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17 07:37:09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篇1

【关键词】引导 合作 探究 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然而,在讨论式教学给中小学课堂吹进一股清风的同时,也有人对它的实效性产生了疑虑:有的讨论是成效甚微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的讨论式教学甚至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笔者则认为,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讨论式教学本身,而在于对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功用机制缺乏理解。讨论式教学并非是适用于任何课堂的灵丹妙药。讨论法有自己的实施条件、原则、方法及时机,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鱼满而网合,水到而渠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角色的定位

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了,21世纪新的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已经引发了“知识爆炸”,对未来的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把物理教育的“教”和“学”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为此,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实现从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到一个“学科教育专家”角色的转变。未来的物理教师应该具有“四会”(会学、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整个讨论中,始终起到“暗线引领”的作用。

1.论题的设计者

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发的。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论题出的好,才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作为论题的设计者,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的责任尤为重要。

2.讨论的引导者

在讨论中,学生有可能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也有可能离题万里,答非所问,不着边际;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乘机以小组讨论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从而使讨论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当好讨论的引导者。教师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讨论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其中,并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3.结果的评价者

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束,并不意味着讨论法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影响讨论法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对讨论结果的处理。教师对讨论要做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还可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 问题情境的设置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要使讨论富有成效,引发讨论的问题就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性

即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开放性问题因其思维容量大,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讨论的兴趣。

2.挑战性

那些对现有能力水平提出挑战的问题也同样能够引发真正的课堂讨论。人生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而讨论这种集体活动恰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最佳方式。

3.两难性

在确定讨论的问题时,把那些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4.生活性

讨论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抓住学生生活这个源泉,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体或情境,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回顾以往课堂教学中组织的一些讨论就不难发现,教师提交讨论的问题,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往往也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这种虚假的讨论并非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不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而且压抑了学生求异置疑的精神,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 课堂氛围的营造

讨论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关心爱护每位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即使学生的意见或提出的问题错了,甚至很荒谬,也决不能指责和嘲笑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敢于提出不同的瓶颈问题,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

四 讨论的组织形式

目前,课堂讨论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是小组讨论。但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分组基本上是按座次顺序就近搭配的,随意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近几年来推崇的“合作学习”在这个方面予以了关注。

互助合作小组同传统的学习小组有一些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既有帮助,又有协同。它对小组成员的搭配、角色、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克服传统小组学习中的由几个愿意出头露面,稳操胜券的组员一手包办讨论结果的做法,使学业较差、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参与的思想。

为了拓宽师生互动的空间,我们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由“秧田型”改为“ 马蹄组合型”。相比而言,“秧田型”空间的构成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及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马蹄组合型”的多元空间则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空间。

五、讨论的时间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中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讨论有它特有的功能,但只有在足够的时间里,讨论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功能才能得以发挥。既然组织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就成了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篇2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一)多向交往性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即“教员―知识媒体―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员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进行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要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多向的交流,在此过程中,需要师生要较好的发挥好主体或主导的作用,由此形成一种多向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多向交往性是讨论式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

(二)知识主动建构性

奥苏伯尔认为建构知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接受、二是发现。两者各有优劣,都不可偏废。学员的学习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三是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了接受知识。而讨论式教学法的知识建构是一种发现式的主动建构过程,它要求教员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员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自主地获得,或通过运用知识而获得新知。

(三)竞争与合作的并存性

竞争与合作是两种基本课堂互动方式,课堂教学往往就是通过课堂互动来实现的,分为竞争式互动、合作式互动、竞争―合作式互动三种基本形式。讨论式教学法属于第三种形式,它要求教学多向交往、信息多向交流,因此互动性较强。但并不片面强调竞争或合作,而是体现竞争与合作并存性的特点。在讨论式教学中学员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或质疑对方的观点,体现竞争性。同时,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又需要讨论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力求达成一致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体现了合作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问题设置可行

讨论的关键是“议”,对那些不可议或议不起来的问题是不能选作讨论题目的。这就要求教员在选取讨论题目时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要有“议”的空间。也就是围绕主题能使各种看法和见解都能展开,而不能将题目设置得过于简单,大家容易形成共识,三言两语就说得明白,没有了“议”的必要。二要有“议”的价值。也就是题目要贴近基层部队的工作实际,适合学员的任职所需实际思维水平,切实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愿说。

(二)讨论目的明确

目的性原则,要求教学讨论时必须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针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依据实际,针对当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依据能力要求,针对操作技能和辩证思维方法的应用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的目的。在讨论式教学中,切忌把培训内容上的所有问题都拿来讨论,讨论的目的只能是突破讲授中的重难点和突出能力培养。一般来说,一次讨论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个目的。

(三)教学主体突出

讨论式教学的主体是学员,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关键是看学员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出来,看每个讨论小组、班中的每一个人是否充分地、独立地学习,看其知识是不是在自觉独立基础上得以掌握和巩固,能力和素质是不是通过讨论式教学得以发展和完善。我们在组织讨论式教学时,要听取学员建议,了解学员需要解决的疑惑问题,让学员主动参与讨论问题的拟订;要对学员一视同仁,尊重学员的学习权利,对性格内向、表达能力较弱的,要适时进行引导,想方设法让每名学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四)方式方法灵活

在讨论规模上既可采用区队集中式,也可采用分班分组式;在讨论方式上,既可采用教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主持访谈”式、“答记者问”式,也可采用学员与学员之间交流辩论式;在时间安排上,既可由教员组织在课上讨论,也可由各班组组织在课下讨论;在结论形成上,既可由教员梳理归纳总结,也可由学员整理形成发言提纲。教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实际,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员是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教员的课前准备是实施课堂讨论的前提。在这一阶段,教员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员情况确定合适的议题,并提前告知学员讨论的主题和计划。教员还要为学员指定有关的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使学员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并设计使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另外,教员还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和多种结论做好应变准备。

(二)讨论进行要可控

教员在讨论课堂中的讲授部分不宜过长,一般用较短的时间将所需内容梳理一遍,重点讲解其中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讨论开始后,教员要在形式上放弃对课堂的主导权,将舞台留给学员,但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又应当根据学员的讨论进展,灵活巧妙地引导讨论的方向。如果讨论出现了逻辑上的谬误,如极端观点、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则必须立即明确地纠正和制止,防止这些错误动摇讨论的正确性。

(三)课堂总结要到位

讨论式教学篇3

关键词:大学数学;讨论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94-03

目前,关于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的研究在中小学中已有不少,但是,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关于讨论式教学的研究还很少,大学数学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不少大学生反映不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因为大学数学课一般是两节课连上的,两节课下来,老师一直在讲,内容多又很抽象,以至于有不少同学跟不上大学数学教师上课的进度,长期下去,就出现大量学生上课不听讲,考试挂科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充分吸收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呢?我认为,大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而讨论式教学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模式。

一、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分类

1.大学数学课程“小讨论”教学模式。大学数学课程“小讨论”教学模式,指的是大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两个适合学生讨论,并且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的数学问题,由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2.大学数学课程“大讨论”教学模式。大学数学课程“大讨论”教学模式,指的是大学数学教师先将要讨论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外分组讨论,准备充分以后再由学生在课堂中完成。

二、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小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大学数学课程“小讨论”教学模式一般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需要学生提前准备,所花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完成。大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设计好所要讨论的内容,哪些由大学数学教师来做,哪些应该由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下面,就以平面方程的确定为例,看一看“小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大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预先设计好讲解这一内容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上先由教师画出空间一平面的图形,并给出一点和平面的法向量,向同学们介绍法向量的定义,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已知空间平面上一点和它的法向量,如何确定平面方程。那么,同学们就会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互相之间可以展开讨论,讨论大概进行5分钟,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停下来,让一位同学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如果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教师应马上给予表扬;如果这位同学说得还不够清晰或者思路不够明朗,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指出:可以在平面上先取异于已知点M0的任意一点M,连接这两点构造向量,由于此向量在平面上,所以,法向量与此向量垂直,两向量垂直,数量积为0,马上就得出了平面的方程A(x-x0)+B(y-y0)+C(z-z0)=0,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将问题结果分析出来,教师也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如果没有人主动回答,教师可能会随机抽取一位同学回答,而这位同学有可能在教师指引以后还是一点儿思路都没有,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的提问,那么,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对待该学生,说一些诸如:“好的,没关系”、“坐下来再思考一下”等等话,让这位同学不要有心理压力,也不要觉得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而没了面子,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以后能够对问题有一个了解也是很不错的。

2.“大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大学数学课程“大讨论”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提前准备,所花时间较长,准备时间至少要一周,有可能更长的时间。大学数学教师设计好所要讨论的内容,并将讨论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给各小组,由各小组同学先课后讨论,最后由大学数学教师选好讨论时间,让同学们阐述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下面,就以笔者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来看一看“大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本人教学实践的内容是“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节。首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对于“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节我先将内容分成十个部分:(1)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2)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3)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4)一般方程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参数方程;(5)两直线的夹角;(6)直线与平面的夹角;(7)例题(综合运用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对称式方程及其相互转化等知识);(8)例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交点的计算方法);(9)例题(综合运用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参数方程等知识);(10)例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将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在教案中体现基本内容和对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步骤,并画好图形。比如第一部分——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在写好方程的形式以后,画出图形并写出了对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的理解——空间直线可以看作是两平面的交线,空间中通过一直线的平面有无限个,只要从无限个平面中任取2个,联立方程组,即得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再比如第四部分,将步骤归纳好,一般方程转化为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第一步:在直线上取一点M0,第二步: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两平面法向量的叉积),即可写出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接下来,将写好的教案(讨论内容)交给各讨论小组的组长,由组长安排小组讨论时间,让同学们在课外分组讨论。最后,安排课堂汇总时间。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为同学们阐述所讨论的数学知识,为同学们“上课”,在每小组代表讲完之后,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归纳和补充,这样,同学们就能及时对概念和数学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纠正以便更好地理解。就这样,从教师准备到学生准备,再到学生课堂描述所花的时间经历了一周多,总体来讲,效果很不错,同学们在课前花了不少心思,课堂上的表现也都不错,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平时要高一些,通过询问了解到,这种“大讨论”教学模式很好,既提高了同学们主动学学数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语言能力和胆量。

三、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精心预设,才能有效生成。(1)选择适合讨论的教学内容。大学数学课程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讨论,课堂中的讨论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的。“小讨论”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得可能会多一些,数学教师可以在概念的阐述、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中设置“小讨论”环节。但是,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堂课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讨论、都能讨论,大部分内容还是应该通过数学教师讲授传授给学生,那么,什么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讨论呢?我认为,一堂课在概念的阐述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讨论,对将要学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讲解以后,同学们也会看到自己对问题理解的深浅,从而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在例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典型例题,先由学生讨论思路,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同学们在教师讲解以后也会看到自己对题目判断的正确度,这样,相比完全由教师讲授做题的整个过程效果一定会好一些。“大讨论”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一个学期大概两三次,所选择的内容不像“小讨论”模式那么广,数学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讨论的内容比较丰富,适合分成多个部分;第二,所讨论的内容难度适中,易于学生讨论;第三,所讨论的内容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和发散性。(2)教师精心组织、编排讨论的内容,大学数学教师在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以后,就是要将讨论的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不论是“小讨论”模式还是“大讨论”模式,教师都应该预先设计、编排讨论的内容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是说让同学们坐到一起讨论就是讨论式教学模式,而且,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与中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关键是要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把握问题解决的方向,提高大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讨论的过程不会太热闹,在看似平静的教学过程中,蕴藏着活跃、连续的思维,教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思维的火花也就在讨论中产生了。而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大学数学教师课前精心组织、编排教学内容的结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讨论的效果就很难与想象的效果相符,最后就会导致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结果。(3)设计好讨论时间,大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讨论的时间。“小讨论”所需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而10分钟的时间也应该设计安排好,教师提问大概需要几分钟,学生讨论需要几分钟,学生阐述讨论结果需要几分钟。“大讨论”是由学生在课前分小组讨论好,然后在课堂中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根据课程内容按顺序阐述知识点,那么,各小组所需要的时间,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所讲内容的多少预先安排好,教师在每小组学生讲完之后的点评时间也应该有一个大概的预设。这样,将学生讨论的时间和教师点评的时间都事先做一个安排,并且将预设的时间在讨论课之前告诉学生,让学生课前准备,相信在细致的安排下,“大讨论”就会在数学教师的预计下顺利地进行并能按时完成。

2.讨论过程重视引导。学生的讨论有些很好,有些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有一些不知怎样进行讨论。那么,大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引导,及时启发、点拨。对于阐述得很好的同学,大学数学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对于阐述中存在问题的同学,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委婉地指出问题并引导其得出正确思路;对于一点儿思路都没有的同学,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鼓励继续思考。

3.教师要及时汇总并给予评价。大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并回答之后,应该对所阐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不正确,有些同学理解是正确的,但是阐述不清楚,倘若大学数学教师不汇总,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同学对问题的模糊认识或者错误认识。所以,在同学们阐述完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汇总,让同学看到概念和例题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比较自己的思考和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自己思考的正确性。不过,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多用启发、肯定、鼓励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学数学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学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封涛,蔡斌畏.数学讨论型课堂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1,(3):40-41.

[2]李翠莲.对几节数学讨论课的反思[J].福建教育,2011,(7):110-111.

讨论式教学篇4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组织形式 程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97-01

一段时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讨论式教学法,下面就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讨论式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我在尝试讨论式教学法时,首先在座位的安排上打破了以往两人同桌的形式,而将课桌摆成长方形或圆形六七个同学为一组坐在一起,每个小组选一名主持人,提前进行培训,在具体的问题讨论中老师可将有关课题或小问题,以卡片的形式发给主持人或打在投影上,每个小组在主持人的组织下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这样的组织形式好处有:(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那些平时不善于交际和不善于学习的学生都组织到一起,投入到了积极的学习中。(2)营造了一个使学生的思维自由漫游、活跃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发表意见,进行讨论。(3)可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和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优良品质。(4)主持人的组织工作,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 讨论式教学法的程序

1.问题的设计

进行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先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小课题或习题的选择。根据课本的重点和难点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教师可针对性地选择一两个小课题,通过这些小课题的研究,能够展示出一类知识或一种方法,起到知几点,通一片的效果。其次,小课题的设计。设计小课题时,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既要注意课题的广度,又要注意课题的深度。设计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入手。深度,指学生可以用不同角度对知识、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但也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适合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有言可吐,有话可讲。在问题的设计中,要注意课题的针对性、典型性和发散性。设计好的问题,可写在卡片上或打在投影上,上课时学生一目了然,既节约时间,又增大了课容量。

2.问题的讨论

教师出示课题以后,为使题目变化得比较明朗,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列出几个子问题或设计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效果更好。(1)子课题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例如,在教学“运动追击问题”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追击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在物体相遇时,运动状态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根据哪些规律建立方程?这样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获得成就感。(2)设置一定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强化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进行“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问题研究时,我根据历史事实,再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忽略摩擦力这一次要素的前提下,物体运动和斜面逐渐变长,以至变成水平面。在这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线路越来越长,最后将沿原来的方向一直运动下去,从而推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结论。再现历史情境,学生好奇,充满兴趣,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听学生的推理过程,了解他们的分析方法,留心讨论的疑难点,捕捉来自学生的观点,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把握好时间。

3.问题的回答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紧扣主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分别由不同的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尽量活动起来,或演算、或推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既看学生的正面理解,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误区;既要看常规的解题思路,又要注重解题的技巧和途径;既看结论,又要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的做法是“说”“写”并举,正面观察。“说”,就是请同学阐述解题过程和思路;“写”,就是黑板演示。

4.问题的延伸

通过学生的回答,利弊已显现而出,这时可请学生给予评价。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矫正,引导大家交流经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找出走进误区的根源,总结解题的规律、技巧,将把集体的智慧融为一体,共同提高。

讨论式教学篇5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及创新型人才转变,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我在外科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讨论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讨论式教学的实施

一)、 提出讨论问题:讨论问题是学生研讨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精心挑选出讨论题目,题目应是与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有关,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同学的知识水平,而且教材没有现成的答案,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能引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开展争论。在《外科学》教学中,许多章节都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法。外科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讨论问题”的设计可从以下五个角度作为切入点:

(1)知识归纳总结式问题:

案例1 在“无菌术”的教学中,课前提出讨论问题:为了防止病人手术后发生感染,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准备和预防?如何准备和预防?

(2)类似疾病鉴别式问题

案例2 在“腹部损伤”的教学中,课前提出:如何鉴别腹腔空腔性脏器损伤和实质性脏器损伤?如何鉴别脾破裂和肝破裂?

(3 )疑难病例分析式问题

案例3 在“腹部疾病”教学中,提出一到两个疑难病例,让同学们做出诊断分析。

(4)医学伦理及人文价值式问题:

案例4 在“心肺复苏”教学中,课前提出讨论问题:你如何理解脑死亡和安乐死的意义?

案例5在“手术前准备”教学中,课前提出讨论问题:病人急需手术挽救生命,但患者的直系亲属拒绝履行签字手续,你怎么办?

(5)外科课题探究式问题:

案例6 在“疾病”教学中,课前提出讨论问题:我国目前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宣传,以减少发病率及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二)、 具体做法:

1. 在课前2-3天先提出教学设计及讨论问题,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内容,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时间根据教学设计有计划进行,一般是讲议结合,师生共同讨论。

2. 讨论前,教师做针对性导入(10-15分钟),提出讨论题目的要求,做好铺垫、鼓舞同学们积极发言。

3.学生讨论:可讨论思考题,也可以结合临床实践,学习体会发言(20-30分钟)。讨论中,教师要创造轻松氛围,善于引导。

讨论式教学最重要是启发同学们发言。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一开始不能过于追求发言质量,求全责备,而要使同学们大胆发表见解,即使观点幼稚,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要避免冷场,如果一开始没有主动发言的,就指定一个同学先发言。教师不能包办讨论,也不应作长篇发言。但要在关键时刻善于启发引导,把讨论引向深入。要倡导民主的空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并要求不同意见有系统、中肯的阐述解释。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发言的全面性。善于调控讨论进程,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不可过长,不能超过5分钟,争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

4. 教师精讲小结(5-10分钟)讨论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发言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要当场立即指出,但要记录下来在总结时指出。简要复述讨论的观点,对争论较大没有统一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把争论的本质问题梳理清楚,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二、讨论式教学的体会

一)、 讨论式教学法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创新思维

对课堂教学来说,真正的主人是坐在教室中的学生,教师选择的讨论问题一般都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当主角,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出新问题,积极主动发言,这样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激发最大潜能,从而有所创新。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去思考,怎样应用现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讨论中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启发诱导或因势利导分析,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使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里依赖教师讲解和“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学生通过自己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教师的总结,对讨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流畅的口头表达,这样无疑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讨论式教学法培养的是学生的智慧能量。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讨论式教学篇6

一、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

所谓讨论是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面对讨论式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下,或分小组或全班围绕教材中的重要问题、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对问题达到正确的、明朗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掌握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即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对教师是盲目听从,对知识是被动接受。实行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知识变以前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主动接受。然而多年来,教师们经过努力总感到启发式教学虽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见到成效,却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成效甚微,认为这部分学生总是启而不发。其实原因不在学生身上,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仍继续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有的甚至一问一答、一问到底。一堂课,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无事可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一面虽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面却死拖着传统的问答式不放,没有做到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再配合使用讨论式教学,就能扩大启发式教学的战果,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当然,实行讨论式教学还有它独到的功效和作用。

1.实行讨论式教学能解放学生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讨论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不受压抑,思维不受局限,放开思路大胆独立思考,不怕出错,学生从开始的敢想敢说,逐步发展到会想会说、有所创见,学生的个性得到开发,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实行讨论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旧式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总处于旁观地位。而实行讨论式教学,可以使这部分学生由学习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人人动脑、动口,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个个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在探索、研究、实践、运用中获取新知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将来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

1.实行讨论式教学要认真钻研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正确选择讨论点,设计讨论题。

(1)要围绕教学单元训练重点选择,设计讨论题。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讨论题。

(3)围绕学生不易弄懂的问题设计讨论题。

(4)围绕学生理解上出现严重分歧、有争议的地方设计讨论题。

2.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

(1)根据讨论题目,确定讨论小组的大小,讨论人数的多少。可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或更多人一起讨论,也可自由讨论。开始实行讨论式教学,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意见还未养成习惯,可多采用同桌二人讨论,以便讨论落实到每一个人。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扩大讨论小组范围,增加小组人数,培养在较多的人面前发表意见,开展争论的习惯。

(2)讨论前使学生明确讨论题目的要求;二要明确题目所针对的教材内容。

(3)有的讨论需边议边动手在书中勾画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边议边勾画。

(4)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对开展讨论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点拨、启发,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

(5)要正确把握讨论时间,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让时间过分宽松,学生无事可做,时间白白学学浪费。

3.要正确对待学生讨论结果。

(1)讨论结束教师抽各小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2)对知识性问题,必须确定一种明白的、正确的答案,决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给学生造成模糊、知识混淆。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实行讨论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切忌出现讨论题目不明的现象。

讨论式教学篇7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20-03

一、前言

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外的教学中比较普遍,这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作为“演员”,其思维活动是在“导演”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状态。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揭示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教师就这些不同观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促成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协同性学习方法的形成。讨论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储备程度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以强化。学生也能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作出对比和分析,博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点也颇为重要。

二、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

首先是讨论课的典型案例选择,然后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题设计,其次是针对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点评,最后对讨论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一)案例选择

课堂讨论包括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门讨论的问题。在此仅针对案例教学中的问题讨论而言,做好课堂讨论关键之一是案例的选择,不是每个工程案例都适合讨论,有些工程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宽泛,或是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所选案例仅仅适用于一个小范围的特殊行业等,这样都不适宜选为课堂讨论的案例。所选工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知识点太少或是系统过于复杂的案例都不适合讨论。对于典型案例,老师必须精心选择,有必要的话可以自己设计案例。

(二)问题设计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还在于“问题设计”上,教师应该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将与典型案例相关的教材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问题结构,这个转化过程是对教师综合知识能力的考验。针对典型案例设计的问题结论不应过于明显,否则可讨论的空间太少,讨论的问题也不能太深,否则学生容易摸不到头脑,难以调动学生讨论的兴趣,讨论的连环问题不能太繁复,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很累,导致其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设计问题最好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将所学过的跟典型案例相关的知识点用一条无形的线串起来,将知识有机融合到一起,提纲挈领,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白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都有用。

(三)课堂讨论

课题讨论过程中,当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让讨论偏离既定方向,不要纠缠在细枝末节问题上,不要远离核心问题,当问题比较有难度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普遍沉默,这个时候作为“导演”的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步入讨论问题的轨道,必要时还可以点名发言,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和诱导。

(四)总结点评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针对讨论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首先就关键问题做好总结,指出问题的正确或是合理答案,然后对各种观点作出点评。对那些明显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当及时指明,并且给出理由。对一些次要问题,例如,由讨论问题所带出的其他问题,教师也要作出点评。最后,对讨论中同学们的表现也要总结,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的一面,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比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口头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以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课程为例介绍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具有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导致学生最终失去学习信心,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而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一)合理选择典型案例

液压机是利用液压传动技术进行压力加工的设备,可以用来完成各种锻压及加压成形加工。例如钢材的锻压,金属结构件的成型,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的压制等。液压机是最早应用液压传动的机械之一,应用非常普遍。目前,液压传动已成为压力加工机械的主要传动形式。在重型机械制造业、航空产业、塑料及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中,液压机已成为重要设备。因此,选择液压机液压系统作为讨论课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

压力机的液压传动系统是以压力变换为主,系统压力高、流量大、功率大。因此,应特别留意压力机的功率利用率以及防止泄压时产生冲击和振动,保证安全可靠。教师应针对其特点设计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要选择柱塞泵,这就需要学生对各类泵元件的结构、原理、特点及应用有很清楚的认识。因为压力机的压力很高,因此回程时要进行释压,所以问题要涉及相关知识点。另外还可以设计相关问题比较开式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的比较,冷却器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该问题还会涉及到冷却器的材料等相关知识点。蓄能器的相关知识点还会在该案例中得到强化。

针对压力机液压系统可设计如下问题:

1.为什么压力机液压系统一般要选择柱塞泵为动力源?选定量柱塞泵是否合适?

2.泵类元件的分类和特点?各个元件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故障有哪些?如何避免?

3.柱塞泵与其他泵类元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为什么柱塞泵能提供几十甚至几百兆帕的压力?

4.液压泵出口的单向阀的作用有哪些?

5.柱塞泵泄油口为什么不能与回油口相通?

6.液控单向阀的作用是什么?压力机的无杆腔相连的液控单向阀的结构有何特点?

7.为什么压力机液压缸要释压再回程?列举几种压力机液压缸无杆腔的释压方式?

8.为什么要用低压泵给高压泵供油?

9.闭式液压系统中的闭式泵为什么能实现高转速运转,而开式液压系统中的泵不行?闭式液压系统与开式液压系统相比有何优点和缺点?闭式液压系统与开式液压系统相比冷却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10.液压泵、液压缸泄漏故障诊断方式有哪些?泄漏引起液压系统的故障现象有哪些?

(1)如何避免液压系统污染?

(2)过滤器放置位置有哪些?对应不同的放置位置,如何选择相应的过滤器?

(3)溢流阀的作用有哪些?溢流阀故障现象及对应的原因有哪些?

(4)蓄能器的作用有哪些?蓄能器安装、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蓄能器的充气压力怎么确定?

(6)蓄能器能充氧气吗?为什么?

……

(三)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性能和应用,当学生无法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相关元件的结构图展示出来加以引导。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对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有了新的认识,对压力机液压系统回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当分析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时,故障的原因一旦确定,排除故障的办法即可迎刃而解。该典型案例以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为主线,利用设计的问题将各门课程知识点相互衔接,使学生感受到课程设置不是孤立的,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将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了要会用”的新观念,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热情得到很大提升。

(四)做好总结

总结除了课堂点评总结之外,还要将课堂讨论成果及时总结,对于发言积极、正确率高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及时总结,整理拓展,形成小论文。为了促进学生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做书面笔记,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可将曾经讨论的问题作为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

四、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处理好讨论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虽然传统的授课方式经常受到诟病,但是在本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程尤其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都还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课堂讨论的前提和基础,讨论只能穿插在课堂讲授等方法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仅仅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不可能每节课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没有基础知识为载体,讨论无从谈起。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工程现场教学法等,其中也不排除讨论,可以与讨论式教学法结合起来穿插融合。

(二)注意处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矛盾问题

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矛盾的问题,例如,理论教学上强调液压锁应该跟H型或Y型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换向阀相配合,但是很多工程实际中不采用这种方法,当遇到这种问题时,一定不能断言哪种方法合理哪种方法不合理,而是要结合工程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两者的优点和不足,跟学生强调没有对错,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方式,不能过于教条,要灵活运用知识。

(三)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采取独断的方式

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师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采取独断的方式,讨论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表达的习惯,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老师既要指出学生明显的错误,又不能强制学生服从自己的观点。而是对有争议的问题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让学生课下查资料,待其对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后,可以课下找时间进行进一步的问题讨论,切不能独断专制。

五、结束语

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选好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在案例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讨论式教学法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口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不仅对学生有很大好处,有时候会反过来会对老师产生启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祥华.讨论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法学专业本科宪法学讨论式教学为例[J].江南大学报,2014-03-12.

[2]赵喜敬,张伟杰,荀杰.基于CDIO的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王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液压设备故障诊断》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讨论式教学篇8

随着进入21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中医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即创新型人才。所谓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才能带领中医药事业跟上时展的步伐。对中医药事业来说,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无疑是中医药教育、科研、医药企业发展和形成特色优势的中坚力量与核心竞争力。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型、实践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药学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药学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培养中药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讨论式”教学法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引入“讨论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能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熟练地应用艰涩的数学理论,更好地锻炼自己欠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基础理论够用、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国内课堂教学中一般受课堂人数、学生素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不算很多,比较系统的研究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构起来。近几年来,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法”、“单元教学法”、“研究探索法”、“程序启发教学法”等,它们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

西方国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理论体系比较成熟,课堂操作的范式研究也比较到位。在美国和日本中学各年级的教学中,课堂讨论相当盛行;在俄罗斯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年级必须更多地进行讨论式的课业。”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实质上也是讨论法。

为培养中药创新型人才,充分体现卓越人才的培养思路,2011年,我校首次在药学院的中药学专业开设了区别于普通班的中药创新人才实验班,并延续至今。实验班是从录取的学生中通过一定方式的考核选拔30人组成,以小班额的形式,易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创新和解决医药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中药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医药高等数学》课程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讨论式”教学法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到目前为止,三个年级的中药实验班的《医药高等数学》都是笔者在讲授,在教研室主任于鹤丹老师的指导以及教研室其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讨论程序、教学内容和考评方式等做出了一套初步设计,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为研究这套设计的适用性,我们在层次不同的专业、人数不同的班级的高数课程教学中也引入了这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也就发现的问题以论文[1]的形式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总结说明。我们拟在原有“讨论式”的基础上,将这一教学法在中药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医药高等数学》课程中,在讨论方式、内容选择、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不断完善,形成体系,同时在其他专业以及课程中同步开展。

二、“讨论式”教学中讨论题目的设置

首先,讨论题目的选取和设置要具有合理性。既要紧贴所学理论知识、难易适度,又要具有中医药的典型性,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资料搜集和小组讨论能够在课下解决该问题,还能从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就感,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讨论题目要具有趣味性和可延展性。讨论课选择的题目不能总是艰涩难懂的专业内容,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有生活的味道。比如关于微分方程的应用,我们以前选取的例子都是关于放射性元素衰变、药物消除一类的问题,现在加入了用牛顿冷却定律预测尸体的死亡时间的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有点意思”。如果我们能多选些这样的例子,那我们的高数课将告别“枯燥”的时代。另外,对于给出的每个问题,都要具有可延展性。比如用导数计算药物浓度的变化率问题,我们可以问“药物浓度的变化率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问“药物浓度变化的快慢”、“药物浓度增加速度”、“药物浓度速度的变化率”等。这就引出了对不同量求导数表示不同的含义这一学习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导数的应用方法。

第三,讨论题目的问法要生活化、自然化,避免过于直白的数学化。比如“求血液中药物浓度关于时间的导数”就是最直白的数学化问法,学生看问题后不需要任何思考直接计算导数就行,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构成很大的阻碍。像这样的问题最一般、最生活化的问法应该是“求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那学生就要思考“变化规律”指的是什么?“变化规律”是说变化的快慢吗?用什么来描述“变化规律”?然后想到导数的实际意义就是用来研究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用导数来表示“变化规律”,再思考导数是对谁求导呢?根据导数的定义,变量Y关于X的增量比值的极限就是Y关于X的导数、就是Y关于X的变化率,所以确定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就是对浓度C中的t求导数。这样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将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深刻地理解数学内容的含义,又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重要方向。关于“求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问题,我们还可以给出其他的问法,比如“求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率”、“求血液中药物浓度变化的快慢”、“求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增加速度”等等。多种问法也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否则对不同的问题,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不知所云。

最后,讨论题目设置后,还要有后续的相关练习,以巩固讨论内容。只有一个讨论题目,学生很难达到熟练的程度,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更习惯多多的练习,所以我们还要补充一些类似的例子。比如定积分的应用,讨论题目为“药物从患者的尿液中排出,排泄速率不均匀,求一定时间内排出的药物总量”,我们还可以添加诸如“小牛体内药物浓度的平均含量”、“血液中胰岛素平均浓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横截面的血流量”等问题,即和专业相关,又适度地扩充了关于定积分应用的练习。我们这样做后,学生反映这样练习后“学得熟练了”。

讨论题目的设置是整个讨论课的关键,是讨论课的灵魂,学生从讨论题目可以看到相关章节知识的重点所在,看以明确理论内容的应用方向。所以,合理设置讨论题目,及时更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讨论式”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本校的中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从2011年至2013年,三年的《医药高等数学》教学中我们都引入了“讨论式”教学法,并与其他专业的高数课程教学成果进行了比较,我们看到了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从学生成绩上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包括卷面平均分数相较于其他班级也有明显提高。从课堂学习氛围看,因为有了讨论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想发言,想提一些问题难住其他同学,想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使得学习氛围非常之好。从学生的应用能力看,对于应用题型,大家再也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遇到专业问题也会将其和高数知识相联系,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讨论式教学篇9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 制度内涵 制度价值

一、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制度内涵

关于“讨论式教学”的表述,在很多学术期刊中都有所涉及。对于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或者主流的观点。这就导致实践中教师经常将讨论式教学与教学中的讨论法相混淆,误认为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讨论的方式。其实,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讨论为主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小学、中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阶段。本课题讨论的范围则限定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在高校的讨论式教学,笔者尝试加以定义:高等学校讨论式教学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在集体中辩论、探讨,达到互相启发、提高学习能力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方面的内涵:首先,要求讨论式教学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而不仅是偶然一现的兴致。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对课程而言具备稳定性和普适性。其次,要求讨论式教学方式具备可操作性。也就意味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具体讨论过程有所控制和掌握,引导讨论的方向和结论。再者,讨论式教学应具备艺术性。这就意味着,讨论式教学的结果与过程同样重要。在主持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要尽力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和讨论久而不决这两种情况,也要避免讨论过程与结果相分离。避免讨论过程热烈,但结论出台坎坷,甚至是结论与讨论不相符。避免在传统式教学过程中强加结论的行为。最后,讨论式教学意味着学生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将外在事物与内在知识相联系,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相沟通,最终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从实践看,课堂讨论自古有之。《论语》即为孔子与众弟子教学、讨论的思想的集锦。而西方的讨论式教学方式源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充满逻辑、思辨与辩论的《理想国》以对话的方式勾勒了一幅讨论的画面。而近现代的课堂讨论则主要源自欧美,后被很多大学作为经验引入。例如,在哈佛大学,对课堂讨论不仅是教学要求,更是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制度价值

1.化抽象为具体,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平素了解较少的规定与学生个人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书本知识并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更来源于生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如果处于大二、大三阶段,课程比较多,学习变成负担,只是被动聆听。这种忽视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将会导致上课变成除了听讲就是睡觉的折磨。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和切入点,难以将知识与现实相联系,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2.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互动。根据相关教育理论,学生作为受众个体,只有当他感觉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才能更有效地调动积极性,才会有更好的参与度。开放式授课,教师并不局限在讲台上,而是随时信步走在学生中间,随机走到学生旁边。一个眼神,就可以和学生的思想碰撞。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消除上课的拘束感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种讨论式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事物本来面目的热情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进而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认同,产生成就体验,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其他学生争相感受这一体验经历。

3.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但开放式教学通常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布道者。抛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从各自角度思考,往往会提出一个在课前准备时未曾预料到的问题,经常在学生之间发生观点的碰撞。这种思想的碰撞,是本科学生难能可贵的经历和兴趣的激发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辩论和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通过辩论得出一致的结论后,其实是对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提升未来就业能力的需要。

三、运用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思考

作为财经类学校的法学本科课程而言,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手段之前,先要分析掌握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要素。通过多年课堂实践,可以将法学教育的基本要素分为感性要素和工具性要素。感性要素主要是指对法学的基本认识,包括法律信息、法律分析、事实识别、法律的综合能力、法律理论、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而工具性要素则主要包括法律符号、法律方法、法律理论、法律过程、法律哲学、法律政策和法律设计等要素。毫无疑问,上述诸多要素中都有实质性学习内容。像这样基础的法学教育功能的实现,只能通过相互互动的课程安排及充满能动性的方法学习,如物权法、民法等。尤其是书本上的法律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导致人们在法律的作用方面采取更重视经验的研究方法。所以,在法律课程的设置方面,在打破传统法律教育可能和培育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法学学生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讨论式教学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厘清讨论式教学手段与诸多教学手段的差异。

1.讨论式教学与多媒体手段、传统板书手段关系。多媒体手段有自己的优势,可以用形象的手段展示抽象的文字内容,可以用音频、视频、动画、图案等方式多角度地分解知识点。例如,在介绍物权法曲折的立法过程时,插入央视一段关于物权法立法的介绍,内容丰富、形象、翔实,角度新颖。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手段并不能取代传统板书形式。在多媒体普遍适用的背景下,适当的板书更容易避免学生对大量应用多媒体产生单调感觉,强调重点,随机灵活。所以,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对于讨论式教学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

2.讨论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关系。讨论式授课绝不等同于案例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案例仅仅是一个偶尔出现的教学手段,而不应该成为主体。在现实中,还有更多知识点应该来自于现实或者理论争论之间的启发。通过现实中存在的事例,理论的焦点等,引导学生跨学科、跨部门理解物权法,拓展思维。这比案例式教学更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对于讨论式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数量、设置,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规划。

3.讨论式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授课准备过程中,需要精心在每一部分都挑选出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知识点设计开放式讨论的主线。这种开放式教学避免了传统知识点灌输的弊端,单纯的知识点灌输很容易在这种涉农问题上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及对法律的质疑。在农村,某些现实问题单纯靠法律是解决不了的。而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既给大家讲解了法律为什么要这么规定,要考虑绝大多数情况,还鼓励大家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明白法律的应用绝不是一纸条文那么简单,让讨论式教学有更强的实用性。

4.课堂讨论式教学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关系。讨论式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老师要参考大量资料,普遍涉猎相关著作。而学生如果没有前期的适当积累,只凭着一种朴素的生活常识,比较难形成思想之间的碰撞。因此,在授课之前,主讲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参考书目。而如何督促检查学生对参考书目的掌握情况,就成为关键点。如何建立科学、系统的资料布置及资料占有情况考核制度,是讨论式教学的精髓。否则,讨论式教学最终变成无水之鱼,成为老师自说自话。

讨论式教学篇10

    一、科学地划分小组是开展讨论的基础

    学生的兴趣、素质、基础各不相同,科学地划分讨论小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分组时可以优、中、差合理搭配,有利于讨论的开展,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讨论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和分工合作。还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灵活把握小组人数,二人、四人或多人不等。

    二、提出有价值的讨论问题是实施的前提

    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讨论题的提出,既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是老师提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但不能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的,需要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交流启发来扩展思路,获得更多的答案,但又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易的讨论没有必要,太难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教材。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分离定理,是学生首次接触遗传学内容,学生学习时总是感到内容枯燥抽象,概念多且易混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鲜花,识别雌蕊、雄蕊,了解杂交的部位和杂交操作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代全部为高茎时,停下来我问学生:如果你是孟德尔,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为什么全部是高茎?控制矮杆的遗传物质消失了吗?它哪里去了?没有消失为什么第一代没有矮杆植株呢?然后继续让学生观察第一代自交实验,在看到第二代中又出现了矮茎,而且高茎:矮茎 =3 : 1 时,我让学生继续讨论,如果你是孟德尔,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并且对前面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否作出解释,经过激烈的讨论并结合看书,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控制矮杆的遗传物质没有消失,在第一代中只是隐而未现,并且很快就掌握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前后只用了 20 多分钟,绝大多数学生就清楚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现象,这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一章时,很多学生总是分不开竞争、捕食、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在一节课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螳螂在生殖季节,雌性螳螂总将与自己交配的雄性螳螂吃掉,以补充孕育后代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行为属于: A 、竞争 B 、捕食 C 、种内斗争 D 、种内互助,很快学生就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答案是各执己见,我让不同观点的代表说明理由,最后引导学生利用概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很快学生们就理解了这四种关系的根本区别。

    三、教师严密的组织是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

    1 、教师要深入讨论群体,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于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因而老师必须深入多个讨论小组,加入他们的讨论,同时予于必要的指导。教师指导必须得法,或指点迷途、或拓宽思路,也许是只言片语、或一点头、或一微笑都会让学生进入讨论的高潮。

    2 、把握好讨论时间的长短。如 5 分钟以内的讨论时间就太短,往往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就匆匆结束,就成了“做秀”;太长既耽误了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会影响讨论效果,一般以 5-8 分种为宜。

    3 、讨论时,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充分的辩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强求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这有利于唤醒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