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监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3:04:03

物资监管论文

物资监管论文篇1

优势矿产资源

根据英国地质调查局200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马拉维拥有稀土、铌、钽、钛、铀、锶、钡、锆、镍、金、铝土矿、高岭土、黄铁矿、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石材、磷酸盐、煤、石墨、蛭石、蓝晶石、玛瑙等30多种矿藏。除了开采部分工业矿物用于国内需求以及开采铀矿用于出口以外,总体上来说,马拉维的矿业并不发达,许多优势资源并未详尽勘测,目前已知的主要矿产类型有:与碱性岩有关的稀土-铌-铀矿,沉积型铀矿,煤矿,残积型铝土矿-高岭土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刚玉矿床和镍-铜-铂族金属矿,伟晶岩型宝石矿以及湖滨钛砂矿等。

1.铀

铀矿的勘探和开发在马拉维矿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铀矿资源也是近年来外国矿业公司竞相投资勘查的热点,2010年马拉维铀矿产量占世界铀矿总产量的1%。已知的铀矿床有两种成因类型:砂岩型和碱入岩型,主要分布于马拉维北部的卡隆加、伊罗姆巴山、卡松古、坎伊卡、利文斯顿尼亚等地区。氧化铀(U3O8)含量大于0.06%,矿石总储量估计有上亿吨。马拉维的铀矿大多分布在马拉维湖边,是坦桑尼亚铀矿带的延伸。目前仅卡耶勒克拉矿床正在开采,卡耶勒克拉铀矿距坦桑尼亚边界约80公里,赋存于北鲁库鲁(Rukuru)盆地卡罗超群中,共分为7个矿层,矿层之间被页岩和泥岩分隔。属于砂岩型铀矿,最大埋藏深度不超过地表以下100米。铀矿体大多以透镜体形式赋存于长石砂岩层中,极少数赋存于泥岩层中。根据勘探结果,这个矿区的铀矿石按品位级别可分为3类。其中:富矿石220万吨,U3O8含量0.12%,储量约2730吨;一般品位的矿石约1310万吨,U3O8含量0.08%,储量约10880吨;低品位矿石约340万吨,U3O8含量0.06%,储量约为2040吨。据帕拉丁能源公司报告,截至2010年4月,卡耶勒克拉矿床已探明和预测的铀矿石储量共计1819万吨,U3O8平均品位810×10-6。目前的勘探还未详尽,2011年的钻探资料显示该矿床有望找到更多的铀矿资源量。

2.稀土和铌

马拉维的稀土资源尚未开发,已知的稀土矿床集中分布于南部地区的奇尔瓦碱性火成岩省,具有经济价值的稀土矿物主要为独居石,其次为氟碳铈矿,伴生菱锶矿、烧绿石、重晶石等。目前研究程度较高的稀土矿床包括Kangankunde和Tundulu两处。Kangankunde岩体中赋存有约1100万吨品位达2%的轻稀土矿石,并伴生品位达8%(Sr)的菱锶矿矿石;Tundulu岩体中赋存有80万吨品位为1.7%的稀土矿石。

铌矿主要分布于马拉维中部姆津巴地区和南部布兰太尔以及松巴以东地区,矿床赋存于碱性岩体中。最典型的铌矿床为全球金属和矿业公司正在勘探的Kanyika铌矿,该矿床位于姆津巴地区南部,发现于2006年。最新的勘探成果显示,Kanyika铌矿JORC探明的和推断的储量已达6000万吨,同时伴生钽、铀、锆矿。全球金属和矿业公司计划在2012年第三季度完成Kanyika矿山开发的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估计在2015年能正式开采铌矿石。南部地区的铌矿床主要分布于奇尔瓦岛和Tundulu碱性岩体中。奇尔瓦岛赋存有约37.5万吨品位为0.95%(Nb2O5)的铌矿石;Tundulu岩体中赋存有约90万吨品位为0.37%(Nb2O5)铌矿石。

3.煤

马拉维的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目前已发现的煤矿田达15个,其中北部地区分布有Ngana、Livingstonia、北Rukuru、Kibwe、Lufira、Mwankenja等13个煤矿田;南部地区仅发现Lengwe和Mwabvi两个煤矿田。马拉维的煤矿大多数已经过不同程度的勘探,其中,Ngana矿田已探明储量为1820万吨,远景储量5000万吨;北Rukuru矿田已探明储量50万吨,远景储量达1.7亿吨。目前正在开采Michenga(属于Livingstonia煤田)、Kaziwiziwi和Lufira3处矿床,马拉维Michenga矿业公司是马拉维最大的半国营矿业公司,Michenga矿床年产煤量72000吨,约占马拉维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

4.铝土矿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马拉维南部的穆兰杰和松巴山脉地区。由正长花岗岩风化形成,穆兰杰地区的铝土矿资源发现于1924年,随后曾有英美资源集团(1934)、英国铝矿公司(1951~1958)和罗赫集团(1969~1972)对其进行过勘探,共发现6个大型矿床,估计总储量大于5000万吨,其中最具开采价值的矿床位于海拔高度1800~2000米的利森亚(Lichenya)高原和林杰(Linje)高原。据罗赫集团报道,以Al2O3边界品位30%计算,利森亚和林杰两个矿床的铝土矿储量达2880万吨。

5.钛砂矿

马拉维砂矿床十分发育,主要沿着马拉维湖滨和西雷河岸分布,重砂矿物包括钛铁矿、独居石、锆石、金红石、锡石等,估计总储量达20亿吨。典型矿床有位于恩桑杰地区的Tengani矿床、松巴地区的Mpyukyu/Kachulu矿床和Salima/Nkhotakota/Mangochi矿床。Tengani矿床主要由崩积型重砂矿物和砾石组成,估计总储量1.08亿吨,其中重砂矿物含量分布于3.5%~35%之间,平均含0.34%的金红石和1%~14%的钛铁矿。

Mpyukyu/Kachulu矿床储量约1500万吨,重砂矿物平均品位:钛铁矿6.93%,锆石0.38%,金红石0.02%,白钛矿0.04%,石榴子石0.06%。Chipoka/Salima矿床储量估计7亿吨,重矿砂平均品位5.6%,矿床可采厚度最深为5米。此外,在马拉维湖湖滨东南段的马坎吉拉(Makanjila)一带还分布着大量的重矿砂,估计储量8亿吨,重矿砂平均含量13%,其中钛铁矿含量5.2%,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6.宝石(半宝石)矿床

马拉维南部Chimwadzulu山和恩彻乌县以南地区盛产宝石级刚玉。Chimwadzulu山宝石级刚玉矿床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体中,刚玉品位达到75.6克/立方厘米,已开采的最大的红宝石晶体重达40克拉。该矿山由哥伦比亚Nyala矿业公司负责运营,2008年以前红、蓝宝石产量较小,约2000多千克,2008年以后产量超过10000千克。在马拉维南部的恩桑杰、奇克瓦瓦、姆万扎和恩彻乌地区,以及北部的卡松古、姆津巴、伦比和奇蒂帕地区还分布着多处宝石(半宝石)矿床(点),主要的宝石(半宝石)矿物包括海蓝宝石、祖母绿、紫水晶、电气石、烟晶、蔷薇水晶、太阳石、金绿柱石、铁镁铝榴石和铁铝榴石等。目前仅有少数几个矿床正在小规模开采。

7.镍、铜、铂族金属

马拉维具有形成镍、铜、铂族金属(Ni-Cu-PGM)矿床的良好成矿条件。众所周知,全球重要的Ni-Cu-PGM矿床大多数产于层状基性-超基入岩体中。目前在马拉维基底杂岩体中已发现近百个具较大规模的基性-超基入岩体,Minex公司和马拉维地质调查局已对其中的部分岩体做了研究,结果显示以下岩体找矿潜力较大:(1)马拉维北部的Nandupa、Nang’ombe、UsaleHill、Kaulasisi、Kamwe和Chitumbiridi岩体。Nandupa蛇纹石岩体中已探测到的Ni-Cu最高异常值分别为2000×10-6和1000×10-6;Nang’ombe岩体Ni-Cu最高异常值均为1000×10-6;在Kaulasisi辉石岩体的局部岩石取样分析结果显示Ni含量分布于(500~700)×10-6之间,Cu含量分布于(1300~2500)×10-6之间。(2)马拉维中部的Chimimbe山、Lisandwa和Chipata山岩体。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Ni含量普遍分布于(2000~4000)×10-6之间,最高达9000×10-6。(3)马拉维南部的Mpemba、Maperera、Chimwa-dzulu和Likudzi岩体。在Mpemba山超基性岩体表层风化层中检测到Ni含量高达6000×10-6;Likudzi蛇纹石岩体局部岩石取样分析结果显示Ni平均异常值为2000×10-6,最高达7000×10-6,Cu异常值分布于(300~500)×10-6之间。Lisungwe岩体显示出PGM异常,Pd异常值最高为420×10-9,Pt异常值最高为104×10-9。三、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马拉维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成本高或开采困难等多方面原因,已经发现的大部分矿产资源长期未能得到开发,只有煤炭、石灰石、宝石等进行了一些商业化开采,但产量极小(表1)。本国的矿业公司也非常小,多年来只对煤矿、石灰石等矿种进行过小规模的开采,2006~2009年煤炭年产量只有6万吨左右,2010年提高到近8万吨。石灰产量2万~3万吨。宝石产量最高达30万余公斤,绝大部分用于出口。2009年9月马拉维第一座铀矿——卡耶勒克拉铀矿开始正式运营,开采的铀矿石主要用于出口。近年来马拉维矿产勘探活动比较活跃,其中以铀、稀土、铌、煤、镍、铂等矿种成为众多公司勘探的热点。主要的矿业公司包括:全球金属矿业公司、帕拉丁能源公司等。

矿业管理机构

马拉维负责管理矿产资源的部门在近年内经历了几次变更。在2007年以前隶属于自然资源、能源和环境部,2007年5月马拉维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能源和矿山部,2012年4月随着新的马拉维总统乔伊斯班达的执政,马拉维内阁又重新作了调整,其中能源和矿山部更名为能源和矿业部。马拉维能源和矿业部的主要职责是不断促进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其下设矿产专员办公室、矿山局和地质调查局3个主要部门(图1)。

1.矿产专员办公室

矿产专员办公室(包括矿业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协助执行矿产法案和管理矿产许可证的申请和授予工作。矿产专员由能源和矿业部部长依法委任并赋予其权力,协助部长管理矿业法,行使相关法定权力,包括:许可证发放、矿产特许权使用费(权利金)和矿业法规定的其他款项的管理,所得款项存入财政部的综合账目。此外能源和矿业部还设置了副矿产专员的岗位,协助执行法定职责。尽管是依法委任,矿产专员同时隶属于公务员系统,受公务员章程的约束。

2.矿山局

矿山局的主要职能是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矿山安全以及部门报告和监督工作,下设4个主要职能部门。(1)矿产开发和规划处:负责矿业许可证的颁发,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收集数据,汇报部门活动,进行经济和技术评估等。(2)矿业督查处:负责监管和强制执行矿山卫生、安全和环境规章条例及爆炸物法规等。(3)矿产研究实验室:负责测试、选矿试验和小规模试验研究以及环境监测取样。(4)管理和审计处:负责征收权利金和规费。

3.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局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并传播基础地质填图和矿产探测工作,从而促进矿业投资和开发工作。地质调查局负责维护地质数据库,向公众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包括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图件。由以下5个部门组成:(1)地质测绘和勘探处;(2)地球化学实验室;(3)制图室;(4)宝石鉴定室,可以提供岩石薄片制作、切割、抛光等服务;(5)电子图书馆。

矿业法律法规

马拉维现行的矿业法是1981颁布的《矿山和矿产法》,该法案对马拉维固体矿山的勘探和开采相关事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包括矿权的类型、申请程序、许可条件、权利和义务等。1995年修订的《矿山和矿产法》增加了环境保护条款,矿业权申请首先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并向环境事务部门提供审查报告。马拉维针对油气矿藏的相关法规是1983年颁布的《石油(勘探与生产)法案》Act,1983)。依据《矿山和矿产法(1981)》规定,外国投资者在马拉维申请矿业权主要有3种类型:勘测许可证、独家探矿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勘测许可证的有效期为12个月,勘测范围一般不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可续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不可转让。许可证持有人可以从事一些与勘查测量和地表调查相关的工作,但通常不允许进行钻探和挖掘。

独家探矿许可证的初始期限为3年,勘探范围在2500平方公里以内。如果许可证持有人十分看好勘探前景,许可证有效期限还可再续延2年,但延期后的勘探面积不得超过首次申请勘探面积的一半,能源和矿业部长另有规定除外。独家探矿许可证延期申请不得超过两次,许可证可转让。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25年,但通常还可续延15年,可转让。一般来说,采矿许可证仅授予已通过环保评估的企业。

矿业税费概况

马拉维主管税费的部门是马拉维税务局,中央集权,全国实现统一税收征管制度。税种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其中直接税又包含公司税、个人所得税、资本收益税、资产税等;间接税有增值税、关税和消费税等。

马拉维主要的涉矿税费有权利金、矿区土地使用费、所得税、资源租金税和资本收益税等。其中权利金和矿区土地使用费由能源和矿业部负责代为征收,最终上缴到马拉维税务局。1.权利金权利金是采矿权人因开采和耗竭不可再生资源而向矿产资源所有权人支付的赔偿。马拉维《矿山和矿产法(1981)》第86条规定,采矿许可证持有人要向马拉维共和国缴纳权利金,可以按照固定费率缴纳权利金(表2),权利金计征依据是矿产品销售总值减去运输至销售点费用之差值。另外,也可以按照采矿许可证的约定缴纳权利金。

例如,帕拉丁能源公司在投资开采卡耶勒克拉矿床之前,与马拉维政府商定的权利金费率在投产的前3年仅为1.5%,从第四年起税率上调为3%,但也远低于法律规定的5%的费率。就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的马拉维矿企业权利金缴纳费率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矿物征收的权利金费率为3%。此外,权利金的计征依据也并不固定,除了以矿产总值计征以外,有时候也按照矿产品体积或定期租金计征。

2.矿区使用年费

矿业权所有人必须按照《矿山和矿产法(1981)》第90条及其附属法《矿山和矿产(矿业权)规章》第8条的规定,在获得矿业权一年后,每年向马拉维政府支付矿区使用年费,直到矿业权终止。收费标准为:勘测许可证每平方公里10克瓦查;独家探矿许可证每平方公里10克瓦查;采矿许可证每平方公里1,000克瓦查。

3.所得税

在马拉维注册的公司按30%的税率征税,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税率为35%。税费按季度交付,可参照公司上年的资产负债情况或者估算当年的资产负债情况来计税。

4.资源租金税

亦称矿产附加税。当一个周期内矿业公司税后的累计现金流量超过税前累积现金流量的20%时,征收税后利润10%的资源租金税。

5.资本收益税

物资监管论文篇2

论文摘要:根据高校物资采购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目标与原则、法规与制度建设、监控体系、采购方式等的论述,探索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一、注意制度和法规建设,实行责任制

制度化、法规化建设是高校物资采购的重要基础,它使高校的物资采购规范在国家的法规和学校政策下存在及运行。反之.如没有一套完善的物资采购组织与管理的政策与制度,物资采购将无法达到目标,采购行为将难以规范。该制度和法规体系建立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学校统一布置下,依据国家法规和学校实际,组织有关资产(物资)、财务、审计、监察、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调研和充分讨论达成共识,以利各方面政策的协调。(2)学校应制定物资采购的政策性文件和配套的实施细则。从宏观的角度,高校的物资采购应置于学校的系统规划下,从立项到资产运行等采购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内容涉及目标与原则、立项与采购、采购的监督与保护、资产运行与处置等;从微观而言,应把重点放在立项、采购、合同签订与验收和售后眼务上;从文件配套上,要在政策指导下的文件出台后,分别制定公用行政物资、图书、医疗、基建工程及后勤产业等系统的物资采购细则等。(3)政策上应体现强制与限制性的特点:如实施对采购及各部门的限制性,对采购方式的限制性,采购不同限额的限制性运行条件,物资采购必须的强制性监督要求等。高校的物资采购属政府采购和集中采购的行为范畴,决定着其强制性与限制性贯穿采购的全过程。

高校采购的重要性、政策性要求克服经济上软约束与责任间接和非赢利的特点,应该建立各环节的责任制,包括人员责任、立项采购合同责任、验收服务责任、物资管理责任、审计监察责任等,并建立各目标责任制。有关人员在物资采购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贿受贿的,应追究其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并根据国家法规和学校政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二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职业化管理

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职业化管理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保证。高校的物资采购,应实施专门物资采购机构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及使用单位参与的系统化运作,以形成专门人员为主,技术人员、使用者为辅的采购队伍。在学校领导下,形成评委决定的物资采购职业化管理和专兼结合的工作思路。

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应以.‘供管结合、服务为本、优质优价、创造市场”为指导。通过成立专门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学校采购的组织、制度、程序、办法等,建立适应学校需要的采购体系;加大集中采购的力度,实施归口管理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负责全校各类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发挥批量采购与零星分散采购的优势,发挥集中与专业化采购的主渠道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高效优质、及时供应的服务;维护学校利益和当事人利益,建立采购监控与责任机制;负责物资采购信息收集进而创造市场,提供咨询服务;办理物资采购中物资提运,办理各种手续等业务。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单一采购的专门机构可以适应所有物资采购形式,成功的采购组织结构应该是各专门机构为主,技术和使用部门为辅,相互配合来组织特定的采购需要,满足特定的采购目标。当前高校的物资采购专门机构。可在资产物资的归口部门设立物资采购中心,也可以在其他资产(物资)分管部门设立,物资采购的工作可以在资产(物资)、医疗、产业、后勤、基建、图书等部门组织下实施规范采购。 保证精干的专职人员,形成有良好的采购技术与商务活动能力的专业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的相对稳定的采购队伍。高校应形成专职人员、评委群库、专业技术人员群库及使用人员等多层次的采购人员结构,专业人员其岗位涉及经济、技术、教科诸多方面,处理的人事复杂,故要具有以下几点素质:(1)对高校教育事业的了解和热爱;(2)有一定的学历,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有灵活应变能力和经济活动能力;(3)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自律,勤政廉政,这点十分重要。

三建立有效的物资采购的监控体系

建立运作有效的物资采购监控体系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是实现采购目标的要求和保证。应建立的监控机制包括:(1)财务监控机制(2)审计监控机制(3)监察机制(4)技术监控机制。建立监控机制要注意坚持几个方面要求:(1)对物资采购当事人依法规强制性实施监督,而对当事人也赋予了一项强制性的义务,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2)各监控部门要依法规实施监督,监督和处罚均应“依法实施”,不能变相行政干涉,不能没有法规依据和违反程序。(3)正确行使本职权利。高校的物资采购涉及的监控部门多,不可能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监控,各部门要十分注意各自的职权范围分别负责监督,而不能越俎代庖,让当事人’‘无所适从”。(4)注重时效性。物资采购有明显的时间效益,不允许监控部门搞、‘文山会海”、搞“层层审批6实践中,各监控部门如何行使职能又提高办事效率,这点是急需研究的。

四对物资采购进行明确规范

对高校的物资采购进行规范是主要管理形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规范:

(l)全过程的程序规范:基于物资采购的意义和实践表明,程序规范应包括立项—采购计划—采购—合约—验收—付款—物资建账—物资运行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则和约束力。当事人不得随意改动;

(2)组织形式的规范:当前高校的物资采购应该是处于监督下的归口和分管专门采购部门、专门人员为主实施集中采购。零星分散采购以使用单位、技术人员为主.专门人员辅助的。从而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组织格局:,今后应逐步加强集中采购的力度。通常将批量大、高价值、高风险、政策要求强的实施集中采购,对低价值,低风险、时效强、各种指标明确的产品实施分散采购。但如何运用集中与分散的混合控制,发挥双重效益仍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物资监管论文篇3

一、鉴定法律规定亟应制定

尽快制定包括民间文物、古玩、艺术品在内的《中国民间古玩艺术品收藏法》;在合法收藏的前提下,在被鉴定之标的物合法的前提下,可同时制定《中国民间藏品鉴定法》,以下简称《鉴定法》,用以规范整个鉴定行业和鉴定活动。鉴定行为以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为原则。

《鉴定法》主要规范:“鉴定监管机关及职能”、“鉴定机构的资质”、“鉴定机构的设置和注册”、“鉴定人职业资质管理”、“鉴定人和委托人的合同管理”、“鉴定纠纷仲裁”等。要明确一系列的责、权、利关系。使鉴定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法律规范的合法程序中,其鉴定结论具有法律程序的权威性,其论证过程、价值评估,鉴定结论等为社会所认可。藏品转让、银行抵押、财产价格、拍卖流通以鉴定结论和价值评估为参考和依据。

二、鉴定行政监管应予明确

目前民间鉴定处在无政府状态,谁来管民间收藏及其鉴定,众说纷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赋予国家文物局系统以文物保护和监管流通的职能。文物系统在长期文博工作中已聚集了大批专家人才。在政府各部门间比较,民间藏品鉴定,由国家文物局具体监管较为合适。因为,民间藏品中,文物众多,不乏民间“国宝”。文物局及其文博系统要充分利用资源,打破只管国家文博及文物进出口鉴定而不理民间鉴定服务的现行体制。

国家从《鉴定法》及行政上,赋予文物管理部门监管民间藏品鉴定的权利和职能。建议国家文物局设“民间藏品鉴定流通司”,统一监管民间文物、古玩、艺术品的鉴定、拍卖、市场流通等。直接管理鉴定机构的资质审核、设立审批、鉴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统一监管,使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收费标准统一化。国家文物局还要设置一个最高的鉴定仲裁机构,由一批公认的最有威望的鉴定家组成。主要业务为鉴定珍贵藏品;指导全国鉴定机构的工作;对民间鉴定纠纷进行权威裁定。

三、鉴定机构设置应有序

众所周知,现在的鉴定机构可谓五花八门,呈现无序混乱状态。据了解,目前从事民间鉴定的民营机构有上百家,京城有约50家;另外,一些文物鉴定站、国家和民间博物馆、各地的收藏协会、社团组织也有不少开展鉴定业务的;还有其他机构和个人开鉴定证书的。形成鉴定机构无“门槛”,鉴定证书飞满天,鉴定结论无权威,诚信缺失无人管的现状。在制定《鉴定法》和明确行政监管办法之后,鉴定机构的设置,自然要纳入法制和行政管理的轨道。原已开展鉴定业务的机构,手续不全的要补办,不合格者要整顿,无鉴定资格的停止鉴定行为。鉴定机构设置,依法定程序和文物局监管规定,经文物局批准,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除国家文物局设置最高的鉴定和仲裁机构外,省级和直辖市文物局应设立鉴定机构,加之各类民营鉴定机构和一些博物馆、文物商店、拍卖公司所属鉴定机构,形成一个由国家及省级文物局监管的以国有鉴定单位和各类民营鉴定机构为主体、其他鉴定资源为补充的鉴定体系。

国有文博鉴定单位和民营等其他鉴定机构,在法律地位上的鉴定行为是平等的,实行统一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认证,注册和管理,使人才、资金、科技、诚倍等条件合格的社会机构,投入到民间收藏鉴定的行列中来。对有条件的国有文博鉴定单位可进行改制,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民间鉴定机构,更多地承担为社会服务和为民间鉴定的功能。

四、鉴定人员资质体系应建立

鉴定行为是以鉴定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鉴定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目前鉴定行为不规范,鉴定者鱼龙混杂,归根结底是对鉴定者资质和行为缺乏管理。医生没有资质不能行医,鉴定者没有资质却可行鉴,这岂不荒谬!我国对行业的管理和规范,重要的一条是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国际可比、事关公共利益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鉴定业务事关国家、人民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应当纳入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培训鉴定人和资格授予事宜,应纳入统一的规范管理。目前的混乱在于,劳动部门举办的古玩鉴定职业技能培训和文物部门举办的文物经营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互相交叉,国家某部委推出的职业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等认证项目,授权一些培训机构实施,经过几天培训,收取高额费用,即可获得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资格,欠缺严肃性,还有一些收藏鉴定的协会和社会团体,也在商议设立认证体系,这种状况加剧了鉴定资格认证的无序状况。

鉴定人的管理,应与鉴定机构的管理、鉴定行为的管理三者统一起来,均由国家文物局监管,不能政出多门。国家文物局可通过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的协调,统管鉴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通过鉴定知识考试、实践考核、道德考查,取得鉴定职称或资格。根据鉴定知识和能力,通过职称评定,形成助理鉴定师、鉴定师、高级鉴定师阶梯系列,使具有真才实学和职业道德者取得各级职业资格,使鉴定职称纳入国家正式的职称体系。

拥有一定数量执业资格的鉴定人员,乃是设立鉴定机构的前置条件。只有在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中,由具有执业资格的鉴定者,按程序出具台乎规范的鉴定结论,才是受法律保护的鉴定结论。鉴定者作为机构工作人员,其因违法执业或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所在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外;并依法追究鉴定者的责任,机构还可按内部管理规定处置鉴定者。这样,鉴定者在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下从事鉴定活动,从而在管理体制中规范了鉴定行为。取得鉴定执业资格者,在此管理机制中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以便晋级,或在考核中再次取得执业资格。

统一的科学的资格认证及管理机制一旦形成,才能从制度上促使鉴定者的行为规范化,从而保障鉴定工作的有序化。

五、鉴定方法手段应完善

鉴定方法要从传统的“标形学”鉴定为主转到以“痕迹学”鉴定为主;鉴定手段要由传统的“目鉴”为主转到目鉴和科学仪器并重并逐渐向科学化过渡。

所谓“标形学”鉴定,是通过对器物外观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对已知的同时代,同产地、同品种的器物进行比对后作出的鉴定结论。这里的“标”是指标准,“形”是指外观和形态。标形学的标准来自于已有古物器形、古代文献资料、文物古玩行的约定俗称。鉴定家通过学习实践观察,熟悉了各种器物外观特征,面对鉴定物时,就会和自己头脑中的参照物比较,而得出结论。其特点是快捷、易行,以“眼学”为主,加之手、耳、鼻、口等感官和记忆中的知识分析。这种鉴 定方法从古至今被普遍应用。

“痕迹学”是以行为、动作及生物或物体痕迹特征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目的在于通过事件发生后的内在或外在的痕迹,推论出导致这些痕迹发生的原因或过程。痕迹学以对时间的反向指证为特点,研究和破译过程系统中的信息,得出结论。从古代痕迹检验到近代传统痕迹学和现代痕迹学,它是刑事、民事侦探的主要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考古领域。

所谓“痕迹学”鉴定,是通过对器物表面和质地因岁月或使用所留下的自然痕迹和人为痕迹研究分析,并由时间反证而得出的鉴定结论。现在,古玩艺术品的仿制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越来越像。仅靠标形学难以识别。而器物的历史沧桑、使用情况、自然老化等痕迹是仿不出的。器物的痕迹是自然的,人不可能超越自然,不可能把器物的自然痕迹仿出来,更不能把痕迹所固有的神韵仿出来。痕迹鉴定可以用“眼鉴”,结合仪器分析将更为准确科学。“开门”的器物是重度岁月痕迹体现出来的,眼鉴即可识别,轻度的痕迹要借助仪器观察。比如,器物釉面上明显的使用和自然老化肉眼可见,明显的低仿痕迹肉眼也可见,而高仿品人为釉面摩擦老化、化学腐蚀等要用放大镜、釉面成份分析辨别。

鉴定手段科学化。“标形学”“痕迹学”“科技仪器”的综合运用,即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相结合,要不断研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司法痕迹鉴定已经广泛应用,藏品痕迹鉴定比司法痕迹鉴定相对容易。因为藏品比司法标的物岁月长,痕迹明显;藏品比司法标的物取证参照更充分,如名人书画笔迹鉴定,可从该名人其他众多书画中取样分析,而司法笔迹鉴定要找普通人的笔迹则相对少些,碰到不大写字者取样更难。

目前科技鉴定刚刚兴起,不少鉴定机构从德国进口检测仪器。我们期望文物众多、鉴定业务量最大的中国,能开发出技术更先进的鉴定科学仪器,期盼由国家文物局组建最权威鉴定机构,除拥有对各类藏品目鉴水平最高的鉴定专家外,还拥有技术更先进的鉴定仪器设备,并要建立系统,齐全的资料数据库。这样,在新的鉴定体制不断完善,科学鉴定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发展中,藏品鉴定的“DNA”时代可望尽快到来。

六、鉴定者素质修养应提高

新的鉴定管理体制为鉴定者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社会环境机制。如个人鉴定资质认证和职称晋级,促使了鉴定队伍的正规化发展;鉴定人员只在一个鉴定机构任职,这是我国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职业公正、独立、中立的根本保证,自然杜绝了一些鉴定家四处兼职“走穴”而责任不清的弊端;尤其是鉴定委托人和鉴定机构签合同的规定,规范了鉴定者和鉴定机构及委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鉴定者的不当或失误将会承担责任,这从制度上要求鉴定者必须以公正、科学、细致、严谨的态度进行鉴定。

但任何管理体制、法规制度不可能涵盖和约束人的一切行为,对于鉴定这个特殊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强调鉴定者主观能动性的强化,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

鉴定对象大多数为古物。鉴定者充当的角色,正是古人和今人沟通的媒介。鉴定者要解读古人遗留之物,通过对古物所蕴含信息的解析,而断时代、定真伪、明用途,从而使今人在了解古物的基础上了解古人、了解历史。这要求鉴定者的知识量远比职业考核的知识量大,要通晓各类知识以及有关边缘科学。更高素质的鉴定者,能感应器物之神韵,甚至瞬间的灵气相通即可辨别。一些鉴定家能在一堆器物中一眼扫去而知宝物,能在书画轴刚展开之刹那,而辨明何人所作。这种通神韵、通灵气的素质,当为真鉴定者、鉴定大家。鉴定大家的道德品质修养在一般人之上,也在一般鉴定家之上。为什么现在鉴定者到处可见,而大鉴定家凤毛麟角,主要是商业社会中,众生悟道不足,德性受限,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浮躁所致。

庄子在《天地》篇中深刻指出:“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只要存古圣贤之心,以技求德,以艺进道,在追求大道德、大智慧中提高自我,在追求恬淡、无私、平静、纯真、质朴、敬业,公正、善良中完善自我,方能进入鉴定真如的高境界,才能造就出时代需要的鉴定大家。

物资监管论文篇4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一、前言

考虑到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国有资产的规模和数量在整体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为了保证国有资产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保值和增值,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实现对国有资产全面的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保值率和增值率,满足国有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从目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构建健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要想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就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监管体系

1.按照“大国资”的管理体制架构,推进建立国资委、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层次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国资委对大国资管理的决策职能,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国资委、国资办议事决策程序。

2.以“大国资”为平台,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资产监管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覆盖不够全面、资产管理部门边界职责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监管不够有力且部分资产存在交叉管理或管理盲区的现象,逐步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就要从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出发。

三、国有资产管理要想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就要构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框架体系

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涵盖各类资产的、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于事业类资产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

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应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中构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框架体系的必要性,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使制度体系成为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为此,只有结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际,努力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国有资产管理要想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就要加强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在国有资产的构成中,土地和房屋是重要的资产形式,要想实现对这部分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就要采取加强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流程的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逐项登记,建立台账,保证帐物相符

为保证对国有资产实现有效管理,应建立国有资产产权台账,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逐项登记,保证台账与实物是一一对应的,提高台账的准确率,满足监督管理的实际需求。实行以账管理,按物建帐的原则,对国有资产实物实行有效管理。

2.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定期对实物进行检查

从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来看,只有定期对实物进行全面检查,才能使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满足监督管理的实际要求。因此,在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过程中,应定期对实物进行检查。定期核查,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对国有资产的产权和实物进行管理和核查,能够提供国有资产管理质量。

3.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产权监督质量

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明确工作任务并优化工作流程,使产权监督管理取得预期效果,促进产权监督质量的提高,达到提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效果的目的。对国有资产产权的监督,能够有效监控国有资产的流向,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提高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构建健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文礼 许 建:现代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35~37.

[2]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80-182.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2.

[4]汤谷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J].财务与会计,2011(2):11-13.

物资监管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监理对目标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规范施工单位的行为

工程的监理单位按照建设单位的委托要求,动态约束管理施工单位的行为,并贯彻整个工程建设的始末。工程监理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对施工单位不当的施工行为进行制止,控制不良施工行为的出现,对于工程质量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

(二)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

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旨在站在工程产品需求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规范施工单位的行为,监督、管理、责令施工单位保证工程产品实现预期的质量水平。监理单位借助自身丰富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经验,努力找出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在材料、设备、行为、结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责令施工单位及时解决问题和弥补问题造成的损失,减少工程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发生,杜绝建筑工程留下任何后患。

(三)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工程监理单位通过约束施工单位的行为,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把关,譬如防止质量伪劣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有效减少工程重修返工情况的出现等,另外还能够促使施工单位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同时加快施工的进度,有利于降低工程施工的投资,帮助建设单位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建筑工程监理目标控制

整体论和还原论都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两种哲学观点,两者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整体论认为,宇宙不再被看做是一台由无数分离的零件所构成的机器,而是一个和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看待某个事物时,不应将其分离成各个碎片,而是应将其看作一个完整的事物,对其加以研究和考察。整体意味着完整、全面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时,应将其看做整体,从各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认识。而还原论与整体论相反,所谓还原,是一种把复杂的系统(或者现象、过程)层层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它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来加以解释。还原论方法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习惯于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考察组成系统诸要素的行为和性质,然后将这些性质“组装”起来形成对整个系统的描述。

1整体论工程监理目标控制分析

监理目标控制是实现监理目标的手段,要从整体上分析三大目标控制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整体目标,是监理工程师的中心工作。如何顺利地完成工作,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监理目标控制手段。而采用合理手段,首先要理顺并弄清三大目标控制之间的关系。目标控制手段之间的关系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相对应的。而工作项目之间三大目标之间关系是对立统一的[2]。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存在矛盾和对立的一面。要提高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要求,则必然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目标要求。例如,如果提高工程质量要求,在进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包括人力、资金、土地等多要素的投入,进而必然增加建设单位的成本。其反映了三大目标之间的矛盾对立面。尽管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对立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利用其统一的特性,可以保持三大目标之间均衡,有助于正确指导监理工程师开展目标控制工作。比如,适当地提高投资数量,就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也能保证施工质量,提早交付工程,可增加工程后续的经营收入。根据三大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采取合理均衡的目标控制手段,是监理机构必须要关注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必须仔细分析,找准三大目标之间的最佳均衡点,做到目标和需求之间,采取的监理手段之间和谐统一。同时应当保持系统的整体效果,综合运用各种目标控制措施,各目标之间做到互补兼顾,满足目标控制的全面性要求和实现过程中的系统性要求。

2 还原论工程监理目标控制分析

针对建筑工程监理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采用还原论的方法详细分析每个目标的内容、方法等,有助于监理工程师根据项目目标开展具体的监理工作[3-5]。

2.1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没有好的质量,建筑工程就失去了价值。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应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而质量的评价应包含下列六个特性:适用性、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与环境协调性。对于质量控制的内容包含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事前控制)、施工过程阶段(事中控制)、竣工验收阶段(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括:参与设计文件交底和施工图会审、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质量计划、施工生产要素配置的审查、审查开工报告及相关资料。事中控制包括:工序质量验收、分部分项目工程质量验收、工程变更审查、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事后控制包括:竣工资料审查、竣工验收、竣工备案。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指令文件与一般管理文件;现场监督和检查,可采用旁站和巡视方式、平行检验;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利用支付手段;其他一些专项质量控制要求。质量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数量统计法,字样平均值、平均值、变异系数、质量变异分布规律;图示法,有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控制图法等。

2.2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是周期性的循环控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处理五个循环阶段。每经过一次循环得到一个调整后的新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进度实施监控的最根本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机会定期取得工程实际情况。而工程进度会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影响、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资金的影响,设计变更的影响,施工条件的影响,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承包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施工进度监理工作细则;编制或审核施工进度计划;按年、季、月编制工程综合计划;下达工程开工令;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组织现场协调会;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审批工程延期;向业主提供进度报告;督促承包单位及时整理有关施工进度的技术资料;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交质量评估报告;整理工程进度资料等。进度计划的控制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管理技术法等。对应的具体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信息管理措施等。而进度计划图通常绘制成横道图或网络图。

2.3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施工阶段,把建设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实现项目投资管理的目标,以求项目建设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较好的投资效应和社会效应。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与建设工程进度一致,对投资进度而言,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最有效手段。比如,重视设计、施工等多方案选择,深入到设计、施工、工艺、材料设备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投资切块、分解的规则及详细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控制其执行,动态比较投资的机会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有利的奖励措施等。

三 结语

本文介绍了整体论和还原论,并对建筑工程监理的目标控制做了研究,分别将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应用在建筑工程监理目标控制中。整体论帮助监理工程师从宏观上全面对工程监理目标控制进行理解,而还原论有助于从细节上深入地理解工程监理目标控制的内容和手段。今后进一步工作是,融合这两种哲学观点进行工程监理目标控制分析,以提升监理工程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段伟文.整体论研究:哲学与科学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

物资监管论文篇6

关键词:农网工程建设;过程审计;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151-02

一、实施目标

(一)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开展农网工程过程审计

从农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发,将审计监督贯穿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全过程,在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设计、概算、施工、监理等建设等各阶段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和规避招投标、合同管理、承发包、现场管理等项目管理风险,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引导和规范各方的行为,有效遏止农网工程建设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二)基于风险导向,创建动态跟踪审计机制

在总结历年工程结决算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传统事后审计模式,从工程建设风险分析入手,针对农网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物资供应、结决算等方面的管理缺陷,创建动态跟踪审计机制,增加现场审计力度。将审计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有机融合,将问题化解在项目实施中,以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应对能力。

(三)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促进审计成果应用

针对工程建设风险,落实过程审计范围和重点,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以风险事件作为进一步延伸审计的条件,及时发现、及时规避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二、实施经验

(一)从工程建设的要素投入出发

纵向而言,从工程建设的要素投入出发,以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为主要切入点,针对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全流程进行跟踪检查审计。物资管理审计以实物管理为重点,检查项目物资的采购计划、采购实施、物资合同、物资实物管理情况,重点关注物资实物的仓储、验收、入库、出库、保管、盘点等环节的规范性,审计物资台账的完备性、账簿与实物的一致情况。工程管理审计以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监理、结算管理为重点,结合项目过程记录资料与现场踏勘,重点关注施工及监理过程资料的管理、工程建设计划实施管理、重大设计变更及签证管理、工程量结算管理、物资需求用量与现场实际对比情况等。财务管理审计以项目资金流向为主线,对工程资金拨付和使用进行审计追踪,对项目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进行检查,并通过财务部门检查劳务外包管理情况,重点审查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劳务分包的合规性。

(二)从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出发

横向而言,从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出发,以项目建管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为调查对象,针对项目管理各方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检查建管单位从项目前期对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到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的履职情况。过程审计重点关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县两级建管单位对甲供物资、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的管理。检查设计单位从接受委托勘查设计开始,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设计资料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过程审计重点关注设计单位在设计变更中的履职行为。检查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人员投入以及对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的监理履职情况,过程审计重点通过监理日志、工程量签证、设计变更签认、隐蔽性工程验收等环节检查评估监理的履职情况。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安全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上的管理情况,并延伸审计劳务分包、物资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施工单位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载体,其过程审计重点关注劳务外包、物资实物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

(三)推进审计成果运用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召开审计意见交流会的形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问诊把脉、集思广益。充分理解被审计单位的难处和痛点,为他们出谋划策,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监督职能。同时,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推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程日报报送方法和优化物资台账等方式,实现审计成果的运用,降低整改难度,保证整改效果,提高审计的时效性,促进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化解。

三、实施的效果

在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0千伏及以下项目过程审计中,市公司专项审计组共出具了150多份检查意,提出问题200多条,内容涵盖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安全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通过此次过程审计,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增强了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效率性,特别是得到基层单位的高度认可,增进了对规范业务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促进地方政府支持,形成项目建设合力

针对影响工程项目进度滞后、工程材料物资到货滞后、项目阻工等问题探讨中,促进了被审计单位与当地政府的沟通。逐渐认识到在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工程是政府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部分单位在项目储备阶段已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部分单位正在与涉及2016年农网改造工程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延伸到具体改造村,将农网改造进度纳入业绩考核,使乡镇政府及村(社区)对现场突况能够快速启动协调解决措施,确保项目阻工能够及时解决。

(二)促进充实建管力量,加强农网工程组织管理

通过跟踪审计与整改优化,从市公司到县公司均不同程度加强了农网工程项目管控。首先,将农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协调,分管领导全程具体督导,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落实供电所同进同出和协调责任。其次,通过增加项目建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明确供电所主体责任和属地化管理责任等,通过整合各方力量,以充实项目管理力量。最后,加强农网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和周例会的管理,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过程中推进农网工程项目有序、高效开展。

(三)推动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

通过审计整改,大多数被检查单位对项目安全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状态得到改善。例如,部分公司加强安全巡查力度,增强巡查计划的可操作性,明确巡点,及时通报巡查情况,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对相关班组及人员进行经济考核,强化了安全责任落实。同时,借助农网工程现场安全管控平台,完善农网工程安全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扩大安全监管覆盖面,及时开展现场巡查并进行重点监控。

(四)推动物资计划管控,缓解物资供应滞后压力

针对部分项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供应滞后现象,经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深入交流,从农网工程全过程工期计划、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督促供应商排产、施工单位项目进程、物资基础管理、物资信息报送等多方面入手,梳理问题症结,加强管控措施。因此,在以后批次的农网改造项目中,已基本杜绝了物Y供应滞后现象。

(五)探索“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结算一个”的项目管控思路

在审计过程中,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补充、完善过程管控资料,促进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加强自身组织力量,严格履职到位,加强日常过程资料的及时性和完善性,尝试开展“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结算一个”的管理思路,杜绝项目完工后才开始收集整理各类过程资料,推进了验收、结算、物资清算工作的步伐。

(六)将审计视角前移,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将审计监督贯穿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管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现场出具整改通知书,现场指导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从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的角度,通过探讨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编制“农网工程项目日报表”报送工具和“县级公司农网工程实物出入库管理台账”工具等,切实帮扶被审计单位将风险化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之中,减少建设工程实施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加快工程项目结决算步伐,整体上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七)总结审计工作经验,为后期过程审计提供指引和借鉴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设计农网过程审计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完善问题分类与问题描述,批量生成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并分析审计项目实施进度,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完成后,审计部人员结合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总结评价,绘制内部审计风控矩阵,提炼审计经验教训和审计方法论,编制审计工作手册,为后期进一步开展审计提供参考与指引。

参考文献:

[1] 王国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2] 张辉.大型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风险评估[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物资监管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评析了规制俘虏理论和寻租理论。规制俘虏理论为政府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规制政策提供了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证券监管中的寻租活动。进而论证了对证券监管者进行监管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建立对证券监管机构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

    一、政府规制俘虏理论和寻租理论

    1.  规制俘虏理论

    规制俘虏理论(CaptureTheoryofRegulation)认为,政府规制是为了满足产业对规制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受规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这样,立法者被规制产业所控制和俘获,规制者也被产业所俘虏。规制俘虏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不管规制方案如何设计,规制机构对某个产业的规制实际是被这个产业“俘虏”,其含义是规制提高了产业利润而不是社会福利。其研究重点是政府规制的供给与需求、规制过程的利益影响和规制者的种种动机。该理论指出,现有的规制是使生产者剩余最大化的规制。“搭便车”效应使得由消费者组成的大的利益集团处于劣势地位,而由企业组成的利益集团较易采取一致行动。在假定政府规制者亦追求利己目标的前提下,只有增加少数能以低费用组织起来的集团的利益的规制才会由政治过程供给。政府规制的需求者必须向供给者(政府官员)支付“价格”。所以在整个经济中,某些集团要求并得到了政府的保护,一些集团得到的保护多一些,另一些集团则少一些。这样,利益集团为取得政府规制保护所进行的寻租活动使得规制本身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而成为经济系统的一个内生变量。其后,佩尔兹曼进一步阐发上述论点:被规制产业具有出于追求垄断利润动机而试图影响立法规制者的需要。只要政府规制者所分享的利益不超过垄断利润,这种“寻租投资”就是值得的。

    规制俘虏理论其实也反映了“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即真正做出决策的只是少数人,其决策必将倾向于某些阶层或集团的偏好和利益。规制俘虏理论为政府科学地制定与实施规制政策敲响了警钟,它使我们意识到在政府规制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寻租与创租的情况。

    2.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是上世纪6O~7O年代经济学家们在讨论垄断、关税和政府规制所造成的社会损失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租”或“租金”是指超过资源所有者的机会成本的报酬。它可以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价格制度中自然产生的,例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会产生租金;另一种是人为创造的,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帮助创造、提高或保护一个集团的垄断地位,从而提高它所偏好的那个集团的垄断租金。通常把追求自然产生的租金的活动称作“寻利”(proiftseeking),把追求人为产生的租金的活动称为“寻租”(rentseeking)。寻利是作为生产者的经济人通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获取高于生产成本的收入的活动,不需要借助政府的干预,是“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人去从事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的活动;寻租则是力图使“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或利用“看得见的手”去抑制“看不见的手”的损人利己的活动,如果离开了政府干预,没有政府干预所提供的特殊垄断地位,租金便无从寻求。

    寻租活动是指寻租者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取得占有租金的垄断权。布坎南将这种寻租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通过向政府行政官员进行游说、疏通、“走后门”、行贿等手段促成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从而产生租金并获取该租金的活动;第二层次,指由于第一层次的寻租活动给政府官员也带来了好处,使他们看到了权力的含金量,从而吸引人们耗费精力和钱财去争夺政府行政官员职位的活动;第三层次,指政府采取措施将暗租转为明租(如证照拍卖、征收资源垄断税等),使部分或全部租金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些租金收入尚未归还财政预算或尚未以某种无差别的或随机的方式通过预算分配时,各个社会利益集团为了这笔财政收入的分配有利于自己而展开的竞争。

    塔洛克把寻租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垄断或限制的活动本身需要吸收大量的资源,特别是许多有才能的人都致力于这种寻租活动。而这些人本当可以从事更有价值、更有生产性的活动;(2)垄断或限制导致资源利用的扭曲;(3)避租活动要耗费资源;(4)利益集团进行院外活动所耗费的资源往往大于集团活动的组织成本。因为寻租活动所采用的往往是一些不宜公开的手段,如蒙骗、贿赂、拉关系,这时租金由一个集团转移给另一个集团往往采取低效率的方法;(5)一种允许游说活动存在、并可以通过寻租获得利益的制度,其结果必将是严重阻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在证券市场上,利益集团同样存在寻租行为。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被法律授予独立开展证券管制的权力,其主要成员由总统任命而向国会负责。除公众舆论监督之外,由于财务预算受国会限制且行动常为国会所左右,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往往通过国会参众两院向SEC施加压力,迫使其选择对利益集团有利的监管制度和政策。发展中国家新兴证券市场上的寻租问题显然更为尖锐。从中国来看,虽然政体不同,监管决策框架与美国监管体系存在差异,但“体制漏洞”和新兴市场构建初期难以避免的大量“强行政性”制度安排为寻租行为的滋生和泛滥提供了便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额度发行”管理制度。在这种带有明显计划色彩的制度安排下,正是由于“上市额度”这种资源的供给弹性不足,供给不能无限制增加,从而产生租金这种超额收入以及相应的各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种种寻租行为。这种寻租一方面造成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损耗,另一方面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机制。严重损害效率的增进和公平的体现。

    二、对证券监管者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政府规制俘虏理论和寻租理论显示了政府监管的有限性。寻租活动和政府失灵的存在,就有必要设法对监管部门也加以监管。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及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使得政府的职能定位和角色转换存在缺陷,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之间的界限容易被混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经常出现政府“看得见的手”取代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寻租活动。我国的证券业从起步开始,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受计划经济影响,一些原本属于市场的权力并没有得到落实,仍然保留在证券监管机构的权限范围之内。在证券监管中,监管者以行政指导替代依法监管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这样就造成了监管效率低下.监管目标偏离,并且产生了抑制竞争。保护垄断的副作用。因而,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是极其必要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消除腐败的有效途径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使得政府成了各利益集团寻租活动的猎物,被俘获的对象。目前我国的寻租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点”上:权力的集中点;体制转换的交汇点;监督系统的乏力点;法律政策的滞后点;人、财、物需求的关节点。经济转轨过程中,寻租活动引起的腐败相当普遍,一方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相当广泛,另一方面以货币为中介的市场交易活动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所以,转轨时期也很容易成为大规模腐败的“高发期”。如证券监管中监管人员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等。

    监管部门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体制内监督乏力而体制外监督尚未形成。要防止滥用必不可少的公共权力和官员的自由裁量权,首要的是依靠监督。实行法治、建立对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尽量减少、甚至取消政府在某些领域不必要的干预。消除腐败的土壤,腐败自然也就无法存在。

    2.有利于提高监管透明度,提高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

    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除了需要判断上市公司的风险情况.还要判断监管者的风险情况;监管者要求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投资者也有权力要求监管者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在缺乏外部监管的情况下,监管法规和监管机构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往往会缺少必要的咨询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更难免存在对法规、政策执行和解释的随意性。进而难以保证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

    3.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更具有迫切性

    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行为必须规范,应该更多的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而不是依靠政策来规范。法律赋予监管者监管证券市场所需的权力,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常常靠一些临时性的行政性措施干预市场,那么,依法管理,严格执法更加无从谈起。监管者独揽大权或滥用权力的行为会给市场造成很大损害。因此,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更具有迫切性。

    三、对证券监管者进行监管的机制.

    建立对证券监管者的监管机制,要把立足于国内实际和借鉴国外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保证证券监管工作的高效率、透明度,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建立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建立制约机制,二是对监管者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对证券监管者的监管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

    1.建立对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权的制约机制

物资监管论文篇8

关键词:物流项目;设备监理;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in domestic, we study on several management modes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put forward the mode of the third party equipment supervision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equipment supervision mode, we set up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of the plant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team. The team understand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equipment supervision.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verify the correct of the mode.

Key words: logistics project; plant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model research

0 引 言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金属材料物资存储方式占地面积较大、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科研及加工生产任务的需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立体仓库用于存储金属材料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考察,物流中心最终决定采用现代化仓储技术对金属物资进行存储,利用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目标,满足金属板材、棒材、管材、型材等物资的存储能力需求及出入库频率需求。该仓储物流系统将通过自动化物流设备,控制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协同作业,实现物资的高密度、高效存储及信息化管理。

该项目受到场地和实际条件的限制,导致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将会花费数倍于建造费用的成本来进行相关设备拆除。而且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将造成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可以看到,国内现有的项目监管模式主要集中在土木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关于物流工程设备的相关建设的工程设备监理基本为空白[1-4]。因此,引入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项目质量监管模式,能在最大限度范围内降低本项目的实施风险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项目管理模式选择

项目建设是中国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国防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采用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分工协作的体制,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不足。

传统的项目管理队伍是临时组建的,所以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往往缺乏专门人才和建设经验,因此难免存在管理不善现象,如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而由于工程建设指挥部往往在项目建成后即撤销,所以积累了经验或有过的教训也不能作为以后项目的借鉴。实践证明,若能通过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队伍,代为履行职能,以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管理项目,可以更好地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减少浪费和损失。

由于企业面临的物流工程建设项目属于国内首个金属材料横向插取、自动化立体库高位存取(19米高)、超重量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重2吨)的情况。系统设计难度极大,光依靠已有的技术人员对物流装备的相关知识水平,难以达到项目建设管理控制的要求,如果不引进外脑进行项目质量和设备监理,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根据项目的建设要求和性质,在对总体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管理模式上提出三种可行的管理模式,并对三种模式对比分析如下(见表1):

项目管理模式是由业主聘请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该种管理模式在国内物流系统建设领域还是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即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以后,业主不是直接委托相关的物流系统集成企业对各个物流项目进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而是采用第三方设备监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质量监控和项目建设成本中找到了平衡。

2 设备监理模式

2.1 设备监理模式的程序

设备监理模式按照下面的程序来管理项目:首先,业主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设计监管/优化阶段,第二阶段叫做监造/实施/验收阶段。

在设计监管/优化阶段,项目管理团队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负责协助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化;代表业主或协助业主进行项目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优化管理,分散或减少项目风险;负责协助、组织或完成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部分;参与投标过程的各家方案评估,从技术的角度对各家方案进行分析;对于预中标的集成商的方案,按预中标的顺序进行详细的结构强度技术论证、系统仿真论证、系统配置参数论证、系统效率论证等。确定预中标厂家的方案合理性;协助最终中标厂家进行方案优化,进行质量和成本控制;协助业主完成最终合同的技术协议部分、项目验收标准等。

在监造/实施/验收阶段,由中标的集成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部件采购、制造和安装工作。项目管理团队的任务是在该阶段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详细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对设计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满足业主要求;设备制造阶段,项目管理团队负责进行设备监造,对于重点零部件的装配、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到货验收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将负责相关设备、关键部件抽检;安装调试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将负责相关的协调和文档管理,及时协调解决相关环节出现的问题;项目初验和终验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将负责制定相关的验收标准和相关的验收结果确认。

2.2 设备监理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单位的组织架构、职责及管理关系 (如图2所示)。

2.3 设备监理项目中监理企业定位

项目监理企业是在业主的领导下,协助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和提供专业支持,协助业主按有关法律法规确定项目合适的相关实施单位及明确其职责范围,确保业主项目能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按质、按时、按量,以及在合适的预算范围内达到项目建设目标的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监理企业是一个组织体,要具有凝聚内部各专业管理人员的力量并调动其积极性,促进管理人员之间合作的能力;要协调内部机构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机构和个人的岗位作用;要协助业主协调总规划设计单位、造价咨询公司、招标公司、监理公司、工艺系统设计集成商、信息通信系统设计集成商等有关项目干系企业之间的关系。

项目监理企业负责对项目内容进行分解,拟定项目各子项实施内容和指标要求,对项目各阶段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招标与采购、沟通、风险与对策以及项目总体协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策划与管理。

2.4 设备监理项目中监理企业架构(如图3所示)和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负责配合业主、系统集成商进行货架结构选型及有限元校核。

(2)负责配合业主进行相关方案的技术评审。

(3)负责配合业主、系统集成商进行方案优化,并进行仿真建模及验证。在确保方案最优的情况下,控制项目合理造价。

(4)负责“工作范围内材料、构配件进场计划”的编制,并控制各单位、材料、构配件的进场时间,协调各个单位,监督项目进度。

(5)负责对提供的工程所需材料、半成品和设备的验证、现场保管、供应等工作。重点完成关键部件的抽检工作等。

(6)负责项目安装调试过程中,相关的调试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文档记录和确认。确保过程文档的完整性。在工作范围内,负责协调解决工程进行中的技术问题,负责指导施工单位的工作,使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达到业主的要求,对重点部位及易出现通病部位进行专项验收,并对各分项组织抽验。

(7)制定各个设备的验收标准,协调组织工程建设中的初验、终验等验收工作,协调与业主的工程交接工作。

(8)对文件控制、提交、发放、会议纪要、报告、验收及相关协调程序等资料的归档工作。项目结束时,形成完整的文档管理材料,提交甲方备案。

(9)负责配合业主进行工作范围内设计变更的现场控制工作及现场签证审核工作。

3 结 论

采用独立的第三方监理模式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在金属材料库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所有设备的监理大纲和监理细则,实际下厂验收和监造设备9次,检验设备及材料87个批次,发现不合格材质及设备3项,提出整改项目2项,最终工程进度符合预期。通过实践充分证明了,在专业性较强的物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设备监理模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彭纯强. 对高效物流项目团队管理特征的探析[J]. 物流技术,2005(2):22-24.

[2] 郑继华,胡忠文. 物流项目发展趋势及设计难点浅析[J]. 物流技术,2010(21):54-56.

物资监管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安全问题监管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得以迅速发展,高层建筑迅速兴起,其地下的层数也随高层建筑的高度增加而增多,深基坑开挖越来越深,施工难度及危险性逐渐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在深基坑施工问题上要结合施工特点强化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下面笔者结合实践从土方开挖、基坑降水与支撑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等环节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入手,就深基坑施工问题谈一下监管意见。供参考。

一、建筑深基坑工程主要特点

1.基坑工程正向大深度、大面积、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方向发展,并经常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施工,常受到场地、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问题的影响,在基坑平面以外没有足够的空间安全放坡,对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的要求又很严。所以不得不设计规模较大的开挖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中除了保证基坑自身的安全,还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是深基坑施工中的一个难题:不单考虑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还要考虑对周围地下的煤气、上水、下水、电讯、电缆等管线的影响。

3.深基坑虽是临时性的,但若不采用合理的支护体系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其支护投资较大,通常沿基坑周边每沿米需上万元如何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和施工技术、设备水平,选择合理,经济的支护结构方案,一直是深基坑支护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基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是一个多系统工程,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都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不仅要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力学、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考虑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

二、深基坑施工前的监管

1、勘察文件的取得。建设单位要根据建设施工的要求提请勘察单位进行勘察,勘察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为建设工程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和设计需要的勘察文件。

2、建设单位应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建设单位要实事求是的向设计及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线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等有关资料,并要保证资料的准确、完整。

3、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设单位要持有勘察文件、设计图纸、可行性报告等材料应及时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相关建设手续,保证从基坑开挖、坑壁支护、降水观测、基坑施工等过程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及时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

三、深基坑工程的设计阶段的监管

设计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报的勘察文件、提请的要求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一是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对涉及深基坑的重点部位和施工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工程安全性提出指导意见。二是设计单位还应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三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边坡与基坑的支护设计必须由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四、深基坑工程论证的安全监管

深基坑工程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进行论证监管。一是施工单位接到工程后应从“建筑工程深基坑专家库”中选取至少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岩土工程师、2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名注册监理工程师5人以上专家,组成5人的专家组。二是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审核边坡与基坑支护施工图是否按其方案评审时的专家意见进行设计。三是专家组在论证前,要到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由专家签名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报告进行完善,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四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组提出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资料,在工程实施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五是施工单位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进行实施落实;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方案的要求严格检查监督。

五、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管

1、施工单位编制深基坑专项工程实施方案。一是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安全专项监管方案由施工单位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二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后要由施工单位的技术和安全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方可实施。三是经批准、论证后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变动。

2、在深基坑施工前的工作监管。一是从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二是施工单位施工时要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三是要在深基坑开挖前对有关措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重要部位的专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严禁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强令施工单位违章作业、盲目施工。四是施工单位应有严格的预防基坑坍塌防范措施,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除正常的审查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咨询机构审查通过,方可作为施工依据。

3、施工单位的对深基坑的安全监管。一是施工单位要按相关规范要求对基坑实施监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承担监测任务,制定切实的监测方案,以便掌握基坑边坡土体及已有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水渗透影响、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等情况,一旦监测值接近规范容许值和所监测指标突变时,应及时向业主、监理、设计方报告,并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案。二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专项方案中的要求提出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的实施措施,并根据现场的水文地质状况、支护结构类型、基础开挖方式、基坑整体状况等,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4、监理单位应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监理单位应根据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文件,提出监理意见,编写深基坑工程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结合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现场监督实施。

7、深基坑支护结构完工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前的监管。必须由建设、支护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有关专家对坑壁支护体系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六、深基坑施工中的运用安全技术的监管

1、建筑工程深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深基坑土方开挖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取积水。

2、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开挖原则的监管。一是深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二是深基坑的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三是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式,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四是深基坑的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米,弃土堆高不超过1.5米,而且不超过设计荷载值。当重型机械在坑边作业时,应专门设置平台或深基础等,并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五是深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3、建筑工程运用机械开挖深基坑的监管。采用机械开挖深基坑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由人工清理。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坑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4、建筑工程深基坑周边安全标志的监管。建筑工程深基坑周边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要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总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要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杜绝盲目施工和野蛮施工的现象,加强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控制,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建设部《JGJ 167-200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物资监管论文篇10

关键词: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为国家提供电、气等多种能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煤矿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必然的。然而,受经济、经验、管理制度等的影响,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一直不高,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企业普遍存在亏空、盈利较少等情况。根据煤矿企业目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不断对企业成本投入进行控制,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改革,能够弥补现阶段各大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缺陷。

一、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整体物资管理状况而言,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物资管理水平等无法达到企业的控制标准,成本超标的情况频繁发生。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最为重要且易于控制的就是成本控制。大多数煤矿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时,往往在以下方面出现问题:

第一,物资储备、市场采购、资源管理方面。多数企业对这些方面相对忽视,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敷衍对待,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十分低下,致使物资在供应和传递过程中事故频发,无故增加企业成产运营成本。一般而言,成本控制难度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成本越低,收益才会越高,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基本物资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资源无端浪费事件的发生率。

第二,物资资金的管理、运用、分配方面。针对这一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物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分配不合理,常常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周的情况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信用和效益都受资金周转影响。

第三,企业信息化水平方面。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降低企业人员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尚未建立完善,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监督控制方面。没有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管理漏洞,常常出现资金使用方向不明、物资浪费的现象。

二、成本控制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其对成本控制的需求也较为特殊。煤矿企业多处于煤矿资源丰富且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交通运输问题较难解决。因此,煤矿企业需要额外增加运输成本。另外,煤矿开采需要很多大型设备、煤矿勘察需要专业仪器和人才,这些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煤矿企业自行负担,属于产业内部成本投入。与此同时,煤矿资源开采后需要空间进行储存,储存库的选址和占用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开采设备、探测仪器等的检修、管理、增设也需要人员负责。诸如这些,每一项都属于成本叠加。由此可见,对煤矿企业这种自带高成本的特殊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成本投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从而加快煤矿企业发展。现实中,成本控制能够有效阻止煤矿企业内部资金乱用,物资浪费、错用等情况的发生,能够控制资金走向、明确资金用途,同时实现所有物资充分使用的目的。

三、成本控制法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度方面

煤矿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管理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惩罚制度,工作人员才会积极工作,切实实行成本控制制度。首先,煤矿企业必须让员工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其次,管理制度必须包括成本预算制度、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最后,企业切实实行各项制度。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实现其约束力,只有强力执行才能达到其目的。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资金支出管理以及建设管理。在具体项目实行之前,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预算,禁止谎报成本预算的情况。资金支出后,应该对资金动态进行追踪,防止资金无故失踪或用途不正常。

(二)库存方面

为了控制企业成本,企业应该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的方式,建立动态的库房储存体系。动态的库存体系不仅能够减少资金流失,还能加速物资运转效率,对企业运输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动态库存体系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监控物资价格、内部采购记录等,从而体现物资采购的透明性,杜绝资金失窃或物资缩水等问题。线下部分,企业可以建立企业仓库,并对仓库进行实时监控和清除整理,防止废旧物资未除,新到物资无法进库的情况发生。总而言之,动态库存体系的建立从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对企业物资管理进行调控,能够简单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

(三)运输方面

煤矿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源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标准也设定较高。一定程度上,资源运输是煤矿企业运营的保障,如果煤矿资源无法按时运送,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就没有信用而言,整个生产经营也将无法维持。因此,可以建立完整且合适的煤矿物资运输供应链。旨在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诸如物资不到位、储存难、管理压力大、物资浪费、物资无法运输等问题,从而节约物资延误赔偿金、物资滞留管理费等多项资金,切实降低物资运输成本。针对长期的大规模物资运输,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运输航线。虽然前期航线建设成本投入较大,但这属于有效投资,这部分成本能够在后期的生产运营中迅速得到回报。另外,针对生产交易过程中物资采购、运输、配货、送货方面,企业应该合理安排配送人员且明确送货区域,实现人员和区域的合理分配。这些都是实现成本控制的细节,是为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进行服务的。

(四)平台方面

煤矿企业中,生产、运营信息都及其复杂,内容繁多。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平台,用于交流和管理企业内外部生产运营的同时,利用信息数据和内容进行分析处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生产,还有利于企业与其他企业甚至社会的交流。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能够将所有企业人员信息进行整合,按照特定的程序指定,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和划分,同时监督其完成工作任务,并检查其完成效率和质量。针对企业外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使得企业与外界有了对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够接收外界的反馈信息,进而进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改进。

(五)监控方面

无论是成本控制制度的完善,还是动态库存体系的建立,都需要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应该实行一对一的监控制度,上级部门有权监督下属单位的财务运用和工作情况。财务运用方面,首先应该核实资金信息,其次进行资金使用监督,最后进行资金和项目的比对审查。在资金监控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工作负责的原则进行监控执行。而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审计和监督工作,对企业各部门实行任务评级和任务考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可以从制度、库存、运输、平台、监控五方面进行成本控制,最大程度地节约生产投入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巴新明.论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风,2013, 19:247.

[2]刘伟.论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4:73.

[3]孙晓明.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