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08 02:13:51

商标管理

商标管理篇1

第二条依法登记从事印刷、印染、制版、刻字、织字、晒蚀、印铁、铸模、冲压、烫印、贴花等项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承接商标印制业务的,应当申请《印制商标单位证书》。

第三条《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承接烟草制品和人用药品商标印制业务的,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

第四条申请《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承印商标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及仓储保管设施等条件;

(二)有健全的管理商标印制业务的规章制度;

(三)有3名以上取得《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五条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资格经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考核产生,其证书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

第六条申请《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的,应当按规定填写《印制商标单位申请表》,报送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时附送能够证明本办法第四条所述内容的相关文件。

第七条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自收到齐备的申请书件之日起30日内签署意见并上报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件之日起30日内做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印制商标单位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书件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对申请印制烟草制品和人用药品商标资格的,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件之日起30日内签署意见并上报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件之日起30日内做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印制商标单位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书件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印制商标单位证书》每两年验证一次,商标印制单位应当在每两年期满前两个月内经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发证机关申请验证。逾期不验证的,由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商标印制单位因人员变动等原因不再具备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商标印制业务,并将《印制商标单位证书》交送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由其上交发证机关。

第十条商标印制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主要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登记机关办理有关手续后30日内,经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新的证书。

第十一条商标印制委托人委托商标印制单位印制商标的,应当出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合法的营业证明或者身份证明。

第十二条商标印制委托人委托印制注册商标的,应当出示《商标注册证》或者由注册人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签章的《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并另行提供一份复印件。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被许可人需印制商标的,还应当出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并提供一份复印件;商标注册人单独授权被许可人印制商标的,除出示由注册人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签章的《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外,还应当出示授权书并提供一份复印件。

第十三条商标印制单位在承接商标印制业务时,对商标印制委托人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及商标图样,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核查下列内容:

(一)所要印制的商标样稿应当与《商标注册证》上的商标图样相同,并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标明注或者R标记;

(二)印制未注册商标的,不得违反《商标法》第八条的规定,不得标注"注册商标"字样或者使用注或R标记;

(三)被许可人印制商标的,有明确的授权书或者其出示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中含有许可人允许其印制商标的内容;其商标样稿应当标明被许可人的企业名称和地址。

第十四条商标印制委托人未提供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证明文件,或者其要求印制的商标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要求的,商标印制单位不得承接印制。对符合规定的,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填写《商标印制业务登记表》,载明商标印制委托人所提供的证明文件的主要内容,《商标印制业务登记表》中的商标图样应当由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加盖骑缝章。商标印制单位承印未注册商标的,应当与商标印制委托人签订合同,明确若所印制的商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时双方各自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商标印制单位应当在其承印的商标标识上标明《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的编号。

第十五条商标标识印制完毕,商标印制单位应当提取标识样品,连同《商标印制业务登记表》、《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复印件、商标印制授权书复印件等一并造册存档。商标印制单位应当建立商标标识出入库制度。商标标识出入库时,应当清点数量,登记台帐。对废次标识应当集中进行销毁,不得使其流入社会。《商标印制业务登记表》及商标标识出入库台帐应当存档备查,存查的期限为两年。

第十六条商标印制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责令改正,并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所述的非法印制商标标识行为:

(一)未取得《印制商标单位证书》,承接商标印制业务的。

(二)未取得烟草制品或者人用药品商标印制资格而承印烟草制品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

对非法印制商标标识的,依照《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处理;构成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依照《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中的"商标印制"是指印刷、制作带有商标的包装物、标签、封签、说明书、合格证等商标标识的行为。

本办法中的"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是指在一个商标印制单位内工作并取得《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

本办法中的"发证机关"是指核发《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的地(市)级或者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本办法中的"商标印制委托人"是指要求印制商标的商标注册人、未注册商标使用人、商标被许可使用人以及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其他商标使用人。本办法中的"商标印制单位"是指依法登记并取得《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本办法中的《商标注册证》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所发的有关变更、续展、转让的证明文件。

商标管理篇2

关键词 商标管理 战略 经济利益

一、商标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商标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企业商品与其他商品相区分的标志,而且是企业本身的象征。加强企业商标管理,对树立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标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根本保证。在当今市场经济语境下,商品的发展由原来的“同质性”过渡到现在的“多元化”。每一个企业经营的目的,即在于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使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商标作为一种商品的标志,它帮助并引导消费者去识别商品,认牌购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出自己的商品品牌,也就是代表企业信誉的商标,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才能在多元中树立自身的一元。

其次,加强企业商标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商标作为一种商业标识,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区分商品的意义。另外更为重要的在于其在企业的运作、使用以及大量广告投入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企业商誉的一种承载,一种具化。因此商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其意义关系到企业成败。如果能较好的运作、管理好商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商标管理战略理论

商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项目,它不管需要人力财力的投入,更需要有套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植入。现代各国的大企业通行的做法就是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商标战略。所谓商标战略是“制定者为了本身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运用商标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在非技术性因素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大经济利益,并保持自己非技术性竞争能力优势的整体性战略观念与谋略战术的集成总和体。”

企业要想使商品打开销路,占领市场和巩固市场,就必须注重商标的使用管理。商标的使用管理根据实践主要有如下几种:1、单一商标战略。单一商品上还是多类商品上都始终如一的使用同一个商标。虽然这种方式能简化企业的商标管理,并节约一定的管理成本,但是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即如果其中一种产品的品质存

在问题就会损害其他商标的声誉。并且不能兼顾到每个商品的特点、用途,容易造成商标与商品的冲突。2、不同产品不同商标战略。采用这种这略的一般是生产跨行业的完全不同种类的产品。例如美国的P&G公司针对产品特点的不同分别使用/潘婷0/飘柔0等不同商标。这种策略一方面能区分企业内部各个商标的不同特点,另一方面能可以防止由于各种档次的商品品质上的差异而损害企业所用商标的信誉。3、主副商标战略。此战略的特点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两个商标,其中一个是在适用在各类商品上的体现企业性想象的主商标,另一个是适用在具体类别商品上的副商标。这种战略一方面可以使主商标的名气来影响副商标,另一方面可以用副商标来具化不同商品的特点。采用此战略主要是大型企业。如我国的中国移动公司,其主商标是中国移动,副商标有三个即全球通、动感地带以及神州行。

企业注重商标管理除了是树立企业本身形象外,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为了方式商标侵权的发生,在竞争中做到自我保护。在企业商标保护战略上,主要有以下几点:1、积极的取得商标专用权,也即取得商标的注册。目前世界各国大部分采用的是商标注册主义或商标注册主义与使用主义相结合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注册商标能得到周延的保护,注册商标持有人可以据此专用权来排斥他人对其权利的侵害,而未注册商标不具有如此优势。因此积极的取得商标专用权是周延保护商标的根本方法。2、慎重许可策略。商标使用许可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影响力。但是如果许可不慎,不但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还会砸自己的牌子。

三、我国企业商标战略的建立

根据我国目前企业商标管理的落后现状,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细枝末节的修正,而是宏观上商标战略的建立。我认为我国企业商标管理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对企业商标的注册,依法取得商标专用权。商标注册的目的就是获得商标专用权,从而保护在市场上的合法权利。所以,企业在商品投入市场之前,应先将商标进行注册,为商品进入市场提供法律保障。目前国外发达国家企业都采取此种方法,有的企业注册许多商标,建立/商标库0以求备用。这种商标注册的超前意识,我国企业应予以借鉴。通过及时注册使用的商标,取得商标专用权,一旦发生侵权现象,可寻求法律的保护。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商标的国际注册,为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奠定基础。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中国的企业要想融入国际市场经济的大潮必须有这种商标注册意识。

2、加强企业商标的宣传。以商标为核心进行广告宣传,能够最直接的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强化广告的宣传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我们所熟知的“娃哈哈”,其成功经验就在于广告做的好。它的广告只是突出“娃哈哈”三个字。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促使“娃哈哈”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3、加强对企业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企业依法注册了商标,就取得了商标专用权。如何保护商标专用权,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假冒商标现象经常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中国入世以后,外国人最伤脑筋的就是中国市场上商标的假冒和商标使用的混淆,因为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以至把商标作为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企业要想与外国商人竞争市场,必须重视企业商标专用权的管理,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新颁布的商标法,加大了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这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企业要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及时发现和制止他人侵犯自己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何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 卜再元:《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实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版。

[3] 张琪:“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商标管理”,载中央对经大学学报,2002(4)。

商标管理篇3

二、学习《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商标印制管理办法》,严格按商标法要求正确使用注册商标,保证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三、商标标识印有专人负责,按《商标印制管理办法》办理。

四、对所注册的商标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注册商标与印制商标标识完全一致,不擅自改变其组合与图案。

五、商标的使用必须按公司下达的计划生产,按规定程序领取,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发放。

六、商标标识有专人保管,并建立出入库台帐,对废次商标的销毁要有记录,有分管副总签字。

七、仓库商标专管员对商标标识的入库、出库等实行严格管理,帐目整洁,数字准确。

商标管理篇4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谈判者目标管理

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国际商务谈判是发生在政府之间,经贸组织之间和买卖双方之间的关于投资、商品进出口、机械设备进出口,以及技术进出口的一个磋商过程。为了达到期望的结果,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必须精心设计,确定三个不同的目标:即乐意目标、立意目标、必须达到目标。

所谓乐意目标(BestTarget),指的是全面获得期望的结果。例如报价环节,通常在接受报价之前,双方要反复进行讨价还价。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报高价,然后尽可能争取最佳目标。当然,比乐意目标略低的是立意目标(IntermediateTarget)。一般来说,立意目标对双方都是公平的,它比乐意目标略低。为了达到立意目标,避免进一步让步和其他没有必要的费用,必须表示出严肃的态度,表明这次的让步已经是最后的让步。必须达到目标(AcceptableTarget)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低水平。这个目标切忌在谈判之初就暴露给对方。否则对方很难相信这个目标是必须达到的,甚至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同时,即使这个目标能够让双方都接受,你的谈判对手也未必会因为你的让步而感到高兴。上述三个目标是层层相接的,那么该如何更好达到谈判的目的,如何合理地将三个目标结合起来呢?

在这一过程中对目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人的需要,期望与整体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成果评价。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目标一般是根据谈判的内容和进度来制定的。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谈判人员使用的策略及技巧,谈判个人风格和团队风格都直接影响达到目标的效果。

因此,通过目标管理法,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主要经验和做法有如下几点:

1.坚持谈判者参与制定目标。谈判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由于亲身参加目标的制定,既能更好地了解整个谈判的目的所在,又能在精神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定位。这种主人翁的姿态无疑会让谈判者自己为达到谈判总目标而身负重任。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精神上的激励效果比经济上的激励作用更大。

2.坚持分目标与总目标相结合,个人目标与总目标相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的总目标就是买卖双方能最终达成一致,当然它与上面提到的三个目标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乐意目标、立意目标还是必须达到的目标都是为总目标服务,并受总目标影响的。另一方面,谈判者的个人目标与总目标也是紧密结合的,并为之服务的。谈判者的风格、特点以及负责的内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实现总目标的必要条件。相反,总目标的制定,对个人目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激发谈判者的上进心,使之更好地为整个谈判服务。

3.坚持自我评价。在目标管理的成果评价阶段,应结合乐意目标、立意目标和必须达到的目标进行考评。这是根据国际商务谈判本身的特点而设立的环节。每位谈判者自我评判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程度;并结合实现该目标过程中的“困难程度”和“努力程度”进行自我评价。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激发谈判者自我提高的愿望。

从商务谈判的实践来看,三个目标的实现正是目标管理作用的反映,其具体表现如下:

1.能创造一个培养首席谈判者真正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确定目标管理能创造一个培养和锻炼首席谈判者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使他们逐渐具备真正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这种目标管理在方法上实现了首席谈判者从“领导者”向“协作者”的转变,使之更紧密地和谈判团队各成员联系在一起,和需要达成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最终通过团队协作更好地实现目标。2.能集中谈判队伍中每位成员的力量,保证完成谈判各个环节的任务。谈判过程中,传统管理忽视了谈判队伍中每位成员必须“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等关键问题,致使谈判者无法看清谈判努力的方向,从而削弱了成员个人工作同整个谈判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目标管理通过谈判中三个目标的层层展开,来制定整个谈判过程的目标连锁体系,这样就能把每位谈判者的力量集中到完成整个谈判任务的总目标上来。这样一来,谈判中个人与团队的联系更加紧密,目标的实现有了可靠的保证。

商标管理篇5

目标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营业成本应控制的限额,或者说事先确定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奋斗目标。它是一种适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约束性指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群体性,是商业银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它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基期的成本水平为依据,考虑到计划期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来确定计划期的成本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目标利润水平。

(2)管理的范围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只局限于事中的成本管理,而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是将银行的全部经营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从事前的成本预测到成本的形成及事后的成本分析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将全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耗费都置于成本控制之下。

(3)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侧重于事后算账,虽然也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但改进措施的实施要等到下一个成本管理期间。而目标成本管理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按目标成本控制耗费,及时分析差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加强了成本的控制地位。

(4)管理责任的区分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成本的形成作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目标成本管理强调成本指标的分解归口管理,在各自责任范围内有效地控制成本,强调严格划分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

成本控制及其重要性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成本控制是最关键的一环,它也是管理会计中“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的中心内容。它根据目标成本及成本预算的要求,对业务经营过程中与成本形成的有关方面进行指导、监督、调节与干预,以保证目标成本和预算任务的实现。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是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即“施控系统”)和承受控制活动的对象(即“受控系统”)所组成的,成本控制的实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对象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对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所规定的范围内。成本控制是成本施控系统对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预定的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范围内,并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这里的“成本施控系统”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各级对成本负有经营责任的单位,即成本中心。各级经营管理单位组成的成本中心,就构成了多层次的成本施控系统。

至于“成本受控系统”(即成本控制对象)是指银行内部各成本中心所经营的各种“责任成本”,成本受控对象是各该成本中心经营管理的责任成本。

成本指标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为保证成本目标与成本责任预算的实现,需要商业银行各层次的成本施控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成本施控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级成本管理责任单位及人员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以保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成本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由于成本形成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且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求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

(2)成本效益分析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以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制的作用。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4)按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原来是一种由企业管理部门把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并据以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营业收入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而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标成本通常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比较先进的成本限额。以目标成本为依据进行管理,将各项费用、成本的开支范围限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就会做到以较少的成本费用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5)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在管理会计中对那些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叫做“例外”。日常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责任成本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差异分析,找出影响成本概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由于成本是由多方面成本项目构成的,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西方国家对成本指标的控制往往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进行。这就是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不要将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全部的成本差异上,而是应突出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对于关键性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中心,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对其他的差异则可放弃。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银行成本制度的建立,对于正确计算、估价与管理成本,建立业务经营活动法规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从时间角度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

(1)事前的成本控制。即在经营活动之前,为保事前的成本得到控制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控制制度。

在事前进行的预防性成本控制,首先要根据成本习性把银行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制度进行限制、监督和调节。在实务中,对于变动成本通常通过编制弹性预算进行事前控制。对于固定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可按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分别进行事前控制。

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伸缩性较大,可由银行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财力负担能力确定其开支金额的大小,如业务宣传费、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通过分项目,事先制定一个固定预算,确定一个总金额,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或是通过编制零基预算

的方法来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对于约束性固定成本,银行管理部门的决策行动一般不能改变其数额。因此,对于它们的事前控制,主要应放在它们未确定之前进行,对约束性固定成本中的资本性支出,可根据支出预算中的数据,分项目制订固定预算,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如银行计划在预算期内购置新设备,就要按此项目分别编制与此有关的固定费用预算,如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水电费等,作为今后控制实际发生数的标准,其他非资本性支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可采用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2)事中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及责任成本确定后,关键在于成本的日常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对负有成本经营责任的各级单位,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前制订的成本目标和制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保证成本中心的各项成本指标的实现。在事中的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对已发生成本差异予以纠正,而且要预防可能发生的成本偏差;不仅要执行成本控制标准,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标准。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及程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各成本中心编制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第二,在日常工作中由对成本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遵照控制的原则,对成本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计量、限制、指导和监督。第三,各个成本责任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按日、按旬、按周或按天)编制实绩报告,并将各自责任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凡实际成本大于预算的称为不利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的称为有利差异。第四,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根据业绩报告中产生的成本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来指导、限制当前的经营活动,或据以修订原来的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第五,银行管理部门根据各责任单位业绩报告中计算出来的?杀静钜於愿鞒杀驹鹑蔚ノ唤幸导ㄆ兰塾肟己耍Vぴ鹑ɡ嘟岷系木迷鹑沃频墓岢怪葱小?/P>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差异虽然是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评价与考核各个成本责任单位业绩的重要依据,但是成本差异表现出的有利与不利差异,不能简单地作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的最终依据。这是因为实际数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只是表面现象,而要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和采取正确对策,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成本差异的性质及差异类型,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与决策。同时,就成本差异产生的性质来看,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采取错误行动而产生的执行偏差。这种成本差异的出现总是与特定的行动有关,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就应立即加以制止。如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外币投资损失就属于执行偏差;有的属于在事先编制预算时,由于成本预测参数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预测偏差。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应及时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预测,使其尽可能与客观现实相符。如在预测利息支出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利率调整因素,致使原定利息支出标准偏低而造成的不利差异;有的属于事先在编制预算建立模型时,由于错误地确定影响成本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例如,错误地确定目标函数、变量、约束条件而使得预算脱离实际而产生的成本差异,这类成本差异一经发现,应重新修订模型,及时制订出正确的标准或编制出正确的预算;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计量错误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这类差异确已发生时,应及时对计量错误加以纠正,以保证计量工作的正确性,为防止这类偏差的发生。还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成本和由某种正确规定的随机参数的典型波动而产生统计成本差异。对于随机偏差应科学地规定其偏差范围,对于正常发生的偏差一般不予纠正;只对那些不正常的偏差,才应采取行动加以控制。

(3)依据相关原则,确定“例外”的标准。

(a)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按照成本差异的大小来决定哪些成本项目对银行来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需要成本中心管理人员给予足够重视。衡量差异大小指标,通常是将成本差异与原预算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成本差异率,在成本差异率之外,再规定最低的限制差异的金额。如成本差异占10%以上,或绝对金额超过1000元的,均应视为“例外”。至于差异率及绝对额的确定,要视不同银行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质来确定。由于成本差异分为“有利差异”(顺差)和“不利差异”(逆差)两种。管理人员不应把注意力只放在不利差异上,还应注意有利差异中是否隐藏着不利因素。例如采购部门为了控制固定资产采购成本,购入劣质产品,这会降低采购部门采购成本,这是有利差异,但由此也会增加设备维护保养费用,从而给其他部门带来不利差异。

(b)一贯性原则。按照重要性原则,有些成本差异虽然未超过规定的差异率百分比或最低金额,但这些成本差异在一段时期内一贯在一条控制线附近徘徊,就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这种差异也应视为“例外”。这种例外产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由于成本控制不当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原定的因素或标准已经时久失效,应及时加以调整。

商标管理篇6

一、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彰显企业信誉、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有效利用商标资源,不断提升我县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商标的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县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诚信社会;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县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自觉、龙头带动、政策扶持、合力推进”为原则,以完善商标注册、管理、服务、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快形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大力加强商标品牌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商标集群,努力推进商标战略与经济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总体目标

经过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商标培育、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市场主体注册、运用和管理商标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商标品牌,商标战略对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到2014年,使我县跨入商标示范区县行列;到2020年,形成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商标战略实施梯队,涌现出一批商标战略示范企业,进一步促进我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部级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商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商标意识

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商标宣传工作体系。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商标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诈为耻的商业道德观念。积极倡导消费者树立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意识。加大商标普法教育力度,在中小学开展树立商标意识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商标发展高层推进活动,举办商标与企业竞争力、商标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商标发展成就展示等活动。扶持创意水平高、市场运作能力强的龙头广告企业对接商标战略的实施,按类别集中进行群体性、专题性商标宣传展示,强化商标文化形象的策划与传播,提升企业商标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服务业商标注册宣传力度,提高服务企业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意识,支持和推动服务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和管理,提高服务业商标比重。

(二)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1.提升市场主体保护商标能力。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和注册商标,全面提升企业创立自主商标意识,加强商标运用和应对竞争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商标管理部门,帮助企业建立商标价值评估、商标信息检索、商标市场调查、商标对外合作等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维权、防范风险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以注册主商标为核心、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为保护性商标的商标防御系统。支持企业以商标整合管理、营销等优势,改进竞争模式,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

2.扶持块状优势产业率先发展。引导企业将商标战略与当地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优先扶持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会展经济、融资租赁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对其中具有潜力的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传统优势的医药、轴承、胶囊、冷配、汽配、纺机和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商标在传统产业的优化组合和规模扩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途径进行商标品牌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聚集;支持企业通过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促进商标品牌做优、做大、做强。

3.促进商标市场价值开发利用。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商标无形资产在运用中增值、在增值中运用的增长规律,支持企业采取商标权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转让、许可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采取政府创建平台、市场运作调节、中介牵线搭桥、企业自主施行的方式,积极推进闲置商标资源的盘活利用,建设面向县内外的闲置商标展示交易平台,提高商标资源的使用效益。

4.积极推进商标国际注册工作。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宣传、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推动我县涉外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为企业海外注册、维权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应对海外商标纠纷,保护我县企业在国外的合法商标权益。

(三)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律宣传,积极引导特色农副产品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加快地理标志注册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地理标志,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促进具有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加强对“大佛龙井”、“小京生”等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的保护,发挥地理标志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四)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营造开放有序环境

1.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商标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打击严重侵权、群体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等影响大的商标侵权行为。

2.加强商标案件执法协作。建立工商部门与质监、药监等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配合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情况交流和案件通报,形成统一协调的商标行政保护体制。加强商标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严格执行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假冒商标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程序,规范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制度,有效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行为。

3.强化著名商标保护工作。建立健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信息数据库。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商号、域名、商标”一体化注册工作,充分利用“商号、域名、商标”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依法制止跨类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有效防止驰名商标淡化。建立商标行政执法机关与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保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合法权益。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健全商标服务体系

1.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加强对商标组织和人的行政监督管理,建立商标组织、人信用记录、信用等级评价和失信惩戒等监管制度,引导并促使商标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依法。规范商标服务行业行为,取缔非法。支持商标、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服务机构发展,发挥商标服务在企业商标运用和管理中的作用。

2.发挥行业协会优势。调动行业协会在商标信息交流、维护会员商标权益、海外商标申请和培育申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建立内外合作机制。加强商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商标执法、中介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内外商标发展动态、政策和我县重点行业、企业的商标战略研究,为商标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聘请国内外专家,为我县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咨询建议。加强与兄弟县(市)在商标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商标战略推动体制。建立健全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机制,负责制定全县商标发展和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规划,研究推动商标注册、指导申报商标品牌培育基地。

商标管理篇7

加大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指导、支持力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扶持措施:

一、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与示范区的合作会商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示范区商标发展和保护的基本情况,帮助解决在商标品牌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二、结合示范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实际,指导示范区制定商标发展规划。对示范区企业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做好商标培育发展工作,推动示范区商标战略实施。

三、优先组织示范区政府、工商机关、企业参加市局举办的商标培训、市内外商标交流合作、考察等活动。加强对示范区的培训工作。

四、搭建宣传交流平台,加大对示范区实施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以推广交流示范区商标发展与保护、示范区企业商标品牌建设经验为重点,利用红盾网、市局OA系统、商标工作通讯》等途径,加强对示范区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的宣传。

五、增强示范区企业商标国际注册意识,加强对示范区商标国际注册工作的指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到境外申请注册商标,支持和帮助企业商标海外维权,提高企业运用国际规则在国外进行商标确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保护商标权益的能力。

六、优先扶持符合条件的示范区企业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对示范区内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进行重点培育和指导。

七、对示范区企业著名商标认定申请予以重点关注,加大对示范区著名商标培育发展力度。并依法及时进行认定。

八、对侵犯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及相关“傍名牌”案件,加大对示范区企业商标保护力度。及时组织查处。对市外发生的商标侵权案件,积极指导和帮助示范区企业维护商标权益,协调、争取兄弟省市工商部门的协助和支持。

商标管理篇8

一、科学合理地设定工作目标是实施绩效目标管理的正确导向

制定工作目标应坚持实事求是,各个部门(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的潜能得到有利的调动和施展,个人与组织,局部与整体的目标就能有效推进和实现,各方面的价值也会更好地体现,并为下期任务的完成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各级工商机关在设定年度工作目标时,首先对上一年度所涉及的考核事项水平、不足,及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对良性工作事项评估发展幅度,本着发展速度适当加快的原则,确定本年度应达到的水平:另一方面评估主观因素改善可能带来的利好,预测客观因素解决可能出现的转机,从而确定其当年工作目标。在目标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考核办法和重大工作部署,就自身的目标进行适时调整,使其既符合本机关实际,又符合上级要求,并能够被各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接受,保证了所设定目标的正确导向。对各部门(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目标,能量化的全部量化,无法量化的采取定性考核的办法,提炼准确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性,突出客观性。

二、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提高队伍执行能力,是实现绩效目标的关键

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决定性因素是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平度市工商局从加强文化建设入手,大力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行为规范制度,并通过实施创新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创新执行力度,为实现绩效目标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1、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凝人心聚人力。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平度工商文化建设的意见》,通过以学习培育人,以机制激励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优美环境陶冶人,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了“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核心价值观、“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工商精神、“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标准、“强化素质树形象,强化执法树权威,强化服务树地位”的总体要求:培育了“严于律己,雷厉风行”的纪律作风:把握了“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积极行政,制度治本,成本管理”这条主线:明确了“五市站排头,系统争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认知自我找差距,突破自我争一流,超越自我站排头”的目标实现步骤:理清了的工作思路,熟知了“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突出亮点”的工作方法,以“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新”为工作动力。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强化教育培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围绕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成果创新,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用科学创新的观念武装头脑,使干部职工思维方式逐步实现了从点性思维、线性思维、面性思维到立体空间乃至发散性思维的转变,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并采取问卷调查、考试考核、召开座谈会、学习效果追踪回访等措施,对教育培训质量进行定向评估。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近年来,共组织业务培训班57期,参训率、合格率均达100%,优秀率62%。每月组织中层干部开展一次演讲活动,现场评分,充分调动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四型工商创建活动,激发创新热情。为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和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开展了“四型工商”(责任工商、激情工商、执行工商、绩效工商)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宗旨教育、对比教育、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和推进措施,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创建活动扎实展开。在系统内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强大的凝聚力,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执行意识、绩效意识明显增强,始终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对肩负事业充满热情,真正达到了“工作并快乐着”。

4、加大创新执行力度,建立工作创新长效机制。为努力实现在各个环节谋新思路、出新举措、呈新亮点,开展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活动,要求机关各部门每年年初至少申报一项创新性工作,经局党委研究确定后组织实施,并定期调度督查,跟踪修订完善,使创新工作持续循环推进。近年来,先后推出了聘请社会义务“专家团”进行重大投诉公开调解、实施与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合办案等30多项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今。通过注册登记管理联络制、执业资格管理信用制、经纪行为合同制、经纪组织组团发展制、监管责任奖惩制、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的“五制-查处”模式,使农村经纪人培育发展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建立权责体系,健全绩效目标管理运行机制,是抓好落实的根本路径

绩效目标确立后,抓好绩效目标落实是目标绩效管理的根本要求。对此,各级、各部门(单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权力和责任,并由相应的管理组织来履行,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运行机制。

1、建立四级目标责任体系。市局成立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工商所(机关各部门)、综合执法队(经检中队、注册厅)、网格执法组主要负责人为本级重点工作目标第一责任人,对上一级下达的目标负总责,组织本级相关目标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并负责对下一级目标绩效的管理与定期评估和奖惩制度的兑现,从而形成了级级有责任、层层有人抓的责任体系,奠定了绩效目标管理的组织保证。

2、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每周局领导就分管工作向局长办公会进行一次汇报,局办公室每月对各单位(部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度,局领导每季度组织系统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情况实地检查并集中讲评。在召开季讲评会议时,由局领导组织机关部门负责人对各工商所、局考核办对机关各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开展情况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并逐一进行点评,指出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行限期整改制度,在下季度整改率达不到80%的,严格追究工商所(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责任,对指导不力的机关部门追究连带责任,工商所建立了工作月讲评、周调度、日汇总工作制度。机关部门建立工作月总结、周调度制度,综合执法队(经检中队、注册厅)、

网格执法组建立了周讲评、日汇总制度,使各单位(部门)重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扎实推进。

3、建立督促指导机制。(1)实行局领导重点联系帮包工商所制度,由局领导采取现场督办、电话督办、会议督办等多种形式定期调度各工商所工作情况,尤其是帮助重点帮包工商所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2)实行局机关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基层一线实践活动制度,每月拿出固定时间、参加基层一线实践,帮助工商所、综合执法队、网格执法组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指导和帮助改进工作。(3)实行机关部门按月帮包工商所制度。局机关每个部门按职能每月重点帮包指导一个工商所,及时把业务指导和帮助送到基层,实现了局机关与基层工作的双促进、双提高。

4、建立典型带动机制。(1)实行召开现场会促重点工作落实制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现场会,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就某项重点工作评出一个最好所和最差所。组织工商所长先到最差所实地检查,找出差距,然后到最好工商所召开现场会,由最好的工商所介绍经验,最差的工商所汇报落后原因及下步整改措施。2007年,先后到6个工商所召开了三级绩效目标管理、食品安全、无照经营治理执法办案等工作现场会,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2)实行创建样板所制度。选出23项重点工作逐一进行样板所创建,制定出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在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系统抓好学习推广。截至目前,先后推广了工商所三级绩效目标管理、个体户档案管理、食品安全、廉政文化建设等典型。从而以点带面,使各工商所平衡发展,齐头并进。

四、加强目标绩效管理评估,严格奖惩,是推动目标绩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加大效能督查力度。由局监察部门介入重点工作进展的效能督察,对重点工作目标推进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由监察部门进行警示谈话,并在系统内进行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的向局党委提出党政纪处分意见。实施该办法以来,监察部门共牵头组织了清理整顿中介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无照经营专项治理等工作的督察11次,追究有关责任人12名,实现了以纠风促工作的目标。

商标管理篇9

    1998年12月 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企业商标的管理,促使企业正确行使商标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经核准注册的公众熟知商标(以下简称商标)

    第三条  企业商标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犯。

    企业行使商标权,应当遵循自愿、平等、等价有偿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企业商标的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应当增强商标意识,健全商标管理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

    (-)转让商标;

    (二)以商标权投资;

    (三)其他依法需要进行商标评估的。

    第六条  企业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应当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使用该商标的义务和不使用该商标的责任。

    对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商标,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

    第七条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对不符合有关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商标局不予备案并不予公告。

    第八条  企业转让其商标,应当符合有关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并提交商标转让协议和商标评估报告,报商标局核准。

    对可能产生误认、混淆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申请,商标局不予核准,予以驳回。

    第九条  企业以商标权投资,必须在有关投资文件中明确商标投资方式,商标作价数额,使用商标的商品品种、数量、时限及区域,商标收益分配,企业终止后商标的归属等内容。

    第十条  企业以商标权投资,被投资的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商标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未提交审查文件的,不予核查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  企业以商标权投资,报商标主管部门审查时,应当提交商标评估报告及有关商标投资文件。商标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驳回并说明理由。

商标管理篇10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商标评估机构的管理,维护商标评估正常秩序,保障商标评估机构及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商标评估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机构,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具备资格的,方可开展商标评估业务。对属于国有资产的商标进行评估的,还应当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商标评估机构资格评定委员会,负责商标评估机构资格的评定事宜。

    第四条 申请开展商标评估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1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三)具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及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等)专职人员各不少于2人;

    (四)具备商标评估资格的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

    第五条 商标评估人员资格经考核产生。

    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从事商标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考核合格的,由商标局颁发《商标评估人员资格证书》。

    第六条 申请开展商标评估业务,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加盖登记主管机关印章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评估人员名单及其商标评估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

    第七条 申请开展商标评估业务的,应当将申请书件报送所在地的市(地)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市(地)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件之日起15日内签署意见,并转报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件之日起15日内签署意见,并转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八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收到完备的申请书件之日起2个月内做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商标评估机构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书件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商标评估机构开展商标评估业务,不受行业和区域的限制。

    第十条 商标评估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及为委托人保密的原则。

    第十一条 商标评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办理有关手续后1个月内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住所;

    (三)变更法定代表人;

    (四)终止。

    第十二条 取得《商标评估机构资格证书》的机构,因人员变动等原因不再具备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商标评估业务。

    停止或者恢复商标评估业务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商标评估机构接受委托人委托进行商标评估的,应当签订商标评估合同。合同内容应当包括评估的商标、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期限、违约责任等。

    第十四条 商标评估机构应当在每件商标评估终结后1个月内,将商标评估报告按规定的格式报送其所在地及委托人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商标评估报告内容应当包括商标评估机构名称、委托人名称、评估的商标、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方法、评估的结论等。

    商标评估报告应当由具备商标评估资格的评估人及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商标评估机构印章。

    第十五条 商标评估机构应当保证其出具的商标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及合法性。

    第十六条 商标评估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申请开展商标评估业务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的;

    (三)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

    (四)接受委托人委托,进行以广告宣传为目的的商标评估的;

    (五)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委托人合法权益的;

    (六)从事其他非法活动的。

    第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开展商标评估业务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商标评估机构资格。

    第十八条 本办法中的委托人是指商标(包括服务商标)注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