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

时间:2022-01-10 11:00:00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

随着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信息数据的互动共享和互联网社交圈的广泛形成,互联网网络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从语言的类型分类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和形式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与人们的认知能力、主观思想、社会观念、民族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所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网络语言在民族属性和语言属性上的对比会更加鲜明。傅轶飞编著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2013年6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便是一本经典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比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专著。该书有三个研究关键词:“英语网络语言”“汉语网络语言”和“认知语言学”。前两个是研究对象,后一个是研究方法。全书一共分为6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英汉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现状、网络语言的理论基础、英汉网络语言的词汇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规律研究,以及认知上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这对我国英汉双语语言教学以及英汉文化交流和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来对比当前英汉网络语言的发展状况的话,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英汉网络语言共性

在认知语言学中,不同民族的语言往往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群体特性而产生不同,英汉网络语言也是如此,它们都是诞生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交际情境,是互联网中网友约定俗成和互相认同的语言形式,因为其精炼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引申义而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英汉网络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它的认知性更加显著,往往简单的词汇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事件和背景,但从语言的表面形式是很难猜测到网络语言的正确意义的。也就是说,英汉网络语言的社会认知性都较强,与互联网语言交际实践的环境、心理、文化、事件、使用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英汉网络语言都有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替代原有字符,如汉语中的“粉丝”(现也指fans),英语中的“Iheartyou”中的“heart”指代“love”。笔者认为,英汉网络语言中的许多语言创新方法是存在共性的,因此,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一些网络创新语言的预测和引导。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英汉网络语言差异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架构中,英汉网络语言都根植于各自民族文化的社会认知性,但从具体的构词规律、语言特性和表达目标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一是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法上的不同造成网络语言变形的不同。在英汉网络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缩写词,但是两种缩写方法却呈现着明显的认知差异。比如,与IDK(Idon’tknow)等常用的保留所有单词首字母的变形方法相比,它的随意性和符号性更强,也就是说,社会约定俗成在这个词语诞生的时候所给予的认知压力更强。关于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汉语网络语言更加生动,含义也更加丰富。汉语是表意和表音相结合的文字,而英语是纯粹的表音文字,因此,在网络交际中的意义拓展和词义辨析变形中的应用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这是由语言的不同特性所决定的。二是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规律上的不同造成了网络语言特征的不同。在该书中作者指出英汉网络语言在创新性、通俗性、简约性、数字化、符号化、隐喻性、诙谐性上基本相同,但是英语的单词构词相对更加灵活,网络语言甚至会制造出一批全新的词汇,比如Watergate类似网络词汇的创新和形成;而汉语的单个文字基本不存在较大的变化,但由于不同单词的词汇组合在象形、表意和表音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汉语网络语言内涵引申义相对来说更加丰富,它的阶层性、情绪化、戏谑化和娱乐性也是英语网络语言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它们都是一个建立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动态变化的语言现象,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是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语言变异和融合的典型研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繁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都给英汉网络语言提供了强大动力。而该书是从社会学角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英汉网络语言形成、认识、实践和发展的专著,它的意义就在于透彻地分析和总结了英汉语言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为英汉双语教育教学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同时也从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中深入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根源,对网络语言的创新形式和创新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作者:陈瑞 单位: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