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09:32:10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1

1当前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从当前应用层面上讲,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特别是缺乏学科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没有可依据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大大降低其应具有的权威性。现已采集和积累的部门或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包括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的内容都是按照部门或地方习惯来划分,只适用于部门或地方,欠缺全国统一的标准依据。

(2)从开发技术层面上讲,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重复开发严重,层次低,水平不高。目前常用的造价管理软件,一般都只提供当地工程造价定额、指标、指数,还有政策法规、材料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而行业所需的集成性、综合性数据无法从许多分散的系统中提取,更谈不上信息共享,有的只限于网页上数据的使用,没有做到与智能化数据库建设的有机结合,网页的维护和更新慢,信息时效性不强,服务的空间非常有限。

(3)当前得到主流应用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在规划管理上普遍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软件重复开发,造成软件产品多而杂,档次参差不齐;软件功能单一,或是服务于投资估算,或是应用于初步设计概算,开发与应用最多的是现行的预算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也只能用于计算工程量、预结算和快速投标报价使用,而不能很好地涵盖和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决策之用,在整体集成化上还有待于深化;接口性能差,商品软件之间数据交换困难;智能化程序不多,还不能够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实现对造价的动态管理。

2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现代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工程量计算软件应用

工程量计算软件,国内软件最常采用的是图形法。其优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不仅可以编制工程概预算,并且可以对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和材料价进行即时、动态的管理,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2)数据完整、齐全,为工程项目概预算创造了有利条件;(3)计算结果准确,概预算的质量得到提高;(4)简化了概预算的审核过程。概预算的审核可不审核计算过程与输出结果,只审核输入的原始数据。(5)使用简便,加快了概预算的编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程量计算软件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要求专业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的类型及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第三种则是在设计单位形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CAD文件基础上,在CAD环境下做模式识别。但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依靠汉字识别技术,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代替人完成识图。第四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是直接使用线条作图。

(2)造价计算软件应用

工程造价计算软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套价软件,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是造价领域最早开发投入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进已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早期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完全靠纸笔、定额册,编制一个工程的造价预算,仅从工程量清单入手套定额、工料分析、调材价,计算费用到出概预算书,要花费好长时间,计算过程繁琐枯燥,工作量大,概预算结果误差性大。到目前,造价软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工程量计算软件得到工程量清单,再使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找出定额子目输入造价软件,选择已预设好的取费表模板,计算汇总,马上就生成用户需要的报表。计价、汇总、分析、显示,打印一气呵成,前后只需要很少时间,效率大大提高,使概预算人员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关键地方去,提高概预算的质量。

2.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展望

(1)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在Internet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行为空间及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都不能脱离网络而发展,做好工程造价信息的网络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网络化。包括数据处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效果评估,数据包的传递,技术经济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同时,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完善与推广,大大加快了工程造价管理应用软件网络化进程。网络经济条件下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将会在投资项目评价软件、设计概算软件、建筑辅助设计软件、施工图预算软件、建筑业的价格信息网和企业内部信息资料库之间建立无缝连接的通道,在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部分工作间实现数据信息的低成本转移。

(2)信息处理集成化、智能化

工程造价工作应该将信息处理的范围扩展到相关系统,如企业定额编制系统、投标报价系统、施工管理系统、材机数据收集系统、工程造价数据收集系统、造价指标系统、工程设计的其他设计过程。例如,可以和CAD系统融为一体,凡是使用CAD系统绘图的工程,可以直接利用CAD软件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借助局域网传输到工程造价应用软件上,再根据结构部位及尺寸等方面的要求,自动在价格信息资源库中提取数据进行计算。企业定额直接传给投标报价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又可进入造价信息收集系统,指标系统又可对整个报价工作进行检验和指导。这样不仅确保了设计数据一致性、准确性,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招标投标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集成化与系统性。超级秘书网

(3)产品专业化、接口标准化

目前国内做工程造价软件的公司很多,软件水平参差不齐,功能也不一致,国内目前的造价软件水平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对于国内的软件开发商而言,每个公司应当优先发展自己的强势软件,在某一个具体的造价功能上的做大做强,而不是涉及造价工程的各个方面,这是不现实的,工程造价的涉及面十分广泛,面面俱到的软件往往无法将造价功能做的深入和专业化,而这样的软件也因为缺乏专业性不强而受到市场的淘汰;另一方面,不同的造价软件彼此之间的数据借口应当标准化,这样能够大大提升不同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兼容性,因此每一个公司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类型产品应当在数据接口方面采用标准化设置,使不同公司的同一类产品能够相互转化、使用,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整个国内造价软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提升国内造价软件的应用面和应用水平。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整合,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数据处理,节省人力,加快数据处理速度;二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和资源共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配合工程造价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整合,为造价行业各方提供更大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霞.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72-73.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2

随着科教兴国的社会发展趋势影响,对于人才教育的发展形式也有所变化,学生不再是仅仅需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要学好一门学科,也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中不仅面临着发展机遇,同时也要面对教育形式的挑战。中职教育所面对的教育群体是非常特殊的,在实际教学上,不仅需要针对于社会需要设立专业课程,同时也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到实践技能,符合社会用人需求,所以中职教育所担负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只有真正的完成中职教学内容,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为学生寻找毕业工作的机会。近几年对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过程之中,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人才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也是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劳动力所必备的技术理论。无论对于任何一个专业而言,只有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工作能力。所以在中职中的计算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培养学生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理论以及操作技能,无论在生活、学习、工作之中,都能得到应用。而如何实现良好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一个重点问题。

2、简介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软件应用教学

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需要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之后,能够拥有独立的操作技能。如何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成为中职教师所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在中职计算机教育形式之中,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教师面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传授,是一种单纯依靠讲课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讲述,而软件应用是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的,是依靠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教师依照教学目的需要,应用软件作为教学中的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作为一种操作技能,是如何完成工作的。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通过应用软件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软件,使枯燥的学习过程逐渐生动起来,应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展示出计算机操作状态,更注重对于学生操作方面的技能培养,就目前计算机软件发展情况而言,能够提供给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应用教学的优势

3.1为教学目的提供更直接的教学环境。目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软件制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完全能够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技术理论基础,教师完全能够依照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软件。应用这种软件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方式。计算机作为一个机器,要想成功的实现人机对话,是需要应用到操作环节的,而这种操作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境之中,是很难做到的,教师是通过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内容的。但是,应用软件教学,就能够具体的提供教学内容展示,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软件应用教学能够依据教学目的提供更直接的教学环境。

3.2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还缺乏实践了解,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过程相联系,增加了教学难度,很容易形成枯燥的教学过程,而应用软件教学,就能够将中职学生与计算机操作直接联系到一起,将学习氛围与学习兴趣能够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需要群体,以兴趣带动学习行为,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应用软件应用教学能够在学习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过程。

3.3软件应用教学能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通过课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教授知识理论,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过程,教师只负责灌输教学内容,学生负责听课,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究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师也不能全面掌控,这种教学关系并不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进行。但是在软件应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于知识的不断了解以及探索,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引下,学习过程处于一种被激发的状态,教师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了解,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这也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这也为计算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4、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3

英文名称:Comput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计算机用户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8)、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并已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数据库收录。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软件工程作为互联网产业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对计算机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的增加。因此,探寻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现阶段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现状

1.1偏重学科理论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我国针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的教学多以理论基础讲解为主。很多的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开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时并没有组织实践操作训练,导致学生往往理论知识了解很全面,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人才很难符合企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要求。

1.2教学内容陈旧,更新慢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但是,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科技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差距,很多的教材并没有和现阶段的科技发展速度保持一致。

1.3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求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精通于软件工程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通过自己精湛的授课方式来把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

1.4课程教学存在问题,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不合理的现象。软件工程的学习是需要其他课程的内容为基础来进行的,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来比,计算机软件工程课时安排较少,并且缺少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衔接。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加之学校对这方面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其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策略

2.1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注重实践操作[1]的学科,很多的理论性知识需要依靠实践操作能力来真正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践在整个课程中的占比。将授课模式做出积极的调整,在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理论教学时长缩减为总课时的1/3,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软件工程专业典型的学习误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将技术经验很好的应用到理论学习中去。

2.2以科技发展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21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在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技术知识的更新和变化、紧跟时代信息产业化的步骤的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反映出计算机软件工程发展的新动向。注重增加一些新技术的内容,如基于组件的方法、面向Agent方法、敏捷软件方法等。同时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象方法、UML建模技术等内容。

2.3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开展好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影响因素。仅仅依靠在课堂上的“灌输式”的学习方法很难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师培训,提升授课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要注重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以及教学调研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不断实现自我升值。通过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

2.4采用多元化[2]的教学方式

在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讨论教学法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很多,如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共平台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习。

3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价值越来越大。因此,要更加的注重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课程改革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智钢,田祥宏,张燕,李广水,吴浩.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0).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5

关键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abstractreflection on teaching of computer aided landscape design wa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on of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software,relationship of computer aided drawing with hand painted,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mputer aided langscape design.

key wordslandscape;computer aided design;teaching

1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选择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完成设计工作,教学中所选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以后的应用都有很大影响[1,2]。教学软件的选择要从软件的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从中选择出既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又操作相对简便,并且行业通用的软件作为教学软件。www.133229.COM

1.1教学软件的使用现状

目前,各院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计算机辅助绘图,即学习如何用计算机把园林设计图纸绘制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教学软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绘图软件,如autocad、3dmax、photoshop等。之所以选择这些软件,一是因为这些软件在绘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绘图功能强大,图纸绘制能做到精确和规范,软件能承担起园林图纸的绘制任务;二是因为这些软件具有广大的用户群体,使得这些软件知名度高,软件开发商也有较多的培训机构,软件推广比较到位,在园林行业使用普遍;三是有关这些软件的学习资料非常多,网络上的学习论坛比比皆是,使得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交流更容易,这对软件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1.2存在的问题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技术在园林设计各环节的应用,这种应用应该包含多项内容,如设计基地基础数据的获取、设计图纸绘制、工程量计算、造价概预算等。由于当前所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些绘图软件,学生仅能完成计算机图纸绘制,这就使得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仅局限在辅助绘图上,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不利。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较成熟的一些行业,辅助设计在向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仍然停留在辅助绘图这种初级阶段,这与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高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应该引领和体现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而目前的辅助设计教学软件很难做到集成化和智能化。由于现在的教学软件并非专业的园林设计软件,它们的功能无法覆盖园林设计的全过程,要将其开发为适用于园林设计的集成系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仅对于园林绘图而言,要掌握好这些软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软件不针对园林行业,它们缺乏参数化的园林图形库,辅助设计的智能化难以体现。

1.3应对策略

由于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缺乏核心设计软件,开发能应用于园林设计各环节的园林计算机设计系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以我国园林特点为核心集成化开发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软件至今仍未形成。国内外虽然也有一些园林辅助设计软件面世,但功能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并且这些软件的知名度低、社会用户量小,还不能作为教学软件使用。作为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软件,应该是一个完善的园林设计系统,能够体现园林行业发展水平,具备智能化和完备的园林图形库,具备集成化程度高,功能完善,将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概预算等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操作简便、易于使用,便于软件的获取,做到绘图精确、表现美观,具备较高的知名度,有广大的用户群,便于学习交流。开发适用于园林设计工作的集成化、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要靠园林科研人员、软件设计人员以及管理层等多方面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2计算机绘图与手绘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园林行业后,无论方案设计还是效果表达,计算机绘图已普遍应用。但这种应用也带来了一些争论,认为计算机绘图的应用削弱了设计人员的手绘功底的训练,计算机图纸的精美表现效果往往遮掩了设计的瑕疵,在园林行业应该对计算机绘图进行弱化或取消。对于这样的争论,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3-4]。

2.1计算机绘图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传统设计手段相比有它独特的优势,这也决定了计算机绘图应用于园林设计的必然性。计算机绘图精确、规范,它的点线位置和尺寸精准,绘图中经过简单设置可以很容易地按行业规范进行绘制和出图;计算机图纸便于修改和传输交流,设计方案的任何变动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修改,效率高且成本低,并且图纸是以电子文件进行存贮,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流非常方便和迅速;计算机绘图美观逼真,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意图、完美的表现园林施工的未来效果,一幅计算机园林效果图的好坏有时会对设计方案的命运起到很大作用;计算机绘图包含的信息量大,图纸的绘制过程就是图形信息的输入过程,并且这些信息能够很容易被准确的提取出来供后续使用。

2.2计算机绘图的误区

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巨大的优势,它在园林行业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行业对计算机绘图的追捧也就无可厚非。但这种趋势也可能被学生片面理解,使学习陷入误区。

学习计算机绘图最明显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就可以绘制出完美的园林设计图纸。因此,有些学生放弃了需要大量训练的手绘练习,而单纯的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上下功夫,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计算机绘图高手,但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会发现绘图中总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色彩的运用、透视的把握及空间感的表现等,使自己的计算机绘图水平难以上升到高层次。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将计算机图纸绘得好就能成为好的园林设计师,就可以承担起园林设计的任务。有些学生片面热衷于计算机效果图的表现,而置园林设计的内涵于不顾,只追求漂亮的构图这种“末”,却忽略设计构思的“本”,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只能成为计算机绘图员而无法成为园林设计师。

2.3应对策略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园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所以园林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是行业对他们的要求。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是必要的,要让学生了解课程在行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但是这程强调应该是全面的。

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要熟练掌握绘图软件的操作,对软件操作命令的理解越全面充分,绘图就越顺利,然而掌握软件操作并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部,单纯靠软件操作仅仅赋予了计算机图纸毫无生命的骨架。

要用计算机把设计表现充分,深厚的美术基础是必须具备的,色彩的运用、光感的调控、透视的把握、局部与整体比例的协调、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美术功底的支撑,而这种功底需要大量的手绘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提升。在计算机绘图中,依靠美工手段是正确运用才能给计算机图纸赋予血肉。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更应该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没有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成了无本之末。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依靠完善的设计才能给计算机图纸赋予灵魂。

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强调软件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计算机图纸的完美表现离不开深厚的美术基础,更离不开精巧的设计构思。

3强化实践教学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是课程尤为重要的方面,不仅巩固理论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可建立起学生面对未来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的自信心,因而实践教学的强化对课程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3.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强化

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讲授软件操作命令,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的上机训练,是对理论课的巩固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是实践强化的最有利也是最有效时机。教师应该在理论课堂教学中挤出一定时间,把园林绘图分解成若干园林要素,结合软件操作命令的讲解,把这些园林要素的绘制作为课堂实例穿插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园林要素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并把园林要素的绘制作为练习作业让学生完成并提交,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训练和掌握。通过这种任务式的实践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园林要素的绘制,为后期的成图训练打下基础。

3.2利用好网络

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还是教学资料的搜索和利用,网络的存在都能提供极大的方便,也使得师生在课堂之外的即时交流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可以作为教学环节不足的一种补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教师也可以通过公开邮箱、网络硬盘、博客等形式跟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大的教学资料库。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取大量教学资料,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网络浏览,以丰富提高自己,及时了解教学以及行业动态,同时把一些有利于教学的网络资料介绍给学生。在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很好的园林论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鼓励学生多看看别人的作品进行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3.3引导学生进入园林实战

辅助设计的学习就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在园林实战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学生最关心的。只有让学生进入实战项目,才能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建立应对实战的自信心。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经常会承担一些园林项目的设计和绘图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项目,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工作项目的流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以往的工作项目作为实战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完成这样的实战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及绘图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实际工作。

4参考文献

[1] 曾旭东,赵昂.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的发展趋势[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21-24.

[2] 孙进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4):82-86.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6

摘 要:该文立足于现代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现状,阐释了软件可靠性的相关理论,并对软件可靠性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介绍了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及建模流程。此外,针对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应用情况,在认识模型预测准确性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基于失效数据的软件可靠性评价工具。最后,对设计出的软件可靠性分析工具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此来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新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现代计算机软件的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 失效数据 评估 分析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010-02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计算机软件,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软件工程中出现的不足。对于衡量和判断软件质量的指标,最为重要的是软件的可靠性。通过从国内外的多项统计报告中分析可知,各类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软件发生错误,而其中软件故障的概率占到了计算机系统整体的65%。因此,为了切实改善和提高软件的使用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规范对软件质量的管理。另外,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估的工作中,不可缺少软件测试的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和流程是对软件可靠性的测试。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系统实际运行的情况,以便满足计算机用户的工作需求。

1 软件可靠性的理论概述

1.1 软件可靠性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计算机软件产品完成所设定的功能和工作的能力。其中,所谓的规定条件,即指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满足直接应用该软件产品或者是各个软件能够相互联系运行应用的系统状态和输入条件,也称之为软件运行时所需的外部条件。所谓的规定时间,即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实际运行的时间长度。所谓的规定功能,即指该软件能够满足使用者所需要的特定服务,这是软件产品应当具有的功能。

1.2 软件可靠性的特征量

软件可靠性特征量,也称之为软件可靠性度量,主要是指对软件产品的可靠性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通常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设定产品的可靠性参数,而其参数一般需要结合几个软件可靠性变量来作为参考。但是,对于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由于其实际的作用不同,所以对其设定的可靠性参数也会有所差别。

2 软件可靠性的模型

在软件可靠性的评估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软件可靠性模型。然而,在一般的工程应用中,大致采用的是可靠性结构模型和可靠性预计模型两大类型。其中,可靠性结构模型主要是通过利用对软件可靠性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来反映出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数学方程;可靠性预计模型主要是通过可靠性特征来分析软件失效与错误的联系,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预计和评估,以此来反映两者关系的数学方程。

3 基于失效数据的软件可靠性评估

进行软件可靠性分析和评估的基础和前提是收集到软件的失效数据,其在整个计算机软件可靠性评估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判别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假设是否存在合理性,也需要通过软件失效数据来对此进行验证;对于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设定是否精准,以及其测算的数据结果是否精确等,都是通过对软件失效数据来进行检测的。此外,由于对软件可靠性的评估是建立在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的,所以需要通过利用已经收集和分析好的软件失效数据来构建增长模型。同时,还要结合利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并且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对软件评估的模型进行质量分析。

通过对不同的失效数据集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现实描述中的失效数据曲线图通常不是按照某个特定的轨迹和原则来绘制的,而其曲线的波动却是比较明显的。但正是由于这一因素的存在,制约了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选取。通常情况下,通过对软件的失效数据采用不完整数据的处理方法,即对其进行预处理,结合在实际过程中的假设模型,来判断失效数据的分布情况,并以此获取的数据集来逐层分解,以便降低软件可靠性参数在估算过程中的失误率,从而实现提高软件可靠性评估准确性的目的。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出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程度,而该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图形测试和分析测试两种类型。

4 软件可靠性分析工具SRAT的设计及实现

在对软件可靠性进行分析时,都需要采用一种分析工具来处理、整合所收集到的失效数据,并根据实际的需求选取出合适的模型,来辅助完成对软件可靠性评估、分析的工作。为此,需要设计出一套对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工具。而对于该工具的具体设计情况如下:(1)首先,需要依据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来选择适合其运行的操作系统,以此来实现数据界面的联结。(2)其次,用户通过将之前所有的数据录入到电脑的数据库中,再利用数据库的导入功能来将其转移到计算机的系统中,以此来为以后的软件可靠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3)接着,计算机系统将导入的数据,按照系统程序中的相关算法来进行计算、整合、转换,并结合相应的数据模型来实现对软件可靠性的预测。(4)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之后,将得到的预测结果以及对其的评估结果展示给相关的软件工作人员。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软件工程的项目变得越来越多,软件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该文从软件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出发,构建出一个系统、完整,且全面的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评估框架,并且在该理论框架下设计和开发出了一套对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工具。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收集所有相关的数据资料,利用其中的失效数据来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管理功能,并且将经过预先处理和分析过的失效数据,结合可靠性模型的假设来估计出该模型的相关参数。其次,在对该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估算后,结合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分析原则,并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确保模型参数值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此外,由于在实际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失效数据的准确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其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可能存在偏差,最终影响了对软件可靠性的评估结果。综上所述,虽然该文设计和实现了软件可靠性评估工具,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其进行改善和探索。

参考文献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开发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026-01

1 软件开发的发展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发展,以及商品化的进程,软件开发逐步出现。其演变过程主要是程序设计阶段、软件设计阶段以及软件工程阶段三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人类社会中,最伟大的科技成果就是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大量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计算机是由硬件以及软件共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因此,对计算机技术资源的发展,就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资源的发展。其中,计算机中的自动检验程序,操作系统等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系统管理以及维护的软件属于计算机系统软件;另外,针对于现实工作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部门等,都是应用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工作协调和管理的,这些软件统称为计算机应用软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的运行却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针对于现实工作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部门等,都是应用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工作协调和管理的,这些软件统称为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各种工作环境中,都可以进行不同目的,不同程序的组织计算工作,使人们的工作得到有效的简化。因此,无论是企业的正常运作,还是企业的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资源。

2 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软件危机,促进了软件工程的兴起。但是,那个时代的软件项目工作时的错误率极高同时生产能力极低,这导致了当时很多企业财产的大量流失。为了彻底摆脱软件危机,相关学术界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

软件工程是对软件进行有效维护以及构建高质量并且实际用途大的软件学科。它是以工程处理方法为核心,对软件生产过程进行相关指导的新型工程。软件工程学包括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同时,涉及到数据库、系统平台、软件开发工具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等多个方面。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软件工程,比如电子邮件、办公系统、游戏等。同时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也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不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有效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

3 软件开发的方法

开发人员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思路、原则和方法,并使用相关的开发工具对需要的应用软件进行开发设计。目前,通用的应用软件开发方法主要有传统方法、原型化方法以及自动形式开发方法三种形式。

3.1 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也被称为生命周期方法或者结构化范型,通过结构化技术的使用,来完成软件开发中的各项命令任务。该方法主要通过六个开发阶段对软件进行定义、开发以及进行相关的后续维护。要求每个阶段的开始或者结束都应该与下一阶段紧密的相互连接。同时,在每个阶段时期,都应该完成高质量的相关文档。

通常,软件开发主要分为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六个阶段。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并不是每个阶段都必须进行应用的。而是在开发过程中,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相关的修改设计。

软件的计划,是指对针对用户的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结合各方面整体因素,进行软件开发可行性的讨论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开发方案和实施计划。

软件的分析,主要是对所需要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设计,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符合现实环境的软件开发,并用软件工程开发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软件的设计,主要就是将软件的主要模块进研究设计,并制成软件结构图,同时完成对数据库的相关设计和计算。

软件编码主要是指,通过程序设计语言把软件的相关设计转换成计算机专用的程序。

软件的测试是指,通过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对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以期使用最小的成本发现尽可能多的软件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避免由于各种原因操作不必要的损失。

软件的维护,软件全部完成并进行工作后,对软件产品进行的一些相关的软件工程活动,使软件进行正常工作,扩展其应用功能等。

3.2 原型化方法

由于传统开发方法中理论基础非常严谨,但同时,对用户要求的相关输入、软件处理以及程序输出等描述比较笼统,同时软件开发人员在处理算法上的效果以及开发软件的操作系统适用范围等都没有进行较为明确的处理措施。然而,目前的软件开发过程,对预定格式以及软件开发说明都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开发人员按照用户的需求对软件的整个开发阶段进行前期认证。由此产生出以传统方法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完善和优化的原型化方法。

原型化方法主要包括纸上原型、工作原型以及现有原型三种形态。纸上模型主要基于相关纸张的模型对软件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工作原型是指,通过对软件中相应功能的开发,并在计算机上提前进行试运行,以使开发人员等提前对下面将要进行的程序进行研究和了解;现有原型则是基于新开发的程序,对目前存在的相关程序,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完成软件所需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作用。

此外,自动形式开发方法也开始走向实用,软件开发人员将软件需要进行实现的功能和内容进行相关说明,运用最新的软件开发工具4GT,进行自动的分析、设计和编码,以完成整软件的相关开发工作。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根据软件的相关特点,对软件开发方法进行果断的选择,从而有效提高软件开发工程的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絮飞.新网络时代软件设计开发平台的变化浅谈[J].工业设计,2011(10).

[2] 李广友.软件开发平台化推动中国软件产业链发展[J].科技资讯,2007(4).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8

关键词:逻辑;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

通过现阶段的计算计软件工程分析发现,逻辑学对于计算机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作用比较大,比如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实际研发中,对技术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主要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对各种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义,对职务和技能的需求进行分析,比如在开发组中,定义其中的“某人”在“某时间”要做“某事”,以及“怎样做”等等的内容。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研发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深入分析软件领域建模的研究,即数学建模方面的研究。各个学科交叉的应用可以互相影响,逻辑学的引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起到完善的作用,密切联系逻辑学的发展与运用,两者相互结合,不论是对逻辑的分析,还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中过程中,必将会应用到认知逻辑、数理逻辑、非形式逻辑、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将研发背景定为人类知识的表达。

一、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逻辑应用在软件部分的生命周期

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包括:软件的管理、软件文档的建立、信息数据的存储及安全等,怎样提高在各个工作环节中的工作效率对于软件的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成的研发方式、辅助工具、相关过程都离不开各个相关要素的展开。辑学的理论中,通过类比法把软件工程当成是软件工程的每一个生存周期,这和人类的生命周期类似。首先,人类由婴儿到幼儿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软件也是一样,以定义为基础,在每个阶段之中设计相关问题,分析它的可能性,对软件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其次对于软件的后期研发和维护工作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其稳定性和可行性。其次,人类从儿童到少年,少年到中年,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软件的开发阶段也类似,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于软件需求的分析,通过相关方案的设计于执行,相关编写代码的顺利完成,在软件测试环节之后,进行软件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对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前,一定要考虑软件投放到市场后的实际市场价值,软件要既简单又容易操作。在软件研发技术人员的研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软件可以操作的内容与不需要操作的内容,软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才是研发的重点,不要过于追求各种功能运行的实现性。例如:某市医院想要一款药品管理软件,病人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查看各类药品的价格,但是,病人不能通过该软件查看药品的库存和查看药品的功能。在对该款软件设计时,技术人员若对该软件的功能不清楚,就会导致设计出来的软件不符合医院的需求,造成很多麻烦,所以,软件研发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设计目的,运用逻辑学的理念,进行对比与应用,完善软件的定义。

在逻辑学的体系中,任何概念都可以当做是“类概念”,简单地说,概念只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它的作用是思维内筒的的承载工作,是对理性知识的一种认知方式。在领域建模方面,有一个问题域,这是对相关事务或者相关概念对象的研究,对于问题域对象的静态模型常常采用图形的方式进行表现,领域模型中主要包括:概念之间、概念类的属性、概念类之间实际的联系。

二、软件开发时期逻辑的应用

软件开发时期通常由5个阶段,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生成、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需求分析是指软件设计人员应该明白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必须与软件设计者达成一致,详细分析每个软件研发的过程,防止后期的返工与失败,达到用户对软件的要求标准。软件设计是指为了达到软件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对软件进行的程序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数理逻辑的思维,保证程序设计理论的正确计算方式。代码生成环节中,主要运用到的是计算机与逻辑学之间的联系,当我们设计程序时,通过输入正确的口令或密码,对程序进行登陆操作,若登录的用户名称或密码不对,则登陆不成功,不能对程序进行相关操作。

三、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应用

软件测试阶段是软件的所有结构模块设计都完成之后进入的阶段。计算机软件的测试阶段其实就是查找软件中各种bug的阶段,测试人员的工作是找出bug,并不是修复bug,测试人员找出bug后,报告给测试经理。经过测试经理的审核,之后再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是回归问题的流程,该流程是指修改之后再次进行测试,查看原先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在测试工作之前,要对测试人员进行相关软件的业务技能培训,使业务人员清楚的明白软件的正确功能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及时找出问题。

四、软件维护过程中的应用

现在的科技产品都有售后服务这一块,相关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维修站,如果客户在使用过行程中出现问题,维修站都会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反馈。在需要客户在使用计算机软件时将遇到的问题仔细记录下来,这样才会对软件的维护和修改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有效帮助软件程序工程师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一旦软件出现问题,那么软件的错误和缺陷就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情况人为是避免不了的,因此,软件的设计者和软件的用户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冲突,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一冲突呢,通过逻辑学的一些小知识来说,正确对待软件的设计者和软件的用户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得出科学的解决办法。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希望软件的问题和缺陷尽快解决,而软件的设计者修改这些问题和缺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统称为软件的维护过程,该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软件的可靠性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软件研发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程序设计风格,这样才能够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就好比人类交流需要语言一样,计算机软件的编写同样有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我们必须保证自己可以设计出能看得懂的计算机语言编织的程序。

五、结论

结合现代科学推理和表达的特点,建立智能化的推理模型,开发具有实际价值的智能软件,促进人文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生产力。在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到数学建模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要运用到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两方面的实际应用都和逻辑发展息息相关,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的研发建立在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之上。本文通过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逻辑应用在软件部分的生命周期的具体分析,说明了逻辑学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更好的阐明了这一点,对在计算机软件研发过程中的逻辑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延伸。同时,本文对逻辑的应用在软件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一些逻辑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本文不难看出,在做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时,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比如逻辑学与其他学科。今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结合研究将是相关工作的重点,逻辑学在计算机工程软件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巧茹.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3(02).

[2]韩晓建,邓家|.产品概念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02).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9

关键词: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74-02

作者简介:车战斌(1964-),男,博士,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韩玉民(1963-),男,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Web应用。

1课程改革背景

二年制专科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针对软件人才的当前需求,快速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软件蓝领人才,加速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年制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是学制短、课程安排紧、实践性强,其特点决定必须要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特别是由于学制短,一些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足够时间专门开设,例如数字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虽然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等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学习上述课程,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则应必须掌握或了解。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是软件学院努力改革和实践的主题。为此,许多软件学院都开设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或类似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主要介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该课程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所在软件学院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培养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将传统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科学整合为一门综合性、全新的《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2006年开始,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改项目,同时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并立项为中原工学院2007年教材建设项目,目前课程建设和配套教材建设都已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及目标

2.1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两年制的软件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科学整合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内容为软件技术人员必知必会的知识和技术,不求全、广、深,适用即可。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搞好课程改革,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解决无相应教材的问题。

2.2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前导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必知必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3课程改革主要措施与实施

3.1相关课程整合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对相关课程进行深化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原来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导论、操作系统等课程不再独立开设,将上述课程内容与数字逻辑、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有机的整合,整合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基础与技术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内容涵盖了作为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或了解的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构成一门创新性的综合性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与技术课程。

鉴于课程内容是原来多门课程的综合,内容较广,且内容间有先后逻辑关系,所以将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讲授。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主要内容和课时分配见表1。

3.2《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

为了配合上述课程改革,解决教材缺乏的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本教材作为河南省“十一五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规划教材”之一,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材建设项目。参与编写的院校主要有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

本教材2006年开始编写,2007年试用,2008年8月由河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解决了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无计算机学科综合基础类教材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主要内容和分章教学目标见表2,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每章有教学目标、本章小结和习题。

4课程建设成果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4.1成果创新点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主要有下列创新点。

(1)基于创新性教学思想,科学整合相应课程内容。两年制的软件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是四年制教学内容的简单压缩,也不可能全面教授。如上所述,《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内容整合具有创新性,符合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是将计算机专业导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2)针对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根据对多家软件学院广泛调研而提出,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3)配套教材建设,填补无相应教材的空白。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同步进行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质量,并填补了无同类教材的空白。

(4)综合性强,实用性强。《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及教材综合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应知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

4.2实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

我们从2007级学生开始开设《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2008年8月正式出版《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经过5届学生的培养,该课程已很成熟。

从毕业生对课程知识应用效果和反馈意见来看,课程内容非常实用,课程建设效果显著。该课程虽然看起来内容较杂,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其内容对于实际软件开发工作非常实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掌握了数字逻辑、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后,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但在授课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综合性强,内容虽浅但较多,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授课时对教学内容和深度难以把握,备课工作量也较大,所以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

5结语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和配套建设教材效果显著,主要解决了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过分强调技能而忽略学科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无专业提升潜力的问题。本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被多家软件学院采用或借鉴。

课程改革是长期的,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概论》这种全新的综合性的专业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建设。课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我们正对《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进行修订,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中原工学院“二年制专科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组.二年制专科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报告[R].2008:1-2.

[2]中原工学院《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项目组.《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项目总结报告[R].2009:12-14.

[3]韩玉民,车战斌.计算机技术概论[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8.

[4]张墨华,郭节.河南省软件职业学院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17):74-76.

[5]马飞,王振光.浅析河南高校软件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出路[J].科技信息,2011(3):29.

Computer Subject fundamental Course Reform of Software College:Take Construction of“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echnology”Course for Example

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篇10

【关键词】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Internet的广泛应用,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一种,在其软件开发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要保障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必须提高计算机软件的检测技术,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

1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目前的状况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时候有的就存在一定漏洞,当时可能没有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但在软件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检测软件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软件必须加强软件补丁,促使软件达到合格标准,经过测试后,才能投入市场使用。还有的软件开发时候没有任何漏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会出现一定漏洞,软件必须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软件完善,提升软件性能,让其达标,减少软件的漏洞,出现漏洞以后要及时修复,提高软件的生命周期,在一个友好的界面下,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让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提升性能,减少漏洞。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必须技术检测,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提高软件性能,满足其需要。

2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解读

2.1静态程序解析

静态程序解析是软件安全常用的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是通过程序代码,通过利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进行编译,利用反代码形式,对检测出来的软件漏洞,及时进行修复,提高软件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程序设计中的语言、函数、数组、过程、集合、文件等。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静态程序解析对程序设计起到保护作用,检测软件漏洞,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通过该技术对软件漏洞进行合理检测,提高软件性能,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

2.2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性质进行表达

根据程序的性质,对计算机软件漏洞进行检测,判断其中的应用能力,逻辑公式能对计算机软件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其的合法性,是否存在软件漏洞,有的软件漏洞是需要升级与更新软件就可以解决的,有的是出现软件错误,必须合理采用措施,解决软件漏洞问题。其中的公理化方法的逻辑是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每个公式都是由单个程序语句和其前后置断言共同构成,具体理论当中只有一条赋值公理,形式演算系统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各自为顺序、分支以及循环指令增加了相应的演算法则。公理化方法已经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但匹配的形式演算系统存在半可判定的情况。程序的正确性涉及程序设计人员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对应的功能规约展开描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为循环体确定循环不变式。逻辑公式的应用提高了逻辑判断能力,在利用语句进行科学判断,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根据逻辑公式的判断能力,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如果存在漏洞,对其合理的进行修补,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升软件性能,完善软件功能。

2.3测试库技术

测试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检测中常用技术,对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起到帮助作用。测试库技术是检测计算机软件中的核心部件,判断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利用测试库技术只能对动态内存操作函数导致的错误进行判定。而且其主要对运行过程中输入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其中的弱点。这种检测并不是从整体上进行判定。这也表明检测过程只是验证BUG是否被发现,但是无法证实BUG的存在。使用这项技术对于普通应用程序而言,并不会存在任何兼容问题。使用测试库技术的主要优势不存在误报。从性能上对这个技术展开分析,其性能消耗较大,从其工作原理很容易能推导出这个结论。利用测试库技术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是所有检测技术中最科学的,也是最准确的,但其测试有一定难度,对计算机软件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提高计算机软件性能,必须合理的利用软件的检测技术,科学的选择检测技术,有目的的进行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科学的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高软件性能。

2.4源码改编

利用软件漏洞检测技术,检测出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没有合理方法进行漏洞修复,就有必要根据软件漏洞的阶段,去修改程序的源代码,这种源码改编技术,是彻底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的最根本方法,该检测技术对人员的要求很高,能利用其它技术检测出软件漏洞,能利用源码改编技术进行修改,这是计算机软件检测技术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提出的新要求。总之,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一定漏洞,要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必须利用软件检测技术,及时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但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肯定存在一定问题,必须科学的合理解决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提高对软件安全认识,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性,符合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许跃颖.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制作,2016(02).

[2]颜汉权.基于模糊测试的软件漏洞检测方法[J].求知导刊,2015(11).

[3]高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4).

[4]陈斯,卢华.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