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1:50:39

海洋测绘论文

海洋测绘论文篇1

关键词:多波束测量技术 海洋测绘工序调整策略

1、目前的多波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技术体系

目前海洋测绘体系已完成了数字化技术改造,目前由控制、水深、地形等的测量到海图的编辑、加工和出版,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可是与纸质海图的工序相比,目前的海洋测绘的供需变化却不大,根本原因是由于整个技术的改造是参照纸质海图的工序实施的。

水深测量是海洋测绘的核心技术,目前由于单波束到多波束测量方式的改变,水深测量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实现了垒覆盖的海底地形测量。可是,如果不考虑改变目前的测量工序和要求,不仅不会减少海图产品化的时间和扩大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相反,由于数据量太大,却会增加海图出版机构的负担。

目前,摄影测量技术正引入到海岸地形的测量中来,也经历了由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技术的水平。可是,由于忽略了海图数据库技术的影响,与模拟方式的工序相比,工序的变化不大,全数字摄影测量也是由控制、调绘、加密、测图等工序组成的。

2、多波柬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下地形测量要求的提高,传统单波测深仪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而可以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开始被逐渐应用到水利工程的测量领域,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波束测量系统是计算机、导航定位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通过安装在测船底部的探头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由声波在水体中的传播时间与声速乘积即可计算出水深。探头由发射探头和接收换能器组成,有多达126个相互独立的接收换能器(定向旋转发射126个波束);接收信号通过声纳处理器再传到计算机。

多波束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测深方法,在波束形成理论、勘测技术、校正与处理方法上形成了自身复杂的特点,在测量中需要加以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勘测精度。

2.1.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影响因素

多波束测深系统采取多组阵和广角度发射与接收,形成条幅式高密度水深数据,是计算机、导航定位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多波束系统横向、纵向测点都十分密集,这就需要由高精度GPS定位系统与之相配套。否则将造成测点位置错位,失去多波束系统勘测的意义,井使海底地形失真或畸变。因此,必须严格测量各个坐标定位数据,保证测量精度,以实现最佳的测量结果。

对多波束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同水域环境的音速对波束传播的影响、GPS定位对--坐标精度的影响、测船中换能器的相对位置,以及潮位改变对水深的影响等等。以坐标系的影响为例,由于多波束测深采用广角度定向发射、多阵列信号接收和多个波束的形成及处理等技术,为了更好的说明波束的空间关系和波束海底投影点的空间位置,首先必须定义好多波束测船参考坐标系。多波束系统的换能器不论是固定还是便携式安装,其相对测量船的位置总是不变的,因此测量船是多波束勘测最现实的参考工作平台。考虑到波束空间角度表达的便利,一般测量船参考坐标系原点选择在换能器对称中心,船只横向左舷方向为x轴,船只纵向船头方向为Y轴,船只铅垂向下为z轴。另外,运动传感器要严格安装在与船中轴平行的地方。多波束船参考坐标系是一种三坐标轴与船固定并随着船只运动而运动的坐标系,它使得多波束各测深点的相对位置与测量船只定位系统的大地空间位置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为进行传只补偿提供了空间关系和基本方法。因此,以上的坐标定位数据必须严格准确的测量。

通过实践试验可知,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声速、导航系统的定位、参考坐标系及潮位等影响因子加以注意,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以及对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完全能够测得准确可靠的水下地形图,发现水下地形的细微变化。

2.2.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由于技术工序的调整和测量重点的改变,必然导致海洋测绘方法和技术的变革,大量的成熟技术需要攻克,部分理论和方法需要修正。

信息比不等于数字化,信息化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综合性、体系化的思维和设计方式才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不管是水深测量技术还是摄影测量技术,由于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海图等海洋测绘产品的出版,如果不考虑海图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海洋测量技术发展问题的出现。

多波束测量具有全覆盖、数据量大的特点,不改变目前的水深测量工序,要由多波束测量的源数据形成一个符合海图要求的水深数据是特别困难的,会极大地增加由水深测量到海图产品的时间差。结合Ns(航海表面)和H-Cell(按海图综合的方法由NS抽取的水澡点和等深线,同时叠加障碍物等要素组成的海图出版中的重要工序)的概念,同时参考NOAA(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方式,调整了目前的水深测量工序。具体修测体系:

(1)水深测量数据改正和计算误差,形成网格化的NS。

(2)按照自动综合方法,由NS形成水深点和等深线H-Cel;

(3)障碍物探测数据改正,形成一个障碍物H-Cdll;

(4)不同的H-Cell叠加,嵌入海图的数据库,完成海图数据的修铡。

由此可见,由测量数据到网格化的NS,再由NS到H-Cell,不仅改变了水深测量成果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服务于数据库修测或更新的水深测量工序,同时,又可以实现海底DTM等产品的出版,提高了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海洋测量、数据库和产品化是海洋测绘体系的三个核心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海图数据库的建立,将会对数据库产品化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海洋测绘产品化的时间得以有效缩短,并能提高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雁春,暴景阳,李明叁,我国海洋测绘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通报,2007(03),

[2]暴景阳,海洋测绘垂直基准综论[J],海洋测绘2009(02),

[3]彭琳,刘焱雄,吴永享,周兴华,杨龙,海洋测绘中船体姿态改正的误差分析[J],海洋通报,2007(01),

[4]游远新GPS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J],福建水产2006,(4)

[5]谢荣安,GPS RTK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7(04)

[6]应元康,杨一挺,张忠华,赵忠宝,近岸多波束测量中的GPS-RTK差分技术及其受影响的因素[J].东海海洋,2005,(02),

[7]褚宏宪,赵铁虎'史慧杰,张晓波,杨源,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技术在近岸海洋工程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05,(06)

[8]李文杰,,肖都,刘春雷多波束测深在海洋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4.(04),

海洋测绘论文篇2

摘 要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测绘技术进进入了以3S(GPS、RS、GIS)技术为代表,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测量为主体的海洋测绘新阶段。对海洋测绘信息网络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是这个新阶段面临的任务。

关键词 海洋测绘;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174-02

0 引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海洋测绘主要以测量深度和底质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扫声纳和海洋重力仪的应用,让海洋测量可以得到海底地貌和海洋重力场数据。而双频测深仪的应用,让我们可以对深度、淤泥厚度和底质类型等进行测量或判别,具有较好的实用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的探测船只配备的探测工具可同时完成多个测量任务,获取海洋的综合信息,提高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这时海洋测绘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很有必要性。

1 我国信息化测绘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在逐步的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并逐渐走向成熟。信息测绘技术是在目前测绘形同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指的就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通过互联网这一方便快捷的运行环境,及时有效地向各地区的各类用户提供地理空间等等方面的综合信息。信息化测绘最为我国由传统测绘向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策划发展的关键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在海洋调查中的应用

一讲到信息技术,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对计算机的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产生的,目前已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发展到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能够完成从点到面的大量的信息查询工作。在大型船舶内建立一个计算机局域网可以再传内实施数据处理。对于沿海地区,海洋学家一般运用无线电或者人造卫星来观测还留的温度,使用移动电话来观测浮标等等。目前,很多国家的测绘船上都已经备有具有相应功能的计算机,例如有可以在浅海进行调查的机载激光测深仪,有可以用来测量深海的多波束侧深仪,有深海测扫声呐,还有将海底地壳变化和GPS相结合的调查系统。

3 数字化海洋信息的管理与提供

随着海洋测绘的数字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海洋测绘被提了出来,而且海洋测绘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为信息化海洋测绘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国际上以地图生产为主的服务逐渐被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所取代。空间地理信息的开发已经被许多国家列入了发展战略。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数字化地球”的计划,随后欧洲、日本等国家也都加快建立署计划地理信息系统的步伐。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测绘,但是在信息服务的功能和机制方面都没有跟上现代化测绘转化的速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海洋测绘服务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带动海洋测绘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只需要访问一个集成化的地理信息系统门户网站,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各个地区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检索和查阅,方便快捷。

4 信息化海洋测绘应注意的问题

实现海洋测绘信息网络系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数据的版权问题,数据的版权在信息管理的技术层面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因此研究人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版权的保护机制;2)政务的信息化。政务的信息化指的是通过因特网来提供电子。海图、信息服务和电子航海通告等等。关于怎样使NEC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3)信息的可靠性。有关海洋的信息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很多数据和信息可能会存在质量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地加强对海洋信息和数据的控制和整理。

5 海洋测绘信息保障网络系统

海洋测绘信息保障网络系统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制作并在网上建立海洋测绘数据库,开通一项简单灵活的用户操作界面,方便各地的用户及时的进行海洋信息查询,一方面实现区域海洋测绘信息的一系列功能,如在线浏览、查询、航保信息等等,另一方面解决了数据库的链接与搜索问题,从而实现对电子地图的统一查询、搜索和多媒体新信息显示等功能。海洋测绘系统主要包括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两部分,前台展示包括海洋综合信息子系统和在线视频会议子系统和海洋测绘信息WebGIS子系统;后台管理部分包括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海洋测绘信息查询是通过网络对重要海洋测绘数据快速查询和定位显示。主要包括:查询定位、信息浏览查询、周边信息查询、最近查询等。

5.1地名点杏询定位

用户如果需要查询地点,只需在系统中,输入查询地点名,准确地点或者模糊字段,系统就可以快速的定位信息,定位到该地名点,并高亮闪烁届示。

5.2 周边信息杏询

周边信息查询指的是首先以用户要求的距离为依据建立夜歌缓冲区,再将查询内容缩小到这个缓冲区内,以方便用户对相关信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查询。

5.3 地图报表输出

地图报表输出所依托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用户进行查询时所提供的具置及数据类型等等作为查询条件,系统库自动的输出符合条件的地图数据内容,并以报表的形式展现的用户面前。

5.4 最近查询

最近查询仍然实现建立一个缓冲区,该缓冲区是以用户所提供的地名为中心的,系统首先把用户所查询的信息缩小到用户所提供的缓冲区的范围之内,再根据用户的搜索要求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6 结论

海洋测绘信息化不仅仅适应适应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的要求,还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海洋测绘体系不断的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信息化测绘作为我国由传统测绘向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策划发展的关键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是提升测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宁津生,张祖勋,祝国瑞,等.高新技术与测绘学科发展[D].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2003:3-8.

海洋测绘论文篇3

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如航道和礁石、灯塔的关系,海港建设的进展,海流、水温的季

节变化等。它也是一项基础性和超前性工作,一切海上活动都离不开海洋测绘保障,特别是在

大力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今天,海洋测绘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由于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自

然现象的重要区别在于分布有时刻运动着的水体,使它的测绘方法与陆地测绘方法有明显的

差别,因此陆地水域江河湖泊的测绘,通常也划入海洋测绘中。

关键字:早期发展海洋海洋测绘海上定位卫星遥感测量海图制图GPS定位

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海洋测绘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这个分支学科的名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海洋测绘的对象是海洋。尽管大海一片,由于海洋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海

洋测绘的对象可以分解成各种现象。这些现象可分成两大类,就是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自

然现象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如曲曲折折的海岸,起伏不平的海底,动荡不定的海

水,风云多变的海洋上空。用科学名词来说,就是海岸和海底地形,海洋水文和海洋气象。

它们还可以分解成各种要素,如海岸和海底的地貌起伏形态、物质组成、地质构造、重力异

常和地磁要素、礁石等天然地物,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透明度、水色、波浪、海流,海

空的气温、气压、风、云、降水,以及海洋资源状况等。人文现象是指经过人工建设、人为

设置或改造形成的现象,如岸边的港口设施――码头、船坞、系船浮简、防波提等,海中的

各种平台,航行标志――灯塔、灯船、浮标等,人为的各种沉物―一沉船、水雷、飞机残骸,

捕鱼的网、栅,专门设置的港界、军事训练区、禁航区、行政界线―一国界、省市界、领海

线等,还有海洋生物养殖区。这些现象,包含有海洋地理学、海洋地质学、海洋水文学和海

洋气象学等学科的内容。

海洋测绘的早期发展

海洋测绘大致可分3个阶段:①20世纪30~50年代中期,开始对海洋进行地球

物理测量,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等。这阶段利用回声探测数据绘制海底

地形图,揭示了海洋底部的地形地貌;利用双折射地震法获取大洋地壳的各种地球物

理性质,证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有显著的差异。②1957~1970年,实施了国际地球

物理年(1957~1958)、国际印度洋考察(1959~1965)、上地幔计划(1962~1970)

等国际科学考察活动,发现了大洋中条带磁异常,为海底扩张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揭示了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下面俯冲的现象,观测了岛弧海沟系地震震源机制。③70

年代以后,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海洋测绘中。

海洋测量的特点

海洋测量的对象是海洋,而海洋与陆地的最大差别是海底以上覆盖着一层动荡不定的、深浅

不同的、所含各类生物和无机物质有很大区别的水体。

由于这一水体的存在,使海洋测量在内容、仪器、方法上有如下明显不同于陆地测量的特点:

由于这一水体,使目前海洋测量只能在海面航行或在海空飞行中进行工作,而难以在水下活

动。因而在海洋水域没有居民地,也没有固定的道路网,除浅海区外,也没有植被。因此海

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探测海底地貌和礁石、沉船等地物,而没有陆地那样的水系、居民地、

道路网、植被等要素,而且海底地貌也比陆地地貌要简单得多,地貌单元巨大,很少有人类

活动的痕迹。但这并不是说海洋测量比陆地测量要简单得多,相反,海洋测量在许多方面比

陆地测量要困难。

首先,水体具有吸收光线和在不同界面上产生光线折射及反射等效应,在陆地测量中常用的

光学仪器,在海洋测量中使用很困难,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测量只局限在海水透明度很

好的浅海域。海洋测深主要使用声学仪器。

其次,由于水体的阻隔,肉眼难以通视海底,加上传统的回声测深只能沿测线测深,测线间

则是测量的空白区,海底地形的详测需要进行加密,或采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系统,这就

会大量地增加测量时间和经费。

再次,由于海水是动荡不定的,这为提高海洋测量的精确性造成极大的困难。

海洋工程测量与陆地工程测量类似,在工程建设前和建成后都要进行测量。现以比较典

型的海洋工程测量项目――港口工程测量为例予以介绍;

港口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选址、总体规划和技术设计等工作。其中码头选址不仅需要陆地

地形图,还需要许多海洋测量资料。因为码头打桩或开挖填筑基础,需要水深、底质、地质

构造、地震等资料;为了减轻建成后海浪冲击和泥沙淤积,需要有海流、波浪等水文资料;

为确定码头高度,还要潮汐、甚至于历史上的大潮和风暴潮的资料;另外,进出港航道、泊

地的选址,船坞、防波堤的建设,助航标志、系船浮筒的设置等都需要有大比例尺的水深测

量资料。由于港口大都建在河口、海湾等易变海区,建港所需的资料通常都需建港前实测。

海洋测绘学的新进展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7日下午3时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

任陈明义在发言中呼吁,要像抓航天事业那样,大力推进海洋的探测与开发,我国的航天事

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像抓航天事业那样,大力推进海洋的探测与开发,做大做

强海洋产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我们要努力去进展新的方向:

(一)海道测量。在海洋测深过程中,为解决回声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失真

问题,提出了波束角效应的改进模型及其改正算法。针对多波束测深数据集,采用改进的距

离反比权重算法和多细节层次模型技术来建立海底数字地形模型(DTM)。

(二)海洋重力场与磁力场测量。有关海洋重力的确定,首先研究了建立我国陆海新一代平

均重力异常数字模型问题:基于重力场的频谱理论,给出了扰动引力在全球平均意义下的功

率谱表达式;推导了垂线偏差同大地水准面差距偏导数的转换公式;推导了水平重力梯度边

值问题的级数解。

(三)空基海洋测绘技术。首先是重点研究了利用有理函数模型实现高分辨率卫星CCD影像

的单片定位的方法;其次是提出了一种遥感图像半自动提取建筑物的方法;第三是提出了一

种基于多分辨率小波高频特征系数的高光谱遥感影像亚像素目标识别方法;第四是针对

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处理中的不适应性,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细致的图像融合方法――

自适应小波包分析法;第五是从测高卫星飞行轨道的规律出发,提出了采用“距离加权平均”

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新方法;第六是研究了观测卫星的选择对基线解算质量的影响,提出了

提高基线解算质量的人工选星的基线处理方法。

(四)海图制图与海洋地理信息工程。首先是提出了基于Circle原理和“优胜劣汰”思想

的地图综合新算法;其次是探讨了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总结了一套作业思路和方法;

第三是提出了基于Flash技术制作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解决方案及实现过程;第四是研究了一

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的增点生长构造法;第五是实现了MapInfo图形数据

在IE中的显示与浏览,从而验证了用VML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海洋测量学》――淮海工学院

2.《GPS定位与应用》――淮海工学院

3.海洋测量特点――国家测绘局国土司2007-09-24

4.中国经济网2009年03月07日

海洋测绘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地球 测绘科技 发展

引言:1993年和1994年美国先后以总统令的形式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通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步骤,时隔5年,这一计划的实施初见成效,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于是去年又以美国副总统演讲形式推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构想,并计划到2020年试图达到地球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亮出了美国这一近期全球信息战略的底牌。由美国政府高层出面提出的这一“数字地球”构想引起全球各方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中国学者尤其在地学界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不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中国要准备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已成共识。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地球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这里我们想就现代测绘学的发展从学科的观点稍为具体地探讨一下它与数字地球的关系和在构建数字地球中的作用。

一、测绘学的现展

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好像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由空间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基本地图的成图或更新周期可望从十几年,几十年缩短到几年或更短,测绘业的体力劳动得到解放,生产力得到大的提高。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km,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其保密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份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NSDI要建立在NII上,要在因特网上运行,要求开发功能强、效率高的因特网GIS软件。这表明还要大力发展测绘产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宽带、高速图形图像网络,当然其中宽带高速问题需要国家投资在NII中解决。数字地球构想的另一个高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模型。目前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就能够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建立立体地形或地物虚拟模型。但如何将这一技术用在因特网上对多种测绘产品和普通用户提供虚似模型甚或虚拟现实模型,则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多分辨率、统一性的3维数字化整体表达,这里强调了统一性和整体性,要求全球多源数据无缝无边的连接和整合。从空间数据框架来说,其统一性和整体性是由大地测量来实现和给予保证的。大地测量是传统测绘的基础,对当前信息化测绘和构建未来数字地球更是基础的基础,即空间数据框架的框架。它要求全球采用统一的参考椭球模型和相应的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如ITRF);全球统一的高程基准,即统一定义和使用的大地水准面;全球统一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基本网);全球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上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数字地球对全球大地测量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GPS配以少量SLR和VLBI站是各国保持和维护各自的地心参考框架的基本技术,但局部坐标到全球坐标的转换目前还难于达到优于米级的精度;全球高程系统的统一问题,大地测量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最终要通过全球重力数据,特别是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和卫星海洋测高计划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统筹和协调下实现。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0%,海洋将是21世纪资源开发的主要竞争空间,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又是决定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阀门”。数字地球向海洋测绘提出了挑战。从全球来说,目前海洋的精细测绘基本上还是空白,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国领海海底地形的测绘,但要将陆地坐标参考框架以相近的精度扩展到海洋仍存在困难,海上GPS定位精度还低于5m;由于陆地高程基准不能用水准测量传递到海洋,在卫星测高技术的支持下用某种去掉潮汐影响的平均海面作深度基准,精度可达米级,和多波束测深精度相当。但广大的开阔深海的海底地形测绘不可能用船载测深仪完成,用卫星测高结合重力数据(低阶或中阶重力场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目前试验精度可达10~100m。数字地球将要求海洋测绘技术有新的突破。

测绘学由于其技术的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赞成活数字地球或动态数字地球的提法,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地球上。现在在全球性的观测中,各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已可能连续快速获取地球表面(或浅层)随时间变化的几何和物理信息,了解地球上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因此测绘学或者说测绘业则应当利用3S技术结合合成孔经雷达干涉技术(INSAR)以及其他新技术(如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等)对地进行观测,为构建活数字地球提供描述地球动态变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数字地球构想是推动人类大踏步跨进信息社会重大战略步骤,有挑战也有风险。测绘是数字地球的基础,测绘工作者也将是构造数字地球的“尖兵”,也要求测绘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三、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展趋势。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例如近地空间航天器的导航定位,近地空间重力场的测定,大气层甚至电离层的信息;其支撑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处理电磁波信息和影像信息,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

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四、建议

本文漫谈了测绘学的发展及其与数字地球构想的关系。为在21世纪加速建设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我国的测绘学科和测绘事业,以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根据我国目前测绘事业发展的现状,从一个侧面(主要是大地测量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统一我国大地定位参考框架的建设,对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此举可望进一步加强部级的大地定位框架。

2.将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填补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空白。此举为统一陆海大地水准面,建立海洋高程基准,研究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

3.研究将陆地GPS定位框架向我国领海扩展的方案,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

4.尽快完成重建我国重力基本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加大力度支持对卫星测高数据的利用,为下世纪确定我国亚分米级或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储备,建立可在因特网上运行的新的重力数据库。

海洋测绘论文篇5

关键词:测量技术,数 字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M9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measuring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objects, measurement of new technology global positioning technology GP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S 3 S and digital photography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dvantages and th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surve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 measurement technique, number of words, inform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 网络技术、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实现了现代数字测绘技术代替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数字化信息也正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标志着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数字地理空间支撑条件。现在,我国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对测绘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传统测量学

传统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如何将地球表面的地貌及其它信息测绘成图,如何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并将设计图上的工程构造物放到实地上的科学 它的任务与作用包括测绘与测设两个方面 测绘是测定地球表面的自然地貌及人工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并按一定比例尺缩放成图,供国防工程及国民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管理和科学研究用,测设是将设计图上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实地标设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学按其研究的对象和应用范围可分为以下几门课程:

普通测量学,研究将地球表面局部的地貌及人工构造物测绘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这是测量学的基础。

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区域的点位测定以及整个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测定的理论和方法的。

科学摄影测量学,研究利用摄影和遥感技术获取被测地表物体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绘制成地形图和数字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的。

科学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阶段经行的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制图学,研究将地球表面的点、线经过投影变换后绘制成满足各种不同要求的地图。

2、 测量技术的发展

技术(GIS)遥感技术(RS)及数字摄影测量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测量科学也有着巨大的进步,现代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技术(GIS )遥感技术(RS )及数字摄影测量等各种新技术在测量学中得以研究和应用。

2.1 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美国军方在 1973 年开始发展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军事系统,由分布在六个轨道上的21+3个卫星组成,民用限制使用。大约1983年开始用于解决大地测量问题,它的基本定位原理是依据用户和四颗卫星之间的伪距测量,根据卫星在适当参考框架中的已知坐标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的坐标信号由卫星发出,基本观测值是信号由卫星天线到接收机天线传播的时间间隔,然后用信号传播速度将信号传播时间换算成距离。按照原理,只要同步观测三颗卫星即可交会出测站的三维坐标 RTK实时动态技术是在 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 GPS定位测量方式,是 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 RTK测量是将 l 台 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 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 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 0TF (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 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 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因此,RTK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测图及施工放样等各种工作中。

2.2 RS技术

遥感(RS )是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采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其几何物理性质和相互联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技术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环境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遥感技术就是利用物体的这种电磁波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从而判读和分析地表的目标及现象,达到识别物体及物体存在的环境条件的技术。

2.3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贮存、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它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空间地理数据分布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空间操作和分析方法,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乃至政府行政职能和企业经营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目前 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 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 GIS 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2.4 3S 技术

3S技术的集成,是 GPS, RS, GIS技术的发展,并走向集成,是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的集成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物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提供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物理信息,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 GIS则是对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的平台。

2.5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 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 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2.6地图学技术

现在,地图学已经朝着多层次 、多领域、多时态以及多功能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自动制图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地图学的理论、技术和工艺发生巨大变化。地图学技术发 展的关键是如何把遥感技术和其他快速更新地图信息的手段结合,研发出实用化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 统、地图自动编辑制版系统以及地图信息分析应用专家系统 。

2.7海洋测绘技术

在海洋测绘方面,海洋测绘技术向着高精度、全覆盖以及全过程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或卡尔曼滤波等方法可提高海洋测绘定位精度 ,研发航空航天遥感测深系统或高精度条带式测深系统来达到全面覆盖测量海洋信息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海洋测绘自动化过程,通过与海洋图自动制图技术的链接建立海洋图数据库,最终建立海洋测量信息系统。

3、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

3.1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 ( GI S )主要分为 2种,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测绘技术 主要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同时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地理信息平台。GIS的重要内容是地理信息数据,必须依靠现代测绘技术获得良好的地理信息数据。因此,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中起主导作用。

3.2为城市信息化管理提供帮助

测绘成果是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 、大小 、位置以及属性等测定的结果,能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提供重要帮助。测绘资料是一个各等级控制点坐标和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其含有极丰富和详细的地理信息,是城市信息化管理中有关地理信息的唯一来源。由于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能不同,其对地理信息了解的详细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在城市里同一块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 等管理部门需要信息量大且准确的较大比例地形图,因为其需要了解该区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土地使用情况,而供电供水部门需要铺设管线,则需要细化到单体房屋类型和结构的地形图。

3.3满足人们对地理位置信息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使用过交通 图等地形图,表明地理位置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测绘资料是绘制地形图的基础,因为构建高质量地形图的关键必须依靠准确详细的测绘资料 。随着 GI S与光盘存储技术、可视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以及与 GPS和遥感技术 ( RS)的集成,将使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使人们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适时处理 ,例如进行车辆定位、手机定位等 ,从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地理位置信息的需求。

海洋测绘论文篇6

关键词:海洋测绘精密定位;GPS;水深测量;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ocea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has made a lot of improvement.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have all-weathe, high precision and so 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a water depth and precision positioning in the measurement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GPS in the sea water depth measurement precision positioning and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Keywords: Marin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cision positioning; GPS; Water depth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P71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地球科学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也开始日益深入的对海洋进行研究。海洋测绘面临了大量的深海水下地形测量、海图测绘,以及近岸浅海地区港口工程施工、海底滩涂测绘、航道测量、港口清淤等工作。我国在海洋测绘工作中常用的传统测量方法,如测深铅鱼、测深杆、六分仪和罗盘定位、测深绳等很难完成当前的各种工作,这些测量方法效率低下而且精度太差。利用传统的方法和仪器只能粗略的绘制海图,很难完成较高要求的探测工作。随着卫星定位、遥感探测、激光测深和声波测深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些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海洋测量,逐渐的走向了现代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时代。

1海洋测量精密定位中运用GPS定位的方法

由交通部海事局组建的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GPS定位系统(RBN/DGPS),已经正式的投入使用,系统由20个基准台站组成,达到了300km有效工作距离,把我国海道测量的工作区域基本覆盖,定位精度在5m以内,能够满足沿岸海道测量大比例尺绘图对定位和导航的精度要求。但其测高精度同样无法满足基于GPS技术的水位改正方法的需要。GPS-PPK技术也就是双频GPS动态测量数据的事后精密处理技术,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有着极高的测量精度。而且GPS-PPK技术工作中也不需要数据链进行实时通讯。

本文笔者结合海洋测量规范要求,在考虑大地高精度要求、实时导航的需要、设备运转成本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精密海洋测量的定位工作系统要结合GPS-PPK动态数据后处理系统与实时导航定位系统即无线电指向标差分GPS定位系统(RBN/DG-PS),采用这种两者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工作流程图1所示的那样,由RBN/DGPS系统提供实时导航定位的支持,提供定位数据精度超过±3m的实时定位。由双频载波记录载波相位数据,同时观测部分相位测量。进行数据后处理时,计算出的水平位置可以精确到米级精度,同时用于改正水位的GPS大地高也在这时可以计算出来。大地测量型双频GPS接收机要配置到每个基准站,使用笔记本或者台式机就可以完美测量数据的直接采集。

图1精密海洋测量设备示意图

GPS测量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突破了传统海洋测绘的空间限制,从而成为控制测量、海岸地形测量、高精度的海洋定位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借助差分GPS技术,还能完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物探定位的工作。开展海洋物探定位工作时,一般都是先在附近海岸设置好一个固定的基准站,把差分GPS接收机安装到两艘不同的地震船上。有一艘地震船按照预定线路在前面行进,通过行差分GPS导航和定位系统,每隔一定的时间或者一段距离,向海底岩层发出人工控制的地震波,而另外的一艘地震船跟在后面接收地震反射波,把GPS定位的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在地层内,地震波具有传播的特性,借助分析这一特性,可以对地层结构进行准确的研究,借以寻找到具有丰富石油储存的储油构造。接着分析地质构造的特点,寻找合适的钻孔位置。根据预先设计的孔位,借助差分GPS技术,能够准确快捷地建立安装钻井平台。操作的过程中,是在海岸基准站和钻井平台上设置GPS系统,把GPS天线安装到钻井平台的四周,信息通过四个天线的接收汇入到同一个接收机,基准站观测的数据,通过数据链电台也传送到钻井平台的接收机上。利用钻井平台上的计算机将五组数据进行同时处理,这样就能计算出平台的倾斜、旋转和平移,就可以对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实时的检测。

2利用GPS技术精密测量水深的方法

2.1水深测量中应用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

在当前的水深测量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相比于以往的单波束采集系统的测量工作,每一次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的采样,垂直于航道方向上的数以百计,不同水深的数据都能直接的获取。因此,能够精确和快速地测量一定宽度范围内测线两侧多个点的水深,清晰准确地对海底地貌进行探测。在测量过程中,利用GPS定位和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测定该点的水深,就能快速测绘海底地貌。如图2所示,展示了多波束测深系统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图2多波束测量系统发射接收波束示意图

2.2数字测深仪和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2.2.1水深测量的基本作业方法及步骤

主要通过作业系统和承载测船,实现水深测量的作业过程,数字测深仪GPS接收机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构成了作业系统。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测前准备采集外业数据处理内业数据输出成果等。

(1)水深测量前期准备工作:第一,架设RTK基准站,基准站要选择架设在探测区域的中心地带,位置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第二,点校正是借助1980西安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和已知的测区两点的WGS84坐标,求出转换参数。第三,测深作业线的初步布设。如果要重新布设已有测量断面,可以采用加密的方法。

(2)采集外业数据。第一,检验基准站坐标。排除基准站坐标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因素,如参数错误等。第二,连接测深作业系统,并启动。要完成以下工作:测深仪与定位仪接口测深仪配置接收机数据格式改正天线偏差等。完成校正后,接下来才能进行测量。第三,水深测量原理:水深Zm=Z+ZO,水底高程H底=H-(h+Z)。Zm为绘图水深,ZO为设定吃水,Z为测得的水深。水底高程为H底,H为RTK测得的高程,h为测深仪探头到GPS天线的高度。

(3)处理内业数据。处理内业数据指的是对水深测量数据利用相应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制成水深图和水深统计分析报告等所需要的测量成果,并输出成果。

2.2.2GPS-RTK水深定位

选择好坐标系。依据业主要求或所提供的当前已知点的坐标系进行坐标系统的设置采用动态GPS-RTK方法,先参数求解,再进行坐标比对将基站摆设在地势较高的山头或房顶上,移动站实地测得各个已知点的坐标,用坐标转换软件求解出测量范围内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四参数)。

3水深测量误差来源及精度分析

水深测量工作中采用无验潮方式时,由于RTK高程的可靠性、船体的摇摆、同步时差、采样速率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这些误差要比RTK定位误差高出很多,这一情况严重地制约了提高无验潮方式水深测量精度。

3.1RTK高程可靠性

在测量水深的过程中,RTK高程的可靠性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作业之前,可以比较人工水准观测与使用RTK测量的水位,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要想保证作业的精度,可以利用已经采集的RTK高程信息数据,提前绘制水位曲线图。对曲线的平滑程度进行仔细的分析,寻找RTK高程是否存在部分点或单个点急剧降低或升高的情况,然后对个别高程点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正。

3.2船体摇摆姿态和动态吃水的修正

可用电磁式姿态仪修正船的姿态,修正包括高程的修正和位置的修正。船的航向、纵摆和横摆等参数都可以通过姿态仪输出,借助专用的测量软件可以修正这些参数。动态吃水改正是船体自重下沉加上测深船的静态吃水深度和颠簸的总和,得到的是一个不定值,往往都是平均值。

3.3延迟级采样速率造成的误差

瞬时采集的密度和精度受到GPS定位输出更新率的影响。目前,采用RTK方式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达到20HZ的GPS输出率,而不同品牌的探测仪在输出速度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数据输出的延迟差距也很大。因此,水深数据的测量时刻和定位数据的定位时刻的时间差导致定位延迟。可以在校正延迟中进行修正,修正量可以使用经验数据,也可以利用计算斜坡上往返测量结果得到的数据。

4结束语

海洋测绘论文篇7

关键词:声场模型,简正波,水声学

 

1.引言

从不同的物理角度看待波动方程,可以建立不同的声场模型,对应不同的数值解算方法。随着波传播理论的发展,海洋声学领域中的多种数值模型应运而生。根据不同的声场模型选择不同的声场计算理论是提高声场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的声传播模型大致可分为简正波模型、射线理论模型、抛物方程模型、快速场模型和多途展开模型。这些模型是水声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中,简正波模型是比较经典的声场模型,它具有模型精度高,物理意义明确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声学研究。

2.简正波模型原理[1]

简正波模型假设声场环境与距离无关,然后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波动方程。首先把海洋看作硬质海底,水深为常数的水层。声速c(z)与介质密度r(z)是与深度有关的函数。点声源位于zs处,这样声场应满足非齐次赫姆赫兹方程,由于是圆柱对称的,非齐次方程可写为:

(1)

带入边界条件后,可以解出在远场条件下,声压场可以表示为

(2)

式中: kn为第n号简正波的波数,βn为简正波的指数衰减因子,un(z)为正交归一的本征函数,r为声源距离,z,zs分别为接收水听器和声源深度,w为声源角频率。简正波解是波动方程精确的积分解,它是用简正波(特征函数)来描述声传播,每一个特征函数都是波动方程的一个解,把简正波迭加起来,以满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就得到简正波解。

3.基于简正波模型的计算程序――KRAKEN程序[2]

简正波模型的精确解很难得到,目前工程上常用数值解法得到简正波模型的解。目前,基于简正波理论的声场计算软件有KRAKEN,SNAP,SNAPRD和ORCA,但是还没有能够快速解算三维声场的理论模型。下面介绍常用的一种简正波计算程序――KRAKEN程序。

KRAKEN是在直角坐标系和柱面坐标系下处理径向相关问题的简正波程序,其中与径向相关的解采用绝热耦合简正波方法给出。KRAKEN程序可以自由选择绝对软、绝对硬、均匀半空间等边界条件,能够处理分层介质环境,考虑了界面的粗糙度和弹性介质的情况,并可计算表面和底部平面反射系数。求特征值的方法有效的保证收敛。,水声学。

KRAKEN程序实际是由很多子程序组成,不同子程序完成不同的任务。按其功能主要完成下面3个任务:

(1)模式计算

模式计算程序包括KRAKEN、KRAKENC及KRAKENL,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读入环境文件(ENVFIL),计算出各阶简正波的波数,相速度以及深度方向的声场值等,并且存入到MODFIL和SHDFIL中。

(2)声场计算

FIELD:计算水平方向上各点的声场值。对于环境与距离有关的问题采用绝热近似或单向耦合模式。

FIELD3D:使用绝热近似理论计算三维可变环境问题的声场。需要输入一个附加的海底环境参数文件FLPFIL。,水声学。

(3)绘图程序

PLOTSSP:绘制对应声场环境的声速剖面图。

PLOTMODE:绘制计算出的各阶简正波模式。

PLOTTTLT:绘制某一确定深度上沿水平方向的传播损失。

PLOTTLD:绘制某一确定距离上沿着深度方向的传播损失。

POTFIELD:采用直角或极坐标绘制二维声场传播损失图。

PLOTXYZ:绘制声线图。

4.数值仿真

声场计算是水声学理论研究的前提。,水声学。下面分别给出几个典型的海洋声场环境,生成环境文件然后利用KRAKEN程序计算出海水声场的分布,并分析计算的结果。

假设某海水声场海深2000米,海面是绝对软边界,沉积层厚度为200米,海底是硬质海底。海水中声速、沉积层声速以及密度已知,声源位于440米处,声源频率50Hz。

利用生成的环境文件,用KRAKEN程序计算生成模式文件MODFIL,用模式绘图程序PLOTMOD将该声场的简正波模式绘制出来,如图所示。图1是第1、2、10阶简正波幅度随深度分布图,图2为所有的简正波模式,共有21阶。

图1 频率50Hz时第1、2、10阶简正波模式

图2 频率50Hz简正波模式分布图

利用计算出的模式文件和生成的FLP文件就可以将上述海洋环境下的声场分布绘制出来,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层声道,声波能量集中在声源深度440米的一个声道层内,这一仿真结果和声速梯度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图3 声场分布图

5.结束语

简正波模型虽然精度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当简正波阶数较多时,简正波计算量增大,因此简正波不适合处理高频深海问题,而适合低频远距离求解,能够给出声场严格的解析解。,水声学。第二,求解宽带信号或脉冲信号时,简正波理论只能进行逐个频率单独计算再叠加合成,计算量很大。,水声学。第三,对于非水平分层介质问题,对海底地形、声速、密度等海洋环境参数变化剧烈的传播问题只能用耦合简正波方法,但其计算量非常巨大,对于实际应用是不可取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理论计算,作为检验其它方法的标准。,水声学。第四,本征方程的求解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几种特定的介质情况能够获得本征方程的严格的解析解,而在绝大多数海洋环境中只能通过数值近似方法求解。这些近似方法有WKB近似[3]、WKBJ近似、WKBZ近似等。由于这些原因,简正波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目前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研究快速精确的声场模型。

参考文献:

[1]刘伯胜,雷家煜.水声学原理[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3

[2]PorterMB.TheKRAKENnormalmodeprogram[CP],SACLANTUnderseaResearchCentreMemorandum(SM-245)/NavalResearchLaboratoryMem.Rep.6920(1991).

[3]HenrickRF,BrannanJR,WarnerDBandForneyGP.TheUniformWKBModalApproachtoPulsedandBroadbandPropagation[J].J.Acoust.Soc.Am,1983,74(1464-1473.

海洋测绘论文篇8

关键词:水下地形测量;无验潮法;航道测量

中图分类号:U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5-0037-02

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在陆地测量和放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在海洋测量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也已经兴起。RTK在水深测量上的应用分为两大类:无验潮方式和验潮方式。本文主要介绍无验潮方式的应用。

无验潮方式就是在测量船上直接用RTK测出某点的三维坐标,而不需要岸上人员观测水位,它在水深测量中有着独特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海洋的大面积水域测量中,由于水位存在坡降比,要测区内按距离分块设几处水位观测点。每个点至少要配一个工作人员。这样不容易求出准确的水位数据,且工作效率不高。而无验潮方式改进了测量工序,减少了测量人员,提高了工效。此外,RTK测量高程精度的提高也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一、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原理

当前RTK GPS技术的实施方式是,利用GPS基站和流动站,进行平面和高程观测。假定:相对于某项目的高程基准面,流动站的天线高为H2,换能器的瞬间高程为H3,水底点O的高程为H0,H为测深仪测出的水深值(图中的-H0表示大小和H0一样,但方向相反)。

假设换能器长度为L,由图1中可以看出:

H3=H2CH1-L

H0=H3-H (1)

根据(1)式求出H0,测点的平面位置由RTK实时测出,则水下地形测量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上述测量方法集潮位测量与水深测量于一身,直接获得水底点的高程,操作和实施比较方便、快捷。

二、航道水深测量的应用

水深测量的作业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数据通信链和便携式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组成。测量作业分三步来进行,即测前的准备、外业的数据采集测量作业和数据的后处理形成成果输出。

在湘江航道测量中,为满足航道整治施工图使用的需要,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需对该水道进行1∶2000水下地形图测量。测区内早期施测的I、II级导线点和IV等水准点,可以作为1∶2000水下地形图测绘控制点。

作业采用的仪器设备软件有:美国天宝R6双频RTK接收机2台套,其中1台作为岸台(基准站),1台为船台(流动站),SDH――13数字化测深仪1台,便携式计算机1台,中海达海洋导航测量成图软件1套和南方CASS7.0成图软件1套。

(一)测前准备

1.进行点校正(求转换参数)。为了保证RTK的定位和高程测量精度,测区周围至少要有3个已知高等级的测量点,且这些点连接的几何图形能够把测区包围在里面。图2是选择A、B、C、D、E五个校正点的情况。

2.建立任务,设置好坐标系、投影、转换参数及图定义。

3.作计划线,在电脑上做好测量断面的布设。

(二)外业的数据采集

1.在GPS控制点上架设岸站,输入控制点坐标。

2.设立岸台后,船台到附近的控制点进行检测,以确保岸台坐标和各项参数输入正确。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GPS RTK数据采集工作。

3.将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和便携机等连接好后,打开电源。设置好记录设置、定位仪和测深仪接口、接收机数据格式、测深仪配置。把GPS天线至探头的高度填在天线高处。

4.根据导航指示,沿计划线进行水深数据采集。

(三)数据的后处理

在数据后处理软件中输入绘图水位,将水深文件中的测深仪测得的水深和GPS高程换算成基于绘图基准面的水深。然后和定位数据一起导入成图软件中编辑水下地形图。

在湘江航道测量项目中,同时用验潮方法测量了三段水深。无验潮方法测得的数据经过与之对比,水深差值基本小于0.1m。经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证明无验潮方法是可行的。

三、作业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有关岸台的问题

1.因为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所以:(1)选择地势较高、较开阔的控制点架设岸台,电台天线要尽量高;(2)电源电量要充足,否则也将影响到作业距离。

2.RTK高程要保证精度,所以要精确量取天线高,并设入岸台中。

3.岸台中输入根据已知点坐标转换出来的WGS-84坐标,输入已知点高程。

(二)有关流动站的问题

1.记录要限制为RTK固定解。

2.精确量取天线高(天线至水面的高度),测深仪吃水改正参考同一水面线。

3.差分天线要尽可能的高。

(三)有关绘图水位的问题

湘江绘图水位变化较大,每公里约变化0.2m。所以水深数据换算时分段处理,内插绘图水位数据,保证段与段之间的绘图水位差值小于0.1m,这样每个绘图水位控制的换算范围约为500m。

四、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优劣性

(一)与传统的验潮法相比,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特有的优势

1.无须验潮数据,减少工作量。验潮法需要专门的人员测量水位或者到相关部门获取测量时段的水位数据。无验潮法只需在采集水深的同时在同一台电脑上采集GPS三维数据,这样起码可以减少一个读水尺的工作人员,还不需建一个或多个验潮站。每个水位都同步、精确,提高精度。GPS高程数据更新速度达10Hz,每个水深点都对应精确的水位值,无须内插或外推整个区域的水位。

2.减少浪涌等引起的误差。验潮法测量中由于浪涌影响,探头上下起伏使得测得的水深有瞬时误差,在最终的数据中无法消除。而无验潮法是通过GPS天线高程来推算水下高程的,天线与探头的相对位置固定,无论船怎样上下波动都不会改变处理后的水下高程。

3.数据处理方便、快捷。由于所有的数据都采集到一个文件中,并且存在计算机中,减少获取和编辑潮位数据的时间,能即时进行后处理,编辑水下地形图或断面图。

(二)与传统的验潮法相比,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缺点

另一方面,相对而言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缺点是:必须用RTK型接收机,这种接收机价格相对高一些。

五、结论

随着GPS-RTK技术的不断发展,GPS-RTK所测得的高程数据更可靠准确,而且其覆盖范围大大提高,使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尤其是对于在宽大的河口进行施测作业,因为在这种地方潮位的变化非常大,实际的潮位值和验潮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值较大。利用无验潮技术进行水深测量,使得水深测量这项工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轻松、高效,所以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值得在航道水深测量乃至其它水下地形测量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吴栋材.水利工程测量[M].测绘出版社,1993.

[3]胡家明.水上测量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海洋测绘论文篇9

关键字:CORS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对比试验

Abstract: Applyi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network RTK technology establishs the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and the height-finding technique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positioning satellite service system (CORS). With the technology, we conduct the topographic experiment under CORS unchecked tide in the waters near Ningbo at large scale, whose results was being contrast test with the data and underwater terrain results processed under traditional tidal operation mode.

Keyword: CORS unchecked tide; underwater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ontrast test

中图分类号: O357.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NBCORS与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联测,NBCORS的高程测量事后转换精度已经满足图根控制高程测量的要求。利用NBCORS对宁波沿海地区高等级控制点进行了测量精度检查,平面精度优于±2cm,高程精度优于±5cm。

由于NBCORS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只能保证规划区内陆地上的高精度测量,且陆地与海洋的重力异常不同,附近海域的高程测量精度并没有经过鉴定。对此我们以实验为目的,在宁波市某海域利用NBCORS进行大面积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同时在测区以外布设人工验潮站,利用人工验潮资料进行后处理,与CORS无验潮测量事后处理成果进行对比,以供参考。

2 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原理

通俗的讲,无验潮方式就是在测深仪探头测量水深的同时,RTK流动站实时测量探头位置及水位数据,并将采集时间,探头位置、水面高程、深度数据汇总到一个文件中储存。

如图1所示,GPS接收机至水面高为H0,探头吃水为H1,t1时刻探头测量水底a点的深度值h。通过在测深、导航软件中正确设置H0、H1,可以直接得到瞬时水面高程A及瞬时水面A至水底a点的距离。

由此可以得到,水底a点高程=A-(H1+h),上述测量方法集潮位测量与水深测量于一身,直接获得水底点的高程。

3 海上试验

3.1试验方法

按照《海道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测线布设和海上作业。将采集记录的测量数据分别按CORS无验潮模式和传统人工验潮模式两种方式处理,对两种模式所获得的数值成果、图形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GPS测高模式所获得潮位数据与验潮站人工观测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检核基于NBCORS的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精度,以及所获取测量成果的可靠性、精度及其误差分布特性。图2为本次试验的作业区域及验潮站分布示意图,测区最远处边缘距宁波市海岸线约10Km。

3.2 “RTK验潮”潮位与人工潮位比较分析

利用NBCORS在线坐标转换后处理软件,我们可以得到RTK实时测量的潮位数据,如图3为RTK验潮值与人工验潮站数据对比图形。由于作业区域距验潮站2较近,可见RTK验潮值曲线与验潮站2曲线基本相同。

从表1可知,由于测区位于两验潮站中间,在理论上测高曲线应该位于两验潮站潮位曲线中间,而实际上与理论曲线相比存在l0cm 左右的系统差,根据文献[3]的研究结果,可能是船只的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量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基于高精度RTK测高的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模式能够有效地消除船只动态吃水等因素对水深测量成果的影响。

3.3 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内符合精度分析

《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对主检测线交叉点不符值进行系统误差及粗差检验,其主检不符值限差为:水深0~20m时为0.5m;水深20~30m时为0.6m;水深30~50m 时为0.7m;水深50~100m 时为1.5m;水深大于100m时为水深的3%。同时还规定超限的点数不得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15% 。

从上面的主检测深线深度比较表可知,水下地形测量成果完全满足《海道测量规范》的质量要求,同时验证了RTK无验潮作业模式的可靠性。

3.4RTK无验潮作业模式与传统作业模式成果比较

我们对RTK无验潮作业模式和验潮作业模式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比较。RTK无验潮作业模式与传统作业模式处理的水深成果比较见表3、表4。

从表3可知,按RTK无验潮作业模式获得的成果与传统作业模式获得的成果存在10cm左右的系统偏差,如前所述,该系统差主要是由传统作业模式不能准确完成测量船动态吃水改正引起的。

4 结论

两种作业模式采用相同的测量数据进行后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平面位置一致,水下高程值不同。通过对两种方式处理后的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全面比较,剔除粗差后两种作业模式下生成的等深线基本相同,两套成果较差不会随着离海岸线的距离(离岸10Km内)增加而有趋势性的变化,也不会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而有趋势性的变化。也可以认为NBCORS与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联测后的高程测量精度,可以满足由海岸线向海洋延伸10Km的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永忠.GPS测高技术在无验潮水深测量中的应用.海洋测绘,2005

[2] 王真祥.胡国栋.DGPS RTK技术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初探.海洋技术,2001

[3] 李连功.论测深仪换能器动态吃水.海洋测绘,2000

海洋测绘论文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内涵 海事 测绘

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曾经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箩螃蟹互相纠缠在一起,生掰硬拉,必然断脚,如果把这箩螃蟹放进水中,螃蟹们无需别人拉拽,必会互相松开。解决现实中各种问题的“水”,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科学发展指导下的客观规律。我们在筹划工作、处理事务中,依据客观规律就事半功倍,相反,将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

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理论统领各项工作。广州海事测绘中心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属下的三个海事测绘单位之一,代表中国海事局出版华南地区民用航海图,负责华南沿海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三十多个开放港口、航道、港池的的周期性测量及相应近一百幅海图的出版工作,旨在为水运经济的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现势的航海保障服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海事测绘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航海保障服务水平和能力,早日实现“争当海事测绘系统排头兵”的目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它要求我们不拘泥于固有的发展模式,不断克服惯性思维方式,具备先试先行的勇气和智慧。作为中央直属单位,坚持解放思想,突破发展困境,最重要也是最具可行性的一条路子就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主动作为,为地方服务,变被动完成任务为主动高效服务,这样才能抓住发展的主动权,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被发展趋势推着走。海测大队围绕“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海事形象、推动地方发展”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大量努力。一是保障涉水重点项目,服务交通基础建设。主动承担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水下结构物扫海调查专题测量项目,以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克服作业过程中强冷空气影响和跨水域作业等困难,凭借一流的测量设备和一流的技术水平,规范作业,精细扫测,严谨分析,形成《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水下结构物扫海调查专题研究报告》。二是开辟水上快速航路,服务现代交通体系。

充分发挥海事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的优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两年多时间对相应区域作了全面的勘察、测量和制图,并联合通航管理部门组织有内河航行经验的专业人员,编写了《珠江航行指南》1-4册,并制作了相应的电子海图,填补了珠江水系资讯的空白。开发建设“珠江口水文信息系统”,向航运用户提供实时水文信息,为船舶航行提供安全保障信息一体化服务。三是提供海事测绘技术支持,服务地方港口建设。积极参与地方港口工程建设,先后完成广州港、洋浦港、蛇口港、潮州港、东莞(虎门)港、汕头港、深圳大鹏湾、湛江港、钦州港、惠来靖海湾等地方港口、水域的测量服务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并且为通航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通航尺度。建立健全南海海区海事测绘应急预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走自主创新道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的质量、数量、范围、速度左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进程,可以说,科学技术主导和引领着经济发展规律,这在海事测绘50年的发展历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近年来,海事测绘的科技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具备了从沿海港口到远洋的综合海洋测绘能力。从六分仪到微波定位仪到卫星定位仪,从水砣测深到单波束到多波束扫测,从手工绘图到机助制图到电子海图,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到信息化,海事测绘生产力的每一次跨越都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眼光聚焦于海事测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持续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始终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海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拓展各类航海图书的品种和信息服务,制作了各类专题图和航行图集;开展了电子海图的研究和应用,制作并推广应用港珠澳高速客船电子海图;建设珠江口水文信息系统,通过因特网和手机短信提供及时的风速、风向和潮汐等水文信息,提高了航道的承载能力,获得2010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成功开发了栅格电子海图,弥补了国内生产栅格电子海图的空白;革新海图小改正工艺,采用“海图桌小改正软件+塑印机”的模式代替原先使用针式打印机进行小改正的简单模式。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长远,把职工个人价值和单位集体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海事测绘文化建设和干部人才培养力度。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目前共有职工191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计船舶)66人,具备高级职称资格21人,中级职称资格24人,助理职称资格21人,拥有A、B级国际海道测量师6人、A级国际海道制图师1人。针对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已经制定出一套有效措施,明确以技改项目和课题研究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继续加大与港澳、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大行业专家型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复合型领导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大后备干部的交流锻炼,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实现海事测绘科学发展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