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十篇

时间:2023-04-08 03:57:06

护理技术

护理技术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无痛护理技术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技术手段,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进行2.34亿台主要手术,考虑到微创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并逐渐得到普及,这一数据仍将持续上升。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诊疗活动,因具有创伤性,存在安全风险,据WHO估计每年约有3%~25%患者因手术不良事件,延长住院时间、残障、死亡,在基础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手术因具有创伤性、侵入性、需麻醉等特点,所带来的危害远超其他治疗手段[1]。手术室是医院高危科室,据统计约半数医源性有害事件与手术室活动有关。手术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后者直接影响手术安全,进而影响手术整体获益。WHO组织明确将疼痛列为体征指标之一,疼痛可影响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提高患者应激水平,影响患者耐受、消耗患者器官储备功能,增加手术风险[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院将无痛护理技术应用于围术期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择期手术;(3)麻醉风险等级Ⅰ、Ⅱ级;(4)临床资料完整;(5)无手术禁忌证;(6)未合并感觉神经功能异常原发病;(7)认知、精神均正常;(8)知情同意;(9)无特殊人格。共纳入患者294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75例,年龄18~79岁,平均(49.2±7.2)岁。普外科184例、妇科48例、肝胆外科25例、其他37例。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分成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项目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

1.2.1疼痛检测评估

疼痛水平,主要包括疼痛部位、强度、强度变化、疼痛性质、疼痛恶化与改善条件、疼痛影响等,护士应熟练的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准确评估疼痛。

1.2.2疼痛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耐痛阈是最直接、有效的镇痛方法,恐惧、抑郁、抗拒等负面情绪可能降低患者耐痛阈,同时疼痛可能引起生理变化,提高神经感觉强度,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护士应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性格特征,强化心理护理。主要包括:(1)耐心解释,避免患者因无知而产生畏惧,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可能获益情况,详细解释物、特性、起效机制、可能感受等,减轻患者顾虑,必要时现身说法,减轻患者担忧情绪;(2)态度亲切、和蔼,积极主动关心患者,许多患者担心医护人员不尽心尽力,要以积极的态度打消患者顾虑;(3)以娴熟的操作技巧,有条不紊、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默契的医患配合,体现护士专业性,增强患者信心;(4)当患者出现疼痛,应积极抚慰,给予必要的同情、关切,促使其情绪稳定;(5)进行护理操作时,轻柔操作,减少刺激痛。

1.2.3无痛输液、注射与穿刺

正确熟练的应用穿刺技术,努力做到快、稳、准、轻,注意着力以及着力范围的把握,争取一针见血,规范操作。合理应用无痛护垫,消除止血带带来的束痛,许多小儿害怕束缚带捆绑。选择合适的外敷药物,在穿刺后外用,缓解疼痛。在输液过程中,多观察、巡回,细心、耐心,减轻患者输液痛苦,巡回护士应履行自己的职责。

1.2.4无痛导尿

导尿可缓解患者不适感,导尿也是预防尿潴留的重要方法,但尿管可能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使患者在苏醒期产生躁动,故在术前应充分解释导尿必要性以及可能获得的感受,避免患者因尿道刺激产生紧张情绪,配合护士做好苏醒期管理。

1.2.5做好镇痛泵管理

护士应掌握三阶梯镇痛方法、麻醉基本理论知识、药物止痛原则,在麻醉镇痛期间做好监护工作,及时发现麻醉不良反应,评价镇痛效果,使麻醉既满足镇痛需要,又可将药物风险降至最低。麻醉镇痛因人而异,不同患者耐受不尽相同,应科学的给药,控制给药速度、时间间隔、药量。

1.3观察指标

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MAP水平、心率。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如一次穿刺失败、麻醉阻滞不完全、术中追加物、麻醉过浅、麻醉苏醒质量不佳等。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n(%)进行计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计量指标对比

对照组穿刺时、出苏醒室时,疼痛评分、MAP、心率水平高于观察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二次穿刺率、术中追加物率、麻醉苏醒质量不佳率、术后追加镇痛剂率、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WHO已将疼痛作为体征指标之一,从侧面证实了疼痛对于人体的影响非常显著,进行疼痛管理意义重大[2]。围术期疼痛来源主要包括麻醉穿刺引起的疼痛、切口疼痛、病变本身带来的疼痛、手术刺激致敏感神经增强、局部软组织伤害、物对末梢神经刺激痛、压迫所致肌群持续紧张引发炎症与水肿痛等,其中部分疼痛原因未受到护士足够的重视[3]。疼痛护理的关键在于关注细节,本次研究中疼痛护理主要包括疼痛评估、疼痛心理护理、无痛输液、注射与穿刺、无痛导尿、镇痛泵管理等,结果显示,对照组穿刺时、出苏醒室时,疼痛评分、MAP、心率水平、不良事件例次率高于观察组,提示疼痛管理确实有助于降低患者应激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保证麻醉、手术安全,对于早期康复内容落实、相关并发症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玲玉,陈美好,阳丽萍.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7):129-130.

护理技术篇2

关键词:外科护理;新技术;发展;

外科其实分类很多,相应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也尤为繁多,但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外科多为可见的伤痕或者伤口,大家所熟悉的外科护理技术就是伤口的消毒、包扎、换药等,其实不然,外科的护理过程中也关乎到患者身体内部的技能或者不可见伤口的外科护理,加上对病患的治疗是建立在护理处理的前提下的,在治疗前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护理准备,在治疗后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康复护理和观察,所以,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护理是和治疗息息相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而独立存在。可以说,外科护理的工作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不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对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胃肠外科护理技术

该护理技术是在患者进行 了肠胃方面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一般这种病症在手术后都会插胃管,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胃管来对胃肠进行减压,通过胃管的引流,流出的液体的量和性状分析病人的恢复情况,在观察中实时对病人进行相关的调整。

但是一般情况下,在要对病患进行胃管护理操作时,都要先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干预,让他们在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忍受胃管减压护理的痛苦,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以防他们私自拔管。一定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在插管之前要检查胃管是否能通气,然后要对胃管的前端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插管的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让患者自己在吞的动作中完成插管的操作,但是假如病人对咽喉刺激比较敏感而导致呕吐恶心的现象,要先暂停插管的操作,假如实在都不能抑制吐的感觉,则需要借助丁卡因的帮助,用一定比例的丁卡因喷在患者的喉咙部位,然后再开始插管,值得注意的是,在插管的时候,个体的身高或者胃的现状选择长短合适的胃管,插管完毕后,要注意对胃管的固定操作,预防病人在正常的生活中造成胃管的滑落。

然而完成胃管插入的操作后,要在胃管的另一端和负压引流器相连接,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先看看负压引流器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漏气的现象,连通后,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患一定要保持胃管的通常,不要将围观进行弯曲折叠等不合理操作,要密切观察病患在插管后有些什么反应,并且要及时作出调整处理。

二、血管外科的护理

就血管的外科护理工作也是分为很多种类别,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护理等等,但是对于血管外科中的新型护理技术包括病患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治疗、激光治疗、对血管的微创切割手术,ACT仪器的使用等等,必要的时候在治疗中还会有血管的再建或者搭建桥接治疗,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相关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对一些数值的观察中能分析病人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尽量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在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完善护理过程。

三、清洁灌肠的护理技术

所谓清洁灌肠就是从人体的经过直肠到达结肠部位,对其灌入一定分量的液体,主要是为了帮助病人清洁肠道,能顺利排便和通气,新型的灌肠清洁所使用的医护工具有很多种:硅胶肛管、气囊和双腔球囊式的导尿管、防漏的灌肠器、电脑灌肠仪、小儿灌肠器等,不同工具的使用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实施具体的操作时,应该让患者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侧卧的方式减少了患者在等待插管时身体姿势保持的痛苦,液体也能顺利的进入结肠部位,这样也有利于灌肠液体在体内保留得更久,从而加强了灌肠液的效果,当液体在灌入完成之后,要将肛管抽出来,以便患者进行排便,而且要让患者在床上自己左右翻滚,让灌肠液充分的在结肠中作用,在刺激肠壁后,让清肠的效果更显著。但是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肛管去的长度,加入去太深,肛管会直接刺激直肠会产生便意,患者会忍受不了要求停止灌肠液的灌入,也减少了液体在患者体内作用的时间,经临床的实际经验,灌肠插管最合适的深度是15至20厘米。在插管的时候还要注意插管的角度调整,毕竟是从人体的处,对角度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病患的舒适度,要遵循人体内部构造的角度,减少插管时的刺激。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老年人的灌肠清洁护理时,要依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不能自己控制排便的特征,要在灌肠时降低压力,少量缓慢的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老人依次逐量的进行排便,不会造成结肠宿便过多而在灌肠液的泡胀下无法排出的困难。即便如此,护理人员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不同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因为都是私密部位,所以动作要尽量的轻缓,不要反复的将肛管插入,而且灌肠的操作不宜频繁,而且要注意灌肠液体的温度和灌进液体的速度,在灌肠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其他生理状况的观察,遇到有异常或突发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处理,整个的灌肠操作要体现人文护理的关怀,让患者不会因为害羞或者心里紧张影响护理的效果,在生理护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心理的护理尤其是外科的伤患都有极其严重的疼痛感,所以心理上的需求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护理技术篇3

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单片机)为核心,配以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和通讯接口等。该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矿山冶炼、铁路以及民用建筑等。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一下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技术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主要技术特点

研究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较,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其主要特点如下[1]: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由软件实现的动作特性和保护逻辑功能不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

(4)简洁可靠地获取信息,通过串行口同PC通信就地或远方控制。

(5)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开放的通信体系),使装置能够同上位机系统通信。

2.常见故障分析

(1)硬件故障

主要有:按键失灵、显示屏显示不正常、插件损坏等等。

可能的原因有:运行时间太久使得按键机械部分接触不良导致按键失灵,或者是设备内部连接线损坏导致按键失灵;显示屏液晶面板受潮或受到损坏,显示芯片损坏;插件问题可能是插件电路电容长时间运行损坏,电源芯片损坏等原因造成。

(2)软件故障[1]

某变电所主变压器采用的是WBZ-1201D,保护运行时,所有报告均由人机对话模件收集显示或打印机输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况而无法解决:保护屏上显示“有报告”,但人机对话模件上未显示“报告”内容,且打印机亦未工作。

(3)安装问题[2]

安装保护设备时要注意防高压。安装时要找厂家协商,在保护装置入口或适当的地方安装防高压装置,防止高压电窜入低压回路,烧毁插件板。鹤矿热电厂就曾烧坏过三个插件板。

在二次回路接线时要将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和微机保护内的二次接线一并考虑,否则可能出现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现象。有时厂家来的高压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的内部接线已经完成,但个别出现反极性的情况,进而出现保护误动,所以在调试时开关柜内部接线也应检查。

3.抗干扰

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投入实际运行时,既不受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又不影响周围环境,并能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按干扰的形态可分为共模干扰、差模干扰两种。共模干扰发生于保护装置电路中某点各导线对与接地或外壳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是发生在电路各导线之间的干扰,是与信号传递途径相同的一种干扰。保护装置接收这种干扰的能力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完全相同。

按干扰的危害性可分两种,一是引起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干扰,低频差模常属于这一类。二是引起设备损坏的干扰。由于高压网络的操作或雷电引起的高频振荡,最容易造成保护装置元件和二次回路的损坏。这种干扰常属于共模干扰。

减少各种干扰对继电保护或其它二次设备影响,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硬件抗干扰

屏蔽和隔离相结合。电磁屏蔽是通过切断电磁能量从空间传播的路径来消除电磁干扰的。保护柜用铁质材料做成,以实现对电场和磁场的屏蔽,在电场很强的场合,可以考虑在铁壳内加装铜网衬里或用铝板做屏蔽体。隔离既可使测控装置与现场保持信号联系,又不直接发生电的联系。

(2)软件抗干扰

接入RC滤波器。对于微机保护,在印制板布线设计时应使强、弱信号电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平行,在每芯片的电源与零序之间应加抗干扰电容,在交流和直流入口处应接入RC滤波器等。

对外部二次回路的设计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如降低干扰源和干扰对象之间的耦合电容和电感;降低屏蔽层的阻抗值;降低二次回路附近的电气值等等。

此外,保护装置的模拟输入量之间存在着某些可以利用的规律。如果由于干扰导致输入采样值出错,可以取消不能通过检查的采样值,等干扰脉冲过去,数据恢复正常后再恢复工作。

4.微机保护的发展

微机保护装置在国内应用已有近二十年历史了,微机保护产品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代,可以说,无论是国际品牌或国内知名厂家,其保护产品从原理到生产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这些微机继保装置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微机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趋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智能电网相应配套的关键技术和系统也需要加快研发速度。

对于继电保护技术来讲,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微机保护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解决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微机保护的设备管理和事件记录功能

现在的微机保护,除了应完成保护、测控、通信一体化功能外,还应能提供被保护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事件记录。这些设备管理包括断路器的分闸、合闸次数,累计故障次数、断路器动作时间监视、断路器开断电流水平,断路器触头寿命、设备累计停电时间、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检修记录、分区段平均负荷电流、日最大负荷电流、日平均负荷电流、累计电度等。对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如果有油温、压力等模拟量接入,还可进一步监视变压器的其它运行工况。

5.结语

护理技术篇4

【关键词】 无痛护理技术; 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03-02

近年来随着社会还有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直接推动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临床上面使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也逐年呈增高趋势,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更加彻底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与好处。但是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不能预知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对患者造成影响。为防止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概率[1]。而手术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包括了多种庞杂的工作,围术期患者的疼痛不但会在心理上给患者造成压力,同时也会造成机体各个器官出现不利影响。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对手术科室收治的100例外科治疗患者应用无痛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39.13±2.33)岁。手术情况:子宫切除术75例,腹腔镜卵巢手术3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4例,子宫内膜癌或者子宫癌手术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无痛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 使用丁卡因胶浆进行表皮麻醉之后再对患者作静脉穿刺,术前半个小时巡回护士在手术患者的静脉穿刺位置,局部涂抹上丁卡因胶浆,涂抹厚度大约为1 mm,在表面再敷一层薄膜以便进行表面麻醉,半小时后使用无菌棉签对患者皮肤表面进行清洁,然后再使用安尔碘消毒,根据常规进行静脉穿刺处理。

1.2.2 无痛导尿 运用全麻诱导后再对患者进行导尿,能够让患者因为术前导尿而造成的不适感降到最低,因此适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尿管对于尿道黏膜会产生较为敏感的刺激,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时期的躁动,因此在手术之前应该向患者详细的讲解,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在苏醒之后主动配合,顺利度过术后麻醉清醒阶段。

1.2.3 无痛置胃管 在可视喉镜直视辅助之下插胃管,在顺利完成诱导麻醉之后,师将视频喉镜置入之前,先将胃管插到后鼻道,再置入视频喉镜插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在插入之后再把导管插入。

1.2.4 减少患者疼痛 医院需要尽力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病房保持整洁干净。病房的窗帘要选择遮光性比较强的,有部分患者会因为室内出现强烈光线而引起心情激动。根据患者的疼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以及措施,对患者做好术后护理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医生和患者之间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需要全面充足,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生理指标主要包括心率、血压等。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调查评价。总满意=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例) 比较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n=100) 55 35 10 90.0

对照组(n=100) 46 30 24 76.0

2.2 各项指标

观察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观察组(n=100) 73.5±3.6 117.7±3.5 77.4±4.6

对照组(n=100) 88.3±5.4 124.4±5.6 84.4±6.6

3 讨论

随着医学体系愈发完整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临床医生还有护士都应该转变自身传统观念,提高医患之间的配合程度和理解程度,让医疗制度更加人性化,尽可能在无痛的条件之下对患者进行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另外还要和良好舒适的护理模式相结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的思想。当前大部分的普外消化系统疾病手术,其麻醉方式均需要通过气管内插管达到让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因此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需放置胃管和导尿管,这是因为尿道的神经支配相对要更为丰富,咽部分布有喉上神经,因此对异物的刺激有极敏感的反应[2]。患者放置胃管和导尿管时神志清醒,因此会呈现一定程度的痛苦,且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诸如恐惧或者紧张等消极反应;在留置针穿刺的时候,因需要满足手术过程中输血和输液等需要,对于病房的输液针来说穿刺针需要更粗,大部分患者对于术前的粗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所产生的疼痛感会有惧怕的情绪出现,种种原因致使无痛护理的应用迫在眉睫。

手术治疗患者在接受全麻诱导之后,其意识会消失,表现出肌肉松弛、镇痛效果完善还有神经反射迟钝等特点,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相关护理处理,其阻力会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不会出现疼痛感,且心理压力也会得到有效缓解[3]。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对患者进行导尿护理,能够避免在这过程中患者的尴尬心态,保护了患者的自尊心。而视频喉镜下胃管重置则极大的提高了一次性放置胃管的成功率;在丁卡因胶浆完成表面麻醉处理之后,静脉穿刺而导致的疼痛感显著降低[4]。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无痛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各项指标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美英,李秀梅.时间位点的舒适化护理管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7(15):108-109.

[2]叶正芽.无痛人工流产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浙江医学教育,2012,14(3):154-155.

[3]苏毅鹃,陈丽云,陈学华.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55-156.

护理技术篇5

关键词:人文素养;护理技术操作;评价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思想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文关怀护理作为现代化医院和现代医学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护理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医疗质量的提高[1]。因此,本文对护士人文素养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1.6±2.9)岁,其中4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0例为大专毕业,16例为中专毕业;观察组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21.7±3.1)岁,其中5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2例为大专毕业,13例为中专毕业。两组护士在学历、年龄构成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对照组运用《护理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进行考评和目标教学。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和《护理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进行考评和目标教学,通常情况下,考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礼仪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保持鞋帽、服装干净和整洁,日常着装满足职业需求,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行为规范,仪表大方,举止端庄和文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面带微笑,友善亲切,并且语言易懂、清晰、流畅;②操作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操作前,应该主动自我介绍,并耐心给患者解释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操作名称、内容、步骤以及配合要点等,对于无法理解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认真解答,并且告知患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解决措施,使患者的顾虑消除,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合作程度、意识状态、病情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需求,做好护理准备;③操作中。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给予患者积极的关心和支持,亲切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将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④操作后。完成护理操作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知患者治疗的情况,并且协助患者保持相对舒适的卧位,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对床单进行整理,耐心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致谢,感谢合作等;⑤整体效果评价。通常情况下,整体效果评价则包括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应变能力。

1.3评分标准。

在考核两组护士时,评分包括了五个方面,即操作中要求、礼仪要求、整体效果评价、操作前要求以及操作后要求等,每个项目2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护士的人文素养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2样本均数对比,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得分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护理操作中加强人文关怀。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操作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身心状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2]。所以,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护士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操作前、操作中以及操作后护士需要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将《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作为基本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的人文服务意识,重视人文护理和温馨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重视人文关怀能力考核。

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护理操作技能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能,而考评标准和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护理人员的操作训练起到积极的塑形和导向作用[3]。但是在传统的考评标准中,片面重视护理操作技术和程序,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虑患者感受和需求的重要性,使人文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所以,应该对考评标准进行改革,充分认识到人们关怀能力考核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评标准,并将人文关怀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中,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确保护理操作规范性的基础上,又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明显较高,并且患者满意度高,说明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考核,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能力考核与培养的重要性,重点考评护士的灵活应变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从而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玉彬,达朝锦,马佩芬,郭艳春.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1,04:168~170.

[2]卢玉彬,达朝锦,马佩芬,郭艳春.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5:89~90.

[3]陈鲁,陈德.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人文素养要求与评价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3:174.

护理技术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在我科实习的64名护理实习生,根据护理部随机原则分为16组,根据进科时间的先后顺序1~8小组为试验组,9~16小组为对照组。两组护生进院时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员由护理部统一培训获得带教资格的护师。

1.2方法 按照轮转要求,每组4名护生,试验组进科第1d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按照西南医院操作技术评分标准,护生与护生之间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进行操作考试。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点评,对出现的护理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对照组进科第一天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出科时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考试。

2结果

2.1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见表1。

2.2两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考试中及临床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见表2。

表1示,两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表2示,试验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33%、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26%,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4例。对照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2%、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5%,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3讨论

改变护生操作考试的时间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护理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护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试验组,在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就针对科室操作较多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监考,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护理缺点分析,并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缺陷加深护生的印象,临床护理缺陷案例分析加上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考试,不同于传统的操作考试,说教式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并与各种护理法律法规链接,让护生认识到缺陷,及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护理缺陷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职业道德责任感,及护理缺陷防范意识。

护生入科时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组织护生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互相监考,互相找出对方的护理缺点,充分体现以护生为主体的教育理练,大大增加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高护理缺陷的敏感性和控制力。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入科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地减少临床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等。

护生自己当考官进行护理操作的考试提高护生的责任感:护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主要是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护生自己操作时,经常忽略一些步骤,当教员时能对操作标准进一步熟悉,对操作步骤一环扣一环严格要求其他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发生护理缺陷906人次中,其中上岗2年以内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296人次,占32.6%,列在第一位,明显高于从业时间较长的护士[3]。分析原因,可能与新护士的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等原因有关,但是绝对无法排除责任感的培训不足有关。

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能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缺陷的防范意识: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效的护理流程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实践的细节制度落实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4],护生入科时的操作考试,就是在护生进入科室时,教学组长就对护生在科室操作较多的操作进行把关,进行护理缺陷教育,是提高护生防范护理缺陷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提高了护生对护理缺陷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生是我们护士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生的缺陷教育,强化护生的责任感,建立一个环节控制中的前馈控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健,刘经蕾,朱红,等.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的护理缺陷防范教育[J].护理研究,2010,9(24):2423.

[2]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7-135.

护理技术篇7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上海201499)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慢性病护理;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4-02

中医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个体差异。中医护理技术十分重视个案的研究,认为个体的差异是内在的和必然的,任何护理都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而做到护病求本,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也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1]。在越来越提倡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时代,中医护理技术的人文优势无疑更具有吸引力[2]。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中医护理技术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1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根据宫淑云[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的研究显示,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物通过结肠、直肠的吸收,从而扩展到盆腔组织,加快血液流动,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炎症的消除,炎症组织得到修复。

1.2中医护理技术在腰突症中的应用:罗月琼[4]在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中记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临床分型及分期,通过对中医传统护理技能方法的运用,延续和提高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整体地考虑患者身心状况,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针对不同疾病证型,疾病不同阶段分期辨证使用,遵循正确规范的操作可替代药物止痛、减少用药的副作用,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

1.3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周卫红[5]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中医药膳、针灸、中药茶饮及太极拳等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显示,中医中药技术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它有早期预防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罗炬兰[6]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足部皮肤中药药浴护理,总有效率达90%。

1.4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一般认为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闭神窍从而发生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7]。中风病引起瘫痪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此转变既是疾病恢复的自然趋势,亦为进一步恢复的障碍[8]。通过局部中药应用减少中药首过效应,热效应增强中药效力;穴位按摩治疗痉挛肢体,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降低患处周围神经兴奋性,从而起到舒筋通络,散瘀通脉,消痹止痛的功效;达到缓解肌肉、肌腱韧带痉挛和僵直状态的目的。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中医护理学科内涵模糊: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时间短,中医护理技术与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外科学等存在诸多的重叠、交叉,因此,学科内涵模糊,导致中医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了临床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萎缩[9]。

2.2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局限,护理操作技能掌握不全: 大多数的护士都是毕业于西医护理专业,基本未经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中医护理技术,导致上岗后,对中医护理技术掌握得不扎实,使得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开展[10]。此外,综合医院对中医主体在资金、技术、设施和床位的投入较少[11]。一部分医院在培训和考核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影响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护理工作性质的约束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12]。但目前,由于中医师西化、中医护理技术收费不合理等原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过少。医生不开医嘱,护士无法开展技术操作。《护士条例》也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的规范的规定。

2.4病人及家属认可度低:中医护理内涵模糊,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由于具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在给病人健康宣教时讲解不到位,加之操作手法不准确,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充分信任,而使病人拒绝如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水针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很难开展要求精准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2.5护士编制不足: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普遍应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农合、医保的普及,住院病人和重症病人增多,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增加,医院不断改建和扩建,加之在职护士年轻化倾向,护士因怀孕、产假、哺乳等,导致在岗时间缩短。护理工作如静脉输液、护理文件书写等又占去了护士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导致护士没有时间去执行中医护理操作[13]。

3小结

简、便、廉、验是中医护理技术的总体特色。它来源于民间,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14]。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2-963.

[2]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89-591.

[3]宫淑云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39-240.

[4]罗月琼 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2):275.

[5]周卫红,张 艳,王晓玉,等.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94.

[6] 罗炬兰.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 6) : 120 -121.

护理技术篇8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应用;护理安全教育

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心,护理安全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对医院社会诚信度有重要意义[1]。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讲,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名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的在校学生,将100名学生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50名学生的年龄为18~23岁,人均年龄(20.4±0.8)岁,其中女生48例,男生2例,对照组50名学生的年龄为18~22岁,人均年龄(19.8±0.6)岁,其中女生46例,男生4例。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操作教学方法,具体有:集中讲解培训要点,并进行操作示教、结合多媒体示教、情景教学等,学生进行实际技能操作,最后进行考核总结。将护理安全教育应用于研究组:①增设教学目标。学生除需要掌握护理操作程序、步骤、方法以及操作重点外,还需对护理安全操作有一定的认识,并养成安全护理的意识,能够识别护理操作中的风险,并具有应对风险的能力,教会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原则等。②加强安全教育。在实际护理操作教学中,应牢牢树立依法施护观念,并定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根据实验操作项目,教师课外搜集大量资料,针对临床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环节,举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对护理的风险意识。③强调履行告知义务。在教学中,需向学生强调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如何配合护理等。告知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应提前告知患者,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护理,使风险共担,从而有效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临床工作中,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若护理不当,则可能会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评估:包括对操作设备、环境、患者、操作者的评估,即评估环境是否适宜,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宜该项护理操作,操作者能否胜任此项操作,检查操作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计划:根据护理操作项目,做好相关准备,并做好执行护理操作前的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等,取得其知情同意;实施: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以患者安全为中心,遵循相关安全规定,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职业防护等;评价:对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对护理操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使其能够减少和杜绝不安全护理操作,强化规范操作意识[2]。

1.3观察项目 在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进行考核,并观察入选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取SPASS15.0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x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研究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增强其安全护理意识、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学生的护理理论、护理技能考核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结论

护理技术操作中因患者病情不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护理操作的不安全性,常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从而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保障。研究指出,将护理风险意识、护理安全等知识纳入到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使学生能在未进入临床工作前就能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护理的意识,并养成安全护理的习惯,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护理操作行为[3]。

在护理操作技术教学中,将护理不安全因素作为重点强调内容,不断强化学习者的安全意识,将护理技术操作的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教学目标;护理操作的安全措施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学生识别和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作为教学难点[4]。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时,应强调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相关内容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原则等有机结合。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引入护理安全教育,能使学生逐渐建立护理操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能力,提高其护理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5]。本文中将护理安全教育应用于研究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增强其安全护理意识、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

综述,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引入护理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容易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护理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桂凤,赵庆华.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5-7.

[2]魏睿宏.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4-5.

[3]林静.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影响性[J].教育界,2012,(9):103.

[4]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54-55.

护理技术篇9

在应用电子病历之前,科内护理文书书写主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由于护理工作量大,书写时间少,导致字迹潦草或书写错误时有发生。各护理单元全面应用电子病历书写后,包括医嘱执行、查对、打印瓶签等均通过进入新版护士工作站快速完成,大幅度降低了以前手工转抄的误差。同时,护理部及科内质控小组每周能方便快捷地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检查护理文书书写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表1显示,应用半年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由88.83分上升至93.58分,表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护理管理和专科(手术室)护理质量

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科内护理质量管理不到位,人员参与意识不够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偏重行政管理,忽视质量改进追踪检查和效果评价。传统的护理管理,有关信息均为手工录入、统计、分类存档,需查阅时又要花大量时间从各登记册中翻找、摘抄,护理管理相对滞后。护理部利用院内网络资源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通过ftp强大的传输功能,及时在网上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护理质量简报,并反馈夜间护理查房情况,便于护士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护理管理过程变终末管理为环节控制,加强了管理力度,护理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时效性;将检查结果、分数及排名在全院内网上及时公布,有利于护理经验分享,调动护士长工作积极性,形成“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公布存在问题,提供准确的前瞻性预测,有利于各科引以为戒,有效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实践证明,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显著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应用信息技术确保了护理安全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全面展开,护理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文件夹,加强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为医院主管领导及护理部提供决策分析依据,避免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漏洞,从而减少由组织管理漏洞而引起的责任风险,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应用护理质量与安全信息反馈表格后,缓解了应用前护理各班次之间因信息不畅、交接不清所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各病区责任护士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每日对所分管患者进行评估及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技术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437-01

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但要做到穿刺一次成功,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精湛的技术技巧和正确护理才能达到。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1 穿刺前的准备

1.1 评估[1]

1.1.1 病人的一般情况 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输液目的、出入液量、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穿刺部位皮肤状况,穿刺静脉的解剖位置,充盈程度,弹性滑动度等。

1.1.2 病人的认知反应 病人的情绪状态及对输液有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等。

1.1.3 输注药液 包括药物的名称、有效期、药物的质量、作用、副作用;以及有无配伍禁忌、过敏反应等。

1.2 患者的准备

1.2.1 心理护理 要告知患者为他进行输液治疗,让其自然放松,四肢肌肉放松;询问进食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使其转移注意力;确实不能放松,咬牙、闭眼、皱眉者,可让其家属或辅助护士握住穿刺侧肢体近端关节处,并给以安慰,穿刺成功后立即告知患者,以解除其紧张情绪。

1.2.2 卧位舒适 患者卧位很重要,穿刺前应变换,协助患者坐立、平卧或侧卧位,尽可能使四肢关节可脱离床面,随意活动。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以肩宽的2/3至3/4为宜,以适宜侧卧位。

1.3 血管的选择 血管选择的原则是由远端到近端,先浅后深,先手后足,先易后难。穿刺要有计划性、长期性。抢救病人与一般穿刺不同,要选择上肢静脉瓣比较少距离心脏比较近的粗大血管,对输入高渗性液体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比较大者均应选择比较粗大的血管。穿刺时要询问患者穿刺点血管按压是否疼痛,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选择血管尽量避开关节处,或者避开活动度较大的关节,尽量避开身体较敏感,皮层较厚的部位或贴近躯干的部位,对于皮下脂肪较少,血管游离,脆性大,血管壁薄的血管也应慎重选择,对血管有压疼、红肿、按压有实心感的心管或跳动血管切忌选择。

对于生理性血管细、脆、弯曲、营养不足,常选部位无法穿刺的,可选掌指关节、大拇指关节、足趾关节处逆向进针[2],针头易固定,且此处的血管使用较少,未被破坏,远端静脉网状结构,静脉回流通畅,输液常很顺利。对四肢水肿比较严重,无法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也可使用头皮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腹壁静脉等作为穿刺点。

1.4 穿刺针的选择 输液时要选择正确的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种类和型号。静脉留置针不仅价格高,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而且并发症多,特别是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30%;它与留置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3]。而且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穿刺技术有关[4]。上述均为人为原因,易造成护患纠纷。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需要两路同时静脉输入,或输液时躁动不安,处谵妄状态,易脱针者,或有要求留置静脉针者,才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有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最长保留72小时。其余的患者绝大多数使用一次性头皮针;极少数使用PICC中心静脉导管及锁骨上静脉穿刺输液及抢救。据我们统计静脉炎的发生率小于1%。2 静脉穿刺的技巧

穿刺时,要使被穿刺部位的血管拉直并适当崩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应尽量使固定好后的针头与血管的走向在一条直线上。穿刺时右手所持针柄应有一定变换角度的灵活性,针头穿刺点距针头刺入血管臂的位置应有1mm-3mm的距离,要评估好血管臂的厚度、弹性、血管的粗细、深浅、血管的充盈情况及血管能触摸的长度等,手背静脉穿刺时患者不宜握拳太紧,握拳太紧使血液回流血管压闭;完全松开又不便于使血管固定,穿刺时使血管弯曲,使穿刺疼痛加重,且宜穿破血管。对于血管的脆性大、表浅、血管游离的,可视血管较短的穿刺,应在看不到血管2mm-3mm处进针,在估计针头到达血管处时穿刺血管,见回血后,根据可视血管长短、粗细约进1mm-3mm,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对于反复穿刺的较粗的大血管,除了可从上方进针,还可选侧壁进针,侧壁进针优点较多:①进针时避免反复在血管上方进针,穿刺点重复,易加重疼痛。②避免穿刺时压闭血管,进针深浅难以掌握,宜刺穿血管。③侧壁进针,见有回血后,改变进针的水平方向,调节针头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比调节针头与血管的垂直方向的角度易于掌握。对于肥胖患者静脉被皮下脂肪覆盖者,选择穿刺点应在手背静脉丛、头静脉及大隐静脉处,以食指按压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按压时评估静脉弹性、粗细、走向、深浅等,选择穿刺点后在静脉穿点上方用指甲压痕法做标记,再次检查标记是否正确,然后在距进静脉穿刺点远处0.3cm-0.5cm处进针,进皮穿刺点过远则进入静脉的针头大短或达不到静脉穿刺点,易造成输液中途脱针或穿刺不成功;过近则使针头与静脉之间的夹角增大,宜造成刺破血管,即使穿刺成功也不宜固定。对脱水、周围循环衰竭者,可在头皮针刺入皮下后把输液袋放在穿刺部位以下,打开调速器的情况下再进行穿刺,或者在穿刺前压迫调速器以下输液管,使液体流出,管内无气体情况下针头刺入皮下,再松开压迫输液管的手,利用输液管的弹性,使管内为负压,使血液易于回流。对低蛋白水肿的患者进行穿刺,应用手掌、食指或多指并拢压迫穿刺点,以消除皮下积液,快速选择静脉穿刺。在输液过程中,如遇液体滴入不畅,又无局部红肿渗液,可考虑穿刺针斜面与血管壁相贴,翻转头皮针柄常可取得满意效果,然后重新固定即可。

使用静脉套管针,穿刺成功去除针芯后,左手应拉紧皮肤,再把软管往血管内推进2mm-3mm;或右手持针芯往外拔的同时,左手持软管向血管内推进。输液中途局部无渗液而滴入不畅者,可拉伸局部皮肤,方可使输液通畅;封管时应用生理盐水10ml正压封管,使管夹靠近针头处夹闭;如有回血应重新再封。3 拔静脉针的护理

拔针时不夹闭输液夹,以免血液回流,增加了污染和感染源。去除胶贴后,用干燥无菌棉签覆盖在针眼上,且与血管方向一致,一手拇指做好按压状,另一手拔针且同时反折头皮针拔出和按压,交代患者或另一名护士沿血管方向继续按压3分钟以上,把穿刺针插入瓶塞后方可松开反折。如果患者要走动,或者是套管针穿刺,则按压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输液后的肢体每天温水泡洗或热敷1-2次。4 讨 论

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有利因素如温水泡洗穿刺部位。温水泡洗后的血管弹性增加,血管冲盈,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柔韧性增加,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可减轻病人疼痛,且不易脱针、渗水,液体输入流畅,特别是血管较细、脆性较大、长期输液,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及胶体溶液的患者,或冬天患者皮肤较凉血管收缩硬化及发病初期的患者,更应该采用温水泡洗法;还有如针头锋利性、输液夹与针头间输液管的长度,太短不易回血;病室光线强度角度,患者与操作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及操作者的心理素质等。笔者不主张使用局部击打的方法使静脉充盈,系压脉带也不宜过紧,这些易造成患者不适或紧张,甚至疼痛,有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晓松,主编.基础护理技术[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2] 廖春莲,王洁云,唐密.逆向静脉输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