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10 00:22:20

讨论交流材料

讨论交流材料篇1

根据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办公室的安排,我代表县人民检察院对我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作简要交流发言。我发言的标题是《目标明确强化措施

注重实效》。

在全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县检察院结合全国检察系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学讨论活动,明确了三个活动目标,采取四项措施,取得了五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一、联系实际明确目标

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此,我院在制订活动方案和动员部署中,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了三个活动目标:

一是通过活动使每个干警都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收获、不断提高;

二是通过活动真正发现和改进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使检察工作不断健康发展;

三是要努力做到学习讨论活动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达到用活动成果推动检察工作,用检察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效果的目的。

二、端正态度、强化措施

为使大讨论活动各个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得以落实,我们对每个阶段的活动日程进行了细化,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集中学习和重点学习。组织全院干警集中学习了中央、省、市、县领导开展大讨论活动的动员讲话,重点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同时将各类学习材料录入单位局域网开辟《大讨论活动专栏》供干警自学参考。在自我学习阶段性结束时,全院在职干警均撰写了心得体会交院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并筛选了较好的体会文章推荐市院刊发或在本院局域网刊载。

二是抓好专题研讨。组织全院中层以上干部20余人参加了省检察院举办的为期5天的大学讨论专题研讨班,认真聆听了云南大学教授、部分分州市院检察长所作的专题辅导。结合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进行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围绕《查找问题

转变作风

切实履行检察职能》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总结。开展了实职副科以上干部专题调研活动,18名副科以上干部撰写了调研文章,《我县“三电”设施被盗现状亟待加强管理》、《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浅析》等文章被《玉溪检察》刊载。

三是抓好问题查摆、剖析和整改。在县委大讨论办公室在全县范围内为我院征求、反馈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院又召开全院大会,向全院干警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在院内征求意见、建议。在认真梳理归纳了意见、建议后,分别召开党组会、干警分组讨论会,围绕意见、建议进一步进行剖析,明确单位和个人整改和努力方向,形成整改方案。

四是开展巡查督学活动。院大讨论办公室在活动开始时,为每位干警准备了学习笔记本,在活动进行中定期不定期到各科室进行督查,采取抽查读书笔记等形式,对各内设科室和干警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效果进行检查。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在大讨论过程中,我院在抓好干警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干警综合素质的同时,将活动重点放在解决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等方面比较突出或比较薄弱的问题上,取得了五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执法理念和执法思想进一步明确。广大干警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总书记和省、市、县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司法制度优越性,增强了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捍卫者的意识,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更加明确;

二是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正确认识县情、院情,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专题学习活动,广大干警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进一步认识到检察工作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更好履行检察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进一步树立。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院通过组织全院干警观看抗震救灾报道,集体参加默哀、降半旗等形式,增强干警的爱国意识、奉献意识和敬业意识。在地震发生后,全院41名党员、干部分三次向灾区捐款1.77万元。

三是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按照“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办公、办案安全设施:修改完善了检察宣传调研管理办法,加大了奖惩力度;正在进一步调研完善主诉、主办检察官奖惩措施和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开始建立执法档案;设立检务督察委员会,加强对干警纪律作风和执法活动的督查;增设了两名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岗位,完善了检察委员会制度。加快了档案管理“五星”达标争创步伐;进一步完善了办案警务区安全设施。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力度。共组织10名干警参加上级院举办的业务培训和晋升高级检察官培训。从7月初开始,又安排了8名干警脱产二个月分别到省、市检察院举办的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培训班学习备考。

五是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1至7月,我院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平稳健康发展,部分以往显得相对薄弱的业务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得到较大改观。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通过改变办案模式,案件受案数、立案数、案件办理效果均有可喜进步。又如反贪、反渎部门发挥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精神,深挖细查,查办职务犯罪8件8人,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并会同预防部门结合办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预防,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讨论交流材料篇2

一、学习思考后形成的思想共识

镇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和经济结构单一等遗留问题,使得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虽然借助现代农业开发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薄皮核桃种植、种鸭、蛋鸡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得到改善,但跟群众的要求比起来,还有不小差距。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找到摆脱困境的法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中,要把学习讲话与破解发展难题、与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现代农业进档升级、工业项目建设、稳定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讲话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实际行动。

二、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深入、认识不深刻。进入新时期,一些干部在思想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思想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学习认识有偏差,轻视理论学习,认为学习理论知识对农村工作帮助不大,不求甚解,存在理论学习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再者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观念不强,对乡镇工作的定位不准确,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认识不清楚,站位放得不高,眼界放得不宽,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满足于应付了事,缺乏时不我待、快速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二)发展这个中心意识树的不牢。对于经济发展不足,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忧患意识,对制约发展的因素,过于强调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工作缺乏激情,缺乏主动谋划工作、谋求发展的精神,没有在促发展、求突破上找问题、想办法,而是怕落埋怨、怕担责任。没有深刻反思到落后的根源是班子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缺乏敢想敢干的闯劲,在推动发展上投入的精力还不够。

(三)缺乏担当意识、存在畏难情绪。思想保守,超前谋划工作思路不开阔。尤其是在抓发展上,办法不多、精力和干劲不足,有些同志还存在为官不为,怕担责任,下村为群众工作不积极,没有将“三个有利于”观念树牢。在困难面前存在消极畏难情绪,不敢闯、不敢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克难攻坚、创新突破。工作缺乏激情,标准不高,得过且过,缺乏“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意识,不能积极主动为基层、群众、企业搞好服务。

(四)党的建设做得不好。对党的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稳定、农村事务等方面,却忽视了党的建设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抓党建上精力不够、功夫不深,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的会议部署少,党建活动开展的少,主观上总认为党建工作是个长期性工作,可以等一等、缓一缓,不用急,存在以事务工作代替党建工作的倾向。一些村近几年都没有发展过党员,一些村支部班子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基层管理多年来还是沿用老套路、老办法,没有实现创新突破,在决定村里重大事项时“求稳怕乱”、办法不多。

三、问题根源剖析

(一)理想信念教育抓得不牢。理想信念出现问题,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扭曲,学习能力差、执行力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缺乏干劲。

(二)宗旨意识不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身上,工作才能有激情,才能更好地为群众谋福祉。领导班子缺乏直面矛盾的勇气,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不够强,在工作态度上没有认真想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没有真正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群众观念淡化。

(三)党性修养弱化。领导班子没有将党性锻炼贯穿到工作和生活中,思想和作风出现滑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弱化了对事业的追求。导致思想上因循守旧、工作上按部就班,影响了工作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在党员干部管理上,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制度执行上不到位、监督落实上不到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征集到的意见,镇党委将进行深刻反思,从班子建设抓起,搞好示范带头。既立足当前,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章立制。

(一)加强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党委班子在强学习、转作风中的带头作用,形成“班长带动班子,班子带动机关,机关带动基层”的氛围。大兴学习之风,引导机关干部远离牌桌酒桌,自觉加强学习,以学提能。坚持好党委理论中心组每周学习制度,在学习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完善领导干部自学制度,坚持每月读两本书,并写两篇读书笔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注重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通过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和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转作风,提效能,凝聚跨越发展正能量。1、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增强团结共事意识。书记、镇长带头不当“走读生”,周末轮流值班。机关干部每周下村不少于三天,坚持写工作日志,主动帮民困解民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下村不吃饭,中午不饮酒。制定严格的接待及公车管理办法细则,严格机关财务纪律,扩大财务公开,切实把好“三公”消费关口。2.着力增强队伍战斗力。倡导“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对埋头苦干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筹,在全镇倡导形成比着干、争着干、拼着干的工作氛围。创新工作机制。对每月重点工作实行任务分解和督查管理,对机关干部实行岗位能力考评,促进各项工作落实。3.着力推进工作上台阶。将工作实绩与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一是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绩效奖惩办法。对工作获市级以上表彰的分管领导、办公室以及个人,实行分级分层奖励。二是完善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年终对村干部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4、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和培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确保每季至少培训一次;在党员中开展“挂牌示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综合治理。加强对后进村的集中整顿,对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症下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水平。结合今年年底农村“两委”换届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摸清各村班子现状,对于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并且整改无望的班子,要及早选拔培养后备力量,多压担子,为选好配强村班子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是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服务力度,在抓好传统采掘业整合提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诚招商,投资1.6亿元的中基远洋清洁能源物流港项目已破土动工;拟投资10亿元的中电集团光伏发电项目已于10月18日成功签约,力争早日落地建设;拟投资10亿元的振强再生资源科技项目正在谈判中,争取尽早落户我镇。另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力促使其他有投资意向的现代农业、养殖、旅游业开发等项目尽快取得进展,以项目建设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大力引导工商业资本投入到现代农业开发中来。打造环山带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兴达种鸭、金凯蛋鸡为主的山顶养殖基地和以韭菜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以三点带动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开发在我镇全面开花。三是加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结合全镇旅游产业开发,在朱庄水库、孔庄小三峡等景点周围建设一批具有生态旅游功能的采摘园,让游客自己去欣赏、去采摘、体验收获的乐趣。同时,依托农家乐发展特色餐饮业,积极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业。

讨论交流材料篇3

省文化厅: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在解决工作问题上落脚,力争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推动品牌创新,力争在精品创作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文化脉系研究,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出旅游文艺精品。借助奥运会平台,在首都展示河北文化艺术新形象。二是推动服务创新,力争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实现新突破。把工作着力点切实放到农村和城市社区,抓住基础设施、基本队伍和基本活动三个关键环节。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县级“两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步伐,抓好流动舞台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工作。在基本队伍上,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经费投入等问题,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在基本活动上,继续打造“希望之歌”、“和谐之声”等品牌项目。三是推动管理创新,力争在增强文化产业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宏观调控,建设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推介,加强项目示范。四是推动制度创新,力争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在文化立法、政策配套、深化改革三个方面着力。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争取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全省文化系统改革工作。五是推动理念创新,力争在破除人才制约上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省地税局: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五项整改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事业发展。加强班子学习和领导干部培训,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坚持依法征收,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稽查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规范税收秩序。三是大力组织地税收入,确保地税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强收入督导,加强费源管理,深入推行科学、精细、规范化管理,加强发票管理,加强政策研究,提高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和征管效率。四是发挥税收服务经济、服务纳税人的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办税服务厅的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服务手段。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班子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内部各项制度的落实,继续实施“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深入开展纠风和行风评议工作,完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省统计局: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的新思路,强化了具体整改措施。一是在思想理念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理念、现代统计理念、和谐统计理念、开放统计理念和公共统计理念。二是加快统计改革。研究了加快推进地方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措施,加大对系统管理的力度,积极实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三是加强统计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改进完善设区市统计工作综合评比办法,研究制定县级统计机构业务工作规范及评比办法,完善省局联系县制度。四是推进统计发展。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扶贫办: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重点谋划和实施了五项工作。一是做大做实“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确保贫困农民直接增收。在全省认定和扶持了一批扶贫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为一体的发展链条,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二是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推动扶贫产业服务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扶贫资源,建设区域扶贫产业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发展,促进扶贫产业服务一体化协作。三是深化产业扶贫,建立区域连片开发扶贫产业带。规划建设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燕山区域、坝上地区等四个跨区域扶贫产业带。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建立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推广了“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改革,逐步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搞活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五是引入竞争机制,改进和完善对第三批贫困村的扶持。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两个优先”,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与扶贫资金分配挂钩。

讨论交流材料篇4

为了响应我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政策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生党员素质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师生间交流,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

借以当前热点话题,师生面对面进行讨论,搭建师生全面交流平台,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院了解研究生当前的思想状况,为研究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同时,创建渠道方便研究生了解学院和老师对研究生发展的关心,使双方关系更加融洽。

二、活动时间:xx年

三、活动地点:4月26日晚

四、活动对象:材料学院老师党员,研究生党员

五、活动安排:

1、前期策划准备

1)确定思辨话题:

当代研究生的婚姻爱情价值观(心理健康);是否支持裸婚?有房有车是否是结婚的必备条件,婚姻中门当户对重要还是两情相悦重要。

(话题可以继续展开,只要是关于爱情婚姻的相关话题都可以讨论)

2)选择双方嘉宾

正反双方各由至少三名学生组成(每班推荐一名思维活跃,善于言谈的同学参加讨论会,根据最终报名人数及报名时选择的立场进行分组)

邀请两名老师组成讨论组,全场参与讨论。

3)选择两名主持人

4)两个小组分别收集相关材料,并与讨论会前两天交给活动组织者,由组织者转交对方小组。双方相互了解各方证明材料,做好讨论的准备。

5)主持人充分准备讨论会小话题;

2、活动流程及规则

1)正方代表上台,运用ppt陈述本方观点,列举各种材料证明本方观点,包括视频案例(两份),政府部门文件,相关组织机构的文献等。时间为5分钟以上。

2)反方代表上台,运用ppt陈述本方观点,列举各种材料证明本方观点,证明材料可包括视频材料,新闻材料,相关文献等,形式不限。时间为5分钟以上。

3)针对正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反方提出疑问,正方进行解答,双方自由讨论。主持人控制讨论会节奏,随机询问各嘉宾的观点,引导嘉宾进行讨论。请两位老师发表个人意见,对本方案例及材料进行评论;

4)针对反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自由讨论。方式同(3);

5)整场讨论过程中,观众可以随时举手提出个人观点,主持人可根据讨论过程邀请观众发言;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小的话题,主持人可邀请观众通过举手表决;

6)全场观众投票,统计正反方的支持率,了解研究生通过本次讨论对该话题的态度;

7)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做出综合评论。

3、其他事项

1)本次活动以交流谈话形式为主,要求正反方观点明确,立场坚定;

2)主持人要有较强的掌控讨论过程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调动嘉宾参与讨论;

3)本活动要与观众进行足够的互动,对于参与互动的观众给予一定的奖励;

4)讨论会上,尊重所有人的个人观点,请文明用语,礼貌谦和;

5)各讨论小组准备一台笔记本电脑,讨论过程中可以随时收集材料和案例,支持本方的观点;会场将提供无线网络。

(1)

六、活动注意事项

1、文明,健康,积极的参与活动,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2、做好活动记录。

3、活动后要提交活动心得。

讨论交流材料篇5

关键词:《功能材料》;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83-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开始制定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培养体系、课程教学和教材等建设工作,逐步建立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的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近年来,高校也在深入开展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学习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部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出发,课程教学必须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作为一名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新思路[3]。本文基于研究生专业课程《功能材料》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功能材料》内容涵盖面广,多学科交叉融合,包括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声学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及各种功能转换材料。高校材料类本科专业基本上会开设功能材料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各类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这条主线,但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教学目标。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研究生《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按照金属功能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三大类,来讲授各类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等内容,只是应用部分的比重略有增加,这在教学内容上容易与本科教学内容造成重复,缺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教学内容,讲授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功能材料,结合科研成果案例教学,将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由于本课程的学生是材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前期已经学过如《材料科学基础》、《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结构与性能》等专业基础课程,了解和掌握有关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等基本知识。因此,研究生《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金属功能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经典功能材料与当前研究热点的功能材料相结合,在简要介绍组成、结构、性能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材料选择与设计、制备技术与功能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制备技术对功能材料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课程教学内容既可引导学生把握功能材料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提高创新意识,同时也会兼顾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的巩固。

2.由于本课程教学课时只有32学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针对当前研究热点,结合本校材料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所以重点把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专题分别设章进行介绍,将各专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兴趣。例如,石墨烯,由于独特的高导电、高导热、高强度、轻质等特性,在新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此外,功能材料的3D打印,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因此,在讲授石墨烯材料时,结合3D打印技术,对最新发表的关于3D打印石墨烯及器件制备的文献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讨论石墨烯3D打印技术在电池、电容器等储能器件制造上的前景及研究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启发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与教师的讲授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多元化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授功能材料领域的最新科技前沿,将学生学习功能材料的思维推向应用,把新方法、新技术、新热点、新问题等加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讨,以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因此,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本课程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融合探索。

1.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团队都是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从事功能材料领域的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因此,每位教师分别讲授各自擅长领域的教学内容,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科研案例,穿插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本校每个学期都设有材料创新讲坛,邀请国内外在功能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座。根据讲座内容,将1~2场材料创新讲座纳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与讨论。将科研与教学实现有机结合,通过展示教师的科研创新成果,交流如何提出科研创新课题等,不仅会使学生接触到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而且也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启发科研创新思维,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氛围。

2.开展以研究热点为主题的课堂讨论。通常,学生对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关注和感兴趣。教师在讲授每个专题时,都要适当引入本专题方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将讨论主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讨论主题提前搜寻资料,有所准备,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专题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交流、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文献综述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研究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等环节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独立开展科研及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自学。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材料选择与设计、制备技术与应用的相互关系及最新科研成果,其他关于材料结构和性能等知识需要通过自学完成。此外,类似专题的课堂讨论等教学互动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课后进行文献检索和自学文献、资料等来完成。文献综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文献综述,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某个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现状,思考发展趋势,是开展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本课程在学期末设置文献综述环节,布置文献综述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查找、阅读、总结、撰写等完成综述小论文,培养自学与文献综述能力。

4.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外语学术交流能力。目前,教育部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双语和全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国际化教学质量[4]。研究生是开展创新研究的主体之一,了解与把握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通过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和资料,而且,国际学术交流也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国内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外语读写方面的训练较多,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全英语学术交流与表达能力,本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全部制作英语PPT课件,讲授过程中采取预先发给学生课件和外文资料,让学生能够课前预习,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及生疏的专业词汇,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全英语讲授的节奏。但对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适当辅以中文讲解。在课堂提问及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采用英语回答和讨论,训练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

三、完善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比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合研究生的培养。为此,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将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专题讨论等过程性评价与期末文献综述评价相结合,把撰写文献综述、汇报答辩与交流讨论作为考核的重要形式。特别是期末文献综述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列出若干热点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检索、阅读资料,撰写综述。期末采用英语多媒体答辩方式对文献综述进行汇报,全面训练文献查阅、归纳总结、文字与口头表达及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忽视课程教学环节中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课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科研第一线开展创新科学研究,让科研反哺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来斌.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58-60.

[2]朱钰方,朱敏,何星.研究生“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4):387-390.

讨论交流材料篇6

交流研讨是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实验所得的信息,交换彼此的看法,实现共同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交流研讨还存在着“蜻蜓点水”、效率低下等问题。

1.1 流于形式,以偏概全

科学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不同小组之间的实验结果可能是不同的。这本是促使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的契机,但如果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在交流研讨中的发展需求,那么就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有教师在执教《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虽然组织了交流活动,但目的仅仅是为了通过学生的汇报,能够让教师画出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简图。交流并没有使学生关注其他组的研究情况,更没有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消化器官之间的功能区别和联系。

1.2 责任不明,低效研讨

在课堂学习中,各个小组大多都是根据座位而组合的。如果教师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指导,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那么各小组的组内研讨效值肯定是不高的。在讨论时,有些小组的成员都没有参与交流研讨,就等着教师宣布交流结果、出示正确答案;有些小组从开始讨论到汇报总结,只有个别学生发言;还有的小组人人都抢着发言,根本没有遵循交流研讨的基本方法,到最后也难以达成共识。

1.3 虎头蛇尾,顾此失彼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师由于担心学生出错,不能完成实验,因此将时间过多地用于实验前的布置,减少了交流研讨的时间。这样的设计是不可取的。有教师在执教《光和影》一课时,把实验前的指导交代得很详细。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发现课堂时间所剩无几,于是匆匆结束课程,将结论强行灌输给学生。试问: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吗?事实上,这只会淡化学生的实证意识和求真精神,让科学实验活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1.4 忽视特殊,回避分析

交流研讨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出实验结论。笔者发现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请那些记录了有利于获得正确结论的数据的小组上来汇报,一旦出现不符合研究结论的实验数据和意外发现,就往往以实验存在误差为借口蒙混过去,很少关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精彩发现。如《摆的研究》一课中,10个小组中有8个小组的数据支持“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无关”,另外2个小组的数据却不能支持。教师只关注了那8个小组的数据,对其他数据刻意回避,可能是担心这样的数据分析交流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节奏,因此急于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 提升研讨效值的策略

面对以上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解决交流研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交流研讨的效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帮助学生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2.1 适时精准提问,使研讨更深入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适时追问,就能够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解释自己的观点,展现思维的全过程。

在《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中,教师请学生将造好的“环形山”拿到讲台上来进行展示,并说说本小组造的“环形山”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与真实的情况较为接近?当学生讲述支持“撞击说”的证据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追问:“有深有浅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环中有环’是怎么造成的?撞击后的陨石去哪里了?”从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实验发现进行解释。

教师在模拟实验之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证据,就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环形山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冲突。而通过教师的追问,学生在交流研讨中,串联起了证据链,从而更好地建构了科学概念。

2.2 丰富交流形式,让研讨更多样

交流研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内容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2.2.1 重视科学记录

科学记录是科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记录单是实验过程、思维和结果的载体,起到了加深学生科学理解的作用,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条理更清楚,表达更清晰。

在教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中,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记录单。学生可以用画图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的发现。在之后的汇报中,学生就能够把自己的观察发现描述得更具体且富有逻辑性了。

2.2.2 增设交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交流研讨只局限在说和写上。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在其中融入图绘、表演等多样化的交流研讨方式,那么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

在《维护生态平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之间那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采用了表演剧的交流方式:学生分别扮演一种生物,展示该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用表演的方式来交流更有新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 搭建交流平台

有些交流研讨活动看起来热闹有效,但学生其实是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状态。而这种围绕着教师进行的被动交流,对提高学生的交流研讨能力是不利的。

搭建科学讨论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研讨。各小组派代表陈述小组观点,其余小组进行补充,并适时地提出意见和问题,教师在其中只需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即可。

《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中的交流研讨就可以采用科学讨论会的形式展开。请各个小组上台展示造好的“环形山”模型,介绍本小组在模拟实验中发现的证据和产生的疑问,与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

3 培养交流习惯,使研讨更规范

良好的交流习惯,可以使课堂研讨更加规范,从而提升交流研讨的效值。那么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交流习惯呢?

3.1 收好材料

在小学生的眼中,材料往往比教师更吸引人。如果教师在实验活动结束后没有让学生收拾材料,而是直接进入交流研讨环节,学生就容易受到材料的干扰,他们在交流研讨时仍会悄悄地对材料进行“研究”,置交流研讨于不顾。因此,在交流研讨时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尽量让学生远离材料的干扰。对于一些收发比较简单的材料,可以在实验活动结束时,及时放置在一个集中的地方;有些材料不方便取走时,可以将实验室设成探究区和研讨区,分地点进行,保证学生不受材料的负面影响。

3.2 榜样示范

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性的。学生在作品展演、展示汇报或者是口述交流的过程中,其表现力也有不同。教师可以在之前的巡视过程中,事先了解哪些小组操作较好、记录单填写较完整,先请这一部分学生做示范。通过生生互动,带动其他学生了解交流的过程和形式,更好地开展集体研讨。

3.3 学会倾听

在交流实验成果时,学生应具有善于倾听、批判性地接纳他人正确意见的科学品质。如何教学生学会倾听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心态。小学生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玩“传话”游戏,认识到“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会“听”是件了不起的本领。

其次,要优化倾听的指导。细化要求,要学生边听边想。掌握“听”的方法: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的思维过程,采用的思考方法;三听别人表达的内容是否缜密,如何进行质疑或补充。

第三,教师要做好倾听的表率。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沉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发言的学生,以学生的角色去听。通过倾听,表达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 关注概念生成,让研讨更出彩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实验后的研讨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如果实验现象明显且一致,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现象不一致,就会使交流研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如果教师每次都视而不见,以误差或课后探究为借口,不了了之,怎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呢,以后学生还会勇于表达不同见解吗?

因此,教师绝对不能忽略这样的不确定性,要关注那些有价值的“特殊”事件,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让实验后的交流研讨更出彩,产生更高的教育价值。

一位教师在执教《磁铁的磁性》一课中对于“特殊”事件的处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学生结束实验活动之后,这位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研究结果。许多学生都说条形磁铁的磁性是中间弱,两边强。但是有一位学生告诉教师,他的磁铁是有一头强一些,有一头弱一些的。教师让学生拿着他的磁铁到讲台上进行演示。结果这块磁铁真的是一头强一些,一头弱一些。很明显,这对学生得出统一的实验结论是不利的。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发现:“你的研究很重要。原来这里有一根条形磁铁的磁性是一头强一些,一头弱一些的。”然后,教师请学生自己总结研究成果,自己补充完善,最后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这里大多数的条形磁铁是中间弱、两头强的,还有一块是两头不一样强,一头稍微强一点,一头稍微弱一点的。这是很重要的发现。我们不能忽视它。”

讨论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研讨式;履带车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25-1.5

研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讨论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向科学研究方向进行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宗旨是为了引导﹑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散其思维,提高其研究问题的深入程度,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在我单位履带车辆使用课教学中进行3年5个班次的试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具体做法进行梳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研讨式教学法的本质是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研究讨论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活动,其教学过程是一个探讨、交流、互动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补充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寻求最佳方案或方法的过程,在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突出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用研讨式教学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和能力出发,指明要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以及概要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寻,唤起他们积极研究问题的热情,养成务实的研究问题的习惯。

突出提高学生能力原则。在设计组织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交流权,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要突出培养他们的调研能力,信息归纳整理能力,实验的设计组织与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最终达到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讨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在研讨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主要按照确定题目、研讨准备、研讨交流和总结讲评四个步骤来进行。

确定题目。确定题目是研讨式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研讨式学习成果的水平和价值。一般来说,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重点,至于确立什么样的选题,主要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也要考虑其专业基础、工作经历、工作环境、完成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方法和手段问题应作为研讨式教学中应确立为讨论问题的重点内容。例如,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工作状况的检查方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和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涉及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学习难度大,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应是研讨的重点内容。

研讨准备。研讨准备是根据所确定的研讨内容进行的相应的准备活动。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研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若研讨的内容较单一,准备时间短,利用教材内的资料和积累的相关知识就能解决问题,可以先通读教材内的相关内容,了解该资料对讨论的支持程度,同时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发动机狂转故障的讨论,该部分内容通过对教材资料分析理解,基本能满足学习要求,有些学生有这方面的处置经验,对讨论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该故障属危害性较大的故障,处置不当易造成发动机损坏甚至报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发动机停止工作是关键,在这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若研讨的内容较复杂,需要很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则要进行精心的准备。需要查阅资料、装备调研和相关人员座谈、讨论,还有的需要试验和实验。例如,装载机的液压系统换向控制阀的工作状况的检查与常见故障的处置,会涉及到换向阀的结构、原理、工作过程和过载保护等相关知识,研讨前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走访,了解使用和常见故障的第一手资料,并要准备研讨文档和资料片等。

研讨交流。研讨交流是根据研讨准备的内容和教学的时间安排,进行的交流讨论活动。它是实施交流、纠正偏差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通常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可以集团研讨或分组研讨的形式进行。分组时人数通常限定在8-12人之间。交流时通常先由主持人引导发言,成员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言可以采用轮流发言,也可指定代表发言,具体的形式根据内容、时间和场地的安排灵活掌握,一般不作统一的要求。发言主要围绕先期开展的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提炼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进行。在讨论中针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发言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做法,也可以是他人的错误分析等。目的是加深对讨论内容的理解,开阔大家的思路和视野。就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提交给老师,以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讲评。研讨结束后,老师应在尊重、鼓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清晰、明了的讲评。对研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指导,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实施研讨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题难易要适当。研讨的选题要让学生有能力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知识,研究的周期不能太长,研究所需的耗材和经费不能太多。另外选题要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既不能太小,让学生感到不值得研究;又不能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

研讨准备和交流时间要充裕。在研讨开始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时间,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往往不是很充裕,在准备中还会受到考试等其他事件的冲击,会导致准备不充分。交流时,由于需要发言的人相对较多,每个课时的时间又相对较短,又不能挤占其他课时的时间,往往会造成交流时间的不充分,影响效果。所以,交流时间的选择和调整很重要。

研讨方式要灵活。研讨的方式不要局限于教室内组织的小组或个人发言,老师讲评的程序化的讨论方式。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可以利用学生实习或实验的时间,结合车辆、实物等进行具体讨论,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由部分学生先准备、先示范、再普及的方式在所在的课程内铺开。

老师准备要精心。研讨式教学实施繁杂冗长,耗时长,组织难度大,教学准备工作量大,对老师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所以研讨前老师要精心设计准备,在实施中,可与案例式、讲授式等教学法交替使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道雷等.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张仲林等.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0.

讨论交流材料篇8

1. 什么是小组讨论法

1.1 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个问题,用英语发表各自的见解,以达到互相启发、探讨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目的。这也体现了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即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上,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听、说、读、写等技能被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采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提高英语技能。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使用小组讨论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2. 如何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法

高职大学英语英语课程是由听说读写几个环节共同构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言能力。所以在这些教学环节运用小组讨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小组讨论法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听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交际行为。在高职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还要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学会与别人交流。为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听力教材中的练习材料,发掘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中采取放录音、做练习、核对答案的方式进行训练,估计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听前或者听中安排一些讨论活动进行“预测”或“热身”,这样就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中《Enough of Worries and Tears》这一单元为例,该材料是讲述父母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将班上学生分成4至5人一个小组,各自讨论自己对于不同的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讨论过后,再按教材要求进行听力训练,这样一来,学生有了预备活动,就不会感到听力难了。

2.2 小组讨论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解码过程。由于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语法掌握的也不够牢固,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针对阅读材料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或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种心理准备,带着目的去阅读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小组讨论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一个综合过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也要使用一定的语法结构。学生在写作时,不足之处自己很难发现。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法解决此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其他同学会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纠正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同时也听取别人的作文,评价其作品并提出具体建议。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在写作方面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比别人强,而哪些方面又不及他人,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另一方面,小组讨论有助于改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作为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能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以便其更好地与老师合作,积极参与课堂写作教学活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中《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这一话题为例,教师先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针对互联网时期大学生活的特点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固定句型,如In my views/opinions;First… second…third…;Therefore….;However…;Consequently…;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In all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找到了可写材料,也学会了一些固定句型,一举两得,写作水平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2.4 小组讨论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口语是活的语言的本质体现。如果英语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口语句型操练,让学生模仿,不仅不能调动学生想说的兴趣,也会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口语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为此,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一组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先不要在乎语法对错等问题,先用英语将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在这种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给予一些提点,如此一来,学生想说了,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学生在无形中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材料篇9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表达;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39-2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交流问题的剖析

作为生物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抓住时机,积极开展课内语言表达训练,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积累课外语言表达的资源,引导他们用课堂语言、生物学术语解释生物现象、生物规律,使学生不仅“敢说”,而且“会说”、“善于说”,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生物概念和原理;能用生物专业术语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能够熟练使用生物图形语言来表达生物内在规律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准确表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论。

二、创设自由交际氛围,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只有多交谈、爱交谈、敢交谈的人其口头表达能力才能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例如在《传染病》一节教学中,教师先在上课前大屏幕循环播放“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宣传,课前请一学生播报“新闻”,通报全球H1N1流感蔓延的情况。学生分组派代表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起源、传播以及在全球的感染情况。通过同学们的讲述及展示的材料,使学生看出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性很强。H1N1流感属于传染病的一种,那么为何传染病威力如此之大,我们在它面前真的一筹莫展吗?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性?它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又如何预防传染病呢?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思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机会。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学生才能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乐于表达,也敢于表达。

三、采取灵活机动方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角色扮演,让学生乐于表达。角色扮演主要是应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某种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模仿的某种情景或剪取的某个生活片段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就象电影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去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的过程,分析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出评价,总结概括出的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使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都有了较好的认识和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依靠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分工协作。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其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通过设计问题,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一两个人相互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还可以集体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说。在此案例中教师联系实际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把枯燥的“说”与“听”,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宣传”和“接收”,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课本更丰富的内容,调动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习结果呈现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了自由交流、表达的氛围。

2.资料分析,让学生敢于表达。资料分析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改变了先说结论再举例论证的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观察教材中5种生物的图片,讨论它们是如何对环境的适应的。学生结合日常观察到的现象,各小组讨论、补充。教师引导学生从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深入挖掘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归纳,总结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学生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资料分析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事实或生物现象来解释生物概念,论证生物规律的一种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于探究,使其更能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课前生物演讲,让学生争着表达。每节课上课前请两名学生上讲台,用一分钟时间演讲。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外获取的与生物学有关的轶文趣事或时事问题,力求加上自己的观点与全班同学交流。

现在的初中学生信息来源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既能练听,练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敢于面对大众说话的勇气,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多视角、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在演讲中要求学生说得清楚、流畅、准确,而且要有良好的讲演姿态。学生一般都要经过精心准备,力求事实清楚,生物学观点正确,并且语言精炼,趣味性强。通过课前生物演讲,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校率。

4.探究结果交流,让学生有效表达。交流与表达是探究过程的一个阶段,但交流却是贯穿探究的主线,直接影响着探究的进程,决定探究的开展和效果。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一实验中教师先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到3天,分别放置在2个相同规格的密闭容器中,其中一容器装氢氧化钠,另一个容器中装等量水。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呈现实验结果:甲中的叶片未变成蓝色;乙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在实验探究结束后,学生通过表达交流,总结提升,形成体验、感悟,加强学习效果。在探究性学习结果交流阶段,往往会出现某些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技能,有些学生不会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和归纳,所以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指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与同学进行探究结果的有效交流,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积累语言素材,提供表达活水之源

讨论交流材料篇10

一、活化知识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知识探究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再通过搜集数据、互动交流、形成解释、获得答案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活化知识探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为例,书中对学生知识的活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明显重视。两本书共安排“科学探究”14个、“科学视野”7个、“资料卡片”26个,它们构成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素材。

对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可通过推测、讨论、实验、交流等过程进行处理。例如,《化学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中,关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的科学探究,该探究过程教科书中设计了实验、讨论、阅读和结论四个部分。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先引导学生推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要求能正确表述推测的理由),接着讨论怎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让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并交流相关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组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对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切不可按部就班地按课本步骤进行教学,而应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大胆验证、大胆交流,以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

对教科书中的“科学视野”,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文字和图片素材,通过互动交流进行处理。例如,《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可以直接问询学生,引起学生讨论。学生结合高中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不难说出巨大能量来源于燃烧反应,由此指导学生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对二氧化氮的利用和对大气的污染展开评价讨论。这样既巩固了二氧化氮的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理想。

对教科书中的“资料卡片”,可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实际进行讨论、辨析。例如,《化学2》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中甲烷含量与安全”,可借助报道发生的矿难信息,利用那些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告诫学生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与甲烷气体爆炸有关。在此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讨论:是不是任何情况下甲烷遇火花都将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爆炸事件的发生,在生产中该如何做?以此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强化知识反思,释放内在潜能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心理感受等进行的深层次思考,是知识的来源之一,是认识真理的较高级方式。通过反思,可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实现“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目标,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以《化学1》和《化学2》为例,书中对学生知识的反思、规律的反思、潜能的释放较为重视。两本书共安排“思考与交流”39个、“学与问”18个、“实践活动”10个,它们构成了教材中知识反思的素材。

对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可通过比较、归纳、反思进行处理。例如,《化学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关于“硫酸、硝酸与盐酸具有酸的通性”的思考与交流,可先让学生比较三种酸在组成上的特点,接着归纳出它们与酸的通性的关系,最后对酸及其浓度对性质的影响进行反思,以巩固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