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十篇

时间:2023-03-26 01:16:25

中医术语

中医术语篇1

关键词: 中医术语英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1.引言

中医术语英译是科技翻译,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翻译,翻译时要根据中医语言的风格和读者对象,实现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练规范。要达到中医英译标准化,就必须先从中医语言特点着手。

2.中医术语英译的困难

2.1医哲交融导致中医语言模糊。中医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一方面,中医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人生、生命,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中医学上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中“相生相克”的学说包涵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后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状况。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如阴阳、五行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翻译。

2.2文学性强导致中医英译文化障碍。医学语言文学化是中医语言特点之一。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以文言写成,其文体包含歌咏、诗赋等,语言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特点。因此,中医英译时常面临以下两方面困难:一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中医中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难让西方人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原则

针对中医英译的困难,中医英译时应遵循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

3.1“忠实”原则。这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却要求信息内涵的对等。奈达关于顺乎自然的对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医英译。中医理论中有一些概念,如阴阳、五行、藏象等,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因此,中医术语英译是向读者传达的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知识,译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如“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的“贼风”是指引起人伤风感冒的致病因素,即可翻译为现代的医学术语pathogen,无须为了保持外国人并不能欣赏的古典文学及哲学而生硬地翻译为thief wind。

3.2“准确”原则。这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概念表达准确。准确地选用译文词语是以正确理解原文为基础的。选词绝不仅仅是从医学英语词典上找到相应的词而已。它体现了译者的中医知识和对汉英医学词典词汇理解的深度。如“胸胁苦满”中的“苦满”形容胸胁胀满的不适之感,概念模糊,可翻译为stuffiness。而概括性地翻译了这一概念,使模糊的原文得到了准确翻译。因此,中医英译的准确原则主要是指原文与译文术语概念上的准确传递,而并不要求表面用词和结构的对等。

3.3“统一”原则。这指在中医术语英译的过程中,中医术语译名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统一,同一术语不应随意变换译名。当然,中医术语英译统一化需要广大译者和权威部门共同努力。如中医术语“三焦”最初翻译为triple energizer,tri-energizer,the Sanjiao,the warmers,the heaters等。术语英译不统一使读者耗费更多精力弄清楚各种译名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针灸经穴的国际标准化方案》将“三焦”译为triple energizer,译者就应该按照这一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翻译。译名统一化方便读者理解,更能顺利传递信息。

4.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策略

分析了中医英译的困难后,在以上翻译原则的指导下,中医英译应灵活地采用音译注解、直译和语境译名等多种翻译策略。

4.1音译注解法。对于中医理论中具有典型的中医文化特色、含义抽象且又无法用英语作简短解释的术语如“阴阳”、“五行”、“经络”等,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为了在翻译中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思维模式,可以采用音译法。如阴Yin、阳Yang、气Qi。再如“失笑散”一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如果译成“对应”的英语,则不但表达不清楚,反而使读者误解,以为失笑散是治疗表情肌麻痹或心情抑郁的药物。因此,英译时,应采用音译法。把“失笑散”译为Shixiao Powder,避免误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方子的概念,可加注解:“a 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4.2直译法。同样都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防病治病为社会功能,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交叉共同的通约性,术语之间也存在意义对等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将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用西医术语翻译出来,使其变得通俗易懂。也就是说,如果中医术语存在意义上对应、语法形式上相同的西医术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中医病名“风火眼”译为“acute conjunctivitis”(急性结膜炎),“白虎历节”译为“severe and migratory arthralgia”(严重游移性关节疼痛),“鹅掌风”译为“unguium in hands”(手癣)等。但是翻译中医术语时切忌生搬硬套,因为译过了头,会让人哭笑不得,如把中医的“生气”(生命力)译为“发怒”,把“五脏六腑”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

4.3语境译名法。中医术语的语义丰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应根据不同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与原文形式上的对等而注重功能对等。如“肾藏精,精舍志”中的“精”指精气,应译为“essence”,整句应译为“The kidney stores essence and the essence maintains activities.”而“脉理精微,其体难辨”中的“精”指精深,应译为“profound”,整句应译为“The theory of pulse is very profound and the conditions of pulse ar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5.结语

本文对中医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中医英译的翻译原则,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中医英译重要的是有效转换原文意义,使译文具有相当的信息运载力,因而必须对原文的结构形式进行调整,对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做到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参考文献:

中医术语篇2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在中医翻译中的处理,最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翻译的重要任务就是忠实地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毫无遗漏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英汉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中医翻译中最大的障碍――文化冲突的存在。因此,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文化冲突,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2.特殊中医术语的翻译

首先,译者要认识到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有自己内在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语言特点。因此,强调“信”只能误导或错误理解中医的精神和实质。把中医翻译成英语,就是把中医药的独特的医术通过英语作为桥梁介绍到外国,造福人类,这主要依赖于中医英语翻译中中医术语的翻译和中医文化精神的融会贯通。所以,把握术语中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2.1中医术语的翻译过程,也是中医术语翻译文化的发展过程。

比如,中医中的“气”包含“自然之气;呼吸之气;精微物质”。最初,我们仅仅用汉语拼音“chi”,但因为太抽象了,无法起到科技交流的目的。随后音译为“Qi”,后来又译为“air”,但是仍无法达到汉语“气”的内涵。随着我们的认识提高,2002年版的《简明汉英中医词典》译为“Qi;breath;air”。从拼音―音译―意译―音译的过程,其实也正是中医文化翻译的探索过程。

2.2中医的发展赋予某些中医术语新的含义。

在中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同的病症往往以不同的术语出现,或者一个术语包含很多的病症,这种复杂的语言变迁在最初的翻译活动中,给译者带来了很多的困扰,甚至错误地以偏概全,造成译文晦涩难懂。翻译这些术语要求译者全面理解中医和中医文化。

“思虑伤脾,热入血室”,这里的“血室”,以及“女子胞”是“子宫”的一种委婉的说法,但最初或被译为“blood”,或被译为“haematic system”,直到1994年才译为“uterus”,但“血室”还有其它含义,因为“血生于肝”,所以还指代“肝”,在医学范畴中,“liver”才是其正确翻译。2002年《简明汉英中医词典》中成功将其译为“liver;uterus;thoroughfare vessel”,既翻译了医学科技中的术语,又指明了西医中的对等器官。一个中医术语需要多个英语词组表达它的文学范畴和科技范畴,在中医翻译中比比皆是。在这样的处理下,中医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恰当地表达了出来。

2.3中医术语中多个包含意义在翻译中的处理。

中医术语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也是中医文化的特点之一,翻译过程中要区别对待,进行细化,力求找到医学治疗中的对应点。例如,“虚”和“实”是一对最常用的固定术语,但这两个术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含义也是不同的,所以很难用一个词统一译之。一些学者将其译作“efficiency”和“excess”,也有人以“fullness”和“emptiness”对译“实”与“虚”。在中医上,“实”指“having substance/force”,而“虚”则表示“not having substance/force”。“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能有如下一些对应语:deficiency,insufficiency,weakness,debility,hypofunction,asthenia等。象征性地指脏腑“虚”时,可用“asthenia”;若用“deficiency”,则可能被误认为脏器有实质性的缺损;指功能性的“虚”,则可以译作“hypofunction”;阴阳、气血之“虚”,亦可译作“deficiency”;体虚之“虚”则应译作“weakness”或“debility”。这样的翻译要求译者精通中医文化,深刻理解术语的内涵。

简明扼要,富有民族特点也是中医术语的特点之一。这些词含义交叉、应用灵活,常常是固定术语不可缺少的构成成分。中医作为科技翻译,在具体翻译时,一定要将其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要根据不同的状况、不同的疗效,翻译为不同的英语,不能简单处理。参照我们的翻译,西方人在实施中医技术时,就会同时理解我们的中医真正文化内涵所在。如果他们知道中医只需要一个词就可以包含如此多的医学知识,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文化知识。

2.4具有修辞色彩的中医术语的翻译。

中医方剂有各种各样的翻译,有的以直译为主,有的以功效为主,其中,具有修辞色彩的术语的翻译也展现了中医的文化魅力。比如,“碧玉散”译作“Jasper Powder”,让人马上感觉到鲜亮的碧绿色,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内消沃雪散”译作“Powder of Internal Dissolution like Snow Melting”,立马让人感到冰雪消融,一切都生意盎然,联想到自身病痛正慢慢消失,浑身充满活力;“玉女煎”译作“Jade Maid Decoction”;“回春丹”译作“Resolicitation Pill”;“再造散”译为“Re-creation Powder”。这些成功的翻译不仅简洁明了,满足了“信,达,雅”的要求,而且在翻译过程中,明喻、借喻等修辞格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还满足了信息性原则的要求,对方剂的功效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这样的翻译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很有实用性和信息性。

3.结语

中医术语篇3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术语部件;英译

中图分类号:R22;R25;H315.9文獻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4.007

中医术语部件英译规范是中医术语英译规范的深入。而中医内科学是研究外感温病、内伤杂病等内科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科,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术语的英译历来受到各家的关注,因此对中医内科学术语部件英译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本研究亦可作为中医术语部件英译规范研究的尝试,其意义非同一般。本研究选取4种影响力较大的国内外标准:《中医药学名词》(第2版)[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0年公布,以下简称“标准Ⅰ”)、《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2](WHOInternationalStandardTerminologiesonTraditionalMedicineintheWesternPacificRegion,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2007年公布,以下简称“标准Ⅱ”)、《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08年公布,以下简称“标准Ⅲ”)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4](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中华医学会等2018年公布,以下简称“标准Ⅳ”),对不同标准的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的英译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合理可行的英译方法,为中医内科学乃至中医学术语英译规范化研究的深入开辟道路。

一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概述

术语部件指的是组成多词术语的词,在特定专业领域中结合紧密、生成能力强、使用稳定的语言片断也可看作是术语部件[5]。在此基础上,这里的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选自中医内科学术语中出现频次高、派生性强的术语部件。

比如,淋证是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根据病因可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和“劳淋”6种。这6个术语都有“淋”这一术语部件,内涵上依然体现出“淋证”的概念本质,没有脱离“淋证”的核心定义。因此“淋”作为术语部件在术语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属于中医内科学的主要术语部件。

又如,“痹病”是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灼热,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肌痹”“骨痹”“筋痹”“皮痹”“脉痹”和“周痹”10种。这些都是以“痹”这一部件为基础派生的术语,因此部件“痹”也是中医内科学的主要术语部件。

就中医内科学而言,术语部件既可以是构成术语的单字词,例如术语“淋证”中的“淋”或“证”,“痹病”中的“痹”或“病”,“阳水”中的“水”;也可以是术语中的双字词,例如术语“中毒病”中的“中毒”。表1是中医内科学部分术语部件的出现频次统计。据此,本研究选取17个中医内科学的主要术语部件,对这些术语部件的不同英译进行比较分析,逐步归纳总结相应的英译策略,进而整理出相对合理的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英译标准。

二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英译原则和方法

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的英译原则和方法,与中医病名术语的英译是一致的。对于中医病名术语的英译原则,标准Ⅰ提出了对应性、简洁性、准确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和约定俗成7条;李照国提出了“自然对应、简洁明了、保持特色、重视回译、用词同一和慎加规定”6条[6];朱建平认为中医病名的正确翻译是在准确理解定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要密切注意病名所归属的辨证论治体系,并总结了英译规范表达格式:以症状为病名的中文名称后加[病],相应英译不加disease,如“咳嗽[病]cough”,而以病因为病名的中文名称后加[病],相应英译为形容词形式的病因保留disease,如“风温[病]wind-warmdisease”[7]。

中医病名术语英译的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意译、直译和音译。意译,即按术语内涵翻译,适用于某一中医病名与对应西医病名内涵完全相同,即名实俱同,可直接使用该西医术语作为英译,如“疟疾”译为malaria、“心悸”译为palpitation、“痴呆”译为dementia;或者,中医疾病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病名,采用直译会引起歧义,如“悬饮”指的是饮邪停留于胁肋部引起的,以胸胁饱满、胀闷、咳唾引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据此可将其意译为suspendingfluidretention。直译,即按术语字面翻译,用于中医病名无西医病名与之对应时,直译不会造成歧义,而且还能体现中医特色,如“湿阻”译为dampnessobstruction、“头风”译为headwind。音译,按术语汉语拼音翻译,适用于其他英译方法无法准确传达该病名术语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特有的含义时,如将“狐惑”译为huhuo、“痹”译为bi,以及音译加意译的兼译法,如“气厥”译为qisyncope。

三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英译对比分析

中医内科学术语英译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历来受到重视,但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许多术语在英文中缺乏直接的对应语,英译名难以统一。这不仅为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也不利于中医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8]。

以《中医药名词》2005版[9]所收录的内科疾病基本名词211个为核心术语,后经2010版修订的英译名为标准Ⅰ,并与标准Ⅱ—Ⅳ对比,发现在211个核心术语中,4种标准的译法完全一致的有44个(20.9%),3种译法一致的有50个(23.7%),2种译法一致的有64个(30.3%),4种译法完全不同的有53个(25.1%)。由此可见,所选4种标准中英译不完全一致的比重高达79.1%,中医内科学疾病名称术语的英译依然难以规范和统一。

1.英译基本一致的主要术语部件

4种标准的英译完全一致,表明此类术语部件已经基本不存在争议,而且出现了使用广泛的英译规范,这类术语部件的共同点在于其本身与英译均为一个词,例如术语“瘴疟”“久疟”的部件“疟”malaria、术语“胃癌”“肺癌”的部件“癌”cancer。

此外,尚有许多术语部件在标准Ⅰ、标准Ⅱ和标准Ⅲ中的英译完全一致,而标准Ⅳ采用的是相同英译加disorder的形式(见表2)。例如术语“阳黄”“阴黄”和“急黄”的术语部件“黄”即“黄[疸]”,在标准Ⅰ、Ⅱ、Ⅲ中的英译均为jaundice,而在标准Ⅳ中的英译为jaundicedisorder。按《柯林斯詞典》[10],disorder的解释为aproblemorillnesswhichaffectssomeonesmindorbody,而disease则是anillnesswhichaffectspeople,animals,orplants,forexample,onewhichiscausedbybacteriaorinfection。由此可见,disorder指的既可以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是身体的某种异常状态,在含义上比disease全面,更能体现出中医学对于疾病认识的特点,是对“病”这一术语部件更为合理的英译方式。但对于“黄”这一术语部件,jaundicedisorder的结构稍显冗长,根据简洁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选择jaundice作为“黄[疸]”的对应英译更加合适,disorder则可以作为“病”这一术语部件的对应英译。同理,术语“阳水”“阴水”等的部件“水”英译应当为edema,术语“气厥”“血厥”等的部件“厥”英译应当为syncope,术语“热淋”“石淋”等的部件“淋”英译应当为strangury。

这里较为特殊的是术语“风温”“春温”“暑温”等的部件“温”,它指的是温病,即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将温病译为warmdisease已成为目前的普遍共识,符合民族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但考虑到“温”这一术语部件实际的应用情形,disease可以不用出现,而warm采用名词形式warmth,例如“暑温”译为summerheatwarmth,“春温”译为springwarmth。这样既可以保证“温”作为术语部件时英译的简洁性,同时又能够保留中医学的民族特色。

2.英译存在争议的主要术语部件

对于其他仍存在争议的中医内科学主要术语部件的英译,本研究根据中医病名术语的英译原则和方法逐一进行分析,探寻相对合理的英译策略(见表3)。

术语“咯血”“吐血”“便血”等的部件“血”指血证,即出血性疾患的统称。标准Ⅰ译为bloodsyndrome,标准Ⅱ译为blooddisease,标准Ⅲ译为hemorrhagicsyndrome。这里hemorrhagic的名词是hemorrhage,释义为seriousbleedinginsideapersonsbody,来源于西医的疾病术语。选用bloodsyndrome来翻译“血证”,更为符合其中医的理论内涵;但考虑到简洁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在实际的翻译中则采用术语的西医译法,例如将“咯血”翻译为hemoptysis,“吐血”翻译为hematemesis,“便血”翻译为hematochezia,此时术语部件“血”实质上的英译可认为是hemorrhage。

术语“自汗”“盗汗”“黄汗”等的部件“汗”指汗证,即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标准Ⅰ译为sweatingdisease,标准Ⅱ译为abnormalsweating,标准Ⅲ译为sweatingsyndrome。此处abnormalsweating采用意译的方法,对汗证的内涵进行了解释,虽易于理解,但表达过于直白,甚至不像医学术语。而sweatingsyndrome是汗证的直译,兼顾了中医学特色,更为符合准确性和回译性的原则。因此可以用sweating作为术语部件“汗”的英译。

术语“行痹”“痛痹”“热痹”等的部件“痹”,标准Ⅰ译为bidisease,标准Ⅱ译为impedimentdisease,标准Ⅲ译为impedimentdiseases或arthralgia,标准Ⅳ译为jointimpedimentdisorders。其中,impediment的含义是somethingthatisanimpedimenttoapersonorthingmakestheirmovement,developmentorprogressdifficult,可以理解为障碍、阻碍。此处impedimentdisease或jointimpedimentdisorders都能表达出该病肢体关节屈伸不利、活动不畅的病理特点,但对于病因病机和症状表现等其他方面未涉及,因此不够全面。arthralgia的意思为paininajoint,意为关节疼痛,这仅是痹病的诸多症状之一,同样不够合适。而采用音译为bidisease的方法,既可以统领痹病较为复杂的概念内涵,同时能够保证自身浓厚的中医文化特色。因此bidisease更加符合简洁性、准确性和民族性,是对于术语“痹病”较为合理的英译,术语部件“痹”的对应英译为bi。

中医术语篇4

关键词:中医;中医术语翻译;目的论

中国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9-037-03

作者:李延林,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琛,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教改立项项目([2005]280):中南大学精品课程大学英语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草药的巧妙运用,独特的理论系统及有效的疗效而备受世人瞩目,其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已经被世界公认。使得中医药学的地位与自身价值得到提高的功臣应该是有关中医学的翻译,其别是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因为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医药学的最直接的手段。

目前,中医药术语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如何做好中医药术语翻译已经成为广大中医译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就中医药术语的翻译来说,要求译者在具备一定英文功底的前提下,必须具备相关的中医药学的专业知识,并在相关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对外推广与普及中医药文化的真正目的。作者认为,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药术语翻译中的问题

中医药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同一术语的译文尚待规范

中医药术语的翻译还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在作者所见到的几部汉英中医词典中,同一术语的英译文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三焦”一词被译为threewarmers,three heaters,triple warmers,tripleheaters,triple energizers,Sanjiao,等等。再如“相火”一词,有译作prime minister fire,有译作premier fire,有译作mini ster fire,也有译作xi-ang fire等等(李照国,1996:32)。中医养生学中的“气功”一词,有将其译成Qigong的,也有译作medita-tion的,还有译作Chinese Yoga,等等。相应的“气功疗法”则出现了Qigong therapy,breathing tech―nique therapy,fresh air therapy等多种译法(曹山鹰,2002:13)。

类似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对于同一名词术语的多种解释往往使不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外国读者无所适从。

(二)译语冗长

中医药用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但在英译时,它的这一特点便丧失殆尽。如“八纲辨证”在几部较为流行的汉英中医词典中分别被译作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principle syndromes,analyzing and 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diagnosisaccording to the eight guiding principles等等(李照国,1996:32)。

以上对“八纲辨证”这一术语的翻译简直就像是对该术语的解释,但是却仍然没有清楚地表达出该术语的意思。这种冗长的译法是目的语读者所排斥的。

(三)译语生搬硬套,释义不明

中医药术语有其特定的表达法,在中文特定的语境里有其自身的医学意义。若对一些中医药术语照其字面死译,则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或误入歧途。这只数目译者缺乏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

例如,有人将“失笑散”译为“Powder.for LostSmiles”。而中医的“失笑散”,按《医方发挥》的解释,应为:“本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由此可见,“Powder for Lost Smiles”的译法明显欠妥,纯粹是望文生义的结果(曹山鹰,2002:14)。又如“金实不鸣”,在一些汉英中医词典中都被译作solid bell cannot ring,令人不知所云(李照国,1996:32)。

二、目的论一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威密尔(Hans Vet-meer)等著名学者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Translation Action)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这无疑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凯瑟琳娜・赖斯在其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把对等理论作为她的整个理论的基础,提出翻译批评的依据应是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但是在实践中,赖斯发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而且有时也是不应该追求的。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Nord,2001:9)。

赖斯的学生威密尔突破了以原语为中心的对等理论的限制,发展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即该流派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威密尔还特别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Nord,2001:11)。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意思就是“目的,动机,功能”。这一词语在目的论中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 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在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Nord,2001:27~28)。

目的论包括三个基本法则:目的法则(skopos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目的论者认为,所有的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性法则,目的性法则指的是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即“结果决定方法”(Nord,2001:29);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收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目的决定的。目的性法则是目的论的最高法则,其他的两个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又从属于连贯性法则(Nord,2001:32)。

三、目的论法则在中医药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依据目的性法则,译者应该依据译文的预期目的,选择最佳的译法,根据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里的预期功能,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中医药术语翻译的目的是向国外推广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使国外读者了解中医药文化。这一目的决定了译者在翻译中医药术语时应采用多种译法,而非单纯地采用一种翻译策略。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在西医中无对应的概念。就那些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汇的中医药术语而言,译者宜采用音译法,如“阴”“阳”可音译为“yin”与“yang”。因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些中医名词是不可以逐字翻译的,否则会使目的语读者误解其意思,此时也应该采取音译法。如“青龙白虎汤”,如把它译成“Blue Dragon and White Tiger De-coction”,则会使目的语读者误以为是用青龙和白虎做成的汤药。这便达不到对其翻译的预期目的了,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译者可将其音译为“Qinglong BaihuDecoction”。

就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语的中医药术语而言,译者可使用意译法,这样能使读者一看就懂。例如,“疳积”可译为“infantile malnutrition”,“伤寒”可译为“a febrile disease”。

忠实性法则说明译文和原文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但并非要求二者在内容上一字不差,认为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仅仅是为其提供的信息。但这并不否定原文的重要性,忠实性法则强调的是内容上的忠实,而非形式上的忠实。中医用语的文学色彩很浓,许多译者主张译中医药术语时应尽量保持其文学风格,原汁原味地译以便体现中医的特色,如有人将“带下医”死译为“the doctor underneath theskirt”,这种翻译使不了解中医文化的外国读者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从而无法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忠实是不可取的,如果译者根据其含义,将其意译为“gynecolo-gist”,则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另外,中医药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与西医有所不同,西医中这五个概念仅是指五个器官,中医中,这五个器官不但是解剖概念,也是功能概念,中医书籍上对其解释是: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司呼吸,通条水道;肾主精。因此,译者若将其直译为与西医相对应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就不能将中医中的这五个概念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译者应依据目的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将其译为“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并加注释以准确表达其含义。

四、译者在中医药术语翻译中的地位

目的论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目的论是首次提出把译者看作专家的理论,认为译者是翻译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翻译过程中,他首先得到原文和翻译要求,然后研究分析翻译要求是否可以接受,是否可行,译文是否必要,最后做出决定并执行。简单地说,译者要以翻译要求为指导,从特殊的翻译任务中总结出译文的交际目的,在交际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翻译任务。译者要对其翻译负责,要精通原语和目的语,并掌握与翻译内容相关的知识。

中医药术语的特点决定了其翻译难度大,对译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英语表达法,还要有较高的汉语修养(包括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此外,他还要懂得大量的医学知识(包括中医和西医)。

在早期的中医翻译中,因译者的水平有限,且缺乏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所以中医药译文中错误百出。如前面所说的将“带下医”译为“the doctor underneaththe skirt”,可能就是因译者本人不了解“带下医”是指妇科医生所致的误译。译者只有具备了中医翻译所需的素质,才能正确地表达出中医药的本意。

中医术语篇5

社会需要和谐的环境,医院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需要注重培养http://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艺术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的交谈中利用语言符号来塑造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法。

1、 医患关系中语言艺术的作用

语言艺术是树立医护人员良好形象的手段,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应该使对方满意,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首先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理解患者的痛苦,一个亲切的微笑,诚恳的语言,使病人感到心理平衡,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对其产生信任感。这样患者才能对医者倾诉,以利于了解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现在,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与医患关系处理不当,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1]。医患关系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不注意讲话的艺术性,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使之产生负性心理。

2、 医患关系语言的具体形式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中,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以及社会经历、基本性格等因素。与其交流用语要恰到好处,否则交流无法进行甚至产生矛盾与对抗,这样就违反了创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的目标。

口语表达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语义与语速。其中语音是关键,语音的具体表现特征是语调、语气、音量、音长等,再加上语速的变化。同样一句话,由于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的不同,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发药时应该说:“张老师,该吃药了,请您吃药”,有的护士却大声喊:“3床,吃药!”前者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尊重,后者会使病人感到护士缺乏同情心,给人以傲慢的感觉,这样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患关系中,体语也是很重要的,体语是靠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如点头、摇头、微笑、眼神等。各种体语中,眼神的接触是最重要的,人的喜怒哀乐都会从眼神变化中反映出来,热情诚恳的目光会使患者感到和蔼可亲,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可靠。

姿势和服饰也是体语的范围,立、坐、身姿都表达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坐的姿势应该端正、大方、自然,这样显得精神饱满,站直立稳是一种平和自然的说话状态;适当前倾,显示关注认真的积极态度和对患者的尊重。服饰同人的行为举止一样,也具有丰富的信息传播功能,洁白的护士服、燕尾帽标明了护士

转贴于 http://

的职业,发不过肩、着装整洁反映护士的精神面貌、性情气质、文化修养。良好的气质使病人对护士有信任感。如无精打采、衣帽不整就会使人感到疑惑,甚至使病人对你的工作缺乏信心。

3、 医患关系中使用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

医患关系的语言艺术是通过优化语言来提高http://表达效果,如果说话缺乏艺术,就不能完满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能把事情说清楚,更谈不上使患者乐于接受。一句话有几样说法,说法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医患关系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可有如下几种。

3.1 听的艺术

是指听懂患者谈话的含义,通过观察患者说话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象征符号来研究对方内心活动的艺术。要善于听到言外之音,准确理解患者的本意和实情。首先护理人员要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的谈话,这样有利于对内容的接受、理解,也有对患者表示尊重的意思,以获得好感;其次,在听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谈话要做出反应,点头或微笑等;再次,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打断对方的话常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听完患者的话后再讲话。

3.2 说话要和气

中医术语篇6

    弄清概念 避免混淆

    每一个医学术语一定范围内都有明确的概念、内涵以及外延,具有专义性(即单义性),一般不允许一词多义,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以如下四则新闻报道表述为例:

    1.《“春运旅途综合症”今年大幅减少》。

    2.李家福介绍,部分孕妇皮肤瘙痒是由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引起……

    3.……与他们过节期间天天上网玩游戏有关,遂诊断为“电脑综合症”。

    4.《癫痫手术有严格适应症》。

    “症”、“征”、“证”在医学上表示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并且不可以互相替代,以上四例即是混淆概念出错。症:意为病,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如症候、霍乱症、急症、对症下药、不治之症等。征:这里取《新华字典》中此字“现象,迹象”之意,与特征、征兆中的征用法相似。证: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如适应证、禁忌证。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错误即是把综合征写成综合症,把适应证写成适应症,禁忌证写成禁忌症。

    具体来说,在种种病理过程中,当出现一个症候时,同时会伴有另外几个症候。这一群症候是很定型的,将其统一起来进行观察则称为“综合征”。

    “综合征”的“征”除了有“现象、迹象”的意思外,还有“特征”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了“一群”或“一系列”的“特征性表现”,才能把不同的“症候群”区分开来。相反,凡是病因相对清楚,症状、体征又多相对集中于单一系统的疾病,一般不宜再冠以“综合”字样,也不宜称之为“征”,而应直接命名为某某“症”。换句话说,谈综合必为“征”,相对单一的症状,无综合之说,应该是为“症”,“综合症”是一种错误的写法,规范的名称应为“综合征”。比如非典流行时期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适应证” 指某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所能治疗的疾病范围。比如说,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的适应证就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引起的感染;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就是胃癌或顽固性胃溃疡,等等。“禁忌证” 指不适宜于采用某种药物或治疗措施的疾病或情况,或采用后反而有害。不难看出两术语是一对反义词,强调的是适应或禁忌的“证据”,想到“证据”的证自然就不会用错字了。

    理清涵义 勿用别字

    医学术语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创造的,相对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低,故文字混乱、错别字、生造字及使用不当的简化字时有发生,记者、编辑受限于自身知识结构缺陷,对医学科技不甚了了,而且采写时着重新闻稿件宏观层面内容和质量的把握,对微观层面的文字书写不够重视常常出现错别字。如“副作用”写成“付作用”,“缝合”写成“缝和”,“枸杞”写成“狗杞”等。

    如“昨日,24岁的女教师看着代吉告诉记者,刚到武汉时,由于坠氧的原因,更尕求培每天要比在青海多睡一两个小时,但很快他就习惯了。”这句新闻表述中,“坠氧”其实应该是“醉氧”。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后,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再次发生不适应,出现疲倦、嗜睡、胸闷、头昏等症状,会产生一种所谓“ 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在医学上俗称“醉氧症”。即是报道中提到的更尕求培“醉氧”了。如果我们联想到“醉酒”,就能记住这个术语,不会错成“坠氧”了。

    又如“昨日一大早,她在武汉普爱医院被诊断为过敏,过敏源正是她钟爱的高档护肤品。”这句新闻表述里的“过敏源”一词,常常是因为误认为指过敏的来源而错成了“过敏源”,正确用法应为“过敏原”。理解过敏原我们首先得了解常常在检验报告单上看见的另一个词——抗原(antigen,Ag)。抗原是指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比如病毒、花粉、疫苗、青霉素,上例中的“护肤品”等。在机体摄入抗原,因免疫应答过强而导致组织损伤,此即称为超敏反应,俗称过敏。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抗体产生并导致超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俗称过敏原。简而言之,过敏原中的“原”是指能使人体过敏的抗原性物质,是一种抗原,不是指某个根由或来源。

    规范使用 少犯错误

    医学术语的命名是遵循术语命名原则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字词都不能随意更改或取代,应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为准。如解剖名词的命名原则是:部位或者器官的定语在前,形态和性质的定语次之,动作定语应紧靠名词。例如:胆总管不宜写成总胆管,肛提肌不宜写成提肛肌等。

中医术语篇7

词素是构成词汇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词素层翻译就是利用英语中的词素(前缀、后缀、词根)和连接元音字母O(偶见用i)进行创造新词的一种方法。例如,hysteromyoma(子宫肌瘤)是由hystero( uterus 子宫) + myo( muscle 肌肉) + ma( tumor 肿瘤)构成; hepatosplenomegaly(肝脾肥大)是由hepato( liver 肝) + spleno(spleen 脾) + megaly(enlargement 肥大)构成;electrocaidioscopy(心电图检查)是由electro(electricity 电) + cardio(heart 心) + scopy( examination 检查)构成。其中,有下划线的为连接元音字母o。

二、词素层翻译的历史

最早利用词素层翻译将中医名词术语的是十七世纪的荷兰人Dane Jacob Booudt, Buschof H.及Rhijne W. 他们翻译了一定数量的中医名词术语,其中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还被人们广泛使用着。例如,他们将“针刺”和“艾灸”二词分别翻译成译成“acupuncture” 和“moxibustion”。“acupuncture”是由前缀“acu-:neddle(针)”和后缀“-puncture: penetrate (刺)”构成 ;“moxibustion” 是由前缀 “moxi-(艾)”和后缀 “-bustion:burning 燃烧”构成的。这两个译名是最早被译成英语的中医名词,也是最被西方人接受的两个译名。

这种利用希腊――拉丁词素翻译命名新医学词汇的方法一直使用到今天,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使用着。这足以看见其实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现代医学新名词术语层出不穷,词素层翻译功不可没。自从工业革命,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名词术语以加速度式地不断涌现。正因为有了词素层翻译,这些新名词得以及时地翻译命名而被纳入现代医学名词术语词典里。这种利用英语中固有词素组合创造新名词的做法值得今天从事中医翻译的人学习。

三、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问题及词素层翻译中医名词术语的优点

目前,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释义性翻译。不管是直译或是意译,其结果都是译语太长,不符合科技名词术语的要求。例如,风热头疼、宫寒不孕、肺虚咳嗽在许多词典里被分别译为headache due to pathogenic wind and cold, sterlity caused by coldness of the uterus和cough because of asthenia of the lung。我们先不管译文是否准确,单从译语的形式上来看,与英语医学名词术语的形式格格不入。翻开英语医学词典可以看出,从结构上看,英语医学名词基本上有三种形式:① n; ② adj.+ n; ③ n + of + n。也就是说,要么是单一的一个名词;要么是一(几)个形容词加一个中心名词;要么是一个名词加一个介词of 再加一个名词。根本看不到有介词短语“due to”、“because of”,更看不到过去分词“caused by”出现。

可以看出,用词素层翻译法译出的中医名词术语完全符合英语现代医学名词术语的形式要求;与科学的标准化的名词术语的翻译标准一致;避免了因释义性的直译、意译所造成的译语冗长的缺陷;消除了因译语不当使外国人对中医产生的隔膜感和排斥感。因此,我们可以勇敢地做这方面的尝试。事实上,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努力和工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李照国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医翻译导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后面附有十多页词素层翻译的若干中医名词术语。另外,李先生在1997年出版了《汉英中医药大词典》(世界图书出版社)。在这部词典里,他大胆地采用了词素层翻译法,翻译了大量的中医名词术语。笔者也长期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特别是在2000年7月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时,毕业论文《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中,就如何利用词素层翻译避免中医翻译中的文化禁忌作了大胆地尝试。

四、结语

综观词素层翻译的应用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翻译命名新科技名词术语方面有着其它翻译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这种方法译出的名词术语符合科技名词术语的形式要求。这对解决目前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存在的译语太长的缺陷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法。然而,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译名统一。因此,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在使用词素层翻译法翻译中医名词术语时,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不可过度使用。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反而影响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7:151-154.

[2]Cousland,PB:Medical Nomenclature in China.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1905,1(3):115-121.

中医术语篇8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与选择,在以原文、原语和译语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首先要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对译文做出选择。按照达尔文“适应/选择”理论,生命体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与繁衍,同样在翻译中,译者必须适应原文、原语和译语共同呈现的翻译生态环境,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翻译选择适应论能够避免“原文为中心论”和以“译文为中心论”对译作解读时所产生的偏颇。在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因此翻译必须从交际维、文化维、语言维三个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

    二、中医术语的翻译及其生态环境

    中医术语的英译标准可以说是其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不统一将很难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西方人便不能深刻领悟中医文化内涵。 但中医语言本身深奥难懂, 一些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存在概念交叉等现象外, 更重要是由于中医是一门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 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加之中医中大多数概念和最常用的词语在英语及其它欧洲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现成的对应语,中医文献精深庞杂,中医术语晦涩难懂等使得中医术语翻译似乎不可为。 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不仅关乎语言本身,还涉及到中国医学体系和中医深层的文化体系。

    事实上,翻译中医英语的人不少,但译文大多参差不齐,很难有个标准考量。而在具体医学领域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利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分析词条翻译,译者对于原语的“适应”,寻求限定、制约译者的障碍,而最终“选择”适合的策略完成翻译不失为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

    三、中医术语翻译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

    要达到跟原语同样的效果,中医翻译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利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过程。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能改进译文质量、让译文呈现出整体和谐的翻译生态系统。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依赖译员的主导地位及翻译的生态环境,那么中医术语的翻译应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察。

    (1)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任何交际活动都有一定的交际目的。中医翻译应以目标语语言风格为主,从而达到传播中医的最终目的。如中医学中的脏腑, 不仅指内脏, 还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概括。比如“心”, 中医所指的心并不等于西医学里的心脏。因此, 我们在汉译英时, 若将其译成“heart”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中医和英语不可能完全对等。而随着国际间的交往的日益频繁, 接触别国语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些外来语会被本国语所吸收, 进而推广开来,所以音译特定术语是其在交际维度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在翻译过程中,每位译者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所生活的特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会介入译者的审美判断和语言选择。原语和目的语在文化信息的转换上,应根据译语习惯作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实现中医术语的文化内涵准确得以传达。比如,中医中的“气”包含“自然之气,呼吸之气,精微物质”, 它有功能、物质、先天和后天之气的说法。如果把它简单地译为“vital energy”, 无法传递出其内涵,后直接音译为 “qi”来代替。再如“阴阳”,“五行”,“三焦”等概念,它们均是中医特有的文化概念,经过不断的适应选择和翻译的历史变迁,最终确定音译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来传递其文化内涵。

中医术语篇9

关键词:SNOMED CT;中医术语;回溯算法;多路径;编码化;本地化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04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ath Algorithm Between Two Nodes of SNOMED C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Coding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Terminology

Cheng Fuchun, Liu Hua, Fang Min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The SNOMED CT terminologies have been fruitful. This paper study its architecture deeply. By using backtracking algorithm to find automatically and output the multiple paths between two SNOMED CT node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rminology searching eng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erminology coding system.

Key words: SNOMED CT; TCM terms; back-tracking algorithm; multi-path; coding; localization

1 SNOMED CT简介

医学术语及其编码化,对于规范临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检索利用、提升医疗质量以及研究的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术语文字本身存在多样性,首先是语种、语言的多样性,如英语、阿拉伯语、中文等;其次是符号的多样性,如各种各样的符号都有可能出现在术语中。因此,通过统一编码,既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又可以规范数据录入,更可以方便使用人员检索分析等,还可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术语交流。由于利用了逻辑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结构等计算机技术,SNOMED CT是一个能够满足记录卫生保健、疾病分期、病理生理学研究、治疗及治疗结果所需要的语义学上统一的临床术语与医学信息编码系统,向全世界提供了电子医学记录(电子病历)的底层框架支持。SNOMED CT集基础科学、实验室医学和特种医学在内的优势及CTV3术语有关初级护理的丰富工作成果为一体,成为多语种的、包含内容最广泛的临床参考术语与信息编码系统[1]。

然而,SNOMED CT要在我国应用,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SNOMED CT术语的汉化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同步;汉化本身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但是如何保证其准确性与统一性;几十万条术语,工作量巨大,何时能完成;SNOMED CT每半年一次新的版本,如何进行更新与同步;②中医术语如何既能独立应用,又能与SNOMED CT进行整合;我国存在的中医医疗体系、中医术语如何加入其中;加哪些内容;层次结构如何;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中医术语目前已有几个国家标准,如1997版的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T 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以及2006版的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目前的中医术语标准,存在以下问题:纸质版本,难以进行数据导入;编码较为简单,层次结构不清晰;未能充分整合,尚缺较多内容;长时间无更新。中医目前尚无一套既具有信息技术特征,又具有中医医学本身特征的术语编码体系。③技术问题。如查询检索的效率与准确性。 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与拆解,围绕着术语的产生、术语版本的变迁、术语的映射、术语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将以上问题分为三类,一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如编码、索引等,需开发出相关算法,解决高效准确查询检索等问题。二是业务方面的问题,如术语分类,层次结构,同一概念术语的多种表达方式等。需对核心概念进行提取与界定,术语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三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及时解决术语维护机制、机构、人员等方面的问题。

2 SNOMED CT术语本地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SNOMED CT是基于代码化的,每一个术语都用一个代码来表示,在编码过程中,考虑到了该术语所处的位置及分类,还考虑到了维护机构、顺序码、校验码等。由于存在着常用术语、同义术语、近义术语等,其三张核心表为主概念术语表、术语定义表、术语关系表。

在SNOMED CT的技术实现文档中,提出两种服务,一是术语服务(Terminology Service),主要功能包括:术语的分类、术语的维护、术语的查找、术语的检索(文本检索、层次导航、表达式检索与范式等),创建和维护参考集等。提出创建术语服务器,开发相关的术语服务API(应用程序接口)等。术语的版本维护以及术语的映射,包括SNOMED CT不同版本之间的映射,以及与其他术语体系的映射,如SNOMED CT与ICD(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映射,SNOMED CT与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 LOINC)之间的映射等。术语服务的核心在于提供术语查询及检索服务,是术语本身的维护,是站在术语自身维护的角度。二是记录服务(Record Service),主要功能包括:扩展查找与限制重复,实时检索,后台编码,自动以及半自动编码。为实现数据的高效录入,可增加相关条件限制,如子集的应用,术语的排序、前组合表达式与后组合表达式的使用,检索与聚合分析,数据交换表达方式,以及编码化存储。记录服务的核心在于快捷准确地进行术语数据查找、录入、编码、存储等,在于术语的实际应用,及站在使用者、应用者的角度开展服务。

然而,不管其角度如何,技术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术语检索的效率问题

通过索引技术,将不同的词语,按照相应的规则,重新组合,形成索引表,提高检索效率,如单关键词算法、多关键词算法。其核心是利用英语词汇的特点,将术语分词后,对关键词进行标注,并取其关键词的前三个首字母进行组合,再按照相应的规则排序,构建索引表。查询时,通过索引表,找到相关术语代码,再通过代码,找到相应的术语内容。由于中医术语是以字符为单位的,因此,将相关虚字符剔除后,亦可用单关键词算法、多关键词算法,构建适用于中医术语检索的索引,从而提高检索效率。

2.2 术语之间关系的应用

建立关系表,将术语层次结构与硬编码脱离开来,是SNOMED CT区别于其他术语集的一大改进与创新。2002年2月31日的SNOMED CT 1.0版本由概念表、描述表、关系表以及一份历史表、映射表和相关的技术性文件组成[2]。以往的编码方式,大多具有位置特征属性,如1979年版的SNOMED Ⅱ,以英文字符打头,如T代表解剖轴。由于编码的唯一性,一旦使用这个编码,就可能存在于各种记录当中。随着认识的深入与改变,术语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一旦这个术语代码本身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使用老的程序与算法,不容易将此类编码区分出来,容易造成错误。因此,将术语之间的关系分离出来,专门进行维护,从而使之更加灵活地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是SNOMED CT关系表的重要意义所在。

而对关系的处理,是通过寻找出特定的关系代码,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检索。如IS-A关系,代表了术语之间的上下位关系,也可以认为是概念从粗到细的一个过程。通过IS-A寻找路径,若两点之间无路径,则可认为无直接关系;若两点之间只有一条路径,则说明了概念由粗到细的衍生关系;若两点之间有多条路径,则说明了对该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路径长短问题体现了术语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也代表了术语之间的亲疏关系。

术语节点之间的路径,既是SNOMED本身的特殊性,又是其他应用程序得以实际应用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因此,开发设计出SNOMED术语两节点之间多路径算法,既是术语检索引擎本身的需要,也是术语检索引擎是否成功的一个核心标志。

3 SNOMED术语两节点之间多路径算法的实现

SNOMED术语的核心在于层次结构,以及术语与术语之间的关系。SNOMED基于IS-A关系,可形成树(图)状结构,可利用TreeView等树型展示控件,进行术语的树状浏览与展现。如2013年1月版的SNOMED术语顶级分类,通过SQL语句查询,“select CONCEPTID1 from sct1_Relationships_Core_INT_ 20130131 where RELATIONSHIPTYPE='116680003' and CONCEPTID2='138875005'”,得到19条记录[123037004,Body structure (body structure)身体结构;……;373873005,Pharmaceutical/biologic product (product)药物/生化产品],说明2013年1月版的SNOMED CT仍分为19个大轴。

某一个术语,可能存在多个位置关系,如7895008,Poisoning by drug AND/OR medicinal substance (disorder),药物和/或医学物质中毒(症);既是87858002,Drug-related disorder (disorder),药物相关症(症)的子节点;又是75478009,Poisoning (disorder),中毒(症)的子节点;因此,它底下的某一个术语,其向上寻找上级节点(父节点)路径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多条路径的可能。而如何将这些多条路径自动准确找出,需要有相应的算法来实现。如(51862005,138875005)两节点之间的路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51862005,Poisoning by diiodohydroxyquin (disorder),二碘喹啉中毒(症);111762003,Poisoning by antirheumatic (disorder),抗风湿药物中毒(症);10070005,Poisoning by quinoline AND/OR hydroxyquinoline derivative (disorder),喹啉 和/或羟基喹啉衍生物中毒(症);441952005,Poisoning due to chemical substance (disorder),化学物质中毒(症);46878002, Poisoning by antimalarial drug (disorder),抗疟疾药物中毒(症);49450009,Poisoning by antiprotozoal drug (disorder),抗原虫药中毒(症);419639006,Poisoning by anti-infective agent (disorder),抗感染剂中毒(症);7895008,Poisoning by drug AND/OR medicinal substance (disorder),药物和/或医学物质中毒(症);87858002,Drug-related disorder (disorder),药物相关症(症);75478009,Poisoning (disorder),中毒(症);64572001,Disease (disorder),病(症);404684003,Clinical finding (finding),临床发现(发现);138875005,SNOMED CT Concept (SNOMED RT+CTV3),SNOMED CT概念(SNOMED RT+CTV3)。

简要算法如下:①定义方法名及传入参数、结果类型,定义数组列表获取得到的路径。②定义一个栈来存放已访问节点信息。③利用IS-A关系,获取某一节点的上级父节点;将访问过的节点压入栈中,判断是否到达目标节点,若未到达,查找当前节点父节点,并将其父节点压入栈中。④不断重复③,若找到目标节点,则将此条路径记录入数组列表中。⑤利用栈的性质,用回溯算法,继续寻找有无其他路径。⑥若寻找到根节点,或者栈中已无元素,完成循环,输出获得的路径。

图1 两节点之间多路径示意图

本研究利用C#,以及SQL Server的存储过程,函数,定义栈、字符串数组列表,利用回溯算法,将每一条路径进行找出并记录,实现了将多条路径自动找出的功能。如图1,利用回溯算法,共输出7条路径:

①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7895008 111762003 51862005;

②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87858002 789500811176200351862005;

③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441952005 51862005;

④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7895008 10070005 51862005;

⑤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87858002 7895008 10070005 51862005;

⑥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7895008 419639006 49450009 46878002 51862005;

⑦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87858002 7895008 419639006 49450009 46878002 51862005。

4 对于中医术语编码体系的意义

4.1 逐步将中医术语加入到SNOMED CT统一体系架构中

SNOMED CT要在我国应用,第一步需克服的障碍是术语翻译问题。由于术语数量庞大,概念术语已近40万条,且每半年会有相应的更新,其工作量可想而知。笔者采取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利用google翻译,已将2011-07-31版的约40万条术语翻译成中文。由于是医学术语翻译,准确率相对较高,约80%左右,可以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术语准确性的提高。

目前的首要问题是中医术语的体系结构如何通过编码及关系的添加加入与统一到SNOMED CT术语集中[3]。目前已经将四个国标,1997版的GB/T 16751.1- 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2- 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T 16751.3- 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以及2006版的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作为SNOMED CT的四个概念顶轴,按照其原有的层次结构,将相应术语加入到其概念表、定义表、关系表中。接下来将考虑对症状与体征术语、中药术语、方剂术语、针灸、推拿、穴位、手法等相关术语进行整理添加。

应用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受需求驱动,因此,具体的应用是随着医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某一专病专科,如某一医家,有其自身的术语添加及维护的需求,需要对中医术语体系进行扩展。

4.2 开发术语检索引擎,提供相关服务,打造中医知识库系统

SNOMED定义了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最主要的关系是IS-A关系,但是还有着其他关系。如2011-07-31版本中,通过“select distinct RELATIONSHIPTYPE from dbo.sct1_Relationships_ Core_INT_20110731”,可得到65种关系,如149016008,MAY BE A (attribute),可能是(属性);363698007,Finding site (attribute),发现部位(属性);418775008,Finding method (attribute),发现方法(属性)等。

而在中医术语中,关系则更为多见。临床知识库的建设,更多体现的是关系的应用。在知识库的构建方面,通过代码与代码之间的组合,如肺结核,可能同时出现四个主要症状,发热、咳嗽、潮热、盗汗等。在实际应用中,就可根据这些症状,判断可能会是某种疾病或病证。

中医医学本身,可体现为术语及其相关关系的集合,如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属性。如中药的性、味、归经,由于每一味中药都有着性、味、归经等属性,而且每一味中药都有可能存在着多种性、味、归经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属性,可通过在术语关系表中,添加相应的关系条目,来反映中医中药属性本身。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配伍禁忌、相生关系、相克关系、相佐关系、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关系。以及一些古医籍中的内容,如医家学术思想、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关的属性维度[4]。关系需要进行抽象来获取,并给每一个关系以一个特定概念与编码。

在此基础上,开发术语检索引擎,提供相关术语服务,如近义词检索、反义词检索、以及相生、相克关系检索,性味归经等检索功能。更高层面上,通过在关系表中定义相关规则,实现某些疾病、病证的判断、鉴别等。

4.3 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专病专科工作站等实际应用术语服务系统

医学术语的应用最终体现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中。目前的电子医嘱已经基本实现中药编码化。但是医学术语的本地化,如专病专科、症状与体征、诊断术语,以及其他的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并未完全体现在目前的医生护士工作站中。

本地化过程,可根据需要进行定制,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样式。在实际数据录入中,应满足录入数据的粒度需求,如精细化录入,以及普通文本录入,以及后期分析与聚合统计等。如某一医院为中医专科医院,其侧重点在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上,经络穴位的术语就应更加丰富。而某一医院以骨伤科为主,关于骨伤科的许多术语内容则会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现。可通过对相关子集进行定义等方式,对术语进行扩展。

在实际数据录入中,可充分利用单选框、复选框、组合列表框等控件,方便用户点选,提高用户的输入速度与准确性。通过术语服务的方式,为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的记录服务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钟伶,林丹红,林晓华.临床医学系统术语SNOMED CT的特点及其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 16(2):58-60.

[2]杨阳,崔蒙.SNOMED发展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97-99.

[3]郭玉峰,刘保延,姚乃礼,等.基于SNOMED CT核心构架研究的中医临床术语集标准化特征要素初探[J].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2008,15(9):96-97.

中医术语篇10

《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1]中收录有关阴阳学说及其相关概念的术语有16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中联)标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2]中收录了39条,其翻译基本与现行译法一致,如将“阴中之阴”译作yin within yin,将“阴阳对立”译作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将“阴阳平衡”译作yinyang balance等等。但也有一些有别于通行译法的翻译,如将“阴阳互根”译作mutual rooting of yin and yang,将“阴阳转化”译作yinyang conversion等。这些译法基本上反映了某些西方译者的思路与方法。

下面是该标准关于阴阳学说主要概念的英译。所列概念的英译之后所附加的内容,是该概念的附加定义,从中可以看出标准制定者对相关概念内涵的认识。为便于读者了解海外人士对中医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这些定义也一并附录于后。

阴阳学说yinyang theory —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dealing with two opposite aspects of matters in nature which are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Its principle is widely appli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阴阳学说”常译作theory of yin and yang,也有人译作doctrine of yin and yang。将“学说”译作theory或doctrine均可,只是doctrine含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在许多英语词典中,doctrine的首要释义便是“beliefs and teachings of a church”(教旨、教义)。例如,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EnglishChinese(《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在doctrine一词的解释中所举的两个例子均与宗教有关:(1)a matter of doctrine教旨问题;(2)the doctrine that the pope is infallible教皇永不会错的说法

当然doctrine有时也用以指科学的“学说”或非宗教的理论或主义。例如《新英汉词典》在doctrine词条下所举的两个例子便是很典型的用法:(1)the reactionary Monroe doctrine反动的门罗主义;(2) the doctrine of evolution进化论。

由此看来,用doctrine翻译“阴阳学说”之“学说”也未尝不可,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theory似乎使用得更广泛一些。

阴阳yin and yang — the general descriptive terms for the two opposite, complementary and interrelated cosmic forces found in all matter in nature. The ceaseless motion of both yin and yang gives rise to all changes seen in the world.

阴yin — In Chinese philosophy, the feminine, latent and passive principle (characterized by dark, cold, wetness, passivity, disintegration, etc.) of the two opposing cosmic forces into which creative energy pides and whose fusion in physical matter brings the phenomenal world into being.

阳yang-In Chinese philosophy, the masculine, active and positive principle (characterized by light, warmth, dryness, activity, etc.) of the two opposing cosmic forces into which creative energy pides and whose fusion in physical matter brings the phenomenal world into being.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概念,很早就传入了西方。最初,人们曾采用意译法将其译为sun and moon(日月),masculine and feminine(男女),negative and positive(阴极与阳极)等等。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总觉得这样的译文不能很好地揭示“阴阳”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的内涵,于是逐步将其音译为yin and yang,这也符合“语言国情学”的理论要求。目前“阴阳”的音译形式yin and yang已普遍为海内外学者所接受并已收入《韦氏大词典》(Webster’s Dictionary)。

音译“阴阳”现在已为大家广泛接受,但在具体的拼写方式上仍有一定的差异。如有的采用大写,有的采用小写,有的采用斜体。从目前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这几种书写方式都较为流行。从交际的角度来看,小写似乎更自然一些。当“阴阳”作为两个独立概念使用时,我们可以将其译作yin and yang或Yin and Yang。但当“阴阳”作为一个统一概念使用时,也可以将其译作yinyang或Yinyang。

阴中之阳yang within yin — the yang aspect of the yin category, for example, the night is regarded as yin in relation to daytime, the period between midnight and dawn is the yang part within yin.

阴中之阴yin within yin — the yin aspect of the yin category, for example, the night is regarded as yin in relation to daytime, the period from nightfall to midnight is the yin part within yin.

阳中之阳yang within yang — the yang aspect of the yang category, for example, the daytime is regarded as yang in relation to night, and the period between dawn and noon is the yang part within yang.

阳中之阴yin within yang — the yin aspect of the yang category, for example, the daytime is regarded as yang in relation to night, and the period between midday and nightfall is the yin part of yang.

“阴中之阴”和“阳中之阳”等以前多译作a component part of yin within yin,a component part of yang within yang,比较冗长。这一译法后来逐步简化为yin within yin,yang within yang这样一些简洁的形式,就使得译文具有较强的回译性。WHO在制定标准化方案时采用了这一简洁而流行的译法,这是值得称道的。

阴阳对立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 the mutually opposing, repel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 and yang and contending.

阴阳互根mutual rooting of yin and yang — the mutually 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 same as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互根”一般译作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但也有的译作yin and yang are rooted in each other,yin and yang have their roots in each other或mutual rooting of yin and yang。这样的译法虽然回译性较强,但在语义上略嫌生硬,不如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自然易解。但WHO的方案采用了后者。这也反映了目前中医名词术语翻译通俗直白的发展趋势。

阴阳消长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 alternation of strength and prevalence between the paired yin and yang, the same as natural flux of yin and yang or interconsumingsupporting relationship of yin and yang.

“阴阳消长”目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译法:即growth and decline between yin and yang及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前者属释义性翻译,后者属借喻性翻译。wax指月亮的渐圆,引申为增长;wane指月亮的亏缺,引申为衰落、衰退。

转贴于

阴阳平衡yinyang balance — the state in which yin and yang are balanced.

阴阳调和yinyang harmony — the state in which yin and yang are in harmonious coordination.

阴阳转化yinyang conversion — the property of the same thing can be transformed between yin and yang, also called intertransformation of yin and yang.

“阴阳转化”一般译作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既有回译性,又能见词明意。译作yinyang conversion,反映了国外某些译者的思路与方法。另外,国外亦有人将“阴阳转化”译作mutual convertibility of yin and yang。

阴极似阳extreme yin resembling yang — a pathological change in which yang qi is extremely weakened while yin is exuberant in the interior, forcing the yang qi to float on the surface, forming a true cold and false heat pattern/syndrome.

阳极似阴extreme yang resembling yin — a pathological change in which extremely exuberant pathogenic heat makes yang qi depressed and deeply hidden in the interior, with yin restricted to the outside, giving rise to a true heat and false cold pattern/syndrome.

“世中联”标准中有关阴阳学说基本概念的翻译,有些与WHO相同或相近,如亦将“互根”译作mutual rooting,将“转化”译作conversion。同时,“世中联”标准中也有许多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概念的选择方面,比WHO要多出许多。现将“世中联”标准中有别于WHO的一些阴阳学说概念的英译摘录于后,以作比较。有些概念是WHO方案中所没有收录的。

阴阳交感:interaction of yin and yang

阴生阳长:yin growing while yang generating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xtreme yin turning into yang, extreme yang turning into yin

阴静阳躁:static yin and dynamic yang

阳化气,阴成形:yang transforming qi while yin constituting form.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Only when yin is at peace and yang is compact can essencespirit be normal.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翻译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处理“阴平阳秘”一词。根据中医的理论,“阴平阳秘”指阴气和平,阳气固秘,两者相互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所以这个用语可简单地译作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但目前国内外的翻译很不统一。国内的常见译法有Yang steadies while yin calms或Yin is in peace and yang in density。国外的译法有calm yin and sound yang等等。这里“世中联”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译为一个句子,也是符合实际的,而且释义也基本符合原文之意。

阳胜则阴病:predominant yang making yin disorder.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If yin and yang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essential qi will be exhausted.

阳者若天与日:Yang qi is just like the sun in the sky.

阳为气阴为味:Yang pertaining to qi and yin to flavor.

辛甘发散为阳:pungent and sweet with dispersing effect pertaining to yang.

酸苦涌泄为阴:sour and bitter with emetic and purgative effects pertaining to yin.

淡味渗泄为阳:bland taste with dampness excreting and diuretic effects pertaining to yang.

在上面罗列的这些译例中,有不少原语实际上属于句子而不是短语或名词术语,因此译为动名词形式显得有些拗口。在这些译例中,有些译文是句子,表达比较清楚。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译作Only when yin is at peace and yang is compact can essencespirit be normal,“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译作If yin and yang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essential qi will be exhausted,“阳者若天与日”译作Yang qi is just like the sun in the sky,意思就比较清楚,表达也比较完整。

而“辛甘发散为阳”译作pungent and sweet with dispersing effect pertaining to yang,“酸苦涌泄为阴”译作sour and bitter with emetic and purgative effects pertaining to yin,“淡味渗泄为阳”译作bland taste with dampness excreting and diuretic effects pertaining to yang,就显得有些佶屈聱牙,意思也不是非常明确。对于这样一些中医经典用语,可能还是翻译成句子比较妥当一些。

以上概要地分析比较了WHO和“世中联”所制定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中有关阴阳学说用语的翻译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标准在阴阳学说相关概念和术语的翻译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反映了目前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逐步趋同的国际大趋势。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提示我们,中医用语英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即将结束,统一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