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十篇

时间:2023-04-11 17:24:00

影视欣赏

影视欣赏篇1

【关键词】影视艺术;审美欣赏;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引言

艺术古而有之,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它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文化,拥有其独特的特性和个性,艺术还可以展示和传递不同时代的美学思想,从内在层面启迪人们,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影视艺术形式诞生,因此将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审美欣赏的效果,其多样性也打破了艺术与影视之间的禁锢,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影视艺术对传统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我国影视艺术和审美欣赏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互相独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2000年以前至2000年,此阶段我国影视艺术发展的并不成熟,许多影视艺术作家作品不被人们欣赏,而且当时高校影视艺术教学主要都是效仿苏联的绘画教学内容和方法,影视艺术教学课程内容十分单一,就是为了简单的让学生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技巧,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按部就班的学习影视艺术,因此在此阶段,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是互相独立发展的,没有什么交集。(二)萌芽-冲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2000年至2009年期间,此阶段我国的影视艺术全面复苏,已经步入成熟时期。许多影视艺术家的作品家喻户晓,在这样的强烈冲击下,高校影视艺术教学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专业课程设置上陷入了迷茫,影视艺术教学内容逐渐趋向观念化、拜金化、以及活跃化,而且影视艺术很大一部分是单纯的模仿、跟风,影视艺术内容没有深度、缺乏真实性,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完全是机械的仿照,这一时期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基本处于缓慢发展和延续的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1]。(三)回归艺术本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2009年以后,影视艺术经过上一阶段的发展已经退入寒冬时期,影视艺术作家的创作陷入危机,因此艺术也进入了自我完善、自我调整时期。同期高校的影视艺术教学也回归了艺术的本质,合理配置课堂资源、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利用多元化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审美视角、精准的审美手段,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把握鉴赏的灵魂,使学生真正爱上影视艺术,回归艺术本质,这一时期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概述

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艺术奇葩。艺术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衍生的精神产物,它的具体内涵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早在史前的旧石器时期,艺术就已经产生了,这时候主要是指一些绘画但其应用的范围十分狭小,主要集中于记录日常生活活动或者是崇拜图腾等方面。艺术发展到奴隶制和封建社会时期时,生产力得到大量的解放,生产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神人、圣人、灵魂、宗教以及统治者等进行歌颂,大肆宣扬其功德战绩,达到教化启迪人们大众的目的,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化,艺术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已经具有多元化,它不仅是民族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联系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审美欣赏主要是指对于整个艺术作品的赏析和鉴赏,通过审美欣赏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不仅仅在影视作品中发现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美。

三、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相互影响

(一)影视艺术对审美欣赏评判尺度的影响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影视艺术对审美欣赏评判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审美欣赏评判尺度受到影视艺术的影响,逐渐模糊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评判特点,不再沿袭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了人们视觉感官的价值。通过对形态各异的不同审美分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审美欣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独特性和批判性,不盲目以自我为标准,通过对作品进行鉴赏传达出深刻的美学思想,提高人们审美欣赏能力和水平[2]。(二)影视艺术对审美教育情感的影响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作品能够让广大观众直观的感受魅力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审美因素,这一方面通过影视作品能够透露出一种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转换,属于一种由浅入深的审美欣赏过程。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对影视艺术进行分析和解读,然后结合自身情感,按照作者的意图进一步被引导到新的审美高度,增强其审美欣赏的能力。四、提高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水平的有效策略(一)创新影视艺术发展模式现阶段,随着我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于传统发展不同的面貌。在此影响下,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对现阶段的创作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使之与其相适应,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同时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创新影视艺术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图像、文字、语言、声音等多媒体辅助工具,让欣赏者能够直接感知艺术作品,与此同时,还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模式和多模态共同使用。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欣赏者欣赏影视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发挥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锻炼欣赏者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优化审美欣赏效果。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影视艺术对审美的重要影响,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我国影视事业的进步做贡献。(二)转变审美欣赏的方法和角度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美欣赏要转变传统的欣赏角度和方法,开拓创新与时代接轨,发挥影视艺术在审美欣赏中的巨大作用,利用其新颖性、独特性、传递美学理念,从而更好的为我国审美艺术服务。因此审美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审美欣赏的角度和方法,审美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形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属于影视艺术中的一种新型表现手段[3]。(三)充分了解审美欣赏的主流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影视艺术创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适当地介绍有关作品的背景资料,然后还可以把作品和其他的作品进行对照,以激发欣赏者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加有利于欣赏者对于整个影视作品进行整体的把握。影视艺术创作者还可以利用动画、图表等方式展示影视作品的色彩和结构组成,从而提高欣赏者的兴趣。最后,影视艺术创作者还可以根据欣赏者的能力,帮助其制定不同的审美欣赏内容,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审美欣赏艺术的主流思想,从而真正将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整个形式艺术和审美欣赏创作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让更多的艺术创作家认识其中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在充分了解审美欣赏的主流思想基础上,实现我国影视艺术又好又快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的审美欣赏价值就在于能够美化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塑造人格,因此审美欣赏的功能和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在影视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审美欣赏发挥的作用也是如此。因此要想提高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水平就需要通过创新影视艺术发展模式、转变审美欣赏的方法和角度以及充分了解审美欣赏的主流思想等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审美欣赏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审美欣赏的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影视艺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影视艺术事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让广大欣赏者在观看影视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审美欣赏的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云.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审美导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冯清贵.影视艺术审美教育探微[J].教育评论,2015.

影视欣赏篇2

关键词:影视音乐;完整性;时代性;技能培养;因材施教

影视艺术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受众群最大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流行的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影视艺术发达的西方国家,许多专家学者对影视音乐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视,纷纷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研究推广。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有一大批影视音乐的专业论著问世,并开始形成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创作、传播的生态产业链,诞生了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门从事影视音乐创作工作的音乐大师,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影视音乐评论家和从事影视音乐研究工作的学者。

我国对影视音乐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影视艺术诞生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凌辱的悲惨境地,民不聊生,作为精神消费品的影视艺术发展缓慢。建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其发展又停滞下来。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也就是近二十多年间才开始有一批这方面的专著问世,但这些专著作为教材使用都有不少不便或不足之处。于是许多院校干脆就直接使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本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或者不开设这门课程而改为开设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使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虽然没有问题,但对影视音乐作品的涉猎面远远不够,对影视音乐的独特之处了解不足,也使下一阶段音频专业课程(《影视录音》和《配音配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难以完成。更重要的是传统《音乐欣赏》课程的重点是听,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践型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具备使用其他多项专业技能的能力,就是俗称的一专多能。这种人才培养标准也是和目前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的,从广西的就业实际情况来看,广西的大型专业影视制作公司比较少,高职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在电视台就业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更多的是城市内的小型影视制作工作室,或类似档次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工作室人数不多,仅仅数人就必须把整个影视工作的前、中、后期的十多个技术环节全部完成,那么只能听而不能掌握影视声音制作技能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要,所以针对这门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材的适用性。以下谈谈笔者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探索实践中的一些发现和体会。

一、教材内容应侧重影视音乐作品

“影视音乐”是一门交叉学科,这意味着影视音乐既要遵循音乐艺术的客观规律,又要受影视蒙太奇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学习该科目的学生既要了解音乐艺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旋律,音乐的题材,演唱的形式等),又要掌握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特点(如:什么是音画对位,电影音乐如何刻画人物思想和心理状况等)。那么我们教学内容的安排就必须较好的兼顾这两方面,同时尽量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影视音乐作品作为范例。如我们介绍到人声类别的女高音声部时,就可以用抒情女高音曲目《我爱你中国》作为范例,这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当学习“音画对位”时,可让学生视听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结尾片段,生命垂危的毛泽东步履蹒跚的走向走廊和生命的尽头时,出现的音乐却是雄浑而深情的《东方红》,音画情绪的反差形成了对位,在这里辉煌与悲哀、怀念与感伤、崇高与凄婉相互交织,这样典型的范例让学生在了解“音画对位”的同时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切实的领略到了影视音乐艺术之美。

二、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影视乐是影视作品里的音乐,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应该脱离影视作品只谈音乐。特别是一些需要重点欣赏的作品,教学时应该完整的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其了解整部作品的主题、风格、主要内容和主要角色等必要信息,只有全方位的、较深入的把握好整部影视作品,学生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音乐风格和影片风格是否协调;音乐的使用量是否合适;声音蒙太奇的使用是否恰当;音乐节奏和影片的剧情节奏、情绪节奏是否吻合……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时代性

作品范例的选取还要注重时代性,过去的艺术品是经受过时间和地域考验的经典,固然需要了解。但一些有巨大影响力、取得成功的新作品也应该去了解,因为影视艺术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正在快速向前发展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代表着目前创作的最高水平,给学生展示了创作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并自觉的关注整个影视产业链。这类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无疑会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带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去学习,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有保障。

四、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

2008年6月上旬,我院一年一次的“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班审片会”如期举行,06、07级的电视专业班学生在会上播放了他们近期制作的近三十个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配乐的使用上,06级的许多同学使用了大量的歌曲。在配乐中使用歌曲应该经过慎重的考虑,因为歌曲作品里歌词的意指性是很明确的,所以歌曲的使用范围很窄;而器乐曲由于没有语言的局限,因此能给人很宽广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正是有鉴于此,专业人员大都使用器乐曲进行配乐,在一个影视作品里出现大批量的歌曲配乐是非常罕见的。06级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大量使用歌曲来配乐是十分无奈的,其原因是之前课程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只上了一个学期,而且在二年级开始时才开设这门本该开设在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是,《影视音乐欣赏》和二年级的《影视音频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时间上同时起止,当06级的学生学习“配音配乐”和“录音技术”等专业技能时,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欣赏器乐作品。根据这样的情况,教研室对07级学生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在一年级开课,并增开一个学期。课程安排合理之后,07级学生就没有出现大量使用歌曲配乐的情况,并较顺利的进入到下一阶段《影视音频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中去。

凡学习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学应该按照这样的步骤安排:1.了解欣赏音乐时必需的一些通用性知识;2.学习欣赏歌曲作品;3.有针对性的欣赏影视歌曲作品;4.学习如何欣赏器乐作品;5.有针对性的欣赏影视艺术里的器乐作品;6.当学生具备较高程度的欣赏能力时,还要安排具体的、完整的欣赏大型影视作品里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

高职的《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为二年级的《影视音频技术应用》课程服务的,学生在学习配音配乐技巧之前,肯定要大致掌握欣赏和评判音乐作品的能力。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下学期的一开始,我们增加了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每次课的头十分钟请两组的同学分别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第一轮是声乐作品,第二轮是器乐作品。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这一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初步掌握欣赏的技巧。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介绍,同时上交一份“音乐作品推荐表”,此表内容如下:

在“作品类型”一栏应运用在《人声的组合形式》、《歌曲类型》和《乐曲类型》等章节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出处”一栏填写歌手、专辑名称和发行公司等相关信息;推荐等级最高为五星,星数越高代表学生越喜爱此作品;最后还要简单填写推荐的原因,不要求一定要写得水平很高,但一定是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所得,并要求他们尽量用专业知识进行表述。在教师的专业点评后再将推荐的音乐作品归类保存好,成为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配乐库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1 学生往往要在听一批作品之后,才能最终选定其中的一个,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了解和积累音乐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 选定了一个作品后,学生还要主动去搜集相关的资讯,为填写“推荐原因”和上台解说做准备。这就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锻炼其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学生上台介绍作品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又培养了他们语言组织的能力,为其今后顺利的与客户沟通打下基础。其实高职专业并不都是培养纯粹的技术岗位人员的,也有许多是服务行业,影视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有很多时候要接触客户,我们之前的一些毕业生就吃过这样的亏:他们的作品品质不错,但由于不会和客户沟通,所以最后客户选择了他们竞争对手的作品,尽管那些作品的品质比较差。如果每一位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都能有几次公开亮相的机会,相信他们将来面对客户时即使不能侃侃而谈,至少也不会辞不达意,让客户不知所云。

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一举多得的,既使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还获得了另外的收获——他们参与建立了一个自己熟悉的配乐库,为将来的创作积累了配乐素材。同时老师也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平时关注什么类型的作品;他们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还要什么缺陷;他们在技巧的运用上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些都将是下一阶段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

六、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高职影视专业的学生基本不了解乐理知识,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没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也不大关心音乐艺术,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在力求准确的同时,还要做到通俗易懂。以“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的教学情况为例,乐段在《音乐欣赏》教材的定义如下:“乐段是完整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这样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会觉得比较生涩难懂,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大,进而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这些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音乐作品里的乐汇、乐节、乐句和乐段,大致对应着文学作品里的字词、短语、句子和语段。补充了浅显的介绍后,学生在轻松接受的同时,都愉快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了。

影视欣赏篇3

影视欣赏对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影响

好的影视作品能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有了深刻的审美体验,影视欣赏才能起到升华本能、解放情感、焕发生命的作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多变的,也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因此,只有那些塑造出了鲜活艺术形象的影视作品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拓展大学生的精神疆域,使之获得精神自由。审美体验还具有超越性,能够让人超越现实生活,达到物我两忘、主客统一的精神境界,让人自觉抵制物质欲望的腐蚀和诱惑。大学生群体的思维非常活跃,再因为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变化。同一部作品由不同人欣赏,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即使是同一部影视作品,在不同的心境下进行欣赏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这就是审美欣赏的共时性维度。审美欣赏还存在历时性维度。同一部影视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会令欣赏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是因为很多影视作品的意义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被欣赏者所发现的,这也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因为很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是超前的,在当时的时代可能不被人接受,但若干年后却可能会被奉为经典。在进行影视欣赏时还存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相交叉的维度,著名的美学家姚斯说:“文学的历史真实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交叉点上显露出来。这样,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学视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共时的系统,与此共时系统相关,同时期出现的文学可以在它的非同时代性的关系中为不同行的人接受,而作品则可以作为时兴的或时髦的、过时的或久长的、早熟的或迟来的事物加以接受。”姚斯关于文学欣赏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影视欣赏,因此,若通过影视欣赏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与时俱进,把影视作品与大学生的现实文化语境紧密结合起来。因为现实的审美沟通总是与特定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审美文化相联系的,既与当代社会的大众审美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又与历史传承下来的审美与艺术传统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现实审美文化生活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参与,单个审美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在进行审美欣赏时,影视作品是否传达了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和情感,这对学生会产生微妙但又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引导大学生的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等,而一些宣扬暴力、忠君思想或封建意识的影视作品同样会对学生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如,《阿甘正传》、《美丽人生》、《美丽心灵》和《肖申克的救赎》这样一些励志电影,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很多荧屏形象会成为一些学生的人生楷模或奋斗的目标,一些经典台词会成为学生的座右铭。大学生涉世未深,他们对社会充满了想要探究的好奇心。探究心理的核心是求知欲,审美探究的核心是对美的求知欲,影视欣赏就是让人从具体的影视形象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和评价,影视作品可以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满足其好奇心。时代在变化,面对不同时代的影视作品,每一位个体在欣赏时的心理机制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一些学生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违背的事物时,会产生怀疑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对新生事物进行探索,激发他们对人生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思考,从而获得对这一事物明确、清晰的认识。

以影视欣赏为手段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模式又称为“概论、欣赏”型模式,较适合于开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相近专业教育模式又称融合、扩展型模式,较适合影视编导、播音主持、采编等特定的专业课;而专业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紧扣某专业基础,抓住该专业中与影视紧密关联的部分,并将二者水融地予以结合,从而达到拓展专业视野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影视发展的新动向,介绍适合大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相关机构要尽快制订影视作品的分级管理制度。大学生中还有许多未成年人,对于一些有色情、恐怖等对感官刺激强烈的影视作品要禁止未成年大学生观看。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意志比较薄弱,观看此类影片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便是成年人也要有选择地观看,因为若观看此类影视作品过多,易形成焦虑心态乃至人格缺陷,甚至引发抑郁症、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有的甚至导致严重的行为障碍。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影视作品实行分级管理,这就更需要影视欣赏方面的相关专家进行指导,以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总之,审美教育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影视欣赏是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通过影视欣赏实现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同时,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应沉溺于影视作品。

作者:杨琦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影视欣赏篇4

影视音乐欣赏对大学生的精神培养

“人文精神”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导致了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出现人们之间的情感冷漠、对自己和他人缺乏爱心、对物无爱惜、对己不克制,等等。如果这些状况再继续发展下去,一定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如果他们一味地重视如何能多、快、准地成为生活的强者,占领社会的上层,而忽略了情感的交流和尊重,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因此,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与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影视音乐的一些作品中流淌着不同的音乐情感,通过欣赏一些多媒体影视音乐,并结合教材讲解片中的剧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寓意。比如在欣赏了《祖国的花朵》、《妈妈再爱我一次》片中的主题歌曲时,让我们又想起和重温了童年时在影院里面的那份美好的时光和记忆。通过欣赏这类的影视歌曲,使学生切身地体会人们相互之间的亲情,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教会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是通过说教难以达到的。在进行人性教育方面,让学生欣赏一些动画片中的音乐,例如《小鲤鱼历险记》、《宝莲灯》等影视音乐,通过欣赏和讲解音乐的内容,教育他们应该保持并发扬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不畏艰险、不怕辛苦;通过欣赏《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曲《我心永恒》,更好地教育学生,爱情不只是甜蜜,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无私地付出、是双方心灵的交融。只有坚定世上存在纯洁的爱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爱情的滋味与可贵。总之,通过把影视音乐进行分类以及一些片段式的欣赏,并结合一定的剧中内容进行讲解,会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影视音乐欣赏所起到的教育价值

每种事物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音乐也是一样。在国内高校的选修课中,设置一定的音乐类的欣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拔尖型人才。音乐中的元素很多,比如旋律、节奏、调性、和声、风格等。那么,如何在选修课中,选择一种方式,一些素材,使这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我认为“影视音乐欣赏”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空间。影视作品是绝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一门艺术形式,而影视音乐就是镶嵌在其中的宝石,它能使影视艺术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因此,通过对影视音乐的欣赏教学,可以利用他们对影视的喜爱,激发他们对影视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条不紊地加入一些音乐元素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去学习和感受那些比较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

影视音乐欣赏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有利的空间

狭义地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影视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以音乐为主体,以电影和影视为载体,通过学生对影视艺术的了解和喜爱,来激发他们对影视音乐的热情和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在选修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看过电影,有的同学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在这样一个个性充斥的课堂中,给予大家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去探寻影视音乐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主题,让学生们到课堂外去找寻答案;或者通过学生站在讲台授课的方式,让他们亲自去体会把自己的所知与同学们分享的快乐。总之,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展开想象,突显他们的个性、提供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影视作品和影视音乐的魅力。

总之,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培养了学生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并且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逐步养成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学习习惯,这将延展到他们其他领域学科的学习,使他们的生活能够充实和快乐。

影视欣赏篇5

关键词:多媒体影视;影视欣赏;语文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2-01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探讨影视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轻松观看,以影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形象直观为基础。影视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构成靠的是语言文字。从返璞归真的角度来说,欣赏影视作品,也是学好语文、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我们在组织学生看影视作品时,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产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您能在循序渐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象思维的能力自然而然也会增强,读书写作都能从中发现新的视野。

2.以影视资源对照小说,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小说在改编成电影电视时,受各因素影响与原著有时有着很大的区别。如电视剧《红楼梦》在改编时,对原著的改变较大,并且参照了几种版本,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精彩的语言艺术,并通过学生看电视剧,领悟电视剧改编者的意图,比较电视的改编和读原著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可比较演员表演与原著的描写,目的是更好的解读文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了小说《香菱学诗》的原著后,再让学生课后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有的地方没有看小说过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小说中的很多东西是演不出来的,要通过语言来品味,尤其是像曹雪芹这样的语言大师的作品。又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中《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目时,学生了解到中国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具有古白话的特点。因为它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说书人的语言特点。在叙述吴用七位好汉最终是怎样把蒙汗药放到酒桶里的过程时,是在最后才道出谜底的,这也就突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是靠情节取胜的特点,读后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果学生仅看电影电视,是不能体会古典小说的这种特点。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视与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应该注意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对小说原著的欣赏。当今的青少年他们本身都是在形象艺术中长大的,如果过分的强调影视的欣赏,那么就会淡化语言艺术的欣赏,这就不能达到语言艺术欣赏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小说文本是关键,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加工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学习的重点。语文教学中要以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借助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再创造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对小说的再创造,而不能让学生过分的依赖电影电视的趣味性,放松了对小说语言的解读。

3.情之所致,跃跃欲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影视作品中的情点,深刻触及学生内心世界。在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后》时,学生感受思潮与泪水一同涌出。有的学生感受到:灾难面前,生命的渺小;有的学生理解亲情的博大,母爱的伟大;有的学生是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拷问。在观看电影之后,学生的观后感也便水到渠成。其中有位学生用影视的主题曲《23秒32年》写篇观后感,文笔一气呵成,情感流畅,心理真实。对影视作品观赏有利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表达技巧的提升。

写作素材的积累: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电视剧,不管它们是真实的生活,还是艺术的塑造,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写作素材要靠积累,而积累不外乎:亲身经历直接积累的和从间接获得的。观看影视是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通过观看《一个也不能少》,描写自己心目中的成功的缘由或者借鉴描写表现一件事的手法。

观看影视能提高表达技巧:电影电视中的某些表现方法能够迁移到作文的技巧上来,使学生有深入的感悟,如:倒叙、插叙、补叙等表达方式,前后照应、情节过渡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渲染、心理描写方法等等。如在观看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后,让学生进行《阿甘故事续记》的作文训练,可以学习电影中叙事的方法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电影的介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优秀的影视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较高的审美情趣

欣赏富有思想性的的影视作品,对于培养现代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等感情作用不可小视,同时又能够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提高其文化品位、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如《亮剑》中宣扬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那种不怕一切的勇气和魄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壮志与豪气,从而敢于向学习、向生活挑战,不断追求自我的进步。又如中央电视台新近推出的《丹韵词音》等富含知识性的影视作品更是以其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色彩明亮绚烂、台词富含诗化情韵等显著特色,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学生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但充满知识性,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让广大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流连忘返的同时,更能让他们的身心获得了彻底的放松,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追求。

语文课程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是为应试而教,有的语文教学走上了纯工具训练的歧途,有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远离社会,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和"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通过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中国文学《三国演义》、《茶馆》、《雷雨》、《祝福》,外国文学的《红与黑》、《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名片。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趣味气质上的相呼应,一种心理感知的沟通。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经典的影视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抓住信息技术发展这一契机,推荐学生课后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影视欣赏篇6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英文影视欣赏课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辅助教学活动已得到普遍认同,如何有效地开设英文影视欣赏课成为很关键的问题。

我校自1999年确立创办外语特色学校,为此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辅助活动。基于我校多年的探索和本人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我认为要上好英文影视欣赏课,必须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落实“赏、析、演、编”四个教学步骤。

一、赏――激发兴趣,开启学习的前奏

兴趣是人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影视欣赏过程也是如此,教师可采用多种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观赏《后天》的时候, 我设计了一些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活动。本片主题是自然灾害,因此我设计了“how much do you know”的游戏,事先收集了著名的灾难片片段,并在课上放映,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然灾害的单词并用英语简单描述。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得到热身,同时也激起了看新片《后天》的兴趣。

熟悉背景知识是影视欣赏的基础。对故事梗概的大致了解,能促进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教师还要摸透影片中的难点和疑点,事先讲解生僻词汇,为学生真正理解做好准备充分。

用电影名字设计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教师用PPT出示英文名,请学生猜中文名,例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等,学生立即被这些有趣的电影名字所吸引。除了影视片段,电影名字外,还可以设计以英语电影音乐为主的活动。有效的热身活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二、析――深入理解,变看电影为学电影

学电影绝不等同于看电影,看电影是“看热闹”,而学电影则是“学门道”。在初步了解电影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分析人物的特征,性格及经典句型,达到“学电影”的目的。例如在欣赏《马达加斯加》时,我将电影中的四个角色(Graffe,Hippo,Lion,Zebra),名字(Marty,Melmon,Alex,Gloria)与性格(talkative,kind,lazy...)做成卡片,请四位同学拿着卡片站在教室的四个角,拿到其他卡片的同学去找相应的角色,比如拿到Gloria的同学配对Hippo图片。

听句子猜角色也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活动。在角色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放映影片中人物的经典台词,请同学背对电视,根据刚才所分析的人物性格,以及听到句子,猜测这个角色是谁。教师还可以将此类活动改进,比如看动作猜词,看嘴型猜词等。

三、演――纠正口语,创设语言环境

在英文电影中,人物的对白并不是如常规英语教学中的那样句句完整,而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因此,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地道的语言。而且,通过对原版英文电影的赏析,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得到纠正和提高。例如书本上学到见面时打招呼用“How are you?”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外国人说“What’s up,man?”

学生都喜欢模仿偶像影星的语言,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情感去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例如,教师邀请几位学生模仿影片中演员的对话,或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然后让全班学生评出最佳模仿奖和最佳演艺奖。

四、编――活学活用,提升语言创造力

如果说“赏、析、演”都是基于影视片段本身的简单机械模仿学习过程的话,“编”更加侧重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注重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达到活学活用,熟练自如运用英语表达自我的目标,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编”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观看影片之后,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并写观后感。教师可以布置影片评论之类的作业,让学生就影片写些简单的主题分析,客观地反映影片的成功及不足之处。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导演或是编剧,以原来的影视片段为模板,与实际相结合,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发挥想象力,重新编排人物对话,编出属于自己的电影片段。比如在欣赏完《狮子王》(The Lion King)后,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小狮子辛巴和他的两个朋友――机智聪明的猫鼬丁满和心地善良的野猪彭彭重新设计台词。

当然,要想“编”得好,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它是在认知、理解、参与、体验后的更高的阶段,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语言知识积累关。平时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进行语言输入与储备,引导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实用词汇、习语、俚语、经典句型及地道的表达法等,随后不断的诵读和记忆。学生虽然学过发音规则,但缺少与实践结合,所以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在课后不断重复,不断模仿电影对白中出现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对英语感到亲切,才能有话可说,把平时的积累融入“编写”活动。

影视欣赏篇7

关键词:戏剧影视文学;欣赏能力;影视文化

戏剧影视文学是戏剧和影视学相结合的艺术类学科,主要以戏剧、戏曲、电视电影、文化等基础课程,主要培养电影电视、互联网以及相关媒体、影视剧、网络剧等剧本创作、宣传策划、文案写作等方面的人才。当前我国戏剧影视行业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电影票房、电视机剧集数量不断增长,我国影视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想要提高戏剧影视文学水平,就必须深入研究戏剧影视文学的发展历史、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以及戏剧影视文学的欣赏途径,全面提升自身戏剧影视文学水平。

一、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是影视拍摄或者戏剧舞台表演时使用的一种文学剧本,剧本可以为演员提供一种演绎思路,因此,戏剧影视文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影视剧或者戏剧表演的成功,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文学作品供人欣赏和阅读。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戏剧影视文学具有以下特征:

1.表演性戏剧剧本主要用来指导演员拍摄或者表演的,著名作家果戈里曾经说过:“戏剧只活在舞台上,没有舞台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影视文学剧本同样如此,所以影视具备必须具备表演性,要符合戏剧和影视剧表演的需求。在戏剧文学剧本中,由于演员的表演舞台空间有限,戏剧和影视剧中的人物、故事发展过程、故事发生时间、故事发生的背景都集中在一起,影视剧本在创作的时候,必须做出取舍,在同一场表演中,不能集中太多人物,只需要重点刻画重要人物,让他们在舞台形象更加鲜活和形象1。其次,剧本的内容也不能太多,不能像小说或者叙事诗一样,展现故事多层次的矛盾问题,而是抓住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进行刻画。通过激烈的冲突展现剧本中人物的个性和特点。小说或者电影可以为剧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提供一个广泛的背景,但是戏剧影视文学剧本为了配合舞台表演需求,往往将不同地区的人物、背景或事件集中到一个或者某几个场景中,不断变化场景,否则不利于演员的即兴表演。

2.冲突性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在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题材方大众文艺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性就是戏剧冲突。冲突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戏剧舞台的表演,也是展现演员演技的重要形式。如果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没有冲突性,那么就无法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无法吸引观众。因此,冲突性是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吸引人的关键,它决定了戏剧的发展方向和主旨2。戏剧的灵魂和主线主要依靠戏剧人物的冲突性推动,缺乏冲突的戏剧影视文学是失败的文学作品。比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一个少年在船只失事后飘荡在太平洋,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小船上漂流277天最终获救的故事。少年为了生存下去,一直在躲避老虎的追捕,老虎为了生存下去,试图将少年吃下去。在整个电影后期,几乎没有对白,全部使用感知到刺激方式构建原始冲突,如果没有这种冲突,整部电影就无法继续讲述后期的故事,也无法吸引观众继续观看。

3.台词的个性化和动作性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演员有大量的对白、独白和唱词,台词是塑造戏剧人物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人物思想情感的推动、矛盾冲突的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全部需要演员的对白和动作完成。因此,台词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演员的基本要求。戏剧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作品的思想内涵都是通过演员的台词和动作表演完成的,台词和动作是戏剧影视文学主要的元素之一。在影视创作过程中,为了让人物台词符合人物性格,往往人物的台词和动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了这个人物的性格。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这个人物聪明能干、工于心计、善于交际。比如林黛玉初到贾府的时候,林黛玉正在和贾母说自己吃药的事情,结果听到有人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经其人,先闻其声,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在贾府地位最高的人面前她都可以这样放声说话,可见凤姐的交际能力。这些语言体现了凤姐的个人身份和性格特点3。

二、戏剧影视文学的欣赏

1.熟读剧本,了解剧情在阅读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被剧本的故事情节吸引,沉浸做剧本故事情节,心情随着作品的情节变化而不断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影视剧本的魅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熟读剧本,了解剧情,知道剧本创作者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作者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比如在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时候,首先要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欧洲正在发起文艺复兴运动,封建制度逐渐没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为了争夺权力在不断进行斗争,整个社会比较混乱。《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写照4。戏剧情节的发展,往往表现在剧本的组织结构中。多幕剧的结构,以及场和幕中表现出来的,是分析剧本重要的方法之一。只有熟读剧本,才能了解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才能对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了解。一场戏剧有时前面有序幕,最后进入尾声,有的剧本一开始就直接展示了主要矛盾,最后进入高潮。不管戏剧怎么安排,一般都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样的结果展开。

2.抓住戏剧情节发展的主要矛盾戏剧影视文学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是紧紧围绕矛盾展开的,抓住戏剧的主要矛盾,有助于理解戏剧文学的脉络和整个剧情。比如曹禺先生的戏剧《雷雨》为例,这部戏剧的主要矛盾是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周萍与繁漪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冲突反映了新旧思想、新旧文化的冲突。比如周朴园和繁漪之间的矛盾,两人是老夫少妻,周朴园是封建社会的代表,繁漪接受新式教育,追求自我和自由的爱情,体现了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5。反映了封建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周家的衰亡是戏剧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可以把握整个戏剧的主要矛盾,从而认识作品背后反映的现实社会和中心思想。

3.分析剧本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一部优秀的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往往塑造几个性格突出人物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戏剧人物的性格,往往体现在戏剧人物的语言方面。所以在分析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抓住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通过语言分析人物的特点,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和思想6。以《雷雨》为例,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个性化的语言十分突出。比如第一幕中描写鲁贵:那奸猾的笑容,猥琐的语言,将一个奴才的嘴脸表现出来。比如描写蘩漪的时候:长长的睫毛下的眼睛中有股愤恨的火燃烧着”,“又有一点野性的同时内心又有一股热情骚动着她失望的心”。表现了蘩漪对周家这个封建大家庭束缚感到烦闷,她试图反抗,所以爱上了继子,但是继子爱上了其他女人,让他由爱生恨,她试图报复,最终导致自己走向了灭亡。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戏剧小说人物的命运,往往在戏剧人物的语言体现出来。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特色,可以把握戏剧发展脉络。在欣赏剧本的时候,还要注意分析剧本的潜台词,也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根据台词和剧中的背景,可以让观众会意的间接语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外音。比如《雷雨》第二幕鲁大海揭露周朴园的发家史的时候,鲁侍萍目睹了周萍打自己的儿子鲁大海。于是,惊疑的问:“你是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应该是:“你是萍儿”但是话刚出口,她想起曾经答应周朴园不认儿子的要求,所以将“萍”改成了“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一字之差,感受到人物情感变化。

影视欣赏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影视欣赏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的内容、方法、理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自主学习是20世纪提出来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多个领域的关注。在语言学领域,自主学习被看成是一种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思考如何让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辅助教学,帮助学习者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在自主学习中心开展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大班教学、课时量有限等问题更是给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雪上加霜。显然,光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跟上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的。面临这种局面,中国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 自主学习中心有视频教学,题库,电子书籍,外文影视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

据笔者观察,90%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影视欣赏作为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在自主学习中心开展英语影视欣赏教学,一方面可以缓解课时时间有限,课型单一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接触地道的口语表达,更直观的了解英美文化。

3 在自主学习中心开展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设置与方法

3.1 影片的选择

影视欣赏教学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影片的问题。电影的种类很多,如浪漫爱情喜剧片、惊悚片、动作片、动画片、歌舞片、历史传记片等。目前很多学生看电影还只是停留在看场面,看剧情的阶段,所以要想影视欣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选择什么样的电影给学生观看就是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了。

有的老师把选片标准定为奥斯卡获奖影片,认为此类影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例如反映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问题的《美国丽人》不是一个身在中国的青少年大学生能轻易理解的;《撞车》中天马行空的多线索交叉的叙述方式,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与摩擦的故事情节也并不是一名欧美影片阅历尚浅的中国大学生所能欣赏的,更不用说去品味科恩兄弟那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记录一个糅合暴力和黑色幽默故事的《老无所依》了。笔者认为选片应考虑到学生的欣赏水平,不能“一次到位”地选择一些学生很难看懂的获奖影片,这样反而容易打击了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促进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寓意深刻,文化背景复杂的影片可以选择一两部放在影视欣赏教学的后期给学生观看。

除了电影的内容要健康积极,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外,语言上需避免俚语、习语过多。并且要兼顾英美两个国家的电影,让学生领略两种发音的魅力和两个国家的文化风俗。另外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大学英语课本每个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关主题的电影。

3.2 操作步骤

在影片播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故事内容和电影的时代背景。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影视欣赏时的主动能动性,老师可以提前几天或者一周让学生知道他们将要观看的影片,要求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因为在查阅英文资料的时候,学生不光可以了解电影的背景,角色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在观看电影前就接触到跟电影相关的词汇,对观赏影片时将会很好的“重现”。

在影片播放时,涉及到一些学生可能比较生疏的故事背景,可以适当的暂停,来检查一下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学生为了观看影片,互动会非常的积极有效。在较难理解的英语表达时,老师可以在不暂停影片的情况下做简要的翻译或者给学生配上双语字幕,辅助学生对电影的理解。

在影片播放后,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来发挥影视欣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例如学生在观看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后,都被男主角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折服,那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情节写观后感或者影评。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后感或者影评,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擦出思想的火花,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再例如电影《录取通知》中最后男主角在法庭上一段慷慨激昂的发言,既幽默风趣,又感人至深,那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段电影的对白采用模仿表演、跟读表演或者电影配音。

4 结束语

相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影视欣赏必定更能发挥影视欣赏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在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影视欣赏篇9

 

所谓影视教育资源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影视信息资源,而这与大学美术欣赏课非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但会增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增添学生对美的认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应是教师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

 

1.影视教育资源在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1选用的影视资源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运用影视教育资源的本质目的就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影视资源必须要与教学的主题相契合,但是很多教师却本末倒置,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口味或者兴趣,这就与运用影视教育资源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在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选用经典影片,并与教材内容相契合与教材目标相联系,具有针对性,才能发挥出影视资源的教学价值。

 

1.2生活性原则。在教师选用影视教育资源时,除了要考虑影片的艺术性与思考性,还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让学生在影片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才能达到优化大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而这也是教师应着重考虑的。

 

1.3适度性原则。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因此教师在运用影视教育资源时,应该明确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运用的太多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直观、简单、适时的去运用,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影视资源的实效性。而这些都是教师要遵守的运用原则。

 

2.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运用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美术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兴趣应该贯穿教育的始终”。因此只有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够以兴趣为指引,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但是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死板,很难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青春洋溢、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去为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景,进而利用声光影像的直观性,刺激学生的感官,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鉴赏威尼斯画派作品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让学生通过影视镜头去感受15世纪威尼斯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在情景吸引的同时,就会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画派作品的兴趣,这就改变了一潭死水的教学现状。

 

2.2在影视资源中挖掘美术元素。在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影视教育资源去挖掘美术元素,无疑是实现感性与理性结合最好的方式,同时也是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的有效方式,从这一点分析,影视教育资源的介入无疑是最佳选择。在影视资源中,很多美术元素可以挖掘,如构图、意境、色彩等,其都对学生的审美观点与欣赏水平的提升都有所帮助,如在向学生讲授美术中的色彩元素时,就可以运用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北农村为时代背景,因此在这个影片之中,翠绿色的头巾、红格子的大棉袄、深褐色的棉裤、红色棉鞋,在配上臃肿的线条,就构成了秋菊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而房梁下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一种典型的农村味道扑面而来,这其实就是色彩与画面之间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将张艺谋得作品誉为盖房子的艺术,这就说明其影片在色彩元素上构建的非常好,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陈凯歌的《黄土地》、波兰斯基的《钢琴师》都具有典型的色彩美。

 

2.3展示影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笔者认为大学美术欣赏课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在艺术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一点恰恰是影视教育资源可以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运用影视教育资源进行作品鉴赏时,应该将作品的信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被作品所感染,进而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美国抽象主义作品鉴赏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波洛克》这部影视作品,而影片的创作背景也正是以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为原型,通过电影的观看,学生可以感受到波洛克一生的伟大与传奇,学生或被他的艺术精神所感染,同时也会明白抽象主义与美国战后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在影片之中,理解抽象主义作品的价值所在。

 

3.结束语

 

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还处于一种初级探索阶段,整个教学流程还有待优化完善,为此教师同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付出更多努力,使影视教育资源在大学美术欣赏课中不断大放异彩。

影视欣赏篇10

一、影视欣赏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今天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从传统的、单一的文字教学到影音结合、多种传媒并用的多维教学。

1.观赏与文本互补——审美素养的优化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能让学生感受直观的生活景象、人物的举手投足、绚烂的自然景观,可以有效弥补语文课本单向信息传递的不足,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沈从文润湿透明的《边城》激发了学生采撷湘楚深翠秀色、寻访淳朴茶峒风情的冲动:玉露凝香的翠翠、高立河街的吊脚楼、依山傍水的小城……无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电影《边城》通过写实手法艺术再现了湘西风情,“复原”了边城风光,小说和电影、影音和文本,各得其妙,为学生欣赏作品从自然、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审美视角。

2.影音与阅读互补——想象能力的优化策略

文学作品欣赏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阅读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加工,而这种再加工,依赖于读者在阅读中建立起来的想象的基础,即头脑中的表象。学生在读《阿Q正传》时,由于课文是小说中节选的,加上生活经历与时代变迁的因素,学生很难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借助影片,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鲁迅笔下的风土人情及清末社会的基本概貌。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头脑中表象的充实而得到提升。

3.视听与读写互补——演说品质优化策略

“学会演讲,做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要求。阅读文本更多侧重于读与写的训练,而影视欣赏更多侧重于听和说的训练。影视欣赏教学资源的引入,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升学生演说品质,凸显了语文工具,提供了有效途径。比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说话时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时起时落;或阴险毕露,或威严凶残……这些表演艺术的展现是文字呈现难以企及的。在影视欣赏,学生或模仿,或创造,演说品质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影视欣赏的课堂呈现策略

虽然影视是融文学、绘画、音乐、表演、雕塑等为一炉的综合性艺术,但如果运用不当,大有“花了语文的时间,兴了别人的田地”之嫌,毕竟它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文字阅读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操作影视欣赏的呈现方式,教学效果良好。

1.在渲染氛围中铺垫情感

教师可以将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的前奏,使学生在阅读之初就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向。比如学习《哈姆莱特》一文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导致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我们可以配上影视中激情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中阅读课文,课堂气氛的渲染为学生顺利理解课文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认知同化中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白纸一张般地走入学习情境的,他的头脑中有一个丰富的经验世界。意义的建构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它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作用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充实、完善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为新意义的同化和顺应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杜甫草堂之谜》,康震教授的精心解读为学生理解杜甫及其作品提供了许多直观的历史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事先播放一些与作品有关的自然风光片、风土人情片、人物专题片,作为文字教材的辅助,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在比对鉴赏中提升能力

许多影视剧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这类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成为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与感悟的能力。特别是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有一些差距,这又可以成为学生艺术鉴赏的一个亮点。如果让学生综合教材和影视写点影评或者比较研究之类的文字,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教学《雷雨》时,如果单凭文字的阅读理解就比较肤浅,我们从电视剧中剪辑了一些片段让学生观看。学生就可以将作品中人物的前后表现做一个比对:作家是如何描述的,演员又是如何诠释的。

4.在时尚潮流中拓展视野

“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果我们将世俗的文艺作品排斥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外,语文教育必然是有缺憾的。例如《步步惊心》本来是一个网络文学作品,因其既有传统的历史元素,又不乏时代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这些穿越剧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寻找到了时尚和古典的连接点。语文教学要异彩纷呈,必须在时尚潮流中拓展视野,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化元素。

今天,影视作品正以任何传统媒介都难以比拟的速度与优势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左右着我们的头脑与思想。在影视文化享有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面对?“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些年来,在诞生大量优秀影视作品的时候,一些思想简单化、情趣低俗化、政治功利化的影视作品也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然没有能力抵挡这股洪流,那么就要学会主动应对,从影视文化中汲取健康有益的营养,“出淤泥而不染”,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引导学生“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最终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