儿家长加强与患儿沟通、交流,对患儿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予以指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指导患儿及家长坚持长期、正确地药物治疗;③患儿需适当锻炼,积极增进体质。

2.3统计学分析采用c2检验。

三、结果

观察组组患儿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属于儿科难治性疾病,需要长期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疗程长、药物副作用明显、疾病容易复发,因而需要医护人员及家长的密切配合。通过对5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感染预防及出院康复指导等干预,并与同期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率为90.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疏导,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规范指导科学、合理的饮食,强调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预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防止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杨云霞。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新进展[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