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1:02:55

防治对策

防治对策范文篇1

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

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

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

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

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用药,单户单块地用药,而不进行联防联治,很难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2.4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

据有关资料介绍及我市前几年调查观察结果证实,烟粉虱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干旱少雨,在6~9月遇到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烟粉虱常常暴发危害,但在夏季多雨的年份发生量较低。在近2年调查中发现,多雨天气对烟粉虱种群的发展影响不大,如2006年7月降水324.7mm,比常年多82.7mm,但8月各地调查烟粉虱发生量仍然较大,新沂市调查瓜菜田虫田率100%,黄瓜、甘蓝单叶虫量50~6000头,平均2500头。各地分别于8月底至9月中旬在露地蔬菜及棉花、大豆田达到虫量高峰。丰县植保站9月中旬调查,在40余种寄主作物中,为害达到3级(单叶虫量30~50头)的有6种,为害达到4级(单叶虫量50头以上)的有7种,其中黄瓜、豇豆、花菜的平均单叶虫量分别高达4.17万头、6871.1头、5788.2头,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3防治对策

3.1加强测报技术研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

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后,市农业局植保站积极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进行虫情监测并进行测报技术的研究工作,冬春季重点监测温室内发生动态,夏秋季重点监测露地主要寄主作物上发生动态。各地在主要农作物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烟粉虱监测调查规范,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提高烟粉虱测报水平。

3.2植物检疫

对于从外地引进的花卉苗木,要经过检疫没有虫源代入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种植。

3.3农业防治

3.3.1减少越冬虫源。在温室内种植种苗前,清除干净烟粉虱寄主植物,并进行深翻,确保种植的种苗不带虫、卵。保护地蔬菜育苗前熏蒸温室,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加1层尼龙纱,阻断外来虫源。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西红柿、茄子、棉花等烟粉虱喜食作物,以减少虫源。

3.3.2清除衰枝老叶。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黄瓜及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温室内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销毁作物残枝落叶,防止烟粉虱滋生。

3.3.3清除田园杂草。及时做好农田及周边葎草等适生杂草的人工与化学防除,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3.4物理防治

春季在温室内育蔬菜苗时,有条件的可用30目防虫网覆盖,控制虫、卵迁入苗床。利用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温室及露地作物田间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其中,春季棚室内1m2插(挂)放1块18cm×9cm涂有10号机油的黄板,夏秋季温室附近的棉花、蔬菜等作物田1hm2放置450~525块1m×0.2~0.3m涂有机油的黄板,作物苗期放置与株高持平,成株期放置黄板顶部到作物株高1/2左右,每7~10d重涂机油1次。

防治对策范文篇2

棉盲蝽又叫棉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在我县棉田过去仅零星发生,但近年来,不仅普遍发生,而且造成较重危害,常常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开花结铃少、成铃晚、吐絮迟,产量大大降低、品质恶劣。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据县植保站2007年7月份调查显示,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30头,多的50~60头,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60%;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棉花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铃等幼嫩组织的营养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蕾铃脱落中30%~60%是由棉盲蝽引起的。

2为害特点

(1)子叶期顶芽受害,生长点变黑、干枯,形成顶枯,仅剩2片肥厚子叶,不再生长,俗称“公棉花”或“无头棉”。

(2)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形成多头棉,俗称“破头疯”。

(3)幼叶受害,被害处初为小黑点,展开后为破叶,俗称“破叶疯”。

(4)顶心和旁心受害,枝叶丛生、疯长,形成扫帚状。

(5)幼蕾受害,由黄变黑、枯落;稍大的蕾受害,苞叶张开,不久脱落;幼铃受害,出现黑褐色水渍斑,严重时僵化脱落。

3棉盲蝽重发的原因

(1)用药次数减少。在常规棉原来的用药水平上,基本能遏制棉盲蝽的种群数量;但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加,棉田用药次数减少,其种群数量迅速积累,危害不断加重。

(2)棉盲蝽寄主增多,食源充足。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牧草、豆类、蔬菜、果树等面积的扩大,以及枣棉、棉麦、棉葱、棉瓜等间套作的推广,为棉盲蝽提供了充足的食源。据我县农业局调查,在枣棉、瓜棉间作地块以及沟渠边地,棉盲蝽发生时间早且为害重。

(3)气候条件适宜。由于我地一般年份7~8月阴雨天气较多,降水量较大,田间湿度大,对棉盲蝽卵的孵化及各虫态发育非常有利。

(4)田间小环境适宜。我县棉花种植密度普遍偏大,偏施氮肥,管理粗放,整枝、化控不及时,造成田间郁蔽,湿度大,植株含氮量高,有利于棉盲蝽的繁殖为害。

(5)棉农认识不足,防治时间偏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棉盲蝽白天躲在杂草上或土缝中,傍晚取食为害,不易被人发现。棉农往往在发现破叶时才开始注意防治,此时棉盲蝽已从若虫转化为成虫,迁飞能力很强,不易防治。

4发生规律

常见为害棉田的棉盲蝽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等。各种盲蝽年发生3~5代不等,主要以卵在棉田内的棉柴、枯铃壳内、杂草茎杆中,或果树、苜蓿、蔬菜等其他越冬寄主的皮下和枝内越冬。一般4月开始孵化,5月侵入棉田,6~7月是棉田危害高峰,8月底9月初陆续迁出棉田。不同地块棉盲蝽象种类组成不同,危害高峰也有区别,如苜蓿盲蝽5~6月是危害高峰;中黑盲蝽7~8月虫量最大。棉盲蝽喜温暖潮湿,成虫怕阳光,早晚活动为主,易被群众忽视。针对其发生特点,应采取狠抓第1代,控制侵入棉田的数量;挑治2~3代,减轻棉田危害;兼治4~5代,降低越冬虫源数量的防治策略。

5综合防治对策

(1)在早春季节,越冬卵孵化前,清除棉田及附近杂草,不留残茬,可以减少越冬虫源。

(2)根据地力水肥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安排密度,氮、磷、钾配合施肥,适时整枝、化控,防止棉株徒长旺长。

(3)棉花苗期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成虫和若虫1~3头,或新被害株达3%时,马上进行喷药防治,连喷3次,间隔5~7d,可有效防治多种盲蝽、蚜虫及叶螨。因棉盲蝽若虫个体小不易调查,可以及时查看嫩尖、顶心、幼蕾等幼嫩组织,发现有黑点时,开始用药。

防治对策范文篇3

1.1缺素僵苗

缺素僵苗常见的是由缺磷、缺钾或缺锌等3种元素造成的僵苗。缺磷僵苗,叶色呈暗绿或灰绿色,并常沿叶脉纵向卷缩,远看苗色暗绿中带有蓝紫或灰紫色。缺钾僵苗,开始时下部老叶尖首先发黄,并伴有赤褐色斑点发生,斑点沿叶缘向基部扩展,连成条斑,叶片枯死;部分品种不显赤褐斑点,起先下部叶全叶呈赤褐色,而后扩展至全株,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远看似火烧焦状,故又名赤枯病。缺锌僵苗,棕色至褐色的叶斑从下位叶的中部开始出现,逐渐扩展至叶的上部和基部,中基部和中脉常有失绿现象。我县土壤pH值均大于7,土壤呈弱碱性,土壤缺磷、缺钾、缺锌的田块较多,尤其是古邳、庆安、姚集、魏集等抛沙土地区,缺素较重,虽然底施肥料时,增施一部分磷肥、钾肥和微肥,但在撒施时由于施用不均,而造成田间水稻僵苗呈现点状分布。

1.2中毒僵苗

由土壤中有毒性还原性物质引起,主要有硫化氢、低级饱和脂肪酸和低价铁、锰离子等等。其中硫化氢毒性最强,中毒症状与土壤中各类还原性物质的浓度高低有关,共同的症状是必伴有大量黑根、腐根发生,土壤发黑,有臭味。我县出现中毒性僵苗主要原因是:①未腐熟的有机肥(人、畜和家禽粪肥)用量过多或耕翻过迟。②耕层土壤长期积水,导致还原物质的积累。③前茬秸秆未经深翻掩埋在土壤表层富集,经长期淹水后腐烂沤根而至。④水源性污染造成水稻僵苗。水源性污染主要由污水排放造成灌溉水中的有毒性物质(酸、碱、重金属离子)累积。

1.3冷害僵苗

主要症状除叶色暗绿、生长停滞外,往往上部叶有水渍状病斑,并有夹科或全科死苗。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水稻分蘖期间遭遇寒潮低温侵袭,同时加上连续阴雨的灾害性天气造成。

1.4除草剂残留僵苗

秧苗根系发育、生长不正常,易形成“鸡爪根”;其主要原因是前茬麦田连续使用甲黄隆、绿黄隆及其复配剂,增加了土壤农药残留。

1.5病虫害僵苗

主要是由于水稻叶稻瘟、稻蓟马在秧田期为害而没能及时防治,导致水稻栽插后病虫害加重而发生水稻植株生长停滞、分蘖生长迟缓的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水稻成片枯死,形成“枯心塘”。

1.6栽培措施不当引起的僵苗

栽培措施不当会造成水稻僵苗不发。①秧苗素质不均,因栽培过密、群体间差异较大,造成素质差的秧苗发育迟缓。②田土过于浮烂,秧苗栽插后不断向下沉陷而造成。③水稻栽插过深,水层淹没心叶,或土温低,致使根系生长缓慢,吸收养分少,引起秧苗发僵。④耕作层熟土被取而造成土壤板结水稻僵苗不发。⑤因品种选择不当抗逆性差,水稻僵苗发生重。

1.7以上各种水稻僵苗的症状并发

生产中所见的僵苗,原因和症状往往均是多重的。如:土壤中速效钾含量较低(<50mg/kg),栽后又遇低温或土壤还原性强,则会严重阻碍稻根对钾的吸收,使缺钾加剧,这样缺钾和冷害、中毒僵苗的症状并发。

2水稻僵苗的防治对策

2.1合理栽培

选用合理的栽培措施使水稻能达到壮秧高产目标,从而减轻水稻僵苗的发生。①选择抗逆性强的组合。不同的品种和组合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选用水稻抗逆性强的组合,是防止僵苗的捷径。一般来讲,迟熟组合比早中熟组合抗逆性要好。因此,预防僵苗要选择水稻的迟熟组合,如II优明86、II优航2号等迟熟品种。②培育壮秧,增强抗性。壮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春季要旱育稀植和喷施多效唑,是培育壮秧行之有效的方法。③提高插秧质量,搞好田间管理。插秧时应在晴天,插秧要保证浅插匀插,最好采取“不洗不扎”、“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等方法提高插秧质量,水稻移栽后,做到“浅水活蔸,湿润灌溉”。④前茬麦田要使用安全性除草剂;配方施肥,深耕掩茬;开好稻田沟系、灌排要及时。

2.2排水晒田

对于中毒性僵苗田块,要及时排水晒田,增温补氧,改善土壤环境。坚持浅水勤灌与轻搁田相结合,提高土壤通透性,加速土壤环境更新,氧化还原性有毒物质。对于冷害僵苗的田块,在秧苗返青后,也应排水露田,以水调温,以水保温,日晒夜灌,提高水温和土温。

2.3缺素补肥

根据水稻缺素发生僵苗的典型症状,相应地补施所缺元素。缺磷田块可施用过磷酸钙225~375kg/hm2;缺钾田块可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112.5~225.0kg/hm2;缺锌田块可撒施硫酸锌15~30kg/hm2,或用0.2%的硫酸锌溶液叶面均匀喷雾。

2.4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125~3.000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进行防治,对于严重的发病中心可重复喷药1次;稻蓟马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2.5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

对僵苗现象严重的水稻田块还应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如僵苗灵、肥力素、活力素、叶肥王等,以调整植株生理活性,增强抗性,促进水稻的快速恢复生长。

参考文献

[1]吉秀蓉,李先圣,吉用铨.水稻僵苗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7):104.

[2]钱飞跃,王恒卫.水稻僵苗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9):89.

[3]施星明.水稻僵苗的

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1(5):19.

[4]尚林田,葛树广,沈为旗.水稻僵苗的形成和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1997(2):8.

[5]莫云飞.水稻僵苗的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7(11):32.

[6]仲卫华,丁志华,杨和文.水稻抛栽后僵苗成因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7(6):131.

防治对策范文篇4

纹枯病

(1)发病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耕灌水时浮于,炽附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上。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大水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当湿度大,气温30℃左右时,只要1天-2天菌核就能萌发长出菌丝,7天左右双可形成新的菌核。

(3)防治方法: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已上升为主要的病害。其为害面积大,分布广,水稻一生中各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防治方法应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农业防治:

A、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

B、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

C、春耕整地灌水时,将下风头的水上漂浮浪渣打捞干净(里面带有很多菌核)并带回家晒干火烧,以减少菌源。

D、采用东西行向栽插,利于稻株基部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通风透气。插植规格要合理,提倡适当稀相干争大穗。E、多施基肥,氮;磷、钾搭配施用,防止偏施氮肥,以保证稻苗稳健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F、科学排灌,防止串灌,浅水勤灌,够苗适时适度晒田,以降低田间湿度,湿润壮秆,干干湿湿到成熟。

(2)化学防治: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加水50千克喷雾。

水稻早衰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水稻早衰是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致使籽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群众叫做“立秆死”或“返秸”。

水稻早衰的原因,一是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丁酸及过量的二价铁离子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二是耕翻质量不好,特别是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的地方,土质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铁、锰等元素极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现断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细弱,氮肥施量过多,而磷、钾及微肥相对供应不足;长期进行淹灌,不落干通气;盐碱瘠薄地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迟栽和管理不当等等,都可导致早衰的发生。三是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在水稻灌浆阶段如遇5-6℃低温,对耐寒力较差的品种或根系发育不良的植株即呈现变色而早衰。四是品种因素,据调查,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

如何防治早衰,可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改良土壤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及盐碱地,首先要修建条田和排水工程,加强和创造渗透条件。其次是施肥改良土壤,大量增施优质农家肥,提倡稻草还田,留高茬等。

2、合理施肥对于经常发生黑根或根腐的田块,应不施或少施带有硫酸根的肥料;氮肥做到少吃多餐,防止基肥和蘖肥一次施量过多,根据苗情增加穗肥和粒肥,达到活秆成熟;增施磷、钾肥,应重视钾肥的补给,尤其在孕穗期前追施农肥如含钾较高的小灰、灰土粪等;提倡施用复合肥料或具有包膜的长效肥料,适当施用微肥。

白叶枯病

(1)症状:水稻白叶枯病主要侵害叶片,亦可侵害叶鞘。常见的白叶枯病症状有两种:

普通型:也称慢性型。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短条病斑,然后沿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向上、向下扩展蔓延,形成黄褐色长条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为灰白色,籼稻上的病斑变为橙黄褐色,病斑边缘成不规则波纹状,病健部界限明显.

青枯型:亦称急性型。

叶片上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而是叶片失水青枯,且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绿公或青灰色,叶片向内卷曲青枯,似螟虫为害状。早晨有露水或潮湿情况下,病部表面出现浅黄色带黏性露珠状菌脓,干燥后呈小颗粒状,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菌在病稻草、病谷和病稻茬,以及病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春耕播种时,这些病接触到水,放出大量的细菌,随水流扩散传播。带菌秧苗移栽后,在分蘖末期稻株抗病能力下降时,形成发病中心。借助灌溉水和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蔓延。气温在26℃-30℃,相对湿度90%,多雨、少日照,风速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氮肥、长期漫灌、串灌,容易发病并且严重。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容易造成白叶枯病的暴发性流行。一般情况下籼稻发病重于粳稻;矮秆品种发病重于高秆窄叶型品种;不耐肥品种发病重于耐肥品种。水稻一生中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分蘖末期抗病力开始下降,孕穗阶段最易感病。

(3)防治方法: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有轻重年份、轻重病区之分,凡适合其发病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均易发病,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眦,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必要时结合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A、选用无病田块的种子留种,或采用比较抗(耐)病的品种。B、种子要经过严格的精选和消毒。C、培育无病壮秧。选择无病源、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加强秧田水肥管理,培育健壮的秧苗。D、带病的稻草不能用作催芽垫铺或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E、带病的秕谷壳、病稻草和草要经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回田。F、采用富含氮、磷、钾、腐殖酸,及硼、铜、锌、铁等多种微量复混的新型有机无机专用肥。这种复混肥既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肥要求,又能使稻苗稳生健长,提高抗逆能力。G、杜绝串灌和深水灌溉,提倡前水不见后水,浅水勤灌,湿润壮秆,够苗适时适度晒田。

2)农药防治:发现发病中心要及时施药控制。每亩用25%叶枯宁可湿粉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变化,隔7天-10天再喷1次。

白叶枯病区在秧苗期间,一般是在长出3片-4片叶期和移栽前各喷1次药。

恶苗病

(1)症状: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表面有浅红色或白粉霉物,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外,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2)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就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带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带到大田,引起稻苗发病。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3)防治方法:防治水稻恶苗病重点放在种子的处理上。A选用无病的种子留种。这是比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B严格消毒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药液或10%浸种灵4000倍液浸种,每100kg药液浸种60kg,连续浸种48—60小时,浸后不必清洗,直接催芽播种。C不管是在秧田还是大田里,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D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或火烧。

稻曲病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一、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二、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浸入花器,因此影虼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侯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租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

三、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

2.消灭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5%使百克3000倍液或10%浸种灵4000倍液浸种,每100kg药液浸种60kg,连续浸种48-60小时。

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保花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稻株抗病性。

水稻虫害

稻飞虱

(1)生活习性:稻飞虱由南方稻区迁飞而至,有2种类型,分别为褐飞虱、白背飞虱。白背飞虱在水稻生长前中期发生,与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时间接近,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可得到控制。而有些年份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造成为害最重的是褐飞虱。该虫有群集为害的习性,成虫、幼虫吸食稻丛下部汁液,叶片发黄干枯。成虫趋光性强,喜在嫩绿苴湿的稗草上和稻丛下部叶鞘及嫩茎组织内产卵。一头雌虫能产卵200粒---300粒。食料丰富、田间湿度较大、温度25---30℃时,有利于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虫害发生时多呈点片状现象,先在下部为害,很快暴发成灾。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1、水稻生长中后期要加强田间观察调查,一量发现个别点片为害,要抓紧在为害初期施药。2、加强水肥管理,使稻苗青绿不过旺,够苗晒田,增强稻株抗性,保持稻田湿润通风,以减轻稻飞虱为害。3、及时拔除田间稗草和杂草,以利于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和发展。4、提倡稻田放鸭,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和其他害虫。

2)化学防治:亩用10%吡虫啉可湿粉15—20克或25%扑虱灵可湿粉25克--35克,加水50千克喷雾。

二化螟

(1)生活习性: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谷子等。也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上,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茎秆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下部,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喜在嫩绿植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前,卵块多产在叶片正面的中上部;圆秆拔节后,则多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卵。一头雌娥可产二三块卵,140粒--250粒。卵扁椭圆形,排列成鱼鳞状长方形卵块。初孵出的蚁螟多集中在叶鞘内侧,稍大些才分散转株。每头幼虫能为害8株--10株水稻,造成枯叶鞘、枯心或枯孕穗、白穗、老熟后在茎秆基部或叶鞘间化蛹。

(2)防治方法:参照三化螟虫的防治方法。

三化螟

(1)生活习性:三化螟以成熟的幼虫在稻茬的地表下基部秆中越冬,第二年育秧期间化蛹成虫。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趋光性,白天潜伏在秧苗下部,受到惊动时迅速飞起直落不远处,傍晚出来活动,或交尾或产卵。一头雌蛾产卵最少的1块,最多5块,300粒左右。卵块长椭圆形略扁,多产在中上部叶片上,初期为乳白色,发育成熟时呈灰黑色,上面覆盖一层棕色茸毛,似半粒发霉的黄豆。孵出的蚁螟沿叶片叶鞘蛀入幼叶幼茎基部,或迅速爬上叶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植株上,从叶鞘缝隙中蛀入,咬食幼嫩茎叶,使叶片内卷,造成“枯心团”。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一般情况下,蚁螟从孵化出来到蛀入茎杆内只需20分道30分的时间。环境条件不利时,蚁螟会大量死亡。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蚁螟不易蛀入。

(2)防治方法:应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①压低虫源。秋收割稻尽量齐泥处割下,以杀死部分幼虫和和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的死亡率。螟虫为害严重的稻田,安排冬种绿肥或早熟冬作物,余5月上中旬翻犁灌深水淹浸3天-4天。②白穗出现初期,大量的幼虫还在植株上部为害,要尽早将白穗植株连根拔出,带离稻田,以减少幼虫转株为害和降低越冬虫源。③结合拔除田间杂草,摘去卵块。④农药防治。搞好预测预报,在螟虫孵化高峰期施药。亩用50%二嗪磷乳油75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20%三唑磷乳剂油15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喷雾法适用于蚁螟孵化高峰期和秧苗期,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

稻纵卷叶螟

(1)生活习性: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喜在生长繁茂嫩绿荫蔽的稻田里群集。一头雌虫一般可产卵100粒左右,散产于比较嫩绿叶背的叶脉两侧。孵很小,薄膜状,经6天左右孵化。初孵出的幼虫先在嫩叶上取食叶肉,很快即到叶尖处吐丝卷叶,在里面取食。随着虫龄的增磊叶苞增大,白天躲在苞内取食,晚上出来或转移到新叶上卷苞取食,每头幼虫一生能为害5片--10片稻叶。老熟幼虫多在稻株下部枯死的叶鞘或叶片上结茧化蛹。

(2)防治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要抓住虫小卷苞小容易消灭的良机,虫龄愈大卷苞愈大,抗药性愈强,愈不容易杀死。采用综合防治效果好。

1)农业防治:提倡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或新型腐殖酸复混肥作底肥,追肥要尽可能早施,不能过迟或偏施单一氮肥。及时晒田,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增大田间通风透光性,控制稻苗正常生长,叶片挺直而硬,植株色泽适度变淡,以减少其产卵数量和不利于幼虫取食。

2)农药防治: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抓住孵化盛期,亩用20%三唑磷乳剂75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30%稻丰灵250克,或18%杀虫双200克--25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稻蓟马

(1)生活习性:

稻蓟马虫体很小,成虫体长只有1毫米-1、5毫米,黑褐色。冬季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中和麦类作物上越冬。次年育身期间,秧苗长至2片---3片叶时飞入秧田产卵繁殖。虫体小,非常活跃,能飞能跳。成虫有趋绿性,秧苗移栽后,进入分蘖期食料丰富,利于大量产卵繁殖为害心叶和幼嫩组织。叶片受害初期呈小白色斑点,叶尖上部内卷,使稻苗生长缓慢,分蘖减少或停止,为害严重时秧苗枯死。

防治对策范文篇5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为781.4mm,平均年日照2088.3h。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该县林业用地面积为493.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24.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多年来伴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林业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历史、自然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防治难度增加,严重制约了该县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简要探讨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防治对策,以期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属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森防方针的重要举措。减小病虫害危害,能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让林农增收致富,并能推动相关林产品产业的发展。林业资源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原因分析

3.1人造林结构单一

近年来云龙县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造林面积明显增加,人工林比例较大,且多数为纯林。另外,还栽植了很多速生类林木,如水杉、香樟、杨树等。这种单一的林分结构,导致森林的整体防御功能低下。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林地为中幼林地,植被群落单一,抗性与稳定性较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遇到病虫害后则难以抵抗,治理难度也很大,因此,病虫害容易大面积扩散。

3.2检疫工作不到位,外源病虫害增加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检疫把关不严或根本不经过检疫。这样便无法及时检疫出外来树种上所携带的一些病虫害。由于这些外来病虫害在当地无任何天敌,极易造成大面积的蔓延,严重影响当地的林业发展。

3.3缺乏资金支持,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重治轻防,防治意识弱,防治手段滞后。一是林地管理水平不高,任林木自然生长,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二是林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护林技术滞后,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三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与防治设备,也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同时,病虫害监测机制还有待完善,监测水平偏低,监控范围不准。四是滥用化学药剂,增强病虫害抗性,并加重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民众观念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要根据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通过多种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向民众宣传国家的相关林业法规及最新林业政策,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同时,还应普及科学的林木养护知识,病虫害的常见防治手段,农药选择及使用方法等,帮助林农掌握科学、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4.2积极筹资,增加防治资金投入

资金匮乏是制约该县林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要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县林业局要主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然后,严格遵循“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基本责任制,并尝试开辟更多的筹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同时,由县政府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共同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以尽量减轻病虫害危害。

4.3建设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健壮树种。同时,要改变单一林分结构的现状,将多个树种混栽,乔灌草合理搭配,以保持林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御能力。对于病虫害已比较严重的纯林可分步骤改造,最终将其转变为混交林。同时,要抓好封山育林工作,保护好天然林,杜绝一切破坏林地的行为。

4.4健全监测机制,提高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以县林业局为中心,各基层林业站为基础,逐步构建起县、乡、村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对本县范围内的所有林业资源的监测。然后,要将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展规律作为监测目标,并安排专人,固定监测地点、明确监测对象,定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信息,并结合气候气象动态,科学分析进行区域性短期预警。同时,还应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建立病虫害数据库,提高监测与预报水平,以满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4.5加大检疫力度,杜绝外来病虫害

除了向群众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检疫法规外,还应健全林业防疫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源头管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林木检疫人员的检疫观念与检疫水平,严格按流程检疫,对外购苗木及花卉均需进行产地检疫。禁止从林地病虫害疫区购买、调运相关林木及其产品,以杜绝一切外来病虫害。

4.6改进防治手段,提高森防科技含量

应大力倡导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天敌、微生物开展绿色防治工作,以保护当地林业生态系统。一是要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技术,运用虫害天敌,如啄木鸟、灰喜鹊、瓢虫、捕食螨等,达到防控虫害的目的。二是利用微生物防治,如白僵菌可有效防治马尾松松毛虫、天牛。三是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并指导林农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若条件允许,建议选择无毒、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加大科技攻关,研究新型的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光、电、温度、器械等进行综合防治,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行普及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向林农宣传推广,及时把最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5结语

防治对策范文篇6

关键词:烟粉虱;发生;防治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我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自2001年在新沂市部分乡镇首次发现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受其为害,棉花、蔬菜等作物大量落叶、落果,煤污病暴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适宜寄主近70种,包括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及一品红、紫荆等花卉林木,这些寄主作物往往插花种植,播期又相互交错,许多成为桥梁寄主,为烟粉虱种群暴发提供了稳定的食料条件。

1危害特点

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

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

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

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

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用药,单户单块地用药,而不进行联防联治,很难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2.4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

据有关资料介绍及我市前几年调查观察结果证实,烟粉虱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干旱少雨,在6~9月遇到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烟粉虱常常暴发危害,但在夏季多雨的年份发生量较低。在近2年调查中发现,多雨天气对烟粉虱种群的发展影响不大,如2006年7月降水324.7mm,比常年多82.7mm,但8月各地调查烟粉虱发生量仍然较大,新沂市调查瓜菜田虫田率100%,黄瓜、甘蓝单叶虫量50~6000头,平均2500头。各地分别于8月底至9月中旬在露地蔬菜及棉花、大豆田达到虫量高峰。丰县植保站9月中旬调查,在40余种寄主作物中,为害达到3级(单叶虫量30~50头)的有6种,为害达到4级(单叶虫量50头以上)的有7种,其中黄瓜、豇豆、花菜的平均单叶虫量分别高达4.17万头、6871.1头、5788.2头,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3防治对策

3.1加强测报技术研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

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后,市农业局植保站积极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进行虫情监测并进行测报技术的研究工作,冬春季重点监测温室内发生动态,夏秋季重点监测露地主要寄主作物上发生动态。各地在主要农作物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烟粉虱监测调查规范,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提高烟粉虱测报水平。

3.2植物检疫&nbs对于从外地引进的花卉苗木,要经过检疫没有虫源代入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种植。

3.3农业防治

3.3.1减少越冬虫源。在温室内种植种苗前,清除干净烟粉虱寄主植物,并进行深翻,确保种植的种苗不带虫、卵。保护地蔬菜育苗前熏蒸温室,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加1层尼龙纱,阻断外来虫源。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西红柿、茄子、棉花等烟粉虱喜食作物,以减少虫源。

3.3.2清除衰枝老叶。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黄瓜及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温室内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销毁作物残枝落叶,防止烟粉虱滋生。

3.3.3清除田园杂草。及时做好农田及周边葎草等适生杂草的人工与化学防除,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3.4物理防治

春季在温室内育蔬菜苗时,有条件的可用30目防虫网覆盖,控制虫、卵迁入苗床。利用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温室及露地作物田间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其中,春季棚室内1m2插(挂)放1块18cm×9cm涂有10号机油的黄板,夏秋季温室附近的棉花、蔬菜等作物田1hm2放置450~525块1m×0.2~0.3m涂有机油的黄板,作物苗期放置与株高持平,成株期放置黄板顶部到作物株高1/2左右,每7~10d重涂机油1次。

防治对策范文篇7

论文摘要烟粉虱是徐州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总结其危害特点,并对其重发原因加以分析,以提出防治对策。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我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自2001年在新沂市部分乡镇首次发现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受其为害,棉花、蔬菜等作物大量落叶、落果,煤污病暴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适宜寄主近70种,包括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及一品红、紫荆等花卉林木,这些寄主作物往往插花种植,播期又相互交错,许多成为桥梁寄主,为烟粉虱种群暴发提供了稳定的食料条件。

1危害特点

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

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

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

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

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用药,单户单块地用药,而不进行联防联治,很难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2.4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

据有关资料介绍及我市前几年调查观察结果证实,烟粉虱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干旱少雨,在6~9月遇到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烟粉虱常常暴发危害,但在夏季多雨的年份发生量较低。在近2年调查中发现,多雨天气对烟粉虱种群的发展影响不大,如2006年7月降水324.7mm,比常年多82.7mm,但8月各地调查烟粉虱发生量仍然较大,新沂市调查瓜菜田虫田率100%,黄瓜、甘蓝单叶虫量50~6000头,平均2500头。各地分别于8月底至9月中旬在露地蔬菜及棉花、大豆田达到虫量高峰。丰县植保站9月中旬调查,在40余种寄主作物中,为害达到3级(单叶虫量30~50头)的有6种,为害达到4级(单叶虫量50头以上)的有7种,其中黄瓜、豇豆、花菜的平均单叶虫量分别高达4.17万头、6871.1头、5788.2头,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3防治对策

3.1加强测报技术研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

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后,市农业局植保站积极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进行虫情监测并进行测报技术的研究工作,冬春季重点监测温室内发生动态,夏秋季重点监测露地主要寄主作物上发生动态。各地在主要农作物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烟粉虱监测调查规范,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提高烟粉虱测报水平。3.2植物检疫

对于从外地引进的花卉苗木,要经过检疫没有虫源代入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种植。

3.3农业防治

3.3.1减少越冬虫源。在温室内种植种苗前,清除干净烟粉虱寄主植物,并进行深翻,确保种植的种苗不带虫、卵。保护地蔬菜育苗前熏蒸温室,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加1层尼龙纱,阻断外来虫源。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西红柿、茄子、棉花等烟粉虱喜食作物,以减少虫源。

3.3.2清除衰枝老叶。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黄瓜及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温室内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销毁作物残枝落叶,防止烟粉虱滋生。

3.3.3清除田园杂草。及时做好农田及周边葎草等适生杂草的人工与化学防除,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3.4物理防治

春季在温室内育蔬菜苗时,有条件的可用30目防虫网覆盖,控制虫、卵迁入苗床。利用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温室及露地作物田间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其中,春季棚室内1m2插(挂)放1块18cm×9cm涂有10号机油的黄板,夏秋季温室附近的棉花、蔬菜等作物田1hm2放置450~525块1m×0.2~0.3m涂有机油的黄板,作物苗期放置与株高持平,成株期放置黄板顶部到作物株高1/2左右,每7~10d重涂机油1次。

防治对策范文篇8

[关键词]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公路防治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社会上车辆的保有量逐渐增多,车辆长时间在公路面上运行,这对公路的养护提出了极大地挑战,为了确保车辆在路面行驶的安全、高效,路面部门要对路面的养护和病害防治做到更加高效、更加优质。高质量的公路养护工作可以起到公路使用寿命延长的作用,本文将从公路养护的技术和防治工作两方面对公路工作进行探讨。

1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方法

1.1构建科学高效组织结构

公路养护技术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项目,对于施工方及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都要求比较高。因此施工方需要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同时,也需要具备对公路养护技术管理系统的专业研究分析,编制完整的技术团队、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从而组建一支优秀的施工及管理团队。施工作业时必须参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按照制定的公路作业管理养护机制工作,明确从属工作人员的责任,实时了解需养护路段的特性及施工方向、方法和专业性数据,了解各路段出现的路面病害和养护状况,保证路段施工的高效和顺畅开展。

1.2公路养护质量管理

为了使公路养护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养护工作管理就变得极为必要。在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需要落实“三检”机制以及质量保障的机制,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在过程中对结果变量控制。要求施工人员安全、高效施工,履行自身的职责,量化管理目标。对于整体路面的养护方案,需在不同的养护环节对路面进行养护效果的实验,以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公路质量。同时,对于养护路面的企业,需要考虑养护成本、养护需求以及维护周期,在众多的方案中针对目标养护路段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案,尽量选择新型的路面养护材料及以先进的路面养护技术来施工,以此来降低未来养护工作中的持续性投入和维护周期的问题,并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

1.3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实际工作中,为了降低路面养护成本,部分施工的企业会分路段承包路面保洁工作,但是由于保洁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不足,在处理保洁路面路肩和路基的环节,由于保洁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横穿机动车道的行为时有发生,若机动车驾驶者没有注意到施工中的保洁人员,就会引发车祸。这就需要公路养护人员在分配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好安全知识培训的工作,讲明作业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和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方式。另外就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日常的监管检查工作,主要为日间、夜间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巡检工作。养护过程中出现的紧急刹车、逆行以及随意停车的情况,这些行为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也需要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公路养护的施工单位需要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安全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奖惩机制,针对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作业规范执行的人员,需要严惩,对于遵守规范的人员进行嘉奖,做到奖惩有序。最后每日施工前需要开早会,做好今日工作内容中的安全意识培训,讲解施工内容主要的要点,其次仍需要在施工路段悬挂、张贴、布建有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告知,以让安全施工的意识和技能留存在每一个施工者的心中。安全的路面养护施工,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有效地做好路面养护工作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的进度,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1.4公路养护施工的进度及管理方法

公路养护施工期间,管理人员应合理、科学地分配工程进度作业的工序,加强在每一道施工工序作业中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和使用工程施工作业进度标准和安全施工作业标准,监管施工的安全性并且对施工的进度负责,把控施工节奏和施工进度,对于进度差异,需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以追求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更高、更快、更好地完成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首先,应分解交通结构,将施工区域与交通通行区域做好合理分解,使之不重合,即施工所处的地点需要悬挂标识,设置安全指示灯,分流车辆和行人,部分封闭施工路段,则需要封闭道路禁止通行,以免相互影响。道路养护作业常常需要占用道路施工,通常对于施工方法的分类是根据施工范围界定的,大范围施工,可以选用改道通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时需要考虑到车辆通行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合理设置备用路线,并做好相关施工告知和路线讲解。对于相对小范围的施工,则需要在满足道路通行的情况下,有序高效地完成施工,一般采用占用半幅道路的施工方案。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在特定道路和指定时段的车流量的问题,尽量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将可能造成的道路拥堵情况降到最低。

2公路施工常见的养护防治对策

2.1稀浆封层防治对策

对于稀浆封层的防治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使用过多的沥青材料,但是却能很好地修复改善路面的现有状况,可以及时消除路面老化、磨损的状况,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增加公路路面的韧性。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骨料、水,以及填料、乳液进行搅拌,复合稀浆融合料。在养护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路段路面的实际情况,考虑细封和中封的处理情况,设置5mm左右的细缝,可以提高养护的路段的维护经济性,并且可以增加目标路段的路面防滑性和耐磨性,此外此技术手段在养护效率上比较高,正常操作下可以120m2/min的作业量,对于路面养护这种大范围、大面积,要求作业时效的施工是比较适合的。但是使用该技术施工,必须做好一系列的配比实验和原材料准备的工作。

2.2清罐缝防治对策

清灌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养护路面中出现的较小裂缝的常见手法,在使用此项技术施工时,需要将路面清理干净,使用鼓风设备将裂缝中的尘土和杂质吹净,然后使用加热后的沥青灌封,再使用胶皮刮子刮平缝口,并用养护细料铺洒在施工位置,这样在后续行车碾压时,就可以使裂缝修复得更加牢固。对于较宽的缝隙,则需要在吹净缝隙后,先填充沥青砂或者是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实后,再使用热沥青灌封,铺装养护细料,以用于铺实牢固裂缝。在实际的路面养护工作中,不难发现,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由温度、荷载、降沉、干缩等因素引起,如果可以通过在日常路面养护和检查的过程中,对有可能产生沥青路面裂缝的区域采用预防性的、有针对性地养护工作,就可以降低由于温度和反射导致的路面开裂的情况,从而延长路面寿命,减少维护次数和成本。

2.3纤维微表处封层防治对策

纤维微表处理技术是在原始的沥青处理路面的方式上,在沥青混合料里加入纤维微表,加入纤维微表代替原有的普通微表,可以大大改善沥青胶的三维结构,加入了纤维微表的沥青混合物,相比于普通沥青更加坚韧,能有效降低路面磨损或由于重物重压带来的变形、开裂的情况。而且可以避免路面基层中出现胶团、乏油问题。有效地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提升路面行驶品质。

3预防性养护应用时机和适用性

3.1应用时机

过早地采取路面养护手段,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也会降低此项养护工作经济性,造成浪费。而过晚进行路面养护工作,就会造成病害的发展,直至无法控制,导致养护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养护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针对预防养护时机的把控也就变成了养护路面和防治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国内对于养护时机的判断,多根据的是路面的磨损情况和衰减的规律,对处于破损临界边缘的路面进行养护,并以此项判断作为预防养护时机的判断标准。我国各地由于气候、季节温度特性以及地质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区预防性养护地方标准中路况技术指标的类型和范围有明显不同。其中常用的路面健康指数有PCI(路面状况指数)、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SSI(路面结构强度系数)和SFC(横向力系数)等等。目前最多地区使用的是PCI(路面状况指数),这是对路面质量最直观的表现指数,也是作为对路面养护时机判断的最主要依据。对于高强度、高运输要求的路面在判断养护时机时参考PCI(路面状况指数)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入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参数作为路面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荷载量是否达标的判断依据,而对于高车速路面例如高速公路养护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参考系数作为判断依据,以保证路面对于特殊要求的养护工作。在各地的养护时机判断标准中,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所采用的判断标准系数的大小也会存在差异。高等级的时机判断的相关系数要求就比较高,而相对较低等级路面,考虑经济性成本问题和维护必要性的问题就会降低一些。

3.2适用条件和施工要求

现阶段,各地方标准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施工要求的不明确,会导致路面在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浑水摸鱼、粗制滥造的现象,严重影响养护工作的效果,变相降低了路面寿命。针对于现阶段指定的路况工作指标应用最多的为AADT预防性养护技术选择。当然有的地区则把更多的工况指标引入其中,例如PCI、PSSI和AADT混合指标作为关键,这种多参数指标融合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好地丰富使用条件的选择,落实性更强。就具体措施而言,微表处、碎石封层、雾封层、稀浆封层和复合封层等预防性养护措施适用于中、小交通量的路面养护,薄层沥青混合料罩面和超薄磨耗层等措施适用大交通量的路面养护。对于施工要求方面,绝大多数的优质施工要求是在干燥晴朗的气候施工,温度的下降和阴雨的气候会影响施工的质量,从而造成不利的影响。实际的施工要求和适用条件,需要总结各地方标准经验,对于碎石封层、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混合料罩面和超薄磨耗层等多技术的应用和选择,应参照实际工况和参数指标进行合理选择,只有选用合适目标路段的技术施工才会达到预期的养护效果。

4总结

对于当下路面的养护工作,是道路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其中涉及的道路后期养护成本和道路整体建设经济可持续性问题尤为重要,路面养护队在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性的问题时,更应该把路面养护的质量和效果作为工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过程中管控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选择正确施工应用时机,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路面养护工作,另外主管路面养护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出一整套针对路面养护的使用条件和施工要求的准则和制度,在源头控制路面养护及防策的质量,延长公路寿命,提升公路品质。

参考文献

[1]蒋汉树.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7):128-129.

[2]杨永红,黄兰.广东省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技术和政策体系研究[J].公路,2019(7):293-299.

[3]李小武.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中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践[J].四川水泥,2019(5):19.

[4]漆鑫.基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及道路养护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8(17):191.

防治对策范文篇9

一、我市白蚁危害的现状:

1、我市白蚁种类调查及危害特征。根据多年来蚁害案例来看,危害我市房屋的白蚁主要是黄胸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新一轮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的全面开展和老旧房屋及木制结构房屋大量拆除,房屋白蚁危害的总体数量有所下降,但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反而增大;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空调的普及,使本市白蚁分飞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2个月;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农田被征,从土壤中移带的白蚁也是造成蚁害隐患的原因之一;过去白蚁危害主要是针对建筑物中的木制品部分,现在则转向建筑物中的各种装饰材料及对各种电线的破坏。近几年发现的好几个案例都是蚁巢筑在电源插座里,通过电源插座再分别危害建筑物内的各种装饰材料。

我市每年由于白蚁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万元。据我所统计每年白蚁出飞季节的情况看,全市7个镇普遍存在白蚁危害,白蚁除了对房屋自身的木构件产生危害,还危及存放于室内的其它物品和高档的内装饰材料,室内的各种木制家具、衣物、书籍、仓储物品、钱币等。20*年我市新湖的一农户存放于木橱中的三千多元人民币被白蚁蛀食一空,该农户欲哭无泪。

另外,白蚁对园林绿化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白蚁对树木的危害主要是树木的根部和树皮部位。这些部位一旦发生白蚁蛀食,将直接影响到幼树对营养成份的上下传输,影响成年树木的材质成长,造成树木的死亡。在弇山园、南园均发现白蚁危害名贵树种,盐铁塘和南园路等处的垂柳也不同程度受到了白蚁的危害。特别是南园,一棵树龄达两百多年的瓜子黄杨发生严重的蚁害,整棵树根部被白蚁几乎蛀空。

2、造成我市白蚁危害的原因分析。一是我市的地理环境为白蚁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市土壤肥沃,四季分明,这些有利条件都非常适宜白蚁的生长、繁殖。二是老百姓对白蚁危害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对白蚁防治的思想存在着不足。目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开发商及住户对白蚁防治工作还存在着不理解和偏见,认为现在的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又不是过去纯砖木结构的房屋,怎么可能还有白蚁危害呢?然而,白蚁防治工作本来就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平时多见投入,而少见效益,即使防治有效也不易看出效果,所以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还多花钱,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不予重视,从而造成了对此项工作的不支持。而且有的居民对蚁害的重视不足,或根本不知道是白蚁危害,发现白蚁不能及时上报,从而造成危害面积迅速扩散。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档的装饰材料大量运用于家庭装修,为白蚁危害埋下了隐患。由于居民对白蚁防治知识的缺乏,往往是非常重视装修而轻视预防,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还要进行白蚁防治这一项工作,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机,以致于发生了蚁害也未能重视,未及时采取措施,最后造成重大损失才后悔万分,在给家庭财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周围房屋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为蚁害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我市白蚁防治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白蚁危害严重性及白蚁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所通过二台二报、街头橱窗、宣传资料、市民广场巨型电视幕墙等传统和高科技的各种手段进行白蚁防治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广大群众知道白蚁知识的多了,主动上门要求在装饰装修前进行白蚁预防的多了。过去我们总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现在看来已经过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扎实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们这个行业、宣传相关防治知识,唤起全社会对白蚁危害的忧患意识,使白蚁防治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做好宣传工作时不但要做好蚁害户的宣传工作,还应该向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宣传白蚁防治工作,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白蚁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自身学习,努力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一是不断学习先进的防治技术,提高白蚁防治工作的质量。要坚决贯彻建设部、江苏省制定的白蚁防治操作规范,保证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的施工质量。二是加强白蚁基础理论研究,开展本地区白蚁防治工作研究,熟悉我市白蚁种类及分布情况。三是运用新型的高效、低毒、无污染的药物来进行白蚁预防治,迅速掌握新药物的特性。其次,采用先进的仪器、工具,使防治技术日益规范化、技术化。

三、我市白蚁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白蚁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治本战略措施,从建筑的构造上来说要尽量采取通风防潮措施,在室内进行装饰装修时要尽量使室内的空气流通,不能太封闭,最好选用抗白蚁侵蚀的材料和经过白蚁预防处理的材料。清除各类蚁患杂物如废弃的木料、枯木、建筑垃圾和其它含纤维的杂物等,人为去除白蚁的食料,破坏白蚁赖以生存的条件。对建筑基础,室内地坪采取相应的预防药剂喷洒处理,为建筑物增添一道药物防线,把白蚁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防治对策范文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腐败窝案;原因;对策

腐败窝案指在某一企业内部多层级、多数目的企业成员共同参与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案件。腐败窝案一挖就是一窝,一扫就是一片,近年来在国有企业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腐败的主要特点。最近安徽“古井”喷出了以董事长王效金为首的腐败窝案,在震惊之余,不禁引发人们深深地思考,本文笔者试图从分析腐败窝案形成原因入手,探索防治腐败窝案的对策

1从安徽古井集团腐败案看国有企业腐败窝案的特点

古井集团是国有大型企业、白酒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上市公司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古井贡公司)的控股公司。今年4月,安徽省亳州市原政协副主席、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王效金因违纪受到调查。经层层深挖,古井集团已有9名高管人员被查办,案值从30余万元至500余万元不等。6人被立案查处,其中1人一审被判刑12年;2人正在接受侦查。此外,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卢建春正在接受纪委调查。①古井腐败窝案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涉案人员较多,共有十名企业高层管理者参与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是涉案案值大。已查办的古井集团高管人员案件中,古井贡酒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郭新民受贿达500余万元。有的达百余万元,有的案值几十万元。三是案件跨度时间长。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有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年四月案发,不间断地收受贿赂,跨度时间近二十年,有的犯罪时间持续十多年。四是危害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更大,不是一般的“蛀虫”。五是腐败的核心在于权力滥用,一把手参与腐败窝案是腐败得以实现的关键。古井腐败窝案在我国当前国有企业腐败窝案中很有代表性,体现了这类案件的一些共同特征。

2国有企业腐败窝案原因分析

腐败窝案形成一般都具有时间长、隐藏深的特点,在如此长的时间内都不能对腐败行为形成有效制约,以至涉案人员众多,产生巨大危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防线不牢。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部分企业领导干部受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在金钱、财物和美色的巨大诱惑下,一些意志薄弱者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意识蜕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权力欲望恶性膨胀,权力意识畸形化,将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砝码,大肆贪污受贿,给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权力的过于集中和垄断。这是国企腐败窝案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厂长(经理)手里的权力很大,加上没有建立起监督厂长(经理)正确运用权利的机制,一些规章制度对企业负责人来说,形同虚设,毫无约束力,企业的人事安排及其它重大事项都由厂长(经理)一人说算,企业的关键岗位,如供销、财务等,都由厂长(经理)的“贴心人”和亲属把持,共同的利益把他们捆绑在一起,往往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形成了以企业领导为头(轴心)的窝案。

(3)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监督不力。一些企业在对销售人员、采购人员、保管人员、票证人员等业务人员的管理上。职责分工不明,对权力没有制约。在财务管理上,一些企业将各种银行票据和财务印签章集中于少数人保管、使用,对财务开具票据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合伙侵吞、挪用公款提供了有利之机,使企业内部蛀虫大量滋生。

3防治国有企业腐败窝案的对策

国有企业窝案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构筑坚固有效的预防体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从源头堵起,加强法制廉政教育。

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教育是基础。一要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及有业务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要加强其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要以党员干部自我学习为主,集中学习教育为辅,灌输与引导相结合。通过开展“读书修德”活动、开设廉洁文化征文、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形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尽可能多用本地区、本单位的违纪违法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推动反腐倡廉教育进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防止领导干部的“后院起火”三要加强法制教育。企业中许多高管法制观念淡薄,有时做了违法的事自己还不知怎么回事。所以各级领导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干部政策法规、廉洁法规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增强法制观念。(2)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一个人腐败可能是这个人的品质问题,但如果一个企业中出现多人腐败,那必然是企业的制度问题。所以要治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中出现的腐败窝案,就必须要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第一,要完善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国有企业腐败窝案的形成与企业一把手拥有很大的用人权力有很大关系,他们利用权力选拔和任命自己的亲属或亲近的人担任企业关键部门的主管,从而为腐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必须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引入平等、公开和竞争的用人机制,建立重大人事选用决策要经过董事会集体讨论,向职代会报告,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民主管理制度。第二,要实行会计委派制。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还未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受制于厂长、经理,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给犯罪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此,应在国有企业尽快实行会计委派制,它有利于保护企业所有者利益,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能够有效地遏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第三,要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制订相应的制度。如“双人采购制”、“价格监督制”、“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制”、“采购物质质量追究制”以及“竞价采购、比价采购、限价采购”等采购制度。在开发市场的营销活动中,制订“差价结算制”、“买断制”、“货款回笼责任制”等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制度。

(3)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国有企业权力制约。

在我国尚未完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现实面前,企业负责人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拥有绝对权力,当这些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时,腐败必然会产生。当前国有企业腐败窝案频发,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企业高管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

(4)加大惩处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腐败以“窝案”形式出现说明在一些企业内部,腐败现象不是腐败分子单枪匹马式的个人行为,也不是腐败分子顺手牵羊式的偶尔为之,而正在朝着群体化、职能化的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由于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利害关系而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形成了一个个根深蒂固、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团。这些腐败分子对内实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对外则步调一致互相庇护,并在关键时刻组成高度严密的攻守同盟,令纪检监察部门难以下手。此外,国有腐败窝案中腐败分子往往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在企业内部集体腐败比较严密,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会法不责众,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当前诱发腐败窝案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拓宽获取破案线索的渠道,要充实办案力量,保证办案经费,加强技术装备,改进侦查手段,提高腐败窝案的破案率。对于已查明的腐败案件要加大惩处力度,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生活上失去自由。通过打击少数害群之马,教育挽救震慑大多数,有效地遏制此类腐败的蔓延。。

总之,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出现的这种新型腐败现象即腐败窝案,只要我们加强对其特点和发生原因的研究,通过在国有企业内部健全制度、完善监督、加强民主管理,建立有效的预防腐败体系,加大惩处力度,惩防结合,就一定能有效地治理好这类腐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