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十篇

时间:2023-04-11 09:20:10

英汉翻译

英汉翻译篇1

    论文摘要: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症这一诟病。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症。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审校三个阶段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总结出翻译症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什么是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着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handswhentheir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接,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接。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e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by a sort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is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1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the restoflife for afew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息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英汉翻译篇2

关键词:英汉翻译技巧;位移法;相对性;绝对性

一、什么是位移:

从字面上来理解,当然是指位置的移动。但从翻译的角度来看,位移是指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将英语原文中的成分进行技术性处理而产生的位置变化。直观地说,假定某英文句子的结构形式是:主语s+谓语V+宾语O+状语A。而翻译成中文后,其结构形式则成了状语A+主语S+谓语V+宾语O。显然。原居英文句尾的状语,一跃而成了汉语译文的首部。类似这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转移,也即是位移。这种位移现象在翻译中其实是屡见不鲜的。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Shelostherpursewhileshoppinginthesuper-market,

在超市购物时,她丢失了钱包。

分析:该句的时间状语whileshoppinginthesu-permarket由句尾移位至句首。

Differencesinculturesthroughouttheworldhaveresultedindifferentexpectationsaboutprivacyinelectroniccommerce,

世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电子商务中对隐私的不同期望。

分析:介词短语inculturesthroughouttheworld与其所修饰的名词位置互换。

It''''sveryhardtochangeone''''straditionalbeliefs,

人们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

分析:宾语one''''straditionalbeliefs置于动词change之前。

Shelookedtiredwithcooking,

她由于忙着做饭,看上去有些疲倦。

分析:原因状语withcooking位移至谓语动词之前。

以上几例只不过是位移现象中的冰山一角。而且也是翻译中最常见的一些简单位移。但事实上。还有许多复杂的位移现象。下面几例摘自费致德先生编著的《现代惯用法词典》,请读者细细查看与体会这些句子的位移情况。

Moremiddle-agedpersonssufferfromhyperten-siamthanisgenerallyrealized,

患高血压症的中年人比一般了解到的要多。(p.534.);

分析:此句在翻译时将主语middle-agedpersons与谓语部分sufferfromhypertension的位置进行了互换。结果由原来的“中年人患高血压症”变成了“患高血压症的中年人”。

Theseareeasilyavailablefromcollegelibrariesormovementbookstores

这些书无论是从大学图书馆或是从青年激进派的书店都很容易搞到。

分析:该句中的地点状语fromcollegelibrariesormovementbookstores移到了表语easilyavailable的前面。

Underthecircumstances,we''''llhavetodotheexperimentinasmallway,Isuppose.

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实验得小搞一些了。

分析:插入语Isuppose由句尾位移至句首。

Fromtheeditorialwecangaiaaclearpempec-tiveoftheworld''''sthoughtandachievement.

从这篇社论我们可得到对世界思潮和成就的清晰的展望。

分析:介词短语oftheworld''''sthoughtandachievement与其所修饰的名词clearperspective进行了位置互换。

Everythinspointstothefactthatthepeoplearephasingouttheirconfidenceinthatreactionarygov-ernment,

有事实都说明。人民正在逐步撤消对那个反动政府的信任。(p.655)

分析:此句有两个位移现象。一是宾语thefact与主语Everything的位置互换;二是介词短语inthatreactionarygovernment位移到了名词confidence的前面。

解读到此,或许读者会继而问道:为什么会产生位移现象呢?解答这一问题,恐怕还得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基本结构人手。

冯庆华先生在其编著的《实用翻译教程》(P.821-4)中指出: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着许多差别。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更换原文的前后次序。对原文的词序照抄照搬,丝毫不顾译文的习惯,这样的机械性翻译,定会显得滑稽可笑,译文会丝毫无通顺可言。翻译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整,使译到最大程度上的通顺。这就是换序译法。

根据前面对位移所下的定义,笔者以为,冯先生在这里所指的换序译法其实就是位移现象的具体表现。他的这番理论清楚地表明:位移(或日换序)的产生最终是归因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别。但事实上,语法结构上的差别只是产生位移的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发觉位移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差异所至。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在表达习惯、语法结构、还是修辞手法上等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英语习惯上将用作定语的短语或从句放在其所修饰的名词之后。而汉语的习惯恰好相反。这就是为什么要将Wecanex-poseourchildrent0thebestvalueswehavefound,翻译成“我们能够让孩子们接受我们所发现的最佳价值观(卢伟、高永《新实践英语翻译》p.247)”的原因;从语法结构上来说,英语的基本语法结构遵循的是“主+谓+宾+状”。而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则遵循“主+状+谓+宾”。因此很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位移现象。如:IwatchedalotofTVprogramsalonelastnight,我昨晚独自观看了许多电视节目;而从英汉语修辞手法上来看,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义转移或位移修饰方面。如:Butaftersixyearsofastormymar-riage,Cewedecidedtoendit,六载婚姻生活,风雨交加,Cewe决定结束这种婚姻。二、位移的种类

根据翻译中的位移规律。其种类罗列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一)状语类:英语语法成分中,状语修饰的对象是最多的。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分词、不定式、介词、乃至于整个句子。状语的位置也是最难捉摸的。时而被修饰的词前,时而在其后,时而在句首,时而在句尾。真可谓神出鬼没。而汉语中的状语位置相对比较固定。通常只能位于被修饰语的前面。也正因为此,导致了英汉翻译中大量的位移现象。例如:

Alwaysdototheothersasyouwouldbedoneby,

你希望人家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

Let''''sgooutforawalkunlessyouaretootired.

(二)后王定语类:英语中的后置定语常见的有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定语从句等。翻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转移到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例如:

Theyrush,edovertohelpthemanwhosecarhadbrokendown.

那人车坏了,大家都跑过去帮忙。

Isthisthere&sonwhyherefusedouroffer?

这就是他拒绝我们帮助他的理由吗?

(三)否定前移类:在带宾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中,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think,believe,suppose,expect,guess,fancy,feel,inane等表示“观点、信念、推测”等心理活动的动词时,否定谓语从句的not往往转移到主句,成为“形式否定主句。意义否定从句”,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否定转移。而汉语中却没有这种转移,因此翻译时也就产生了位移。如:

Idon''''tthinkhewillcomethisafternoon,

我认为他今天下午不会来。

Idon''''tbelieveIhavethepleasureofknowingyou.

很遗憾,我并不认识你。

(四)形式主语类:这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即:将it用作形式主语放在句首,而真正的主语(通常由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充当)则置于句尾。例如:

Itisnotaneasythingtomasteralanguage.

掌握一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Itmakesnodifferencewhetherhewillattendthemeetingornot,

他是否会参加会议都无关紧要。

(五)形式宾语类: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出现在复合宾语中。即:将it用作形式宾语,紧接在动词后面,真正的宾语则放在宾语补足语之后。例如:

Shefeltitherdutytotakegoodcareofthem.

她感到好好照顾他们是她的责任。

Themanagerhasmadeitclearthatthestaffmeetingwillnotbeputoff.

经理说得很清楚职工会不会推迟。

(六)插入语类: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通常与句中其他成分没有语法上的关系,一般用来对一句话进行附加说明或解释,通常由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构成。其位置几乎处于游离状态,但翻译成汉语时则往往是位于句首。例如:

Sheknowsmuchmoreaboutcomputersciencethantheotherstudentsdo,forinstance.

例如,她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就比其他同学懂得多。

Oneday,itissaid,Newtonsawanapplefallfromatree,

据说,有一天牛顿见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七)移位修饰类

在修辞中,将本应该用来修饰某一类词的修饰语用来修饰另一类词。如英语句中原本修饰名词的定语,翻译成汉语时则变成修饰动词的状语了。这种情况多见于词义或语义的转换。

ThepastfivecenturieswitnessedgreatchangesdevelopmentinChinesedrama.

五百年来,中国的戏剧有了很大的发展(《翻译教程》p.73)

Asamanager,youmayfindthatyouareshowngreaterrespectandcommandahigherdegreeofobedi-encethanyouwouldexpectinamoreliberalizedsoci-ety.

作为管理者,你会发现,比起那些较为自由化的社会,这里你更受尊重和更能让人服从。(《新编实用英语教师参考书》p.91)

Thisexperimentisanabsolutenecessityindeter-miningthebestprocessingroute,

对确定最佳工艺流程而言。这次实验是绝对必要的。(《新实践英语翻译》p.137)

VietnamWashisentreetonewadministration.histhirdincarnationasaforeignpolicyconsultant.

越南战争成了他进入新政府的敲门砖。他担任政府的对外政策顾问,这是第三次了。(《新实践英语翻译》p.145)

8.倒装类:英语中,倒装有两种情况:部分倒装(主语和助动词倒置)和全部倒装(主语和谓语完全倒置)。之所以使用倒装,一是为了句子的需要;二是为了语法结构的需要。这也是汉语中所不具有的语法功能。因此翻译时需要靠位移的办法来弥补。例如:

HerecomesthetraintoBeijing.

去北京的火车来了。

三、位移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翻译中,我们遇到了大量的位移现象。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遇到所有上述情况就要使用位移呢?笔者以为未必如此。根据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特性,笔者发现位移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

所谓相对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并不是非得通过位移不可。如以上列举的状语类中的句子“Let''''sgooutforawalkunlessyouaretootired.如果不太累,我们去散散步。”其实也可以不位移而译为“我们去散散步,除非你太累。”;“We''''llmakeatripeventhoughtheweatherisbad.即使天气不好,我们也要去远足。”也可以译为“我们要去远足,哪怕(即使)天气不好。”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使用位移比不使用位移的翻译效果要好;

所谓绝对性,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使用位移的办法,否则就无法翻译。如后置定语例句中Houseplantsrequitingconstantattentionarenotsuit-ablefprworkingcoupleswithlittlesparetime,如果不将后置定语requiringconstantattention(经常需要护理的)移至它所修饰的名词Houseplants之前,就势必造成“业余时间不多的双职工不宜养育家种植物经常需要护理的”的病句。以下是笔者从冯庆华先生编著的《实用翻译教程》(P.81-82)中摘录了部分有关例句,以供读者参考分析和对比。

Formerlyaworkerhimself,heWasnowanengi-neer.

他过去是工人,现在当了工程师了。(以前的工人,他是现在一个工程师。)

EventhewildavimMsofhishomeland,itseemedtoKuanta,hadmoredignitythanthesecrea-tures.

(AlexHaley:Roots)昆塔觉得,即使他家乡的野兽也比这群人自尊自重。(×即使他家乡的野兽,昆塔觉得,也比这些家伙有更多的尊严。)

Fromthemomenttheysetfootontheterritoryoftheirmotherland,theywerewarmlyreceivedbytheircompatriots.

从他们走上祖国土地的时刻起,他们就受到同胞们热情接待。(从那个时刻他们走上祖国土地起……)

Neverbeforehasourcountrybeenasunitedasitistoday,

今天,我们的国家空前团结。(从来没有以前我们国家……)

四、结语

英汉翻译篇3

关键词:汉英习语 翻译技巧

[Abstract]Th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a language, they are expressions with specific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y take an important part in every languag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idioms and English idioms briefly.

[Key words]Chinese idioms and English idioms translation techniques

一. 习语的定义

习语的翻译很复杂,同样,给习语下个准确的定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英汉翻译教程》对习语的定义是:“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这一定义无疑具有很多的优点,它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英语的谚语,俚语等的学习翻译,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没有从广义上定义习语,这就容易使读者对于习语产生片面的理解,不利于对其整体上的把握。因为从广义上讲,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方言等。作为某一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特殊语言形式,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在汉英习语的翻译中常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困难,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也就成了习语翻译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二.习语的常用翻译技巧

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也被赋予了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信息及民族特色,在翻译习语时,必须重视文化差异,努力找出合适的翻译法。

i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以及不引起读者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等。由于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感情,社会经历和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英汉语言中有少量相同或相近的习语。这些习语由于使用范围广,次数多,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广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当原习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译者可采用直译法。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留原习语的民族特色,语言风格等。例如: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功夫:“kung fu”;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班门弄斧: “to teach fish how to swim”; 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Escape? But his home and property can’t escape. ‘The monk may runaway, 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等。直译的好处是能比较完整的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但如果直译太多或直译不当,则容易让读者感到滑稽可笑和莫名其妙。

ii 直译加注法

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含有典故等的习语在翻译成目标语言时可以采用直译法,但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为了避免持有目标语言的人们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是不可理解,有必要对译文进行加注。例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This Sima Zhao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但外国人不知道司马昭是怎样一个人,所以应加注:Sima Zhao was a prime minister of Wei(220― 265)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 the throne. The emperor once remarked:“Sima 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再如,班门弄斧“show off one’s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head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 the master mind)”; 班门弄斧(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 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东施效颦(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estroy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

英汉翻译篇4

【关键词】英汉翻译 等效翻译理论 运用

一、引言

翻译能够实现不同的语言文字的转换,并保持原始语言文字的含义。为了促进文化知识的广泛交流和学习,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促进和发展,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发展事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翻译事业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各个文化环境的相互沟通和交融,翻译理论的发展应当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突破和充实,以保证翻译工作有效开展。

作为翻译理论的中心理论,等效翻译理论一直都是具有关键性的重要理论,在语言文字的翻译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翻译中遵循等效理论,通过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出等效关系,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的发展对翻译工作作出了新的要求,在翻译中,尤其是英汉翻译,要特别注重对于等效翻译理论的良好运用,结合时展形势,加强对等效翻译理论的有效运用。

二、等效翻译理论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1.等效翻译理论的含义。通常来说,等效翻译理论极其注重译文与原文含义的相同,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才能使读者理解相关作品。具体来说,等效翻译理论除了要求译文在语言形式上与原始文对等,还要求译文保持原文的含义和内容风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向读者准确传递出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实现不同语言环境中文化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在等效翻译理论中,等效翻译被细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狭义的等效,也称作直译等效,即通过直译的方式保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形式和内容的等效性;二是广义的等效,即通过意译或解释的方式进行翻译;三是形式的等效,即重视译文与原文在结构与语法的等效性;四是风格的等效,即要求译文的风格与原文风格的等效性。

2.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美国翻译理论专家尤金・奈达最早提出了翻译对等理论,他认为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十分重要,最理想的结果是,译文对读者产生的心理感受同原文一样,等效翻译理论格外重视译文与原文在含义和风格上的等效性。在等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中,首先,应当保证译文与原文含义的贴近;此外,要实现二者意译上的相似;最后,则应当注重译文中词汇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原文。在遵循等效翻译理论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相同的阅读效果,通过多样化的灵活翻译方法,注重原文的情感表达风格。

三、实际翻译中对等效翻译理论的运用

实际的翻译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工作,译者在要保持原文意义、风格与语体的一致性外,还要通过译文传达出原文的内涵和思想。在实际的翻译中,为实现原文表层和深层含义的有效表达,应当在遵循等效翻译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视译文的词汇选用、句法和篇章结构、文体等环节的工作,以实现翻译的等效,做好新时期的翻译工作。

词汇的等效。词汇是构成语句和文章的基础,因此,词汇的选用不是独立的,而要依据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合具体的语境,充分理解词汇在文章语句中的含义,从而选出合适的词汇。一般来说,不同的文化环境存在着能够实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汇,例如许多的专有名词和技术词语,但是在实际的英汉翻译过程中,客观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表面意义相同的两个词汇无法实现等效,并且即使语境相同,由于翻译工作人员的风格不同,译文词汇的选用也会有所不同。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多种多样,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应当遵循等效翻译理论的原则,首先保证翻译中词汇的等效性,以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句法的等效。实现了词汇的等效,还应当实现翻译过程中句法的等效。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实现句法的等效具有较大的难度,例如,原文中单复数的转化较为复杂,在英文中,单复数的形式通常较为明显,但在中文中,单数与复数在语言上往往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不但要理解原文的句法结构,还要充分理解译文的句法结构,这是对译者的要求。通常来说,句法的等效受到词汇选用的极大影响,词汇结构若是不对等,也往往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对等,影响句法结构的等效性。此外,在中文的语法结构与英文的语法结构中,定语等修饰语的位置也不相同。因此,句法的等效也是翻译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的环节,句法的等效能够有效提高读者对文章思想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篇章的等效。篇章是语言使用的一种单位,在进行语篇的分析时,除了要分析语言本身以外,也要重视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所传递出的现实意义和功能。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实现篇章的等效可以从文章上下文语境及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是翻译工作中实现篇章等效的较为基础的分析方式。一般来说,对文章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语言语义之后,依据文章上下文的线索特征,推理并分析出不同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实现不同英汉语言含义之间的有效转换。

此外,通过对文化语境的分析则可以在较为深层次的水平上促进翻译中篇章的等效。一般来说,文化语境是指在某一语言环境出现的特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规范等。英汉翻译工作重视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要在翻译过程中保证最大程度上忠于原文的语言风格、时代风格以及民族和国家的风格,重视不同语言环境下文化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异同。

文体的等效。众所周知,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要十分重视不同文体间的语言特征,通过对文体的分析和理解,实现英汉翻译工作中文体的等效,进而实现译文与原文整体的等效。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不同体裁的作品包含着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因素,也体现着作者情感表达的侧重。在进行科技体裁文章的英汉翻译时,由于这一类型的文章所体现的文化特色较少,译者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文体的等效,当然,文化因素的干扰较少并不意味着译者按照自己的文化风格进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也应当注重特定体裁作品的特征,实现不同语言的良好转换。而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文化因素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翻译的过程,但正是文化因素的存在,才让读者对原作的精神内涵和风格得以领悟和理解,发挥出翻译对不同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促进作用。

四、英汉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可译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翻译中的可译性是指在双语转换翻译的过程中,原语的可翻译程度。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较为重视的问题。文艺时期的诗人作者普遍认为翻译难以实现原语的含义和精神内涵,但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一些现代的语言学家则开始强调语言的可译性,例如奈达、纽马克等认为只要通过恰当的翻译方式,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能够被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从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思想来看,一种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都是基于一定程度的,通过合理的方式,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被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因而,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在英汉翻译中,翻译的可译性限度不同,采取的翻译方式也有所不同。

保留形象的直译。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语言的相通性和相容性,对于具有这种较为明显的特点的双语翻译,也即是可译性较高的翻译,可以采用保留形象的直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留原语中的视觉形象,例如,“Fish in troubled waters” 可以直接翻译为“浑水摸鱼”;“More haste,less speed” 可以直接翻译为“欲速则不达”等。此外,像“Silence is golden” (沉默是

金)这种在翻译语言中没有现成直接对应的表达法和词汇,也能采用保留形象的直译方法,这种直接翻译的形式保留了原语中的形象,能够较为准确传神地表达出原语的意义和内涵,使得读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

转换形象的改译。英语与汉语原本属于极其不同的两个语系,即使有着长期的交流和融合,由于中西方文化和信仰的差异,能够通过保留形象直译方式进行翻译的文本极少,大多数英汉翻译的过程需要借助转换形象的改译方式,才能较为妥善地达到与原文效果基本等效的程度。例如,“Love me,love my dog” 在汉语中的翻译为“爱屋及乌”;“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在汉语中的翻译则是“一箭双雕”,在这些俗语中,英语与汉语中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读者的心中产生的含义是相同的,由此引发的语义联想和心理感受也大体上相同。此外,在一些难以将原语中的形象原汁原味地翻译到另一种语言时,也应当适当采用转换形象的改译方式,即使译文中的形象与原文不同,但是译文中采用的修辞形式、语言风格甚至文本内涵与原语一致或接近,也能使读者产生相近的心理感受,这种方式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英汉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舍弃形象的意译。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读者的理解思维也有所不同。不同的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语音、词汇、修辞、句法等特点,受到风俗文化、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在英汉翻译中也存在着难以将原语形象具体转换的现象,通过对原语中的文本含义和思想的透彻理解,进行舍弃形象的意译,通过合理恰当的翻译方式,在翻译原语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译文传递的效果与原文的差异。例如,“What’s been done can’t be undone” 在汉语中可被翻译为“木已成舟”;“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在汉语中可被翻译为“泄露秘密”等,这种通过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的文本,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中的思想内涵。

五、结束语

翻译是促进各个国家进行文化和信息友好交流的必要途径,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翻译原则对于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等效翻译理论是翻译事业发展中较为核心的理论,通过实现翻译过程中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的等效,才能有效实现译文对原文表层含义及其深层的思想精神、情感理念的忠实表达,进而实现不同文化环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英汉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上,可以根据翻译的可译性程度,合理选用保留形象直译、转换形象改译或者舍弃形象意译的方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的含义。充分认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英汉翻译中良好运用等效翻译理论的相关内容,严格遵循等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实现翻译的等效,促进英汉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青芸.及物性理论关照下的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53-55.

[2]莫江燕.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24-26.

[3]王建丽.论等效翻译原则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7-98.

英汉翻译篇5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吕叔湘,1998:160)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英语成语的词数虽然与汉语成语不同,但是其基本特点与汉语成语类似。请看英语词典对英语成语(idiom)的解释:idiom:phraseorsentencewhosemeaningisnotclearfromthemeaningofitsindividualwordsandwhichmustbelearntasawholeunit。根据其个别单词意思不清、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的短语或句子。(李北达,2002:734)

由于忽视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的错误俯拾即是。以《中国日报》上的一段文章为例:

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ngtonalsopromisesitadherestotheone-Chinapolicyposition.Butitspromisesappearfaint,givenitsincreasinglyupgradedrelationswithTaiwan.(WuYixue,1994:6)eatone’swords的意思是:承认错误admitwhatonesaidwaswrong,因此这段文章的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但是它在军事上主动岛,已经承认自己说错话。华盛顿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如果与台湾的接触有增无减,华盛顿的承诺就显得含糊其辞。很明显,该作者把eatone’swords误解为gobackonone’sword;breakone’sword/promise“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

上述错误是单纯理解成语的字面含义、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所致。像国内的权威报纸《中国日报》都出现如此严重的汉英成语跨文化翻译失误,一般的对外宣传资料就可想而知。因此,很有必要做英汉成语比较与文化翻译策略之研究。

一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无论是汉语成语,还是英语成语,都是语言的精华,反映一国的文化。人类对许多生活经验具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不同的文化有不少的重合处(culturaloverlaps)。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同样意思的成语不乏其例。但是,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成语表达法的不同。

1地域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朱耀先,1997:8)

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等等。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成语,如:weather(rideout)the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因此,就产生下列成语说法的差异。

汉:挥金如土(throwmoneylikemud)

英:spendmoneylikewater

不同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对动物的喜好有所不同。汉文化中带“狗”字的成语几乎都含有贬义,而英语文化中的dog多带褒义。例如:

汉:狗尾续貂(patchupasablecoatwithadog’stail)

英:writeadeplorablesequeltoamasterpiece(给名著写可悲的续集)

英:Loveme,lovemydog

汉:爱屋及乌

在汉英语言中,牛与horse几乎代表近似的文化概念,所以汉语成语喻体用牛,英语成语喻体用horse。

汉:任劳任怨(老黄牛)(worklikeanoldcow)英:worklikeahorse(像马一样工作)

不同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对植物的喜好也有所不同。例如:

汉:雨后春笋(springuplikebambooshootsafteraspringrain)

英:springuplikemushrooms(像蘑菇一样生长)

2历史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社会遗产,因而也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文化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成语。汉语古典成语多出自像“四书”、“五经”、《红楼梦》等之类的古典名著,例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英语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等的名著,例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one’s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Pandora’sbox(潘多拉盒子: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这些成语结构简单,却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翻译这类成语,必须首先考虑历史文化的转换,不能把汉语成语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原封不动地翻译到英语中去。比较下列成语的表达差异。

汉:骑虎难下(unabletogetoffthebackofatiger)

英:have/holdawolfbytheears(抓住狼的耳朵,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汉:胸有成竹(visualizeabambootobepainted)

英:haveacardupone’ssleeve(袖中藏牌)

3宗教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汉英成语翻译时应该予以注意,否则就会导致文化失真。

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红楼梦》)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杨宪益译)

英:Manproposes,Goddisposes.(Hawkes译)(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

汉:五体投地(liedown,head,feetandhandstouchingtheground)

英:takeoffone’shattosb.(向某人脱帽致敬)

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物,是神的化身,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因此有许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邪恶凶残有鳞的怪兽。公元700年盎格鲁-萨克逊人在关于“奥武尔夫”事迹的叙事诗中,主人公奥武尔夫打败妖怪格化代尔后,与恶龙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同归于尽。因此,“龙”和dragon所代表的文化概念在中西方是互相冲突的。因此,翻译有关龙的成语,应该回避dragon这个词。

汉:车水马龙(Carriagesrunlikewaterandhorseslikedragons.)

英:anendlessstreamoftraffic(川流不息)

二英汉成语翻译的策略

所谓直译,就是把源语(sourcelanguage)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原原本本地保留在目的语(targetlanguage)中的翻译方法;所谓意译,就是在目的语中舍去或转换源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的翻译方法。异化翻译法(foreignization)和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on)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Venuti(1995)为了描写翻译策略而创造的两个术语。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Venuti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Venuti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张美芳,2003:2)

一般认为,直译与意译侧重语言层次的处理,而异化与归化侧重文化层次的翻译。因此,在汉英成语翻译中,直译与异化,意译与归化还是有区别的。

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直译:ThreedespisedcobblersequalChuKo-liang(采取完全相同的表达形式。)

异化:Threedespised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ChuKo-liangthemastermind(在直译基础上,加上传输文化必需的内容。)

意译:drawoncollectivewisdom(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虽意思相同,但不是成语,造成文化失真。)

归化:Twoheadsarebetterthanone.(套用对等的英语成语,使译文意明、流畅,可读性强。)

1以归化或意译策略为主

对于英美人能够理解的中国文化,在汉英成语翻译中,我们采用异化策略,英美人确实能够理解其意思,例如:掩耳盗铃plugupone’searswhentakingawayastolenbell。但是,这样的英语是负载着中国文化的英语,显得不伦不类。如果采用异化策略英译汉语成语,这与其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还不如说会导致文化的失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意义,负载中国文化的汉语是地道的汉语,负载英国文化的英语是地道的英语。例如:

原文:我常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中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译文:Howeasyitistoaddtosomebody’sjoy,Ioftenthink,andhowhardtolendahelpinghandintimesofdistress-theratiowouldprobablycometoninetoone,too.Butthosewhodonothelpyouwhenyouneeditmostarenottruefriends,muchlessthosewhohityouwhenyou’redown.(潘绍中,2003:79)

我们可直译“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落井下石”这些汉语形象,把它们分别译为addflowerstoembroidery、remembersb.withcharcoalduringasnowfall、throwstonesonapersontrappedinawell,可是,直译的汉语形象却会造成不该有的“异国情调”,误导英语读者离开对作者的本意去思考。(潘绍中,2003:84)

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应采用归化策略,汉英成语跨文化翻译也应如此。例如:Themanistheblacksheepofhisfamily.如果采用异化手法把这句话翻译为“那人是全家的黑色的羊”便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何含义。因为一般中国人并不了解,在西方文化中,喻体黑羊为魔鬼的化身。如果把它翻译为“那人是全家的害群之马”,喻意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对于中国人难以理解的英美文化应该采取归化策略,对于英美人士难以理解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如此。如果把“健壮如牛”翻译为asstrongasacow,英美人也会感到莫名其妙,难以接受。

英汉成语翻译采用异化策略的成功例子不能证明汉英成语翻译也应该采用异化策略。有些异化派人物提出质疑,运用反证法举出一些采用异化法从英语成语翻译成汉语的成功例子,来证明应该用异化法把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确实,这样的例子不少。例如:Timeismoney.时间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armedtotheteeth武装到牙齿(全副武装)、catch(或clutch,grasp)atstraws捞一根救命稻草(急不暇择)、shedcrocodiletears掉鳄鱼眼泪(猫哭老鼠)、astick-and-carrotpolicy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软硬兼施)、Allroadsleadto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Romewasnotbuiltina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伟业非一日可成)、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石双鸟(一箭双雕)。有些采用异化手法从英语成语翻译过来的成语被收入汉语成语词典。例如:pullsb’s/thechestnutsoutofthefire火中取栗(来自法语:tirerlesmarronsdufeu拉丰丹LaFontaine寓言中的用语)giveaneyeforaneyeandatoothfora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来自《圣经》)。那是因为这些英语成语所负载的文化具有共性。例如:Timeismoney.时间、金钱所负载的文化概念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某些异族文化被中国文化吸收的原因,但是这样从英美“进口”,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到中国“安家落户”的词语或成语在汉语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小,更何况不见得所有中国人已经理解和接受像“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这样的词语。因此,笔者认为,汉英成语翻译有它的特殊性,应该注重跨文化翻译,一般应该以归化或意译策略为主。

1采用归化法——从汉语成语到英语成语。

(1)汉英成语具有同样表达法的,不存在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之区别。

良药苦口Goodmedicinetastesbittertothemouth.

(2)汉英成语表达法大同小异的,应该采用归化策略。

汉:大海捞针(lookforaneedleinavastsea)

英:lookforaneedleinahaystack(在干草堆找针)

(3)汉英成语表达法完全不同的,也应该采用归化策略。

汉:掌上明珠(apearlinthepalm)英:theappleofone’seye(眼珠)

2采用意译法——从汉语成语到普通表达法的英语。

有些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找不到与汉语成语意思对等的英语成语,或者汉英词典提供的英语成语的意思不尽相同,我们只能采用意译法把它们译为普通表达法的英语。

再以“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落井下石”的英译为例,我们可在英汉词典找到类似的英语成语,但是文化意义并不对等。如果随便套用,会误导英语读者离开作者的本意去思考。(潘绍中,2003:84)例如:锦上添花:gildrefinedgold在纯金上镀金(有“多此一举”之意);paintthelily:在百合花上涂上色彩(有“画蛇添足”之意);雪中送炭:helpalamedogoverastile济人之急(通常指金钱上的帮助);落井下石:hit/kick/strikesb.whenheisdown。(吴光华,1997:2900&1355)前两个英语成语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合,只有hit/kick/strikesb.whenheisdown与原文相符,因此,潘绍中没有采用异化策略来翻译前两个成语,而是采用意译手法把“锦上添花”译为addtosomebody’sjoy,把“雪中送炭”译为lendahelpinghandintimesofdistress,只是对“落井下石”的翻译,采用了归化策略。

汉语成语负载的文化与英美文化相冲突时,必须采取意译法。如翻译“自食其言”,应该采用归化策略,译为gobackonone’sword。因为英语成语eat(或swallow,takeback)one’swords的意思是:(被迫)收回前言,承认说错。(徐元度等,1984:1154)。再如:

“龙”与dragon在汉英语言中代表完全相反的文化概念,如翻译“望子成龙”,应该采用意译法,因为我们不可指望用中国的龙文化去替代英美文化。不过,“龙”与dragon在汉英语言中代表相同文化概念时,就可保留dragon。例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的“龙盘虎踞”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dragon,因为dragon用来表示“凶险”与英美文化不冲突。例如:“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译为:Thecity,atigercrouching,adragoncurling,outshinesitsancientglories;Inheroictriumphheavenandearthhavebeenoverturned.(柯平,1996:47)。

2以直译/异化策略为补充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文化移植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译者既可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也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恰当运用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能从跨文化的角度正确理解汉语成语。

如果是翻译专门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或者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书籍,例如:汉语成语故事、双语成语词典等,我们可采用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1)采用先直译后归化的方法。例如:

覆水难收There’snorecoveringspiltwater.(lit.)What’sdonecan’tbeundone.(英语成语)(韦少成,1978:201)。

(2)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

东施效颦DongShiimitatesXiShi.-Theuglyimitatesthebeautifulinsuchawaythattheuglinessoftheugly.

(3)采用异化手法。例如:

东施效颦DongShi,anuglywoman,knittingherbrowsinimitationofthefamousbeautyXiShi,onlytomakeherselfuglier.

(4)也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例如:

东施效颦DongShiimitatesXiShi.(XiShiisoneofthefourgreatestbeautiesinancientChina.DongShi,anuglywomanlivinginthesameperiodandplace,wasanxioustobeasbeautifulasXiShibyimitatingherblindly,butappeareduglier.)

就可读性而言,先直译后归化的译文最佳,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译文其次,异化的译文再次,直译加注释的译文最差。就介绍中国文化而言,四者的排列顺序正好相反。

英汉翻译篇6

1英语科技词汇的正确理解与翻译策略

1.1英语中的科技词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源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专业词汇;二是借日常用语的普通词汇。对于前者,有些词国际通用,一般来说概念单一,汉译时不难处理。如:synchrotron同步加速器由希腊词素syn-(共同)和-ton(器)构成、subsonic亚声的(由拉丁词素sub-和-son构成)、aerospace航空与航天空间(由希腊词素aero十拉丁词素space构成)等等。后者是源与日常用语的普通词汇,由于使用频繁,同时用于各个不同的专业,这些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词多用、一词多义。汉译这样的词汇时,应根据所译材料的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的上下文,选择适合该领域及上下文的正确、规范的词义。如carrier的日常普通含义是“搬运工”或“邮递员”,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它可以是:(计算机)媒体,(集成电路)载体,(无线电)载波,(半导体)载流子,(机床)刀架,(运输)搬运车,(航空)运输机,航天(运载火箭),(医学)带菌体,等等。

1.2除了专业术语外,科技英语中仍有大量非专业化的常用词汇,他们有时比专业术语更难确定词义。译时,有时需对其字面意思加以调整,使译文符合该学科专业的表达习惯。本着科技英语准确、简明的要求原则,常采用的译法有如下几种:直译,就是直接译出词汇所指的意义。直译的方法有移植(Transplant)、音译(Translitera-tion)和形象译(Pictographictranslation),科技英语翻译中大量使用的就是直译这种方法。例如:antiballisticmissile(反弹道导弹)、Lin-ear-inductionmoto(r线性感应马达)这些专业词汇长而且复杂,往往是由一些基本的科技英语词素组合而成的,因此按词典里所给的词义将词的各个词素的意义依次译出。clone克隆、hacker黑客、nylon尼龙、aspirin阿斯匹林、radar雷达等这些词都是全部按音译进行翻译的。但有的科技英语词汇却必须采用意译,意译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推演(Deduction)、引申(Extension)和解释(Explanation)等。例如qualification抽象泛指“鉴定”,具体可以指“通过鉴定所具备的条件”,因此,dataqualification可以引申为“数据限制条件”。

1.3若有某个科技词汇在用上述方法都难译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可采用解释法。例如:bloodheat不能译成“血热”,而用其他方法也很难译出其准确含义,此时可借用解释法,将其译成“人体血液正常温度”。

1.4正如每时每刻都会有科技新成果问世一样,大量的科技新词也会随之而出现。翻译这些新词时,应认真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运用构词法知识,必要时请教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其词义。如:antiparticle反粒子、microwave微波、supersonic超音速的、polysynthesis多元合成、periphonic多声道的、holography全息照术、ecocide生态杀灭、Internaut因特网网上漫游者、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CAD(ComputerAssist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VTOL(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垂直起落飞机。

2科技英语句法特点与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是句子长,结构复杂,且多用被动语态。因此要确切翻译科技英语的关键在于对原文的透彻理解。首先应理清句子的层次,判明各层意思之间的语法及逻辑关系,再运用各种翻译表达技巧和专业知识,将各层意思准确地译出。

2.1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Televisionisthetransmissionandreceptionofimagesofmov-ingobjectsbyradiowaves.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名词化结构thetransmissionandreceptionofimagesofmovingobjectsbyradiowaves强调客观事实,而“谓语动词则着重其发射和接受的能力。

2.2广泛使用被动语句。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mustbepaidtotheworkingtemperatureofthe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mustpayattentiontotheworkingtemperatureofthemachine.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此外,如前所述,科技文章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这也是广泛使用被动态的主要原因。试观察并比较下列两段短文的主语。Wecanstoreelectricalenergyintwometalplatesseparatedbyaninsulatingmedium.Wecallsuchadeviceacapacitor,oracondenser,anditsabilitytostoreelectricalenergycapacitance.Itismeasuredinfarads.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这一段短文中各句的主语分别为:ElectricalenergySuchadeviceItsabilitytostoreelectricalenergyIt(Capacitance)它们都包含了较多的信息,并且处于句首的位置,非常醒目。四个主语完全不同,避免了单调重复,前后连贯,自然流畅。足见被动结构可收简洁客观之效。

3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及翻译策略。

3.1科技英语文体大致可分为论述文体和应用文体两大关系。前者包括科技论文、著述等。后者包括科技情报应用文、事务应用文及科普应用文等。科技英语论述文体属于严肃的书面语,文字结构严谨、朴实无华,多用被动句和复杂的长句。因此,科技英语论著和论文一般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行文,叙事、论证、推断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通常按逻辑顺序来表达科学概念的复杂体系,且表意清晰,具有较强的层次感。科技作品严谨朴实的特点在汉语中更是如此。翻译英语科技论著或论文,首先应把握原文的词义、语法结构,对原文进行语法、专业和逻辑分析,弄清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原文透彻理解。然后结合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使用规范的汉语组织译文,力求再现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

3.2英语科技应用文种类繁多,大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和用语特点。本文只介绍较为常见的指示说明类和科普类应用文的特点及其汉译。英语科技指示说明类应用文的特点是:用词精练,句式简短,多用祈使句;一般采用先后顺序、平铺直叙的行文方式。翻译时,应采用不带感彩、朴实无华的行文风格,用一一对应层次的方法组织译文,尤其应注意弄清各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免造成翻译上的谬误或事故。同时,对于原文的图、表、格、式等,译时不得任意删改。科普文章或读物的文体特征比较接近一般文学作品。翻译此类作品,用词要灵活,词句要适当润色,使其带有一定的感彩,以体现出科普文章或读物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文体特点。

3.3逻辑在英汉科技翻译中的重要性。逻辑性强(strictinlogic)是科技文体的一大特点,因为科技文献尤其是科技论文、专利、产品质量保证书等要求推理严密,论证准确,描述客观,不留下或尽量少地留下破绽.科技文章为保证其简练性不会多用一个无用的字符,而为了体现其逻辑上的准确性,又不惜“泼墨”去论述。因此从逻辑性方面讨论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科技文体的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概念明确,判断合理和推理严密三个方面,本部分所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大脑中的加工两个过程,即只讲了对英文原文的逻辑分析。其实在将原文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也有一个逻辑参与的过程,不过那是汉语的逻辑问题,在这里就不细说了。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无论在词汇上,还是在语法上都存在很在差异;另外,科技文体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规范,使翻译工作更加困难。因此做好英汉科技翻译工作,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好的逻辑基础,这样才可使自己的译文准确恰当,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最后,科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结果的描述(即科技文章)既是逻辑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又是表达非常严密的思维活动,科技文章都有严谨的科学论述和严谨的逻辑条理性,因此,科技文章的翻译不但要遵循好逻辑规律,还要求译者有严谨的作风,这样才能将原文作者的意思表达的客观、合理,译文的水平才会上一个台阶。

英汉翻译篇7

一、 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谓增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习惯并使译文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起来。例如:

She felt the flowers were in her fingers, on her lips, growing in her breast. 她觉得她好像手里拿着花,嘴里吻着花,连胸中也生出了花。

本句中汉语“拿着”“吻着”“连”和“也”原文中没有,翻译时要加上,使汉语更流畅。

二、 减译法

减译法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未被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可言喻的,但减译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在英语中,冠词、连词、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经常使用,但译成汉语时几乎很少出现,要使译文忠实而地道,减译法就自然必不可少了。例如:

The fox may grow grey, but never good. 狐狸会变老,但是永远不会变好。

本句中定冠词the不必翻译出来。

三、 词类转移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言中有些词的词性会在目标语言中发生变化,来使汉语通顺自然。如原文中名词可以转移成译文中的动词等词类。例如:

I am sure the child will be saved. 我确定这个孩子会获救的。

这里形容词sure翻译成动词“确定”。

四、 分译法

分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则是,把原文中较长的句子成分,或者不易安排的句子成分分出来另做处理,一般译为短语或独立结构。就分译成分的结构而言,分译大体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句子的分译三种情况。例如:

H. G. Well was a writer who was largely self-taught and had a hard struggle to get an education at all. H.G.Well是一位主要靠自学成才的作家,他为受到教育历尽了千辛万苦。

本句中who引导的并列定语从句,一个翻译成前置的定语,另一个翻译成了一个独立的句子。

五、 语态变换法

英语中常使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经常变换语态,以使译文符合习惯用法,显得地道而自然。例如:

This book is divided into sixteen units that deal with topics of everyday conversation. 本书共分为16个单元,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会话。

被动语态is divided翻译成主动形式“分为”。

六、 正译法,反译法

在翻译实践中,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有时必须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尤其要注意英语中的否定意义的词或短语的翻译。如英语里是否使用no, not, 或者带有de-, dis-, im-, un-, -less等词缀的词,在汉语里是否用“不”、“非”、“无”、“没有”、“未”等字或词。例如:

Keep off the grass. 不要践踏草坪。

本句中keep off用否定形式表达翻译成“不要践踏”。

七、 词序调整法

为了使表达流畅,忠实于源语言的思想,在翻译时可以适当调整词语的顺序。如: Professor Wang翻译为“王教授”, southwest翻译为“西南”。不仅是短语的翻译,句子的翻译,也是如此。例如:

He drinks half a bottle of beer with each of his meals. 每餐他都要喝半瓶啤酒。

本句中调整了with each of his meals“每餐”的翻译顺序。

英汉翻译篇8

【关键词】歌词英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无逻辑性;可唱性

一、引言

歌曲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语用效果直接影响着欣赏者对此歌曲的关注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歌词已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词随心动,词应情生”,歌词以更自由、更灵动的语言形式,发挥着咏物、抒情、言志等多种功能。

严复在1989年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后来翻译界将此三原则作为一种翻译的标准。尽管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翻译界对“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看法不一,特别是对“雅”字一直存有疑义,认为“雅”有点多余,是译者大忌。但就歌词翻译而言,译者需要达到这三项标准,更需要力求达到“雅”的标准,这是对歌曲翻译的更高层次要求。歌词翻译的“雅”,不仅能给观众带去内容、喻意的一致美外,而且能提供高高层次的美感体验。所以歌词的翻译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使之优美动听,意蕴无限。本文将主要在“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分析《卷珠帘》的英译,从而提出歌词的翻译原则原则和策略。

二、《卷珠帘》歌词赏析

1.《卷珠帘》原创中文歌词分析

《卷珠帘》是霍尊在《中国好歌曲》上所演唱的参赛歌曲,凭此歌曲打动了无数观众,成为2014年年度盛典歌曲。2014年霍尊凭此首歌曲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其中文歌词为“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相思瞒上心扉/她眷念,梨花泪/静化红妆等谁归/空留伊人徐徐憔悴/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啊,不见高轩/夜月明,此时难为情/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此曲透露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伤,或许等待之漫长至无归期,徒留梨花泪。声音空灵,纯净,歌词的意境与情感很细腻,绘古代仕女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景,描眉作画亦表露心中无限思念,寄魂牵梦绕之情于古风古韵中。明月夜,佳人独自等待,孤寂感伤,相思苦,伊人憔悴,冬去春来,叹落花流水,心上人还不来,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只能在细雨下,琴声中倾诉无限哀伤。基于其主题及风格,可见该歌曲属于词,而“卷珠帘”是其词牌名,可以为Up Rolling the Bead Curtain。

2.《卷珠帘》歌词英译

Take each stroke of your eyebrows to my heart/ Considering the wonderful past from the picture/Dyeing it with flowing ink color/ All vivid letters turned much yellower/ In this quiet night, curtains slightly shimmer /Rising sleeves to dance in dreams with my heartsweet/ Lovesickness became quite stronger/ Her longing for love as tears of pear flower/The red makeup is for whom from where?/ Only to leave the beauty with nightmare/ Ah, the fragrance of rouge powder/ For whom is the bead curtain rolled upper?/ Ah, the high carriage hasn’t been encountered/ Bright moonlit, the lovesickness was beyond measure/ The early spring morning witnessed drizzle as a new comer/Waking the branch buds in whisper/ The breeze sounds upon the ear/ Giving a sigh to the flowing water and fallen flower/ Amid mists and clouds, who was playing the psalterium as such glamour ?

3.英译策略分析

在翻译此歌曲之前,需要查阅资料,对原文歌曲要有很透彻的赏析,完全领会其情感。该歌曲从其歌词和内容来看,属于一首词,所以在英译的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风格,力求达到三美即音美、形么、词美,从而达到整首歌曲的意境美,既可唱,又可朗读。本译文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通篇采用押尾韵的翻译手法,增强其可唱性和可读性,在真实的表演中配上背景音乐,原文歌曲的情感、意境完全能够表达出来。歌词力求简练、达意而优美,所以句子切勿太长。翻译时把握了情景交融,“heart, ear, flower, cloud”寓意深刻。歌词常常为了传情达意,并不具有逻辑性,在翻译时,把握主要方向,没有死扣原文,歌词重在领会。

三、歌词的英译原则

1.简洁易懂

语言重在表达,与英文相比,汉语显得更加简明扼要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能够给予听众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引起听众的好奇心和对歌曲的兴趣。如《卷珠帘》该词牌名的翻译时采用直译,简洁明了。

2.典雅别致

从某些方面来讲,歌曲的歌词属于诗歌的一个分支,对于歌词的翻译是对于艺术的一种再创造,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因此,要保证流行英文歌曲名翻译的古典性和优雅性,如《卷珠帘》就是一首词,那就要尊重其原有的风格,讲求诗化的语言。

3.可唱性

歌词是一种语言艺术,既具有文学特征也具有音乐特征,同时歌词的语言是没有逻辑性可言的。所以歌词翻译的另一原则就是可唱性。

四、翻译策略

在把握、领会歌词主题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用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有效结合,力求精炼准确、优美动听。选词要尊重原曲的风格,力求准确达意,朗朗上口。

五、结语

歌词的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翻译时应体现其文学性和音乐性的特征。在翻译时,译者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要跨越中英时空、语言和文化的重重障碍,协调英汉双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合理进行语际转化,对译文进行审美鉴别,在汉语译文中细致传达原文的主题思想、文学特征和音乐特征,从而使译文歌曲名具有丰富的意境美和隽永的文化美。这样不仅为中国人带来美的音乐享受,还激起人们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

参考文献:

[1]李程.歌词的英汉翻译[J].中国翻译,2002,23(2):31-34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英汉翻译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译汉 增词翻译法

有些汉语词类,比如语气词、量词等,英语是没有的,汉语译文如果不加这些词类,就不能很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1.增加汉语语气助词

汉语有许多语气助词,如“啊”“的”“惟”等,语气助词本身无字无义,一般放在句中或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不同语气助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英语没有语气助词,因此翻译时可根据汉语习惯恰当增加汉语特有的语气助词来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修辞色彩和意义。

例如:How fine it is today!

今天天气多好啊! (感叹语气)

Don't make joke. I mean it

别开玩笑啦,我是认真的。(感彩)

Look out when crossing!

过马路时小心!(祈使句的警告语气)

Do you know Chinese history?你了解中国历史吗?(疑问句表示疑问的语气)

2.增加汉语量词

英语的数词可以和可数名词连用,数词和可数名词之间是没有量词,而汉语在这两者之间一般要用量词。英译汉时,根据不同的名词增加表示名词形状、特征,或数量的名量词,如“辆”“轮”“条”“头”等量词。

例如:a car.一辆汽车。

A red sun is rising slowly.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轮)

He keep a dog.他养了一头狗。(一头)

3.增加汉语词尾词

英语的大多数可数名词表示复数时在词尾加s(es,ies),而汉语的名词复数是在名词后加译个尾词“们”,特别是表示性别、专业、职业的人称名词。

例如:Scientists have tried to come up with biolog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从生物学的角度方面来解释男孩女孩的着种差异。

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

4.英语中的有些动词或动作名词,译成汉语动词时需增加表示行为,动作量的动量词

例如:Once the two boys had a fight.有一次,两个男孩打了一架。(一架.)

I laid myself down to rest my wearied limbs.

我躺下来好让两条疲惫的腿子休息一下。(一下)

英语的句子中,有时会省略一个或更多的成分,这种句子称省略句,被省略的句子成分可能是主语、宾语、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虽无其词但有其意,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为了更好地表达其内容,可以恰当补译省略的成分,

1.增补一般疑问句非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Do you live in Hk? Yes I do.

你住在香港吗?是的,我住在香港.

Where do you live?Hk.(主语,谓语)

你住在哪儿?我住在香港.

2.在并列句中,后一分句常省略与前一部分相同的部分,在英译汉时增补些句中省略的成分

例如:I learn English,and he Japanese.

我学英语而他学日语。(谓语learn)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ave.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谓语和宾语make men)

He has a big house. I have small.(宾语house.)

他有个大房子,我有个小房子。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滚球利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谓语的一部分is good).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起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使,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子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子际。(定语Their chief use)

3.在英语的条件和让步状语中,带有“were”“had”“should”“would”“could”等助动词出现在主语前面,如果不是疑问句的时候,就一定是省略连词“if”“though”的条件和让步状语从句,翻译应加译表达构成条件和让步的假设语气的汉语词,比如,“如果……的话”

例如:Had you follow my advice,you would have made it.

如果你听我的话,你早已成功了.(连词如果)

Were I you,I would not follow his idea.

假如我是你,我不会听他的话。(连词假如)

4.原文含蓄条件句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He would never have been successful without your help.

如果没有你的帮助,他是不会成功。(如果)

5.be有时引导一个让步状语从句

Be a man ever so successful,he should not be arrogant.

不论一个人多么成功,他不应该狂妄自大。(不论)

6.在复合句中,特别是以than或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常省略与主语相同的部分,仅保留必将对象

例如:He is as ready to treat her as he is to his guests

他愿意招待她,就像他愿意招待他的客人一样.(愿意招待)

7.在原因、时间状语从句中,以“when、while、,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常省略与主语相同的部分及以“when、while、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的连词

例如:On hearing the knock on the door,he jumped off the bed and threw on his clothes.

听到敲门声时,他们就下床披上衣服。(时)

根据意义上的需要或修辞上的要求,可以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单词和词组,可使译文读起来通顺自然,意思明确,符合汉语习惯.

1.增加名词

例如:Digital watches have helped change the way of telling time.

数字手表已促使人们改变报时的方法。(人们)

Usually,a user computer is connected with a limited area network.通常,网络中的用户工作站要直接接到一个局域网。(工作站)2.增加动词

例如:They recommends four areas for development.

他们建议在四个领域进行开发。(进行)

people elect him president.

人民选他当总统.(当)

3.增加副词

It only seemed right and sensible that we should hav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great countries.

中美两个大国建交是完全正确和明智.(完全)

4.增加形容词:

New year's Eve is a display-case for pyrotechnics

新年前夜是放焰火的好时机.(好)

It was the only powerful tug in the area at that time.

那是当时该区域内唯一的大马力拖船。(大)

5.增加代词

The gathering of top chefs represented one of the greatest gatherings of cognoscente the food world had ever known.这些顶尖的厨师会聚一堂,代表了美食界一次空前规模的行家聚会。(这些)

6.增加慨栝词

例如:you and me

你我两人。(两人)

The report summed up the progress of science,and environment.

报告总结科学、经济和环保三方面的进步。(三方面)

7.增加数词

例如: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多年不见。(多)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captains prevented immediate action.

两位船长的分歧妨碍了救援行动马上进行。(两位)

根据原文中的形象特征,在译文中添加些词,使其内容形象生动。

例如:The 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铜像。(女神)

The American flag.美国星条旗。(星条)

根据原文中的内容,在其标题添加些内容词。

例如:The Amoco Cadiz

美国石油公司“阿摩柯。卡迪兹”号油轮。(美国石油公司)

Volunteering on the EXPO

世博会志愿者话甘苦(话甘苦)

参考文献:

[1]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英汉翻译教程.

[3]钱歌川.翻译的技巧.商务印书馆.

[4]杨亚军.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教师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

[5]杨亚军.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

英汉翻译篇10

习语 文化 翻译

英语习语(idioms)包括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形似与神似,本国与异域之间寻找平衡,确实是翻译者难以逃避的。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严复在他的《天演论》中说:“译道三难:信、达、雅。”忠实准确,指的是透过一种语言去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纵览中外翻译史,直译与意译之争均赫然在目。争论的实质可用一句话概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的表达形式问题。直译与意译相互联系而无绝对界限,旨于忠实传达思想。

一、直译

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由于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相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例如: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

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有的习语的形象、比喻可能对于读者来说比较生疏,但由于其在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明显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或者历史背景,宜采用保留原文习语表达方式的直译法。如A cat has nine lives则可译成“猫有九命”,armed to the teeth直译成“武装到牙齿”,The Trojan horse译为“特洛伊木马”。

二、意译

在英汉习语中,有些意义大致相符,但是在形象和风格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既保持了原句的本义,又适合中国习语的表达习惯,易为读者所接受,它可具体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改造法

这种方法既达意又紧贴原文。比如,One swallow dose not make a summer.原文意思是:只发现一只燕子就不能说明夏天的来临。而汉语里却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是汉语习语中有“一木不成林”的说法,因此可译为“一燕不成夏”。又如,我们所熟悉的英谚“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其实,这句话隐含着“入乡随俗”,应采取意译。

2.对联法

在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习语较多,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习语翻译中如果采用此种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有些习语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而只能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如直译“天有不测风云”会使西方读者不知所云,如意译成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三、直译加注法

有一些习语,直译后虽然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却会造成语用失误,这时可使用直译加注法根据原文增加那些无其词而含有其意的必不可少的词。通常译文可先直译其字面意思,再点出其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可译为“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可加注“纽卡索是英国的煤都”。又如,The planners were busy by passing the Gordian knot.计划的制订者为躲避戈耳迪之结――棘手的问题而忙得不可开交。

汉语习语中也有大量类似的例子:如“东施效颦”,如果只译为Dongshi imitates Xishi,就会使西方读者无法了解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因此,译为Dongshi,an ugly woman,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就使读者一目了然。又如:

(1)没良心,狗咬吕洞宾,不是好人心。You ungraceful thing! Like the dog bit Lu Tung-pin―you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2)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A married daughter―spilt water(outside wealth).

四、意译并加注

在意译中,为提高原语习语传递的信息度,可采用意译加注法,对原语习语的典故,文化背景进行注释,以提高文化交流的程度。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译文中“忠诚正直”是对原文习语“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的意译,为了中国读者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背景,可加注释。注:to eat no fish的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To play game和 to play fair(规矩的比赛)同义,由此转义为“为人正直”。

本文对英汉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翻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最能体现出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仅反映出其迥异的价值观念、生态环境、风俗习惯,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而且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社会和经济形态以及自然环境。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习语时要努力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做到“形似和神似”,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2]张蓓.关于英汉典故翻译中的宗教文化问题[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