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05:10:14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1

从我上初中开始,现在的父母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时光将根根细细的白发掩埋在他们的黑发下面,将那几根皱纹刻在他们脸;我知道,那根根的白发会越长越多,直到吞噬所有的黑发,那几根皱纹到时候就不是几根了,是数不清的皱纹。

父母就像一口井,当你小的时候,你总觉得井水是清澈的,甜美的,是汲取不完的;然而,当你长大一些时那井水就不再那么清,那么甜了;直到井水干涸的那一天,我们才懂得去珍惜这口井,但是已经晚了。

当你在谈起时间都去哪了的时候,你是否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呢?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2

什么事是有意义的?我认为那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我已经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了,将要面临人生中的一次大考。于是,时间不再允许我上课开小差,走神甚至是走神几秒钟。我后悔当初的顽皮。时间在认真听好每一课里。

什么事是有意义的?我认为那就是热情帮助有难的人。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因爱而美丽。没错,多点点关爱他人、爱护他人,或许就能给予他人无限的温暖。

什么事是有意义的?我认为在家多为父母分担点。

在学校努力做个好学生。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3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

当我听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时,眼泪在眼里打转,父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啊,每当我们在玩电脑时,母亲在扫地,拖地。每当我在上学时,父亲在奔波。晚上有时在家看电视时,母亲在洗衣服。

每次在玩时,他们总是在忙碌,每次休息时,他们总是在加班,为了什么,为了我们,扫地,拖地,为了我有个好的环境。为了我买好衣服,为了我在学校不被人瞧不起,他,奔波。每次衣服有香味,我总会想起她脸上豆大的汗水和红红的双手。

父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到我们这里来了……

五年级:孙明慧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4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想必大家都听过王铮亮的这一首《时间都去那儿了》。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

当我们呱呱落地时,或许还不懂得珍惜时间。待时间一天天逝去,当我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我们都懂得了“珍惜时间”这个字眼。或许以前我还不懂得珍惜时间。可慢慢的我懂得了。日子一天天流逝,我一天天成长,父母和爷爷奶奶一天天衰老,我或许已经懂得了……正如朱自清的那篇《匆匆》:“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对呀,时间过得无声无息!在无言中就已经过去了……

我们、现在天天除了学习或许只剩下玩耍度日了,可是,我应该想想如果再这样一天天荒度光阴,将来或许就只有“退隐江湖”了!所以我现在也要好好珍惜时间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六年级:王玉萌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5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我们已逝去的时间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珍惜它。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初二,但往往还会想起小学的一点一滴,我们在夏季的炎热下长大,我们在冬季的寒冷中成长。

时间,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词,熟悉,是因为我们一直活在时间中。陌生,是因为我们何曾珍惜过它。我们认为,时间还很多,还很多,再等一会,再等一会。可当你真正没时间在等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一直没有珍惜过它。

有的人一生,总是忙忙碌碌,珍惜住时间的一分一秒,抓住它,不叫它流逝。而有的人一生,却只想怎样享受,怎样轻松,在时间里则是空白。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只想对着已逝去的时间默哀。在我心中,时间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珍惜时间,就相当于我们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我经常抬头仰望着天空,看着空中飞过的鸟儿,看他们自由的翱翔,在他们自由翱翔的身影中,我们何曾想过他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我也经常俯视辽阔的草地,看着蚂蚁在草地中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感慨。

时间去哪儿了,在这一望无际的原野里,在这辽阔的天空中,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时间到底珍惜了多少?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我们浪费,我们只有珍惜,我们只有懂得珍惜,才不会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

雨过天晴,天边会挂出一道彩虹,而那美丽的彩虹,同样也是时间的真谛。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时间被我们一分一秒的浪费掉,时间被我们抛到脑后,时间被我们无情的扔掉。

珍惜时间,是生活中唯一的真谛,从现在开始,学会珍惜,学会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做一位时间的使者,让我们聆听时间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聆听未来。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6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本土化;改进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节目内容上,节目嘉宾的选择上以及节目经典环节的设置上都保留了原版节目中的优秀部分,在节目具体制作手法上根据中国具体国情以及中国受众观看影视作品的习惯和喜好做出了本土化的调整。塑造了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更为丰富的人物关系。并且寓教于乐,将节目内容升华,提升节目深度,明确节目教育意义。在剪辑节奏以及制作和播出方式上也都做出了本土化的具体调整,融入中国特色的风土人情。

一、节目内容上的本土化改进和拓展

(一)寓教于乐

韩国原版节目更加注重节目的观赏性以及娱乐性。为符合中国的国情以及观众的喜好,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做出节目内容上的本土化拓展,将重心放在“寓教于乐”四个字上,节目通过对爸爸们的内心采访,或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提问反思,以及编者旁白等多种方式,将节目的教育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深入地传达给观众,祈望受众在愉快地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够多多接受节目的正面教育,理解节目的人文关怀。

(二)共同成长

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更多地是强调爸爸和孩子在共同的旅程中拉近关系,不再有遮她,不再有距离,不再有惧怕。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则把重点放在强调父子的共同成长上,小朋友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自我反思,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哭闹不停到积极参与节目,看到几个不到十岁的小朋友适应力如此之强,也让观众不由地感叹。中国版的节目更多地加入了教育和启示意义。所以在表达孩子的成长以及大人的改变上着重施墨,在不失娱乐性的同时更为节目增加了深度。

二、人物上的改进和拓展

(一)参演人员的本土化选择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选择嘉宾上面既保留了与韩国原版节目相似的嘉宾构成特点,又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电视环境要求和中国观众的喜好,塑造了节目中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和韩国原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有着很多的微妙的相同点和巧妙的不同点。首先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中增加了一名主持人李锐,这是节目的拓展和创新之处。在孩子的选择上,节目组也很用心,韩国原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中孩子的平均年龄是7岁,而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中孩子的平均年龄则是5.2岁年龄更小的孩子,制造出更多不可控制的状况,暴露出更多爸爸的窘态,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和孩子不受控性,为节目制造出了更多的笑点和笑料。

(二)极具趣味的人物角色设置

韩国原版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中对于孩子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其中爱吃的尹厚的形象以及爱读书的成俊的形象极受观众喜爱。中国版的节目在塑造人物特点这一项拓展上做得淋滴尽致,节目把塑造人物形象这一方面做了更近一步的发展,除了每一个孩子的特色甚至包括每一个爸爸的特色都刻画了出来,展现了嘉宾不同的性格,包括“捧场王”张悦轩,“吐槽王”郭子睿,“小公主”王诗龄,“风一样的女汉子”田雨橙,“黑米哥哥”KIMI。

三、制播方式上的改进和拓展

(一)剪辑节奏本土化

韩国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基本行程是两天一夜,每周日的傍晚在韩国MBC电视台进行播放。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拍摄时长则增加到三天两夜,同样也是通过剪辑播出两周,每周五的晚间播放,拍摄时间更长,播放时间则不变。《爸爸去哪儿》在剪辑节奏上会更快,笑点更多以适应年轻人的口味,晚间播出的中国版《爸爸去哪儿》的受众相比下午播出的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受众则要更年轻化。

(二)拓展镜头语言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中有关于节目中的转场镜头的使用较韩国原版节目的转场镜头丰富,除了保留韩国原版节目中在处理镜头间关系时经常会使用的技巧,还将各种转场镜头的技巧运用其中,用更长的拍摄时长剪辑出更多的节目笑点和更加明朗,利落的段落,所以为了打造节目的快节奏、多笑点,中国版《爸爸去哪儿》相比较韩国原版节目将长镜头大幅度地减少,尽量多地使用剪辑技巧使得节目更加丰富和适合中国观众兴趣喜好,这也是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本土化上的一大举措。

(三)善用纪录片制作方式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中比较韩国原版节目,则较多使用了纪录片中一些常见手法,韩国原版节目通常只在节目的开始使用一点场景介绍和旁白解说。如果说这是纪录片中的画面加解说式的话,那么在韩国原版节目中便没有再使用其他纪录片的拍摄技巧,而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则在节目中较多地应用了制作纪录片的一些常见手法,比如说有访谈加解说式以及其他更多的纪录片常用的拍摄手法。

四、展现中国特色的南北方文化差异

相比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因地制宜,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土地上,对于每次旅行的目的地,选择性就更加宽广,在韩国版的节目中,江原道的品杰里村就去了两次,中国版的节目从北方的北京农村到南方的美丽水乡,将中国各地农村的美丽特色都带给了观众,美丽的画面,自然的风景,安逸的农村,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将祖国的乡村文化展现给观众,也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风俗的普及。

五、结语

《爸爸去哪儿》根据中国观众喜好对节目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拓展,保留了节目中很多经典环节以及众多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并且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为更好地迎合中国观众口味进行拓展和创新性改造,让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也为以后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方面起到了启示的作用,在引进众多优秀原版节目的同时激励中国电视圈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梁玲.《爸爸去哪儿》走红引发热议做优秀爸爸没那么简单[J].科学新生活,2013(39)

[2]李翔.《爸爸去哪儿》的体验式创意与价值[J].传媒观察,2014(01)

[3]梓.亲子类节目如何在借鉴中发展――基于《爸爸去哪儿》的叙事分析[J].视听,2013(12)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7

很多人乐坏了,春节第一天一票难求的现象再

>> 一双鞋知道“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和孩子在一起! 《爸爸去哪儿》:以“人”气搏“星”光的一场完胜 大电影《爸爸们去哪儿》大年初一萌你没商量 《爸爸去哪儿》:从“零差评”到褒贬不一 《爸爸去哪儿》:一档真人秀的加减法则 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专场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 未来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啦? 《爸爸去哪儿》 迪士尼,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2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2》 《爸爸去哪儿3》热浪来袭 总裁逗比吃货公主,您好哪一口儿? 爸爸去哪儿,孩子就会去哪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爸爸去哪儿”原子弹or一次意外 “爸爸去哪儿”原子弹or一次意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市场疯了

很多人乐坏了,春节第一天一票难求的现象再次出现,据说有影院甚至出现了加凳子的现象,这对于温吞了几个月的贺岁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剂兴奋剂。

电影上映两周,全国总票房破6亿,从该片首映一周的数据变化来看,首日观影人数、场均人次、上座率三项数据均打破了中国2D电影首日上映纪录,首周电影票房达到约4.7亿,创造了中国2D电影新纪录,此前的三甲分别是《私人订制》4.28亿,《致青春》3.5亿,《泰囧》4亿。种种吸金的数据表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成为2014年春节档最大的赢家。而它的成本又是多少?长隆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熊晓杰告诉本刊记者:“长隆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剧组提供了免费的拍摄场地、吃住和一些交通便利。只有父子们居住的五个房子是剧组搭建的。”也就是说,场地道具的成本实在屈指可数,算下来,《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主要花费恐怕只在于影片拍摄成本、影片参与人员薪酬,影片后期制作成本,影片市场宣传成本,这让太多人羡慕。

如果算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今年春节的票房实在惊人,连续十几天的单日票房过亿,让人对2014年的电影市场再度充满幻想,这种非常规的电影现象让许多人开始思考起未来的电影项目,“互联网电影思维”,或者“项目经理做电影”,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似乎在这一刺激下,电影甚至需要重新定义了。 2.观众乐了

影院里小朋友们跟着《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片尾曲齐声合唱着“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这是中国电影院里少见的现象。

豆瓣网友对这部电影打分的平均分是6.6分,其他两部竞争电影分别是4.5与6.3,格瓦拉购票网站的打分是8.5,其他两部是5.8与8.0,这或许不是评论的取向,但至少是观众的真实态度,也就是说,多数观众对这部电影还是买账的,你去电影院就可以感受得到,一群小屁孩跟着银幕上的人物全程投入欢笑与吵闹很让人欢喜,而在以往,我们对电影院里的一个电话铃声都会皱眉。

在这一派其乐融融的影院情绪之外,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对《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争议声,监制滕华涛表示“这片子拍了还没有五天,只有四天半”,但观众却毫不在乎。尽管《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筹备的时候就存在很多质疑声,但是据长隆集团熊晓杰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和天娱合作之初就已经预测该片票房能够达到5个亿”,天娱传媒总经理龙丹妮也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所获票房在预期之内。 3.影评人怒了

关注影评人微博的会发现许多人对这样的电影如此大卖持着愤怒或者悲观的态度。

与其他电影相比,《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剧组只耗时4天半就收工已经在拍摄时间成本上完胜,但问题不在4天半,而在于这本就不是传统电影的形式,4天半,只是导火索。

电影业内外对《爸爸去哪儿》的争议声不断,比如这货是不是电影?当要拍续集的消息传出时,又是一阵群情汹涌。很多人表示忧虑,中国电影都差成这样了,这样类型的电影出现,岂不会更糟?

争议不休,争吵不休,争得都撕破了脸皮。

当各路人忙着讨论大电影给中国电影市场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时,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已经计划在园区增设“爸爸去哪儿游玩路线”,春节档期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游览人数刷新了历史最高销售纪录,长隆集团熊晓杰告诉本刊记者:“今年春节档明显外省游客比以前增多,明星住过的房子,用过的设施,影片中出现过的动物明星,都非常吸引游客的关注。不少游客一进园就问影片中出现的拍摄场景在何处。” 争议

圆桌七议 参与讨论

媒体人&影评人组(10人)

吴谦(安徽商报)、田婉婷(法制晚报)、罗洋(中国银幕)、姚乐(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杜思梦(中国电影报)、张宇婕(世界都市报)、杨柳(中央电视台)、阿木(影评人)、鱼为(影评人)、崔汀(影评人)

圈内人组(10人)

孔琳(电影公司宣传总监)、苏乏(大盛国际)、程雪菲(编剧)、马郁(编剧)、刘苗苗(经纪人)、小薰(电影宣传)、大辉(电影人)、雷泽华(麦特文化)、史小姐(经纪人)、梁巍(剧角映画总裁)

普通观众组(10人)

雷胜男、冯崛、紫玥、屈睿直、黄夏菲、孙烨、商玥、李文菲、钟庚、武文 电影院

是不是只能放电影?

理由节选

吴谦:电影院当然只能放电影,就像机场只能停飞机一样,停出租车合适吗?

杜思梦:谁规定电影院只能放电影了?美国的影院早就又放歌剧又转播足球赛了。对了,今年的世界杯至少北京的观众有望在影院里看直播咯,小声说一句,这事儿靠谱。

苏乏:电影院不仅可以不放电影,还可以办晚会,唱大戏,红白事,真人CS,甚至DMAX投影多人在线实况DotA抑或连连看。

马郁:在电影院观看真正能称之为电影的东西,这种神圣的仪式感是无可替代的,如果把它当成爱电影的人们心中的教堂,那么保持它的纯洁性就是放电影。可是世界杯电影院放3D足球赛,五月天的电影粉丝们拿着荧光棒进场大合唱,所以我的看法可能已经跟不上糟糕的时代了。

大辉:电影院只要不卖烧烤就是合理的,电视剧只要达到技术放映标准进入影院也未尝不可。《暮光之城》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不就是连续剧么?

本刊分析:功能可以延展

业内外人士60%以上都认为电影院的功能可以延展,大部分媒体人都知道国外的电影院有转播过足球赛,圈内人倾向于把电影院看做一个播放娱乐产品的载体,只有编剧对电影院不放电影义愤填膺。多数观众也表示可以接受并希望在电影看到更多符合自己兴趣的影像。 你认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是电影吗?

理由节选

吴谦:不是把微博段子打印成册就叫书,也不是把综艺节目搁大银幕上播就叫电影。

张宇婕:当然是电影,不是电影难道是幻灯片么,再说电影院放的幻灯片多了去了,相比之下《爸爸去哪儿》已经是特别正常的电影了。

大辉:是电影,而且还很受欢迎,女神是女性,女屌丝为啥就不算女性,不科学!

雷泽华:其实在中国电影市场,之前有像五月天演唱会和崔健演唱会这样的3D影片,现在也有《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这样的影片,这些都是一种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尝试。

梁巍:严格意义上说,可以说它是电影,因为它属于在电影院放映为电影观众提供的产品,但从制作上还算是纪录片型的电影。

黄夏菲:如果字幕3D是3D的话,《爸爸去哪儿》也是电影。

本刊分析:支持否定各占一半

受访者中的媒体人/影评人、圈内人组各有一半人认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是/不是电影,在比较了解电影产业和相对具备电影知识的这两组人中,有五成的人可以接受把《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种制作方式称之为电影,在普通观众这里,过半的人认为该片不是电影,更像是在大银幕上观看电视节目。 看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你是开心还是不悦?

理由节选

吴谦:都谈不上吧,就是图个乐,看电影就是消费行为,随便哪里爽到了,钱就没白花。

鱼为:开心之中有点不悦,不悦之中有点担心,担心之后觉得去他妈的无所谓。

杜思梦:看完电影超开心,影院好多人陪我一起笑,不好笑的情节我竟然顿时也笑出了声音,小声说一句,春节我妈去影院点名看《爸爸去哪儿》,拦都拦不住。

孔琳:我挺开心的,片尾的时候影院里所有小朋友大合唱“老爸老爸你要去哪里呀”我觉得特别好玩特别温情。

苏乏:开心程度我给排个序,爸片片方>影院>组团去看的有孩子的主人们>热心的影评人>我>大闹片方

刘苗苗:大朋友小朋友都非常开心,我看的那一场有我(30岁),我爸妈这些接近60岁的人,也有很多六七岁的小朋友,相当于三代同堂嘛,大家都是带着笑容走出电影院的。

小薰:和看电视节目给我的娱乐效果基本一样。

本刊分析:七成观众表示开心

约七成的受访者表示看完电影很开心。在媒体人和影评人这里,有三成的人表示压根不想去看和无感。圈内从事编剧行业和电影文本制作的人士表示不会去看。观众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开心,尤其是女性观众,个别男性观众表示对心情毫无影响。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火爆,对同期其他电影是否不公平?

理由节选

吴谦:确实不太公平,排片量几乎是压倒性的,但今年贺岁档又确实没什么特别优秀的片子,这么排似乎也很合理,而且这是合家欢电影,大人小孩都能看,情节也不用抠脑子。

阿木:市场本身是畸形,而不是公平不公平。

苏乏:有本书叫《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上学的时候我从图书馆借了一个学期一眼没看就还了,因为光看书皮我就已经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了,上面有一句话“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绝对的不公平”,深以为然,只不过有些是自找的,有些,是命。

刘苗苗:电影是商业,大家各尽所能贩卖的是一群人的集体智慧(电影创作者+营销人员等),只要是在合法的范围呢,何谓不公平呢?

小薰:从艺术角度必然不公平,从市场角度,是可以允许的。

本刊分析:有本事的人赚钱无可厚非

在档期竞争的问题上,受访的媒体人中和影评人中有2成的人为其他影片感到不公平,圈内人普遍觉得市场竞争没有什么不公平而言,优胜劣汰是观众的选择。在观众这里,有两成的人表示不关心这个问题,大多数观众对电影市场的认识都是,有本事的人赚钱无可厚非。还是当观众最轻松啊!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票房火热是否会出现这种现象?

“影院更青睐综艺节目被搬上电影屏幕”

理由节选

吴谦:《中国好声音》已经玩儿过一次了,《爸爸去哪儿》又玩儿了一次,也许真能抛砖引玉引发潮流。鱼为: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存在投机行为,前两年恐怖题材大热是例子,综艺节目大火,被投拍的多,影院只能被动接受。

苏乏:综艺节目有普遍的群众基础,但不足以在刚开始上映的阶段吸引没有观影习惯的人,《爸》片并非典型现象,只有类型影片才值得被复制,中国的院线电影只有三种,一种是与同档期影片争影院常客,一种是成为现象级影片博好奇心,最后一种……我会随便说?

马郁:除了芒果台有这本事,影院还能去青睐哪个综艺节目?总不能在电影院里看毕福剑和《星光大道》吧?

小薰:会形成电视台为主的类型化影院节目。

本刊分析:媒体人、圈内人态度迥异

八成的影评人和媒体人认为通过《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火爆,会有很多片商想效仿这一制作方式,在圈内人士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看法,圈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出现全民式成功的综艺节目本身就不容易,他们认为《爸爸去哪儿》主要胜在家庭式的亲情情感点。从观众的表态来看,意见对半分。圈内人比媒体人淡定许多嘛,而观众永远是最淡定。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会让你对中国电影市场感到兴奋还是失望?

理由节选

吴谦:市场一大,什么品种都冒出来了,很正常,此之蜜糖彼之砒霜,也许就是有人好这一口呢?

孔琳:我会兴奋,《爸爸去哪儿》这类电影不会成为主流但也不应该被唾弃,它起码打醒很多还在自认清高的电影人,观众到底想看什么。

苏乏:这种周边产品乃至整个品牌让人眼红的商业回报放在这里,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我听到的既不是掌声也不是叫骂,而是耳光响亮。

大辉:《爸爸去哪儿》成功了为啥要失望,好兴奋啊。每一种类型的片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这才是成熟的电影市场。坐等苍井空、泷泽萝拉、波多野结衣等各位姐姐带着新作品也登上大银幕分一杯羹,一定买票支持!

梁巍:我个人是兴奋的,市场是足够大,带动了许多不去电影院的人去了电影院,也让很多买不到《爸爸去哪儿》票的观众还去支持了《大闹天宫》的票房。《爸爸去哪儿》也为电影市场做了贡献,我觉得它的成功也影响不到电影创作,电影创作还是很严肃的事。

武文:不兴奋,买票都要排队很不方便。

本刊分析:观众对市场无感

在媒体和影评人组,有三成的人表示出兴奋以及失望之情,在圈内人那里,有半数的人表示兴奋,看来还是向钱看啊,观众对这个问题有点模棱两可,有超过半数的人表明了无所谓的态度,并流露出“对中国电影没什么期望”的看法。 在春节档你选择进入影院观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原因是你是《爸爸去哪儿》的粉丝还是没什么影片可选?

理由节选

罗洋:我是忠实粉丝,但我不会去看它的电影版的,就像我不看《中国好声音》大电影一样,如果一定要去,那只能因为粉丝心理了。

张宇婕:春节电影院谈恋爱的小青年太多了,大龄单身女青年没好意思自己看。

孔琳:春节档这个气氛,比起假大空的特效大片,我更想看点表达真善美的、跟家人有关的片子,是不是电影真无所谓。

苏乏:我是腾讯旋风离线下载的资深会员,请市场部负责人把广告费打到我的余额宝上,谢谢。

史小姐:我不算是热衷粉丝,但每期都会看,它的制作和父子之间的表达都做得很好,我是冲着情感方面去看的。过年看一些轻松的东西会很好,毕竟生活压力都很大。

紫玥:我小孩是《爸爸去哪儿》粉丝,就一起来看。

本刊分析:节目影响占多数

受访的影评人都表示没有去电影院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有部分媒体人表示是该片的粉丝。受访的圈内人有的人是拿赠票去看的,有的人不是在电影院看的,观众中去看该片的有四成的人是粉丝,其余都是因为看过电视节目,受电视节目影响走进电影院消费。看来对该片最无感的就是媒体人和影评人了。 回应

南都娱乐周刊 天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龙丹妮

《爸爸》的成功,不代表毁灭或重生

南都娱乐周刊:我们采访了一些圈内人,他们在对《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一句话感想中说道“求《爸爸去哪儿》别拍续集”,“见好就收”,你怎么看待这些质疑甚至对《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反感的声音?还会想拍续集吗?

龙丹妮:一个产品出来总有各种评价。我们来倾听最大受众的评价做判断吧。

南都娱乐周刊:目前很多媒体都在算《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投资回报率和拍片回报率,从一些第三方的数据当中推算《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电影领域中,投资回报率和拍片回报率都是NO.1,同时也更加让那些觉得《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不能称作电影的人们觉得这是个笑话,面对这种声音你会想反击吗?你觉得《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是不是电影?

龙丹妮:我们只会做适合市场受众消费的产品,而这个产品的介质是电视还是电影或是手机是要看当时的时空可消费或表达的可能。

南都娱乐周刊:在我们抽样调查的观点看来,来自观众的声音都是觉得《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一些业内人士却觉得这种将综艺节目的延续性搬到电影屏幕上赚钱的做法,扰乱了电影市场,你怎么看?以后还会推进这样的大电影吗?

龙丹妮:《爸爸》的成功,根本不代表毁灭或重生,只能说老百姓对于市场产品过于单一性的反弹和饥渴。我们应该更多地反省电影的土壤,而不是去质疑认真工作的创作者,对创作者来说票房好根本不代表电影的春天来了。

南都娱乐周刊:对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目前的票房火热,作为片方来讲,是超出预期还是计划之内?

龙丹妮:有预期。

南都娱乐周刊:从艺术角度和电影的制作规律来讲,你觉得如果还有《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续集,你们还会采取这样的纪录片方式吗?

龙丹妮:当然有可能。但一切取决于产品在特定时期的属性能否产生消费欲望。 总结 商业成功总是充满迷人的气质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上映一个月有余,从最初的喧嚣,到如今的逐渐被接受,这不是什么闹剧,而是实实在在的票房奇迹。即便对于当初的电影保守主义者来说,当看到一部在电影院上映取得强悍票房成绩,且在全民中形成热点热议的作品,也只能从不解和抗议,到接受和顺从。这种接受是一种对既定事实的认定,任何先前观念都可以根据历史动向发生改变。

事已至此,《爸爸》确实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非深度和深刻的玩意,但却很值钱。在市场经济为度量标准的今天,“值钱”难道还不值得你为之发生改变、“值钱”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价值吗?而关于市场上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成功的“怪物”,难道不值得相关人士去深度挖掘其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业内人士和从业者从深刻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成功的产品吗?

时至今日再去讨论这部春节期间让无数家庭欢天喜地的作品是不是电影,已经毫无意义。这样一部作品令影院的功能扩张了,谁说电影院只能放映“彩色故事片”呢?甚至在爱情、喜剧、枪战、警匪等等类型中,是否应该考虑多一个“合家欢”的类型片了?当时间再过得久一点,有了足够的距离,我们再来看《爸爸》的意义,可能会更清晰,比如我们是否从这部无需剧情、无需大多数电影中必要元素的电影作品,看到一部基于市场的实验性电影的更多正面意义?

毫无疑问,《爸爸》值得所有电影产业内人士深深思考,不仅仅是它通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踩着超六亿的节奏成功地撼动了春节档票房,也不仅仅是它用过极大的性价比成为罕见的回收与成本高比例作品,更是因为这样一部作品认真地填补了“合家欢”这一空白。对于带上孩子进一次电影的家庭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除了脑残而简单的“灰太狼”系列,找不到其他选择,而《爸爸》却通过有效的亲情、事先张扬的电视综艺、具有亲和力的非一线明星家庭,成全了普通家庭想在大银幕前集体体验合家欢的这一诉求。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8

真的好,我这一周还是要去想对方,就这一边的那个管理员,他究竟是在干什么的,然后他每天在审核这个作文的时候又是在哪里审核的,因为自己突然进去了,其实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黄飞在我们这一方面吧,毕竟一直都是连续工作的呀,不管是谁都有工作需要去嘛,然后那一个人他看就转正的时候,看到的那些头像都是文质彬彬的,就很文雅是吧,很儒雅就觉得也不是什么大生意人吧,所以自己动手还是会有一些小猜测的。就自己前几天甚至想到可能人家只是在去上班的途中,然后去审核这些文章,又觉得可能就人家他的作息是很规律的,然后有言语力气吧,就总是要求自己在哪个时间点就去做哪一件事情。

反正现在想想就觉得人家的那种生活自己还是挺羡慕的,就很有规律是吧,之前的话自己很讨厌,最终有规律的生活,但是等自己真的去过了这种毫无规律的生活之后,自己才知道那种有规律的生活能够让人感觉到多么的踏实,你是限时了我们的城市,所以现在就开始就要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实在是太美满了。自己就是单纯的觉得我这种有规律的生活的话,就是他清楚地明白集美一天究竟干了什么,而且每一天的那些计划方福都可以在后面打上公公这种感觉就很大少,而且他这样子有规律的生活可以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有条理的人,这样子有条理清晰的人的话,他在平时这些工作中应该可以做得很圆满吧。

因为现在这一边的话审核也是有一定的规律了,虽然说有一段时间是毫无规律的,但是之前的话一直都是很有规律,现在还是很有规律的,就是可能有一段时间呢,是这样子的生活时间另一段时间内它又是那样子的审核时间,那基本上在这一个时间段里面这些时间啊,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是吧,现在的话基本上就是早上会去审核,然后早上就是在审核做完之前会去,可能一些钱给打到对方的账户里面,就觉得是一种这挺有规律的不会去忘记说做忘记了,自己本来应该做的哪一件事情也不会说让进门的时候王朝乱,就每一件事情都有秩序有很有紧张有序的去进行着。最后自己刚才写作文的时候那个老师他就说自己的语言不是很通顺,这一句了,其实可能真的就是跟自己不是一个很有条理层次的人是有关系的话,就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很含糊的,也没有任何的调理逻辑,所以现在就研发这一方面去表现在作文上了,其实是真的应该去改一改。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9

>>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理论分析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结构元素与制作策略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征研究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红火与出路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因素探析 浅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真善美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探析 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分析与探索 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需求分析 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元素探析 从节目元素看旅游真人秀节目的持续热播 从节目特点和运营思路解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职场真人秀节目核心元素分析 试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策略 电视真人秀类节目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人本化传播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突破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我国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析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为七种,即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这些构成元素,对我们真正理解和观看各种真人秀节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真人秀;元素;爸爸去哪儿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71-02

“真人秀”节目创始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观众的欢迎,并逐渐在全世界流行。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定义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电视节目中的真人秀,是参与者要在规定的情景中,为了某一个目的,按规则所进行的竞赛活动[1]。陈芝认为真人秀中的“真”即真实性,“人”即人物,要有个性,“秀”就是指艺术加工[2]。周雪涛、杜晓琳认为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是假定情境中的真实再现。这里的所谓“假定情境”,是指真人秀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的,包括奖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和游戏规则的制定等;“真实展现”,指的是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是真实的。可见,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电视剧和竞赛类节目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3]。

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节目有七个构成元素:参与者、悬念、 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1]。本文主要以湖南电视台曾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为例,剖析一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这七个构成元素。

一、参与者:故事主体

真人秀的主体即故事的主体必须是真实的人,但这里的“真实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或随便找些人都可以。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特点,身份、经历、家庭、职业等方面要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参与者之间的性别、职业、地域、性格、年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的人员搭配:有年龄大点的导演身份,性格内向的王岳伦,体育出身奥运冠军的田亮,演员出身年轻人的偶像,台湾演员林志颖,模特出身的张亮,演员出身的郭涛。他们的年龄、身份、性格等不同,而且是不同类型人的代表,所以,他们作为参与者就很有代表性。而且由于他们几个大人之间的身份、年龄、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处理孩子的关系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处理等方面必然有一定的戏剧性关系。例如给小孩换洗衣服、喂奶、哄睡觉、做饭,这些家庭妇女干的活让男明星去干本身就有戏剧性,会引起观众的好奇。

另外,还有参与者的表现力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做饭方面张亮有优势,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各的特点,由于Kimi年龄比较小,性格腼腆,林志颖很有耐心,面对任务勇敢挑战,即使住了蜘蛛房,他也能乐观面对,在用砖搭起的锅里还能煮熟饺子。Kimi睡了,小志会用剩米饭糊窗子,给儿子赶蚊子,这些都是本色再现,不需要表演,真实地再现了作为父亲的小志对待孩子细心周到的一面。对这些戏剧性的事情的处理上就体现出了参与者的表现力,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之处。

二、悬念:叙事动力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会吸引观众观看的欲望,这个目标就是一种悬念。所以说,悬念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爸爸去哪儿》中,每次会选择分配一项任务作为行动目标,然后哪个家庭先完成或比赛得了第一名,就会得到嘉奖目标,先挑选好的房子或会拿到比较好的食材等。这些目标是策划好的,是确定的,但完成的过程及结果是未知的,这就是悬念,会吸引大家看下去。

三、竞争:叙事情节

真人秀中有目标,目标完成过程中要有悬念,那么这个行为完成的过程,就是情节,可以说悬念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更是吸引观众观看的亮点。例如《爸爸去哪儿》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是大目标,但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个家庭、各个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父亲之间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随时暴露出的小问题就是小目标,如何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过程就是情节。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有一个任务是“换爸爸”,也就是爸爸带别人的孩子。这个任务对爸爸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孩子来说那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了。即使平时很听话的王诗龄听说要离开爸爸,也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稍微大一点的爱哭的森蝶就更不说了,离开爸爸后嚎啕大哭。暴露出来的这些小目标,爸爸们怎么完成,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四、淘汰与选拔:戏剧性命运

有比赛就有胜与败,胜利和失败就是戏剧性的变化,所以说几乎所有竞争性娱乐行为中都有戏剧性命运, 电视真人秀也同样如此。

比如《超级女声》《我是歌手》《我不是明星》等节目都采用的是末尾淘汰法。而《爸爸去哪儿》面对这些年龄偏小的孩子,按获胜名次的先后会采用一些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例如《爸爸去哪儿1》中,几个爸爸做饭比赛,评判者是几个小孩。规则是几个小孩去品尝各位爸爸做的饭,谁做的饭好吃就把手中的狗尾巴草给谁,结果作为厨师的张亮得到的小草最少。这种小孩评判的结果与现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正是逗得观众笑声的亮点。《爸爸去哪儿》中经常做一种“萝卜蹲”的游戏,游戏中的失败者会受到一些惩罚。这些游戏完成的过程和结果就充满了戏剧性命运。这就是用失败者的痛苦来唤起观众的同情,用胜利者的欢乐带给观众心理上的愉悦。

五、时空性:规定情景

真人秀有规定的情景,即时间的规定性和空间的封闭性。真人秀节目中,规定一个任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用时间因素来推进故事发展,营造一种兴奋和紧张状态。环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室内往往有摄像机全程纪录和跟拍。室外环境一般选择比较原始或奇观的地区。《爸爸去哪儿1》中每一期选择一个点,都很有特点。北京灵水――举人村,那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宁夏沙漠――沙坡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云南文山――普者黑,有独特的民族风土人情;山东鸡鸣岛 ,是海中的“桃花源”;湖南白寺村,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地方;黑龙江雪乡,素有“中国雪乡”的荣誉。《爸爸去哪儿2》拍摄地点还去了新西兰,让爸爸们和孩子们体味远在异乡的那份感动。

六、现场性:真实记录

真人秀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即通过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全方位无间断地拍摄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说真人秀节目能真实地记录现场发生的一切。为了确保节目的真实性,《爸爸去哪儿》全部设置了近50个机位,采取不间断无缝录制,收集了1500多小时的视频材料。而在后期制作方面,也一律采用原音重现的方式。4~8岁的小孩的一举一动都很天真无邪,是心灵的直接再现。人物在正式场合和非正规场合的言谈举止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些有时正是观众希望看到的,也是真人秀节目不同于电视剧的地方,恰巧这些形成了这类节目的亮点。《爸爸去哪儿2》中,曹格家的两个孩子Joe和Grace,睡觉前依偎在爸爸的两旁,对爸爸的喜爱;硬汉吴镇宇发现儿子脸部受伤后,抱着儿子,嘴里训斥着,眼泪满眶,那些情节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这些情景历历在目。

七、艺术加工:情绪渲染

真人秀的核心虽然注重“真”,但它不同于纪录片,它不是对人物、场景、过程的照相式的直观再现,它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必须经过艺术加工,不加工就不可能成为秀。

真人秀节目没有剧本,也没有固定的台词,参与者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表演自己。《爸爸去哪儿》中,由于爸爸们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都不同,更重要的是参加者中有3~8岁的小孩,这样,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爸爸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在后期制作时往往会采用各种采访、造型和特殊制作的画面对人物进行包装。《爸爸去哪儿1》中先采用了穿插播放采访爸爸们的感受,或采访孩子们的心情、想法等。

《爸爸去哪儿2》中,除了每一集中间加进去的采访画面外,还为每个孩子及家庭制作了专集,记录孩子和家庭的一些日常活动,加深了观众对演员的进一步了解。另外还会采用一些蒙太奇手法,在后期剪辑时会采用对比、交叉、平行、对立等方式,来增加艺术效果。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篇10

我在做飞特族之前是一名产品设计师。如果你也做这行,你就会明白我们的苦衷,每天没日夜的加班。骨子里的自由欲望让我想着开始改变,我花了1年多的时间,成功拿到幼教资格证。其实我很希望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耍,和他们在一起非常自由快乐。

我必须尊重自己的觉悟和领受。例如赚钱,如果我的生命没有意识到钱是有多重要,那我从来就不会为了钱而去赚钱。这不是我的傲娇,也并非我不愁吃喝,而是我的大脑就是如此设计,哪怕我穷的只剩下2个月泡面钱了。所以我要不停地“飞”,去寻找我大脑中想要的生活节奏。而一旦找到和我大脑匹配的事情,我也会忘情地工作、钻研。

“飞去哪里?”:

我是那种永远跟随我自己世界价值观走的飞特族。辞去工作后基本都把钱投入到下一个感兴趣的科目上,比如我会“静”修技能,去练习钢琴,去学画画,有时候是一路画一路游,基本上会去四川、云南、这些慢生活的地方,可能一路上靠一些临工赚点小钱,甚至不赚钱,但这样的闲适生活真的非常舒服。

转换:

再思想方面,一般我“玩”到发现人生有更值得我去做的事情时,我就会停下来开工。在没有目标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我就彻底放空,不停的问自己下一个目标和人生对我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怎样的人生才不是枉费。

2、蒋坚:一沉不变的生活我不要

辞去了国企的工作,我开始“独立”工作和生活。其实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好好地在国企上班轻轻松松的生活不要,跑出来瞎折腾?其实,我也很爱建材这个行业,这是我大学时期的专业,未来的前景也很好,只是我不希望自己就这样被束缚、限定在这个框架中。于是,我决定跨出这一步,飞特一会儿。

“飞去哪里?”:

由于工作的时候,就会全国各地跑,平日里我也会记录某些地方的美好,等待一个机会,可以不用带着任何包袱,去那边休养生息。我独自旅行去过中国的九寨沟、桂林、黄山、伊犁、包头、哈尔滨这些地方。在途中,我会网上兼职翻译一些文件,在线赚取部分生活资金。

不“飞”出去的时候,我就会去参观各种木材、家居、设计展,去看看别人的创意,用心体会他们是如何诠释木材的精髓的。或者我会去一些特别有建筑风情的地方,寻找木材在这其中闪亮点,记录这些点滴。

转换:

其实,多数时间,我都在“飞”。停下来的时候,那些需要材料的人都会来找我,我便会将详细资料或者带少许的样品给他们,忙的时候,我基本好几个月都不在家,工作地很兴奋,也很累。基本一段时间后,我就会选择休息一阵子,让自己休息,停一停,看一看。不能总是埋头在那拼命地跑,有时候抬头才发现自己仍然在原地。

3、王梁星:天涯海角任我行

在学校的时候,学的专业就和摄影制作有关,我就特别喜欢记录定格时间。一到周末,我就会往外跑,去记录不同地方生活的点滴。久而久之,我便彻底爱上了摄影,并且成为一名飞特族。我会在一段时间里去各地游走,记录当地的生活,再回到一个工作岗位,奉献我的能力和技术,为他们拍摄大片。

飞特族并非是逃避工作,逃避责任,只是我们认为,当下的时间应好好珍惜,让自己看看世界,了解更多领域更多地方的不同风情和文化,感知自己的生命。

“飞去哪里?”:

去哪儿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我的相机说了算,它想记录哪里的风景和人物,我就跟随它而行。森林、灌木、高山、盆地、海边都已经去过,前一段时间去了扬州、苏州和溧阳、漳州,感受了江南一带的风水人情。未来如果有机会,想去见见雪山、沙漠和冰川。

转换: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也有不少机会接触到许多拍片,可以跟随团队去到许多美丽的地方,我会一边工作,一边记录那边的美景。等到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会将这些美丽的地方都走一遍。有时候我也会作为旅行网站的体验师,记录一路旅游的攻略或者是大家可以去看风景的地方,将这些珍贵的图片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参考。

4、小鱼:骑行、穷游整个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飞,做飞特也没有门槛,你敢就来。我之前是做影视后期剪辑师,主要做视频、平面拍摄,还有珠饰定制,会接拍一些微电影,广告,宣传片,也拍各种照片。成为飞特之后,忽然有了大段时间,刚开始我特别兴奋,以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时间跟钱永远是硬币的两面。但我觉得能随时出去走走的生活比每天朝九晚五幸福得多。当然,这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来自家庭、父母的压力。他们总会希望我们过一种稳定的生活。买房、结婚、生孩子,过一种稳定的生活,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最终归宿。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时间,赶紧折腾

“飞去哪里?”:

之前环青海湖之后从西宁搭车旅行。目前最想去骑318国道和去环台湾岛骑行,追求的就是时间和自由。我就想把国内大部分地方都玩遍,当然要避开人多的地方,还得是穷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