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22:57:38

电网建设论文

电网建设论文篇1

电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电力需求。传统的电网投建主要针对既定集中式电源开展的电网投资、建设、检修及运营等工作,按照统一的电网投资和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将电力大规模安全、稳定、可靠地传输到负荷中心。与传统的电网建设相比,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延伸电网,构建微网,推广分布式发电等举措实现无电地区用电从无到有的电网建设过程,通常用于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的基本用电问题。具体来说,传统电网与无电地区电网在不同阶段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区别。(1)规划阶段。传统电网投建规划中考虑的因素较为固定,需按照电源和负荷的位置进行专业化统一规划;而无电地区电网投建则受外部条件影响,在进行规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负荷大小、经济、环境等因素,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划模式。(2)投资阶段。资金是否充分是影响电网建设的关键因素。传统电网投资一般是由电网公司独立承担;无电地区电网投建由于收益性差,难以保证回收投资,通常需要政府提供部分投资补贴,尤其是用户侧分布式发电,更需要政府乃至第三方投资商的资金或技术支持。(3)建设及运营阶段。传统电网投建可按照一定的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予以实施,建设进度较易控制,运行中也可通过大电网进行集中监控、调度和控制;无电地区由于自身地理环境因素使得建设难度较大,建设进度较难控制,而运行中也需根据前期建设情况,分别考虑电网延伸与用户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4)营销阶段。由于传统电网是基于并网运行统一运营,通过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即可提高售电收益;而无电地区电网通常售电量较小,且电网维护成本较大,用户对电力营销的感知主要在用电服务方面,营销策略较少且难以带来明显的售电收益。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无电地区电网投资通常耗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甚至无法回收投资。单纯的依靠电网公司进行投资,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电网公司的整体收益,难以激励其对无电地区进行持续的、大范围的电网建设投资。因此,研究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问题时,需考虑在投资力度能够满足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可能的投资模式有哪些,投资主体能否获益等问题。

2无电地区电网投资风险识别

2.1项目风险

稳定、可靠的网架结构和联网工程是电网延伸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通常无电地区周边城乡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差;并且由于自然环境复杂,经济状况差,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成本、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也因无电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而使得后期运维难度较大。因而,无论电网延伸方式还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方式,从项目投资建设到运营维护整个过程受到外部影响较多,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将面临较多风险,包括项目决策风险、项目设计风险、项目运维风险等。不同投资建设阶段无电地区电网投建项目的主要风险及风险来源如图1所示。在决策阶段,既需要安全的自然环境,也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因而对勘探设计风险防范、电力需求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勘探设计风险及市场风险。在计划与设计阶段,传统单一的投融资主体已较难满足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容易引起融资成本高、融资可获得性不强,从项目角度来看,具有一定融资风险。建设中巨大的资金投入常常需要向银行贷款,如果利率上涨,会导致还贷资金的增加,带来利率风险及还贷资金不足风险。除了资金方面的风险,项目招标工作最终选择的参建单位若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将发生招标风险。而项目合同一般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合同的签订直接确定了工程的进度、质量要求等,因而存在合同风险。有些项目规划选址期间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者靠近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将造成环境破坏风险。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属于新兴产业,政策风险对其投资阶段的影响不可忽视。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需要对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如果因管理不善导致项目进度或质量与原设计方案发生偏差,将产生项目管理风险,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5]。若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工期延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技术不适用或与在建项目不匹配,则会分别产生施工进度延迟风险、工程质量风险、技术风险,从而增加整个项目的成本,推迟投资收益期的来临,甚至导致项目投资失败。此外,由于无电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大幅度地增加了建设的技术难度,增加了项目成本,给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造成困难,给投资带来巨大风险[6]。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由于前期投资巨大、建设成本高,电网企业的投资通常无法通过一般居民电价完全回收,若无相应电价补贴,则严重影响电网投资的可靠回收,发生电价风险。而无电人口通常分布较广,电费回收管理存在客观困难,并且传统的“先用电,后付费”的用电结算方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电费回收风险。

2.2政策风险

2.2.1现有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对无电地区电力及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7-11]。这些政策为解决边民、农牧民、无电人口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推进边远地区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2)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规划文件[12-13]。此外,国内各省也纷纷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14]。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业实力明显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3)无电地区电网发展扶持政策。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是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将主要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网还贷资金管理,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得到实现。在此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15-17],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多种电网建设方式完善无电地区电力供应体系,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

2.2.2存在问题

很多情况下,无电地区电网建设获益性较小,投资主体较为单一,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适时提供资金扶持或财政补贴。以上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无疑将对建立市场导向的电网投建项目的商业化运行机制及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环境,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电网建设这一新领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政府的政策到具体项目的实施都存在一定的空白和发展空间。首先,已出台的政策法规中许多实施细则有待制定。例如,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属于纲领性的法律文件,困难在于实施细节。而现有政策法规仍欠缺诸如并网定价机制、费用分摊措施、编写可再生能源发展说明、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并网以及其他国家标准等内容。其次,投融资环境及市场化运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目前我国电网建设投资主体相对单一,社会资金投资通道一直未能打通,市场化运作模式尚未形成。一方面,无电地区的电网建设最主要的是体现社会效益,就这一层面而言,其投资应尽可能多地由国家承担。然而,国家财政资金有限,可以考虑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尽快出台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还贷政策等,让无电地区电网建设这一项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责任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另一方面,虽然在我国电网的建设经营中已经允许引入外资,却没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出台,缺乏电网投融资体制、运营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特别是针对无电地区的电网建设投资,由于其成本高、收益少等特点,若无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及配套制度建设,电网多元化投资运营将无法实现。此外,需要尽快出台针对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电价政策。由于投资巨大、建设成本高,加之投资环境并不完善,对于投资方而言,一是还本付息缺口大,二是同网同价后高于常规电网建设的那部分供电成本没有消化渠道。从全国各地区已经开展的电网建设项目情况来看,无电地区的电网建设普遍亏损,并且无法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扭亏为盈,亏损的长期存在,很难实现无电地区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3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分析

3.1相关利益主体分析

为拓宽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渠道,广泛引入社会投资,本文提出的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中可能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政府、电网企业、第三方机构(五大发电集团、专业新能源公司)、用户等。从市场角度来看,各利益主体所处的市场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各异,准确地识别和分析无电地区投资模式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并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对扩大电网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政府是外部环境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制度以维持电网投资市场的秩序,出台一些鼓励投资、促进电力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协调和规范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同时,在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中,政府也是重要的投资者。

(2)电网企业。电网企业是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投建方[18],在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中其主要职责是通过投资电网延伸项目并承担后期运维来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电网企业可凭借已掌握的技术以及所具备的空间资源优势,在保证原有业务不受损,原有服务质量有所保证的条件下考虑适时拓展新的业务,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及后期维护。

(3)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主要指五大发电集团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可能投资方,以及当地新能源公司等项目后期运行管理的可能运维方。特别是在无电地区离网集中供电系统的管理中,第三方机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它们都是电网投资建设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

(4)用户。无电地区居民享受供电服务的同时,需要缴纳的电费将对家庭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合理的电费定价政策和在用户中广泛宣传促进其了解电费的用途和意义,提高节能意识,使得终端用户对电网建设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可以看出,政府、电网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用户在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过程中作用不同,其权责在不同投资建设模式和阶段中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寻求风险低、效益明显、可行性高的投资建设模式,共同协作完成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工作。

3.2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

3.2.1电网延伸项目投资模式

结合无电地区电网延伸项目及政策风险分析,根据电网延伸项目中各利益主体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以下3类投资模式。(1)政府全额投资。政府全额承担项目建设资金筹集,电网企业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项目运行初期,考虑对电网企业实行电价补贴。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资金渠道优势,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规避了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在其他业务上。然而该模式需要国家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保障,并且中央与地方配套资金都需及时到位,同时,政府还需加强项目监管力度,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渠道优势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融资风险。(2)政府与电网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电网企业共同承担资金筹集,电网企业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项目运行初期,考虑对电网企业实行电价补贴。该模式也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助于企业集中更多精力在其他业务上。能够同时发挥多方的投资及管理优势,有利于分散和转移投资风险。然而,也要求国家具备一定的财政空间,企业有充足的投资资金或较强的投融资能力。(3)电网企业全额投资。电网企业全额承担资金筹集,并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运行初期或整个项目寿命期,对电网企业实行电价补贴。该模式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投融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融资、利率等风险的准备和能力。一方面,企业自筹资金,在缓解国家财政压力的同时使得企业独立性更强,能够充分重视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投资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还贷压力大,有加剧亏损的可能性,并且投资主体单一,也容易造成融资风险。

3.2.2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模式

结合无电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政策风险分析,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各利益主体自身特点和优势,针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提出以下投资模式。(1)建设阶段。1)政府全额投资:该模式运作过程及特点与电网延伸项目投资模式(1)类似。2)政府与企业(电网企业、第三方机构)联合投资:该模式运作过程及特点与电网延伸项目投资模式(2)类似。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超出电网企业原有业务范围,导致电网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同时,国家还需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以充分激励电网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参与投资的积极性。(2)运行阶段。1)运行维护资金通过不同标准的电费及政府共同筹集: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地区制定电费标准,依靠业主向用户收取的电费解决前期投资及后期运维费用,超出的成本由国家拨款解决。该模式使得运行维护资金能够通过项目初期制定的电费标准得以筹集,投资者能回收成本,提高其投资积极性。然而,用户需有足够的家庭收入承担电费,同时国家需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予以补贴。2)运行维护资金通过同网同价电费及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筹集: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按照电网内居民用电的平均电价,依靠业主向用户收取电费解决前期投资及后期运维费用,超出成本通过加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向全国电力用户分摊,附加费由电网公司代收[19-20]。该模式同样使得投资者能回收成本,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同时通过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向全国电力用户分摊,缓解了国家财政压力。然而要求用户需有足够的家庭收入承担电费,并且需要出台合理的电价政策,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设,具体的分摊工作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及落实。3)用户不缴电费,承担设备维修更换费用:主要是针对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而言,一次性投资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资产归用户所有,甚至可推广鼓励用户根据需要自由购买户用光伏电源,政府按比例补贴。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无须收取电费,后期设备维修更换费用由用户缴纳。对用户而言,该模式有助于减轻电费负担,培养其自觉维护电力设备的意识。然而,要求用户需有长期的用电需求及足够的家庭收入以承担设备维修更换费用。对投资运营方而言,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对项目的认知、接受程度影响着项目投资与回收。

4结语

电网建设论文篇2

1.1概述。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1.2特点。1.2.1环保性。当前我国在大力主张经济发展并同时注重空气质量的政策影响下,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性是十分重要的。1.2.2电网架构牢固。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所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而这些灾害会对电网体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智能电网在构建时应该注重架构的牢固、稳定,保证电力系统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2.3自动化。由于电网体系较为复杂,而且涉及的人员、环节众多。所以如果电网体系具备自动修复或者自动诊断功能的话,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1.2.4经济收益。智能电网除了需要保障电能的品质之外,还需要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尽量降低建造成本。

2电力市场发展中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

2.1智能电网建设增加电力网络的可靠性。智能电网运用了新的电力技术,弥补了现有电网技术的漏洞,对电网的运作运行能够进行准确的监督,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机率,也就降低了效能损失。因此,智能电网的应用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对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当下电力市场的革新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2.2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市场改革效益。通过智能电网信息的实时传递,能及时地反馈给电力市场中的各方,对维护市场各方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智能电网系统能实时监控电力系统内用电量的“峰、平、谷”各个时期,电量控制更加便捷,从而合理安排各时段的用电量。智能电网利用新型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在电能传输方面又能降低能耗,因此,在环保节能方面智能电网更胜一筹。2.3智能电网建设增进电力市场的产业化进程。智能电网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模式,同时也集合了不同的行业。智能电网的建设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的,智能电网集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新型设备”等,不论技术方面,还是电网所用的设施设备,都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使电力市场的产业链逐渐向其他方向延伸和拓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使电网内的电能从输送到入户,形成了高效快捷的产业链。链条上整合了“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家电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使电力市场在纵深上进行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电力市场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基于电力市场发展背景的智能电网建设

3.1加强信息化建设。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各地区需要不断地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电力企业将电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重点,加大通信支撑网与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力度,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业务与流程中,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实现跨业务数据应用。除此之外,不断地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将云管理与云服务应用到企业业务管理中,以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作用。电力公司不断强化电网规划顶层设计,加大电网投入力度,精简用电报装程序,实行“一证受理”,仅今年以来,业扩办理环节就成功“瘦身”50%,制造业客户平均接电报装时间缩短8.5d。3.2加强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中,自动化建设是重点内容,以输电、变配电、电力调度为主要方向,建设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与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加强直升机与无人机等的推广,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除此之外,还不断地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对老旧智能设备进行改进。逐步的提高区域配电自动化程度,以实现供电区域范围内配电自动化目标。3.3加强互动化建设。智能电网规划发展,将不断地朝向新型能源方向,而智能电网建设也将以常规电源并网以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等,作为主要内容。智能电网建设,将持续推广新能源接入技术,包括光电或者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力求不断地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准度,加快资源监测网络的建设以及调度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基础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广与应用国产材料,比如安全控制芯片与电子器件等,以全面带动电力市场的发展,扩大电力市场范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市场始于传统的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的产生为电力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应用,电力市场也逐步走向市场化,电力市场的改革随之稳步向前。

作者:韩笑 姚宇 秦若珊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涛.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市场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5):38-39.

[2]徐军.浅析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1232:77.

电网建设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电网公司;半边天;女工;文化建设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是国网公司实现新时期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一流电网公司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趋向。“女人是半边天”,在实施“一强三优”的战略中,女工的作用至关重要。女工工作要紧密围绕战略目标,服务战略发展要求,大力开展电网特色的“半边天”女工文化建设,在“一强三优”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电网公司女工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一强三优”建设的新时期,高新技术的运用,现代化、市场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给电网公司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建设“一强三优”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一方面,电力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使女工就业、劳动分配面对新的考验和挑战;经济收入的变化引起家庭婚姻关系及文化追求的变化;企业实行“功能重组、竞聘上岗”体制形式的改革使女职工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另一方面,女职工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淳朴诚实,善解人意,刚柔相济等特点为女职工参与竞争,建设“一强三优”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劳动者体力上的需求越来越弱,女性细致、稳重、灵巧等长处将显示出其社会价值。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要因地制宜引导和建设“半边天”女工文化,为女性职工的成长发展强筋健骨,在新的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为在“一强三优”建设中充分发挥女职工的作用,进行新的探索。

从大连供电公司的发展历史考察,女职工的作用功不可没。如今,在许多重要管理岗位上,女职工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她们以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感人至深的表现。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对女工文化建设的作用还不能够充分认识,还未能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女工文化,女工的文化力量尚未得到充分挖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大力开展电网特色的“半边天”女工文化建设,增强女工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女性职工的竞争实力,对建设“一强三优”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供电企业女工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1.对女工文化资源和载体的应用顾表不顾“里”

作为电力企业,女工文化的资源和载体比较丰富。文化建设方面,“一强三优”文化氛围已经形成,女工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内部环境。人力方面,女工在职工队伍中所占比例较大,整体文化水平、综合技能和素养比较高,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对文化的吸纳力较强。物质方面,企业文化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文化活动的载体较多,比如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网站、报刊、橱窗等文化阵地,这对于建设女工文化非常有利。但有的单位在女工文化建设中顾表不顾“里”,女职工的文化仅仅局限在跳舞、唱歌出节目等表象的层次,还未将女性的理智、细腻、坚忍等内在品格特点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通。

2.对女工文化缺少历史性的总结和提炼

虽然工会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女工管理岗位,但偏重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偏重于完成任务,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很少能够从企业文化管理的角度研究女工文化,研究女职工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内在作用,不能有效总结和提炼企业发展过程中女工文化的精髓。

3.缺少从“价值思维”理念研究女工文化的作用

“价值思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企业建设发展的新思想,揭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做无用功”,把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瞄准于服务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维护代表,其目的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因为只有企业发展,才能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事业发展环境。只有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才能实现职工个人价值最大化。同时,个人价值的实现能够为职工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职工更加炽热的工作热情。因此女职工工作要与时俱进地树立“价值思维”理念,努力探索女职工文化建设,为企业管理寻求新价值,让每一位女职工焕发出新的力量,实现自己新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增添新价值。

三、改善和提高电力企业女工文化建设的对策

“半边天”女工文化不是另起炉灶的文化,而是“一强三优”文化在女职工领域的深化。针对女性特点使“一强三优”文化优势在女职工队伍中发挥最大值。

1.以科学发展观的崭新“价值思维”,树立创新型的女工文化新理念

国网企业之舟驶入了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仅为企业扬帆劲驶增添动力,而且也对传统的女工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女工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的崭新“价值思维”,树立创新型的“半边天”女工文化新理念。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引下,女工组织应迅速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改进作风,寻找新的工作途径,尽快地使女工工作与市场经济接轨。努力朝着“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奋进,展现巾帼雄姿。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推进,职工共同面临着“竞争性生存,可持续发展”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在这充分体现“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公开、公平的竞争氛围中,女职工既具有同男职工共有的竞争优势,又存在自身不可忽略的劣势。因此,要找准自身的落脚点,应用崭新的“价值思维”理念,加大“半边天”女工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女工自身素质,提高女工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女工在“一强三优”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转贴于

2.搞好女工文化,要从提高女职工的素质抓起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女职工关心的热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女工组织的工作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把握女职工的思想脉搏,调查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新问题,以新的话题、新的热点丰富和完善企业女工工作的内容,这样才能使企业女工工作更具有生命力。

当前女职工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就是企业实行“功能重组、竞聘上岗”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竞争上岗、职工分流,下岗再就业中能否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公开、公正、公平;热点之二就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企求和向往;热点之三就是女职工的价值取向。女职工已不满足于“贤妻良母”型的传统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希望知识不断积累,成就一番事业,工作能得到企业和大家的肯定和承认,从中体味到工作、生活的愉悦。假如企业女工组织能抓住这些热点,进行深层次地探讨会吸引更多的女职工关注企业的发展,尤其要引导和教育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职工。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的男女平等。

因此提高女职工素质,一要提高政治素质,要教育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自己,用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己,不断提高,积极进取;二要培养女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发扬“四有”精神,增强竞争意识的觉醒,克服由于历史原因和生理条件造成的思想上狭隘,生活上依赖,心理上自卑等观念和不足;三要努力提高女职工的知识、文化技术素质,一专多能的劳动素质。目前电力企业处于改革转制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益加剧。竞争不同情眼泪,不同情弱者,使得女职工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艰辛的考验。法律上男女平等规定的逐步实现不仅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还需要女职工自身做出努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知识、文化技术是能力的内涵,是衡量人才的准绳。当今时代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的时代,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亦是人才的挖掘和竞争,女职工组织要运用各种形式、渠道,对女职工进行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要使女职工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鼓励女职工自学成才,要结合企业特点开展岗位练兵技术竞赛和各种劳动比赛,使女职工在电力生产建设中熟练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职业竞争的需要。

3.丰富女工文化形式,为“一强三优”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半边天”女工文化是“一强三优”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是“一强三优”文化在女工范畴的特殊表现。针对女性的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半边天”女工文化建设,有力展现“半边天”女工文化的生命活力,从而进一步丰富“一强三优”文化,为实现“一强三优”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抓住表层文化“七秒钟”的特性,充分应用标语、口号、音乐、色彩等外在形式,丰富女工文化,充分展示“一强三优”文化的活力之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遍布城乡的标语和宣传口号把“一强三优”文化送进千家万户,如“人民电业为人民”、“95598电力服务进万家”、“电力永恒、服务无限”等表层文化,显示了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扎根社会大众、工作细致、服务周到的勤奋形象。倘若在表层文化中充分融入“半边天”女工文化,在语言的亲和力、形象的温暖视觉、感觉的明快上加以润色,会使“一强三优”文化的外在形象活力四射。

二是努力创新丰富女工文化的形式。充分应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不断总结和提炼女工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与时俱进创新丰富女工文化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三八妇女节”等女工文化重要阵地和资源,不断丰富传统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女工的聪明才智,通过“‘半边天’女工文化节”,增添电力女工文化新内容,使活动紧贴时代,永远充满活力朝气。

电网建设论文篇4

一、收视率评价模式的变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媒体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收视率作为反映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96年8月,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和法国市场研究公司索福瑞集团开始业务合作①,并于1997年底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了独立市场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CSM)。从1999年元旦起,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收视率统计方法由日记式调查法,改为更加精确、也更少人为因素影响的测量仪统计法,并由此带动了收视率指标在中国电视媒体考评体系中份量的不断上升。在此前后,全球性媒介调查公司尼尔森也进入中国,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安装收视率测量仪,面向内地各电视机构提供收视率统计数据。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之间,收视率伴随着中国电视媒体经历的一系列改革,从一个陌生的外来户,成长为中国电视媒体厅堂里的尊贵客人。直面市场、直面生存、渴求经济上的收益与回报,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媒体谋求发展所要破解的首要难题。在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销售等流程尚未形成一个畅通的产业链条之时,广告收入成为了电视媒体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而收视率作为广告主投放广告量的主要依据,也随之成为各家电视台衡量一档电视节目生死存亡的主要砝码和标尺。

“收视率使电视台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观众,也知道了竞争对手。”④客观地讲,收视率的引入和使用,在促进电视节目量化考核体系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超越了单纯的媒体传播层面之后,收视率与广告收益的挂钩就使其最终演变成了一种经济活动。这样,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掌控者手中,收视率的角色和身份势必会产生出一系列的冲突与悖反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收视率测量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问题,二是收视率导致的价值标准倾斜问题。

同样的时段、同样的节目、同样的地区,不同的收视率调查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大不相同。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收视率调查公司在样本数据的采集和获取上,存在不规范问题,比如样本选择、样本户泄密与被收买,以及样本户人口结构特征与中国电视观众整体人口结构特征不一致等问题。如果不能保证上述比例的大体一致,那么收视率调查结果无疑会存在严重偏差甚至失实。另外,既然超越了单纯的电视传播领域而跨步到了经济活动中来,收视率就很难不染上急功近利的色彩,所谓“收视率是万恶之源”⑤的说法,言虽过激但不能不承认收视率对电视传播理念上的颠覆性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绿色收视率”概念。他认为:“以‘绿色收视率’作为节目、频道的评价依据,可以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指导节目的生产和发展;以‘绿色收视率’作为评价指标,将为营造更和谐、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的电视生态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⑥所谓绿色收视率,是指在坚持电视节目品位和确保国家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围绕“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中央电视台在融合主、客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引导力、公信力、满意度、专业性纳入评价标准,制定形成了“引导力(20%)+影响力(25%)+传播力(50%)+专业性(5%)”的新的电视节目综合考评体系。“央视建立的四维指标节目考评体系,不再以收视率高低为依据,也不再实行硬性的末位淘汰”,而是在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指标当中,“突出了媒体的可信性、权威性和导向性、价值观等考量维度”⑦,将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感放在首要位置给予强调。这一新的节目考评体系,也为网络电视节目传播效果评估提供有益参考。网络电视台的节目评估,不仅应该包括播放量、下载量、浏览量等指标,还应包括节目内容的可信性、导向性、权威性与专业性等指标。

二、节目播出平台的融合评估机制建设

技术变革和媒体融合政策的推进,使广电行业从节目内容到接收终端都呈现出巨大变化。无论是位于产业链前端的内容生产,还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接收终端与受众市场,传媒产业与通信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发展趋势十分明朗。网络电视播出平台必须立足于纵向打通和横向融合视角,对自己的媒体融合实践进行评估,这一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五个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和机构融合。在这五项融合指标中,技术融合是前提,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是重点,制度融合和机构融合是关键。

技术融合主要用来评估电视、互联网和电信三者之间的技术共享与扩散程度,构成网络电视跨行业发展的技术前提。只有技术融合达到一定程度,后继各层面的融合才能持续跟进,并为最终形成跨网大数据业务分发体系奠定基础。技术融合的评估主要通过相关行业间专利数据的共享和互渗进行测算,如三方在各自下一代网络的建设与改造上,应该充分考虑到三网未来衔接、兼容、通用的可能,并在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上予以整体统筹;不同厂家在生产终端设备时也应该遵循统一的制式标准,以方便不同行业的机构和单位在业务市场上横向融通。

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主要用来反映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企业和电信公司之间业务产品的交叉程度及融合流通程度,即同一类型产品(包含服务)在不同网络通道及平台上的传播、流转与应用程度。对网络电视节目播出而言,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重要标准就是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企业和电信公司在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上的融通程度,具体到数据指标上则可以通过企业、公司和媒体机构在三方市场上的产品销售及服务数据来测算。

制度融合和机构融合牵涉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设计和机构改革等环节,对三网融合和媒介融合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很难总结出量化的方法或指标。通常只能以定性识别的方法对其影响进行预分析,普遍存在着因政策不确定而带来的分析结果偏离现象。相比政策、制度上的极大未知性和由此产生的风险,机构间的融合评估风险则要相对小得多,因为加速推进行业机构间的融合——即大部门制改革是早已经确定并付诸实践的国家决策,可逆转的空间很小。

对以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业务融合和机构融合为核心表征的产业融合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网络分析法、熵指数法和赫芬达尔指数法。网络分析法主要通过企业、媒体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的变化,来对整个行业的融合情况进行研判。这种评估方法中,每一个企业或媒体机构都是网络结构中的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的变化(如重组、并购等)都会在网络中被传导扩散,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得整个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这种评估方法容易从整体上感知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但不容易对融合的效果进行精准评估,且数据收集处理庞大繁杂,存在时效上的滞后性。

熵指数法主要用来衡量企业或媒体机构经营业务的多元化程度,熵在物理上的意义是用来表示能量在空间中的均匀分布程度。1979年Jacquemin和Berry进一步将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细分为行业内的多元化和行业间的多元化。该评价方法用DT(Total Diversification)表示企业经营业务的总体多元化程度,其熵指数表达式则为:

其中,Pi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在所进入的四位码行业⑧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n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进入的行业总数。企业或媒体机构经营业务和进入行业越多元,DT值越大;相反,如果企业或媒体机构只是专业化经营,没有跨行业经营业务量产生,则DT值为0。在这一评估指标中,DT值会随着企业和媒体机构所涉行业种数的增加而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跨行业融合的程度。

赫芬达尔指数法(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I指数法)是用来衡量产业多元化的另一个常见的评估体系。1998年,产业经济学家Gambardella和Torrisi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度量电子信息产业中企业主体间不同业务的融合程度,对技术融合及技术融合与业务融合间的关系、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划分出了与HI指数相对应的五个区间(见表1),分别代表低度融合到高度融合的五个阶位⑨,由此,使HI指数成为衡量行业融合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方法。其表达式为:

其中,HI是指所有变量(Xi)占总量(X)之比的平方和,其意义也随着变量X指代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用X表示媒介融合的市场总规模,Xi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在广电、互联网和电信业任一行业中的业务分规模,则HI指数可以表示企业或媒体机构在以上三个领域上的业务多元化程度。以表1所示区间值为判断标准,则HI值越大,意味着某企业或媒体与广电、互联网和电信业的单一粘合程度越高,跨行业发展的多元化程度就越弱。反之,则表示某企业或媒体业务在广电、互联网和电信业间的业务分布较为均匀和多元。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评价网络电视融合推进程度及建设绩效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更为真实有效地反映媒体在建设过程中的表现,也可以迅速地反映其中的大企业、大机构在业务市场上的份额变化及垄断程度。相比熵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法,赫芬达尔指数评价法在全面、深入反映网络电视业务融合的建设绩效上,要更为准确和灵活。

三、网络电视评估机制建设

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和网络电视台的全面推进,基于多渠道、多平台视频播放量及下载量统计基础之上的网络视频评估机制建设日趋完善。除了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CSM)、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公司(CMMR)之外,新兴的媒介市场调查机构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如泽传媒公司、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等,也都介入到了网络视频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建设实践中。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影响力的扩大,网络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关注度(包括提及次数、评论次数、转发次数)被纳入网络视频的评估数据中,构成了“微博电视指数”“全网传播指数”等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收视率调查只涵盖对直播收视的观众行为统计,而跨平台多终端的收视率调查需要在直播收视统计之外增加对以上多种视频应用行为的监测。所以这种更广口径的收视率调查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观众测量(TAM:TV Audience Measurement),而必须升级为更具广泛意义的视频用户测量(VAM: Video Audience Measurement)。”⑩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在视频用户测量基础之上的“全网传播指数”评价体系、“微博电视指数”评价体系和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更能准确反映电视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全网传播指数”,由泽传媒公司2013年的“全媒体收视率”及2014年的“全媒体传播指数”演变而来,目前包含两个评价指标:“全网收视指数”和“社交媒体影响力指数”。前者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11家视频网站(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乐视网、56网、华数TV、芒果TV、风行网和凤凰视频)对某档视频节目的转载、播放与下载数量;后者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对某档视频节目的提及次数、转发次数、评论次数与阅读浏览量。

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媒体收视大数据管理平台,“全网传播指数”的数据采集上,已经初步覆盖了传统抽样调查(依据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搜索引擎评估(依据搜索引擎结果进行统计)、视频网站评估(依据节目在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数据进行统计)和社交媒体评估(依据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媒体的传播数据进行统计)等四种渠道。随着2015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加盟,泽传媒的“全网传播指数”评估体系建设迎来更多的智力支持。

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由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其基础是美兰德公司独立研发的“中国电视媒体网络传播监测与研究”项目。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度电视新闻栏目网络传播力榜单”,即以该节目评价体系为依据而得出。美兰德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重点强调了电视节目在电视屏幕之外,特别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效果。所谓“网络传播影响力”,就是指某档电视节目或与之相关的话题,在视频网站、社区、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引起的反响与受关注程度,具体评价指标则采用“T3+2”来表示。“‘T3’指的是网媒关注度、网民评议度及视频点击量,‘2’指的是将网民评议度细分为网民美誉度及微博提及量两个细分指标。”?

对于该评价体系的意义,美兰德公司总经理崔燕振认为,“我们的网络传播评价系统中,是通过利用IT技术对开放式网页进行抓取并与封闭式网站达成战略合作的方式,不存在样本以偏概全或者被污染等问题,并且随着IT技术手段的提高,抓取到的数据将更加准确、详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该评价体系合作伙伴中央电视台的认可:“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建立起基于网页的效果监测体系,将来,移动客户端的数据也要逐步纳入这个体系,使之更加客观地反映产品和节目的价值。”?截至2014年底,该评价体系已经涵盖了国内所有上星电视频道的新闻及综艺类栏目——这两类栏目也是网络电视台上新闻及综艺类节目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该评价体系还覆盖了国内2500多部影视剧和600多部专题纪录片。

电网建设论文篇5

1.1风险识别流程

实际上,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识别在现实做中是很难区别的,主要由于界限难以界定。因此,可以将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风险识别分成多个环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列出电网建设过程中要面对的所有外部环境风险,并且要详细的整理出各个外部环境因素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而可以制定相对完整的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的数据库。也就是说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是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流程的重点内容,对于识别出来的每种外部环境风险与具体原因要进行合理归类,并且以文字形式节进行描述记录,能够为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详细的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流程。

1.2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于风险的识别可以选用分解分析法,把复杂的与难以识别的比较大的系统划分成多个相对简单的与易于识别的较小系统,进而识别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损失的一种方式。在电网建设外部环境风险识别过程中,可以选用引发外部环境风险的相关因素与电网建设工程结构进行分解。因为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种类多种多样,所以要依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的种类选择各种各样的风险识别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流程图法。流程图主要是依据电网建设施工过程或者是电网建设某一方面管理流程,进行罗列,并且再结合电网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方式。其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不仅能够识别非技术风险,还可以识别技术风险,能够将一个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进行管理,比较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仅仅需要一幅流程图,相关风险管理人员很方便就会了解某个环节是否存在风险,降低了大量阅读风险资料的时间。

2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管理策略

2.1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管理策略

联系外部风险控制措施,在电网建设与风险控制的三个环节来看,事前环节的策划与审批等阶段上,关系到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专业主管部门与电网企业策划部门等。可以利用风险预防与转移以及自留方式的外部环境控制措施,其内容主要是在系统设计中加强电网规划部门与政府相应部门的策划协调责任,加强政府相应部门的审批与协调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电网建设相应部门担负策划与设计以及工程管理的责任,利用激励的方式促进各个主体之间组成协调关系。

2.2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管理策略的选取

依据电网项目建设外部环境形成的风险等级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和放生的频率把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分成了四个类型。针对偶发性与危害性比较小的外部环境风险,利用日常的环境扫描仪器进行常规监测就可以,而针对发生频率高与危害性比较大的外部环境风险,一定要在电网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风险处理系统中进行重点监控,并且要及时依据评估出的结果对电网建设的整个项目外部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调整,以能够及时的应对电网建设过程中可能形成致命损害的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电网建设项目的外部环境风险一般具备5个特性,即是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发生的损失以及风险的可预测性和风险可控制性与转移性。对于风险的可控制性与可转移性以及可预测性,在电网建设过程中与应对措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对于风险的预测与控制以及转移已经逐渐的成为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

3结语

电网建设论文篇6

智能电网是指以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等环节做对象,并不断研发新的控制、信息及管理技术等,且使以上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发电到用电等环节信息的共同交流,最终实现电力生产、输送及使用等方面的优化。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通过以特高压电网作为主要网架,使各级电网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为一体的智能电网,对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及降低能耗、提高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设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2.1网络拓扑技术

作为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灵活、坚强的电网结构是建筑智能电网的关键。由于我国能源分布和能源需求分布失衡。因此,不管是考虑当前,还是考虑未来要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都需要走大规模、远距离的输电道路。通过特高压输电,能有效提升输送容量及降低损耗,对节约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优化特高压线路及对各级电网的规划、特高压电网和各级电网之间的衔接及一次、二次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2.2通信系统集成技术

智能电网必须具备可靠的监视及系统分析能力,也就是具备对故障早期征兆的识别、预判能力及对存在扰动发出信号的能力。智能电网也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整合与集成,以为电网规划、建设及运行等方面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要全面运用电缆、光纤、无线通信及电力线载波等宽带通信网。通过进行系统集成技术,是保证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

2.3高级计量体系及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网需要全方位掌握用户的实际用电规律,以进行有效的规划,保证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由于智能电表与其相连的通信系统可组成一个先进的计量系统,能实现对用户的远程监测、用户侧管理及分时电价管理,其需求侧管理目标如图1。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表除了原有的电流计量功能,还可作为互联网路由器使用,使电力部门能以智能电表的终端用户作为前提,从而实现通信及宽带等整合。

2.4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是指对当前调度控制中心功能的有效扩展,该技术也是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调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保护系统及一体化技术,以起到协调电力系统保护控制、稳定控制、紧急控制、解列控制及恢复控制等综合防御体系。智能调度的重点就在于实现实时的决策指挥,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电网出现大面积的故障,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智能调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系统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2)智能预警技术;(3)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4)智能数据挖掘技术;(5)预防控制技术;(6)优化调度技术。而且,应急指挥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等技术也是智能调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5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电子技术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中发挥作用。目前,电力系统所采用的电子装置都为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性能的大功率变流器拓扑及DSP全数字控制技术等。通过应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大大推进我国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

2.6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

分布式能源可划分为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储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全面的运用。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还涉及到以下技术:(1)微型燃气轮机技术;(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3)燃料电池技术;(4)风力发电技术;(5)海洋能发电技术;(6)生物质能发电技术;(7)地热发电技术等。而分布式储能装置则涵盖蓄电池、飞轮及超导储能等。随着现代电网中的风电接入量越来越多,风力发电厂对电场的动态模型及计算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容易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

3智能电网的建设策略

3.1全面发展储能技术

对于智能电网建设而言,全面发展储能技术能有效促进其发展。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其模式是一种从生产到传输再到使用的单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通过应用储能技术,以增设一个电能的“存储”环节。通过应用该存储技术,能有效提高电网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对可再生资源与分布式发电的全面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可以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还可以增加电网的技术应用选择。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其对储能装置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响应速度要快;(2)能量密度比较大,即可以以较小的体积提供比较大的能量;(3)功率密度较大,即可以为系统功率出现突变时提供的补偿功率;(4)耐温性能较好,可以很好地适应一些高温、低温等复杂环境;(5)储能效率比较高;(6)储能量比较大,即可以满足峰谷的调节及有效适应可再生能源在短期性与昼夜变化的相应要求。

3.2全面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指靠近电力用户构建的一种小型发电机组、微型电网及储能系统,且能实现和外部电网的有效互联。而且这部分小型发电机组可以是各不相同的,能有效运用太阳能、水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在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原有的配电网结构还可保持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输、配电网运行及升级时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另外,通过接入分布式电源,还能有效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及运行可靠性等。因此,通过全面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不仅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提高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及可靠性。

4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电力装机设备的需求量还非常之大,且由于我国资源的分布与消耗呈现逆向形式。因此,在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如图3所示)的建设中,其发展的目标如下:(1)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有效解决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耗呈现逆向的问题;(2)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5)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明确,将加快对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全面建设,在促进各级电网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同时就发电、输电、用电及调度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的建设,并分阶段进行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预计在2020年,在我国将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5结束语

电网建设论文篇7

(1)设备老化问题严重。电网系统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部分供电导线和设备等老化现象特别严重,给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运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用电量的不断的增加,电网传统的供电导线截面积已经不能满足供电容量需求。同时,配电网中供电在故障重合闸、故障识别、故障查找、在线监控等自动化装置严重缺乏,不能够实现“四遥”功能(“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不能够满足现代电网自动化检测、监控以及节能经济运行的实际需求。

(2)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对电网进行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时,缺乏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工具,同时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或者体系,不能根据当地的环境、行业特点等进行差异化设计与规划建设,这对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非常不利。

二、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基础数据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电网规划和改造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基础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的研发和利用行业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方法,尽可能的避免在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出现信息不完善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电网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然后根据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种类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保证数据处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保证电网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电能。此外,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基础数据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电网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配合,既能够避免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又能够显著的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

(2)实现与其他项目建设的同步规划和建设。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应该以大局为重,高占位,综合考虑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做好电网与其他项目建设和改造的统一规划。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勾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实现与其他项目之间的融合,做好电网建设规划方案的审核工作,实现两者规划的同步性,保证两者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审核和建设。同时,还应该站在法律的角度,对电网和其他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保护,保证两者的可行性,这样能够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3)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现代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克服设备老化问题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应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一方面,对于新技术,加大新技术的投入,逐渐的实现对电网系统中配电装置、输变电运行的在线控制以及状态检修,同时创建油温检测体系、红外测温体系、在线检测体系等先进的测控体系,能够自动的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分析与评估,有效的掌握电网中所有设备的性能水平和运行状况,对于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新设备,例如,在架空线、走廊狭窄等难以通过的区域,可以使用供电可靠性较高的高压电缆与绝缘导线,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其使用寿命相对较长,能够满足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的要求;在人群密集的城镇和树木密集的林区,应该优先选择架空绝缘导线,这样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电网运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空气质量不好、多雾以及多雷雨天气等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优先选择棒式绝缘子,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绝缘子被击穿现象发生的概率。

(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创建负荷需求预测管理体系,应该重视负荷需求预测工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对电力负荷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弹性系数法、负荷密度法、回归模型法、系数增长法等,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应该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的发展计划等状况,合理的选择预测方法对地区的负荷需求进行预测,这样能够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为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应该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都在法律、行业标准等基础上进行,因此,应该创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实现电网建设的可控发展,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结束语

电网建设论文篇8

1配网体系工程技术特性

配网体系是一个能实时进行监控与离线管理相融合的系统,把电网设施数据、用户数据、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电网连接图形以及地理图形、图形和数据相结合,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集成度,体系具有软件隔离的功效,并且系统软件的运作与网络硬件设施类别没有关系,可以适应光纤、配电线截波、无线通讯等多类通讯方法或是构成广域网的方法。在较为开放式的支撑平台基础上,系统有着一定的开放性、可靠性、易用性。

2配网通讯网络的组成

光纤以太网在配网中的运用光纤以太网配网方案:首先,主站和子站间利用单模光纤,用光纤以太网连接,通讯速率达100M,应使用光纤转换模块2对,即两个子站。其次是,子站和干线上环网柜,开闭所且FTU间利用光纤,运用通讯处理机与网络交换机,利用网络交换机完成变电站RTU的接入以及GPS的接入,当地的维护以及远传、电子设施介入等诸多功能。

3配网可靠性管理

3.1配电体系管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持续提升,也对相关的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熟悉运行、检修、规划、设计等,还要了解计算机与配电网自动运行、修护等。所以,应从各个方面着手,包括培训力度、方式、内容等,持续的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

3.2停电管理现阶段的停电方法主要是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夜间停电这三类。计划停电是依照月生产计划工作的要求,在月底向调度进行下个月的停电计划申请,临时停电通常是处理故障,临时向调度中心申请停电,夜间停电是对于工作量比较小的,在安全的前提之下通过夜间的检修工作,这样虽说不能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不过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电量的损失,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3.3综合停电这类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调度所依照各个部门的停电申请进行合理的调节,促使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并且,调度所依照某个部门的停电申请来通知其余部门是不是有工作要进行。二是为本部门各个班组间的,由各自部门自行调节,并统一进行停电申请。这样操作,就能避免重复停电所带来的影响,以提升可靠性。

4健全配网网架

当下的配电网现状是架空线为主的,电压供电主要是35kV、10kV、0.4kV,且直馈的方法供电以三种方式为主,这类传统陈旧的供电方式,就是导致供电工程技术与可靠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加上现阶段的城市建筑高层化、生活环境绿化以及居民生活小区化的需求,蜘蛛网式的供电网也会给安全与环境带来诸多的问题。因此,一定要从安全可靠以及经济优质上去考虑配电网的优化,改善以往陈旧的供电方式,健全配电网的构造才可以发挥配网供电的需求,也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关键。

4.1注重施工与检修的质量提升配电网可靠性总体来说是一件长时间且持续的工作。施工以及检修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一定要严格把关以降低故障出现率。尤其是配电网运用的非标准金具设计以及相关的镀锌材料质量,是当下首要该解决的问题。不然,会紧接着大量非常严重的锈蚀金具更新,且工作量又极其繁重,供电可靠性就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这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4.2简化供电电压等级(1)电力的传输是从各类电压等级的网络通过逐层降压才送达用户的。以现阶段的情况来说,通常将110kV以上的电压作为高压输电网,35kV以下则是用户供电的配电网。对用户来说能接受的电压为10kV、6kV、0.4kV,这些都是经过多次的降压。且降压的环节越多,设施就会越多,相对来说管理的层次就越多,也会出现很多环节的电能损失,电能损失的增多不仅仅是浪费还会对电能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电网的运作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怎样简化或是降低电压的等级,缩减变电的环节是最现实的。我国有很多的电网现今已经取消了6kV的一级电压,还有些会直接运用110kV降压为10kV为用户供电,依照不同用户的状况,选择最合理的供电电压,这对转化供电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配网特别是城市的配网,取消35kV一级电压也是可行的。将110kV以下的作为配网来认识,缩减降压的环节,这样能节约设备的投资量,还便于线路的架设,又降低了多余的能耗,这也是配网构建与改善的方向。世界各国电压概况,如表1所示。(2)用利电缆或是绝缘导线来改善架空线的供电方法城市的构建高层化以及环境的美化,对供电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继续运用众多的架空线来作为配电网,不仅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还对城市的美观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配电网使用电缆供电来替代以往传统的架空线供电方法,也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向。电力改为电缆供电方法,这样对配电线路来说可以抵御外界的强风、雷电、冰雪、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自然损毁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且使用绝缘导线开代替裸导线的架空线供电方法,这也是一类较为十分的发展趋向,不仅提升了绝缘的水平,还为同一个走廊多回路供电方式提供了方便。

4.3提升配变容载比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以及容量是会直接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原因之一。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与台数的选取,应依照当地的负荷大小以及增长的趋向并加以合理有效的选择其配变的容载比这是反映配网供电能力的关键工程技术。若是过大电网的初级建设投资量会过高,过小又会导致电网的适应性很低。要从安全可靠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第一是在正常的运作方式之下依照经济负荷运行,第二是在两台上运作的变电站,要以N-1的原则进行相应的校验,在停运一时,应保障运作的变压器过载。在较为重要的供电区,也应依照N-2的原则来确定。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对供电的可靠性能就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改善单台配变供电的方法,特别是高层建筑更是要设立两台及以上的配变供电方式,这样也是配网发展必定要认真考虑的内容。强化变电站分布点的合理化结合网络构建,提升转供能力,合理有效的选择配变的容载比,这样会促使配网供电的可靠性能大大提升。且还应考虑其他众多的因素,比如强化线路的维护与管理和加速故障检测与修护,提升相关业务人员的工程技术水平,工作人员不仅仅要熟悉运行、检修、规划以及设计等,还应懂得计算机与配电网自动运作、维护等,运用配电网自动化的方式施行故障管理与强化配电设施与配电线路运作的管理等,进而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5结语

电网建设论文篇9

当前阶段,我国的项目管理的发展具有下列一些特点:首先,项目管理越来越全球化,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人们创造了机遇与挑战,也为人们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其次,学科越来越专业化,从而促进项目管理专业的进步与发展。项目管理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使我国的项目管理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最后,逐渐完善培训教育以及认证制度。电网建设项目是一个相当复杂以及专业性要求严格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对我国电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有利于项目进展的更加顺利。

二、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其管理上的问题

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还是较为显著的。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具有一些特点。第一,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其施工项目的地域可以广泛达到整一个市区,甚至更广。第二,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单位众多。从而导致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使电网建设项目变得更加复杂。第三,电网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快。随着电力技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上,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实际施工结果都不是很尽如人意。当今我国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还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工程征地以及拆迁等前期投入资金过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征地以及拆迁所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

2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电网建设用地以及路径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矛盾。电网建设所涉及的地域广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另一方面。电网建设也会与其他城市建设产生冲突。然后这些情况出现后,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以及资金去更改计划方案。同时,也会增长工程施工时间,增加工程成本。

3电网建设工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包括技能技术、质量标准、管理监督以及项目组织风险。同时,电网建设工程也会受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变化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都会拖慢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对电网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

完善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对于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1计划的策划是认识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将计划作为基础,工程项目的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性要点。工程项目计划就是将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预期目标以及工程活动统一的加入计划。并且用一个可以分解的计划来协调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这个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依照尊重客观的规律,适度的原则,为整个工程项目打好良好的根基。

2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了解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工程项目并不可能由单独一个部门完成,它需要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层次通过协调使它们的目标相同,在资源、资金、人员配备上达到一致。

3施工过程的调控是加强电网建设管理的重点。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施工、设计、监督单位以及供货商的检查管理。其需要对工程各部分所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整改。另一方面,控制投资的关键手段是成本管理。通过避免设备资源采购的过多、质量低劣以及错误购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4完善监督体制是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责任人在各个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全面的监督以及协调项目中的各个过程。坚决杜绝暗中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依据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工资标准以及质量标准,监督工程的全过程,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

四、结语

电网建设论文篇10

摘要:电网基层企业作为关乎民生的基础产业性企业,其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方式都在随着电力行业的改革而不断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电网基层企业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企业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将分析电网基层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电网基层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电网基层企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电网基层企业作为关乎民生的基础产业性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关乎到整个企业软实力的发展以及公众享受服务的满意度。党建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作为电网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保障电网基层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还能够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党中央领导人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改善党的领导”。由此处可以看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以及党建工作。电网基层企业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发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所取得的成果,将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构筑自身企业文化体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网基层企业的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一定的空白性、滞后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造成党员以及员工存在党性较低、廉洁性受到干扰、唯利是图等问题。为了使电网基层企业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其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电网基层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主观问题

⑴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意识淡薄近年来,电网基层企业党组织围绕着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思想路线探索企业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但是,电网基层企业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依旧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大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辅助性工作。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企业提升软实力、服务群众所带来的良好效应。另一方面,基层企业的党组织领导不重视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分党组织领导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对于党建工作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抱有敷衍的态度。

⑵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队伍落后电网基层企业为全民提供电力服务,其生产经营任务较为繁重,难免会出现重行政、轻党建的现象,造成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队伍落后。一方面,忽视对党员理论素质的培养。党建工作中,大多只是对党的思想进行集中性的学习,通过书写党员思想汇报考核党员的知识理论素养。但是,党员对于思想汇报大多采取网络摘抄的方式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忽视了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党员往往禁不住利益的诱惑,不顾党员应有的廉洁性以及公正性,做出违背党员身份的行为。

2.客观问题

⑴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党组织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好坏与否。电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党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在党组织工作当中,通常会出现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也有个别企业由于地区偏远或者地方较小,并没有规范的党组织工作制度,开展工作过于随意,执行力不强。二是党组织人员配备不完善。由于基层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因此其人员配备往往较少。有些企业的党组织组成人员身兼数职,不仅党的理论素养不达标,而且工作时间也不能得到保证,影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是党组织监督体系不完善。党建工作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核心,电网基层企业缺乏对于党建工作的监督体系,这也是造成党建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

⑵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式单一

由于电网基层企业对于党建活动的投入较少,导致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党组织部门采用理论知识培训的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但是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晦涩、枯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些理论知识与自身发展无关,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这种思想的存在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产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此外,很多该有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设施不能够置备齐全,影响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程度,不能很好起到教育效果。

⑶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力较弱

目前,由于许多基层的党员精神文明素养欠缺,理论和实践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导致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只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缺乏真正的实践,造成时间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浪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没有得到执行也就没有令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奖励和惩处制度,造成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得不到相应的反馈,很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纸面文章上。

三、加强电网基层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1.主观问题之对策

⑴强化基层电网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

电网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形象的树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企业应该强化电网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精神文明建设意识。作为关乎社会主义国家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必须强化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对电网基层企业管理层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意识的同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强化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让他们学习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从而认识到企业的软实力也可以创造价值。此外,定期对电网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还要对阻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批评,并督促其及时整改,以保证电网基层企业的员工具有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

⑵提高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

党建和精神文明队伍建设往往关乎电网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吸收优秀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专业人员,并改善他们的待遇和升职的机遇,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保持对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经常对基层电网企业主管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的员工进行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使得他们保持在思想上的先进性。主管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员工要坚持以身作则,首先保证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作风上符合党员的要求,以起到真正的模范示范作用。

2.客观问题之对策

⑴健全党组织建设

基层电网企业要建设健全党组织,通过各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对电网基层企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并以此为契机保证电网基层企业能够安全运营,使得基层电网企业的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发展再推动企业社会效益的实现。一方面,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电网基层企业根据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需求完善党组织各方面工作制度,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企业党建工作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反馈工作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⑵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

企业应当改变陈旧的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方面,加大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相关的设备。另一方面,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视野,搬出理论课堂。企业用切切实实的行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与群众拉近了距离,使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形式生动活泼起来。

⑶强化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执行力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要树立电网企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时俱进的行为风尚,是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来的。因此,要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建立严格的执行和监督制度,并完善相关的奖励和惩处制度,真正促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而不是只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电网基层企业,必须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必须将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以保证企业的良性的发展,真正做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筠.对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