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4 00:47:12

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篇1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一)

20**年2月24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部分法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调研及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介绍了下一步人民法院开展破产案件审理、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近年来,普通民事商事诉讼案件数量激增,人民法院整体上面临案多人少困境。很多法院都将有限的审判力量全部投入到普通案件审判中,未建立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所以在破产工作中就形成了由于没有专门的审判组织,所以法院不愿或不会处理破产案件;由于不处理破产案件,就更不需要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的不良循环。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开展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只有广东深圳中院、浙江温州中院等少数地方法院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实践证明,设立专门审判庭的法院,处理企业清算和破产事务的积极性高、效果好。专门审判庭是企业清算和破产审判工作专业化、常态化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破产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法院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根据中央要求加紧研究制定有关方案,并将与中央编办协调推动这项工作。这次会议结束后,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切实担负起职责,监督指导辖区内中级人民法院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各中级人民法院要尽快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启动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要率先将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立即协调地方编办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在地方编办未审批之前,要调剂使用现有编制,先把专门的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成立起来,立即开展工作,不能因审批而耽误工作。

从目前开展企业清算与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的需要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应承担以下11项职能:1.企业破产和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立案;2.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3.依法处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善后事宜;4.负责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的有关调研;5.对下级法院企业破产案件和企业强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6.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法院之间的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7.破产管理人的管理和培训;8.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下级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9.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与贯彻实施;10.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企业破产大要案审理的监督指导;11.破产档案的管理。上述11项职能是否科学全面,可以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建立专业化审判机构过程中,人民法院要同步推进破产审判法官队伍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已有专门破产审判法官的法院,要加强对在任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将纪律意识强、业务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同志配备到破产审判岗位,实现破产审判新生力量补充常态化;要结合破产审判工作特点,做好传帮带工作,组建成熟的破产审判团队,切实避免一人离岗、工作皆停的情形。目前尚无破产审判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法院,要加紧发掘、培养专门人才,确保专门审判人员及时到位。同时,在当前司法改革推进法官员额制过程中,各地人民法院必须将专门审判庭作为一项内容特别考虑,要在各方面为下一步工作预留空间。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将当地专门审判庭、破产审判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情况,在今年8月1日前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立后,企业清算、破产案件的管辖会相应发生变化,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已着手研究,并将适时予以明确。

二、做好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工作。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13条至515条规定了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原则,解决了法院内部执行转破产的程序启动问题,拓宽了破产案件受理渠道。对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重庆、深圳、温州等地部分中级法院已开始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具体规定。当前,在适用上述规则时需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执行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及时发现、整合分散在不同法院的针对同一僵尸企业的多起执行案件信息。执行法院及其上级法院要依法尽力创造集中管辖、集中执行等有利条件,促进僵尸企业及时、顺畅转入破产程序。

二是判断当事人同意移送破产的时间点,既可以是执行不能时,也可以是当事人申请执行时。同时,不仅要考虑债权人的同意,也要关注债务人的申请,尤其要充分考虑债务人对企业重整的申请。在同意的形式上,应采取书面形式。

三是要注意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执行法院对依法应当移送破产的执行案件要及时移送,不得故意拖延。破产法院要克服对破产案件的畏难情绪,应当依法受理的破产案件要及时受理,切实避免在受理破产案件上踢皮球。

四是执行法院将案件移送破产时,应当中止执行程序。企业破产法第19条已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二)也作了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还有相当一些地方法院未严格遵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在破产程序启动后继续对被执行人进行执行和保全。这种情况要坚决予以禁止,严格依法办事。

三、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指导和管理。破产管理人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破产工作的质效。人民法院要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指导和管理,提升破产管理人队伍素质。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既要严格依法也要解放思想,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适应企业重整需要的破产管理人才的吸收,把破产重整的需要作为主要的考量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家、经营者、管理者,乃至科技工作人员的作用,不断加大破产管理人工作程序规范化建设。当前,应当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破产管理人队伍人才的积聚。人民法院要引导担任破产管理人的传统中介机构吸收擅长企业管理、熟悉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确保对企业破产重整、破产清算能作出准确有效评估。同时,对破产管理人如何管理,各地法院可以以有利于工作开展为原则积极进行探索。

二是要试行破产管理人分级管理制度。破产案件个案之间差异较大。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事务繁重,而有的小微企业破产则相对简单。从近年破产审判实践情况看,对管理人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破产案件从不同级别、资质的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既有利于确保破产案件质量的提高和破产程序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管理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整体素质提升。管理人的分级管理应是当前人民法院在破产管理人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试行管理人的淘汰、增补和升降级制度。从多数地区情况看,管理人名册自2007年建立后就一直未发生变化,既未增加一些符合条件并具有一定破产管理水平的中介机构入册,也未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管理人予以除名。这种状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尤其是在实行管理人分级管理之后,要根据业绩和水平采取管理人的增补、除名、升降级措施。

四、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很多僵尸企业停工停产多年,因无力支付破产费用而无法进入破产程序。破产费用中的诉讼费部分虽可减免,但律师等破产管理人的报酬部分应当支付。目前,务必要克服僵尸企业因无力支付破产费用而无法进入破产程序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拨出资金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人民法院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补充企业破产案件中的破产费用缺口,要保证管理人能够按劳取酬,激发破产管理人工作积极性。已经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的人民法院,要依法依规妥善利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要在使用破产费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开源节流,适时推动建立政府财政援助的常规机制,同时逐步探索企业正常经营中自行提取破产费用资金等措施。

五、慎重适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相当一批企业会采取破产重整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在制定重整计划草案时,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重整中的市场参与者协商和谈判,最终重整计划力求由当事人表决通过。僵尸企业重整一般应包括债务重组和营业整合两方面内容。如果僵尸企业重整计划草案只规定债务重组的有关内容,而不涉及营业整合和资产重组,人民法院在批准这类重整计划时应当谨慎。因为这类重整计划草案可能并未解决导致企业破产的深层次矛盾,企业经营前景和市场空间并不明朗,重整的目的和作用可能只是削减债务,不能真正实现重整让企业提档升级、更加适应市场的目的。因此,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应当坚持重整计划由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按照企业破产法第87条第2款的规定,通过自由表决决定。如果重整计划未经利害关系人表决通过,人民法院不宜行使强制批准权。

六、积极探索破产案件快审快结程序。破产案件尤其是破产清算案件,要注意快审快结。快审快结包括两个方面要求:第一,对于有挽救希望的企业进行重整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既不能一味图快,也不能久拖不决;第二,对于没有挽救希望,不需要进入重整的企业,要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尽快结案。浙江法院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如简化审理程序,当事人之间对财产评估已协商一致的可以不再鉴定等,其他法院可以学习借鉴。

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涉及的问题面宽、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法院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依法积极稳妥开展各项工作。上级法院要针对企业清算破产工作特点,依法依规采取审级监督、审判管理、组织监督、纪律监督等综合手段,加强对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有关工作顺利进行。目前破产案件审判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法院要克服畏难情绪,抓住工作机遇,把破产案件审判工作抓实抓好,开创破产审判工作新局面,力争相关各项工作都取得丰硕成果。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二)

3月25日下午,《改革内参》僵尸企业治理之道内部研讨会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大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国经济学家何帆教授担任主报告人。研讨会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院王雍君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周放生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都阳教授,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波,国家统计局就业大数据小组组长李志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等学者担任点评和发言嘉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史克毅、编辑部主任刘学军、调研部主任贾存斗、财新智库宏观经济研究员朱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樊轶侠、上海钢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竹倩,以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民生银行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何帆教授研究团队的主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是在长期跟踪、研究僵尸企业,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报告提出处置僵尸企业不能紧靠企业自身之力,需要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形成企业自救、银行辅助、政府托底的分工格局,这是成功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保障。何帆教授认为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去产能以及解决僵尸企业,难度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去产能的主体是市场而非政府,但现在是政府在主导去产能,比如让各省拿出一个去僵尸企业的数量名单,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导致激励机制的扭曲。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企业本身,政府要做的是在配套政策上去支持,在社会政策上要托底。

王雍君院长从财政治理的的角度来剖析僵尸企业,认为讨论僵尸企业的对策必须关切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僵尸企业的制定标准,二是僵尸企业应该正确分类,三是财政压力和可承受性的测试,四是政府的职能边界,五是财政支持的方式。

都阳教授和李志龙博士均从就业角度来分析僵尸企业的治理。都教授认为如果把去产能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判断成很严重,会阻碍这个进程的推进。应采取保护工人,不保护岗位的原则来解决就业问题。李博士认为去产能带来的冲击可能不是那么大,保就业,可能还是要把目光放的更宽一点。对员工的安置问题,他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分享经济可能是下一个淘宝式的就业发动机;二是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

高波总经理建议由国家部委牵头成立高级别巡视组,摸清现有僵尸企业和即将成为僵尸企业的数量及产能,立即停止求助、补贴及银行贷款,对各类钢铁企业压缩产能的奖补一视同仁,优先解决从业人员分流及安置问题。

企业调研报告篇2

走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县委、乡党委及活动办部署和要求,县人民法院住莫特格村工作队时刻严格要求,瞄准 三民 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紧扣主题做宣传,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尽心竭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村 两委 班子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住莫特格村 三民 活动进展顺利。莫特格村三民工作队一行5人于20XX年3月5日进驻莫特格村。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宣讲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不同类型农民代表座谈会、慰问贫困户、接待来访群众、现场解答农户提问等形式,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全村人口共136户、340人,有3个民族组成,其中常住农户50户(20户为外村人口,共60余人),共167人,未在本村居住90户,233人,其中汉族人,蒙古族人,哈萨克族人,全村共有党员16人,女党员2人,四老人员5人,十户长5人,全村劳动力176人,其中外出务工40人;低保户23户46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牧业为主, 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7728元/人。村合作医疗340人,参合率达100%,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46人,已达100%参保率。

大走访基本情况

法院驻莫特格村 三民 活动工作队共计5人,其中汉族1人、蒙古族3人、哈萨克族1人,自20XX年3月5日进驻村队以来,及时开展各项驻村工作,与村两委共同协作, 三民 活动开展良好,在整个莫特格乡驻村8个工作队中开展各项活动成绩显著。截止到20XX年7月9日。共走访50户,其中包含党员、困难户、低保户、村民、特殊群体等。人民法院住莫特格村工作队出资8万元为两户特困家庭解决2套80平方房屋让村民住上砖房,接待来访人员7人次,工作队具体做法是:

积极动员。在自治区党委的号召下,自治县统一部署,法院第一批驻村干部及时到位。根据 三民 活动总体安排,工作队及时开展走访工作,制定工作安排明细表,做到四到位,即:动员到位,人员到位,计划到位,走访到位。工作队与村两委对接,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走访工作队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及进行民调宣传,针对群众在法律、政策上不了解、不理解的问题,以教育引导,解答群众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难。为 三民 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询问民情解民难。工作队坚持 八必须 要求重点访问常住人员、困难户、党员等群体,进到农民家中,仔细询问生活情况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填写走访登记表,将反映的问题详细记录,及时解决。

将村文化室建设成村民的精神家园。村文化室是党的文化阵地、宣传阵地,法院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及时组织传统文化进村队活动,为村民举办 和谐家庭,幸福人生 讲座,为村民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各项文娱活动等。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队认真排查了莫特格村各类矛盾纠纷,问题涉及土地方面,工作队根据每一问题的性质特点,并积极协助化解。如:(1)、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本村村民影响很大。因为莫特格村是农业村,党的一系列针对畜牧业的优惠政策都无法享受,退耕还林后,农民面临无地可种的窘境,且退耕还林的补贴比较低,无法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部分村民生活贫困、无出路的局面。工作队原本想帮助村里建一处饲草料基地,但经向土管局了解,村无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不允许开垦,无法开展这一想法。(2)、莫特格村在省道318县以南居住村民的搬迁问题。这是村民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因为路南是下潮地,且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现在县、乡也已规划在路北建新村,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村民应经自行盖房搬进了新居,但很大一部分村民盖不起房,无法搬迁,造成村民路南路北分散居住,难以统一规划,新村建设很难推进。工作队今年计划力所能及的帮助村里的两户特困户建两套新房子,虽然也能解决一点问题,但也只是杯水车薪。(3)、在莫特格村的13座蔬菜大棚管理的问题。这13座蔬菜大棚(其中3座属村委会所有,其余属乡政府所有)设施齐全,比一般大棚要高出许多,当初建设也投入巨大。但现在除对外承包了三个、村民种植两个以外,其余都在闲置,非常可惜。工作队计划联系对外出租或帮助村民自种。但仅靠法院工作队的力量还是远远顾不及13座大棚。(4)、自来水和网络问题。目前路北新村未通自来水,居民都是吃井水,电信网络也未能入户。生活不是很便利,老百姓反映也比较多。通自来水得靠国家项目支持,投入很大,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才能解决。

真正融入到农村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开展 三民 活动的各项工作,与农民交朋友,工作队队员积极参与到本村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备耕、春耕、村民婚丧嫁娶、文娱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真正做到了融入农村生活。

当前存在的问题

村里还有部分道路没有铺设柏油路面。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猛发展,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随着而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

继续加强维稳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民民族成分较多,部分少数民族村民对稳定工作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流动人口管理还需加派人手。

相关建议和承诺

对此,工作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和承诺。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村上还没有修建居民点道路的村队建设道路。

将村文化室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娱乐、宣传、教育等功能的村民愿意来的地方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将优秀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将传统文化的宣讲做成经常性的精神课堂。

以走访为依托,真正深入到村民的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朋友。承诺以季节为节点,与村民 同下农田、同干农活、同忙春耕、秋收 。

解决困难人群生活困难。一是低保政策建议摸清救助对象,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对特困家庭进行低保补助。二是结合新农合政策。

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帮助和指导村 两委 做好矛盾疏导、化解工作,使莫特格村有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合理安排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强化群防群治工作,使群防群治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驻村工作队主动加入到村队的群防群治中去。

走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深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拉近窗口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增强做好行政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党支部和窗口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期,按照中心的活动要求,第三党支部组织所有党员窗口的负责人,共同走访了扬州市振世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查看、开展座谈和填写 行政服务工作征询意见表 等形式,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听取他们对窗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企业概况。

扬州市振世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位于丁沟镇振兴路。之前,该公司以钣金加工业务为主,从1994年开始,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开始主营汽车模具,主要生产汽车覆盖件、冲压件、驾驶室总成,并为汽车和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劳务加工,目前拥有员工200余名,年产值8000万元。现已成为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汽车零配件重点企业、团省委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

企业对窗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座谈了解和信息反馈,该企业对我们的行政服务工作均给予了满意的评价,他们认为与其它政府部门相比较,无论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是服务大厅的环境,行政服务中心都要高出一筹,软件、硬件都代表了江都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但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一些新的信息和问题。对我们开展今后的窗口工作起到了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项目办理程序复杂。企业反映,目前,行政服务中心将各个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职能统一进驻中心办理,缩短了办理时限、简化了办事流程、方便了群众办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事项时,中间环节较多,如在办理房产登记手续时,不仅需要有中心建设、建管、房管、消防等窗口的手续,办理过程中还牵涉招标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单位,企业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仍然严重。他们建议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增进项目,同时加强项目联办力度,提高工作运行效率,真正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政策法规难以掌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对相关政策法规不熟悉,使他们在办事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比如:工伤认定必须在工伤故事发生后1年内进行申报,若超过时限则申报无效;取得工伤认定后,其工伤鉴定每季度集中鉴定1次,若季度末未能按时申报,则将延续到下季度鉴定,从而耽误企业的工伤事故理赔事宜。他们建议中心以及各窗口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的宣传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督促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便于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企业依法办事,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针对企业关心的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福利企业申报变更等问题,劳动、民政窗口的同志在当天的走访过程中,已经与企业进行了互动交流,企业对交流的效果表示满意。

涉企收费不尽规范。一是存在 包年 收费现象。企业反映,相关部门出于方便的目的,每年一次性向企业定额收取行车等生产设备的检定、检测收费,收费随意性较大;二是协会收费较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以及一些专业协会每年都会收取会费,而企业却从未或很少得到过协会的服务。他们建议增强收费政策的透明度,同时对服务职能相同、相近的协会,取消一批、合并一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当场向企业赠送了《江都市涉企收费目录》,力求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同时,我们也建议中心进一步推进 两集中、两到位 工作,将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和一部分中介服务职能集中到中心办理,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收费,严禁部门暗箱操作、单独收费,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

企业目前的困难及解决过程。

通过走访、坐谈,我们发现该企业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企业一名职工因工负伤,急需办理工伤申报手续;二是企业增加残疾人,需要办理福利企业变更手续;三是该企业2015年建成的厂房至今尚未领取 房屋所有权证 ,有关手续急需完善。

为帮助企业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当场确定了项目陪办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目前,该企业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工伤理赔工作都已由劳动窗口办理结束,陪办人员与劳动窗口同志实行了上门服务,企业和职工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同时,在陪办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民政窗口也凭残联核发的 残疾证 为企业办理了福利企业的变更手续,企业将继续享受福利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企业调研报告篇3

一、企业目前整体状况

目前,食品工业开发区内企业有30多家,多数是刚刚建设的新企业,达产的企业很少,有不少还在建设期。我对已投产的几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做了详细调研。通过调查发现,现有企业基本上比较有上进心,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想干一番事业,部分企业有很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的企业还想挂大连强,走集团发展模式,比如华光集团、齐盛食品等等。这些企业的想法和作法都是很好的。总体来看企业基本面很好,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良因素制约企业发展,具体表现为:

1、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制约发展。在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全县经济注入了活力,激发了企业内部潜力。但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任然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墨守成规,只在小范围生产经营,眼界底,看不清外部世界,局限于小圈子,失去开拓外部世界的眼光。

2、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区内企业多数是粗加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年轻工人、高精密加工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利润。

3、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些现在的私营企业的管理的粗放式管理,企业内高素质、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少,有的基本没有,加上企业疏于对人才的培训,导致企业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使企业负责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较多的时间研究市场、充电学习,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另外,即使企业有意愿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也很难从我们当地聘请到。我们当地人才急缺,企业为聘到合适的高级技术人才需到经济发达地区高薪聘请,而且很难聘到,比如济宁食品有限公司聘一名负责生产的技术厂长,必须从青岛聘请,聘用金很高,企业为此很头疼,一方面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限制了企业升级提档。

4、资金短缺,筹资成本高。我们区内企业规模不大,流动资金小,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资金非常紧张。筹资难度大,银行“嫌贫爱富”,达不到银行要求的标准贷不到款;民间筹资成本太高,企业利润率达不到贷款利率,大大限制了企业筹资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和规模的扩张。

二、几点建议

1、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壮大。用足用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好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企业,鼓励企业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政府应着力培植企业上市,力争区内企业在三到五年打造出一批上市企业或拟上市企业。

2、加强银企对接,保障企业资金运转。政府鼓励银行对有潜力的企业放款,给予相应的利息补贴或政策上的优惠。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企业调研报告篇4

一、 2017年生产企业出口现状

1、总体情况。全市270家生产企业出口13.49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4位(详见附表1),比上年增长11.79%。生产企业出口超1亿美元的县区有5个(详见附表2)。183家生产企业出口实现增长,共出口9.21亿美元,增加出口2.26亿美元,其中,当年新发生出口实绩生产企业79家,新增出口6073万美元。出口前三的是柏兆电子1.75亿美元(在全省排第7位,全省排第1位的生产企业是上饶晶科能源有限公司,2017年出口12.56亿美元),合力泰科技1.15亿美元(在全省排第13位),博硕科技7917万美元(在全省排第22位)。87家生产企业出口同比下降,共出口4.22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53亿美元,下降37.5%。

2、出口行业情况。全市270家生产企业中:服装、鞋类的企业有31家,出口美国、印度、欧洲等国家居多;数据线、手机平板、LED灯等电子元器件类企业有69家,出口香港、台湾、印度、美国等国家居多;香精、香料等植物提取的企业10家,出口欧美、日本居多;箱包类企业22家,出口美国,香港,俄罗斯居多(详见附表3)。

二、 当前生产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品牌。40%以上企业从沿海转移而来,多为贴牌代加工,还有部分生产企业如新干吉之瑞箱包有限公司、凯威箱包、耀腾箱包等出口的产品多为技术含量低,质量、档次、附加值不高,这些企业本着薄利多销的理念,通过做大产量来获取企业的利润,企业研发、设计等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品牌和服务意识薄弱,伴随着国内市场的生产原料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企业无法持续原来的“薄利多销”的销售格局,以低价为主的竞争优势被弱化,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出口品牌不多。我市只有新瑞丰一家省级出口品牌,与出口大市的地位不符。

2、大多数企业缺乏外贸人才。由于我市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待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很难请到合适的外贸人才,甚至现有的外贸专业人才还跳槽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据初步统计,全市各类外贸企业缺少普通技工2万人以上,缺少高级技工8000人以上,缺少外经贸专业人才500人以上。

3、部分企业由总公司接单出口。如吉安县的龙腾达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井开区江西航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吉水县江西金田麦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等不能直接接到境外客户订单,只负责加工生产,通过总公司接单出口。据初步统计,委托总公司出口的企业有50家左右,其中合力泰科技委托总公司出口4.48亿美元。总部企业少,全市只有吉安县的先歌音响、新干县的大禾机械、泰和县的合力泰科技、井开区的柏兆电子等4家沿海企业将总部搬迁至吉安。

4、部分企业生产的是半成品。如:江西平波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将半成品工厂设在内地,将产品生产的最后几道工序放在沿海,并以沿海公司名义报关出口;永新县彩旭服装辅料厂,主要生产衣服上的Logo,年产值近1000万美元,将logo贴到衣服上后再销售给下游服装公司,没有以本公司的名义报关出口。据初步统计,全市生产的半成品供外省出口的企业约有100家。

5、物流成本偏高。2017年,我市出口运输方式中,海、铁运输占75%,铁路运输占1.21%,公路运输占20.6%,空运占3.19%。出货港口主要是上海、宁波、深圳、厦门。新干箱包体积大,以公路运输为主,运费高出其他货物1000元左右/个集装箱,其中:运往深圳7300元/个集装箱(企业希望能下降15%以上),运往宁波9000元/个集装箱(比浙江平湖箱包运往宁波运费高出4000多元/个),使得产品销售利润较低甚至没有利润。物流成本高的原因:一是当地进出口货物有70%左右是由内地以散杂货形式集运到港区再拼箱,或拆箱后以散杂货形式疏运到内地,集装箱“门到门”的多式联运未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缺少良好衔接与配合,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三是大部分企业寻找各自的物流供应商,没形成集聚效应;四是路程远,司机工资贵,油贵,过路费贵。

三、促进吉安市生产企业出口的几点思考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稳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化以生产企业出口为主的理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切实帮扶实体经济,着力提高外贸出口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发展。

(一)完善外贸出口考核办法,明确对外贸易工作导向

今年5月2日,市开放办印发了《2018年度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中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计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外贸出口考核办法,完成外贸出口总额计40分,生产企业出口计30分,培育外贸出口增长点计30分,鼓励生产企业扩大出口,加分不封顶,进一步明确了对外贸易工作导向。井冈山经开区、各县市区要把外贸工作重点尽快转移到以生产企业出口为主的轨道上来。

(二)完善激励政策,加大生产企业出口奖励力度

1、完善出口奖励政策。少数县市区对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口奖励一个标准,甚至生产企业奖励标准还低,如遂川县对生产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0.01元人民币。而吉安县,对生产型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人民币0.035元;吉水县、井冈山市生产型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人民币0.03元。这几个县市实行差别化奖励政策,较好地激励了生产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其他县区都要参照执行。

2、完善参展奖励政策。新干县、万安县对参加境外展会的企业实行兜底政策,即除省里和市里的支持政策外,企业出国参展的剩下费用由县里全包。井开区、安福县等县市区,目前正在拟定相关文件,将实行出境参展“兜底”政策。建议还没有实行“兜底”政策的县市区,参考该政策 “兜底”,鼓励企业走出去,真正让企业实现零费用参展。

3、完善跨境电商平台扶持政策。市里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对全市生产型出口企业,通过全球贸易通、威时沛运两大国际用户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的,每家企业给予2万元的支持。各县市区应参考市里的政策,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企业线上出口。

4、完善外贸服务平台扶持政策。市本级已出台扶持政策对各类报关、报检、物流、本地产品出口等外贸服务平台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各县市区应参照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各类外贸服务平台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企业出口。

(三)加大加工贸易的招商力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把大力引进出口创汇型生产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着力点,引进一大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大、行业领先、出口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立足现有骨干企业和产业优势,开展产业链配套企业招商,围绕已落户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如柏兆电子、胜美达电机、北极光科技、立讯电子、合力泰科技等开展以商招商,着力招引总部经济落户。

(四)加大现有企业帮扶,力促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1、着力形成帮扶合力。商务、海关、商检、国税、外管、环保、土管、电力、供水、工信、银行、保险等部门和单位,与企业建立日常沟通联系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服务力度,加强政策宣传,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求支持外贸企业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

2、着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当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各项鼓励外贸出口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申请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对已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但尚未发生出口实绩企业进行调研,逐一上门摸准企业尚未出口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影响企业启动出口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企业尽快启动出口。每个县市区年内要重点抓好2-3家有潜力的新增企业启动出口。

3、着力减少出口流失。据省国税部门提供的2016年全市开出发票货值1000万元以上供外省出口企业情况表,全市供外省出口企业175家,货值86.23亿元,折美元12.5亿美元。对“两转”企业,如泰和的合力泰科技,吉安县的协讯电子、博硕科技,井开区的盛泰通讯、优特利科技等,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找准流失原因,走访企业高层,搞好协调服务,鼓励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市内外贸流通企业出口,推动供外省出口和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企业转为本地出口,努力把出口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外贸供应链

1、建构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一是借力国内尤其是省内知名组展公司,助推企业参展,在线下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借力国内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在线上寻找国际采购商。着眼于建立跨境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海外营销独立网站,进行全球化推广,帮助企业打通外销渠道,树立出口品牌,重点切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全球新兴市场。三是借力国际物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报关报检和国际物流派送服务。为出口企业提供仓储业务,为跨境电商国外派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四是借力出口信保,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化解市场风险和结汇风险,提供国外买家资信调查服务,有效解决“有单不能接、不敢接”的问题。

2、打造外贸出口示范基地。动员有关县市区申报部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养和壮大省级区域出口基地和省级产业出口基地。如引导新干县申报轻工工艺品基地;引导泰和县、吉安县申报机电产品基地;引导永丰县申报专业化工基地。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3、着力推进跨境电商。争取早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各县市区要加大对敦煌网、网来云商、阿里巴巴、宁波全球贸易通、广州威时沛运等跨境电商平台的招引力度,明确与这些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渠道。年内各县市区至少要招引一家公共服务平台型跨境电商企业落户,指导出口企业通过平台扩大出口。

4、完善口岸服务平台。支持吉安—厦门、吉安—深圳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和吉安陆地港建设,及时足额兑现扶持政策。引进和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完善吉安南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吉安南站国际集装箱办理站建设。开通井冈山机场货物转关运输。加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吉安市“水陆空”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快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督促、指导出口企业采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提高通关效率。

5、引进和培育外贸人才。一是鼓励现有落户外贸出口企业派员到沿海企业总部跟班学习,在岗培训一批外贸专业人才。二是每年市、各县市区应举办一至两期外贸业务知识培训班,讲授进出口形势、进出口政策,以及报关报检、结汇核销、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出口信用保险、电子商务、“走出去”政策等专业知识,提高业务人员的外经贸业务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激励吉安籍外贸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吸引一批有志于吉安外贸事业的人才来吉安就业创业,事业用人,待遇留人。四是通过与高校外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合作,产教融合,培养跨境电商运营、技术、推广等“复合型”人才;五是通过与社会化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合作,引进专业的有经验的跨境电商人才团队;六是推进全球贸易通—区域跨境电商孵化中心正式运营,定期培训跨境电商一线实战人员。

6、尽早成立吉安市贸促会。随着全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际竞争白热化,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着力构建内陆双向开放新体制,我市亟待成立专门的外贸促进机构,以便更好地做好对外联络、对外宣传和出国展览、展销工作。

(六)培育出口品牌,扩大机电高新产品出口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出口品牌,力争年内培育3-5个省级出口名牌。支持知名品牌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更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政策,扩大进口,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促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力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0%以上。

(七)通过发展外经带动外贸出口

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加强与境外机构和省内外经龙头企业的联系,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率先走出国门,重点解决外经权、资金、通关等具体问题,确保企业“走出去”渠道畅通。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开发农业、外派劳务,从而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劳务的出口。年内,每个县市区组织1家以上外经企业走出去。

(八)生产企业着眼于开拓国际市场,主动作为

1、要强化为地方经济做贡献意识,积极以本地企业名义报关出口。充分利用华交会、广交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以及国际博览会等贸易平台,积极参展参会,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寻找国外客户,力争早日实现自营出口。

企业调研报告篇5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了解省、州金融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于龙里县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力度,龙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县金融办对国家、省、州政策进行了梳理,对部分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国家、省、州金融政策落实情况

为加大金融支持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省、州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龙里县也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等配套文件,逐步形成对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风险补偿等配套机制。总体来说,龙里县贯彻落实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发(20XX)60号文件: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集体林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但在龙里县未能较好落实,企业融资渠道仍为传统的抵押担保。

(二)国发(2017)48号《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中明确严禁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行为以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但在助保贷平台,仍存在存贷挂钩现象。

(三)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未完全兑现。截止目前,龙里县已认定民贸民品企业68家,截至2017年9月底,共有59家民贸企业办理基准利率贷款 4.13亿元,累计贷款15.43亿元,按政策应获得中央财政贴息资金4443.235万元,但目前仅兑现贴息资金1777.416万元,贷款贴息滞后,2017年度第四季度及2017年第一、二、三季度贴息资金至今未到帐。

(四)黔府发2017(12)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不搞一刀切式抽贷,完善贵园信贷通政策,对单个企业贷款限额提高到1000万元。但有些金融机构存在抽贷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因流动资金断链而停产。虽然省级层面对贵园信贷通可提高到1000万元,但在实际操作中最高的限额仍只是500万元。

(五)《黔南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坚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保本微利原则,将担保费率由当前的3%(年)下调至2%(年)以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仍未下调。

2企业融资情况

从各商业银行反馈的总体数据来看,截止8月底,全县工业企业累计贷款余额为219633万元,其中:工行 16832万元;建行24630万元;农行39985万元;邮储680万元;农商行154363万元;贵州银行4600万元;贵阳银行10万元;村镇银行18518万元,但新增贷款较少。

2017年9月,县工信局对48户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不同融资渠道从各商业银行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有34户,贷款余额为34968万元;尚未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有14户。48户工业企业中除4户暂无资金需求外,其余44户均有不同程度资金缺口,缺口额25050万元。在获得贷款的34户企业中,通过权属抵押贷款的有31户,占90.76%。由此可见,企业融资需求缺口仍然较大,银行发放贷款大多数都是需要提供抵押物,抵押物大多是土地、房产手续,创新抵押质押方式创新不够,土地厂房手续未完善的企业基本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3担保情况

龙里县金诚信用担保公司目前单笔为企业融资担保可达1000万元,基本能满足龙里县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县金诚担保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县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30笔,累计担保金额约3亿元。目前龙里县金诚信用担保公司在保项目27个,在保金额5480万元。县内部分企业因土地房产手续未完善,不能提供抵押物,只有采取担保渠道,目前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大多在3%,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4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的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目前,少数工业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企业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致使部分金融机构不愿甚至不敢与民营企业打交道,这已成为难贷款的最大障碍,个别企业故意拖欠不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龙里县大部分工业企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是以家族式经营、合伙制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聘请兼职会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财务收支不走对公账户,不排除有为了偷税不按规定入账现象。银行在进入实质性审查时往往财务报表不规范。从而导致提交银行贷款要求的审贷资料质量差,导致时间长、通过率低、融资难度加大。

(三)贷款审批效率低,融资成本贵。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长、风控控制指标严导致融资慢。如贵园信贷通平台于2017年10月开始运行,我们先后推荐了24户企业计7250万元到合作银行为企业争取授信贷款,但至目前止,仅发放了威力洗涤、昆泰纸业、龙缘盛豆业等6笔2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017年以来,由于其他县市助保贷出现问题较多尤其是代偿问题普遍,导致合作银行龙里建行顾虑增多,抽贷、惜贷严重,平台日渐萎缩。由于中小企业无抵押物,在融资时先要经过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然后通过担保渠道方能获得贷款,评估费和担保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融资贵,这也是很多企业无奈的选择。

(四)融资渠道窄,金融产品不多。由于债券、股票、基金等融资方式准入门槛高,导致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窄。目前通过银行权属抵押仍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占比很高。国家鼓励的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贷款、税信贷、预期收益贷款、合同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无形资产(商标、专利)质押贷款等均因无具体操作办法,加上金融部门认为风险较高不愿做。

5工作建议

时下经济下行压力大,受融资贵、用工难、价格低、环保严等诸多因素影响,制造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企业盈利水平越来越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解决企业面临困难的当务之急,建议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协调解决。

(一)政府层面

1.提高服务效率,各部门尽快帮助企业完善相关产权手续。据调查,目前企业有土地房产手续的大多数已经抵押给银行,银行认可抵押权属获得贷款几被用尽。部分企业因为当初政府承诺先上车后买票,大多数企业在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手续未完善的情况开始建设,建成后确因无法完善手续而导致企业无抵押物融资,谷脚园区企业大多因为机场限高原因无法补办规划手续,虽然县政府已专题会议安排过,但效果不理想,有的企业跑机场无数次,协调数月,仍没有结果,建议政府出面协调,帮助企业尽快完善相关手续。

2.做好企业成长性评价。建议园区从企业生产经营、亩均税收、解决就业、投资强度、技术创新等指标开展企业成长性评价,对企业的成长性及相关指数进行科学评估,评估较好的优先推荐给金融部门,并优先纳入政府融资平台推荐,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3.加快引金入龙进程。近年来,龙里县已先后成功引进邮储银行、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入驻龙里县。目前龙里县共有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小贷公司、1家担保公司,企业融资选择面仍较窄,需加快引进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鼓励企业实现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加速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整合园区资产,创新担保平台。建议将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资产打包给龙里经开区开发建设公司,做大其注册资本。企业有融资需求的,可将未办理手续的厂房土地资产抵押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以自身资产免费或仅收取成本费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如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其抵押的土地房屋资产由开发公司进行收储,进行二次招商。

5.降低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目前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在3%,担保公司在政策性担保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建议按规定兑现对金诚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补贴,将目前的担保费率降低至2%以下,切实做到降低企业担保融资成本。

6.改革目前助保贷平台。龙里县助保贷管理中心平台于2013年10月成立,目前贷款余额仅为1130万元,县财政投入的1000万元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建议县金融办积极指导龙里县助保金管理中心与合作银行(龙里建行)改革助保贷平台,亦可另选合作银行重新签订助保贷合作协议,使助保贷平台恢复活力,发挥作用。

7.积极引导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建议园区引进财务管理公司,对未设立财务人员的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指导,并可根据情况整体打包,帮助企业记账,指导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增加财务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快速提供财务资料创造条件。

8.利用行政手段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工业的力度。一是根据县内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工业企业的情况,在年终予以奖励。二是对贷款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增加政府类资金开户存款比例,对扶持力度较小的,相应降低开户存款比或利用行政手段撤销政府类资金在其银行的开户。

9.启动县级贵园信贷通平台。目前龙里县出资200万元,参与州级贵园信贷通平台,但实际运作中,审批效率低下,效果较差,9月龙里县申报了11户,仅获得1户贷款350万元。建议启动龙里县贵园信贷通平台,由农商行牵头作为承贷银行,最大限度为龙里县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金融层面

1.探索合作模式。县金融办积极和税务部门合作,探索针对积极主动缴税、纳税信用好的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和担保,加快税信贷出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按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落实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实现税务、银行、企业三方共赢,同时指导银行创新推出适合企业的金融产品。

2.创新抵押方式。目前企业传统的抵押方式多为厂房、土地使用权、房产、股权,建议县金融办积极和银行对接,大胆尝试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属、库存商品和应收帐款为新的抵押物贷款模式,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办法。

3.提高审批效率。目前推行的贵园信贷通平台,审批效率非常低下,原因主要在金融部门,由于县级支行没有审批权限,一些企业申报资料报上去几个月都没有下落,建议各银行要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尽量做到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在坚持安全、效益、流动的信贷原则前提下,给予县级银行一定的贷款审批权限,并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部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三)企业方面

1.增强信用意识。企业要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坚持有借有还,贷款不难的原则,积极主动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增强诚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信誉度。如:在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应如实填报公司的财务数据,在今年贵园信贷通工作中,农行系统就将查询该系统的信用信息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有的企业填报时未按照真实的数据填报,本来有利润也填亏损,直接影响到银行贵企业的评估,导致无法获得贷款。

2.完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指标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银行支持,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做账,销售收入不走公司账户,银行没有流水,虽然银行也愿意支持,但无奈提供不出完整的财务报表,导致最终贷不了款。

3.履行纳税义务。在评估贷款风险时,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税收,但据统计,龙里县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到30户,部分企业正常生产但确每月都是零申报,贵园信贷通支持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上一年度纳税额10万元以上,部分企业就为此得不到贷款支持。

4.提升核心竞争。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产业链,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为契机,加大企业技改创新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获得银行支持以及下一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二

正蓝旗传统蒙古包加工业具有悠久历史,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精湛、不仅继承了传统蒙古包的民族风格,也是蒙元文化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是我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传统蒙古包加工基地,是蒙古包行业的典范,在传统蒙古包销售市场上占有70%多的份额。随着近些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蒙古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我旗蒙古包行业的飞速发展,全旗现有传统蒙古包加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33户,年可生产直径为3.250米的50余种大小不同规格的传统蒙古包10000多余顶,畅销全国各大旅游城市景点,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国。年均销售量可达5000多顶,实现产值6000万元左右,直接和间接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是我旗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一、传统蒙古包制造行业的特点

传统蒙古包制造看似简单,其实较为复杂,分工比较细、做工慢、生产工期长,各组成构件间架有序合理,组成后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还要符合力学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企业需要负责对售出的蒙古包提供装卸、安装及相关维护等专业售后服务。对蒙古包特有的情怀,造就了我旗成为传统蒙古包制作技艺的物质文化遗产之地。

由于采用传统蒙古包制作工艺,各企业均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除极少数构件能采用机器制造外,绝大多数采用人工手工制作,大部分就业人员来自牧区进城务工、下岗职工及陪读牧民,并且都是熟练掌握了传统蒙古包制作技术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转变,年轻人不愿从事此行业,新生从业人员增长缓慢,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长时间以来,该行业的技术工人人数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少之又少,出现一工难求的现象,尤其是熟练工人更是抢手。近几年来,各家厂商为了多争取订单,留住熟练工人,均采用按件计费方式,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导致蒙古包制造成本不断升高,而销售价格却没有明显的涨幅,甚至有所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加工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居高不下的人工费用已经占到总成本的40%以上,超过了用料成本。

以最为畅销的直径4.3米蒙古包为例:套脑用料9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40元;门子用料8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50元;哈那用料46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540元;乌尼杆用料24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60元;帆布套用料420元,缝纫工加工费320元;毡套用料320元,缝纫工加工费280元;单布用料30元,缝纫工加工费40元;围绳、方顶绳、钢丝绳用料40元,加工费30元;蒙古包安装工人工资100元;管理费280元。在生产成本为3720元的蒙古包中,人工成本就合到1760元,占生产成本的47.31%;所有原材料成本合到1680元,占生产成本的45.16%;管理费用占到7.53%。目前该款蒙古包市场售价仅为4100元,在不考虑交税的情况下,仅能实现利润380元,约占成本的10.22%。

以直径5米的蒙古包为例:套脑用料12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50元;门子用料11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80元;哈那用料52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580元;乌尼杆用料38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220元;帆布套用料530元,缝纫工加工费420元;毡套用料380元,缝纫工加工费420元;单布用料60元,缝纫工加工费40元;围绳、方顶绳、钢丝绳用料60元,加工费30元;蒙古包安装工人工资150元;管理费320元。在生产成本为4630元的蒙古包中,人工成本就合到2190元,占总成本的47.30%;所有原材料成本合到2160元,占生产成本的46.65%;管理费用占到6.91%。目前该款蒙古包的市场售价为5100元,在不考虑交税的情况下,仅能实现利润470元,约占成本的10.15%。

我旗虽是传统蒙古包加工量最大的地区,但生产所有蒙古包的构件材料,旗内均没有生产厂商,企业需到河北等地购进,除木料、油漆等可以找到较大的生产厂商外,其余的构件材料要到农民家中收购,或者从个体的小商贩处采购。这些材料在购进时,企业根本无法开具出进项税发票,就是能开上的也都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票,很少有正式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发票。导致企业无进项税与销项税抵扣,此问题不仅在我旗加工企业中体现,在整个蒙古包行业中都存在。

二、传统蒙古包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成本高、利润低是传统蒙古包行业的主要特点,但如将税费再纳进成本,按小规模纳税人缴税计算,4.3米规格的蒙古包将缴纳税费136.69元(其中,国税119.42元,地税17.27元),这样企业仍有243.31元的纯利润,尚可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但如按一般纳税人缴税计算,4.3米的蒙古包将缴纳税费660.62元(其中,国税595.73元,地税64.89元),这样企业凡是卖出一顶蒙古包,要倒赔280.62元,就算所购进材料均取得进项税发票(也按一般纳税人计算),也仅有217.78元。抵扣后,企业仍然最少倒赔62.84元;5米规格的蒙古包如按小规模纳税人交税后计算,企业将有利润300元;按一般纳税人交税后计算,全部的进项税抵扣后,仍最少赔65.13元。

企业调研报告篇6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促进技术创新、维持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不可替代,而且在实现国家就业政策方面也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现已超过3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我国GDP的55%、利税的40%、出口总额的60%均由中小企业创造;我国就业机会的75%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推动对外合作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的不利因素。一是微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更多的来源于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企业的社会负担愈来愈重。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对中小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现象严重。据有关方面的调查,一些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大约占到销售收入的5%—8%,费与税负担对比超过1∶1。二是宏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将更加开放。面对国外高科技、低成本的产品,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压力增大。三是融资环境的制约。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是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2、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低,承担风险能力有限,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更大,这一方面因为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要求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与不公平待遇所致。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1]。四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资本积累不多,尤其是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部分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美国

美国在税法中制定了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税收政策:(1)特准小型企业享受公司的有限责任待遇,但小型企业又不必按照公司形式来纳税,对创新性小型企业还将其资本收益税率减半按14%征收;(2)对年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实行长期投资减免税;(3)对小型企业投入的股本(符合一定条件)所获资本收益实行至少5年的5%税收豁免;(4)小型企业股东的亏损,允许冲抵别的来源的所得收入5)准许小型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制度。

(二)法国

法国是实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较为全面和完善的国家之一。(1)对中小企业实行增值税免税或减税待遇,简化其纳税手续,年交易额在50万法郎至300万法郎之间的实行据实征收,年交易额在50万法郎以下的实行核定征收;(2)对中小企业实行低所得税税率,比如规定资产总额不超过20万法郎的小企业其税额最高不能超过其会计利润的25%。1998年法国中小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为36.66%,净利润不超过20万法郎的小企业实际税率为20.9%,而当年大企业实际税率则为41.66%;(3)中小企业创办当年及随后的4年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占其50%的费用;(4)从1996年会计年度开始,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本金的,减按19%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5)1983年建立了“研究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待遇”制度,规定中小企业研发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可以免缴相当于研发投资增加额25%的公司所得税(198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50%)。

(三)日本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非常全面。(1)设立了专门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机构;(2)中小企业的法人税减按28%征收(一般法人税税率为35%);(3)对中小企业购入或租赁的提高技术能力的机器设备,或是给予相当于购置价30%的首次特别折旧,或是免缴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4)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投资,给予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特别税额扣除,此外还有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的法人税税额扣除;(5)对中小企业试验研究费减收6%的法人税;(6)允许中小企业设立改善结构准备金,对于提取的准备金,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年度终了使用有结余后可交回再提;(7)中小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3年内减半征收固定资产税;(8)对年课税销售额不足5000万日元的中小企业,实行折扣征收消费税的边际扣除制度。

(四)英国

英国专门对那些利润较少的小公司实行一种救济制度,降低其公司税税率。以1997~1998年为例,应税利润低于30万英镑的公司称为小公司,高于150万英镑的公司称为一般公司。一般公司的公司税率是31%,小公司减按21%的低税率2。

综观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政策权威性强。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通过立法当局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相当的稳定性。

2、政策针对性强。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的作用以及他们做为弱势群体本身的脆弱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对恶劣性,相关的税收政策都明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管理成本高、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竞争力弱等方面,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受惠者。

3、政策内容系统全面。多数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再投资、科技开发等多个环节,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多个税种,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税收优惠体系。

4、政策扶持手段多样。除了对中小企业直接减免税外,多数国家采取定期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税收优惠措施,并对新创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农村和弱势群体有扶持作用的中小企业有特别的优惠措施。这样,通过广泛的政策选择空间,既使得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能够真正从中受益,也使得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确实发挥作用。

三、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绝大部分不是为中小企业制定的,如:乡镇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新办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从我国现有的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来看,我国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为解决残疾和就业等社会问题而出台,没有考虑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

2、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虽然不少,但较为零散,多分散于各个税种的单行法、实施细则中,而且大多以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出现,这样做虽然较易体现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但显然缺乏系统性,也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证,影响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

3、优惠形式单一、优惠力度较小。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是减免税和优惠税率,其他形式较少;基本上是直接优惠,间接优惠较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很小,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鼓励不够,如对新产品的广告费扣除没有规定合理的比例,影响了新产品的推广和研制。

4、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认定比较僵化。按照现行规定,企业要享受优惠政策,要先进行资格的申请和认定,但目前的大多数规定已制定多年,形式僵化,漏洞较多。一些熟悉政策的企业就钻政策缝隙,合法避税,使国家税收流失;而一些真正应该享受政策的企业反而因文书或认定等原因享受不到。如:按照现行规定,企业一旦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一直享受税收优惠,但它所研发的项目不一定都是高科技项目。而一些企业未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也可能在搞高科技项目,却享受不到税收优惠。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能实行一种按项目而不按企业的办法,这样更利于对企业科技研发行为予以扶持。

5、增值税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按照现行增值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大量中小企业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而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平均为3%~5%,中小企业的增值税名义税率低,实际税负远超过一般纳税人;对于被划分为一般纳税人的中小企业来说,生产型增值税的征收也不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要购买价值相对较高的机器、设备,而我国现行增值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中所含已征增值税进项税额,导致中小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加重,尤其影响其对高新技术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和出口退税。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予抵扣,造成固定资产价值重复征税,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投资,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先进设备的采用,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成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3。

6、税收管理和服务存在不足。不少地方只重视对税源大户、大型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对中小企业要么管得过严,要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出了问题一味处罚,导致中小企业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依法纳税等方面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7、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不少中小企业对自己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知道或知之较少。尽管现在对新办国有中小型企业、对申办高科技企业、第三产业企业、资源利用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但据调查,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这些政策或不清楚操作程序。

四、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构建

目前各国采取的税收优惠,在税种上主要以企业(公司)所得税为主,其他如关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为辅。我国现行税法的税收优惠制度在范围上几乎涉及各个税种、各类纳税人,体系庞杂。在改革中,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建立系统、规范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调整和完善流转税

1、调整和完善增值税。首先,增值税是针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我国加人WTO后,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解决基础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增值税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增值税应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4,以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降低一般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只要企业经营场所比较固定、会计核算完整准确、销售额和营业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应划为一般纳税人,扩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再次,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增值税优惠主要体现在对福利企业和学校办企业等所实行的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存在优惠范围过宽、管理难度大、产业和社会政策目标不突出等问题。我国增值税改革中可以借鉴国家经验,对特殊困难的纳税人以列举方式进行免税,按一定标准对小企业统一设置较低税率,以扶持其发展。最后,按公平税负原则,以国际上通行的20%左右增值率为基准,考虑我国目前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实际水平,应进一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改革后的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不应超过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应在2.5%左右,这样有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差距5。

2、调整营业税。首先,对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减征营业税优惠,从而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其次,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免征营业税。建议在这个政策的基础上,对把无形资产转让或者租赁给中小企业的行为,减征或者免征营业税,从而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再次,对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只有科学研究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可以比照对科研机构的作法,将中小企业的有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收入纳入营业税的免税范围,同时获得的减免税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豁免,以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

(二)调整和完善所得税

1、通过以下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扩大投资:一是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和投资抵免政策。可允许其在前几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而增加企业成本费用,少交所得税,以利于其尽快收回投资。同时,对中小企业一定数额的利润投资实行税收抵免,鼓励其将所获得的利润用于下一轮的投资和扩大再生产6。二是允许中小企业按高于一般企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从而增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投资损失扣除。现行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投资方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这项规定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建议允许中小企业扣除从受资公司分摊的损失,但扣除数额不能超过投资账面价值,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四是投资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对于中小企业提取的投资减值准备,允许按当期投资准备金账户的变动数的50%调节计税所得,即补提减值准备金时,补提数的50%可在税前列支;待冲销准备金时,再将冲销额的50%计入应税所得,从而体现与中小企业共担投资风险7。五是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新创建的中小企业,给予更长的税收减免期;企业利用税后利润再投资的,实行部分返还或全部返还已纳税款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投资创建和扩大规模。六是借鉴美国的做法,如果中小企业课税年度的科研投入超过过去3年的平均水平,超过部分的50%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扣除,以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

2、引导中小企业吸纳更多人员就业。一是对乡镇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出口企业、贫困地区企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等继续实行定期免征、减征税收政策;二是将现行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到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对有关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可适当延长;四是改变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方式,对中小企业可以按人均利润水平减征企业所得税,以激励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社会劳动力。

3、取消以是否设在高新区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税收优惠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改为仅以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标准为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以专利、技术、方法等无形资产对中小企业投资所获的收益,允许对其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税收减免或者延迟纳税,从而鼓励中小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5、对中小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以高于一般企业的比例税前扣除,从而鼓励中小企业树立形象、创造品牌8。

(三)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与纳税辅导,税务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帮助,比如,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纳税指南出版物、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纳税知识、电话咨询服务、走访中小企业、召开税务部门与中小企业研讨会等,使中小企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获得纳税指导。

企业调研报告篇7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治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产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题目是生产效率和投进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治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治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以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治理理论对企业进步生产效率和当时的产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留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夸大人际关系在治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治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治理转向战略治理,夸大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留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治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同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以文化的气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治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治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阅。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熟悉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锆中觉醒起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进,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治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又被引进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很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治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同一服装、同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以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很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实在,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题目表示过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题目,但是,这些题目在当时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思考时,就不丢脸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进的几个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题目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假如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治理

有些企业家以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治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治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治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串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治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治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以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治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以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治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以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治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治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题目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进点,找准其中很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夸大对家庭的回属、对权力的依靠,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治理,营造一个布满情感、*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布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治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纵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满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很多企业家长期依靠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以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往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靠,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进,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进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靠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往治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同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实在,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夸大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夸大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夸大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夸大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治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之所以走进以上四个误区,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产业化的低级阶段。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产业化,进进后产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治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团体、大企业中,由于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治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进,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形式。

另一方面,也有其社会原因。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题目,然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很多社会的因素。政府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何判定,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何预期,又如何实施,中国企业文化具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这几方面又如何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题目不是靠简单地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其中,首先,政府的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导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再者,走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反映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进,这是由于在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治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题目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与国外八十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到九十年代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表现在:首先,中

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固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先容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其次,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很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有些有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参与研讨的企业文化,就明显地好于没有专家指导者。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题目缺少长期深进系统的研究,很多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因此,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综观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题目,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进WTO,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和企业治理也面临着与国际化接轨的严重课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适应于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体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进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治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丈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纵化的、定量化的深进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丈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进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治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多数成功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没有这些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要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握其发展是比较困难的。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例如,进进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远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化变化的趋势,在产品的目标定位、企业的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产生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

第三,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隐含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伏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治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躲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企业调研报告篇8

黔北发电总厂是国家为确保“西电东送”战略顺利实施,确保“黔电送粤”务期必成而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隶属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厂,是**电网的骨干企业,于2004年9月29日工程全面胜利完工。黔北发电总厂下辖金沙电厂(4×125MW)、黔北电厂(4×300MW),共拥有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现有职工人数1041人。

在企业管理和发展追求上,黔北发电总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厂,坚持制度创新和规范管理,自建厂以来,加强内部控制,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通过长期的实践努力,在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监控,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极大地推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民主管理,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执政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展开了对城乡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改革为我们的党和社会增加了活力,但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两种体制在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其缺陷也叠加在一起,使得有的人钻管理的漏洞,抓住时机,混水摸鱼。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政企分开无法解除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经济权力化、权力经济化,权力与经济互相转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的存在,如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一些不正之风便成为职务犯罪的温床,在这中情况下,各级领导的签字、批文等都有可能成为商品。因此,某些公职人员便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与为了获得批件、批文的人进行权钱交易。在这里,权和钱发生了共振的效应,从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所以一旦失去监控,就会导致无法估计的局面和后果。

长期以来,黔北发电总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按照构建黔电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抓好企业内部监控管理。厂党委始终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解决好人品官德问题,强调务实、廉洁、开拓、创新地工作。领导班子和各支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企业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落实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修订和完善了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不适宜的制度和规定。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及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领导干部和管理岗位人员的聘用,厂党委始终坚持开展党委成员间的中心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以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制建设、警钟警示等为主,在学习交流的同时,要求各成员认真学习并撰写心得。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还要求厂党委各成员主动沉到自己挂靠的支部进行学习和指导。加强思想教育,帮助职工和党员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对支部党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并保证要学以至用,用文化理论进行指导并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同时还配以各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厂上下营造严谨好学的良好风气。各级领导的亲身垂范,加上他们正直无私、默默奉献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动影响了广大职工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职工爱岗敬业的思想,让企业充满朝气和凝聚力,涌现了大批的先进典型和岗位能手。

近年来,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的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各国对此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国政府对职务犯罪的防治工作更是将其列为重中之重。我厂为杜绝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一是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二是聘请金沙县检察院的同志来厂进行“怎样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讲座,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德政、勤政。

权力过于集中也是可能诞生腐败的温床,权力过分集中往往把组织的领导变成个人的领导,过分集中的权力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公用的可能,膨胀了个人意志。其次,权力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没有制约的权力就容易被滥用。当权力过度集中而又失控或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会处于无压的情形下,从而使掌握权力的人随意使用手中的权力;而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常常丧失原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

黔北发电总厂班子始终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坚持大事众议,充分体现民主。凡是涉及生产、经营管理、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重大工程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先由党政一把手协商沟通,然后交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廉洁从政,建立了干部廉政档案和保证金、礼品礼金登记、收入申报,向职代会述职、民主评议等制度,从源头上、机制上、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不产生腐败,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为增强法制管理,做到依法治企,合理正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黔北发电总厂还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从遵义市律师事务所聘请了一名法律顾问,专门负责指导和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内外涉及到的法律方面诸多问题,此举不但极大强化了高大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也有效加强了法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保障监督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诸多措施的施行,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和人为因素的操作,取得了企业职工和外来人员的理解与敬佩。有效地绝了一些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增强了企业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防腐能力。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章依法办事,合理推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黔北发电总厂自剥离以来,始终坚持保持总厂沿袭的严格管理的优良传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行事,规范了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维护了企业合法利益,保证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从严治党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修订完善《黔北发电总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和《黔北发电总厂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制度》,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重点完善《黔北发电总厂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等管理办法。并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制定对违纪人员的惩处手段,除纪律处分外,还要采取辞职、辞退、解聘、降职、降薪、任职限制、追缴退赔、取消荣誉称号等组织处理手段,增强威慑力。

抓好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形成纪委书记挂帅,监察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该厂制订和完善了监督管理制度十余个。如在燃煤管理方面的《燃煤管理制度》、《燃煤管理人员十不准》及《严禁本厂职工参与电煤运输及电煤经营活动的规定》等和供应采购方面的《订货管理办法》、《物资验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招议标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内部制定的《从业人员廉洁自律管理规定》等。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税收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资金预算管理标准》、《银行结算管理办法》等。单是燃煤管理,黔北发电总厂依照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等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06年上半年就使亏吨、亏卡索赔率达到100%,合理扣矸折合货款就达几百万元。

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黔北发电总厂现在的重大工作都能依法(规)有序进行,重大工程的招投标、生产设备的采购、包括在发电企业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的燃料采购管理、备品备件的采购等许多重大问题上,也从没有出现过有人“栽跟头”的事。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该厂一套完整规范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设备的订购采进,首先是在使用部门申报计划的基础上,由专门的职能科室进行审查验证认证。再报采购部门进行全社会公开公示招标,对于那些投机取巧、没有诚信度的单位和企业,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相关单位和上级部门通报。完善燃煤、工程、设备招投标管理制度和监督程序并严格执行,强化过程管理,纯洁经营队伍。物资采购超过万元的,必须实行公开招标,货比三家,由物资、审计、监察等部门集体决断。企业燃煤成本占全厂生产成本的70%左右,但从领导干部到职工,没有一人插手燃煤的交易。从采样、制样,化验到计量、结算,都有一套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始终坚持制度与诚信。尽管每年物资、燃煤的采购金额高达十几亿元,都没有影响到企业其他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前车之鉴、警钟长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客观分析和对待处理。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健全监督五大主体是关键:即企业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职代会。黔北发电总厂五大监督机构健全且运作高效正常。各职能和监督部门都严格按照程序依法有序开展工作,对于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剖析、处理,而不是把问题拖到年终一次性总结、处理。这样即可避免对问题处理的随意性,增加问题处理过程中的不透明因素,从而带进一些人为因素的介入,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另外也不利于民心的信服和今后工作开展。另外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强化和提高领导对待此类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处理问题的原则上,采取收集证据,深入调查,分清责任,区别处理。几年来,黔北发电总厂对于开展生产经营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格对照企业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挽救和治病救人的态度,参照安全生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对待和处理好所有发现或职工反映问题,基本上都做到了取信于人,惩前毖后。在该厂纪委办公室,专门设立了一本台帐,主要是记录各级领导对于无法拒绝和不知情情况下收受后上缴的礼品、礼金。一些管理部门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客户的诸多引诱,但都能坚持立场不轻易被拖下水。曾经就有燃料公司的煤场验收员手机上被人莫名其妙充入几百块电话费,但事后经过公司领导和支部的介入,查清后原款退回了当事人。目前为止,该厂共接受监督检举和举报线索两条,都是一些与煤老板不正常的私下交往引起的,就连这样的问题,厂纪委都高度重视,对两名当事人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取证,在收集大量的证据的基础上,两名职工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相应教育和处罚。这些事件的严肃处理,既给那些徘徊在利诱陷阱边缘的人很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同时也取得职工的信任和信服。对于在执行和开展工作中,发现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等的漏洞和不足,都进行了及时的完善和修补,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形成立项、实施、提出监察建议、完善制度和落实监察建议的闭环管理,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大力推广。努力做到开展一项监察,完善一项制度,提高一份效益。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企业的自我监控还处在不自觉状态。也还有人还没有完全正确认识到加强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把制度和别人对自己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约束和不信任。甚至有的人认为“个人说了算”是有“魄力”的表现,“决策能力强”。其实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现行制度有的还缺乏全面性、长期性和可操作性,没有真正形成对企业的有效监控。由于受时间、历史客观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们一些制度在当时特定的条件背景下还基本能适应当时的管理和发展需求,但由于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时间的迁移,又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而我们的制度建设又没有能很好地跟上发展的步伐,所以就显得滞后和不适应发展了。

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能机构的职责,使其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企业调研报告篇9

一、调研思路

根据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查问卷,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及其顶岗企业,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掌握了解其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行业专家及毕业生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以分析总结,最终形成专业调研报告。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需求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素质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

二、调研方式

(1)现场调研:走访企业和顶岗实习学生。

(2)调查问卷(二维码)。

(3)电话、QQ、微信调研。

(4)网络大数据分析。

三、调研分析

1.监理行业现状及发展

2015年全国共有7433个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参加了统计,与上年相比增长2.12%。2015年年末工程监理企业从业人员945829人,与上年相比增长0.42%。 2015年年末工程监理企业注册执业人员为223346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0.64%。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为149327人,与上年相比增长8.67%,占总注册人数的66.86%;其他注册执业人员为74019人,占总注册人数的33.14%。2015年工程监理企业全年营业收入2474.9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1.43%。

根据某招聘网站统计数据显示,监理员薪资平均水平为3689元每月,据调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监理毕业生实习期的薪资水平在1000~1800元每月,毕业1~2年后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元。

2.辽宁省监理企业用人需求

2017最新数据,辽宁省共有监理企业371个,其中房建甲级资?|的有124个,我校长期保持校企合作的监理企业有12家,每年提供实习岗位百余个。通过对实习生所在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能力满意度:非常满意68%,很满意23%,基本满意9%,无不满意。说明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相当高,和同类院校其他相同专业毕业生相比也非常满意。

在某招聘网站上统计信息显示,目前沈阳市监理岗位招聘数量达到6800多个,可见监理岗位需求量大。其中符合我校毕业生条件的招聘需求量占比较大,所以辽宁监理行业用人需求呈乐观态势。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其中企业对人才最看中的能力主要有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

3.我校监理毕业(实习)生就业情况

我校自2011年开始进行监理专业大专招生之后,每年都统计了就业情况,就业结构如下表,其中监理岗位就业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在建筑领域其他施工类岗位工作的人数比例也相当大,不在建筑领域而在其他行业创新创业的学生比例较小,说明就业对口率较高。

通过走访毕业生,对他们工作后的反馈整理如下:

识图、构造、质量控制等课程内容在工作中应用较多。看懂图纸是开展施工或监理工作的前提,知道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才能做好监理工作。

企业调研报告篇10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一) 动画创作需要创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将之用简练的笔触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相当的敏感和兴趣,不断地从身边发现、挖掘素材运用到创作中。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习惯行为或特有行为会在他的生活中留有痕迹。就这一主题,我在假期里针对几个人典型职业进行了仔细地观查和了解。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收获,为我在以后的人物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农民

这个暑假我们有机会来到山东平邑沂蒙山老区进行社会电大实践。那里的人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纯朴、勤劳。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粗壮的手掌,使他们看上去年龄要比实际老些。他们的步子又大又稳,履山路如平地。他们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待人宽厚大度,极为好客,每当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送上茶水,并且不求回报。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利益之争,一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我们去的地方是老区,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跟他们在一起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我来却说是另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和平安宁。

二、医生

由于职业的缘故,医务系统的人对病菌非常得敏感,他们格外地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状况。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是绝对不会坐在病床上的,并且在触摸过任何与医疗有关的用品后都会立即洗手。所以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片中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位医生站在消毒间的水池边,边洗手,边讨论患者的病情。不过,我们在任何影片中都没有见到过医生洗手后会用毛巾擦干。而生活中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将手自然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在过去没有烘干机的时候,有的偶而会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通常是在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时)草草地、形式上地擦两下。因为在工作中只有胳肢窝下是最不易覆盖细菌的地方。最有趣的是医生如果外出旅游的话。酒精或消毒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轻易不会在街边、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吃小吃。即使吃,也只会吃一些面类制品,不会吃肉类。医生通常都怀疑那些地方的肉质。所以,当一个医生邀请你吃饭时,千万别为他节省去吃大排档,因为那样你多半会吃不到东西饿着肚子回来。不过,护士和医生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一次性针筒时,护士常用高温灭菌(蒸)的办法来消毒针筒。在家中她们也常常用到这个方法。例如,定期将钥匙等常接触户外的物件放入脸盆中,通过煮来消毒。甚至将买回的熟食点心等食品也要在上锅蒸过后再放入冰箱冷存,才食用。还有一点,就是手术室的护士在步调上又比其他护士走要急,要碎。他们常常手端托盘匆匆地赶往手术室,所以她们在生活中的步子也与别人不同。

三、司机

司机的工作是一个耗费精神、缺乏运动的职业。而且根据他们驾驶的车型和路线的不同分为几种:首先,最常见的是公共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基层,他们会与同事谈家中发生的琐事,会与街坊谈单位中的趣事。性格特征与其它行业中的工人相同,他们尤其喜爱闲谈,会在上班出车时沏上一壶茶,放在自己的车上。在夏天还会为自己准备一条毛巾挂在车上。其次,长途汽车司机。由于经常要在路上吃喝,他们的性格更为豪爽一些,喜欢结交朋友,随遇而安的能力较强。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一个人驾车,跑在高速公路上,孤单、疲劳、寂寞时常伴随着他们,所以他们的忍耐力较强。第三,出租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一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要在驾驶座上度过。长时间在小空间里、一天三餐大多吃盒饭,使得他们的体质偏虚,易疲乏,精力不是足够充沛。每天他们都在一遍遍重复着接送客人的单调工作,有些司机常会在载客时与客人聊聊天,以此解闷。这一群人,多半是后改行的,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城镇农民;有的是因为家里等钱用,而开车是相对好掌握的一门工种。但是由于这一行太耗费人的精力,他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开出租能发家,不能致富!所以他们一般做个三五年存够了钱就会转业。最后,是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比其他司机周全、圆滑。他们话不多,不会乱说话、乱传话。他们的个人时间比较少,休息日如果领导要用车,他们便要出车。陪领导外出办事饭局是不会少的,但考虑到安全,领导不会劝他们酒,所以酒桌上喝饮料的男宾很可能是开小车的司机。他们的穿着较其他司机要整洁正式,工作也相对稳定。

四、IT

身材较瘦,脸色有些苍白,黑白颠倒、睡眠少,饮食无规律,头脑灵活,年轻,是这群人的特点。他们喜欢连续熬夜工作,然后再集中休息。IT很少外出,所以他们脸色偏白。面对显示器和键盘是他们最富激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生活。

花絮:

在我体会了解各种职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出行经常会坐计程车,我发现如果一对男女打车,男的开门就坐在前面副驾驶位子上,而女的坐在后面肯定是夫妻。如果拉开车门两人一同坐在后面的多半是情侣。一个人打车,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做事是比较小心谨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而一个人打车坐在前面,并且上车就开始打电话的人,是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爱张扬的人。

社会群体里有太多的职业和各型各色的人,要表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一定离不开体会生活,了解生活。只有全面了解,深刻体会,才能将他们如实、全面地演绎出来,成为自己笔下创造的人物。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二)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

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为避免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程序,力求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评议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初选、终选两道程序推荐岗位竞选人选;在竞岗答辩时根据理论及业务考核,优中选优;在上岗试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确保群众监督;实行上岗试用制度和实行轮岗交流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及协调能力。整个过程透明、严谨、有序,实施后员工的抱怨普遍减少,聘任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良好。对于擅长技术的研究骨干,为提高其职位发展的满意度,避免升迁为管理人员后不影响其技术特长的发挥,较好的解决技术人员职务升迁的满意度,避免技术资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公平感和满意度

从影响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敬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阶段,石油企业的薪酬已经确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主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一是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三是让员工参与考核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要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让他们明白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帮助员工认识到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让员工不仅看到物质回报,而且看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提升机会以及地位、荣誉等精神回报。

另外,通过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企业要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

(4)切实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始终把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将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制。针对每个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大纲,从建立健全厂内聘技师、专业技术能手选拔、考评机制入手,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快速成长构筑平台。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提提倡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长期以来,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在进行员工培训模式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了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训就是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由职工出题,再请培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训,而是开小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菜单式教学就是职工想学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职工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员层、班长层和操作层等四个层级,在同一层级上也要根据素质差异和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培训。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7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石油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2.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3.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4.2017调研报告范文

5.2017银行调研报告范文

6.2017公务员调研报告范文

7.2017下乡调研报告范文

8.2017关于论文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