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06:06:15

运维管理论文

运维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阀控式蓄电池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一、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专业的。因此,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电源专业同其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也应采用双路供电,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

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以保障安全供电,易于监控,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供电,单机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变模块,1个子框一般插3~4个,逆变模块均流输出,实现N+1容量冗余,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约需1.5万元)及其维护,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约需0.4万元),6KVA的逆变器(4个1.5KVA模块)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减少故障环节。

2.2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直流系统)或交流(UPS系统)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理论上可到20年,但在实际使用中,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正极因析氧反应,水被消耗,H+增加,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板栅腐蚀加速,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蓄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2.2.2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每下降1℃,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应予以更换。

结语

虽然通信电源不是通信网的主流设备,但它却是整个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必须看到,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重心,确保重点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因电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通信网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系统论,思维方式,建筑工程管理,优劣

我国的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理论观点认为,所有建筑工程管理规定都是一种不可以改变的定律,适用于任何状况,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应该采用的唯一指标。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无论哪一个施工环节都会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且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在联系,建筑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这些内在的联系的认识,发现它们之间的影响因素,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或者是思维方式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

1、系统论简介

1.1、系统论的含义

系统论是对一个系统的规律以及内在结构的探究,并且要求在探究过程中必须将研究对象看做是一个整体,利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来确定它的结构或者规律。系统,是由若干个需要互相支撑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并且将各自独有的功能加以整合,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这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组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相互叠加。这种带有一定复杂性的系统,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任何一个部分的自身功能。此外这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动态的系统,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以便进行各种事物信息之间的交换。

1.2、系统论的特征

系统论主要是针对系统与局部之间的关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联、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联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动态性、目的性以及全面性。

基于系统论的思维视角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探究,它涵盖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前期、管理中期以及管理后期进行实时调整与运行,并且将设计与施工、人工与物质信息统一整理,并且进行二者或者是多者之间的有效组合,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2、系统论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

2.1、以系统论的思维看待建筑工程管理。

以系统论的思维看待建筑工程管理就是要将要把建筑工程管理看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描述,分析它的内在结构与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对这个系统中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影响因素的研究都是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规律的摸索过程。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理论观点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系统,甚至是改变系统,使得管理系统之中的各种因素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而使系统得到优化。

2.2、系统论思维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大,并且这种影响是一种动态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决策必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在这个过程中以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的思考,能够更加神恶如的认识问题的本质,可以不断的深入探究与改进,为提出合理高效的管理对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并且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正在极力引进与使用系统论思维模式进行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2.3、以系统论思维模式为基础,从微观视阈下探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要素。

基于系统论思维的微观建筑工程关系内容包含了多个方面,主要有对建筑项目的文件管理、对建筑项目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等方面,这是对建筑施工行为的一种内在要求与规范,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完成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进展。

3、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思维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当前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中使用系统论思维模式进行工程管理,然而一些建筑企业依旧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分析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比两种模式可以发现基于系统论思维方式的建筑工程管理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

3.1、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思维模式的优势。

(1)、这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转变,将管理人员脑海中固有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与搭配。它可以为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切实可靠的决策,是对传统管理机制的改变与整合。

(2)、任何项目都必然伴随着繁杂的管理环境,管理人员不能对任何一个问题进行单一条件的判断与解决,所以系统模式的运用是必要的。而我们也应该清楚,系统论思维方式是传统思维方式的母体,而传统方式仅仅是系统思维模式的一个分支。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对于相对单一、相对简单的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传统的、静态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而对于相对较大的、环境叫复杂的问题,就必须使用系统论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这是一种动态的解决策略,也是对它的动态性特征的最好诠释。

(3)、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整个管理工程的进程,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视角下对全局进行掌控。

3.1、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思维模式的劣势。

(1)、以系统论的思维模式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时候必须将整个建设项目的全部环境因素考虑周全,而在管理人员没有掌握全部相关信息之前不能够做出管理决策。因此,当需要管理者做出紧急决策的时候这种方式有它自身的局限性。

(2)、在获取系统信息时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会花费较多的管理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管理,需要较多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需要专业人员之间的互相配合与协调,这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

(3)、当下,基于系统论思维方式的建筑工程管理运用的还比较少,所以每个建筑企业的管理高层对中这种模式还不是很熟悉,缺乏一个相对成熟的文化环境对这种思维方式作支撑。

4、结束语

系统论思维方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新尝试。这种模式运用,有助于管理者对于建筑项目全局的掌控,是建筑企业保障工程质量与最终效益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毛龙泉,成虎.基于系统论的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责任认定体系的构建[J]. 工程质量,2009,(11):53-59 .

运维管理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标识,TPM,RCM

 

0 引言

设备房标识系统立足点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现行的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推广中,本着服务地铁运营的宗旨RCM,加强设备的管理,改善设备维护环境,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一方面满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注重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论文的格式。

1 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

1.1 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又称全员生产维修RCM,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要求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且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职工全体参加。其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

1.2 可靠性维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RCM,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论文的格式。

2 维修理念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运用

2.1 设备现场管理的可视化与定置化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切质量、成本、设备、安全、环境的管理,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作业上。现场管理就是将作业整体的状况以及每个人的工作RCM,都实施管理“可视化”,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看得见,并“一目了然”,使作业调整,可以随时进行和确认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能按期、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定置化与可视化

结合TnPM/TPM设备现场管理可视化和定置化理念,本着“一切为服务运营”的宗旨RCM,在标识系统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设备维护的可视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可视化和定置化管理中,应遵守5个原则:⑴ 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⑵简约:简明,易懂,具有约束力;⑶鲜明:色彩一致、含义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实效、服务于地铁运营;⑸严肃:全员参与、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错必改、一视同仁论文的格式。

2.2 设备维护可靠性

设备房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的需求,结合RCM理论RCM,制定维护管理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维护管理步骤

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需要根据设备维护的历史资料,不断分析、研究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维护策略,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RCM,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图3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关键设备标识

3 结语

设备房标识系统是本着“为运营服务”的宗旨,融合了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为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地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改善设备房维护环境,提高员工的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瞿德智,谢忱.TPM 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李志伟.浅谈设备管理与维修[J].机械管理开发.2002.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运维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油气储备 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油气储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设备设施在油气储运工业中的贡献越来越大,设备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水平也在飞速发展,对油气储运设备更是提出了要求和压力。如何减少设备故障、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设备运行效益的最大化,始终是石化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油气储运设备存在的问题。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随着石油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油气储运设备也随之增多。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油气储运设备出现了众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油气储运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石油工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油气储运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 设备故障带来的问题。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操作压力的波动、工艺缺陷、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管线的腐蚀、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等,都容易造成泄漏及爆炸。

(2). 使用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使用防爆设备及电器是为了避免逸出的可燃性气体接触火花之后,发生火灾和爆炸等重大事故。但在油气储运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在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防静电措施不足。油气在管道里因摩擦存在静电,不导走静电,电荷可能积累,进而产生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 违章作业。动火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不可以用火的时候违章动火都会增加油气储运的危险性。

2. 设备设计理念不完善。

我国的油田储运系统由于油田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从而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我国油气储运发展较晚,现在仍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由此我国研究出了降凝剂,填补了该领域的部分空白,而且高性能减阻剂的研发也使得我国更接近国际水平,部分管道甚至可以在常温下输送油气。但是我国原有的运输过程中大多还是采用能耗高、管输损耗大的加热方式进行运输。再者,我国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性因素研究不足,设计技术缺少数据库的支持,同时,也没有形成相配套的集成网络系统。

3. 油气蒸发严重。

目前,从油田炼油厂用户的周转环节繁杂,油气损耗量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在石化、石油企业如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库、加油站等油品装卸操作频繁的工作环节汽油等轻质油品中易挥发的有机组分会大量汽化逸出。按全国目前原油的年使用量2. 5×108t估算,全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总损耗量将达到7. 5×106t/a以上,相当于一个大油田和炼油厂的采炼量,价值3×1010RMB以上。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物质是轻组分,因此,油品蒸发不仅造成数量的损失,还将引起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由于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超过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

三.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压缩机定期保养和维护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做:第一,在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保压缩机系统内不存在压力,或者同其它压力源断开连接,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同时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第二,新买的压缩机第一次运行500h要换新冷却油,此后每4000h更换一次,并按这个周期换油。如果一年运行不到4000h,更换周期为一年;第三,要确保皮带保持张紧。每运行2000h左右要检查皮带的松紧度。

实行“三定”制度。

油气储运中的主要设备,要实行“三定”制度。“三定”制度主要是指定期检查、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是指的是大修过的设备或者新购进的设备,必须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试运转,磨合期内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查看磨合情况,在确定运行正常后才可以交由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做法,设备的机件不会过早的损耗,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定人操作是指每一部设备的操作人员要训练学习,并且进行考试,考试通过才能操作设备,多人操作多班制工作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定期维护是指设备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定期的对设备的主要机件进行维护检查。在设备的使用中,出现问题和故障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及时并且准确的发现问题所在、故障出处,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当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必须送修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当没有维修的条件时,不可以强行拆修,以免破坏维修质量。设备维修工作就施工生产的特点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并逐步由目前的排障性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应当每月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保养,实行严格的点检制度,掌握设备实时的技术状况,预防事故发生,从而延长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比如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每月都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对设备的振动情况进行检测,当出现异常振动检测结果时,要对这种设备再进行单独检测核实,并将结果告知油气储运公司,使公司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避免耽误生产,从而减少损失,保证设备平稳运行。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起步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当更深地强化管理、创新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促进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 浅析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9期

[2] 毕磊 杨健 浅析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7期

[3] 孙波浪 SUN Bolang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1年7期

[4] 李之尚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3年19期

[5] 欧阳力科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轻工设计》 -2011年6期

运维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设备的管理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查找平时设备出现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查找出原因就要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总结经验,按照相应的措施予以实施,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1.设备管理的理论分析

1.1设备管理的概念

21世纪的设备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后的管理,管理的水平也有了高质量的要求,设备的管理经过可以通过经验和先进的维修理念的引入,将整个系统的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囊括其中,其中就包括选材、安装和维护等环节,进行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果,使得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引进质量更高的材料,在运行的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所谓的设备管理[1]。

1.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

在整个系统运行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设备损坏的情况,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引进的设备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这是选材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的设备磨损导致的设备损坏,这就是后期的维修工作出现了漏洞,因此设备的寿命周期就是从设备引进的时间算起,到设备维修后再维修直到设备不能投入工作为止, 这就是设备的寿命周期。那么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就是从开始设备的购买到设备工作期间的维修费用,整个费用的总和就构成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为了保持所购买的设备具有高质量,设备的寿命周期更长,就要详细的了解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经过理论的了解,企业在今后的设备选购和设备维修方面就有了理论保证,通过经济的结合使得整个系统都能在良好的经济效益下运行。

1.3可靠性工程理论

设备的可靠性指的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按照运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工作,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设备的可靠性与设备的经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设备在运行的时候能够保证稳定的运转并且不会发生严重的故障,这就为企业减少了一部分的维修费用,这就是设备的可靠性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可靠性也不是越高就对企业越有利,因为可靠性要求的越高企业在购买的时候就会付出更高的投资资金,这对于一些企业是不利,因此设备的可靠性的选取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企业运行的要求高就选取可靠性高设备,相应的就选取可靠性与企业运营相当的设备。

2.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特点

2.1港口机械设备的特征

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相应的带动了更多的企业走向高要求的方向,就要求企业的设备具有高效率、更人性化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跟随市场发展的脚步,企业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今后的设备应该向着以下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之后的企业需要资源的整合,没用的部分将直接被淘汰,因此以后的设备要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型的设备可以节约更高的成本和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将来的设备发展方向一定是高速度化,只有生产的速度更高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高效率和高速度就需要设备能够拜托人工的操作,引用计算机或者自控系统进行自行的工作,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2]。

2.2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

设备的管理常见的问题就是相关的管理人员重视的程度不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知识和维修技术不能掌握的彻底,造成整个系统的管理工作不统一、划分凌乱、各自执政的局面。

这样的管理使得设备的购买阶段和设备的寿命费用阶段都出现了不链接,相互之间不对应,造成了经济的损失和设备的损坏,损坏后的设备往往是维修的多,却不通过技术的改进而进行设备的改造。

在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虽然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但是有的设备不需要维修,有的设备需要短时间内进行维修,但是由于相关的知识的确实,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准确的维修设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对策

3.1改善设备管理的观念

设备的管理是个综合性的管理,因此对于设备的管理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后期的维护上,还要在设备的选购和安装等环节,只要是涉及到设备的运行就要进行观念的完善,在设备的选购环节要加强选购人员的知识储备,也就是加强知识素质,平时对这些人员进行多的培训和指导;在修理和改造的环节,就要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与设备的效益、节能和环保方面有关的因素,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综合管理的效果。

3.2加强技术的改造

设备的技术改造就是经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设备的技术性能,设备的技术改造不是平时的设备维修,技术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设备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效能,使得运转到效率更高,花费的资金更少,在以后的运行中尽量减少维修的次数,这是一种对原来技术的更新,是对设备的整体的维修、大修理。

3.3完善设备维修管理

维修的目的是使得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不耽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在按照企业相关的规定工作的基础上,保质保量的完成企业任务[3]。

维修管理的水平高低可以通过设备的利用率来进行判断,设备的利用率高就说明相应的管理水平就高,反之管理水平就有待提高。因此要完善设备的维修管理就要奔着用最少的钱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

在进行设备维修管理的完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不能单独长时间的使用一种维修管理方法,要综合多种管理方法进行,比如企业管理的定期维护、状态检测维修和事后维修等多种方式的循环使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港口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港口管理的高水平一方面有利于港口自身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的作用,因此上文提到的港口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常见的问题经过针对性的对策后,相信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春晖.浅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新思路.理论观察,2011,20(10):20-23.

[2]卢平安.再造设备管理流程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14(10):78-79.

[3]徐明光.论港口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因果关系.交通企业管理,2012,10(05):77-78.

运维管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以石油网络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与风险程度入手,结合笔者在网络管理系统安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如何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逐步建设其较为稳固的系统运行及维护安全体系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及维护工作在推动石油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迅速高效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传统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制约着网络管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下面笔者从网络管理协议与运行维护终端服务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管理协议方面。当前的石油网络管理系统多采用轮询方式实现网络管理协议下系统从管理设备中收集数据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软件不断的收集并统计数据,将其存储至管理信息库当中,网管员通过向的管理信息库不断发出查询信号的方法就可以得到这些数据信息。但是这种查询方法对轮询的实时性要求过高。轮询工作以何种设备顺序进行,间隔多久进行一次轮询等等因素都会给轮询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而言,在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过程中若轮询时间间隔过短,许多与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无关的信息都会流入系统管理内部,造成通信系统渠道阻断;若轮询时间间隔过长,一些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无法及时传递到网管人员操作工作中,网络管理协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无从得到保障。

(二)服务器方面。就当前的石油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运行、维护服务器终端而言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缺陷。

1.审计和日志分析等关键策略职能的践行程度不够充分。石油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管理部分无法及时且准确的审查系统服务器在什么时间被什么人主动登陆过,并执行有何种系统操作,这使得安全问题发生或网管人员无法及时查询到这种问题的根源与故障点所在。

2.一方面,服务器为求管理方面,系统默认自动开启终端服务,当这种服务的安装却没有配备相应的系统加固措施,一旦被非法入侵或是信息窃取,将会对整个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器的安全性能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一部分网管人员为求记忆方便将系统登陆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无论是通过暴力破解或是普通登录用户权限的升级方式,对于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而言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加强与完善安全性能的措施

针对上述有关石油信息系统在运行维护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提高设备专业能力或是加强网管人员职能建设这些基础性方法就能够实现的,它同样需要网络架构与服务器安全体系的支持。具体而言,石油信息化系统要想实现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功能,需要从电子业务网络管理化系统的创新入手,采用HP OpenView IT/Operation网络管理软件。这种软件在提升网管系统运行及维护功能和质量的过程中有着如下几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HP OpenView IT/Operation可以对网络管理员所定义的各类型文件在系统运行及为维护的使用情况及实时状态进行检测。系统日志文件、/ect目录下属文件以及口令账户文件等都在这一软件的检测范围之内,对于这部分文件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系统也会自动发出信号通知IT/O的系统管理员对这些变化加以注意,从而实现对网管系统管理文件的安全保障。

(二)将HP OpenView IT/Operation与HP-UX操作系统联合石油可以使整个信息化系统提供的ACL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丰富。一般来说,文件访问权限是指对石油信息化运行维护系统执行的包括读写、新建、删除以及查找等一系列动作在内的控制机制。很显然,与HP OpenView IT/Operation配合相关后的HP-UX C2安全系统具备了一般管理软件所不具备安全性能,它所提供的用户认证、系统安全审计以及终端访问控制等安全职能都有力的保证了网络管理员获取的系统运行及维护状态数据信息真实、可靠。

(三)HP OpenView IT/Operation所提供的网络传递数据保护安全性功能,实现了在管理站与被管理节点之间通信数据及信息及时且高效的压缩加密处理。这一性能对网络管理协议在轮询模式下存在的时间性间隔问题做出了很好的改进。一方面,这种自动化的数据压缩使得网管人员发出的运行及维护动作任务能够在高质量传递的同时减低对网络带宽的占用;另一方面,它还能够保障管理站与被管理节点之间的安全验证功能始终发挥基本功效,验证功能不会受到非法入侵的损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及发展阶段,由于其本身所涉及的层面较为广泛,这种管理模式的运行及维护工作得以实现的复杂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安全作为支撑网络经济与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对相关网络管理系统安全及管理技术加以研究,使网络管理系统的各项职能能够在石油行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探讨[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运维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 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降低运输成本,是当今道路运输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道路运输的发展空间大大提高,但是有些道路运输企业只注重车辆的更新,轻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的营运收入,轻视运输成本的核算;只注重新型车辆的使用,轻视车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这些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1 车辆技术管理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道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中,运行材料(燃油、材料、轮胎)的消耗占很大比重,在实行了费税改革后,汽车运行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40%左右,其中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约占25%~30%,材料的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1%~3%,轮胎消耗约占10%~15%。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在降低燃润料、轮胎等运输材料费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1)汽车的性能和汽车的使用是影响燃料消耗的两大因素。汽车的技术状况是节油的技术基础,只有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才能充分发挥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因此,在使用中应特别重视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节约燃油的根本。无论是节能方针、政策的贯彻,还是节油技术、设备的改进和节油方法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驾驶和改善管理工作来实现。

(2)合理使用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本身的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件的条件,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减少功率消耗,降低燃料消耗,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3)轮胎的管理工作是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使用轮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对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行驶阻力,减少油耗也有较大的影响。运输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轮胎管理技术人员,负责轮胎的全面管理;建立轮胎技术记录卡片,考核轮胎实际行驶里程和使用情况。

2 汽车维修技术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我国交通部所颁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规定“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及“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

所谓“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视情按不同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的修理。其目的在于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为此,运输企业应积极创造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条件。

在车辆维护和修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维修标准,把好检验质量关,提高汽车的维修质量;同时,要不断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质量好,车辆的技术状况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

3 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是道路运输企业深化管理,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要严格而规范,实行一车一档的定额管理标准台帐,驾驶员行驶里程与用油指标挂钩,燃油实行百公里油耗定额管理,轮胎按规定的里程使用,节超奖罚分明,公开透明。车辆定期维护保养,人为造成的机械事故按规定处罚。

二是健全各种台帐,加强成本核算。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要真正做到择优选配,适时更新和报废必须建立在基础资料的完善上。不但要按常规做好车辆技术档案一车一档,另外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车辆技术状况台帐,及时反映各车及总成的维修情况、维护频率,便于分析各车型、总成的使用寿命,合理编排车辆的各级维护计划,做到既不提前维护而造成工时材料浪费,又不延误维护使车辆带病行驶,反而造成维修成本增加。

三是要重视车辆的一级维护。目前汽运企业对车辆的一级维护可有可无,对车辆的二级维护则普遍比较重视,这是因为运管部门抓得较紧。孰不知,一级维护是二级维护的补充,车辆在一个二级维护周期内运行,各机构连接件不可能不磨损,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些零部件可!能会松脱,部位出现缺油和漏油,影响汽车的操纵安全,所以说,定期进行一级维护是必做的工作。

四是安全例检不放松。车辆的例检也是车辆各级维护的补充,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各级维护之间的时间间隔里,车辆各安全部件的连接,像横直拉杆球头、传动轴连接螺丝等会产生松动,如不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将会引发交通事故。由此,整个安全例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车辆进站及回场的检查上,让例检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汽车的方向、制动、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件进行仔细检查,这不但减轻例检人员对车辆出站检查的压力,一旦发现会影响出车的问题,还可提前作好准备,及时调整车辆。

五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成本控制。加强对节油的管理,收集和记录汽车燃料消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油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把好维修配件品质关,建立完善的维修配件进出渠道和台帐管理制度;对报修的车辆要求车辆检验员故障诊断准确,维修技术人员准确确定配件是否更换,汽车维修工准确排除故障,减少返工,节约维修过程用料等成本,将维修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人和车辆。

六是培养车辆技术人才。一种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者;另一种是维修技术人才,既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对现代汽车结构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又有很好的维修实践经验。这些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培养、选拔,人尽其才,防止人才流失。同时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

七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开展各种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推广节油经验,每个驾驶员都要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习惯,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做到“中速运行、减速提前、避免刹车、停车熄火”,每天都认真保养车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车辆处在最佳的节能运行状态。

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尤为重要,只有提高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水平才是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论文篇8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运维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运维;监控;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重要业务的支撑基础,IT基础设施规模亦日益强大与复杂,这给信息系统的安全、故障定位、信息监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运维管理的难度。经过近几年的IT管理发展,目前市场上已初步具备对主机、网络设备、数据库和业务系统进行监视管理的能力。但由于监控工具众多而分散,缺乏统一的监控数据展示及集中管理平台,导致目前的监控手段并没有很好地在运维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的IT服务设备产生的告警和性能信息的处理也进一步出现在运维管理工作的议程上,IT服务设备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企业IT运维管理工作的提出了新的难题,鉴于此,策划并启动了本研究课题,提高对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突破,以切实有效地提高IT管理及业务服务能力,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最终得以有力支撑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和创先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内外,根据各企业的IT服务设备数据特点和技术难点,各个行业都已经开始着手于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以解决IT服务设备故障定位问题。但是,较为成熟的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模型还没有完全定型。

1.3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的研究,IT服务设备数据主要包含这些设备的性能数据和告警数据,将这些复杂的告警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规则和模型进行规范化处理,对设备问题的定位能起到快速、准确的目的。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正是以这样的目的为初衷,研究将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与系统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分析IT服务设备数据的特点,提出将复杂的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企业业务系统中,对企业的运维管理进行辅助处理,提高企业IT设备故障处理的效率,以及降低企业运维管理的难度。

本文分析了某公司IT设备数据处理技术的模型和规则,阐述了IT服务设备数据在企业运维管理中问题定位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同时阐述了数据在系统中的效果。通过对IT服务设备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及时获取最准确的故障定位信息。

1.4 论文组织结构

本论文围绕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目的在于对复杂的IT服务设备性能和告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提高IT设备故障定位的能力,起到提高整个IT运维服务水平的作用。论文一共分为五章,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大致如下:

第一章:对课题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相应的环境背景提出课题并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在第一章中,我们还对论文的整个架构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二章:在第二章中,主要是对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相关的一些概念的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

第三章:详细介绍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设计架构,模块设计,业务处理规则设计思路等内容。

第四章: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对整篇论文和实验进行总结,提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课题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等。

1.5 本章小结

本章中主要是对本文要进行研究的课题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一些预先的调研工作,比如对课题的来源,课题研究背景,国内外对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等。

2 IT设备数据处理技术介绍

2.1 IT服务设备

本论文中提到的IT服务设备数据主要是指:

(1)主机设备,包含小型机、PC服务器、VM、LPAR等;

(2)软件实例,包含操作系统类、数据库类、中间件类、用软件类等;

(3)网络安全设备,包含交换机设备、路由器设备、漏洞扫描设备、审计设备、入侵检测设备、VPN、防火墙设备、负载均衡等;

(4)存储设备,包含磁盘阵列、带库、光纤交换机等;

(5)环境设备,包含UPS、空调、机柜、配电柜等;

(6)业务服务类,包含基础的业务系统等。

2.2 IT服务设备数据

本论文中提到的IT服务设备数据主要是2.1章节中所提到的设备在运行状态中的性能数据和告警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不同的监控工具获取,各自独立的存在,数据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关联,对IT服务设备的故障排查、问题定位。

2.3 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所涉及技术

2.3.1 列表法

列表法是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其它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将实验数据列成适当的表格,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既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检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判断测量结果的合理性;又有助于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存在的规律性。一个好的数据表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或避免错误,所以一定要养成列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习惯。

2.3.2 作图法

利用实验数据,将实验中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几何图线表示出来,这种方法称为作图法。作图法是一种被广泛用来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它不仅能简明、直观、形象地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找出定量的函数关系或得到所求的参量。同时,所作的图线对测量数据起到取平均的作用,从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此外,还可以作出仪器的校正曲线,帮助发现实验中的某些测量错误等。因此,作图法不仅是一个数据处理方法,而且是实验方法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3.3 逐乘法

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凡是自变量作等量变化,而引起应变量也作等量变化时,便可采用逐差法求出应变量的平均变化值。逐差法计算简便,特别是在检查数据时,可随测随检,及时发现差错和数据规律。更重要的是可充分地利用已测到的所有数据,并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还可绕过一些具有定值的求知量,而求出所需要的实验结果,可减小系统误差和扩大测量范围。

2.3.4 最下二乘法

把实验的结果画成图表固然可以表示出物理规律,但是图表的表示往往不如用函数表示来得明确和方便,所以我们希望从实验的数据求经验方程,也称为方程的回归问题,变量之间的相关函数关系称为回归方程。

2.4 本章小结

在第二章中,主要是对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相关的一些概念的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

3 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设计

3.1 IT服务设备性能数据处理设计

3.1.1 IT服务设备性能数据处理架构设计

3.1.2 IT服务设备性能数据处理规则

(1)性能数据-轮询采集

3.2.2 IT服务设备告警数据处理规则

(1)告警数据-级别映射

1)监控管理系统分四个级别:严重、重要、一般、提醒;

2)分别收集整理底层监控工具的告警级别;

3)在系统的告警级别映射模块中,搭建系统与底层工具的级别映射关系;

4)此环节为获取原始告警信息后的第一个业务处理环节。

(2)告警数据-过滤

1)系统支持对对象或对象组的过滤,比如单独针对小型机或针对小型机、pc机一起定制过滤;

2)支持对IP、周期、级别、类型、业务系统、采集工具等的过滤;

3)支持对关键字的过滤;

4)支持对不同维度的交集或并集的联合过滤;

(3)告警数据-次数过滤

1)鉴于底层采集工具中,次数过滤的算法参差不齐,初步确定在本系统中搭建一层次数过滤机制。原工具自身包含算法的,设定为不启用。

2)系统提供告警次数过滤的配置功能,一旦设定了次数,需要同类型的告警连续达到此数字,才将告警抛出,否则将丢弃。

(4)告警数据-压缩

(5)告警数据-关联

策略1:对象指标关联

系统提供源指标和目标指标的配置功能,如在某时间段内,A对象的A1指标和B对象的B1指标均产生告警信息,而两指标又存在关联关系,则报出A1指标告警,同时在告警内容中反映B1指标受关联的提示。

策略2:类型指标关联

在对象指标关联的基础上,提供根据主机或业务系统泛化功能,即:A对象所属类型中的A1指标对同属一台主机或同属一个业务系统内的B对象所属类型中B1指标存在关联关系。

(6)告警数据-处理

3.4 本章小结

本章详细介绍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设计架构,模块设计,业务处理规则设计思路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性能数据-轮询采集处理;(2)性能数据-数据量折算;(3)性能数据-归档存储方案处理;(4)告警数据-级别映射;(5)告警数据-过滤、压缩;(6)告警数据-关联;(7)告警数据-处理与清除。

通过上述的方法和步骤,对IT服务设备的性能数据与告警数据的从收集到分析处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保证了IT服务设备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企业IT运维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4 基于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4.1 系统测试分析

通过对性能和告警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够快速定位IT服务设备的告警信息,在业务拓扑图上也能明细定位设备问题。

4.2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在系统建设实现中的应用,通过业务关联分析,能够快速定位IT服务设备故障,提高运维工作效率,提升整个运维管理水平。

5 总结与展望

经过系统的运行和测试,使用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在IT运维管理上对问题定位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提高了整个运维工作效率,提升了运维管理水平,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但是由于IT服务设备的复杂性,底层监控工具的多样性,目前IT服务设备数据处理技术的公用性和通用性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该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

展望,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述了IT服务设备的性能数据和告警数据的处理,后续也可以考虑对IT服务设备的属性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充分考虑数据与性能数据、告警数据的技术处理,为IT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尤贵.基于PCIM的告警分析处理方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7).

运维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大型企业;ERP;运维;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35- 02

1 ERP系统的运维简介

ERP系统的运维是指ERP系统上线后的运行和维护保障,ERP系统上线既是系统建设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系统维护工作,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解决系统的错误以及用户的操作失误带来的问题。

ERP系统的运维主要包括与ERP系统相关的硬件、软件、网络、系统、安全、数据、用户操作等多方面的工作。要确保所有这些方面的工作正常进行,不出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2 ERP运维经历的3个阶段

ERP运维一般会经历系统保障、系统优化、系统扩充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前一阶段的工作也同时存在。

系统保障阶段。系统刚上线初期,主要任务是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系统BUG、操作类错误、权限控制等。当系统顺利经过多个月结和一个年结的考验后,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和用户的操作错误问题已经越来越少,处于稳定运行阶段,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这个阶段一般要经历3~6个月的时间。

系统优化阶段。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后,系统的设计方面多少会存在一些操作不便或未能实现的功能,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使系统完全符合蓝图设计要求。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一阶段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系统实施的质量和系统优化设计的能力,如果企业有自己的开发实施团队,这一过程可能会短一些。

系统扩充阶段。系统上线设计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已经完全满足了蓝图设计的需求。管理层在系统前两个阶段的运行中,已经慢慢体会到ERP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在更多的领域应用ERP,达到优化企业资源的目的,这时开始提出新的管理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充,这个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它会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提升,一直延续下去,直到ERP系统生命周期结束。

3 ERP运维体系的建立

3.1 选择运维模式

ERP系统运维的模型可以分为集中型、分散型、混合型。集中型是指所有的运维工作统一由一个运维中心来完成,运维中心负责解决与ERP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运维中心直接面对所有的最终用户。集中型运维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系统运维的统一管理,运维资源的统一调配,便于集中管控,问题响应速度快,运维质量有保证。缺点是对运维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专职的运维人员数量多,运维成本较高。分散型是指总部将ERP系统的运维工作完全下放给各成员企业,由各成员企业负责自己的ERP系统运行维护。优点是运维成本较低。缺点是缺乏统一管理,各成员单位运维水平很难保持一致,运维总体质量很难保证。混合型又称层次型,既存在集中管理的部分又存在下放管理的部分,整个体系按需求分为多层。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管理,又实现了低成本,各层级运维组织负责不同的运维内容,避免资源浪费,又能保证运维质量。大型企业采用哪种模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用集中型,其次是采用混合型(多层次),不建议采用分散型运维管理模式。多数的外资企业采用的是集中型运维模式,国内大型企业一般采用混合型运维管理模式。混合型运维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组织层级分成几级,比如有的大型集团公司ERP运维采用三级运维模式:一是由实施供应商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一级运维,解决系统重大问题。二是由内部技术支持团队作为二级运维,负责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配置、程序开发等需要集中管控的工作。三是由各地区公司在ERP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用户组建的三级运维,负责地区公司的ERP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大型企业采用哪种类型的运维模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可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相同类型的企业,其运维模式也完全可以不同。

3.2 建立组织机构

企业在确定运维模式后,要选择合适的人员组建各级ERP运维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人员分工。各级运维人员的挑选必须严格,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的人员坚决不用,以保证运维的质量。企业在ERP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ERP系统上线后的运维工作做好人才的储备。对于人才的培养,一是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中锻炼培养;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培训,请项目顾问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企业除了可以自己培养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方式,招聘企业急需的人才,但是比例不宜过大。组织机构建立后,还要制定相关的人员待遇政策。既懂业务又熟悉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ERP系统运维的中坚力量,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是企业组织机构建设的重要工作。

3.3 建立规章制度

在ERP系统正式上线前,就要着手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用以约束业务人员按规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业务操作。二是ERP系统的运维管理的规章制度,用以约束各级运维组织的工作。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依据ERP系统的蓝图设计的流程,每个模块,要从最上层的管理部门开始,明确每一项ERP系统中的业务在不同的管理层级的业务规范操作细则,大到业务流程,小到具体操作,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各层次的业务人员非常明确自己的岗位操作细则。运维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明确各层级运维组织的职责和各类运维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使业务人员在运维需求提出后,各级运维组织能根据运维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另外,为规范各级业务人员的操作,还要制定明确的考核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所有的考核指标最好都是客观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是利用程序在系统中提取,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合理。考核指标一般包括:业务操作的及时性指标,如发票校验、凭证传输业务;业务操作准确性指标,如凭证冲销业务;业务数据完整性指标,如各类主数据的完整性。考核结果要与各级单位主管领导的经营业绩指标相关联,定期考核结果,考核系统中每个考核记录都要落实到业务操作的责任人。

建立健全ERP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ERP系统上线后,如果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很难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业务操作的及时性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不仅达不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还可能给企业管理造成混乱,对于大型企业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是ERP应用失败。

3.4 规范运维流程

ERP系统上线后,面对大量的终端用户,每天都会发生用户权限、角色、账号变更等各种运维业务,涉及各种运维表单,如《ERP系统新增用户申请表》、《ERP系统用户密码重置及账号解锁申请表》、《ERP系统用户注销申请表》、《ERP系统用户权限变更申请表》、《ERP系统用户角色变更申请表》、《ERP系统变更申请表》、《ERP系统主数据变更申请表》、《ERP特权用户申请表》、《ERP系统传输申请表》等。按照内控管理的要求,ERP系统中的任何操作都要留下痕迹,这样就要制定严格的表单审批流程,ERP系统的各级管理员必须见到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后,才能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每一项运维业务的进行都要有相关的审批表单和审批流程,各种业务表单根据业务操作对系统的影响程度,设计不同的审批流程。如《ERP系统新增用户申请表》的审批就需要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签字确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报二级运维进行处理。《ERP系统用户密码重置及账号解锁申请表》的审批只需要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后,三级运维便可在ERP系统中进行操作。一般在三级运维管理模式下,三级运维的管理员只能处理用户账号的解锁、密码重置、用户权限的变更操作。涉及影响面较大的如角色变更、系统变更等需要集中到二级运维进行处理。一级运维实际在系统中并不进行操作处理,只是在处理重大的方案和问题时才会由一级运维出面处理。

3.5 建立运维管理平台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ERP系统上线后,有大量的运维工作要处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将会使运维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运维平台一般应该具有运维表单网上审批功能、通知公告功能、问题的讨论功能、用户权限互斥判断功能、运维投诉管理功能、ERP知识库功能、运维业务跟踪功能等主要的功能。管理平台最好采用Web方式,便于部署和推广。如果能实现移动办公效果会更好。

3.6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沟通对于ERP运维问题的解决很重要,要在运维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确保各种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沟通手段包括运维热线电话、邮件、即时通讯、论坛、运维平台等。

另外,定期的运维工作例会,也是运维沟通的有效手段,运维例会便于集中、快速地解决ERP系统运维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不定期的ERP运维的座谈会是运维沟通的一个有益的补充,相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运维人员可以聚在一起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经验,便于共性问题的解决和共同提高。

3.7 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

ERP系统的运维工作必须满足内控管理的要求,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ERP运维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做好流程控制,各级系统管理员在ERP系统的任何操作都必须严格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见单操作,定期检查系统中的操作记录是否都有相应的表单,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对于违反内控要求的人员做出及时处理。二是严格控制用户权限,ERP系统中权限控制必须得到严格控制,既要满足用户完成本职工作的需要,又不能有多余的操作权限,避免越权操作的情况发生。要做好权限控制,首先要按内控管理要求,制定ERP系统职责分离矩阵,权限设置符合内控岗位不相容的原则,在权限赋值和变更权限时,必须确保不存在互斥的权限。除要做好权限分配时的互斥判断之外,还要定期检查系统中权限的互斥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

4 结束语

大型企业ERP系统运维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部门的组建、规章制度的建立、考核体系的建立、运维流程的规范、沟通机制的建立、内控体系的建立,同时涉及应用ERP系统的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具体系统操作人员,涉及的人数多达上万人,如果不能确保ERP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类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将受到严重影响,ERP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可能还会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为此,大型企业在决定应用ERP的那天开始,就要充分考虑ERP系统上线的运维工作,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科学合理地建设ERP运维体系,使ERP真正服务企业,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使企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主要参考文献