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7 18:27:24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1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政府愈加重视普惠金融向农村大众倾斜。

今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率先做到,突出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

经多年发展,我国的普惠金融虽已基本涵盖了储蓄、支付、保险、理财和信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却依然有诸多问题横亘于眼前,如金融基础设施薄弱、“最后一公里”难题、金融知识教育欠缺等,基层金融服务在总量上仍然供不应求。

作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与多年的实践者,3月20日,邮储银行旗下开放性公益平台――“邮爱公益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改变了以往简单捐赠、短期帮扶为主的公益模式,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有益探索。

服务基层,践行普惠金融

贫富差距等社会经济结构不平衡,其表现之一就是金融结构不平衡。少量人群、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多,而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村的金融资源却比较缺乏。

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特别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但普惠金融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基层网点的建设、扎根村乡的人员配置以及庞大的个人客户群体,方能让银行机构具备强大的储蓄与调动能力。

而这正是邮储银行的天然基因――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员工众多的队伍优势和全国联网的信息系统优势。目前,邮储银行拥有约4万个网点,覆盖我国近99%的县域地区;十几万员工扎根城乡,与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水融,了解贫弱群体现状,为打通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人力支撑;5亿多客户和众多实力雄厚的境内外合作伙伴,是“邮爱公益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后盾。

成立至今的十年来,邮储银行探索出了一条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化之路,尤其去年9月28日在香港上市的举动,更是开启了新的篇章。

拥有了如此坚实的基础,邮储银行主动参与了文化教育、青年创业、社区关爱等公益活动。“邮爱公益平台”首批就推出四项举措――设立“邮爱公益基金”、实施“邮爱成长计划”、成立“公益志愿者协会”和设立“邮爱公益日”,四者将与邮储银行常年来的扶贫措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集结各方,整合社会力量

普惠金融的实现,亟待建设平台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一方面,需要平台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配合,丰富和完善平台内涵和运行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提升平台价值。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主动引入外部合作伙伴,保持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全面开放的包容性,利用互联网工具,吸引“边边角角”零散资金汇聚于此。

“邮爱公益平台”这一脱贫攻坚的“国家队”正是由此建立。

该平台成立当天,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以及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相关领导以及邮储银行投资者代表等出席。

其“第一响”,是邮储银行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于3月14日通过腾讯公益微信平台发起的“一起捐”活动。截至3月20日的短短一周内,已有近26万邮储银行员工、社会大众捐款,所募资金被纳入“邮爱公益基金”。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介绍:“邮储银行首期向‘邮爱公益基金’捐资500万元,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贫困群体、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队伍当中,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扶危助困的优良传统。所募资金将用于教育公平、健康卫生、社区发展、灾害救援、国际化、公益倡导等相关领域项目。”

为此,邮储银行已成立专项工作机构,负责配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做好基金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不但其手机银行、个人网银、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均已开通“邮爱公益基金”捐赠入口,信用卡积分捐赠、业务发展配捐活动等也将陆续推出。

据了解,加上邮储银行首期500万元捐资,“邮爱公益基金”已募资1000多万元。

跟踪落实,建立长效机制

践行普惠金融长效机制的形成,离不开统筹规划和跟踪评估。邮储银行在内部机制上需要整合各分支机构的公益事项,制定时间节点确保公益工作贯彻始终。在行动落实上需要点多面广、深入城乡,并打造统一的公益品牌。

在“邮爱公益平台”的诸多举措中,“邮爱成长计划”有效衔接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对贫困学生核心成长阶段的全方位覆盖,形成了扶助贫困学生发展的完整链条,也体现了“邮爱公益平台”持之以恒的执行能力。

具体上,“邮爱成长计划”包括四大举措――“邮爱自强班”、“成才支持”、“爱心传递”和“千人招聘计划”。

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介绍,“邮爱自强班”将借助“邮爱公益基金”,计划资助165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完成高中学业,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新生1000名。随着募捐金额进一步增加,资助范围和数量也将进一步扩大。

而另两个项目――“爱心传递”和“千人招聘计划”,前者是通过邮储银行公益志愿者协会为远离家乡求学的贫困学生提供跨地域的持续关注和志愿服务,为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提供假期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后者是未来3年内,邮储银行将定向择优招收1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打开人生新阶段的大门。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2

一、2014年农民增收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我县3500个贫困人口减贫工作的落实

贫困人口减贫工作是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也是省考核我县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省下达给我县减少贫困人口指标任务是3500人。接到这项任务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县政府2014年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为了尽快完成减少贫困人口工作任务,县扶贫办紧紧依靠我县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将减贫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并重点锁定出3808个减贫人口,实地摸底他们的生产增收项目以及各项收入来源,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帮扶,努力使锁定的贫困人口实实在在的脱贫。

省扶贫办督查组2014年9月11日对3个乡镇、3个村锁定的贫困人口进行抽查,据抽查结果,目前这些被锁定的3808个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已高于贫困线2650元,年底脱贫没有问题。我县完成年度减贫指标任务的108.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落实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项目

今年省下达我县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第一批)为1510万元,计划实施扶贫项目30个,其中,用于建设贫困村修路建桥项目9个;贫困村饮水工程6宗;扶持贫困村生产发展项目12个;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项目1个;实施“雨露计划”培训2项。

1、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省下达我县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共598万元,其中,投入资金429万元,建设贫困村修路建桥9条,硬化村道路长6.427公里,建设漫水桥2座,涵洞38个;投入资金169万元,建设贫困村饮水工程6宗,建拦河坝6座,过滤池6座,拉水管长19.2公里;截止今年11月底,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竣工完成;但部分项目尚未进行验收。基础设施项目已拨付资金490.5万元,资金拨付率82.02%。

2、生产发展项目建设情况

省下达我县生产发展项目资金702万元,实施种养项目12个,其中,扶持贫困村种植橡胶4500亩、槟榔2000亩、山茶树4200亩;扶持贫困村养山鸡2000只、养鸭34000只、养鹅35000只、养后备母猪275头、养肉猪1000头、养蜂1250箱;发放石斛、橡胶、槟榔肥料帮助农民管理石斛48亩、橡胶5000亩、槟榔5000亩。除养蜂项目第二批蜂种在12月份完成发放外,其他项目已于9月中旬全面实施完成。各类种苗和管理肥料都发放到农民手中,但还没及时报账。生产发展项目已拨付资金492.15万元,资金拨付率70.1%。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资金

省下达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资金60万元,其中,已投入资金48万元,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36期,共培训农民4982人次。其中,橡胶割胶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1600人次,橡胶管理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1600人次,槟榔种植技术及管理培训班5期900人次,禽兽养殖培训班5期882人次。投入资金12万元,贫困村干部培训班1期36人。培训类项目已拨付资金60万元,资金拨付率100%。

(三)抓好铁皮石斛特色产业项目发展

为了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4年)》文件精神,我办积极扶持贫困村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铁皮石斛特色产业。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已种植铁皮石斛180亩,预计今年能收获铁皮石斛40亩,但由于今年30号台风“海燕”11月10日侵袭我县,造成17亩铁皮石斛受灾。其中:铁皮石斛种植大棚及种苗完全被毁的9亩,铁皮石斛大棚被掀顶及部分种苗被毁的8亩,直接经济损失129.65万元(其中:大棚损失37.25万元,种苗损失92.4万元)。目前预计只能收获23亩,按每亩收益16.67万元计算,可以增加农民收入383.41万元,比去年的4.5万元高出378.91万元。效益比去年同期增长84.2倍。

(四)抓好农村小额贷款扶贫贴息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农村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稳妥推进,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发展经济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今年10月底,我县扶贫小额贷款共贷出4418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已贷出1650万元,农业银行已贷出1463万元,邮储银行已贷出1305万元,共扶持4366户农户发展生产。其中,养殖户1486户贷款1520万元;种植户2802户贷款1952万元;其他贫困户贷款946万元。

今年我县财政已拨到相关银行的小额贷款扶贫贴息资金共计220.9万元,其中,信用社82.5万元、农业银行73.15万元、邮储银行65.25万元;目前,已对农户贴息116.19万元,占已拨贴息资金的52.6%。其中,信用社62.53万元,占53.81%;农业银行8.6万元,占7.4%;邮储银行45.06万元,占38.78%。历年剩余贴息资金320.58万元(含2014年15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为确保农民增收工作稳步推进,我办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办公室成员为组员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员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

(二)抓好2014年度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工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项目等实行分管领导亲自抓制度,确保2014年度扶贫资金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投入扶贫项目资金共计1510万元,扶持4个乡镇4个行政村覆盖17个村民小组568户2953人发展经济。

(三)抓好贫困村庄贫困农民培训工作,针对我县农民生产发展需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促进农民增收。

(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

(五)抓好农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我办积极联系各乡镇人民政府,并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手发动农民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农户发放扶贫贴息。这样做对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3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一)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与银行贷款流程不匹配,增加了融资难度

小微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特点是短、频、快、小。即使能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审批程序烦琐,资金到位时已经错失商机,失去短期借款的作用。而银行追求较为长期的低风险的稳定收益,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快的特性,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因此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此外,农户居住分散,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成本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对银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很高。

(二)抵押物不足

小微企业普遍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一些地方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或者设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势必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融资效率。而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产权等还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大大制约了“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能力。

(三)贷款金额小、银行不愿办理

许多小微企业只需要贷几万到几十万元,而许多银行不办理一百万元以下贷款,有的银行甚至不办理三百万元以下贷款。办理一笔贷款,金额大和金额小的贷款,对银行来说,所花费的成本基本是一样的,因此,很多银行出于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接受小额贷款申请,而偏好于对大中型企业的金额较大的贷款。

(四)小微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极大,失败率较高

绝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

小微企业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用人机制上,很多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庭特色,用人唯亲,家庭成员占据企业的重要的管理岗位,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吸纳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营随意,经济效益波动剧烈,失败率极高。许多小微企业主金融财务知识缺乏,信用观念缺失,没有贷过款,对银行金融知识缺乏,许多人因信用卡逾期严重被列入禁止类客户,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只要能借到钱,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有的甚至向民间高利借贷,筹资风险极大,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农村金融基础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对广大的农村地区,银行网点非常少,县以下地区基本没有,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十分薄弱,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微小企业的融资难。许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集中上收,基层支行没有贷款放贷权限,也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难。

二、“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若干对策

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

(一)国家要制定财政税收等各种宏观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财政政策方面,设立“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基金,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设立小微企业成长扶持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部分或全部的利息免除,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在税收政策方面,对小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给予税收优惠。在银行监管方面,对许可证审批等事项,对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和城郊地区设立机构给予便利,鼓励金融机构完善在农村和郊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二)金融机构要有微利金融、普惠金融的服务意识

金融机构不仅是企业,也是社会公众组织,对整个社会的金融均衡协调发展,承担着重要责任。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按照追求利润的做法来经营发展,要树立微利金融意识和普惠金融意识。有些许微利能够生存经营下去,就应该坚持下去,在农村和城郊结合地区,金融机构虽然只取得了微利,却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邮储银行践行普惠微利金融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农村市场发展战略上,确定了“小贷领航”的策略,以“小额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为龙头,以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和城乡结算网络建设为两翼,走出了一条“大银行聚焦小贷款”的特色发展道路。截至2012年2月29日,广东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9.88万笔,金额213.96亿元,笔均7.16万元。其中2011年累计发放27.67万笔,金额196.98亿元;贷款结余10.83万笔,金额61.40亿元,已经为超过16万户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主以及农户提供了融资服务。

本着“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企业文化,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成立以来,面向广东农村地区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并将其定位为长期核心战略性业务。让小额信贷机构“下沉”农村,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三农”服务站,撒下“天罗地网”,像毛细血管一样渗入农村;站内可办理存取款、受理小额贷款申请、新农保、新农合等涉农资金,极大地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让农村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便利的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东26个空白乡镇中,解决了40%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问题。此外,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也积极尝试通过自主研发的电话POS等电子设备,解决农村小额取款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加大乡镇网点建设工作,计划3年内新增500个以上网点,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进一步凸现邮储银行网点覆盖城乡的特色。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在连接城乡二元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力度,乡镇一级的网点覆盖率达到93.6%。每年通过广东省分行结算的个人资金约有5000多亿元,其中70%流向农村。开通跨行转账、受理农民工卡的县域和农村网点超过1000个,是广东省最主要的农民工卡受理银行之一。ATM总投放量超过3600台,占广东省银行业ATM的15%,位列广东银行业第三,POS超过3500台。在城乡居民以及个体经济支付结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邮储银行具有的网络优势

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难点,邮政储蓄银行独特优势集中表现在:一是网络优势,邮储广东省分行拥有1800多个金融服务网点,基本覆盖全市各镇街和行政村,贴近专业市场、贴近中小企业,方便中小企业办理业务。同时,全国邮政储蓄银行已拥有38000多个网点,网络联通城乡,是全国最大的支付结算平台;二是专业优势,服务中小企业是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中小企业贷款是核心产品。“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小额贷款是一项专业性强的技术,邮政储蓄银行博采众长,形成特有的小额信贷技术,拥有一整套中小企业授信评级和风险控制办法,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不良率一直处于同业较低水平;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邮政储蓄银行设计了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个人商务贷款、供应链融资(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和保兑仓)、票据直贴、国际贸易融资等一系列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三是成长优势,邮政储蓄银行在城乡基层有着历史悠久、网点众多、联系广泛的基础,群众基础深厚广泛,“汇款存款到邮局”深入了几代人的心中,存款余额在全国银行业排名第4位,是资产质量优良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银行后改变了“只存不贷”的历史,融资能力和空间巨大。

(二) 邮储银行践行普惠微利金融的一些主要做法

1.广铺网络,机构下沉。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多方面开展工作,广铺网络,推进“信贷县县通”、“信贷村村通”工程。从成立伊始,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就与当地政府联合,大力发展“信贷县县通”“信贷村村通”,把小额贷款服务网络迅速延伸到各个行政县镇村,开展了“信贷下乡行”、“信贷进市场”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还联合地方村镇政府,开展“信用村”建设。目前,全省建成信用村、信用市场200多家,社会信息员队伍4000多名,初步形成了“网点+信用村+信息员”的立体化信贷服务网络。下一步,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还将借助邮政“便民服务站”平台,把信贷网络进一步深入乡村。

2.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因地制宜,结合各地风俗,开发特色产品。银行成立之日起,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就与团省委合作开展“青年创业贷款”,提供2亿元授信额度。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注意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做好信贷服务。例如,在肇庆等山区开展开发林权抵押贷款,在茂名等沿海地区试点渔船抵押贷款,在珠三角开展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等,在山区开展小水电贷款、集体土地质押贷款等,在云浮设立了石材金融服务中心。为支持“扶贫双到”工作,还与当地政府联合推出就业贴息贷款、就业创业贷款等,扩大扶贫覆盖面,增强了扶贫支持力度。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诺贝尔和平奖;农村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3―0064―03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12

[作者简介]王晶(1964-),男,河南西华人,经济师,本科。

自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尝试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信贷项目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出现了一批较好的机构和项目,它们覆盖了大量贫困客户,且逐步实现了机构的制度化和可持续性。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在支持贫民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我国小额信贷现状

小额贷款,在我国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者提供的总额在5000元以下的贷款。目前有三种模式:一是由政府开办,比如扶贫基金开展的小额信贷;二是以国际捐赠等方式形成的民间小额信贷组织;三是由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

从2005年开始,央行在山西等5省区开展了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由私人出资,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但不能吸收存款。中国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服务能力有弱化趋势:存款不断转移到大城市,农民缺乏融资渠道。

二、当前我国农村的几种小额信贷业务

(一)农信社发放的小额农户贷款。如近几年,河南省某市辖区农信社发放小额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3%左右,其占比有逐年增长趋势。农信社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是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贷款额度在万元以下,利率大体在9%左右,贷款对象为评定的信用户,贷款的性质为商业性质,贷款期限较灵活,一般在一年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农户贷款,降低了信贷条件,提高了融资效率。存在的主要不足是:1.小额贷款属于商业性质,信用户评定仍以家庭贫富为主要标准,基本上贷富不贷贫。2.由于农信社资金有限,并不能使贷款户的合理申请得到满足。3.贷款期限与农业种植、养殖生产周期不一致,贷款逾期率高。4.小额贷款与其他农户贷款基本上无利率差别,贷款利率偏高。5.小额贷款应属信用贷款,但目前农信社为防范风险,一般采用农户联保方式,大部分是担保贷款。

(二)农业银行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和一般扶贫贷款。农业银行发放的扶贫贷款,具有政策性扶贫功能。贷款发放以项目为主,一般先确定地区、项目,最终确定贷款户。扶贫贴息贷款和一般扶贫贷款金额一般在2万元以内,利率相对较低,期限在1-3年之间。此类贷款融资额占农村地区小额贷款的8%以内。扶贫贴息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发放面窄。2.由于利率低,如果审核不严,容易被挪用,往往难以起到扶贫作用。3.在项目选择上,借款人选择余地小,如果项目选择不当,贷款风险较大。

(三)“GB”扶贫模式。即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主要是以小额信贷方式扶持贫困地区妇女从事各种小型经济活动,实现脱贫致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有部分贫困县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全国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并相应成立扶贫经济合作社。主要通过接受国外扶贫信贷机构投资和接受国外捐赠两种途径募捐信贷资金。河南省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县近年来接受的有孟加拉银行、台湾富商、美国乡村银行基金会、澳大利亚开发署的捐赠款、慈善款等。其中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投资需5年后逐步归还贷款本息。扶贫经济合作社作为民间社团法人在民政局注册,在银行开设独立账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业务上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指导。具体组织管理小额信贷。其贷款对象是家庭收入较低的妇女,贷款具有扶贫性质。贷款额度一般在3000元以内,期限1年以内,采取整贷零还的方式。贷款实际利率在12%左右,管理较为严格,贷款回收率高,损失率极低。存在的不足是贷款管理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贷款额度小,期限短,覆盖面窄,资金总量少,单位资金管理费用高。因而造成实际贷款利率高,降低了其扶持发展和扶贫作用。

(四)民间借贷融资。当前,民间借贷融资基本上处于一种隐蔽、分散和不规范状态,民间借款融资数量很难有确切统计,且各地区情况差别较大。据测算,民间借款融资一般占地区融资总量的20%-25%之间。借款用途多为农业生产、生活急需,期限一般较短,大部分额度较小,利率情况较复杂,纯商业性借款利率一般在10%―20%之间,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民间借款最大优点在于借款双方较为熟悉,借款时间短,手续简便,能解决借款人资金急需问题,但易导致经济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三、建立完善小额贷款组织应明确解决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问题。即小额信贷组织是商业化市场组织机构或政策性组织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解决农村融资功能而建立的组织,还是以政策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在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同时又体现扶助发展、扶助贫困功能,或者是兼具两种功能。只有明确功能定位问题,才能确定小额信贷组织创立管理的主体、资金来源、信贷产品设计、风险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商业化性质的小额信贷组织,必然把风险和收益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信贷资金会投向经济实力相对较好的借款人,借富不借贫,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不能期望其扶贫济困,承担国家政策性职能。而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小额信贷组织,其管理必然要以国家某一部门为依托,主要以国家投入资金为主。从以往国家扶贫性质的政策性资金使用情况看,由于扶贫性质的资金比商业性质有优惠条件,真正的贫困户缺乏这方面的信息和获得资金的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资金支持。同时也不能有效地解决管理和道德风险问题,实际的损失率高,扶贫效果不明显。由此看来,以政策定位的小额信贷组织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能否达到政策设计者初衷,尚很难判断。因而,按市场化原则组建小额信贷机构,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扶持应是相对现实的选择。

(二)组织机构设置问题。即设置的规模和服务范围的确定。小额信贷特点就是借贷额度小,贷款覆盖面广、周转快、方便灵活。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服务管理成本高。如果在乡镇一级设立组织机构,服务范围限于本地区,由于地区资金供求量有限,不可能规模过大。但规模越小,均摊到借款单位借款资金的成本费用会越高,因而其贷款利率很高,不具

有竞争力,其生存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如果规模较大,服务范围在县域一级,巨大的覆盖面单个机构是难以做到的,就必然涉及设立分支机构或委托问题,其在业务人员培训、委托费用支出、资金规模等方面与农村信用社相比也不具有竞争优势。其发展也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因此,应根据成本法设立经济区域性分支机构。

(三)市场准入问题。小额信贷机构的设立,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无论是公司(企业)性质还是社团法人,都要经过国家管理机关的登记批准方能成为合法的经营组织。如果小额信贷组织在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基础上组建,应不存在法律政策障碍,其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经营过程中的监管也较为容易解决。但如果是以个人投资入股新建组织机构,则涉及较多的政策、法律、金融监管问题。如新建组织机构的资金来源问题,如果能准许吸收公众存款,必然要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如果不准许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规模必然很小,服务功能单一,经营管理成本也会很高,市场生存能力很差。如会计核算制度适应问题,如果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设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各种制式的凭证、合同,无论是对人员要求还是成本费用都会很高;如果降低核算门槛,会涉及监管信息获取难、税收征管难,也可能出现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等问题。

四、几种小额信贷组织模式的设计与比较

金融是高风险而非高利润行业,特别是小额贷款机构,这两方面的特征更为明显。在小额信贷组织模式的设计上,应持慎重态度,既要避免现有金融机构适应市场能力差和低效率问题,又要注意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问题。

(一)在规范民间借贷的基础上组建小额信贷机构。多年来,民间借贷一直处于自发状态,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成为农村金融市场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自然人出资,组建小额信贷机构,必然是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商业性组织。按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可比照或依据合伙制企业规定,或有限责任公司规定进行组建。

合伙制企业出资人员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适宜于规模较小的信贷组织机构。经营信贷业务金融经营范围,应获得银行监管机构许可。合伙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业务范围仅限于单一的资金借贷业务,其资金来源,全部为出资人入股资金,不能办理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为保持其健康发展,从风险监管角度出发,应有一些具体的限制,如合伙人的最多人数,出资的最低资本总额,执行的会计核算标准等。为降低社会风险,特别应规定合伙人不能变相借入个人资金入股,否则,一旦出现经营不善,清算解散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依据有限责任公司规则设立小额信贷机构,适宜于规模相对较大的经营组织。按有限责任公司规则组建起来的小额信贷组织,其资产业务以小额贷款业务为主,其资金来源不应仅限于资本金,应准许其从货币市场拆入资金,或用国家支农再贷款资金给予支持,但不能准许其吸收公众存款。同时,对此类小额信贷组织,应实行等级划分制度,规定相应的等级标准,随着经营规模扩大、管理的规范,逐步提高其等级,并准许其增加某种业务。如合伙制组建的小额信贷机构,其经营规模和经营时间达到一定条件后,可准许其升格为股份有限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经营规模、经营时间、管理规范达到某种条件后,可准许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同业拆入资金的资格,并设置最高同业拆入比例的限制。甚至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申请国家支农再贷款资金,以解决经营规模扩大和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小额信贷机构业务相对单一,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其信贷手续的具体办理可委托农信社或邮政储蓄机构办理,如现金保管,信贷业务中的取款还款业务,应进行委托,以提高安生性,减少经营成本。同时,其贷款资信调查,还款催收等,也可以聘用农村兼职人员办理。小额信贷机构风险控制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担保方式的完善,更在于对本地区借款人的准确了解程度,也在于便捷、灵活、快速的信贷服务。

在规范民间借款基础上组建的小额信贷机构,其优点在于:1.建立起产权关系明晰,属于完全的商业化组织经营,可以避免国有金融机构权利责任不对称,经营效率低下等弊端,为民营金融机构在市场化经营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2.有利于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缓解农户借款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引入的竞争机制,能有效解决农信社信贷业务独家垄断的局面,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3.为农村金融市场借贷利率的市场化提供了基本条件,从长远看有利于合理降低借款利率水平,使农村借款人受益。

组建此类小额信贷机构,也有许多现实困难和不足。一是市场准入问题。如何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的许可,当前银行监管在此方面的规定则尚属空白。二是规模和盈利能力问题。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业务特点,决定了其经营规模不会太大、盈利水平不会太高,加上诸多经营风险和条件限制,投资人是否有足够的内在动力申请这样的经营组织,仍有待实践检验。准许小额信贷组织办理存款业务,就要达到诸多严格的监管条件,同时,经营场所、安全保卫、电子设备购进等一系列要求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是无法获得盈利的。不准许其吸收公众存款,其经营资金来源有限性也会制约其建立机构的积极性和盈利能力,能否从金融市场拆到资金,也属于市场选择行为,要求其达到的条件也会较高。特别是如果账务核算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极有可能发生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而变相吸收个人存款行为。如某一股东从其他个人手中借入资金入股,这种个人行为很难得到有效监管。如果小额信贷组织经营失败,同样也会引发较多的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三是办理小额信贷业务,需要有一定金融专业知识和管理素质的人员,是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组织一大现实问题。

(二)准许县级以下邮政储蓄机构办理小额信贷业务。邮政储蓄机构,分布面广,现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办理储蓄存款业务的经验,在邮政储蓄改革中,可考虑以邮政储蓄机构为依托,组建小额信贷组织,使其成为专营小额信贷的组织机构,是当前发展小额信贷机构比较现实的选择。

把基层邮政储蓄机构转变为小额信贷的专职机构,其优势在于:一是邮政储蓄机构现有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开办小额信贷业务不会增加较大的经营成本,避免出现经营亏损问题,经过短时间的组织培训,即可以开办此项业务。二是建立了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长效机构。准许邮政储蓄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三是不存在新建小额信贷组织的法

律政策障碍,风险监管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邮政储蓄办理小额信贷业务,也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邮政储蓄机构仍为国有性质,其经营服务效率能否高于农信社,贷款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有不确定性。特别是积累大量金融风险后,仍需要国家作为最后的损失承担者。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如果仍为全国统一法人组织形式,也会像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可以对不同分支机构资金实行统一调度,资金流向发达地区和低风险地区,这是经济规律自然决定的,不发达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仍会存在。三是贫困地区小额信贷业务办理成本高,风险大,邮政储蓄机构开办此项业务的积极性可能不高,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量小,仍需要国家政策调节或限制。

(三)在基层农业发展银行设立小额信贷部门。农业发展银行属政策性银行,在县级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可考虑将所有涉及农村的政策性资金,包括支农再贷款资金,扶贫贴息资金等由农业发展银行管理。以此为资金来源,在农村开办小额信贷业务。其好处是不用开办新的金融机构,节约社会成本,政策性资金统一管理,利率定价国家有主导权,能更好地起到扶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同时,也对农信社形成一定竞争。

由于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只建到县一级,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可采取委托方式,即可以委托农信社机构进行现金贷款发放,回收等手续的办理,而贷款发放对象的确定,借款条件的审核等仍由农发行确定。

由农发行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关键是能否有合理的制约机制,真正将资金用于国家政策扶持的借款人,并保证偿还,控制道德风险。否则,有限的资金,逐年沉淀损失,信贷资金无法循环周转,其政策性扶持功能会逐渐丧失,国家开办此项政策性业务的初衷也很难达到。

五、目前几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小额信贷管理模式

(一)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有一定规模、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公司,采取与农户签订种、养殖等方面的合同,由公司担保农户贷款的方式取得小额信贷的支持。这种方法不但使没有资金的农民取得了资金,同时也减少了金融风险。

(二)农户联保模式。由3-5户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目前农村信用社基本上采取此模式发放小额贷款。该模式增强了联保农户的信用意识,提高了联保农户的互帮、互助精神,增进了联保农户的关系,减少了信贷风险,达到联保农户共同致富的目的。改变了收贷行为,由以前信贷员上门收贷转变为联保农户主动还贷。

(三)加强信用乡(镇)建设,通过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采取发放信用贷款证模式。

(四)由政府提供资金担保,指定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文玲,实至名归的“穷人银行家”[N].金融时报,2006-10-20.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5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邮政储蓄机构组成了我国农村银行类机构。新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一个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各类商业银行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在资金上和金融服务上的需要。

金融资源的匮乏影响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农村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的难度将加大,提升各类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机构主要有四类六种,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邮政储蓄机构。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基本情况是:从机构网点布局看,这几类机构共有124 255个网点,其中104 671分布在县市以下地区,占网点总数的84.2%。从资产负债看,2007年末,农村银行类机构的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8.8%;负债总额占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29.4%。从信贷支农情况看。对“三农”发放贷款的机构主要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7年末,这三类机构涉农贷款(包括农村信用社各类贷款、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贷款和农业银行用于农村龙头企业、扶贫、乡镇企业、电网改造、基础设施贷款等)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9%,但大大低于全国的总体增长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城乡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上述支农贷款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当前问题

1 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

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形成了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构成的比较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这一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农村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但由于机构不完备,建立初期承担的农业开发及扶贫贷款也于1998年3月划归农业银行管理,目前的职责仅限于对粮棉油收购提供政策性贷款,与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性融资的要求相差甚远。近几年,农村金融领域主要由农村信用社一家机构维持,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它在2003年改革前由于存在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明确、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落后等重大问题,以及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因而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有的年份全行业资不抵债,削弱了其支农能力。

2 农村资金的流出

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上存大量流向城市,使资金本来就短缺的农村经济发展遇上阻碍。农村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10倍,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入中国人民银行。从整体上看,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存在“财政投入不足、金融支持不够、民间投资不继”等三大金融资源流失问题。

3 农村保险问题

农村保险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办法,也没有建立一个保险体系。现在的基本模式是: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基金以县为单位独立核算、自主管理,主要通过储蓄、国债等渠道,实现保值增值。这一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设计上不具备“社会保险”的性质和特点;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存在潜在兑付危机;农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偏低。

尽管如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在近几年中步伐还是有所加快。如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根据2002年末的监管数据,资本充足率为-8.45%,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资本充足率达5.89%。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17.5%,比2002年末的37%下降19.5个百分点。结束连续10年亏损,经营效益显著好转。2005年上半年,实现轧差盈余93.36亿元,同比增盈80.7亿元。资产规模不断壮大,支农服务功能增强。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达30694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0 769亿元,增幅为54%;各项贷款2196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8 028亿元,增幅为57.6%。总之,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开展起来,并且在试点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各类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

1 发挥中国农业银行在新农村改革的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传统的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但商业化的过程中,迅速进入城市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开始撤销了大量的农村基层营业网点,其支农能力大大下降。今后,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业务重点应放在支持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上,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为适应农村各经济主体对商业性金融的需求,应加快组建新的农村商业银行可由个人和企业等出资组建。但我国银行业不对个人开放,虽然农村信用社改组成农村商业银行时允许个人入股,但不允许个人出资组建商业银行,这必将阻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事实上,鼓励私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可使产权关系达到最大明晰化,优化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已允许外资银行设立的情况下,国内银行业应适当对个人开放,而农村则是较好的实验点。

2 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农村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主要是办理农副产品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办理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银行应拓展资产运用领域,提高政策性贷款质量,完善整体服务功能。由于粮食企业不景气,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质量低下,若以亏损的方式长期经营必定难以为继。应对粮食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增加其自有资本,并提高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对于政策性亏损,要由财政部门予以补贴,补贴资金直接全额划转给农业发展银行。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在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基本健全的情况下,农业银行应将这一业务返还农业发展银行。这样做可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服务功能,同时又不浪费金融资源。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要积极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如将一部分邮政储蓄、社会保障资金等转存入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应鼓励国家开发性金融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开发性金融更多地参与农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

3 完善邮政储蓄,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制度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降低了支付给邮政储蓄的利率,现在的关键是建立对农村的“输血”机制,使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业和农村,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资金可按一定比例留给当地人民银行调度使用,通过再贷款形式由农村信用社放贷给农业企业和农户;或者允许邮政储蓄与农信社签订协议存款,将资金交由农村信用社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也可通过购买投入农业农村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或其他农村金融债券,使资金回流农村。

4 稳妥推进商业性可持续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改革具有关键意义。除了继续办好农村信用社现有的小额贷款业务之外,应当鼓励和培育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大力发展非政府专业小额贷款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应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明确战略目标,完善业务体系,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5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农业作为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在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下,将加大农村金融风险,阻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弱化农产品获得金融支持的能力,加剧其不平等收入。农业保险具有极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地位,引导农业金融资本流入,分散目前由农村信用社独立承担的农业系统风险和社会成本。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应加大政策性保险的投入,并鼓励和扶持商业保险进入农业产业化、种养业等领域,大力开发与天气指数、期货指数等相关的农业保险新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6 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制度

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作为特殊的信贷群体,难以提供可用于抵押或为他人担保的财产,且收入不稳定,缺乏显示自己信用的衡量标准。农村信用担保制度的缺位阻碍信贷资金流向“三农”。政府在继续鼓励农户自愿互助担保的同时。应通过制度安排,财力扶持,催生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6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经济新方位的概念,这在全党、全国人民聚焦扶贫攻坚的新年头,非常重要和及时。

截至2015年底,按照2010年制定的年收入2300元为贫困人口的划分标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为2800元),全国还有贫困人口5575万。同时,我国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其中上海最高为2.3万元,为全国贫困人口划分标准的10倍。这说明我国不仅有城乡收入差异,农民之间也有贫富收入差距,且差距甚大。

现阶段,扶贫工作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也是符合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方位、新思路要求的关键,其难点就在于农民尤其贫困地区农民。因此,如何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解困,至关重要。

金融支撑成为首要难点 我国服务“三农”目前主要还依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发行、邮储银行等机构,规模和覆盖面可谓杯水车薪。

首先,产业扶贫是关键。不论是解决5575万现有贫困人口,还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最重要的都是产业扶贫。

可以说,产业扶贫是解决绝大多数地区贫困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其他包括移民搬迁、社会保障兜底、教育扶贫等,均应该是产业扶贫之外的其他选项。而产业扶贫的重难点,是农民发展生产普遍缺乏信J支持。

2006年前,农民普遍反映我国农业税赋不合理、负担重;2006年取消农业税赋制度后,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90%以上的农民都反映称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本金,充分说明了人、地、钱三者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地”指加快农地流转,“钱”即指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包括价格政策、补贴政策、投入政策、用地用电以及及时配套金融保险政策。金融支撑成为首要难点。

其中还存在配套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例如,当前急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用以规范和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行为。

借钱不还,可能是“三农”金融中一个屡见不鲜的难题,导致一些银行的贷款意愿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农业保险体系快速跟上。但现阶段,农业保险中不动产保险相对容易操作,例如种植业如果遭遇洪涝灾害,索赔则较为清晰明确,而家畜等活体保险却很难定损,容易产生诚信问题。

因此,产业扶贫、精准扶贫都亟待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农民征信体系的建设,将极大推动金融系统对各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

需高度关注三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金融需求与改革开放初期全然不同,需要高度关注三大变化:

一是金融需求呈多元化发展。早年,贫困地区农民发展产业就是简单的借钱、用钱,但如今却囊括了质押、抵押、金融租赁、保险,大型农业企业上市等多层次金融需求,走过了从单一信贷变成多元信贷及衍生品需求的历程。

二是需求主体发生改变,从普通农民发展成了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数据显示,全国2.6亿农户中有2.3亿拥有承包地,其余3千万是牧民、渔民、林农,过去这就是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全部主体。但现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87.7万家庭农场,175万家合作社(平均每个行政村有3个合作社)以及35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其中12万家是龙头企业且有1245家是部级龙头企业。因此,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成为了新的金融需求主体。

三是金融业本身正在经历变革,其中“三农”金融又包含了三方面变化:

其一是小额变大额。农民早期的金融需求通常是小额、短期,但借贷主体增加了家庭农场、新型合作社等机构之后,单笔信贷额度大多上升到数万元、数十万元乃至数千万元不等。

其二是短期变长期。当前,“三农”信贷需求普遍从早年根据农作物种植周期而定的短期、超短期融资,逐渐拉长至一个种植周期或者一年,从短期、小额信贷逐渐转变为了中长期、大额化的需求。

其三是交易方式发生改变。过去表现为单一的实体柜台交易,如今扩充到互联网线上交易,其中有机遇也有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适应新变化

那么,面对这一系列新变化、新趋势,应该如何顺势而为?

这将涉及两方面工作:一是供给层面,需要国家财政和商业银行给予更多支持;二是需求层面,需要各领域、各机构顺应新趋势,做出三大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首先是机构创新。通过分析发现,全球其他国家尤其发达国家,几乎很难完全依靠商业银行来覆盖“三农”,均由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来提供服务。例如法国、日本和美国,要么是政府主导的补贴型借贷体系,要么是合作型金融体系。但在中国,尽管有农业发展银行这一政策性银行,但其业务面却长期受到限制,之前多从事粮棉油收储业务,近期才开始衍生到其他金融服务领域。

当前,我国银行机构分为“三大体系”: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主要是各类信用社,但它们近期纷纷申请成为独立法人,谋求商业银行身份和盈利渠道,这就意味着信用社体系在逐步非农化,真正的合作金融在我国并不存在。

我国服务“三农”目前主要还依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发行、邮储银行等机构,规模和覆盖面可谓杯水车薪。加之服务成本高昂,一些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即便开展相关业务也更多是为了获得国家的扶贫再贷款、降准政策和监管绿色通道。因此,应该考虑成立专门从事“三农”业务的金融机构,由政府在监管和税收上给予特殊补贴,做出重大的制度创新。

其次是产品创新。地方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一些网贷机构更是创新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农机具抵押等产品。

例如,黑龙江的农民以200万元买拖拉机就应该能够抵押,或者应该探索金融租赁模式来解决农民买不起拖拉机的问题,多在贷款抵押物方面大胆创新。现阶段,我国已有291个农地经营权、农房抵押试点县,试点推广在东北地区意义尤其重大,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尤其显著。此外,能否探索以生猪作为中型农企的贷款抵押品?能否建立银行与农户之间承担信用担保和抵押品流转作用的中介平台?这其中可探索的空间相当大。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小微金融 小额贷款 金融改革

中国作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发达程度低且不平衡的国家,“三农”是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与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两极化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偏低等现实情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消灭“贫富差距”任重而道远,这使得在我国,微金融的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经济改革,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特别是在农村领域内,以改进激励机制、提高微观经济效率为目标的农村生产与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农村经济绩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将资金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放给了国有企业的行为以及国有银行趋利行为而对农村借贷主体实施歧视性态度使得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那里得到足够的贷款成为不可能。

微金融,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金融。微金融是金融领域内,对数额、规模较小的金融活动的统称,是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大规模资金融通来说的。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个体工商户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近段时间,阿里巴巴的信贷业务也是属于微金融的范畴。小额信贷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金融发展手段和扶贫方式,主要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目的在于为资金缺乏的贫困户和小型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福利较好,企业的资金来源广,故微金融体系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在拉丁美洲、印度等地颇为常见。1997年首届小额信贷峰会(Micro-credit Summit Campaign)设计了一个“双赢”的目标,即:微型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扶贫,而且能够做到财务可持续。目前,微型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推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微金融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6年10月,援引外资进行小额信贷扶贫试点阶段,如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援助的直接扶贫项目;第二阶段,1996年10月至2000年属于政府主导阶段,此时政府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政策,将小额信贷由NGO等主要利用国外捐赠进行的小范围试点转向为政府主导、以国内资金为主并且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6年4月: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项目全面开展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7月下发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初又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确定农户联保贷款“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的基本原则,2001年12月,央行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并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我国的小额信贷开始步入正规化阶段;第四阶段,06年至今,外资进驻,小额信贷注重商业可持续性。2006年5月,渣打银行率先在深圳和上海推出面向小企业的信用贷款产品: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2007年4月,GB首先在四川、内蒙古和海南三地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资金完全源于海外。2007年12月,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获准在中国内地省份设立村镇银行。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同年6月22日,邮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试点在河南省长垣县魏庄镇正式启动。2007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系统在全国正式上线运行。

目前为止,有多家银行加入了微金融的行列。发行小额债的门槛并不高。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银行需具有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等条件。具体到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条件则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于上述要求,大部分商业银行达标。自2011年底,民生、兴业、浦发三家银行首先申请小微金融债后,截至2012年10月底,银监会已批复小微企业金融债3195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15家商业银行发行约20只小微金融债。2013年2月份,渣打银行作为首个参与到该项业务中外资银行的,称将发行总额不超过50亿元小微金融债。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39家,其中村镇银行876家,农户贷款余额达848亿元;截至2013年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810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40.2亿元,同比增长19.7%,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8%。

郭田勇认为:“小微金融的关键在于解决抵押品缺乏导致的信用风险,由于缺乏财务报表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贷款规模小、需求急、周期短等导致的服务成本。”解决方法之一是“电商+平台”、“P2P(peer to peer)”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信息高速通道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也应重视适合传统金融机构运营的“关系贷款”模式,与小微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联系,得到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和管理者信息,最大限度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微型金融的需求者都是些极为分散的中小型需求资金的企业,大多缺少金融机构需要的以书面形式展现的信息,如担保证明,经过相关专业人士审计的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再加上贷款规模小,没有足够的合格抵押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更为严重。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8

一、内容提要

20__年7月25日至8月5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YOUNG实践队在福建省漳浦县、长汀县、屏南县、沙县四地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主题是“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其间,实践队走访了四地的县政府、县妇联、县扶贫办、县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并深入走访了漳浦县石榴村、长汀县翠峰村、屏南县际下村、屏南县陆地村、屏南县高安村、沙县大洛村六个有代表性的农村,大致了解了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情况、相关政策及存在的困难等问题。

本调研报告共分为四部分内容:首先介绍农村小额贷款基本情况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大致情况;其次分析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分别详细介绍了四个调研地的发展状况;再次说明我们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调研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中国农民的信贷需求状况和信贷供给特点,了一系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和政策指导文件,在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__年1月,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已达12260亿,受惠农户达7742万户。

然而,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相比,我国的小额农信贷款无论从信贷质量,还是从自身盈利能力来看,都与尤努斯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1、尤努斯模式成功的首要一点就是做了细致、客观、真实的调查研究,在放贷的同时传授客户创业的信息和路径,如此,还款来源就得到了保证。

相比之下,我国乡镇信用社往往是几个信贷员分片包管若干个村,这使得信贷员难以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更无力帮助农户寻找高效的致富项目。

2、在诚信机制方面,尤努斯乡村银行要求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自愿地组成贷款小组,通过联保的形式,督促客户恪守信用。

然而,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员要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只能通过村委介绍、各方打听,不免受村委受贿腐败、人情错综复杂影响而无法得到真实信息。

3、除上述两点外,我国小额农信贷款还存在着贷款金额小,还款周期短;贷款范围小;农民付息压力大;金融监控难;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低等很多问题,仍有很多农民不得不受高利贷的盘剥。

我们此次的实践调研,便是想从以上问题入手,审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寻求能使农村小额信贷健康发展、农民客户确实受惠的途径,提出解决上述部分问题的具体方法及途径。

(二)调研意义及背景

小额信贷通过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正规商业银行的特殊制度安排来解决交易成本的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为穷人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难题。小额信贷作为发展中国家缓解农村贫困、促进就业的一种新型金融方式,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一向重视农村的发展,重视农民问题。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了关注农村,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包括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都使农村金融朝着健康、完善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国家对农村发展建设的力度加强为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的广阔的市场。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从1994年开始试验,20__年全面实行并推广小额信贷。近年来,“三农”问题的一直被国家重点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村的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民的扶贫以及农民创收渠道的扩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额信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同样可以支持农村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利率偏低,缺乏良好的风险评估方法,贷款种类单一,额度小,期限短以及资金供需矛盾大等。这些都阻碍着农村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进而阻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更优化及可持续性发展是刻不容缓的议题,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相关调研富有实际意义,能推动相关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最后,我们将视角拉到具有重要经济、政治、文化战略意义的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海西经济区农村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对作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省份的福建省也是如此。身为处在海西经济区的南强学府——厦门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海西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密切关系,更应该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上去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因此,对福建省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调研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

(三)调研形式

1、查阅文献

在调研工作的预备时期,我们将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主要途径包括:查阅相关的图书、期刊、档案、索引、文摘及网络搜索。文献法的特点是具有历史性、灵活性、继承性和创造性。通过此方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的背景和现状,可以确定符合条件的调研对象以及获取其相关信息,还可以根据当前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疑问在进一步的调研活动中进行一定的拓展等等。

2、实地调查

我们将采取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主要形式包括访谈与问卷。第一步,按照农村小额信贷的各层参与者(包括农户、农业 企业、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计划与调查表。第二步,有计划地进行走访和发放问卷,搜集信息。访谈的主要优点是能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而且信息较真实可靠;问卷的主要优点是匿名性强,回答质量高,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针对各层农村信贷参与者的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到农户的借贷情况,还可以获取农业资本需求、农业信贷规模等信息。

3、资料整理

整理在实地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对于数字资料的整理,需要运用科学的办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和制作统计图等,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科学化。对于文字资料,整理过程包括审查补充、分类归纳、摘录说明和汇编。整理资料的意义在于可以集中、简明地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4、分析研究

根据实地调查和整理的数据和信息,组织师生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总结福建省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讨其将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合理性建议。

(四)主要行程及活动情况

1、调研地选择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农村信用联社针对渔业生产开办的渔权抵押贷款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和尝试;龙岩市长汀县信用联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较好,经验丰富,如帮助芋农增收、发放妇女小额信贷等;开展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工作,努力解决林农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林农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是当前林业投融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把针对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的调研放在三明沙县和宁德屏南县。

2、调研地简介

(1)漳浦县

漳浦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属漳州市。总人口795347人。汉族为主,有畲族等其他少数民族1.86万。面积1981平方千米。漳浦县辖16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唐垂拱二年(686)置漳浦县,“漳”取自漳江、“浦”意为水滨。漳浦的经济发展稳步前进,注重对台经济发展,闽南花卉市场成为全省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20__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7.22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亿元,增长31.9%;财政总收入5.2亿元,增长3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3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1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5826元,增长15.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3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9亿元,增长15.3%。

(2)长汀县

长汀县是一个位于福建省西部闽赣交界的一个部级贫困县,全县辖11个镇、7个乡, 296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70%,耕地面积31.5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俗称,省商品粮、油料、烤烟生产基地,重点林区县之一,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县,种养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以烤烟、毛竹、槟榔芋种植及河田鸡、生猪养殖为主。

(3)屏南县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宁德市管辖,全县面积1491平方公里,辖区4镇7乡151个村委会以及七个城区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约19万。屏南是福建省既定的26个重点侨乡之一,海外各国包括港澳台约有8万华人华侨,其中以旅居马来西亚的为主(占90%)。屏南林业、草山草坡、水电等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151万亩,森林覆盖率67.6%,木材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毛竹面积6万亩,拥有连片牧草山6万多亩,草质优良。屏南平均海拔830米,列全省之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适合反季节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长。全县共种植夏香菇3000万袋,花菇5000万袋,反季节蔬菜5000多亩,油柰、无核柿、锥粟10万多亩。现有大小香菇保鲜厂300多家,年产保鲜香菇6000多吨,创汇1200万美元,屏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保鲜基地,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

(4)沙县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处于南平和三明市之间。 全县总面积1815.09平方千米,辖6镇4乡2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沙县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质量较好的县份,1999、20__年两次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在20__年福建省县级经济评价中,被福建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之一。20__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7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0015元。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沙县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林业、金属深加工、生化等工业主导产业。竹业、畜禽业、茶果业和沙县小吃业成为农业农村特色经济,获得“中国竹席之乡”、“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可以说沙县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的阶段。

3、主要行程及活动

实地调研期间,实践队走访了漳浦县政府、漳浦县信用联社等29家机构(其中政府机构18家、企业11家),共举办座谈27场,了解了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同时,我们还深入到漳浦县石榴村、长汀县翠峰村、屏南县际下村、屏南县陆地村、屏南县高安村、沙县大洛村、漳州市龙文区土白村这七个农村,进村入户走访农户,寻访小额贷款农户,收集了农户对小额贷款的。此外,我们每到一个农村就应省委统战部“海西春雨行 建设新农村”的号召举办“送金融知识下乡”公益宣讲活动。我们还承担起厦门大学校团委“海峡西岸政策宣讲”任务,赴漳州龙文进行公益宣讲。累计共举办公益宣讲8场,为推动农村地区对于金融常识的认知以及海西建设政策的了解做出了努力。

三、农村小额贷款概述

(一)农村小额贷款介绍

1、农村小额贷款历史

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因为由贫困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小额贷款通过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经济状况,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会整体上的有效需求,促进社会投资生产和 国民经济发展。

小额担保贷款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上世纪70年代,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试验分行,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开始逐步形成。尤努斯提出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原始的资本主义提倡的是竞争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因为,首先,任何人都有作为企业家的潜质,即使是一个非常穷的人,也同样拥有作为企业家的基本潜质,所以作为企业家或者资本家,他们无权比穷人更优惠,例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这样对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由于马太定律的存在,这会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两极差距逐渐拉大,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其次,社会价值最大化应该取代现有的利润最大化。应该建立社会价值的取向,使得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贪婪地为股东获利。

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尤努斯成立了格莱珉银行,提倡贷款应成为一种人权,要建立一个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由于资源天然地倾向资本,富人可以利滚利,而穷人没有第一笔钱,就很难摆脱贫穷。格莱珉提供这第一笔钱,并且相信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而不需要穷人提供任何担保。他构建体系,让穷人结成五人小组进行贷款,利用一层层的信任——邻里亲朋的信任、格莱珉对穷人的信任——提高还贷率。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银行的指导下,每一家国有银行都应提供三家分行启动格莱珉银行项目。1983年,孟加拉国议会通过了《1983年特别格莱珉银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莱珉银行。20__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对传统银行规则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他的银行里,你看不到电话、打字机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员工们主动下到村里地头去拜访借款者——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识丁。

格莱珉银行向客户们收取固定的单利利息,通常是每年20%,相对孟加拉商业贷款15%的复利,这个利率是比较低的。他们的客户都是那些没房没产的穷人,那些还不致穷困潦倒的人则被排除在外。

尤努斯发现,把钱借给那些在孟加拉社会里没什么赚钱机会的妇女们,通常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些妇女们对她们的贷款会更为小心谨慎。贷款申请人还得清楚的了解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方式,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借款。偿款通常从借款的第二周开始,尽管看上去会有些压迫性,但这也缓减了让借款人承担在年终偿付一大笔钱的压力。借款者要有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借款发放和偿付每周通过一次“中心会议”公开进行。在孟加拉到处滋生着腐败的各种机构中,格莱珉银行以其公开透明的运作而感到自豪。格莱珉模式在50个国家得到了成功复制,如菲律宾的ASHI、Dungganon和CARD项目、印度的SHARE和ASA项目,尼泊尔的SBP项目等,这些项目实施后借款者的生活和收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说在我国云南地区也曾有过格莱珉银行的试验。联合国更把20__年命名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2、农村小额贷款含义

(1)国际小额贷款含义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

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因为,由贫困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小额贷款通过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经济状况,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会整体上的有效需求,促进社会投资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

(2)国内小额贷款的含义

我国自1993年试办小额信贷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的过程。目前,我国由民间组织主导的小额信贷开始发展。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总计有几千亿元的贷款额度;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有6100万农户享受到1927亿元贷款,覆盖面占到全部农户的27.3%;还有一部分农户联保贷款,约有1200万户享受到141亿元的贷款;三是目前存在的100多个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了约10亿元的贷款。

3、农村小额贷款基本模式

按实施信贷项目的组织机构划分,中国小额信贷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政府部门操作的项目:优点是行动快、规模大、成本低、目标准、可以配套技术支持;缺点是项目的不可持续性。

(2)民间组织操作的项目:优点是可以准确地贯彻小额信贷的原则(主要是GB模式),还款率高;缺点是组织成本高、规模小、组织机构存在合法性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金融机构操作的项目:分为两种,一是农业银行,二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操作的优点是实力强、可以承受较高的操作成本、能够贯彻信贷原则;缺点是没有基层网点、难以亲自执行和贴近农户。农村信用社操作的优点是可以运用信贷原则、农村网点多、贴近目标农户、组织上合法、可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其缺点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对开展小额信贷存在着一些制约。

4、农村小额贷款特征

小额信贷的类型以其规模、服务范围、资金来源、借贷目标、客户特征、贷款程序以及正式化程度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其共同特征在于,它们均试图结合和复制非正式借贷中的合理部分,为己所用。

普遍认为,小额信贷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借款人易于接近并使其交易成本最小化;

(2)方便客户根据自己的现金流程按时归还贷款;

(3)较低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4)利息不至于过高,但要足以弥补包括资金成本、交易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项目;

(5)通过宣传分享参与权贷款将在小组成员间轮流发放促进还款动机的发育;

(6)充分掌握贷款发放人及其业务活动、所在社区一般状况等信息。对贷款进行全程、同步监测、管理;

(7)运用特殊的融资技术,如小组集体借款、小组共同责任和小组作为共同债务人的身份,提高还款率;

(8)小额信贷机构鼓励小组成员储蓄,并鼓励这些成员相互进行储蓄动员,使其从单一的放款行为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介;

(9)提供金融服务时,对资金用途不进行过多限制。这种较大资金应用弹性可保证借来的资金根据需要得到更合理配置。

(二)中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普遍情况

1、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相关政策

199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要求贫困地区的各级 党委、政府要把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影响和干扰这个中心。同时强调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到村到户以及各级党政一把手扶贫负责制度。中央的扶贫方针和政策与“扶贫社”小额贷款扶贫试点项目所追求的扶贫到户和保证扶贫资金高回收率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宏观扶贫环境对“扶贫社”试点工作的开展和推广是极为有利的。

1998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召开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上,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同志指出,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是有效扶贫形式,应该积极试点,稳步推广。会议指出,从今年开始,凡是没有进行小额信贷试点的省区都要积极进行试点工作已进行试点的,要逐步推广试点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稳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199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方针积极试点,认真总结规范,逐步发展推广。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提出要总结推广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肯定小额信贷是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1999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再次强调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中发(99)10号进一步提出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到户形式,要在总结经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

从1998年上半年开始,执行国家扶贫贴息贷款职能的农业发展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转到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人士开始关注扶贫社模式小额信贷项目,将有利于逐步建立小额信贷的监督体系和相关制度及政策框架,到1998年6月,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全部转归为农业银行管理,政府扶贫办下设扶贫社开始从农行扶贫贴息贷款,1998年下半年政府型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迅速扩展。从1999年开始,扶贫贴息贷款全部改由农行直接发放到农户,目前由政府扶贫社转轨到农行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1999年7月和20__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贷,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20__年6月初,在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下,江西省婴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探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无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据统计,截止到20__年2月,全国90%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4657万户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

20__年的中央1号文件要求“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20__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而20__年中央1号文件则进一步指出“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实际上,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要求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鼓励制度创新,而近两年则明确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适当的金融创新应该予以大力发展。

同时,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通过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等“六项机制”来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许多银行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比如,工行和农行在试点地区设立小企业信贷专业部门,浦发、民生和光大银行专门组建中小客户部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也成立了专业部门或团队。国开行也以特殊方式参与其中,已和台州市商行签署了关于微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年末,中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2.68万亿元,比当年初增加2057.36亿元。

2、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成效

自1994年开始引进小额信贷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小额信贷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并在这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就算是在全球受金融危机席卷的20__年,在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我国城市金融市场都经历寒冬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却依然发展的如火如荼。可以说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历史虽然很短,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福建,作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较早的地区,其小额信贷的发展固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约有2.4亿农户,约有一半的农户是从正规金融机机构如农村信用社中借款,而另一半是靠民间融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使农村金融支农后劲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小额信贷不同于正规商业银行,也不同于传统政策性金融的特征,使得它在为低收入和贫困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小额信贷作为一个新兴金融组织的最基本的特征。小额信贷要求市场化利率,从而可能为我们探索一条体制上与商业性金融融合、目标上与政策性金融融合的特殊发展道路,支持“三农”的发展,克服传统的政策性金融存在的诸多弊端。小额信贷模式的引进,无疑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增加支持“三农”的发展后劲,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2)抑制农村民间借贷

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抑制所造成的。就全国金融市场来看,我国还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金融业垄断,信贷、外汇的配给制,财政政策对金融政策的抑制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可支配的个人收入较低,缺乏抵押物,往往被正规的金融机构排除在借款客户之外,因此,农户在急需资金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是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根据农户的生产周期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手续简便,利率优惠。

(3)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994年小额信贷机构被引进中国,在当时,引进这种方式的根本原因是扶贫。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要求中国政府对信贷扶贫方式进行变革和完善。而小额信贷机构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中国扶贫工作的观念和手段。在这种状况下,大家一致认为发展小额信贷有助于促进农村家庭收人水平的增加,使贫困人口可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增强贫困人口对风险的 抵御能力。同时,小额信贷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就业。小额信贷可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4)为全面推广商业性小额信贷提供借鉴

目前,我国农村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及微小企业的融资来自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十分活跃。如何使民间借贷规范化、合法化,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给予合法地位,而构建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可望为我国金融市场对民间资本开放探索出一条风险可控的较为安全的通道,使民间金融合法破土而生。

四、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一)漳浦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1、相关机构情况

(1)漳浦县信用联社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在漳浦县共有27个网点,其中有25个网点发放贷款,县级农信社是一级法人。20__年总贷款余额7.3亿,其中向农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比例占80%。农户申请的小额贷款主要投向是种植业、养殖业。贷款额度一般是5千元到1万元,1万元以下的贷款不需抵押,只需信用证明。若需超过1万元的贷款,就要通过担保或抵押获得。信用等级一次核定,周转时间为2年。信用等级主要由当地村委会评定小组调查评定,分为四个等级。新户审批放贷时间不超过15天。利率根据商定浮动利率下调10%,目前大约8%左右。一般信用度高的农户也将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

漳浦县农村小额贷款的还款率尚未统计。如果农民由于自然灾害等方面原因无法按时还款,会根据规定有一定的罚息,其信用等级也会被考虑下调,并且农民只能通过借钱还款。目前小额贷款有农户联保方式(3-5户),还没有农户+公司的联保模式。但农户从事的种养业与公司有很大联系,比如水果蔬菜的种植与销售。

漳浦县有两个信用乡——湖西乡及彻岭乡。这两个乡小额贷款使用农户1200多户,贷款总额达20__多万,主要投向种植业。评信用乡的依据主要是小额贷款的申请率、还款率等。农信社对于信用乡镇有特殊优惠政策,如申请贷款优先考虑,利率方面也有优惠。

目前农信社在开展小额贷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来自国家政策的不协调以及历史遗留问题:

①信用社网点尚不够普及,信贷员素质不高。

各个村镇的信贷员对当地的信用情况很熟悉,但不是每个村镇都有农信社,只有信用乡镇网点比较普遍。对于来自信用乡镇要求的小额信贷基本都会满足,其他乡镇或信用等级不高的农户会提高贷款条件。

信贷员工作压力很大,一个信贷员要包管多个村,基本上是1人服务700到800人的局面,如此一来服务质量必将受到影响,农民贷款的难度也会增加。且信贷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多集中在45-50岁,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不能马上招过多的大学生,因此信贷员素质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虽然每年都进行在岗培训,但资源明显不够,无法让每个人都得到提高。

②政策制度与实际情况的冲突。

小额信贷1万以下不需要抵押,只需信用证,1-5万需要担保,如要申请更大额度5-10万,就需要有抵押物。农民要办理抵押贷款需要两证齐全,即要有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而土地有90%归集体所有,从法律上讲不能做抵押物,这就形成了农民贷款抵押难的局面。要用单证抵押又违反担保法,法律便成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不解决,小额贷款很难发展。当然漳浦县农村信用联社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将70%的抵押率降到50%。

从另一方面看,抵押和担保制度有利于将农民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即可以给贷款农户以激励,又有助于提高农信社贷款还款率。

③吸收存款没有优势。

在吸纳存款方面由于竞争,多数农户的存款被农行、邮政储蓄吸纳,农信社在吸收存款方面没有优势。由于存贷比例是固定的(75%),吸收存款不足也将导致贷款数额少的局面。

④农村小额贷款基本没有国家补贴。

发放贷款发面,只有助学、二女户、低保、粮保、油保户这些小额贷款项目有国家优惠政策,一般的农村小额贷款利率没有国家补偿,国家只是要求农村小额贷款精简、优惠。由于利率过低而成本过高造成的亏损国家没有补贴,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对农信社给予体制改革期的减税优惠政策,这项政策从06年开始,从5%的所得税税率降到大约3%,但改革完成后,优惠也随之取消。也就是说,国家未对小额贷款这项业务有过补贴。

⑤民间借贷盛行。

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地下钱庄实际上就是高利贷,也是民间的一种融资方式。国家支持融资渠道多样化,但决不支持地下钱庄,他们非法集资,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2)漳浦县邮政储蓄

漳浦县邮政储蓄的小额信贷是在20__年5月30日成立银行后,7月18日开始办理,迄今仅有一年的历史。截止到20__年6月30日,发放贷款总额为3683万,共780笔,户均4.7万,目前已有2593万结清。邮储在开展这项业务时,比较重视宣传,有通过拉红布条、发送短信和摆摊等方式深入宣传。

在邮储,贷款方式有两种,即联保贷款和保证贷款。联保贷款是指由3-5个农民组成联保小组来互相担保的形式,强调责任共担。保证贷款是指需要寻找国家公职人员作为担保人进行贷款的形式,贷款额度在3万以下需一人担保,3万以上需两名担保人。一般农户的贷款额度最高为5万元,最低为1千。从这一年的数据来看,农户的贷款额度多在2—5万之间。小额信贷的还款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一次还本付息法,适用于短期贷款,3-4个月;等额本息还款法,分12月还,每月还款额固定;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如养殖业、种植业,具有年初投入年末产出的特点,可以前10个月只还息不还本,第11、12月等额本息还款。

在小额信贷利率方面,由于市场变动和发展需要的共同作用,利率经过多次下调,已由原先的1.35分下调到1.2分。利率的下调对农户进行小额贷款是一种实质性的鼓励。从盈亏方面来看,小额信贷业务基本不会亏损。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邮储相比农信社创新的地方:

①近期,邮政储蓄正考虑创新抵押贷款形式,如“渔船抵押贷款”,即用船证抵押,这种抵押方式宁波已经实行,但福建还没有。一旦实行,不仅是为农民增加了一个抵押贷款的方式,也有望提高贷款额度。目前福建已经在实行“渔权抵押贷款”,是农信社与海洋渔业局共同开展。

②邮政储蓄还推出了信用奖励政策,如贷款农户若能连续6个月按时还款则接下来的一个月便可以免息。

但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①办理成本较高

由于全县只有一个信贷部在办 理小额信贷,下午分支机构,信贷员需到当地调查、受理,合同带到农户手中,若农户申请条件不符,信贷员就等于是徒劳一回,这也使得小额信贷业务的成本较高。

②不承认信用证

这不仅不便于农户申请贷款,重新评估信用也给邮储增加了成本。如能与农信社联合,至少是信用评估这一块,相信会给邮储节省很多人力财力,也能给农户带来便利。

③从目前数据来看,联保还款率较好,目前只有1笔贷款逾期1个月。可以考虑鼓励联保的方式,比如帮助农户组成自主小组。

2、农户需求情况

漳浦县石榴村有600多农户,在走访中发现,每十个农户中有八、九个有意愿申请小额信贷,但极少有人真正申请或申请到贷款,村中除三个种养殖大户外,未遇到再有申请农村小额信贷的农户。多数农户反映,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很好,但实行难度很大,多数人还没有受惠。

农户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利息难还。

虽然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较低,远低于地下组织的利率,但终究还是要还。据了解,漳浦县石榴村贷款一万元以下利率是8.4075%,一万元以上利率是8.85%,多数农户还是觉得这个利率较高。很多农户都有向亲朋好友借钱的经历,主要是因为不用还利息。但也有一些农户表示,如果他们向金融机构借钱真的很方便,或是利率再低一些的话,他们不会向亲友借。

(2)手续难办。

手续难办主要体现在担保、抵押难上面。农信社、邮储均要求1万元以上要有国家公职人员担保,而农户在农村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很多人只能找村干部进行担保,这就造成了“有关系才能贷到款”的情况。

抵押方面,农户只能拿两证,即“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做抵押。而土地归国家、集体所有,从法律上讲不能做抵押。这就造成了农民贷款抵押难。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

(3)贷款用途受约束。

农信社、邮储发放的小额贷款规定要将贷款投入到生产领域,即投入到种、养殖业或购买设备等方面,在审批时也会将农户所从事的实业列入考虑。生产投入确实是农户需要的用途,但农户同时也有民生方面的资金需求,如医疗、教育,在医疗、教育保障体系均未建立完善的农村,这种需求更加迫切,而小额贷款却不允许投入这类用途。这就造成了农户以生产的名义申请贷款却挪作他用的情况。有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应考虑放宽贷款用途限制。

(4)有些政策徒有虚名。

农户反映最强烈的是农行办理的“金穗惠农卡”。农行的“金穗惠农卡”功能之一就是为农户提供农户小额贷款的载体的功能。农户反映前一阵农行有来给他们办卡,并说可以通过这张卡申请小额贷款,但农户真要申请时农行却说现在没钱贷给他们,现在农户已经等了三个月,却还是一分钱都没拿到。

(二)长汀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1、相关机构情况

(1)长汀县信用联社

长汀县农村信用社现有26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其中信用社15个,分社10个,营业部1个,在职员工188个。向农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比例占总贷款99%以上。农户申请的小额贷款主要投入方向在种植业、养殖业。贷款发放不需抵押,只需信用证明。信用等级一次核定,周转时间为2年。新户审批放贷时间不超过3天,如果条件符合,手续齐全,最快可以在1小时以内拿到贷款。利率根据商定浮动利率下调10%,目前大约9%。

自20__年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以来,长汀县农信社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的宗旨,充分发挥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作用,长汀县各项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小额信贷在长汀县这块革命热土上发展得如此成功,经我们分析,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成功之道:

①从基础抓起,打好基础,建立具体细节的农户基本情况及信用等级评定表,该表三年一评,有农信社基层信贷员和村干部联手测评,表中尽可能列出能全面反映农户基本情况的标准,其中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家庭自然情况,资产与负债情况等。各项以打分为形式,满分100分,以得分为依据划分信用等级,其中,最高级为AAA级,90分以上,最高可贷3万元;AA级为80-90分,可贷2万;A级为70-80分,可贷1万;BB级,为60-70分,B级,60分以下,BB级与B 级都不可贷款。

虽然建立信用档案相当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前期人工投入大,但一旦建立,可以极大提高小额贷款效率,一方面可以帮助农信社依据信用档案快速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办理贷款,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放款的安全性,尽可能降低了不良贷款率,可谓一举两得。可见,建立农村信用档案是办好小额信贷的重要前提与必要准备。

②心系农民,为农民谋福利,一切以农民的利益为工作根本出发点。身为福建省劳动模范的长汀县农信社理事长在和我们座谈时这样说到:在我们的小额信贷业务刚刚起步时,要发展业务很难,任由基层信贷员如何宣传,农民兄弟对于小额信贷还是没信心,都不相信它真的那么好,不相信农信社的话,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得到贷款,在和农信社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农信社说到做到,讲信用,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小额信贷这才快速发展。正如理事长所言,长汀小额信贷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农信社大力推广,扎实工作,切实为农民着想,取得农民的信任密不可分。理事长还说,只有服务农民,让农民成功致富,农信社才能成功。

③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选活动,其可以享受利率优惠。以往农信社为降低不良贷款率,往往只能依靠信贷员的监督与督促,但基层人员不足,存在难度,如今推行此举,成功地依靠村委村干部的监督和贷款户的自我监督,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保证了放款的安全,同时也减轻了信贷员的工作负担。

虽然我们总结了目前农信社在开展小额贷款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仍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成本高,工作量大。一方面由于信用评定是深入到家家户户,信贷员工作压力比较大,如此服务质量必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评级系统信息比较不全,一般都是靠人力来处理信用评级信息,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贷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成本。

②信用评级由农信社基层信贷员和村干部联手测评,这中间可能造成由于有的村干部收受贿赂或因为主观评断而造成的信息的不真实,这无疑增加了贷款的风险。

③信贷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信贷员都是中专毕业,虽然最近也有在招大学生,但数量仍偏少,在岗培训资源明显不够,因此仍存在信贷员素质的问题。

④贷款期限不尽合理。当前农村小额信贷期限基本控制在一年以内,农户反映,除了粮食、蔬菜、烟叶等传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在一年内外,山林、果树种植等特色农业、奶牛饲养等生产周期都在三年以上,贷款的短期化与农业生产周期出现不适应。同时,贷款短期化也限制了农户对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的投资,影响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长汀县妇联

长汀县妇联与农信社合作推进妇女小额信贷的发放,长汀县农村妇女们有了小额贷款的资金相助,妇女创业能力得以增强;配合贷款所设置的各种培训使得妇女们的就业增收聚到得意拓宽。20__年以来,共争取小额信贷资金和贴息资金106万元,帮助392名计生“三户”和贫困妇女实现脱贫致富,有21名妇女在县妇联资金帮扶下实现创业梦想。县妇联运用1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扶持了25户腐女发展生产,扶持8个项目,户均增收2210元。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县扶贫办的支持,为160户农村妇女筹集万元信贷资金。县 人口与计生局实施“幸福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救助实行计划生育贫困母亲60户,惠及206人,受助贫困母亲脱贫率达88.35%。

妇女小额信贷的额度比较少,一般在3000/户—5000元/户,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政府有一定的贴息来推动其发展。妇女小额信贷的资金主要用于种养业。在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更倾向于五户联保的形式来保证其资金的运转正常。

几年来,妇女小额信贷的需求在变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妇女小额信贷的推进仍然存在一定的艰巨性,原因在于乡村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的严重限制,以及农村妇女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的制约。

因此,妇女小额信贷应该有与之相配套的培训项目,才能保证小额信贷资金的运用充分以及资金回收的及时。目前有过的培训例如就业培训“巾帼园”、妇女自主创业培训、各种资格证培训等等,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培训项目,来帮助农村妇女开辟就业渠道。

(3)长汀县扶贫办

扶贫工作主要有三大块:整村推进、扶贫中小企业(招贫困户子女的中小企业)、小额信贷。在十多年的致力于小额信贷的帮扶事业上,邱副主任为我们总结出长汀县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两大阶段:

①以250万省专项基金为资金来源的阶段,主要是以五户联保的形式进行操作。这一阶段的缺点就在于其是由政府颁发(村民会以为政府的钱不用还),实行几年后政府方面会也出现腐败问题,如贷给谁这一问题就会产生的现象,另外这一阶段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数额太小。

②信用社负责放贷,扶贫办运用政府资金负责贴息的阶段,这一阶段具体来说,可概括为贷款完全由信用社按照正规的手续进行放贷,政府在年末将部分利息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相比于第一阶段,其具有的优点是放款数额大大增加,由于政府不是放贷,而是贴息,这样便可以调动农信社更大量的资金用于专项的小额信贷,受益人群和受益面将大大拓展。

扶贫办发放小额信贷的工作目前处于第二阶段——联合小额信贷扶贫,这是由农村信用社筹资发放、老区与扶贫办部分贴息的有偿扶贫方式。借款对象先要提出贷款申请,经所在村级乡镇计生办、老去扶贫办审核同意后,把借款户名单提供给信用社,信用社工作人员再次审核后,符合贷款条件的,由信用社发放贷款。各乡镇计生办、老区与扶贫办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到户调查摸底,指导农户认真填写贷款申请表,帮助借款户选项目,并尽可能地提供信息、技术、市场预测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充分发挥小额信贷资金扶贫的作用,确保小额信贷资金贷好用好和及时收回。

力求充分发挥扶贫部门和农村信用社联社各自的优势,坚持开发式扶贫,以贫困村、后进薄弱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低收入农户为主要对象。(所谓的贫困户指一家年平均收入小于1200元/人的家庭;低收入农户则指一家年平均收入在1201—20__元/人的农户。)另外,照顾计生户(如:二女结扎户,计生局有专门管理)以及妇女型户。

我们总结如下:

放贷对象:重点放在扶贫重点村、后进薄弱村和实施一村一品的小额信贷项目村。小额信贷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计生“三户”、妇女型户,以及与他们有密切帮扶关系的农户。

贷款期限:贷款最长期限为一年,逾期贷款按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不再贴息。

放贷额度:原则上每户农户贷款额度控制在1万元以内。(据邱副主任介绍,目前扶贫小额信贷的额度还是比较小的,大部分是在20__元/户以下。)

放贷利率:农村信用联社利用其自有资金,按联合实施小额信贷要求进行运作,农户扶贫贴息贷款利率按县信用联社现行之行贷款年利率再降低4.98%计算,农村信用社实际对农户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利率与信用联社现行执行的贷款利率差即按年利率4.98%由县老区与扶贫办贴补给农村信用社。

20__年计划发放小额信贷500万元,其中50%即250万元贷给贫困户、低收入户中的计生“三户”(优先贷给二女扎户),10%即50万元贷给符合贷款条件的妇女型户。

2、农户需求情况

翠峰村共2215人,538户农户,1316亩耕地,17120亩山地,4000亩果林,800亩烤烟。农业发展方式主要是村民小组分户承包,村民自己搞发展,也有一些村企联盟,如远山农业。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由政府统一为农户投保,如烤烟种植业。

农村小额信贷从20__年开始在翠峰村发展,现已有300多家农户申请过小额信贷,占全村农户的60%左右。农信社已为翠峰村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户资信档案,每三年重新评估一次(02、05、08),具体评估由信贷员、村干部与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定小组共同评定。农户若要申请小额贷款,首先要选定投资项目,然后找3到5人进行联保或担保,不需抵押。一般农户贷款利率是百分之九点多,按季付息。只有贷给低保户的扶贫小额贷款和妇联发展的妇女小额贷款有贴息,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也较优惠(7.9%)。

该村向亲友借钱的情况也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利息;另一方面是因为要投入到建房、教育或经商这些非农业生产活动中。

农户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申请条件较苛刻。

农户若要申请小额贷款,除评定他个人的社会信用情况,也要考虑他的实业,且要求产业已形成规模。但一个农村中只有几个种养殖大户称得上“产业形成规模”,大部分农户远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因此大部分农户仍难以申请到贷款。

(2)优惠贷款的去向。

在走访中我们得知,该村的村书记和村主任均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均有申请小额贷款的经历。且村书记申请到了今年的支农再贷款,这意味着他将获得较低利率(7.9%),比一般的农户小额贷款低约2个百分点。农信社的主任说,支农再贷款要贷给信用好、生产能力强的农户,这样比较好管理,风险也小。但真正需要优惠贷款的并不是这些种养殖大户,农信社也不应以“信用”、“生产能力”这些软条件将一般农户排除在外。

(3)还款的一些问题。

虽然多数农户年末还本付息没问题,但每个季度利息支付的要求却让一些农户难以达到,比如村民外出打工,或前两个季度一直在投入,后两季才会有收入。拖欠利息支付是一些农户信用等级下调的原因之一。另外,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农户的及时还款。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农信社应灵活处理,充分为农民考虑。国家、央行在制定政策时也应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

(三)屏南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1、相关机构情况

(1)屏南县妇联

屏南县从20__年实施小额信贷以来,累计发放资金322万,其中省妇联42万,共在是一个乡镇建立小额信贷中心86个、小组300多个,扶持1213户发展生产,其中贫困户812户低收入户403户,受益人口4852人,有效缓解了县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

妇联进行小额信贷业务的方式主要以联保方式为主,而得到这种贷款的农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贷款的农户必须有自己的生产项目,这样才能保证还款;2.申请贷款的必须是贫困户;3.必须有乡镇干部担保。基本流程是:县妇联从省妇联处争取资金——农户以五户联保等方式向妇联申请贷款——乡镇对申请贷款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符合条件的农户从农行、农信社获取贷款

妇联的贷款都是经过严格的考察的,在审批贷款前妇联会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的方面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妇女的资金需求,项目落实情况以及项目规模等。如果调查结果合格,就会发放贷款。在发放贷款之后还有进行跟踪调查,如果发现妇女有增加金融机构风险的行为,会及时对其进行纠正,与此同时还会办培训班,对妇女进行技术指导,甚至会帮助妇女的农产品寻找销路,帮助她们进行产品宣传等。

(2)屏南县扶贫办

扶贫办主任反映,在小额贷款申请与发放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尤为重要:

①机会问题。因为对于农民来说,如果没有贷款机会,什么都无从谈起。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也为农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贷款,但总体来说,农民的小额贷款需求还是无法 得到有效满足。

②利率问题。目前城乡的利率由于资金需求不同,存在着差异,即便同样是农村,不同地区的利率也不尽相同。现在正常民间借贷的利率为1.5%,信用社的利率是1.17%。但由于民间借贷的门槛较低,所以民间借贷依旧存在市场。

③贴息问题。政府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扶持始终停留在口号上,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像扶持中小企业贷款那样出台具体的政策来支持农户小额贷款,也没有对银行等机构的硬性规定,所以农户机会感受不到贴息等优惠。

④担保问题。农民的信用难以评定,对于农民的资产也难以定价,农民自身也未必清楚自己有多少资产,即使知道也未必会诚实的告诉信贷员。因为对于农民不能像对企业那样用现金流来计算企业的资产。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以自然人担保为主。在农村社会这样的熟人社会,自然人担保比较实际也比较普遍,但出于风险等的考虑,这种担保也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⑤手续繁简程度。手续如果过于繁琐,农民必然不愿意申请小额贷款,要推广小额贷款必须简化程序,如果手续过于麻烦,农户也会选择基准利率高但手续简单的贷款方式。

2、农户需求情况

在屏南走访了陆地村、甘棠乡际下村和双溪镇高安村三个村,但小额贷款在三地的发展状况并不相同。高安和穄下村作为扶贫办试点单位和信用村,小额信贷发展较好,贷款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这些村的村民通过这种5万元以下的贷款,开展种植,冰库等项目,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之下,陆地村的小额信贷发展比较滞后,农民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还款能力比较差。由此可见,机会不均等还是屏南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额贷款的贷款额度难以满足农户需要。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上限额度控制在3至5千元,只能适合小规模的传统种、养殖业生产经营。而随着农户收入不断提高,小额生产费用所需资金一般能够自给。同时,规模化养殖,农田、果树、山林等综合开发及农村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对大额贷款的需求较强烈,小额信贷出现了“能满足的农户贷款需求不多、需求多的贷款又满足不了”的现象。其次很多农户反映存在贷款难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抵押物和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等原因造成的。

在走访中也有农户反映贷款要看面子,即如果有关系,那贷款就会相对方便。另外,由于没有工作人员下乡进行评级,一个村如果有人违约后有采用一刀切的情况,导致整个村的农户都贷不到款。还有农户担保困难突出,比如邮储要求农户贷款时要有公务员担保,这对农户贷款来说相当于又加了一道障碍。而担保会主要是替村干与比较富裕的农户进行担保,对普通农户起不到很大作用。

(四)沙县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1、相关机构情况

(1)沙县信用联社

农村信用社作为沙县地区开展小额贷款主要的金融机构, 拥有20个网点(18个乡镇2个街道办),截止到09年6月底,共发放贷款9亿415万,其中小额贷款占70%-80%,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亿2555万,小额信用贷款为1720万,保证担保为5亿多(其中抵押贷款为31859万,林权抵押贷款为20__万),农户联保贷款为17823万。利率方面不同农信社可以自由定价,最多可上浮230%,目前月利率普遍为0.93%。

近年来,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创新贷款模式,大力支持小吃、竹制品加工、板鸭加工等特色农业,推出了小吃贷款、联保贷款、“商标+保证”贷款等一系列农贷品牌。开展了“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打造“信用农民”。目前农信社不断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突破:一是突破时间限制。根据种养业、小吃业等行业资金需求特点,打破以往春贷秋收的模式为常收常放;二是突破额度限制。继续执行“一社一策”的政策,各基层社可根据各乡镇的特色农业,根据农户经营能力发放贷款,最高单户授信贷款可达5万元,破除农户小信贷款额度小的制约;三是突破范围限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农户小信贷款由粮食、种养业逐步扩大到小吃业、加工运输、子女教育、住房消费、农产品深加工等各领域的贷款;四是突破期限限制。改变对农户小信贷款一般为季末、年末收回时间的限制,推行以农户自愿为主,以一个生产周期为主,以农户请求提前还贷为主的“三为主”还贷期限。

(2)沙县邮政储蓄

沙县邮政储蓄的小额信贷这项业务是在20__年5月成立银行后,7月开始开展的,迄今仅有一年的历史。截止20__年7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沙县支行共发放贷款687笔,金额共达3174.16万元。其中农户联保455笔1134.16万元,农户担保37笔163万元;商户联保62笔620万元,商户担保133笔1257万元。

目前主要有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两种形式。1、联保:由农户自由组合,经过市场调查,农户必须有实实在在的项目。由小吃同业协会协办。但只发生生产性贷款,烟叶生产居多:2、担保:由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人担保。一人只能为一笔贷款担保,内部工作人员不担保。林权抵押贷款的贷款人必须有砍伐证。不论何种贷款,借款人都必须有收入证明。

邮储开展小额信贷的具体流程是:1、贷款申请(借款人);2、申请资格初审(客户经理岗);3、贷前调查(信贷员);4、贷款审查(审查岗);5、审贷会;6、贷款发放与回收;7、贷后检查。目前执行利率为年利率14.4%,贷款期限为1-12个月;个人商务贷款的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贷款的额度有效期为5年,单笔贷款的最长期限为5年。主要提供三种还款方式,即:(一)一次性还本付息法,即到期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仅适用于贷款期限3个月(含)以内的商户小额贷款或4个月(含)以内的农户小额贷款;(二)等额本息还款法,即贷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三)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即贷款宽限期内只偿还贷款利息,超过宽限期后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偿还贷款。对于商户小额贷款,贷款宽限期最长为4个月;对于农户小额贷款,贷款宽限期最长为10个月,各一级分行应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或资金周转情况,在最长宽限期内合理确定当地贷款最长宽限期。同一笔贷款业务,只能选择一种还款方式,不同的还款方式不允许组合。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邮储在开展小额信贷这项业务的时候主要针对带有商业性的农户,这有效的避开了和农信社、农行之间的竞争。在于信贷员的交谈中,他们反应由于邮储处于起步阶段,力求稳健,所以几乎每一笔贷款都会进行实地考察,对资金需求等进行调查,这就大大增加了信贷员的工作量。同时他们认为邮储的劣势主要在于利率太高,这对于农民来说负担太重。另外,邮储对担保人的要求也比较高。邮储的优势主要在于办理速度快,手续相对简便,但相对农信社较繁琐。

(3)沙县农业银行

沙县农行近年来加大了在小额信贷方面的发展力度。但相对农信社和又出来说,农行开展的业务还是相对较少的,目前推出的金穗惠农卡是其主要的一项。09年7月1日,沙县农行开始发放惠农卡,至今已发放了两万多张,覆盖率为50%;09年7月8日,与团委合作创立农业青年创业贷款,与沙县小吃同业协会合作创立贷款项目;提供低利率(0.53%)的小额贷款,这些都体现着服务“三农”的基本精神。

金穗惠农卡是中国农业银行基于金穗借记卡业务平台研发的,面向全体农户发行的综合性银行卡产品。作为借记卡产品之一,惠农卡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基本金融功能,联线作业,实时入账。在此基础上,惠农卡还可作为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载体、财政补贴的直拨通道、社会保险的参保凭证、资金汇兑的安全通路,在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个人理财等多方面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和周到的金融服务。

此外,沙县农行还大胆创新融资担保模式,解决县域的农村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通过组建不同形式的担保公司,解决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融资需求。一是大力支持全国第一家直接服务 农户的行业性担保公司--福建省沙县兴农担保公司。二是积极支持全省第一家由村民出资的农户担保公司—沙县惠农担保有限公司。三是支持全省第一家由村组织与农户共同出资的农户担保公司—沙县融富担保公司。沙县支行通过试点摸索,创新出了四种类型不同、形式各异的贷款模式:模式一,“农行+担保公司+农户”;模式二,“农行+农户联保”;模式三,“农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四,“农行+公司+农户”。其中,“农行+担保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沙县支行做得最大,覆盖最广,影响最高,效益最好。“农行+担保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我行三个农户担保公司的基本架构。

但农行在发展小额贷款业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缺少真正的小额贷款,目前沙县农行不提供1万元以下的贷款,这使得那些相对贫穷,经营的项目规模比较小,贷款数额少的农民无法得到贷款,即使那些最需要资金的农民失去贷款的机会。第二,门槛过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性质,使得其更加看重对风险的控制。目前沙县全县共有47000多户农户,无法真正做到贷前有调查,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使得风险的防范愈加,银行自得通过提高门槛来减少风险,但这无形中又减少了农民贷款的机会。第三,手续繁杂,尽管惠农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续的冗杂,但依然要经过调查,审查,审批等过程,办理所需时间较长。

2、农户需求情况

在身日走访大洛镇过程中,我们了解到20__年大洛镇为了发展小吃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加强:一是强化宣传培训。积极向上协调,不断做好宣传发动,目前,县小吃培训中心为我镇举办小吃专场培训班两期、培训82人。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组织劳动保障人员到江苏进行市场考察,出台优惠政策,如鼓励村干部带薪外出经营小吃,协调贷款等,目前为12人协调小额贷款8万元。三是抓好内部服务。以镇驻江阴联络处及其他沙县小吃驻外联络机构为依托,定期或不定期对外找店、盘店、市场经营状况等信息,并召开小吃发展座谈会,邀请小吃经营较成功的农户传授经验。1-6月,全镇新增外出办小吃52户147人

通过走访数位烟农,我们了解到,这里的烟农主要是通过烟草公司进行贷款,烟草公司为其做担保,由邮政储蓄提供贷款。这种方式虽然帮助烟农解决了担保难的问题,但是却收取了高于直接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而村民并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来认识这个问题,只能服从烟草公司的安排,这说明我们对小额信贷的普及还不够。

此外我们通过走访数位小工商个体户了解到,当地贷款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有多位商户反应他们又去银行申请过数次贷款,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担保人都以失败告终,为了资金周转,他只能从亲戚朋友那进行借贷。

(五)总结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首先,小额贷款已广泛为农户所接受。随着小额信贷知识的普及,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了解了小额信贷,并将其运用于生产项目中。在我们走访的村镇中,绝大多数农户多表示希望利用小额贷款发展农业生产,如果利率更低或手续更方便的话,他们会更倾向申请小额贷款而不是向亲友借钱。其次,小额贷款的满足程度逐渐提高。以往金融机构进行小额信贷的高门槛,正在逐渐降低,农信社,邮储等深入基层,面向农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与此同时,政府也本着服务“三农”的精神,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各种小额贷款项目,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切实解决农民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第三,小额信贷的违约率降低。在我们走访的乡镇中,小额贷款的违约率几乎为零,例如屏南妇联的小额贷款和计生协会的二女户贷款等都未出现为违约现象。第四,农村的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农民的收入增加。通过小额信贷,农民开始开展各种特色产业,如屏南高安村的圣女过生产,穧下村的冰库,甘棠乡的水蜜桃生产等,这些项目的开展使农民摆脱了单一的农作物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存在问题

尽管小额信贷在这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并不成熟,因此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亟须创新。

小额农贷以额小、灵活、简便深受众多农户的青睐。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资金供求呈现出金额大、期限长、利率要求低的特点,目前,不少地区的小额农户贷款已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亟须突破诸多瓶颈制约:1、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不尽合理,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2、贷款的风险性较高。农业属于高风险、微利行业,小额农户贷款担保机制缺失。同时,小额信用贷款主要依赖借款人的信用作保证,个别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存在逃债、赖债行为,导致风险不断积累。3、贷款管理难到位。农信社信贷人员偏少,而小额信用贷款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特点,致使贷后管理工作难到位。

(2)担保难问题普遍存在。

尽管国家政府对农民的扶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贷款机会,但担保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多数农民还是依靠村干部,政府公务员的担保获得贷款。但这些对于需求量很大的小额贷款而言,还是杯水车薪。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区开办了担保公司,例如沙县农行已开办了三家担保公司,这些为农民提供了担保的新途径,但是目前这类公司多数不为小额度的贷款进行担保,而且经过这个环节后利率又被升高,提高了贷款的门槛。担保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3)农户联保贷款存在着隐性风险。

1)“垒大户”现象时有发生。联保贷款中存在多户贷款一户使用的“垒大户”现象,贷款一旦形成风险,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加大了贷款风险隐患。

2) 动态监测不力。联保贷款发放主要依据农户资信评定,而农户的资信则通过经济档案综合反映。由于农信社对农户的信息变化情况未能及时进行更新,造成信用社档案与农户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到贷款发放的有效性,形成隐性风险。

(4)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推广有较大难度。

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把此项贷款当成政府扶贫款,认为只要有再就业优惠证银行就要无条件贷款或是可以不必偿还贷款,给信用社收回这部分贷款造成困难。再则,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主要从事服务、餐饮、修理等力所能及的微利项目,科技含量低、不确定因素大,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不仅笔数多、金额小,而且管理难度大。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再加上银行、街道、社区、担保机构之间缺少沟通,致使该项贷款开展缓慢。

(5)林权抵押贷款及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有待进一步完善。

1) 抵押物处置困难。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不受破坏,林业部门对林权采伐指标有严格控制,造成林农采伐指标申请困难,给贷款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2) 贷后管理难到位。由于存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及盗伐风险,而农信社信贷人员少,难以按期到方圆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偏僻的山林进行贷后跟踪检查,再加上林业知识专业性强,目前信贷员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导致贷后管理难到位。

3) 小额贴息贷款金额、期限不太匹配。目前小额贴息贷款额度每户控制在2万元以内,贴息期限1年,贷款期限1-3年,而营林业投资大、周期长,与林农投资发展林业的需求不太适应,影响了林农参与积极性。

(6)创业及小额扶贫等贷款需要进一步完善。

小额贴息贷款开展时间较短,且该项贴息贷款每笔额度偏小(一般只有5000元以内,不超过10000元),难以满足贷款户的需求,同时,由于受承贷主体自身知识水平和创业能力所限,他们在项目、市场、信息和技术上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又缺少担保人,这些都是制约他们难贷款的原因。

(7)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缓慢影响小额农贷的发放工作。

由于部分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属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不良贷款较多,少数地方政府、 司法部门打击恶意逃废债的力度不足,无法满足信用村镇的评定标准。另外,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农业为主,农民生产主要以传统的粮食、烟叶、食用菌生产为主,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沉淀的贷款较多。个别信用社存在畏难情绪,没有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和银子支持,加上认为小额信贷量小、笔数多、成本高,不愿意积极参与。

(8)基层金融网点少,信贷力量不足

虽然现在的涉农机构很多,但面向基层的金融网点还是很少。例如在漳浦县20个乡镇中,农行在5个乡镇设立分理处,邮政储蓄在6个乡镇设立网点。农信社在19个乡镇(1个在筹建)设立网点。可以看出,只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几乎覆盖所有乡镇。但在目前,每个乡镇信用社信贷员一般只有2-3个,需要管理20__户以上贷款,有的一个信贷员管理十几个村的农户贷款,无疑严重不足,致使信用社对农户的跟踪调查和信用评定工作难以有效实施。沙县农信社也有同样的问题,在各乡镇网点中,信贷人员只有几名,但平时对农民调查的工作量很大,负担较重。在各家涉农金融机构中,农行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基层网点少,不能有效地获取农民信息,也就无法大规模的提供小额信贷业务。

六、促进海西经济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农户联保贷款推广力度,解决农户贷款抵押物少的问题。要将新增贷款的80%以上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力争农户贷款面达到省联社考核指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根据农户的合理需要,扩大贷款使用范围,更好地为农户提供好金融服务,使农民贷款需求基本得到解决。

(2)要创新抵押担保方式,使农民有更多的财产可用于抵押贷款,促进各项业务的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多种贷款方式和担保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创新和推广多种方式办理贷款业务,在全县范围内更进一步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铁壳船抵押贷款、汽车按揭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满足不同情况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3)要与担保公司密切合作,尽力满足农户临时性、季节性贷款需求。商业银行面对分散的农户,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已经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这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打击。而担保公司的成立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经营风险承担责任看,商业银行贷款经营交给担保公司,出现风险担保公司承担责任,这样就产生了约束机制,解决了商业银行出现风险无人承担责任的问题。其次,担保公司可与农户自助小组结合,解决了交易成本高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农户内部交易和监督降低运行和监督成本。再次,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架起了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回归农村的途径,直接展开与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农信社的体制和机制也将在竞争中找准位置,促进农信社的股份制改革。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允许商业银行委托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经营贷款是解决担保难的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4)建立和完善农民资信评价体系,对农户贷款的担保额度、期限等出台配套政策。要与当地政府携起手来,共同实施农村“信用工程”。针对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现象,要结合农信社贴近农民、面向农村的实际,充分发挥基层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组干部的作用,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组干部熟悉情况、威信较高的优势,让他们充当信用社的“业务顾问”和“信贷指导员”,通过调查农户生产经营和收入状况,实事求是地向信用社推荐借款人,成为联接农民与农信社的桥梁和纽带,帮助信用社把好贷款调查关,既帮助农户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又督促信贷户还贷付息,确保资金放得出、收得回。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的大量增加,不仅有效地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优化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改善信用社的经营状况。

(5)改进工作作风,简化信贷手续。长期以来,信贷手续繁杂、信贷员服务质量不高是制约农户贷款的主要因素。为此,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不能以“请示”来推诿,以“调查”来敷衍,以“研究”来拖延,做到让客户少进一次门、少找一个人、少跑一趟路,让该解决的问题、该办理的业务,不找熟人也能解决得了,不托关系也能办理得好。要结合漳浦县农村信用社特点,积极推行阳光信贷等方便农户贷款新措施。要在主要场所公开服务承诺,办贷程序,设立咨询台,为客户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要加大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和进行现场辅导等举措,提高信贷人员规范办贷的能力,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6)完善措施、规范操作、建立监督机制。要印制、发放农户贷款宣传单,使农户充分了解贷款的程序和办法,向农民公布举报监督电话、电子意见箱。对那些有吃、拿、卡、要,不能按时间办理贷款的信贷员从严处理。

七、结论与展望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9

一是政府推动。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致富能力、培育长效的致富产业,需要政府制定综合性的发展政策和长效的发展机制予以保障。近年来,兰考县坚持政府主导,秉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理念,将贫困人口脱贫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突出规划引领,突出政策支持,着力发展扶贫产业,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兰考县研究制定了《三年扶贫开发攻坚计划》,进一步摸清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底子,完善配套措施,建立精准扶贫推进机制。集中扶贫投入,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整合上级涉农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明确各行业不低于40%的年度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贫困村扶贫开发。借助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开放,兰考成功引进培育了投资10亿元的禾丰集团肉鸭产业化、投资10亿元的晋开集团“农牧奶”一体化和一期投资20亿元的河南森源集团农业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可辐射带动6500余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实现3.2万人稳定脱贫。

二是市场拉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购销两旺的市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兰考长期未能脱贫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兰考在不放松政府“有形之手”的基础上,围绕市场“无形之手”做文章,通过合理规划和市场运作,引导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变,为实现“三年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全县形成了食用菌大棚、植桑养蚕、莲藕、露地菜、小杂果等特色农业种植格局,打造了家家喜蔬菜、天裕实业、河地生态园、大宋食品、包公食品等特色种植基地,年增加农民收入近3亿元。在充分考虑市场容量和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利用黄河滩区等资源条件,加快发展畜牧业,重点发展了晋开集团3万头养牛场、花花牛集团5000头奶牛养殖示范园、河南广春牧业5000头奶牛基地、晓鸣禽业年孵化1.2亿只良种雏鸡等畜牧业龙头企业。依托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优势,找准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形成了以三环华兰集团为龙头的木制品加工产业、以中州乐器为龙头的民族乐器制造产业、以神人助粮油为龙头的粮食深加工产业,有效提升了扶贫产业发展层次,扩大了产业扶贫覆盖范围,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支撑。

三是农户主动。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坚定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好贫困户、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多年的扶贫经验表明,只要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调动起来了,脱贫致富就不是难事。

在实际工作中,兰考县引导农户树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理念,一方面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扶贫活动,使之成为反贫困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尊重贫困群众经营自,把政府意志与贫困群众意愿相结合,使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增强扶贫的可持续性。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下,有些贫困群众主动找项目、找信息、找出路,不再固守土地,自愿把土地流转出去,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有些从事特色种植、畜牧养殖,逐步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有些改变传统农业经营观念,做新型职业农民,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之路,逐渐成为了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的高素质合作经营者、家庭农场经营者。

目前,兰考县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0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527个,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次、劳务收入28亿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科技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掌握实用技术。因此,科技扶贫是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重要途径。

兰考县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和技能培训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通过举办“雨露计划”培训,建立科技示范点、示范户等形式,培养农技人才,促进农业品种改良、新品种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兰考县小宋乡籽粒苋种植基地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引进、科技成果创新应用建设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2014年种植的5000亩籽粒苋饲草,粗蛋白含量可达30%以上,用其生产的饲料高蛋白含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可观,目前已带动500余贫困人口就业。

同时,兰考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了年培训能力1万人的高级技工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短期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选择性地举办一些易学会、好操作、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培训,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科技带头人,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邮储银行扶贫工作计划篇10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扶贫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扶贫农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扶贫农产品和服务消费

1.引导扶贫帮扶单位、包保责任单位、驻桦国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扶贫农副产品,促进贫困产业发展。将“消费扶贫”纳入到扶贫日系列活动中,推进扶贫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注重“扶智扶志、智志双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教育和培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脱贫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走进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将消费扶贫完成情况纳入扶贫年度考核指标,作为产业合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促销活动解决全市扶贫产品滞销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

2.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做好省级预算单位交易账号开通和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工作,将省级预算单位信息导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做好预算单位信息汇总和导入工作。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到贫困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

责任单位:总工会

4.引导各统战成员按规定到贫困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

5.根据扶贫产品实际生产情况和市直机关局局属食堂需求,组织采购扶贫农产品;局属单位、委托监管企业如需临时用工,优先从贫困户聘用。

责任单位:市事管局

6.引导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优先从贫困户聘用职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引导教育系统教职工通过爱心义买和扶贫募捐方式购买优质扶贫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组织学校师生推介等方式,帮助贫困村销售土特产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8.引导卫生系统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副产品,鼓励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扶贫产品和到贫困村旅游。组织开展扶贫农产品定向直供单位食堂活动,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9.引导市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对接,直接购买扶贫农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帮助宣传和推介扶贫农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整合平台资源,通过电商平台为扶贫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对贫困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市支行

10.积极动员部队参加扶贫产品服务消费。通过《国防》等杂志定期推介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人武部

引导全系统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符合创业培训条件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进行免费技工教育。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12.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

13.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倡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方式,面向贫困人口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指导消费扶贫类社会组织在草编、农产品加工、物流、养老、家电维修、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依托第二届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活动、第四届省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推动消费群体需求与扶贫特色农产品衔接。大力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和农耕文化,吸引城镇居民在节日期间走进农村,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景点推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组织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培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5.深入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对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进行智慧化改造,扶持建立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和电商产业孵化园。加强培训孵化服务指导。创新改进农村电商培训孵化方法、拓展培训孵化内容,选派精干力量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帮助贫困村积极适应农村电商发展新趋势、新模式。加强对贫困村电商培训孵化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培训孵化服务体系,提高培训质量效果,积极拓展营销渠道。继续支持贫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产品跨区域促销,积极参与“名品全国行”活动。利用重大节庆和展会,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产品进商场、进社区、进展会促销活动,帮助扶贫产品扩大销售规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6.在旅游节庆期间设立扶贫专区,推介、展示、销售扶贫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17.利用省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扶贫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团市委

18.利用省巾帼特色产品市集活动,展洽销售扶贫特色产品。利用“巧姐”草编大赛和草编市集,为“巧姐”产品搭建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和技能交流舞台。

责任单位:市妇联

19.深化拓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推第一书记、村书记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会同日报及彩练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和代言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第一书记代言”专栏,及时推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视频和图文,拓展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20.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专栏。对接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媒体,提供体现我市消费扶贫的新闻素材。组织市直媒体、新媒体平台积极向省媒体推送我市贫困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利用产品图片、视频、二维码多点发力,广泛宣传扶贫特色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二)拓宽扶贫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21.继续提升贫困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为电商扶贫做好网络支撑。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2.在我市被列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基础上,支持在基地建设、订单收购、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扶贫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3.通过参加展会展销、电子商务等渠道,推介和展示展销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责任单位:市供销社

24.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出台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规划,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同时积极发展客运班车小件快货运输业务,发挥乡镇客运站和客运班车网络优势,实现客货同站运输。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25.建立扶贫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村采购滞销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6.推进邮政企业加大“一市一品”项目培育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发展精品项目。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贫困村培育特色地方农产品品牌。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按照稳定已建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原则,完善“乡镇自营网点+村级服务站点”管理,持续推进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多功能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邮政公司

(三)提升我市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27.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8.针对我市贫困村发展特色和需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引导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向全市贫困村转移转化。组织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相关专业科技人才,围绕当地产业需求,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9.按照省市场监管厅要求,会同农产品认证中心落实促进消费扶贫认证工作。2020年底前实现对扶贫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活动。开展农村食品销售环节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部分扶贫对象代表深入有代表性消费场所开展一次消费体察活动。以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为重点,通过组织消费大讲堂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百姓识假辨假能力,降低购买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风险。

责任单位:市市监局

(四)促进贫困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30.投入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资金,选择一批具有乡村旅游优势资源、发展潜力和设施条件的重点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做好贫困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宣传,培育和打造“吉”字号乡村旅游产品,推动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31.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和老旧路改造工程,打造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32.支持我市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纳入省财政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每村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充分利用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争取筹措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3.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协助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强化用地指标保障,优先保障贫困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做到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34.制定《市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掌握1至2门生产增收的技能;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发放扶残助学金。

责任单位:市残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协调本系统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强与贫困村精准对接,开展贫困村农产品摸底调查,制作农产品采购清单,针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二)落实包保单位消费扶贫责任。各包保单位要积极帮助包保贫困村促销滞销扶贫产品,促销确有困难的由市扶贫办统筹协调解决;市扶贫办协调解决不了的,上报市政府帮助促销。非贫困村滞销农产品由扶贫办协调解决。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市发展改革局统筹协调全市消费扶贫工作,加强推进情况调度,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市相关部门每月上报消费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市扶贫办强化各部门消费扶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

(四)建立滞销农产品协调调度机制。市扶贫办做好调查摸底,掌握扶贫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包保部门落实包扶责任,积极开展滞销扶贫产品促销行动。市发改局要及时对口上报我市促销、滞销扶贫产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