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十篇

时间:2023-03-15 04:28:28

乡土美术

乡土美术篇1

1.1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各民族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且他们将这些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乡土美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元素,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状况,可以说乡土美术是民族的精神记忆。以往的乡土美术传承都是通过世袭来实现,所以乡土美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对当地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影响。人们通过对乡土美术的分析,可以找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出民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来说,他们自身的乡土美术承载着许多民族史诗和历史神话故事,并且这些乡土美术世世代代在传承,从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2能够提升民族文化心理稳定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些语句无不包含对乡土人情的眷恋,而乡土美术作为乡土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以更加固定的形式来进行传承,从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为民族文化心理稳定奠定良好基础。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将人类现有的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乡土美术作为外在文化的表现,同时它对内在文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引导,使他们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情感等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更加贴近本民族的心理,在民族文化上有更深的认同感。所以说,乡土美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提升民族心理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团结民族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1.3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乡土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站在民族角度上分析问题,找到与美术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从而提升民族美术教育质量。进入新时期以来,乡土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本民族的发展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通过乡土教育,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而乡土美术教育,可以让人们对所属群体进行肯定和认同。只有将乡土认同上升到一种民族认同,才可以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才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蔚县剪纸,它作为河北省汉族乡土美术的代表之一,采用明快绚丽的色彩来展现出北方民族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同时该种乡土美术作品还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情感表达上能够给人更多的想象,对于大部分汉族人民来说,它有一种淳朴的气息,让人感到亲切,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认同。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这种乡土美术成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但是它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从而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正是千千万万这种乡土美术的组合,才构成了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说,乡土美术教育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乡土美术教育内涵分析

2.1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科学借鉴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美术教育,它都源于民间美术的发展,也正是民间美术形式的多样化,才为世界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元素。乡土美术教育的绘画理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它的造型比较夸张,在色彩运用上比较鲜明,而且色调之间的对比效果也比较明显,在表现上一般会呈现出多角度、多时空的状态,从而给人更多的遐想,在情感的表现上更加自然。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乡土美术的创作特点,结合本土民族美术形式,将其融入现代美术作品中,使其在现代美术与民族美术表达上有更加良好的表现。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大国,在进行现代美术教育时,应该要充分体现我国的民族特点,充分运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美术,提高我们本民族美术教育的质量,为今后我国美术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增强我们的乡土美术的艺术性。

2.2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我国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现代美术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乡土美术以及民族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导致我国的美术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要重视乡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在原有的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一些乡土美术作品,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代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乡土美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当地民族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气息,让他们认识到乡土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并且能够将这些民族元素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应用其中,增强自身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具有民族色彩。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的美术教育增添更多活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

2.3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作中需要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灵性。乡土美术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展现者,所以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还有这浓重的地域色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美术教育都在学校的课堂上实现,这样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去观察生活,他们只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去完成“创作”,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乡土美术形式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自身观察力,为学生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总结

乡土美术篇2

一、现代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融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对风土人情的间接反映,尤其是现代化乡土美术在现代化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将民族精神情感通过美术进行全面衬托,其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乡土美术在现代化美术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仅将美术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以及人文修养就这样潜移默化的传递到美术学生的思想中,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二)为美术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

伴随着我国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逐渐趋向于现代化教学,其知识的积累更是逐渐的趋向于多样化的发展,现代化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融入,不仅仅将传统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接打破,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为美术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进而使得现代化美术教学更加的趋向于多样化教学。

总而言之,现代美术教学融入乡土美术,对于学生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现代美术教学的构建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进而实现一种双赢的结果,在现代化美术教学中将乡土美术加以融入,同时又是现代化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实际需要,在对乡土美术和现代美术教育双赢的局面充分实现,对于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因此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融入乡土美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如何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美术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对于如何将乡土美术合理的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成为美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现代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融入过程中,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对乡土美术教学背景进行建立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将乡土美术融入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乡土美术教学背景进行建立,对相对较好的乡土美术空间进行预先设置,并让学生对独特风格的美术空间进行感悟,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其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

(二)对乡土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融入乡土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乡土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拓宽延伸课堂教学,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以激发,适当的选取相关的故事、历史文化以及生活常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处理。将一系列的美术知识体系加以构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比较的讲解,适当的释放情感,并对学生的创作思维进行完善处理,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使得教学过程有着一定的高效性。

(三)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培养

一般而言,现代化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乡土美术在现代美术的融入过程中,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比如说在剪纸教学中,首先就要对相应的实践工具进行准备,并通过对剪纸的历史背景以及其文化进行讲解,通过借助于视频对剪纸的操作步骤进行播放,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美术的过程中,更应该对其实践教学的成果进行充分的总结和分析,加强学生创作思路的交流,并合理的将中国博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进行传承,对教学思路及时的加以反思和完善,并将教学质量着重提高,及时的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喜好,实现现代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现代美术和乡土美术的适当融入,不仅仅立于学生乡土情意的加深,同时对于学生独特艺术的思维培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乡土美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的过程中,更应该立足于当前,顺应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并对现代美术教育缺乏的人文精神加以填补,实现乡土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乡土美术篇3

现代人的艺术审美观念是随着现实世界审美观的不断改变、进化、发展而不断贴近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在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多次艺术变革后,时至今日,一些创新性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崛起。这必将会快速、高效推动当前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这样也令不同当代文化获得更大、更多的包容,使当代文化发展氛围更自由。但是,我们需要清晰明确认识到正是由于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相互制约、限制,让一些传统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出现令人难以走出的美学难题,迷惑、困顿、个人纠结和患得患失等心理情节,各种不同不良心理现象的纷呈,都表达出了人们对于现代审美基本认知的严重缺失。在现代审美中,我们往往会忽略掉一些传统艺术,对于乡土美术的审美就是其中之一。

一、乡土美术当前的基本概况

乡土美术主要指的一些发源于乡野农村的传统民间美术,在一些地区性质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中传承的,是兼具欣赏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双重价值的美术文化发展现象或者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实体物品,具有十分强大的美学价值。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保留和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种族绘画艺术作品、传统制作工艺、奇形怪状的建筑、形象深动的艺术雕塑和面塑、出神入化的面具、民间剪纸、精美刺绣印染和布制品、流传千古的民间绘瓮、造型多样的木版画、动作皮影等等。这些别具一格的乡土美术作品特色是零散的、不成完整体系的。所以地方性的文化管理调查相关组织要想进行全面考察、整理、研究工作,让其保留原有的艺术风格,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扩大其在美术界的影响力,是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乡土美术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劳动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加以总结所创造出来的,作为我国当代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当中一些美术作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小事的反映。从历史经验来看,正是由于传统农业文明衍生出的一种上天至大的古老价值观,而以血缘、亲缘、地缘三种关系结合,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乡土社会,并渐渐孕育出了滋一系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主义传统思想,因而它是最值得推崇的母文化资源。

乡土美术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原始艺术和传统生产生活活动的高度统一,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而由此带来的影响。让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乡土美术以及其风格迥异的美术品散发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气息。笔者在进行乡村美术调研时发现,贵州省黔南州的少数民族妇女服装的银饰品做工非常精致考究,饰品间的连接精密,图样简洁,色泽光亮, 是不可多得的手工艺精品。其工艺制作方法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古老的工艺制作方法已经不复存在。在社会大转型期间,现代苗族青年女人大多平时都不再穿着传统民族服饰、佩戴银手饰,只有当婚嫁或者民族节日时才穿,显然这样就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民族服装成为节日时的装饰点缀,关于其传承和发扬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而又据少数民族的数据部门调查统计,伴随现代乡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生活方式的飞速转变,特别是快餐文化的强势冲击,无数弥足珍贵的乡土美术技艺正在日渐走向消亡。具体表现是年代久远的村落建筑遭到相关部门的破坏或者废弃,一些民俗文化正遭遇消亡边缘或者发生变异,乡村美术资源损失严重,民间传统艺人日渐减少,可以说乡土美术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个地区。

二、现代审美与乡土美术

从现代美学艺术角度来看,乡土美术中产生的各种梦想以及各种个人情感的表达,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思想观念的传播,已经跟不上人类文明的脚步,但其艺术表现张力所带来的魅力却令现代审美望尘莫及。其基本的表现形态使其在平面艺术、立体艺术、空间艺术得到全方位的美学价值体现。如手工泥人、各种剪纸、造型纸马、经典年画、精美绣品、古老布艺、各式器物等,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表现手法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愿望的寄托之情,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乡土文化都在各种传统文化的体系之下表现出了巨大的人文艺术魅力。同时,因为民俗乡土文化的简朴随意性,使得形式各异的美术中又多了一种表现手法。

从形式特点看,乡土美术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平面表现上,由始至终都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种,如纸张剪裁、纸板绘画、手工制品、农村绘画以及墓室砖画壁画等,平面创作相对于三维立体创作来说,其创作的自由度是三维立体创作所无法比拟的,正如美国绘画家路易斯说道: “平面绘画创作远比立体创作更具优越性,许多艺术奥秘就在其中,当你面对一个平面艺术品,会在欣赏它时获得难以想象的共鸣,好的绘画作品其实就是从中追求一种超越。”在乡土美术具体形态中,图文并茂关系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农村绘画中的这一表现更为典型。比如一些具有立体特点的形态各异的手工泥人、颜色精美的棉布、年代久远的土陶艺术器物、材质不同的各类雕刻艺术、雕梁画栋和建筑装饰等,在设计理念和实际造型上,都呈现了风格夸张、形式新颖的艺术特色。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造型,自成一体的实体艺术令人浮想联翩。这些民间美术的整体特点与现代美术的自由性特色不谋而合。

从实验角度来看,民间美术的技术手段是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任何形式的转化,不同材质的各种工种艺术表现手段都属于乡村美术表现范畴。这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上是极为罕见的。但是,我国古典历史文化的亚太地区延伸,对全世界的影响,已然成为历史,它已经受到西方现当代文化的影响,现代审美成为我们今天必须认识的价值理念。

三、现代审美乡土美术的具体运用

审美区别于科学观察,它主要是需要通过一般观察、众人参与、融会贯通、亲身经历等多种艺术活动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倾注自身感情、期望的旁观者心中寻找相互适应、相互理解的共同语言,主要需要选取恰当的审美地点。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能否产生适应、对应、同构现象,即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及其所处的环境气氛的选择。所以,选择或者建构一个适宜的审美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根据现实的沟通性程度,我们通常把审美场所构建分成两类:

(一)审视审美场所。主要指的是审美过程的参与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沟通的集会场所。它最大的优势体现在现实的交流性,审美者之间进行的审美沟通,可以有助于审美素养的提升。在放松心灵的和谐环境里,审美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经历以及结合审美的相关基础知识,深化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联系理论知识,区别不同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对于不同审美对象的结构知识、对应关系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消除审美主体间的情感隔阂时,还要逐步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别,通过此种方式,令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伴随相关活动的展开,有计划、有层次地形成高标准的审美能力。这类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乡村日常生活审美、乡间的古城审美、古镇和古村审美、乡村的各种时令节日审美、人生的礼仪活动审美、乡村的炮期、会期等审美。在这些不同风格的乡土美术作品审美中,汇聚的是审美者参与其中的最佳契机,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乡土美术。

(二)虚化审美场所。相对于前一点,虚化审美场所让审美者们能够参与当中,但又可以不和他人交流,提供一种安静和谐的审美环境。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获得大量珍贵资料,用一种视听语言向审美者们传达信息,这让乡土美术更具艺术性,这样的审美方式也会更饱满、更实际,更加具有可观赏性。可以这样说,所有形式的艺术表现,其实都是一种对艺术的重新改革,它主要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增添了审美者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想象色彩,,让不同审美主体经过自由发挥的想象,体验并且感悟生活。之后用审美理论知识去丰富、完善它,创造出另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自由国度,进而让审美者们体味表面无端、实则有味的艺术再深化的审美享受。

乡土美术篇4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西方出现了渴望远离工业城市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回归大自然。中国的艺术家们在短暂的追慕西方现代艺术的余晖后,认识到割裂民族传统、逃避社会现实的作品已经失去了读者,只有找到本土艺术的根基,才能培植出民族艺术的参天大树。于是,他们在艺术领域展开了回归深广厚重的民族文化土壤的寻根之旅。再次踏上生我养我的这块乡土,我们定能探寻到它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1.乡土美术与民间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提起乡土美术,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民间美术,它们都含有指代那些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意思,因为它们既有概念上的差异,又有着内容上的相同或联系。

乡土美术篇5

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三水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芦苞祖庙、魁岗文塔、乐平新旗清代建筑群,几乎每自然村都有的古祠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苞独树岗的蔡氏大宗祠、白土村的邓氏大宗祠、乐平三江的胡氏大宗祠。在建筑工艺上,祠堂和庙宇都是采用砖木结构,其构造方式基本上是以立柱组成屋架(俗称金钟架),立柱和构架之间采用榫卯和设置斗拱,起到“摇而不侧,晃而不散“的抗震作用,立柱承担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同时它的长短、粗细、装饰等还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美观。柱的截面形状各异,包括有方形、八角形、梅花形,而最具美感的圆形作为主要形式。有些建筑物柱上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柱础也是加工装饰的对象,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细致别具美感,柱头、斗拱、梁曲及雀替、驼峰均附以装饰的因素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美感。建筑物的外形装饰集中于屋顶部分,门廊上的檐板全部雕有浮雕花纹图案,屋顶四角微翘,屋脊上做有两头翘起的“龙船脊”,脊上两边正面有花鸟动物灰塑。两侧山墙上的隔火墙,做成镬耳或镬铲形状(俗称镬耳屋)。镬耳两侧沿瓦翼线下面绘有“草尾”图案,檐内近瓦底处一般都有近60厘米的“艺术裙”绘有花鸟人物、山水壁画。芦苞祖庙三殿6条瓦脊上皆嵌镶整体陶塑,其中中殿脊上有瓷制的双龙戏珠,两廊上有“三国演义”及“水浒人物”。庙前照壁上有宫殿楼台、亭榭池苑、帝王将相、天神仙侣,式式俱工。砖雕“福禄寿三星”和浮雕“孙真人点睛图”,方横数米,人物栩栩如生。陶塑人物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艺术裙”上的壁画绘有人物、花卉、诗书字画等。门前及廊曲梁上有石狮,雕刻手法玲珑精巧、造型深邃威严,全部墙体均用青砖经水磨灰缝细湛的工艺,色彩斑斓,独特的造型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芦苞祖庙分三座,中为北帝庙,北为观音庙,南为文昌庙,庙内有北帝铜铸坐像,观音坐像及文昌坐像,有泥塑罗汉金刚及“金童玉女”像共25尊,宏伟辉煌庄严肃穆。祖庙融儒道于一家,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凡民间节日四周民众接踵而来,盛况非凡。在古迹之中还有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第二类是在改革开放中以建设新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在四面环翠、湖水掩映的三水森林公园里有依山而凿的大卧佛,隔岸观之,线条清晰优美;卧佛枕波而卧,神态端祥。在建筑物中有仿古式的纪元塔及孔圣园,还有佛教美术文化荟萃的大昭寺。在肆江老沙岛上新近建成了大型的仿古建筑物——健力宝观龙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观看龙舟赛的楼台,整座楼台气魄雄伟庄严古雅,在肆江上尤如有华盖的大龙舟。1999年举办的“99健力宝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到此观看的人数多达20万,热闹非凡。建筑观龙楼一方面为开设国际化的赛龙舟提供一流的赛场,另一方面巩固了肆江堤围,为防洪做好了准备。新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注重环保,重视生态平衡的今天,这些建筑物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新开发的景观还有三水云东海和青岐镇西江上的琴沙岛并将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商贸、文化交流的高级会所。向学生介绍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现代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美术文化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设计思路。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 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

第三类是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成为历代文人抒怀写意的名胜。例如:清代陈献章的《沧江夕照》,“白发苍波了岁年,真成东老对回仙,隔江莫是仙源否,吹笛江门月满船。”这是描写县城八景之一的诗句。又如题“浮石春涛” “晨开东牖望扶桑,何处投家弄渺茫。乾坤兀兀中流柱,濯缨干顶破沧浪” 。又如清代胡澧题三江八景之一的“紫石榕阴”;“庙貌中天起,旌旗北寒。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石路依村衣,林霏湿客冠。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还有何维柏的《北江别亲友》,黄瑛的《龙坡山鸡藤》等等。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

2、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乡土美术篇6

关键词: 乡土资源 美术教育 培养能力

我国地域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存有大量的民族个性、区域风格、乡土气息的美术资源。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美术教师要尝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使美术课堂和生活相结合,开发自然资源,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为此,我们要挖掘本乡本土的美术教育资源,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

一、乡土文化和乡土美术的概念

乡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民间传说、语言文化等各种文化的统称。所谓“乡土美术”,一般是指具有本土文化的、本地特有的美术作品,即所居住生活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保定自古名人辈出,文化源远流长,遗风千姿百态,民俗多姿多彩,极富研究价值和教育价值,民间艺术中那些由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另外,民间传说故事、地方俗语散布乡间,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二、乡土美术教育的意义

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的体会,我认识到乡土美术(即民族民间美术)对于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丰富的联想,与环境相协调,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运用夸张、变形;强烈色彩的对比,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心态等特点,在美术发展史和利用现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乡土文化教育,发挥地域文化育人功能,研究积累地域文化材料,提高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适当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编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密切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三、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美术教学载体

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自然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教学活动,并开展教学活动。在《陶艺创作》一课中,让学生带来家里最普通的陶器(罐、瓶、壶、盒……),顺便带上家里的一些土产品――玉米、毛豆、红椒、萝卜……将这些材料拿到美术课上,不仅使他们觉得好玩、有趣,而且他们会重新发现土产品原来是非常美的,它们的颜色、形状、质地各不相同,利用这些特殊材料打扮乡土陶器,颇具趣味性。

乡村的高粱秸秆、玉米秸秆、玉米皮、树根、麦秆、黏土……都是非常特殊的美术媒材,越是贴近生活的材料,越具有开发与创造的价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更多的材料,大胆尝试更新的表现方法。例如,在《树枝创意造型》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懂得用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对树枝的再创造,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美化生活的品位,同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将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作为美术教学的载体

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就在我们身边,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并体现地方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同化。因此,学习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点的乡土文化,构建起开发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真正引导、教育学生参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走出校门,走进乡村,挖掘乡土美术文化,多渠道开发美术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写生课时,带着学生到县城的古文化街写生,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通过实地搜集美术资料,描绘亲身体验。同时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给学校的美术教育增添活力。

五、乡土文化教育的作用

1.乡土文化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促进美术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乡土美术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例如,剪纸艺术、皮影技法、民俗游艺活动中出现的龙灯、狮舞、旱船等可以加入美术教学活动中。另外,乡土美术与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相关联。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体现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内外、课堂内外搜集美术素材,拓宽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渠道,增加了美术学习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搜集素材过程中亲身体验与调查研究,增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观察社会、参与社会、深入社会的能力,提高了社会的适应能力。

3.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德育内涵。

乡土文化素材中的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根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深入挖掘农村蕴藏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保留、传承、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对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挖掘与利用乡土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既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又增加了美术教学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亲切感、新鲜感,更激发了创作的欲望及体验艺术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美术的学习和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乡土美术篇7

关键词:乡土教材 教学改革 美术教学

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和民间民俗习惯,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同化。乡土美术教学材料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本地区地理知识和历史遗迹等内容。以下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中如何选用乡土教学材料。

一、挖掘地方山水、古迹作为教学材料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地方很多山水和古迹都以其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祖国璀璨的传统民间美术中,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彩。如何使这些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色的地方美术得以流传发扬,还须借助美术课程去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实情,对乡土美术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民间遗存的乡土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底蕴。通过介绍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不是无生命的,它是和人及人性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五彩的文化光环,它们体现出的是与本地民族紧密相连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族文化艺术、民间美术,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启发学生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乡土教材

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大自然赐予我们丰富的、独特的自然材料,尤其是对很多农村学生,利用自然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可以减少学生美术材料的购买,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等情感。

三、教师课前对于乡土教材的准备

乡土资源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发挥特色,首先要求教师熟悉当地资源形式及相关知识背景等,对教学条件有相当的了解和调查,并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理解、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课程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入研究。

因地制宜,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地方性乡土美术资源,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如为了让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法体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进行课题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课题教学中,具体方法可以是举行定期的关于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以这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结合书本教学材料进行学习,此间,作为教师应该不要过分地看重教材,而重点应该依据本地的实际教学资源,并结合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美术课程资源的选择,这样就可以使美术课更具有乡土气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以上文章探讨的乡土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的同时能够通过欣赏乡土、关怀乡土而达到美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认为乡土美术教学资源既是美术书本教材的辅助和补充,也是构建学校美术特色的有效方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利用地方的特色让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呈现出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参考文献:

1.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2.李明顺.中职生自信心低下的原因及矫正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05)

乡土美术篇8

1乡土文化教育的概念

所谓乡土文化,简而言之,即一个特定地域内各种文化的总称,其中包括地域特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地名、地区历史、社会情况、民间风情、名人特产、民间传说、方言美食等内容。乡土小学,具体而言,即富有乡土文化,极具地区特点的小学产品,其诞生和特点和所处地位人们的生活、意识息息相关,具有小学美术教学和使用双重价值。本地区历史丰富,文化久远,有着极为鲜明的民俗特色,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和教学,如剪纸、刺绣、泥塑等,而以方言、传说等无具体载体的乡土文化也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的发展也使得我们具备了进行乡土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条件。

2进行乡土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长期以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意识到,若想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乡土小学美术教学服务,就必须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巧妙地设计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环境结合为一体,并且大胆创新,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感情的变化,创作亦不应受过多的约束,这些也都是小学美术发展史和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如果有效的进行乡土教育,不仅可以宣传本地区域文化,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打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学校、学生、教师和本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合理、科学的选择、改变和创造教学内容,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和乡土文化、自然产生紧密、和谐的共鸣。

3小学美术教学的载体应当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使得教学和生活之间产生有效的联合。因此,在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和课程时,应当充分的对于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例如,在素描教学时,应提前嘱咐学生带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陶器制品,如罐、瓶、壶等,以及玉米、萝卜、土豆等常见的土产品。这种方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使得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而且可以极大的刺激其学习积极性,利用常见的日用品和土产品来作为素描的教学,从而画出富有美感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植物秸秆、粘土、树根、玉米皮等极为常见,但是从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而言,却是非常特色而又贴近生活的材料,值得进行开发和创造。因此,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较为特殊,却又非常特殊的材料,进行创新和创造。在进行《树枝创意造型》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于美的眼光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勇于创新的品质。此外,应当注意对于学生艺术修养和生活品味的培养,并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小学美术教学应当以优秀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为载体

在我们身边,有着极为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小学文化有着极大的共同点,并且特点鲜明,生命力极强,不会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正因如此,作为一种艺术魅力和个性特点相结合,并且需要落于实践的课程,乡土小学必须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传承本地文化,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乡土小学美术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当走入社会,发掘当地优秀的乡土文化。实践中,笔者组织学生来到本地古文化街,进行写生课的学习,这就可以确保学生可以直观的进行感知和观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对小学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不仅教学效率极高,而且可以为学校的小学教育加入新的活力,开拓新的途径。

5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

5.1乡土文化要和其他学科相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在促进小学美术课的学习时,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极大地促进,可以为学生美学思维的确立打下基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载体,乡土文化绝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将龙灯、旱船、狮舞、二人转等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小学美术知识的同时,扩展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5.2结合社会实际,以实践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在课内外对于相应素材进行收集,加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也可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5.3对于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以德育来丰富内涵:乡土文化资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乡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对此要进行有效的挖掘,寻找其中可以被小学教育利用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样的活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道德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深入、科学、有效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来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欢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青华小学

参考文献:

[1]康海燕.漫谈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亚非.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研究,2008,(07).

乡土美术篇9

“乡土文化”蕴藏丰富,形式多样,是艺术学习的沃土。结合新课标美术活动领域的要求,通过地方特色的美术活动课题活动,将部分优秀的莆田乡土文化(古谯楼、雕刻、红团纹样)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带着主人翁的自豪感进行创作,不仅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趣味、实用,而且达到了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

乡土文化;古谯楼;雕刻;红团纹样;美术教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注重开发与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凸显美术教育的价值。我的家乡――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它涵盖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俗语、民俗、宗教信俗、民间工艺等精神文明,其中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誉满海内外的木雕工艺、独特的节日习俗等展现着无穷的魅力,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

现在的孩子,自幼接受的知识大部分是电视、电脑传播的,反而对家乡历史文化知之甚 少。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弘扬、传承莆田乡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尝试将部分优秀的莆田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结合新课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美术活动领域的要求,设计编写了一些地方特色的美术活动课题,并进行实践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美术活动中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一、游览历史古迹,提高观察、审美能力

莆田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最具莆田特色的当属坐落于繁华闹市――步行街中段的“古谯楼”,它保持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是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谯楼建筑,是“兴化府”的象征,学生虽熟见却了解不深。为此我结合“造型・表现”领域的要求,设计了《游古樵楼》美术活动。

我以“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古樵楼的美”为主题,带领学生参观古樵楼。在出发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都带着老师交代的问题,如“古谯楼是什么年代建造的?”“古谯楼与现代建筑有什么区别?”“它的美在哪里?”“找找古谯楼建筑局部的特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调查,向讲解员请教、收集材料,并认真拍摄照片或视频,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通过近两小时的参观游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各组间现场交流,进一步了解古谯楼,感受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课前的参观、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拍摄回来的视频、图片结合具有莆仙特色的十音八乐等视听素材,帮助学生从艺术角度寻找、发现屋顶、横梁、柱子、门窗、栏杆的形状和花纹,感受古建筑的艺术魅力。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笔下的古谯楼,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细节的刻画,透视近大远小等表达方式,以及作品如何抓住古谯楼的整体与局部的特点,表现古建筑的美。再由学生通过第一次作业展示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创作上可观察描绘(线描)或想象创作(色彩),这阶段的学习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不要太难。第二阶段教师讲授创作的方法和具体步骤,通过二次作业以完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的知识,提高观察、审美能力。

二、传承地方工艺,拓展美术创作能力

莆田的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以“精微透雕”著称,有木雕、根雕、玉雕、石雕等,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民间传说、莆仙戏曲、历史人物、童话故事、四大名著、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构图饱满、布局生动、富于观赏性、装饰性;它已形成一条产业链,是莆田的经济支柱之一,早已融入寻常百姓家,它融合了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为此设计校本美术课《闽中民间雕刻》。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身边的木雕(根雕、玉雕、石雕)厂;每年举行的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身边的雕刻作品等这些资源;让学生收集有关雕刻的图片、实物、背景资料;这些艺术资源形成“无墙”的“学校”,真正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本土文化,认识、了解、喜欢上雕刻这门 艺术。

第二阶段:集创作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课题活动。通过参观、体验雕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雕刻、感受美术创作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分析雕刻作品,试着用合适的肥皂或蔬果雕刻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每件作品的完成都要经过构思、画稿、雕刻三个完整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创造,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一表现。成功的雕刻作品需博览群书、展开想象,将绘画与手工融为一体,动手动脑、开发智力、拓展美术创作能力。

三、珍视地方风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乡土美术篇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成为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因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佛山及周边乡镇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佛山的民间美术融会了民间、民俗、工艺制作、宗教艺术于一炉,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称著于世。我们在佛山教委编写的乡土美术教材的基础上,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索。

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三水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芦苞祖庙、魁岗文塔、乐平新旗清代建筑群,几乎每自然村都有的古祠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苞独树岗的蔡氏大宗祠、白土村的邓氏大宗祠、乐平三江的胡氏大宗祠。在建筑工艺上,祠堂和庙宇都是采用砖木结构,其构造方式基本上是以立柱组成屋架(俗称金钟架),立柱和构架之间采用榫卯和设置斗拱,起到“摇而不侧,晃而不散“的抗震作用,立柱承担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同时它的长短、粗细、装饰等还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美观。柱的截面形状各异,包括有方形、八角形、梅花形,而最具美感的圆形作为主要形式。有些建筑物柱上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柱础也是加工装饰的对象,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细致别具美感,柱头、斗拱、梁曲及雀替、驼峰均附以装饰的因素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美感。建筑物的外形装饰集中于屋顶部分,门廊上的檐板全部雕有浮雕花纹图案,屋顶四角微翘,屋脊上做有两头翘起的“龙船脊”,脊上两边正面有花鸟动物灰塑。两侧山墙上的隔火墙,做成镬耳或镬铲形状(俗称镬耳屋)。镬耳两侧沿瓦翼线下面绘有“草尾”图案,檐内近瓦底处一般都有近60厘米的“艺术裙”绘有花鸟人物、山水壁画。芦苞祖庙三殿6条瓦脊上皆嵌镶整体陶塑,其中中殿脊上有瓷制的双龙戏珠,两廊上有“三国演义”及“水浒人物”。庙前照壁上有宫殿楼台、亭榭池苑、帝王将相、天神仙侣,式式俱工。砖雕“福禄寿三星”和浮雕“孙真人点睛图”,方横数米,人物栩栩如生。陶塑人物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艺术裙”上的壁画绘有人物、花卉、诗书字画等。门前及廊曲梁上有石狮,雕刻手法玲珑精巧、造型深邃威严,全部墙体均用青砖经水磨灰缝细湛的工艺,色彩斑斓,独特的造型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芦苞祖庙分三座,中为北帝庙,北为观音庙,南为文昌庙,庙内有北帝铜铸坐像,观音坐像及文昌坐像,有泥塑罗汉金刚及“金童玉女”像共25尊,宏伟辉煌庄严肃穆。祖庙融儒道于一家,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凡民间节日四周民众接踵而来,盛况非凡。在古迹之中还有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第二类是在改革开放中以建设新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在四面环翠、湖水掩映的三水森林公园里有依山而凿的大卧佛,隔岸观之,线条清晰优美;卧佛枕波而卧,神态端祥。在建筑物中有仿古式的纪元塔及孔圣园,还有佛教美术文化荟萃的大昭寺。在肆江老沙岛上新近建成了大型的仿古建筑物——健力宝观龙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观看龙舟赛的楼台,整座楼台气魄雄伟庄严古雅,在肆江上尤如有华盖的大龙舟。1999年举办的“99健力宝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到此观看的人数多达20万,热闹非凡。建筑观龙楼一方面为开设国际化的赛龙舟提供一流的赛场,另一方面巩固了肆江堤围,为防洪做好了准备。新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注重环保,重视生态平衡的今天,这些建筑物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新开发的景观还有三水云东海和青岐镇西江上的琴沙岛并将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商贸、文化交流的高级会所。向学生介绍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现代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美术文化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设计思路。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

第三类是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成为历代文人抒怀写意的名胜。例如:清代陈献章的《沧江夕照》,“白发苍波了岁年,真成东老对回仙,隔江莫是仙源否,吹笛江门月满船。”这是描写县城八景之一的诗句。又如题“浮石春涛” “晨开东牖望扶桑,何处投家弄渺茫。乾坤兀兀中流柱,濯缨干顶破沧浪” 。又如清代胡澧题三江八景之一的“紫石榕阴”;“庙貌中天起,旌旗北寒。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石路依村衣,林霏湿客冠。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还有何维柏的《北江别亲友》,黄瑛的《龙坡山鸡藤》等等。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

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2、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 ,“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