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06:29:39

防治管理论文

防治管理论文篇1

1、建设生态文明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自身的各种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文明形态。

纵观人类文明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心智未开,对大自然充满惶恐和敬畏,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依赖自然,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对自然生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和威胁,人与自然之间呈现出“自然”的和谐关系。到了农业文明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转变到主动适应自然,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尽管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局部引起了自然界的无情报复,但总体上讲,这一时期人与自然基本可以和睦相处。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这时,人类对自然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认为人与自然分离、对立,人高于自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崇尚人类“统治自然”、“战胜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看作是唯一目的。在这种传统的工业文明价值理念的驱使下,经济至上主义横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然而,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大自然也对人类实施了无情的报复和惩罚。

据有关资料统计,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约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铝、4.8亿吨铜。占世界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轰动一时的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污染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以及富山、四日米糠油等有害气体与毒物公害事件等“世界公害事件”向全球敲响了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生存危机警钟。

近观我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巨大成就,但为此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环境代价。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据国家权威监测,2006年4月16日-17日,我国北方出现了入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我国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部、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和北京市等10个省(区、市)的562个县(旗、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浮尘天气、沙尘天气和沙尘暴,受影响面积161万平方公里,受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大量沙尘在北京下了两天“黄雨”,经计算,两天时间北京地区降落的黄尘达33万吨,平均每平方米的降尘量为20克。媒体戏称:满城尽“戴”黄金甲。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反思这种掠夺式的发展行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总书记明确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国务院总理也强调指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靠政策上做些小的调整,或只是在原有政策框架内“加大力度”,都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上升到基本价值理念转变这样的高度上来,对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我国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我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坚定地表明了党和国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强烈政治意志。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建立在把“人—社会—自然”看作是一个辩证、发展、整体的生态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既保持了工业文明的优点、长处,又克服了它的弱点、短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目的。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按自然生态规律行事。经济社会发展,既要考虑人类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又必须顾及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同步、双赢。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质就是认定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超出这个基础承载力发展都将带来不良的后果,强调发展必须坚持“自然生态优先原则”,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之,生态文明走出了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而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类文明一种新的存在方式。生态文明下的发展,不仅是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下的进步,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社会—自然系统的整体进步。

2、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而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具有内在一致性。恩格斯谈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曾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使人们在惬意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因此,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整体。那么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又是什么关系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就时代而论,生态文明既是建立在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基础上,又处于这一基础的主导位置,即这个时代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与道德准则贯穿于经济、社会、人文、民生和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发挥导向、驱动作用,使所有的发展都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的制度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就其领域属性而言,四大文明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特征和功能,四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现代文明的总体.可以预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文明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很有可能由目前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崭新布局。这要求人们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懂得生态文明的要求——新的文明时代特点,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3、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西方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是走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些国家完成工业化后,天然林已不足5%。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或中后期,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完成工业化还需二、三十年的时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表明我国党和政府巨大的理论勇气和自信,表明我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对我国也是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其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今人与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整体的进步,既包括社会关系方面的进步,也包括自然关系方面的进步。进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既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表现为物质文明的进步;要求人民民利的增加和民主程度的提高,它表现为政治文明的进步;要求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它表现为精神文明的进步;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表现为生态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类自身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人类绝不是消极地向自然回归,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态问题,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适合人本性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人们在生存境界层面上追求诗意栖居与和谐守望,使人民在惬意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4、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人类才能得以长久生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成为强烈的需求。同时,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志曾指出,“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和体现,因此,搞好生态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的实质不仅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更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只有有了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具有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加就业、改善生产和休息条件,发挥人们创造潜力、陶冶情操和提高文明程度等巨大的社会功能。因此,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为推进生态文化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尤其是还要努力推进生态文明思想、理念、道德、行为等重要价值观和要求的传播,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和沙产业都是物质文明建设,而生态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又是精神文明建设,更多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它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林业生态体系、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沙产业和生态文化相辅相成,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生态文化是在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先进的生态文化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明确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体系,什么样的产业体系,并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赋予生态文化以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样生态文化才能寓于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之中,并发挥好引领、促进和保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5、防沙治沙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要突出生态建设,消除生态赤字、偿还生态欠账,加强防沙治沙。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06年地球生态报告》称:2006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量(自然资源消耗量)为1.6地球公顷,生态赤字为0.8地球公顷,比世界平均指数高近一倍。专家测算显示:仅“十五”期间我国生态赤字就达5万亿元之多。我国现有近五分之一国土面积,约174万平方公里为沙化土地,是生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沙害威胁着我国近4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快沙区生态状况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才能好转。

长期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土地沙化总体上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二是科技的突破。1)、宁夏沙坡头的“五带一体”防沙治沙成果的应用保证了包兰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五十多年安然无恙。荣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在内蒙古阿拉善200毫米降雨区飞播造林取得了突破;3)、在青海高原治沙突破了3400米高寒;4)、新疆的滴灌节水技术推广实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还有引水拉沙、免耕留茬、草方格等100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治沙成果有力保障和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三是在国家层面主要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突破性的工作:1)、启动和实施了京津防沙治沙工程、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部级的防沙治沙工程,大工程带动了大发展;2)、2002年以来,全世界唯一的一部《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3)、2005年国务院和批复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体系、科技防治措施、4)、2007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防沙治沙大会,温总理在会上明确指出了科学防沙治沙、综合防沙治沙、依法防沙治沙的防沙治沙的基本方针。

我国防沙治沙成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长在5年前曾说:“世界防治荒漠化看中国”。在2007年召开的世界第十六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会议主席称:“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前,虽然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出现净减少,但防沙治沙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是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继续扩展,沙害仍威胁我国的广大地区;二是已治理的地区,生态状况还很脆弱,如果得不到有效巩固,极易反弹,亟需治理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更重,治理难度更大,三是还有30多万亩潜在的沙化土地;四是气候变暖引起的雪线上升、冰川融化加剧了治理的难度。五是要进一步提高沙区各级地方政府的认识和责任,防治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但防沙治沙和治理石漠化,也面临十分有利的际遇,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还强调要“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这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重视生态、重视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人类曾经经历工业革命,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牵动改革、发展全局。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从时代的高度真正认识生态文明,加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推行和实施好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土地沙化,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这个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用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防沙治沙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将防沙治沙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努力做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二是十分注重教育和宣传。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未来的文化,其首要任务是启蒙,通过启蒙将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渗入公众的心灵,应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启蒙运动。近代以来的启蒙运动只完成了它最初的目标:人性的解放,然而,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没有自然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而在工业文明中,作为“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也等待着被解放,即从人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中解放出来,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人类需要一场新的文化启蒙运动,使生态学的思维方式、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观念成为了人们认识论、方法论和社会活动的指导原则,使全社会逐步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素质,使人们对生活价值意义的理解不在仅仅是物质财富,而是生活的品质,那么一个可持续生存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社会就不会遥远。

生态文化是软实力,加强生态文化研究,开展生态文化传播教,需要硬措施。一是硬在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的措施,做到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推动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硬在政策扶持。要制定和完善发展生态文化产业、鼓励生态文化创新,特别是要制定和完善生态文化投入扶持政策,一方面是政府的投入保障,另一方面是吸引、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生态文化产业,促进其做大做强。逐步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系;三是硬在队伍建设。人才是发展生态文化的第一要素,要突出培养造就一批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生态文化产业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加快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1)、坚持工程带动,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牧还草和石漠化治理试点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2)、争取新的防沙治沙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3)、坚持以生态谋产业,以产业促生态,争取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按照利益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注意发现、总结、鼓励、保护、调动和扶持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加快生态建设和林草产业、沙产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达到产业反向拉动生态建设的目的,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从实践看这条路是看是很有效的,也是很重要的。构建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既是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沙区和石漠化地区的林业部门,要在生态建设中充分发挥林业在国土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木材安全、气候安全、森林安全、物种安全方面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林业的三大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防治管理论文篇2

纵观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经历了重生产轻安全到安全、生产同等重要,再到目前“安全第一”的阶段,正是随着全民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提高,促进了全社会安全形势的大为好转,事故发生率及伤亡人数逐年下降。职业病防治也正经历着安全生产的发展过程,目前尚在初期阶段。结合上述数据统计,职业病防治即关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多年形成的旧有观念,切实从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出发,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不重视职业卫生工作,未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取而代之是多头管理。造成令出多门,责任不清。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隋况,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者指定原安全、环保等部门同时负责职业卫生管理。但作为职业病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100人的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同时,构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还应在企业管理层面设置由企业一把手或主管领导负责的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在分厂、车间任命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各级部门及人员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管理劳动者,首先要自己懂。企业法人、主管领导、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管员应通过参加当地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人员授课、到优秀企业学习等方式,学习职业卫生基础理论知识、法律法规。

三、规章制度的建立及落实职业卫生

规章制度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基础,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依靠的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59度;度;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l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l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以上规章制度的内容应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一规定四办法”,即《工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多数企业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不健全,且已建立的制度也未严格落实。其中主要原因仍是企业长期对职业卫生的漠视,当然,近年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变化很大。职能部门的屡次划转、新法律法规的频繁颁布、基层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重滞后等问题客观存在。这就需要企业发挥主动性,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加各级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进行指导。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础,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手段,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是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内容详实,但落实乏力,各项措施浮于表面。落实规章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

开展职业病防治,首先要使职工深刻了解职业病防治的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不知道何为职业病的大有人在。企业可在“三级”教育(公司一车间一班组)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卫生培训教育体系。职业卫生培训即可组织专项培训,也可与安全等其他培训相结合。培训的内容应根据培训的对象合理安排,如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培训内容应较为全面,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则应侧重实用性,与其工作岗位相结合。同时,教育培训应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既包括书面考核,也应包括实际操作考核,以便考核作业人员是否掌握了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既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记录,又是促进规章制度落实的有力手段。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I.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3.职业卫生宜传培训档案;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6.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目前大多数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很不健全,内容格式五花八门,甚至不少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处于空白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规范统一了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企业结合自身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可以有效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职业病防治目标的完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卫生档案是动态的,企业应根据内部职能划分,明确档案的归属,保证档案实时更新。

(三)利用好第三方服务

防治管理论文篇3

1.1害虫管理掌中宝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写APP)渗入到社会各个方面,逐渐成为个人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智能手机演化为个人信息终端。害虫管理掌中宝APP是一款专为有害生物防治研发的免费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可安装于安卓系统或苹果ios系统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害虫管理掌中宝APP安装简单,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安装。害虫管理掌中宝APP设置的栏目包括害虫管理行业新闻、害虫综合管理理论、卫生杀虫药械知识、常见场所害虫管理、害虫管理企业经营、害虫防治技术标准、害虫防治指南、虫害风险现场勘察、技术和产品推荐、杀虫剂施用技术、灭鼠剂施用技术等。内容针对PCO现场施工和业务销售需求,文字排版和配图适应手机屏幕查阅,简明扼要。在常见场所有害生物管理栏目中,掌中宝APP提供了30余种行业场景的病媒生物防治要点。在卫生杀虫剂施用技术栏目中专门设置了登革热防治技术,包括登革热防治指引,城市重点区域的蚊虫防治要点。在卫生杀虫药械知识栏目中,详细罗列了18种卫生杀虫剂的剂型特点,适用范围和施用技术。该APP的内容正在完善中,预计内容充实后,PCO现场防治施工、客户沟通和销售现场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此查阅,找到解答,极大方便了PCO从业人员学习和现场查询。

1.2虫害风险勘察宝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勘察宝APP是一款有害生物风险现场勘察应用软件,适用于有害生物防治销售经理或虫害控制专业人员拜访客户现场使用。虫害风险勘察宝预先设定了近30种行业场所的有害生物风险勘查路径、标注了各种行业场所的重点勘查区域。依据预设的针对特定场所的勘察流程、关键区域、风险点类型、风险等级,勘查技师从外向内、从下层向上层,逐个区域勘查。勘察宝APP还允许新增勘查区域和检查关键点,扩展性好。该APP使用简单,只需在手机界面上选择勘察对象的行业场所类型,依照设定的路径勘查,搜寻风险点、危害点,拍照取证、勾选风险或危害描述,设定风险或危害等级,无需文字输入。勘察完毕,将结果上传云间处理,耗时5min左右即可自动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并随即下载至手机或发至指定的邮箱。虫害风险勘察宝App现场生成的word版本虫害风险勘察报告含虫害风险点或危害点位置、照片、虫害风险点或危害点描述、风险或危害等级、防控措施等。该应用软件还可进一步自动生成被勘察单位的虫害管理项目计划书,包括防治建议、PCO公司介绍等,生成的模板可以个性化制作。虫害风险勘察宝现场勘察、现场生成勘察报告和虫害管理项目计划书,针对勘察现场实际,有虫害问题照片、虫害问题描述、虫害危害等级、应采取的防控措施等内容,极大方便了PCO市场营销、勘察和施工质量控制,提升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很多从业人员不会现场勘查、不会撰写技术方案、施工报告的难题。

2基于云计算的PCO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2.1PestPac害虫防治管理软件PestPac是美国PCO行业流行的一款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具有营销策划、销售、施工安排、路线规划、报告发送、账单管理、经营分析等功能。PestPac市场营销模块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移动信息网络的营销解决方案,包括标准的网站设置计划、网络推广流程。PestPac设置了标准化的销售流程,通过实训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销售经理开拓市场。新入职的销售人员不必再进行传统的长时间课堂培训,员工流动也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销售推进。例如新客户的开发流程,PestPac通过系统预设的提问环节获知客户关键信息,将客户自动归类并配对相应的服务模式。PestPac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可以很方便地跟进客户从初次电话咨询到最终订单签订的每个环节,并且自动生成相关表单,使得PCO公司销售和订单生成简单化。Pest-Pac可以自动报价,自动生成害虫管理施工日程,设计付款计划供新客户选择。销售主管利用该软件还可以实时监控、评估、考核每个销售人员的工作进程,指导业务推进。PestPac还可以在户外移动状态下,借助智能手机、电脑或平板等终端使用,虫控技师可以迅速实施销售过程。在虫控施工订单管理模块,PestPac可以通过拖曳的方式排班,优化常规施工和临时添加的任务,充分利用时间。系统自动将年度、月度、单次、临时添加的施工任务按照排班表规划施工顺序和行驶路线,保障服务、节约车辆费用、准时守信。PestPac现场施工模块两个版本的APP分别对应大型单位客户、家庭和小型单位客户,施工结束可以输入信息生成服务报告,客户手写签名确认并现场移动支付服务费用。PestPac还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付款计划,多种形式的支付,系统设置了科学的坏账防控体系。PestPac还可自动生成简明直观的经营数据看板和报表,内置扩展性好、快速响应的营运关键信息提示报表,极大方便了虫控企业的经营,减少了管理成本。

2.2神量虫控企业管理云系统本系统是国内开发的第一套PCO企业通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适合快速成长型的中国害虫管理企业使用。神量虫控企业管理云系统具有订单管理、客户管理、施工管理、药械进销存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功能。与市场上流行的企业管理软件不同,神量虫控企业管理云系统是在对中国PCO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发的PCO专用企业管理软件,重点管理PCO企业的销售过程、订单管理和施工过程。在销售模块,该系统可以把客户名单统一到系统中,避免员工岗位变换、离职、新入职等情况对于销售的不利影响。业务员联系、拜访客户后,将客户资料录入系统,在系统中对客户信息、重要联系人、业务跟进情况进行备注。后续填写销售跟进,标注“初步洽谈、成交阶段、长期交易、流失”等不同阶段的客户情况,或记录3d、10d、本周、本月已取得联系的客户情况等,将客户从初步洽谈陌生阶段逐步推进到长期交易阶段。销售总监可以监控全过程,随时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确保每个销售员发挥出最佳状态。本套系统总结提升了公司的销售流程并将其分解成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了每个销售战术动作和控制环节,销售人员无论资深经理或新入职员工,都可以快速进入实战,无需长期培训即可开拓市场。在订单模块,该系统要求公司所有的PCO业务按统一的成本预算规则在系统中提交订单,未达到盈利要求的订单在提交环节系统即自动拒绝。依据授权,业务部、技术部、施工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等不同管理层都能在系统中方便地查询每个订单信息,信息沟通顺畅。系统会自动报警收款不正常、服务延迟、实耗成本异常等订单,业务总监、公司总裁或其他授权的管理层对订单情况和异常订单一目了然,快速处置。在施工模块,现场防治施工员可在关联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上预先接收派工单和分配项目的施工要点,包括施工区域、作业要点、药械计划、既往处理结果、甲方主管等。员工到达现场后,通过该APP考勤(GPS获取地理位置信息,无需在施工现场设置签到装置),施工服务签到和签出时间实时自动显示、记录到PCO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对于重点工程,施工完毕后要求作业员对重要位置进行拍照、勾选问题或结果,APP系统自动生成服务报告,实时提交神量云系统。工程部经理可以在线查阅、修改作业员提交的服务报告,并转发客户。客户签字的施工单收集回公司后,将上面的“极少数关键信息”录入系统。如药械实际消耗、工时情况、客户异常反馈等。该信息实时显示在系统内,根据授权,工程部经理、公司总裁或公司其他管理层可对每个害虫管理服务项目进展一目了然。对于未达标的施工,系统自动在第一时间警示,管理层即可启动纠偏程序。未来本系统将推出工单在手机APP上自动生成电子版,甲方电子签名确认,现场实时提交工单。

3结语

防治管理论文篇4

论文摘要针对大别山区常见的板栗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方法,旨在为大别山区板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病害防治

1.1栗疫病(栗干枯病、栗胴枯病)

该病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病后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的可使全树死亡。

防治方法:①苗木、接穗调运要严格实行检疫制度,防止病害传播。②彻底修除病枝,刮除病斑,集中烧毁,伤口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主干涂白(生石灰6kg、石硫合剂原液1kg、食盐1kg、动物油0.1kg、水18kg混合制成)。③药物防治:病斑刮除后,伤口涂10倍液碱水或200倍抗菌素401。

1.2板栗疫霉菌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嫁接板栗三至六年生幼树上,多在主干10~30cm处,并可迅速延伸到枝梢。该病在春季栗树发芽后3~6月发生,不同栗园及管理水平发病株率不同,最高可导致板栗幼树50%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清除越冬病源,及时挖除病死株,剪除病枝,刮除枝干病部,集中烧毁。在病株附近,洒适量石灰或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②对发病的栗园,早春发芽前,将病斑彻底刮净后,对树干和主枝涂刷40%腐烂敌,对重病区可用生石灰加石硫合剂原液的白涂剂全园涂刷(高1.0~1.3m)。

1.3栗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栗树苗木和幼树,受害植株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卷曲,易早落并影响花芽分化及生长,使板栗产量大幅度下降。

防治方法: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4~5月份喷2~3°Bé石硫合剂,每15d喷1次,连喷2~3次。炎夏可喷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1.4板栗膏药病

该病主要在树干上形成厚而致密的菌膜,其外观颜色有灰色、褐色等,菌膜呈天鹅绒状,老时龟裂。

防治方法:刮除病斑后涂药,常用的药剂有5~15倍柴油乳剂(柴油1kg、肥皂25g、水0.5kg)、3°Bé石硫合剂、20%石灰乳等。

2虫害防治

2.1栗瘿蜂

由幼虫蛀食为害栗芽,被害芽春季长成瘤状虫瘿。在瘿瘤形成过程中消耗树木大量养分,使树势衰弱,不能正常抽梢、开花、结果,小枝枯死,不仅当年不结果,还影响到后几年的产量。

防治方法:①5月底以前,幼虫、蛹、成虫均在虫瘿内,可剪除虫瘿。②受害严重的栗林,可采取强度修枝,促进树体萌发新枝。③药剂防治。在6~7月份,喷50%螟松乳油、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还可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相同。板栗采收后,9月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杀越冬前1龄幼虫。

2.2板栗透翅蛾

以幼虫钻蛀为害树干皮层,主干下部受害较重,被害处树皮肿胀开裂,并有丝网粘连其上,蛀道环绕树干1周可导致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3月份用清虫菌6号1000倍液向伤口淋洗或喷雾。②8月中旬树干涂白:生石灰1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2份、油脂0.2份、清水36份。③9月份喷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消灭成虫及卵。

2.3栗链蚧

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小枝上吸食枝条汁液,使栗树生长衰弱,降低结实,甚至绝产,为害严重时造成整枝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4月虫体膨大时、若虫孵化前,剪除有虫枝条。②在3月上旬和5月中下旬,在树上喷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500倍液,效果良好。

2.4板栗剪枝象

成虫咬断结果枝,使大量幼果早期掉落,直接造成减产,并影响以后产量。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除栗园及其周围茅栗、栎类树种及杂灌木。②6~7月及时捡拾落地虫苞、果枝,集中烧毁。③成虫羽化期喷射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敌虫菊酯2000倍液。

2.5栗实象甲

以幼虫蛀食栗实,被害栗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栗果极易腐烂,不能食用和储存。

防治方法:①8月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早晨在树下铺塑料布,震落树上成虫,集中杀死。②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树上喷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隔1周再喷1次,消灭成虫。

2.6桃蛀螟

防治管理论文篇5

1减肥作用

有研究显示[4],MT在多囊性卵巢疾病的治疗中,即使在不节食或不增加活动量的情况下,也使女患者收到减肥效果。进一步研究证实,在22例患有肥胖症,但无DM的女性和男性进行MT用药24周,这些受试者体重大约减轻6%(一般为18磅),并且腰围和臀围可减少2英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浓度降低10%。肥胖导致血游离脂肪酸(FFA)增加,FFA通过增强肝糖异生和糖原分解以及抑制INS通路而产生肝IR,而骨骼肌细胞内脂质沉淀可能是引起肌肉IR的重要原因。高水平的FFA可能是外周组织产生的代谢信号,短期内作用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长期作用则促使其凋亡[5]。

2对INS的作用

2.1在不同的IR综合征中常伴有假性黑棘皮病(AN)[6]

在MT对假性AN、IR及高INS血症的10例患者试验,期间维持饮食量、运动量相对恒定,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单纯给予MT1500mg/d口服8周。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各参数差异显著性以t检验或χ2检验判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较,空腹INS由45.22±13.9降至28.88±11.32(mU·L-1),(P<0.01)差异有显著性,餐后2hINS由160.25±33.72降至135.50±35.35(mU·L-1),(P<0.01)差异有显著性。外周INS敏感指数由22.89±5.69升至34.33±7.80(min·mU·L-1),(P<0.01)差异有显著性。体重指数由40.45±10.23降至35.21±3.36kg/m2,(P<0.05)差异有显著性。INS升成系数变化不大,治疗前为13.93mU·mmol-1,治疗后为12.35±2.56mU·mmol-1,(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MT明显改善假性AN患者的INS敏感性并未增加INS分泌,能改善假性AN患者的IR与高INS血症。提示对T2DM的IR与高INS血症有改善作用,并能降低体重指数。另一相同的研究[7]也证明MT不但减轻IR,增加INS敏感性,也改善血脂代谢使体重下降。

2.2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上面的数据反映,MT对空腹INS和餐后2hINS水平降低显著,它缓解了高INS血症,外周组织对INS敏感指数增加,减轻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进而进一步缓解IR。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谁先出现,意见不一致。IR、高INS血症及肥胖者,脂肪细胞变大,脂肪细胞膜上INS受体密度降低,加大了对INS的需求,胰岛β细胞分泌增加,代偿性升高血中INS水平。

3对血脂的调节作用

MT通过减肥作用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它能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降低甘油三酯,改善脂蛋白代谢紊乱,确实存在着受体途径,其升高载脂蛋白AI及降低载脂蛋白B的作用,比格列吡嗪更明显,对非DM高脂血症者也有助于血脂调整[8]。

4讨论

MT治疗T2DM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及不导致低血糖已被证实。在治疗IR方面,由于减肥效果明显,可减轻FFA的毒性作用,缓解IR。它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下降,在不增加INS分泌的基础上减轻IR。其可直接作用INS靶细胞,增加INS亲合力,尤其是受体后作用,增加了INS的敏感性[9]。MT可抑制肝脏糖异生,在不依赖INS而直接影响葡萄糖利用,可能系通过加强无氧酵解途径;它还可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抑制葡萄糖吸收,改善糖耐量低减,有助于解除持续性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它增加INS受体的数量,从而增加INS与其在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INS受体的结合量,增加受体酪氨酸激活酶,增加肝细胞和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增强葡萄糖氧化过程和非氧化糖原合成[3]。MT与磺酰脲类药物比,具有不致低血糖,长期使用没有发现耐药性,并减轻肥胖,不增加INS分泌。肥胖、高血压伴IR患者应为首选药。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金属味、皮肤过敏并可引起维生素B12、叶酸吸收障碍等。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患者应禁用。

【参考文献】

1许樟荣,LyndaMolyneaux,敬华,等.影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275.

2胡云.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1):3.

3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73-279.

4相洪琴.甲福明治疗不孕症.国外医学情报,2001,22(11):36.

5高维国,石海燕.脂毒性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1):65.

6沈山梅,朱大龙,田成功,等.二甲双胍对假性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285.

7姚文华,卢丹,王清,等.二甲双胍对IGT伴黑棘皮病肥胖青少年体重、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287-288.

防治管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土传病害是一类严重的植物病害,土壤处理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睢宁县设施蔬菜发展较快的特点,提出蔬菜栽培土壤处理技术。

睢宁县地处徐淮地区北部,温光资源丰富,春季气温回升早而且迅速,适宜早春设施蔬菜栽培。近两年由于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县设施蔬菜发展较快,目前,全县已有6000~7000hm2,主要以春提早辣椒、西瓜、番茄、黄瓜等为主。但随着面积的扩大及重茬次数的增加,在生产过程中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如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只要发现就很难根治。每年3~4月份都有不少农户反映这个问题,这些病害都是由土壤带菌引起,要想根治必须从土壤处理上着手进行。

1重施草杂肥,提高土壤综合肥力

茄果类蔬菜一般都是连续坐果性强、采摘期长、产量高,当然对营养的吸收也就很高,要想满足这些蔬菜品种的生长需要,就必须加大施肥量才有可能形成高产,但过多地施用化肥不但会造成土壤板结、根系不发、营养不全等,而且植株生长不健壮,抗病性极差,所以要想蔬菜高产、抗病,搞好土壤培肥是关键。培肥土壤就是在田内多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杂肥)、烂草(稻壳)等。至少施土杂肥75~120m3/hm2、烂草45~75m3/hm2,提前1个月施下去后深翻40cm以备用。特别是粮田改菜田的农户,由于粮田土壤板结,容易造成根系难发,更要加大草杂肥的施用量。如我县梁集镇光华村农户刘金山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每年4~5月份就开始将鲜鸡粪(牛粪)掺些碎草,然后盖上薄膜,堆在田头进行腐熟,一直到11月份才施入大田。他家辣椒从1997年种到现在都未换过茬,但是从来就没发生过根腐病等现象,而且产量都在75t/hm2以上。这是因为多施土杂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全面而又充足的养分,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这样才能促使根系发达,养好根,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增强,形成高产。

2加热

加热的基本原理是使土壤的温度升高,从而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体、节肢动物和害虫,通常70℃处理30~60min即可有效杀灭大多数害虫,但对于特定的病毒病TMV没有效果。在欧洲20世纪前该方法即在温室中被利用。该方法的2个关键性问题是:①温度必须达到或超过土壤中害虫可以忍受的温度;②温度不能太高,高于70℃特别是温度达到100℃时,可能会伤害土壤中的大多数生物,并导致有益微生物(根瘤菌、菌根、拮抗菌)死亡。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加热的土壤可能比不加热的土壤更易感病。因此,土壤剖面温度的分配对于最小限度地扰乱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非常重要。

3大水浸泡

大水浸泡土壤被认为是种植前有效防治病害的处理方法。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以及各种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土传病害的存在是不利的,如厌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经典的例子就是大面积地控制香蕉的枯萎病:香蕉种植园中土壤被浸泡3~4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水深至少30cm),可有效控制香蕉的枯萎病。

4深耕

深耕可减少植物根系与病原菌的联系,利用土埋和暴露病原菌在自然温度和干燥的条件下提高病原菌的死亡率。深翻有机质是无污染的耕作方式,可有效控制花生的白绢病。同时与浅耕相比,深耕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生率,提高了产量。

5光能利用

在种植前借光能加热土壤防治病害。方法是在土壤上加盖塑料薄膜,提高土壤的温度,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即运用了该原理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土壤卫生

土壤卫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阻止或减少病原菌侵入土壤。农作时注意农具的卫生,防止因农具造成病原菌的传播;很多地区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壤的卫生,选择在温室种植可以方便地控制各种条件,从而减少来自土壤外界的污染,对于出现的病害植株及时地处理清除,可减少进一步侵染。

7施用土壤添加剂

土壤添加剂是一种由动植物体有机质、化学肥料及少量无机盐合成的有机、无机营养混合物。无机添加物可以直接促进作物的生长,还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有机质可增进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气性和增加微生物总量。

防治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云南;烟草;金龟甲;防治;生物学特性

金龟甲属鞘翅目害虫,目前资料报道危害烟草的金龟甲有10多种,但在云南省烟草生产上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三种:码绢金龟甲(Madaderasp.)、棕色金龟甲(HolotrichiatitanisReift)、铜绿丽金龟甲(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

1分布与危害

码绢鳃金龟甲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棕色金龟甲在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铜绿丽金龟甲国内除、新疆尚未发现外,遍及中国各省(区)。

金龟甲主要以成虫为害烟叶,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仅剩下叶脉;有的烟株生长点也被吃光。被迫重栽。幼虫在土壤中活动,虽然可以齿食寄主植物根皮。但一般对烟草危害甚微。

金龟甲食性极杂,除烟草外,还为害棉、大豆、麦类、玉米、高粱、甜菜、向日葵、马铃薯、花生、瓜类、桃、李、梨、苹果等草本和木本经济植物和禾本科杂草。

2形态特征

2.1码绢金龟甲

成虫:体长6.5-11mm,体宽4~8mm。体椭圆形,体色暗褐色或棕褐色,鞘翅在光照下有闪光,特别是末端处闪光明显。鞘翅上各有10条明显的隆起线,唇基扁平,触角10节,鳃片部外侧二齿形。前胸背板长2~4mm,宽3~6mm。小盾片三角形。前足腿节粗大,胫节端部外侧二齿形。中足、后足胫节内侧和外侧各有一矩,中间着生跗节,胫内侧着生细毛,跗节5节,爪成对,端部钩状。中足胫节端部较平、形如斜锯状,外侧有3根刺状物,内侧1根。后足状如中足,只是较为粗大。腹面除上唇、上颚为暗褐色外。一其余为棕褐色,腹部5节。

卵:椭圆形,长约1.75mm,宽约1.17mm,表面呈瓦纹状。初产卵乳白色,较小,随着胚胎发育,卵粒逐渐增大,颜色变褐。

幼虫:体长15.0~20.0mm,宽4.5~9.0mm。体乳白色微黄。头顶部毛稀少且细,额内平滑,无毛,下两侧各具毛3根。腹部1-6节。每节的前、中、后盾片着生细毛和短刺毛。

蛹:小型,长约10.5~120mm,初期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头顶近方形,唇基梯形,前缘明显:卷;无发音器。

2.2棕色金龟甲

成虫:体长18~26mm,宽9~12mm。头小,棕色。触角短,柄节稍长,末端3-7节。鳃节叶状。前胸背板黄棕色,无光泽。鞘翅全长为前胸宽度的2倍,棕色,表面具不规则隆起成。前足、腹足胫节内、外均具龄状突,前足尤适于掘土。

卵:椭圆形,长2~3mm。宽约2.5mm。初产时乳白色或浅黄色。孵化前呈水渍状半透明。

幼虫:别名蛴螬。C字形,体圆肥胖,体长40-50mm,宽12~17mm。头部红褐色,胸部乳白色,多皱褶。胸足3对,黄褐色。腹部黄白色,皱褶稍多;腹部末端着生肛毛。

蛹:长椭圆形,长约20-27mm,初期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无发音器。

2.3铜绿丽金龟

成虫:体长16~22mm,宽8.3~12mm。头胸及鞘翅均为铜绿色,具光泽。前胸背板前缘较直,两前角前伸,呈斜直角状。鞘翅每侧有4条纵肋,肩部有疣突。前足胫节有2个外齿。雌性腹部腹板呈灰白色或雄性腹部腹板呈黄白色。

卵:卵圆形,长2.4~2.6mm,宽约2.2mm。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体长30-33mm,头部前顶毛每侧6-8根,成一纵列,肚腹片后部腹毛区刺毛列由长针状刺毛组成,每侧多为15-18根,两侧刺毛尖相遇交叉。刺毛列的后端少许岔开些,刺毛列的前端远没有达到钩状刚毛群的前部边缘。

蛹:长椭圆形,土黄色,长约18-22mm。体稍弯曲,腹部背面有6对发音器。

3生活史及习性

3.1码绢金龟甲

此虫是近年新鉴定和报道的烟草害虫。发生世代数有待研究。分布全省,在文山、红河、曲靖、玉溪、昆明、楚雄、大理、保山4月下旬初见成虫。天气干旱年份,其他寄主枝叶稀少,食料缺乏,5月中旬一6月中旬在烟田大量危害烟株,靠近果园,山边等地的烟苗发生严重,移栽烟苗早的田地重于移栽迟的。生长势好的烟苗重于生长势差的,有的地方成片的烟苗叶肉包括生长点都被吃光。1987年和1988年,罗平、曲靖、马龙、富源、寻甸遭受码绢鳃金龟甲危害的面积达12万亩以上,虫伤株率平均达78%,死苗率达23.4%。在玉溪、峨山、宜良、陆良、泸西、龙陵等地调查,严重田每株烟有虫数头,多的达10余头。近年来,云南许多地方在这段时间一直是码绢金龟危害高峰期。7月中旬后,其他寄主植物枝繁叶茂。食料丰富,成虫纷纷离开烟田,迁往其他寄主植物上取食。

成虫昼伏夜出,一般傍晚7点以后成虫纷纷出来活动。取食烟叶,到夜晚10-11时达高峰期。黎明时,成虫潜伏于烟株根部和其他土缝中以及杂草或秸杆内躲起来。成虫取食寄主的时期,也正是产卵的时期。成虫有假死性。

3.2棕色金龟甲

棕色金龟甲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30厘米处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春暖季节开始出土活动。在云南烟区,棕色金龟甲成虫于5月初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中旬大量发生为害烤烟。6月末7月初则多数迁往其它寄主上为害。

成虫白天潜伏在土壤内或杂草丛中,黄昏后飞出来活动取食,并进行,黎明前又潜回土中或杂草丛中隐藏。后雌虫一般在比较松软而潮湿的砂壤土中产卵。卵散产或几粒至几十粒为一小堆,卵期14-28天。

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天气闷热。风小或无风夜晚成虫活动十分活跃。成虫期一般200-300天。

幼虫终身在土壤中活动,取食寄主根皮。

3.3铜绿丽金龟甲

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在云南烟区,成虫主要在6-7月份发生。成虫也是昼伏夜出。白天隐蔽的场所多在3-6厘米表土层,且喜在草根下。每雌产卵一般40粒左右,卵分批产下,多散产,产卵深度主要集中在3-10厘米处。

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阴天。成虫白天也活动频繁,2001年6月底,在陆良县一些烟地发生严重,严重田块百株有虫数15头左右。在阴雨天,烟地旁一些木本植物上虫口密度非常大。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成虫活动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天气闷热、无风的夜晚,成虫活动十分活跃;凉爽、有风的夜晚,则活动平缓。

幼虫终身在土中活动,表土过干或过湿则下降;地下水位高时,幼虫上升;人秋后逐渐下降,春暖时逐渐上升。幼虫活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25%。

从环境的总体条件看,松软的土质及杂草丛生,便于成虫及幼虫藏匿和活动;土壤适当湿润,幼虫生长发育正常;耕作粗放,则为幼虫和蛹提供安全的生活条件:施用较多的堆肥或厩肥,幼虫食料充足,并使土质松软,提高土温,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上述种种都因有利于金龟甲的发生而可能引起猖獗为害。

5防治措施

5.1冬春季深翻田地,杀伤和减少土壤中幼虫和蛹。

5.2诱杀成虫。这三种金龟甲对核桃叶都有特殊嗜好。可在傍晚于烟田内插上数丛新鲜核桃枝。也可插桃、梨、石榴等树枝,在树枝上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诱杀成虫效果非常好。

防治管理论文篇8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处理

(1)烤烟10个品种(系)即VA116、RG17、K730、NC89、温德尔、4029、9111-21、辽烟15、吉烟7号、G866的抗病性比较试验。

(2)4个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亩施纯氮2kg、3kg、4kg、5kg。

(3)5个烤烟不同移栽期(地膜覆盖)试验,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移栽。

(4)7种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的研究:40%菌核净(江苏苏州)、40%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75%扑海因(法国罗纳)、50%代森锰锌(江苏新沂)、80%大生(美国杜邦)、70%甲基托布津(日本曹达株式会社)、20%杀菌霸(贵州道元科技公司)。

1.2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4项试验均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4行区,行距1.0m,株距0.5m,小区面积32m2。供试品种:NC89。试验地点:1997年在绥化市利民镇,1998年在绥化市东富乡。

(2)病情分级标准及调查方法:在赤星病发病高峰调查2次,每隔7天调查1次,取平均数,每个处理定点调查10株,3次重复共调查30株。按病情分级标准,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药剂试验,在发病初期第1次喷药,每隔5天喷1次,共用药3次,以清水为对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对赤星病的抗性反映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对赤星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4029、9111-21、G866、K730在田间表现了抗烟草赤星病,VA116、RG17、吉烟7号、辽烟15低抗,而NC89和温德尔表现易感烟草赤星病(见表1)。

2.2不同氮肥用量与赤星病的关系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烟草赤星病关系很密切,在4个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赤星病有加重的趋势(见表2)。

2.3不同移栽期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赤星病影响较大,随着移栽期提早,赤星病流行发展有上升的势头(见表3)。试验表明,本地区适宜移栽期为5月10日~15日效果最佳。

2.4不同农药对烟草赤星病防效结果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7种农药中,75%扑海因1000倍平均防效83%,居第1位;40%菌核净400倍平均防效81.09%,居第2位;40%抗赤星一号500倍平均防效70.57%,居第3位;20%杀菌霸平均防效70.42%,居第4位;大生500倍平均防效69.36%,居第5位。其它两种农药防治效果较差(见表4)。

3供试多种农药用药量、成本、毒性和残留情况

3.17种农药用药量和成本

40%菌核净(400倍)亩共用药量400g,成本18.55元;40%抗赤星一号(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15.30元;75%扑海因(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15.50元;50%代森锰锌(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5.94元;80%大生(500倍)亩共用药量300g,成本22.40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亩共用药量150g,成本9.00元;20%杀菌霸(2000倍)亩共用药量75g,成本14.50元。

3.23种农药毒性及残留

扑海因(法国罗纳)毒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3500mg/kg,小鼠径口急性LD50为4000mg/kg,按我国农药分级标准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不超过我国农药规定标准。

菌核净(江苏苏州)毒性:纯品雄性大鼠径口急性LD50为1688~2552mg/kg,雌性小鼠急性径口LD50为800~1321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抗赤星一号(吉林农大)毒性:雌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840mg/kg,雄性大白鼠径口急性LD50为5010mg/kg,属低毒杀菌剂,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4结语与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系统试验综合结果分析,基本弄清了烟草赤星病与种植品种、氮肥用量、移栽期、降雨量及有雾天数的相关性。在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控制赤星病的危害。

4.1选择种植抗赤星病品种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是减少烟草赤星病危害的内因。从两年试验10个品种(系)结果看,美国新引进的K730、VA116和国内吉烟7号,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的抗性,而且烟叶产质也很好,可以因地制宜种植。由青州所提供的4029、黑龙江所9111-21、丹东G8663个新品系也对赤星病表现了较强的抗性,今后很有前途应适当进行扩试,而温德尔、NC89对赤星病的抗性较差,感病严重,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或控制种植面积。

4.2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

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越高赤星病发病率也上升,特别是绥化地区土质比较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都较高,不能单纯追求产量,盲目增加氮肥用量,要坚持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按需供养,并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抗逆性,减少赤星病的危害。氮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2~3kg为宜。

防治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 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本文将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来探索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期能为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为国防生的培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高校国防生的管理模式

由于各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国防生采取不一样的管理类型:一,集中式管理模式,指的是在大学里面办军事分校,国防生的生活、学习、军政训练限定在学校某片特定区域,设立国防生学院,具有很强的军校文化。二,相对集中式管理模式,指的是国防生和普通院校生一起学习专业知识,但有独立的住宿和进行军政训练地方,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相对的集中管理。三,基本分散式管理模式,指的是国防生的学习、生活和普通院校生一起,没有独立的宿舍和训练场地,定期进行一些集中的军政训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采取第二种管理模式,其国防生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财务管理、会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相对于第三种模式,前两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军队文化氛围,,能不同程度低提高防生军政素质,值得探讨。不过,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都要认识对国防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都要尽可能营造一个相对系统的军队文化氛围[1]。

二、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1、对国防生党组织进行创新

作为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支部建在连上有效地保证军队听党指挥,培养了军队的军魂意识。除了鼓励国防生参加普通学生之间的党组织外,还可以建立国防生模拟连党支部,引导学生参与双重党组织制度。根据照军队基层党建模式,在军队驻校选培办相关人员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使国防生符合军人党员的要求并参加党组织活动,以此提高国防生的党性。目前我校毕业国防生党员比例近90%,证明了我校党组织对国防生的重视与热爱。

2、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课程体系进行创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从国防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能适应未来战场的军事人员为目标,不断地整合优化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自2013届国防生招生以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采用了“小班教学”的课程体系,将军事理论课与日常的专业课相结合,重新采用学年制进行教学管理。保证学习与训练不冲突,提高我校国防生的学业及军政素质的能力。

3、对国防生日常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日常行为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国防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由于国防生身份的特殊性,既是学习普通高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生,又有准军人的身份,所以我校国防生的日常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同时具有普通高校管理和军队管理的性质和特点,使得国防生既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又有卓越的军人斗志,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创建军队文化环境。培养国防生军魂意识。

4、吸收和借鉴军队、军事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的方法和经验

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成功的两个组织机构,军队和军事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的方法和经验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发作用。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提升国防生军政素质的新模式,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觉悟。普通高校使得学科知识技术、科学专研精神、人文情怀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军队不仅具有军营文化氛围,还继承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军事院校具有丰富的军事人才培养经验,不仅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素养的准军事人员,还成功塑造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志品质。所以对普通高校而言,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国防生参加军事院校的培训,甚至直接在军队里进行定期的军事化训练,使得这三股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不仅使得国防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得他们能很快地适应以后的军旅生活[2]。所以,普通院校应与军队、军事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新的国防生培养模式奠定基础,吸收和学习军队和军事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和长处,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育途径和机制,最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国防生的培养还应以集中式管理模式和相对集中式管理模式为主,在这种两种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和借鉴军队、军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先进方法,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的不同需要,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是向前发展的,由于篇幅和笔者的学识所限,本文确定存在着一些偏颇之处,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富强.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态效应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2,8(10):180-181,184.

防治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生态健康;森林健康;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1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显然,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森林健康

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

2.1森林健康管理

森林健康管理,就是为了维护、促进或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森林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增强维持森林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除去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森林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森林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使森林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

2.2森林健康管理目标与措施

森林健康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森林健康管理,让不健康的森林逐步恢复健康,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健康的森林应在森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不会威胁和影响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在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

森林健康经营要点是健康经营规划,把健康的思想贯穿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全过程:火险管理,包括可燃物处理、火险分级、杜绝野火、控制火烧等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森林健康系统监测与评价,在全国建立森林健康监测计划,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森林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资料;人为促进的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方法,即天然林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林以近自然经营为主,注重游憩功能、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教育。

3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有害生物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用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控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运用森林健康理论,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行有效管理,预防森林生物灾害发生,维护生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森林健康理论是一种新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它不仅是今后森林经营管理的方向和工作目标,而且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理论是把森林病虫草作为工作目标,森林健康理论则是把培育健康的森林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样,就把森林的病虫草火等灾害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体现了生态学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森林病虫草火防治的可持续控制问题,使森林病虫草火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向更高的层次转变,使森防工作者一跃成为森林的保健工作者。

4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人类在管理有害生物的漫长过程中,逐渐懂得了有害生物的有害性不是绝对的道理,管理理论由“斗争”逐渐转变为科学管理,管理策略逐步完善,走过一条由有害生物的单一防治到综合防治,由综合防治再到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标志着人类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的探索和提高。但是,这些理论都没有突破“被动”防治的框框,局限在“防灾救灾”的范围内。因此,笔者认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应该以森林健康理论为基础,采取“营林为主,适当干预,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管理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管理。

4.1营林为主,培育健康的森林 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贯穿于营林工作始终,也就是说,从种苗开始,一直到抚育管理、采伐更新,将培育健康森林作为营林主要目标: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合理搭配;加强种子繁育和苗木培育工作,促进遗传多样性;加大现有林扶育力度,及时伐除病弱木,增强森林抗逆能力;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更新老虫源地森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禁止皆伐和“拔大毛”式采伐方式;对天然林减少人为干扰,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保护原生植被;加强检疫执法,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4.2以生态调控手段为主,对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适当干预

对已经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采取生态学调控手段,进行必要的防治;暴发成灾的,有必要时,选用针对性强的、不伤害非靶标生物的无公害药剂,采取先进的施药措施,进行人工防治,禁止使用杀虫(菌、草)广的药剂,尽量不要采用全面布撒的施药方式,以免伤害非靶标生物,并造成面源污染;对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及时根除。

4.3精密监测,精确管理

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非健康生态系统,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措施,及时、快速地恢复“患病”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对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采取一定的、合理的措施,维护生态系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精密监测,精确管理),不仅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更重要的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2008(3):40-41.

[2]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OL].科学网,[2008-04-30].

[3] 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J/OL].科学网,[2008-04-15].

[4] 张国庆.论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J/OL].科学网,[2007-08-23].

[5] 张国庆.林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框架设计[J/OL].科学网,[2008-01-09].

[6] 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J/OL].科学网,[2007-12-15].

[7] 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的法律保障[J/OL].科学网,[2007-11-02].

        [8] 张国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J/OL].科学网,[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