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创新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1 07:06:46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1

一、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度扶贫项目扫尾工作

州扶贫办年度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的要求,县扶贫办措施,各乡镇项目实施点督促、检查、验收。截至年10月底,年度49个整村项目、250户安居工程、三个科技产业开发项目(核桃、雪桃、纹党)、易地搬迁安置、贫困地区劳转移示范基地培训等项目实施结束,并级验收的基础上了州级验收;年“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转移支付整村项目建设任务,正在筹备县级验收;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运转,县级验收。

(二)年项目

截至年12月10日,怒江州扶贫办和财政局共下达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663万元,:边境县整村项目32个、1600万元;安居工程100户、60万元;易地搬迁安置900人、450万元;贫困地区劳转移基地和性培训项目任务1700人、76万元;扶贫项目贴息贷款规模4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12万元;扶贫到户贷款指标1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65万元;大兴地乡整乡项目资金300万元;溜索改造项目资金100万元。

1、年度扶贫开发项目情况

边境县整村项目32个、安居工程100户、易地搬迁安置900人等项目,县已与目实施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正在组织实施。边境县整村项目预计7月30日前建设任务;安居工程预计4月30日前建设任务;易地搬迁项目预计10月30日前建设任务。贫困地区劳转移培训任务1700人,任务的21%。扶贫项目贴息贷款400万元,财政贴息3%,州级评审后,分别放贷给县春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龙头企业各200万元,运行。扶贫到户贴息贷款1300万元,放贷指标823万元,放贷任务的63.3%。年度投入中直、省直社会帮扶资金45万元,建设任务,并挂钩帮扶的验收。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的安排情况已于年9月份在电视台上了公告,扶贫项目所涉及的大宗物资,已于11月16—17日由扶贫、财政、纪检、审计、质监、林业、建设等组成扶贫物资采购工作组,《县扶贫物资采购制度》和《县年度扶贫大宗物资采购方案》的要求,采购结束。

2、大兴地乡整乡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情况

县大兴地乡整乡项目总投资5979万元,年度投资3096万元,2010年投资2883万元。在总规划投资中计划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农户投工献料折资1098.5万元,整合资金4280.5万元。于年9月23日动员大会和启动仪式。,共投资2169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0%。:扶贫资金投入278万元,交通、水务、林业、财政、畜牧等投入1771万元,农户投工献料折资120万元。建设了2个行政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26.5千米;3个行政村及6个自然通村、组公路共12千米;1个行政村公路改扩、15千米;跨江大桥技改1座;三个自然村村间道路硬化、1.2万平方米;5件人畜饮水、架设管线22千米;三面沟水利1条、6.8千米;民房建设117户;节柴灶240眼;种植泡核桃6800亩;发展生猪养殖1860头;发展山地鸡养殖8000只。已建项目受益人口达7642人,项目建设使贫困村面貌了巨大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活。

3、大兴地整乡村项目情况

县的要求,在大兴地整乡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中,计划卯照、计付坝、灯笼坝三个自然村。在县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下,卯照、计付坝两个自然村的子项目已启动,计划2010年4月30日前。灯笼坝自然村计划整合的2010年项目资金已。

(三)资金整合新

年“大整合、大投入、大变样”的思路,“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配套,合力”的资金整合机制,支农涉农资金的整合,资金整合的范围,整合资金的整体效益。在整乡、整村、易地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中共整合支农涉农资金40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8.4%。

(四)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和

牢固注重的意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是克服和解决已的问题,把扶贫方针、政策、措施好。以整乡为,以产业发展为口,农民增产增收;以民生为,以实施整村、产业开发、易地搬迁、劳务输出、信贷扶贫、社会扶贫“六项民生工程”为口,城乡统筹发展;以便民利民为,以干部作风转变为口,机关效能建设。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奠定的基础。

(五)社会维稳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平安创建工作,综合治理措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平安创建活动中,预防控制犯罪的能力。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扶贫开发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的扶贫工作相,“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民主制建设、制度建设等了的,使扶贫项目的操作阳光化、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六)扶贫干部队伍建设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扶贫干部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扶贫干部是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的力、操作力和创新力,帮助贫困解决问题,真正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得实惠的。

二、2010年工作和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计划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5430万元,力争解决6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整村项目:“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整村项目193个,截至年度已实施118个,2010年计划实施75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50万元。

2、科技及产业开发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主要实施核桃、中药材等种植。

3、易地开发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县内就近、就地、插花或小规模安置1000人。

4、劳转移培训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转移培训2000人。

5、安居工程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项目500户。

6、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计划贷款指标2000万元,投入财政贴息资金100万元。

7、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计划滚动资金200万元。

8、社会帮扶项目:计划各级社会帮扶资金300万元。

三、的和问题

在各级各的扶持下,各族的艰辛,经济社会了的发展贫困面貌了的,的生产生活。但地理、社会、历史的原因,集少、边、穷为一体的边境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仍然低,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很繁重。当前,扶贫开发进人最为关键的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为艰巨,更为,主要在: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尤为;社会发育滞后的制约性仍较强;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仍然;解决温饱和温饱的“双重”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总量投入扶贫难度。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将紧扣、县的工作和州办的工作,“整村打基础、产业开发调结构、劳务输出抓增收、易地开发建新村”的工作思路,扶贫开发,转变观念、职能、改进作风,职责,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干部队伍建设上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的基础。

一要在上抓。扶贫开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的职能职责,与各之间的,“县抓、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二要在工作上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把扶贫整村、产业开发和劳转移培训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出实效。

三要在资金投入上抓。省73个级扶贫开发工作县,贫困面大,贫困问题较为,要资金整合,的扶持仍是解决贫困的途径。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2

一、目的意义

扶贫开发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雨露计划”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综合运用资金扶持、宣传引导和竞争、激励等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计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指导和培训。

(三)紧跟市场,按需施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按照不同行业要求,采取不同内容和形式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满足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各类培训。

(五)政府主导,共同参与。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引导和组织包括民营经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雨露计划”的实施。

四、实施对象

当前,“雨露计划”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三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和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骨干。

五、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朝着培养“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方向,经过努力,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500万左右经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农民和20万左右贫困地区复员退伍士兵成功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15万名左右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干部及致富骨干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

六、实施方法

实施“雨露计划”,要根据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区别对待的方法组织落实。

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由各培训培训、就业和维权服务的办法实施(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后发)。

复员士兵就业培训、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将分别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后,分类下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办法组织实施。

七、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雨露计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工作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分类编制年度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实施工作,确保这项惠民利国的扶贫开发措施落到实处。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3

同志们:

刚才,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钱智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对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重点讲一下扶贫系统在“7·5”事件中的政治表现和的几项工作部署。

一、的工作回顾

,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新中国诞辰60周年和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但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双重考验。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影响新疆稳定问题的重要举措,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突出扶贫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扶贫投入上,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三项扶贫资金达到26.1亿元,其中财扶资金6.5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2亿元、信贷扶贫资金17.4亿元;地县财政投入达到1.4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42亿元,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在重点工作上,集中连片开发试点从洛浦、和田两县扩延到了10个重点县(市);阿合奇县边境扶贫试点形成了一线改善条件、二线创造安居环境、三线增强支撑和服务功能的经验;产业化扶贫探索出通过信贷扶贫资金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经验,促进了企业和农户互利双赢;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扩大到了19个县(市)、183个贫困村,这项工作哈密地区走在了全区前面,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昆仑山区、天山山区、阿尔泰山区扶贫搬迁试点探索了高寒山区移民扶贫新路子,实现了综合治理特殊贫困问题的新突破。在扶贫机制上,在墨玉和吉木乃两县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积极创新扶贫项目产权归属制度,建立扶贫宣传机制,实行扶贫业务考核。洛浦、阿合奇两县以创新促发展,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和田地区以制度促管理,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和办事效率,对自治区的工作部署雷厉风行,各项资料的统计报送也明显快于其他地州。在扶贫成效上,年内有27万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345个贫困村完成了整村推进规划,全区累计完成整村推进规划的贫困村达到266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4%,“三个确保”村也得到应扶尽扶;完成培训任务42.8万人次,实施了“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计划;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0万户,其中贫困户33万户;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987元,增幅高于全区1.9个百分点;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生产总值也继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扶贫开发效益年”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再努力一下,有望实现《纲要》目标。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一是科学决策为先导。我们制定并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思路,推动了扶贫工作由集中解决温饱转向促进减贫增收、缩小差距。二是突出重点求突破。我们突出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和边境贫困农牧区,坚持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带动为主的开发式扶贫,优先支持“七类项目”,使贫困乡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三是创新机制夺先机。深入开展各项扶贫试点,健全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改革信贷扶贫体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引进外资扶贫先进理念,推动实践创新、机制创新,保证了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充满活力,部分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四是强化服务作保证。扶贫干部是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服务力量,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宗旨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责任意识;必须加强扶贫政策、业务学习,提升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组织和推动扶贫开发的能力;必须大力弘扬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二、在“7·5”事件中的政治表现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拥护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主要体现在:

认识高度统一。同志们一致认为,“7·5”事件是境内外“”相互勾结、策划实施的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险恶用心是妄图挑起民族对立、策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干扰我国发展。“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分裂与的严肃政治斗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事件进行了果断处置,维护了新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得力有效的。

行动十分坚决。我们组织声讨“7·5”事件的残忍暴行,揭批“”制造破坏和分裂的罪恶图谋,使各族干部群众认清“7·5”事件的性质及其严重危害性,认清新疆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旗 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维护团结稳定;组织干部职工讲成长经历、谈思想认识,领悟“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真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处置“7·5”事件的各项决策部署上;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疏导群众情绪,抽调干部参加维稳工作队,进驻社区、乡村,讲真相、辟谣言、正视听,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敌对势力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煽动对党和政府不满情绪的情况下,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制止和批驳错误言论和政治谣言。

工作部署及时果断。在扶贫系统组织开展“唱热爱祖国、讲民族大团结、说热爱新疆繁荣新疆”主题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工作,用新疆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组织扶贫系统向“7·5”事件中受害的无辜群众和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群众捐款,慰问维稳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面对“7·5”之后的严峻形势,在积极做好社会面稳控工作的同时,提出“大干100天、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求,自治区扶贫办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带头作用,赴阿合奇总结调研边境扶贫工作,分赴南疆三地州、边境贫困农村和高寒山区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激发干劲,不放松工作,努力弥补“7·5”事件造成的损失;协调定点帮扶部门做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营销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的全面恢复;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并实施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贫困农牧民培训、扶贫干部培训计划,使扶贫培训工作更加适应维护稳定的需要,更加贴近民族团结工作。

三、对工作的分析和部署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总结之年、规划之年、效益展现之年。我们既面临着实现《纲要》目标任务的收官之战,又肩负着谋划未来十年的重任,必须把准形势、善谋实干,把我区扶贫开发不断推向前进。

有利形势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扶贫开发呈现出专项计划与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新局面,国家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都对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作出部署,王乐泉书记特别强调:“以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边境贫困农牧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幅度提高贫困农牧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为我区扶贫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成熟而丰富的工作经验,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有着良好基础;新阶段扶贫工作在制度安排上,重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济的有机衔接,实行“两轮驱动”,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持政策,重点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这些都为及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不利因素是: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区扶贫开发制约因素仍然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区气候条件特殊、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少、发展空间狭小,贫困程度深、返贫因素多,影响着扶贫开发进程;地缘政治环境特殊,周边环境复杂,扶贫开发肩负着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全区仍有938个贫困村尚未实施整村推进规划,还有249万扶贫对象需要进行扶持,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仍然繁重。从主观因素来讲,我们对扶贫开发政策的研究相对滞后,对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还缺乏深刻理解和有机把握,扶贫资金投入与全面扶持扶贫对象的政策需求存有较大差距,瞄准性措施还有待加强;扶贫开发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推进方式和手段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基层扶贫机构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地县对扶贫工作研究不深,有的处于应付。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突出“三个重点区域”,优先支持“七类项目”,创新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支撑基础,扶持优势产业,提高增收能力,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缩小差距,推动贫困地区的改革发展和团结进步。

主要任务是:

打好实施《纲要》收官之战;谋划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展现我区扶贫开发成效;科学制定自治区扶贫标准。

几点要求:

一是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自治区在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和帮扶单位的安排上,将重点保证完成《纲要》目标的需要。各地州、县(市)、定点帮扶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为实现《纲要》目标提供保证。

二是抓好重点工作。要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努力完成《纲要》关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特别是要突出距边境线25公里范围内的贫困村、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村,保证投入强度,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继续以“七类项目”为重点,优先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一批从事畜牧业、林果业的大企业,促进产业化扶贫;对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年度考核和进退机制,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要防止个别企业钻国家扶贫政策“空子”;要增加对县级扶贫培训的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启动“两后生”农牧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计划。

三是全面完成的各项计划。主要是,使26.3万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完成354个村的整村推进规划,其中“三个确保”村38个;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万人;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四是做好新十年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自治区成立以钱智副主席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各地州、县(市)要按照自治区的安排,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抽调人员,安排经费,确保上半年完成地县的几项规划。下半年自治区制定十年纲要、“十二五”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五是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扩大到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善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机制,为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国家拟于2月份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扩大试点做出具体部署。自治区正在成立领导机构。鉴于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牵涉面广,各地州、重点县(市)要提前做好准备,扶贫办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

六是适当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问题。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新疆实际,我区将按照“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地进行、统一核定”的原则,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进行适当调整。这项工作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各地州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全面平衡,提出调整意见报自治区。

七是扶贫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去年年初,我们已经安排各地对扶贫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且4月份在克州召开座谈会进行了集中研讨。按照要求,各地州于去年6月提出了自己的扶贫标准:和田地区是1490元、克州是1604元、阿克苏地区是1450元、伊犁州是1488元、塔城地区是1483元、阿勒泰地区是1870元、哈密地区是1300元,喀什地区经多次催促至今未报。下一步请各地州按照所提出的标准,结合相关依据,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将统筹制定全区的扶贫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要与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一致,超过自治区标准的由各地自行解决。

八是自治区确定为“扶贫成效展现年”,将集中宣传我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扶贫开发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面反映贫困地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树立和宣传扶贫开发先进典型。今年的宣传工作要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搭建载体和平台,组织新闻采编,营造浓厚的氛围。各地州要提前做好活动方案。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4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出席开班式并讲话,7个有关省(区、市)、县新任职扶贫办主任及相关人员、部分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近100人参加了培训。开班式由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洪天云主持。培训期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扶贫开发的形势与进展》的视频讲座,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陈武明做了题为《以十精神为指导 弘扬优良作风 永葆清正廉洁》的专题讲座。此次研修班,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既有专家讲课,也有长期在扶贫系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授工作心得。同时,也专门结合当前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进行了学习。

王国良在讲话中详细阐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下一步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并对培训班学员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各个国家均有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扶贫机构,因此可以看出,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相对贫困仍然长期存在。他表示,我国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二是部分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这些突出困难也才构成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王国良建议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应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和规章制度,对贫困地区党政工作实行六大机制改革和十大行动计划。

六大机制改革为:改进贫困地区实际工作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进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金融支持机制,形成社会参与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十大行动计划为:建档立卡,村级道路的畅通问题,饮水安全,危房改造,职业教育促进就业,贫困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业、增收计划,贫困村的信息化,金融服务,青年干部挂职锻炼行动计划。

王国良强调,六大机制改革、十大扶贫行动计划是片区开发的具体化,也是实化和深化,为片区扶贫开发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抓手。下一步扶贫工作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机制改革、扶贫行动计划和片区的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片区面上一直到乡村户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从不同层次开展扶贫,最终使贫困户受益,使贫困乡村受益,实现扶贫纲要确立的目标。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5

一、把握重点,抢抓机遇,XX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支撑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有效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农户的瞄准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XX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20865万元:

(四)实施易地开发扶贫,解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六)加强革命老区建设,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七)集中力量,开展整乡推进试点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松坪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农业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松坪乡经济社会将得到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性跨越。

(八)实施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九)加大扶贫宣传和统计力度,营造扶贫开发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宣传了扶贫开发成绩,报道了扶贫先进经验,树立了扶贫先进典型,反映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确保扶贫宣传的内容既真实准确,又富有时效性。全年由市、县电视台播出扶贫开发新闻、专题9次,编撰扶贫开发信息16期,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投稿并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共1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扶贫宣传工作氛围,进一步扩大扶贫的声势和影响。

同时,继续开展好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财政扶贫资金监测统计、贫困村监测统计、灾情统计等统计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和历史机遇,注重思想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研和案例分析,重视检查剖析,找准并解决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全办干部职工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与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领导班子领导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抓机遇、重民生、谋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全体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建立和完善了学习、项目资金检查监督管理等15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约束权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强化了监督管理。

四是严格开展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树立了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严格按要求开展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全年公示、通报有关事项20余条。

五是按要求开展了纠风工作,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严格监管,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参加了政风行风热线,认真解答了群众提出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及时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办主任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和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市今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加快扶贫进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强化管理,实行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签订了XX年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状,与市直挂钩扶贫牵头单位签订了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责任状,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扶贫项目和挂钩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各区县扶贫办领导分工落实到乡镇或项目上,做到件件项目有人抓,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我办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制度,严格实施《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市扶贫安居工程管理办法》等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就位资金。县、乡都设立了扶贫专户,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加强扶贫资金的中期管理,保证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认真执行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度,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完成后,协调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实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对扶贫项目和资金分配计划、项目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都进行公告公示。项目实施竣工后又在项目实施地建永久性标志牌,标示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效益,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与市财政、各区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的沟通,对各区、县在资金拨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协调,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就位和专款专用。

(四)以思路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树立大扶贫理念,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以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为核心,以村委会为项目区域,集中连片开发,逐村逐乡推进。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扶贫思路、扶贫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二是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投入的力度与扶贫任务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与扶贫开发的总体需求差距太大,要真正实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自我发展一个村的目标,投资标准明显偏低,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是返贫现象突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已解决温饱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收入不稳定,因灾、因病、因学致贫和返贫现象非常突出。

四是产业扶贫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还未根本打破,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因地制宜培育支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依然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个别地方和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认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已缓解,大扶贫格局已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已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已不太重要。有少数干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四、XX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根据当前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XX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

XX年全市计划实施整村推进250个村,其中:积极争取省级整村推进计划200个村,市、县安排实施50个村。一要尽早做好村级规划,编制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围绕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的综合效益,打牢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经济发展两个基础。

(二)加大力度,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

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形势好转的良机,充分发挥3个培训基地的作用,把开展对贫困农民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XX年3个基地计划培训2500人,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6

一、2012年扶贫和移民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2012年,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扶贫和移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抢抓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扩大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惠及面,2012年全市扶持贫困村数达141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1%,扶持的区域更加广泛、更加均衡。省、市财政投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574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57个,开工率达100%,完工率达89%,修建和改造村道2569公里,桥梁84座,水利设施371处。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信丰、全南、定南、瑞金、会昌等五县(市)共投入5400万元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安排实施项目298个,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力实施移民搬迁扶贫,边远贫困群众生存环境明显优化。扎实推进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移民搬迁扶贫实现了18个县(市、区)和赣州开发区全覆盖。省、市投入移民搬迁资金10527万元,高标准建设9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完成26418人移民搬迁任务,比2011年增加4532人。

——全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不断夯实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围绕脐橙、油茶、花卉苗木等扶贫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龙头企业贴息贷款、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共投入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2528.2万元,有力促进了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全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升。以实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训为重点,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各项技能培训。全市“雨露计划”共培训12056人,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105%,培训合格率为99.32%,转移就业率为98%;免费招收“一村一名”中专生1435人,比上年增加89人。

——全力实施社会和行业扶贫,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开展定点帮扶,15位省领导和22位市党政领导参与定点联系县(市、区)、乡(镇)、村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省市安排20200万元支持所联系的县、乡发展扶贫产业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1419个贫困村实现省、市、县直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底全市共筹措社会扶贫资金4.95亿元,比去年全年增加资金2.08亿元,增长72%。教育、卫生、交通、财政、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门认真履行行业扶贫责任,积极落实、有序推进行业扶贫规划,如财政和教育部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45亿元,惠及全市11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市)73.4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通部门围绕重点支持特困片区发展制订并组织实施交通项目规划。

——全力实施水库移民扶持,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放库区移民直补资金7792.86万元;下达库区移民项目资金11591.2万元,安排项目1531个,项目完工验收率达93%。库区“水上漂”农户上岸安置稳步推进,完成了向省和国家行文请示立项的资金争取工作,国家将在2013年度立项,省将按每户1万元先行安排资金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1月底,崇义、上犹两县共选址确定了24个集中建房安置点,安置点已完成总体规划的22个,已开工建设的19个。

二、新一轮扶贫攻坚措施之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赣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广泛参与,行业的大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会议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贫攻坚举措,体现了四个“前有未有”。

一是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做到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对扶贫开发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好工作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强化乡镇扶贫工作力量,在连片特困县(市)有2个以上(含2个)省级扶持贫困村的乡(镇)成立扶贫开发办公室,其他乡(镇)和非片区县(区)有省级扶持贫困村或市级扶持村的乡(镇)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对扶贫开发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努力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到2012年12月15日止,国家、省、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2012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了1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其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安排2200万元用于市领导挂点村扶贫开发,1040万元用于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发展、返乡农民创业等。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个人对扶贫开发事业进行投入。

三是领导挂点联系贫困乡村的深度前所未有。市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市直部门、一个市属企业,重点帮扶一个县、抓一个示范乡(镇)和一个示范村;县(市、区)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县直部门、一个县属企业,重点帮扶一个示范乡(镇)、抓一个示范村;县(市、区)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抓一个示范村;乡镇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

四是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广度前所未有。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定点扶贫单位,实现全市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和非片区县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以所包扶的贫困村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每个贫困村“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做到资金集成、项目集成、力量集成,放大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全市广大“三送”干部常年累月奔波在贫困地区第一线,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切入点,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整治村庄环境,创建美好家园。

三、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

尽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赣州目前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扶贫区域广、扶贫对象多,扶贫攻坚难度大。全市有11个县(市)被纳入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范围,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新国家扶贫标准,到2011年底,全市扶贫对象有194.88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6.76%,大约是全国的两倍,要完成党的十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是农民增收乏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难度大。农民普遍缺乏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稀缺,全市农村人均耕地不足0.6亩,户均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单靠传统的种养来实现致富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之目前扶持到户的政策资金非常少,农民通过发展农业实现收入增长非常有限。

三是贫困地区底子薄,扶贫投入仍显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加大了扶贫开发投入,但赣州市农村贫困面广量大,有1419个贫困村,194万多贫困人口,投入的扶贫资金非常有限,受益的地区和群众不够广。特别是民生保障方面投入不足,扶贫救助体系不健全,部分贫困家庭得不到有效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贫困户虽然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但标准过低,有相当部分贫困户没有纳入低保范围。

四是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赣南是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全市扶贫和移民部门新的历史使命,而目前全市扶贫和移民干部非常缺乏,急需调整和充实,加之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亟待加强。

四、对做好2013年扶贫和移民工作充满信心

2013年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动力,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赣州)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着力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实施,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的有效开展,着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构建,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着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形成,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着力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实施。赣州市有11个县(市)列入罗霄山特困片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申报和实施好一批带动力强、惠及面广、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项目。落实统筹资源、整合投入实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围绕片区扶贫开发进行资金倾斜、项目配套、技术帮助和服务支持,整合各部门力量,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形成片区扶贫开发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2、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的有效开展。要继续抓好全市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和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贫困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指导信丰、全南、定南、会昌、瑞金等5县(市)深入抓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创新试点工作。抓好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和库区“渔民上岸”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着力引导深山区、库区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中心村集中,明年力争实施2.5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切实抓好“雨露计划”培训,明年力争实施1万人左右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好2个部级、9个省级科技扶贫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扶贫主导产业,夯实打牢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

3、着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构建。在做好专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好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着力构建范围广、活动多、成效好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认真开展好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组织协调市、县直单位(企业)开展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巩固好定点帮扶全覆盖成果。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大力推动企业帮村带户,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和联系,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与贫困村资源有效对接参与扶贫。积极协调行业扶贫,争取、引导各行业部门将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乡村倾斜。

4、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大事,扶贫工作要围绕这一大局,做到项目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大力改善贫困村集中建设点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下一步,扶贫和移民部门将加强与市委农工部、新村办等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向省扶贫困村倾斜,使每个开展了村庄整治的贫困村扶持资金力争达到20万元。同时争取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大力支持,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5、着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加大三峡移民工作落实力度,抓好三峡移民新增土地补偿资金使用的具体落实。加强移民后扶工作的衔接,进一步抓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与发改、财政等各行业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切实做好年度计划项目的安排工作,确保涉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切实做好居住在库区水面木棚的农民“渔民上岸”工程的组织实施,在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1246户4988人“水上漂”农户(含“双渡”人员)搬迁安置任务。

6、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形成。创造性地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构建有利于扶贫攻坚的体制整合和机制创新上进行研究探索,不断创新项目资金管理和绩效考评考核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基层扶贫移民干部,努力打造一支亲民为民、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7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检察院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把扶贫工作列为践行“两学一做”、促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改变单纯“输血”扶贫模式,积极探索扶贫新途径,因地制宜,增强“造血”扶贫功能。

打造服务平台,强化帮扶机制。一是打造选派干部驻村平台。选派政治可靠、业务过硬、事业心强的年轻干部孙燕,到口孜镇枣园村驻点帮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协助村两委班子推进脱贫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二是打造干部包户责任平台。该院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对枣园村76户贫困户包户到人,全院每位干警负责包保1至2户贫困户,明确一名专职扶贫工作联络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对枣园村的帮扶工作思路和措施。三是打造“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平台。检察长杨咏梅带领党组成员,多次到选派村枣园村调研,了解掌握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扶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同时,注重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为民服务全程等载体建设。

坚持计划落实,创新扶贫方式。为了解决“怎么扶”的问题,该院结合实际,在创新扶贫方式上下工夫。一是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鼓励返乡青年创业。春节前,与团委到村部联合开展“与返乡青年话未来”座谈会,检察长杨咏梅亲自给村民授课,内容涉及民工维权、道路交通安全、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详细解答父母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受到广大村民的称赞。二是实施光伏计划,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根据光伏扶贫政策,今年计划在枣园村建设一座村级光伏发电站,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万元,填补村集体经济空白。该院投入6万元,协助帮扶单位颍东区土地局投入4万元,目前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开展特色种养,激活产业带动发展。驻村干部组织村民多次到老庙镇的西兰花种植基地参观,又带领村民到曹庄实地学习种植过程,并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西兰花秧苗,引导4户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利用田间地头成功试种西兰花,并为其打开销路提供帮助,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因病致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刘学峰,在检察长杨咏梅的鼓励和帮助下,重新树立信心,走上了养鸡脱贫之路。驻村选派干部孙燕带领村两委积极为刘学峰免费提供200只鸡苗,并为其在院内搭建了鸡棚。

该院近期计划将10万元村创业经济服务公司扶贫资金及区组织部门下发的5万元选派资金投资到该村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此举将使该村年收益达到6万元;将“整村推进”扶贫资金30万元以养殖大棚租赁的形式用于扩建土鸡养殖基地;同时以70万元为带动资金,引进该村村民在宁波成功创业的私企“金飞鹰”水箱有限公司回到家乡建厂,带动村民务工就业,脱贫致富。经过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该院最终促成了为村里修筑4条水泥路的项目,合计5.45公里,目前工作正有序推进。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8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5年底,广西有农村贫困人口452万人、贫困村5000个、贫困县54个。按照中央的要求,这些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要在2020年之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为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战略部署,2015年1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行动”重要举措。其中,“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对广西全面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十三五”开局之年,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全力实施“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 精准帮扶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创新实施“两后生”职业培训。组织48所技工院校结对帮扶54个贫困县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重点对参加为期1学年培训的“两后生”,给予每人1.2万元的补贴。2016年全区共有6350名学员入学。该计划实施期5年,将有约3万个贫困家庭受惠,3万名“两后生”得以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有望实现稳定就业带动家庭脱贫。此项工作被列为广西四项扶贫工作亮点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此政策转发各省,并安排广西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精准组织转移就业。2016年共组织617场农民工招聘会,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就业人数10.34万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9.31万人。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拟定两广劳务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河池、百色两市拟定劳务合作协议。2017年初,举办深圳对口帮扶河池、百色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35家优质企业,共提供2860个岗位,进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45人,现场签约人数超过700人。

加强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实现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政策实施等各项就业工作的全程信息化,推进信息共享和对接。全方位收集、扶贫就业供求信息,在广西就业网开设“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就业岗位信息专区,2016年共收集区内外593家企业22905个岗位信息。加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构建连通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2016年提前实现全区1254个乡镇(街道)就业社保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

全面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2016年度,全区开展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贫困县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7.85万人,培训合格5.96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14万人。举办广西第三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现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6583本,带动10万多人次参加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2万多名农民工同台竞技,打破以往农民工要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传统方式,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技能提升”的目标。

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创新创业担保政策。依托现有各类工业开发园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2015―2016年支持20个贫困县建设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给予每个园区500万元资金补助和10-20公顷用地指标,扶持农民工创业项目与服务精准脱贫工作叠加。截至2016年底,第一批14个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262家,其中,农民工创办企业176家,开工企业183家,提供就业岗位10996个,累计吸纳农民工就业8752人。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2016年全区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总量达到8.2亿元,支持超过10000人实现创业。

精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建立宣传发动、参保发放经办、信息数据更新和共享工作、考评奖励等4个创新机制,把60周岁以上城乡老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对城乡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等5类特殊困难群体,逐村逐户上门办理参保手续,做到应保尽保。2016年全区参保1770.91万人,其中,5类特殊困难群体参保112.33万人,领取待遇22万人。

二、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6年12月,副总理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对脱贫攻坚的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要实现新突破,必须正确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形势,才能找准工作的薄弱点和发力点。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国内“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明显,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艰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社会风险积累。广西经济企稳向好基础不够牢固,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制约发展的不可预见因素很多,就业和增收形势严峻。这些都直接影响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2016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指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面临五个方面的困难:数量多、越往后越难、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特困问题突出、易返贫。这既是全国扶贫工作的共性问题,也是广西扶贫工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难点问题。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自身发展看,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2016年,广西16-5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量为267.8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07.68万人,未转移就业(含部分失去劳动能力)160.16万人,促进稳定就业、转移就业和技能提升任务艰巨。同时,还存在社会保险政策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贫困地区人才支撑政策不足、配套政策出台不够及时、分类指导不足、科学施策欠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还不够强等问题。和“十二五”对比,“十三五”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任务更重,困难更大。

面临挑战的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也迎来良好的机遇和条件。进入“十三五”,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广西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好,积极因素不断涌现,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可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2015年底以来,相继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东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制定配套文件10个,相关部委牵头出台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118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各地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有力推动脱贫攻坚进程。此外,中央也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新使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倾斜性扶持政策为广西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十届六次全会,讨论通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随后出台“1+20”系列扶贫文件及后续配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和过硬的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十三五”全区脱贫攻坚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工作方案》规定:各级财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行业部门每年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原则上50%以上投向贫困县。引导企业方面,中央要求,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广西规定,贫困地区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予以补贴。为加强组织保障,广西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公共服务、组织保障等7个专责小组,各专责小组均从成员单位抽调干部驻组办公,各市、县参照自治区成立相应的专责小组,形成各级各部门合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强化驻村帮扶和定点扶贫,实现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全覆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广西举全区之力,通过“四合一识贫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十二五”期间,广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562万人,2016年超额完成12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和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实现脱贫攻坚开局“首战告捷”。

面临挑战与机遇,2016年,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提出了“服务一个中心”“深化三项政策创新”“抓好三大建设”的“133”工作思路,即突出抓好服务精准扶贫工作,深化就业创业政策创新、深化社会保障政策创新、深化人才人事和收入分配政策创新,抓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三、做好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要在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更大贡献,必须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扶贫开发战略目标,压实责任,聚焦重点,创新政策,精准施策。

强化担当,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和政治担当,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部署,提高效能,顺民心,厚民生,真抓实干,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科学分解“十三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区、市、县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传导压力。树立科学扶贫观,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树立勤劳脱贫的光荣理念,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强自立实现稳定脱贫。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围绕促进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促进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两大核心任务,千方百计帮助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加速转移,使有岗位有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落实《“十三五”两广扶贫协作纲要》,加强两省区劳务合作,协调建立深圳各区(新区)与百色、河池两市17个国定贫困县结对关系,辐射带动全区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工作。有计划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发达地区就业,实现务工脱贫。加快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推进技工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精准职业培训,确保培训率和就业率。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强化政策创新,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动态跟踪和精准参保。确保60周岁以上城乡老人的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强化贫困地区人事人才支撑服务,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全面落实向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村一级就业社会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将便捷的就业和社保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

创新引领,打造品牌。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转变思维方式,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以创新促改革、提质量、出成果。鼓励创新,允许各级敢于尝试破冰,营造干事、创新、容错氛围。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结合广西实际,继续加强“两后生”职业培训、两广劳务合作、劳务品牌等特色工作,形成工作亮点,力争在全区、全国有一席之地。

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政策评估。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对现行政策进行跟踪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和出台新政策提供参考。研究出台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评估办法,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现行政策中落地难、未能真正发挥服务民生作用的政策作评估并提出调整完善建议。对待执行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分析评估,提出扩大正面影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切实提高政策执行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提升执行力,推进业务协同。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既要抓好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更要抓好执行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决策部署真正落实。要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整合资源和力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搞好服务,全力以赴配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取信于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Z].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

[2]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2016.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2016.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

[8]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9

一、2014年的总体工作思路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以27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创新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抓手,继续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突出“三个重点区域”,优先支持“七类项目”,创新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支撑基础,扶持优势产业,提高增收能力,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缩小差距,推动贫困地区的建设发展和团结进步。

二、2014年工作目标

全市扶贫开发要努力达到“两个实现、五个达到”目标,即:首批132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基本实现,贫困识别调整和到户精准扶贫机制建设基本实现;贫困村屯级路建设计划任务和质量100%达到标准要求,新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达到5万亩以上,扶贫培训对象达到1万人次以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6%以上,贫困群众脱贫人口达到6万人以上。

三、2014年扶贫开发主要工作

(一)以促进扶贫工作为目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我市扶贫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活动中,要注重与扶贫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把握两点:一是要在全面、深刻理解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意义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联系扶贫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对照检查,查找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整改,从而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推动我市扶贫开发攻坚扎实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二是要把深入学习、总理、副总理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关于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做到入脑入心,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以夯实基础为根本,扎实做好年度扶贫开发工作。2014年是实现“十二五”扶贫工作各项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对照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石漠化片区发展规划等各项规划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1.要进一步提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平。一方面,要进一步搞好首批132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况的推进完善工作。要对照验收标准,对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拟定好完善工作的目标、重点、方式、措施,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全面达标。另一方面,要全面做好第二批138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进入开局和推进工作。要结合今年扶贫项目资金切块到县的实际,提前做好项目规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

2.要进一步强化产业化扶贫和旅游扶贫。要认真谋划产业扶贫,进一步夯实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大力强化产业脱贫致富。要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那些具有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投入少、见效快、风险低、能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精细加工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成方连片发展的产业带、加工区,夯实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要继续抓好5个“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和市配套资金示范项目的建设发展,并注重培植部分产业化扶贫示范村。要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以项目贴息等办法支持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同时强化龙头企业的扶贫意识和作用,引导群众多发展龙头带动下的项目,多发展融入当地主导或特色产业的项目。要支持扶贫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小区建设。组织贫困群众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种养业小区的做法,引导群众建立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探索项目到户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相统一的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旅游城市的优势,认真抓好旅游扶贫工作,深入挖掘旅游扶贫资源。今年,要在抓好自治区旅游扶贫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注重抓好县村和县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建设。

3.要进一步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本部门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要通过加强与交通、水利、文化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等方式,整合各方力量向贫困村倾斜。要全力抓好贫困村畅通工程建设,认真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村屯道路建设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进行道路硬化。同时,要严格建设质量标准,做好建后的管护工作。

4.要进一步提高“雨露计划”质量。今年,学历教育的技能培训自治区不再给市、县和培训基地下达计划任务,将实行“由扶贫对象申请、村审核、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批,补助资金到卡”的办法,同时还要提高补助标准,做到应补尽补。为此,各县一定要做好衔接工作,建立“两后生”信息库,搞好宣传教育,把培训资金优先保证贫困家庭“两后生”,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扶贫培训基地搞好联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培训机构,待资金计划一旦下达,立即搞好组织实施。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成为脱贫致富的“明白人”。

5.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要求,下一步,扶贫工作方式要以精准的扶贫机制为引导,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做到直接瞄准贫困人口,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同时,要求到村扶贫资金的使用,也要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意见,非贫困户除共享村基础设施、公益项目外,不能获得扶贫资金支持。前几年,由于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一本清”工作不扎实,国务院扶贫办将重新下发《全国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目前,《方案》征求意见已结束,文件很快将下发。按照《意见》的要求,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意见》下发后,各县区一定要抓紧组织力量全力做好此项工作。

6.要进一步推进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搞好请示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争取涉农部门以及各后盾单位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倾斜,加大项目的整合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作用。今年,驻村第一书记将重新选拔,全部更换。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既是代表各单位派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农村、关心农村的重要手段,我们扶贫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支持第一书记工作。要充分发挥他们驻村扶贫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他们为贫困村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事业,共同做好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7.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规范互助金管理。关于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管,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教训,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下一步资金和项目安排切块到县后,自我监管工作的难度会更大。今年,市里将会加强对扶贫资金、项目的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也以列入了计划,其目的是要通过关口前移、集体会诊,提前把不符合规定的问题解决在前沿。资金监管问题我已经讲过多次,这里我想再强调三点。第一,扶贫资金必须瞄准贫困户,这是下一步扶贫工作的一条大政策。要按程序识别贫困户,公开公示,不能贫富一起扶贫。要用它来检验扶贫工作、评价扶贫干部。第二,扶贫资金首先支持一家一户发展增收项目。确有困难的,我认为可采取将到户资金先折股到贫困户,通过协商,再自愿集股到效益稳定的大户或公司、协会、合作社,用股份合作或合作经营的办法,由大户或能人统一管理和经营,获利后按股份分红或保息分红,确保贫困户长期稳定收益。但要防止入股分红比例太低,甚至低于存款利息这个问题的出现。第三,扶贫资金不能整合做非扶贫工作。严禁打着整合资金的幌子,把扶贫资金用于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无关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互助金的管理。在贫困村建立和发展互助金,是建立扶贫资金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自治区扶贫办要求落实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一定要把互助资金与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以发挥互助资金的更大效应。

8.要进一步推进参与式扶贫。要坚持路线,强化群众观点,深入推进参与式扶贫,落实好贫困地区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规划民议、项目民选、工程民建、质量民管,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设计群众利益的问题,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走访农户、个别沟通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群众的自。

9.要进一步重视考核考评工作。今年是我区的扶贫改革创新年,自治区将会相继创新出台一系列扶贫新机制,考核考评也将会作为检查核验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并大幅提升扶贫考核结果的权重,加重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考评的内容也会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考核考评工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认真对待和做好此项工作。

10.要进一步做好扶贫调研宣传工作。开展扶贫工作调研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有的领导对本县贫困村现状和扶贫工作实施情况不清不明、心中没底,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含含糊糊,一知半解,引起了领导的担忧。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第一线,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摸清实际情况。同时,要结合自治区关于开展调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的有关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调研。要拟定调研课题,围绕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文章,市扶贫办已下发了通知,对市扶贫办领导和科室都明确了任务,同时对县区也提出了要求,要求重点县完成3篇以上,面上县完成2篇以上调研文章,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要重视扶贫宣传。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舆论引导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市的扶贫宣传工作还是比较有成效的,而且市一直是个出典型、出经验的地方,不论是重点工作推进还是机制创新,都有一些很好的典型,但是我感到深入总结和挖掘还是不够。希望大家要把宣传工作抓在手上,落实领导、落实人员、落实必要的经费,力争每年推出2个以上的好典型。

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篇10

2008年以来,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外资项目管理中心集中力量开展了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相关研究和东西部产业对接活动,积极探索,发现、总结、形成了100个优秀案例。国务院扶贫办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创新案例工作,此项工作被列为国务院扶贫办2012年工作要点。办领导范小建主任、郑文凯副主任给予关心和指导,提出明确指示要求。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共同有计划、按步骤开展了案例征集、调研和评审工作。

这些案例覆盖了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军队和企业参与扶贫及社会组织扶贫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体现了社会扶贫的诸多最新理念和创新性成果,不少已被社会所公认,在动员各类社会资源扶贫和专项、行业扶贫方面,有很好的思路和应用价值,可以为其他类似条件的区域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有助于把握我国新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扶贫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

科学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必须认识到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就扶贫工作本身而言,随着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出现了新的变化,扶贫标准有了新的提高,扶贫工作重点有了新的定位,扶贫格局有了新的拓展;就扶贫宏观环境而言,从过去封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抓扶贫转为现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抓扶贫,从过去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下抓扶贫转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下抓扶贫。

社会扶贫是大扶贫格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潜力与活力,应该顺应整体扶贫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这期专刊选编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创新是一条主线,突出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社会扶贫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亮点。

首先,社会扶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有传统意义上中央国家机关、派等开展的定点扶贫和东西部省区间的东西扶贫协作,以及大量企业以帮扶形式所开展的企业扶贫,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众多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开始参与社会扶贫事业。

其次,社会扶贫工作机制的多重创新。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不再简单扮演扶贫项目被动接收者的角色,而是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参与到项目资金使用的决策和项目资金管理中来,显著激发和增强了贫困农民的发展意识以及贫困地区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体行动能力。

第三,注重社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社会扶贫者不满足于“送温暖”“救济式”的扶贫行动,而是更加注重实效,在扶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更加立足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自立能力,更加关注社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