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3:36:38

英汉词性范文篇1

关键词: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如:tohavearest中的rest,makenomentionof中的mention,payattention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care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照顾。

英语中有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如:abolition,connection,conclusion,treatment和detection等这些词分别由动词abolish,connect,conclude,treat和detect派生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恢复它们的动词词性。如Themedicineisusedinthetreatmentofcancer.(这种药用于治疗癌症)句中treat(治疗)因作介词宾语需要用名词treatment,译成汉语时仍可用作动词——治疗。当然原句也可翻译为:这种药用于癌症的治疗,treatment依然翻译为名词。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听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二)英语中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副词

IhadtheimpressionthatMr.Smithwasthedirectorofthe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三)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y,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stupid,deep派生而来。Independentthinkingisanabsolutenecessityin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译为“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形容词的转换

(一)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时,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

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这些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如poor,young,rich,blind等等;另外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根据汉语习惯翻译成名词。

如(1)Theydidthei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2)Themorecarbonthesteelcontains,theharderandstrongeritis.(钢的含碳量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大)(3)TheSmithfamilywerereligious.(史密斯一家都是教徒)

例句(1)中的thesick和thewounded分别表示具有sickness和wound的两类人,因此可译为病号和伤员。例句(2)中的形容词hard,strong用来表示钢的两种性质,即强度和硬度的程度。例句(3)中的形容词religious用来描述史密斯一家的宗教信仰,故可译为名词。

(二)当英语名词翻译为汉语动词时,通常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如(1)Warmdiscussionsaroseoneverycornerastohisachievements.(到处在热烈地讨论他的成就)。(2)Weplacethehighestvalueonourfriendlyrelationswithdevelopingcountries.我们高度地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例句(1)(2)中的英文名词discussion和value首先分别译为汉语动词“讨论”和“珍视”,因只有副词才能修饰动词,故修饰它们的形容词warm和highest就可分别译为汉语副词“热烈地”和“高度地”,用来修饰动词。

(三)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联系动词后作补语时常转译成汉语动词

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angry、sure、afraid、doubtful、glad等,这些都是常用作补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译为动词。又如Iamsurethemeetingwillbea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成功)句中形容词sure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理解成心里面的一个动作,所以可译成汉语动词。另外,汉语“是”经常构成判断句,而英语中的系动词be可以构成一个判断句,其后也可以跟一个补语从句。因此,在作补语从句的情况下,be后面所跟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要翻译成汉语的动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英文动词的转换

(一)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electroniccomputerischieflycharacterizedbyitsaccurateandrapid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sthat?Itisshapedlikea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terize和shape分别由名词character和shape转化而来,而这两个动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动词,如果非要按照动词来翻译的话,翻译出的只能是非常蹩脚的汉语。因此,为了使汉语听起来自然,characterize和shape只能翻为汉语的名词,用来作主语。

(二)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

有些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这类结构。这也是英文被动句的一种翻译技巧。

Hisimageasagoodstudentwasbadlytarnished.(他作为好学生的形象已遭到很大的玷污)

(三)英语中有些动词具有汉语副词的含义可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Isucceededinpersuadinghim.(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句中succeed虽为动词,但动词意义并不明显,在句中只是强调其结果怎么样,真正具有动词含义的应该是persuade.故而把succeed翻译成汉语副词“成功地”来修饰动词persuade。

英语副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使用频繁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用来修饰动词;有的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有的起连接作用

引导从句;有的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动词前后,有时在词语中间。翻译时应先弄清它的修饰关系,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汉语习惯灵活处理。

(一)转为动词

Thatdayhewasupbefore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二)转为名词

Heisphysicallyweakbutmentallysound.(他身体虽弱,但思想健康)句中physically虽然是状语,但表达的是主语虚弱的方面,故可译为名词“身体”。同样,译mentally为“思想”。

(三)转为形容词

Hewasdeeplyimpressedbywhattheydidinthecriticalmoment.(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副词deeply句中表示程度,再加上动词impress译为汉语名词“印象”,因此deeply可译为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印象”。

英语介词的转换

(一)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动词搭配时可省略不译

英语介词含义灵活,搭配关系复杂,翻译时要根据其搭配关系和上下文灵活处理。一般来说,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往往可以省略不翻译。如arrivein/at(到达)lookafter(照看)persistin(坚持)putupwith(忍受)在这四个短语中,介词只起一种搭配作用,是词法的需要,故省略不译。

(二)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翻译时往往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gobybike(骑自行车去)aletterforTom(给汤姆的信)介词by表示去的方式;for表示给谁的信,故两个介词都可译为动词。Wedrovehomeabitaftermidnight,overtheriverandthroughthelovelysleepingtown.该句中介词over和through可以分别翻译为汉语的动词“过了”和“穿过”。

总之,在英汉翻译当中,词性的转换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是生搬硬套,只能背离其道。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语言翻译中词性之间的转换应以达到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英汉词性范文篇2

关键词: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如:tohavearest中的rest,makenomentionof中的mention,payattention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care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照顾。

英语中有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如:abolition,connection,conclusion,treatment和detection等这些词分别由动词abolish,connect,conclude,treat和detect派生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恢复它们的动词词性。如Themedicineisusedinthetreatmentofcancer.(这种药用于治疗癌症)句中treat(治疗)因作介词宾语需要用名词treatment,译成汉语时仍可用作动词——治疗。当然原句也可翻译为:这种药用于癌症的治疗,treatment依然翻译为名词。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听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二)英语中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副词

IhadtheimpressionthatMr.Smithwasthedirectorofthe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三)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y,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stupid,deep派生而来。Independentthinkingisanabsolutenecessityin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译为“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形容词的转换

(一)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时,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

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这些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如poor,young,rich,blind等等;另外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根据汉语习惯翻译成名词。

如(1)Theydidthei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2)Themorecarbonthesteelcontains,theharderandstrongeritis.(钢的含碳量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大)(3)TheSmithfamilywerereligious.(史密斯一家都是教徒)

例句(1)中的thesick和thewounded分别表示具有sickness和wound的两类人,因此可译为病号和伤员。例句(2)中的形容词hard,strong用来表示钢的两种性质,即强度和硬度的程度。例句(3)中的形容词religious用来描述史密斯一家的宗教信仰,故可译为名词。

(二)当英语名词翻译为汉语动词时,通常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如(1)Warmdiscussionsaroseoneverycornerastohisachievements.(到处在热烈地讨论他的成就)。(2)Weplacethehighestvalueonourfriendlyrelationswithdevelopingcountries.我们高度地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例句(1)(2)中的英文名词discussion和value首先分别译为汉语动词“讨论”和“珍视”,因只有副词才能修饰动词,故修饰它们的形容词warm和highest就可分别译为汉语副词“热烈地”和“高度地”,用来修饰动词。

(三)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联系动词后作补语时常转译成汉语动词

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angry、sure、afraid、doubtful、glad等,这些都是常用作补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译为动词。又如Iamsurethemeetingwillbea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成功)句中形容词sure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理解成心里面的一个动作,所以可译成汉语动词。另外,汉语“是”经常构成判断句,而英语中的系动词be可以构成一个判断句,其后也可以跟一个补语从句。因此,在作补语从句的情况下,be后面所跟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要翻译成汉语的动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英文动词的转换

(一)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electroniccomputerischieflycharacterizedbyitsaccurateandrapid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sthat?Itisshapedlikea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terize和shape分别由名词character和shape转化而来,而这两个动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动词,如果非要按照动词来翻译的话,翻译出的只能是非常蹩脚的汉语。因此,为了使汉语听起来自然,characterize和shape只能翻为汉语的名词,用来作主语。

(二)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

有些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这类结构。这也是英文被动句的一种翻译技巧。

Hisimageasagoodstudentwasbadlytarnished.(他作为好学生的形象已遭到很大的玷污)

(三)英语中有些动词具有汉语副词的含义可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Isucceededinpersuadinghim.(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句中succeed虽为动词,但动词意义并不明显,在句中只是强调其结果怎么样,真正具有动词含义的应该是persuade.故而把succeed翻译成汉语副词“成功地”来修饰动词persuade。

英语副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使用频繁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用来修饰动词;有的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有的起连接作用引导从句;有的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动词前后,有时在词语中间。翻译时应先弄清它的修饰关系,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汉语习惯灵活处理。

(一)转为动词

Thatdayhewasupbefore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二)转为名词

Heisphysicallyweakbutmentallysound.(他身体虽弱,但思想健康)句中physically虽然是状语,但表达的是主语虚弱的方面,故可译为名词“身体”。同样,译mentally为“思想”。

(三)转为形容词

Hewasdeeplyimpressedbywhattheydidinthecriticalmoment.(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副词deeply句中表示程度,再加上动词impress译为汉语名词“印象”,因此deeply可译为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印象”。

英语介词的转换

(一)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动词搭配时可省略不译

英语介词含义灵活,搭配关系复杂,翻译时要根据其搭配关系和上下文灵活处理。一般来说,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往往可以省略不翻译。如arrivein/at(到达)lookafter(照看)persistin(坚持)putupwith(忍受)在这四个短语中,介词只起一种搭配作用,是词法的需要,故省略不译。

(二)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翻译时往往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gobybike(骑自行车去)aletterforTom(给汤姆的信)介词by表示去的方式;for表示给谁的信,故两个介词都可译为动词。Wedrovehomeabitaftermidnight,overtheriverandthroughthelovelysleepingtown.该句中介词over和through可以分别翻译为汉语的动词“过了”和“穿过”。

总之,在英汉翻译当中,词性的转换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是生搬硬套,只能背离其道。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语言翻译中词性之间的转换应以达到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英汉词性范文篇3

关键词:英译汉;词性转换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

英语名词的转换

(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如:tohavearest中的rest,makenomentionof中的mention,payattention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care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照顾。

英语中有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如:abolition,connection,conclusion,treatment和detection等这些词分别由动词abolish,connect,conclude,treat和detect派生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可恢复它们的动词词性。如Themedicineisusedinthetreatmentofcancer.(这种药用于治疗癌症)句中treat(治疗)因作介词宾语需要用名词treatment,译成汉语时仍可用作动词——治疗。当然原句也可翻译为:这种药用于癌症的治疗,treatment依然翻译为名词。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听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二)英语中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副词

IhadtheimpressionthatMr.Smithwasthedirectorofthe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三)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y,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stupid,deep派生而来。Independentthinkingisanabsolutenecessityin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译为“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形容词的转换

(一)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时,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

在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这些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如poor,young,rich,blind等等;另外用来表示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可以根据汉语习惯翻译成名词。

如(1)Theydidthei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2)Themorecarbonthesteelcontains,theharderandstrongeritis.(钢的含碳量越高,强度和硬度就越大)(3)TheSmithfamilywerereligious.(史密斯一家都是教徒)

例句(1)中的thesick和thewounded分别表示具有sickness和wound的两类人,因此可译为病号和伤员。例句(2)中的形容词hard,strong用来表示钢的两种性质,即强度和硬度的程度。例句(3)中的形容词religious用来描述史密斯一家的宗教信仰,故可译为名词。

(二)当英语名词翻译为汉语动词时,通常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如(1)Warmdiscussionsaroseoneverycornerastohisachievements.(到处在热烈地讨论他的成就)。(2)Weplacethehighestvalueonourfriendlyrelationswithdevelopingcountries.我们高度地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例句(1)(2)中的英文名词discussion和value首先分别译为汉语动词“讨论”和“珍视”,因只有副词才能修饰动词,故修饰它们的形容词warm和highest就可分别译为汉语副词“热烈地”和“高度地”,用来修饰动词。

(三)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联系动词后作补语时常转译成汉语动词

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angry、sure、afraid、doubtful、glad等,这些都是常用作补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译为动词。又如Iamsurethemeetingwillbeasuccess.(我确信这次会议会成功)句中形容词sure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理解成心里面的一个动作,所以可译成汉语动词。另外,汉语“是”经常构成判断句,而英语中的系动词be可以构成一个判断句,其后也可以跟一个补语从句。因此,在作补语从句的情况下,be后面所跟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要翻译成汉语的动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英文动词的转换

(一)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electroniccomputerischieflycharacterizedbyitsaccurateandrapid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sthat?Itisshapedlikea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terize和shape分别由名词character和shape转化而来,而这两个动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动词,如果非要按照动词来翻译的话,翻译出的只能是非常蹩脚的汉语。因此,为了使汉语听起来自然,characterize和shape只能翻为汉语的名词,用来作主语。

(二)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

有些英语被动式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译成“受(遭)到…+名词”这类结构。这也是英文被动句的一种翻译技巧。

Hisimageasagoodstudentwasbadlytarnished.(他作为好学生的形象已遭到很大的玷污)

(三)英语中有些动词具有汉语副词的含义可转译成汉语的副词

Isucceededinpersuadinghim.(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句中succeed虽为动词,但动词意义并不明显,在句中只是强调其结果怎么样,真正具有动词含义的应该是persuade.故而把succeed翻译成汉语副词“成功地”来修饰动词persuade。

英语副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使用频繁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用来修饰动词;有的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有的起连接作用引导从句;有的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动词前后,有时在词语中间。翻译时应先弄清它的修饰关系,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汉语习惯灵活处理。

(一)转为动词

Thatdayhewasupbefore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二)转为名词

Heisphysicallyweakbutmentallysound.(他身体虽弱,但思想健康)句中physically虽然是状语,但表达的是主语虚弱的方面,故可译为名词“身体”。同样,译mentally为“思想”。

(三)转为形容词

Hewasdeeplyimpressedbywhattheydidinthecriticalmoment.(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副词deeply句中表示程度,再加上动词impress译为汉语名词“印象”,因此deeply可译为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印象”。

英语介词的转换

(一)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动词搭配时可省略不译

英语介词含义灵活,搭配关系复杂,翻译时要根据其搭配关系和上下文灵活处理。一般来说,与动词搭配的介词往往可以省略不翻译。如arrivein/at(到达)lookafter(照看)persistin(坚持)putupwith(忍受)在这四个短语中,介词只起一种搭配作用,是词法的需要,故省略不译。

(二)具有动作含义的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翻译时往往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gobybike(骑自行车去)aletterforTom(给汤姆的信)介词by表示去的方式;for表示给谁的信,故两个介词都可译为动词。Wedrovehomeabitaftermidnight,overtheriverandthroughthelovelysleepingtown.该句中介词over和through可以分别翻译为汉语的动词“过了”和“穿过”。

总之,在英汉翻译当中,词性的转换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是生搬硬套,只能背离其道。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在语言翻译中词性之间的转换应以达到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英汉词性范文篇4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

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

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英语的这一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许多的词都是由其它词通过词形的变化派生而来的。其中在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多的是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英汉语言在词类和词类使用上的差异

英汉词类的数量大致相等,类别也基本上是对应的。但是,英语中的冠词(Article)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像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英语中没有单列的量词,一些起量词作用的词划归名词类。汉语中没有冠词,汉语中的数词和量词或是代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英语冠词的作用。

在词类使用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别。英语多用名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词达意的能力非常强,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它们由谓语动词连接,使英语语言的态势相对平稳和安静。汉语的代词、介词、连词使用的频率远低于英语,汉语造句主要依靠动词或是动词词组,从而造成了汉语的一种动态语势。

三、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上,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了解并进一步掌握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英汉词类的名同实异。这中“同名异质”恰恰解释了语言现实中不同形式(词类)表达相同内容(词义)的“形异实同”现象。从翻译理论上说,这就是“词类转译法”的理论基础。英语语言可以通过派生法(derivation)和转化法(conversion)等构词方法的变化引起英语词汇形态的变化,进而引起英语词汇词性的变化,而汉语中的汉字和词汇没有任何这样的功能。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象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所以英汉翻译时两种语言之间的词类转换,亦称为词类转译就成了英汉翻译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基本的翻译技巧。常见的词类转译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互相转译;2.名词向代词的转译;3.动词向介词的转译。词类转译法的采用可使译文既能够符合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又能使其多样化。[例]Rocketshavefoundapplicationfortheexplorationoftheuniverse.

[译文]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英语例句中的名词“application”和“exploration”分别是在动词“apply”和“explore”后添加名词性后缀“-tion”而转变过来的。英语词汇形态的变化引起了词性的变化,而汉语没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英语例句中的名词在翻译时转译成了汉语的动词。

2.英汉语言在词类和词类使用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由于英语中的冠词(Article)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象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另外,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而汉语的动词是构成句子的主要词汇;所以,翻译时应通过各种手段对译入语(英语)的词义加以补充、限定,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上表现为增词法。

[例]Wemustmakeacomprehensiveanalysisofaproblembeforeitcanbeproperlysolved.

[译文]我们要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才能解决得妥当。

英语例句中的不定冠词“a”为英语独有,汉语中没有对应词类,所以在翻译时将其省略。

四、结束语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学习和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在具体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不能很透彻的理解诸如增词法、词类转译法等的具体理论基础,更不能随心所欲的驾驭两种语言,确保翻译译文的准确、流畅。所以,如果能够吃透英汉语言的差异尤其是在词汇上的差异及翻译时的对策,对提高翻译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

英汉词性范文篇5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

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

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英语的这一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许多的词都是由其它词通过词形的变化派生而来的。其中在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多的是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英汉语言在词类和词类使用上的差异

英汉词类的数量大致相等,类别也基本上是对应的。但是,英语中的冠词(Article)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像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英语中没有单列的量词,一些起量词作用的词划归名词类。汉语中没有冠词,汉语中的数词和量词或是代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英语冠词的作用。

在词类使用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别。英语多用名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词达意的能力非常强,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它们由谓语动词连接,使英语语言的态势相对平稳和安静。汉语的代词、介词、连词使用的频率远低于英语,汉语造句主要依靠动词或是动词词组,从而造成了汉语的一种动态语势。

三、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上,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了解并进一步掌握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英汉词类的名同实异。这中“同名异质”恰恰解释了语言现实中不同形式(词类)表达相同内容(词义)的“形异实同”现象。从翻译理论上说,这就是“词类转译法”的理论基础。英语语言可以通过派生法(derivation)和转化法(conversion)等构词方法的变化引起英语词汇形态的变化,进而引起英语词汇词性的变化,而汉语中的汉字和词汇没有任何这样的功能。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象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所以英汉翻译时两种语言之间的词类转换,亦称为词类转译就成了英汉翻译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基本的翻译技巧。常见的词类转译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互相转译;2.名词向代词的转译;3.动词向介词的转译。词类转译法的采用可使译文既能够符合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又能使其多样化。[例]Rocketshavefoundapplicationfortheexplorationoftheuniverse.

[译文]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英语例句中的名词“application”和“exploration”分别是在动词“apply”和“explore”后添加名词性后缀“-tion”而转变过来的。英语词汇形态的变化引起了词性的变化,而汉语没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英语例句中的名词在翻译时转译成了汉语的动词。

2.英汉语言在词类和词类使用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由于英语中的冠词(Article)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象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另外,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而汉语的动词是构成句子的主要词汇;所以,翻译时应通过各种手段对译入语(英语)的词义加以补充、限定,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上表现为增词法。

[例]Wemustmakeacomprehensiveanalysisofaproblembeforeitcanbeproperlysolved.

[译文]我们要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才能解决得妥当。

英语例句中的不定冠词“a”为英语独有,汉语中没有对应词类,所以在翻译时将其省略。

四、结束语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学习和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在具体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不能很透彻的理解诸如增词法、词类转译法等的具体理论基础,更不能随心所欲的驾驭两种语言,确保翻译译文的准确、流畅。所以,如果能够吃透英汉语言的差异尤其是在词汇上的差异及翻译时的对策,对提高翻译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

英汉词性范文篇6

摘要:本文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各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即英语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本研究将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策略这两个问题相结合,将翻译研究向语篇层次拓展,强调分析英汉语言中不同的语篇衔接模式是译者合理调整翻译策略、正确传达源语信息的有效途径。

一、衔接的概念、意义及特征综述语言学界对于语篇衔接理论出作突出贡献的当数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

他们多年来潜心研究衔接概念、理论定位、范围及其在语言系统和语篇连贯中的地位,1976年他们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促进了衔接理论的广泛应用。Halliday和Hasan将英语的衔接手段(cohesivedevice)归纳为五种: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词汇衔接手段又分为两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复现关系指词汇手段的再现,包括1)原词复现,2)同义词、近义词复现,3)上下义词复现,4)概括词复现。衔接是将语篇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语法、词汇和其他手段的统称。从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衔接是组句成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同建筑物的钢筋接头,将整个结构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篇衔接手段,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上有所偏重。

汉语主要用“意合法”,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一定要依赖连接词语,而句子内部以及上下文之间多靠语义来连贯;在结构形式上,汉语语篇多采用句内与句间的直接组合,形式上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但通过逻辑推理或直觉判断,语义是连贯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汉语是高语境的语篇构成的。现代英语语句的衔接多用“形合法”,英语语篇结构形式多为句与句的有序排列,形式上照应指称,衔接严谨,环环相扣,语义上脉络明晰,一意贯串直到篇末。由于人们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英汉在衔接手段运用上的差异,而这一点意味着我们在双语互译时须进行相应的策略转化,才能使译文尽量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文习惯.翻译策略

(一):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译时多使用替代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多用照应和替代。潘文国(1997:350)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衔接手段分类,将汉语的语篇衔接手段重新分类,即“原词复现”为前一类,称作“重复”;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以及Halliday的照应(reference)和替代(substitution)则合并为后一类,统称为“替代”。这一区分显示出汉英话语组织的显著差别,即汉语倾向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倾向于用替代手段。汉语很少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也很少使用代词,以免引起指代不明。例如:(1)那是一个寒冷潮湿的晚上,这样的晚上大部分人呆在家里。Itwasoneofthosecold,weteveningswhenmostpeoplestayathome.例(1)使用关系副词when引导定语从句,起替代作用,避免了汉语原文中的重复。另外,汉语语篇中重复的词语和结构,译成英语则往往需要代词等其他词语或结构替代。如:(2)独自享乐是一种快乐,独自悲伤也是一种快乐。Happinessenjoyedaloneisapleasure,soissorrowedtastedprivately.英语中除了修辞需要外,很少重复同一个词或结构,而在汉语中重复现象频繁出现。英语中不能省略的成分往往使用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以及代替句型来替代前文出现的词语和结构,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结构呼应前文出现过的词语或结构。翻译策略

(二):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译时多使用照应英语的照应大多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来表达语义关系,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来实现。例如:(1)Hehatedfailure;hehadconquereditallhislife,risenaboveit,despiseditinothers.例句(1)译为“他讨厌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将句中三个第三人称代词it都作为后照应,回指前面说过的“失败”,使上下文在意义上连结起来;而汉语则通常重复人称代词所照应的名词。(2)Menandnationsworkingapartcreatedtheseproblems;menandnationsworkingtogethermustsolvethem.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离心离德,便产生这些问题;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齐心协力,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从例句(2)我们可以看出,英文中“theseproblems”一词在这个语篇中并没有重复,整个语篇的衔接通过人称指称来实现的,即通过人称代词“them”在后句的重复完成英语语篇的衔接;而在汉语翻译中,往往将人称代词“them”所照应的“这些问题”重复。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存在差异,衔接手段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质量。鉴于汉语衔接的“意合”性,语篇构建时应少用照应手段,转换成英语时,应根据“形合”的特点予以补充。例如:(3)她的黑发蓬松地飘拂在宽宽的前额上,脸是短短的,上唇也是短短的,露出一排亮亮的牙齿;眉毛又直又黑,睫毛又长又黑,鼻子笔直。Herdarkhairwaveduntidyacrossherbroadforehead,herfacewasshort,herupperlipshort,showingaglintofteeth,herbrowswerestraightanddark,herlasheslonganddark,hernosestraight.源语是汉语中典型的“意合”表达方式,但是为了符合英语“形合”粘连原则,译文共用了7个“her”。译文有必要增补重复代词,否则译文将有悖英语的照应习惯。例(3)译文并不含混,反而更简练、流畅、自然。通常,在汉译英时,类似的增减都可根据目的语的语篇特点而进行调整。反之,英译汉时,可以适度地减少照应手段,来满足汉语“意合”的粘连特点,避免冗余信息的产生。翻译策略

(三):汉语使用省略时而英译时多使用连接从语句衔接方式来看,英语句子之间或句群之间往往使用一些过渡词来衔接,要求结构上的完整;而汉语句子结构一般都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语序相对固定、关系明确,不需要太多的连接词来表示相互的关系。因而,与其它衔接手段相比,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英汉语篇连接成分的不同之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显性与隐性的差异及短句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差异。故汉译英时,译者应根据目的语的特点对译文的逻辑连接方式进行调整,适当地增补一些关联成分。例如:(1)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b.(若)知己(而又)知彼,(则)百战不殆;(若)不知彼而知己,(则)(将)一胜(及)一负;(若)不知彼(而又)不知己,(则)每战(将)必殆。(潘文国,335)c.Youcanfightahundredbattleswithoutdefeatifyouknowtheenemyaswellasyourself.Youwillwinourbattleandloseonebattleifyouknowyourselfbutleaveyourselfinthedarkwithouttheenemy.Youwillloseeverybattleifyouleaveboththeenemyandyourselfinthedark.(刘宓庆,159)例(1)a句中的“而”字只是形式词,可有可无。但如果此句要去掉“而”字,我们须按汉语的节奏规律改成“知己不知彼”(为了符合汉语表达的先双后单规律)。如果我们把这段话中省略、隐含的东西都补上,则改写成b句。对比例(1)中原文与译文,形合和意合的特点非常明显,凡汉语中隐含的成分在英语中一个也不能少,译文多用连接词表明句际关系的特点,理顺句子的语义关系,使汉语的隐形粘连显性化,以此符合英语的形合特征和行文要求。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英译文中出现五个“you”,而原文中没有,汉语中类似的虚词主语或无主句运用频繁,但英语由于要遵守主谓一致的原则却必不可少,这一点会在下文着重分析。同理,英译汉时,译文应考虑汉语的衔接特点,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语篇结构紧凑,词语的冗余现象较少。因此,英译汉时原文的从属连接词均可予以省略。例如:(1)SundayisthedaywhenIamleastbusy.周日我最闲。

(四):汉语使用省略而英译时多使用重复就省略而言,由于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因而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而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省略在很大程度上与所表达的意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简洁地说,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省略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种: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1.名词性省略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的传统思维中,常常反映出某种隐性的主体意识。这种汉语隐性主体意识的典型表现可见于汉语中大量无主句的运用,而英语作为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一般不能省略主语。例如:(1)(你)开始吃头盘菜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你)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你)越吃越趋于冷静,(你)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选自2004专业八级汉英翻译试题)Youwillbenotonlyfavorablyimpressedwiththefirstdishorcolddish,butalsoprofuseinpraiseofthefirsttwocourses.How-ever,themoreyouhave,themoresoberyoubecomeuntilthedin-nerendsupwiththeflaws

exposed.(参考译文)从例(1)可看出,英语句法特征是主语突出,但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汉译英时主语缺失的现象较严重。在汉译英时,我们要把原文不明显、被省略或未说明的主语在译文中表现出来。

另补充说明,处理英语无主句的方法很灵活,例如:(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WhenIgotupinthemorning,Ifoundseveralbeamsofsun-lightpenetratingthroughthewindowintomyhouse.(重复主语)(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Hereandthereafewraysfromstreet-lampsfilteredthroughthetrees,listlessastheeyesofonewhoisdozing.(调整句子结构,选择句中合适的主语)以下两例均为汉语无主句,译者对汉语的框架结构有较好把握,适当进行调整,除运用重复或增添主语等技巧之外,译法灵活,译句顺畅,符合译文主语突出的句法特征。2.动词性省略英语动词性省略是常用的衔接手段,试析以下例句:(1)Readingexercisesone’seyes;speaking,one’stongue;whilewriting,one’smind.(F.Bacon)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2)———Weseemedtobefollowed.———Irememberhavingbeen(...)whenwegotoutofthehotel.———好像有人跟踪我们。———我记得刚出旅馆时就有人跟踪我们。翻译时需特别注意英语原文中无其形但又有其意的词语。如(1)中后两句中的动词“exercises”被省略,突出英语以简洁为美、精炼压缩的特点,但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汉译时须采取增词法,将省去的两个动词意思均重复,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语言生动有力。同样,例(2)中的“跟踪”只有重复,才使汉语语篇衔接紧凑。由上文可见,英语中常常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动词,而汉语则往往重复再现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有时为了保持语法的正确;有时是为了促成结构的整齐匀称、表达流畅的需要;有时既是语法的要求,也是修辞的需要。3.小句性省略谈及英语小句性省略现象,首先我们须明确小句省略和复句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直接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构成一个复句。复句可是平行关系,也可是主从关系。在平行结构的复句中小句有相同的地位,而主从结构中的复句中各小句之间的地位则不同。

Halliday提出,在小句中有三种类型的主从结构关系:条件(通过表结果、目的、条件或原因等的小句表达),附加(通过非限定性关系小句表达)和引述。(Halliday,199-200)在复句中平行结构和主从结构可以任意组合,如下文所示:(1)———Johnwasabouttoattendthemeeting,butsomebodycalledinandhadsomethingurgenttotellhimsohehadtoputoffthemeeting.———Who?(2)IkeepquietbecauseBarbaragetscrossifanyonemen-tionsJack’sname.Idon’tknowwhy.(3)———Ifinishedwritingthepaperanditisgoingtobepub-lished.———When?例(1)和(2)有一共同点,即第一个小句均在被预设的范围之外;另外,在(1)句的平行结构中,Who?(谁?)与somebody(某人)前后衔接;被预设的小句是somebodycalledin(有人打电话来),句子剩余部分也在预设范围内,其意义应为“Whocalledinandhadsomethingurgenttotellhimsohehadtoputoffthemeeting?”汉译例(1)的答句时,应采取重复的手段,译为:“是谁那么急着打电话进来说有紧急的事情要跟他讲以致他不得不推迟会议?”相应地,处理例(2)时,也须通过重复手段将省略的主从结构重复译出“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果有人提及杰克的名字巴巴拉就会发怒。”(Idon’tknowwhyBarbaragetscrossifanyonementionsJack’sname.)例(1)和(2)体现了一个原则,即任何类型的省略小句都可以预设复句中的任何小句,然后又自动地预设在它之后(在并列结构中)和所有依赖于它的(在主从结构中)小句。(Hall-iday,201)但要注意的是,这一原则也有限制,甚至还有造成歧义的可能。如例(3),答句“When?”在这里既可指“Whendidyoufinishwritingthepaper?”,也可指“Whenisitgoingtobepublished?”如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解决取决于诸多因素,有一种倾向是预设更靠近的成分;也就是说在复句后部的成分,而不是前部成分,尤其是当在后面的成分较长时,更是如此。但此策略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故在汉译英语小句省略句时,究竟应重复句中哪部分内容,须慎重考虑。

三、结语

本文研究得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复、替代、省略、照应和连接词的使用上,从中分析比较中总结出英汉互译中重要的转化策略:1.汉语使用重复时而英译时多使用替代;2.汉语使用重复时而英译时则多使用照应;3.汉语省略或隐含连接词时而英译时则多使用连接;4.汉语使用名词、动词或小句省略时而英译时则多使用重复。衔接是构成英汉语篇的重要条件,而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篇交际,要实现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而进行的语际之间篇章意义的相互转换,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英汉互译中语篇的衔接手段的差异。纽马克也曾说过,“衔接是语篇分析或篇章语言学中可用于翻译的最有用的成分”。因此,了解衔接模式不仅是我们正确理解源语句意和把握原文框架结构的关键,也是我们正确传达源语信息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巧珍,贾德江.形合、意合的英汉对比与翻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91-93.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4]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别塔的重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6]邵志洪,岳俊.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2004年TEM汉译英试卷评析[J].中国翻译,2005,(1):71-7.

[7]孙庆文.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5卷,(4):61.

[8]王俊华.初探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作用[J].温州大学学报,2005,(4):67-71.

[9]王佐良,丁住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141-155.

[10]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英汉词性范文篇7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有效性

1引言

文秋芳教授首倡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orientedapproach,以下简称POA)(2015,2017)理论,旨在解决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弊端。POA理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理论成熟期,目前已有较多的英语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验以POA为理论依据,并检验教学有效性。但此类研究聚焦于以下几方面。(1)在“驱动—促成—评价”各教学环节中,选取某一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曹巧珍2017;邱琳2017;孙曙光2017),总体认为,产出导向法能提升学生产出质量,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有所提升。(2)针对大学英语课本中单个单元教学展开(张文娟2017;曹巧珍2017;张楠等2019),通过产出任务的划分及教师“横向纵向脚手架”的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教师角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1]。(3)基于POA理论对于教材尝试改编(常小玲2017)。综上所述,以POA为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教学效果,但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部分的教学效果实验研究比较鲜见。因此,本文通过开展POA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产出情况,探讨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POA教学模式能否帮助学生掌握四级翻译中常见的翻译技巧?(2)在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教学中运用POA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157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分别为会计学1901班57人,电子商务1901班50人,物流管理(仓储方向)1901班50人。因考虑到三个平行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三个班均设定为实验组,对翻译教学由笔者采用“产出导向法”授课。而不另设对照组,实验结果通过三个自然班的前测与后测成绩对比进行分析。

2.3翻译教学设计

教学实验共持续12周,每周2课时,按照POA理论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设计[2]。另外,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料均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中翻译部分题型,以此有针对性地探讨对于四级翻译能力的提升效果。在驱动环节。教师根据翻译题型,创设出翻译应用的实际交际场景。例如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名山或传统节日,并在驱动环节让学生尝试产出。在促成环节。教师对2012~2019年的四级真题及部分模拟题中翻译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将翻译任务划分为词汇、句子及篇章子任务,并对其每部分涉及的翻译技巧录制成微课,在促成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通过子任务与微课保证促成环节各部分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在评价环节。学生通过试译宝翻译平台完成产出任务,对词汇英译汉、词汇汉译英、句子英译汉、句子汉译英、篇章英译汉、篇章汉译英六项翻译产出,结合试译宝翻译平台机评得分,对翻译中的用词、词性的转换、句子语序的调整、主被动句的转换、语篇的衔接等方面进行点评打分。并给学生进行反馈讲解,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3]。

2.4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实验使用的测试工具为前、后测试卷。两次测试翻译题型一致,包括词汇英汉互译、句子英汉互译、篇章英汉互译。考查点一致,包括词性转换、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被动句的转换、语序调整、翻译的衔接与连贯。前后测的题目均采用历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中的翻译题目,评分由试译宝机器评分与任课教师评分的平均分构成。对前后测各项的机评和教师评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分别为0.647、0.686、0.799、0.607、0.423、0.769,同时显著性均<0.001,表示评分有一致性,皮尔逊相关系数越高说明评分的一致性越好,即机评和教师评进行一致性较好。教师参考四级翻译评分准则,并结合词汇、句子和篇章考查点综合评分。前后测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词汇翻译成绩对比

由表1可知,对三个受试班级词汇汉英翻译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277.468,P<0.001)。具体表现为总体上三个班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词汇翻译考查较多的涉及词性转换翻译技巧,例如动词转换名词、动词转换介词、动词转换形容词、形容词转换动词。因此,在前测和后测以及促成翻译活动中,针对词性转换结合四级真题进行带产出任务的促成练习。经过驱动—促成—评价教学环节,以及课后微课学习,结合表1可知,不同专业三个班词汇英译汉后测成绩均高于前测成绩,说明POA对学生的翻译水平中词汇英译汉能力有提升作用。其中,动词转换名词、动词转换非谓语动词成分能力提升显著。由表2可知,对三个受试班级词汇英汉翻译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355.650,P<0.001),具体表现为总体上词汇英汉翻译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不同专业的三个班词汇英汉翻译前测得分较词汇汉英翻译得分高,后测得分幅度也较词汇汉英翻译后测得分高。说明带有明确产出任务,以产出任务促进有目标的学习,对词汇英汉翻译能力有提高,这也与外语译入母语具有优势存在巨大关系[4]。

3.2句子翻译成绩对比

由表3可知,对三个受试班级句子汉译英翻译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双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186.868,P<0.001),具体表现为在总体上,不同专业三个班级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不同专业类别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7.338,P<0.001),具体表现为在总体上,会计学1901的得分显著高于物流管理(仓储方向)1901和电子商务1901,即以POA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句子汉译英翻译成绩提升有很大作用且提升效果相似。由表4可知,对三个受试班级句子英译汉翻译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双因素的方差分析,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不同专业类别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0.989,P>0.05)。专业类别和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5.217,P<0.01),不同的专业分别在前测(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为在前测时,会计学专业的得分显著高于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然而,不同专业在后测(P>0.05)时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会计学专业入校高考成绩高于其他专业两个班级,因此,英语成语也高于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大一新生,高考成绩对此次前测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POA翻译教学模式,不同专业在后测时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POA教学理论也对句子翻译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提升作用体现在前测句子翻译时,学生体现出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句子断句、主被动句的选用以及一个句子存在多个动词的情况,各短句之间缺少连接词。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出的句子语序容易受原文负迁移现象,一些句子不能调整成符合目标语表达方式的句子[5]。经过POA翻译教学模式,从后测翻译试题中评阅中,发现学生对于翻译中出现的主被动句有了较好的理解与转换,句子中多动词的情况有所减少,学生动词可以转换其他词性或以非谓语动词形式处理。3.3篇章翻译成绩对比由表5可知,对三个受试班级篇章汉译英翻译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1560.367,P<0.001)。具体表现为在总体上,三个班篇章汉译英翻译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6]。不同专业类别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1.933,P>0.05),专业类别和时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83,P>0.05),即POA指导的翻译教学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篇章汉译英翻译有提高作用,对不同专业间篇章汉译英翻译成绩提升效果相似。专业类别和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6.345,P<0.01),不同的专业分别在前测(P<0.01)时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为在前测时,会计学1901得分显著高于物流管理(仓储方向)1901和电子商务1901。然而,不同专业在后测(P>0.05)时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物流管理(仓储方向)1901(P<0.001)和电子商务1901(P<0.001)在前测和后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但是会计学1901(P>0.05)在前测和后测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7]。

4结论

三个班的前测、后测成绩对比表明,POA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翻译水平。实验证明,在有限的课时内,以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为标准,通过驱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微课对词汇、句子及篇章的子任务促成,翻译平台机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使翻译所学和所用对接。对于四级翻译常见的翻译技巧,部分有明显的提升。词汇翻译表现出的提升方面为词性转换中动词转换名词、名词转换动词、形容词转换动词;句子翻译表现为对句子语序的调整有明显提升,以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调整句子语序,根据汉语与英语的表达习惯,相比较前测,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定语与状语的位置,就主被动句的调整有较好的提升,学生能够识别出主被动句在翻译中的使用;篇章翻译部分表现为学生能够关注到文章上下句的衔接[8]。然而,翻译能力和技巧运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显然本实验研究持续时间不长,还不能全面系统地证明POA理论体系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翻译能力就四级考试翻译层面还有一定的提升,更高级别、更全面的翻译能力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巧珍.“产出导向法”之教师中介作用探析——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7(1):15-22+100.

[2]常小玲.“产出导向法”的教材编写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59-368+438.

[3]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86-396+439.

[4]孙曙光.“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97-406+439.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6]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438.

[7]张文娟.“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17(3):377-385.

英汉词性范文篇8

句法指的是句子的排列组合规则。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一个词都在句子中充当一个合法的成分,通过判断它在这个句子中的成分,就能准确判断单词的词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句子的结构,要确定句子中某个词的意思比较就容易。因此,翻译外贸英语词汇时,首先要判断该词在句中的成分及词性,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如:

1、Theirfirmhavecontractedtobuildadouble-purposebridgeacrosstheriver.

他们公司已签约承建一座横跨大江的两用大桥。(contract在句中做谓语,为不及物动词,与to连用,意为:订合同)

2、Theygotaheavyfineduetothebreachofthecontract.

由于违反了合同,他们受到了巨额罚款。(contract是breach的定语,为名词,意为:合同)

二、根据词的搭配关系确定词义

词语搭配指的是句子成分内部词与词的搭配使用,如名词词组内部中心词(名词)与其修饰语(定语)的搭配,动词词组内部动词与其宾语或状语的搭配等等。因此,当我们确定了其中的一个词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词的意思来确定与之搭配使用的另一个词的意思。如:negotiable该词在修饰不同的名词时,含义有较大不同,应仔细辨别。

1、ThepartofthecontractpriceshallbepaidinUSDbywayofanirrevocableL/CagainstpresentationbyContractortothenegotiablebank.

该句中的negotiable修饰bank,意为“议付”,应译为“合同价格要根据承包人要求,在议付银行以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方式用美元支付。”

2、EnclosepleasefindanegotiablecopyofB/L.

该句中的negotiable修饰copyofB/L.意为“可转让的”,译为“随函寄上可转让的提单一份,请查收。”

三、根据专业来确定词义

外贸英语函电中涉及各种不同的专业,专业不同,某些词语的词义也就相应的需要调整。因此,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词义也是正确翻译外贸英语函电的重要因素之一。如:

discount在外贸英语中意为“折扣”,但在银行业务中,它的意思则是“贴现”。

1、Ifyouorderfor5,000sets,wewouldgiveyou10%discount.

句中的discount意为“折扣”,译成“如果你方能订购5000台,我方将给予10%的折扣。”

2、Weshalllodgea80-daynoteinthebankfordiscount.

句中的discount意为“贴现”,译成“我们要把一张80天的期票提交银行贴现”。

四、使用词的引伸义

外贸英语函电英译汉过程中,在词典上找不到适当词义时,不要照搬词典中的解释硬译。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这个词所含的基本意义,结合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引申该词的意义,选择较恰当的汉语来表达。当然,这种引申除了单词外,还包括词组,甚至句子。

1、Itisimpossibletopurchasesuppliesateconomicpricesatpresent.

该句中的economic意为“经济”,此处引申为“较低”,译成“目前不可能再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此货”。

2、Inreplytoyourinquiry,wetakepleasureinmakingyouanofferasfollows,providedyourreplyreachesuswithin7daysfromtoday.

该句中的reach意为“递给”,在此处引申为“送达”,译成“为答复贵方询盘,我方报盘如下,以贵方回复在7日内送达我方为有效”。

五、通过词性转换确定词义

词性转换就是译时往往改变英语某些词的词性,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在外贸英语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逐词对译,只有转换词性后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1、Wearepleasetosendyouourquotationforthegoodsyourequiredasfollows.

译文:我方对贵方所需要的商品报价如下。(quotation:英语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

2、Yourfaxaskingustoofferyouthesubjectarticlehasreceivedourimmediateattention.

译文:贵方要求我方发盘标题下商品的传真已立刻受到我方关注。(immediate:英语形容词转换为汉语副词)。

词语是构成外贸英语函电的最基本单位,从以上分析和例句中可以看出,翻译时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盲目理解词义,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外贸英语函电词汇的独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每个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误译而影响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尹小莹等,外贸英语函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黄莉娜,商务英语函电英译汉一词多义的选择[N].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

[4]江澄,实用经贸英语用法词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英汉词性范文篇9

关键词:HowtoGrowOld;对比语言学;翻译

1背景

HowtoGrowOld本是罗素的一篇著名演讲词,收录在《罗素回忆录》一书中,写文章时他已八十多岁。这位英国大哲学家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博大的胸怀气度和深邃的哲学思维对“怎样才能活的老”这一主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领悟。本文选取庄绎传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章的开篇,出人意料地告诉读者,虽然标题是“怎样才能活的老”,实际上罗素讲的是“怎样才能不老”。第一个忠告就是在祖先中选择一位楷模去效法。第二部分,罗素老人介绍了自己的保健经验,即坚持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习惯。第三部分,也是第三个忠告,告诫老年人要克服老年性心理障碍,最后一部分是对老人们能迅速转变精神面貌的期望。在现代语言学领域中,对比语言学这个分支的研讨范围是限于对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研究来发现和建构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关系和对等关系,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翻译的干扰因素。对比语言学为翻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体系,给翻译研究指明方向[1]。

2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

2.1依据原文与译文的具体语境。语境即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属于语言学的范畴。纽马克精辟地论述过:在所有翻译中,语境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是罗素的一篇演讲词,在翻译时就要保留他的语言简洁,而又寓意深远的风格。只有这样,源语言读者眼中的罗素与目标语读者眼中的罗素才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例如文中开篇讲到老年人的生活时用了“asuccessfuloldag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中successful词义为:达到目的;获得成功的。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实际情境,这里讲的是老年人怎样拥有“成功的”晚年生活。故庄绎传将其译为“晚年过得好”,精准传神地译出了successful在本文中的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具体意义,体现了原文的语体风格。又例,在Thebestwaytoovercomeit的翻译中,庄绎传将其译为:最好的办法是排除这种恐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对overcome的汉译:克服;战胜;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上下文,本句的it指“恐惧”,在汉语中,“克服”与“恐惧”不能构成逻辑搭配,译者将灵活处理为“排除恐惧”,高度契合了原文的具体语境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再例Butinanoldmanwhohasknownhumanjoysandsor⁃rows,依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human词义为:人的;人类的;有人情味的。根据上下文看,此处的human是指的老年人的一生的经历,也就是“人生的”。那么“know”在这里译为“知道”就与hunman不合逻辑搭配了。根据韦氏新大学词典对其释意是tohaveexperienceof,故可译作“经历”。庄译:但作为老年人,人生的悲欢离合你已经都经历了。2.2词性的恰当转换。词类转换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按照目的语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而进行相应的词类变换。奈达是词性转换研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不仅要求单词意思对等,更要求语义、信息和风格的对等。在转换中,要尊重原著的意思,把握词汇和语境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保证译文的忠实与通畅。例1)undueabsorptioninthepast.庄译:过分地怀念过去。(N→V)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中动词多用,由动词absorb派生的名词absorption在翻译时,运用了变译的手法,将其灵活地转换为动词,使译文通顺自然,表达生动。2)Intheyoungthereisajustificationforthisfeeling.庄译:年青时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N→V)代表抽象的事物的名词在翻译时译成动词,更能突出句子的主体动作,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2]。若仅仅为了保持字面上的“忠实”而不变换词性,将其译成“年青时有这种想法是有正当的理由的”,就会引起意义的混淆。2.3发挥汉语优势——巧用汉语四字格结构。四字格是汉语中独特的词汇现象,在人们的言语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是人们喜闻乐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作为汉语言的精华,若在翻译时运用得当,可使译文的语言形式获得均衡的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例1)remainedaterrortoherdescendants.庄译:使儿孙望而生畏。此处处理得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也符合原文的意思,将我们的文化里对优秀的长辈的敬畏之情展现得洒脱传神。同时贴近原文,形象生动,获得言简意赅,平稳协调的修辞效果。2)Sheinquiredthecauseofhismelancholy.庄译:就问他为什么闷闷不乐。此处对melancholy一词译成汉语的四字格,运用巧妙,表意更加丰富深刻,充分发挥了译入语优势。3)isproperrecipeforremainingyoung.庄译:要想永葆青春。此处四字格的使用更是流畅自然,文字隽永,富有韵味,为译文增添了不少色彩。2.4形象再现原文修辞格。平行结构是英语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手法,使句子铿锵有力,语气贯通,韵律顿挫,行文清晰,音调和谐。例如Itdoesnotdotoliveinmemories,inregretsforthegoodolddays,orinsad⁃nessaboutfriendswhoaredead[4].此处平行结构,庄译通过增词,使译文意思完整,达到了语意通顺,条理清晰的效果。Ifthisistrueitshouldbeforgotten,andifitisforgottenitwillprobablynotbetrue[4].此句庄译的处理为直译,庄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去想它,而如果你不去想它,情形就很可能不是这样了[4]。原文与汉语的表达形式不谋而合,句式对称,结构平行,既照原文形式,也突出了原文思想。句子前后呼应,意思连贯,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4)Andif,withthedecayofvitality,wearinessincreases,庄译:而且,随着生命的衰退,健康的衰弱,thethoughtofrestwillnotbeunwelcome[4].庄译:休息一下是应该的。对偶是汉语中重要的一种修辞形式,具有工整对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特点[3]。本句若逐字直译为“活力的衰退,疲惫的加剧”,则会貌合神离。译者将此处改用对偶,结构整齐匀称,醒人耳目,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句中的rest并不是指的“休息一下”,而是“死”的一种委婉说法,willnotbeunwelcome也是双重否定结构的委婉语。委婉语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译文用演讲口语的句式和语气将原文委婉的意思充分展现,高度贴近原文。5)issomewhatabjectandignoble.庄译:那就有些让人瞧不起了。此处同义复现,abject和ignoble同义,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这种同义复现既是避免重复用词,又是前后呼应,实现语义上的衔接。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此处汉译是省略复现译法,细腻传情,表达效果更强烈。6)one'sownpastisgraduallyincreasingweight.庄译:自己过去的经历就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包袱。暗喻属于英汉互通的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明喻和暗喻。译文为了保留原文修辞的特色,选择的是直译。与明喻相比,暗喻在英语中更常见,此处为形容词型的暗喻,将抽象概念用简单的形容词gradually来描述。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7)Anindividualhumanexistenceshouldbelikeariver.此处明喻,译文直译为“一个人的一生应像一条河“,本体和喻体在译文中直接出现,准确再现了原文内含与修辞形式。

3长句译法

1)narrowlycontainedwithinitsbanks,andrushingpassion⁃atelypastrocksandoverwaterfalls.Graduallytherivergrowswid⁃er,thebanksrecede,thewatersflowmorequietly[4].本句译文采用了分译法,对原句进行了拆分和重组。庄译:起初窄窄的,夹在两岸之中,急速地流动着,冲过岩石,冲下瀑布。汉语靠语序来表明句子内在逻辑关系且多用短句,而英语惯用长句子表达。庄译:渐渐地,河面变宽了,两岸变得越来越远,河水静静地流动着。因而在此处的汉译中,庄译通过对原文的拆分使译文条理明晰,逻辑关系明确。译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节奏紧凑,前后呼应。2)theybecomemergedinthesea.庄译:因为这时,你已融入了大海这是长句中的一小段节选,本句增加了概括性词语“因为这时”。译文采用了增译法,满足了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增补翻译内容的一种措施,保证原文语法结构完整及意思准确。

4结束语

庄绎传的译文依据原文具体语境,理解原文意义,忠实原文,并依据汉语审美习惯,措辞幽默,语气委婉;能恰当进行词性转化,使译文灵活自然;能发挥汉语优势,运用四字格,使译文地道流畅,朗朗上口,有韵律感。较好处理原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高度贴近原文。译文保留了大哲学家罗素演讲的语言简洁,而又寓意深远的风格。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将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读者加深对原文的解读,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及文化传递,使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的接近源语读者,使源语言读者眼中的罗素与目标语读者眼中的罗素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商艳,金鑫.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企业网站翻译——以东风悦达起亚官网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5(1).

[2]张阳.英汉翻译词性转换的现状研究[J].明日风尚,2016(15).

[3]陆云.谈英译汉中的语言均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0-84.

英汉词性范文篇10

关键词:语境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语境属于语用学范畴,实际为语用语境,语用学涵盖语用主体、话语实体和语言环境三个方面,而语言环境的创设是语言理解的必要因素。语境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和话语意义的阐释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挖掘情景意义,打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结合翻译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逻辑和文体风格,并辅之翻译技巧,从而对英语文本的翻译实施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过程把握,进而实现更好的语义转换。

一、语境理论的基础

(一)语境理论的生成阐释

语境理论由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体现了“情景意义”思想,认为语言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语境研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意义”也是语言在语境中应用的功能。所以语境理论就是指在语言学中将话语与情景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固定的“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中有效推测词语的功能,并实现对话语意义的估价。语境理论打破了文化屏障,通过交际环境和信息超载加强与固定场景的联系,使语言阐释的定向和聚焦都更加清晰,以弥补当下语言研究中缺失的信息。语境理论为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语义阐释提供了新的途径,引起了人们对情景语境的重视,意识到语言学的意义不仅包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括情境意义,从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结合真正实现了语言学的功能。

(二)语境的功能

日本学者西稹光正将语境的功能分为限制、解释、设计、生成、补救、转化和获取功能。我国学者王建华将语境的功能归纳为限制、协调、省略、创造、补充、设计。笔者认为,语境的功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解释功能,是指通过语境可以解释语言、语义、语法、修辞学、词汇学和语用学等。二是限制功能,是指语境可以限制语言的沟通方式,比如语言的范围、内容、定位等。三是生成功能,是指在语言环境中充分展现词汇和语句的释义,语境可以清晰明显地表达话语的意义。四是隐性功能,是指语境可以扩展语言的意义。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会隐性表达语言的认知背景、语义条件等代替直接的显性表达。五是指导功能,是指语境可以指导人们通过交际习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传统习俗等进行语言阐释。六是设计功能,是指语境可以设计语言交际的风格、逻辑、形式、结构等,能够进一步体现出交际对象的主观意识。七是补救功能,是指人们在接受含有歧义和多义词的语句后,会根据语境自主屏蔽歧义词、减少多义词[1]。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运用语境理论的必然性

(一)契合“多语主义转向”,促进学生对语言承载内涵的理解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较好地契合了全球的“多语主义转向”,当前英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与学”的传统模式,而是应从认知模式上更注重英语教学的成熟性和适应性,向外立足国际语境。语境理论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加关注英语学习的动态性和临场性,超出了英语教学的固定范畴,为学生的翻译学习带来更多可视化的言语资源。创建翻译教学的语言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多元语言和文化内涵,强化学生对英汉互通和语言交际的意识基础,使其有目的地使用多模态的英语资源,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能够明晰翻译文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实现从当下场景到文本场景的理念、意识、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的转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等语言承载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翻译规律,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

(二)丰富语言文本的结构,加深对汉英语义逻辑差异的了解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升级与革新,翻译软件与翻译AI系统被广泛运用,但翻译软件的局限性却依然存在,始终难以高精确度地翻译文章。翻译软件的缺陷不仅在于编程中的语言代码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语境,缺乏对一定的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结合。基于语境理论视域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丰富语言文本的结构,将翻译文本放入一个连续性的排列事件中,重塑学生的审视观念,避免因武断的思维而只翻译文本的表层。英语翻译教学应用语境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对汉英语义逻辑差异的深入了解。汉语属于隐性语言,运用自由,结构具有弹性,逻辑关系不明显,句式较为松散;英语属于显性语言,句型固定,主语和谓语是必要的语言成分,结构严谨。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按照词汇的释义和句式结构特点,而应从文本的基本框架和语言环境出发,使翻译更加通顺、连贯、透彻,更能反映语句的表达核心[2]。

(三)释放对英语语言的固定态度和观念,增强学生研究语言的动力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用语境理论的价值还包含对英语语言固定态度和观念的“解放性转变”,使学生将英语学习的意图从应对考试转变成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英语在国际社会和自我成长道路技能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层次了解翻译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蕴含的情感精神,真正实现对语言态度的重新构建,以平等开放的眼光看待母语和英语的差异,认可所具备的双语能力优势。同时,语境理论的运用有助于英语教学,彰显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身份,增强学生从英语文本的多种属性和角度研究语言的动力,实现学生与作者、现实、源语言的多重互动,在语言环境下更好地感知文本的整体意义、主旨和风格,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语言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

(四)实现翻译教学的文化对等,使译文富有文化生命力

英语语句构成的思维逻辑为直线型,汉语是螺旋型,两者的表达具有文化对等性,所以文本翻译的基础就是掌握英语的语言构成的逻辑特点,将翻译文本按照目的语的语言构成规律将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语码转换,使其成功转化为目的语的表达范畴中。将语境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能够实现翻译教学的文化对等,减少因英汉的同质异构性造成的翻译障碍,提高学生的英汉互译准确性,精准表达源语信息,弱化因不同逻辑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翻译困难和理解错误,使译文富有文化生命力。语境理论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语言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再将翻译单一视为语码的转换,而是语义功能、语言意义和文化的互动转换,切实增强学生英语翻译的文化对等意识[3]。

三、语境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注重语言环境下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实现语言形式的对等转换

学生在开展大学英语翻译学习前,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基础和翻译技巧,而翻译就是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下的语言、意义、语用和文化的选择和传递。语境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注重语言环境中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加强对目的语言的解码和语言文化顺应,从而实现翻译教学的文化移植。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具有文化差异词汇的外延意义,增强学生对语境顺应的语义重构的能力,使翻译译文明晰化和具体化。例如“Again,theRussianarmyretreatedtosafety,NapoleonhadaclearpathtoMoscow,buttheoccupa-tionofthecitybecameanemptyvictory.”译文为“俄军再次撤往安全之处。拿破仑顺利进入莫斯科,然而,对该市的占领成为毫无意义的胜利。”学生通过直译的方式会将“aclearpath”翻译成“清晰的道路”,将“anemptyvictory”翻译成“空洞的胜利”,这种翻译结果就是典型的非语境下的翻译现象,只单一翻译了源语词汇和短语的意思,未深层次考虑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翻译文本和汉语所蕴含的表达逻辑和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目标语句进行正确解码,明确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点,结合语境可以将“aclearpath”清晰的道路转换成“顺利地”,将“anemptyvictory”空洞的胜利转换成“毫无意义”,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文化下词语的延伸意义,实现语义和语用文化的对等转换。

(二)采取借用法,掌握语境理论下“形同异同,形异意同”的翻译技巧

借用法是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翻译的一种方法,是指运用汉语中的谚语或俗语进行翻译。借用法必须要结合语境理论,根据语句的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表达逻辑等才能掌握英汉翻译互通的关键。借用法适用于英语和汉语中在表达方式、意思、形象等非常相似或接近的情况,可以直接运用“拿来主义”,用汉语的俗语或谚语直接传译。比如,“aboltfromtheblue”———晴天霹雳、“castleintheair”———空中楼阁、“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等。这种翻译是利用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形同意同”的特征,而若未基于语境理论,就会将“cas-tleintheair”译成“空中城堡”,将“aboltfromtheblue”译成“碧蓝天空下的闪电”,从而难以达到形神兼备和通晓顺畅。借用法还适用于英汉中不属于形同异同,但属于形异意同的表达方式,也需要结合语境理论完成翻译,比如“haveanaxetogrind”———别有用心、“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见略同、“Thespi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三个例子中,第一个短语的语句表达无法移植,第二个短语直译为“相似的人想法一致”,第三个语句直译为“思想愿意,身体软弱”,未按照语境理论进行翻译就会丧失语句的精炼之美,难以正确转述核心含义。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反向思考,即使是具有相同表达习惯的语句,也要切忌生搬硬套,比如“pullone'sleg”并不是汉语中的“拖后腿”,而是“开某人玩笑”的意思;“eatone'swords”与汉语的“食言,不遵守承诺”并不对等,而是“收回前言,承认错误”。这类语句只是形似意不似,在翻译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提高警惕,避免被表面相似的表达方式所误导[4]。

(三)立足于英汉的表达逻辑和结构顺序进行语序的调整和转换

翻译并不只是将语言的表层语义转换成其他语言的语义形式,而是需要对翻译文本进行理解、转换、重塑,形成表层与深层结构逻辑相同、语意相同的句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语境理论,掌握英语和汉语中语言结构顺序构成的差异,注重两种语言逻辑结构的共性和个性,根据语法和表达逻辑进行结构转换,最后构成结构、逻辑、语义互通的译文。例如“Atleastsevenpeoplehadbeenparticularlyandlastinglyhelpfultome.Irealized,swallowinghard,thatabouthalfofthemhadsincedied,sotheywerefor-everbeyondanypossibleexpressionofgratitudefromme.”译文为“至少有七个人对我有影响深远的帮助。但令人难过的是,我意识到他们中已经有半数人过世了,因此他们永远无法接受我的谢意了。”根据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通常先表述事件的原因,后陈述结果。翻译文本是先总体概括,表明原因,而后阐释原因形成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使学生明晰两种语言结构顺序的差异,使学生通过掌握语言逻辑和文化的同性和差异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调整语序和转换结构,使英译汉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习惯。

(四)结合语境理论注重英汉词性的转换,运用增补和省略正确表达文本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注意词语和短语性质的差异和转变,并要结合语境理论进行词语词性的转换,比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等。比如“Themodernworldisexperiencing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译为“现代世界的科技正迅速地发展。”英语文本中的形容词“rapid”就需要转译为汉语中的副词“迅速地”。部分英语语句的表达若采用直译法翻译,则会发现句中缺乏与汉语句式的对应词汇,需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环境对原句进行增补,使译文更完整地符合并再现翻译文本。比如“Weneedcleanair,butunfortunate-ly,airpollutionisgenerallypresent,especiallyinci-ties.”译为“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但不幸的是,空气污染普遍存在,尤其在城市中也是如此。”原句中的“especiallyincities”直译后的表述不完整,因此在译文中应增加“如此”。部分语句翻译需要增补,而部分语句翻译则需要省略。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将翻译文本中的某些词和短语直译后会使译文更加累赘,则需要省去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冠词、代词或连词等[5]。比如“Therewasnosnow,theleavesweregonefromthetrees,thegrasswasdead.”译为“未下雪,但叶落草枯”,其中的“叶落”通常指树叶掉落,所以省译了“fromthetrees”。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彰显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汲取文化精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莉.语境理论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3).

[2]胡文璐,史妙,杨伶俐,等.语境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双关语对比研究[J].校园英语,2021(19).

[3]郭军义.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4]巩雪.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