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3:29:22

低温范文篇1

关键词:低温压力容器;设计理念;比较

低温压力容器区别于常温压力容器的地方在于其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不可预知、不可控。换句话说,就是低温压力容器比常温压力容器更易引发重大的灾难事故。所以,必须要对低温压力容器进行科学的设计。对此,世界各国都出台了关于低温压力容器设计的规范条文,但各国之间各有一定的不同。目前,我国现行的规范是GB150《压力容器》,其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低温压力容器设计的理念。而美国现行的规范是ASMEⅤⅢ-1规范,欧盟则是EN13445规范。笔者对这三者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对比,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我国GB150《压力容器》中的设计理念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GB150《压力容器》中,低温界限为-20℃以下时,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韧性-脆性转变,而其尺度并没有严格规定,允许有一定差异。不过,对于工程设计而言,这一规定仍然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例如,当设计温度低于或者高于-20℃时,工程的设计、选材及制造等环节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低温压力容器设计时,明确设计温度是最为关键的一项环节。而若想确保设计温度的合理性,则必须要站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介质状态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保护措施的影响、压力-低温组合工况的影响等等。根据既往经验,笔者认为设计温度可以依据以下方法来确定:①若受压元件的两侧均具有热量传递,则可根据GB151-99中的相关公式,利用传热计算的方式计算出设计温度;②若受压元件直接接触工作介质,则可以以介质的工作温度或者最低温度为标准,折减5℃-10℃作为设计温度;③若受压元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那么在确定设计温度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问题,如在寒冷环境下,若物料的充装量≥压力容器的25%,介质为液体,则应当在室外计算温度的基础上再加1℃,而若介质为压缩气体,则应当在室外计算温度的基础上减2℃。

2国内外低温界定的分析对比

根据既往经验来看,压力容器在发生低温脆断破裂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或仅有局部区域内极小塑性变形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整体结构不会发生屈服现象。关于受压元件的低应力脆断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在相关压力容器规范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对其低温界限进行了划分。美国的ASMEⅤⅢ-1规范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为-3℃以下;德国的AD规范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为-10℃以下;英国的BS5500规范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为0℃以下;法国的非直接受压设备设计规范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为-20℃及以下;日本的JISB8243规范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为-10℃以下。而我国的GB150《压力容器》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则为-20℃,这是由于经既往经验来看,当在-20℃以上的温度环境下使用压力容器时,若以常温标准来选材、设计及制造,能够保障安全性。

3国内外设计理念的分析对比

美国ASMEⅤⅢ-1规范中关于压力容器的设计理念和欧盟EN13445规范中关于压力容器的设计理念均遵循了断裂力学相关原理及方法,即通过分析材料组别、材料厚度、应力水平、元件最低操作温度等来对冲击试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这一点十分符合钢材脆性断裂情况下的原理。并且欧盟EN13445规范中还对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即当常规方法不适用时,可以采用后续方法来进行补充,这更加突出了其方法的实用性。而我国的GB150《压力容器》中虽然也建议遵循断裂力学相关原理及方法对冲击试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但其总体设计思想却仍旧比较滞后,与美国和欧盟的设计理念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我国的GB150《压力容器》中所划分的低温界限标准,并未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厚度和在此厚度下的实际缺陷尺寸等对材料的冲击韧性的影响。以Q345R正火板为例,美国的ASMEⅤⅢ-1规范中认为150mm的Q345R正火板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脆性断裂,而20mm的Q345R正火板即使是在-35.0℃的温度条件下也不用进行低温冲击性试验即能保证不会发生脆性断裂。而我国的GB150《压力容器》中则要求25-200mm的Q345R正火板必须都要做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冲击性试验。这意味着若以我国的GB150《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如果材料厚度较大,则不但要考虑标准条款,还需要分析材料的实际韧性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低温压力容器设计理念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我国现行的GB150《压力容器》与国外相关规范相比,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未来仍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设计理念。

作者:董超 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英.国内外关于低温压力容器设计理念的比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05):187-188.

低温范文篇2

乙烯存储过程中产生的BOG主要来自卸船时管道吸热产生的BOG,储罐吸热产生的BOG,大气压变化产生BOG以及液体充装时产生的BOG。前两者的BOG量可以通过保冷措施来降低。通常管道保冷有聚苯乙烯泡沫、泡沫玻璃、聚乙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PUR)、聚异氰脲酸酯(PIR)、酚醛泡沫等。由于PUR和PIR具有导热系数低,绝热性能好的特点,比较适用于低温管道的保冷。PIR的使用温度范围广,PUR最高使用温度在-65~80℃,因此低温管道做双层保冷,内层为PIR,外层为PUR。保冷厚度计算可采用表面温度法、最大允许冷损法和经济厚度计算法。储罐保冷一般內罐采用泡沫玻璃等支撑,罐壁夹层采用珠光砂和弹性玻璃棉毡;吊顶采用玻璃纤维或矿棉绝热。保冷厚度计算以储罐日蒸发量不大于0.08%为设计基础。

2冷量回收

传统的低温乙烯流程见流程图1,即系统产生的BOG通过BOG压缩机压缩,冷冻机冷凝后进行减压闪蒸,闪蒸气体回BOG压缩机二段,闪蒸液体回低温乙烯罐。当下游需要气相乙烯时,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来降低系统的能耗。下面以某项目为例,比较5种工艺流程下的能耗。

2.1乙烯直接蒸汽汽化

低温乙烯经输送泵加压后,进入汽化器加热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2乙烯换热器交换(有闪蒸)

BOG压缩机加压后的BOG与泵出口的乙烯进乙烯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的压缩液体进闪蒸罐闪蒸后气体回压缩机二段入口,液体回低温乙烯罐。换热后的低温乙烯再进入乙烯汽化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3乙烯换热器交换(无闪蒸)

BOG压缩机加压后的BOG与泵出口的乙烯进乙烯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的压缩液体直接回低温乙烯罐。换热后的低温乙烯再进入乙烯汽化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4换热器、节能器交换

泵出口的低温乙烯分别经过乙烯节能器及乙烯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乙烯汽化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2.5乙烯空温汽化器

低温乙烯在进入汽化器之前,先经过乙烯冷凝器和空温汽化器汽化后,直接进入乙烯过热器升温至20℃后送至下游装置。

3能耗分析

低温范文篇3

关键词:地源热泵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节能环保经济性

1引言

对于一个完整的供暖空调系统,其基本的组成都必须有三个部分组成,即热(冷)源、管路系统和末端(向室内供热供冷的设备装置),如何合理地选择系统的热(冷)源及末端装置一直都是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师及科学工作者不懈努力追求的。在以往的许多资料和研究文献中大多是单独对冷(热)源[1]-[10]或末端[11]-[16]进行的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分析。但是在诸多冷(热)源及末端系统的形式中选出互相匹配的源与端,对于供热、空调系统同样非常重要。

1.1地源热泵简介

地源热泵最早于1912年瑞士的一份专利文献中提出[4][5],它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低温地热资源(常温土壤或地下水)来实现制冷制热的高效节能热泵系统,利用地能分别可以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同时大地储存冷量,以备夏季供冷使用;相反在夏季作为冷源,同时储存热量以备冬季使用,地源热泵具有以下特点:

(1)地源热泵属于可再生能源,由于其可在冬夏两季交互地蓄存冷热量,同时地球表面吸收并蓄存了47%的太阳能,此能量是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总和的500倍之多[4],这种蓄存于地表浅层的近乎无限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符合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

(2)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仅相当于空气源热泵的60%,是普通锅炉供暖系统的30%。[4],虽然其也采用制冷剂,但是比常规空调装置减少了25%的充满量,是真正的环保型系统。

(3)地源热泵属经济高效的冷(热)源,其利用的地能或地表浅层地能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稳定温度使得地源热泵的COP值比较高,夏季约为4.1(传统冷源2.9),冬季3.1(传统热泵2.8)[10],节能以及节约运行费用达40%[4],另外地能由于温度稳定,这就使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高效性、经济性。

(4)地源热泵可以一机多用。它可以用于供暖、空调、生活热水,其适合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住宅,更适合于别墅,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央空调冷(热)源。

1.2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简介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进行采暖的系统,该系统以整个或部分地面作为散热面,其地板散热面主要以辐射热的形式(约占总热量的61.25%)[16]向室内散热。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作为冬季的一种采暖形式,在国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得到了应用,在国内20世纪50年代在人民大会堂、华侨饭店等工程中也有所应用,但是在当时由于受到材料工业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地板供暖技术受到了制约。

随着我国塑料化工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耐高温、高压、抗老化、易弯曲的PEX、PPR、PB、XPAP等塑料管道,为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保证,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管具有耐腐蚀、抗老化、成本低,地面下无接口、不易结垢、阻力小等优点,一般塑料管道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具有高效节能(与普通散热器采暖系统相比节能可达50%以上)[17],运行费用低,舒适卫生、使用寿命长,便于热力计量和收费,可利用热源多、节约建筑有效使用面积等优点。

2地源热泵与地板辐射供暖的耦合分析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能制造低温热水其出水温度一般在50℃左右属于低温热水,而地板辐射供暖所需水温一般也较适宜采用50℃左右的水,并且地源热泵出水温度越低其工作性能越好,机组COP值越高,从这一方面来讲,地源热泵技术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协调工作是合适的。

对于地源热泵的制热量在连续正常运行时,其制热量是稳定的,如图1中的(1)线所示。而对于建筑物地板辐射供暖所需热负荷则是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都是在变化的如图1中(2)线所示。如何使地源热泵的供热量来适应地板供热的变化是地源热泵应用于低温低版辐射供暖的重要环节,在文献[18]中对地源热泵的变频运行作了试验性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耦合效果。

3地源热泵与地板辐射供暖的经济性分析

地源热泵与地板辐射供暖的优点在本文前面已做了介绍,但是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节能的实际效果如何是推广这项技术的重要环节。

3.1地源热泵的经济分析

对于地源热泵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笔者根据有关文献[6][9][10]和实际工程的分析计算得出如表1所示的对比。

3.2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的经济分析

低温低版辐射供暖系统,其在传热过程中热面朝上,散热均匀而高效,无“脚冷头热”的感觉,也无口干舌燥的不良反映,采取地板辐射供暖与传统散热器供暖相比,其运行费用和初投资经过计算分析,其结果见表2所示。

表1系统名称

运行费用

可比初投资

(元/m2)

备注

COP

元/m2年

夏季

冬季

水冷机组+

中央热水机组

2.9

2.8

27

166.7

按国产机组计算

地源热泵系统

4.1

3.1

18.9

233.3

按1.8m/m2地换热器计算

注:表1运行费用每天按10h,夏季运行按90天计算,电费价格按0.53元/度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地源热泵运行费用较普通空调节能及运行费用约30%,而初投资增加约28%。若以3000m2的建筑为例,则约在5年收回其成本(一般空调的使用寿命为15年左右)。

表2供暖方式

一次性投资

运行费用

(元/年)

使用年限

(年)

每m2造价

(元/m2)

装修费

(元)

占建筑面积折价(元)

合价

(元)

普通散热器供暖

40

20-50

80

140-170

19.5

10-15

地板辐射供暖

50

40

(地板增厚)

90

16.67

30

风机盘管

110

12

122

20

10-15

注:表2中建筑造价4000元/m2,每m2普通散热器约占0.02m2,运行费用按每天10h计算,冬季按100天计算,电价按0.53元/度。

可以看出,其运行费用较普通供暖可节约能源约25%,初投资虽然直接费用较普通采暖略高,但是综合装饰及占房间面积折价等因素,地板辐射供暖反而略低。

综合表1和表2可以得出,对于普通水冷机组加中央换热机组选用风机盘管其初投资为288.7元/m2,地源热泵与地板采暖初投资约为323.3元/m2,初投资增加仅为10.7%,而能源节约和运行费用的减少可达为42.33%,很显然,增加的小量投资是很值得的。另外地源热泵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建筑新风比较容易解决,室内空气质量好,维护工作简便,安静无噪音。

4尚需解决的问题

4.1对于地源热泵的经济性显示,其运行时间越长,效率高的特点发挥的就越好,如果全年运行,即冬季供暖、夏季用于空调、春秋季节产生卫生热水等联合运行,其节能效果会更加突出,而对于多端的联合运行,所需热泵容量的匹配以及与各端容量的耦合还有待研究。

4.2低温地板辐射供冷由于地面在温度较低时容易结露或即使不结露也会使室内空气湿度升高,使室内环境变差,降低室内湿度是夏季采用地板供冷的关键,也是地源热泵与地板辐射供暖(供冷)联合运行的关键所在。如何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还有待从理论到措施的研究。

4.3由于地源热泵所用浅层大地的地能,而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受到土壤的直接影响,故各地区土质对地源热泵的工作性能影响较大,具体埋地换热器的换热特性,在设计中如何选择埋地换热器也是制约地源热泵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待在这一方面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万仁里谈地源热泵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第3期46-47

2魏唐隷等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测试及传热模型暖通空调2000(30)第1期12-14

3刁小飞等地源热泵的优越性及前景展望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18)第1期33-36

4寿青云陈汝东高效节能的空调—地源热泵节能2001第1期

5刘宪英等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综述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21)第4期106-110

6王永镖地源热泵运行经济性分析热能动力工程2002(17)第6期565-567

7陈涣新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第4期10-13

8黄奕沄等地源热泵研究与应用现状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24)第1期6-10

9曲云霞等地源热泵及其应用分析可再生能源2002第4期7-13

10王勇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第5期12-13

11张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可行性分析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第5期33-36

12于慧俐茅清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第2期8-10

13朱赛鸿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30)第6期94-97

14张安诗等住宅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技术分析煤气与热力2002年(22)第4期359-360

15刘成林杨昌智基于计算机仿真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节能分析节能技术2002(20)第6期20-25

16王文等低温热水地板与热泵空调器采暖测试对比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第2期43-50

低温范文篇4

年1月9日,市中心气象台霜冻黄色预警信号。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防范应对工作,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三个确保”工作目标。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应急委的领导下,我办扎实做好防范低温冰冻工作。一是迅速传达市区领导指示精神,向全区各应急成员单位下发《关于做好防范低温冰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应急成员单位高度重视防范低温冰冻工作,按照通知要求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防止各类灾害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低温冰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二是加强值守应急,坚守工作岗位,组织协调全区防冻防寒工作。三是加强情况收集,注意监测灾情,及时掌握全区动态。截至1月15日上午,我区社会面情况安定有序,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实现预期工作目标。

低温范文篇5

1工艺流程简述

本套低温甲醇洗装置采用6塔流程。6塔是指HS/CO2吸收塔(C2201/C2202)、中压闪蒸塔(C2203)、汽提解吸塔(C2204)、热再生塔(C2205)、甲醇/水分馏塔(C2206)和尾气洗涤塔(C2206)。自一氧化碳变换工序来的压力3.5MPa、温度40℃的原料气经原料气/净化气换热器、原料气/CO:产品气换热器换热和原料气氨冷器冷却至13℃后,进入原料气分离器,出分离器的原料气(喷人少量甲醇,以防止原料气中少量残留的水蒸气在低温时冷凝、结冰)经原料净化气/CO产品换热器冷却至一26℃,然后进入H,S/CO吸收塔。进H:S/CO吸收塔的原料气首先通过HS吸收段的预洗段,出HS/CO吸收塔的预洗甲醇液经塔底液位控制阀送至甲醇/水分馏塔换热器。预洗后的原料气进入H:S吸收段,原料气中的H:S、COS等被来自CO2吸收段的富CO:甲醇液(由H:S吸收塔给料泵送至HS/CO吸收塔主吸收段的上部)吸收,出HS吸收塔主集液盘的甲醇液送中压闪蒸塔下段。脱硫后的原料气进入CO:吸收段下段,原料气中的CO被经热再生及冷却后的贫甲醇吸收。出CO吸收段的净化气经原料气/净化气换热器、原料气/净化气/CO产品换热器复热回收冷量后,送甲醇合成工序。出吸收塔的富液进人中压闪蒸塔闪蒸,闪蒸气通过循环气压缩机加压,再送回到主洗塔进行吸收。闪蒸后的富液进入汽提解吸塔,在常压下闪蒸、汽提,实现再生。汽提后的甲醇富液进入热再生塔,利用再沸器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再生。完全再生后的贫甲醇经主循环流量泵加压后送至H,S/CO,吸收塔。

2装置的优化与改进

(1)将原来P2206泵去C2206塔的回流改为与C2201/C2202塔来预洗甲醇合并作为C2206塔的进料,而将P2207泵来甲醇改作C2206塔的回流。这样大大降低了C2206塔顶甲醇蒸气中的水含量,进而降低了进C2201/C2202塔顶的贫甲醇中的水含量,提高了合成气的净化程度。C2206塔的进料和回流调整以后,系统贫甲醇水含量大大降低(由0.8%降到了0.4%),同时C2206塔底废水中的甲醇含量降低(由1.2%降到了0.6%),这样既减少本系统的精甲醇消耗量,又实现了C2206塔底废水的达标排放。

(2)在吸收塔给料泵P2204前的贫甲醇管线中再增加1组换热器EA2206I—J,以降低去C2201/C2202塔贫甲醇的温度。该换热器投用后,C2201/C2202塔顶进料甲醇温度显著降低(改造前为一42.6一一44.2℃,改造后为一46.2~一48.4℃),同时系统贫甲醇循环量也相应降低,对降低净化气中CO:和(HS+COS)含量产生了很大作用,为甲醇催化剂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酸性气冷却器EA2209的液相(循环水)侧加一空气反吹阀,引人工厂空气定期对该换热器进行反吹,以除去换热器壳程及列管外壁循环水流过后残留的污垢,保证EA2209对酸性气的冷凝效果,尽可能使酸性气中夹带的甲醇蒸气得到冷凝回收。实践表明:此项改造实施后,即使是在夏季最炎热的7、8、9月,酸性气冷却器出口的酸性气温度始终保持在40cI=以下,保证了热再生塔出口酸性气夹带的甲醇蒸气的有效冷凝回收。

(4)装置自开车以来,存在低温甲醇洗解吸的CO:量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为此,将C2203底部出口去C2204中部和上部的2路富H,s甲醇根据C2203底部液位采用串级控制,尽可能多地使这部分甲醇进入C2204上段解吸回收CO:。改造后在系统总硫不超标的情况下每小时能多解吸出CO近400m,有效地缓解了装置CO,量不足的问题。

(5)系统设置有1台尾气洗涤塔(C2207),其主要作用就是用脱盐水洗涤汽提塔排放尾气中夹带的甲醇,同时在C2207塔底得到部分甲醇水溶液作为C2206塔的一路稀溶液进料。该进料的进口设在距离塔底的第21层塔盘上。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该路进料量增大后易造成C2206塔顶的甲醇蒸气温度偏高,且温度波动较大,同时甲醇蒸气含水量也随之增大很多,不易操作。根据这个情况,通过详细的计算论证后,对该路进料的位置作了调整:改为距塔底的第l3块塔盘的一个测温点接口进料。改造后C2206塔顶甲醇蒸气温度明显易于控制,目前甲醇蒸气温度完全能达到设计值且其波动范围仅1.5℃;同时,系统贫甲醇水含量也有明显降低;另外,从一段时间的检测数据看,改造前后C2206塔底再沸器的蒸汽加入量未出现明显的增大。

(6)吸收塔给料泵P2204是1台流量较大的离心泵,此泵选型时扬程定得较高,在正常工作时,泵出口压力较高,致使泵出口过滤器超压运行,且一部分能量损失在泵出口流量调节阀上。为此,将P2204泵的最小流量管线配人C2205塔下段下部的回流管线中,通过其原有阀门及管线实现C2205塔下段下部的进料。通过此项改进,P2204泵出口压力降低,同时可以停运C2205塔下段进料循环泵P2210(该泵的电机功率为5kW),节省部分电能。

(7)将C2206塔再沸器(该再沸器热源为1.3MPa过热蒸汽)冷凝液回收到C2205再沸器(该再沸器热源为0.6MPa过热蒸汽)蒸汽人口,回收冷凝液中的部分潜热。该项改造实施前后C2206再沸器和C2205再沸器蒸汽加入量对I:t~H表1。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该项改造实施后,C2205再沸器蒸汽加入量大大降低,C2206再沸器蒸汽加入量没有变化,平均每小时可节约蒸汽1000kg,按0.6MPa过热蒸汽成本80~v_/t计,这项改造每年可为公司节约63.5万元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8)由于本系统的介质多是甲醇或含甲醇的混合物,为了避免甲醇外排污染环境,将系统各点的倒淋排放、设备反洗以及故障设备排放的污甲醇统一排入专门设置的1个污甲醇储槽中,然后用泵打人C2206中作为该塔的进料,通过蒸馏的方法回收其中的甲醇。这样做一方面回收了系统因各种因素排放而流失的甲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精甲醇消耗量;另一方面减少了系统废水的排放量,降低了排放废水中的COD,同时消除了因甲醇外泄而造成的环境影响。

低温范文篇6

1.引言

硫酸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钙矾石(3CaO·Al2O3·3CaSO4·32H2O)被认为是混凝土受到硫酸盐侵蚀后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产物。本文以自制的水泥砂浆试件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因素和材料组成两方面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水泥基材料TSA侵蚀破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研制抗TSA侵蚀的混凝土材料及解决、防治建筑物的TSA侵蚀危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试验研究

本试验原材料来源于沈阳本地,通过试验来研究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通过其在硫酸盐侵蚀条件下外观、强度及矿物成分的变化,提供混凝土抗TSA型硫酸盐腐蚀性能定性鉴定方法的理论数据。

2.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为:祁连山牌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末为磨细后的石灰岩,其比表面积为400m/kg,砂为本地河砂,细度模数为Mx=2.6,属中砂,表观密度为2650kg/m;侵蚀溶液为采用化学纯的无水硫酸钠配制硫酸钠侵蚀溶液。

2.2试验方案

试验所用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将制备好的砂浆试件1d后脱模,置于水中养护28d后,将水泥砂浆试件A-0,A-1,A-2,A-3,A-4置于5℃、5%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试件B-1,B-2,B-3置于温度为5℃,浓度分别1%,3%,5%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每天对溶液予以补充以保证恒定的溶液浓度,每周更换一次溶液以避免发生碳化反应,定期测定硫酸盐侵蚀后的砂浆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利用XRD等微观手段分析腐蚀矿物成分。试验配合比详见表2-2。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水灰比的影响

水灰比分别为0.4,0.5,0.6的水泥砂浆试件A-1,A-2,A-3经于5℃、5%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后,从表观上看,在开始的120d内,各试件外观均无明显的腐蚀破坏痕迹,表面光滑、致密。到240d时,各试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迹象,到360d时,水灰比0.4的试件的棱角处没有明显的开裂、剥落,只有部分表面出现小的腐蚀斑点;水灰比0.5的试件部分棱角脱落、开裂,表面出现了较多的腐蚀坑、起皮现象,但没有大面积的表面浆化现象;水灰比0.6的试件整个表面出现开裂、脱落、软化现象,表现出典型的TSA破坏特征。对A-1,A-3试件取样做XRD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试样A-3中的衍射峰表现出了与石膏和碳硫硅钙石极为相似的特征峰(石膏的特征峰为:7.56,4.27,3.06)非常接近,进而可初步判断出试件A-3在经硫酸盐侵蚀后生成了大量的碳硫硅钙石致使试件内部水化硅酸钙解体而出现软化、掉皮等现象,而从XRD图谱物相组成来看,试样A-1则主要为钙矾石和石膏晶体,还有少量的碳硫硅钙石。

从试验的的强度变化曲线可知在开始浸泡的120d之前,3种砂浆强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有所增长,说明短期的硫酸盐侵蚀对试件的强度没有产生破坏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砂浆强度开始降低且很明显,到360d时,水灰比为0.4,0.5,0.6砂浆的抗折强度分别损失了3.1%,7.8%和48.2%;抗压强度分别损失了14.5%,22%和77.1%。由此可见,水灰比越高,在低温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砂浆越有利于发生和发展TSA,且强度变化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这一趋势。

3.2石灰石掺量的影响

砂浆的强度变化曲线中显示,在浸泡到120d以前,各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不但没有降低都有所提高,到了240d时掺有石灰石粉的砂浆A-3与A-4的抗折强度损失率都明显低于A-0,这主要是由于早期硫酸盐侵入内部生成的钙矾石和石膏晶体填充了砂浆件表面孔隙,提高了结构的密实度,并侵蚀破坏没有对试件中间没有产生明显的破坏,因此抗折强度没有降低,这与外观破坏程度相吻合,由此可见石灰石粉的加入在短期内可提高砂浆的抗侵蚀性,这也与目前的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损失率差距明显,到了360d时A-0,A-4,A-3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损失分别为23.2%,26.1%,49%;抗压强度损失分别为58.6%,59.1%,72.9%。由此可见掺入少量的石灰石粉是有可能对抵抗长期硫酸盐侵蚀起到有利作用的,但是掺入的量较多时则会加速TSA的侵蚀破坏,强度损失加剧。

4.结论

(1)降低水灰比可使砂浆的空隙结构细化,提高密实度,强度损失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TSA侵蚀破坏的过程,使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提高。

(2)石灰石粉的掺入可改善水泥砂浆的水化产物,优化其空隙结构,因此少量石灰石粉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水泥砂浆初始强度与短期抗TSA侵蚀性能,但掺入的量较多时则会加速其TSA侵蚀破坏的过程。

(3)在同等温湿环境下,随着侵蚀溶液浓度的提高对水泥砂浆的侵蚀作用增强,致使砂浆强度损失加大,加速了TSA侵蚀破坏的发生与发展。

(4)根据材料宏观性能演变过程,将TSA侵蚀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衰减退化期,软化解体期。而在TSA侵蚀环境下水泥基材料的宏观性能通常表现为先增强、后降低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低温范文篇7

1引言4

1.1编制目的4

1.2编制依据4

1.3适用范围4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4

2.1应急指挥机构4

2.2专家咨询委员会5

2.3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6

3救灾防病应急准备6

3.1经费准备6

3.2物资准备7

3.3通信与信息保障7

3.4救灾防病技术保障准备8

3.5社会动员准备8

4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8

4.1灾害预警预报8

4.2灾害信息共享9

4.3灾情信息报告与管理9

5应急处理措施10

5.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10

5.2卫生监督工作11

5.3医疗救治工作11

6灾后救助11

6.1善后处置11

6.2调查与评估12

6.3信息12

7附则12

7.1国际沟通与协作12

7.2奖励与责任12

7.3预案管理与更新13

7.4预案生效时间13

8附件:13

8.1雨雪冰冻灾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14

8.2雨雪冰冻灾害公共卫生技术方案18

8.3低温冰冻灾害消毒技术方案20

8.4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23

8.5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基本情况统计表24

1引言

持续阴雨低温天气,容易引起道路大面积结冰,从而导致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延误或中断,造成大量旅客被困滞留在公路、火车站、机场等地,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由于滞留地天气寒冷、生活条件简陋、人群密集,非常容易引起疾病、食物中毒发生和传染病流行。为了有效做好低温冷冻天气大范围人群滞留的医疗与卫生防病工作,省卫生厅组织制定本卫生应急预案。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省内卫生部门应对突发重大低温冰冻天气灾害紧急医疗卫生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低温冰冻天气灾害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工作,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凡在我省发生的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导致的任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用于本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应急指挥机构

卫生厅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省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全省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救灾防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地方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救灾防病应急处理工作。

2.1.1全省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全省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省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应急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做出处理救灾防病的重大决策。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低温冰冻天气灾害的性质和卫生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办公室、规财处、应急办、医政处、疾控处、卫生监督处、基妇处、爱卫办。各有关处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省卫生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应急办,负责全省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2.1.2地市、县区级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地市、县区级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在上级指挥部指导下,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做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救灾防病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2.2专家咨询委员会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救灾防病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地)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工作需要,组建救灾防病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2.3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是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

3救灾防病应急准备

3.1经费准备

救灾防病所需经费,应本着政府负责、自力更生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给予切实保证。

3.1.1省及各受灾地市、县区政府,应安排必要的救灾防病紧急补助经费,由主管部门结合防病预案,统一安排使用。

该项经费使用严格限定于灾区医疗救护、重大疫情扑灭、大面积消毒杀虫灭鼠、食品和饮水安全等防病措施。省级救灾防病经费只补助到地级市,由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和防病工作需要,结合地方财力,统一安排使用。

3.1.2省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灾经费和国内外救灾捐赠款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主要用于扑灭疫情和改善灾区防病环境所需药品、疫苗等的购置,灾区医疗急救用品、药品和防病治病最急需的基本器械、物资的购置。

3.1.3灾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被破坏的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纳入灾区统一复产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进行。

3.1.4严格管理救灾防病资金的使用,直接用于对灾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3.2物资准备

3.2.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灾害多发地区,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调配和统筹管理下,建立健全常用卫生救灾物资的分级储备建议和目录,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建议补充急救药品及消杀药械等各种应急物资,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医疗卫生救援需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规定,做好分级物资储备,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保障灾区群众和滞留旅客的生命安全。

3.2.2在救灾防病期间及灾后,各灾区医药、化工生产经营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好药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杀虫灭鼠用药品的生产、供应工作。灾区卫生部门要及时地把防疫治病所需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品种、数量,报当地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并可多渠道筹集救援药品。

3.2.3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受灾地区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协调落实生产、供应工作。

3.2.4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灾期间和灾后疾病防治工作,各灾区卫生部门应主动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通报防病治病情况,以便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3.3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要做好在低温冷冻极端天气下采取医疗卫生救援的能力储备,省级救援机构和灾害多发市救援机构需配备在极端低温冷冻灾害天气下采取医疗卫生救援必须的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省内所有救灾防病信息都必须及时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立《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项经费,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硬件更新。

3.4救灾防病技术保障准备

3.4.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4.2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省协调指导、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3.4.3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3.5社会动员准备

平时做好公众的卫生应急宣传,提高公众理性应对危机事件的意识和心理应对能力,并有能力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

4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4.1灾害预警预报

4.1.1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

4.1.2根据灾情预警,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省和有关市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4.2灾害信息共享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4.3灾情信息报告与管理

4.3.1初次报告

灾害和受灾基本情况、救灾防病工作开展情况,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4.3.2阶段报告

主要报告灾情和持续的救灾防病工作开展情况,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展和控制情况,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正。

4.3.3总结报告

灾害的发生情况;受灾基本情况;卫生系统损失情况;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控制情况;救灾防病工作情况及评估;相关卫生资源消耗和需要补充的情况;经验及教训。

4.3.4报告方式和时限

事件发生地所在的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基本责任报告单位,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开展救援的医疗机构负责提供相关工作和技术支持。责任报告单位应负责确认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否收到报告信息。

报告方式按灾害紧急情况,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确定的具体报告内容和时限。

初次报告除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外,必须上报书面报告,时限为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内上报。

阶段报告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报。必要时,按上级要求进行书面方式上报。

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必须上报书面报告。

4.3.5救灾信息报告管理

救灾防病信息报告原则上以《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主,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按《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附表的内容,使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其它形式上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与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对救灾防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应急处理措施

5.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及时派出卫生防疫队伍,深入安置点落实防病措施。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的正常运转。做好临时医疗救治点的疾病监测工作,指定专人做好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临时医疗救治点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指导做好安置点通风换气,保证人群密集场所的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建议有关部门做好安置点垃圾集中放置、及时清运和处理;保证足够数量的厕所,做好保洁工作。加强与交通、气象、铁路、民航、民政、医疗等部门沟通,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卫生与健康宣教工作。

5.2卫生监督工作

及时派出卫生监督人员,深入安置点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滞留区饮食集中供应点及旅客临时安置点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协助或建议有关部门选择卫生条件好、日常卫生管理到位、供应能力充足的单位负责以上地点食物及饮用水的供应。指导供应单位严把原料采购关,不得使用《食品卫生法》中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严格落实餐具及熟食容器消毒措施。加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沿线和滞留旅客聚集地点的餐饮单位的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小饮食店,督促其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对条件差的餐饮单位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5.3医疗救治工作

在人群集中的安置点设置临时医疗站,针对低温冷冻天气常见的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派出巡回医疗车巡回,及时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准备充足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药品和一线救治力量;一线接诊医生要特别注意易发传染病的识别和及时报告;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做好临时医疗救治的病人登记和药品发放登记。

6灾后救助

6.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救灾防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6.2调查与评估

要对救灾防病中的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6.3信息

信息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救灾防病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救灾防病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

7附则

7.1国际沟通与协作

7.1.1按照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助交流,借鉴发达国家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国救灾防病工作。

7.1.2科研和国际交流

省内有计划地开展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灾防病相关的科学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省救灾防病的整体水平。

7.2奖励与责任

7.2.1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政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7.2.2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3预案管理与更新

根据救灾防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7.4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8附件:

8.1雨雪冰冻灾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8.2雨雪冰冻灾害公共卫生技术方案

8.3低温冰冻灾害消毒技术方案

8.4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

8.5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件8.1

雨雪冰冻灾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天气寒冷和阴雨连绵是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人员密集和流动大是引起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2003年的春节,SARS的暴发提醒我们,在春节不能放松传染病的防治。冬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流感、SARS、禽流感等)和肠道传染病(如诺如、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为此,特制定本指引,供参考利用。

一、家庭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指引

1.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不要过劳过累。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不酗酒,保证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养成均衡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服被子。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或纸巾掩口鼻。

3.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热透。

4.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添衣保暖。

5.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6.建议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7.减少到人多拥挤公共场所。

8.出现感冒发热或呕吐腹泻等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9.清理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须再洗手。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清洗和喷洒(拖地、擦洗)。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配制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84消毒液按原液与清水按1:30的比例或1公斤水加泡腾片3片。

二、针对公共场所(滞留场所或临时安置点等)的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指引

1.根据滞留场所和安置点人数决定设立临时医疗点。医疗点要规范门诊日志,完善诊病登记。医疗点要指定专门的人负责疾病监测和传染病报告。

2.必要时建立健康巡查制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要及早送医院隔离治疗。发现有聚集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降低人员密度。根据滞留场所的容量,估算收留人数。疏散人员,降低人员密度。

4.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派发宣传资料或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进行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教育群众不要随地吐痰,痰应用纸巾裹好后放入有盖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大小便。

5.提供安全饮水。

6.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尤其是临时提供食品的供应点。

7.提供足够数量的厕所,并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定期保洁和清扫。设置洗手设施,预备洗手液及抹手纸巾或干手机供洗手之用。

8.提供加盖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有呕吐物必须及时清理消毒。

9.做好通风换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要保证空气流通。

10.做好心理辅导。

三、针对医院的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指引

1.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尤其是门诊、急诊、呼吸科、外科、防保科等重点科室。保证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转。

2.规范预检分诊工作。重点做好发热门诊的分诊工作,尤其是在流感病人数量急剧增加的时候。

3.遇到如下异常情况及早报告给辖区疾控中心:

(1)符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畴;

(2)死亡人数高于平时;

(3)肺炎病人、发热病人、腹泻病人、呕吐等病人高于平时;

(4)出现聚集性发热、腹泻、呕吐、肺炎病人;

(5)其它临床医生认为是异常情况。

4.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院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四、针对家庭的防治冻伤指引

(一)认识冻伤

冻伤是由于身体受到低温或严寒而导致的一种伤害。冻伤会导致受伤部位感觉迟钝和表皮色素缺失。冻伤常常发生在鼻子、耳朵、面颊、下颚、手指或者脚趾。冻伤会对身体产生持久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截肢。冻伤的发生几率随着身体血液循环的降低而增高,或者人们在低温环境中没有足够衣物保暖。

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发红或者疼痛,处于寒冷的环境或者未保护暴露于寒冷中的皮肤--冻伤可能就开始了。以下任何症状可能指示受到冻伤:

1.皮肤呈白色或者灰黄色;

2.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者呈蜡样;

3.麻木感。

4.冻伤患者通常对冻伤的发生没有察觉,直到受冻的组织感觉麻木才意识到。

(二)如何处理冻伤

如果你察觉到有冻伤的症状,请寻求医生治疗。因为冻伤和低体温症都是由于暴露于低温引起的,首先确认患者是否有低体温症状,如果有的话要求预先记录。低体温症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症状,需要紧急医疗救护。

如果冻伤患者没有低体温症状或者不能够立刻开始医疗救治,按照一下程序处理:

1.立刻进入温暖的室内;

2.除非必需,请不要用冻伤的脚或者脚趾走路,这样会加重冻伤对身体的损害;

3.将受冻伤的部位浸入到温而不烫的水中(水温以能够让健康部位的皮肤感觉舒适为准);

4.或者用身体的体温来温暖受冻伤部位,比如用腋窝来温暖冻伤的手指;

5.不要使用雪或者通过按摩来摩擦冻伤部位,这样会加重损害;

6.不要使用热的垫子、热的灯或者热的炉子、壁炉、取暖器。冻伤的部位通常感觉麻痹很容易被烫伤。

以上的过程不能替代正确的医疗救治。低体温症是一种医学急症,冻伤应当让卫生保健医师来评估其伤害程度。

附件8.2

雨雪冰冻灾害公共卫生技术方案

一、雨雪冰冻灾害食品卫生工作

1.在食物分配与配给过程中,要首先满足儿童、孕妇、乳母、老人等营养不良敏感人群。

2.加强卫生宣传,防止发生因误食毒蘑菇、河豚鱼等有毒动植物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3.教育群众不要食用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不食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

4.提倡采用煮、炖、烧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式,食物要煮熟煮透,并注意生熟分开;

5.食品要现吃现做,做好尽快食用;

6.尽量不吃剩饭剩菜,或在确定未变质的情况下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7.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晾晒。

8.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食和冷荤菜。

9.了解灾民家庭农药存放地点及其包装破损情况。一旦发现可能污染源,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发生急性中毒。

10.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二、雨雪冰冻灾害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工作

1.灾区加强裸露自来水管的保暖措施,夜间可让水龙头少量滴水,保证管内水流,防止管内结冰,防止水管冻裂。

2.公共场所(如车站、列车)提供热开水,提供足够数量商业瓶装饮用水。

3.高速公路服务区、国道、省道等交通主要道沿途商店,储备足够量的商业瓶装饮用水。

4.不喝来历不明的饮用水,不喝雨雪生水。

5.加强对灾民集中安置点环境卫生管理,保证足量的厕所,做好保洁和粪便处理,垃圾集中放置、及时清运和处理,避免污染水源。

6.加强雪灾出行卫生防护宣传。

附件8.3

低温冰冻灾害消毒技术方案

一、集中安置场所基本卫生、保洁要求:

1.自然通风良好,避免集中供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流通。

2.分区设置,避免过度拥挤;并设有相对独立的发烧咳嗽病人(呼吸道)和呕吐腹泻病人(肠道)两个安置治疗房间(点);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卫生;

4.配备足够数量的公共厕所或移动厕所;设置洗手设施,有专人定期保洁和清扫;有条件的配备洗手消毒液及抹手纸巾。

5.专人保洁,组织专人负责垃圾收集、转运,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6.定期广播不要随地吐痰,痰应用纸巾裹好后放入有盖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有发热咳嗽或呕吐腹泻应及时到临时医疗点就医等核心卫生信息。

二、环境消毒

1、空气

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如发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对疫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房屋经密闭后,用15%过氧乙酸溶液按7ml/m3(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把过氧乙酸溶液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2、餐具消毒

可煮沸消毒10分钟。也可将2片漂精片或1片泡腾片溶入2斤水中,浸泡餐具30分钟。

3、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受污染环境消毒,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4、粪便、排泄物的处理及消毒

对于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及排泄物、呕吐物应加强消毒处理,应做好消毒后才能运送。可选用下列一种消毒方式:

消毒剂用量作用时间

20%漂白粉澄清液按消毒液:粪便=1:22小时

6%漂白粉精溶液按消毒液:粪便=1:22小时

5%氯胺T溶液按消毒液:粪便=1:22小时

或用漂白粉干粉,按干粉:粪便=1:52小时

5、垃圾的收集和消毒处理

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传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关的卫生消毒要求处理或直接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的消毒方法: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后深埋。

6、运输工具的消毒:

车、船内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密封空间,可用15%过氧乙酸按7ml/m3熏蒸消毒,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作用60分钟。

7、生活污水:

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升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克。混匀后作用1.5小时~2小时,余氯为4mg/L~6mg/L时即可排放。

8、手消毒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于接触可疑有传染病原体的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和手消毒。手消毒可选用下列方式之一。

消毒剂消毒方式作用时间

10%碘伏(250mg/l)擦拭1~2分钟

75%酒精擦拭1~2分钟

0.2%过氧乙酸擦拭1~2分钟

5%漂白粉擦拭或冲洗

0.2%洗必泰洗净后擦拭3分钟

0.1%新洁尔灭洗净后擦拭5分钟

附件8.4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

市卫生局(盖章)统计日期:年月日

派出医疗卫生队(支)出动医护人员(人次)出动车辆/车次救治病人数(人次)派出卫生防疫监督队(支)出动卫生防疫、监督人员(人次)消毒面积(平方米)医药费用(元)消毒费用(元)发放宣传材料(份)其它

填报人:联系电话:。

附件8.5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基本情况统计表

市卫生局(盖章)统计日期:年月日

受灾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卫生部门受灾情况

受灾县数功(个)受灾人口(万人)因灾受伤人数因灾死亡人数其它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房屋倒塌(平方米)因灾危房(平方米)损失药物器械(万元)损坏大型设备金额(万元)卫生系统损失金额(万元)

低温范文篇8

关键词:辐射采暖低温地板采暖方式环保节能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日益提高,但由于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建筑耗能迅速增长,已大大超过了能源增长的速度,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接近30%,仅采暖能耗一项,就已占到能源总消耗的10%左右,能源紧张已严重制约着经济建设,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北方城镇居民大多是采用散热器对流采暖,最近几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并不是一项新的采暖技术,国外于20世纪初就开始在一些工程中采用,但由于金属管材容易产生腐蚀和渗漏等问题,这种采暖方式未能得到迅速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塑代钢”技术的发展以及联聚乙烯管的出现,使得低温热水地板辐射暖焕发了生机。

一、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室内采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工程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散热器采暖,克服了诸如能耗大、舒适性差、难于分户计量、占用房间使用面积等问题。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进行采暖的系统,它将塑料管敷设在楼面现浇混凝土层内,热水温度≯60℃,工作压力≯0.4MPa。该系统以整个地面作为散热面,地板在通过对流换热加热周围空气的同时,还与人体、家具及四周的维护结构进行辐射换热,从而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其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50%以上,是一种理想的采暖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散热器采暖存在的问题。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节省燃料,电能消耗低,是最经济的供暖系统。

1、舒适、卫生、保健

传统的散热器采暖热量主要集中在房间的中上部,上热下凉,人们有口干舌燥的感觉。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以均匀辐射的方式散热,这是最舒适的采暖方式,室内地面温度均匀,室温自下而上逐渐递减,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符合“温足凉顶”的中医健身理论,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散热器采暖方式主要依靠自然对流方式传热,由于热源温度较高,因而空气流速较大;而地板采暖主要依靠辐射和自然对流两种方式传热,使用较低温度的热媒,避免了室内空气的强烈对流热交换,空气流速低,大大减少了因对流所产生的尘埃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由于风速是影响室内扬尘的重要因素,所以,采用地板采暖的房间扬尘很小,比较卫生,改善了家居环境。

2、美观,不占使用面积

室内各种管线均可铺设在地暖结构层中,取消了散热器的立、支管,不但增加了使用面积,而且房间可以任意分隔,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

3、保温隔音,热稳定性好

目前,我国隔层楼板一般采用预制板或现浇板,其质地脆硬,隔音效果很差。地板采暖由于增加了保温层,可以大大减少上层对下层的噪声干扰,具有非常好的隔音效果。由于地暖特殊的地面构造,当上下层不采暖时,中间层的采暖效果几乎不受影响;地面层及混凝土层蓄热量大,因而在间歇供暖的情况下,室内温度变化缓慢,热稳定性好。地板辐射采暖由于有较厚的混凝土和砂浆层作为蓄热结构,系统的蓄热能力强,因而热惰性更强,热稳定性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因此,即使是在间歇供暖的条件下,房间内的温度波动较小。试验表明,在室温20℃时停止供热,12h后的室温仍可保持在18℃左右。

4、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

散热器采暖通常采用95一70℃供水温度,需要耗费大量的热能。而地板辐射采暖所用热媒温度较低,一些低温热源也能被利用,如太阳能、地热水。此外,还可利用热电厂余热、城市供热管网回水等热能。这些低温热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节约了数量可观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减少了废气、废渣的排放,既节能又环保。地暖系统在达到同样舒适条件的前提下,室内设计温度的能耗可以比其他采暖形式降低20%一30%,提高了热效率,而且各房间的温度可以独立调节。

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施工

1、地板辐射采暖管材

地板辐射采暖常用的管材有钢管、铜管和塑料管。由于塑料管具有无接头、容易弯曲、易于施工等优点,因而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常用的塑料管有:交联聚乙烯PEX管、改性聚丙烯PP一C管、聚丁烯PB管、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XPAP等,它们具有抗老化、耐腐蚀、不结垢、承压高、无环境污染、不易渗漏、水阻力及膨胀系数小等特点,在50℃环境下使用可达50年。不论采用何种管材,管件和管材的内外壁应平整、光滑,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明显的痕纹、凹陷;管件和管材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装卸、运输时应小心轻放,不能受到剧烈碰撞和尖锐物的冲击,不能抛、摔、滚、拖,避免接触油污;在储存和施工过程中,要严防泥土和杂物进人管内,存放处应避免阳光直射。

2、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埋管铺设方式

(1)直立型:随水流板面温度逐渐降低,首尾温差大,板面温度场不均匀。

(2)旋转型和往复型:铺设复杂,高低温管间隔布置,板面温度场均匀,供暖效果好。每个支环路一般为60一80m,最长宜≯l20m,原则上采取一个房间一个环路,房间面积大的,以20—30m2扩为一环;每个环路宜采用整根管道,中间不允许有接头,以防止渗漏;靠近外墙、外窗处由于热损失大,加热盘管的间距应布置得小一些,以维持该处的地表温度。

三、目前地板辐射采暖存在的问题

(1)地板辐射采暖需要增加楼板的厚度,使房间的净高减小,同时也增加了楼板荷载,使得土建的造价增加。由于地暖是在楼板下布管,与普通采暖方式相比地面厚度增加了6一9cm,设计时应考虑适当增加层高,以保证房间的有效净空。

(2)室内家具及其他物品的布置对地板的遮挡,会影响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散热,特别是小卧室房间更应该慎重考虑其散热效果。

(3)由于地板采暖的热惰性,其快速加热能力不足,一般需要1.5h后才能达到设计温度。

(4)由于地暖由底板向上散热,容易引起填充层、找平层混凝土收缩,产生温度应力,导致地面产生轻微裂缝。

低温范文篇9

[关键词]亚低温;出血性脑卒中;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据估计我国年发病率为150万,总存活者达600万,75%残废,其中40%重残,脑卒中一旦发生,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少人需终身护理,故有效防治脑卒中,是当前医学研究与临床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40%~50%,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根据整体化观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对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不失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推广的方法,现将我院用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对16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年龄65.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2例、壳核出血6例、脑干出血2例、丘脑出血1例)。

1.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0例(嗜睡2例、浅昏迷5例、中度昏迷2例、重度昏迷1例),脑膜刺激征5例,发烧12例,偏瘫9例,交叉瘫2例,眩晕2例,头痛呕吐13例,心律失常4例,STT改变3例,视野缺损2例,巴氏征阳性8例,肺部感染7例,失语6例。

1.3亚低温治疗方法采用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机温设置在9℃~5℃,帽子摆放病床时,帽口应略低于帽顶部,以便排水,空气湿度大时,易形成冷凝水,应注意及时更换枕头布套。一般治疗5d~10d,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将体温控制于(35℃~36℃)±(0.3℃~0.5℃)为宜。

1.4护理

1.4.1临床监测

1.4.1.1意识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意识情况,做言语、疼痛的刺激,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检查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区分是否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按照GCS评分标准,全面正确评估患者情况,该组患者GCS5分~7分3例,8分~11分7例,其中2例患者入院后第2天GCS评分下降2分,提示病情加重,复查CT,1例脑出血出血量加大,第2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1.4.1.2瞳孔观察患者双侧瞳孔大小、形态、位置,有无不对称,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本组2例患者入院后第2天,双侧瞳孔不等大,昏迷加深,及时通知医生,复查CT血肿增大,遵医嘱加大脱水剂用量后患者病情逐渐恢复。

1.4.1.3肢体活动了解肢体瘫痪范围及程度,观察有无抽搐及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并根据患者瘫痪程度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注重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有抽搐者采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抽搐不自主活动较多者,加约束带防止坠床。

1.4.2生命体征监测每隔2h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报道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故应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处理[1]。一般将体温控制于(35℃~36℃)±(0.3℃~0.5℃),连续观察3d及时通知医生停用亚低温治疗。

1.4.3采取正确卧位患者平卧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2],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每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特点,调整瘫痪肢体的正确姿势,及早取得家属配合,要求患者健侧、患侧交替侧卧,仰卧时上下肢置于功能位并加防护垫,以防止肩、肘、腕综合征及废用性肌萎缩。病情许可应每2h更换一次患者头部放置的位置,注意保持降温帽内干燥,以防止患者皮肤冻伤。

1.4.4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治疗期间,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可并发呼吸系统感染,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我们对昏迷患者采取翻、拍、吸的方法,即翻身侧卧每2h一次,拍背使深部痰液松动,当患者咳嗽或在床边听到气管处有呼噜声时及时吸痰。尤其是鼻饲患者鼻饲前抬高床头30°,以避免鼻饲液返流误吸,意识清醒者及早拔出鼻饲管。

1.4.5人性化护理的作用患者入院后尽量安排于ICU病房,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空气清新,保持室内相对湿度60%~70%,相对温度20℃~22℃,定期消毒,减少探视,并注意动员家庭社会的力量,全方位参与护理,以提高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2讨论

一般而言,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体温升高。本组16例中有12例发热占75%,4例在发病6h内出现发烧,体温38℃以上,8例在24h以后发热(6例为肺部感染),本组死亡3例,体温均达40℃以上,其中2例脑出血发病第2天昏迷加深,GCS评分3分,复查头颅CT出血灶加大,证实了脑卒中后发热与残疾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有关,应采取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发热以预防卒中进展[3]。然而根据我院临床使用的药物降温方法如注射安痛定、柴胡、来比林、巴比妥类药物,或口服扑热息痛等,大多降温效果不明显,而亚低温治疗有较肯定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占87.5%。亚低温对脑细胞保护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降低脑氧耗、参与能量代谢、减少脑细胞乳酸堆积、抑制有害物质释放、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细胞蛋白破坏、促进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等。综上所述,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具有较肯定的治疗效果,在护理上细致、得当,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存活率,减轻致残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安全并发症少,且操作方法简单,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淑华.气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238.

低温范文篇10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作用;大气污染控制

Abstract:Asanewprocesstechnology,Catalysis-assistednon-thermalplasmatechniquehasitsadvantages,suchaslessenergyconsumption,higherremovalefficiency,etc.ThetechniqueintreatingVOCs,NOxandengineoff-gaseshavelargedevelopmentprospects.Becauseoftheimmaturepracticalapplication,itneedtoincreaseeffortstoconductmorein-dep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research.Catalysis-assistednon-thermalplasmatechniquewillbeabletoplaytheimportantroleinthetreatmentofwastegases.

Keywords:non-thermalplasma;synergisticeffect;airpollutioncontrol

目前,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低浓度有害气态污染物(如SO2、NOx、VOCs、H2S等)广泛地产生于能源转化、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过程中。国际条例加强了对这些有害废气的限制。传统的治理方法如液体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焚烧和催化氧化等已很难达到国际排放标准[1]。

近年来兴起的低温等离子体催化(non-thermalplasmacatalysis)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净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用该项技术处理有机废气具有以下优点:①能耗低,可在室温下与催化剂反应,无需加热,极大地节约了能源;②使用便利,设计时可以根据风量变化以及现场条件进行调节;③不产生副产物,催化剂可选择性地降解等离子体反应中所产生的副产物;④不产生放射物;⑤尤其适于处理有气味及低浓度大风量的气体。但以下两方面还有待改进:①对水蒸气比较敏感,当水蒸气含量高于5%时,处理效率及效果将受到影响;②初始设备投资较高。该项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处理方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物处理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本文将探讨其与污染气体的作用过程及两者协同作用机理,并概述这一技术在废气治理方面的进展。

1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原理与协同作用机理

1.1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原理

等离子体是含有大量电子、离子、分子、中性原子、激发态原子、光子和自由基等组成的物质的第四种形态。其总正负电荷数相等宏观上呈电中性,但具有导电和受电磁影响的性质,表现出很高的化学活性。根据体系能量状态、温度和离子密度,等离子体通常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包括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高温等离子体的电离度接近,各种粒子的温度几乎相同,并且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它主要应用于受控热核反应研究方面。低温等离子体则处于热力学非平衡状态,各种粒子温度并不相同。

低温等离子体可通过前沿陡、脉宽窄(纳秒级)的高压脉冲放电在常温常压下获得,其中的高能电子和O、OH等活性粒子可与各种污染物如CO、HC、NOX、SOX、H2S、RSH等发生作用,转化为CO2、H2O、N2、S、SO2等无害或低害物质,从而使废气得到净化。它可促使一些在通常条件下不易进行的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甚至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故属低浓度VOCs治理的前沿技术。

1.2协同作用机理

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协同作用处理废气的主要原理如下:等离子体中可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极活泼的高活性物种,这在普通的热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这些活性物种(特别是高能电子)含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引发位于等离子体附近的催化剂,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时,催化剂还可选择性地促进等离子体产生的副产物反应,得到无污染的物质。但是目前国内外在等离子体和催化协同作用机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比较少,在这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有学者认为,固相催化剂的活性是由它们的化学和物相组成,晶体结构以及活性比表面所决定。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催化剂表面将形成超细颗粒(平均颗粒直径为5-500nm,比表面约为100m2/g),这将大大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且破坏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拥有更多的空穴,从而导致高的催化活性。相比普通的催化剂,等离子体作用后的催化剂有如下独特之处:①具有高度分布的活性物种,②能耗减少,③加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延长了催化剂寿命;④缩短了制备时间。另外,等离子体的作用可促进催化剂中的组分均匀分布,降低对毒物的敏感程度。这些特性将使得等离子体—催化技术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2.研究进展

欧美和日本等国对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主要把该技术应用于脱硫脱硝、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净化汽车尾气、治理有毒有害化合物等方面。目前,很多国家的学术机构、政府和商业机构都在积极地开展此类研究。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学者在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有机废气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多实验结果,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3.1处理VOCs进展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协同作用相比单个作用时能大大增强净化效果。KangM等人在常压下用等离子体/TiO2催化体系去除苯,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苯的浓度为1000mg/m3,在仅有氧气等离子体没有TiO2催化剂时,40%的苯分解;在TiO2/O2等离子体下,脱除率达到70%;在O2等离子体中,TiO2负载于γ-Al2O3上时甲苯的转化率达到80%。

FutamuraS等[2]对有害大气污染物(HAP)在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处理中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没有MnO2作催化剂时,苯的摩尔转化率为30%,而在有MnO2作催化剂时,苯的摩尔转化率可以大大提高。FranekeKP等人[3]研究指出,在仅有催化剂时,20%的DCE(二氯乙烯)转化成CO2;仅放电条件下,转化70%的DCE;只有当两者协同作用时,有90%的DCE被去除,并且CO2为主要氧化产物。

秦张峰等[4]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净化甲苯废气,采用了含CuO、Pd、Pt等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当反应气流速为50-500mL/min,甲苯初始浓度为2000-20000mg/m3时,甲苯去除率为70%-95%,脱除量可达110mg/h。李锻等[5]将双极性脉冲高压引入介质阻挡反应器对氯苯和甲苯的分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而以冯春杨[6]、晏乃强[7]和黄立维[8]等人开展了脉冲电晕去除多种有机废气的研究,初始浓度为76.8mg/m3,苯的去除率达到61.4%,并对比了线—筒式和线—板式二种反应器对甲苯的去除率,在以Mn、Fe等作为催化剂时,可使去除率提高,催化剂活性的排序为Mn>Fe>Co>Ti>Ni>Pd>Cu>V,在去除各种有机废气中,甲醛最易去除,二氯甲烷最难,甲苯、乙醇、丙酮则处于其间。

3.2处理氮氧化合物进展

RajanikanthBS等[9]人对模拟气体在等离子体放电催化中NOx的去除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介质填充床的存在可使NO在低电压下有更高的去除效率。实验对三种不同的催化剂(Al2O3、BaTiO3、Al2O3+Pd)进行了探讨,发现BaTiO3颗粒在气体组成为NO、O2、N2以及NO在N2中时有更高的去除效率。在NO的初始浓度为265mg/m3时,NO的去除效率几乎达到99%。在模拟汽车尾气(组成为NO∶O2∶CO2∶N2)中,相比其他介质,涂了Pd的Al2O3催化剂有更高的NO去除效率,在室温下NO去除效率相当于300℃甚至更高温度下尾气在惯常催化剂作用下的效率。

FranekeKP等[10]研究指出,仅在放电条件下,部分NO被氧化成NO2;在仅有氨作为还原剂,沸石作为催化剂时,可去除20%的NO;当等离子体置于催化之后,仅少量NO氧化成NO2;放电置于催化之前,约50%NO被去除;而当等离子体靠近催化放置时,有超过80%的NO转化成N2。

3.3净化机动车尾气进展

为实现美国环保局(EPA)提出的机动车尾气中NOx必须还原90%以上的目标,等离子体协同的催化体系在治理机动车排气方面有了很大进展。目前,用该项技术NOx的还原效率可达到65%以上,同时,该项技术还可脱除92%~96%的颗粒物,去除甲醛40%以上。

美国学者指出,在富氧废气中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汽车尾气,可使NO在O2和碳氢化合物的协同作用下转变为NO2。而随后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可使NO2转化为N2。该方法强化了机动车排气中氮氧化物的还原,特别是那些有相对较高硫含量的汽车尾气。MiessnerH等[11]也指出,SCR和低温等离子体相结合净化机动车排气,加强了整体反应,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就能有效地去除NOx。Al2O3和ZrO2作为催化剂的加入,促进了反应向有利方向进行。当供给每个NO分子30ever的能量,温度为300℃,气速为20000/h时,500mg/m3的NO能还原一半以上。

国内学者发明了一种后置式汽车尾气净化器,尾气经锥体分散后进入电场的催化剂中,在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尾气净化率大大提高。该净化器一方面可使催化剂活性增加,转化率提高;另一方面可避免催化剂烧结,从而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净化器具有以下优点:①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技术相结合,技术得到升级;②适用于各种车型,不受汽车的原始排放限制,不同于现有的三元催化装置;③没有起燃温度限制,对冷车启动同样有效,且适用范围广;④结构紧凑,设计独特、新颖。

3.展望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条件试验已较充分,也有了大量理论基础,已为这项工艺简单、适用性强、流程短、能耗低、易于操作和自动化的新技术早日工业化打下了充分的基础。但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协同作用方面研究较少,是一项全新的处理技术,二者相结合,等离子体场产生高能量活性粒子,促进催化反应,减少能耗;催化主导反应方向,让反应具有选择性,并能大大减少反应副产物,该技术被认为在处理VOCs、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实际应用还很不成熟,必须投入足够力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唤春,潘洪明,陈英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进展[J].化工环保,2001,21(6):324-327.

[2]FutamuraS,ZhangAH,EinagaH,etal.Involvementofcatalystmaterialsinnonthermalplasmachemicalprocessingofhazardousairpollutants[J].CatalysisToday,2002,72:259-265.

[3]FranckeKP,MiessnerH,RudolphR.Plasmacatalyticprocessesforenvironmentalproblems[J].CatalysisToday,2000,59:411-416.

[4]秦张峰,关春梅,王浩静,等.有害废气的低温等离子体脱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1,22(2):201-210.

[5]李锻,刘明辉,吴彦,等.双极性脉冲高压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氯苯和甲苯[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23~26.

[6]冯春杨,赵君科.脉冲电晕技术在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1):59~61.

[7]晏乃强,吴祖成,谭天恩.脉冲电晕放电治理有机废气的研究—放电反应器结构[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6):278~281.

[8]黄立维,林鑫海,顾巧浓,等.电晕-吸收法治理甲苯废气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7~21.

[9]RajanikanthBS,RoutS.Studiesonnitricoxideremovalinsimulatedgascompositionsunderplasma-dielectric/catalyticdischarges[J].FuelProcessingTechnology,2001,74:17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