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18:46: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防治策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防治策略

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林业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林业资源生产周期长,再加上近些年各种破环生态环境行为导致林业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威胁到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从病虫害防治视角分析,以此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林业病虫害发展的原因

林业病虫害对树木的成长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轻则会影响林业的健康成长,重则会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系统失衡。结合工作实践,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人类对林业资源的破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林业资源出现过度消费,例如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种植人工林,人工林具有单一物种,这样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地传播,威胁到林业资源生态平衡。二是不合理农药的使用。在现代林业种植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快速追求经济效益,而选择使用化学肥料,容易造成水土污染等,引发病虫害。例如农药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危害性。三是林业病虫害繁衍能力强,外来物种多。近些年由于过度使用农药等,导致病虫害的繁衍能力越来越强。而且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例如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而且属于外来物种,对林业危害巨大。

2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控是预防病虫害工作的前提,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基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2.1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有待提高。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新常态发展下,加强监测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具有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受限于监测人员数量、技术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于病虫害监测处于事后治理的阶段,而没有很好地做好预防工作。2.2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防治效果低。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的就是利用大型设备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虽然此种方式能够预防病虫害,但是其对于环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例如药物大面积喷洒会污染水源、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等等。另外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没有掌握喷洒的时间,导致药物效果不理想。2.3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意识有待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属于系统工作,工作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因此部门人员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缺乏事前监测防治的意识,例如部分人员认为只有发生病虫害时才进行喷洒,而忽视前期防治的重要性。

3强化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查看全文

计算机勒索病毒及防治策略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勒索病毒全球肆虐,对政企和个人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勒索,造成巨大损失,随着数字货币的隐蔽交易和加密技术的不断提高,勒索病毒蔓延网络,对计算机安全防护形成巨大的威胁。从勒索病毒分类、攻击过程出发,提出了防治和应对策略,对反勒索病毒具有指导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病毒;比特币病毒;勒索病毒;计算机安全

近年来,黑客通过病毒加密数据来勒索用户获取巨额非法收入,称为勒索病毒或者赎金木马。2017年,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都遭受“WannaCry”的勒索病毒,勒索病毒被普通用户所广泛了解,该病毒利用NSA泄露出来的系统危险漏洞“Eter-nalBlue”(永恒之蓝色)[1],因此又被称为“永恒之蓝”病毒。计算机用户中病毒后,用户主机上的各种文档、照片、音视频文件、应用程序或源代码通过非对称多种算法进行加密,并且以文件后缀被改写为“.WNCRY”,用户只能在限定时间内交付比特币赎金才可以得到解密工具。如何有效防治勒索病毒,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勒索病毒简介

勒索病毒是自2016年广泛爆发以来,病毒制作者不再以挂马破坏计算机系统或文件为技术展示,而是以加密用户文件为由勒索金钱进行网络非法犯罪,随着数字货币的隐匿性交易以及计算机加密算法的演进愈演愈烈,其已成为政企用户电脑最大的安全威胁之一[2]。勒索病毒一般通过网页挂马、垃圾邮件,以及伪装非正版软件的破解文件等形式进行网络传播,一旦入侵电脑,就会有选择地遍历用户文件夹下文件,进行相应算法加密,使用户无法正常读取文件,必须支付赎金才能拿到解密工具。比如引发广泛讨论的2017年“永恒之蓝”漏洞“WannaCry”病毒及其变种,2018年Satan病毒及其变种,2019年盛行的Gan-dCrab家族病毒以及Stop家族及其变种[3],以及2020年新型勒索病毒WannaRen,都具有快速传播性和高危害性。

2勒索病毒分析

查看全文

干旱灾害风险的防治策略

摘要:干旱灾害是全球面临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是现代抗旱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思路,基于干旱灾害风险度提出干旱灾害区划方法,分别从农业干旱灾害、因旱人饮困难和城镇干旱灾害三个方面及综合角度揭示了全国干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不同地区的防治等级,为不同区域干旱灾害防治及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分布特征;防治策略

干旱灾害是世界上发生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持续时间久、影响面积广和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旱灾及其风险不断演变,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许多难点。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干旱缺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是现代抗旱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干旱灾害进行风险分析是开展抗旱工作的基础。

一、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1.基本思路

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估单元,基于水资源量的数据对全国各县级行政区开展干旱频率分析和旱灾损失评估,进而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基于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计算分析干旱灾害风险度,确定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分类,从而编制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包括干旱灾害风险度计算、风险等级划分、综合平衡等关键过程。首先,基于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因旱人饮困难风险评估的不同干旱频率和对应的损失影响,计算干旱灾害风险度。其次,基于全国不同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风险度的数值,以一定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最后,确定形成农业干旱灾害、因旱人饮困难、城镇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并在三者基础上确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技术路线图如图1。

查看全文

病毒肺炎中医认识与防治策略

[摘要]病毒肺炎可能会造成心脏损伤,且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病毒肺炎患者预后明显较差。针对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所造成的影响,通过阐述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中医对其病理机制的认识,为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系统化提供指导。

[关键词]病毒肺炎;心血管疾病;心脏损伤;中医;防治

病毒肺炎(下文简称“肺炎”)因其强传染性、高致病性,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通量测序显示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β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病毒命名为2019病毒(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将这种病毒所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得益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目前中国国内肺炎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国外输入病例的风险越来越大。相对于国内确诊病例的显著减少,境外疫情开始了快速蔓延,境外输入中国的病例在逐步增加。2020年3月5日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6例。由此可见,肺炎防治的路还很漫长,任务十分艰巨。中医药在肺炎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疗效确切。已有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相较于纯西医治疗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普通型转重型的发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研究发现,2019-nCoV感染可能会导致心脏损伤,且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肺炎患者预后明显较差[2]。但目前国家及各省、市制定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对于具有心脏损伤或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的患者缺少更为精细化的用药指导。本文通过分析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的相互影响,以阐明病毒感染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中医防治策略。

1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3]。2019-nCoV感染后除了出现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有少数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可能是以胸闷、心悸、胸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4-5]。棘手的是2019-nCoV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感染相关心脏损伤均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肺炎患者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急性加重,由于其典型症状和体征可能被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所掩盖,医生极有可能出现漏诊。这说明应该要重视对心血管疾病与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及休克的鉴别诊断,并且及早地用药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肺炎患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这些患者对肺炎耐受力差,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文献[2]钟南山院士团队分析了截至2020年1月29日中国大陆30个省市552家医院1099例经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数据。研究发现14.9%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2.5%患者合并冠心病,这两类患者的病情都更容易进展为重症COVID-19,复合终点事件(ICU治疗、机械通气或全因死亡)发生率也更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取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的共计44672例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分析[6],研究发现,所有确诊病人粗病死率为2.3%,未报告合并症患者的粗病死率约为0.9%,有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则高得多。该研究中共有4.2%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12.8%的患者合并高血压。从死亡病例的角度来看,22.7%的死亡病例有心血管疾病病史,39.7%有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粗病死率为10.5%,高血压患者为6.0%,这两类患者粗死亡率甚至高于合并癌症的患者(5.6%)。这进一步提示合并心血管疾病可能是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此同时,临床研究发现肺炎患者存在心脏损伤,提示2019-nCoV病毒可能可以直接损害心肌细胞。研究发现,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的肺炎患者,其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7-8],其中重症患者心脏损伤比例相对于轻症患者显著升高,死亡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比例较幸存者显著升高[9]。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也提示2019-nCoV病毒能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尸检、病理结果显示肺炎死亡患者肺、心脏、肝脏、肾脏及脑组织、消化系统均有明显损伤。其中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10]。综上所述,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肺炎患者或肺炎合并心脏损伤的患者予以及时救治,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2肺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中医病理机制分析

查看全文

迷恋网络防治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那么,学生上网又是做什么呢?2000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负面影响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影响现实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狐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而且网上交流是虚拟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一个重点中学的技小能手,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费不菲还在其次,问题是竟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狐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年小时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5%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影响身心健康成长。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倒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防范措施

查看全文

城市生态现况与防治策略

1盘锦市生态系统概况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地处东经121°33′~122°28′,北纬40°41′~41°28′,是辽河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盘锦市辽东湾湿地属于低平湿地,由海退和河流冲积而成,表层由淤泥质亚黏土组成,质地黏重,湿地平原多属于间歇性积水沼泽[1]。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双台子河口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其划分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总体布局为保护区域和合理利用区域。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79%,芦苇湿地占总湿地面积的21.08%,滩涂湿地占总湿地面积的19.1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1%,水田占总湿地面积的37.74%,占人工湿地的76.66%。

2盘锦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盘锦市有3处重要的湿地资源,分别为辽河湿地公园、红海滩风景区和鼎祥集团苇海蟹滩。2008年8月27—29日,盘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这3处湿地的空气质量和景区水质进行监测。

2.1空气质量评价

查看全文

林业生态环境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摘要:林业生态系统的维护过程中,森林病虫害的潜在威胁最大。为发挥好森林系统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森林系统免受病虫害侵袭,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而展开论述,自思想上意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并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而定;秉承森林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彻底认清化学防治的危害和问题,正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坚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病虫害控制理念,将林业病虫害的防控由被动防治向主动防治转变三大层面,就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做技术性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病虫害;防治策略

森林系统维系着生态平衡,同时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利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避免森林系统受到病虫害侵袭,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充分考虑病虫害、火灾等问题,利用先进手段提前制定好防范措施,为森林系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

1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近些年,林业生态环保意识增强,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扩大,持续推广人工单一树种纯林种植模式,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将持续增加,个别不常见的病虫害将常态化而且流行严重。自林业病虫害防控目标调整来看,到2020年底,中国将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力争由原先占森林面积的8.2%降低到6%以下,由此可见,随人工林面积的增加,中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任重而道远,今后无论在意识还在战略执行上,都要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而执行。

2认清化学防治的危害和问题,正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番茄温室病害防治策略论文

[关键词]温棚番茄生理病害防治方法

番茄是民和县温棚蔬菜的主栽品种之一,但在温棚番茄栽培过程中出现一些生理病害影响产量品质。现介绍几种生理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番茄裂果病

1.症状。裂果有三种,放射性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性深裂;环状裂果,以果蒂为园心,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条纹裂果,在顶花痕部,呈不规则条状开裂。

2.病因。除了和品种特性有关外,放射性裂果主要是在番茄着色期遇高温、强烈阳光直射在果实表面上,使果实表面的温度升高而造成的。另外,土壤长期缺水干旱,突然灌水过多,可引起果柄附近的果面产生木栓层。果实糖分浓度增高,因而渗透压增高而使果皮破裂。同心园裂果和果实侧面的裂果多发生在果实表面因露水等潮湿的情况下,这时因果面上的木栓屋吸水而产生裂纹。

3.防治方法。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在果实着色期合理灌水,避免土壤水分忽干忽湿,特别是应防久旱后过湿,番茄果实最好不要受太阳直射,一定要保留果实上面的叶子,摘心不可过早。

查看全文

探讨玉米空秆病症防治策略

摘要:总结了引起玉米空秆的原因,主要包括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水分供应不足、授粉不均和病虫危害等,并从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止措施,以期为防止玉米空秆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空秆;原因;防止措施

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不结穗或结穗不结籽粒空秆的现象,除先天性不育外,还有后天不育型,即植株上有效的雌穗不出花丝,不结籽粒。引起空秆的原因很多,主要和果穗分化发育期间玉米体内是否获得充足的营养用于穗的发育有关。近几年来东港市玉米空秆率在3%~36%,已成为影响玉米单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

1.1种植密度过大

对于同一品种,在同等施肥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秆率逐渐增加。在同一块地上,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合成有机营养减少,因此空秆率增加。

查看全文

油菜早春病虫防治策略论文

摘要:介绍了油菜早春田间管理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早春管理;防治

来安县新安镇属于皖东丘陵地区。近几年来,该镇主要种植皖油18号、陕油10号、秦优7号等“双低”油菜品种。开春后,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期,这段时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虫害多,加强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发,稳长,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关键。

一、稳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刚开始抽薹时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营养和生殖器官旺盛稳健生长,促进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减少花蕾脱落,提高结籽率,达到枝多,蕾多,角多,产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时追施。对于生长强壮的高产田块,由于前期生长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预防早衰,夯实高产基础。薹肥以氮肥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阴雨天气施于油菜行间。对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以及年前抽薹开花的田块更应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浇施粪水促进生长。在施用薹肥的同时需配施氯化钾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进氮肥的吸收,增强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据春后气候多变的特点,薹肥还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这样既能防贪青,又可防早春冻害,从而促进油菜稳健生长。

二、巧施硼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