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1 13:26:01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1

第一章网络教育定义及其相关要素

1.1网络教育定义及其特征

1.1.1网络教育定义

1.1.2网络教育的定位

1.1.3网络教育的特点

1.1.4网络教育的组织

1.1.5网络教育行业结构

1.2网络教育的模式

1.2.1网络教育的主要模式

1.2.2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1.2.3远程教育的运营模式

1.2.4网络教育市场的几种主要业务模式

1.3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师生角色及其交互关系

1.3.1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主体——教师

1.3.2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学习主体——学生

1.3.3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交互主体性关系

1.3.4网络教育重构师生关系

1.3.5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互策略

1.4网络教育经济性和教育性

1.4.1网络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1.4.2网络教育的经济意义

1.4.3网络教育的教育性

第二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状况

2.12008-2009年世界网络教育运行分析

2.1.1世界网络教育体系特点分析

2.1.2欧洲跨国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及发展

2.1.3美国网上教学发展喜忧并存

2.1.4美国网络教育方式与途径

2.1.5日本网络教育开始走红

2.22008-2009年中国远程教育网络化发展分析

2.2.1网络远程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2.2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概况

2.2.3中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网络

2.2.4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2.2.5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析

2.2.6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2.3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发展环境

2.3.1中国网络教育体系的特点

2.3.2网络教育标准化状况

2.3.3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准入状况

2.3.4中国政府对网络教育的态度

2.3.5中国对网络教育中数字化版权的保护

2.4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2.4.1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4.2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概述

2.4.3中国网络教育发展迅速

2.4.4中国网络教育服务产业步入发展拐点

2.52008-2009年中国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分析

2.5.1中国网络课程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

2.5.2网游与教育的结合是网络教育资源最有生命力的开发方向

2.5.3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中的认识问题

2.5.4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2.62008-2009年网络教育与教育业分析

2.6.1网络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2.6.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比较

2.6.3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动及共存

2.6.4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整合性探析

2.6.5现代教育的网络化远程化趋势分析

第三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运行深度剖析

3.1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综述

3.1.1中国网民参加网络教育的情况

3.1.2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状况

3.1.3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开始快速增长

3.1.4中国网络教育迈进服务时代

3.22008-2009年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市场现状分析

3.2.1网络大学文凭越来越受到青睐

3.2.2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市场年产值过亿

3.2.3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3.3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消费者分析

3.3.1中国网络市场及消费者使用状况

3.3.2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3.3.3网络教育更受男性用户青睐

3.3.4网络教育参加者对市场不满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产业细分市场运行分析—高等网络4.1高等网络教育发展概述

4.1.1网络高等教育的优势

4.1.2发展高等网络教育的现实意义

4.1.3网络高等教育致力于资源公平化

4.22008-2009年国外高等网络教育发展及启示分析

4.2.1世界远程高等教育概况

4.2.2美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

4.2.3美国国家技术大学发展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借鉴意义分析

4.2.4国外高校网上教学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解析

4.32008-2009年中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4.3.1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学校发展状况

4.3.2中国高等网络教育学生年龄段分布

4.3.3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4.3.4高等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3.5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尚为成为主流

4.3.6面向网络高等教育的信息素质教育

4.42008-2009年中国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分析

4.4.1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现状

4.4.2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措施的加强

4.4.3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4.52008-2009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络教育分析

4.5.1网络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4.5.2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4.5.3高等职业院校网络教育的环境模式分析

4.5.4高等职业院校网络化教育环境建设基本原则

4.5.5高等职业院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

第五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细分市场运行分析—中小学网络教育

5.12008-2009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和运用

5.1.1中小学网络资源现状

5.1.2中小学教育获取网络资源途径

5.1.3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的存储和使用

5.22008-2009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5.2.1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定位

5.2.2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状况

5.2.3中小学网络教育占网络教育融资比重最大

5.2.4中小学网络教育亟欲解决的问题

5.2.5中小学网络教育开展的建议

5.2.6对中小学生教育网建设的思考

5.32008-2009年中国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分析

5.3.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综述

5.3.2中央和地方巨资投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5.3.3当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5.3.4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

5.42008-2009年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5.4.1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5.4.2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原因

5.4.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学生正确引导

5.4.4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提高思想素质

第六章2008-2009年中国其他细分领域网络教育运行分析

6.12008-2009年中国企业E-LEARNING网络教育分析

6.1.1E-learning的发展和应用

6.1.2企业E-learning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6.1.3中国企业E-learning实施策略分析

6.1.4企业E-learning发展趋势分析

6.22008-2009年中国职业与认证培训网络教育分析

6.2.1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模式分析

6.2.2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特征

6.2.3职业及认证培训网络教育市场发展趋势

6.32008-2009年中国幼儿及学前网络教育分析

6.3.1基本服务模式

6.3.2信息时代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6.3.3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6.3.4幼儿和学前网络教育发展趋势特征

6.3.5产业发展障碍因素

第七章2008-2009年中国主要开展网络学校的高校分析运行分析

7.1东北财大网络教育学院

7.1.1环境管理标准

7.1.2设备管理标准

7.1.3物料管理标准

7.1.4人员管理标准

7.1.5服务及培训标准

7.1.6业务操作标准

7.1.7质量管理标准

7.2北大在线网络教育

7.2.1教学管理平台的特点及其体系结构

7.2.2北大在线网络教育管理平台使用者角色及其功能

7.2.3网络课件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开发原则

7.2.4网络课件的制作流程

7.2.5北大在线网络教育的发展

7.2.6北大在线立足服务谋发展

7.3其他学校的网络教育

7.3.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7.3.2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3华东师大网院

7.3.4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5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6中国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7.3.7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7.3.8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八章2008-2009年中国区域网络教育运行分析

8.12008-2009年中国上海市的网络教育分析

8.1.1上海教育培训市场高度应用网络

8.1.2上海网络教育向社区进军

8.1.3上海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新农民”

8.1.4上海高考网络补习市场机遇涌现

8.1.5上海网络教育发展的前景

8.22008-2009年中国中国西部的网络教育分析

8.2.1网络教育在西部落根

8.2.2中国西部高等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8.2.3中国西部数字化网络教学的发展问题分析

8.2.4中国发展西部现在远程教育的前景和难点

8.32008-2009年中国其他省市的网络教育分析

8.3.1北京市农村远程教育简介

8.3.2广东省农村网络教育的概况

8.3.3沈阳强化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

8.3.4江苏省用网络教育培训上万名教师

第九章2008-2009年中国教育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9.12008-2009年中国中国教育发展现状

9.1.1中国教育业的跨越式发展

9.1.2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又好又快

9.1.3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9.1.4中国教育业教育经费比例问题解析

9.1.5中国教育市场将趋向细分

9.22008-2009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分析

9.2.1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9.2.2中国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9.2.3努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9.32008-200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分析

9.3.1教育信息化全面解析

9.3.2十七大精神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方向

9.3.3教育信息化应重视教育设备的完善

9.3.4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解析

9.42008-2009年中国民办教育运行分析

9.4.1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解析

9.4.2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目标

9.4.3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特征

9.4.4民办教育发展的问题对策解析

9.4.5民办教育的前景分析

第十章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1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0.1.1中国网络教育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10.1.2中国网络教育市场政策和资源分配存在挑战

10.1.3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10.2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10.2.1发展中国网络教育主要对策

10.2.2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建议

10.2.3发展完善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对策

10.2.4网络教育实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10.3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从“信息传递”走向“知识建构”探讨

10.3.1对“信息传递”式网络教育的反思

10.3.2实施“知识建构”的网络教育策略

10.3.3构建积极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10.4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4.1当前网络教育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0.4.2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定位的意义

10.4.3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定位应着重提高教育质量

10.4.4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定位的终极取向

10.5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的创新教育功能及其对策

10.5.1创新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10.5.2网络教育具有独特有效的创新教育功能

10.5.3强化网络教育的创新教育功能的若干对策

10.6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

10.6.1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0.6.2网络带来不良影响的原因

10.6.3必须主动迎接网络教育的新挑战

10.6.4加大青少年的上网引导与教育

第十一章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潜力及风险防范分析

11.1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机会分析

11.1.1中国网络教育将迎来第二次浪潮

11.1.2金融危机给远程网络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11.1.3网络教育投资的渠道价值浅析

11.2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预测分析

11.2.1教育行业迎来IPO和并购高峰

11.2.2中国教育业两年引资逾七成

11.2.3网络教学投资成行业热点

11.2.42007年中国网络教育融资情况

11.32009-2013年中国远程教育的投资特性分析

11.3.1远程教育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11.3.2远程教育产业运营成本和收益

11.3.3产业投资领域的热门

11.4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投资建议

11.4.1注重市场调研

11.4.2市场细分及差异化战略

11.4.3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有机融合

11.4.4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第十二章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的前景和趋势

12.1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前景

12.1.1中国网络教育前景看好

12.1.2网络教育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2.1.3我国网络教育的市场潜力巨大

12.1.4网络教育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12.1.5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12.22009-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趋势

12.2.1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12.2.2中国网络教育呈现的三个发展趋势

12.2.3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2.2.4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12.2.5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12.2.6远程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图表: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表:2008年中国恩格尔系数

图表:2008年中国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图表:2008年中国就业与人才分析

图表:2008年中国年龄结构分析

图表:2008年中国学历结构分析

图表:网络教育市场结构

图表:网络教育多元化主体分析

图表: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划分及定义

图表:基于媒体教学模式和远程学习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分类

图表:远程教育的运营模式

图表: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别

图表:2007年中国网民网络教育参加情况

图表:中国网民规模和年增长率

图表:不同上网方式网民规模

图表:各种网络功能的使用率

图表:各类学生的网民普及率

图表:中国网站数量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和韩国家庭计算机拥有情况对比

图表:2004-2012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图表:不同性别的用户对网络教育的喜好程度

图表:中国网络教育参加者对市场不满的主要原因

图表:中国高等网络教育参加者的年龄段分布

图表:教学资源素材内容的分类

图表:中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图表:美国儿童上网的主要目的

图表:企业希望使用E-learning进行训练的项目

图表:北大在线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图表:北大在线基本型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网络构架

图表:北大在线分布式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网络构架

图表:北大在线课件的制作流程

图表:2002-2008年普九人口覆盖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入学率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巩固率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建网学校比例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仪器设备值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实验仪器达标比例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图书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情况

图表:2002-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初中教师学历、职称情况

图表:2000-2010年年均所需建设性投放缺口

图表:现阶段中国民办教育在不同地区可达的最高比例

图表: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示意图

图表:中国上网的青少年对共青团系统网站的关注

图表:远程教育的成本构成及比例

图表: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成本比较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2

[关键字]新媒体;平面媒体;突围

随着近年来平面媒体收入增幅的不断放缓甚至下滑,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论调一时风起云涌。然而,根据CNRS调查显示,传统媒体依旧是消费者最信任的媒体,电视、报纸被选为“非常可信的媒体”的比例分别为54.6%,40.4%,远高于互联网的15.7%。平面媒体凭借长期的规范报道、内容深耕所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是新媒体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无法企及的,平面媒体自身对这一优势也有清晰认知,在2012年中国广告生态调研中,有77.8%的报纸媒体认为自身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平面媒体广告如何扬长避短,在新媒体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的增长,已然成为平媒广告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报纸媒体而言,发挥其品牌影响力优势,创新差异化的广告产品,提升广告策划服务水平,成为报纸媒体在新媒体形势下突围的三大出路。

一、来自网络的冲击远高于同媒体

21世纪进入网络时代,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受到网络的冲击越来越大,报纸媒体的广告大客户房地产、汽车、家电等行业也逐渐把更多的广告预算投放给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已经远高于同类媒体的竞争。

2012年中国广告生态调研显示,82.2%的报纸媒体认为广告经营压力来自互联网,在压力来源中排名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来自于同类媒体的压力高出20个百分点,而2011年,持此观点的报纸媒体比例仅为55.8%。

除了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平媒的大客户以外,婚纱摄影、珠宝首饰等小行业也在受网络的强烈冲击。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以80、90后为甚,他们的生活几乎处处离不开网络,宅男宅女一族的流行和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子商务的大发展让经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网络不仅可以解决衣食住行,连婚纱照都可以在网上预订。以《生活报》为例,婚纱摄影行业虽然是报纸广告的小客户,但从其近年来广告投放的变化就可见一斑,婚纱摄影行业主要客户维纳斯、米兰时尚婚纱摄影近年来在网站建设上的投入逐渐加大,2012年其60%以上的顾客群体都来自于网络,报纸广告也因此受到巨大冲击,与2011年同期相比,广告投放密度明显降低,由于婚纱摄影行业客层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基本都是集中于20~35岁年龄段的适婚男女,也就是网络大军中的80、90后们,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报纸等平面媒体。

二、扬长避短开发差异化的广告产品

根据CNRS调查显示,传统媒体依旧是消费者最信任的媒体,电视、报纸被选为“非常可信的媒体”的比例分别为54.6%,40.4%,远高于互联网的15.7%。平面媒体凭借长期的规范报道、内容深耕所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是新媒体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无法企及的,平面媒体自身对这一优势也有清晰认知,在2012年中国广告生态调研中,有77.8%的报纸媒体认为自身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对广告主需求的深入调研,根据客户自身经营对广告促销的要求,要适时研发一系列满足市场及广告主需求的广告产品。如针对房地产、商场、奢侈品等品牌广告主追求大幅提升广告宣传效果的特殊需求,《生活报》为万达地产、恒盛豪庭、LV、麦凯乐等广告客户度身设计了大封套、异型版等广告形式。比如恒盛豪庭每次刊登连续4个版以上的四分之一竖版刊发,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满足了广告主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报社的广告收益,并且这些差异化的广告产品增强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从2010年开始,《生活报》针对钟表、箱包、化妆品等奢侈品推出了《峰尚汇》商刊,以其夺人眼球的精美版面设计和紧跟潮流的新鲜时尚资讯,受到了广大钟表、箱包等奢侈品客户的一致认可,从2013年开始,《峰尚汇》更名为《风尚》,与国际时尚接轨,不仅增强了各大奢侈品牌的影响力,也成为潮人们追赶时尚的风向标,拥有了一大批“三高”、“白骨精”级别的忠实粉丝。《生活报》的“风尚”系列版面三年来的蜕变,成为生活报与同类媒体以及网络差异化竞争的成功案例。

三、以客户需求出发 增强策划服务能力

在巨大广告收入压力下的平面媒体,为吸引客户投放,在需要维护好客户关系的同时,还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据2012年中国广告生态调研显示,注重与客户的日常沟通已成为平面媒体增加广告收入、提升服务品质的首要方法,有84.1%的被访报纸为增加广告收入加强与客户的日常沟通,为客户量身策划主题方案以77.3%居第二位。在2012年的广告运作中,更加看重直营模式已成为平面媒体的共识。在与广告公司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同时,主动与广告客户取得直接的联系,建立、维系与广告客户之间的关系,更有针对性的把握客户的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已成为许多平面媒体在2012年广告运作中的着力点。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3

一方面,中国企业可花上亿元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却很少有哪个企业肯拿上千万在网上打广告。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不考虑在网上打广告。并不是网络广告不好,网络上的广告在交互性方面比传统媒体还要好。也不是我国的企业拿不出钱,中央电台黄金时段一年的广告费是多少,1997年秦池用了3.2亿。那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虽然有些企业不愿花钱在网上为产品打广告,但他们却愿出钱做个网站,现阶段的网上广告,多半是要指向另一个站点的,这些站点,有部分就是企业站点。企业不愿花钱为产品宣传,却愿为网站作宣传。这种网站宣传确实能宣传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路。但对于“注意力有限”的网络来说,宣传网站不比宣传产品来得直接。在互联时代,有实力的企业做网站是必须的,这样能更好地联系顾客和满足顾客需求,但如果不是真正的网络公司,还是宣传产品比宣传网站直接,相反的,网站可以附在产品上宣传。

网络广告形式较单一,难以引起点击兴趣 虽然目前网络广告形式日趋多样,有横幅式广告、按钮式广告、邮件列表广告、墙纸式广告、电子邮件式广告、竞赛和推广式广告、插页式广告、互动游戏式广告等等,但仍只发挥了现有网络特性的极小部分,创意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的网民对网络重视不够 绝大部分网民认为网络很“虚”。近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等地居民进行广告信任程度调查显示,有75.5%的人认为电视广告可信,只有22.2%的人认为网络广告可信或者基本可信。而且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较轻,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交流(聊天,找朋友)。大部分用户并不关注网络广告。也许他们初用网时,还会不时地去点击网页上的广告,但随着网龄的增长,其点击率必然下降。

网络广告载体的局限性 笔记本电脑昂贵的价格使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普通电脑不菲的价格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这使我国人均电脑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惊人。而拥有电脑但未上网的用户又占大多数。我国互联网现有用户约1700万,虽然其绝对数目不小,但仅相当于我国人口总数的1%,这意味着实际能够看到网络广告的人数还很少,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影响相比,实在是势不均力不敌。电脑的不便携带与报纸、杂志、广播等轻便的广告载体相比,也有很大劣势。一个人坐在公共汽车上,不是看报纸、杂志上的广告或者大街上的路牌广告,而是打开电脑浏览屏幕上的互动广告,这种情况是很难设想的。这些不利条件自然极大地影响了客户做网络广告的积极性。

1999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用户对网络广告的看法为:经常点击并从中获得很多有用信息的占6%;有时点击,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网站占的19%;不经常点击,除非有感兴趣内容的占47%;不点击,但对网络广告并不讨厌的占20%。网民并不喜欢网络广告,自然使许多企业不愿意在网络上做广告。一位国企老总曾坦言:“谁会在不清楚真实访问人数、不知道访客层次等最基本数据的情况下,在网络媒体上投放广告呢?”

广告调研严重滞后 广告调研严重滞后,无法给广告主和广告商提供综合、准确和公正的调研数据,完整的网上人口形态、网上消费习惯及网络广告效果的调研评估和网络广告流量监测在国内至今尚无。

网络广告影响力不够 目前,因特网的稳定性还较差、传输速度不够快,且上网资费还没有调整到广大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致使网络广告影响力不够,据调查几乎无人能说出哪个网络广告做得好,哪个印象很深刻,而谈到电视、杂志广告,说好说坏的却大有人在。

网络广告的整体营销体系不健全 网络广告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具备健全的广告整合营销体系,能够提供丰富的咨询、企业形象―产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进行网络活动策划,产品、市场网络调查。我国的网络广告作为新生事物,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4

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的2007-2008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正式在京,并第一时间通过《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的揭晓了2007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市场统计数据,并从广告主、公司、监测机构、互联网媒介与受众行为等多个维度对市场走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网络广告细分四大阵营

DCCI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从2007年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占有率和未来一年的增长率来看,网络广告各细分领域呈现出综合门户广告、垂直和专业网站广告、游戏内置广告和社区广告、电子邮件营销四大阵营。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统计如下图: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细分领域所占市场份额仍以综合门户为最大,比例为40.6%。综合门户以广告报价的提升、体育营销市场的全力竞逐、存量流量资源的深度挖掘、大客户案例营销能力的提升等措施,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分流压力巨大的2007年,继续保持着自身在广告媒介市场的主流地位。综合门户广告为金牛类市场,该市场业务成熟,增长速度相对减缓。该市场企业应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寻找新的增长点,以防止市场增长速度减缓的趋势,但是2008奥运将是门户广告的一大推动力。

垂直、专业网站广告已经在广告效果和对受众购买行为的影响力方面显现出较强竞争力,在网络广告市场中的相对份额增至25.9%。垂直&专业网站广告、联盟广告与开放的广告交易平台为明星类市场。联盟广告&广告交易平台2007年占网络广告市场相对份额只有13.8%,未来的2-3年联盟有望成为潜力类业务或是明星类业务,而关键在于中国网站联盟的诚信体系的构建以及网站联盟的流量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

游戏内置广告和社区广告在整体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中比例比较小,分别仅占市场份额的1%和5.4%。游戏内置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社区广告和分类与黄页广告为潜力类市场。该类市场机会大,前景好,但阻力也大,需要较大的投资才能进一步克服阻力,该类市场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同比前三强,电子邮件营销当前尚处于为补缺类市场。

三大搜索门户携手领跑

据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搜索门户、门户搜索、垂直搜索相互博弈,搜索门户依旧领先。其中:百度、谷歌和雅虎三大搜索门户为第一阵营,三者市场份额超过80%。在第一阵营中,百度和谷歌依然为中国搜索引擎的领先者,而前者仍以显著的市场地位领先于后者,目前来看,百度继续向社区化方向努力,谷歌本地化过程尚未彻底完成。围绕邮件、搜索和社区进行产品和业务整合的中国雅虎,2008年在搜索方面将继续处于补充地位,搜索中国雅虎系处于收缩状态。门户搜索引擎有进有退,能否跻身主流搜索服务尚待观察。而垂直搜索符合市场方向,但是实现大规模广告盈利尚需时间验证,得到用户、广告主认可为成功关键因素。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5

今年(2004年)是网络传播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之年:它是因特网(the Internet,又称国际互联网)的雏形——美国国防部阿帕网(ARPANet)兴起的三十五周年,也是Yahoo等著名门户网站向公众开放10周年以及网络新闻业诞生10周年。35年前(1969年),刚问世的阿帕网仅有四个节点,它是作为军用科学研究人员相互联系的通讯网络、电脑平台兴起的。35年后的今天,这一电脑互联网络已发展成为服务于人际通讯、群体/社区交流、组织沟通和大众传播等各种不同层次的传播活动、用户(2003年底数据为近7亿)遍布世界各地的世界性复合型传播网络、综合性信息平台,成为迄今发展最快的电子传播工具,其应用功能扩散至人类社会各个领域。10年前(1994年),Yahoo等搜索引擎功能强大的网站正式向公众开放、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著名门户网站;也是在10年前,在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传媒网站 [1]——一批敢于领先一步创新冒险的美国报刊在网上建立了网站。10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传媒网站已成为网上内容服务的强大生力军。最近国际上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伴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成长,网络与传统媒体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已开始明确显现;在因特网的发源地美国,甚至已出现因特网挑战电视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迹象。 业界组织协会调研显示因特网跃居电视之上成为美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媒介 在人类传播的发展史上,新的传媒手段、媒介的诞生,总是会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造成冲击。诚如加拿大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作为我们感官的延伸不但导致我们个人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比例,而且也导致媒介之间产生新的比例。” [2] 由于新媒介的问世总是昭示着社会传播格局的变动,在因特网于20世纪90年代起以咄咄逼人的崛起势头介入大众传播后,90年代中期,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都曾就网络时代大众传媒的未来展开热烈讨论,发表种种推测、看法。由于当时尚处于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传媒建立网站的初期,因而在当时,不论是认为大众传媒将在因特网的冲击下归于消失的观点,还是认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应对因特网的挑战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网络媒介共存互补的观点,可说都是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预言。如今,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的实践已有了10来个年头的历史,学术界跟踪网络传播实践发展进行的有关研究也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为进一步探讨网络时代因特网渗透进大众传播领域后其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关系、传媒消费市场上的受众选择现状,提供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 最近(2004年9月21日),美国的在线发行人协会发表了其在Frank N. Magic Associates公司的协作下展开的“世代传媒研究”的调查报告。在展开“世代传媒研究”过程中,该协会调查了美国18-24岁、25-34岁和35-54岁三个年龄群中的1235名人士(按人口分布决定比例)。《世代传媒业研究》以今年(2004年)3月到6月期间美国在线人协会对18—34岁的美国人的传媒使用行为展开的连续3次研究的成果为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其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因特网和电视是调查对象最为青睐的传媒,而因特网更是已跃居电视之上:有关“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只能使用两种传媒,你会使用哪两种”的问题,调查对象的回答中,因特网占据榜首,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45.6% ,回答以因特网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32.1%;电视尾随其后屈居第二,回答以电视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34.6%,回答以电视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27.8%。18-24岁年龄群的调查对象视因特网为最为青睐的传媒的百分比更高: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传媒和二选传媒的调查对象在这一年龄群中分别占50.5%和30.7%。 以下三张图表分别显示调查对象的传媒选择,以及不同年龄群的调查对象中分别以因特网和电视为首选、二选媒介者所占比例:[3]

在线发行人协会开展的《世代传媒业研究》还发现,因特网的优势在于其既提供信息又提供玩乐的效能;在调查对象中,年轻人明显地偏爱将因特网用作新闻的首要来源。此外,在《世代传媒业研究》的上述提到的3次前期研究中,曾发现18-34岁的调查对象常常将媒介串联使用,例如,他(她)们可能边看电视体育报道边在提供体育信息的网站上冲浪以获取更多的体育信息。由于目前18-34岁的美国人基本上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为成年人的,而且作为年轻人其传媒消费行为将在传媒消费市场上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她)们的媒介选择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研究界有关调查的热点课题。 当然,在线发行人协会是美国互联网络行业界的一个组织,其研究数据固然可以为人们了解因特网在美国人媒介消费中的地位提供参考,但是毕竟由于互联网络行业界的自身利益卷入其中而可能容易使人感到对其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更易令人信服的,是独立于互联网络行业界和传统传媒业界之外的研究机构的调研结果,后者对于人们深入了解当前社会传播格局中因特网与传统传媒各自的地位变化趋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调研显示因特网在媒介使用时间上对电视造成冲击 就独立于业界之外的、学界的研究机构的有关调研而言,2004年9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新近成立的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了“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分项目“数字化未来”的第四年度报告《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这一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就公众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以往曾以技术新颖、视听兼备、传播迅速而笑傲传媒领域的电视正收到来自因特网冲击波的影响。而公众的媒介使用时间的分布,可以说正是衡量各种传媒在社会传播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信息市场上的竞争状况的指标之一。根据“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研究的结果,美国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周比非网络用户少4.6小时。而且,该报告中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上网经历达7年或7年以上)比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更易产生少看电视的倾向: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是11.3小时,比非网络用户的平均每周16.2少4.9小时;而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是13.5小时,比非网络用户少2.7小时。 [4] 对于“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分项目“数字化未来”来说,这种发现并非首次,而是四个年度中都有类似的发现。“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起始于2000年,本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发起主持的全球性研究项目,200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成立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成员带着其研究项目参与其中,从而使 “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在此后变为归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主持。这是一项耗时四年的大型研究课题,曾得到一系列机构的鼎力相助,其中包括美国全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在线、微软公司、太平洋贝尔、安得森咨询公司、美国全国有线电视协会,等等。该项目归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主持以来,研究工作除了得到安南伯格基金会的支持外,也得到了惠普公司、Accenture公司、时代华纳旗下的Time Warner Companies、微软公司、索尼公司等8家机构的鼎立相助。

“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下一开始就设立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分项目,在美国各地调查了2000多户人家(2000年调查了2096户人家;2001年调查了2006户人家;2002年调查了2000多户人家),对网络用户和非网络用户进行比较研究。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此次的“数字化未来” 研究即是前三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延续。在第四年度报告之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曾于2000年11月、2001年11年和2003年2月三度发表同样题为 “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的研究报告。2000年的报告显示,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每周4.6小时)。 2001年11月和2003年2月该研究中心的其项目第二、三年度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发现:2001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5小时;2002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8小时。而且,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比新用户更易产生看电视时间减少的倾向:2001年,老资格用户(上网经历达5年或5年以上)中观看电视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达34.7%;而在网络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中这个比例则是29.9%;2002年,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用户少5.8小时,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小时,而且观看电视的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在老资格的用户中也远大于在新用户中,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5] 根据 “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就调查对象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在“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每周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的数据都显示出类似的此消彼长的迹象。[6] “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还根据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归纳了最近10年来美国因特网发展的10个趋势/动态,它们是: 1.在美国,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数字化鸿沟正在缩小,但并未结束,因为出现了新的鸿沟/差异,如出现了宽带上网用户和电话拨号上网用户之间的鸿沟/差异。 2.美国人的传媒(使用)习惯已产生变化,并正在继续演变。以往50年间,美国人在家的时间由观看电视主导,但在最近10年中,因特网用户越来越趋向于从过去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中“赢得”时间上网。 (关于这个倾向,“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研究所得的数据都有类似发现。) 3.尽管因特网在美国在用户中的可信度总体而言颇高,但是从研究项目的第三个年度起有所下降,第四年度继续下跌。 4.研究者开始发现网上购物中的(心理)变化。尽管在美国人们对于网上购物时的信用卡安全的担忧度仍然甚高,但这种担忧的强度正在下降:三年前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发现,2/3的因特网用户对网上购物时的个人信息保密性非常担忧,但在第四年度的研究中,该比例下降到了46%。 5.视因特网用户为“怪人 — 网迷”的看法已被抛弃。因特网已进入2/3的美国家庭;3/4的美国人已成为因特网用户。 6.隐私和安全:担忧仍在,但其程度正在发生变化。 7.在美国,因特网正在成为网络用户的首要信息源。 8.在美国,因特网对于儿童的利和弊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聚焦点。 9.电子邮件往来在美国依然在上网用途中排名第一,但垃圾电子邮件、电子邮箱超载和对电子邮件作复耗时过多又使电子邮件令用户恼怒。第四年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已开始出现迹象表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频繁度将会低于其以往;有关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速度,因特网新用户认为对电子邮件应尽快作复或在1天内作复的比例明显高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 10.宽带上网将带来因特网的大变革。[7] 上述讨论说明,美国业界和学术界有关公众媒介使用、媒介消费行为的两项最新调查都显示因特网作为新兴复合型媒介已在美国传媒消费市场上站住脚,在其同传统传媒的此消彼长的竞争中,因特网在美国已经并不呈显弱态而是势头强劲。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想夸大因特网在社会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在传媒发展史上,新媒介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的冲击的结果,一般并不是造成后者的消失,而是导致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传媒之间的比例”的变化。传统的传媒面对因特网迅速扩张的现状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地担心自己一定会被淘汰出局。而且仅凭几次调研所得的数据,是无法就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对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问题、对其带给电视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冲击问题,给出普遍性结论的。况且,世界各国总体实力不同,因特网目前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普及率和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因特网的发源地、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因特网发展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传媒消费市场上因特网的地位之高目前还不能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现状。 结合我国的因特网发展情况来说,目前,我国大陆因特网用户数为8700万(2004年6月底的数据),其中宽带用户311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达3630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我国网民在13亿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因特网在我国的普及率依然颇低。在这种情况下,因特网在我国当然尚未在整个社会公众中构成对电视地位的挑战。尽管如此,对来自美国的这些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还是值得重视,这是基于下面三种原因:一、美国作为因特网强国,其因特网发展的趋势常常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虽然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差之后);二、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不再拥有传媒中最新成员的特殊地位,它不应也无法对来自手段更先进的因特网的挑战视而不见,在传媒消费市场的竞争中,从市场竞争的“差别化”规律的角度来说,由于电视同因特网相似之处较多,所以从长远来看,电视在市场竞争中在“差别化”这一点上同因特网竞争的任务也许较其他传统的大众传媒更为更艰巨;三、就年龄分布而言,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因特网的影响力在年轻人中较高的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大陆的网络用户中30以下者所占的比例共计达70.5%,因此在未来的传媒消费市场中因特网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潜势。更为细分的我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8] 中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 18岁以下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6

一、主要内容

2003年2月14日,美国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共76页,是布什政府对《美国国土安全的国家战略》(2002年7月份公布)的补充,并由《保护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资产的国家战略》(2003年2月14日公布)作为其补充部分。该报告确定了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三项总体战略目标和五项具体的优先目标。其中的三项总体战略目标是:阻止针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减少美国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在确实发生网络攻击时,使损害程度最小化、恢复时间最短化。五项优先目标是:(1)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反应系统;(2)建立一项减少网络安全威胁和脆弱性的国家项目;(3)建立一项网络安全预警和培训的国家项目;(4)确保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安全;(5)国家安全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该报告明确规定,国土安全部将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并且在确保网络安全方面充当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指挥中枢。国土安全部将制定一项确保美国关键资源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安全的全面的国家计划,以便向私营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危机管理、预警信息和建议、技术援助、资金支持等5项责任。该报告把关键基础设施定义为"那些维持经济和政府最低限度的运作所需要的物理和网络系统,包括信息和通信系统、能源部门、银行与金融、交通运输、水利系统、应急服务部门、公共安全以及保证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连续运作的领导机构"。该报告强调,确保美国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有效地完成网络预警、培训、技术改进、脆弱性补救等工作。

二、出台背景

美国自20世纪40年明第一台计算机以来,相继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并涌现出英特尔芯片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等一大批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头羊。因此,美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水平遥遥领先,成为信息第一大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而且也成为美国交通、能源、金融、通讯乃至国防、情报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强化,相互依赖,同时也日益依赖于关键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系统。这种依赖关系成为了脆弱性的根源。因此,在美国政府看来,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已经给美国国家安全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美面临的首要威胁之一,"电子珍珠港"事件随时可能爆发,美国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避免"信息灾难"。

由大量信息系统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命脉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成为容易受到攻击的高价值的战略目标。198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罗伯特o莫里斯制造出震惊世界的"莫里斯蠕虫病毒"事件,造成全球6000多所大学和军事机构的计算机受到感染而瘫痪,而美国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美国政府2001年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2000年,黑客至少获得了美国的155个政府和18家民间机构计算机系统的完全控制权;美国商务部对下属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后,发现存在5000多个安全漏洞,在被监测的1200多台工作站和主机中,有30%被划归"极度危险"类。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这些严重事故或隐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忧心忡忡地指出,"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充斥着危险。所有受计算机驱动的系统都容易遭到入侵和破坏。重要经济部门或者政府机构的计算机一旦受到合力攻击,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以政府通告、总统行政命令等形式,不断推出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方针和各类规章制度,而且每隔数年就重新进行审定,以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通过设立层层主管机构,逐步形成一整套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这一防范体系从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入手,要求各级政府和私营企业建立"预警一检测一反应一恢复"体系并制定出完善的补救计划,同时强调推广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保护基础设施的研发工作,并力图在收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威胁美基础设施的情报及开展国际合作方面有所建树。

1984年以来美国政府共了近10个涉及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的国家政策、通告、总统行政命令和国家计划,对如何维护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克林顿总统于1998年5月签署的第63号总统令 (PDD-63)规定,拥有最关键系统的政府部门被指定为第一批实施信息安全保护计划的要害部门,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交通部、财政部、联邦紧急事务处理局、国家安全局等,它们已经在1998年11月完成了其保护其关键信息系统的计划。2000年1月,根据PDD-63的要求,美国政府制定了《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将信息安全保护分为十项内容,涉及到脆弱性评估、信息共享、事件响应、人才培养以及隐私保护、法律改革等。该计划要求在2000年12月建立一个具备初步运作能力的关键信息系统防备体系,到2003年5月实现全部运转。该计划力图实现三个主要目标,即准备和预防、侦查和反应及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

2001年10月,布什政府了《信息时代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行政命令,组建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商务部长、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局长、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国土安全助理等官员。根据该命令,委员会主席将成为总统网络安全事务的特别顾问。他有权了解各部/局内属于其管辖范围的所有情况,并召集和主持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制定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向相关官员提供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政策和方案,并向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土安全助理汇报。

今年2月14日,布什政府又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明确规定国土安全部将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并且在确保网络安全方面充当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指挥中枢。

三、作用与影响

该报告是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专门出台的第一份国家战略,既凸现了布什政府对美国网络安全的担心与重视,也显示出其在新世纪确保美国信息霸权和安全的长远战略目标,必将对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思想、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该报告显示,确保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什政府认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网络在美国的普及,已经使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网络的便捷使美国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发展的支柱,而网络成为美国发展的神经中枢。以信息化方式运作的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等系统,成为美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基础。防止敌对组织或个人对美国的信息系统和全国性网络的破坏,已不再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成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问题,即这些领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国家运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布什政府出台这份《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显示出其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

第二,该报告是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为确保网络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的一个核心步骤。其实,"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一直担心会对美国发动网络恐怖袭击,因此,它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措施。布什政府经国会批准将反恐开支增加到600亿美元,为2000年反恐经费的5倍。其中用于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开支也增加了两倍多;迅速成立了"国土安全办公室"(即目前已经成立的国土安全部的前身),将打击网络恐怖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任命网络反恐怖专家理查德o克拉克为总统网络安全顾问,并出任在"国土安全办公室"统辖下新设立的"电脑信息网络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定、协调全美政府机构网络反恐计划和行动;着手建立一个政府网络(GovNet),使它与现行互联网分离,以保障政府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召集有副总统理查德·切尼、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和美国10大网络供应商高官参加的"网络恐怖袭击对策"会议;在美联邦调查局内新设反网络犯罪局,专门负责打击网络犯罪;指令美军加强网络战准备,防范网络恐怖袭击以及打击网络恐怖活动和支持网络恐怖的国家。美国总统布什还对美国指认的所谓纵容网络恐怖主义的国家发出警告称,"如果任何国家为网络恐怖主义者提供安全的避风港,国际社会将切断它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系,把它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机构将会进一步加以整合,最终使国土安全部成为联邦政府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部门。

第三,该报告尤其强调发动社会力量对网络安全进行全民防御。虽然美国历届政府在维护信息系统安全方面采取了众多的措施,但它也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防御体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因此,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与私营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重视发挥学术研究机构的优势,同时也重视培养美国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首先,美国历届政府把建立政府和私营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作为一个主要内容。政府强调保护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是不行的,必须与企业界、各州及地方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例如,1998年11月,能源部、天然气研究所和电力研究所共同主办了能源论坛,邀请了100余家电力、天然气和石油企业和政府代表参加;1999年10月1日,由政府和私营企业联合发起建立了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及分析中心。2001年1月,包括IBM在内的500多家公司加入了FBI成立的一个被称作"InfraGard"的组织,共同打击日趋嚣张的网络犯罪活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报告也多次指出,"确保美国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共同参与"。

其次,重视发挥大专院校和社会科研机构的力量。目前许多大学都设有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相关的学院、研究中心和专业,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乔治敦大学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所、美国全国计算机安全协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的技术委员会,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研究项目等等。目前,美国还开始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为其服务,2002年2月,美众院通过《网络安全研究与发展法案》,同意在5年内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8.7亿美元的资助,用来研究保护美国计算机网络不受恐怖主义分子和黑客袭击的技术。政府与这些机构展开合作的最好事例就是,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出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内设立了计算机应急处理小组协调中心(CERT)。该中心提供24小时紧急情况联络点,通过与世界范围内IT界和专家之间的交流,提高人们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

最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公民的安全意识教育。该报告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子珍珠港"事件能够唤醒公众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网络的意识。许多美国人没有认识到美经济和国家安全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依赖到何种程度。而保卫美国的网络空间则需要所有美国人的行动,包括最普通的大众。《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网络公民计划",对美国儿童进行有关网络道德和正确使用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方式的教育;借助"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伙伴"建立美国企业和信息技术精英间的合作关系;保证政府雇员具备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在上述行动的基础上,把提高安全意识的活动推广到其他私营部门和普通公众。

参考书目: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7

53.2%

生活

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53.2%

6月,央行的《2012年第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3.2%,较上季下降1.7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近7成居民认为物价、房价“高得难以接受”。而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40.1%,分别低于上季和去年同期2.2和0.6个百分点。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8.9%,分别低于上季和去年同期2.4和4.3个百分点,接近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47%

就业

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47%

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6月《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指出: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省略网页的信息图表显示:全球网民22%的可支配收入用于网络购物。对于中国网民来说,这一比例达到31%,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度的33%。74%的全球网购交易发生在中午到午夜期间,其中44%发生在傍晚。每日20时40分,可谓全球网购的“黄金时间”。全球95%的网购交易是在家里完成。46%的网购者会在购物的同时看电视,31%的选择使用社交网络。

95%

社交

中国95%的网民注册社交网络

近期Bestfreeonline网页的《外媒中国社交网络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平均每人每月上网16小时,22%的上网时间花在社交网络上。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社交网络最活跃的国家,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5700名受访者中,95%的人注册了至少一个社交网络。91%的受访者表示过去半年内登录过社交网站。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为30%,美国为67%,韩国为70%。中国一半的社交网络用户注册了两个以上的社交网络账号。

新发现

10亿人

世界

肥胖人群超重,相当于世界多出10亿人

来自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针对世界肥胖人口做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人口总重量为28700万吨,其中有1500万吨来自胖子,有350万吨来自超级胖子。这些肥胖人口胖出来的重量,相当于世界上多出10亿人。另外,就平均体重来说,世界每个人平均体重62kg,其中美国人平均80.7kg,亚洲人平均57.7kg。所以,虽然亚洲占世界61%的人口,但是体重却只有全世界的13%。相反,北美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6%,但是超过1/3的胖子都在那里。

8倍

态度

瘦人“肤浅”的可能性是肥胖者的8倍

耶鲁大学拉德食品政策肥胖中心丽贝卡普罗博士同美国杂志、门户网站《Glamour》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常会凭第一眼看到的外貌特征判断对方的性格。肥胖者被认为“懒惰”的可能是瘦人的11倍,被认为“大脑迟钝”是瘦人的6倍;瘦人被判定为“肤浅”的可能是肥胖者的8倍,被认为“自我”的可能是肥胖者的4倍。

30%

未来

中国高素质员工将占全球30%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工人(高素质员工)供应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新一代高素质员工将独占全世界同类员工的30%,远远高出美国所占的5%。相比之下,日本以及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总共仅占14%。到2030年,世界各地的就业市场将面临共3800万高校毕业生员工的缺口和9000万无技能员工的过剩。

20%

健康

有晋升空间的工作者,得病几率低20%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 网络视频 数字化报业 广告

数字化转型中的报业。需要重构自己的产业链,开掘支撑自己盈利的模式。随着ipv4协议向ipv6协议的过渡,下一代互联网的意义恰如火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一般重要,它不但拥有海量lp地址资源。能为全球每一台网络设备,包括电脑,甚至普通家电提供接入,传输速度比现在快100倍以上,操作也更为简便,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届时网络信息量会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增长,目前制约互联网视频、 电子 杂志等发展的一些速度“瓶颈”终将打破。如此一来,网络视频给传统报业的重要盈利模式——广告,也将提供一个崭新而开阔的平台。

一、报业网络视频广告资源的深度开发

在对报业网络视频广告资源深度开发进行研究之前,我们必须将有关网络视频广告的一些概念厘清。

1 网络视频广告的概念

它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狭义上是视频形式的广告。二是广义上是视频媒体上的广告,这两个应包括网络视频广告通常涵盖的内容。依此类推。我们所说的网络视频广告主、网络广告费用等都应从这两个概念上去界定。

2 网络视频广告的形式

从形式的角度,网络广告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宽带类的网络广告,承载着大量的视频和流媒体,在宽带类广告里,贴片、画中画,剧情植入,富媒体等广告应该是最具吸引力的,也是目前广告公司、广告主以及广告运营商都非常关注的网络视频广告。还有大量创新性的广告形式。

3 网络视频的市场规模

据艾瑞的广告主检测数据显示,从05年第一季度到07年第一季度,视频网络广告主的数量是在稳步上升的。

按照广义的网络视频广告概念,根据艾瑞调查统汁,06年是1.7亿,虽然占整个网络广告60.5亿的3%左右,而占所有广告总额(包括视频、报纸、杂志、广播等)1500多亿的比例更小,但是所有业内人士都认为它的潜力非常大。

(1)视频广告的效果优势明显

在用户的定向性上,网络视频的媒体定向性绝对优于其他媒体,地理适应性也是突出的优势。此外在广告的互动性,以及对网络用户传播的便捷性上,网络视频媒体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用户对视频的认可程度呈现两个特点;在内容点播自由度方面,用户极其认可网络视频:在画面质量方面,目前看还是电视更好。但随着带宽和具体设施的不断完备,目前很多网络视频的劣势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优势。

(2)用户对视频广告接受度逼近电视广告

关于用户对目前各类媒介及广告的偏好,艾瑞调查表明:一是网民对互联网广告的接受率和印象的深刻程度已经接近电视广告。对电视来说,44.2%用户表示对电视媒体印象深刻,而互联网用户是42.3%,非常接近。

而用户愿意接受的广告投放媒介类型,网络视频广告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它仅次于电视广告,远远超过网页广告、报纸杂志类广告和传统的网络广告。

(3)对贴片广告的接受度最高

对视频贴片广告的接受程度最高,其次是视频内容广告的形式,这也是网民比较乐意接受的,超过50%,而视频周围的图片文字广告,用户的接受认可度相对较低。

(4)一般用户接受缓冲贴片广告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调研结果。我们很多平台运营商希望把广告放到缓冲中,加载这种贴边。目前网民对这种形式的反映是基本对半,这对广告主和媒体运营商来说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数字,如何更好利用其中的一半值得思考。

(5)用户视频广告接受度与收入成正比

接受网络视频广告的用户,他的月收入和他对网络视频广告的认可程度成正比,收入越高的用户,他对网络视频广告的接受度越高。这个现象只在网络视频广告用户中呈现出来。而在报纸广告、电视广告中则没有这样的 规律 ,反而是低收入用户的接受程度稍微高一些,高收入者是最低的。由此可见网络视频广告对用户的价值。

(6)视频用户的兴趣爱好高于非视频

据艾瑞调查,目前网民感兴趣的对象有: 音乐 、数码、it产品、手机、游戏等。发现视频用户兴趣的广泛程度远高于非视频,这对网络运营商和广告主如何进行视频广告的开发方面较有价值。

一方面,在网络视频上投放广告,内容与互动优于电视广告——电视广告推送式的播放方式对网络视频用户的影响力在逐步降低。而网络视频所具有的随时点播和下载播放的优势以及多样的互动方式正好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根据艾瑞2007年5月的调研数据,63,3%的用户认为网络视频节目的丰富性优于电视。而且,网络媒体广告对受众产生的印象和电视广告只有1.9个百分点的差距。除此以外,广告主选择视频广告的原因在于该类广告在制作成本、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形式多样性等方面都远远高于电视广告。视频广告正在开拓电视广告之外一块新市场。

另一方面,形式与效果好于传统网络广告——视频广告作为新的广告形式正在通过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随着

(7)国内视频网站已经开始将访问量变现

07年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9

关键词:网络财务 信息披露 内容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网络财务信息披露已成为财务信息披露的必然趋势。对于财务报告系统来说,网络技术改变了报告环境,它不仅对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技术手段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网络信息披露的特征

及时性。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在会计期末编制的,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是对过去事项的总结。而在网络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企业可以随时在网上更新报告,用户也可以及时获得相关信息。特别是一些无需独立审计的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以及非财务的信息。

个性化。传统的纸制财务报告是一种统一格式的财务报告。而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人机对话功能,信息使用者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财务信息,而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相关信息,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满足自身的使用需求,同时,除了保留文字和数字外,还增加了语音、图像等信息。这使信息的获取过程更具交互性,并充分考虑了信息用户的需求差异,按用户不同的个体需求提供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好地实现了会计目标。

量大面广成本低。基于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企业扩大披露信息的容量成为现实。网络的在线数据库可包括企业所有的财务和非财务相关信息,通过在线访问,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的各层面上详尽程度不同的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披露信息的容量。

国际化。随着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的开发及其在网络财务中的应用,将使会计的国家化和国际化矛盾得以解决。一方面,XBRL遵循了国际标准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技术框架,提高了各国信息使用者利用计算机存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和准确性,同时,又可根据各国甚至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扩展标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国会计环境的特色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F)正与其他成员国一起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转换为XBRL格式,从而推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程度,最终促使网络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

现行网络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网络财务报告利用率不高。由于目前大多数投资者仍然习惯于阅读纸制财务报告,加上公司对网址的宣传力度不足,容易被不断发展的用户习惯和新的用户群所遗弃,导致一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浏览人数偏低,利用率不高。

所披露信息相关性不足。现行财务报告主要侧重于财务信息和历史信息的披露,对非财务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常常极力回避,根本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多元化的需求。

所披露信息可靠性不够。一方面,由于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力还不高,对各种“准备”的计提很难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存在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这都在某种程度上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大大降低。

信息格式不便下载和浏览。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如果公司的网站技术先进,用户去网上查询、浏览财务信息,也需要相应的经验和设备,许多在网上作出财务状况披露的公司经常将年报制作成ADOBE ACROBAT PDF等格式的档案供下载,大多数没有经验的信息使用者不会下载和浏览。

报表的内容存在差异。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法规和指导性文件,许多公司的网上财务报告在内容和范围上存在差异,有的公司的财务信息中包含过量相关度不高,对决策作用不大的信息,因此通用性很少。

信息量大,难以选择。对公司来说,所披露的信息比较详尽,而用户需要自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种类、数量和质量。这些信息有些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些则未经审计,如果用户选择的是未经过审计的信息,据以作决策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促进网络财务信息披露的策略

(一)拓宽网络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网络经济时代,为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要,财务报告既要反映货币信息,又要反映非货币信息;既要反映财务信息,又要反映非财务信息;既要反映历史信息,又要反映现时信息。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相关利益者即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为此其披露内容应拓展以下几方面:

1.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年度和中期报告,经过审计的年度和中期报告无疑具有决策有用性,考虑到信息用户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性质,公司可同时披露财务报告的完整版和简化版;财务历史,公司的财务历史对评价和预测公司的经营行为是有帮助的,在互联网上披露公司的历史,将对扩大公司知名度、培育潜在的投资者和客户起到积极的作用;公司公告,让用户及时了解到公司发展经营中的重大事件有利于信息的透明化和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但在网上披露公司公告,要注意公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更新;信息资产价值,网络环境下,信息资产的增值能力正逐步超过有形资产的增值能力,信息资产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和网站域名等;分部信息,企业集团化经营和跨国性贸易使得按行业、地区划分的分部信息成为评价企业收益能力、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的有效指标,主要包括分部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各分部之间的内部转移价格等;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如期权、期货等;物价变动信息。主要反映通货膨胀期间按现行价值对历史成本的调整数据、调整方法及计价基础等。

2.非财务信息。是指与公司财务状况无直接关联,但与公司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大都不能加以量化,而着重于定性分析。具体包括:背景信息,主要披露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关联企业交易状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等;前瞻性信息,主要提供公司发展前景规划、公司管理决策部门的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对员工的责任信息、公司对所在区域的责任信息和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信息。

3.其他信息。主要包括:Web鉴证信息、财务报告审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信息等。

(二)不断创新网络披露的格式

互联网技术和电脑工具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大大拓宽了公司网上信息披露的格式。

1.文本格式。目前,我国公司在网上信息的格式多为PDF和HTML形式。PDF是电子文档格式的一种,通过Acrobat reader软件来装载和打开,支持在线阅读、打印和下载,具有和纸质报告完全一样的效果。缺点是无法建立要素间的链接,也无法实现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的交流。HTML具备链接功能,并且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因而可实现一些纸质报告所不具有的功能。缺点是排版效果不太理想,也不太适合保存,且不具有交互。由此可见,现行网络财务报告只不过是印刷版本的翻版而已,它只是充当了另一种信息的模式,网络的互动功能还并未得到开发利用。为了改善目前网络信息披露的这些缺点,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与许多相关机构合作开发了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XBRL对有关财务信息内容增加标签,一旦数据被加上统一的标签,它们就易于识别并获取。对于提供财务信息的企业来说,运用XBRL提高了报表编制的效率,因为财务信息一次生成后,就可以转换成各种类型的报告,这不仅减少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而且不需要多次以不同格式输入数据,信息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内容。目前,我国基本上未使用这种格式的信息披露。

2.图表格式。图表格式具有直观、形象、易于表达等特点,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都乐于采用和接受。如微软公司的数据透视表技术,对一些趋势数据或对比数据可采用各种图形来表达,另外,在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数据透视表还允许用户自己对未来增长率进行判断,用户通过输入自己判断的数据,就可以自动生成未来的报表,因而对信息用户分析和利用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

3.声音格式。电脑的物理特性使在线阅读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人的听力却经常是闲置的。因此,充分利用耳朵的功能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4.影像格式。影像格式能做到图像、声音、字幕三者的有效结合,连续的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是财务信息表达的一种较先进的表达方式。但制作成本较高。实践中,公司网上信息披露较常见的影像文件是一些现场直录的信息,比如公司管理层演讲、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等视频信息。常见的影像播放软件有Realplayer和Windows media player两种。

(三)加强网络条件下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

在传统会计环境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同样会导致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除了经过独立审计的会计报表外,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在没有相关准则的指导下披露的,绝大多数投资者也都是在没有任何指导和判断标准的情况下游览企业在互联网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财务呈报的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

鉴于网络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对法律的适用问题,应做出专门规定或立法解释以指导实践,应通过制定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具体准则,对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客体、内容、格式等进行统一规范,从而指导实际操作。最后,应加强网络审计工作。

(四)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

网络财务信息的披露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自身处于风险之中。如未授权人员非法入侵、窃取企业商业机密,公布的在线实时信息被竞争对手利用或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病毒的感染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应健全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调用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另一方面,应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网络信息披露应注意的问题

(一) 法律风险问题

在以网络报告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下,企业面临许多法律风险。如企业通过网络公布的无警示性语言的赢利预测报告;网络财务报告中包含与证券分析师站点的链接或包含证券分析师的报告,却无明确的声明意见或声明不够充分;网络财务报告忽略了附注或特别财务声明,或二者皆无;错误财务信息更正及过时财务信息更新不及时;网络财务报告信息与传统财务信息更新不同步等等,都可能引起法律诉讼,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为减少以上风险,除了提醒企业慎重公布其财务信息以外,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加强、完善相关立法,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

网络行业调研报告篇10

目前,中国网络广告在所有广告中所占比例仅占1.5%。不过,这个细小的身躯却有蛇的属性,面对份额巨大的传统广告市场,试图上演一场“蛇吞象”。

“中国有很好的宽频基础设施,因此互联网广告潜力巨大,很快份额将会上升好几倍。这些份额将从目前的传统媒体手中抢夺。”MSN国际部广告总监TomBowman直言不讳地说。

由于看好此间发展潜力,微软将与中国各大媒体广告商合作推出四大富媒体广告形式(2D及3D的video、audio、java及动画等组成的效果),以抢夺中国网络广告市场。

网络广告的增长给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带来了威胁。国内情况暂且不表,在一些报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一些传统媒体因此不断萎缩,《纽约时报》近期裁员500人。2005年,《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也公开表示,年底前将裁减85个编辑岗位,相当于全部编辑人员的8%。

优良品种

网络广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同即时新闻的无缝粘合。

拥有十多年历史的4A级广告公司,第一企划媒介购买部经理胡日查对记者说:“网络广告的即时性很好,只需跟网站签下全年合约,一旦发生类似禽流感等重大事件,广告都会和新闻同时出现。这一点报纸电视肯定比不了,报纸得提前编写印刷,电视还得拍,都需要有一个周期。”

同报纸相比,网络广告的另一个天然优势是用户群更大,并且可以无限扩展,很适合整合营销。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做网络营销方案。以给汽车做促销为例,广告模式可以有很多种:在汽车频道里刊登公关稿,建立专门的网站,甚至可以做一个在网上买卖的平台……广告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公关、促销、售后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广告主得到了最大的实惠。而这些功能对传统媒体来说则不可想象。“如果广告主希望广告播出后有所反馈,那么网络广告无疑更有优势。纸媒体不适合那种需要传递一个系统的故事型的广告。其实即使是电视也无法一一实现这些功能。”百度副总裁梁冬告诉记者。

最后一个独有的优势在于它的精准定位。网络媒体的可监控性强,流量可以被公正地监控,纸媒的发行量却通常是个谜。而且,网络里往往有一些可以显示身份的元素,能够分析出用户的年龄、行为、区域等特征,可以令企业广告的投放有的放矢。但传统媒体则不然,“虽然可以用软件刨出适合目标广告的纸媒,然后选择最适合这个广告的媒体。但我们只能拿到他们发行量和阅读率的数据,无法进一步细化读者群。”胡日查说。

正是由于这样惊人的优势,网络广告的发展状况势如破竹。来自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9亿,较2004年增长75.9%。网络广告业主在2005年达到3225家,较之前一年增长近一倍。

赶上好时候

作为互联网三大主要收入之一,网络广告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受到厂商关注也不奇怪。迄今为止,网络广告已经在中国长跑7年,只是一直落在无线增值和网络游戏后面,才未被当作互联网主流业务。是百度的上市和竞价排名模式的成功给网络广告带来了春天。

而且,互联网另外两大主流业务最近的“蒙难”也给了他绽放光彩的好时机。“网络游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景气,无线增值2005年遭遇了中国移动大整顿,SP营收集体下滑,趋势非常明显。”易观国际的分析师绕展说。来自易观的数据也显示:搜狐现在无线增值收入只占到总体份额的23.9%,同之前60%的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网易无线增值业务份额也从超过60%迅速下跌到3.6%。

“此外,微软进军网络广告也有更深一步的原因。”饶展说,“是为了抵抗来自Google的危胁!”

作为新的IT巨头,Google不提品,只提供服务。就像拧开的水龙头,用户安上一个水管就可以用,非常方便,而且盈利模式健康。中国是除欧洲以外的第二大互联网市场,IT巨头们在此间的赢利情况相当重要。如果它们无法向Google那样把赢利体现在财报上,处境尴尬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由此看来,网络广告最近的发展似乎是赶上了好时候。但很多研究机构的数据却显示出它的“威力”!

最近,《纽约时报》因为广告数量下降而导致裁员500人的消息让国内很多平面媒体人心惶惶。一种认为网络广告将断送平媒生计的论调甚嚣尘上。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菲利普・梅尔甚至宣称,美国报纸的历史将于2044年10月终结。

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1~5月,全国报刊广告总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广州、青岛、深圳等城市还出现了负增长。

报纸即将进入“微利时代”,这个观点似乎被进一步坐实。于是,为了获取利润,许多媒体选择了压缩编辑部开支,提高价格并降低质量的做法,尽一切可能捞钱。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导致了恶性循环,更使得报纸前途充满愁云惨雾。

那么,这个互联网新贵目前有足够的实力冲击传统媒体吗?

平面媒体过度惊恐

对于网络广告的影响力,从其目前的具体行业走势来看,我们发现了另一种视角。

虽然有预测认为网络广告的利润总量会超过增值服务和网络游戏的总和, 但同广告行业的市场份额相比,网游及增值服务还是个孩子。“因为网游及SP厂商屈指可数,财富集中在几个公司手里,才显得很可观,”饶展说:“无论网络广告如何高速发展,前途如何广阔,要想取代传统媒体恐怕只能是一个梦想。以国外经验看,最高占总额比例不过7%。这在广告市场里,不要说取代就是追赶也难上加难。”而且,网络广告本身也存在问题。由于国内网站广告受众的区分不是很好,大多数广告都挤在几个大门户网站上面。类似冰箱空调这样季节性强的产品,需要在几个月内密集投放广告,而且是要放在最醒目的广告位上,但全国仅有的几家大门户很难保持平衡。在这一点上,平面媒体则具有很大优势。

“平面媒体的优势不单单这一点。”饶展说。

首先,网络是面对全国的,于是很多具有区域特色的广告在上面便没有立足的意义。而电视、报纸的特点是,地方观众经常对本地新闻更感兴趣。据调查,在北京,只看北京台的观众占80%以上。《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也是北京人最爱看的报纸。而且,每当街上发生某新闻事件,当地群众都会打电话给报纸报料,却鲜少有人报料给网站。论影响力,平面媒体还是比网站要强得多。

平面媒体的地方性优势还表现在一些促销信息上,很多日报的促销消息版块更新很快,一些商场超市的促销信息可以被及时送到当地人手上,这是网络广告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