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锻炼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31 04:17:50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学体育;教学;学生

阳光体育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口号,倡导体育应该回归本我的自然属性,学生的体育可以是广阔的操场和大自然,鼓励学生多与阳光亲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良好的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健康有了保障,走入阳光下,亲近自然,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当广大的青少年的体魄强劲起来,祖国的未来就希望,建设祖国明天的后备军是一直具有强健体魄的队伍。阳光体育秉承“健康第一的”锻炼要求,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阳光体育让体育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更注重人的发展,是以学生实际体育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模式。

1.实施阳光体育锻炼的意义

在高校实施阳光体育教学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还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遵循阳光体育的相关教育理念和精神,从学生的实际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生本理念教学。

1.1实施阳光体育锻炼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发展,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只要是和教育有关的就是围绕学生在进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最大的追求和存在的价值。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实施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发展。学生在阳光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体能,更能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和同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社交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传统意义上的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阳光体育有利于多维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1.2实施阳光体育锻炼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传统的只注重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更不能跟上教育的步伐。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主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出来。当高校体育教学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引入操场、引入自然,从加强学生的体能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出体能和知识均衡发展的人才。学校能够在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人才的条件上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学下的长足、稳定地发展。所以说实施阳光体育锻炼还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求。

2.实施阳光体育锻炼的现状

2.1受评价体系的影响,难以脱离传统教学的影子

评价机制就像一根指挥棒,左右着教学的方向。当前高校体育考核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学生体能测试的表现和一定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高校体育教师虽然已经了解到阳光体育的内涵,但是受考核机制的影响,不免存在结合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培养的现象。如:受测评方式的影响,教师会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以便能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的测评。所以对于阳光体育的实施不到位,学生没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能锻炼和发展。关于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没能落到实处。学生进行阳光体育锻炼的各种表现没能融入到阳光体育的测评中去。阳光体育成为了一种没有有效测评方式的教学,阳光体育只是停留于形式上,没能深入到本质。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没能实现真正的阳光,课堂教学质量不是很高。

2.2没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以“发展学生的一切”为教学根本宗旨是教育界一幅宏伟的蓝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却没能以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生本课程很难有效实施。第一、教师的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阳光体育只是他们接触到了一种教育理论,虽然感觉很好,但是要实施起来,并且要有良好的效果,却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缺乏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听课、评课的过程,几乎没人给自己的教学提出建议,教师们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因为难以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思路,灌输的成分较多,学生的主动性没被调动起来,课堂学习的质量不高。第二、场地、设备的限制。在高校当中要想让学生走向操场进行体育锻炼时可能的,但是走向自然并不是都能满足的条件。有的高校受场地的影响,绿化面积不是很多,像这样的条件会影响了阳光体育某些内容过得实施。这样教学资源的缺乏影响了阳光体育的有效实施,势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

3.实施阳光体育锻炼的建议

要想实施好阳光体育锻炼,高校上下都要宁城一条绳。高校要对阳光体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秉承阳光体育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师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接受到有质量的阳光体育锻炼。

3.1学校重视阳光体育锻炼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对阳光体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把阳光体育纳入学年工作的安排程序中去,多为学生提供一些阳光体育锻炼的机会。高校可以积极响应《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注重课内的教学,也不可忽略课外的锻炼,让课内和课外锻炼的有效结合,达到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目的。如:首先高校可以把阳光体育锻炼融入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当中去,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体育锻炼。其次注重把阳光锻炼的内容纳入高校测评体系当中去,通过测评方式促进高校阳光体育锻炼的这种手段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能从本质上实现阳光体育锻炼的目的。因为测评是促进阳光体育锻炼的催化剂,有了测评机制的督促,高校阳光体育锻炼有了方向性的指引,能够沿着阳光体育锻炼的方向有序进行。再次,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阳光体育锻炼方面的活动,通过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实现学生阳光体育锻炼,让学生在热烈的比赛氛围中得到体育的锻炼,实现阳光体育的锻炼目标。让学生在课中、课外各项锻炼中实现锻炼,促进学生各项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3.2秉承阳光体育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体育教学看作关于学生健康锻炼的教学。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都要注重“健康第一”,把学生的体育健康作为教学根本追求目标,以健康为中心去进行教学,就能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和优点,结合学生的锻炼取得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把进行阳光体育教学的好的方法归纳出来,以便于日后更好地进行阳光体育锻炼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向阳光、引向操场、引向自然,让学生在淋漓尽致的体育活动达到愉悦身心和提高体能的目的。让体育教学回归本我的色彩,让学生在操场和阳光下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能上的锻炼,更是学生心灵自由翱翔的过程,学生接触阳光和大自然,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调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秉承阳光体育锻炼的相关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他能够让高校体育锻炼实现本质上的体育锻炼,实现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位的体育锻炼。

3.3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各项体能和综合技能都要锻炼的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应该处处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本位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健康为教学第一位和教学的主要目标。第一、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高校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已经趋于完善,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兴趣点入手,选取教学的内容。教师没必要把教材上的内容统统给学生上一遍,而是根据自己学生的教学所需进行删减和增加新内容。如: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作为新增的内容补充到体育锻炼当中去。像国标、健美操、啦啦操这些体育锻炼项目,因其具有舞蹈性的特征,往往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教学这些项目,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进行体育锻炼。第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之一,教师没必要从开学到期末都是自己一个人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项目学习,在课堂教学时间教给自己的同学。把学生作为学生的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组织课堂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叫别人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为了实施好阳光体育锻炼的教学理念,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从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出来,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生本理念教育。综上所述,阳光体育锻炼的初衷是要实现学生本质意义上的体育锻炼,高校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要秉承阳光体育锻炼的教育理念办学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教学当中实现体能的提高和各项综合技能的发展。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体能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中心。

作者:袁航 单位:海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营.探究阳光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3.(3).

[2]王进.阳光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4.

[3]苏世军.我国高校体育管理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4]赵成磊.从大学阳光体育开展困境析大学课余体育之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2

一、落实一小时

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时间如何真正得到保证?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小时体育活动要保质保量地进行,必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得到具体落实。

1.思想落实。为了使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在思想上得到落实,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阳光体育锻炼文件精神,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

(1)组织学习。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增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意义的认识,加强对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加强自身对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学习,以便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和自身的锻炼。体育教师定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市、县一级的体育老师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责任性和使命感,为开展好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制订计划,提供技术指导。后勤人员也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为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2)营造氛围。我校领导带头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对学生上阳光体育锻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校长带领中青年教师每天下午进行篮球运动,周主席及工会成员带领教师每天傍晚在操场上进行长跑、健步走、羽毛球和乒乓球运动,胡老师领着女教师进行健身舞锻炼。学校工会每期组织教职工运动会,进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拔河、仰卧起坐和健步走,整个校园形成浓厚的教师健身氛围。

2.组织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要做到“多仁不让”,单靠思想发动,激发感情是不够的,要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要靠组织落实。为了把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这一学校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研究,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一小时”的锻炼中去,学校的体育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1)体育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江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张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体育老师、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对具体工作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校的阳光体育锻炼。

(2)体育教研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学理论,讨论体育课教学模式,交流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具体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和计划,负责全部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3)体育锻炼小组。主要是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优助劣,对体育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进行特长训练,促进个性成长,发挥作用,使之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3.计划落实。没有计划就会打乱仗,影响锻炼效果,学校制定阳光一小时具体锻炼总体计划,三个年级制定相应的年级计划,各班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定要求,一切按计划进行,体育组、年级组督促计划的落实。

4.时间落实。没有时间上的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就是一句空话。我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总体上是这样安排的:

(1)每天两操,课间操15分钟,眼保操5分钟。

(2)每天早晨或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训练40分钟,每周每班有2节室外体育课。一节健康课,每周学校还组织全校全年级体育活动,一学期一次大运动会,春季达标运动会,秋季以田径为主的综合运动会,还有冬季纪念诞辰日的越野长跑,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

5.经费落实。体育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体育设施的完善和锻炼的效果,因此,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经费预算时,始终把体育经费放在优先安排的突出位置,确保10%的经费用于添置阳光体育锻炼器材。

6.场地落实。我校有24个教学班,近1100多名学生,这么多的学生同时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现有场地设施有限的情况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基本上的解决:

(1)利用“时间差”。如九年级利用早上进行训练,七、八年级上自习,下午大课间活动,七、八年级进行训练,九年级上自习,这样就缓解了场地不足的压力。

(2)提高“利用率”。我们将一些活动面积不大的项目,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跳台阶等,分布在教学楼前和实验楼前进行,扩大活动分布面,尽一切可能发挥其它场所的辅助作用,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

二、用好一小时

阳光锻炼一小时在时间上保证后,我们的努力集中到如何利用这一小时,充分发挥其作用,具体措施是:

1.强化管理。为了加强体育活动的管理我们做到“三查”。

(1)学校领导查。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活动场地,和老师学生们一起活动,在活动中检查。每天活动时间,主管年级的领导全程检查督促一小时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级领导经常深入体育课,确保教学规范。

(2)体育老师天天查。每天由各年级体育老师负责查班主任到位情况,并协助班主任进行技术上的训练和指导。同时掌握学生的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式方法和要求。

(3)班主任次次查。每天的早操、课间操、体育锻炼时间,班主任都要清查学生人数,做到人员参与,全面提高,同时全程组织、指导学生锻炼。每天认真检查锻炼的效果,确保锻炼计划目标落实,现在我校每位班主任都是阳光体育活动训练的好手。

2.健全制度。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必须有制度的保证。为此,我们制定了考核、评比、竞赛、奖励等四项制度。

3.抓好“达标”。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保质保量地常年开展群众性的“达标”活动。以测促练,确立了体育的月测制度,将体育放在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月一测试,并算出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单项也一样),这样有利于体育老师全面掌握学生体育锻炼的真实情况,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提高水平。我们既要重视抓普及,搞好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又注重抓提高,运动队坚持常年业务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学校成立了田径、篮球等运动队,同时按年级设置梯队。时时做到严格要求,刻苦训练。今年,校篮球队在县局组织的球赛中获得第四名的佳绩。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69

1 引言

强健的体魄及坚强的意志,是现代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身体健康不是大学生在体育课内就能得到的,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从思想上和认识上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地建立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树立起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就是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上的重要内容。

2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国家要求高校必须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自主锻炼意识,已达到建设国防的需要。因而,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第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国防建设以及民族强盛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劣不仅制约着其今后的成就发展,还将直接决定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体质虚弱、肥胖、不良习惯多等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未来竞争力的下降,而经常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强健体魄,使其富有活力。我国有句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那么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必要。

第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大学生今后的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培养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能够让大学生自主地热爱体育锻炼并坚持不懈,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之中,大学生会逐渐形成所喜爱或者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有可能会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之中走上专业体育竞技之路。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将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

第三,良好的体育意识对大学生今后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其心理素质,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独立自主的体育意识还将使大学生形成独立的、自主的人格,在遇到困难时顽强拼搏、坚持不辍。

3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群体体育意识培养的努力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学生在体育意识以及日常体育锻炼行为方面问题较多,高校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第一,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十分薄弱,难以长久坚持。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其也大多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体育锻炼持肯定的态度。然而,在大学生中,紧张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根本无多少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并且由于许多大学生在性格中所存在的惰性,导致其难以长久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短时间能够坚持做到,但是由于其意志的薄弱和坚持性较差的缘故,普遍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

第二,高校体育教学侧重点偏移,体育意识培养方面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的地位已经开始逐年上升了,不过,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体育课仍然是教学的短板所在。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则更为注重体育锻炼结果以及形式、内容的教学以及体育成绩,对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涉及较少,且并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第三,高校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需要。由于我国高校的扩张以及扩建,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被逐步分化,许多高校的基础建设十分简单和不完善,尤其是常规体育锻炼设施,职能勉强满足教学所需,而对于大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则难以满足。体育场地以及设备的缺失使得大学生锻炼兴趣缺乏,同时由于可锻炼项目有限,许多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往往达不到自己的锻炼意愿,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体育锻炼的耐心和意识。

4 高校体育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体育锻炼意识是在长期的坚持中逐渐形成的,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地体育意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此,高校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第一,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锻炼计划。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体育知识来源的主要源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体育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对待。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点去制定一个明确的锻炼计划,并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逐步把课程要求转化为自主的锻炼行为,让体育锻炼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之中。

第二,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大学生的锻炼热情。高校在日常校园建设中要加强体育锻炼氛围意识的建设,形成崇尚体育锻炼的校园氛围。同时,还要将学生院系之间、学院之间、高校之间的体育竞争形成常态化,校内做好宣传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宣传,并使用一定的激励手段来激发起竞争意识,从而让大学生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三,打造多样化的体育精品课程,促使体育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的价值观。体育教学是一种身心双重教育,除了对于身体的强化以及体育知识认知的教育以外,还包括对于大学生人格意志能力的强化。要培养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那么就必须使体育课程教学形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使其能够轻松接受、快乐上课。因此,我们需要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出发去设计多样化的体育精品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并喜欢上体育锻炼,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形成自主锻炼和终生锻炼意识。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加大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以及物质投入,改善体育教学以及锻炼的环境。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落后是限制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重要原因,而学校高层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场馆及设施缺乏的原因。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以及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转变高校教学观念与行为,增加对于体育设施的投入,完善体育场馆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4

为了深入贯彻**大和**届**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做好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区多次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和重点工作一线实践锻炼,达到了锻炼干部和促进工作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加强实践锻炼,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年轻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树立群众观点,学会做群众工作,开阔视野,经受考验,丰富阅历,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组织路线服务于政治路线,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基层”的含义和范围

本意见所称的“基层”主要是指镇、村、街道、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帮扶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中心工作,以及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比较集中的单位和部门。

三、选派对象

选派对象主要有四类:一是区级机关各部门、各镇后备干部;二是区级机关各部门、各镇优秀年轻干部,或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三是新录用国家公务员;四是未在基层工作锻炼过的历届选调生。

四、基本条件

选派对象的基本条件是: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较强、有吃苦和奉献精神,有一定发展潜力,勤政廉洁。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

五、主要措施

从**年开始,区委组织部每年都要从区级机关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各镇(开发区)也要结合实际,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

凡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原则上都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工作锻炼1-2年,锻炼的去向和形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平职、低职安排职务,也可不安排职务。

在选派年轻干部时,要严格程序,坚持条件,确保人选质量,优先考虑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

要把是否具有基层一线锻炼的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经过艰苦复杂环境和基层锻炼,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要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贪图安逸,不愿到困难艰苦地方和基层去锻炼,或在基层锻炼期间对待工作敷衍了事、无所作为的,坚决不能提拔使用。

六、实施办法

区级机关各部门拟选派到基层工作锻炼干部名单,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在每年12月底之前集体研究确定,报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详见附表一),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实施。

各镇拟选派到基层工作锻炼干部名单,由镇党委在每年12月底之前集体研究确定,报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备案(详见附表二)。具体组织实施由各镇负责,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定期督促检查。

七、工作要求

各单位党组(党委、党工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工作,特别是区级机关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精心规划、合理安排、落实措施、分步实施。

到基层实践锻炼的年轻干部由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共同管理。双方要加强联系、互通情况、交流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工作。

派出单位要经常关心和了解下派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期派人看望,做好跟踪管理。锻炼结束后,要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表现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今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5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状况结果表明,男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者多于女生。总体上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学生占74.7%。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比较积极的,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重视和喜爱,体现出现代教学中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极大地推广,很大的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男生中感兴趣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感兴趣的比例,男生比女生性格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并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女生也很少参加体育运动。(二)初中生选择项目产生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因曾经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或正在接受专门的训练的学生,他们在自己训练的项目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够很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调查中能够坚持锻炼的学生占很小的比例,这与中学生年龄小不能够坚持,家长对孩子的疼爱,舍不得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认为孩子偶尔锻炼一下身体就可以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深刻等因素有关。

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现代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正在逐步减轻,但是仍然很重,这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去,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还不是很高,学校外的体育设施的限制也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愿意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怕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受到身体伤害,约束孩子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主要是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

结论与建议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6

高校体育教育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重要所在。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是一个关系到华夏子孙后代繁衍的大事,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不能忘记自鸦片战争以后,被冠以“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为了不让这段历史重演,强健全民族体质,终生体育就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学生自主锻炼的发展目标。全面的素质教育使高校体育指导思想从“增强体质”到“终身体育”的根本性转变,其最终是保证学生“健康第一”,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技术、技能教学,过多的讲究竞技体育,而忽略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致使不少大学生成为“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所谓书呆子,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胜任时代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是把握学生成为全才的关键和最后阶段,体育锻炼首先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愉快的开展自主锻炼,这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促进我国高校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努力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自主锻炼的兴趣

我们知道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有兴趣、喜欢做才是关键,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条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开展好自主锻炼,首先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主锻炼的认识和兴趣,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提高学生个体自主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满足学生个体锻炼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育等等,指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自主锻炼,可以强健体魄、健康身体,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将来才能够工作好。这样不断的从思想认识上让学生重视起自主锻炼,对于培养自主锻炼的兴趣起到关键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适合学生自主锻炼的体育科目,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如:健身类项目,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运动项目,这些都属于有氧休闲类运动项目,学生心情是放松的,运动是愉快的,没有丝毫压力,可以说这是学生自主锻炼的体育项目之一;娱乐类项目,包括:健身操、轮滑运动、自行车越野等,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尚性,是当今青年人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他还有竞技比赛类项目,如:跳绳、攀岩、短跑等,以上这些体育项目较为适合高校体育学生自主锻炼的有效开展,对提高学生身心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锻炼兴趣的主要手段。

激发学生自主锻炼兴趣还需要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入手,要敢于打破常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是否喜爱、是否感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多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自主锻炼需要的体育运动科目,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体育比赛,不断激发学生观看、参与、评论的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参与比赛的兴趣,通过不断的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对提高自主锻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高校学生的自主锻炼是脱离教师的完全自我锻炼,学生自己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学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自主锻炼。

(一)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锻炼计划

高校学生的自主锻炼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制定自主锻炼计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骛远,拔苗助长,也不停滞不前,要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有关锻炼要求、锻炼方法、锻炼手段,结合自己身体条件安排计划,并认真进行锻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一些竞技体育锻炼项目需要的各种保护措施、保护方法教给学生,对锻炼前的各种准备活动,锻炼后的各种缓解活动等都要细致的在计划中落实到位,并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

(二)提倡学生休闲时间参加自主锻炼活动

高校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学生在休闲时间内进行一定的对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这样不断是锻炼的持之以恒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前面我们提到了自主锻炼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自身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并促使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得以培养。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参与体育运动,而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味学生应付心理较强,学生课下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运动习惯很难得到养成。自主锻炼恰好将这一弊端进行了很好的改进,使体育运动组织形式得到根本改变,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是广大高校学生存在的共同心理特征,自主锻炼可以充分体现个人能力和展示学生健康体魄,因此大学生为体现自我、完善自我,必然会积极参与到自主锻炼中去,这样既满足了高校学生心理需求,探索精神以及勇攀高峰的欲望得以满足,又使得学生自身的良好运动习惯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自主锻炼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忽视体育锻炼对学生切身实际的感受过程,学生能否持之以恒的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正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自主锻炼不但是生理的体验过程,而且还是给学生心理带来的一种美好享受,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会发现、感受这种来自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切身实际进行体验,重视其运动项目参与者的体验过程,心理体验过程是了解学生内心抓住学生心理动态的主要手段,也是转变学生对“体育”二字的思想认识,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真正实现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使学生真正领会自主锻炼的深远意义所在。从而积极参与和身体力行的进行自主锻炼。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 社区居民 体育锻炼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24-02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有着很强的代表性,研究呼和浩特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地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为居民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进行了许多的文献查阅及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参加体育锻炼者调查问卷,并在呼和浩特市市区内的新华广场、满都海公园、青城公园等几个体育锻炼者相对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随机选取了400位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的问卷发放、填写及回收,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所有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运用Excel对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进而进行逻辑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其中男208人(52%),女192人(48%),这说明市民中不论男女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是一样的。根据被调查者的年龄情况,将其分为三组,30岁以下组70人(17.5%),30~50岁组136人(34%),50岁以上组194人(48.5%),在此次被调查者中50岁以上的市民最多,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近半数,中老年人因基本退休在家,可支配余暇时间很多,且身体逐渐衰老迫切需要锻炼来强身健体,又可打发无聊时间,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其次是30~50岁的中年人,他们在社会中的生存情况复杂,有些人因老人或孩子的重任,或因此时正是事业发展的高峰期,所以很少有机会参加锻炼,但也有很多中年人选择加入到体育锻炼者的行列,强健体魄,娱乐身心。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减,青少年因在校或毕业时间不长仍保持着一定体育活动习惯,所以乐于参加体育锻炼。在受教育程度上:被调查者中高中及以下有223人(55.8%),专科及以上177人(44.2%)。文化程度与居民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关系,受教育层次越高,了解新的体育锻炼的方法更先进,接受体育教育与熏陶的时间越长,终身体育活动的意识则越强,参加体育锻炼相对就更积极。(见表1)

(二)呼和浩特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活动项目及活动地点的选择

1.呼和浩特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活动项目的分析。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参加散步(72.3%)、跑步(33.2%)、自行车(15.3%)、游泳(14%)、健身操(11.6%)、体育舞蹈(10.5%)等传统又易于开展的锻炼项目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这种单独的健身方式也得到了锻炼者的认可。而在很受群众欢迎,又有着很高参与性和趣味性的球类项目上则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甚至职业体育领域中很受欢迎的大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在社区体育中受到了冷遇,因其对人员、场地等条件的高要求,所以在相对分散的社区体育运动中较难开展,只有20%的人选择此类项目进行活动。相反,小球类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则因为其参与人数少,场地好满足等因素受到了体育锻炼者的热捧,有39%的人选择此类项目活动。

2.呼和浩特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活动地点的调查。通过对被调查者的分析,大多数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选择了公园、小区空地和其他自然环境等公共场所作为自己锻炼的场地,分别占到37.5%、36%和35.6%。有23%的人选择在社区健身场地或会馆进行锻炼。只有18.5%的人经常去一些收费的运动场所进行锻炼。虽然社区居民反映专业的体育场所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且设备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呼和浩特市居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制约,去收费场所进行锻炼的人较少。(见表2)

(三)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段和持续时间的选择

在呼和浩特市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里,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有168人(41.9%),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的有154人(38.4%),每月参加1~3次体育锻炼的人有53人(13.4%),而每年中参加体育锻炼不足10次的也有25人(6.3%)。从中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的大部分体育锻炼者能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但是也有部分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足,有关部门应鼓励居民多参与体育活动,充分调动起不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人群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参加体育锻炼相对集中的时间段是早晨137人和晚上100人,分别占到33.9%和25%,而上、下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仅有54人,只占到13.4%。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选择无固定时间的人有109人,占锻炼人数的27.7%。选择早、晚锻炼的人大都有相对固定的锻炼时间,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下午则是学生和体育爱好者的锻炼时间,而在选择时间不固定的人,多为自由职业者或作息时间不规律者。(见表3)

而锻炼持续时间主要以1小时以下的短时间锻炼为主。其中,30分钟以下的有110人,占被调查者的27.7%,30~60分钟的有218人,占54.5%,而一小时以上锻炼的只有72人,占17.8%。这些数据表明,社区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多、时间中等,这同社区居民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另外,社区居民的工作及休息时间的长短在较大程度上左右了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四)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目的及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分析

经过调查得知,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有所不同,为了强身健体,增添生活乐趣和愉悦身心排在前三位,分别占73.2%,55.4%和52.7%。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还有25%的锻炼者是为了社会交往或促进家庭和睦等原因加入到体育锻炼者的队伍中。而在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有80.4%的人认为有一定关系或很有关系,甚至有12.5%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其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7.1%的人觉得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没有什么关系。

(五)影响呼和浩特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在调查后得出了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诸多原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没有空闲时间(69.3%),没有体育锻炼兴趣(45.5%),没有合适的体育场地(29.5%),受经济条件制约(27.3%),没有有效的体育指导(22.7%)。还有工作压力较大、没掌握好的锻炼方法以及其他的因素也都制约着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可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整日的辛苦工作,致使人们没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场地不足是造成人们不从事体育运动的很大原因,但这一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太广,很难协调。

在“如果条件发生变化,您是否想参加体育运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8.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在条件发生有利于自己锻炼的情况下参加体育锻炼,但也有13.6%的人明确表示更多的参加体育运动,还有18.2%的人比较犹豫,不知道是否会改变想法,更多的参加体育锻炼。

(六)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业余时间如何支配

调查显示,那些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业余时间主要花费在在家休息(76.8%),看电视(70.5%),其他(25%),读书(20.5%),上网(19.3%),购物及参加各种聚会(19.3%)。可见在居民的业余时间中人们通过休息来舒缓紧张工作所带来的疲劳,电视机仍然占据着人们的绝大多数业余时间,其他的一些活动也让人们远离了体育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本次调查,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中大多数的居民具有较好的体育活动习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较大,中年人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暇锻炼,所以参加锻炼人数相对少,而青年则因为学业较重或刚刚工作压力很大,所以参与体育锻炼比例较低。

2.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中每周参加锻炼3次及以上、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的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居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很明确,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成为主要目的,但是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也有他们的想法,没有空闲时间,没有有效指导和场地,经济条件等因素都制约着他们参加体育锻炼。

3.居民以早、晚参加体育锻炼为最多,基本采取“就近就便”原则,在自己小区空地或周边广场公园进行体育锻炼者居多,由此凸显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数量不足的问题。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多元化,项目日渐增多,但居民选择锻炼项目仍受一定的技术和场地的限制。当前开展比较普及、效果容易保证的项目是球类活动、跑步、体育舞蹈和健身操等。

(二)建议

1.应继续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鼓励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其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仍是实现群众体育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最后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2.各级职能部门应该多举办一些能让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鼓励全市居民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通过互动、互助、互学等活动,要充分挖掘体育的功能,为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要求而努力,丰富社区体育文化。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场地设施都要跟上,与城市的建设同步发展。

3.提醒相关部门多建设和改造一些居民喜欢的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使更多希望参加体育运动的居民不会因为没有运动场地而放弃体育锻炼。加强项目组织力度,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民族及地域人文的特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l):4-6.

[2]李凤新,霍瑾,村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现状的调查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3]陈英,刘丽萍,高志红.石家庄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8-9.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8

一、不知

四十年前,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个年代我国正处于“”阶段。在乡下,人民对体育的认识少之又少,基础设施条件差加上大集体生产劳动,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无心思也无能力顾及体育锻炼,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群众文娱体育的活动基本开展不起来,村上偶尔有几个年轻人,利用农忙休息之际,举举石担、玩玩石锁,已是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参加体育锻炼和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壮体的目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

二、初知

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的条件还是很落后,记得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到一个小镇的学校工作,对镇中学而言,无非就是两片泥地篮球场。领导交代任务带运动队训练,凭着一股子热情,起早与学生一起进行训练。因为学校无跑道,训练只能在公路上进行,有时乡下早起的人看到我们在公路上跑步,有的婉言相劝,有的停下脚步评头论足,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是与我童年时的差不多。这段时间里,乡下开展的主要体育活动,每年无非就是组织一到两次的篮球比赛,利用秋收结束或春节空余时间,各单位或自然村组织篮球队,相互切磋,进行比赛,但总体上参加的人少,边上观看的人居多,且参加比赛的人还是以青年人为主,少数有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故而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还是很模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的意识到了锻炼的重要性,偶尔有极少数的人早晨跑跑步,做做操,能看到他们锻炼的身影,他们锻炼的目的无非就是缓解创业的艰辛。这段时间只能说是少数人对体育锻炼的作用与价值有所认识,但也只是初知而已。

三、半知

二十年前,随着工业化不断涌起,尤其是像我们昆山外资企业逐步增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日趋走向企业化。农村大片土地也逐步建起了高楼,盖起了工厂,几千年劳作的人们一下子失去了土地,空余的时间越发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但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也日趋增多。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健身计划》),这是一项国家宏观领导、社会多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新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宣传学习,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关心健身活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健身计划》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锻炼意识及参与的热诚,群众体育锻炼才初步拉开了序幕。当时可以看到,早晨起来锻炼的人增多,大众的娱乐活动在不断增加和创新,工厂、各镇组织的群众体育比赛的项目、内容也在增多,人们的观念不断改变。就中老年健身而言,各镇有舞龙队、腰鼓队,市级有综合性的运动会,等等,政府从各个层面激发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诚,逐渐使人们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参与中感受愉悦,接受熏陶,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一阶段,社区、街道等出现了自发组织的集体操、集体舞的人群,年龄分布各个层次。虽说参与的人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但通过锻炼,尤其是适当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增强了体质,体育的魅力才真正呈现。这段时期只能说是人们对体育锻炼意识达到半知状态。

四、全知

十年之前,国家在为促进人民的体质健康不断想出高招。通过发行体育,利用公益事业所创造的财富改善群众体育的设施,尤其是对农村广大地区投入越发明显。通过近十年时间的投入,各社区、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既能适应老年人活动又可以针对孩子们活动的各项体育设施日渐增多,城区中各个锻炼活动场所常常爆满,踊跃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日益壮大。各镇老年体协普遍组织拳、操、功、舞、剑、门球等教学培训锻炼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一至两项学得好一点,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懂得一些锻炼方法,培养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这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从而使体育和健康伴随人的一生。市老年体协还定期组织比赛,交流切磋技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娱乐文化的需要。这时,人们对体育锻炼活动从思想上有了根本的改变,故而,这时期可以说人们对体育锻炼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呼吸系统健康、增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愉悦身心情绪稳定,是预防中老年“三高”疾病的良药。这就是,世界在变,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在改变。现在一到晚上,各个社区、街道的活动场所都会传来节奏鲜明、欢快愉悦的乐曲,这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舞蹈、健身的活动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其中,不乏少数学龄前儿童也随之起舞。各活动器械场所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伸展胳膊,踏上转盘,兴致极浓地操着各个活动器材在锻炼。

五、认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就目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我的感悟就是哪种运动适合哪种人,哪种人就在进行哪种运动。如既不参加跳舞又不早晨跑步的,但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小区就近的公园里进行散步锻炼,十分钟、二十分钟乃至半小时以上,他们都能按各自的身体的状况控制自己锻炼的时间和运动量,这一创新和创举才真正达到了体育健身的目的。这就充分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富裕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与四十年前的不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随着社会的进步,双休日工作制的实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自动化的普及,不仅余暇时间将逐年增多,而且余暇生活内容也会起到质的变化。传统的养生型要被富有青春活力的健身型所代替,人们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终身体育锻炼和接受终身体育教育,是人的生活需要,是人一生的体育行为。通过有益的健身活动,获得健美的形体、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达到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新荣.体育与科学.1977,(4).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大学生;锻炼习惯;因素;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69-02

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就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找出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重要程度,构成了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的体系,通过该体系不仅可以直接看出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某一因素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的重要程度,还可以看出影响各因素的具体环节所在。使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更具针对性。使高校体育改革更加有的放矢。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河北省10所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的2003-2006级的4 000名本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为内容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通过座谈、走访专家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根据各因素的范畴不同,在设计问卷时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三级。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问题运用特尔菲法筛选确定。本研究共进行了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对每次回收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经缜密细致的研究后,重新设计下一轮问卷。根据第三轮问卷各项指标赋值情况,计算出各指标在该指标相近的群体中的权重值,再根据权重值的大小对各项指标进行重新排序,最后得出第三轮问卷统计结果,经肯德尔和谐公式平滑处理后得知专家意见一致性较高。问卷中所反映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从而确立了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体系。

2结果与分析

2.1一级因素“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锻炼氛围”是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部因素,“大学生自身需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大学生的个人条件和兴趣”则是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内部因素。“高校体育教学”是将这一内因与外因联系起来的纽带。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初期,主要是由于“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作用或是“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锻炼氛围”的吸引,使大学生们投身到了体育锻炼中。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高校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形式,而“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是其最基本保障。从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行为要求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运动技能的由不稳定到稳定并逐步实现自动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自身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水平的高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否得到良好的培养,将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将“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锻炼氛围”及“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要求等外部刺激转化为内在的动机,再通过不断的重复,由不稳定到稳定,最终形成“动力定型” 使体育锻炼行为成为终身的、自觉的、稳定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本研究将其归结为一级因素的六个方面,按其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的权重大小排序,依次是“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自身需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大学生的个人条件和兴趣”、“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锻炼氛围”。

2.2二级因素二级因素是对一级因素的六个方面的具体化,是立足于每一个一级因素并对其内容的一个细化,共包括三十项内容。通过对六个方面的各自内容的细化,找出了每一方面的具体构成成分,并对各成分按其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的权重大小进行了排序。

2.2.1“高校体育教学”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涉及体育教师、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及成绩评价等方面。其中,体育教师是系统化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体育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得如何,是影响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因素[2]。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期待会影响学生最初的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期望,至关重要。

2.2.2大学生自身的需要方面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层次,即: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参与体育锻炼横跨了上述五种需求层次。因此充分发掘大学生自身的需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又一重要途径。然而,健康和娱乐的需求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而体育锻炼的本质是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由于体育锻炼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便变的更加活跃。学生可以把体育锻炼作为交流和沟通的手段进行人际交往。而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同样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增加了与人交往的筹码。学生的这些自身需求因素是促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2.2.3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因素对某一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对体育锻炼认知的重要性上,更要从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增进体育锻炼的感知、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等方面来加以强化和提高。特别是体育锻炼意识,它是对体育本质、特性、价值、作用以及体育与人、体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4]。

2.2.4大学生兴趣爱好与个人条件及体育设施与体育氛围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及归因的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设施不完备,无运动氛围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5]。因此,校领导带头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与学生同场竞技,利用广播、板报、网络等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不断改良体育设施,改进体育教学,组织丰富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

2.2.5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各种体育赛事,都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途径,然而,惰性是人的天性,在参与体育锻炼之初,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加以管理,才可以促使其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并通过适当的奖惩措施给与激励或督促,使其将体育锻炼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形成习惯。

体育制度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上对体育活动的安排、活动计划的实施、体育设施的更新与完善、体育文化宣传乃至于氛围的营造等加以规范,它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指南,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是一种指令性的文件。因此,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养成锻炼习惯的保证。

2.3三级因素三级因素是各个二级因素的观测点,每一个二级因素的观测点个数不尽相同,有的三级因素与他相应的二级因素完全相同,是因为它作为二级因素已经十分具体明了。对同一二级因素有多个观测点的,按各观测点在相应二级因素中的权重进行了排序。全部的三级因素共52个,通过这52个观测点既可以弄清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具体因素及其重要程度,又可以结合各观测点所属的一、二级因素找到进行整改的方向,还可根据在同一级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重点地改进和突破。

纵观所有三级因素,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素质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 教师对学生有无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期望,是否了解学生上体育课的心态也至关重要;在心理学方面有一著名的试验,那就是“皮革马里翁效应”,它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在学生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及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报有强烈的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愿望,则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是一个极其积极的暗示。

体育教师通过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不容忽视,特别是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课余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重要形式,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性,既可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对活动项目、同伴、场所的不同需求,又可以满足不同活动目的、不同活动方式的需求。因此必须从活动安排、组织管理、场地设施、宣传教育、氛围营造等多方面给与足够的关注,才可能使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学因素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影响最大。重视体育教学,研究和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适用的教学评价系统,是促使养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2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是多层次的研究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应该从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层次(三级因素)去寻找,再到该因素所对应的上一个层次(二级因素)去查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该因素所对应第一个层次因素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切入点。弄清各因素的层次关系才可能使高校体育改革有的放矢,促使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才可能有效。

3.3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当对体育教学进行整改时,其他因素也必须跟着作相应的调整,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其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及改善学生个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客观条件。这需要相应管理制度作支撑,更需要相应的场地设施、倡导宣传、带头参与等来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进行配合。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8.

[2] 张贵婷,等.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调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7,22(2):73-74.

[3] 〔美〕约翰・布普德斯・华生.行为主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2-23.

施工锻炼心得体会篇10

以往在学校内部常常会有定期的体育运动会,但是在体育运动会之后,往往由于后续宣传工作没能及时跟进而使得学生们无法对体育锻炼抱有持续性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对体育教学工作制定详尽的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使得各类体育运动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让学生们的锻炼意识和体育精神在每天的体育活动中都得以强化。

2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以往的体育教学之所以无法激发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往往是由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导致的,所以,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将当前流行的、学生们易于接受的体育项目和传统的民间活动融入到阳光体育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各式各样的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乐在其中,并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心里认可阳光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们以往对体育教学的抵触情绪,切实保证阳光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3增强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作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靠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的锻炼,是无法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的,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们丧失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最重要的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之外,还需要完成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让体育锻炼能够贯穿到学生的一生当中。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学生的成才阶段,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性,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点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学习方法,调动起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谨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为学生们营造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体育环境,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们在课堂的创造力以及对阳光体育教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们的潜力得到不断挖掘,同时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喜欢上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

阳光体育教学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教师与学生的认可,是因为伴随着阳光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在课外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还是日常的体育课都为学校以往单调的学校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校园的文化氛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所以,在今后的阳光体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为学生们营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文化环境,让体育锻炼从以往枯燥无味的田径以及球类运动中释放出来,根据学生们的需要,大力推进各类体育社团和协会,诸如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游泳社团、滑板协会等的建设工作,让校园体育锻炼文化氛围不断活跃起来,使学生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现机会,让自己的运动潜力得到不断的挖掘。

5增强资金投入与体育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相关的体育运动设施并未能充分满足体育课堂以及学生锻炼的需求,而相关部门也未能对此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要想增强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需要从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以及学校的管理层出发,提高政府和学校在体育经费上的投入资金,对体育设施进行改革。而在对体育设施重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在充分了解学生爱好兴趣的基础之上,对体育场馆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建。除此之外,许多省市大型的体育场馆还需要对学生采取各类优惠免费政策,并对体育运动设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问题维修工作,保证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大型体育设施都能够良好的服务于学生,让我国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得到稳步提升。

6加大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作为阳光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者与课堂环节的引导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对阳光教育的教学效果产生直观影响。所以,学校需要专门针对体育教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最终的结果予以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激发体育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教师们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保证体育教师们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不断开阔教师们的视野,从而让教师们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创新模式,提高学生们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的热情。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