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44:55

讨论式

讨论式范文篇1

[关键词]嵌入式营销关系营销价值链产业营销

一、嵌入式营销的核心理念

嵌入式营销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链的新型产业营销方式,在对产业顾客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顾客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行动,寻找企业资源能力与顾客盈利模式之间独特的价值匹配,并将其嵌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上,使营销活动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

嵌入式营销体现了现代营销中的顾客满意、竞争导向和关系营销三个核心理念。第一,嵌入式营销关注顾客满意,在保证顾客满意的基础上,提供价值链增值服务;第二,嵌入式营销在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的同时,需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与行动,只有采取与竞争者不同的营销活动才能达到嵌入式营销的目的;第三,嵌入式营销是注重关系的营销新思维,将自身的营销活动嵌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中,有利于企业与顾客建立起长久且稳定的营销关系。在嵌入式营销所涉及的三种营销理念中,关系营销居于核心地位,嵌入式营销的实质是要与顾客建立一种顾客稳固的营销关系。

二、嵌入式营销的主要特征

嵌入式营销作为一种产业营销新思维,有其区别于一般营销方式的一些特征,下面阐述了嵌入式营销的主要特征:

1.嵌入式营销为顾客提供新属性新价值,创规则而非守规则,从了解顾客到教育顾客,从迎合市场到颠覆市场。

2.嵌入式营销超越了现有的市场边界和竞争空间,为顾客提供价值的同时,把自己的营销活动深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上,成为其创造价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嵌入式营销是一种针对产业市场顾客的营销方式,因为只有产业顾客才可以分析其价值链活动。其方法并不适用于对消费者的营销,但是他的一些理念也可以为消费者营销提供参考。

4.嵌入式营销注重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的建立。

三、嵌入式营销的一般程序

1.分析产业顾客的价值链活动,寻找与企业资源能力相匹配的独特价值。

2.分析顾客满意因素和竞争对手的反应与活动。

3.创造独特价值并嵌入到顾客价值链中。

4.评价嵌入式营销,保持或创新嵌入式营销的营销活动,以维持与顾客的营销关系。四、嵌入式营销的基本方式

价值链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创造更高价值的系统,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价值链的两大部分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嵌入式营销正是通过分析产业顾客的价值链,找到顾客价值链中与企业可以匹配的地方,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深入到顾客价值链中,以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这其中以嵌入内部后勤、运营、市场营销最为典型,下面将就其具体方式一一阐述。

1.嵌入式营销——嵌入顾客内部后勤。所谓嵌入顾客内部后勤的嵌入式营销是指分析产业顾客在其产品投入品的进货、仓储和分配等有关活动,将自己的营销活动与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例如:安富利电子元件部获得海尔的库存所有权,成为其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正是借助了嵌入式营销的力量。安富利电子元件不仅为海尔提供所需要的电子元件,更为重要的是其增值的供应链服务,为海尔提供定期的库存分析,按需要进行自动补给,以确保库存时刻保持在最佳水平。安富利正是抓住了这些本来是由海尔自己来解决的内部后勤问题将自己的营销活动嵌入到海尔的价值链中,成为海尔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从而结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2.嵌入式营销——嵌入顾客运营。在营销过程中将营销活动嵌入到产业顾客价值链中的运营环节,就是嵌入顾客运营的嵌入式营销。例如著名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广州金域的发展历史,金域公司本是一家生产乙肝检测试剂的厂家,为了避免与众多竞争对手的价格战,通过分析医院的产业价值链发现只有少数医院才有试剂最终的检测仪器,大量的医院在使用了试剂之后都要通过其他机构进行最终检测。金域公司就买进一台检测仪器,在销售其检测试剂的同时保证为医院免费提供检测,这样不仅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而且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成为医院价值链中运营活动的一部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最终确立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现在金域公司已经成为了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3.嵌入式营销——嵌入顾客营销活动。嵌入顾客营销活动的嵌入式营销是指通过分析产业顾客的价值链,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和顾客的价值链中的市场营销相结合,和顾客的产品收集、储存、散发和购买等活动相联系,比如产品库存、搬运、销售渠道选择等等。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各种专业的连锁店,比如国美,通过分析家电企业的价值链,得出销售渠道在家电企业中的重要位置,为了达到吸引产业顾客进入其店面进行销售,建立了全国性的连锁商店,成为家电企业分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嵌入式营销不仅只在这三种价值链活动中运用,在其他的主体活动,以及支持活动中都可以采用。

五、小结

嵌入式营销作为一种产业营销的新思维,体现了顾客满意、竞争导向和关系营销的理念,其超越现有竞争空间,为顾客提供价值链增值服务,已达成稳固营销关系的观念,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践行。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1

讨论式范文篇2

职业医学虽然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与其他的预防医学课程有很明显的不同,尤其与临床疾病联系紧密,甚至其部分职业病的治疗同临床内科治疗相同,课程中关于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发病机制与临床疾病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在职业医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而教学重点突出体现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和职业病临床知识方面,此外,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危害性认定难度也较大,而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多方面渠道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融入到案例所设的场景之中,通过相互的讨论,能加深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并有长时间的记忆力,实践证明,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4,5]。

2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施主要有三个环节: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总结[6]。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教材里相关难点和重点,还要结合教材知识选择相关性较高的案例,并设计合适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案例讨论的问题是案例教学环节的重点,好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能贯穿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此外,也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所以,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备课,并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近发生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也可以整合到传统式教学方法中,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针对性强的小案例,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2.1案例的引入

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教材中相关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的案例材料,将文字材料发放到各个讨论组,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职业中毒病例的发生经过,并且结合图片和影音视频资源提供给学生,形成视觉听觉以及文字的强烈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尽量选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例,尤其是经过新闻报道的案例,如果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案例的大致情况,则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比如:河南省新密市张海超的"开胸验肺"事件可以结合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原则和预防控制等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在职业病诊断方面存在的不足。还有河北省白沟镇的群体性苯中毒事故,通过这个案例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常见的职业性接触机会、苯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目前国内关于职业中毒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此外,结合铅中毒的病例讨论职业史在职业病诊断方面的意义,学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职业性接触机会以及铅中毒的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结合一些意外中毒事故讨论急性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理原则、劳动场所现场调查内容以及中毒现场组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处置能力,不明原因中毒的现场调查等与工作实践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此方面的案例很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合理的设计和组织。

2.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职业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小组案例讨论和全班案例讨论。在小组案例讨论的模式中教师将问题提出后首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了解案例所反映的知识点,然后展开小组内部讨论,让组内学生充分发表看法,畅所欲言,各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重要的信息,以及如何围绕重要的信息解决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等等内容。讨论结束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引导其他组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全班案例讨论形式较为简单,关键是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围绕着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如何调查患者的职业史,如何做好现场的调查工作,引导学生分析中毒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临床疾病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最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中毒事故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内容。

2.3案例的总结归纳

讨论式范文篇3

一、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确定合理的讨论主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只要教师课前做好了准备,讨论就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准备讨论的内容,还应设计好总问题和分问题及学生可能出现思考的预案。绝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如在学习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时,很多同学对“黄赤交角”的知识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因此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笔者依据实际在前面三个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地理现象。学生在已经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和五带;(4)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关系;(5)地中海和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南亚夏季风的成因;(8)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成因等结论。教师接着要求学生进行讨论,5分钟后各讨论小组组员就已经得到的8个结论发表见解。这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既能对自然地理前面三个单元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更可以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最核心且较难的内容强化。很多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再如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I中可持续发展内容,很多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即使能够有所思考也往往浮于表面。在学习时笔者巧妙利用假期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将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学生分别分组,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地考察所在地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地理现象,进行整理并搜集资料加以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们的发现加以汇总,问题设置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环境问题归类,参考教材和导学案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而就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让学生选择他们觉得最熟悉的部分分析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师最后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整理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指导学生建立对基本问题的分析思路。

二、恰当课堂评价,准确调节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保持,恰当的课堂评价是确保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形成的重要保障。“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很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度。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可以降低要求,能力要求较高的设问主要安排在讨论后请学习小组组长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及时整理、总结。笔者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如激励的眼神、掌声、小小的实物奖励等等。当然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认真,也会适度批评,但尽量以鼓励为主,较为严厉的批评通常在课后和学生的个体交流中进行。这样的课堂评价对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学生既可以自由思考、积极展示,也会遵守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推进。由于高中地理学科课时限制,为达成教学目的,教师们总是觉得时间太有限,不愿意牺牲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去激励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的批评。将学生能自行或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效果远比教师一讲到底强很多,学习也会增添乐趣,我们更能收获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妙。

三、机智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讨论式范文篇4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课堂设计;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课程由于信息量大、内容错综复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互动式、组合式、讨论式等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大学教学中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1-4]。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4,5]。本文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存在的缺点和应对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1讨论式课堂中讨论内容的来源和设计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及学科进展并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因此讨论内容的类型主要是问题式和信息式的。问题式内容重点在对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规定内容让学生围绕题目来讨论,更有成效。信息式内容则重点在对没有答案或没有唯一答案或有争议的问题即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而不用担心不正确,让学生有相当的自由来充分表达其观点。通常讨论内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讨论内容包括了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往年学生的提问、历年学生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历年学生中有共性,除了教师在授课时对这类学生容易犯错混淆的问题进行讲解外,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辨析、进一步梳理,来掌握相关知识。

1.2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以及当前学科发展的热点,挖掘相应的讨论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内容有浓厚兴趣,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创新想法,对学科发展的热点和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制定讨论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案例,从理论知识中寻求实际应用,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新闻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和热点知识。

1.3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从中收集讨论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也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部分问题在他们提出的时候自己通过阅读文献仔细思考就已经解决了,而最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觉得不易理解或难以辨清,掌握起来有难度的,老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再组合,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有效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讨论内容的设计上还要符合三个原则,第一是学生对要讨论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指定文献阅读、自学或教师辅导、生活常识等途径获取过相关知识,讨论前已经理解或掌握了大部分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讨论时才能够积极参与。第二是选择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要有探究性,既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还能让学生通过讨论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第三是要考虑课堂时间,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的多少可根据教学内容而有所变化。

2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2.1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为提高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参与度,使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计讨论程序,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讨论勇气。通常课堂讨论式教学分可以为两大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课堂汇报和老师点评总结。在开始讨论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明确讨论程序。讨论式教学上有明确分组是比较有效的讨论形式,小组讨论不仅让每个学生容易开口,而且对学生来说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学生往往会为集体的荣誉感而认真讨论和得出结论。小组内学生通过对讨论内容的思考,同学间的问答、补充、辩论等,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组的讨论内容逐渐明确,最后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分组讨论后再加上交叉讨论,即由每原小组中出一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讨论,交叉讨论是最有效提高每个学生参与度的措施,因为需要在新的小组里代表原小组说出原小组问题的结论,所以每个学生在第一次分组讨论时就必须高度参与并获得结论,这样交叉讨论才能开展。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通过讲解和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要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并承认他们的贡献,对好的汇报进行表扬,对不够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教师应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供学生参考、借鉴或与学生切磋,并通过课后的进一步查阅文献后和学生达成一致。

2.2讨论式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在讨论课上,教师要全程参与到讨论教学中。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整个讨论的走向、讨论的程序、时间的控制等教师要在宏观上围绕着主题有目的地引导和调控。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内走动,通过倾听了解学生表达的观点和讨论进度;观察学生在组内的互助合作,对不太主动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过度参与的学生也要通过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而适当控制;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写下讨论结论;要求小组进行汇报并对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老师在讨论式教学中还是讨论的激发者推进者,讨论过程中利用开放问题鼓励学生扩展思维;对学生讨论中有疑惑的地方启发式解答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肯定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这种肯定往往让学生备受鼓励,产生自我肯定从而加大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生物化学讨论式课堂实例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内容,知识内容繁杂、研究进展多,在两次讲授式教学后进行一次讨论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内化,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这次讨论课中学生人数为25人,设计讨论内容设置5个题目。讨论内容来自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研究进展和学生兴趣点,分别为:(1)生物分子C-C间脱氢形成双键时,往往是以FAD为辅酶的,而C-O间脱氢则以NAD+为辅酶,试根据教科书中列出的标准还原电势,举例从能量角度进行解释。(2)线粒体的结构对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是怎样进行的?(3)有哪些抑制剂可以在呼吸链的什么部位阻断电子传递?氰化物中毒后马上用亚硝酸钠可以解毒,原理是什么?(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是什么?二硝基苯酚对人体毒性很大,但曾被用作减肥药物,因为它会显著地加快代谢速率并使体温上升、出汗过多,分析原因。(5)对ATP合酶的结构进行描述,根据其结构分析ATP合成的机制。讨论课前一次课将讨论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就讨论内容自己搜集资料熟悉讨论内容。讨论课堂上,将学生随机编号为A1-A5、B1-B5、C1-C5、D1-D5、E1-E5。学生先按阿拉伯数字分为5组,进行第一次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相应组号的一个问题,通过讨论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讨论时间大约占总课堂时间的40%。接下来学生按照英文字母重新分为5组,进行交叉讨论,在新的小组中,每个原数字小组的同学负责将自己原组内的统一结论讲解给新字母小组同学听,并积极听取新的小组成员对讨论问题的看法,有和原结论不同的意见记录下来。这个环节可以分配整个讨论课的25%的时间。然后第三次分组讨论,这时第一次分组的成员重新回到自己的小组,把交叉讨论中收集的意见进一步整理,获得一个最终的结论,供下一步汇报,并选出进行汇报的代表。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5%的时间。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并最后达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30%的时间。讨论课结束后每组学生将讨论内容整理后交给老师,然后由老师审阅修改定稿后返回给学生,这样供学生课后复习时使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4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问题及应对办法

4.1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分析

4.1.1显著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而讨论式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的方法。几年的教学统计下来,学生们非常喜欢讨论课,每次课学生出勤率都保持在100%,而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度达到了100%,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占学生的20%左右。这种参与程度是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

4.1.2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允许也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扩展思维、重塑知识,讨论内容来自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问题也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问题,从而学生更容易对讨论内容进行理解、阐述、评论、解释和辩论,学习更加有趣。同学们在讨论课后说,一堂讨论课中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重建,从知识的掌握来讲效果要好于几次讲授课,尤其是讨论课中思考及表述的方法对于将来的自我学习和发展非常有用。

4.1.3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教学的思维习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水平明显高于讲授式教学;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思考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文献、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观点和理由;此外通过讨论和上台汇报使得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4.1.4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讲授式教学具有单向性,缺少学生学会了什么的信息,而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兴趣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对讨论课堂的实践、摸索、总结和积累,不仅可以提高以后讨论式教学课堂的质量,还能提高讲授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2讨论式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4.2.1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讨论

讨论式课堂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教师要仔细考虑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讨论的实施方法,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4.2.2难以让所有学生参与

全班讨论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或在众人面前讲话不自在,而不能积极参与的现象,如果改为小组讨论,基本上可消除学生的不自在,参与度明显增加;如果是小组讨论后加上小组交叉讨论,每个学生在自己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需要向其他小组转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另外,明确告知学生其讨论参与度和贡献是成绩差异化的依据会影响最终的考核成绩,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程度。

4.2.3学生讨论不遵守讨论规则、偏题讨论问题

为规定题目时,讨论内容相对清楚,学生更容易投入,也不容易偏题;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内容,提供相关文献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都有利于讨论进行。另外老师要全程参与讨论课,了解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进度,有效纠正偏题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4.2.4知识信息少、节奏慢

虽然相比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堂内知识信息偏少、教学节奏变慢,但讨论式教学法使得生物化学课程的开放性增大,学生在阅读文献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扩展了知识信息。而且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作为讲授式教学的辅助形式,讨论课堂大约占整个教学学时的15%,以慢节奏换取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还是非常值得的。

4.2.5大班难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作者在教学中有时是大班,的确相对于小班,讨论式教学不易在大班中进行,但通过将大班根据学生人数分解为几个平行小组,分组讨论和分组交叉讨论都可以很好进行,只是在学生汇报环节,可以让讨论相同内容的小组各推选一人上台汇报,一个讨论内容几个人一起汇报,相互补充。这样在大班中也可以有效进行讨论式教学。综上所述,讨论式课堂教学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启发性强、趣味性浓、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且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进讨论式教学课堂,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将其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使用能显著地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剑.营造生态型教学平台激活“创新基因”——以“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为例.中国大学教育,2013,1:60-63

[2]黄春琳.备好课与讲好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和原则.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72-74

[3]赵靓,王晶,邹宏.组合式教学研究与实例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90-92

讨论式范文篇5

一、项目区基本状况

青阳县地处长江南岸,皖南山区北沿,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2003年起实施《中德财政合作安徽二期造林项目》(简称德援项目),项目造林实行参与式管理,造林目标、任务、经营形式、规划设计、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后期管护等都由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社区负责人、村民和经营者共同讨论决定。改变了过去由项目主管部门下达任务,技术人员按任务做作业设计,经营者按既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忽视了社区、村民的参与和影响,基层组织和村民的意愿没有参与到项目之中。德援项目实施四年来,造林2·1万亩获得成功并取得预期效果,造林面积保存率100%,成活率(保存率)90%。总体成效好于其它造林项目。青阳县东部酉华、乔木、新河、木镇、丁桥等乡镇有石灰岩山场4万余亩,属集体林地,由于山场岩石多、土层薄、水肥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慢。2003-2005年,我县实施德援造林项目,项目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求在上述植被极难恢复的林地上开展人工造林或封山补植,造林经费主要由德方无偿援助,但项目管理极其严格,必须按参与式理念管理项目。造林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造林质量管理和控制涉及的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造林过程涉及各级政府、当地社区和村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对当前影响造林质量因素的诊断,一个基本事实是:在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技术层面的因素实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决定造林质量高低更多的是非技术因素,一是由于体制所形成的还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层层下达造林计划,基层为完成任务而造林,行政命令多,自觉自愿少;二是产权机制问题,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加之林业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影响造林者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三是科技水平低,沿袭多年的造林技术,不适地适树,不重视种苗、整地、水保、栽植、管理等诸方面质量。其中根本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使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真正获益。项目参与者和村民普遍认识到:造林质量管理必须进一步强调对造林主导功能认识,即不仅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木材或生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满足当地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当地群众的需求,充分考虑造林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等生存环境及变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对造林过程中行为的影响。

二、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规划设计参与式管理是关系到造林成败的关键阶段,在将目标社区(乡、村、自然村)有意向地纳入了造林项目总体规划范围之后,了解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林业发展需求,进行项目规划,落实造林地块、造林权属,确定造林收益分成和造林树种、造林模式、时间进度并签订造林合同等关键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参与形式得以落实。具体做法是:

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益相关者需要共同分析当地面临的与林业相关的发展问题,提高对项目实施重要性的认识。我县在项目实施前6个月中,向社区农户发放宣传单,广泛宣传项目背景及补助政策,并由技术人员、社区负责人、农户代表共同组成造林规划设计小组。由乡、村组织,技术人员将所有要探讨的重要话题及所需要收集的信息材料向村民小组会议提出,重点讨论项目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因素,林地现状的改变给项目区放牧和薪材供应带来的影响。

2·2实地调查

规划过程中不同步骤所涉及的地块必须由项目人员与农民代表一道进行现场查看。每次查看结果都在规划草图上反映出,并向下一步村民会提供。查看建议的造林点、小班选择和林种选择的可持续性。探讨确定适宜小班的造林树种、管理方式及可能的土地利用冲突。完成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等调查表格的填写。

2·3村民讨论会

村民与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多次探讨协商。主要讨论:决定是否应该参加项目造林;村内或者临近地区过去植树造林活动的经验教训;规划与本地经济是否冲突;选择什么样的造林类型,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补(造)则补(造);选择合作伙伴与管理方式;劳力的安排和年度造林规模;协议并制订护林公约等等。此次会议非常重要,是规划设计阶段最为重要的参与式管理内容,充分发挥了村民的聪明才智。在造林任务确定上,提醒村民充分考虑经济、劳力、苗木供应等实际情况,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确定面积,不要盲目要计划、求规模;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分析历年来造林树种在当地表现的优劣状况,提供造林可选树种清单,由村民和经营者选定。

2·4签订造林合同

在造林前要求承包经营者与林地所有者———村、组集体签订承包协议,明确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之后,县德援办与造林经营者也签订合同,进一步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公务员之家

三、技术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

讨论式范文篇6

国内学者将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归纳为“赶超战略”、“低价工业化模式”、“过度工业化”、“低价竞争模式”等,认为发展主要靠要素积累推动,技术进步较低,发展的可持续性差,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发展要走提高技术进步之路。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并非易事,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与一国经济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相关,不可能脱离该客观基础去人为构造新的发展方式。

笔者认为,从一国经济成长的长期历史看,人均产量增长分为两个阶段。在人均资本存量处于较低水平的阶段,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值呈加速增长之势,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符合这一规律,所以高投入是对的,它是使中国迅速脱离贫困的最好选择。

但要注意到,增长路径还有后半段,当人均资本存量达到某一水平时,资本存量的进一步增加,人均产出将在越过该水平后呈递减的增长趋势,即规模收益递减,这时再加大资源投入,效果会很差,最终使增长不可持续。中国目前应该到达了该水平,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没有资本的潜在劳动力基本消失了。好在我们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技术进步使经济能持续增长。经济学家通常把全要素生产率(或称总和要素生产率,TFP)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标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的总量未变而产出水平增加,则说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中国目前TFP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减少要素投入,提高TFP水平。

自主创新需求仍较少

上面讨论的是生产问题,经济过程包括需求和生产两个环节,而且生产与需求的关系日益紧密,需求创造供给的力量不断强化,这就要求分析经济发展应包括整个商品链,从产品的最初投入到最终消费。

现实表明,某些企业通过控制商品流通环节,从而对某些产品的生产起决定性作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通讯和交通运输等条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中间商即大型零售商以及贴牌销售商(本文将它们叫做“大买主”)开始走向前台。这些大买主属于技术性的企业而非生产企业,没有工厂,它们只负责设计和(或)市场方面的工作,不生产自己的品牌商品,它们依靠的是一个复杂的销售网络,生产企业根据其需求指令进行生产。大买主的生财之道已经不是依靠规模、数量和先进技术,而是靠高附加值的研究、设计、销售、市场推广和金融服务的综合。

中国1978年以后的工业化和对外贸易增长主要来自“大买主”订单的外向分包业务。该格局对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企业进入了国际性的销售渠道,企业无需大量投入销售和创新成本,利用国际贸易扩大了商品的需求量,从而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发展方式隐藏的不良后果是企业技术进步压力小,自主创新需求少,企业生存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要摆脱控制,需要企业有相当规模与实力。

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纵观英、法、德、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其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的粗放型至当今后工业时代集约型的转变:原始积累的经济发展阶段大约为1760-1860年,主要依赖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发展方式为资本投入驱动型;1910-1970年为现代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应用带来的产品多样性;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知识与创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为知识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中国目前若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应是1980年以前的阶段。所以,发展方式应强化应用新技术与提高管理水平,原创型的知识创新可提倡但不可强求。

以上结论可从企业层面看到依据。因为企业的技术选择要基于要素禀赋特征和获利前景的考虑。对于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进步而言,大致有三个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某些企业看到了市场上热销产品与可获得的技术,利用设备更新等手段来生产新产品;第二阶段是数量扩张阶段,大量企业通过模仿来生产、新企业进入快,最终导致企业平均盈利能力下降。在这一阶段,如果伴随着大量对外出口和批量生产(销售)网络的进入,则企业尚能维持一定时间,并能通过扩大产量和品种获得竞争优势,但要进一步发展则空间很小;第三阶段是质量改进阶段,特征是不断的创新、低效企业的退出、TFP增长快速,企业应用的是品牌战略和产品质量认证。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因受到生产和需求的两面挤压而受到了一定抑制,正处在不利的第二阶段,而且向第三阶段的转换不易,如人才、规模、管理水平等都跟不上。

讨论式范文篇7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首先,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从商周到明清,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艳后吕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水浒传》、《朱元璋》、《戏说乾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分辨,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严肃的。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国演义》就长达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仅讲伟人、能人、名人,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伟大论断。所以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与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中所述为主,不宜作更多的发挥,否则便难免有重蹈历史剧覆辙之嫌;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的内容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老师也可作适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则最好把相关的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脑海中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而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两者已难划等号了。何况中华之大,历史遗迹之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另外,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也决定了HTV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再现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昨天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接触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认识社会发展的转迹。可以说,主要的任务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思维,至于总结历史规律、考证史实则不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HTV就能符合上述要求。学生在观看HTV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应在旁加以引导、分析。这样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讨论式范文篇8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首先,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从商周到明清,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艳后吕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水浒传》、《朱元璋》、《戏说乾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分辨,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严肃的。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国演义》就长达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仅讲伟人、能人、名人,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伟大论断。所以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与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中所述为主,不宜作更多的发挥,否则便难免有重蹈历史剧覆辙之嫌;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的内容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老师也可作适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则最好把相关的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脑海中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而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两者已难划等号了。何况中华之大,历史遗迹之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另外,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也决定了HTV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再现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昨天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接触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认识社会发展的转迹。可以说,主要的任务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思维,至于总结历史规律、考证史实则不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HTV就能符合上述要求。学生在观看HTV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应在旁加以引导、分析。这样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讨论式范文篇9

我国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从7-8年前的分布式能源概念的引进提出,到大家现在普遍的认知,能源专家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推动和普及工作。分布式发电有时也称为分散式发电,电力的生产和使用在同一地点或限制在局部区域内,在集中供电的大电网覆盖地区,电力用户一侧建设的电源点或电力消费限制在配电网内的电源点可作为分布式发电看待。

分布式发电主要包括热电联产、用户侧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农村小水电、小型独立电站、废弃生物质发电、煤矸石发电,以及余热、余气、余压发电等。热电联产受供热范围限制,一般要按照热用户的位置分散布点;离网的分散电源点受人口密度限制,布点也是分散的;各种废弃物资源数量有限,受能量密度限制,也需要分散利用。以上条件决定了分布式发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分布式发电的独特优势。

燃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能质量、增加电力供应,应对突发事件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调整燃料结构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分布式能源发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1999年的济南年会、2000年的宁波年会、2001年的重庆年会和2002年昆明年会中均有一些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推广小型全能量系统,实现小型热、电、冷联产。2002年9月份热电专委会还专门在南京召开“天然气在热电联产应用专题研讨会”。2003年海口年会论文集,2003年12月又在上海召开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并提出“关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的建议”。2004年10月在北京与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共同主办了“第五届国际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联盟年会”。

分布式能源发电是以“效益规模”为法则的第二代能源系统,它是工业文明时期以“规模效益”为法则的第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与补充,特别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发电,实行热电冷联产,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与减少能源输送损失。针对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天然气对于发电来说,重点要转到分布式发电系统,而不宜多用于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随着我国天然气在能源利用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和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以及规划了不少的引进LNG项目,还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发电的兴起,使容量在数千瓦到5万千瓦的分散在重要用户附近,向一定区域供应电力、热力和冷源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也逐渐的增加。

一批燃气-蒸汽,热、电、冷联产的机组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到2004年,在上海已建成8项6528kw,连同计划建设的共13项16808kw;北京市已建3项5467kw,连同拟建的共14项66285kw,还有广州2项1847kw,连同拟建共11项67257kw等等。上海市、北京市还组织力量制订了“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及编制了“建筑物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也组织起草相关文件,组织对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的研究,编制了《北京市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要点》(讨论稿),为分布式供电系统顺利健康发展准备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近

500万千瓦。

我国分布式热电联产的发展目标:2010年前建设100项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示范工程。

具体实施指标分解:

2004-2005年:建设15-20项,总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

2005-2007年:建设35-40项,总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

2007-2010年:建设35-40项,总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

2004年9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沪府办(2004)52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本市鼓励发展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意见的通知”该文件鼓励支持发展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政府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并网;进口设备免税,建立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市内由局、委制订设计,施工等标准促进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推广。

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国家中,由于经济发展带动电力负荷持续增长;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行以及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对电价的关注;新型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重视。在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分布式能源系统由于可以达到很高能量利用效率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世界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在1978年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颁布后,正式开始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日本、德国、荷兰、丹麦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得到很快发展。我国的台湾省也于2003年完成了“台湾地区应用分散型电力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积极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分布式能源发电是以“效益规模”为法则的第二代能源系统,它是工业文明时期以“规模效益”为法则的第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与补充,特别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发电,实行热电冷联产,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与减少能源输送损失。针对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天然气对于发电来说,重点要转到分布式发电系统,而不宜多用于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为了促进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发展,需要遵循“认真研究,积极试点,统一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首先是要做好统一规划。将分布式供电系统规划纳入统一的电力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并与新能源发电规划及配电网规划和天然气管网等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二是规范分布式供电系统接入电网的原则与技术条件。

电网对于符合于上网条件的分布式供电系统,应当允许其及时接入系统,并提供相应的配电装备。对于分布式系统多余的上网电能要优先吸取;三是分布式供电系统的电价由政府相关部门核定,并按照电源与电网互惠互利和能效优先的原则确定上网与下网的电价。四是要重视分布式供电系统中的动力和能源转换设备的开发与国产化供应,以适应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发展的需要和尽可能的降低其造价成本。这些都是保证我国分布式供电系统顺利健康发展所应予考虑与重视的。

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分布式供电系统还难以成为我国主要供电、供热形式,但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和作为城镇主体形态的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形成,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深入人心和全面落实,分布式供电系统将会迅速发展,且会在上海、北京等沿海及内地的大城市群中首先兴起。现在,上海规划到转

年前建成100项容量为150万kw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示范工程,到2020年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备达到300万kw,北京等城市也在做这方面的规划。

分布式能源发电发展的建议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发展问题包括政策、市场规则、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诸多方面,认识这些问题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是促进分布式发电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现有管理和监管体制下,制订者和执行者很难认识到分布式发电的价值,特别是对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建议电力体制改革最终形成的市场机制和规则应公平对待集中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等公共效益能以某种与电力市场协调的方式得以体现。在能源政策中提出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强制性要求。

(1)、当前最急迫的是在“能源法”、“电力法”等有关法律制定、修订颁布之前,国家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应组织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准入、运行标准,鼓励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并网;

(2)、要选择一批示范工程项目,明确其市场准入,总结建设、运行经验,积极推广;

(3)、加强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前景进行科学预测与规划;

(4)、制订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规范和用能标准,杜绝以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为名,建设国家明令禁止的小凝汽式发电机组。

2、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系统接网技术标准和费用标准。分布式能源系统需要和电网并网的,必须满足并网的技术条件和规范,与电网企业签定并网协议。需要向电网企业购售电的,与电网企业签定购售电协议;

3、积极组织研究配电网的结构、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设备的特性,以及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给电力系统带来的稳定问题、电压问题、铁磁谐振问题及技术保护措施等;

4、积极组织研究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相适应的变频技术、换流技术、滤波技术、继电保护技术等涉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

5、积极组织协调分布式能源系统设备的配套生产,实现国产化批量生产;

6、积极扶持为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服务的能源公司。

讨论式范文篇10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应从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一、机械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已经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同时在不断的提高,现代企业中大量机器设备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为设备所左右,机械设备日益向大型化、精密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然而,机械自动化专业价值观念结构比例失调,造成人才匮乏,已经不适应目前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的转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就教学培养目标而言,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就教学模式而言,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调试与维修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技能的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及数控设备的操作、保养、调试、维修、工艺编制、运行管理,一般复杂程度机械、电子设计工作。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是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使办学贴近市场,其优是能最大程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订单式”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职教育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则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其专业内涵应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为依托,以高职教育改革为契•59•机,适应天津市工业重心东移的战略要求,以为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支持为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艺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任务,培养适应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能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做好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向、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等工作,从而使教学改革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增加改革的力度,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锻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不仅具有理论性,更应具有实践性。

4.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企业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有条件接触企业正在运转的设备,走向“第一线”实习岗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4年分别为14人、37人、55人、94人。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机电系机械自动化专业同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关系。我校于2004年年初正式同该厂签定了实习协议书。该企业将作为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支持本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所进行的专业改革,在此将我们所做的点滴体会进行总结,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三、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实践

1.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

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市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塘汉公路0-10号,成立于1992年11月,资本金额两千零五十万美金,是滨海地区的一家具有生产开发能力的台资现代化铸造厂。面向全世界各企业生产汽车用铸铁制品、电动机铸铁制品、机械用铸铁制品、手工具铸铁制品及建筑工程用铸铁制品等多种产品。该公司具有世界一流的软件环境,具有国际先进的硬件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实现与企业的“订单式”合作关系,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建设为

模块式,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灵活适应企业“订单式”培养的需要。

(2)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制订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则及考核标准,渗透职业素质培养。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

(4)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能力训练方法。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及其它实训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在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实习;目前2005年毕业生已有三十多名学生在该厂进行实习锻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们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原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公差与配合、互换与测量技术、模具设计基础、数控机床及编程、液压传动原理与实践、铸造工艺及实践、CAD/CAM实训等课程,删除了原教学计划中理论性较强、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一些课程。本专业总课时为2510学时,理论课为964学时,占总学时的39.0%,实践课为1546学时,占总学时的61.0%,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为1:1.6,加大了实训实习课时比例。

2.“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建立和实施主要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由单结构的理论型转变为多结构的复合型。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有计划地选派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技能,使之尽快具有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能力;2004年暑假学校安排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共有三名教师深入到天津港务局四公司、中港一航局一公司机械队等企业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使专业教师在生产实际岗位上学到实用操作技术。

(2)从生产一线聘任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2004年4月我们聘请了天津一航局两位精通液压技术的总工程师结合我们实验室的液压实验台进行现场维修和指导,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积极鼓励见习教师以实验室、实训室为主要见习岗位,让他们参与本专业的实训实习环节,熟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逐步培养双师素质。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要加强•60•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职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建立以结合所学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水平的训练基地。另外,还可以强化职业技能,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学生在学期间就取得一定的上岗能力。为此我们在校内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除了与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签定了订单式合作意向之外,天津盛港集装箱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天津石化机械制造安装工程公司与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2003级学生的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于2005年9月实施。另外,我校还与诸如天津造船公司新港造船厂机械分厂、天津港务局第六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合作单位均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并可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除了与企业合作之外,机械自动化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机床电控及PLC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电拖与电气控制实训室、绘图室等实训基地,另外还有金工实习车间和钳工实习车间。为配合职业技能训练课,今后我们还应该逐步筹建数控设备调试维修技能训练室、CAD/CAM模具设计实训室、材料实验室等。公务员之家

4.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学生在学期间应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安全上岗证”和“计算机力应用技术证”等证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普通高校英语等级3级的考试,使学员毕业时能同时具有岗位需要的多种专业证书。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在新调整的2004级教学计划中将职业技能取证培训列入了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使取证培训纳入正常教学环节。在机电系与产学研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机电系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分别对机械自动化专业2001级、2002级共51名同学进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安全上岗证取证培训,两次考试通过率为100%。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