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21:45:15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1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3)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2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国际收支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进入了缓慢升值阶段。2007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接近6.5%,2007年12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7月14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已达6.8266,创下新低。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逾7%,仍呈现不断升值的趋势。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因此需采取多种措施并要求相关利益主体互相配合以应对升值带来的冲击。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人民币升值首先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政府认为,中美长期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贸易作用得不到发挥,反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因此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然而,美国外贸逆差的剧增是由其对外直接投资过大、个人消费支出远高于储蓄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单靠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挽救其经济衰退的局面。其次是来自日本的压力。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萧条期,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商品低价向国外销售,不仅使日本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状态,也给日本国内市场带来了通货紧缩的威胁。因此,日本极力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改变其国内经济持续不景气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状态。再次是来自欧盟的压力。美元兑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与其挂钩的人民币对欧元也相对贬值,近年中欧贸易持续增长,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导致欧盟企业对中国商品的成本上升,企业出现亏损,于是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承担美元贬值的部分后果。

2、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首先,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内部原因。197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首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但是外汇储备的激增是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表现,十多年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也是一种反常态现象,过多的外汇储备必然促使人民币升值。其次,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奠定了人民币汇率上升的经济基础。再者,中美利差的倒挂也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升值。中国当前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央行需要以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其中包括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美国在连续降息之后仍有可能降息,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使得从美国流出的大量短期资本更有可能流入中国,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人民币升值后,若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国的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但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若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上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企业利润也会下降。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率的下降程度因出口产品的不同类型而存在差异。其对于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最大,这类产品主要是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压低出口价格以获取国际竞争力,由于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人民币升值对其冲击较大。其对于深加工、拥有较高附加值以及具有独立民族品牌的企业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这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以外的产品优势,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协商议价、锁定汇率风险等方式化解利润减少的压力。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对于进口依赖型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使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同样的资金可以进口更多的资源,企业进口原材料越多就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我国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引进稀缺技术成果,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率。进口的增加短期来看可能会造成贸易逆差,但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所引起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将会起到调整贸易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改善贸易结构带来机遇。

(3)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促使其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减少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已经是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大多依赖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中国企业需要改变思路,把以价格取胜变为以品质取胜,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逐渐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同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理论上,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但是自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并未减少,反而仍在持续增加。这是因为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商品的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才会扭转贸易收支状况,而我国目前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因此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不会使我国的贸易顺差下降,并且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小于1,升值会带来出口数量的减少,但出口额反而会增加。这是小幅升值的情况,然而如果年升值幅度超过5%就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开始加速升值,截至3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超过3%,如果继续升值,随着出口价格的提高,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会逐渐增大,直至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之和等于1甚至大于1,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逆转的状况。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3

(一)人民币升值论的导火索

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论是由去年10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的文章<中国因素)而起,但实际上是与特定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论的直接背景是,去年以来由于美元对西方和亚洲主要货币贬值,而人民币钉住美元,也随美元出现了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出口价格竞争力的提高。一些人忘记了自1997年以来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全世界绝大多数货币持续升值的历史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而抓住人民币短期内的相对贬值大作文章。

(二)人民币升值论是“中国”升温的新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最新一波的“中国”,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面临重重难题,而中国经济贸易表现良好的背景下出现的。近两年来,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而且复苏遥遥无期。为了转移矛盾,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极力喧染或随声附和“中国”;更多的人则出于心理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患上了“红眼病”。正如罗奇所说的,西方一直错怪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西方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

(三)日本是制造人民币升值论的急先锋

除了媒体和经济界大肆鼓噪外,日本政界人物直接跳到前台,制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去年1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内阁金融会议上率先发难,声称日本通缩长期难以克服,是因自中国进口大量低价商品缘故,人民币应该升值。这一声明得到了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一致附和。日本财务次相黑田东彦也四处兜售人民币应该升值的种种论调。特别是日本企图与其他发达国家联手通过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重大阴谋。

日本制造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其国内经济深陷泥潭有一定关系。由于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失衡,受到了美国的不断敲打。来自美国的持续高压,引发了日元的长期升值或升值预期,出现了日元升值综合症,诱发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陷入衰落,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进入新世纪以后仍无起色。而且大量银行坏帐和旷日持久的通货紧缩,使日本经济进入山穷水尽的地步。日本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优等生跌落,严重挫伤了其国民民族自尊心,导致国民情绪急剧右转。一般国民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在心理上感到很不平衡、很不舒服,一些政治家和右翼人士更是借此大做文章,企图转移国内视线。再加上历史矛盾,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是对中国的发展如坐针毡,恨不得搞垮中国经济而后快。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演变趋势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正面临类似日元曾经遭遇的升值压力

在一些西方人土看来,中国对外经济与日本七、八十年代有很大相似之处:对外贸易顺差日益增加,外汇储备日趋庞大,并认为中国与日本一样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和市场保护,经济都高度依赖出口。而且,中国还实行固定汇制和资本管制。中国出口扩张十分迅猛,正在步日本成为世界工厂的后尘,成为世界工业制成品日益重要的制造基地。一大批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名列前茅,市场份额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在某些目标市场上占有率日益提高;新兴IT产品迅速崛起,竞争力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国;按美方统计,已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按照欧盟统计,已成为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存在顺差。这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迅速提高的情形十分类似。随着我国贸易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和对外竞争一面的凸现,日本和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像当初美国借贸易不平衡打压日本一样,寻找种种借口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和多边化的企图不仅不会罢休,反而可能掀起更大波澜,使事态不断升级。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可能性

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值得记取。事后很多分析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搞垮日本经济以减轻对自身威胁的重大阴谋。日本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多边化已昭然若揭,其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日本在中国缺席情况下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交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已经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目前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也在增加。尽管日本提议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但这并不表明美国未来态度不会改变。借贸易逆差问题对外施压是美国的一贯伎俩,现在日本这个对手的威胁减小了,中国将逐步成为其打压的目标。美国一些团体和企业一向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颇有微辞,美国某些政界人士也攻击我现行汇制。美国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反恐,为了取得中国的支持或减少中国的反对,自然不便附和日本的提议。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全球恐怖主义势力的削弱,一旦时机合适,美国附和日本主张直至带头向我施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国政府已受到美国产业界和国会的压力,如美制造商协会认为人民币低估约40%,建议美政府采取措施,说服中国将人民币汇率提升至由市场决定的水平,并使货币定价市场化。如果美国跳到前台,国际社会力量对比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些与我有贸易摩擦的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很可能会加入到美国的阵营。

另外,虽然欧盟与美国近来有矛盾上升的一面,但由于欧盟与中国贸易也存在较大逆差,加上其经济复苏受欧元升值拖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欧盟也不见得会反对美、日的主张。因此,搞得不好,未来几年美、日、欧联手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纳入国际金融协调框架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对此我们不能不做好足够的准备,并早谋对策。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风险和选择

(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危害

人民币升值论一旦多边化并被纳入国际金融协调框架,必将使人民币升值或升值预期成为长期困扰国民经济的一个外生变量,带来重大风险。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一旦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将会对我国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两方面带来重大危害。

第一,阻碍我国对外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使我国长期国际竞争力受到重大损害,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削弱,我国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会受到重大损害。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结果必然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大大减慢,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缓,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这将会大大延迟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重就业压力,使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从战后年均增长10%以上跌落为1990~1995年年均增长0.4%,就说明本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带来重大打击。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使我国具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防止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使这一进程发生逆转。

第二,加重通货紧缩,使宏观调控面临种种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特别是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态势。本来,世界性价格下降就会通过进出口渠道等对国内价格产生重大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国内物价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走低,进而对国内价格产生一种比价效应,使关联产品价格下跌;二是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会形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助长使用进口投入品部门及相竞争部门的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的升值预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超前的和赶浪头式的下行压力,造成市场运行的扭曲和紊乱,使通缩压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续强劲的本币升值压力和预期,还会通过金融和投资渠道对国内物价产生间接的、有时是非常强烈的紧缩冲击,如日本在日元升值诱发的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体系背负天文数字的呆坏账,出现了持续的信贷收缩,明显加重了日本的通缩。

持续的本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搞得不好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本国货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乃至货币危机固然会对一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同样,本币持续大幅升值或者旷日持久的升值预期,也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如果说以本币持续大幅贬值为标志的货币危机是一枚重磅炸弹,那么本币持续大幅升值毫无疑问就是一副慢性毒药。前者虽危害剧烈,但容易引起内外高度重视和防范;后者虽短期影响不显,甚至还会出现一时由“升值泡沫”支撑的虚假繁荣,在这种氛围下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慢性中毒,反而会毫无警惕地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日本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慢性中毒的病例。所以,我们对人民币汇率面临的长期升值压力或预期必须高度警惕。

(二)高度重视应对人民币汇率可能持续升值问题

我国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温和升值的走势,虽然给宏观经济特别是物价也带来一定压力,一段时间还曾对我国出口和吸收外资造成冲击,但由于升值幅度有限,这种负面影响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加上我国及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来自内外部的通缩压力,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这说明,目前阶段的应对总的看是成功的,但潜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视。

未来我们有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和难度可能将显著加大。一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扩大,我国可能进一步面临许多发展中国家、地区同样的难题,即大规模资本流人加大本币升值压力,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更大麻烦;二是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一旦宏观经济不稳定,资本外逃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三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双顺差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强,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外部贸易摩擦乃至金融汇率摩擦,外部对我汇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挤压日益升级;四是在上述外部压力下,我国现行汇制和汇率政策有可能束缚宏观调控的手脚,降低宏观政策的效率,并易诱发各种宏观陷阱。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较为成功地化解了外部贸易金融摩擦,避免了本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重大冲击。如原西德名列第二贸易大国、马克同样面临来自美国的升值压力,但由于其贸易结构以欧盟为主、对美依赖程度低,加上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市场较为开放,进出口基本平衡,最后能安然化解升值压力,还保证了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亚洲“四小龙”也经历了持续的本币升值过程,虽付出一定代价,但最终也基本完成了经济的调整任务。近年来,我国积累了在人民币小幅升值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通货紧缩、刺激内需、扩大出口和引资等方面的操作经验,总体上保持了宏观经济和对外经济的良好势头;未来只要我们更好地发挥我国固有的政治经济优势,牢牢把握宏观调控的主动权,坚持货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适时推进相关改革和调整,就有可能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4

从美国与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当美国在战后综合国力增强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处于非常坚挺的状态;日本在70年代综合国力增强后,198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广场协议”,协议前的日元汇率为240:1。1985年底突破了200:1,1987年初再突破150:1,到1988年初已逼近120:1。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已整整升值了一倍。

我国学者胡鞍钢和门洪华将国家战略资源分为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政策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等8个方面,利用23项指标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国的综合国力。

1998年,毕业论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崛起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为迅速,年变化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0倍。但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来已近10年未作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要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相适应,做出相应调整。

3、相对利率水平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论文我国企业外汇交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比较中美两国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国连续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贴现率由4%降至1.25%,创下1961年以来的新低。根据短期均衡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可知,当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将上升、远期汇率将下跌。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996年到2001年,人民币一直面临贬值的预期,但人民币汇率却一直保持稳中有升趋势。究其原因,从我国的经济体制看,尚缺乏利率平价成立所需的:有弹性的利率,开放的资本市场,较松的资本管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性等基本条件。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外资的流入以直接投资为主,投机资本往往以贸易结汇的形式混入。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只能通过商品市场体现,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混淆,论文,因此,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影响。即使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几近无差,所以短期内其不影响汇率变动。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同时,,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开展国际招投标情况和问题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5年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提高到3.25%,学位论文会计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解决路径。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从相对利率水平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远期应该有升值的压力。

4、外来经济压力的加剧

在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大体是2.6%,但是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点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国2001年是0.5%。西欧、日本、美国的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论文,通货紧缩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2002年以来,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散布&ldquo,论文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格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到2005年,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之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论文写作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促进大学生能力培。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5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3)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6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特别是美国政府在国内失业率及国际贸易逆差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国一些人将该逆差的原因归结为人民币汇率,从分析中美贸易问题的原因出发,认为中美贸易问题其实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没有因果关系,而是基于两国实体经济上的一些非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消除中美贸易顺差。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贸易逆差 1 文献综述 关于人民币升值和中美贸易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经济学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尽管在这一领域研究颇多,但目前就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问题的影响作用尚无精确的定论。2007年罗霄在“学海”上发表文章《从人民币升值透视中美国际关系的博弈》,他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和中美贸易问题的关系,他认为中美的贸易问题汇率问题只是一个切入点;杜厚文、彭志文在2007年2月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共同发表文章《中美贸易差额的性质,成因及影响》,并在文章中指出中美贸易的问题并非人民币升值所能解决问题的,它在于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重点分析中美贸易问题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而且提出一些中美贸易问题的原因分析,得出结论是:人民币升值与解决中美贸易问题并无直接联系。 2 中美贸易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2.1 中美贸易的现状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9.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78.2亿美元,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中方统计,由1993年开始美方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8年上升到582亿美元。同时随着双边贸易量的不断攀升,中美贸易逆差还将继续扩大。 2.2 中美贸易的原因 2.2.1 宏观层面的原因 (1) 经济全球化。 二战以来,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美国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和生存环境, 根据成本和效率的高低不断对各生产部门、生产环节,甚至生产要素进行调整,保留竞争力强,附加产值较高的部门和产业。美国经济结构经过产业高级化调整后,一些初级产品如日用品、原料加工和工业半成品的生产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这些产品又是生产和生活消费所必需,这就决定了美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大多是这些初级工业产品。我国工业是在承接产业转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产业和产品结构都比较落后,大多数企业都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跨国公司进行配套生产。因此,中美贸易顺差主要体现为加工贸易的顺差。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赚取的是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增值部分,这就决定了加工贸易必然出现顺差。 (2)东亚各国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 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从其它地区向我国转移。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5 年,我国分别吸收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当年出口的21.8 %、11.5 %和8.3 % ,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分别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1.4 %和18.9 %。与2001年相比,2005年东盟、韩国等在我国进口中的份额也分别上升,其在美国出口中的份额则分别下降了1、1.1 和0.7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比重上升了5.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部分亚洲国家对美贸易顺差转化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2.2.2 微观层面的原因 (1)储蓄率的差异。 美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储蓄率偏 低在开放宏观经济分析中,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外部经济不均衡必然影响到内部经济的均衡, 而内部经济不均衡必然降低宏观经济效率,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美国从1960年到1971年的总储蓄大于总投资,即年年有贸易顺差,并表现为美国对外净投资和债权,表现为双剩余;但近30多年来美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低储蓄、高消费导致求过于供。长期的双缺口隐含的内外失衡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内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严重失衡。美国政府实施的低储蓄率政策,刺激了国内的消费需求。美国民众普遍持有超前消费的意识。然而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结果, 使总储蓄小于总投资,产生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2) 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导致中美贸易逆差。 高消费需要高工资、高福利来支撑,而作为高工资、高福利的美国,其劳动力成本必然比中国高。这样,美国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就会规模地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至2011年底,美国累计对华投资项目达45265个,合同金额986.1亿美元,美方实际投入480.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经有4万多家。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特别是进口替代型投资的增加,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对美国进口的减少;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因为采取低消费政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仅比美国低,而且也比亚洲一些主要国家低。中国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的1/40 和亚洲一些主要国家的1/8-1/7,这又促使美国跨国公司将一些在亚洲国家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后出口到美国的加工贸易格局,美国因此减少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从而促使中美贸易逆差加大,对亚洲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减少。 3 结论 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许多人都非常相信,人民币对美元重新估值将有利于降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但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这是有缺陷的。 我们可以从考察美国对华出口来分析。一般意义上讲,人民币的升值将增加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增加中国对美国的需求,从而减少贸易差额。但是,中国的经济是一个出口拉动型的经济,由于产品出口、收入增加才会促进进口需求。而人民币升值后,随着出口的减少,将减少中国的进口需求;收入的减少还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降低。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中美双边贸易基本上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的互补性很强的贸易,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宗商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另一类是农产品。对于第一类产品中的一部分,美国对华实行贸易限制,这一部分的出口量并不取决于汇率,而是取决于贸易政策。即使中国有再大的进口需求,人民币再升值,只要美国对华的贸易限制不取消,对华出口就无法增长。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美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其实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更多的基于两国实体经济上的一些非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消除中美贸易顺差,反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还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危险。客观事实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既大有利于中国,又大有利于美国,两国都是赢家。中美经贸关系今 后将继续循“发展-摩擦-妥协-发展”的规律向前推进,这是中美双方根本利益和中美关系大局所决定的。 . [4]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1):43-47. [5] Cheng, L., L. Qiu and Keith Wong, 2001, “Antidumping Measures as a Tool of Protectionism: A Mechanism Design Approach,”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34(3),639-660. [6]Chen, Xikang, Leonard Cheng, K.C. Fung and Lawrence J. Lau, “The Estimation ofChinese Domestic Value Added Induced by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Department of Economics, Stanford University, mimeo.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7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3)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8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经济发展

一、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原因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超过12%,而今年第一季度升幅就达4%,4月10日一举破7。推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当局出于抑制通胀的目的未加干预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07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仅约1%,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4.5%,二者相差较大显示出国内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加快升值尤其是加快名义有效汇率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市场近期的表现也显示出管理当局希望用升值来部分替代通胀的用意。

2.人民币升值预期推波助澜

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加剧了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态势。由于去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加之美联储频频降息,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刺激境外热钱流入中国。统计显示,今年1至3月,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49家,同比下降25.26%,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一些小岛国家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此外,国内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也有所增加,今年一季度外币存款下降55亿美元,同比多下降89亿美元。同时,一些香港居民在发薪后,只留少量港币作生活费,其余都换成人民币存入香港的银行。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同比大增21%,甚至有一些香港居民将人民币存入内地。这样一来,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为明显。在预期的引导下,形成了自我强化,促进了人民币的加速升值。

3.美元的加速贬值,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度上升,采取了持续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方面导致中美利差倒挂,另一方面使得美元持续走软。虽然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是主要的构成成份。这一点可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环比数据获知,从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月度环比数据一直比较稳定,最大幅度不超过2%,而对日元、欧元的环比波动则较大,由此说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存在另一种软盯住。因此,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就会不断升值。

二、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根据贸易收支理论,一国货币升值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情况下,会引起本国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水平改变,出口商品的外币计价升高,进口商品的本币计价降低,从而抑制了出口,促进了进口。根据我国2006年至2008年2月进出口月度数据的统计,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月进出口额、月进出口差额同比都是增加的。由此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至少从目前来看是这样的。但人民币升值确实对我国某些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冲击。比如我国的农产品,与国外相比,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这个优势丧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使那些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的农产品的进口增加。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止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2.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距,凸现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将使资源部分转向服务业、国内制造业和农业,使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人民币升值,通过相对价格效应,将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压缩了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这样“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将进一步得到抑制;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继续保持竞争力,将不得不转向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自主品牌等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从而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亦会通过相对价格效应,使得资源性产品、关键技术设备进口将继续较快增长,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出口重要载体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尽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投资成本增加,但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受到的影响远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有利于鼓励外资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促使其走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从而减少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同时,人民币升值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国内企业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工艺及技术成本,提高企业进口积极性,快速提升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也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因此,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3.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一国货币汇率变化通过财富效应、成本效应、需求效应及风险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但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同。对于具有真实投资目的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外币的购买力下降,资产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以外币计价的本国资产价格上升、注册资本金增加,外资企业在我国当地购买设备、厂房等前期投资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也会增加。这样,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都会提高,大大抑制了其在国内的独资和并购行为。对已在华投资且“两头在外”的外商而言,人民币快速升值一方面通过相对价格效应影响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进口的价格效应降低其产品的成本。因此,对这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来说,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影响较小。对已在华投资且“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外商,其影响又分两种情况,若原材料依赖于进口,成品在国内销售的,会通过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从而刺激该类生产的扩大;若产品用于出口,原材料在国内采购,国内物价上涨及出口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对该类外商直接投资起到抑制作用。对已在华投资且“两头都在内”的直接投资,由于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在上升,其影响也较小。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分配及分配利润的汇出也会产生影响。总的来说,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未来外商直接投资起抑制作用。

4.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理论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通过影响进出口相对价格,进而降低货币供应、生产成本、海外收入、预期等,从而对国内产生类似于货币政策紧缩的效果,降低国内通胀水平。但在实践上,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物价水平一直不断地上涨,在我国出现了升值和通胀并存的局面。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抑制作用目前并未显现出来。当然,引起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有供给冲击的通胀压力、还有结构性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但由于成品油等资源品价格仍未放开,又加上国际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升值幅度,这一效应被大打折扣。

5.对就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大部分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重灾区”恰恰就是这两类企业。人民币升值对民营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另外,人民币升值还将影响到多个相关行业,导致其就业机会的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外游客来华旅游成本上升,就会减少来华旅游和消费,这会对国内服务业、旅游业等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这部分的就业人群。人民币升值,也会使进口商品大量涌进国内市场,这会让国内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两个方面都会导致国内部分行业重新洗牌,企业缩减业务甚至面临破产,很多人可能因此失业。

6.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

人民币快速升值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入,在大幅升值的预期下,人民币升值必然吸引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国内。国际游资具有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的特点。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投机的盛行,为日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祸根。另外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的情况下,金融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引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斥巨资回收外汇,使得市场流动性过剩。

三、结论及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人民币升值通过影响进出口、投资、消费进而对就业、物价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采取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应对策略是必要的。首先,改变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策略措施。实践中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可以说明寄希望仅依赖人民币快速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可能并不现实,相反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从全球的视角,可以发现通胀正在全球蔓延,饱受通胀之苦的不仅仅是中国,因此,要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不应只在国内的框架之内,也不能过重的依赖人民币汇率政策,而应在更广的视角下,采取多种的政策措施综合治理。其次,采取措施引导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加速升值缩短了升值预期的周期,容易引起外资的集中撤离,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出现游资集中撤离、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的实例,值得我们引以为戒。中国今天所处的时期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更为敏感,如果市场存在持续的升值预期,将造成人民币资产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利率不断下跌,可能陷入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再次,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虽然我国实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但热钱还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一方面使得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另一方面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有关的管理办法,细化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监管,必要时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最后,鼓励对外投资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鼓励并引导资金对外投资,既可以减轻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又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降低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是目前经济条件下的首要选择。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人民币汇率波幅范围扩大,将会增加投机资金的风险,使投机的动力减小,从而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韩燕:人民币升值怎样影响中国外贸[J].世界知识,2008(2):50~51

[2]曾铮: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特区经济,2007(5):16~23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9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经济发展

一、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原因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超过12%,而今年第一季度升幅就达4%,4月10日一举破7。推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当局出于抑制通胀的目的未加干预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07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仅约1%,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4.5%,二者相差较大显示出国内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加快升值尤其是加快名义有效汇率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市场近期的表现也显示出管理当局希望用升值来部分替代通胀的用意。

2.人民币升值预期推波助澜

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加剧了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态势。由于去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加之美联储频频降息,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刺激境外热钱流入中国。统计显示,今年1至3月,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49家,同比下降25.26%,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一些小岛国家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此外,国内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也有所增加,今年一季度外币存款下降55亿美元,同比多下降89亿美元。同时,一些香港居民在发薪后,只留少量港币作生活费,其余都换成人民币存入香港的银行。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同比大增21%,甚至有一些香港居民将人民币存入内地。这样一来,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为明显。在预期的引导下,形成了自我强化,促进了人民币的加速升值。

3.美元的加速贬值,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度上升,采取了持续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方面导致中美利差倒挂,另一方面使得美元持续走软。虽然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是主要的构成成份。这一点可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环比数据获知,从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月度环比数据一直比较稳定,最大幅度不超过2%,而对日元、欧元的环比波动则较大,由此说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存在另一种软盯住。因此,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就会不断升值。

二、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根据贸易收支理论,一国货币升值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情况下,会引起本国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水平改变,出口商品的外币计价升高,进口商品的本币计价降低,从而抑制了出口,促进了进口。根据我国2006年至2008年2月进出口月度数据的统计,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月进出口额、月进出口差额同比都是增加的。由此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至少从目前来看是这样的。但人民币升值确实对我国某些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冲击。比如我国的农产品,与国外相比,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这个优势丧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使那些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的农产品的进口增加。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止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2.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距,凸现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将使资源部分转向服务业、国内制造业和农业,使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人民币升值,通过相对价格效应,将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压缩了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这样“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将进一步得到抑制;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继续保持竞争力,将不得不转向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自主品牌等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从而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亦会通过相对价格效应,使得资源性产品、关键技术设备进口将继续较快增长,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出口重要载体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尽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投资成本增加,但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受到的影响远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有利于鼓励外资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促使其走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从而减少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同时,人民币升值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国内企业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工艺及技术成本,提高企业进口积极性,快速提升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也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因此,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3.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一国货币汇率变化通过财富效应、成本效应、需求效应及风险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但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同。对于具有真实投资目的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外币的购买力下降,资产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以外币计价的本国资产价格上升、注册资本金增加,外资企业在我国当地购买设备、厂房等前期投资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也会增加。这样,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都会提高,大大抑制了其在国内的独资和并购行为。对已在华投资且“两头在外”的外商而言,人民币快速升值一方面通过相对价格效应影响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进口的价格效应降低其产品的成本。因此,对这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来说,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影响较小。对已在华投资且“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外商,其影响又分两种情况,若原材料依赖于进口,成品在国内销售的,会通过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从而刺激该类生产的扩大;若产品用于出口,原材料在国内采购,国内物价上涨及出口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对该类外商直接投资起到抑制作用。对已在华投资且“两头都在内”的直接投资,由于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在上升,其影响也较小。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分配及分配利润的汇出也会产生影响。总的来说,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未来外商直接投资起抑制作用。

4.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理论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通过影响进出口相对价格,进而降低货币供应、生产成本、海外收入、预期等,从而对国内产生类似于货币政策紧缩的效果,降低国内通胀水平。但在实践上,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物价水平一直不断地上涨,在我国出现了升值和通胀并存的局面。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抑制作用目前并未显现出来。当然,引起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有供给冲击的通胀压力、还有结构性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但由于成品油等资源品价格仍未放开,又加上国际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升值幅度,这一效应被大打折扣。

5.对就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大部分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重灾区”恰恰就是这两类企业。人民币升值对民营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另外,人民币升值还将影响到多个相关行业,导致其就业机会的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外游客来华旅游成本上升,就会减少来华旅游和消费,这会对国内服务业、旅游业等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这部分的就业人群。人民币升值,也会使进口商品大量涌进国内市场,这会让国内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两个方面都会导致国内部分行业重新洗牌,企业缩减业务甚至面临破产,很多人可能因此失业。

6.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

人民币快速升值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入,在大幅升值的预期下,人民币升值必然吸引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国内。国际游资具有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的特点。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投机的盛行,为日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祸根。另外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的情况下,金融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引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斥巨资回收外汇,使得市场流动性过剩。

三、结论及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人民币升值通过影响进出口、投资、消费进而对就业、物价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采取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应对策略是必要的。首先,改变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策略措施。实践中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可以说明寄希望仅依赖人民币快速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可能并不现实,相反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从全球的视角,可以发现通胀正在全球蔓延,饱受通胀之苦的不仅仅是中国,因此,要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不应只在国内的框架之内,也不能过重的依赖人民币汇率政策,而应在更广的视角下,采取多种的政策措施综合治理。其次,采取措施引导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加速升值缩短了升值预期的周期,容易引起外资的集中撤离,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出现游资集中撤离、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的实例,值得我们引以为戒。中国今天所处的时期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更为敏感,如果市场存在持续的升值预期,将造成人民币资产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利率不断下跌,可能陷入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再次,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虽然我国实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但热钱还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一方面使得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另一方面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有关的管理办法,细化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监管,必要时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最后,鼓励对外投资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鼓励并引导资金对外投资,既可以减轻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又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降低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是目前经济条件下的首要选择。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人民币汇率波幅范围扩大,将会增加投机资金的风险,使投机的动力减小,从而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韩燕:人民币升值怎样影响中国外贸[J].世界知识,2008(2):50~51

[2]曾铮: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特区经济,2007(5):16~23

人民币升值论文篇10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