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十篇

时间:2023-04-10 07:52:04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篇1

十佳乡村教师演讲稿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

您一定了解道德模范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想法吧!他怀拥描绘“禾下乘凉图”梦想,敢言: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为中国培养出“稻秆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稻粒像花生一样大,可以在禾下乘凉”的水稻。

您一定知道道德楷模林秀贞吧!不管得到多少掌声,不管获得多少荣誉,不管拥有多少光环,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苦点、累点,做好我该做的事,乡亲们幸福了,我就欢快了!”

两种不同的精神境界,却同样用爱心为社会与他人撑起一片明媚蓝天;用一诺千金的行动诠释诚信真谛;用热和和关爱唱响了人间真情。试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博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累”时时相伴,“情”处处相牵!这模范者“累”的背后,让我感受更多的是深刻与博大,幸福与感动!

且不说道德楷模对我们的耳濡目染,且不说精神丰碑已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且不提年复一年里,[莲 山~课件]道德标兵对我们灵魂的洗礼!就这样的感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校老一辈教师们打着吊瓶上班,我校徐老师拄着双拐仍踏上三尺讲台,我校岳老师、李老师等老师们由于看看生病的学生而把自己的孩子忘在学校……就是这样的“一实验人”,就是这样的感动,就是这样的一桩桩、一件件……不要问他们是谁,他们只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颗颗晶莹的水滴,而正是这小水滴汇成了滔滔的江海,推动着一实验这条大船“顺利前航”。

怀揣着无尽的梦想,多年前,我来到了令我魂牵梦绕的一实验。工作几年来,固然匆匆的脚步始终伴随着卧冬但无论是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四周老师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我始终都感觉到一种热和。终于在今天,当我静静地站在这里回味,往想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忽然明白,这种热和实在就是一种欢快,一种幸福,一种感动。而卧冬也正迎合这一次次的感动,<莲 山课件 >甘愿挥汗如雨,也乐此不疲。

从业之初,我天天欣喜的徜徉于学生之间,对未来布满了期看。然而“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在这个大环境中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们就像辛勤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耕作着;对我就像慈爱的长辈对晚辈,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与关心。慢慢的,我了解到: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

记得在上次预备魅力课堂大赛期间,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日思夜想,每一句话怎么说更正确,每一个知识点怎么阐述学生才更清楚,认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积极向师傅请教,调整教学思路,不断修正教案等,就在即将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反复咀嚼备课,就板书设计一个环节,我就更正了十多次,不知不觉间伴着一盏微弱的灯光度过了整个晚上。当我站在大赛的讲台上,我拥有的是百倍的信心!我收获到了成功的点滴喜悦!

教育的根是苦的,教育的果实却是甜的。学生在教师节的一枝鲜花会让我眉飞色舞,在平安夜的一个苹果会让我彻夜难眠,在校园中的一句“晓婧老师”会让我热泪盈框……老师们一句关心问候的话语会让我周身热和,一次耐心的讲解会让我感激不尽,一次倾心的教诲会让我受益终身……我感谢我的学生,我感谢四周所有的老师,是你们让我体验到了一种特殊的爱,而这种爱时刻将我包围!

往年的十一月份,我怀孕了,开始的几个月,自己的工作还真是迎刃有余。天天穿梭于家与学校之间,看着自己可爱的学生们,我欣慰;想着自己未来的宝贝,我幸福!可再后来,我的身体好象就不属于自己了,倦怠、恶心时常伴在自己左釉逗有时在课堂上真想坐一会,但面对着数十双的眼睛,我挺下来了;有时在间操时,我真想在班级休息会,可一想到其他班级都有老师在,怕我班的学生失看,我没有逃掉过一次;天天准时在五点半左右醒来,抚摩着自己臃肿、酸疼的四肢,真想请假休息几天,可又在自己的一笑中度过了。就这样,时间在自己的痛苦与忍耐中滑过了。让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一位其他班接学生的大娘曾问卧逗“学校让你现在还带班给你加钱吗?”当时的我只是回以微笑,由于在我付出真爱的同时也获得了真情。

即使严冷之冬,即使烈日酷暑,我从未请过一天假,这是信念与责任的支撑!随着自己生产的时间越来越近,太阳象是和我开玩笑似的,天天都以最高的温度降临在我的身边:恶心、头晕、身重、水肿……是我的学生为我打来了一杯杯的开水,为我一次又一次抽筋的腿推拿;是我的同事友人帮我解决了各种困难,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是我的家人给了我无数次的心疼与理解,在我努力工作的背后为我付出!忘不了一次次学生们布满稚气的话语:“老师,你热吗?”“老师,你坐会吧!”忘不了家长朋友们看到我水肿的腿,疲惫的身躯不知多少次劝我回家休息;更忘不了在我最困难时,同年组韩老师、刘老师、张老师等老师们给予我的精神鼓励!固然苦、累,但在我的心中却溢着满满的幸福。我品味到了她们给予我的所有的爱,沐浴到了人间最热和的东风,体验到了世上最珍贵的友谊。

近学期末,我和爱人说,我开完家长会就可以请假休息了,爱人笑着回答,要站好最好一班岗!就在我精心预备家长会,预备站到最后时,家长会那天的凌晨,剧烈的疼痛忽然降临,我顺利生下了我的宝贝!躺在产床上,听着医生口里爱的传递:你的儿子肤色很白,现在就会睁眼了,就是早产,才5斤2两……记不清还有什么其他的话语,“早产”二字在我心里装的满满的!孩子刚刚第四天的时候,由于早产迹象,他被送往医大一院进行蓝光照射!这是我这个妈妈最为可怜的,近乎一个月的时间,只有我自己孤独的待在自己的月子床上,白天时,仰看蓝天,泪水洗刷面庞;夜晚上,玄色星空,伴在我的孤枕上!我不敢接亲人的电话,他们都是在询问儿子怎么样了?我不敢接家长朋友的电话,他们是在问我身体的近况?我不敢接同事友人的电话,他们都在关心我儿子是否安康?……泪水一次又一次地冲洗自己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洗礼我这个年轻妈妈的情感,那时的我真的很彷徨!然而,幸运之神真的不左袒任何一个人,我用自己最为真挚的情感盼回了儿子!看着儿子现在的健康,体味着他天真的欢笑,我感到非常的幸福了!

这一年,我不曾为我的早出晚回而后悔,也不曾为我的执着、坚持而遗憾。我看到了我的付出所开的花,所结的果!教师的生活或许是单调的、枯燥的,但我们一定是幸福的,一定是值得骄傲的。当我听到学生真诚地关心,家长发自内心的感谢的时候,当教师节一条条传递祝福的短信、一张张饱含谢意的精致卡片飞来时,我的心缀满了骄傲与自豪。此时的我真正地懂得了“老师”和“妈妈”所蕴涵的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懂得了“累”字的内涵, “爱”字的结构。我在心底里默默发誓,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学生,不求大张旗鼓,但求脚踏实地;不求丝毫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我的朋友曾问卧逗一实验挣的钱也不比其他学校多,你为什么工作干劲还那么大?我笑而不答。由于我知道,在我的心中,我的气力来自于一实验,来自于我们布满朝气共生的年级组,来自于我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我们一实验,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倦怠。是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一实验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道德楷模以人生之火,点燃了美丽的道德之烛,感召着我们一批又一批的敬业之师!我们,是一实验人!在道德风范濡染社会各界的今天,我们愿融进洪流,激扬中,共同铸就辉煌的事业;奉献中,用爱点亮一盏盏希看的灯;风雨兼程中我们将拥有生命的彩虹!

十佳乡村教师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

大家好!

怀着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代表学校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在乡村中绽放美丽》。

蓝天因为有了白云的依偎才不会寂寞;高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恋才不会孤独;碧海因为有了鱼儿在她心里嬉戏,才会这样生机盎然;而乡村,因为有了教师才真正拥有了美丽。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毕业后放弃进城的机会而回到偏僻的乡村教书,如“马背上的教师”徐德光。他的一句:“为了大山的孩子,我愿意!”,是多么的真诚而朴实,又是多么的伟大而美丽!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积劳成疾却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台上,如用拐杖撑起了一个伟大“人”字的乡村教师谭定才。他说,“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忘了疼”;“要治病也得等到学生放假”;“我备好了棺材与时间赛跑!”......多么感人的话语,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吗?他这一撑就是18年啊!在偏远的鄂西山区教学点,谭老师是孤独的,但他说,“孤独最美!我喜欢孤独,并不是对旋转的世界没有向往。我只想在孩子们的心灵天空,放一只自由的飞鸟。”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他们并不美却把真正的美诠释的淋漓尽致,断臂而蹒跚的乡村教师马复兴对学生说,“我长得不美!”时,他的学生们深情而大声地回答道,“马老师,您——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守着微薄的收入却还把省下来的钱给学生买生活、学习用品;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却医活了三尺讲台;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把最好的教育给了乡村的孩子......

正因为在我们的乡村,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乡村教师,也包括我和在坐的你们——是我们大家怀着炽热奉献的心,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把情感寄托给了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才撑起了乡村孩子的明天和希望。

若要有人问,“世界上什么职业最美”?我会自豪地回答:“是教师”。她平淡却美丽——因为有一种美丽,叫平淡!教师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只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们在苦中呵护着幼芽;辅导、家访,我们在累中把握着生命的风帆;若要有人问,“世界上谁的微笑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微笑”。在学生自卑时,教师的一个微笑能让学生自信,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能使绝望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若要有人问,“世界上谁最美”?我会自信地回答,“仍然是教师”;若要有人问我,“哪种教师最美”?我会骄傲而自信地回答,“是我们乡村教师”! 十佳乡村教师演讲稿.zhlzw.com中華勵志網

作为乡村教师其中的一员——我自豪,我在行着高尚的美丽足迹,追寻最美的教育人生。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我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十六年,近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可有时在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是啊!乡村教师太平凡了,平凡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职业;乡村教师的工作太平淡了,平淡的好像自己什么也没做;乡村教师的工作太辛苦了,辛苦的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淡泊的人,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关爱,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是乡村孩子们的未来和祖国的明天。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因为只要是一朵花,就一定绽放过美丽!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学生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学生的心中就有多重!学生在你心中有多美,你在学生的心中就有多美!乡村教师们,让我们在乡村中美丽绽放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

十佳乡村教师演讲稿三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好!在这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的九月,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第27个教师节,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全乡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曾经为花官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花官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下面,根据乡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方面的内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乡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决定性作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决定这种竞争结果的最根本因素不是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说到底,是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发展教育、振兴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都得益于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我们花官乡产业链条明显,在全乡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还存在劳动力素质与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显得偏低、人才总量还不足、人力资源还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等问题。三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全局性作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事业作为科教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我乡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提高质量,不断推进全乡教育事业快速和谐发展

教育大计,质量为本。做好下一步的教育工作,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打造城乡教育中心。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深入实践和探索,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纲,不断夯实我乡的基础教育,实现我乡教育事业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二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不仅要使学生学业有成,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做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人生有追求、学习有活力、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学生。三要不断加快教育改革的创新步伐。要在进一步加快课程改革上有所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共事;要在进一步促进各类学生培养上有所创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社会的合作,努力培养家乡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教育更好地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天学生的思想道德决定着祖国明天建设者的风貌,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及其生命成长的规律和要求,让思想道德建设回归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把生活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来源和主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思想方法、政治觉悟为内容的基本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三、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队伍建设,素质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师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我向广大教师提出以下四点希望:一要加强学习。要在注重政治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任务,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涵,提高业务素质。二要爱岗敬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全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愿为春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三要锐意创新。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始终把培养创新人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遵循最基本的教育规律,积极在教材教法上厉行改革和创新,优化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彻底改变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坚持以德立身,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争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维护者、力行者和传承者。

四、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责任

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为此,我在这里提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村、各单位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真正把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二是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要关心广大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政治进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搞好舆论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真正使尊师重教、教育兴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让我们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工作定,加强学习,勤奋工作,率先垂范,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我乡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乡村教师篇2

我省共有50.9万乡村教师――他们既是托起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梦想的脊梁,也是经年累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群体。9月22日,2015年“寻找广东最美乡村教师” 新闻报道活动在广州启动,“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的序幕由此拉开。这项表彰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励乡村教师安教乐教,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活动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广东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今年11月,全省将评选表彰300名乡村优秀教师、20名乡村优秀教育工作者,每位乡村优秀教师(乡村优秀教育工作者)将获得1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并将参加在广东省优秀学校的跟岗培训。

广东省有着重视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首届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时任省委书记同志亲自接见全体乡村优秀教师,并作重要讲话。受表彰奖励的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分别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的优秀学校,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对口跟岗培训学习。评选表彰活动使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村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今年4月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因我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卓有成效而专门征求我省的意见。

据悉,今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的在职、在岗乡村教师,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0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特别提出,对农村教师要有三条保证:一是要有令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二是要保证享有实惠的物质生活,既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不能老是要求他们“要守得住清贫”。三是要有系统的荣誉体系,评选活动应该是持久、普及而又催人奋进的。为此,2015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除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给予每人万元奖金外,还有5000元跟岗培训费。

乡村教师篇3

《计划》的出台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基于长远考虑。乡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涉及乡村义务教育阶段1亿多在校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我国的长远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则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作为乡村教育的“血脉”,乡村教师却面临着薪资福利不高、生活条件艰苦、专业研究氛围淡薄、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处境,直接导致乡村教育面临着教师“不想进、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虽然教育部、各地区教育部门采取了多项激励性措施,例如我区近年来积极推行免费师范生政策、乡村特岗教师计划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不足、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偏低、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拉大仍然是客观现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邓小平曾指出:“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计划》的出台可谓是一场浇灌久旱乡村教育耕地的“及时雨”,它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直面多年来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病灶”,明确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等改革举措,并要求各地政府认真执行,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计划》出台后,要解决乡村教师的流失问题,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不是少政策、缺保障,关键在于如何严抓落实,做到“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这需要各地方政府认真思考,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举措,加强督导,切实执行。

首先,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计划》,高度重视部署工作,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目标任务。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障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例如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薪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保险金,要加快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切实解决教师的食宿、交通等问题。同时,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实行专人督办,不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传达到每一位乡村教师、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每一项教育资金专款专用,让教师真正受益。还要注意加强宣传工作,在社会上树立乡村教师的崇高形象,提高大众对乡村教师岗位的认可度,提升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乡村学校。

其次,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以往工作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举措,为工作的开展“把好脉”。一方面,对以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于较好的做法,应当坚持并予以完善。例如,南宁市西乡塘区近年来积极进行教育共同体建设,以“1+1+x”的方式组建初中同盟,以“1+x+y”的方式组建小学共同体,要求各共同体通过建立理事会来加强教、研、训等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成城乡学校的和谐发展。又如,柳州市制定了《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参与县域教师轮岗交流和支教的教师可获得2万元、1.6万元和1万元的补助,等等。另一方面,对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诊断”问题所在,切实解决现存问题。例如,在规范编制方面,调查为什么有些乡村学校已经超编却没有教师可用,思考如何科学规范与补充教职工编制、如何制定动态编制制度等问题;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换岗方面,调查轮岗教师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思考如何实现交流轮岗的长效性与合理性;在教师培训的问题上,调查以往的培训项目是否贴近乡村教师的需要,乡村教师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培训;在考评机制方面,应从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独特性,避免一味“城市化”乡村教师。

最后,学校方面要积极配合,切实落实《计划》及上级部门的要求,从物质方面与精神层面着手,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如加强校本教研,加强城乡学校间的对流等,让教师对学校、学生产生割舍不开的感情,让教师觉得乡村教师也是一份有尊严、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光辉职业。

乡村教师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近年来,虽然我省农村教师工资逐年提高且都能及时发放到位,但与城镇教师和当地公务员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金华市东苑小学教师告诉记者,教师工资由基本工资、地方津贴和学校补贴三部分组成,目前基本工资实现了城乡同级同等标准,但是地方津贴、补贴和学校补贴却差距很大。“我们一同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同学,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每月比分配到城市学校的少500来元收入。”

金华市东苑小学的一位校领导道出了缘由:中小学校工资外福利待遇主要是单位自筹资金发放,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如果当地财政不予安排就没有其他来源。“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农村学校除财政发放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这位领导无奈地说。

调研组发现,常山县每年教师工资外福利城镇初中7900元,农村初中2500元,城镇小学2600元,农村小学1100元;苍南县城镇学校4000―6000元,农村学校1000-1500元。丽水市各县(市、区)农村教师人均福利不足200元/月,多数县(市、区)农村教师住房至今未得到解决。

2008年4月,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的通知》,规定浙江省乡镇(不含城关镇)及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正式在编的专任教师可按所聘的岗位和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年限,从2008年1月1日起每月增加60元至400元不等的任教津贴。这一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

但是,调研组在宁波、丽水等地调研中也发现,许多涉农街道学校的教师对此持有一些不同意见,认为涉农街道的学校无论在设施设备还是教师配备上与乡镇农村学校并无差别,通常也把涉农街道学校作为农村学校来对待,通知把农村学校定位在乡镇学校,就把一大批涉农街道学校教师排除在外。

如丽水市莲都区富岭中学,原是农村学校,自从2006年成立街道办事处后划入城区学校,但就读的仍是农村学生。在2007年农村学校教师浮动一级工资时,该校教师未能享受,但年终统筹福利时又按农村学校计算。今年,按省文件规定提高农村教师津贴60―400元,如按城区学校,该校教师又不能享受。对这些教师而言非常不公平,也不利于涉农街道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在金华,正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公平的促进机制,引导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金华市副市长林一心说:“现在有一种现象,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好像是校长的责任,这是责任的错位。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津贴的投入,逐步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

一个县总共只有两位特级教师,其中有一位刚评上特级教师,马上就被大城市的学校挖走

目前,农村学校不仅相对生源少、专业教师缺,而且教师们承担着比城镇教师更多的工作量,如兼管住校生、餐饮、护送等。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按城市、县镇和农村3种规格划定师生比,其中农村学校最低。调研组发现,按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配置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口大,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较大影响。

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原因不仅于此,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和超编问题严重也是重要原因。如金华市武义民族中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50%以上,存在着年龄老化、理念僵化、知识退化的“三化”现象。

“‘三化’现象不改变,势必难以引进新鲜血液,教学质量怎么会不下降呢?”武义县的一位老校长很焦急。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农村学校条件落后等原因,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而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却很容易流向城市学校。如某市2007年农村教师2955名流失了590名,其中流向城区441名,跨区122名,经商5名,流向机关22名,流失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有14名。

“我们青田总共只有2位特级教师,其中有一位教师刚评上特级教师,马上就被大城市的学校挖走,我们还怎么敢培养教师?”青田教育局一位领导痛心地说。

调研组在丽水的座谈会上,当地政府和学校的人士直言:“目前我市优秀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发达地区有些学校以为教师重新建立档案的做法,把我们付出很大成本、经多年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挖走,给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正常的教师流动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优秀师资的流失和教学质量的下降,直接后果是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拉大。从调研情况看,差距最明显的是城乡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据金华市统计,农村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比城镇教师低10余个百分点。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比例为0.08%,仅为城镇的1/25;普通中学高级教师比例为1.8%,不到城镇的1/8。

台州市人大在调研中建议,要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的在编在岗问题,是否可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班师比来核定。对教师的培养,要突破旧思路,探索新机制,鼓励优秀贫困学生就读师范学校。教师退休年龄宜适当灵活,特别是农村学校,建议放宽教师退休年龄,促进新老更替,增强农村学校活力。另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设立正高职称。

乡村教师篇5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崔永元先生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和关心下,在土雪先生“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行动的辛勤努力下,湖南省参加“第六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的老师们就要启程了。在此,我们向“崔永元基金会”和“我们的自由天空”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为我省的乡村教师做了一件实事,一件好事;也要向来自三湘大地的乡村教师表示热烈祝贺,祝贺你们有幸获得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考察的机会!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一直用有限的财力支撑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完全得益于“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强省”战略,更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数量稳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你们——令人尊敬的乡村教师们,你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扎根乡村,用心坚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你们立足于厚重而博大的湖湘文化,并努力创新,不断发扬光大,使我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再创辉煌。教育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你们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奠基者和铸造者,你们为湖南省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真诚向你们道一声: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是一个学术性社团组织,由全省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各中小学及相关人员自愿组成。经省民政厅批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多年来,研究会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协助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着力打造培训者队伍,积极建设优质培训资源,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们改革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利用各种培训手段,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各市县培训计划的实施,共培训中小学教师50万人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提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湖南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过程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研究会有幸见证了乡村教师们就要踏上北京考察学习之旅,和你们一样,我们非常激动,因为这次行动正好说明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爱与支持。老师们,请千万珍惜这次短暂的学习和考察机会。在这十天里,相信你们会用心体验祖国首都的庄严与伟大,感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追随现代教育的步履。衷心希望你们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真情无价,大爱无言。为了这次学习和考察计划得以实现,全国各地许许多多不知姓名的朋友们,慷慨解囊,热情捐助,使得你们能顺利成行。感谢这些有识之士始终牵念着我们湖南偏远山乡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感谢他们始终记挂着扎根山区坚守乡村的老师。衷心希望各位乡村教师朋友能真切感受到这份真情和挚爱,今后,我们要用心去铭刻他们的爱心,用行动去回报他们的真情,胸装高尚理想,怀揣忠诚大“爱”,一如既往坚守三尺讲台,植根乡村教育,让爱心和真情催生出璀璨而丰硕的果实。

临别之际,我们奉上一份微薄的礼物——一本《中小学教师心理修养》,一本《守望道德星空》,一本《班主任培训教程》,这些书都是我们研究会近年来精心编写出版的教师培训用书,虽然不是精神大餐,但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师德修养、心理维护和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最后,谨祝活动圆满成功!谨祝老师们此行平安!

乡村教师篇6

十六年的工作经历,十六年的班主任生涯,李老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无不让人感动。在他内心,同时也积淀着多少辛酸和痛楚,但是他并不在乎。他的感人之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但却呈现着那爱生如子的点点滴滴。他常说,教书一辈子,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一位成功教师的最大的心理安慰。

工作期间,校园内,总会见到李老师熟悉的身影,看到他耐心教导学生的情境。下班之后,便是他下乡家访的最好“空闲”日子。每到星期天,李老师总会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下乡家访。李老师的身影,总穿梭在二里的每个角落。为了学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他每天在学校工作的时间总会超出15小时。在学校,他不是忙碌于常规工作,就是找学生谈心,班上哪个学生病了,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李老师总是烂熟于心,总要千方百计提供各种帮助。无论什么空间,在什么地点,他对学生总是那么语重心长,他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有时,为了学生,李老师甚至整天不回家,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与孩子,常常背负着妻子的埋怨。他说,不管怎么样,只要看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他就心满意足了。

在李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总是那么团结和气,班级风貌也总是那么健康向上。在学校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团体总分第一总会落到他所带的班级里。在学习上,李老师所带班级也总是那么优异。2010年中考,李老师所带班级全班64人全部升入了高中,而且班级学生任建林还以609分(裸分)的成绩获得了全县中考成绩第三名,李老师所上的语文平均成绩达到了110.5分的好分数。2011年,李老师所带班级学生汪伶又在遵义市航模比赛中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此外,李老师所带班级学生还在国家、省、市、县、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李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说,他爱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他在执着成长中也可见几分欣慰。

2004年在第二十个教师节时县教育局组织的“我的老师”征文大赛上,李老师的《我的老师》获得了全县教师征文二等奖;

__年,李老师获得了习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的先进班主任称号;

__年,李老师的论文《刚骨之声》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第9期;

2008年,在习水县教育局、文明办组织的“爱祖国,爱家乡,迎奥运”学生读书活动中,李老师获得了教师辅导奖;

2009年,李老师成为了习水县十佳教师候选人前20名,并获得了习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称号;

2010年,李老师获得了习水县教育科学技术局表彰的先进班主任称号;

2011年,李老师获得了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表彰的全国校园文学辅导一等奖;

2011年,李老师获得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指导三等奖;

2012年,李老师的论文“凸显工具性质,教好本味语文”发表于《读写算》第一期;

2012年,李老师的论文“放纵课堂,我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本”发表于《遵义教育》第二期;

2012年,李老师获得了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贵州赛区组委会颁发的第七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三等奖;

2012年,李老师获得了遵义市教育局表彰的先进班主任称号;

2012年,李老师的论文“放纵课堂,我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本”获习水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论文、优质课及优秀课件评选活动初中组二等奖;

2012年,李老师获得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颁发的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指导二等奖;

乡村教师篇7

____区____镇____教学点教师____,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____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表彰。

____区____镇____教学点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农村院落,不足500平方米,只有两间教室,11个学生分成4个年级。该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狭窄多弯。

为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____硬是用自己的双手,花了近一年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为此,他的左手拇指被镰刀砍伤,至今不能弯曲。

这条便捷的小道,路程虽然缩短了近3公里,但是其中一段路必须攀藤附葛,小心行走,不然就有摔下悬崖的危险。

为缩减路程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教学上,____年,____和妻子琢磨着买了一匹马,取名为“白龙”。十年的陪伴,“白龙”和____每天在熟悉的小道上跋山涉水去上课,风雨无阻。周末,____就带着“白龙”去到家附近的森林公园驮人赚点钱,补贴教学。

一次,因下雨路滑,教书心切的____不小心从“白龙”背上摔下来,折断两根肋骨,后被诊断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劝说他放弃,可是他坚定地拒绝:为了孩子们有出息,就算豁出我的老命也值得。

如今,“白龙”已退休在家,接任它的是6岁的小黄马,____管它叫“黄骝”。____成了罕见的“马背上的老师”,而____教学点也被称为“马背学校”。

最初的____教学点利用村保管室改建而成,房屋简陋,四壁透风,特别是冬天,寒风呼啸,孩子们冻红的双手双脚让____看得心疼。

为了学生们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教室,____四处奔波。好在各级政府帮助支持修建了三间“干打垒”结构的教室,才勉强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让附近的孩子们有书读。

____年秋,一阵大风将学校房顶瓦片全部掀翻,____找到____镇中心学校领导,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买了一万块瓦片,在3天内修复了屋顶。

如今的教室,是____年9月完工的,在这里,有了砖混结构的教室,窗明几净。

____学会了理发、做饭、补衣服、建房子,能让山区孩子吃好、穿暖、来上课就是他的人生目标。

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____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____年凝冻后的大年三十,____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____最迫切需要什么,他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____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

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____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外出创业有了积蓄。____说____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____年开始,陆续有志愿者来到____。其中有美国的年轻人来体验义教,有广州的热心人士捐款助学,改造学校用水系统,修建乒乓球台。

一个名叫杨雪的驴友,在当地露营时了解到学校的艰苦后,每年都坚持支付200元给孩子们,这种坚持,已经十年。

镇里的中心学校还为____教学点新修了厨房,配备了电冰箱、抽油烟机、电脑、电视机……

前不久,太阳雨太阳能公司还为孩子们免费装上了热水器,满足了村里孩子也能用上热水,一年能洗上一次澡的梦想。

乡村教师篇8

我国乡村教师问题,确实很不乐观。有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人降为330.45万人。短短3年时间内,乡村教师流失率达30%。更令人揪心的现实是,我国乡村教师面临着“断档危机”――当前支撑乡村教育的仍然是老中师毕业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5岁左右,在未来5年,他们将进入集中退休期。

如何解决乡村教师问题?国家的政策,已经给出了基本答案,即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乡村教师的权利。根据国家的政策,媒体描述出乡村教师未来的蓝图是:乡村小学教师今后也可评“教授级”正高职称。但是,推行国家政策,还面临传统观念的挑战,即在我国基层政府、教育管理者看来,乡村学校是处在较低层次的,在我国教师管理体系中,早已形成优秀教师“向上流动”的教师升迁体系。评价一名乡村教师是否优秀,乡村社会往往会以其是否离开乡村,进入城镇,或者到城市教书作为一种标准(这与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离开农村一个道理),反之,一名城市学校的教师到乡村任教,则会被认为事业遭遇挫折,或者不讨领导喜欢,被“发配”。这种观念不消除,乡村教师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事实上,就在国家提出要建立教师轮换制度,要求向薄弱学校轮换教师时,在我国农村地区,教师的流动,还主要是单向流动,即从农村流向城镇。这还被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认为是对乡村教师的激励――干得好,就可以调到城市学校教书。这不是在向乡村学校注入活力,而是在“抽血”。其结果,是优秀乡村教师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流向城市地区,城乡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最近,媒体在讨论乡村教师评正高职称的问题,认为这一做法,可以留住乡村优秀人才。这想得太过美好。如果乡村地区的教育观念不变,在乡村学校评上正高职称的教师,很快就会离开乡村,到城市任教,这就把乡村学校作为了晋升职称的跳板,以及为城市培养优秀教师的基地。

这种观念,是与我国当前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升学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地方政府在推进均衡方面,并无紧迫感。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更看重中考和高考的升学政绩。而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质校,是提高中高考升学率的“好办法”。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这种想法就更强烈――本来教育资源就有限,如果再搞均衡,怎么和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学校竞争?可以说,以升学为导向的农村基础教育模式,让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有把乡村教育当负担的看法。对于乡村学校办学,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的战略是低水平维持――毕竟这些学校,无法给地方政府贡献中高考升学率。进而,在乡村地区,还出现抛弃“无希望”进大学的学生的趋势,对于学生辍学,有的教育部门、学校不是把学生劝回课堂,而是放任其自流。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关注的是当地的好学校、好学生。把优秀教师放在乡村薄弱学校,并不符合政府的教育政绩观。

乡村教师篇9

我叫何世丽,是五里办事处凤台村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美丽的乡村,默默地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桃李满园的夙愿,也感到无限地满足。

2012年,送走毕业班之后,我接了一年级,班里有个孩子上课纪律松懈,5分钟都坐不住,更不用说听课了。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们极不合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时对他进行了一次电话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的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与他的家庭有着比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爸爸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爸爸经常在外打工,他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颗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可以的去关心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何的勤劳能干,帮同学打扫好教室卫生,如何的懂事孝顺,帮奶奶做家务。在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给他补习功课,交给他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慢慢地,同学们开始接纳他,他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学期结束了,孩子的爸爸也发现了孩子的改变和进步,连连打电话对我表示感谢。这有什么可言谢的呢!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2014年,我又接了一个一年级,新"豆包"里有个女孩子,长得白白净净,梳着两个小辫子,穿得干干净净的。当我问起她的姓名和年龄时,她只是紧张地望着我,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这个小姑娘和正常的孩子不同。果真,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她非常的自闭,从来不和同学们玩,也没听到她说一句话,上课铃响了也不知道进教室;下课不知道去厕所,经常尿裤子;由于平衡能力差,走着走着就会摔倒……这些问题着实让人头疼,我对校长说:"这样的孩子就应该送特殊学校嘛!"可是,静下心来一想,既然孩子送到了我班里,那她就是我的孩子,就应该对她负责到底。开始,每节课我都要到校园找到她,然后牵她进教室,帮她准备学习用品;在讲课途中不得不停下来,带她去厕所。几天后,我发现这种做法很浪费时间,还耽误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我认真思索后,制定了新的方案。每次,一下课就让同学们带她去厕所,然后和她一起玩耍,上课铃一响就领着她进教室。一个月后,有了很好的效果,习惯养成了,她的学习却又让我犯愁了,不说话,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听不懂课,也不会写字。于是,每到课下,我都会走到她身边,微笑着摸摸她的头,或亲切地叫着她的名字,对她说几句话;或握着她的手教她写几个字。还经常教育班里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张竣椀也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大家都应该照顾她、帮助她,和她一起做游戏。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妈妈对她从来不曾放弃过,不论刮风下雨按时接送,从来没有迟到,每天的作业都辅导她认认真真地完成,你想,这得付出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呀!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虽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优秀,但是她学会了微笑着说话,学会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我始终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石,在农村小学教育的这条大道上,我将倾注更多的的心血,付出我全部的爱,陪伴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乡村教师篇10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缺乏任何‘警察’概念的疲软帝国”,在这个疲软帝国的县以下,主要是靠家族的治理。一个聚族而居的家族,具有政治上的自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我认同的特点。马克斯・韦伯一方面说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结构式的社会”,另一方面又说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里最具自主性和充满活力且“无所不能”的一个组织。美国学者费正清说,中国的家庭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一个微型的邦国。主编《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的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说中国的家庭理想般地接近自给自足,无须考虑除了家庭或家族之外的事情。殷海光说,中国传统的大家庭是一个自足体系,或者说是一个小宇宙,它能给其中一切分子的要求以高度的满足,一个分子从生下来,从摇篮到棺材,从理论上说,都由家庭所供给。这些都说的是这个意思。

由于传统家族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功能,当然也包揽家族子弟的教育。传统的家族,除了认同同一个祖先,有着共同的祠堂、族谱和家训之外,还典型地表现为聚族而居。看不见的是血缘,看得见的是姓氏,更突出的特质是一个家族共同居住在一个村落之中。打开一张比例尺稍小一些的中国地图,我们就会在上面看到张家庄、王家村、李家湾、赵家畈这样名称的村落。所谓的“张家庄,就是‘张氏家族之村’的意思”。因此,传统的家族教育与乡村教育就有了相同的意义。

中国家族极其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认为这是保家亢宗的有效途径和不二法门,所以,旧时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说法,又有“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之说。我曾在《中国文化通志・家范志》中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明清时期家谱中的142种家范族规中,42条论及教子弟,5条论及立义塾,15条论及尊师长,9条论及豫蒙养,41条论及崇学问。这112条内容中,除了以“教子弟”“训子孙”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外,主要是以“勤读书”“育人材”和“男务读书”这样一些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崇学问,还有的就是以“端蒙养”“养蒙童”“立义塾”“设义学”等有关启蒙教育的内容。这112条训诫条目,相对于142种家范族规来说,占有近80%的比例。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家训中,有劝学和教子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很多家族开办供本族子弟接受启蒙教育的家塾,一些富裕的大家族,甚至开设更高一级层次的书院。比如,唐大顺元年(890)陈崇订立的《义门家法》,共有33条,其中第八条这样规定:“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弟侄子姓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稍有学成应举者。除现置书籍外,须令添置。于书生中立一人掌书籍,出入须令照管,不得遗失。”第九条则规定:“立书屋一所于住宅之西,训教童蒙。每年正月择吉日起馆,至冬月解散。童子年七岁令入学,至十五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佳。逐年于书堂内次第抽二人归训,一人为先生,一人为副,其纸笔墨砚并出宅库管事收买应付。”一般认为,在此之前的所谓书院,要么是修书之地,要么是刊行经籍之所,要么是个人读书之处,而不具有教育教学的性质。这里的东佳书堂,虽然只是陈崇心目中的一个蓝图,一个愿景,一个计划,但到陈崇之子陈衮时,“以为族既庶矣,居既睦矣,当礼乐以固之,诗书以文之,遂于居之左二十里曰东佳,因胜据奇,是卜是筑为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1]。最终建成书院,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中国古代书院于焉发轫。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所书院。

一些不那么富有的家族,往往集合一个家族的资源,让族中有天分的子弟,肩负整个家族的使命,向科举发起冲刺以及第为官,光耀门楣,从而反哺家族,改变家族的命运。

为了加强对宗族所办学校的管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很多家族专门订立《祠堂塾规》《家塾章程》《家塾课程》等专项家训,对学塾的开设、塾师的延请和礼遇、课程设置、教学用书、教学方法及对学生的考课、待遇,特别是在科举的道路上斩获功名后的奖励等,都做了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例如,同治四年,山西洪洞《洪洞刘氏宗谱》卷七的《阖族公约》第八条说:“族中有应乡试、会试者,皆读书上进、荣宗耀祖之事也,理宜奖助,以示鼓励。公议于祭田余银内,乡试者送卷价银叁钱,会试者送卷价银一两。”同治八年,江苏毗陵《费氏重修宗谱》卷一的《宗规》中,有《赏例》《罚例》和《经理祠事》三项内容。《罚例》包括忤逆不顺、兄弟不友、充任胥役、包揽词讼、杂入、溺女、侵蚀祠内钱谷等方面内容;《赏例》只涉及科举一个方面,其内容包括:进院,给卷资银一两;乡试,给卷资银四两;会试,给盘费银十两;入学,给花红银五两;补廪,给花红银五两。出贡,贺银五两;乡试中式,贺银十两;会试中式,贺银二十两;入翰林,贺银五十两;鼎甲,贺银一百两。各个家族中,如此之类的家规甚多。各个家族对参加不同考试者奖赏的数目,虽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鼓励同宗子弟进学读书、汲汲于科举仕进的用心完全相同。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村落中的家塾、私塾、义塾密布,在人烟稀少寥落的“三家村”,也有“三家村夫子”。元初的陈栎,在回忆族中读书风气兴盛时曾说:“方陈氏人物盛时,村无二姓。合族税钱,以贯计者一千三百有奇,读书者比屋。各家之老,遇风月良夜,杯酒相叙,饮罢步街上,听子弟弦诵声,自村首至尾,声东西相震,以是快惬为乐事。”① 宋代诗人晁冲之的《夜行》中,有“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的诗句。在荒僻的山村,直到黎明时分,仍然有人在披卷苦读。读书的士子和他们的父兄们懂得,既然科举是一场公正而且公平的游戏,既然总要有人中举及第,那么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勤苦就有了意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侥幸固然存在,但奋斗才有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十年地苦读,以至于需要“龙马的精神,骡子的体力,又要像土鳖虫那样麻木不仁和骆驼那样吃苦耐劳”。一盏灯火,映照的其实是士人那颗力图用勤苦叩击学问,并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的坚毅决心。这便是科举制下读书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村落中的生动图景。

传统乡村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承担启蒙教育的老师,被称为塾师。在旧时,塾师有众多不同的称谓。一般称塾师、馆师、蒙师、学师、蒙馆先生、训蒙先生、教书先生、书师、教读等,这些称谓着重塾师的工作性质而言,属于没有褒贬的中性。在家塾中,尊称塾师为西席、西宾、馆宾,更正式的则称西席夫子。传统的学塾,往往位于人烟稀少的荒僻乡村,塾师因此有村学究、三家村夫子的谑称。学塾中的学生,小的四五岁,大的十多岁,正是好动顽皮的年龄,塾师也被戏称为猢猴王、孩子王。在很多人的眼里,塾师年老力衰,学问浅薄,眼光狭隘,思想固陋,因而以老学究、冬烘先生相讥讽。

启蒙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奠基的工作,被看成是一个人终身事业的根本,被看作一个人一生乃至一个家族成败之所系。“子弟读书,有成有废,乃关系门户盛衰,一家祸福。为师者,成就得一个好人,便即是许大阴功,若耽误人家子弟,亦大伤天理,与寻常亏欠者不同。”① 启蒙教育既是大事,也是难事。从事启蒙教育的塾师,远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么简单。“为师难,为蒙师更难。蒙师失,则后日难为功;蒙师得,则后来易为力。”② 品行、学识、尽心和善教,正是传统社会为了完成启蒙阶段的使命向塾师提出的任职资格要求。为了保证“师范”的品质,人们往往选择老成和自己熟识的人充任塾师。在判定塾师的学识时,他在科举上获得了怎样的功名,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因为启蒙教育事关重大,塾师不仅要尽心职事,克尽职守,而且要掌握训读之方,善教会教。

塾师的社会形象,主要是由比他有着更高文化水平的文人学者塑造的,也只有有著述的文人学者,才能把塾师的形象描述并记载下来。在这些人的眼里,塾师不过是一幅学识浅陋鄙俚、为人穷酸迂腐的形象,读白字,念破句,不懂装懂,强作解人,是塾师最通常的样貌。但在乡村社会,由于塾师周围主要是没有文化或更少文化的大众,塾师是受这些人尊敬的,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承乏塾师之职的,最好是经过童试而取入府、州、县学学习的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在一些穷乡僻壤,如没有生员,也从“童生中之有品行、常考试高举者”中延请。明清时期,在乡社广泛设置义学或社学,往往是在当地或附近的生员中,选择那些“熟悉风土、品学兼优之士”充任学师。

塾师中的这部分人,获得诸如生员的资格,更受尊崇。“一得为此,则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齿于衣冠,得于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故今之愿为生员者,非必其慕功名也,保身家而已。”③ 生员作为“齐民之首”“乡民之望”,在社会上享有许多政治、经济、身份和法律上的特权。例如,地方官对待生员要“交以道,接以礼,固不可权势相加”,生员可自由见官。平民百姓称官吏为“大老爷”,称没有官衔的生员为“老爷”。甚至生员犯罪,都不会上刑,若罪刑很重必须严惩,须先革去生员的身份;地方官在遇到生员犯罪时,不能自行处置,而必须向上级申报。生员享有重要的经济特权:免除为政府服徭役,免交、少纳或不纳种种苛捐杂税。他们中的有些人,如廪生还能领到政府的月例钱,在政府补贴之外,能得到本家族、各种民间力量的捐资,以使其专心读书。

对于一部分塾师来说,学塾不过是他们科举之路上暂时歇脚的驿站。他们处在亦教学亦备考的过程中,具有塾师和考生的双重身份。有朝一日,他完全有可能在科举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实现从“朝为田舍郎”到“暮登天子堂”的跨越,“拔身泥滓里,飘迹云霄上”,完成由“白衣”到“公卿”的身份转换,完成从绅到官的地位转变,彻底改变贫穷坎坷的命运,迅速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和显赫的社会地位。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常熟陈子忠,以义塾生员,求与科考。知府胡可泉出一对云:‘义塾生员,非廪非增非附。’子忠云:‘苏州大守,曰清曰慎曰勤。’太府嘉之,准与学,是科即中乡魁”①。很多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在飞黄腾达之前,曾做过塾师。如明代的魏大中,18岁便继承父职,在西塘邬家村做塾师,直到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后,才告别塾师生涯。塾师这种潜在的能力和可能的前途,让乡民不敢藐视而心存敬畏。

塾师作为古代乡村的知识分子,是当地的知识精英。“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传统士人不同于农、工、商之处,在于他们以研习儒家学说为己任,以传播知识为专职。人们按照知识精英的标准看待他们,他们也以知识精英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主动地承担作为一个知识精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乡村社会,塾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乡村社会中几乎所有和知识有关的工作。比如,为别人的孩子起名命字,为人撰写墓表、墓志铭,逢年过节为别人拟撰并书写对联,帮助本族甚至其他宗族编修家谱,甚至观天文、查地理,为亲邻占卜吉凶、推算人生命理、看相、堪舆等。“村塾师儒,受人顾问最繁多的应用文,则为书信之撰写及指导。”乡村社会中,与文化知识相关的活动,只有拟定土地房产买卖契约和为他人诉讼文牒,因为事关利益,与律法勾连,容易导致争执,产生是非,为洁身自爱和为村民道德楷模的塾师所不屑为,而由专门的“讼棍”从事和经纪代劳。

在传统社会,道德是传统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一个拥有知识的人,理所当然地被别人和他自己认为有比别人更好的道德。所以,乡民不仅把塾师当作知识精英,而且也当作道德师表来看待。塾师自己也以此来要求自己,除了谨学慎行、严肃自律、循规蹈矩、躬自践履外,还教导乡民,调解纠纷,劝善规过,落实儒家礼仪,维系社会风习。如果说“村塾所在,即为一方儒学中权、道德推动据点”的话,那么,塾师便是其中的关键。所谓“学校为观摩之地,绅士乃教化所先。惟闭户潜修,立品敦行,庶可表率四民,仪型乡里”。

由于具有知识精英和道德师表的双重身份,塾师虽然久居乡村,闭塞固陋,甚至贫寒困顿,但“乡邦群黎依信仰望,已崇若嵩岳,戴为一方文宗,奉为当代圣贤”,在乡村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江苏华亭顾氏家族规定:“师既择延品行高超,又欲其悉依课程,而善教族众,经帐皆当格外尊敬,毋稍亵慢。开解馆日,族长须到塾迎送,不可怠忽。”村中谁家有客来访,往往请塾师作陪。

我国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在《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一文中认为,维护、传承孔孟之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除了那些博学鸿儒之外,还有数量极大、各式各样的乡村塾师儒生。他们“终生抱器守道,践履儒家教义礼法,谨持勿失,而于民俗风教时时导引,并具有深远影响”。民间的风教,由这些人实施;乡村的秩序,靠他们维持。他们教授蒙童,熏陶宗亲,化及乡民,既是一个村落中的知识精英,也是一方道德秩序的看护人,是“乡曲之导师,地方之柱石,一方文教重镇”。他们对世人特别是乡村百姓的影响,丝毫不亚于那些大圣大贤。所以,在王尔敏先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的花果飘零,“不在于圣人不出、硕学鸿儒之稀见,而在于村里师儒早已绝迹于天壤之间。村夫子绝迹,乃真正儒学命尽运绝之时”[2]。塾师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消失,是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遭遇的最大戕害。

参考文献:

[1]义门陈氏家乘[M]. 转引自陈谷嘉, 邓洪波编. 中国书院史资料[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23-24.

[2]王尔敏. 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M]. 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